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某,女,41岁,2011年12月24日1诊。主诉:心悸1个月。1个月前受凉后发热,咽喉痛,经西药治疗后发热已止,心悸不愈,曾经自己服用三七粉,服后胃痛,停服三七粉,胃就不痛。遂来请中医治疗。刻诊;心悸频作,胸闷,晨起咽干痛,舌红少苔,脉细。诊为心悸。虚火上炎症。治以引火归元。金櫃肾气丸加味。处方:
生地黄30克 山药30克 山茱萸20克 茯苓15克 泽泻10克 肉桂2克 制附子2克 北沙参30克 丹参30克 琥珀10克 玄参20克 麦冬20克 7剂
2012年1月3日2诊:心悸、胸闷减轻,咽干痛止。昨日吃辣椒、火锅、饮酒后,咽部又出现干痛的症状。舌红较前淡,无苔,脉细。继续用引火归元法。处方:
天冬20克 麦冬20克 巴戟天20克茯苓15克
生地黄30克 肉桂2克 五味子10克 砂仁6克 北沙参30克 丹参30克 琥珀10克 7剂。
追访:服后胸闷、心悸、咽痛均止。
按:素体阴液不足,阴不能敛阳,虚阳上越,就会出现晨起咽干痛,舌红少苔,脉细的症状;虚火扰心,心气不畅,心神不宁,就会发生胸闷、心悸的现象。1诊时的处方用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肉桂、制附子引火归元;《本草汇言》:“附子,回阳气,散阴寒,逐冷痰,通关节之猛药也。诸病真阳不足,虚火上升,咽喉不利,饮食不入,服寒药愈甚者,附子乃命门主药,能入其窟穴而招之,引火归原,则浮游之火自熄矣。凡属阳虚阴极之候,肺肾无热证者,服之有起死之殊功。” 玄参、麦冬、协助六味地黄丸滋补诊阴;北沙参、丹参、琥珀益气养血、安神宁心。2诊时阴虚火炎减轻,所以用引火归元轻剂收功。
生地黄30克 山药30克 山茱萸20克 茯苓15克 泽泻10克 肉桂2克 制附子2克 北沙参30克 丹参30克 琥珀10克 玄参20克 麦冬20克 7剂
2012年1月3日2诊:心悸、胸闷减轻,咽干痛止。昨日吃辣椒、火锅、饮酒后,咽部又出现干痛的症状。舌红较前淡,无苔,脉细。继续用引火归元法。处方:
天冬20克 麦冬20克 巴戟天20克茯苓15克
生地黄30克 肉桂2克 五味子10克 砂仁6克 北沙参30克 丹参30克 琥珀10克 7剂。
追访:服后胸闷、心悸、咽痛均止。
按:素体阴液不足,阴不能敛阳,虚阳上越,就会出现晨起咽干痛,舌红少苔,脉细的症状;虚火扰心,心气不畅,心神不宁,就会发生胸闷、心悸的现象。1诊时的处方用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肉桂、制附子引火归元;《本草汇言》:“附子,回阳气,散阴寒,逐冷痰,通关节之猛药也。诸病真阳不足,虚火上升,咽喉不利,饮食不入,服寒药愈甚者,附子乃命门主药,能入其窟穴而招之,引火归原,则浮游之火自熄矣。凡属阳虚阴极之候,肺肾无热证者,服之有起死之殊功。” 玄参、麦冬、协助六味地黄丸滋补诊阴;北沙参、丹参、琥珀益气养血、安神宁心。2诊时阴虚火炎减轻,所以用引火归元轻剂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