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12/26
- 帖子
- 6715
- 获得点赞
- 247
- 声望
- 63
- 年龄
- 62
【原创】中医理论的“象”思维理论浅识
金 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脏(藏-臓)之相使,贵贱何如?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按:本篇通过社会管理的比喻,精辟的论述了十二脏的相互关系,揭示了十二脏的分类特征。为了认识神奇莫测的生命活动,并把握这一过程中的各种规律,需要采取取象比类的研究方法,把各种生命活动方式进行分类,从而出现了十二脏的作用归属。并不是有一个具体的“物质结构”,它有君主、相傅、将军、臣使的“功能”,而是把某类生命活动归属某脏,然后通过气、数、序、类的自然之道,有序地把握各种生命活动的规律。因此,脏(藏-臓。注:十二臓,指心、肝、脾、肺、肾、膻中、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根据其作用类归,可分为臓、府,亦合成为臓。臓与显相对,为隐藏于内的生命活动形式。不同的臓是生命活动方式包括形气神等方面的分类,而不是组织器官的解剖学概念。)与组织器官根本不同。前者横观生命过程,后者纵观实体结构。二者互相交叉,犹如四维空间的立体网络。西方医学是以人体结构、物质基础、功能形态为对象,运用实验研究、还原分析、定量求证的方法,建立起来的形式逻辑、公理体系、极向定位的分科研究之学。中华医道是以生命过程、运动方式、相互作用为对象,运用取象比类、推广演绎、从容综合的方法,领悟通达的时空运变、数理关系、稳态调控的合一中和之道。由此可见,藏(臓)是过程的概念、运动方式的概念、相互作用的概念,而不是结构的概念、存在形式的概念、局部功能的概念。尽管中医著作中,亦有把脏与后世所谓脏器联系起来的描述,但仅仅是联系而已。中医概念本来就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何况不懂得形脏、气脏、神脏的区分,不懂得“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原则,不懂得以物喻象和取象比类的方法,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大道和医道的精髓。(傅景华《黄帝内经素问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