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0/03/09
- 帖子
- 201
- 获得点赞
- 7
- 声望
- 18
- 年龄
- 59
赵某,女,45岁,农民,已婚。
2010-01-17初诊
主诉:全身疼痛20余年,逐年加重;
病史:患者年轻时,不明原因出现四肢关节肿痛,逐渐发展为全身肌肉筋骨疼,腰痛,右臂痛甚不能伸举;痛剧时丧失自理能力,只能卧床;多年来,经历了多家医院和诸多医生治疗,一直不能确诊风湿或类风湿病,近两年来,不得已靠某医自制的药物控制疼痛并依赖至今。
刻诊:体型适中,面色潮红,痛苦面容,步履蹒跚,全身疼痛,腰痛甚,右臂疼痛不能伸举,双下肢内外踝肿痛,皮色正常,恶寒,下肢厥冷,少腹隐痛,月经量少,有血块,行经10天左右;舌质淡苔薄,右脉寸关浮滑尺小沉弱,左脉浮大尺小沉弱。
诊断:痛痹
病机:阳虚阴盛,风寒湿邪痹阻经络肌肉
治则:扶阳温通,发散风寒湿邪
思考:《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故痛痹又称寒痹。《金匮翼·痹证统论》:“痛痹者,寒气偏胜,阳气少、阴气多也。夫宜通而塞则为痛,痹之有痛,以寒气入经而稽迟,注而不行也。”“治痛痹,以散寒为主,疏风燥湿辅之,再参以补火之剂,盖非大辛大温之品,不足以释其凝寒也"(李翰卿语)
两尺小沉弱,肾元不足,
脸色潮红,寸关浮滑,虚阳浮越,
邪从外来,当从外祛之。
R 麻黄10 炒杏仁10 桂枝20 炙甘草10
川芎10 红参 10 干姜15 当归 10
熟地20 鹿角片10 白芥子20 肉桂6
黄芪30 知母15 连翘20 炒白芍20
制附子15茯苓20 炒白术15 丹参20
乳香6 没药6柴胡10 防风10
砂仁6 生姜5片 大枣12枚
5剂日1剂
停服所服不知名的止痛药。
2010-01-17初诊
主诉:全身疼痛20余年,逐年加重;
病史:患者年轻时,不明原因出现四肢关节肿痛,逐渐发展为全身肌肉筋骨疼,腰痛,右臂痛甚不能伸举;痛剧时丧失自理能力,只能卧床;多年来,经历了多家医院和诸多医生治疗,一直不能确诊风湿或类风湿病,近两年来,不得已靠某医自制的药物控制疼痛并依赖至今。
刻诊:体型适中,面色潮红,痛苦面容,步履蹒跚,全身疼痛,腰痛甚,右臂疼痛不能伸举,双下肢内外踝肿痛,皮色正常,恶寒,下肢厥冷,少腹隐痛,月经量少,有血块,行经10天左右;舌质淡苔薄,右脉寸关浮滑尺小沉弱,左脉浮大尺小沉弱。
诊断:痛痹
病机:阳虚阴盛,风寒湿邪痹阻经络肌肉
治则:扶阳温通,发散风寒湿邪
思考:《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故痛痹又称寒痹。《金匮翼·痹证统论》:“痛痹者,寒气偏胜,阳气少、阴气多也。夫宜通而塞则为痛,痹之有痛,以寒气入经而稽迟,注而不行也。”“治痛痹,以散寒为主,疏风燥湿辅之,再参以补火之剂,盖非大辛大温之品,不足以释其凝寒也"(李翰卿语)
两尺小沉弱,肾元不足,
脸色潮红,寸关浮滑,虚阳浮越,
邪从外来,当从外祛之。
R 麻黄10 炒杏仁10 桂枝20 炙甘草10
川芎10 红参 10 干姜15 当归 10
熟地20 鹿角片10 白芥子20 肉桂6
黄芪30 知母15 连翘20 炒白芍20
制附子15茯苓20 炒白术15 丹参20
乳香6 没药6柴胡10 防风10
砂仁6 生姜5片 大枣12枚
5剂日1剂
停服所服不知名的止痛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