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本草发挥 麻黄气寒?

【麻黄】
临床验方:
*营卫、气血失和之盗汗自汗…麻黄根、龙骨、浮麦、生芪、肉桂、山芋肉、陈皮。
*小儿遗尿…山药、桑蛸、炙麻黄各9、肉桂、乌药、益智仁各6、通草3g小儿遗尿100%良效。
*小儿急性肾炎…车前20连翘12赤豆30蝉蜕10赤苓、泽泻、败酱各15知柏各10g。
*小儿支气管炎…葶苈、紫苑、甘草各5、射干、僵蚕、蝉蜕、地龙、苏子各7.5g、杏仁3.5g。
*小儿遗尿症…麻黄水煎去上沫睡前服,5~7岁3g,8~15岁5g,15岁以上每10g,
连续用1个月。
*风寒感冒…麻黄、甘草、绿豆粉各等分研末,每服3g温水调服【发汗散】<串雅内编>
*肺冷多涕…麻黄、杏仁各30g为末,每服约4.5g,入一生大枣(拍碎)水煎温服。
【杏仁麻黄汤】<圣济总录>
*慢性气管炎,气喘痰多…麻黄、白芍各6制半夏9桂枝、细辛、五味子、干姜、甘草各3g。
*首风三两三:生麻黄30g打碎节,(先煎去沫)桂枝30g去皮,罂粟壳30g甘草9g。
左侧痛加龙胆草0.1g;右侧痛加钩藤0.1g;头痛不偏加陈细茶0.1g。
主治:风寒头痛。
注意:先煎麻黄,水煎去净沫,或换水,再与其它药重煎。分三服,如一服痛止,即停后服。
桂枝必须去皮,否则鼻衄。本方不可减量试用,产生抗药性后,再足量亦无效。
禁忌:服药六日内,禁生冷、油腻、鱼腥、酸辣。36日内忌房事《宋效志》。
 
【麻黄】
本草验方:《李时珍》
*阴囊湿疮…麻黄根、石硫磺各一两,米粉一合,共研为末,涂敷患处。
*流行热病(初起阶段)…麻黄一两,水煎至半干,去渣留汁,加米及豉,煮粥。先以热水洗澡,然后食粥,
汗出即愈。
*伤寒黄疸…麻黄一把,去节,棉裹,加酒五升,煮至半升,一次服完,微汗见效。此方"麻黄醇酒汤"。
*黄肿、脉沉、小便不利…麻黄四两,加水五升煮去沫,再加甘草二两,煮成三升。每服一升。盖厚被让出汗。不汗,须再次服药。注意避风寒。此方名"甘草麻黄汤"。
*风痹冷痛…麻黄(去根)五两、桂心二两,共研为末,加酒二升,以慢火熬成糖稀。每服一匙,热酒调下,
汗出见效。注意避风。
*产后腹痛,血下不止…麻黄去节研成末。每服一匙,日二、三服,血下尽即上。
*心下悸病(按:即心胆怯惧,胸部不快)…半夏、麻黄等分为末,加炼蜜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丸,水送下。一日服三次。此方名"半夏麻黄丸"。
*中风…麻黄(去根)在慢火上煎熬,逐步加水,最后熬成膏,收存备用。每服一、二匙,热汤送下。
*盗汗、阴汗…麻黄根、牡蛎粉,共研为末,扑身上。
又方…麻黄根、椒目等分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外用麻黄根、旧蒲扇,共研为末,扑身上。
*诸虚自汗(夜卧更甚,久则枯瘦)…黄芪、麻黄根各一两,加牡蛎(淘米水浸洗后煅过)一起制成散剂。
每服五钱,以水二碗,小麦百粒煎服。
 
【麻黄】名医名言:(节选)
《神农本草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
《本草纲目》:散目赤肿痛,水肿,风肿,麻黄乃肺经专药,故治肺病多用之。
张仲景治伤寒,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
唐宗海:“论麻黄”
麻黄虽一茎直上,而其草丛生,与薄荷丛生之义同,故能上升又能外散。
麻黄茎空直达而上,且无大味,纯得轻扬之气,故专主气分从阴出阳,透达周身上下之皮毛。
麻黄必用苗,其苗细长中空,象人毛孔,而气又轻扬,故能发汗,直走皮毛。
其根坚实而味涩,故能止汗。苗空则通,根实则塞,亦阴阳通塞互换之理。
陈士铎:“论麻黄”
味甘辛,气寒,轻清而浮,升阳无毒。入手足太阳经,手太阴经、阳明经。足太阳经、手少阴经。
发汗解表,祛风散邪,理春间温病,消黑斑赤痛,祛荣寒,除心热头痛,治夏秋寒疫。
虽可为君,然未可多用。盖麻黄易于发汗,多用恐致亡阳。
麻黄既是太阳经散荣表肌之圣药,表症未解者,似宜多用之?而子何戒人多用也?
君药不论多寡,太阳荣邪,用麻黄,即为君主,用之则邪自外泄。
盖少用麻黄,邪转易散;多用,则不散邪,而反散正矣。
麻黄易于发汗,用何药制之,使其散邪,又不发汗耶?
曰:麻黄之所尤畏者,人参也。用麻黄而少用人参,则邪既外泄,而正又不伤,何致有过汗之虞。
疑邪盛之时不宜用参,则惑矣。夫邪轻者,反忌人参:而邪重者,尤宜人参也。
用人参于麻黄汤中,防其过汗亡阳,此必重大之邪也,又何足顾忌哉。
问麻黄误汗,以致亡阳,用何药以救之乎?曰:舍人参无他药也。
夫人参非止汗之药,何以能救麻黄之过汗?
盖汗生于血,汗出于外,血消于内,非用人参以急固其气,否则内无律液之以养心,少则烦燥,
重则发狂矣。此时欲用补血之药,则血不易生;此时欲用止汗之药,则汗又难止。惟有人参补气,
生气于无有之乡,庶几气生血,而血生汗,可以救性命于垂绝,否则,汗出不已,阳亡阴亦亡矣。
问麻黄善用散邪,不善用散正,何不示人以法,无使误用也。用麻黄实有定法,而世人未知也。
麻黄散营中之邪。见之即用麻黄,又何误哉。惟其不能明辨所以动手即错。
营中之邪易辨也。凡伤寒头疼,身热未退,即邪入营,便用麻黄,邪随解散,定无发汗亡阳之虑。
夫亡阳之症,乃邪未入于营,而先用麻黄以开营门,而方中又不入桂枝,以解卫中之邪,复不入石
膏以杜胃中之火,此所以邪两无所忌,汗肆然而大出也。
倘合用桂枝、石膏、麻黄三味同入,必不至有阳亡之祸。
问麻黄世有用之数两以示奇者,宜乎?
不宜!此杀人之医也。麻黄易于发汗,多用未有不亡阳者,安能去病而得生哉。然世人敢于多用者,
必郁结之症,有可解之状,多用麻黄,以泄其汗,则汗出而郁亦解,犹可。倘身热无汗,非郁症,
而多用麻黄,未有不汗出如雨,气喘而立亡者,可不慎哉!
 
【麻黄】名医名言:(节选)
张锡纯:“论麻黃”
味微苦性溫。發汗之主藥。于全身臟腑經絡,莫不透達,又以逐發太陽風寒為其主治之大綱。
故《神農本草經》謂其主中風傷寒頭痛諸証,又謂其主咳逆上氣者,以其善搜肺風兼能瀉肺定喘。
謂其破瘕積聚者,以其能透出皮膚毛孔之外,又能深入積痰凝血之中,而消堅化瘀之藥可偕之
以奏效。且其性善利小便,不但走太陽之經,兼能入太陽之府,更能由太陽而及于少陰(是以傷寒
少陰病用之),並能治瘡疽白硬,陰毒結而不消。
太陽為周身之外廓,外廓者皮毛也,肺亦主之。風寒襲人,不但入太陽,必兼入手太陰肺經,恆有
咳嗽微喘之証。麻黃兼入手太陰為逐寒搜風之要藥,是以能發太陽之汗者,不僅麻黃,而《傷寒論》
治太陽傷寒無汗,獨用麻黃湯者,治足經而兼顧手經也。
凡利小便之藥,其中空者多兼能發汗,木通、蓄之類是也。發汗之藥,其中空者多兼能利小便,麻
黃、柴胡之類是也。傷寒太陽經病,恆兼入太陽之腑(膀胱),致留連多日不解,麻黃治在經之邪,
而在腑之邪亦兼能治之。蓋在經之邪由汗而解,而在腑之邪亦可由小便而解,彼后世用他藥以代麻
黃者,于此義蓋未之審也。受風水腫之証,《金匱》治以越婢湯,其方以麻黃為主,取其能祛風兼能
利小便也。愚平素臨証用其方服藥后果能得汗,其小便即頓能利下,而腫亦遂消。特是,其方因麻
黃與石膏並用,石膏之力原足以監製麻黃,恆有服之不得汗者,今變通其方,于服越婢湯之前,先
用白糖水送服西藥阿斯匹林一瓦半,必能出汗,趁其正出汗時,將越婢湯服下,其汗出必益多,小
便亦遂通下。
古方中有麻黃,皆先將麻黃煮數沸吹去浮沫,然后納他藥,蓋以其所浮之沫發性過烈,去之所以使
其性歸和平也。
麻黃帶節發汗之力稍弱,去節則發汗之力較強,今時用者大抵皆不去節,至其根則純系止汗之品,
本是一物,而其根莖之性若是迥殊,非經細心實驗,何以知之。
陸九芝謂︰"麻黃用數分,即可發汗,此以治南方之人則可,非所論于北方也。蓋南方氣暖,其人肌
膚薄弱,汗最易出,故南方有麻黃不過錢之語;北方若至塞外,氣候寒冷,其人之肌膚強濃,若更
為出外勞碌,不避風霜之人,又當嚴寒之候,恆用七八錢始能汗者。夫用藥之道,貴因時、因地、
因人,活潑斟酌以勝病為主,不可拘于成見也。"
何绍奇:“论麻黄”
单味麻黄,用一般剂量(成人6~9g)入汤剂,体质壮实者,并没有很强的发汗作用。
蒲辅周深知麻黄的利弊,从前他在四川农村行医时,遇时行感冒,发热无汗者,常用【走马通圣散】,
【走马通圣散】:麻黄研粉二份,甘草研粉一份合匀,每服3~5g,得汗则停服,可收汗出热解之效。
“走马”言其效迅捷也。《景岳全书》亦载此方,唯多雄黄一味耳。
走马通圣散并非峻汗之方,蒲老曾向我指出:就是麻黄汤。因为麻黄与桂枝相配,发汗之力大大增强,
但亦非一般书上说的“峻汗”之方,唯大青龙汤才是峻汗之方,虽然也是麻桂同用,但桂枝量二两未
动,麻黄用量却由原方三两倍量为六两了。
记得余无言先生《余氏父子经验方》说:服桂枝汤不可汗出如水流漓,麻黄汤用后必须大汗淋漓始解,
但麻黄汤发汗之力并不如何强大。
此外,麻黄毕竟有泻无补,毕竟温燥发散,所以说应中病即止,不宜长服久服。
外感时病用麻黄,得汗即须停用;哮喘、痹证等内伤病用麻黄,须较长时期使用者,一般不宜大量,
宜得效后减量,还须注意调整配伍。
刘渡舟老师曾治一人哮喘,用小青龙汤甚效,患者亦以此方为依赖,连续用十余剂,不意竟鼻衄如注,
只得送医院急救。刘老因此认为用小青龙汤喘减者,可用苓桂剂调理为妥。
张锡纯《衷中参西录》亦提出过:北地严寒干燥,各令却最多伏热伏燥,故用小青龙汤,不管有没有
里热烦燥,都可以加石膏;用小青龙汤得效后,病未全愈,或愈而复者,又可用从龙汤(龙骨、牡蛎、
白芍、清半夏、苏子、牛蒡子)同理,在外感病用麻黄汤时,张锡纯主张,凡阴分不足,内有蕴热者,
宜加知母,为麻黄加知母汤;气虚者则可酌加益气药。都是宝贵的经验之谈,足资临证用药参考。
 
【麻黄】名医名言:(节选)
任之堂:“论麻黄”
麻黄节节而生,茎空直而达上,无大味,得轻扬之气,故专主气分从阴出阳,透达周身上下之皮毛。
故可将骨节中寒气层层透发而出。麻黄药气自肺而出,桂枝药气自心而出。二者相伍使气血宣布体表,
故可以扶正逐邪,恢复体表健康。
姜春华:“哮喘汗出不忌麻黄。用量应斟酌,中病应即止。”
麻黄乃治喘之要药,寒则佐桂枝以温之,热则加石膏以清之,不必执有汗无汗也!
刘渡舟:“麻黄治喘,寒热皆宜。”
麻黄+薏仁、杏仁相配治湿喘,
麻黄+石膏、桑白皮相配治热喘。
麻黄+干姜、细辛、五味相配治寒喘。
除心肾之虚喘必须禁用外,余则无往而不利也。
淡世人:“心肾之虚喘也须用麻黄。”
凡心肾之阳虚,无论喘否,配炙麻黄,皆可提高疗效。生用逐表寒,炙用逐营寒,佐姜桂升其阳气。
李 佺:“夏、汗忌麻黄,其机要在于配伍。”
麻黄单用,不配其他发汗药,不啜热粥,亦无过汗之虞。
【越婢汤】用麻黄治风水汗出。
【麻杏薏甘汤】则麻黄发汗力弱。
【麻杏石甘汤】用麻黄治热壅汗出而喘。
用石膏之寒抑制麻黄温散,虽有宣肺透邪之效,却无发汗力。
谢谢海洲:“麻黄蜜炙,发汗作用降低,平喘作用加强。”
麻黄与葶苈子、杏仁相配调畅肺气,止咳平喘。
虚喘单用补肺纳肾之品乏效时,酌情配伍适量麻黄可收明显效果。
暴感风寒之失音,用麻黄宣肺确效。
 
【麻黄】名医名言:(节选)
朱进忠:“麻黄新鲜、陈旧发汗力量不同。”
新麻黄发汗力大,陈麻黄发汗力弱。
王玉英:“麻黄性温辛,辛能开闭,温可散邪,能拔深陷之邪,为宣发肺气之要药。”
麻黄清扬上浮,疏肺郁宣气机,曰解表,实开肺,曰散寒,实泄邪。
风寒、温热无不赖以宣通。故外感久咳不愈,无论有无表症,均首选麻黄为用。
心肺阳虚(心肺功能衰竭),阴虚肺燥(肺结核咳嗽)均忌用麻黄。
高血压患者应用麻黄量宜小,不宜过5g,不宜久服。
不适宜用麻黄时,可用苏叶代替,量宜稍大10…15g。
张绚邦:“麻黄汤治暴喑。”
喉部突然出现声音嘶哑和发音障碍称喉喑,亦称暴喑。多由喉部声带疾病所致。
中风引起的舌体强硬,舌机不灵,语言蹇涩甚至失语,称舌喑
维族姑娘,寒冬雪夜受寒,当夜寒热交作,服西药打针二日后寒热退,竟如哑人难以发声。
余诊,其脉浮紧,显系风寒闭窍,寒热随退,表寒未解。处麻黄汤两剂,药后须覆被。
一剂后,得汗如雨,夜半音出,霍然而愈。
孙思邈言:“风寒暴喑,宜发表不必治喑。”诚如斯言。
朱鸿铭:“谈麻黄忌讳。”
85年2月一老大妈,咳喘10年,每年冬感冒加重,查有老慢支,肺气肿,肺心病,服药方中
有生麻黄9g,服下第一煎,即喘憋依息,不能平卧,心率146次。是前医忽略了“心性喘息,
麻黄宣散耗气,不可妄投”所至。(淡世人注:如加入熟地,金水相生,可敛麻黄宣耗之性。)
龚士澄:“麻黄若久煎则发散力弱。”
古方谓麻黄须先煎去沫,曾多次细查水煎并不泛沫,“去沫”之说,似不可从。
(淡世人注:应观察何时采收或何种类之麻黄,以及何水所煎?剂量大小?古医者不会空穴来风。)
李 可:“少量麻黄煎不出沫。”
麻黄10g以下煎不出沫,20g以上很快见沫,去沫后,与其他药兑服,见汗则停用麻黄水液。
重症病人45g尚未见汗,麻黄用到120g才见汗。
郝现军:“麻黄补益提升。”
麻黄空心走表,在大队补益药中加小量麻黄能升发中气取效更捷。
肖国士:“麻黄为君,治寒翳有卓效。”
《眼科奇书》的【大发散】有四味与八味之分。
四味…麻黄、细辛、藁本、蔓荆子。 八味加…防风、白芷、羌活、川芎。
为治疗风寒目翳的首选方剂。原书记载用量很重,现多不敢应用。余用递增麻黄法以探其量。
病例:68年冬,老人李某,患目翳求治。自述20年前在四川犯病,某医予大剂量麻黄速愈。求用麻黄。
诊视:患者眼部翳色深沉,白睛暗赤紫胀,畏寒身冷,脉沉。确为寒翳,属大发散症。
处方:【四味大发散】加归尾、赤芍、蝉蜕、木贼。麻黄用至9g。三剂后,未见不良反应。
复诊按前方麻黄用至15g,三剂后,乃未见不良反应。且自觉痛减翳障收缩,白睛暗翳基本消退。
按语:风寒目翳以高寒地及山区多见,为陈寒内伏传肝。若以热治则雪上加霜!故以散寒透窍麻黄为君。
 
【麻黄】名医名言:(节选)
何世英:“经方起沉疴,效如浮鼓。”
某壮男,素有痰饮留伏哮喘宿根,今受外邪而复发。中西医治疗半月罔效。病势垂危,已备后事。
证见:喘息鼻扇,张口抬肩,胸高气短,头汗如珠,面青烦躁,舌苔白腻,脉滑大数,重取无力。
诊断:痰气交阻,闭塞气道,邪盛正衰,肺气欲绝。须扶正、降逆、定喘、化痰。投【麻杏石甘汤】
【葶苈大枣泻肺汤】加重剂人参治之,药未尽剂而喘已定。经方起沉疴,效如浮鼓。
陈源生:“证是体虚,错用小青龙。
嬸娘孀居,素患饮疾。时感外邪,其证恶寒无汗,头身疼痛,胸闷咳喘,脉虽浮但不缓不紧,
再三思之,辨为外感风寒,内停水饮,书【小青龙汤】原方。谁知药未尽剂大汗出,胸闷咳喘加重。
叔祖父闻讯急来,投大剂【真武汤】救之。我尚不明已错何处。
叔祖曰:误在诊断不详,虚实未分。汝嬸素多带下阴精暗耗,兼尺中脉微,证属气阴两虚。
凡见此证此脉断不可汗,仲景早有明示。
【小青龙汤】虽有芍药、五味之缓,亦难任麻、桂、细辛之峻,
加之药量过重,错上加错。程钟龄云:“当汗不可汗,而又不可以不汗,汗之不得其道以误人者”
正此之谓也。汝虽读<医学心悟>却未彻悟,初诊若能扶正解表,理气豁痰之【参苏饮】治之,
倒颇为合拍。吾答:嬸娘长辈不便询其经带,尺中脉微,并未细切,即然初治药量已嫌过重,为何
【真武汤】又须大剂?叔祖正言斥责:胸中易了,指下难明,切脉不真倒未可厚非,但是妇女尤必问
经期,迟速崩闭难意断也忘了?辈长就舍问诊?治病须分亲疏吗?汝嬸初治以重剂辛温解表,已犯
虚虚之戒,药后大汗已有亡阳之兆,必得真武重剂救逆得安,所谓“无粮之师,贵在速战”。
用药轻重,须当权衡病之深浅、虚实、传变而慎所从违。
“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经旨昭昭。汝读书不求甚解,只知其然,未思其所以然,须再用心学习。
叔祖语重心长,历今六十余载,言犹在耳。
徐小圃:“麻黄临床应用。”
余在肺经见证中多用此药。麻黄作用在于开肺气郁闭。
咳喘属实者,佐杏仁以化痰,虽无表证,均可用之;反之表实无汗而无喘咳者,却不用麻黄,盖因
麻黄之发汗解表需赖桂枝之行血和营,若徒持麻黄发汗解表则无益也。
以【小青龙汤】为例,外感风寒,内挾水气者固必用,虽无表证,而见喘咳者亦常用,随证加减,
尤为灵活。如无汗表实者,用生麻黄去芍药,表虚有汗者用水炙麻黄,但咳喘不发热者用蜜麻黄,
并去桂枝、芍药;表解但咳不喘者并去麻黄、桂枝。
秦伯未:“精于巧思,知常达变。巧用麻黄汤。”
中年刘男,全身浮肿,已届数月,颈肿若首,阴囊如斗,二便闭塞,气喘胸闷,皮干无汗,浆水不进。
西药利尿,渐至无效,健脾温肾,亦不应药。脉象沉弱,舌质胖淡。
查阅前方,多为泄利,水肿未退,二便不下。常法无功,再审病情。
气短喘息,表闭无汗,二症明显,肺气难宣。“肺为水之上源”,可作提壶揭盖之施。
毅然断用【麻黄汤】二剂药后,肺气一开,溲利肿消。病情危急,治法脱颖,非成竹者,焉能如此。
对于疑难杂证,思考欲活,抓住明显特征,异兵突起,方能出奇制胜。
 
【麻黄】名医名言:(节选)
王幸福:“止痛妙药用麻黄。”
余临床用麻黄于宣肺平喘,发汗利尿,得心应手。见他医谈麻黄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甚佳之文。
坐骨神经痛多坐卧湿地,感受寒湿所致。沿足太阳经发病,麻黄疏太阳经气故可止痛。常用15~30g。
案例:甄女35岁,右下肢窜痛连及腰背。头身困重,行走艰难,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缓。
前医化瘀止痛,温阳通络无效,且增纳呆腹胀,脉症合参,寨湿闭阻,经络不通。
处方:麻黄20g附子15g薏仁50g白芍50g木通15g党参30g甘草10g,五剂。
药后二剂病减,五剂痊愈。
后以麻黄15g~30g附子15g~30g薏仁30g~60g白芍30g~60g土元10g甘草10g为基础方。
肩周炎…阳和汤+基础方,重用麻黄。
坐骨神经痛…【独活寄生汤】+基础方。
类风湿炎症…【桂枝芍药知母汤】+基础方。
颈椎病…【葛根汤】+基础方。治疗诸症效果非凡。
王幸福:“麻黄临症功效多。”
麻黄除发汗、平喘、利水三大功用外,实际用途甚广。如重症肌无力、面神经麻痹、多发性神经根炎、
遗尿、子宫脱垂等,于辨证方中加入麻黄立见奇效。
重症肌无力,用附子、黄芪、党参、白术、仙茅、仙灵脾、当归、川芎及人参再造,效果依旧不佳,
后加入6~15g生麻黄后,疗效大增,可停用西药。
面神经麻痹以【牵正散】加针灸,治疗一周效果缓慢,加入生麻黄、葛根后,三剂即正。
多发性神经根炎的后遗症,在【补阳还五汤】中加入生麻黄,疗效显著。
小儿遗尿,在【缩泉丸】【桑螵蛸散】中加入生麻黄,收效即快。
三度子宫脱垂治疗中,无麻黄疗效甚微,12g麻黄疗效较慢,24g麻黄疗效疗效显著。
麻黄妙用尚有许多新招,如心动过缓,血栓,抗过敏等。
余国俊:“重用麻黄逐寒萎。”
某男46岁。冷水浴十余年,极少生病。2月前北方出差,奔波跋涉,左足外踝曾扭拐数次。
返家久坐,熬夜受凉,感觉左小腿肌肉酸痛,并未在意。87年1月25日的黄昏,左小腿疼痛加剧,
时时痉挛,不敢伸直,难以站立。用热敷加止痛西药挛痛减轻。半夜时挛痛增剧,呻吟达旦。
晨就中医,言:风寒侵袭,小腿伤筋。艾炙、针刺、熏洗、重剂【芍药甘草附子汤】,月余无效。
诊视:左腿畏寒,肌肉萎缩,直则挛痛,左侧卧仰,疼痛难忍。日轻夜重。弯腰曲背,直立痛剧
纳可,舌脉无明显异常(淡世人?)。
诊断:阳虚阴盛,寒凝痛痹。治宜温阳消阳,祛寒通络。
处方:生麻黄50g熟地100g北细辛30g熟附子100g,三剂。
一剂后,腿痛明显减轻,三剂后,坐卧腿可伸直。且能扶杖行百步,但难久直。继进三剂。
复诊腿痛消失,弃杖行百步,唯左腿沉重。用山萸肉500g泡酒2000ml,饭后每饮50ml,2/日。
月后随访,康复如初。
 
【麻黄】名医名言:(节选)
龚子夫“大剂麻黄可止汗。”
麻黄发汗,麻黄根止汗,医者尽知。有汗不可用麻黄更是医者之戒条。然重剂麻黄止大汗却鲜闻。
江西名医姚荷生四十年代曾遇一难症,某男40岁,常近酒色,炎暑外行,双足灼热难忍。于清溪中
欣然洗濯,顷刻脚萎不能任地,遂抬回家中,延姚诊治。
榻前毛巾甚多,频频拭汗,尤以下肢为甚。但双足不冷,亦不恶风,口微渴,纳食、二便,神色、
舌苔均无特殊表现,唯尺沉稍欠流利。姚老判定:湿热不攘,则生痿躄。据汗、脉及人品当挟肾虚。
以【苓桂术甘汤】【二妙散】合用,行气化湿,兼可清热,且不碍正虚,自谓考虑周全,私心窃慰。
六剂之后,仅汗稍减,足痿依旧。患者焦急,欲请“草药郞中”。又素知其医常以猛药治顽疾,心中
踌躇,故拜托姚老主持判决。姚老自忖无法速效,半虚心,半好奇,于另室窥看之。
草医指其脚曰:这是冒暑赶路,骤投冷水所得!姚老暗叹其神断。草医又言:保你三日后下地行走。
姚老震惊忙出面索其方,见药达二十余味,似不出麻黄、杏仁、薏仁、甘草大法,唯麻黄二两犹虑。
草医言:本欲四两,就怕你们害怕,今二两决不可再少!患者请姚老作主。姚老根据现场见闻考虑,
草医即然识辨准确,方药除量大外又无其他错误,唯虑恐其大汗亡阳,命备下人参末以防不测。
足也外敷了草药。服药后大汗顿减,三日后下床行走,果如其言。姚老叹服,认为外敷草药起作用。
又年夏日,某妇突遇暴雨,两脚痿废,子负登门,求姚诊治。姚老见其汗出淋漓,仓促之间,用
【麻杏石甘汤】【三妙散】用麻黄24g,先服一剂。翌晨患者步行复诊,取效之速,超出前例!
抚案思之,凡遇暴热暴冷,腠理皆易骤然闭阻,以致邪正相博过甚,内闭极致,汗出淋漓,这种汗出
势猛,通过大剂麻黄疏通闭阻,从而汗止。临床闭阻多是无汗,此症何以反大汗?余以为,闭症分
轻重缓急,重症闭阻物急必反,内闭过甚,正邪相博,故反汗出。故辨证必明病机。
胡志坚:“临床灵活用麻黄。”
麻黄生用发散作用较强,水炙发散作用较缓,蜜炙麻黄发散作用较弱而善于润肺平喘。
麻黄合桂枝发汗力大,过量易导致大汗亡阳。可急用附子、人参煎汤内服,并用生龙牡为粉扑之止汗。
一般认为肺虚作喘者禁用麻黄,但临床宜灵活掌握不可拘泥。肺虚作喘者如伴有肺气失宣时,
可在补益肺肾的基础上,配少量蜜炙麻黄,能提高疗效。
江海涛:“麻黄的破坚积聚作用”
我们应用麻黄时,主要用其发汗,平喘或利水作用,但《本经》中麻黄还有破坚积聚的能力,
目前对这一作用应用较少。
破积聚的药物一般选用三棱、莪术、牡蛎等,麻黄有这么强的力度吗,我们认为麻黄并不能以力
度取胜,而是要靠其“渗透力”,起到“先锋”的作用,用麻黄引领化痰活血药进入顽痰死血之
中发挥作用,或问:这与芳香开窍作用有何不同呢,用菖蒲、冰片、麝香不也能起到这个作用吗。
应该看到两者还是有明显的区别的。一个是“开”,一个是“渗”。“开”是把一个宏观的容器
打开,比如打开壶盖,“开”法多用于心窍闭塞等情况;“渗”是指进入微观的缝隙,比如我们
用塑料袋包油条时,就会发现油条的油可以透过塑料袋“渗”出来。麻黄也有这种渗透作用,
试想麻黄可以发汗,其药力可以进入细微的汗孔,说明它的作用不是开,而是渗。
“开”给人的感觉是瞬间的作用,一下子就打开了,“渗”就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在病的急性发
作期,“开”是优于“渗”的,比如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时,用速效救心丸,可以在即时发挥作用,
就是因为里面有开窍作用的药物。但这种开窍的药物不大能够预防发作,很多病人就诊是为了让
疼痛减少发作,如果一个不稳定心绞痛的病人辩证为实证,可能要用一些活血祛痰的药物,这时
可配伍少量麻黄,发挥其渗透作用,带领诸药渗入顽痰死血中,使药物及早发挥作用,避免心绞
痛的发作。除了冠心病,其他堵塞不通的疾病,只要辩证为实证,都可以伍用少量麻黄。但我个
人认为,好像心脏病最适合,因为我们都知道麻黄用多了会心慌,可能它本身就和心脏有一定的
亲和力,方向性更明确。当然,用麻黄需要注意量不能过大,3克就够了,时间不能过长,一周以
内为好。不然的话,有病人会反映,疼倒是不疼了,就是有时气短,或心悸。所以说,用麻黄这
样的药需要“见好就收”,不可以“贪大喜功”。总之,我们认为麻黄的破坚积聚作用并不是用
蛮力的开破,而是因为他有一种“渗透力”。
如果真的用比较大的量硬破,一般的病人恐怕是承受不了的。
 
【麻黄】
现代药理:
麻黄挥发油有发汗作用,麻黄碱能使处于高温环境中的人汗腺分泌增多增快。
麻黄挥发油乳剂有解热作用。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均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
伪麻黄碱有明显的利尿作用。麻黄碱能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可引起兴奋、失眠、不安。
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其甲醇提取物有抗炎作用。其煎剂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临床研究:
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风寒侵袭头部经脉郁滞,又兼少阴阳虚,入冬屡患偏头痛者,效果良好
(中国民间疗法,2000,8(11):28)。
②麻黄6g桂枝12g及杏仁、甘草等药组成桂枝二麻黄一汤随证配伍,治疗老年皮肤瘙痒,10天为1疗程,
有较好疗效(山东中医杂志,1999,18(12):567)。
③治疗冻疮;麻黄、附子、细辛各25g,大黄、生姜各15g,桂枝10g,制成酊剂,用棉签蘸药涂在患处。
(新中医,1999,31(10):36)。
④取其宣肺透表,利尿开窍之功,重用单味麻黄10~30g,治疗肺气郁闭,清浊升降失司,清阳之气不能上注
于清窍之耳,浊气反升,蒙蔽耳窍,而产生的耳鸣(中国民间疗法,1999,7(1):30)。
⑤麻黄、益母草、桔梗、生甘草提取浓缩液,制成鼾静通口服液,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能改善换气,
有止咳、化痰、消炎之功(河南中医,2001,20(1):59)。
⑥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过敏性鼻炎20例,服药后,45min开始显效,效果可持续3~4小时。
(国医论坛,1998,13(2):44)。
*麻黄还可用于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呃逆、上消化道出血、肾衰、腰扭伤、坐骨神经痛、雷诺氏病、
感染性化脓性炎症、慢性咽炎、牙痛等。
用药指归:
麻黄配药主治:风寒感冒,咳嗽痰喘,水肿脚气,风湿痹症,腰腹冷痛,疟疾寒热,
疹出不畅,黄疸尿少,阴疽痰核。
主要用其温通之性,辅助活血药间接达到“活血”之效。与活血药直接活血化瘀存有差异。
如受寒所至血瘀,直接活血难以见效,配用温通之药,效力大增。
麻黄碱有兴奋膀胱内括约肌作用,过服久用易诱发尿潴留。用量过大或误用易引起心悸,气促,失眠,
多汗,震颤及心绞痛等。严重中毒可引起视物不清,瞳孔散大,呼吸及排尿困难,惊厥等。
可死于衰竭和心室纤颤。中毒量30~45g。针对其症状可给予降压药和镇静药。
麻黄功用与评说到此全文载完。
 
孙洪彪; 说:
孙洪彪 发表于 2013-2-18 09:07
《本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坚积聚。

你看的本草书质量太差,建议你参考珍珠囊里面对麻黄的描述。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