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0/05/03
- 帖子
- 1212
- 获得点赞
- 32
- 声望
- 38
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oinale Rosc. 的鲜根茎。味辛,性温。入肺、胃 、脾经。功能:发表、散寒、止呕、开痰。主治:感冒风寒、呕吐、痰饮、喘满、胀满、泄泻;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鸟兽肉毒。内服:煎汤,3~9g; 或捣汁。外用:捣敷,搽患处或炒热熨。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生姜含挥发油0.25%~3.0%,主要成分为姜醇(Zingiberol)、姜烯(Zingiberene)、水芹烯(Phellandrene)、莰烯(Camphene)、柠檬醛 (Citral)、芳樟醇(Linalool)、甲基庚烯酮(Methylheptenone)、壬醛(Nonyl aldehyde)、d-龙脑(d-Borneol)等。尚含辣味成分姜辣素(Gingerol),分解则变成油状辣味成分姜烯酮(Shogaol)和结晶性辣味成分姜酮(Zingerone)、姜萜酮(Zingiberone)的混合物。又含天门冬素、哌啶酸-2(Pipecolic acid)以及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甘氨酸等。此外,尚含有树脂状物质及淀粉。
药理作用:
1.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生姜是治疗盐酸-乙醇性溃疡的有效药物,其有效成分为姜烯,具有保护胃黏膜细胞的作用。在芳香健胃生药中,特别是姜科植物中多含有姜烯等萜类精油成分,是健胃生药的有效成分之一。生姜煎剂对犬胃酸及胃液的分泌呈抑制与兴奋的双向作用,最初数小时内抑制,以后则继以较长时间的兴奋。生姜煎剂(10%)1.2mg/只给大鼠灌胃,可显著抑制盐酸性和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用消炎痛阻断PG合成后,生姜的保护作用消失,说明其保护机制可能与促进胃黏膜合成和释放内源性PG有关。
生姜能使胃蛋白酶作用减弱,脂肪分解酶的作用增强。生姜可严重破坏胰酶中的淀粉酶,使胰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显著下降。还可抑制淀粉酶中的β-淀粉酶,阻碍淀粉糖化。
生姜可作用于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系统,有抑制胃机能及直接兴奋胃平滑肌的作用。利用大鼠小肠还流法对磺胺脒的吸收促进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姜的水提取物有显著的吸收促进作用,增强其生物利用度,充分发挥疗效。
生姜浸膏能抑制硫酸铜引起的狗的呕吐。从生姜中分离出来的姜油酮及姜烯酮的混合物亦有止呕效果,最小有效量为 3mg,对中枢性催吐药阿朴吗啡引起的狗呕吐及洋地黄引起的鸽呕吐均无效,故认为生姜有末梢性镇吐作用。
家兔经消化道给予姜油酮可使肠管松弛,蠕动减退。生姜是驱风剂的一种,对消化道有轻度刺激作用,可使肠张力、节律及蠕动增加,有时继之以降低,可用于因胀气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肠绞痛。
实验表明:生姜油对大鼠四氯化碳性肝损伤有治疗作用,能使血清SGPT降低;对小鼠四氯化碳性肝损伤有预防作用,并能降低BSP潴留量。生姜蜂蜜封存液5ml/kg给大鼠灌胃,对四氯化碳性肝损伤亦有治疗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血清SGPT和SGOT明显降低,肝小叶破坏、肝细胞脂肪变性和坏死亦较轻;对60%乙醇所致之大鼠肝损伤同样有效。
2. 对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作用生姜醇提取物对麻醉猫血管运动中枢及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对心脏也有直接兴奋作用。正常人口嚼生姜1g(不咽下),可使收缩压平均升高1.489 kPa(11.2mmHg),舒张压上升1.862kPa(14mmHg)。对脉率则无明显影响。
生姜的水提取物能显著减少人血小板标记花生四烯酸(AA)生成 TXB2及 PGS 的量,降低 PG 内的过氧化物的形成,并有强烈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3.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生姜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生姜油能明显抑制小鼠自发活动,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对抗戊四氮惊厥,镇痛,并能降低酵母致热大鼠体温。对中枢神经的作用部位是脊髓以上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兴奋突触的易化过程有某种联系。
生姜油0.4ml/kg给大鼠灌胃,对蛋清性足肿有显著抑制作用,作用维持5小时,强度近似阿司匹林300mg/kg;0.25ml/kg给大鼠灌胃,可显著抑制棉球肉芽肿,并使胸腺萎缩,肾上腺重量增加,提示其抗炎作用可能与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关。生姜油0.25~0.4ml/kg灌胃,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郭肿胀、组胺或醋酸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有显著抑制作用。小鼠腹腔注射鲜姜注射液 5g/kg 或 10g/kg,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4.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生姜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宋内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与浓度呈依赖关系。尤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生姜根提取物与 HBsAg 作用1~3小时可使HBsAg的P/N值显著下降,但超过3小时后其下降率不再增加。生姜水浸剂在体外对伤寒杆菌及霍乱弧菌有强烈的杀菌作用。在试管内对毛癣菌有抑制作用。姜根茎中的姜醇和姜酚具有杀灭软体动物和杀灭血吸虫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血吸虫病。
5. 抗氧化作用 研究表明:生姜有抗氧化作用。在肥猪肉中加入5%~10%姜片煮沸1~4小时,可防止猪肉腐败;用此法煮4小时的肥肉,其过氧化物值(POV)和硫巴比妥酸值(TBA)与鲜肥猪肉相似;加入20%或50%生姜煮沸4小时的肥猪肉,在30℃的温度下放置90日,其POV和TBA几乎没有变化。姜的水、乙醇和醚提取物对亚油酸钾酯的氧化作用也有显著抑制作用。尚有报告指出,加入活性氧清除剂或姜提取物,能抑制脂质过氧化引起的DNA损伤;姜提取物亦能抑制活性氧的产生和亚油酸的氧化。
6.其他作用生姜泥和生姜浸出液对创伤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生姜汁液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癌细胞生长。在一些抗肿瘤药物中加入生姜提取物能减轻肿瘤药物的副作用。生姜在模拟胃液条件下对亚硝化反应有明显阻断作用,其抑制亚硝酸合成的有效成分对热稳定,在沸水中加热相当长时间后,仍保持相当强活性。生姜提取物具有抗过敏的药效,能防止过敏性休克,预防某些鱼类蛋白质引起的荨麻疹。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鲜生姜45g、红糖30g,共捣为糊状,每日3次分服,7天为一疗程。观察50例,治愈率为70%,好转率为30%。用药后腹痛、里急后重平均消失时间分别为5.16天和5.14天,大便外观及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4.8天和5.2天,大便镜检及培养平均转阴时间分别为4.58天和3.6天。治疗中未见明显副作用。〔山东医刊1960;(6):29〕
2. 治疗胃炎及溃疡病鲜生姜250g,红糖、菜油各500g,制成油膏。早晚各1匙空腹开水冲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9例,疗效显著。
〔江苏中医杂志1984;5(3):23〕
3. 治疗腹腔炎症生姜、芋头各等量,共捣为糊状,摊在纱布上,敷于患处,范围以大于病灶的范围2cm 为宜,腹腔炎症可敷于相应部位的腹壁前。
轻者每日敷1次,重者每日敷2次,每次3~4小时。治疗各种急性炎症患者113例,全部治愈。疗程最短2天,最长15天,半数以上3~5天治愈。〔山东医药1978;(7):32〕
4. 治疗蛔虫性肠梗阻鲜生姜汁1份,蜂蜜2 份。成人每次20ml,小儿酌减,每1~2小时服1次,病情重者适当增量至症状和体征消失为止。治疗单纯性蛔虫性肠梗阻314例,治愈309例 (占98.7%),并发肠扭转和穿孔者5例,均行手术治疗,无一例死亡。〔中级医刊1982;(10):30〕
5. 治疗胆道蛔虫症生姜150~200g(洗净去皮取汁),生蜂蜜60~100g。二者混匀,一次顿服,小儿酌减。如1剂不愈,可再服,每日可服2~3次。
共治疗胆道蛔虫所致腹痛102例,服药1~3次症状消失者98例(其中服药1次有效者95例),无效4 例。〔广西中医药1983;(6):15〕
6. 治疗遗尿生姜30g 捣泥,炮附子6g,补骨脂12g,共为末,合为膏,填入脐中,无菌纱布覆盖固定。治疗下元虚寒性儿童遗尿25例,痊愈20例,显效3例,无效2例。〔江苏中医杂志1984;(2):封三〕
7. 治疗风湿痛、腰腿痛用鲜生姜制成5%~10% 注射液,行痛点或反应结节注射,也可配合远端或近端穴位注射,关节部位则在关节囊周围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每点注入0.5~2ml,3~5次为 1 疗程,一般可连续注射20~30次。注射后局部常有胀、麻及灼热感,甚至疼痛加剧,约1~2天便减轻或消失。据观察,反应愈重效果愈佳。治疗风湿痛、慢性腰背痛113例,显效36例,好转56例,有效率83%;尤以对风湿痛疗效更佳,有效率达92.5%。〔河北新医药1972;(3):31〕
8. 治疗脂溢性皮炎鲜生姜250g,捣碎取汁。10%盐水洗净患处后用棉签蘸姜汁反复涂搽,至姜汁用完。每周1次,一般2~3次即愈。如局部有感染者,可内服复方新诺明1g/次,日服2次,连服5日,炎症消失后用姜汁搽。〔四川中医1987;(5):30〕
9. 治疗急性炎症仙人掌20g、生姜10g。洗净后去刺去皮,共捣为泥状。将药泥均匀地摊在塑料薄膜或凡士林布块上,外加敷料,贴敷在炎症部位,用宽胶布沿周边固定,使其保持湿润状态。每日换药1次。治疗急性淋巴结炎29例,急性乳腺炎 21例,急性腮腺炎14例,疔肿12例,外伤性肿块 6例,全部治愈,其中5天内治愈者76例。〔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8):478〕
10. 治疗男子不育症生姜50g、当归45g、瘦羊肉120g,以水2 000ml,煎成500~750ml 的药液,分4次服,日服1剂。治疗男子不育症20余例,效果满意。〔山东中医杂志1984;(5):46〕
11. 治疗腰部扭伤生姜汁加入适量大黄粉,调成软膏状平摊外敷扭伤处,覆盖油纸,纱布固定,12~24小时未愈者可再敷。治疗急性腰扭伤患者 110例,全部治愈。〔中医杂志1984;25(7):46〕
12. 治疗眉棱角痛鲜生姜30~50g,生半夏30~60g(1剂量)。用沸水泡后频频服用,或用武火煎半小时后频频服用。治疗108例,服药1~3剂痊愈者59例,4~6剂痊愈者32例,8剂以上痊愈者17例,其中复发者32例,仍按原方治愈。〔新中医1991;23(5):56〕
13. 治疗灼伤鲜生姜去杂质,洗净擦干,捣烂,取汁,用消毒药棉蘸姜汁涂患部或用姜汁纱布湿敷患处。治疗19例,用药后立即止痛,能消炎退肿,全部治愈。轻者敷药1次即可,重者姜汁纱布湿敷24~48小时,创面干洁、自行结痂、脱落痊愈。〔浙江中医杂志1990;25(10):451〕
14. 治疗晕车取新鲜生姜切片如5分硬币大小,临上车前敷贴在内关穴(男左女右)上,再用胶布、绷带或手巾包扎。治疗39名乘摩托车有晕车史者,持续行车12小时,结果有38人没有发生晕车,1人有轻度头晕、恶心。〔大众医学1980;(9):7〕
方剂选用:
1. 治疗咳嗽:白蜜一斤,生姜二斤(取汁)。上二味,先秤铜铫知斤两讫,内蜜复秤知数,次内姜汁以微火煎,令姜汁尽,惟有蜜斤两在,止。旦服如枣大,含一丸,日三服。禁一切杂食。(《备急千金要方》)
2. 治疗冷痰嗽:生姜二两,饧糖一两。水三碗,煎至半碗,温和徐徐饮。(《本草汇言》)
3. 治疗中气昏厥,亦有痰闭者:生姜五钱,半夏、陈皮、木香各一钱五分,甘草八分。水煎,临服时加童便一盏。(《本草汇言》)
4. 治疗呕吐,百药不差:生姜一两,切如绿豆大,以醋浆七合,于银器煎取四合,空腹和滓旋呷之。(《食医心镜》)
5. 治疗诸疮痔漏,久不结痂:生姜连皮切大片,涂白矾末,炙焦研细,贴之勿动。(《普济方》)
6. 治疗赤白癜风:生姜频擦之良。(《易简方》)
7. 治疗跌扑损伤:姜汁和酒调生面贴之。(《易简方》)
配伍效用:
生姜配伍半夏 生姜温中止呕,能制半夏之毒;半夏辛温性燥,善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二者配伍,能增强温中散寒和胃,化痰降逆止呕之功,可治疗胃寒或痰饮内停所致之呕吐。
生姜配伍黄连、竹茹 生姜味辛性微温,为止呕良药;黄连苦寒清泻胃火;竹茹性微寒而善清胃热而止呕吐。三者配伍后,寒多热少,仍不失寒凉之性和清热止呕之功,治疗胃热呕吐效佳。
生姜配伍杏仁、苏叶 生姜辛温解表,温肺止咳;杏仁宣肺降气,止咳平喘;苏叶发散风寒解表。三者同用,共奏发表散寒,化痰止咳嗽之功,可治疗外感风寒,咳嗽痰多之症。
【注意事项】
宜忌:阴虚内热者忌服。
毒副作用:生姜油给小鼠腹腔注射、灌胃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23ml/kg、3.45ml/kg。小鼠死前出现活动减少、共济失调、肌肉松弛、静卧、颈腹部接触笼底,最后死于呼吸麻痹。
鲜姜注射液小鼠静注的安全系数为临床成人用量(肌注每次2ml)的625倍以上。无局部刺激性,溶血试验呈阴性。
【医家论药】
“生姜辛窜,药用善豁痰利窍,止寒呕,去秽气,通神明。助葱白头大散表邪一切风寒湿热之症;合黑枣、柴、甘,所谓辛甘发散为阳,治寒热往来及表虚发热;佐灯心通窍利肺气,宁咳嗽;入补脾药,开胃补脾,止泄泻。”(《药品化义》)
“生姜所禀,与干姜性气无殊,其消痰、止呕、出汗、散风、祛寒、止泄、疏肝、导滞,则功优于干姜。”(《本草经疏》)
“生姜去湿,只是温中益脾胃,脾胃之气温和健运,则湿气自去矣。其消痰者,取其味辛辣,有开豁冲散之功也。”(《药性类明》)
“姜,产后必用者以其能破血逐淤也。今人但知为胃药,而不知其能通心肺也。心气通,则一身之气正而邪气不能容,故曰去秽恶,通神明。”(《医学入门》)
“煨姜,和中止呕,用生姜惧其散,用干姜惧其燥。惟此略不燥散。凡和中止呕及与大枣并用,取其和脾胃之津液而和营卫,最为平妥。”(《本草从新》)
“生姜,味辛性温,无毒,气味俱厚,升也阳也。制半夏,有解毒之功。佐大枣,有厚肠之益。温经散表邪之风,益气止翻胃之疾。……辛甘发散,则能散在表在上之邪也,故生姜能治咳嗽痰涎,止呕吐,开胃口,主伤寒伤风,头疼发热,鼻塞咳逆等症。”“欲热即去皮,去皮则守中而热存也。要冷即留皮,留皮则行表而热散,非皮之性本冷也。”(《药鉴》)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生姜含挥发油0.25%~3.0%,主要成分为姜醇(Zingiberol)、姜烯(Zingiberene)、水芹烯(Phellandrene)、莰烯(Camphene)、柠檬醛 (Citral)、芳樟醇(Linalool)、甲基庚烯酮(Methylheptenone)、壬醛(Nonyl aldehyde)、d-龙脑(d-Borneol)等。尚含辣味成分姜辣素(Gingerol),分解则变成油状辣味成分姜烯酮(Shogaol)和结晶性辣味成分姜酮(Zingerone)、姜萜酮(Zingiberone)的混合物。又含天门冬素、哌啶酸-2(Pipecolic acid)以及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甘氨酸等。此外,尚含有树脂状物质及淀粉。
药理作用:
1.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生姜是治疗盐酸-乙醇性溃疡的有效药物,其有效成分为姜烯,具有保护胃黏膜细胞的作用。在芳香健胃生药中,特别是姜科植物中多含有姜烯等萜类精油成分,是健胃生药的有效成分之一。生姜煎剂对犬胃酸及胃液的分泌呈抑制与兴奋的双向作用,最初数小时内抑制,以后则继以较长时间的兴奋。生姜煎剂(10%)1.2mg/只给大鼠灌胃,可显著抑制盐酸性和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用消炎痛阻断PG合成后,生姜的保护作用消失,说明其保护机制可能与促进胃黏膜合成和释放内源性PG有关。
生姜能使胃蛋白酶作用减弱,脂肪分解酶的作用增强。生姜可严重破坏胰酶中的淀粉酶,使胰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显著下降。还可抑制淀粉酶中的β-淀粉酶,阻碍淀粉糖化。
生姜可作用于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系统,有抑制胃机能及直接兴奋胃平滑肌的作用。利用大鼠小肠还流法对磺胺脒的吸收促进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姜的水提取物有显著的吸收促进作用,增强其生物利用度,充分发挥疗效。
生姜浸膏能抑制硫酸铜引起的狗的呕吐。从生姜中分离出来的姜油酮及姜烯酮的混合物亦有止呕效果,最小有效量为 3mg,对中枢性催吐药阿朴吗啡引起的狗呕吐及洋地黄引起的鸽呕吐均无效,故认为生姜有末梢性镇吐作用。
家兔经消化道给予姜油酮可使肠管松弛,蠕动减退。生姜是驱风剂的一种,对消化道有轻度刺激作用,可使肠张力、节律及蠕动增加,有时继之以降低,可用于因胀气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肠绞痛。
实验表明:生姜油对大鼠四氯化碳性肝损伤有治疗作用,能使血清SGPT降低;对小鼠四氯化碳性肝损伤有预防作用,并能降低BSP潴留量。生姜蜂蜜封存液5ml/kg给大鼠灌胃,对四氯化碳性肝损伤亦有治疗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血清SGPT和SGOT明显降低,肝小叶破坏、肝细胞脂肪变性和坏死亦较轻;对60%乙醇所致之大鼠肝损伤同样有效。
2. 对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作用生姜醇提取物对麻醉猫血管运动中枢及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对心脏也有直接兴奋作用。正常人口嚼生姜1g(不咽下),可使收缩压平均升高1.489 kPa(11.2mmHg),舒张压上升1.862kPa(14mmHg)。对脉率则无明显影响。
生姜的水提取物能显著减少人血小板标记花生四烯酸(AA)生成 TXB2及 PGS 的量,降低 PG 内的过氧化物的形成,并有强烈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3.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生姜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生姜油能明显抑制小鼠自发活动,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对抗戊四氮惊厥,镇痛,并能降低酵母致热大鼠体温。对中枢神经的作用部位是脊髓以上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兴奋突触的易化过程有某种联系。
生姜油0.4ml/kg给大鼠灌胃,对蛋清性足肿有显著抑制作用,作用维持5小时,强度近似阿司匹林300mg/kg;0.25ml/kg给大鼠灌胃,可显著抑制棉球肉芽肿,并使胸腺萎缩,肾上腺重量增加,提示其抗炎作用可能与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关。生姜油0.25~0.4ml/kg灌胃,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郭肿胀、组胺或醋酸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有显著抑制作用。小鼠腹腔注射鲜姜注射液 5g/kg 或 10g/kg,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4.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生姜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宋内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与浓度呈依赖关系。尤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生姜根提取物与 HBsAg 作用1~3小时可使HBsAg的P/N值显著下降,但超过3小时后其下降率不再增加。生姜水浸剂在体外对伤寒杆菌及霍乱弧菌有强烈的杀菌作用。在试管内对毛癣菌有抑制作用。姜根茎中的姜醇和姜酚具有杀灭软体动物和杀灭血吸虫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血吸虫病。
5. 抗氧化作用 研究表明:生姜有抗氧化作用。在肥猪肉中加入5%~10%姜片煮沸1~4小时,可防止猪肉腐败;用此法煮4小时的肥肉,其过氧化物值(POV)和硫巴比妥酸值(TBA)与鲜肥猪肉相似;加入20%或50%生姜煮沸4小时的肥猪肉,在30℃的温度下放置90日,其POV和TBA几乎没有变化。姜的水、乙醇和醚提取物对亚油酸钾酯的氧化作用也有显著抑制作用。尚有报告指出,加入活性氧清除剂或姜提取物,能抑制脂质过氧化引起的DNA损伤;姜提取物亦能抑制活性氧的产生和亚油酸的氧化。
6.其他作用生姜泥和生姜浸出液对创伤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生姜汁液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癌细胞生长。在一些抗肿瘤药物中加入生姜提取物能减轻肿瘤药物的副作用。生姜在模拟胃液条件下对亚硝化反应有明显阻断作用,其抑制亚硝酸合成的有效成分对热稳定,在沸水中加热相当长时间后,仍保持相当强活性。生姜提取物具有抗过敏的药效,能防止过敏性休克,预防某些鱼类蛋白质引起的荨麻疹。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鲜生姜45g、红糖30g,共捣为糊状,每日3次分服,7天为一疗程。观察50例,治愈率为70%,好转率为30%。用药后腹痛、里急后重平均消失时间分别为5.16天和5.14天,大便外观及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4.8天和5.2天,大便镜检及培养平均转阴时间分别为4.58天和3.6天。治疗中未见明显副作用。〔山东医刊1960;(6):29〕
2. 治疗胃炎及溃疡病鲜生姜250g,红糖、菜油各500g,制成油膏。早晚各1匙空腹开水冲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9例,疗效显著。
〔江苏中医杂志1984;5(3):23〕
3. 治疗腹腔炎症生姜、芋头各等量,共捣为糊状,摊在纱布上,敷于患处,范围以大于病灶的范围2cm 为宜,腹腔炎症可敷于相应部位的腹壁前。
轻者每日敷1次,重者每日敷2次,每次3~4小时。治疗各种急性炎症患者113例,全部治愈。疗程最短2天,最长15天,半数以上3~5天治愈。〔山东医药1978;(7):32〕
4. 治疗蛔虫性肠梗阻鲜生姜汁1份,蜂蜜2 份。成人每次20ml,小儿酌减,每1~2小时服1次,病情重者适当增量至症状和体征消失为止。治疗单纯性蛔虫性肠梗阻314例,治愈309例 (占98.7%),并发肠扭转和穿孔者5例,均行手术治疗,无一例死亡。〔中级医刊1982;(10):30〕
5. 治疗胆道蛔虫症生姜150~200g(洗净去皮取汁),生蜂蜜60~100g。二者混匀,一次顿服,小儿酌减。如1剂不愈,可再服,每日可服2~3次。
共治疗胆道蛔虫所致腹痛102例,服药1~3次症状消失者98例(其中服药1次有效者95例),无效4 例。〔广西中医药1983;(6):15〕
6. 治疗遗尿生姜30g 捣泥,炮附子6g,补骨脂12g,共为末,合为膏,填入脐中,无菌纱布覆盖固定。治疗下元虚寒性儿童遗尿25例,痊愈20例,显效3例,无效2例。〔江苏中医杂志1984;(2):封三〕
7. 治疗风湿痛、腰腿痛用鲜生姜制成5%~10% 注射液,行痛点或反应结节注射,也可配合远端或近端穴位注射,关节部位则在关节囊周围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每点注入0.5~2ml,3~5次为 1 疗程,一般可连续注射20~30次。注射后局部常有胀、麻及灼热感,甚至疼痛加剧,约1~2天便减轻或消失。据观察,反应愈重效果愈佳。治疗风湿痛、慢性腰背痛113例,显效36例,好转56例,有效率83%;尤以对风湿痛疗效更佳,有效率达92.5%。〔河北新医药1972;(3):31〕
8. 治疗脂溢性皮炎鲜生姜250g,捣碎取汁。10%盐水洗净患处后用棉签蘸姜汁反复涂搽,至姜汁用完。每周1次,一般2~3次即愈。如局部有感染者,可内服复方新诺明1g/次,日服2次,连服5日,炎症消失后用姜汁搽。〔四川中医1987;(5):30〕
9. 治疗急性炎症仙人掌20g、生姜10g。洗净后去刺去皮,共捣为泥状。将药泥均匀地摊在塑料薄膜或凡士林布块上,外加敷料,贴敷在炎症部位,用宽胶布沿周边固定,使其保持湿润状态。每日换药1次。治疗急性淋巴结炎29例,急性乳腺炎 21例,急性腮腺炎14例,疔肿12例,外伤性肿块 6例,全部治愈,其中5天内治愈者76例。〔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8):478〕
10. 治疗男子不育症生姜50g、当归45g、瘦羊肉120g,以水2 000ml,煎成500~750ml 的药液,分4次服,日服1剂。治疗男子不育症20余例,效果满意。〔山东中医杂志1984;(5):46〕
11. 治疗腰部扭伤生姜汁加入适量大黄粉,调成软膏状平摊外敷扭伤处,覆盖油纸,纱布固定,12~24小时未愈者可再敷。治疗急性腰扭伤患者 110例,全部治愈。〔中医杂志1984;25(7):46〕
12. 治疗眉棱角痛鲜生姜30~50g,生半夏30~60g(1剂量)。用沸水泡后频频服用,或用武火煎半小时后频频服用。治疗108例,服药1~3剂痊愈者59例,4~6剂痊愈者32例,8剂以上痊愈者17例,其中复发者32例,仍按原方治愈。〔新中医1991;23(5):56〕
13. 治疗灼伤鲜生姜去杂质,洗净擦干,捣烂,取汁,用消毒药棉蘸姜汁涂患部或用姜汁纱布湿敷患处。治疗19例,用药后立即止痛,能消炎退肿,全部治愈。轻者敷药1次即可,重者姜汁纱布湿敷24~48小时,创面干洁、自行结痂、脱落痊愈。〔浙江中医杂志1990;25(10):451〕
14. 治疗晕车取新鲜生姜切片如5分硬币大小,临上车前敷贴在内关穴(男左女右)上,再用胶布、绷带或手巾包扎。治疗39名乘摩托车有晕车史者,持续行车12小时,结果有38人没有发生晕车,1人有轻度头晕、恶心。〔大众医学1980;(9):7〕
方剂选用:
1. 治疗咳嗽:白蜜一斤,生姜二斤(取汁)。上二味,先秤铜铫知斤两讫,内蜜复秤知数,次内姜汁以微火煎,令姜汁尽,惟有蜜斤两在,止。旦服如枣大,含一丸,日三服。禁一切杂食。(《备急千金要方》)
2. 治疗冷痰嗽:生姜二两,饧糖一两。水三碗,煎至半碗,温和徐徐饮。(《本草汇言》)
3. 治疗中气昏厥,亦有痰闭者:生姜五钱,半夏、陈皮、木香各一钱五分,甘草八分。水煎,临服时加童便一盏。(《本草汇言》)
4. 治疗呕吐,百药不差:生姜一两,切如绿豆大,以醋浆七合,于银器煎取四合,空腹和滓旋呷之。(《食医心镜》)
5. 治疗诸疮痔漏,久不结痂:生姜连皮切大片,涂白矾末,炙焦研细,贴之勿动。(《普济方》)
6. 治疗赤白癜风:生姜频擦之良。(《易简方》)
7. 治疗跌扑损伤:姜汁和酒调生面贴之。(《易简方》)
配伍效用:
生姜配伍半夏 生姜温中止呕,能制半夏之毒;半夏辛温性燥,善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二者配伍,能增强温中散寒和胃,化痰降逆止呕之功,可治疗胃寒或痰饮内停所致之呕吐。
生姜配伍黄连、竹茹 生姜味辛性微温,为止呕良药;黄连苦寒清泻胃火;竹茹性微寒而善清胃热而止呕吐。三者配伍后,寒多热少,仍不失寒凉之性和清热止呕之功,治疗胃热呕吐效佳。
生姜配伍杏仁、苏叶 生姜辛温解表,温肺止咳;杏仁宣肺降气,止咳平喘;苏叶发散风寒解表。三者同用,共奏发表散寒,化痰止咳嗽之功,可治疗外感风寒,咳嗽痰多之症。
【注意事项】
宜忌:阴虚内热者忌服。
毒副作用:生姜油给小鼠腹腔注射、灌胃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23ml/kg、3.45ml/kg。小鼠死前出现活动减少、共济失调、肌肉松弛、静卧、颈腹部接触笼底,最后死于呼吸麻痹。
鲜姜注射液小鼠静注的安全系数为临床成人用量(肌注每次2ml)的625倍以上。无局部刺激性,溶血试验呈阴性。
【医家论药】
“生姜辛窜,药用善豁痰利窍,止寒呕,去秽气,通神明。助葱白头大散表邪一切风寒湿热之症;合黑枣、柴、甘,所谓辛甘发散为阳,治寒热往来及表虚发热;佐灯心通窍利肺气,宁咳嗽;入补脾药,开胃补脾,止泄泻。”(《药品化义》)
“生姜所禀,与干姜性气无殊,其消痰、止呕、出汗、散风、祛寒、止泄、疏肝、导滞,则功优于干姜。”(《本草经疏》)
“生姜去湿,只是温中益脾胃,脾胃之气温和健运,则湿气自去矣。其消痰者,取其味辛辣,有开豁冲散之功也。”(《药性类明》)
“姜,产后必用者以其能破血逐淤也。今人但知为胃药,而不知其能通心肺也。心气通,则一身之气正而邪气不能容,故曰去秽恶,通神明。”(《医学入门》)
“煨姜,和中止呕,用生姜惧其散,用干姜惧其燥。惟此略不燥散。凡和中止呕及与大枣并用,取其和脾胃之津液而和营卫,最为平妥。”(《本草从新》)
“生姜,味辛性温,无毒,气味俱厚,升也阳也。制半夏,有解毒之功。佐大枣,有厚肠之益。温经散表邪之风,益气止翻胃之疾。……辛甘发散,则能散在表在上之邪也,故生姜能治咳嗽痰涎,止呕吐,开胃口,主伤寒伤风,头疼发热,鼻塞咳逆等症。”“欲热即去皮,去皮则守中而热存也。要冷即留皮,留皮则行表而热散,非皮之性本冷也。”(《药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