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益气聪明汤(一)
东垣益气聪明汤由升麻、葛根、蔓荆子、黄芪、人参、白芍、黄柏、炙甘草等药组成。东垣制此方,治疗耳聋目障之疾,故名益气聪明汤。饮食劳倦损伤脾胃,致心火太盛,所以用人参、黄芪、炙甘草甘温补脾。因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益元气则有利于敛降阴火。升麻、葛根、蔓荆子,鼓胃中清阳之气上行头目。白芍敛阴活血以平肝,黄柏降火以泻肾邪。中气得补,清阳上升,肝肾受益,耳聋目障自除。
这正如《医方集解》所论:“五脏皆禀气于脾胃,以达于九窍;烦劳伤中,使冲和之气不能上升,故目昏而耳聋也。李东垣曰:医不理脾胃及养血安神,治标不治本,是不明理也。
“此足太阴、阳明、少阴、厥阴药也。十二经清阳之气,皆上于头面而走空窍,因饮食劳役,脾胃受伤,心火太盛,则百脉沸腾,邪害空窍矣。参、芪甘温以补脾胃;甘草甘缓以和脾胃;干葛、升麻、蔓荆轻扬升发,能入阳明,鼓舞胃气,上行头目。中气既足,清阳上升,则九窍通利,耳聪而目明矣;白芍敛阴和血,黄柏补肾生水。盖目为肝窍,耳为肾窍,故又用二者平肝滋肾也。”
临床上使用此方,大多为难治之症。也不难于识证,而在于医生心中有固定思维。耳目之疾动手即活血补肾,服之数年,医家不悟,病家见非活血补肾之方,亦觉得此方不能疗己病。“中气不足,九窍为之不利”,脾胃气虚,清阳不能上达头面诸窍,则官窍的症状就出现了。这种情况下如动手就活血补肾,则中宫愈呆钝,下焦愈壅滞,秋冬令行,而春夏之令不行,清阳之气不能上升以营养诸窍,症状没有不越治越重的。
此方的使用,舌脉应符合补中益气汤的要求,而兼有官窍的症状即可。如果不纠结于通套之方,是不难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