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民间中医师承脉法

菩提医灯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4/05
帖子
1584
获得点赞
19
声望
0
中医脉学的发展自古有两条途径,一是宫廷脉学,宫廷的太医们在给那些主子们看病,要是脉学掌握的不好,很有可能会掉脑袋;第二条则是民间中医,在民间,一些病人找中医看病,首先就要试试医生的脉把得怎样,要是说的不准,是不肯找他看病的,也就是说,民间中医的脉学掌握的不好,就要关门歇业了。然而,现在的脉学也还存在两条路了,宫廷虽已不复存在,宫廷脉学也将随着封建王朝的毁灭而束之高阁,但那些历代中医大家留下的脉学著作则是第一条路的延续,真正传承不衰的,仍属于民间中医。
想学好脉学的顶起。支持民间中医的顶起
 
有道理,脉学博大精深,且因人而异需要有非常全面的基础支持和临床经验!
 
本帖最后由 fubabazyg 于 2013-12-11 09:46 编辑

症候是瞬息万变的,令人应接不暇,而脉象却是有限的。如何做到脉证相应?要想在临床实践中运用有限的脉学知识,洞察无限的病症,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正如王叔和所说:“胸中了了,指下难明。”如此似乎给脉学蒙上一层“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窗户纸,很难有人轻易将其捅破。古人常说“真传一张纸,假传万卷书”,这与禅宗中“指月”的内核(“以指譬教,以月譬法,要人观月,而非观指”)是一致的。所以,在脉学中有诸多难题,就像那一层层窗户纸,一旦戳穿,便会豁然开朗,一旦顿悟,便可融会贯通。
 
本帖最后由 fubabazyg 于 2013-12-11 09:47 编辑

首先要认识脉象。每种脉有他独特的形态,这是学脉的基本功,但这一步却十分不容易。需要在取象比类和体验、领悟中反复穿梭,才能从“指下难明”到“胸中了了”。
 
本帖最后由 fubabazyg 于 2013-12-11 09:47 编辑

我们先来说说脉象。每一种脉都有它特有的形象,正是这种形象,却有着令人难以捉摸的奥秘,这也是王叔和为什么说“脉理渊微,其体难辨”“胸中了了,指下难明”的缘故。
 
本帖最后由 fubabazyg 于 2013-12-11 09:49 编辑

脉象二十七种,先来说说浮脉。历代名医名著所记载的都是运用取象比类的方法进行描述的。如《内经》说:“浮脉,如微风吹鸟背上毛,厌厌聂聂,如循榆荚。”《脉经》说:“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脉决》说:“如水漂木。”《脉决精要》说:“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四言举要》说:“浮脉法天,轻手可得,泛泛在上,如水漂木。”这些要如何体会呢?有用榆荚、鸟背上毛来形容的,有用枯木浮水来形容的,有直接用举按的有余和不足来形容的,要真正意义上体会浮脉的精髓,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综合这些论述,我们不难发现,所谓浮脉,就是指脉象应指的体象出现在肌表的浅层,手指不须用力便可触到脉搏的跳动,就像轻轻地摩抚着舒缓的羽毛一样柔软,一样轻清,又像漂浮在水中的枯木,向表面浮动的力量较大,向下沉降的力量较弱。
预知其他脉象体象,敬请等待下回分解。
 
谢谢老师分享,期待精彩继续!
 
本帖最后由 文子医生 于 2013-7-29 23:19 编辑

内经》说:“浮

老师看来对脉学颇有研究。老师辛苦了!请你喝杯水! 我们继续听。
 
本帖最后由 fubabazyg 于 2013-12-11 09:49 编辑

我们先逐一从二十多种脉的体象来说,上面讲述了浮脉的体象,现在说说沉脉的体象。先来瞧瞧古人是如何描述沉脉的?王叔和说:“沉脉,重手按至筋骨乃得。”杨氏说:“如绵裹砂,内刚外柔。”李时珍说:“如石投水,必极其底。”李延昰说:“沉行筋骨,如石投水,按至有余,举之不足。”从这几点来看,大多以如石投水作为形态的象征。我们如果玩过石沉水底的游戏,就能体会到石头在水中下落的哪种感觉。而这种感觉就是沉脉的体象。用书面语描述,沉脉的体象就是——必须加重手指的力量直按到筋骨之间才能触得到它的搏动,外表好象柔和,里面却刚劲有力,犹如石居绵中,又因脉搏出现在软滑的部位,就像水里的石头一样,必须摸到水底,才能摸到。
 
支持民间中医脉法,力挺中医脉学古籍

真正的脉学,也属于高境界的东西,不在书本上,那是讲传承的。你就是把二十七种脉象倒背如流,也难逃心中了了,指下难明的怪圈,因为你不懂指位,没有明师教你真实的三部九侯,纸上学禅,盲人摸象,画饼充饥。
 
真正的脉学,也属于高境界的东西,不在书本上,那是讲传承的。你就是把二十七种脉象倒背如流,也难逃心中

阁下所言极是,但对于脉象都不熟悉,是无法学好脉学的。
 
老师继续。。
如果直接加入案例更好。
 
老师继续。。
如果直接加入案例更好。

阁下所提的意见甚好。目前讲脉象,还不适合植入案例。先把脉象弄懂后,在以后讲述脉诊的具体运用时,可以植入案例,串着讲,以期更多的启发。
 
似乎和频湖脉学里描述的差不多,如果再加上六部脉主症的话觉得会更好。
 
似乎和频湖脉学里描述的差不多,如果再加上六部脉主症的话觉得会更好。

后面会陆续讲述六部主病的。先从脉象开始。先把脉象吃透了,再讲具体应用。敬请期待
 
本帖最后由 fubabazyg 于 2013-12-11 09:50 编辑

学脉中,最难的是脉象。为什么“胸中了了,指下难明”呢?就是因为对脉象掌握的不到位,又加上指下的脉搏跳动,不知道是什么脉,二十多种脉要在脑海中翻滚,指下的脉搏感觉要与脑海中的脉象描述相结合,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