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长期低热不退

咫尺是天涯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3/04
帖子
36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本人(女)冬天时感冒了,感冒症状消失后一直低热不退(持续在36.8℃~37.4℃之间),通常在午后开始发热,下午两点多时温度最高,然后一直持续到傍晚然后稍退。至今两个多月了。平素畏寒,手足厥冷,倦怠嗜卧,舌淡苔白,舌体胖大有齿痕。持续打点滴一周无效。检查无结核,血液化验一切正常。后找中医诊断为阳虚感冒(此人为一学院派中医)。
开方如下:
党参20g 苏叶15g 防风10g 茯苓30g 川穹10g 羌活12g 独活12g 柴胡10g 前胡10g 枳壳6g 桔梗10g 干姜10g
吃了6副,前3副温度下去了点,谁知吃后3副温度不降反升,且吃药期间一直拉肚子。
我妈给我换了个中医,说我是血热,方子没有给我,直接抓的药,喝后基本没用。
因为我平时稍微学了一点点中医,怀疑是少阴病,于是自己开方如下:
灸甘草20g 灸黄芪10g 制附子15g 人参3g 麻黄15g 干姜15g
吃后开始发汗,温度稍降,随后又回到原先的状态。还是低热不退。
我是真的开始急了,这到底是啥情况啊?????
请各位指教
万分感谢!
 
==========
通常在午后开始发热,下午两点多时温度最高,然后一直持续到傍晚然后稍退。
==========


中医功夫,仅凭这个时间规律,即可断定病机病因。

有瞅出门道的吗?

上面所述说的方子,皆南辕北辙矣。
 
这位朋友你好。据你描述的情况来看,很像“伏暑”从寒而化。“伏暑”本是因夏季感受暑湿邪气不发,到了冬季感邪而发。本病的治疗最忌“大汗”,“温补”“滋补”。而看你的治疗过程,刚说的禁忌都犯了。
“湿邪”性“粘腻缠绵”,自古以来治疗此病比喻为“如刀刮年糕”,要一点一点抠。还有“病走如抽丝”也是形容这个病的。
由于初起之时,医生不知为“伏暑”,妄用发汗之剂,而导致暑湿之邪蕴结羁留故见低热缠绵,而申酉之时是胃肠行经之时,故见热重,而过时则缓。

虽说你知道素体阳虚容易从寒而化,但是伏暑之病是最忌“发汗”“温补”的,而你之后自己开的那个方子也都犯了这个禁忌了。

好了,也不说那么多了。试下“真武汤加减”吧。
制附子5g白术15g茯苓15g法半夏10g厚朴10g生姜皮10g
 
这位朋友你好。据你描述的情况来看,很像“伏暑”从寒而化。“伏暑”本是因夏季感受暑湿邪气不发,到了冬季

医生您好。多谢您的回答。我所说的低热并非是用了发汗剂后出现的,而是感冒症状消失后,我感冒用的是普通西药并非发汗剂。而且我在发热时非常的冷,以致于不得不待在空调房里。若是伏暑为什么没有出现寒少热多,日轻夜重的现象呢?我夜间几乎不发烧,而且也没有便溏的现象。请您指教。我还是很想知道为什么的。谢谢!
 
==========
通常在午后开始发热,下午两点多时温度最高,然后一直持续到傍晚然后稍退。
==========

是啊,我也觉得这个规律很有意思。一开始我以为午后阳气最盛,此时发热是浮阳于外。现在很怀疑我当初的看法了。学的时间太短了连自己都治不了。哎~~
 
唉,太可悲啦。这也治不了。保和丸一丸8片大黄苏打片一顿保安
 
唉,太可悲啦。这也治不了。保和丸一丸8片大黄苏打片一顿保安

老先生您好;保和丸加大黄,这是治疗食积发热的方子,不知您怎么看出这个病因的?
 
用桂枝麻黄各半汤试试。
 
第一个方子过度发散,过于损耗元气,
第二个很有一定的道理,但缺少了调理肝胆一环。调理肝胆则可沟通上下。似乎可以加一些白芍,柴胡。

你的低烧该是由外感(冬时感冒)治理不当而引起的。《蒲辅周医疗经验》对这样的低烧有专门的论述。主要是中气损伤,脾阳下陷,肝脾不和。治疗原则就是调理肝脾,以甘温除热。
 
医生您好。多谢您的回答。我所说的低热并非是用了发汗剂后出现的,而是感冒症状消失后,我感冒用的是普通

“伏暑为什么没有出现寒少热多,日轻夜重的现象呢?我夜间几乎不发烧,而且也没有便溏的现象”

在《温病条辨》里就有告诫湿温病的几个禁忌的。第一,就是不可见身热日轻夜重,而误认阴虚发热,(这个在你母亲给你介绍的中医,认为你是阴虚发热,治疗无效就可以佐证了)。二,不可见大便不通而认为是阳明腑实证,等告诫。三,就是你提出的为什么会日轻夜重的原因,这个身热日轻夜重非独见阴虚发热,而湿本阴邪,故至阴而发,亦可日轻夜重。但你的低热是因为湿邪蕴结与肌表,腠理受湿邪的蒙蔽,郁而发热的。
当然任何结论是否都需要实践的。你也用过了“益气解表”“滋阴降火”“温阳解表”了。所以说这些你用过的方法都可以把那些结论给推翻了。

有信心就试一下吧。
 
老先生您好;保和丸加大黄,这是治疗食积发热的方子,不知您怎么看出这个病因的?

午后发热为阳明潮热你看伤寒心法要诀便知
 
“伏暑为什么没有出现寒少热多,日轻夜重的现象呢?我夜间几乎不发烧,而且也没有便溏的现象”

在《

我是说没有出现日轻夜重的现象啊。我晚上一点都不烧!
 
唉,太可悲啦。这也治不了。保和丸一丸8片大黄苏打片一顿保安

我才自学了一星期的中医当然治不好了,治好了是蒙的,不过这也是让那些医生们逼出来的啊!!!
 
嘿嘿,可能一个补中益气汤就好。
 
第一个方子过度发散,过于损耗元气,
第二个很有一定的道理,但缺少了调理肝胆一环。调理肝胆则可沟通上下

是啊,当时我自己治的时候也想加这两味的,当时我还怀疑是湿重导致缠绵不退,想加茯苓和苍术。关键我才自学了一星期的中医不知加多少克。麻烦您告诉我加多少。
 
潮热者,实也,宜小柴胡汤解之。
 
冬天伤寒感冒,堵塞筋脉,有麻黄开通腠理,不错了。按你的方子,如果用白芍,柴胡,大概就该8,9克吧。附子可少一点,多一点人参。
其实我觉得你可以多参考参考补中益气汤的。

就你前面吃的,发散去寒已经够多,关键还在补中和调肝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