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中医看了好几个,各有说辞,望老师指点。

草堂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5/22
帖子
9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中医看了好几个,各有说辞,望老师指点。


症状:早上起床 舌淡 苔白腻 身感微凉,晚上睡前 舌红 无苔或略黄 身感内热 手脚心热。

脉象 浮濡 脉率90/分钟

面色 晦暗 易出油 晚上略红

皮肤 夏秋潮黏 冬天干燥有皮屑

二便 小便黄浊 多饮后变清大便黏连不尽 不成形 色褐黑

平常 口干 喜冷饮 ,眼干涩 有血丝,偶有耳鸣, 脸部头顶易长座蒼,白天乏力,晚上烦躁易失

眠,右下方偶有瘾痛(小时候得过乙肝),身材标准175*70。

西医全身体检健康。多位中医诊断:1 阴虚火旺,肝郁阴虚。2 肝胆湿热。3 脾虚寒湿。4心脾两虚。四

年来吃了不少中药,收效甚微。


我都糊涂了 !望各位老师给我看看,能否确诊。
 
说的都对啊,还差一个肾阴阳两虚没说
这个五脏会传导的,最初可能是肝胆引发,现在是阴虚兼心火旺,并肝脾不和
可能需要全面治疗,当务之急需要降心火,滋肾阴,脾虚肝郁的问题也蛮明显。找专业医生治疗吧。
 
能治好的不多~




中医看过3位,阴虚肝郁,配以滋阴清热疏肝,初期改善明显,后期无果。

肝胆湿热,直接配中成药龙胆壮姆颗粒,无果。

脾虚寒湿,配以祛湿汤加减,无明显效果。

复诊心脾两虚,归脾汤加减,无果。

自我感觉湿气较盛,有内热。经常有头痛脑热,浑身烦热,只要一刮痧,症状就减轻。

望老师能出一方,万谢谢!
 
此为心肾不交,脾虚生湿,当:交通心肾,健脾祛湿。
 
症状:早上起床 舌淡 苔白腻 身感微凉,晚上睡前 舌红 无苔或略黄 身感内热 手脚心热。(早上本为阳气升起的时候,舌苔白腻,现寒凉之症,说明身体阳不足;晚上为阳气收敛,阴气掌权,反而舌红或无苔亦或略黄,说明阳不收敛;身感内热是什么情况呢?是腑热还是胸内热呢?还是感觉口苦、咽干、燥渴呢?手心为手心包经之过穴,心包为相火,下行是其常,上行则病手心热,相火上行又刑克肺金,烁阴液,所以也会感觉肺燥和口渴)

脉象 浮濡 脉率90/分钟

面色 晦暗 易出油 晚上略红(面色晦暗为气血不足有瘀之象,晚上脸红为阳浮于外不入阴之象,出油为阳气重浮于表)

皮肤 夏秋潮黏 冬天干燥有皮屑

二便 小便黄浊 多饮后变清大便黏连不尽 不成形 色褐黑 (小便为膀胱水道,有热则黄浊,小肠与膀胱同属于太阳经从寒而化,膀胱为主气,小肠为从气,小肠本为相火化气,病则现其本气,本气为火从膀胱而出;大便粘连不尽,不成形,为湿加之木疏泄之不足,色褐黑,黑为肾之本色,所以肾水亦病)

平常 口干 喜冷饮 ,眼干涩 有血丝,偶有耳鸣, 脸部头顶易长座蒼,白天乏力,晚上烦躁易失

眠,右下方偶有瘾痛(小时候得过乙肝),身材标准175*70。(口干,喜冷饮,说明火烁阴液,肾水不足欲饮水以补,眼为肝之窍,为木不得水之润;耳鸣说明肾气不足加之胆经上逆;痤疮为肝之疏泄不足,白天为阳气最盛的时候,这个时候乏力说明阳不足,晚上烦躁失眠为阳不藏阴,神魂外游;右下方必有肝胆之病,楼主以说自不用我不用细说)
综上分析楼主是整体失调造成的连锁效应,第一肾气不足造成中气衰败,中轴不转,阴阳失调,火不降水,反上烁阴液,水之源在肺,肺被火刑,水无源;第二肝木乏水生,燥而化风,更消耗肾中之水,此楼主欲饮水以自救,身体的自然反应,且肝木主疏泄,化风消耗阴液而不能行疏泄之能,所以大便不畅;第三、肾阳不足,则脾必病湿,湿则凝滞,脾胃又为阴阳升降之枢轴,枢轴不转,阴阳就难言升降,水火也就不能交济,所以火上炎病上热,水下润病下寒。用药首要理中,健脾祛湿,疏肝润木,不能见火灭火,那样只是治标不治本
 
症状:早上起床 舌淡 苔白腻 身感微凉,晚上睡前 舌红 无苔或略黄 身感内热 手脚心热。(早上本为阳气升起的

老师能否开方,此症缠我多年,一直没有遇到老中医,帮我搭脉的中医很多,只有3个开了方。无果啊!!
 
说的都对啊,还差一个肾阴阳两虚没说
这个五脏会传导的,最初可能是肝胆引发,现在是阴虚兼心火旺,并肝脾

我找的都是专业医生看的,几位医生给了几种结果,疗效甚微。
 
症状:早上起床 舌淡 苔白腻 身感微凉,晚上睡前 舌红 无苔或略黄 身感内热 手脚心热。(早上本为阳气升起的

多谢老师。此方祛湿吗。
 
我找的都是专业医生看的,几位医生给了几种结果,疗效甚微。

现在你是五脏皆病,
肺肾阴虚,肾阳虚,心火旺,肝郁,脾虚。
需要全面调和五脏,肝脾肾肺心同治
 
气血两虚,先补血,在祛湿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