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十七、胃呆
钱××,男,60岁。
初诊:1962年11月12日。初秋时节,涉水行走后全身乏力,滴水不进,进则呕吐,经××医院治疗后,呕吐虽止,仍胃纳呆钝,脘部隐痛,口干,心悸。此为胃阳不和,胃阴不足。叶天士所谓阳明脉络空虚,原指胃阴而言。但不得胃阳蒸动,何以有生化之源。所以凡病不思饮食者,不仅仅由于胃阳之式微,而其于胃阴之空虚,尤有攸关。数月来,纳呆味淡,原因在此。其治法,当取于胃阴、胃阳并治之方。观其舌苔光剥,间有潮热,则更需要胃阴之滋养,乃刻不容缓矣。
孩儿参9g 米炒麦冬9g 米炒淮山药9g 参贝陈皮4.5g 仙半夏6g(杵),北秫米12g(包),生谷芽、熟谷芽(各)15g 糯稻根24g 南枣3个,金橘饼1个,3帖。
二诊:11月15日。数月来,胃口呆钝,舌麻光剥,口味觉淡。胃阳不和,胃阴不足,不能得水谷滋养,则阴液潜耗,虚火有余,肝阳易动,动辄烦恼而触怒,沉重声响,则心悸摇荡。脉濡细,舌中光。再当煦和胃阳,滋养胃阴,两者并治之。
孩儿参9g 生白术6g 米炒麦冬6g 糯稻根15g 米炒淮山药12g 仙半夏6g(杵) 北秫米12g(包) 参贝陈皮4.5g 冰糖水煮山楂6g 生谷芽、熟谷芽(各)12g 佩兰梗2.4g 杭白芍6g 南枣3个 金橘饼1个 锅巴1团 3帖。
三诊:11月18日。叶天士创胃阴之说,李东垣立脾胃之论,二者一主阳,一主阴,实则不能分离以治,胃阳不能敷布,胃阴何以濡润。所谓不得水谷,则气液何以蒸腾,见症论治,是为扼要。数月来,胃口呆钝,舌麻光剥,心悸烦躁,易于触怒,口味觉淡。其为胃阳式微可言,其为胃阴不养无疑。两者皆以煦和胃阳,滋养胃阴,两者并治之。脉濡较为有力,舌光较为津润。数月来胃口呆钝,竟能思食,食亦有味。效机已著,续当前法循序渐进。
原方去佩兰梗,加绿萼梅3g,合欢皮1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