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肝气肝阳法的临床应用在历代医家治肝诸法中,多强调清肝、平肝、镇肝、泻肝、舒肝,而鲜有补肝者。即使论及者,也多限于补肝阴和肝血,对于肝气虚、肝阳虚更少见。然肝气肝阳虚也屡见不鲜。每一脏均有气血阴阳,均可见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何独肝无气、阳虚呢?无视肝阳虚,肝气虚的存在必然会危及临床实践。临床常可见到气虚、阳虚型的眩晕、痛经、胁痛、亚健康等与肝密切相关的病。症见疲乏无力,气短,但又没有纳少、便溏、腹胀之脾气虚症状,更没有腰酸腘软之肾虚症候。病位不在脾肾,自然在肝无疑了,经言“肝主筋”“肝为罢极之本”。兹举治验数例。
案一:袁某,女,43岁,左臂痛麻3年余,伴疲乏无力,纳好,二便调,寐安,月经正常。脉左部微弱,舌质淡红苔薄白。此肝气虚,遂疏方:
黄芪30 桂枝9 白芍9 山茱萸30 生姜6片
大枣10个
连进14剂而愈。
案二:李某,女,31岁,崩漏43天不止,月经既往尚可,血色淡,淋漓不尽,手麻目眩,纳好寐安,疲乏无力,二便调。前医数与归脾汤摄血剂未效,舌质淡红,苔白,脉左三部不应指,此肝气虚。疏方;
黄芪30 山茱萸30 川断30 桂枝6 川芎6
龙骨15 牡蛎15
三剂血止,故上方加10倍量为丸,巩固之。
案三:陈某,男,33岁,患慢性肝炎已久,屡用清热利湿之剂,效不显。现全身乏力,怕冷,眩晕,手麻难于握物,大便正常,纳好,寐安,AST:210单位。脉细弱,舌质淡红水滑,此肝阳虚。疏方:
黄芪30 桂枝10 人参10 当归12 附子10
干姜6细辛3川椒6。
连进4月,共服药90剂,各症均除,ACT:27单位。
以上三案,前二案为肝气虚,后一案为肝阳虚,肝阳虚是在肝气虚的基础上更见畏寒肢冷等症。临床既久,所见稍多,遂略微归纳如下:
1 肝虚的临床表现:病者恍惚,妄见,如人将捕之,易怒善恐,胸胁胀满不适,肢麻耳鸣,目眩,月经量少或崩漏,脉左部微弱不起
2 治法:《内经》谓:“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酸泻之。”补肝气之药,如黄芪、人参、黄精等,张锡纯说:“愚自临床以来,凡遇肝气虚弱不能条达,用一切补肝之药不效,重用黄芪为主,而少佐理气之品,服之覆杯即见效验。”肝气宜温升,与黄芪有同气相求之妙。补肝阳之药如;桂枝、附子、山茱萸、川断等。张锡纯尤擅用山茱萸补肝。余以上各案均得力于对张氏《衷中参西录》的研究。至于方剂如仲景黄芪桂枝五物汤,乌梅丸,当归生姜羊肉汤皆可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