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12/14
- 帖子
- 1373
- 获得点赞
- 42
- 声望
- 48
上海协和医院的“宫-腹腔镜”,上海卫生监管部门的“过度检查和不当治疗行为”和“违反了医疗诊疗常规、规范”,是否具有点异曲同工?
据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王振川说,渎职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之一,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检察机关2003年以来查办的各类渎职犯罪,给国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57.3亿元人民币。357.3亿是什么概念?2007年上半年,全国建筑业企业现利润总额才357亿!我不知道在统计2007年渎职犯罪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时,上海协和医院诈骗病人的钱会不会列进去。
我在采访时,小徐哭道说,假如能够做活体检验的话,哪怕开膛剖腹我也愿意去做!如果没人做的话,这些骗人的老板和医生就得不到惩罚,他们换个地方就可以继续骗人,说不上还有多少人被坑被骗。最后,她哭喊道:“为什么上海允许这家医院叫协和医院?为什么那家医院开办了3年,卫生监管部门没发现他们在欺诈病人?他们根本就没为百姓负责!百姓是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呀!”
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可是个别官员根本就不在乎。陈晓兰讲过一桩事,她问某监管部门的一位官员:“你们应该站在那个角度思考问题?”那官员很爽快地说,“我们肯定是站在医院的角度了。”陈晓兰说:“你们是国家公务员,应该维护的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应该富有社会责任感。”陈晓兰说,他这人思维有问题。其实在政府官员中,思维有问题的肯定不只他一个,只不过那些人不这么说罢了。
上海协和医院的楼房是租的,部分设备也是租的,人员已作鸟兽散。
据说,有500位病人提出起诉,由于缺少病史、病历、检验报告等有效证据,法院没有受理。只有王洪艳的起诉被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法院受理,可是迟迟没有开庭。
上海协和医院被吊销执照后,善后处理工作和法律责任由上海协和医院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承担。3月27日法院通知王洪艳:上海协和医院的投资方――上海协和医院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的两个账户,一个已销户,一个只有326.87元,法院还查封了一台宫腔镜,一台腹腔镜。
颇具戏剧性的是宫腔镜+腹腔镜,不正是让王洪艳和小徐等病人上当受骗的“宫一腹腔镜”么?
这种东西,王洪艳会要吗?
2008年9月18日,上海市闸北区法院对王洪艳起诉上海协和医院一案做出一审判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二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被告上海协和医院有限公司在判决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返还原告王洪艳医疗费20000元。二、原告王洪艳的其他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王洪艳不服,提出上诉。
2008年11月,刘丹和仇逸的报道《是手术还是骗术?――上海协和医院妇科诊疗案调查》荣获第十七届上海新闻奖一等奖。
尾声
央视演播大厅。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在继续进行。感动在空气中荡漾,台上台下的表情激动、真实、灿烂。舞台的灯光聚焦在陈晓兰身上,她的对面坐着央视的主持人白岩松。
白岩松说:“送给您的掌声跟前几次不太一样,在前几次的掌声里,我能听到一种情感,一种温情。在送给您的掌声里,我感到一种特有劲儿的东西。我不知道您的心里是开始变软了呢,还是变得更有劲了。”
“当然是更有劲了,得到这么多人的支持和认可。”陈晓兰说。
她不是像有人认为的那样打的是“一个人的战争”,她维护的病人的根本利益,这符合多数医务人员的愿望,自然得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有力支持!如果没有百姓的支持,她怎么可能坚持11年?他们视她为勇士、英雄和亲人,他们拥戴她,尊敬她,敬佩她,甚至崇拜她。登录“陈晓兰医生主页”,你就可以读到这样感人至深的留言:
“陈医生,我敬重你,中国社会之所以还有希望,有进步,就是因为我们国家还有你这样的人。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我想你就是中国的脊梁。”
“我是在当地电台收听朱晓军的报告文学《天使在作战》才知道您的事情的。我连续几个晚上都在听,直到把这篇报告文学全部听完。听完以后,我真的被震撼了。震撼来自于您10年来不屈不挠与医疗腐败作斗争的精神和人格,也许您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您有全国人民的支持;也许支持您的能力是有限的,但请接受他们的默默祝福……”
“陈医生:您好!看了您的事迹后很受感动,可惜现在像您这样的医生太少了!您已年过半百,为节省开支,连卧铺都不舍得坐。您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您能否开设一个账号,让我们为您尽一点微薄之力?”
“陈医生:我的家人几乎都是医生,我感谢您对中国的医疗做出了勇敢的行动,我们需要您这样的人出现,很敬佩您!”
“陈阿姨,您好!我今天在《家庭》读到您的事迹,感动极了。我是一名年轻的医生,妈妈从我上班第一天就对我说:‘对病人,就是爱心+医术=医德,你是一名医生,记住要有良好的医德。’可是当我的亲人有病住院时,明明可以用一般的药能治而大医院却非要用及其昂贵的能提成的好药,明知道是陷阱,无奈自己医院太小,条件不行,只能任大医院的同行宰割……”
在街头,陈晓兰经常被人认出来,他们拉着她的手说:“陈医生,我们感谢您!您有什么困难一定告诉我,让我们也尽一份力!”有人递张名片说:“陈医生,不论您经济上,还是其他方面有什么困难,请您随时来找我!”
陈晓兰不止一次说,许多人认为我很了不起,什么都懂,医学理论渊博,临床经验丰富,内科、外科、中医科、理疗科、药剂科都很精通,其实他们不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我的背后站着那么多医生、护士和各科的专家。我需要什么,他们就会及时地为我提供什么。否则,我怎么可能得到那么多可靠的信息,掌握那么多确凿的证据?又怎么可能在一次次论证中,驳倒那些资深的专家?
在医疗服务腐败下,许多的医务人员没有屈服,在以不同的方式抵制着,抗击着;在医院和部分医务人员“发病”时,医疗系统的免疫功能没有消亡,这些白衣战士像白细胞那样在同腐败的“细菌”、“病毒”进行着殊死决战!
陈晓兰要是没有那些勇于为人民负责任的官员支持,她举报的9种伪劣医疗器械怎么可能被取缔?那每年投入数千万广告费的、不可一世的上海协和医院可能被吊销执照?在一次次“黑压城城欲摧”之时,要是没有上海高层领导的支持,她哪能支撑到今天?两年前,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在社区卫生工作会议上,向与会人员讲完陈晓兰的故事之后,说道:“陈晓兰的事虽说只是个案和极少数现象,但反映的问题令人痛心。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公平和正义,每个公民都必须具备‘两德’:一是社会公德,二是职业道德。”韩正的讲话在媒体报道之后,许多医生、护士和病人打电话向陈晓兰转告这一消息。陈晓兰跑到街上买回几份报纸,读了一遍又遍,多年的心酸,多年的委屈涌上心头,忍不住躲进卫生间里大哭一场。陈晓兰的女儿把那篇报道剪下,带到外公和外婆的墓前,告慰这两位临终还在关心医疗腐败问题的老人:外公、外婆,我妈妈没有辜负你们的嘱托,她把这场漫长的战争坚持了下来……
白岩松问道:“是什么使得你坚持下来?”
陈晓兰说:“是医生的职业,医生的责任让我这么做的。这个事情我没有做好,就必须坚持做下去,不能放弃,没有退路。医院是人命关天的场所,病人是弱者,是需要医生帮助的。可是,我发现了医院和个别医生在欺骗病人,这是与医疗的目的相违背的,我不能不说。母亲对我说过,你是医生,病人不懂,你懂,你要保护病人的利益。”
这些年来,我们忽略了一个关键词:责任。在高度文明的国家,责任是生命的另一种存在。责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分内的事情你只能做好,不能做坏;二是分内的事你没做好要被追究责任。不追究责任不仅是对责任的亵渎,也是对渎职和腐败现象的纵容和包庇。陈晓兰有过无数次失望,她不断地自我安慰:“这是最后一次,等问题解决了,我就不干了。”可是,一种伪劣器械还没取缔,另一种出现了,只得像西西弗斯那样坚持下去。
在陈晓兰的举报下,9种伪劣医疗器械和8种医疗方法被取缔,促使主管部门出台多个法规性文件,她先后获得多项奖励:“3.15质量先锋奖”、全国年度法制人物奖、卫生部主管的一本权威学术期刊还将她评为“影响医改进程的20人”之一。陈晓兰认为自己并没有赢,被取缔的伪劣医疗器械的相关责任人哪一个受到惩处,哪个被撤职罢官?可以说一个都没有;她的举报使注册的伪劣医疗器械减少了吗?没有。前几年,全国年均注册的医疗器械为7370种,哪怕伪劣的或不合格的占0.02%,她就是累死也举报不过来。在上海协和医院的事情之后,陈晓兰有点儿心灰意懒了,他们诈骗病人巨额钱财,估计超过亿万元,结果仅仅吊销了执照,那些人没被绳之以法,丢下326.87元的账号和一台宫腔镜、一台腹腔镜就逃之夭夭。执照对他们来说算什么?不过一件外衣。他们可以重新申请执照,不叫“上海协和医院”,还可以叫“建国医院”、“同济医院”、“同仁医院”、“圣•约翰医院”、“玛丽亚医院”,还可以继续骗病人。陈晓兰想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从今往后,“打假医生”陈晓兰不再“打假”。她想找回自己过去安逸和宁静,想听听音乐,读读书。当上海市浦南医院的非法“医院制剂”案、上海市东方医院给病人植入无证的德国“人工心脏”,致患儿死亡案出现时,她将新闻发布会抛之脑后,又继续战斗下去了。
白岩松对陈晓兰问道:“说到多苦多难的事的时候,你都能忍住眼泪,甚至说到您母亲的时候,眼泪也还能忍住。为什么说到白大褂的时候,您的眼泪就下来了?”
陈晓兰说,当我穿上白大衣时,我就不是普通人了,有责任保护我的病人不受到伤害……现在,白大衣一件也没了。有的记者采访我,想跟我要一张穿白大衣的照片,我都没有。想起来心里很难受,真是很难过。38年医龄了,你说是吧……
陈晓兰说着,眼泪又要流下来了。在场的观众被感染了,他们的眼里也闪现出泪花,鼓起掌来,演播大厅再次响起潮水般的掌声。
“38年下来,连一张穿白大褂的照片都没有?”白岩松不大相信地问道。
“没有。以前在单位的时候,我穿衣服不讲究,可是穿白大衣的时候,我把它穿得整整齐齐的,那顶帽子我也把它戴得整整齐齐的,因为我们老师就这么戴的……”陈晓兰说。
如今,有些医生连白大衣都不会穿了,他们把白大衣当风衣穿,衣扣不系,手插裤兜,装出一副潇洒的样子。神圣的白大衣哪能这么穿?陈晓兰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把老师教的医德医风传下去。有一位在三甲医院当眼科主任的同学想提前一年退休,陈晓兰闻讯后打电话说,眼科主任是干什么的?你一定要把老师教你的医德医风教给那些年轻的医生!那位同学说,我再呆下去,再呆下去不得肝癌就得肺癌,那些留学回来的博士哪像我们当年在老师面前那样毕恭毕敬?那时候,陈晓兰他们哪个没挨过老师的训?可是,训后也真长记性,他们也就这么成长了起来。现在回想起来,老师要求严是对学生的爱啊。陈晓兰对同学说,你一定要带出几个学生,否则我们怎么对得起老师?
白岩松问道:“还有一个问题,大姐,医改又拉开大幕了,好多人都期待着,你也在期待,同时会不会有一点提醒?”
“有问题的医疗器械到现在还没得到重视,刚才讲的假冒伪劣医疗器械,其实是不很准确的。当今,医疗器械只有注册和未注册之分……”陈晓兰说。
这些年来,陈晓兰一直在呼吁医疗器械立法的问题,提出对假冒伪劣医疗器械进行定义,使医疗器械的市场规范化,管理法制化,不给那些不良厂商以可趁之机,可是没有实现。
白岩松真诚地说:“谢谢大姐!你接受采访的这个舞台背后不是空的,有好多人,现场也有好多人。我想我们这些人不仅仅是来给你鼓掌的,我也希望如果有时候,有条件有想法的时候,也都能跟你站在一起。”
敬一丹宣读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对陈晓兰医生的评语:“她冒着生命危险揭露行业潜规则,她代表了这个社会核心价值的方向。现在我来宣读,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陈晓兰的颁奖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的多。作为一位医生,她治疗的不仅是身体的疾病,也让这个环境的机体更纯洁。’感动中国2007年人物陈晓兰。”
立在台中央的柱子显现苍劲有力的行书大字“陈晓兰”,掌声再次响起,如暴风骤雨,蕴含着强大的力量。
这几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越来越重视医疗问题,温家宝总理曾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他最觉得痛心的问题是“还没能够把人民最关心的医疗、上学、住房、安全等各方面问题解决得更好。”
新医改革已经调整了基本目标: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我们要坚定地推进这项改革,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这意味政府将加大投入,加大监管。“以药养医”、“以疗养医”的时代将要过去,当开药没有提成,检验报告单没有回扣,以治好病为医务人员惟一目标时,宰病人的现象还会存在吗?
我在媒体当过20编辑、记者,跑过许多地方,采访过几百位当事人,可是有一次采访始终温暖着我的记忆。12年前,我去北大荒采访留下来的知青,时任普阳农场党委书记的上海知青周军岳说,有一次秋收,车翻了,砸伤许多人,急需血浆。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纷纷伸出自己的胳膊:“我是O型血,抽我的。”“我是B型血,抽我的。”“我是A型血……”那个场面真是感人哪。有的医生和护士连续给伤员献两次血,献完血后他们不能回家休息,还要抢救伤员!八五三农场党委书记、双鸭山知青孙绩威对我说,“在我们八五三,不论什么人病倒了都会有人把他送到医院;不论他有没有钱,医生都会尽一切努力去救治。”有一段时间,我经常背着包去北大荒,去寻找那种亲情,寻找那种家的感觉。
“5.12”大地震后,我随中国作家采访团赴陕西省重灾区宁强县采访。在广坪镇,我和作家衣向东采访了广坪镇卫生院。地震发生时,卫生院正在开会,院长李开斌发现桌椅板凳震动时,高喊一声:“地震了,赶快转移病人!”所有医务人中冲了出去,帮助住院的11位病人疏散。三楼住着一位患高血压和心衰的老太太,李开斌背起她就往下跑。刚离开病房就听身后“轰隆”一声,屋顶塌落了。李开斌气喘吁吁地将病人背到二楼,楼体开始剧烈摇晃,已没法行走。老人绝望地说,“李院长,快放下我,你赶自己逃吧!”医生哪能把病人丢下在险境?哪怕死也要死在一起。李开斌没有放下她,等晃动轻些时,把老人背了出来。震后,全院33位医务人员,包括下夜班的和休假的都急忙赶到卫生院,他们钻进危楼抢出了药品和医疗器械。接着,他们救治了十几位伤员。
汉中市人民医院的一台胆囊摘除手术正在进行时,地下传来一阵隆鸣,像无数辆重型坦克开进楼里,楼体剧烈地摇起来,无影灯晃来晃去,手术器械“哗啦”掉在地上,年轻的护士吓哭了,可是却没有一人丢下病人逃离手术室。手术做完后,医生、护士把病人转移到了安全地带。在采访时,有许多医务人员说,“在那一时刻,我们就是死也要跟病人死在一起。”
在灾区,医务人员的这种感人故事随处可见。“5.12”大地震的晚上,四川省汉源县下着瓢泼大雨,几十位伤员亟待手术。县政府送一卷彩条布,没有支架,于是几十位医生和护士用双手举起彩条布,为伤员支撑起了一间100平方米的“手术室”,手术一台台地进行下去……那一具具血肉之躯就这样坚持了4个小时,直到来救援的武警战士搭起手术用的帐篷。
在重灾区映秀镇,一处仅20厘米高的缝隙深处压着一个被困90小时的生命。要救他出来,医生就必须钻进去,给他做截肢手术。余震随时都会发生,钻进去的人很可能被砸死在里边。可是,赴灾区救援的深圳的医生没有放弃这一生命,先是一位瘦小的医生钻进去,做了20分钟的手术;接下来,一位身高1.71米,体重65公斤的医生钻进去。手术成功了,那位灾民获救了,医生却说什么也没有力气爬出去了,最后在大家的鼓励下,他勉强蠕动出来。18分钟后,5.7级的余震发生了……这是手术被称之为最“惊心动魄”的手术!
当大雨把北川县的废墟浇得一片凄凉时,有人在水泥板的缝隙中发现一个活着的男孩。一位护士听说过冲过去,跪在坚硬而潮湿的钢筋瓦砾堆上,紧紧抱住男孩的头,不断地鼓励着:“你要挺住,挺住!”在给孩子输液时,她一手握着男孩的手,一手高举着输液瓶,在雨中跪了几个小时……
汶川大地震让人们重新认识了生命,重新认识了责任,医务人员找回了自己的尊严,找回了价值,找回了失去的医德医风……
希望这场地震给中国人和中国的医疗领域的教益是深远的,希望“良心远比医术更重要”的时代尽快过去,希望新的医改能创造出一个良好医疗制度和医疗环境,让每位医生都能像赈灾中那样视生命高于一切。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打假医生”不是真正的医生。陈晓兰渴盼回到医生的岗位,身着白大衣,为病人解除病痛,不再当“不穿白大衣的”专门给医院和医生“治病”的“打假医生”。
希望下次感动中国评选出来的医生是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希望仁心和医德不再成为当选的理由――每一位医生都富有仁心、医德高尚!
朱晓军,男,沈阳人,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当过汽车修理工、助理工程师、编审,现任教于浙江理工大学,在《北京文学》、《当代》、《中国作家》、《散文》等刊物发表作品三百余万字,出版有报告文学《大荒羁旅――留守北大荒的知青》、《来自魔鬼峡谷的报告》、《世纪末的**》等五部,曾荣获“新世纪第三届北京文学奖”、第三届徐迟报告文学荣誉奖、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等奖项,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理事。
据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王振川说,渎职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之一,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检察机关2003年以来查办的各类渎职犯罪,给国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57.3亿元人民币。357.3亿是什么概念?2007年上半年,全国建筑业企业现利润总额才357亿!我不知道在统计2007年渎职犯罪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时,上海协和医院诈骗病人的钱会不会列进去。
我在采访时,小徐哭道说,假如能够做活体检验的话,哪怕开膛剖腹我也愿意去做!如果没人做的话,这些骗人的老板和医生就得不到惩罚,他们换个地方就可以继续骗人,说不上还有多少人被坑被骗。最后,她哭喊道:“为什么上海允许这家医院叫协和医院?为什么那家医院开办了3年,卫生监管部门没发现他们在欺诈病人?他们根本就没为百姓负责!百姓是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呀!”
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可是个别官员根本就不在乎。陈晓兰讲过一桩事,她问某监管部门的一位官员:“你们应该站在那个角度思考问题?”那官员很爽快地说,“我们肯定是站在医院的角度了。”陈晓兰说:“你们是国家公务员,应该维护的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应该富有社会责任感。”陈晓兰说,他这人思维有问题。其实在政府官员中,思维有问题的肯定不只他一个,只不过那些人不这么说罢了。
上海协和医院的楼房是租的,部分设备也是租的,人员已作鸟兽散。
据说,有500位病人提出起诉,由于缺少病史、病历、检验报告等有效证据,法院没有受理。只有王洪艳的起诉被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法院受理,可是迟迟没有开庭。
上海协和医院被吊销执照后,善后处理工作和法律责任由上海协和医院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承担。3月27日法院通知王洪艳:上海协和医院的投资方――上海协和医院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的两个账户,一个已销户,一个只有326.87元,法院还查封了一台宫腔镜,一台腹腔镜。
颇具戏剧性的是宫腔镜+腹腔镜,不正是让王洪艳和小徐等病人上当受骗的“宫一腹腔镜”么?
这种东西,王洪艳会要吗?
2008年9月18日,上海市闸北区法院对王洪艳起诉上海协和医院一案做出一审判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二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被告上海协和医院有限公司在判决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返还原告王洪艳医疗费20000元。二、原告王洪艳的其他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王洪艳不服,提出上诉。
2008年11月,刘丹和仇逸的报道《是手术还是骗术?――上海协和医院妇科诊疗案调查》荣获第十七届上海新闻奖一等奖。
尾声
央视演播大厅。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在继续进行。感动在空气中荡漾,台上台下的表情激动、真实、灿烂。舞台的灯光聚焦在陈晓兰身上,她的对面坐着央视的主持人白岩松。
白岩松说:“送给您的掌声跟前几次不太一样,在前几次的掌声里,我能听到一种情感,一种温情。在送给您的掌声里,我感到一种特有劲儿的东西。我不知道您的心里是开始变软了呢,还是变得更有劲了。”
“当然是更有劲了,得到这么多人的支持和认可。”陈晓兰说。
她不是像有人认为的那样打的是“一个人的战争”,她维护的病人的根本利益,这符合多数医务人员的愿望,自然得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有力支持!如果没有百姓的支持,她怎么可能坚持11年?他们视她为勇士、英雄和亲人,他们拥戴她,尊敬她,敬佩她,甚至崇拜她。登录“陈晓兰医生主页”,你就可以读到这样感人至深的留言:
“陈医生,我敬重你,中国社会之所以还有希望,有进步,就是因为我们国家还有你这样的人。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我想你就是中国的脊梁。”
“我是在当地电台收听朱晓军的报告文学《天使在作战》才知道您的事情的。我连续几个晚上都在听,直到把这篇报告文学全部听完。听完以后,我真的被震撼了。震撼来自于您10年来不屈不挠与医疗腐败作斗争的精神和人格,也许您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您有全国人民的支持;也许支持您的能力是有限的,但请接受他们的默默祝福……”
“陈医生:您好!看了您的事迹后很受感动,可惜现在像您这样的医生太少了!您已年过半百,为节省开支,连卧铺都不舍得坐。您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您能否开设一个账号,让我们为您尽一点微薄之力?”
“陈医生:我的家人几乎都是医生,我感谢您对中国的医疗做出了勇敢的行动,我们需要您这样的人出现,很敬佩您!”
“陈阿姨,您好!我今天在《家庭》读到您的事迹,感动极了。我是一名年轻的医生,妈妈从我上班第一天就对我说:‘对病人,就是爱心+医术=医德,你是一名医生,记住要有良好的医德。’可是当我的亲人有病住院时,明明可以用一般的药能治而大医院却非要用及其昂贵的能提成的好药,明知道是陷阱,无奈自己医院太小,条件不行,只能任大医院的同行宰割……”
在街头,陈晓兰经常被人认出来,他们拉着她的手说:“陈医生,我们感谢您!您有什么困难一定告诉我,让我们也尽一份力!”有人递张名片说:“陈医生,不论您经济上,还是其他方面有什么困难,请您随时来找我!”
陈晓兰不止一次说,许多人认为我很了不起,什么都懂,医学理论渊博,临床经验丰富,内科、外科、中医科、理疗科、药剂科都很精通,其实他们不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我的背后站着那么多医生、护士和各科的专家。我需要什么,他们就会及时地为我提供什么。否则,我怎么可能得到那么多可靠的信息,掌握那么多确凿的证据?又怎么可能在一次次论证中,驳倒那些资深的专家?
在医疗服务腐败下,许多的医务人员没有屈服,在以不同的方式抵制着,抗击着;在医院和部分医务人员“发病”时,医疗系统的免疫功能没有消亡,这些白衣战士像白细胞那样在同腐败的“细菌”、“病毒”进行着殊死决战!
陈晓兰要是没有那些勇于为人民负责任的官员支持,她举报的9种伪劣医疗器械怎么可能被取缔?那每年投入数千万广告费的、不可一世的上海协和医院可能被吊销执照?在一次次“黑压城城欲摧”之时,要是没有上海高层领导的支持,她哪能支撑到今天?两年前,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在社区卫生工作会议上,向与会人员讲完陈晓兰的故事之后,说道:“陈晓兰的事虽说只是个案和极少数现象,但反映的问题令人痛心。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公平和正义,每个公民都必须具备‘两德’:一是社会公德,二是职业道德。”韩正的讲话在媒体报道之后,许多医生、护士和病人打电话向陈晓兰转告这一消息。陈晓兰跑到街上买回几份报纸,读了一遍又遍,多年的心酸,多年的委屈涌上心头,忍不住躲进卫生间里大哭一场。陈晓兰的女儿把那篇报道剪下,带到外公和外婆的墓前,告慰这两位临终还在关心医疗腐败问题的老人:外公、外婆,我妈妈没有辜负你们的嘱托,她把这场漫长的战争坚持了下来……
白岩松问道:“是什么使得你坚持下来?”
陈晓兰说:“是医生的职业,医生的责任让我这么做的。这个事情我没有做好,就必须坚持做下去,不能放弃,没有退路。医院是人命关天的场所,病人是弱者,是需要医生帮助的。可是,我发现了医院和个别医生在欺骗病人,这是与医疗的目的相违背的,我不能不说。母亲对我说过,你是医生,病人不懂,你懂,你要保护病人的利益。”
这些年来,我们忽略了一个关键词:责任。在高度文明的国家,责任是生命的另一种存在。责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分内的事情你只能做好,不能做坏;二是分内的事你没做好要被追究责任。不追究责任不仅是对责任的亵渎,也是对渎职和腐败现象的纵容和包庇。陈晓兰有过无数次失望,她不断地自我安慰:“这是最后一次,等问题解决了,我就不干了。”可是,一种伪劣器械还没取缔,另一种出现了,只得像西西弗斯那样坚持下去。
在陈晓兰的举报下,9种伪劣医疗器械和8种医疗方法被取缔,促使主管部门出台多个法规性文件,她先后获得多项奖励:“3.15质量先锋奖”、全国年度法制人物奖、卫生部主管的一本权威学术期刊还将她评为“影响医改进程的20人”之一。陈晓兰认为自己并没有赢,被取缔的伪劣医疗器械的相关责任人哪一个受到惩处,哪个被撤职罢官?可以说一个都没有;她的举报使注册的伪劣医疗器械减少了吗?没有。前几年,全国年均注册的医疗器械为7370种,哪怕伪劣的或不合格的占0.02%,她就是累死也举报不过来。在上海协和医院的事情之后,陈晓兰有点儿心灰意懒了,他们诈骗病人巨额钱财,估计超过亿万元,结果仅仅吊销了执照,那些人没被绳之以法,丢下326.87元的账号和一台宫腔镜、一台腹腔镜就逃之夭夭。执照对他们来说算什么?不过一件外衣。他们可以重新申请执照,不叫“上海协和医院”,还可以叫“建国医院”、“同济医院”、“同仁医院”、“圣•约翰医院”、“玛丽亚医院”,还可以继续骗病人。陈晓兰想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从今往后,“打假医生”陈晓兰不再“打假”。她想找回自己过去安逸和宁静,想听听音乐,读读书。当上海市浦南医院的非法“医院制剂”案、上海市东方医院给病人植入无证的德国“人工心脏”,致患儿死亡案出现时,她将新闻发布会抛之脑后,又继续战斗下去了。
白岩松对陈晓兰问道:“说到多苦多难的事的时候,你都能忍住眼泪,甚至说到您母亲的时候,眼泪也还能忍住。为什么说到白大褂的时候,您的眼泪就下来了?”
陈晓兰说,当我穿上白大衣时,我就不是普通人了,有责任保护我的病人不受到伤害……现在,白大衣一件也没了。有的记者采访我,想跟我要一张穿白大衣的照片,我都没有。想起来心里很难受,真是很难过。38年医龄了,你说是吧……
陈晓兰说着,眼泪又要流下来了。在场的观众被感染了,他们的眼里也闪现出泪花,鼓起掌来,演播大厅再次响起潮水般的掌声。
“38年下来,连一张穿白大褂的照片都没有?”白岩松不大相信地问道。
“没有。以前在单位的时候,我穿衣服不讲究,可是穿白大衣的时候,我把它穿得整整齐齐的,那顶帽子我也把它戴得整整齐齐的,因为我们老师就这么戴的……”陈晓兰说。
如今,有些医生连白大衣都不会穿了,他们把白大衣当风衣穿,衣扣不系,手插裤兜,装出一副潇洒的样子。神圣的白大衣哪能这么穿?陈晓兰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把老师教的医德医风传下去。有一位在三甲医院当眼科主任的同学想提前一年退休,陈晓兰闻讯后打电话说,眼科主任是干什么的?你一定要把老师教你的医德医风教给那些年轻的医生!那位同学说,我再呆下去,再呆下去不得肝癌就得肺癌,那些留学回来的博士哪像我们当年在老师面前那样毕恭毕敬?那时候,陈晓兰他们哪个没挨过老师的训?可是,训后也真长记性,他们也就这么成长了起来。现在回想起来,老师要求严是对学生的爱啊。陈晓兰对同学说,你一定要带出几个学生,否则我们怎么对得起老师?
白岩松问道:“还有一个问题,大姐,医改又拉开大幕了,好多人都期待着,你也在期待,同时会不会有一点提醒?”
“有问题的医疗器械到现在还没得到重视,刚才讲的假冒伪劣医疗器械,其实是不很准确的。当今,医疗器械只有注册和未注册之分……”陈晓兰说。
这些年来,陈晓兰一直在呼吁医疗器械立法的问题,提出对假冒伪劣医疗器械进行定义,使医疗器械的市场规范化,管理法制化,不给那些不良厂商以可趁之机,可是没有实现。
白岩松真诚地说:“谢谢大姐!你接受采访的这个舞台背后不是空的,有好多人,现场也有好多人。我想我们这些人不仅仅是来给你鼓掌的,我也希望如果有时候,有条件有想法的时候,也都能跟你站在一起。”
敬一丹宣读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对陈晓兰医生的评语:“她冒着生命危险揭露行业潜规则,她代表了这个社会核心价值的方向。现在我来宣读,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陈晓兰的颁奖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的多。作为一位医生,她治疗的不仅是身体的疾病,也让这个环境的机体更纯洁。’感动中国2007年人物陈晓兰。”
立在台中央的柱子显现苍劲有力的行书大字“陈晓兰”,掌声再次响起,如暴风骤雨,蕴含着强大的力量。
这几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越来越重视医疗问题,温家宝总理曾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他最觉得痛心的问题是“还没能够把人民最关心的医疗、上学、住房、安全等各方面问题解决得更好。”
新医改革已经调整了基本目标: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我们要坚定地推进这项改革,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这意味政府将加大投入,加大监管。“以药养医”、“以疗养医”的时代将要过去,当开药没有提成,检验报告单没有回扣,以治好病为医务人员惟一目标时,宰病人的现象还会存在吗?
我在媒体当过20编辑、记者,跑过许多地方,采访过几百位当事人,可是有一次采访始终温暖着我的记忆。12年前,我去北大荒采访留下来的知青,时任普阳农场党委书记的上海知青周军岳说,有一次秋收,车翻了,砸伤许多人,急需血浆。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纷纷伸出自己的胳膊:“我是O型血,抽我的。”“我是B型血,抽我的。”“我是A型血……”那个场面真是感人哪。有的医生和护士连续给伤员献两次血,献完血后他们不能回家休息,还要抢救伤员!八五三农场党委书记、双鸭山知青孙绩威对我说,“在我们八五三,不论什么人病倒了都会有人把他送到医院;不论他有没有钱,医生都会尽一切努力去救治。”有一段时间,我经常背着包去北大荒,去寻找那种亲情,寻找那种家的感觉。
“5.12”大地震后,我随中国作家采访团赴陕西省重灾区宁强县采访。在广坪镇,我和作家衣向东采访了广坪镇卫生院。地震发生时,卫生院正在开会,院长李开斌发现桌椅板凳震动时,高喊一声:“地震了,赶快转移病人!”所有医务人中冲了出去,帮助住院的11位病人疏散。三楼住着一位患高血压和心衰的老太太,李开斌背起她就往下跑。刚离开病房就听身后“轰隆”一声,屋顶塌落了。李开斌气喘吁吁地将病人背到二楼,楼体开始剧烈摇晃,已没法行走。老人绝望地说,“李院长,快放下我,你赶自己逃吧!”医生哪能把病人丢下在险境?哪怕死也要死在一起。李开斌没有放下她,等晃动轻些时,把老人背了出来。震后,全院33位医务人员,包括下夜班的和休假的都急忙赶到卫生院,他们钻进危楼抢出了药品和医疗器械。接着,他们救治了十几位伤员。
汉中市人民医院的一台胆囊摘除手术正在进行时,地下传来一阵隆鸣,像无数辆重型坦克开进楼里,楼体剧烈地摇起来,无影灯晃来晃去,手术器械“哗啦”掉在地上,年轻的护士吓哭了,可是却没有一人丢下病人逃离手术室。手术做完后,医生、护士把病人转移到了安全地带。在采访时,有许多医务人员说,“在那一时刻,我们就是死也要跟病人死在一起。”
在灾区,医务人员的这种感人故事随处可见。“5.12”大地震的晚上,四川省汉源县下着瓢泼大雨,几十位伤员亟待手术。县政府送一卷彩条布,没有支架,于是几十位医生和护士用双手举起彩条布,为伤员支撑起了一间100平方米的“手术室”,手术一台台地进行下去……那一具具血肉之躯就这样坚持了4个小时,直到来救援的武警战士搭起手术用的帐篷。
在重灾区映秀镇,一处仅20厘米高的缝隙深处压着一个被困90小时的生命。要救他出来,医生就必须钻进去,给他做截肢手术。余震随时都会发生,钻进去的人很可能被砸死在里边。可是,赴灾区救援的深圳的医生没有放弃这一生命,先是一位瘦小的医生钻进去,做了20分钟的手术;接下来,一位身高1.71米,体重65公斤的医生钻进去。手术成功了,那位灾民获救了,医生却说什么也没有力气爬出去了,最后在大家的鼓励下,他勉强蠕动出来。18分钟后,5.7级的余震发生了……这是手术被称之为最“惊心动魄”的手术!
当大雨把北川县的废墟浇得一片凄凉时,有人在水泥板的缝隙中发现一个活着的男孩。一位护士听说过冲过去,跪在坚硬而潮湿的钢筋瓦砾堆上,紧紧抱住男孩的头,不断地鼓励着:“你要挺住,挺住!”在给孩子输液时,她一手握着男孩的手,一手高举着输液瓶,在雨中跪了几个小时……
汶川大地震让人们重新认识了生命,重新认识了责任,医务人员找回了自己的尊严,找回了价值,找回了失去的医德医风……
希望这场地震给中国人和中国的医疗领域的教益是深远的,希望“良心远比医术更重要”的时代尽快过去,希望新的医改能创造出一个良好医疗制度和医疗环境,让每位医生都能像赈灾中那样视生命高于一切。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打假医生”不是真正的医生。陈晓兰渴盼回到医生的岗位,身着白大衣,为病人解除病痛,不再当“不穿白大衣的”专门给医院和医生“治病”的“打假医生”。
希望下次感动中国评选出来的医生是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希望仁心和医德不再成为当选的理由――每一位医生都富有仁心、医德高尚!
朱晓军,男,沈阳人,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当过汽车修理工、助理工程师、编审,现任教于浙江理工大学,在《北京文学》、《当代》、《中国作家》、《散文》等刊物发表作品三百余万字,出版有报告文学《大荒羁旅――留守北大荒的知青》、《来自魔鬼峡谷的报告》、《世纪末的**》等五部,曾荣获“新世纪第三届北京文学奖”、第三届徐迟报告文学荣誉奖、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等奖项,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