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运气学说在应用中的误解

桂枝汤的构架。
桂枝 三两 芍药 三两 甘草炙 二两 生姜 切 三两 大枣 十二枚 擘
大师,请问 这三 三 二 三

楼主这个问题是用数的问题,很核心,也是近些年中医复兴的一个重要论题,这个方子除了涉及分量的数,还有五味药的五数,七升水煮三升的三七数。
还请先生多多讲解
 
质问任何学说的理论依据来源,本来是最平常的事情了。探讨学术却被无端泼水,那就极其荒唐了。

比如说,某人说他是中医,但问他气血为何物的时候,却一问三不知。

发问者的错误在哪里呢?



同样的道理,我发问对方什么叫做“四六不懂”?这有什么大惊小怪吗?

唯一的原因,大惊小怪者不懂周易术语。

只有熟谙周易的内行,才晓得我在问对方什么。一个外行裁判,能对讨论起什么作用,只有天晓得。
 
前面已经说过,中医理论在发展延续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与歪门邪道进行着斗争。

先贤们痛斥的马宗素之流,已然在中医界销声匿迹。

当今马宗素之流的死灰复燃,乃是中医知识灭绝的产物。



古代的中医,对于周易方术是不屑一顾的。因为他们有深厚的中医功底,识别这些儿戏洞若观火。

而今天的人们则不然,当今之世,什么妖魔鬼怪都能成精。因为民族的劣根性,成就了什么神功什么大法,什么张悟本什么马悦陵。

人们对于中医知识的无知,将各种歪门邪道呼唤出来。



这种现象,出现在号称中医的论坛,市场范围究竟有多大呢?有多少“中医”根本不懂中医呢?

从上面“桂枝汤”的例子,我们就能够予以识别。

附和“桂枝汤”与周易有关联的先生们,可以踊跃表态。

我说过,最终我会给你们揭个底的。届时你们可以自我判定自己的无知程度。
 
古人早就有定论,易学五术地医命卜相,医学从来都是易学的一个应用领域,孙真人不是也将不研易者无以为大

不好意思,没顾及其中的纰漏。不过,现在易经这块太乱了。
学校懂这的基本上没有。
 
前面已经说过,中医理论在发展延续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与歪门邪道进行着斗争。

先贤们痛斥的马宗

古代的中医,对于周易方术是不屑一顾的。因为他们有深厚的中医功底,识别这些儿戏洞若观火。

您这话就有失偏颇了。
仲景哥在序论里还写到 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思邈哥也在大医习业中讲到 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

怎么会不屑一顾呢?

现在方子越来越多,可不是所谓的经验学导致的?

没有真正植根于传统文化的系统理论指导中医临床,中医的理论该怎么发展?

清朝覆灭到现在,中医一直在退步!
 
=======
诗意人生
仲景哥在序论里还写到 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思邈哥也在大医习业中讲到 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

怎么会不屑一顾呢?
==========


先贤们的主张博采广览,自有其用意。只有了解了各行各业,才能明确医道。

张仲景孙思邈从未将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应用于医术,这个铁的事实,无可争辩。


了解方术,比学习医术简单多了。我就研究过诸多方术。

譬如说,我一瞧见油腔滑调“仲景哥”“思邈哥”之徒,用麻衣相法即可判定此乃不务正业的浪荡公子。

然这种人生病,却无法用麻衣相法给他开方子。
 
不好意思,没顾及其中的纰漏。不过,现在易经这块太乱了。
学校懂这的基本上没有。

现在的中医教育西医化,加上国情不允许,很多懂易学的老师也不敢讲,但实际应用又离不开,以致越来越乱。中医也就越来越没落了。
而且现在把易学等同易经,实属误解,易经只是研究卦学的专著,不能涵盖易学的。易学其实就是中国式的自然科学。
 
现在的中医教育西医化,加上国情不允许,很多懂易学的老师也不敢讲,但实际应用又离不开,以致越来越乱。

进大学一年对中医的狂热磨灭的差不多了。
保留着仅存的一点光明,等待国事开明。诶,何叔昨天走了,心里真不是滋味,明儿又不知是谁。。
莫名的难受。
 
========
闲暇意
现在把易学等同易经,实属误解,易经只是研究卦学的专著,不能涵盖易学的。易学其实就是中国式的自然科学。
=========


问题的要害,就在这里。

人们往往为了显摆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崇尚,一谈到“易”就张口《易经》,一谈到“阴阳”就张口《周易》。

实际上是在南辕北辙不着调,所显示的只不过是对于“易”的无知。

希望大家看到这里,能有所醒悟。
 
想要看明白最近一些口水战也不容易。
有好多东西要学哦。
有兴趣。



好像有比铁杆中医还铁杆的老师。

等我学学再来看看。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