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方脉从药味来说,是苦、甘、寒之并举,以固阴坚阴之法。
从伤寒、温病及东垣等文献中均可见此类思路。
另外,临床其实很多情况下殊途同归,方向对,就看用药习惯了。死于药味,等同于高手中医大师常称“学我者死”。
比如,不用龟板、熟地、砂仁,改以白芍、玉竹、炒白术、茯苓、芦根之属配合苦寒堅阴,养阴佐燥湿以助阴不生痰湿,也会有效。
此案除了前述没有舌象等缺憾外(望诊第一),也没有记载前医方案。因為有时疗效显著,不一定是这个病人情况难治,而是遇到不少庸医罢了。
中医司外揣內,凭经验及思辨,识证、立法、用方,一有误入歧途,必然不堪司命。奥妙无穷,又需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