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10/28
- 帖子
- 20890
- 获得点赞
- 202
- 声望
- 68
徐氏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
甲日戌时胆窍阴,丙子时中前谷荥,戊寅陷谷阳明俞,返本丘墟木在寅,庚辰经注阳溪穴,壬午膀胱委中寻,甲申时纳三焦水,荥合天干取液门。乙日酉时肝大敦,丁亥时荥少府心,己丑太白、太冲穴,辛卯经渠是肺经,癸巳肾宫阴谷合,乙未劳宫火穴荥。丙日申时少泽当,戊戌内庭治胀康,庚子时在三间俞,本原腕骨可祛黄,壬寅经火昆仑上,甲辰阳陵泉合长,丙午时受三焦木,中渚之中仔细详。丁日未时心少冲,己酉大都脾土逢,辛亥太渊、神门穴,癸丑复溜肾水通,乙卯肝经曲泉合,丁巳包络大陵中。戊日午时厉兑先,庚申荥穴二间迁,壬戌膀胱寻束骨,冲阳土穴必还原,甲子胆经阳辅是,丙寅小海穴安然,戊辰气纳三焦脉,经穴支沟刺必痊。
己日巳时隐白始,辛未时中鱼际取,癸酉太溪、太白原,乙亥中封内踝比,丁丑时合少海心,己卯间使包络止。
庚日辰时商阳居,壬午膀胱通谷之,甲申临泣为俞木,合谷金原返本归,丙戌小肠阳谷火,戊子时居三里宜,庚寅气纳三焦合,天井之中不用疑。辛日卯时少商本,癸巳然谷何须忖,乙未太冲原太渊,丁酉心经灵道引,己亥脾合阴陵泉,辛丑曲泽包络准。壬日寅时起至阴,甲辰胆脉侠溪荥,丙午小肠后溪俞,返求京骨本原寻,三焦寄有阳池穴,返本还原似的亲。戊申时注解溪胃,大肠庚戌曲池真,壬子气纳三焦寄,井穴关冲一片金,关冲属金壬属水,子母相生恩义深。癸日亥时井涌泉,乙丑行间穴必然,丁卯俞穴神门是,本寻肾水太溪原,包络大陵原并过,己巳商丘内踝边,辛未肺经合尺泽,癸酉中冲包络连,子午截时安定穴,留传后学莫忘言。
十二经纳干支歌
十二经纳天干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藏,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
十二经纳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脚不过膝手不过肘歌
阳日阳时气在前,血在后兮脉在边,阴日阴时血在前,气在后兮脉归原,阳日阳时针左转,先取阳经腑病看,阴日阴时针右转,行属阴经脏府痊。
流注图
足少阳胆之经,甲主,与巳合,胆引气行。
甲日甲戌时开胆为井金。
丙子时,小肠荥水。
戊寅时,胃俞木,并过胆原丘墟,木原在寅。
庚辰时,大肠经火。
壬午时,膀胱合土。
甲申时,气纳三焦之荥水,
甲属木,是以水生木,子母相生。
足厥阴肝之经,乙主,与庚合,肝引血行。
乙日乙酉时开肝为井木。
丁亥时,心荥火。
己丑时,脾俞土,并过肝原。
辛卯时,肺,经金。
癸巳时,肾,合水。
乙未时,血纳包络之荥 火,乙属木,是以木生火也。
手太阳小肠经,丙主,与辛合,小肠引气行。
丙日丙申时开小肠井金,戊
戌时,胃荥水。
庚子时,大肠俞木,并过
小肠原。
壬寅时,膀胱经火。
甲辰时,胆合土。
丙午时,气纳三焦之俞
木,丙属火,是以木生火也。
手少阴心之经,丁主,与壬合,心引血行。
丁日丁未时开心为井木,己
酉时,脾荥火。
辛亥时,肺俞土,并过心原。
癸丑时,肾经金。
乙卯时,肝合水。
丁巳时,血纳包络之俞
土,丁属火,是以火生土也。
足阳明胃之经,戊主,与癸合,胃引气行。
戊日戊午时开胃为井金。
庚申时,大肠荥水。
壬戌时,膀胱俞木,并过胃原。
甲子时,胆经火。
丙寅时,小肠合土,
戊辰时,气纳三焦之经火,
戊属土,是以火生土也。
足太阴脾之经,己主,与甲合,脾引血行。
己日己巳时开脾为井木。
辛未时,肺荥火。
癸酉时,肾俞土,并过脾原。
乙亥时,肝经金。
丁丑时,心合水。
己卯时,血纳包络之经
金,己属土,是以土生金也。
手阳明大肠经,庚主,与乙合,大肠引气行。
庚日庚辰时开大肠井金。
壬午时,膀胱荥水。
甲申时,胆俞木,并过大肠原。
丙戌时,小肠经火。
戊子时,胃合土。
庚寅时,气纳三焦之合,
土庚属金,是以土生金也。
手太阴肺之经,辛主,与丙合,肺引血行。
辛日辛卯时开肺为井木。
癸巳时,肾荥火。
乙未时,肝俞土,并过肺原。
丁酉时,心经金。
己亥时,脾合水。
辛丑时,血纳包络之合水,
辛属金,是以金生水也。
足太阳膀胱经,壬主,与丁合,膀胱引气行。
壬日壬寅时开膀胱井金。
甲辰时,胆荥水。
丙午时,小肠俞木。所过
本原京骨木原在午,水入火乡,故壬丙子午相交也,兼过三焦之原阳池。
戊申时,胃经火。
庚戌时,大肠合土。
壬子时,气纳三焦井金。
足少阴肾之经,癸主,与戊合,肾引血行。
癸日癸亥时开肾为井木。
乙丑时,肝荥火。
丁卯时,心俞土,并过肾
原太溪,又过包络原大陵。
己巳时,脾经金。
辛未时,肺合水。
癸酉时,血纳包络之井
木,谓水生木也。
论子午流注法徐氏
子午流注者,谓刚柔相配,阴阳相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也。何以子午言之?曰:子时一刻,乃一阳之生;至午时一刻,乃一阴之生,故以子午分之而得乎中也。流者,往也。注者,住也。天干有十,经有十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余两经,三焦、包络也。三焦乃阳气之父,包络乃阴血之母,此二经虽寄于壬癸,亦分派于十干,每经之中,有井、荥、俞、经、合,以配金、水、木、火、土,是故阴井木而阳井金,阴荥火而阳荥水,阴俞土而阳俞木,阴经金而阳经火,阴合水而阳合土。经中有返本还元者,乃十二经出入之门也。阳经有原,遇俞穴并过之,阴经无原,以俞穴即代之。是以甲出丘墟,乙太冲之例。又按《千金》云:六阴经亦有原穴,乙中都,丁通里,己公孙,辛列缺,癸水泉,包络内关是也。故阳日气先行,而血后随也。阴日血先行,而气后随也。得时为之开,失时为之阖,阳干注腑,甲、丙、戊、庚、壬而重见者气纳于三焦;阴干注脏,乙、丁、己、辛、癸而重见者,血纳包络。如甲日甲戌时,以开胆井,至戊寅时正当胃俞,而又并过胆原,重见甲申时,气纳三焦,荥穴属水,甲属木,是以水生木,谓甲合还元化本。又如乙日乙酉时,以开肝井,至己丑时当脾之俞,并过肝原,重见乙未时,血纳包络荥穴属火,乙属木,是以木生火也。余仿此。俱以子午相生,阴阳相济也。阳日无阴时,阴日无阳时,故甲与己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也。何谓甲与己合?曰:中央戊己属土,畏东方甲乙之木所克,戊乃阳为兄,己属阴为妹,戊兄遂将己妹,嫁与木家,与甲为妻,庶得阴阳和合,而不相伤,所以甲与己合。余皆然。子午之法,尽于此矣。
流 注 开 阖《医学入门》
人每日一身周流六十六穴,每时周流五穴(除六原穴,乃过经之所)。相生相合者为开,则刺之。相克者为阖,则不刺。阳生阴死,阴生阳死,如甲木死于午,生于亥。乙木死于亥,生于午。丙火生于寅,死于酉。丁火生于酉,死于寅。戊土生于寅,死于酉。己土生于酉,死于寅。庚金生于巳,死于子。辛金生于子,死于巳。壬水生于申,死于卯。癸水生于卯,死于申。凡值生我我生,及相合者,乃气血生旺之时,故可辨虚实刺之。克我我克,及阖闭时穴,气血正直衰绝,非气行未至,则气行已过,误刺妄引邪气,坏乱真气,实实虚虚,其害非小。
流 注 时 日
阳日阳时阳穴,阴日阴时阴穴,阳以阴为阖,阴以阳为阖阖者闭也。闭则以本时天干,与某穴相合者针之。 阳日遇阴时,阴日遇阳时,则前穴已闭,取其合穴针之。合者,甲与己合化土,乙与庚合化金,丙与辛合化水,丁与壬合化木,戊与癸合化火,五门十变,此之谓也。其所以然者,阳日注腑,则气先至而后血行。阴日注脏,
则血先至而气后行。顺阴阳者,所以顺气血也。阳日六腑值日者引气,阳日六脏值日者引血。或曰:阳日阳时已过,阴日阴时已过,遇有急疾奈何?曰:夫妻子母互用,必适其病为贵耳。妻闭则针其夫,夫闭则针其妻,子闭针其母,母闭针其子。必穴与病相宜,乃可针也。噫!用穴则先主而后客,用时则弃主而从宾。假如甲日胆经为主,他穴为客,针必先主后客,其甲戌等时主穴不开,则针客穴。按日起时,循经寻穴,时上有穴,穴上有时,分明实落,不必数上衍数,此所以宁守子午,而舍尔灵龜也。
灵龟八法,专为奇经八穴而设,其图具后。但子午法,其理昜明,其穴亦肘膝内穴,岂能逃子午之流注哉!
脏腑井荥俞经合主治《聚英》
假令得弦脉,病人善洁(胆为清净之府故耳),面青善怒,此胆病也。若心下满,当刺窍阴(井),身热当刺侠溪(荥),体重节痛刺临泣(俞),喘嗽寒热刺阳辅(经),逆气而泄刺阳陵泉(合),又总刺丘墟(原)。
假令得弦脉,病人淋溲,便难,转筋,四肢满闭,脐左有动气,此肝病也。若心下满刺大敦(井),身热刺行间(荥),体重节痛刺太冲(俞),喘嗽寒热刺中封(经),逆气而泄刺曲泉(合)。假令得浮洪脉,病人面赤,口干喜笑,此小肠病也。若心下满刺少泽(井),身热刺前谷(荥),体重节痛刺后溪(俞),喘嗽寒热刺阳谷(经),逆气而泄刺小海(合),又总刺腕骨(原)。假令得浮洪脉,病人烦心,心痛,掌中热而啘,脐上有动气,此心病也。若心下满刺少冲(井),身热刺少府(荥),体重节痛刺神门(俞),喘嗽寒热刺灵道(经),逆气而泄刺少海(合)。
假令得浮缓脉,病人面黄,善臈,善思,善咏,此胃病也。若心下满刺厉兑(井),身热刺内庭(荥),体重节痛刺陷谷(俞),喘嗽寒热刺解溪(经),逆气而泄刺三里(合),又总刺冲阳(原)。
假令得浮缓脉,病人腹胀满,食不消,体重节痛,怠郁嗜卧,四肢不收,当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此脾病也。若心下满刺隐白(井),身热刺大都(荥),体重节痛刺太白(俞),喘嗽寒热刺商丘(经),逆气而泄刺阴陵泉(合)。
假令得浮脉,病人面白,善嚏,悲愁不乐欲哭,此大肠病也。若心下满刺商阳(井),身热刺二间(荥),体重节痛刺 三间(俞),喘嗽寒热刺阳溪(经),逆气而泄刺曲池(合),又总刺合谷(原)。
假令得浮脉,病人喘嗽,洒淅寒热,脐右有动气,按之牢痛,此肺病也。若心下满刺少商(井),身热刺鱼际(荥),体重节痛刺太渊(俞),喘嗽寒热刺经渠(经),逆气而泄刺尺泽(合)。
假令得沉迟脉,病人面黑,善恐欠,此膀胱病也。若心下满刺至阴(井),身热刺通谷(荥),体重节痛刺束骨(俞),喘嗽寒热刺昆仑(经),逆气而泄刺委中(合),又总刺京骨(原)。
假令得沉迟脉,病人逆气,小腹急痛,泄如下重,足胫寒而逆,脐下有动气,按之牢若痛,此肾病也。若心下满刺涌泉(井),身热刺然谷(荥),体重节痛刺太溪(俞),喘嗽寒热刺复溜(经),逆气而泄刺阴谷(合)。
总论
纪氏曰:井之所治,不以五脏六腑,皆主心下满。荥之所治,不以五脏六腑,皆主身热。俞之所治,不以五脏六腑,皆主体重节痛。经之所治,不以五脏六腑,皆主喘嗽寒热。合之所治,不以五脏六腑,皆主逆气而泄。
甲日戌时胆窍阴,丙子时中前谷荥,戊寅陷谷阳明俞,返本丘墟木在寅,庚辰经注阳溪穴,壬午膀胱委中寻,甲申时纳三焦水,荥合天干取液门。乙日酉时肝大敦,丁亥时荥少府心,己丑太白、太冲穴,辛卯经渠是肺经,癸巳肾宫阴谷合,乙未劳宫火穴荥。丙日申时少泽当,戊戌内庭治胀康,庚子时在三间俞,本原腕骨可祛黄,壬寅经火昆仑上,甲辰阳陵泉合长,丙午时受三焦木,中渚之中仔细详。丁日未时心少冲,己酉大都脾土逢,辛亥太渊、神门穴,癸丑复溜肾水通,乙卯肝经曲泉合,丁巳包络大陵中。戊日午时厉兑先,庚申荥穴二间迁,壬戌膀胱寻束骨,冲阳土穴必还原,甲子胆经阳辅是,丙寅小海穴安然,戊辰气纳三焦脉,经穴支沟刺必痊。
己日巳时隐白始,辛未时中鱼际取,癸酉太溪、太白原,乙亥中封内踝比,丁丑时合少海心,己卯间使包络止。
庚日辰时商阳居,壬午膀胱通谷之,甲申临泣为俞木,合谷金原返本归,丙戌小肠阳谷火,戊子时居三里宜,庚寅气纳三焦合,天井之中不用疑。辛日卯时少商本,癸巳然谷何须忖,乙未太冲原太渊,丁酉心经灵道引,己亥脾合阴陵泉,辛丑曲泽包络准。壬日寅时起至阴,甲辰胆脉侠溪荥,丙午小肠后溪俞,返求京骨本原寻,三焦寄有阳池穴,返本还原似的亲。戊申时注解溪胃,大肠庚戌曲池真,壬子气纳三焦寄,井穴关冲一片金,关冲属金壬属水,子母相生恩义深。癸日亥时井涌泉,乙丑行间穴必然,丁卯俞穴神门是,本寻肾水太溪原,包络大陵原并过,己巳商丘内踝边,辛未肺经合尺泽,癸酉中冲包络连,子午截时安定穴,留传后学莫忘言。
十二经纳干支歌
十二经纳天干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藏,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
十二经纳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脚不过膝手不过肘歌
阳日阳时气在前,血在后兮脉在边,阴日阴时血在前,气在后兮脉归原,阳日阳时针左转,先取阳经腑病看,阴日阴时针右转,行属阴经脏府痊。
流注图
足少阳胆之经,甲主,与巳合,胆引气行。
甲日甲戌时开胆为井金。
丙子时,小肠荥水。
戊寅时,胃俞木,并过胆原丘墟,木原在寅。
庚辰时,大肠经火。
壬午时,膀胱合土。
甲申时,气纳三焦之荥水,
甲属木,是以水生木,子母相生。
足厥阴肝之经,乙主,与庚合,肝引血行。
乙日乙酉时开肝为井木。
丁亥时,心荥火。
己丑时,脾俞土,并过肝原。
辛卯时,肺,经金。
癸巳时,肾,合水。
乙未时,血纳包络之荥 火,乙属木,是以木生火也。
手太阳小肠经,丙主,与辛合,小肠引气行。
丙日丙申时开小肠井金,戊
戌时,胃荥水。
庚子时,大肠俞木,并过
小肠原。
壬寅时,膀胱经火。
甲辰时,胆合土。
丙午时,气纳三焦之俞
木,丙属火,是以木生火也。
手少阴心之经,丁主,与壬合,心引血行。
丁日丁未时开心为井木,己
酉时,脾荥火。
辛亥时,肺俞土,并过心原。
癸丑时,肾经金。
乙卯时,肝合水。
丁巳时,血纳包络之俞
土,丁属火,是以火生土也。
足阳明胃之经,戊主,与癸合,胃引气行。
戊日戊午时开胃为井金。
庚申时,大肠荥水。
壬戌时,膀胱俞木,并过胃原。
甲子时,胆经火。
丙寅时,小肠合土,
戊辰时,气纳三焦之经火,
戊属土,是以火生土也。
足太阴脾之经,己主,与甲合,脾引血行。
己日己巳时开脾为井木。
辛未时,肺荥火。
癸酉时,肾俞土,并过脾原。
乙亥时,肝经金。
丁丑时,心合水。
己卯时,血纳包络之经
金,己属土,是以土生金也。
手阳明大肠经,庚主,与乙合,大肠引气行。
庚日庚辰时开大肠井金。
壬午时,膀胱荥水。
甲申时,胆俞木,并过大肠原。
丙戌时,小肠经火。
戊子时,胃合土。
庚寅时,气纳三焦之合,
土庚属金,是以土生金也。
手太阴肺之经,辛主,与丙合,肺引血行。
辛日辛卯时开肺为井木。
癸巳时,肾荥火。
乙未时,肝俞土,并过肺原。
丁酉时,心经金。
己亥时,脾合水。
辛丑时,血纳包络之合水,
辛属金,是以金生水也。
足太阳膀胱经,壬主,与丁合,膀胱引气行。
壬日壬寅时开膀胱井金。
甲辰时,胆荥水。
丙午时,小肠俞木。所过
本原京骨木原在午,水入火乡,故壬丙子午相交也,兼过三焦之原阳池。
戊申时,胃经火。
庚戌时,大肠合土。
壬子时,气纳三焦井金。
足少阴肾之经,癸主,与戊合,肾引血行。
癸日癸亥时开肾为井木。
乙丑时,肝荥火。
丁卯时,心俞土,并过肾
原太溪,又过包络原大陵。
己巳时,脾经金。
辛未时,肺合水。
癸酉时,血纳包络之井
木,谓水生木也。
论子午流注法徐氏
子午流注者,谓刚柔相配,阴阳相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也。何以子午言之?曰:子时一刻,乃一阳之生;至午时一刻,乃一阴之生,故以子午分之而得乎中也。流者,往也。注者,住也。天干有十,经有十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余两经,三焦、包络也。三焦乃阳气之父,包络乃阴血之母,此二经虽寄于壬癸,亦分派于十干,每经之中,有井、荥、俞、经、合,以配金、水、木、火、土,是故阴井木而阳井金,阴荥火而阳荥水,阴俞土而阳俞木,阴经金而阳经火,阴合水而阳合土。经中有返本还元者,乃十二经出入之门也。阳经有原,遇俞穴并过之,阴经无原,以俞穴即代之。是以甲出丘墟,乙太冲之例。又按《千金》云:六阴经亦有原穴,乙中都,丁通里,己公孙,辛列缺,癸水泉,包络内关是也。故阳日气先行,而血后随也。阴日血先行,而气后随也。得时为之开,失时为之阖,阳干注腑,甲、丙、戊、庚、壬而重见者气纳于三焦;阴干注脏,乙、丁、己、辛、癸而重见者,血纳包络。如甲日甲戌时,以开胆井,至戊寅时正当胃俞,而又并过胆原,重见甲申时,气纳三焦,荥穴属水,甲属木,是以水生木,谓甲合还元化本。又如乙日乙酉时,以开肝井,至己丑时当脾之俞,并过肝原,重见乙未时,血纳包络荥穴属火,乙属木,是以木生火也。余仿此。俱以子午相生,阴阳相济也。阳日无阴时,阴日无阳时,故甲与己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也。何谓甲与己合?曰:中央戊己属土,畏东方甲乙之木所克,戊乃阳为兄,己属阴为妹,戊兄遂将己妹,嫁与木家,与甲为妻,庶得阴阳和合,而不相伤,所以甲与己合。余皆然。子午之法,尽于此矣。
流 注 开 阖《医学入门》
人每日一身周流六十六穴,每时周流五穴(除六原穴,乃过经之所)。相生相合者为开,则刺之。相克者为阖,则不刺。阳生阴死,阴生阳死,如甲木死于午,生于亥。乙木死于亥,生于午。丙火生于寅,死于酉。丁火生于酉,死于寅。戊土生于寅,死于酉。己土生于酉,死于寅。庚金生于巳,死于子。辛金生于子,死于巳。壬水生于申,死于卯。癸水生于卯,死于申。凡值生我我生,及相合者,乃气血生旺之时,故可辨虚实刺之。克我我克,及阖闭时穴,气血正直衰绝,非气行未至,则气行已过,误刺妄引邪气,坏乱真气,实实虚虚,其害非小。
流 注 时 日
阳日阳时阳穴,阴日阴时阴穴,阳以阴为阖,阴以阳为阖阖者闭也。闭则以本时天干,与某穴相合者针之。 阳日遇阴时,阴日遇阳时,则前穴已闭,取其合穴针之。合者,甲与己合化土,乙与庚合化金,丙与辛合化水,丁与壬合化木,戊与癸合化火,五门十变,此之谓也。其所以然者,阳日注腑,则气先至而后血行。阴日注脏,
则血先至而气后行。顺阴阳者,所以顺气血也。阳日六腑值日者引气,阳日六脏值日者引血。或曰:阳日阳时已过,阴日阴时已过,遇有急疾奈何?曰:夫妻子母互用,必适其病为贵耳。妻闭则针其夫,夫闭则针其妻,子闭针其母,母闭针其子。必穴与病相宜,乃可针也。噫!用穴则先主而后客,用时则弃主而从宾。假如甲日胆经为主,他穴为客,针必先主后客,其甲戌等时主穴不开,则针客穴。按日起时,循经寻穴,时上有穴,穴上有时,分明实落,不必数上衍数,此所以宁守子午,而舍尔灵龜也。
灵龟八法,专为奇经八穴而设,其图具后。但子午法,其理昜明,其穴亦肘膝内穴,岂能逃子午之流注哉!
脏腑井荥俞经合主治《聚英》
假令得弦脉,病人善洁(胆为清净之府故耳),面青善怒,此胆病也。若心下满,当刺窍阴(井),身热当刺侠溪(荥),体重节痛刺临泣(俞),喘嗽寒热刺阳辅(经),逆气而泄刺阳陵泉(合),又总刺丘墟(原)。
假令得弦脉,病人淋溲,便难,转筋,四肢满闭,脐左有动气,此肝病也。若心下满刺大敦(井),身热刺行间(荥),体重节痛刺太冲(俞),喘嗽寒热刺中封(经),逆气而泄刺曲泉(合)。假令得浮洪脉,病人面赤,口干喜笑,此小肠病也。若心下满刺少泽(井),身热刺前谷(荥),体重节痛刺后溪(俞),喘嗽寒热刺阳谷(经),逆气而泄刺小海(合),又总刺腕骨(原)。假令得浮洪脉,病人烦心,心痛,掌中热而啘,脐上有动气,此心病也。若心下满刺少冲(井),身热刺少府(荥),体重节痛刺神门(俞),喘嗽寒热刺灵道(经),逆气而泄刺少海(合)。
假令得浮缓脉,病人面黄,善臈,善思,善咏,此胃病也。若心下满刺厉兑(井),身热刺内庭(荥),体重节痛刺陷谷(俞),喘嗽寒热刺解溪(经),逆气而泄刺三里(合),又总刺冲阳(原)。
假令得浮缓脉,病人腹胀满,食不消,体重节痛,怠郁嗜卧,四肢不收,当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此脾病也。若心下满刺隐白(井),身热刺大都(荥),体重节痛刺太白(俞),喘嗽寒热刺商丘(经),逆气而泄刺阴陵泉(合)。
假令得浮脉,病人面白,善嚏,悲愁不乐欲哭,此大肠病也。若心下满刺商阳(井),身热刺二间(荥),体重节痛刺 三间(俞),喘嗽寒热刺阳溪(经),逆气而泄刺曲池(合),又总刺合谷(原)。
假令得浮脉,病人喘嗽,洒淅寒热,脐右有动气,按之牢痛,此肺病也。若心下满刺少商(井),身热刺鱼际(荥),体重节痛刺太渊(俞),喘嗽寒热刺经渠(经),逆气而泄刺尺泽(合)。
假令得沉迟脉,病人面黑,善恐欠,此膀胱病也。若心下满刺至阴(井),身热刺通谷(荥),体重节痛刺束骨(俞),喘嗽寒热刺昆仑(经),逆气而泄刺委中(合),又总刺京骨(原)。
假令得沉迟脉,病人逆气,小腹急痛,泄如下重,足胫寒而逆,脐下有动气,按之牢若痛,此肾病也。若心下满刺涌泉(井),身热刺然谷(荥),体重节痛刺太溪(俞),喘嗽寒热刺复溜(经),逆气而泄刺阴谷(合)。
总论
纪氏曰:井之所治,不以五脏六腑,皆主心下满。荥之所治,不以五脏六腑,皆主身热。俞之所治,不以五脏六腑,皆主体重节痛。经之所治,不以五脏六腑,皆主喘嗽寒热。合之所治,不以五脏六腑,皆主逆气而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