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产后病3年,附舌苔

525 亥时 巽艮 变乾艮 互离坎
本身脾胃就虚弱 气血不足 卫气虚 加上产后气学更加不足 寒湿自然外侵 互卦中水火不交 加上血虚 服用辛温散寒湿的药 自然上火 --
此病补益中气 顾护气血 条畅水火 兼散寒湿 为治 自然安好
生黄芪30克 苍白术各10克 党参20克 当归15克 鸡血藤20克 黄连3克 肉桂3克(后下) 陈皮10克 茯苓10克 泽泻10克 防风10克 羌活10克 独活10克 柴胡10克 炒白芍10克 生姜5片 大枣10枚(掰开) 熟地10克 --7剂
一家之言 请慎重服药
 
当时属于阳明经热,白虎汤证。
现在不是了
但寒不热,应该好治

应该没有那么简单,不然也不会三年都治不好。
楼主看过那么多医生,不可能个个医生都没水平的。
真正有水平的职业医生基本都是门庭若市的,没那么多时间精力认真对待每一个患者,所以碰到比较复杂的病证是也可能没有什么疗效。
我觉得应该从患者的体质发展变化过程寻找病因,如果能找到并且符合当前证候,就能分析出病机,帮助患者治疗。
 
应该没有那么简单,不然也不会三年都治不好。
楼主看过那么多医生,不可能个个医生都没水平的。
真正有

世上不懂六经传变的医生何其多也
看了三年不好
有什么奇怪的
先是风寒袭表,即太阳表征
后来转入阳明经热
两次机会都没有抓住
转入太阴证
脾的问题
再次没有遇到对的医生
已经进入少阴证
心肾的问题
然后就是厥阴经

世上中医尊仲景为医圣
又有谁用其方?
 
桂枝4钱,芍药3钱,炙甘草2钱,麻黄2钱,生姜5钱,白术5钱,知母4钱,防风4钱,泡附子4钱 当归3钱,细辛3钱,大枣10个撕开煮,木通2钱 吴茱萸2钱 茯苓5钱 党参3钱 9碗水煮成3碗,日三服,三副药。注意煮药的时候,要把盖子开开,让细辛的味跑出来。这样吃细辛就不会有事了。
脾虚故不统血,故月经淋漓不尽,用健脾四君子。手足厥冷体寒胃下垂,即用四逆汤,当用生附子,为安全计,此处未用,用当归四逆吴茱萸生姜汤,其中细辛的量现代中医多有微词,殊不知无细辛何以去其寒邪。风湿,手指变形,用乌头桂枝汤,但乌头大毒需要用蜂蜜特殊炮制,此处暂不建议,也许只有乌头才能去其巫婆手,为安全记,此处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去其风湿寒。汗出盗汗,心阳虚,表阳虚,用桂枝汤加炮附子固表。 同时艾灸关元。

看到刚才说耳朵痛,恐惧

此乃肾的问题
应该在上方加入泽泻3钱 补骨脂4钱
 
桂枝4钱,芍药3钱,炙甘草2钱,麻黄2钱,生姜5钱,白术5钱,知母4钱,防风4钱,泡附子4钱 当归3钱,细辛3钱

宁波中医院骨科叶老开的一些中药:炒白术,炒白芍,甘草,防风,僵蚕,制川乌,茯苓,谷芽,陈皮,为牛膝,蜂房,桂枝,生晒参,橘络这些

浙江名中医馆:
第一个药方:
灸黄芪 20g 桂枝 15g 炒白芍 10g
炒白术 30g 鹿角片(先煎) 20g 杜仲 20g
木瓜 15g 灸麻黄 10g 补骨脂 15g
阿胶珠(冲服) 15g 陈棕炭 15g 艾叶炭 10g
柯子 15g 肉豆蔻 10g 五味子 10g
炮姜 5g 附子(先煎) 6g 细辛 4g
灸甘草 8g 红枣 15g
吃了两个星期感觉还好;月经量也没有以前那么多,以前月经量非常大。时间长。

第二个药方:
灸黄芪 20g 桂枝 15g 炒白芍 10g
炒白术 30g 鹿角片(先煎) 20g 杜仲 20g
木瓜 15g 灸麻黄 10g 补骨脂 15g
阿胶珠(冲服) 15g 陈棕炭 15g 知母15G
柯子 15g 肉豆蔻 10g 佛手10G
川芎 15G
炮姜 5g 附子(先煎) 6g 细辛 4g
灸甘草 8g 红枣 15g
这个药吃了身体发热,晚上脸发烫,身体着火,,口干难忍。

我找了下以前吃过的方子,我好像身体很怕过猛的药,喜欢平和的中药。
 
525 亥时 巽艮 变乾艮 互离坎
本身脾胃就虚弱 气血不足 卫气虚 加上产后气学更加不足 寒湿自然外侵 互卦中

这位大师懂周易八卦类的吗?


我不是525出生。我是1983年农历5-22。出生,生肖猪。

这个也能看出先天身体好坏吗?

您说的对的辛温散寒湿之类的药我吃不消吃。我只能喝点平和的药。

我有时候对医生失去信心了,就自己买了一个月的四君子,只有四味药,每天简单喝,我也不怕副作用大。可是我自己不懂中医,只能给自己调理下肠胃饮食上注意点,病自己还是治不了。
 
宁波中医院骨科叶老开的一些中药:炒白术,炒白芍,甘草,防风,僵蚕,制川乌,茯苓,谷芽,陈皮,为牛膝

对比两方差别不大:艾叶炭10->知母15,五味子10->佛手10,加川芎15。
为何效果差别这么大?
除了药效的差别,最主要的还是楼主的体质。
 
无语
走了
难道还要教你学医吗
 
对比两方差别不大:艾叶炭10->知母15,五味子10->佛手10,加川芎15。
为何效果差别这么大?

差别不大
这什么眼力啊
我那是仲景经方
经典之方
减之一分则少
多之一分则多
 
你舌苔薄白满布,舌边隐隐有点刺,脾阳不振肝胆郁热,调理不是不行,只是病人也是急于见成效,医生难免投其所好,当然总有那么20%的人对猛药不感冒,所以就…………。畏风畏寒不难,一个有名的小方就好了。只是身体的综合调理会难一点。
 
又是一个运气偏差的人。我们家病人也是一个不怎么大的病,看了好多医生了。能理解你的心情!
祝福你好运气

月子病并不是一个不怎么大的病,我也加了很多月子病的QQ群,很多姐妹都饱受煎熬,她们花费的医疗费不比我低。10个人里面就有5个夏天穿棉袄的。全国的医院走进去都说月子内三个月有把握治疗,过了三个月的都难治。所以很多姐妹远赴北京找董宏生,我是吃不消那个花费了,而且他治疗的也是6成人能好转,3成人恢复。如果有中医技术好的朋友,真的可以站出来替我们这些月子病姐妹诊疗。能彻底治好,费用无论多少我们都无所谓。我们都要的是彻底好转。我产后三年已经在群里算好的了,那些都八九年关节变形。无法工作。又不符合类风湿的诊断。医生们都素手无策
 
浙江名中医馆:
第一个药方:
灸黄芪 20g 桂枝 15g 炒白芍 10g
炒白术 30g 鹿角片(先煎) 20g 杜仲 20g
木瓜 15g 灸麻黄 10g 补骨脂 15g
阿胶珠(冲服) 15g 陈棕炭 15g 艾叶炭 10g
柯子 15g 肉豆蔻 10g 五味子 10g
炮姜 5g 附子(先煎) 6g 细辛 4g
灸甘草 8g 红枣 15g
吃了两个星期感觉还好;月经量也没有以前那么多,以前月经量非常大。时间长。

既然这个方有效,为什么不继续吃?
 
上述的方子 白术去湿,桂枝去风 附子、细辛、炮姜去寒 此处乃甘草附子汤之方意。阿胶珠(冲服) 15g 陈棕炭 15g 艾叶炭 10g此处是收敛血的。
甘草附子汤
治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
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此方主之。
甘草(二两)白术(二两)桂枝(四两)附子(二枚炮。)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始。(言初服之始。)歌曰术附甘兮二两平。桂枝四两亦须明。方中主药推甘草。风湿同驱要缓行。(宋本金匮玉函经,甘草、白术各三两。)王晋三曰。甘草附子汤。两表两里之偶药。风淫于表湿流关节。治宜两顾。白术、附子顾里胜湿。桂枝、甘草顾表胜风。独以甘草冠其名者。病深关节。义在缓而行之。若驱之太急。风去而湿仍留。反遗后患矣。
 
桂枝芍药知母汤

【方药】桂枝四两(12克)芍药三两(9克) 甘草二两(6克) 麻黄二两(6克)生姜五两(15克) 白术五两(15克) 知母四两(12克)防风四两(12克)附子二枚(炮)(12克)
【用法】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
【原文】诸肢节疼痛,身体魁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八)
【解说】本证为久痹历节之证,乃病久正虚,风寒湿侵入筋骨关节,营卫不利,气血凝涩所致,以身体瘦弱,关节肿大、变形、剧烈疼痛,头晕气短为特征。因风寒湿侵入日久,有渐次化热之象故用桂枝芍药知母汤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本方为麻黄汤、桂枝汤、甘草附子汤诸方化裁而成,方用麻黄、桂枝、防风温散寒湿于表;芍药、知母和阴行痹于里;附子、白术助阳除湿于内;甘草、生姜调和脾胃于中。合而用之,表里兼顾,阴阳并调,气血同治,实为治风湿历节反复发作之良方。

【运用】

一、风湿热痹

岳美中医案:陈某,女,50岁,1960年11月为风寒所袭,发热,左肩关节疼痛不能活动,左拇指第一指节红肿热痛,两膝关节不可屈伸,至1961年3月来诊已难自己行走,当时上午体温38℃,脉象细弱而数,92次/分,据自述午后每发寒热。投与桂枝芍药知母汤后,热通,3剂后自己能行动,继服10余剂,诸症皆除。(《岳美中医案集》1978:84)

按语:本案关节红肿热痛、发热,风寒湿化热之象,故用桂枝芍药知母汤祛风除湿,兼清里热。岳老常将此方用于热痹初起之关节红肿热痛、屈仲不利之治疗,每获良效。


二、寒痹

赵明锐医案:任某,男,54岁。六、七年来,两膝关节疼痛,初起轻微,逐渐加重,伸屈不便,虽扶杖行走,也是颠跛蹒跚,遇冷则甚。盛夏也需穿棉裤,继发两踝关节疼痛,局部不红肿,两腿脚冰凉,脉迟缓,舌淡苔白。曾服乌头汤5剂,证状毫无改善,改服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30克,白芍10克,甘草10克,知母10克,防风10克,麻黄30克,淡附子30克,白术15克。上药为末。半个月内分次服完。
服药疼痛大减,下肢松动轻健,行走已不需扶杖,两腿脚冷也较前减轻,并能挑两半桶水,唯屈伸时仍有中度疼痛。原方再服3周后,上述证状消失,至今未发,照常参加劳动。(《经方发挥》1982:79)
按语:痹证日久,正气渐虚,治疗不可单攻邪气,而宜在祛邪同时施以扶正之品,桂枝芍药知母汤邪正兼顾,既可养阴气,又能助阳气,适于久痹正虚的治疗。
 
病人初诊时症现体内恶寒重,四肢冰冷,晚上睡觉时须要盖三层被,仍然感觉冷,时常忘记喝水,舌苔黄湿,脉细小无力,倦怠嗜眠,一派阴寒之象,所以虽然身胖,我还是用大热之药,我第一剂处方是乌头桂枝汤,第二剂处方是四逆汤加减,其中乌头使用二两,分一周吃,而生附子每付药使用五钱,一日喝完,当然这两种汤药都是热药,但是因为所攻位置不同,所以服法也不同,而且要分开来用,才能双解四肢呈现出不同的风湿关节痛,读者请注意,西医时常攻击中医,说这乌头有毒,有乌头碱,是属于神经性的毒,不可以吃,吃了就中毒,很危险,实际上他们不过是没有读中药的药典,我们经方家使用的乌头都是经过炮制过,从未使用生乌头的,而且这过程很特殊,经过这种方式制作过后,乌头不但无毒,而且只有乌头可以帮助治疗这种类风湿性关节炎,更且连变形的关节都有机会恢复过来,真是药到病除.
我已经使用这种药多年,从未有一人中毒,可叹中国大陆却没有中医知道如何使用它,他们只要一听到这乌头,就已经吓到手软脚软,根本无人会用了,这失传百年以上的乌头使用方法,自此以后,风湿关节炎将是一个很简单就可以治好的病,大家不用害怕担心,但是如果你不信中医,上面这个案例就是很好的教训,如果你仍然执迷不悟,还是相信西医说的,那你就真是笨死的了.---倪师文章
 
月子病并不是一个不怎么大的病,我也加了很多月子病的QQ群,很多姐妹都饱受煎熬,她们花费的医疗费不比我

健康不是医生能给的,最主要是靠自己。一妇女从少女时就经痛,看了很多医生都没治好,有医生说生完孩子就会好,她相信了,等生完孩子,但还是痛,甚至更严重,又去医院看,还是没看好,为此她曾发誓说来生再也不做女人。后来到我给她看,按辨证开方,吃过好转,甚至有过不痛了,但停药后总会反复,逐渐加重。我觉得很奇怪,不应该呀!于是详细询问她的起居饮食生活习惯,发现她经常熬夜,吃雪糕冰淇凌之类的寒凉的食物,这就是病因,此因不除,任由多高明的医生,又怎能治愈其痛?跟她说明原因,让她戒掉坏习惯,再吃药调理,没多久便不痛了。
 
确切地说,你就是阳不足,体内有寒有湿,中医诊治此症最快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针灸,如果害怕扎针,那就是可以试试艾炙,此法可立竿见影,且可终身受益,求医不如求已,穴位是:中脘、上脘、建里、梁门、天枢(两个)、关元上述穴位为一组,足三里为一组,三阴交、太溪、复溜、阴陵泉为一组,分别隔姜炙5、7、9壮,或者更多,保你能康复,见效后可再交流!
 
确切地说,你就是阳不足,体内有寒有湿,中医诊治此症最快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针灸,如果害怕扎针,那就是可以

我是阴阳两虚型,阳不足是比较明显,寒湿也有对的。我参照你方法自己试试。

针灸不怕的,连续针了8个月,针灸期间好转,可是6月开空调了针灸室,我就不敢去了,去了吹了更加难受,找的针灸医生技术在当地也不错,每次扎40多针,头顶百会还艾灸过,背上也隔姜灸,有时候在家也倒了艾叶精油用温灸棒在背上来回滚动,中脘,关元自己也偶尔隔姜灸。

就是我月经太长,每次半个月才好,等于15天我不理疗,另外15天里之前三天针灸一次,效果还是比较慢。


口干舌头紫色的时候也在三阴交好像那个穴位打过活血针,很奇妙打了几天针就不口干了,针灸医生说我血瘀严重,舌头发紫。
 
健康不是医生能给的,最主要是靠自己。一妇女从少女时就经痛,看了很多医生都没治好,有医生说生完孩

中医养生的书籍我看了很多了,生活作息习惯我真的很好的,

冰凉的都不吃,再热都不吹电扇空调。

每天2小时锻炼。

月经期间冷水不碰,洗澡我都洗开水烧开的。

平时薏仁红枣黑豆芝麻核桃桑枝茯苓芡实之类经常调理吃

有个人和我说治病必先治胃,只要脾胃功能调和,许多病都将会迎刃而解,所以我才想先食疗调理脾胃。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