•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中医的困境》

对于大多数中医人来说,当务之急还是要把老祖宗的东西先继承好

虽不能包治百病,却也可以‘ 思过半矣’

举个例子,如果每个中医都有把握在一二剂内把感冒治愈,老百姓还去找西医吗?
 
最近开始整理编辑医海之水源于泉老师的《医海存真》(暂定名),如果每个中医都把传统的中医学习好,继承好,已经很够用了,,,,

一、周某,男,四岁,一九八五年十月三十一日来诊。
主诉:鼻塞头痛一小时。
现病史:今天上午,患儿与小朋友一起玩耍,大汗不断。午餐时家长发现患儿鼻塞流涕,进而出现头痛,喝稀饭时出汗,微渴。大便头干,小便常可。测腋下体温36.6℃,心肺未听及病理性杂音。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象浮微数。
诊断:感冒
辩证:风寒表虚
治疗原则:解肌发表
方剂:自拟桂苏汤
药用:桂枝9g 紫苏叶6g 霜桑叶6g 生地黄10g 溶冰糖30g为引。
用法:水煎服,取汗。
疗效:次日即愈。
体会:深秋季节,汗后感受风寒挟燥,邪郁肌表,肺气失宣,窍道不利,故鼻塞流涕,头痛,口渴便秘。
注:小儿脉搏较成年人快速,所以微数相当于缓脉。
二、 某男,五岁,一九八五年十月十七日初诊。
主诉:头痛两天。
现病史:昨天早晨,患儿突然兴奋,拒不穿衣,下地奔跑,十点左右直呼头痛。遂到某所就诊,测体温36.7℃,医生诊断不详,给予安痛定一支肌肉注射,服药片数种(药名不详),移时好转,下午又注射一次。今天早晨,患儿又乎头痛,不愿出门,依偎家长,流清涕,无汗,头痛部位不确定,第一指前头部,不渴。体温36.8℃,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象浮紧。
诊断:感冒
辩证:外感风寒
治疗原则:疏风散寒
方剂:麻黄汤加减
药用:麻黄3g 桂枝6g 生地黄10g 葱白三根,一剂。
用法:水煎,溶冰糖30g为引,药后盖厚被取汗。
疗效:一剂汗出而愈。
体会:外感风寒,邪犯肺卫,卫阳被郁,邪客肌表,故无汗头痛。在益阴的基础上使用汗剂,即能够发汗充实汗源,又能够使发汗不伤心阳,不伤阴津,可有效防止出现变证。
三、徐某,女,三十六岁,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来诊。
主诉:发热、微咳两天。
现病史:昨天早上,衣着不慎,接着出现流清涕,午后症状加重,并伴有轻咳,发热。某所医生诊断为普通感冒,给予柴胡注射液肌肉注射,口服药物数种(药名不详),今日症状有增无减,请求中药治疗。患者面白,流清涕,鼻塞欠通,多喷嚏,微咳,恶寒重,头痛,全身骨节疼痛,无汗,无食欲,口不渴,小便黄少不痛,大便可。体温37.1℃,血压100/60mmHg。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淡,末次月经十一月九日。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脉象沉紧。
诊断:感冒
辩证:阳虚感冒
治疗原则:温阳解表
方剂: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药用:麻黄10g 黑附子15g先煎一小时 细辛3g 茯苓10g 灯芯草10g 甘草6g
疗效:一剂汗出热退症除。
体会:阳加于阴谓之汗,阴阳相对平衡时,机体一般不出汗,当阳是阴的倍数时,机体就会通过发汗调节阴阳平衡,该患者恶寒重发热轻,面白不渴,舌淡胖有齿痕,脉象沉。考虑素体阳虚,尿黄少是使用发汗剂,而未及时补充水分所致。
四、李某某,女,二十二岁,已婚,一九八六年六月十四日来诊。
主诉:寒战发热一夜。
现病史:患者劳动一天,昨天晚上洗浴后单衣良久。大约一小时后突然寒战,继之发热,以为着凉,自服速效伤风胶囊,复方乙酰水杨酸片,两小时后汗出热减。今晨稍微怕冷,微热,有汗,全身骨节酸痛,头脑昏昏沉沉,口微渴,未进餐,小便微黄,未大便。月经周期较准,量中,色正,无块,末次月经六月一日。舌质淡红,苔白腻。脉象沉弦。
诊断:感冒
辩证:邪伏少阳
治疗原则:和解少阳 兼以解表
药用:柴胡12g 黄芩6g 姜半夏12g 党参30g 桂枝12g 干姜6g 甘草6g
疗效:服药两剂痊愈。
体会:本例为少阳经变证,盛夏季节,劳力气伤,浴后腠理大开,风寒之邪直入少阳,邪居表里之间,枢机不利,邪正交争激烈,因而寒战发热。少阳之为病最忌发汗,汗后气津两伤,外邪深入欲向里传,因此出现恶寒发热关节酸痛,邪犯少阳,气机郁滞,木火之气,上扰清空,故头脑昏昏沉沉。治以和解之剂,小恙得愈。
注:复方乙酰水杨酸片,温热发汗峻剂,火力十足,服药一次,迅速出现少阳证变证的临床常有之。

三先生评:感冒作为常见病,现代医学主要以对证治疗为主,病程多在一周左右。而中医在这方面经过千百年的经验积累,只要辩证准确,完全可以在一两日内解除病证而治愈。中医的这种优势不但可以缩短病程,减少病痛,更可以避免乱用抗生素、过度治疗等社会弊端,极其必要引起广泛重视。尤其中医从业者,更不应该因其病小而忽视,此病虽小,却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特点。就以上医案来看,案一的外感夹燥,案二的风寒外束,案三的阳虚,案四的邪入少阳,虽同为外感,却因感邪季节的影响,平素体质因素,邪气侵入的深浅,以及临床见证的不同,而处方用药各异,不过其愈却皆在一二剂间,可见一个出入医门者如果能象作者一样在感冒这类小病的治疗中熟练应用好中医独特的诊治方法,将会为成就一名合格的中医打下坚实的基础。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