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先贤追随者 于 2014-8-27 10:38 编辑
对于南北政与脉诊应与不应的问题,不能想当然,而应该看看经典上怎么说,而我们应该尽可能把经典理解到位,有些问题也就变得不那么复杂了。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举个例子吧。我觉着用经典来解释经典应该是最为可靠的,那我就用《天元玉册》来解释《皇帝内经》的有关条文。
《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有一段话:
“北政之岁,三阴在下,则寸不应。三阴在上,则尺不应。”
如何理解这段话?《天元玉册》中一篇叫《求天地运化,逐岁司天,治脉易神藏之位法》的,把这个问题说得明明白白的,不信笔者解给各位看。在读下文之前,不妨先将左右手的寸关尺所主之脉重申一下:左寸为心,左关为肝,左尺为肾;右尺为肺,右关为脾,右尺为命门。这是左右手寸关尺的本位。然后大家还应记住,北政,因为是逆时针转,由右至左,左为上,南政则相反。这样就不难理解,如果是北政司天,其司天位在左寸,在泉位在右尺。
所谓“应”便是六部之脉各就其位,在其位则应谋其政,故谓应。所谓不应,则是不在其位,移入其他位置,或者与其他藏脉同治一部,故不应本位之脉。
先看
“北政之岁,三阴在下,则寸不应。”
“三阴在下”是指少阴、厥阴、太阴均在泉,在这种情况下,则寸口不应。我们分别看看三阴在下是如何不应的。
少阴在下,则阳明司天。先说阳明司天,北政司天位在左手寸,阳明肺脉从右寸本位移入左手寸口司天位。
再说少阴在下,左手寸少阴心移入右手尺的在泉位。左手寸本应心脉,今在右尺;右手寸本应肺脉,现为运脉居之。左右手寸脉均非本位之藏主治,故谓之“寸不应”,当为左右手寸口不应。
厥阴在下,则少阳司天。少阳司天,少阳相火便移入左寸司天位,左寸为心之本位,由于心为四正之藏,故心不退位,于是少阳与心脉同治左寸。左寸本应心脉,今为少阳与心脉同治,故谓之“寸不应”,当为左手寸口不应。
太阴在下,则太阳司天。太阳为肾脉,本位在左尺,今上治左寸司天位,而左寸心为四正之藏,不退位,于是心、肾脉同治左手寸口。左手寸口本应心脉,今为心、肾同治,故谓之“寸不应”,当为左手寸口不应。
再说 北政之岁
“三阴在上,则尺不应。”
“三阴在上”是指少阴、厥阴、太阴均处司天位。
少阴司天,则阳明在泉。阳明肺本在右寸,今移入左手尺部。在此,要单独说说心和肺脉。阳明司天则在左寸口,在泉则在左尺部,而没有移入右尺在泉位,是因为肺与心一样是四正之脏,位尊在上,始终在上位,左为上,故以奉天之左。而左手尺部之脉本为肾,今让位于肺,移入右手尺部,与命门同治一部。左手尺本为肾脉,今为肺脉,右手尺部,本为命门,今为命门于肾同治。故谓之“尺不应”,当为左右手尺部不应。
厥阴司天,则少阳在泉。少阳移入在泉之位,右手尺部。右尺本为命门所主,今让位于少阳,而移入左手尺中,与肾同治一部。这样,左手尺部本为肾脉,今为肾与命门同治;右手尺部本为命门所主,今易为少阳三焦之脉。故谓之“尺不应”,当为左右手尺部不应。
太阴司天,则太阳在泉。肾脉由左尺本位移入右尺在泉之位,右尺命门让位,移入左手尺部。左右尺部之脉换防,故谓之“尺不应”,当为左右手尺部均不应。
(对此话题感兴趣者也可登陆先贤追随者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60883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