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说两个医案:一次,陈慎吾老大夫在门诊看见一个青年教师,给病人开了一张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的方子。病人反映,吃药后肚子还是发胀,因此,请陈老指点。陈老看了病人后说:方子开的对,问题出在剂量的轻重不合适,就影响了疗效。原方药味不变,只把厚朴由九克增至十八克,党参,炙甘草由九克减至三克。病人服用后,肚子很快就不胀了。
刘渡舟老师带同学在门诊实习,一个同学给病人开了一张旋覆花代赭石汤方,吃后无效,仍心下痞闷,打嗝不止。刘老看后,只把前方的生姜三片改成十五克,代赭石三十克减成六克,吃后病就好了。
中医看病讲究理法方药,前面的诊断开方都对,但最后每味药的剂量轻重大小不对,也会影响疗效,甚至无效。
我们初涉中医的人对这方面更弄不明白,求论坛中各位老师讲一讲这方面的经验。
刘渡舟老师带同学在门诊实习,一个同学给病人开了一张旋覆花代赭石汤方,吃后无效,仍心下痞闷,打嗝不止。刘老看后,只把前方的生姜三片改成十五克,代赭石三十克减成六克,吃后病就好了。
中医看病讲究理法方药,前面的诊断开方都对,但最后每味药的剂量轻重大小不对,也会影响疗效,甚至无效。
我们初涉中医的人对这方面更弄不明白,求论坛中各位老师讲一讲这方面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