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中药发展的煌煌成果
中医、中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两门不同的学问。本文说中医基本消亡了,不是说中药基本消亡了。中医消亡了,中药还在。现在的中药,不仅没有消亡,不仅很好的存在,而且经过现代科学的深层次加工炮制,还获得了新的、巨大的发展,正在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健康,酿造福祉。
中药,作为客观存在的物质,它不怕被西化。原有的中药饮片和膏丹丸散等中成药,仍然还有一定的生产和使用。现代科技,充分运用先进设备和工艺,制造出了许多包括可用于静脉点滴的多种中药剂型,受到很好的疗效,极大的丰富了、提高了、拓宽了中药在整个药物学中的地位和发展道路,极大地丰富了现代药物学的内容。中草药,在现代科学之舟的帆侧舵旁,竭尽力量,扭转着或者部分扭转着现代药物学的航向。中药学可喜的发展态势,是我们民族中药学的希望。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中成药进行了多次认真整理,将古医籍中的方头、民间和名老中医的验方进行了长期的收集和整理。改革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把许多古方、验方开发研制成了新剂型。从此,被西医称为“粗大黑”的中草药,在现代科技的酿池里获得了新生。于是,出现了中成药的微型包囊、药物微粉化、固体分散等新技术、新工艺,拓宽、增加、改善了给药途径,创制了中药的注射剂,实现了中药的静脉点滴。现代中成药异军突起,以2700多个花色品种,以多种多样的给药途径和剂型,投入进药品市场,对临床治疗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把几代人“中西汇通”的理想,变为实现。
现在,不论拥有“中医”职称的西医,还是本来的西医,谁都可以大笔一挥,给冠心病患者开出“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这种中成药处方来,谁都可以给感冒病人开出维C银翘片这类中成药处方来。特别是对于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粘患者的临床治疗,广泛而大量使用“丹参注射液”之类的中成药,进行静脉点滴,用以扩张、软化血管,缓解“三高”症的症状,已经成了中国医学界普遍的共识和常规的治疗。处在亚健康状态的一些中老年人,几乎都知道需要按时“冲冲”,怎么“冲”?就是打几天中药的吊瓶,“冲冲血管”。在 2700余种中成药中,按照国际卫生组织规定,规定了“处方药”、“非处方药”,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基本实现了“大病上医院,小病上药店”的理想。原来,《黄帝内经》、《伤寒论》、《瘟病条辨》等古代医学典籍上一些难以辩证的“热病”,现在,患者自己到药店买一点中成药或者再加一点西药,一同服下,兴许就能有效,甚至治好。
中成药给药方式的改造,这是多么大的进步啊!这是多么辉煌的成果?过去的传统中医是想象不到的,过去的传统西医也是想象不到的。这些进步和辉煌成果,带给我们的,不应该只是药物品种的简单增加,而应该是中华民族整体医药学观念的深刻革命。
可是,很遗憾。极少数以中医自居的先生,还是要“尊古炮制”,坚持古老中药的“粗大黑”,不赞成对中药剂型进行现代化改造。少数西医,蔑视“中药西制”,不欣赏中药的静脉点滴。于是,“中西药”已经融合起来的现实,不被人们认可,仍然存在着两张皮问题。于是,在各级医院的药房,即使完全用现代工艺制造的含有中药的肌肉注射药、静脉点滴药,也要划归“中药”管理。我们不知道,这是为了给“传统中药”增加品种而贴金呢,还是受到了西医西药的鄙视与排斥呢?于是,慢说“中西医结合”,中西药的结合,就算结合成功了,也未必被人认可!
中药发展的成果堪称辉煌,但这些辉煌成果要想取得与西药相当的地位,受到广泛的认可,大概还有很远的距离。
中医、中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两门不同的学问。本文说中医基本消亡了,不是说中药基本消亡了。中医消亡了,中药还在。现在的中药,不仅没有消亡,不仅很好的存在,而且经过现代科学的深层次加工炮制,还获得了新的、巨大的发展,正在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健康,酿造福祉。
中药,作为客观存在的物质,它不怕被西化。原有的中药饮片和膏丹丸散等中成药,仍然还有一定的生产和使用。现代科技,充分运用先进设备和工艺,制造出了许多包括可用于静脉点滴的多种中药剂型,受到很好的疗效,极大的丰富了、提高了、拓宽了中药在整个药物学中的地位和发展道路,极大地丰富了现代药物学的内容。中草药,在现代科学之舟的帆侧舵旁,竭尽力量,扭转着或者部分扭转着现代药物学的航向。中药学可喜的发展态势,是我们民族中药学的希望。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中成药进行了多次认真整理,将古医籍中的方头、民间和名老中医的验方进行了长期的收集和整理。改革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把许多古方、验方开发研制成了新剂型。从此,被西医称为“粗大黑”的中草药,在现代科技的酿池里获得了新生。于是,出现了中成药的微型包囊、药物微粉化、固体分散等新技术、新工艺,拓宽、增加、改善了给药途径,创制了中药的注射剂,实现了中药的静脉点滴。现代中成药异军突起,以2700多个花色品种,以多种多样的给药途径和剂型,投入进药品市场,对临床治疗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把几代人“中西汇通”的理想,变为实现。
现在,不论拥有“中医”职称的西医,还是本来的西医,谁都可以大笔一挥,给冠心病患者开出“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这种中成药处方来,谁都可以给感冒病人开出维C银翘片这类中成药处方来。特别是对于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粘患者的临床治疗,广泛而大量使用“丹参注射液”之类的中成药,进行静脉点滴,用以扩张、软化血管,缓解“三高”症的症状,已经成了中国医学界普遍的共识和常规的治疗。处在亚健康状态的一些中老年人,几乎都知道需要按时“冲冲”,怎么“冲”?就是打几天中药的吊瓶,“冲冲血管”。在 2700余种中成药中,按照国际卫生组织规定,规定了“处方药”、“非处方药”,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基本实现了“大病上医院,小病上药店”的理想。原来,《黄帝内经》、《伤寒论》、《瘟病条辨》等古代医学典籍上一些难以辩证的“热病”,现在,患者自己到药店买一点中成药或者再加一点西药,一同服下,兴许就能有效,甚至治好。
中成药给药方式的改造,这是多么大的进步啊!这是多么辉煌的成果?过去的传统中医是想象不到的,过去的传统西医也是想象不到的。这些进步和辉煌成果,带给我们的,不应该只是药物品种的简单增加,而应该是中华民族整体医药学观念的深刻革命。
可是,很遗憾。极少数以中医自居的先生,还是要“尊古炮制”,坚持古老中药的“粗大黑”,不赞成对中药剂型进行现代化改造。少数西医,蔑视“中药西制”,不欣赏中药的静脉点滴。于是,“中西药”已经融合起来的现实,不被人们认可,仍然存在着两张皮问题。于是,在各级医院的药房,即使完全用现代工艺制造的含有中药的肌肉注射药、静脉点滴药,也要划归“中药”管理。我们不知道,这是为了给“传统中药”增加品种而贴金呢,还是受到了西医西药的鄙视与排斥呢?于是,慢说“中西医结合”,中西药的结合,就算结合成功了,也未必被人认可!
中药发展的成果堪称辉煌,但这些辉煌成果要想取得与西药相当的地位,受到广泛的认可,大概还有很远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