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妇科心法要诀

乳汁自涌证治
免怀散 麦芽煎

产后乳汁暴涌出,十全大补倍参 ;食少乳多欲回乳,免怀红花归芎膝;无儿食乳乳欲断,炒麦芽汤频服宜。

【注】产后乳汁暴涌不止者,乃气血大虚,宜十全大补汤,倍用人参、黄 。若食少乳多,欲回其乳者,宜免怀散,即红花、归尾、赤芍、牛膝也;若无儿食乳,欲断乳者,用麦芽炒熟,熬汤作茶饮之。
 
乳证总括
乳房忽然红肿痛,往来寒热乳痈成。乳被儿吹因结核,坚硬不通吹乳名。初起结核不肿痛,年深内溃乳岩凶。乳头生疮名妒乳,细长垂痛乳悬称。

【注】妇人乳房忽然红肿坚硬疼痛,憎寒壮热头痛者,此欲成乳痈也。若乳儿之时,乳被儿口中气吹,以致乳管不通结核者,名曰吹乳。更有乳内结核如围棋子,不肿不痛,但坚硬不散,日久内溃者,谓之乳岩,其证甚凶。若乳头生小细疮痛者,为妒乳。若瘀血上攻,乳房忽然细小下垂,长过于腹,此名乳悬,惟产后有之。
 
乳痈证治
消毒饮

乳痈初起消毒饮,青芷归柴浙贝蚕,花粉银花甘草节;寒热荆防羌独添;脓成皂刺穿山甲;溃后益气养荣煎。

【注】乳痈乃阳明、厥阴二经,风热壅盛初起宜服消毒饮,即青皮、白芷、当归、柴胡、浙贝母、僵蚕、花粉、金银花、甘草节也。若兼憎寒壮热者,加荆芥、防风、羌活、独活,以解散之;若服后不消,其脓已成者,宜加皂角刺、穿山甲,以穿发之∶若溃后气血虚者,宜益气养荣汤培补之。他如溃久脓清不敛,又须急服大剂参、 、桂、附矣。

益气养荣汤(方见前首卷汇方内)
 
吹乳证治
栝蒌散 外敷法

吹乳结核栝蒌散,乳没归甘用酒熬;更加皂刺名立效,已成脓溃未成消;外敷星夏蚕芷刺,草乌为末蜜葱调。

【注】吹乳结核不散者,当早消之,久则成痈。宜用栝蒌散,即栝蒌实、乳香、没药、当归、甘草,酒熬服也。若服后不散者,加皂角刺,名立效散,脓成者溃,未成者消,外用南星、半夏、僵蚕、白芷、皂角刺、草乌为末,用葱汁合蜜调敷。
 
乳岩证治
十六味流气饮 青皮甘草散

乳岩郁怒损肝脾,流气饮归芍参 ,芎防苏芷枳桔草,槟榔乌朴桂通随;外熨木香生地饼,青皮甘草服无时。溃后不愈须培补,十全八珍或归脾。

【注】乳岩之证,初起结核如围棋子大,不痛不痒。五七年或十余年,从内溃破,嵌空玲珑,洞窍深陷,有如山岩,故名乳岩。皆缘抑郁不舒,或性急多怒,伤损肝脾所致。宜速服十六味流气饮,其方即当归、白芍、人参、黄 、川芎、防风、苏叶、白芷、枳壳、桔梗、甘草、槟榔、乌药、浓朴、官桂、木通。外以木香、生地捣饼,以热器熨之,且不时以青皮、甘草为末,煎浓姜汤调服。戒七情,远荤味,解开郁怒,方始能愈。若溃后久不愈,惟宜培补其气血,或十全大补汤、八珍汤,归脾汤选用之。

十全大补汤 八珍汤 归脾汤(方俱见首卷)
 
妒乳乳悬证治
鹿角散 连翘散

妒乳甘草鹿角散,鸡子黄调炙敷之;连翘散防升元芍,蔹射硝黄甘杏宜。瘀血上攻乳悬证,芎归汤饮更熏鼻,不应萆麻贴顶上,乳收即去莫迟迟。

【注】乳头生疮,谓之妒乳,宜鹿角散敷之,即鹿角、甘草为末,鸡子黄调铜器内,炙敷之。内服连翘散,即防风、升麻、元参、白芍、白蔹、射干、芒硝、大黄、甘草、杏仁也。若产后瘀血上攻,两乳细长下垂过腹者,谓之乳悬,宜浓煎芎归汤,不时饮之,以其余药熏鼻,则瘀散乳即上升。如不上者,更以蓖麻仁捣贴顶心,收即去之。

芎归饮(即佛手散,方见首卷)
 
乳证门汇方
消毒饮

青皮 白芷 当归 柴胡 浙贝母 僵蚕 花粉 金银花 甘草节(各等分)

上锉,水煎服。

栝蒌散

栝蒌 乳香 没药 当归 甘草(各等分)

上为末,酒煎服。(加皂角枣,名立效散)。

十六味流气饮

当归 白芍 人参 黄 (各二钱) 川芎 防风 苏叶 白芷 枳壳 桔梗(各一钱) 甘草 槟榔(各五分) 乌药 浓朴 官桂 木通(各八分)

上锉,每服五钱,水煎服。

青皮甘草散

青皮 甘草(各一钱)

上为末,煎浓姜汤调服。

鹿角散

鹿角 甘草(各等分)

上为末,用鸡子黄调铜器内,炙敷之。

连翘散

防风 元参(各二钱) 白蔹 芒硝 大黄 射干 白芍(各一钱) 升麻 甘草(各五分) 杏仁(二十粒)

上锉,姜水煎服。

加味四物汤

当归 白芍 熟地 川芎 花粉 王不留行(炒) 木通(各二钱)

上猪蹄熬汤,煎药服。

涌泉散

白丁香 王不留行 花粉 漏芦(各一钱)

上猪蹄汤煎服。

免怀散

红花 赤芍 归尾 牛膝(各二钱)

上锉,水煎服。

麦芽煎

麦芽(三两)

上一味,水煎作茶饮。
 
阴痛证治
加味逍遥散 乳香四物敷法

阴中痛名小户嫁,痛极手足不能舒,内服加味逍遥散,四物乳香捣饼敷。

【注】妇人阴中作痛,名小户嫁痛,痛极往往手足不能伸舒。由郁热伤损肝脾,湿热下注所致。宜内服逍遥散加丹皮、栀子;外以四物汤料合乳香捣饼,纳阴中,其痛即定。

逍遥散 四物汤(俱见首卷
 
阴痒证治
桃仁雄黄膏

湿热生虫阴户痒,内服逍遥龙胆方;桃仁膏合雄黄末,鸡肝切片纳中央。

【注】妇人阴痒,多因湿热生虫。甚则肢体倦怠,小便淋漓。宜服逍遥散、龙胆泻肝汤。外以桃仁研膏,合雄黄末,鸡肝切片,醮药纳户中。其虫一闻肝腥,皆钻肝内吮食,将肝提出,其病即愈。

逍遥散(方见首卷) 龙胆泻肝汤(方见前阴肿条)
 
阴挺证治
蛇床洗法 藜芦敷法

阴挺下脱即 疝,突物如蛇或如菌。湿热肿痛溺赤数,气虚重坠便长青。气虚补中青栀入,湿热龙胆泻肝寻。外熬蛇床乌梅洗,猪油藜芦敷自升。

【注】妇人阴挺,或因胞络伤损,或因分娩用力太过,或因气虚下陷,湿热下注,阴中突出一物如蛇,或如菌如鸡冠者,即古之 疝类也。属热者,必肿痛小便赤数,宜龙胆泻肝汤;属虚者,必重坠小便清长,宜补中益气汤加青皮、栀子。外用蛇床子、乌梅熬水熏洗之,更以猪油调藜芦末敷之,无不愈者。

逍遥散(方见首卷) 龙胆泻肝汤(方见前阴肿条)
 
阴疮证治
加味四物汤

蚀成疮浓水淋,时疼时痒若虫行,少腹胀闷溺赤涩,食少体倦晡热蒸,四物柴栀丹胆草;溃腐逍遥坠补中。

【注】妇人阴疮,名曰 。由七情郁火伤损肝脾,气血凝滞,湿热下注,久而虫生。虫蚀成疮,脓水淋漓,时疼时痒,有若虫行。少腹胀闷,尿赤频数,食少体倦,内热晡热,经候不调,赤白带下。种种证见,宜分治之∶肿痛者,用四物汤加柴胡、栀子、龙胆草;若溃烂出水而痛者,用加味逍遥散;若重坠者,用补中益气汤。

加味逍遥散(方见前阴痛条)

四物汤 补中益气汤(方俱见首卷)
 
阴痔证治
乌头熏法

阴中突肉名阴痔,或名茄子疾俗称,黄水易治白难治,乌头存性醋熬熏;内服逍遥与龙胆,补中归脾酌量行。

【注】妇人阴中有肉突出者,名曰阴痔,俗称茄子疾也。流黄水者易治,流白水者难治。用乌头烧存性,酽醋熬熏。内服逍遥散、补中益气汤、归脾汤,量其虚实,酌而行之。

逍遥散 归脾汤 补中益气汤(方俱见首卷)
 
阴冷证治
温中坐药

阴冷风寒客子脏,桂附地黄丸最宜,远志干姜蛇床子,吴萸为末裹纳之。

【注】妇人阴冷,皆由风寒乘虚客于子脏,久之血凝气滞,多变他证,且艰于受孕。宜多服桂附地黄丸,外以远志、干姜、蛇床子、吴茱萸研细,绵裹纳阴中,日二易。

桂附地黄丸(方见首卷)
 
阴吹证治
膏发煎

胃气下泄阴吹喧,金匮方用膏发煎,猪膏乱发同煎服,导从溺去法通元;气虚下陷大补治,升提下陷升柴添。

【注】妇人阴吹者,阴中时时气出有声,如谷道转矢气状,《金匮》谓由谷气实,胃气下泄。用膏发煎,即猪膏煎乱发服也。导病从小便而出,其法甚奥。若气血大虚,中气下陷者,宜十全大补汤加升麻、柴胡,以升提之。

十全大补汤(方见首卷)
 
交接出血证治
加味归脾汤 桂心釜墨散

交接出血伤心脾,伏龙肝末入归脾,《千金》桂心釜底墨,酒服方寸匕相宜。

【注】妇人每交接辄出血者,由伤损心、脾二经也。宜用归脾汤加伏龙肝煎服,或用《千金方》中桂心、釜底墨二味为末,酒冲服方寸匕,自愈。
 
前阴诸证门汇方
龙胆泻肝汤

生地(二钱) 木通 车前子(各一钱五分) 泽泻 黄芩(各二钱) 当归(二钱) 黑栀仁 龙胆草(各一钱) 生甘草(五分)

上灯草一团,水煎服。

洗方

防风(三钱) 蕲艾(一团) 大戟(一钱)

上熬汤熏洗

腾方

枳实 广皮(各等分)

上为末,炒热腾之。

敷方

四物汤(一料) 乳香(一钱)

上捣饼,纳户中,其痛即定。

桃仁雄黄膏

桃仁(研膏,五钱) 雄黄(末三钱)

上二味研匀,用鸡肫肝切片,蘸药纳户中,其虫即钻入肝,而痒自止。

阴挺洗法

蛇床子(五钱) 乌梅(九枚)

上二味,熬汤乘热熏洗。

敷方

藜芦(为末)

上用猪脂油调敷自收。

阴痔熏法

乌头

上用酽醋熬熏自消。

温中坐药方

远志 干姜 吴茱萸 蛇床子(各等分)

上为末,绵裹纳户内,一日二次换。

膏发煎

妇人乱发(一团)

上用猪膏熬化服这,小便利则愈。

桂心釜墨散

桂心 釜底墨(各等分)

上二味为末,酒服方寸匕。
 
热入血室
热入血室经适断,邪热乘虚血室潜,寒热有时如疟状,小柴胡加归地丹。

【注】《金匮》云∶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此言邪热未尽,值经来,乘虚入于血室之间而潜藏之,故令血结,而寒热有时如疟状也。血室肝主之,肝与胆为表里,胆因肝受邪而病寒热,故用小柴胡汤主之也。加当归、生地、丹皮者,所以清血分之热也。

小柴胡汤(方见首卷柴胡四物汤注中)

热入血室经适来,昼日明了夜谵妄,无犯胃气上二焦,热随血去自无恙。

刺期门法 清热行血汤

热入血室成结胸,下血谵语头汗出,二者皆当刺期门,随其实取泄而去。清热行血桃红丹,灵脂地草穿山赤。

【注】《金匮》云∶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夜则谵语如见鬼状,此为热入血室。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也。此言热虽入于血室,然经行不断,则热不留结。勿谓谵妄,遂以硝黄犯其胃气刺伤荣血,小柴和解犯上二焦。但俟其热随血去,病必自愈。《伤寒论》曰∶血自下,下者愈。此之谓也。
 
血分水分总括
经水先闭后病肿,任冲寒湿血壅经;先发水肿后经闭,水溢皮肤泛滥行。血分难医水易治,二者详参要辨明。

【注】妇人经水先闭后病肿者,乃寒湿伤于冲、任,血壅经隧也,名曰血分。若先病肿,而后经闭者,乃土不制水,水邪泛滥,溢于皮肤也,名曰水分。血分难治,水分易治,二者须当详辨。
 
血分证治
加味小调经散

血分血壅不能行,四肢浮肿病非轻,但使经通肿自散,红丹膝入小调经。

【注】血分肿,乃血壅不行,流于四肢,故令浮肿。此不必治肿,但调其经,经通其肿自消,宜小调经散加红花、丹皮、牛膝治之。

小调经散 (方见三卷浮肿)
 
水分证治
先肿后闭名水分,停饮膀胱气不行,水消肿退经自至,茯苓导水效通神。

【注】水分肿,乃水饮内停,膀胱之气化不行,水溢皮肤,故令浮肿经闭也。此但宜治水,水消肿退,其经自通,用茯苓导水丸治之。

茯苓导水汤(方见胎前门子肿条)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