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林指月:看古人是如何思考中医的

版主不愧是版主啊,高人一个。
有些东西失传了,明末清初的卢氏父子以及钱塘医派的医家们致力于中医经典

您过奖了!中医经典里有很多宝贝啊!
 
接着说第八本,《本草崇原》。有读过《神农本草经》的没?神农本草经几乎是失传了的。要不是明代的卢复根据古代的一些记载,重新辑复了《神农本草经》,恐怕现代人根本看不到这本书了。卢复之后,他的儿子接着研究。再接着就是张志聪了。
《本草崇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本全面注释《神农本草经》的专著,全书“诠释《本经》,阐明药性,端本五运六气之理,解释详备”。作者从药物性味、生成、阴阳五行属性、形色等入手,结合主治疾病之机理,阐明功效,崇本求原思想,崇古而不泥古,敢于纠正前人之偏见,阐发五运六气对用药的指导性,倡导格物的用药思想,详细辨别药物的相似与优劣,采撷百家学说却又立论中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对后世叶天士、徐灵胎、陈修园等医学名家影响甚深。对于后人研究《本经》原著,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后人读懂《本经》原文,掌握其原则精神的桥梁。
要是没有这本书,恐怕后人没那么容易读懂佶屈聱牙的《神农本草经》。大伙儿是不是该给这位大功臣加点分呢?这还是其一,《本草崇原》也差点步了《神农本草经》的后尘,也差点失传,要不是王琦将这本书收录入《医林指月》中,恐怕这本书也最终是失传了。
这么好的书,这么好的人,大家不给点掌声就太不够意思了。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
还是先吃饭了再接着说哦。
 
再看第二本,《伤寒金镜录》。这是伤寒诊断学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虽然全书篇幅较小,但却是医家经典。全

这的确是一个特色,也是中医另一个学科的发源地。
 
再来看看第七本,《痎疟论疏》。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哦,绝对不能根据书名望文生义哦,不然你就错过

【本书作者对百年盛行的“伤寒转疟疾,疟疾转伤寒”的陈见痛下针砭。】 呵呵,原来内经和金匮是错的。
 
多谢楼主分享!
 
【本书作者对百年盛行的“伤寒转疟疾,疟疾转伤寒”的陈见痛下针砭。】 呵呵,原来内经和金

“伤寒转疟疾,疟疾转伤寒”,是《内经》和《伤寒》里的吗?
 
很多东西,在小圈圈中看来,或许是正确的。但走出小圈圈,就未必了。

所以,历代【论】的多。【批】的也多。都有理。但未必都是至理。便如下棋一样,看三步棋,这着是妙手。但到第五步棋的时候,这着妙手,却是自绝生路了。于是,看五步棋的人,就会批评看三步棋的这手棋。于是,看三步棋的人就会与之争论。于是,纷争无处不在……

唉,不知道看十步棋的大国手,又是如何看待三步棋、五步棋?亦或是如何看自己与同段位的十步棋?可有人能看到二十步棋?或许真有传说中的天医之境?都只是在路上而已。
 
很多东西,在小圈圈中看来,或许是正确的。但走出小圈圈,就未必了。

所以,历代【论】的多。【批】的也

阁下所说的不无道理。
但是,“伤寒转疟疾,疟疾转伤寒”之说,真是来自《内经》和《伤寒》吗?
 
“伤寒转疟疾,疟疾转伤寒”,是《内经》和《伤寒》里的吗?

这句话,当然不在《内经》《金匮要略》中。但意思在的 。
 
经楼主这么一说,还真是,这可真是火神的源头啊,世人只知道火神渊薮于郑钦安,殊不知窦材才是火神的鼻祖

事实上,火神的源头应该追溯到窦材的《扁鹊心书》,而且书中更是提到“扶阳”一词,又加上善于用附子、干姜等药,且着重使用“重灸”,既与警方一脉相承,又开火神之先河。难能可贵啊。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