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10/02
- 帖子
- 1838
- 获得点赞
- 65
- 声望
- 48
素问中关于南北政和脉诊的一段。
先明了三阴三阳、六气司天、在泉、左右间气,明了上南下北,向明而治,尺寸相对,然后细看,并无不明。
“帝曰:夫子言察阴阳所在而调之,论言人迎与寸口相应,若引绳小大齐等,命曰平。阴之所在寸口何如?”
怎么查阴阳所在呢?哪里是呢?怎么调呢?上面可以说看司天、在泉,那么在人来说呢?论言是哪个论呢,《灵枢》中关天针刺前判断阴阳脉病的时候有这个论述,看阴阳在人就是看人迎和寸口。足阳明的人迎脉和手太阴的寸口脉。人迎就是看三阳,寸口就是看三阴。如果用绳来度量,它小大是一样的,叫平。或者说可以借助仪器测量它是大小相等的。那说明对这个大小齐等应该有个客观化的,能够可把握的指标来指导。阴在寸口是怎么情况呢?这个阴之所在,根据后面的举例,有南北政,很多人解释都是少阴在寸口。这里没明确说少阴,就只是相对于人迎为阳,寸口为阴。阳是看手足的六阳经,阴是看在内的手足六阴经。这个阴之所在相对于人迎在阳,不应该单指少阴。
“岐伯曰:视岁南北,可知之矣。”
历史上多有注《内经》的学者说这个岁气的南北政。说甲己是土,按天干来算为主是北政,坐南朝北,面北而生,其它岁都是南政。这个说法在《内经》本身中找不到根据。从《内经》本身来看它是讲道理。从下面来看三阴无论是司天在泉都有南政和北政。有人根据前面提到的移光定位的说法,叫面南而治。曾经在讲到司天和在泉的时候提到此南面而言,此北面而言。那么北政就应该是向明而治的南面而言。那么什么情况下三阴是北政?亥子丑分别是厥阴少阴太阴在天的时候,还有巳午未对应着。三阳分别是寅卯辰,后面就是申酉戌。那么在北位的,相当于在阴面这一部分的年份那应该就是南政。申酉戌巳午未这三阴三阳就相当于是北政。移光定位,向明而治那就是在北面。从亥到辰是南政,从巳到戌是北政。
“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北政之岁,少阴在泉,则寸口不应;厥阴在泉,则右不应;太阴在泉,则左不应。”
已故的任应秋老师讲在寸口的时候是看少阴脉,凡是不应的年岁,是说这个脉不应,这是从字面上来讲。但是任应秋老师很明白地说了一句话,说具体是不是这样还要靠临床来验证。其实这是把人和天混同了的说法。少阴脉不足的是阴,它在泉,是北政之年,它在下面,上面是不应的。为什么厥阴在泉右不应呢。如果厥阴是在泉的话,北政之年,面北,它的右边,是少阴。太阴也是一个道理。
“南政之岁,少阴司天,则寸口不应;厥阴司天,则右不应;太阴司天,则左不应。”
这是分别从司天、在泉和南政北政不同的方面来看的。
“诸不应者,反其诊则见矣。”
如果是寸不应,那就看尺。就是反其诊。
“帝曰:尺候何如?”
问了寸以后马上问尺。
“岐伯曰:北政之岁,三阴在下,则寸不应;”
前面提到了少阴、厥阴、太阴在泉,是在下。所以看见寸不应的。
“三阴在上,则尺不应。”
阴在下,寸脉是看上部的。三阴在上为什么就尺不应呢?在前面经络看的时候这个寸口脉是看经的,尺是看络的。阴在上是指的上面的经,尺肤看阳。
“南政之岁,三阴在天,则寸不应;三阴在泉,则尺不应。”
和北政是反着的。
“左右同。”
是指同上面少阴是指两寸口,厥阴是右,太阴是左,是指同上面的左右。这是三阴的区别。这是笼统说三阴,其中还有三阴中的左右。左右同上面。
“故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之谓也。”
这个要到底是什么?结合上前面“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后面提到南北政司天在泉,左右间气。最后提到尺寸,提到寸和人迎,到底是说什么?说这个人迎寸口都是阴阳,那么内外相对来说寸口是看阴是看地,那么人迎就是看天。那么又提到了一个寸尺。就单独一个寸口脉,以观脉分上下的,寸脉是天,尺脉是地。在经络那一部分提到,寸脉看经,尺肤看络,那么尺肤就是天,寸就是地。这就是阴阳所在。这一篇这一段是说阴阳之所在,阴阳之相对。从全体上人迎、寸口可以分,从寸尺可以分,从寸口和尺肤也可以分。那个尺具体是指尺肤还是寸关尺的尺,这也没明确说。就是比照南北政,比照阴阳有司天、在泉,有阴有阳来说的脉气的阴阳。知道是看阴阳的相对,这是和天比较的一个方法就可以了。至于为什么它不是正好从子午卯酉那么分,这只是比照天来说的一个方便方法。历代注家的合于阴阳的解释都可以参考。从《内经》本身来说知道脉看阴阳就可以了。至于任应秋老师说的它和年份是不相合,只要不把这个子午地支一定要看成是年份,明白这是说的天,人是比照着来分阴阳,在人身上找,那么就不存在对应不对应的问题了,天是说理、说道,至于在人是诊断技术。好多注家都看成是年份不同对这个脉诊的影响,这个不能认同。前面明确讲过了的,天地阴阳不形于脉诊。
先明了三阴三阳、六气司天、在泉、左右间气,明了上南下北,向明而治,尺寸相对,然后细看,并无不明。
“帝曰:夫子言察阴阳所在而调之,论言人迎与寸口相应,若引绳小大齐等,命曰平。阴之所在寸口何如?”
怎么查阴阳所在呢?哪里是呢?怎么调呢?上面可以说看司天、在泉,那么在人来说呢?论言是哪个论呢,《灵枢》中关天针刺前判断阴阳脉病的时候有这个论述,看阴阳在人就是看人迎和寸口。足阳明的人迎脉和手太阴的寸口脉。人迎就是看三阳,寸口就是看三阴。如果用绳来度量,它小大是一样的,叫平。或者说可以借助仪器测量它是大小相等的。那说明对这个大小齐等应该有个客观化的,能够可把握的指标来指导。阴在寸口是怎么情况呢?这个阴之所在,根据后面的举例,有南北政,很多人解释都是少阴在寸口。这里没明确说少阴,就只是相对于人迎为阳,寸口为阴。阳是看手足的六阳经,阴是看在内的手足六阴经。这个阴之所在相对于人迎在阳,不应该单指少阴。
“岐伯曰:视岁南北,可知之矣。”
历史上多有注《内经》的学者说这个岁气的南北政。说甲己是土,按天干来算为主是北政,坐南朝北,面北而生,其它岁都是南政。这个说法在《内经》本身中找不到根据。从《内经》本身来看它是讲道理。从下面来看三阴无论是司天在泉都有南政和北政。有人根据前面提到的移光定位的说法,叫面南而治。曾经在讲到司天和在泉的时候提到此南面而言,此北面而言。那么北政就应该是向明而治的南面而言。那么什么情况下三阴是北政?亥子丑分别是厥阴少阴太阴在天的时候,还有巳午未对应着。三阳分别是寅卯辰,后面就是申酉戌。那么在北位的,相当于在阴面这一部分的年份那应该就是南政。申酉戌巳午未这三阴三阳就相当于是北政。移光定位,向明而治那就是在北面。从亥到辰是南政,从巳到戌是北政。
“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北政之岁,少阴在泉,则寸口不应;厥阴在泉,则右不应;太阴在泉,则左不应。”
已故的任应秋老师讲在寸口的时候是看少阴脉,凡是不应的年岁,是说这个脉不应,这是从字面上来讲。但是任应秋老师很明白地说了一句话,说具体是不是这样还要靠临床来验证。其实这是把人和天混同了的说法。少阴脉不足的是阴,它在泉,是北政之年,它在下面,上面是不应的。为什么厥阴在泉右不应呢。如果厥阴是在泉的话,北政之年,面北,它的右边,是少阴。太阴也是一个道理。
“南政之岁,少阴司天,则寸口不应;厥阴司天,则右不应;太阴司天,则左不应。”
这是分别从司天、在泉和南政北政不同的方面来看的。
“诸不应者,反其诊则见矣。”
如果是寸不应,那就看尺。就是反其诊。
“帝曰:尺候何如?”
问了寸以后马上问尺。
“岐伯曰:北政之岁,三阴在下,则寸不应;”
前面提到了少阴、厥阴、太阴在泉,是在下。所以看见寸不应的。
“三阴在上,则尺不应。”
阴在下,寸脉是看上部的。三阴在上为什么就尺不应呢?在前面经络看的时候这个寸口脉是看经的,尺是看络的。阴在上是指的上面的经,尺肤看阳。
“南政之岁,三阴在天,则寸不应;三阴在泉,则尺不应。”
和北政是反着的。
“左右同。”
是指同上面少阴是指两寸口,厥阴是右,太阴是左,是指同上面的左右。这是三阴的区别。这是笼统说三阴,其中还有三阴中的左右。左右同上面。
“故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之谓也。”
这个要到底是什么?结合上前面“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后面提到南北政司天在泉,左右间气。最后提到尺寸,提到寸和人迎,到底是说什么?说这个人迎寸口都是阴阳,那么内外相对来说寸口是看阴是看地,那么人迎就是看天。那么又提到了一个寸尺。就单独一个寸口脉,以观脉分上下的,寸脉是天,尺脉是地。在经络那一部分提到,寸脉看经,尺肤看络,那么尺肤就是天,寸就是地。这就是阴阳所在。这一篇这一段是说阴阳之所在,阴阳之相对。从全体上人迎、寸口可以分,从寸尺可以分,从寸口和尺肤也可以分。那个尺具体是指尺肤还是寸关尺的尺,这也没明确说。就是比照南北政,比照阴阳有司天、在泉,有阴有阳来说的脉气的阴阳。知道是看阴阳的相对,这是和天比较的一个方法就可以了。至于为什么它不是正好从子午卯酉那么分,这只是比照天来说的一个方便方法。历代注家的合于阴阳的解释都可以参考。从《内经》本身来说知道脉看阴阳就可以了。至于任应秋老师说的它和年份是不相合,只要不把这个子午地支一定要看成是年份,明白这是说的天,人是比照着来分阴阳,在人身上找,那么就不存在对应不对应的问题了,天是说理、说道,至于在人是诊断技术。好多注家都看成是年份不同对这个脉诊的影响,这个不能认同。前面明确讲过了的,天地阴阳不形于脉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