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古本《伤寒论》类方辑要

79、半夏麻黄丸方
方剂组成:
半夏(洗) 麻黄(去节)
右二味,各等分,杵为散,炼蜜为丸,如小豆大。饮服三丸,日三服。
原文指征:
胸痹,心下悸者,责其有痰也。半夏麻黄丸主之。
 
80、甘草麻黄汤方
方剂组成:
甘草二两(炙) 麻黄四两(去节)
右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甘草,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令汗出,不汗,再服。
原文指征:
里水,一身面目黄肿,若脉沉,小便不利者,甘草麻黄汤主之;越婢加白术汤亦主之。
历节病,疼痛,两足肿,大小便不利,脉沉紧者,甘草麻黄汤主之;脉沉而细数者,越婢加白术汤亦主之。
 
81、厚朴麻黄汤方
方剂组成:
厚朴五两(炙去皮) 麻黄四两(去节) 石膏如鸡子大一枚(碎,绵裹)
杏仁半升(去皮尖) 半夏半升(洗)五味子半升
右六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上沫,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原文指征:
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82、射干麻黄汤方
方剂组成:
射干三两 麻黄三两(去节) 半夏半升(洗) 五味子半升
细辛三两 生姜四两 大枣七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原文指征:
咳而气逆,喉中作水鸡声者,射干麻黄汤主之。
 
83、乌头麻黄黄芪芍药甘草汤方
方剂组成:
乌头五枚(熬) 麻黄三两(去节) 黄芪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炙)
右五味,先以蜜二升,煮乌头,取一升,去滓,别以水三升,煮四味,取一升,去滓,纳蜜,再煎一二沸,温服七合,不知,尽服之。
原文指征:
历节病,疼痛,不可屈伸,脉沉弱者,乌头麻黄黄芪芍药甘草汤主之。
 
84、鼻塞散方
方剂组成:
蒲灰 细辛 皂荚(刮去皮) 麻黄(去节)
右四味,各等分,杵为散,和合。纳鼻中少许,嚏即愈。
原文指征:
湿家病,身上疼痛,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浮大者,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也。纳药鼻中则愈,宜鼻塞散。
 
85、一物瓜蒂汤方
方剂组成:
瓜蒂二十枚(熬)
右剉,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滓,顿服之。
原文指征:
太阳中暍,身热,疼重,其脉微弱者,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猪苓加人参汤主之;一物瓜蒂汤亦主之。
 
86、瓜蒂散方
方剂组成:
瓜蒂(熬) 赤小豆(浸令毛出,曝干)
右二味,各等分,异捣筛,合纳臼中,更治之;别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成稀糜,去滓,取汁和散一钱匙,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中与也。
原文指征:
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夫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鞕、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宿食在上脘者,当吐之,宜瓜蒂散。
胸中满,欲吐不吐,下利时疏,无寒热,腹中绞痛,寸口脉弱而结者,此为宿食在上故也。宜瓜蒂散。
 
87、皂荚丸方
方剂组成:
皂荚半斤(刮去皮,酥炙)
右一味,杵为散,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以膏汤和汤,服三丸,日三服,夜一服。
原文指征:
咳逆上气,时唾浊痰,但坐不得眠者,皂荚丸主之。
 
88、蜀漆散方
方剂组成:
蜀漆(洗去腥) 云母(烧二日夜) 龙骨
右三味,各等分,杵为散。未发前,以浆水和服半钱匙。
原文指征:
疟病,多寒,若但寒不热者,此名牝疟。蜀漆散主之;柴胡桂枝干姜汤亦主之。
 
89、三物小白散方
方剂组成:
桔梗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 贝母三分
右三味,杵为散,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匙,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不止,进冷粥一杯。
原文指征:
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与文蛤散;若不瘥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白散。
 
90、小柴胡汤方
方剂组成: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鞕者,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身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令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加五味子半升;去生姜,加干姜二两。
原文指征: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食饮,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血弱气虚,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食饮。脏腑相连,其痛必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也。以法治之。
伤寒,差后,复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风病,头痛,多汗,恶风,胁下痛,不可转侧,脉浮弦而数者,此风邪干肝也。小柴胡汤主之。
寒病,两胁下痛,寒中行善掣节,逆则头痛,耳聋,脉弦而沉迟者,此寒邪乘肝也。小柴胡汤主之。
本太阳病,不解,传入少阳者,胁下鞕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脉沉弦者,不可吐、下,小柴胡汤主之。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小柴胡汤主之。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产后,中风,数十日不解,头痛,恶寒,发热,心下满,干呕,续自微汗出者,小柴胡汤主之。
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则必冒,冒则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令头汗出也。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者,小柴胡汤主之。
传少阳,脉弦而急,口苦,咽干,头晕,目眩,往来寒热,热多寒少者,宜小柴胡汤。不差,与大柴胡汤。
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此上焦不通故也。宜小柴胡汤。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与小柴胡汤。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宜先与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与柴胡加芒硝汤。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鞕,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者,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细,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医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此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阳明中风,脉弦而浮大,短气,腹胀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涕,嗜卧,一身面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解,腹满加哕者,不治。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可与小柴胡汤。
阳明病,胁下鞕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也。
太阳病,六七日,脉迟而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而饮水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烦躁,此属胃不和也,和之则愈。
伤寒与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误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也。柴胡汤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若以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证罢者,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柴胡汤不中与也。
 
91、小柴胡加茯苓汤方
方剂组成: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茯苓四两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小便痛閟,下如栗状,少腹拘急,痛引脐中者,此名曰淋,此热结在下焦也。小柴胡加茯苓汤主之。
 
92、小柴胡加茯苓白术汤方
方剂组成: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茯苓四两白术三两
右九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太阴病,吐逆,腹中时痛,雷鸣下利,脉沉紧者,小柴胡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93、小柴胡加黄连牡丹汤方
方剂组成: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9切) 大枣十二枚(擘)
黄连三两 牡丹皮四两
右九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病春温,其气在上,头痛,咽干,发热,目眩,甚则谵语,脉弦而急者,小柴胡加黄连牡丹汤主之。
 
94、大柴胡汤方
方剂组成: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枳实四枚(炙) 大黄二两(酒洗)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一二沸,温服二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医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此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传少阳,脉弦而急,口苦,咽干,头晕,目眩,往来寒热,热多寒少者,宜小柴胡汤。不差,与大柴胡汤。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鞕,呕吐而不大便者,大柴胡汤主之。
诸黄,腹痛而呕者,宜大柴胡汤。
 
95、柴胡加芒硝汤方
方剂组成:
柴胡二两十六铢 黄芩一两 人参一两 半夏二合半(洗)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一两(切) 大枣四枚(擘) 芒硝二合
右八味,以水四升,先煮七味,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煮微沸,分温再服。不差,更作服。
原文指征: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宜先与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与柴胡加芒消汤。
 
9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方剂组成:
柴胡四两 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半夏二合半(洗)
龙骨一两半 牡蛎一两半(熬) 桂枝一两半(去皮) 茯苓一两半
大黄二两(酒洗) 铅丹一两半 生姜一两半(切) 大枣六枚(擘)
右十二味,以水八升,先煮十一味,取四升,去滓,纳大黄,切如棋子大,更煮一二沸,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一服。
原文指征: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97、柴胡桂枝汤方
方剂组成:
柴胡四两 黄芩一两半 桂枝一两半(去皮) 芍药一两半
半夏二合半(洗) 人参一两半 甘草一两半(炙) 生姜一两半(切)
大枣六枚(擘)
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风病,面目浮肿,脊痛不能正立,隐曲不利,甚则骨痿,脉沉而弦者,此风邪乘肾也。柴胡桂枝汤主之。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98、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方剂组成: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 干姜二两 栝蒌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二两(熬) 甘草二两(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原文指征: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疟病,多寒,若但寒不热者,此名牝疟。蜀漆散主之;柴胡桂枝干姜汤亦主之。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