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一味“刺苋”挽救了幼婴的生命

虚谷求道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9/08
帖子
1150
获得点赞
86
声望
48
年龄
74
我家侄女今年已是37岁了,在她出生6亇月时得了肠炎,开始时腹泻不止,到基层医院抗菌消炎吊滴,二个多星期,病情更加严重,发展到吃什么拉什么,吃下去的营养米粉,拉出来仍是米粉,就转市某大医院治疗。某院诊疗后说巳属病危,只有百分之十至二十的希望,家中只要有一线希望就满怀期望。但治疗过把星期,除了输液能维护暂时的生命,医院用尽了当时最好的药物,一点效果都没有,孩子日益衰竭,连啼哭也无力了,医院也无药可用了,一条小生命眼看就要夭折,全家非常焦虑。
这时我大姐听说后也很着急,听说有一味野草“刺苋”冶疗腹泻很灵验,于是死马当成活马医,找了一棵熬煮好了,放在保温瓶里带到医院偷偷放在奶瓶里喂给侄女吃了。说也神妙,当夜腹泻就大有好转。看到了希望,第二天我哥哥就又找到了一大棵,连根拔起,熬煮了一热水瓶,为适合孩子的口味,还略加了点盐和味精,又到医院偷偷的给孩子吃了,同病室的家长见此效也试着讨了给相同病患的几童喝了,效果同样出奇,四五亇久冶不愈的小患者都先后出院了,当时他们非常感激。
我侄女的腹泻当然也好了,但由于年龄最小,拖得最长已近枯竭,可能循环系统竭止,泻止后输的营养液代谢谢在膀胱无力排出,肚子就慢慢大起来了,医生本来就奇怪,发现了就问家属,
得知实情后,训诉我们不遵院规,乱吃不明药物,我兄也是不服气的人,质问:这么多小孩在院治疗无效,一把草药都好了………。话也要说过来,必竞大医院,当时就组织专家医生会诊,在打了一种有大蒜成份的针剂和其它药物后,小便出来了尿了好大一泡,再用了血浆就好了,在这里还是要感谢那些尽职的好大夫,但整亇病程拖了近月,没有刺苋的止泻特效,患儿也只能坐于待弊了。
关系刺苋的功效,网上可查,但对于止泻的深入研究未见报导。本草是一种枝叉间带有长刺的野苋菜属,完全可以当蔬菜食用,所以安全无毒,用量不限。民间止泻的用法是整株鲜草连根拔起洗净,切断后略捣烂,入非铁铸锅加水满过一寸,煮沸中火熬二三十分钟,沥汁去渣,可略加盐,没有肾炎症最好不要放其它调味品,不时喝之,对于各种水泻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现在随着城市的扩张小区里已难觅刺苋的踪影,或许也是连根拔的原因吧,所以我这里晾出来一是推广,二是保护,使这种默默无问的灵草不致烟灭为记。
 
农村很常见的野草也会有如此的大作用。
 
农村很常见的野草也会有如此的大作用。

这是一个很真实的故事,就怕湮没了刺苋神效,特记之以供有识之人研究推广,农村很多不起眼的草药,只要经人识破,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楼主说的是小蓟吧,我们这儿叫刺儿菜。另外茜也有止小儿慢性腹泻作用。煮水喝或泡脚都可以的。
 
是茜草,我们这儿叫黏黏草
 
是马齿苋吗?可马齿苋无刺
 
楼主说的是小蓟吧,我们这儿叫刺儿菜。另外茜也有止小儿慢性腹泻作用。煮水喝或泡脚都可以的。

不是小蓟,小蓟是菊科植物,刺在叶边,刺苋应属苋叶科吧,百度可详查,谢谢关注。
 
这是一个很真实的故事,就怕湮没了刺苋神效,特记之以供有识之人研究推广,农村很多不起眼的草药,只要经

谢谢绞尽脑汁老师点评,这确是一单方,用您的方法可能管用,但在某些地方或有现成资源的地方,是很好试试的。
 

谢谢您的关注,常拜读您的帖子。
 
民间草医(赤脚医生)就这样一把草一根针为民解疾苦……谢谢先生又让人品尝这种让大医汗颜的实例!
 
要是都象先生一样样,把经验记录下来,公示于众,许多民间绝学就会尽可能的保留下来……
 
不是小蓟,小蓟是菊科植物,刺在叶边,刺苋应属苋叶科吧,百度可详查,谢谢关注。

这种草药我们潮汕这带很多,用它煮水外洗治痔疮也有特效!
 
路边小沟沟的野苋菜
浑身长刺
它也是良药啊
收涩性能还是有的
味酸苦涩无毒
 
路边小沟沟的野苋菜
浑身长刺
它也是良药啊

谢谢堂主的关注,确实是不起眼的野菜,这些土生土长的东西在农村田间随手可得,只有经历了才知它的可贵,可惜现在研究的人很少,正是:本是舍身救人命,只缘身贱无人问。
 
要是都象先生一样样,把经验记录下来,公示于众,许多民间绝学就会尽可能的保留下来……

我是一亇中医爱好者,到论坛来向大家学习交流,谢谢老师支持!
 
刺苋是什么,没听说过啊
 
【性味】甘;性微寒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利湿热;解毒消痈。主胃出血;便血;痔血;胆囊炎;胆石症;痢疾;湿热泄泻;带下;小便涩痛;咽喉肿痛;湿疹;痈肿;牙龈糜烂;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

【注意】《广西中药志》:"虚痢日久及孕妇忌服。"《福建药物志》:"根据民间经验,本品有小毒,服量过多有头晕、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经期、孕期禁服。"

【附方】簕,方言,两广等地将竹上的刺称作簕。本品苞片常变形为锐刺,犹如竹刺,故有簕苋菜、刺苋菜等名。

【摘录】《中华本草》


治痢疾:鲜刺苋根一两,红糖半两。酌加水,煎取半碗,饭前服。(《福建民间草药》)
 
感谢楼主分享,支持一个!

154435z3kss0s0rn0osrrr.gif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