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严重荨麻疹(医治中,效果直播)

是不是身上每一片皮肤都发一遍才会好呢
 
不是 一般这种3天就会消了 要是不消说明热毒较重 可能你吊水缘故其他热证不明显
 
刚吃了药方,吃后感觉嘴有点涩,紧接着后背到头皮有点微凉的感觉,好像毛孔收缩了一样,一时还没什么效果,明天看了
 
清解上焦,别用升麻和才胡,风温是禁药,要引药上行,用桔梗就行。
 
清解上焦,别用升麻和才胡,风温是禁药,要引药上行,用桔梗就行。

凡麻疹出贵透彻,宜先用表发,便毒尽达于肌表,若过用寒凉,冰伏毒热,则必不能出透,多致毒气内攻,喘闷而毙,至若已出透者,又当用清利之品,便内无余热,以免疹后诸证,且麻疹属阳热,甚则阴分受伤,血为所耗,故没后须以养血为主,可保万全,此首尾治疹之大法,至于临时权变,惟神而明之而已。

升麻葛根汤 升麻用来解肌发表
 
金水牛; 说:
金水牛 发表于 2012-4-26 00:03
凡麻疹出贵透彻,宜先用表发,便毒尽达于肌表,若过用寒凉,冰伏毒热,则必不能出透,多致毒气内攻,喘闷

这么说来我的药方还是对的
 
昨夜出了一身汗,一直到凌晨2点我起夜才定,早上感觉有点微冷(可能是天气变冷),同时有点闷的感觉,不知道是药的原因还是鼻子塞的原因
 
凡麻疹出贵透彻,宜先用表发,便毒尽达于肌表,若过用寒凉,冰伏毒热,则必不能出透,多致毒气内攻,喘闷

看看用发表的药,楼主已出很多汗,照理说疹该退了,还能用升麻、葛根吗?不用解肌,难道就用寒凉?辛凉宣透不是更合适吗?
 
金凤蝶; 说:
金凤蝶 发表于 2012-4-26 08:46
看看用发表的药,楼主已出很多汗,照理说疹该退了,还能用升麻、葛根吗?不用解肌,难道就用寒凉?辛凉宣

虽然老师说的思路清晰,可对于一个中医白痴来说还是雾里看花,希望老师明示我的要对不对症啊,还有前天我没吃中药,只吊了水,出汗情况跟昨天一样的
 
转至:http://piao-peng.blog.163.com/blog/static/676050332010524114140274/
慢性荨麻疹治愈案例

患者 袁某 男 40岁
全身瘙痒三年
患者三年来皮肤日夜瘙痒,吃虾、葱、蒜等发物后加重。瘙痒时用手挠,皮肤立即出现白色及淡红色条状隆起。三年前曾在三甲医院做过敏原测定,有二十多种物质过敏,在医院行脱敏疗法治疗两月,病情稍稍缓解,此后每天服用一粒抗过敏药控制,三年来未曾停药,若一天不,则瘙痒难忍,入睡困难。2010.05经朋友介绍过来就诊,就诊时病史同上,因就诊当天服用过抗过敏药物,就诊时未见抓痕,舌质淡,两侧见齿痕,舌根部苔白,六脉浮弦紧滑,沉取有力。患者身高165cm左右,体重150斤,血压130/75mmHg.有过敏性鼻炎病史。
本人看病,脉诊为先;先切其脉,次望面舌,五脏虚实,邪气盛衰,经此二诊,可明七分,随后问之所苦,闻之所言,与切诊之结果相参,则病机可了,立法可明,遣方用药,紧随其后。

常人脉象,一般五脏各有盛衰,六部脉象必然各有虚实,找其郁结之处,即可明了邪克何脏。

此患者六脉浮弦紧滑,沉取有力,观其体型偏胖,舌质齿痕,舌根苔白……

六脉皆浮,乃卫气充于表,与风邪相争!

脉见滑利,为痰湿作祟!

脉见弦紧,为寒邪束缚经脉所致!

大凡脉沉,其病必深!患者脉象沉取有力,为病邪由表入里,已有伏藏!观其舌象,可知脾肾阳虚;正虚于此,邪方可入……

于是告知病人,风寒湿邪郁于体表,病程长久,部分已入内伏藏。

患者于是描述三年来的治疗经过……因皮肤瘙痒三年,手抓后皮肤隆起,经激素、抗过敏药物、脱敏疗法、中药治疗未能治愈,特来就诊。

三年来病人定然服用过祛风解表之剂,之所以未能彻底治愈,因其伏藏之邪未除,此乃瘙痒之根源。祛风解表犹如扬汤止沸,可以缓解一时;激素加抗过敏,犹如掩耳盗铃,将邪气向内层层逼入;如此治疗,何有尽时!

此病人历时三年未愈,治疗当分三步。

第一步,解表散寒除湿,调和营卫,祛风止痒——治其标

第二步,解表清里——治其本

第三步,温补脾肾,益气固表——扶其正

分析完病情,然后开方下药。

桂枝15克 赤芍20克 生姜10克 大枣5枚(切开)

苦杏仁20克 白蔻仁12克 薏米仁25克 蝉蜕15克

石菖蒲15克 生甘草12克 浮萍30克 荆芥穗12克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

桂枝、赤芍、生姜、大枣取桂枝汤之意,调和营卫,用赤芍代替白芍,取其流通血脉之意。

苦杏仁、白蔻仁、薏米仁、蝉蜕取三仁汤之意,苦杏仁从上焦敛肺气,白蔻仁疏中焦,薏米仁从下焦利湿邪,一敛、一疏、一利,将人体湿邪从上向下逐,蝉蜕以皮治皮,引药入皮,配合三仁,利皮下之湿邪。

菖蒲,《本经》谓,“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窃以为,此物入心经,开心窍,散心经之风。临床中可见,“凡痒胜者,必心烦闷”;经云,俱痛痒疮皆属于心。此乃风邪入心经,非此物不能除。浮萍者,浮于水面而生,善祛水湿所夹之风邪,凡风湿郁于肌表,皆可佐以用之。荆芥穗,散寒祛风,解表而已。甘草调和药性。

二诊:上方服用三剂,患者反应每日小便量多,服完三剂,自觉周身轻松,皮肤瘙痒大减,痒时抓痕很浅,可以耐受,切脉时六脉浮滑,沉取有力。守方三剂。

三诊:服用三剂后,周身偶尔作痒,程度很轻,自述服中药之日始,抗过敏西药未在服用,目前自觉良好,切脉时六脉稍浮,沉取滑而有力。当采用解表清理法。

生首乌30克 大黄20克 苦参12克 胡麻仁20克 威灵仙15克 石菖蒲15克

荆芥穗10克 蝉蜕15克 浮萍20克 防风20克 黄芪20克 生甘草12克

三剂 水煎内服 日一剂

《奇效良方》中有一首诗:“威灵甘草石菖蒲, 苦参胡麻何首乌。 药末二钱酒一碗, 浑身瘙痒一时无。”

本人运用此方治疗对于顽固性皮肤瘙痒证几年,收效甚佳。方中重用生何首乌,即能祛风止痒,又能排毒通便,使伏藏之风、痰、湿自大便而出。

四诊:病人服用上方三剂后,每日腹泻两至三次,大便粘腻,便尾有泡沫状粘液,三天后自觉身体安泰,神清气爽,瘙痒痒未再发作。切脉时六脉不浮不沉,唯右尺细软,齿痕舌,舌根白依旧,脾肾阳虚存在。

附子20克(先煎1小时) 白术20克 茯苓20克 黄芪30克 防风20克 菖蒲15克 苦参12克 生甘草12克

上方连用六剂后停药,一月后电话随访,未再复发;患者有意进食曾经过敏的食物,也为发作。

按:中医有句老话:治啥不治皮。

这是说皮肤病不易治,而且容易复发。

这几年来反复琢磨皮肤病容易复发的原因,其实就三点:

第一, 卫气不足,易感外邪。患者大多脾肺气虚,疾病治愈后,外邪再次入体,疾病再次发作。

第二, 脏腑功能失调。多见于肺的宣发肃降失调,湿邪自内而生,皮下湿邪来源不绝。

第三, 伏藏于脏腑之邪未清。只治其表,未治其本。再次发作,自然而然。

一个典型案例,一点小小感悟,与大家一同分享!
 
先讲一下小孩的荨麻疹。荨麻疹,西医来讲,是小孩过敏性疾病,也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乡下的小孩,生活环境有时不是很干净,这个情况可能就比城里的孩子更多一些。目前西医对这类疾病主要是抗过敏治疗,有些抗过敏的药物对小孩的脾胃影响比较大的,小孩是股非常柔和,非常纯正的生发之气,对很多西药的耐受还是比较弱的。有时候经常碰到小孩得荨麻疹好长时间好不了,各种抗过敏的药都吃过,各种外用的药膏都抹过,好不了,反而把小孩治疗的胃口也很差了,甚至发育都受到一定的影响,这种情况也碰到过。
那么作为我们中医,咱们怎么认识这个疾病,怎么去治疗呢?咱们通过一个具体的病例,来讲一下荨麻疹这个病。
这个小孩大概是三四岁的样子吧,具体多大也记不清了。他得荨麻疹已经半年多了,一直用西医治疗,也服过中药,效果也不太理想。他妈妈抱着到我这来的时候,孩子整个身上是零零散散的丘疹,那种淡红色,用手一挠就红红的连成一片了。你要是不管他呢,就散在的一处一处的,晚上痒得比较厉害,白天稍微好一点。整个小孩吃饭什么的还都可以,中焦胃气还算不错,虽然吃了这么长时间的药,小孩体质看来还可以,没有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但是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荨麻疹,连续治疗了半年多,始终好不了。这个小孩的脉象我也不记得了,只是从他的整个丘疹的状态,咱们来分析。首先,他的丘疹是此起彼伏,这个地方好了,那个地方又起来了,今天好了,明天又复发了。这种此起彼伏,时好时坏,连绵不断,这是一种风象。风善行而数变,那么为什么会有风呢?肝木主风气,必然是木气郁滞,郁而生风,只是它郁在皮肤而已,这是一个。另一个呢,表皮的丘疹以红色为主,红色呢,我们可以认为是一种火象,实际上就是一股阳气郁在局部了。这个小孩痒的感觉,白天轻,晚上重,白天阳气升发,这个气相对来说,周流的比较通畅一些,症状缓解一些。到了晚上,一气周流以敛降收藏为主,体表的阳气郁结的就比较厉害,所以他痒的就厉害,病情就加重。
咱们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过这方面的经验,就是冬天很冷的时候,你把手脚冻了,冻得很厉害的时候,你会觉得疼,冻得不厉害的时候,你会觉得痒,痒和疼是阳气郁滞在不同程度,身体有不同的感觉。痒的阳气郁滞的程度,跟疼相比,他要轻一些,实际上都属于阳气的郁滞。我们讲不通则痛,实际上不通则痒,道理上是一样的。如果阳气郁滞的比较厉害,完全结滞不通了,也会有疼的感觉。当然了,冻得非常厉害,局部的阳气完全郁滞住了,就象冻上了一样,可能连疼的感觉都没有了,阳气已经完全失去反应了,那就更严重了。
所以从这些病象,包括患者的感觉,咱们去分析,他实际就是阳气郁滞在体表这么一种象。这是一种病象,就是阳气郁滞在体表,不能开达,不能通畅的周流。对这种症状,这种疾病的治疗,伤寒论有一个现成的方子,就是桂枝麻黄各半汤。大家如果把这个方子的原文看一下,就会发现里面的一些描述,和这个症状是相似的,都有痒的症状。
这个孩子用的什么方子呢,我就用的桂枝麻黄各半汤的原方。量呢,大概生麻黄用了3克,其他的量也不是很大。当时跟他妈妈说,用了这个药以后,小孩的荨麻疹可能出得更厉害,可能痒得更厉害,让他妈妈不要害怕,要把这个小孩管好,不要让孩子因为痒的厉害把皮肤挠烂了。我当时只开了两付药,我跟他妈妈说,如果孩子运气好,也许一付药就会好,当时他妈妈是半信半疑,就带着药回去了。过了两三天,她又抱着孩子来了。她就跟我说,拿药当天下午四点多给孩子吃的药,到了晚上孩子的荨麻疹突然加重了,用他妈妈的话说,全身没有一处完好的皮肤了,完全变成了荨麻疹,体无完肤。孩子痒得一直在哭,他妈妈也紧张的一晚上没睡,一家人准备第二天早上抱着孩子来找我算账。过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孩子的荨麻疹慢慢的退下去了,退得很干净,而且从那以后一直没有复发。所以他的妈妈过来就不是找我算账来了,过来是感谢我。
就是这么一个半年没有痊愈的小孩,就用了一剂经方桂枝麻黄各半汤就好了,而且以后一直没有复发。桂枝麻黄各半汤,他是解表比较缓和的一个方子,麻黄汤就比较峻烈。小孩的气比较柔和,尤其是生病时间比较长的,用桂枝麻黄各半汤,相对来说比较合适。在神农本草经里面说,黄芪主小儿百病,你想黄芪这味药,比较馨香柔和,跟小孩一气周流的特点比较吻合,所以主小儿百病。同样道理,我们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既避免了麻黄汤的峻烈,又补充了桂枝汤开散表气力量不足的弊端。这种西医看来或者是免疫功能低下,或者是过敏源的问题,西医有很多的说法,在我们中医看来,其实是很简单的,仅仅是表气不开而已。引起表气不开的原因,可能有这个孩子本身正气比较弱,中土土气弱一些,另外一个呢,也可能受了表寒,没有及时给他发散开,所以导致迁延不愈。
你看咱们中医治病,只有把病象分析清楚了,治疗起来其实非常简单,效果也很好。除了这个小孩,还有类似这样的病例有很多,基本上都是以桂枝麻黄各半汤为主方来加减变化,尤其是小孩脏气还是比较轻灵的,你用药一拨就转,效果都很好,一般就是一两付药,就能把主要的问题解决,剩下的呢,你可以根据他的情况,调补运化中焦,或者适当的补补肾气,单纯的表症,解表就可以。
说到这里呢,咱们就得把表症,和前面讲的伤寒联系在一起,桂枝麻黄各半汤在伤寒里面也是治疗表气不开的方子,俗话说,就是治疗感冒的一个方子,风寒束表,表气不开,就是这么一个机理。从象的角度来讲,就是体表的一股郁滞之气,就像一张网一样,把你给罩住了,也出不去,你只要把它破开,恢复它的一气周流之气,也就自然治愈了。所以治疗荨麻疹和治疗感冒,从道理上来讲是完全一样的。天行健问杏仁起什么作用,杏仁主要是下肺气,麻黄往外开散,小孩一身周流之气,比较轻灵而好动,你看很多小的小孩,他容易抽风,容易惊风,他这一股气虽然比较弱,但他动的倾向比较明显。虽然是表气郁滞不开,需要我们用麻黄给他开散,但是过犹不及,就好像麻黄往上托一下,杏仁搭把手再往下拽一下,这样整个一气周流就转起来了。并不是说麻黄往上,杏仁往下,就相互抵消作用了,不要这么想。任何一个人,他的气在周流着,升的同时就在降,降的同时也在升,一气周流,如环无端。那么我们在用药的时候,就要考虑到以升为主,还是以降为主,那么象这种情况下,杏仁的量一定要小不能大,如果你杏仁的量用大了,那它破肺气的作用就比较明显,有可能把有限的这股气全都泻下去了,那么他就可能开不了。所以这时候杏仁的量要小,或者不用。如果你摸着这个孩子气比较弱,杏仁不但不能用,还要用点黄芪,把气再补一补。这就是一些比较灵活的临床上用药的取舍,大家要比较灵活的对待。这个方子,麻黄和桂枝这个是君药,杏仁就是辅佐的药,顺带恢复一气周流用的,往下拉一下,起这么个作用。只要是小孩气不是很虚,用上这个药,效果就很好。
在民间呢,有时小孩过敏了,起荨麻疹了,他不用药,他用什么呢?北方人吃面都知道,小麦磨下来的麸皮,他就用麸皮这个东西,小孩哪里痒,就用麸皮在哪里给他搓,挫一会儿,慢慢的小孩就不痒了,荨麻疹就消下去了,自然就好了。这个我在临床上有时也用。有些家长跟我比较熟了,晚上打来电话,“我们家小孩起荨麻疹了,你看怎么办?”大半夜的,有时乡下的孩子也没有地方买药去,就告诉他这个办法,很多家长反映效果很好。这是什么道理呢?小麦属于五谷之一,磨出来的面是我们北方人的主食,所以他是土气非常中正柔和的食品,那么麸皮呢,就属于土气中的一股金气,那我们来想,小孩为什么会出现荨麻疹这类的问题,肯定是表气不开,郁在那里了。表气为什么不开呢?肯定是正气不足。正气,对所有人来讲,实际上就是土气,就是中焦之气,也说是后天之气。土气如果不足,如果虚,不足以把表气散开,自己行散的力量不足,就会导致表气郁滞。麸皮的摩擦,正好可以开表气,有类似麻黄的作用,同时麸皮是一股比较浓厚的土气,因为他是皮,皮主收敛,把土气收在里面,就可以渗透到皮肤之中,对皮肤局部的土气有一个加强的作用。不是把它收到一块,而是让他更好的畅通,这个就相当于桂枝的作用了,所以他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一般快的几分钟,慢的也不用半个小时,就能见到效果。不光小孩,大人你也可以试一下,效果很好。
由此我又想到了,《验方新编》这本书,大概是第一个方子,记载着头风的一个方子,荞麦面,和小麦面差不多,也是五谷之一,活成一个面团,在病人身上,滚来滚去的揉,一直揉到患处出汗为止,也能把风寒外感引起的头疼、身体不适都能治好。《验方新编》这本书里面的很多方子,效果还是非常满意的。荞麦面治疗小孩风寒外感、感冒发烧效果也是很好的,这个我自己没有试过,很多老人跟我讲过,他们以前卫生条件不是太好,有时小孩病了,他们就用这个办法给小孩治感冒、发烧、头疼,效果也非常好。这个办法跟我们刚才讲的用麸皮给小孩治疗荨麻疹的思路是一样的,大家可以琢磨一下,为什么用这个东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他跟桂枝麻黄各半汤有什么区别。所以说中医是很灵活的一门医学,很有价值的,是怎么认识疾病,对病象怎么去领会,从而想出一个什么样的思路来处理他,这种治疗的观点、治疗思路,这是我们要交流的核心的地方,这也是中医的灵魂
 
硕福; 说:
硕福 发表于 2012-4-26 09:05
先讲一下小孩的荨麻疹。荨麻疹,西医来讲,是小孩过敏性疾病,也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乡下的小孩,生活环境

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老师厉害,切身经验啊,能否看看我的药对症不?
 
看看用发表的药,楼主已出很多汗,照理说疹该退了,还能用升麻、葛根吗?不用解肌,难道就用寒凉?辛凉宣

一楼楼主写的是无汗 疹出未尽都 昨天吃药了才出汗的 升麻、葛根不是辛凉之品么?
 
转至:http://piao-peng.blog.163.com/blog/static/676050332010524114140274/
慢性荨麻疹治愈案例

桂枝汤治疗皮肤病 往往有奇效 学习了
 
金水牛; 说:
金水牛 发表于 2012-4-26 10:11
一楼楼主写的是无汗 疹出未尽都 昨天吃药了才出汗的 升麻、葛根不是辛凉之品么?

我的疹没有出尽吗,应该怎么办呢
 
现在在无锡,今天温度16到26度,刚出去了一会儿,看见多半人衬衫加薄外套,有的直接就短袖,而我衬衫加毛衣还有件厚外套也不觉得热,太阳底下才有点热,怎么回事?
 
现在在无锡,今天温度16到26度,刚出去了一会儿,看见多半人衬衫加薄外套,有的直接就短袖,而我衬衫加毛衣

看你的论述,估计直接按第一个转贴顺序吃药估计就可以了,不怕热应属转帖中的脾肾阳虚。
 
一直到今天才用到电脑 不容易啊 上传照片!
发作两天的症状 脖子上
发作五天的症状 后背
今天(六天)的症状
六天的舌象
 

附件

  • 733.1 KB 查看: 22
  • 804.1 KB 查看: 25
  • 850.9 KB 查看: 21
  • 892 KB 查看: 21
  • 603.7 KB 查看: 24
感觉今天好点了 是用了中药的原因?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