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小柴胡汤方
方剂组成: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鞕者,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身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令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加五味子半升;去生姜,加干姜二两。
原文指征: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食饮,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血弱气虚,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食饮。脏腑相连,其痛必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也。以法治之。
伤寒,差后,复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风病,头痛,多汗,恶风,胁下痛,不可转侧,脉浮弦而数者,此风邪干肝也。小柴胡汤主之。
寒病,两胁下痛,寒中行善掣节,逆则头痛,耳聋,脉弦而沉迟者,此寒邪乘肝也。小柴胡汤主之。
本太阳病,不解,传入少阳者,胁下鞕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脉沉弦者,不可吐、下,小柴胡汤主之。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小柴胡汤主之。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产后,中风,数十日不解,头痛,恶寒,发热,心下满,干呕,续自微汗出者,小柴胡汤主之。
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则必冒,冒则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令头汗出也。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者,小柴胡汤主之。
传少阳,脉弦而急,口苦,咽干,头晕,目眩,往来寒热,热多寒少者,宜小柴胡汤。不差,与大柴胡汤。
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此上焦不通故也。宜小柴胡汤。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与小柴胡汤。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宜先与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与柴胡加芒硝汤。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鞕,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者,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细,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医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此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阳明中风,脉弦而浮大,短气,腹胀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涕,嗜卧,一身面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解,腹满加哕者,不治。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可与小柴胡汤。
阳明病,胁下鞕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也。
太阳病,六七日,脉迟而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而饮水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烦躁,此属胃不和也,和之则愈。
伤寒与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误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也。柴胡汤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若以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证罢者,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柴胡汤不中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