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针灸”是讹传---还其本意

丌山乙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2/14
帖子
1147
获得点赞
48
声望
48
本帖最后由 丌山乙丁 于 2014-8-1 09:58 编辑

读内经 经中只有针石连用 没有“针灸”一词 为什么?
灸---是指那些? 久+热都是灸 , 包括 热敷 罐 火疗 熏蒸灸 泡(澡---汗法)

对应的治疗层次
热敷(含火疗)--皮毛腠理
罐 熏蒸-腠理肉
灸-- 络 肉筋
泡(澡---汗法)---深及骨

针(含刀)--肉筋---络经 针调气水道
---人体“气氺”道是什么?结构如何?穴?窍有什么区别?和经络什么关系?--经中都有,只是没几个人读书

石---指那些?以石为用皆归“石” 刮痧 拍痧(调伤) 砧骨 石震(砧)骨筋窍
刮痧---皮毛腠理 浮络
拍痧(调伤)--肉筋 络经
震骨-骨髓---经煫
 
本帖最后由 丌山乙丁 于 2014-8-1 10:04 编辑

推拿-以手为用-好手也可拨筋正骨
灸 针 石等-以器为用---省力--- 手巧不如家什妙
 
本帖最后由 丌山乙丁 于 2014-8-1 09:58 编辑


读内经 经中只有针石连用 没有“针灸”一词 为什么?
灸---是指那些? 久+热都是灸 , 包括 热敷 罐 火疗 熏蒸灸 泡(澡---汗法)

对应的治疗层次
热敷(含火疗)--皮毛腠理
罐 熏蒸-腠理肉
灸-- 络 肉筋
泡(澡---汗法)---深及骨

针(含刀)--肉筋---络经 针调气水道
---人体“气氺”道是什么?结构如何?穴?窍有什么区别?和经络什么关系?--经中都有,只是没几个人读书

石---指那些?以石为用皆归“石” 刮痧 拍痧(调伤) 砧骨 石震(砧)骨筋窍
刮痧---皮毛腠理 浮络
拍痧(调伤)--肉筋 络经
震骨-骨髓---经煫
 
- 2 -一、艾灸的文化历史 灸法在先秦时就已经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1973年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足背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指出经脉循行部位、所主疾病及其灸治所宜等,在同时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在配合药物治疗法同时,还例用了灸法、角法、浴法、熏蒸法、熨法等,说明在《黄帝内经》成书以前,灸疗不但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基础理论,而且也有了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足背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是首次记载灸疗的医学典藉,提到的各种经脉病证以及心痛、癃、癫狂、咳血、耳聋、曀等急难病证,均可采取灸疗其所属经脉之法进行治疗。在《阴阳十一脉灸经》中一些病甚至可以“久灸既息则病已矣”。约成书于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把灸法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系统介绍,从灸疗的起源到各种灸法及其适应症,书中记载颇多。《素问·异法方宜论》记载:“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哉也,基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说明灸法的产生与我国北方人民的生活习惯及发病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灵枢•经脉》说:“陷下则灸之。”《灵枢•官能》指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皆虚,火自当之”,说明灸疗的适应症很广,有些疾病应用灸疗更能取得治疗效果。《素问•骨空论》曰:“灸寒热之法,先灸项大椎”,“失枕„„灸脊中”。《灵枢•癫狂》曰:“治癫疾者,„„灸穷骨二十壮”。对临床上治疗内脏疾患并有成效的背腧穴,《灵枢•背腧》中强调:“灸之则可,刺之则不可。气盛泻之,虚则补之”。《素问•血气形志》曰:“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之以灸刺”。《灵枢•经水》曰:“其治以针艾”,说明在《黄帝内经》成书前,针石和艾灸结合应用治疗多种疾病已经很盛行,甚至在历史传记中也有灸疗的记载,《左传》载:“成公十年(公元前581年晋)景公病,延秦国太医令医缓来诊。医缓说:‘疾不可为也,病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治焉’”。这里的 “攻”即指灸法。在非医家的著作中也可窥见艾灸之痕迹。如《孟子《左传》离娄篇》:“今人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足见灸疗影响的深远

- 2 -一、艾灸的文化历史 灸法在先秦时就已经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1973年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足背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指出经脉循行部位、所主疾病及其灸治所宜等,在同时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在配合药物治疗法同时,还例用了灸法、角法、浴法、熏蒸法、熨法等,说明在《黄帝内经》成书以前,灸疗不但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基础理论,而且也有了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足背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是首次记载灸疗的医学典藉,提到的各种经脉病证以及心痛、癃、癫狂、咳血、耳聋、曀等急难病证,均可采取灸疗其所属经脉之法进行治疗。在《阴阳十一脉灸经》中一些病甚至可以“久灸既息则病已矣”。约成书于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把灸法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系统介绍,从灸疗的起源到各种灸法及其适应症,书中记载颇多。《素问·异法方宜论》记载:“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哉也,基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说明灸法的产生与我国北方人民的生活习惯及发病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灵枢•经脉》说:“陷下则灸之。”《灵枢•官能》指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皆虚,火自当之”,说明灸疗的适应症很广,有些疾病应用灸疗更能取得治疗效果。《素问•骨空论》曰:“灸寒热之法,先灸项大椎”,“失枕„„灸脊中”。《灵枢•癫狂》曰:“治癫疾者,„„灸穷骨二十壮”。对临床上治疗内脏疾患并有成效的背腧穴,《灵枢•背腧》中强调:“灸之则可,刺之则不可。气盛泻之,虚则补之”。《素问•血气形志》曰:“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之以灸刺”。《灵枢•经水》曰:“其治以针艾”,说明在《黄帝内经》成书前,针石和艾灸结合应用治疗多种疾病已经很盛行,甚至在历史传记中也有灸疗的记载,《左传》载:“成公十年(公元前581年晋)景公病,延秦国太医令医缓来诊。医缓说:‘疾不可为也,病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治焉’”。这里的 “攻”即指灸法。在非医家的著作中也可窥见艾灸之痕迹。如《孟子《左传》离娄篇》:“今人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足见灸疗影响的深远。 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虽以方脉见长,但对许多病证都有“可火”,“不可火”,“不可以火攻之”,的记载,说明灸疗已有了适应症与禁忌症。在治疗少阴病方面,仲景十分重视灸治,《伤寒论》说:“少阴病,吐利,„„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等。《汉书•艺文志》中综合我国古代治病方法为“箴、石、汤、火”,火灼是古代治病四法之一。灸法在古代曾是帝王、诸侯、将相治病诸法之上乘。临床实践证明,灸效不亚于针效,故灸法在历史上曾列箴、石、汤三法之前。三国曹操之子魏东平王曹翕著《曹氏灸方》七卷,为最早的灸疗专著。所载施灸孔穴增多,施灸的禁忌也较以前诸书具体,并申明禁灸原因。 西晋皇甫谧编纂的《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它汇集了《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等三总书的内容,详尽地论述了脏腑经络、

转帖。。
 
本帖最后由 摩托车 于 2014-8-1 12:02 编辑

艾灸起源--转帖
灸法的运用当起源千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亦在石器时代。
一、“灸”字考“灸”字,在现存文献中,以《庄子》最早提及。如《庄子·盗跖篇》载孔子劝说柳下跖,碰了个大钉子,事后对柳下季说,“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但“灸”的本字是“久”字。如1975年于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奉墓竹简(法律文书)《封诊式·贼死》中载,“男子丁壮,析(皙)色,长七尺一寸,发长二尺,其腹有久故瘢二所”,此“久”即“灸”之本义,训为灸灼。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阴阳十一脉灸经》(以下简称《阴阳》),《足臂十一脉灸经》(以下简称《足臂》)、《脉法》、《武威汉摹医简》中均作“久”字。“久”以后演变为“灸”字。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曰:“灸,灼也,从火”。从甲骨文字形的研究考证,现代胡厚宣认为,“我释床,亦即庥字……字当象一人卧病床上,从木象以火艾灸病之形”。灸法已在殷代出现。康殷认为在商周初期灸法、熨法已普遍流行。
二、灸法的运用当起源千人类掌握用火之后在170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就已开始用火。陕西蓝田人在100万年前就有用火的痕迹,北京周口店人在50万年前已经掌握了用火的方法,并已能保存火种。《庄子·外物》载:“木与木相摩则燃”,《绎史·大古第一》载:“燧人钻木取火,炮生为熟,教人熟食”。人们在百万年的加工石器的过程中随时都会出现摩擦生火的事例,从钻木、刮木等生产实践所引起的燃烧中,逐渐获得了有益的启示,终于发明了人工取火的方法。此种简便的方法,直到解放前我国有些少数民族地区仍在使用着,如佤族用木棒上卜交互摩擦取火,苦聪人锯竹取火,黎族钻木取火等。火的发现和使用跟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火的掌握既可使人类躲避猛兽的侵袭,可以熟食,又可抵御严寒酷冬的恶劣气候,还可将树木等用火燃着后灸于患处,祛除寒邪,解除痛苦。
三、灸的材料的发展在实践过程中,对灸火的材料亦有所选择,至《黄帝虾蟆经》已载有松、柏、竹、橘、榆、帜、桑、枣等八木不宜作为灸火之说,因为其对人体有所伤害,所以逐渐被淘汰,但桑树灸在后世亦有用之者。槐木火灸,病疮易瘥,但艾叶熏灸则疗效最著,故以后才逐渐多用艾叶来代替其它灸疗。灸法的运用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亦在石器时代。
四、灸的适应症灸疗,起初主要是用于治疗寒症的。如《素问·异法方宜论》曰:“北方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唐代王冰注:“火艾烧的,谓之灸焫”,用这种烧灼疗法治疗“藏寒生满病”是颇有疗效的,以后逐渐发展为治疗全身不同性质的多种疾病。《左传》成公十年(公元前581年)载,晋景公病,延秦国太医令医缓来诊,医缓说,“疾不可为也。病在盲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治焉”。“攻”即是灸法,“达”即是刺法。
五、艾灸疗法起源于——艾灸疗法的下限也不会晚于西周,在春秋战国时代已颇为流行春秋时代的《诗经·采葛》载:“彼采艾兮”,西汉毛亨和毛茛传释:“艾所以疗疾”。从远古时代实际临床运用早于文字记载的特点来看,艾灸疗法的下限也不会晚于西周。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卷18载西戎的卜法:“以艾灼羊髀骨,视其兆,谓之死跋焦”。以此印证,我国殷商以前的甲骨卜法,也可以用艾作燃料。《孟子·离娄篇》载:“今之欲王音,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可见艾灸疗法在春秋战国时代已颇为流行,因此,用艾灸治病的起源也当在西周之前。
 
转帖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比较全面系统阐述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古代医学巨著。它的问世初步确立了中医基本理论框架,成为后世中医学的理论源头。
现在流传的《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各有九卷81篇,约有18万字,是托名黄帝及其臣子岐伯、雷公、鬼臾区、伯高等人的论医之书。后世又别称中医学为“岐黄之术”,便缘于此。《内经》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由不同时期的医家共同写成的。它不仅包括战国时代及其以前的医药经验和理论知识,也包括秦汉时期的医药成就,而最终整理综合定稿的时间大致在西汉时期。
《素问·汤液醪醴论》说:“馋石针艾治其外”。是说馋石、针刺、艾灸等方法,通过刺激身体外部的体表腧穴经络,治疗疾病,属于外治法的范畴。远古时,人类尚不能铸铁,使用馋石这些磨制石器,是新石器时代的特点。艾灸和砭石并论作为外治法,说明在新石器时代灸法已成为重要的医疗方法。
灸法的出现与地区性、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疾病的性质有密切的关系。由于北方地区,气候严寒,地处高山峻岭,风大冰厚雪深,人们过着游牧生活,多倚山而居,长期野外食宿,又多食动物肉乳,因此容易患消化不良,肚腹胀满之类疾患。治疗这类病证,适宜于艾火烧灼熏烤的方法。故艾灸的方法,当首先出现在北方,之后传播到其它区域。
《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说明有些不适宜用针刺法治疗的疾病,还可以采用灸疗法施治。
《内经》关于灸疗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痈毒生于肩臂部的可立即实行灸法。
2.五脏背腧穴都位于脊椎两旁,这些腧穴,临床宜用灸法,不可妄用针刺。
3.在足部发生阴寒之气厥逆时,则宗气不能循经下行,脉中的血液也随之滞涩而留止在内,不能畅行,倘不是先用温熨艾灸调治,就不能再进行针刺。
4.经脉陷下,唯有采用艾灸治疗;若有络脉结而坚紧的,也当用艾灸治。
5.内脏受寒,容易发生胀满的疾病,适宜用艾火烧灼。
6.颈项强痛的疾患,应取巨骨穴施以灸法。
7.风寒侵袭发生麻痹不仁或肿痛等症状,可用艾灸法来治疗。
8.被犬咬伤的,可在咬伤处灸三壮,防止狂犬病。
9.艾灸治疗寒热病证的方法是:先灸大椎再灸长强,背部有陷凹之处灸之。
10.脉虚陷不起的,只可采用灸法。
 
灸法的运用当起源千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亦在石器时代。
一、“灸”字考“灸”字,在现存文献中,以《庄子》最早提及。如《庄子·盗跖篇》载孔子劝说柳下跖,碰了个大钉子,事后对柳下季说,“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但“灸”的本字是“久”字。如1975年于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奉墓竹简(法律文书)《封诊式·贼死》中载,“男子丁壮,析(皙)色,长七尺一寸,发长二尺,其腹有久故瘢二所”,此“久”即“灸”之本义,训为灸灼。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阴阳十一脉灸经》(以下简称《阴阳》),《足臂十一脉灸经》(以下简称《足臂》)、《脉法》、《武威汉摹医简》中均作“久”字。“久”以后演变为“灸”字。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曰:“灸,灼也,从火”。从甲骨文字形的研究考证,现代胡厚宣认为,“我释床,亦即庥字……字当象一人卧病床上,从木象以火艾灸病之形”。灸法已在殷代出现。康殷认为在商周初期灸法、熨法已普遍流行。
二、灸法的运用当起源千人类掌握用火之后在170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就已开始用火。陕西蓝田人在100万年前就有用火的痕迹,北京周口店人在50万年前已经掌握了用火的方法,并已能保存火种。《庄子·外物》载:“木与木相摩则燃”,《绎史·大古第一》载:“燧人钻木取火,炮生为熟,教人熟食”。人们在百万年的加工石器的过程中随时都会出现摩擦生火的事例,从钻木、刮木等生产实践所引起的燃烧中,逐渐获得了有益的启示,终于发明了人工取火的方法。此种简便的方法,直到解放前我国有些少数民族地区仍在使用着,如佤族用木棒上卜交互摩擦取火,苦聪人锯竹取火,黎族钻木取火等。火的发现和使用跟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火的掌握既可使人类躲避猛兽的侵袭,可以熟食,又可抵御严寒酷冬的恶劣气候,还可将树木等用火燃着后灸于患处,祛除寒邪,解除痛苦。
三、灸的材料的发展在实践过程中,对灸火的材料亦有所选择,至《黄帝虾蟆经》已载有松、柏、竹、橘、榆、帜、桑、枣等八木不宜作为灸火之说,因为其对人体有所伤害,所以逐渐被淘汰,但桑树灸在后世亦有用之者。槐木火灸,病疮易瘥,但艾叶熏灸则疗效最著,故以后才逐渐多用艾叶来代替其它灸疗。灸法的运用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亦在石器时代。
四、灸的适应症灸疗,起初主要是用于治疗寒症的。如《素问·异法方宜论》曰:“北方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唐代王冰注:“火艾烧的,谓之灸焫”,用这种烧灼疗法治疗“藏寒生满病”是颇有疗效的,以后逐渐发展为治疗全身不同性质的多种疾病。《左传》成公十年(公元前581年)载,晋景公病,延秦国太医令医缓来诊,医缓说,“疾不可为也。病在盲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治焉”。“攻”即是灸法,“达”即是刺法。
五、艾灸疗法起源于——艾灸疗法的下限也不会晚于西周,在春秋战国时代已颇为流行春秋时代的《诗经·采葛》载:“彼采艾兮”,西汉毛亨和毛茛传释:“艾所以疗疾”。从远古时代实际临床运用早于文字记载的特点来看,艾灸疗法的下限也不会晚于西周。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卷18载西戎的卜法:“以艾灼羊髀骨,视其兆,谓之死跋焦”。以此印证,我国殷商以前的甲骨卜法,也可以用艾作燃料。《孟子·离娄篇》载:“今之欲王音,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可见艾灸疗法在春秋战国时代已颇为流行,因此,用艾灸治病的起源也当在西周之前。(转载)
 
学习了!!针与灸,本两法!!呵呵,今更详知!!
 
貌似深奥的理论问题,才学浅浅的我低头飘过~~~
 
- 2 -一、艾灸的文化历史 灸法在先秦时就已经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1973年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

《汉书•艺文志》中综合我国古代治病方法为“箴、石、汤、火”,
“箴、石、汤、火”大约===现代的针 石 汤药 灸
火灼是古代治病四法之一火--指热--甚至包括晒太阳 并不是指“灼”
 
你啊你。叫我怎样跟你说才好,一直以来都很尊重你,可你不自爱也不自重,
整体叫人背下四大经典后联系你
这个世界谁能背下四大经典?就算背下四大经典早就到中央电视台表演了。谁还会联系你啊
跟别人交流,总是读经读经,仿佛没有经典你就不能生存下去。可你有没有把整部黄帝内经看完?
说什么黄帝内经没有针灸名词只有针石名词,必须把世界上的针灸改为针石,如针灸板块要改为针石板块,针灸书籍改为针石书籍,
现在又玩什么“针灸”是讹传---还其本意 “
黄帝内经真的没有针灸一词?
皇帝内经书中有大量的针艾一名词。难道这不是针灸名词吗?
看看吧

《素问。病能论》”帝曰:善。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岐伯曰:此同名异等者也。“
 
經典雖然重要,如何運用 如何活用,才是真的。
 
本帖最后由 天际飞虹 于 2014-9-7 18:01 编辑

力--- 手巧不如家什妙

总结得不错。
说到石,国外做按摩有用"hot stones",就是用特选的石头打磨后,加热再拿来做按摩。效果也相当不错的。据说这种按摩法也有5000年左右的历史,也从东方传过去的,我估计是不是也是中国货?现在倒是不见中医治疗里有了。
 
石--现在常用的是刮痧--皮毛腠理
偶见-拍痧松筋(也称调伤)-含撞树 锤(敲击)等---肉筋
罕见--砭-(也称砧骨)-筋骨--调阴洗髓
 
"罕见--砭-(也称砧骨)-筋骨--调阴洗髓"
请教楼主, 能具体说说怎么做吗?
 
石不光是刮痧,更多应该是刮经脉,单向刮,按照经脉四季的方向结合病的需要,也能达到针的效果。
 
石不光是刮痧,更多应该是刮经脉,单向刮,按照经脉四季的方向结合病的需要,也能达到针的效果。

呵呵 刮经脉 读读《灵枢·经脉》 看看是否能刮到。
刮-作用于皮毛腠理, 不及肉筋。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