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关注的《读医案学中医——中医是怎么看病的》已经出版,上面有学院派的张伯臾医案,有民间派的张锡纯医案分析,也有“不揣浅陋”我的医案总结。
现在,我先复制上来其中一个医案:
胸部发热
刘某,女,47岁。
初诊:2008年8月23日。
患者自述胸部发热很长时间,求医无数,时好时坏,总是不能根治。现在的症状是胸部不定时发热,发热时需将胸部紧贴于水泥地面上,且需食用大量冰糕,2个小时后病情才慢慢缓解。不发热的时候和正常人无异。舌质淡苔白不厚,脉紧稍数。
舍症从脉,根据舌和脉的表现,我们可以诊断出此热是因寒湿阻滞,气机不畅,气郁所致。
处方:制附子30克(先煎),肉桂30克(后下),细辛10克,桂枝30克,薤白30克,生姜30克。3剂。水煎服。
二诊:2008年8月28日。
患者进门就说“不好意思”。原来患者是“久病成医”,感觉我开的处方中都是大热之品,因惧本身就热,再用热药,恐其更热,不敢应用。后实在难受,且听别人介绍说过我的医术,遂在第三天取1剂煎服,没想到只喝了1次,白天发作时就明显感到发热减轻。3付药服完后,发热现象就基本消失了。
【按语】
病性,中医上有两种,一种是寒,一种是热。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医诊断学》中谈到:寒证是指一组有寒象的症状和体征;热证是指一组有热象的症状和体征。
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医诊断学自学指导》中谈到:寒证是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导致机体功能活动衰退所表现的症候;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阴虚内热,导致机体功能亢进所表现的症候。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医治法与方剂》中谈到:脏腑功能衰退所出现的一类证象,称为寒证;脏腑功能亢进所出现的一类证象,称为热证。
那么,到底什么是寒证、什么是热证呢?
虽然《中医诊断学》是我们的大学课本,但是,我对后两种说法还是比较认同的,比如《中医诊断学自学指导》中就说:寒热辨证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由于寒热是阴阳偏盛偏衰的具体表现,所以《景岳全书•传忠录》说“寒热者,阴阳之化也”。故辨别寒热,实际上就是辨别阴阳之盛衰。一般的说,寒证是机体阳气不足或感受寒邪所表现的证候,即“阳虚则寒”“阴盛则寒”;热证是机体阳气偏盛或阴液不足不能制阳虚热内生而出现的证候,即所谓“阳胜则热”、“阴虚则热”。
临床上,虽然对于热证的一个诊断依据是“喜冷饮”“得凉缓解”,但是,这仅仅是症状的诊断,而中医对病情的真实把握,往往需要四诊合参,即把望闻问切得来的信息加以综合,然后进行辩证。
这个病人的病情,单从症状上来考虑,应为热证,因为不但有发热的表象,更有胸着凉地、食冷饮可缓解的佐证,但是,从舌和脉上来看,没有一丝的热证诊断依据,结合前医的久治不愈,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舍症的诊断而从舌脉的诊断,大胆采用温里散寒治法,以附子和肉桂温里,搜寻寒邪;以桂枝和薤白温阳理气,给寒邪以开路;以细辛和生姜散寒,给邪开门。诸药合用,效专力宏,故而,收效甚佳。
这里,我又想起了裘沛然老先生在《壶天散墨》书中谈到的一个病案,当时我还写了“点评”。 病例叙述:还记得在10年前治疗过一痰饮患者。症见咳嗽剧烈,昼夜不停,气逆,痰涎如涌,病程已历年余,服中药已数百剂并遍尝西药,都无效果。该患者身体肥胖,舌苔白腻,胸膈支满,脉见沉弦。按照中医辨证,系属痰饮一类。治本则用温药和之,治表则用峻药逐之,前医多用温肺祛饮、运脾祛痰等法,其治法是无可非议的,然而病情始终未见好转。后乃求治于我,为处葶苈子、三子、平陈、指迷茯苓、射干麻黄、滚痰、涤痰等汤,也丝毫未瘥,后用控涎、十枣,亦未见效。我已技穷束手,而该病人既以虚名见慕,又屡更多医,均无办法,故治虽无效而仍坚求继续治疗。我不得已为其处一方,药仅三味,即黄芩、龙胆草、生地黄。芩、地各一两,龙胆草五钱,与服2剂,竟奏意外之功,咳嗽十减其九,痰唾如涌之象亦除,又服数剂而病愈。该病系痰饮,又无明显热象。“温药和之”,为医界公认的治法,然而攻逐去饮、温肺化痰、理气降逆之剂叠进而无寸效,最后乃以一般所忌用之方而愈其病,这已不是所谓不拘一格乃是破格的治法,然而居然用此以起经年不愈的沉疴。这种“法外之法”使我深切感到处方的不易,医生真是“可为而不可为”,叶天士说这些话,大概也有同样的感受。
点评:通篇,裘老也没有说出破格治法的理论依据,只说“作为一个合格的医生,应该知道人体内和自然界的未知数还很多,岂可以几种习用的方法以应万变的病症”。我看完这些,心里问了好几个“为什么”。
1.中医辨证,首需八纲。八纲之中,有辨寒辨热。世间万病,非寒即热,非热即寒,偶或寒热错杂。裘老所治患者,长久用“温”不效,必要想到用“寒”(如果短时间的用“温” 不效,还要看用“温”的对错)。最后裘老的“反其道而行之”取效就可证明这点。绝不可认为辨证无误,“撞南墙也不回头”,一条道走到黑。
2.临床上有一种治疗就是试探性治疗,又叫诊断性治疗,即在诊断不明或者没有把握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治疗方法。此方法要求用法明、用药简、用量轻。裘老最后治疗的三味药就符合这个要求。所以,对于久治不愈之病,即使诊断明确,如裘老所治之病例,诊断也很明确,但治疗就是不见效时,试探性治疗是必须的;对于疑难病症,诊断不是很明确时,也要选用试探性治疗。
3.不要轻言放弃。病人的身体不是药物的试验场所,故而对此类病人要多思,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病人的病没有治好,只能说明所用之法或所选之药有问题。西医上有“血脑屏障”,治疗时所选之药准确,但不能通过此屏障,依然不能解决问题。这时就要变“法”;法对,用药及量错误,依然不能解决问题。就如一个房子着火了,我们都知道用水,可你只有“杯水”,能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