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家庭常见妙用小处方》

内科疾病方--齿衄(齿龈出血)

二十一、齿衄(齿龈出血)
玉女煎
【配方】 石膏、熟地黄、麦冬、知母、牛膝。
【制作方法】 水煎服。
【功效】 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主治】 鼻出血、齿衄。
【应用】 本方治疗胃火炽盛,鼻出血、齿衄,血色鲜红,口渴引饮,口臭、便秘、舌红苔黄,脉数者。每日1剂,分2次服。
【齿衄单验方】
1.西红柿,不拘数量,尽量食用。
2.雪花梨2个,榨汁。每日2次,连服3天。
3.心里美萝卜,切细丝,不拘多少,每日2次服用。
4.淡盐水漱口,每日5次,分别为早起、睡前及3餐之后各1次。
5.竹叶煎浓汤,加盐含漱。治齿间出血每日2~3次,每次5~10份。
6.草决明水煎浓汤,含漱。治牙根出血。
7.乌梅,去核取肉水煎,捣成丸,含于口中或置于齿龈出血处。每日2~3次,不拘时间。
8.枸杞子30克,煎汤,漱口,并徐徐咽下。治满口牙齦出血。
 
内科疾病方--吐血

二十二、吐血
泻心汤
【配方】 大黄、黄连、黄芩。
【制作方法】 水煎服。
【功效】 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主治】 吐血。
【应用】 本方治疗胃中积热,症见脘腹胀闷,甚则作痛,吐血鲜红或紫黯,夹有食物残渣,伴口臭、便秘,大便色黑,舌红苔黄,脉滑数。水煎每日1剂,分两次服。

荷叶藕节煎
【配方】 鲜荷叶100克,藕节200克,蜂蜜50克。
【制作方法】 鲜荷叶剪去边缘、叶蒂。和藕节共切碎,用木棍捶烂。加蜂蜜和水煎1小时。
【功效】 清热止血。
【主治】 上消化道出血。
【应用】 本方适用于胃热及肝火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热型患者一般表现为:吐血鲜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口臭,脘腹闷胀,甚则疼痛,大便色黑或便秘,舌红苔黄腻。肝火型患者一般表现为:吐血鲜红或紫黯,心烦易怒,口苦胁痛,失眠多梦,舌紫红。温服。每日1剂,每日2次,连用5日。
【吐血单验方】
1.鲜藕汁,每次服用30克。
2.鲜荷叶2张,水煎服。
3.伏龙肝(灶心土)250克,加水1 000毫升,淘汁加蜂蜜服。
 
内科疾病方--便血

二十三、便血
地榆散
【配方】 地榆、茜根、黄芩、黄连、山栀、茯苓。
【制作方法】 水煎服。
【功效】 清热祛湿,和营止血。
【主治】 便血。
【应用】 本方治疗湿热内蕴,或因饮酒嗜辛,或邪热内伤,而致便血鲜红,先血后便,大便不畅,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每日1剂,分2次服。
【便血单验方】
1.丝瓜络,烧存性,黄酒温服3克。
2.乌梅30枚,煅焦研末。开水冲服,分3次内服。
3.红萝卜叶,晒干研为细末。每日3次,每服6克。
4.槐树花80克,炒熟研为细末。每日2次,每次服9克,连服5天。
 
内科疾病方--尿血

二十四、尿血
赤小豆当归散
【配方】 赤小豆30~50克,当归10克。
【制作方法】 水煎服。
【功效】 清热利湿,化瘀止血。
【主治】 尿血,便血。
【应用】 本方有利湿解毒作用。治尿血、便血。每日1剂,分2次服。

荸荠豆浆
【配方】 豆浆250克,荸荠5个。
【制作方法】 荸荠洗净去皮,在开水中煮烫1分钟,去皮捣碎,用纱布绞汁。放入豆浆中掺匀,加热煮沸即可。
【功效】 清热滋阴。
【主治】 阴虚内燥。
【应用】 本品清热润燥补虚。适用于体虚有热,口渴善饥,血尿、血淋,尿中带血患者。作为早餐,常人也可经常在秋冬季食用。
【尿血单验方】
1.鲜车前草30克,水煎服。
2.鲜萹蓄30克,水煎服。
3.白茅根120克,水煎服。
 
内科疾病方--淋证

二十五、淋证
五淋汤
【配方】 赤茯苓9克,白芍、栀子各6克,当归、甘草各5克。
【制作方法】 水煎服。
【功效】 清热化瘀利水。
【主治】 五淋。
【应用】 本方可以治疗小便淋漓不出,或尿出如豆汁,或有砂石,血尿,腰痛等。每日1剂,分2次服。

五淋方
【配方】 琥珀0.3克,泽泻0.3克,石燕子15克,海金沙15克,葵菜子0.3克,桑白皮15克。
【制作方法】 上药研为细末。以桑白皮煎水备用。
【功效】 补肾通淋。
【主治】 泌尿系结石。
【应用】 本方治疗淋病。症见小便涩痛,腰痛,伴尿中带血,砂石。每日1剂,空腹服药每日3次。用桑白皮水送药末,每次9克。淋证消退后,可以补剂调养。

竹叶粥
【配方】 鲜竹叶30克(干者15克),生石膏45克,粳米50克,白砂糖适量。
【制作方法】 先将竹叶洗净,同石膏加水煎汁,去渣。放入粳米,煮成稀粥,放入白糖即成。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
【主治】 泌尿系感染。
【应用】 本方适用于下焦湿热型泌尿系感染患者。一般表现为:尿频,尿急,尿道涩痛,尿意不尽,腹胀,恶心或呕吐,饮食减少,口渴不欲饮水或午后低热,尿混色黄,舌红苔黄腻。顿食,每日服2剂,连用5日。
荸荠茅根汤
【配方】 荸荠120克,茅根60克。
【制作方法】 将荸荠去皮,茅根洗净,加水500毫升煮沸,再烧20分钟即成。
【功效】 清热利湿凉血。
【主治】 泌尿系感染。
【应用】 本方适用于下焦湿热而有血尿泌尿系感染患者。服汤吃荸荠。每日服1剂,连用2周。

薏苡仁绿豆汤
【配方】 薏苡仁30克,绿豆3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 将薏苡仁、绿豆洗净,加水同煮。用慢火煮烂,加白糖有甜味即可。
【功效】 健脾利水。
【主治】 泌尿系感染。
【应用】 本方适用于脾肾两虚型偏于脾虚泌尿系感染患者。一般表现为:劳累后小便频数,无明显的尿痛。偏于脾虚者,可见眼睑水肿,下肢肿胀,饮食减少,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体胖大。顿食,每日服2剂,连服1周。

海金砂茶
【配方】 海金砂15克,绿茶2克。
【制作方法】 将上两味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
【功效】 清热利湿。
【主治】 泌尿系结石。
【应用】 本方适用于下焦湿热型泌尿系结石患者。每日晨起,空腹先饮1杯。以后随时饮用,连用2个月。
【淋证单验方】
1.车前子、车前草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淋证。
2.鲜萹蓄100克捣烂成汁,空腹服。每日1次,治疗小便淋漓不止,尿急尿涩痛等。
3.鸡内金15克,焙干研末,温水1次服。治肾结石腰痛、尿急。
4.葵花根1个洗净切碎,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剂。治小便淋痛,腰痛等。
5.玉米根1个,叶1片,洗净切碎。煎水,不拘时频饮。每日1剂,治泌尿系结石。
6.瞿麦研为细末,黄酒送服。每日2次,每次9克。治疗泌尿系结石。一般第3日可见砂石随尿排出。
7.川牛膝或怀牛膝30克,水煎每日1剂,早晚服。治男子血淋。
8.鲜绿豆芽500克绞汁,加适量白砂糖搅匀,治泌尿系感染,下焦湿热型淋症。频饮代茶,不拘量次。
9.萝卜、荠菜各100克与淡菜10克共煮汤至熟,用于脾肾两虚淋症。每日1剂,佐餐顿服。
10.金钱草30克,苡米红90克同煮粥,治下焦湿热型泌尿系结石。每次服2碗,每日2次,连服2周。
 
内科疾病方--痹证

二十六、痹证
白虎加桂枝汤
【配方】 知母10克,石膏30克,甘草6克,粳米10克,桂枝10克。
【制作方法】 水煎服。
【功效】 清热通络,疏风胜湿。
【主治】 风湿热痹。
【应用】 本方治疗风湿热痹。适用于关节疼痛,局部红肿灼热,得冷则舒,痛不可触,游走疼痛,不可屈伸,伴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等症状,舌苔黄,脉滑数。病情重者,可随症加减。
苍术散
【配方】 盐苍术15克,酒黄柏15克。
【制作方法】 水煎服。
【功效】 清热祛湿。
【主治】 湿热痹证。
【应用】 本方可以治疗各种湿痹、热痹。症见足膝腰背四肢酸痛等证。每日1剂,饭前空腹内服。每日2次。

史国公药酒
【配方】 羌活、独活、防风、木瓜、蚕砂、红曲、续断、牛膝、寄生、白术、当归、川芎、红花、玉竹、甘草、鹿角胶、鳖甲胶、白酒。
【剂型与规格】 酒剂,250毫升,500毫升瓶装。
【功效】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主治】 治疗痹证。
【应用】 本方为非处方药。多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引起的手足麻木、骨节疼痛,或中风邪引起的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以及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见上述症状者。口服。每次15~20毫升,每日2~3次。孕妇忌服。切勿兑入其他酒类或与果菜同饮。高血压及热证患者禁服。

木瓜酒
【配方】 木瓜、栀子、羌活、当归、秦艽、红花、玉竹、独活、陈皮、川芎、五加皮、川牛膝、千年健、桑寄生。
【剂型与规格】 药酒剂。250毫升,500毫升瓶装。
【功效】 祛风活血。
【主治】 风寒湿痹,关节疼痛。
【应用】 本方为非处方药。常用于关节疼痛,四肢麻木、手足拘挛、屈伸不利。西医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有上述表现者,均可用之。口服。每次10~15毫升,每日3次。湿热痹患者慎用。

地黄甜鸡
【配方】 生地黄250克,龙眼肉30克,红枣5枚,母鸡1只,饴糖250克,米汤适量。
【制作方法】 将红枣去核,与米汤共放
入坛子里。母鸡去毛及内脏,沸水烫过。
将切碎的地黄、龙眼肉及饴糖放入鸡腹,
放入坛内。封坛,蒸熟。
【功效】 滋阴补血。
【主治】 关节炎。
【应用】 本方适用于阴血虚型关节炎患者。
一般表现为:关节酸痛,下肢尤甚,反复发作。甚至关节强直,畸形,伴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咽干,潮热,心悸失眠,唇舌淡白。每次服200克,每日1次,常食。
【痹证单验方】
1.苍术、黑豆各80克。煮汤、去术食豆喝汤,每日1剂。治疗湿痹,四肢腰膝疼痛。
2.苍耳子90克,水煎服。治一切风寒痹证四肢酸痛者。每日1剂,分2次服。
3.豨莶草15~30克。治各种风湿相搏,四肢足膝麻痹及疼痛等证。每日水煎服1剂。
4.老姜、香油、川椒3味捣烂混匀,涂擦关节疼痛处。效果明显。
5.黄柏60克,水煎。治热痹手足热痛难忍者,每日2~3次局部洗浴。
6.花椒60克,炒焦研末,每日服3克,每日3次,米汤送服。用于风寒湿性关节炎。
7.木瓜100克,红枣、银耳各10克炖熟,加冰糖,每日服1次。
 
内科疾病方--痫证

二十七、痫证
癫痫方
【配方】 犀角末15克,赤石脂90克,僵蚕30克,薄荷叶30克,朴硝60克。
【制作方法】 上药研为细末,以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 清热化痰泻火。
【主治】 癫痫发作。
【应用】 本方可用于癫痫发作时,患者口吐白沫,喉中痰鸣,不省人事。每服30丸,热水送下。

三籽散
【配方】 苏子30克,白芥子30克,韭菜籽30克。
【制作方法】 上药微焙,共研为细末。水煎至如稀粥状。
【功效】 降气化痰。
【主治】 癫痫。
【应用】 本方治疗久病不愈,反复发作的癫痫病,服药时应趁热服下,候腹中声响,便解,积痰去宿滞下者效。每日1剂,连服5~7剂。每日分2次服。

山药青黛粉
【配方】 山药2克,青黛0.3克,硼砂1克。
【制作方法】 将山药晒干,与青黛、硼砂共研成末。
【功效】 泄肝理脾。
【主治】 癫痫。
【应用】 本方适用于痰火内盛型癫痫患者。一般表现为:发作时昏仆、抽搐、吐涎;平日情绪急躁,心烦失眠,咳痰不爽,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每服3克,日服3次,连用数日。
【痫证单验方】
1.菖蒲煮猪心。每周1剂。空腹吃肉喝汤,治癫痫。
2.橄榄咬破一头,蘸白矾末同食。每日不拘时食之。治癫痫,久服有效。
3.郁金30克,明矾90克共研为细末,薄米汤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开水送服。治疗喉中痰鸣的癫痫。
4.黄瓜藤60克,水煎汤。每日1剂,分两次服,连服数日。治风痰阻闭癫痫病人。
 
内科疾病方--大叶性肺炎

二十八、大叶性肺炎
麻杏石甘汤
【配方】 麻黄6克,杏仁10克,石膏15克,炙甘草10克。
【制作方法】 水煎服。
【功效】 清热解毒,宣肺化痰。
【主治】 痰热壅肺大叶性肺炎。
【应用】 本方治疗大叶性肺炎3~5天时,患者出现高热、口渴、咳嗽、胸痛、咳痰黄稠或咳铁锈色痰,小便黄赤,舌干苔黄,脉洪大或滑数。每日1剂,分2次服。必要时可加减化裁此方。

千金苇茎汤
【配方】 芦根30克,薏苡仁30克,桃仁15克,冬瓜子15克。
【制作方法】 同一般汤剂。
【功效】 清热泻浊,散结消痈。
【主治】 咳吐脓血痰之肺痈证。
【应用】 本方适用于高热咳嗽,咳吐脓血痰,胸闷,伴有口干咽燥,舌红苔黄腻,脉洪数等。此病现代医学称大叶性肺炎。

桔梗丸
【配方】 桔梗15克,贝母15克,巴豆3克。
【制作方法】 上药研为细末,混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 清热排脓。
【主治】 肺痈。
【应用】 适用于肺痈患者胸痛、闷满,咽干不渴,咳浊痰腥臭,吐脓如粥状者。服用时应根据患者体质情况。身体较壮,全身状况好,每次服5丸;身体虚弱,神疲乏力者,每服3丸;均以米汤送下。

金鳞汤
【配方】 金鲤鱼1条约200克,贝母6克,童小便150毫升。
【制作方法】 宰杀鲤鱼去内脏,将贝母纳鱼肚中,用童尿浸鱼。加水炖煮至熟。
【功效】 清热祛痰,排脓解毒。
【主治】 肺痈。
【应用】 本方治疗肺痈胸痛隐隐,咯吐脓血者。每日服1剂,分3次服完。服药期间禁食黄鱼、甲鱼、鸭蛋。
【大叶性肺炎单验方】
1.鲜丝瓜、丝瓜藤压汁,饮服。适用于肺痈溃脓期。
2.鲜薏苡根适量,捣汁,加红枣炖热服。适用于肺痈溃脓期。
3.薏苡仁15克与猪胰1具同煮。至猪胰熟后,切成薄片食肉喝汤。本方有滋阴清热排脓作用。可以作为肺痈患者辅助食疗方,每日2次。
4.黄芪10克水煎服。治疗肺痈后期,脓血已排,体虚者。可以此方补肺排脓,托毒外出。每日1剂,分2~3次服。
 
内科疾病方--矽肺

二十九、矽肺
燥病初起方
【配方】 麦冬15克,桔梗9克,甘草3克,天花粉3克,陈皮6克,元参15克,百部3克。
【制作方法】 水煎服。
【功效】 清肺润燥止咳。
【主治】 矽肺。
【应用】 本方治疗矽肺肺失清肃,咳嗽痰少,胸闷气短,舌淡红少津,脉细者。水煎服,每日1剂,可连服7~10剂。

止咳方
【配方】 紫菀3克,百部3克,松子仁9克,冬花6克,杏仁6克,陈皮3克。
【制作方法】 加冰糖15克为引子,水煎服。
【功效】 清肺润燥止咳。
【主治】 矽肺干咳。
【应用】 本方止咳有特效,对于肺燥咳嗽无痰,喉痒胸闷均有效。每日1剂,分2次服。

咳嗽方
【配方】 桔梗2克,川贝3克,菊花7朵,鸭梨连皮15克。
【制作方法】 上药开水冲泡,代茶。
【功效】 清热理肺润燥。
【主治】 矽肺。
【应用】 本方为代茶剂,有养肺润燥作用。治疗矽肺,可每日1剂,随意饮用。长期服用,有改善肺部症状和止咳作用。

蛤蚧散
【配方】 蛤蚧数只,蜂蜜250克,鲜萝卜适量。
【制作方法】 将蛤蚧焙干,研成细末。鲜萝卜洗净,切片煎汤。
【功效】 补肾益肺,理气滋阴。
【主治】 矽肺。
【应用】 本方适用于肺肾两虚型患者。每次取蛤蚧末6克,加入蜂蜜30克,用萝卜汤冲服。
【矽肺单验方】
1.北沙参每日煎水15克,代茶频饮。治咳嗽痰少、矽肺及秋燥咳嗽。
2.松子仁30克,胡桃仁60克,共研为细末,以蜂蜜100毫升共上锅蒸熟。每日早晚各10毫升,温开水送服。治肺燥、矽肺咳嗽。
3.天门冬10克、麦门冬10克,每日水煎服。治肺失清肃,矽肺咳嗽。
 
内科疾病方--冠心病

三十、冠心病
丹参饮
【配方】 丹参15克,檀香10克,砂仁10克。
【制作方法】 水煎服。
【功效】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治】 心肺瘀阻冠心病。
【应用】 本方治疗冠心病心胸刺痛,两胁胀痛,短气,心烦不安,舌有紫斑,脉弦或涩。本方活血止痛,又有养血之功。主药丹参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的说法。有去瘀生新的功效。本方每日1剂,可分2次服。

瓜蒌薤白桂枝汤
【配方】 枳实、薤白、桂枝、厚朴各10克,瓜蒌15~30克。
【制作方法】 水煎服。
【功效】 通阳宣痹。
【主治】 阴寒凝滞心绞痛。
【应用】 本方治疗心绞痛胸阳痹阻,阴寒内盛,心痛彻背。方以温通之法,振奋胸阳。每日1剂,分2次服。

桃红四物汤
【配方】 当归、川芎、白芍、熟地萸、桃仁、红花。
【制作方法】 水煎服。
【功效】 活血化瘀。
【主治】 冠心病。
【应用】 本方治疗气滞血瘀症状明显的患者。症见胸胁刺痛,经常发作,两胁胀痛,烦躁不安,舌质有瘀点,瘀斑。本方去瘀生新,活血止痛。每日1剂,分2次服用。

苏合香丸
【配方】 白术、青木香、乌犀角、苏合香油、香附、丁香、诃子、朱砂、檀香、安息香、沉香、麝香、荜茇、熏陆香、冰片。
【剂型与规格】 丸剂。
【功效】 芳香温通,理气止痛。
【主治】 冠心病心绞痛发作。
【应用】 本方用于治疗冠心病寒凝气滞而致胸闷胸痛,往往因为受寒而诱发。重者心痛彻背,舌苔腻,脉弦滑。发作时服用1丸。孕妇忌用。

速效救心丸
【配方】 蟾酥、麝香、冰片、川芎、郁金、丹参。
【剂型与规格】 丸剂,2×20粒。
【功效】 温通心阳、活血行气。
【主治】 冠心病心绞痛发作。
【应用】 本方为成药,有开窍醒神、温阳活血的作用。但多用有伤气伤阴之弊,故不作为预防用药。因产地厂家不同,剂型剂量不同,服法和用量请按医嘱及说明书。含服,每日3次,每次4~6粒,急性发作时服10~15粒。

木耳薏米佛手汤
【配方】 黑木耳6克,瘦猪肉50克,佛手9克,薏米20克。
【制作方法】 4味共煮成汤。
【功效】 利湿温中。
【主治】 冠心病。
【应用】 本方适用于痰浊痹阻型患者。每日服1剂,常服。
红花炙羊心
【配方】 羊心1个,红花6克。
【制作方法】 先将羊心切成小块,穿在烤签上;将红花加水1杯浸泡,放盐少许,徐徐将红花水涂在羊心块上,边涂边烤,将羊心烤熟。
【功效】 理气活血补心。
【主治】 冠心病。
【应用】 本方适用于气滞血瘀型患者。吃羊心,每次服1剂,隔日1次,连用数剂。
【冠心病单验方】
1.安息香研为细末,温水送服。治心绞痛有效。
2.荔枝核7个烧成炭研成末。以黄酒调服。治心绞痛。
3.当归研为细末,每次黄酒送服9克,经常服用。预防冠心病发作。
4.薤白5月份采摘,用醋煮软,顿食。每次可煮50~100克。治冠心病多年不愈。
5.鲜蒜瓣泡在干红葡萄酒中约3周,每天午饭或晚饭前吃几瓣泡蒜、喝半两干红葡萄酒,防治冠心病有奇效。
 
内科疾病方--慢性心功能不全

三十一、慢性心功能不全
生脉散
【配方】 人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
【制作方法】 水煎服。
【功效】 益气升脉。
【主治】 心功能不全。
【应用】 本方治疗心悸、气喘、活动后加甚,疲乏、头晕伴盗汗、心烦失眠等症。脉象结代或细数。每日1剂,分2次服。

养心茶
【配方】 人参3克,酸枣仁15克,陈皮3克,茯神3克。
【制作方法】 4味共煎汤。
【功效】 补益心气,安神。
【主治】 慢性心功能不全。
【应用】 本方适用于心气虚型患者。代茶常饮。

荔枝粥
【配方】 干荔枝肉25克,山药10克,莲子10克,大米150克。
【制作方法】 将山药捣烂,莲子去皮去心,与荔枝肉共加适量水煎煮。煮至软烂时放入大米,煮成粥即可。
【功效】 补肾健脾,益心。
【主治】 慢性心功能不全。
【应用】 适用于心气虚型患者。正餐空腹趁热服食。每日服1剂,常食。

柏子仁炖猪心
【配方】 柏子仁15克,猪心1具。
【制作方法】 将猪心洗净剖开,将柏子仁放入猪心内,入沙锅内,加水适量。将沙锅放入大铝锅内,隔水炖熟。
【功效】 滋阴补心。
【主治】 慢性心功能不全。
【应用】 本方适用于心血虚型患者。吃肉喝汤,每日服1剂,常食。
 
内科疾病方--慢性肺心病


三十二、慢性肺心病
黄芪炖母鸡
【配方】 生黄芪120克,母鸡1只。
【制作方法】 母鸡杀后去毛除内脏,将黄芪放入鸡腹中缝合。入锅,加水及佐 料,炖熟。
【功效】 补气和中。
【主治】 肺心病。
【应用】 本方适用于心脏气虚型患者。吃肉喝汤,每日服1剂,常食。

韭菜炒核桃
【配方】 核桃仁50克,韭菜250克。
【制作方法】 将核桃仁放香油锅内炸黄,再加韭菜及盐,翻炒至熟。
【功效】 温阳益肾。
【主治】 肺心病。
【应用】 肾阳虚衰型患者适用本方。佐餐食用,每日服1剂,常吃。
 
内科疾病方--风湿性心脏病

三十三、风湿性心脏病
桃仁粥
【配方】 桃仁10克,粳米30克。
【制作方法】 将桃仁捣烂,加水研汁去渣。入粳米,兑水同煮为粥。
【功效】 活血和中。
【主治】 风湿性心脏病。
【应用】 本方适用于心血瘀阻型患者。食粥,每日服1剂,经常服用。
 
内科疾病方--高血压病

三十四、高血压病
脑立清丸
【配方】 代赭石、磁石、珍珠母、猪胆膏、冰片、薄荷脑、半夏、酒曲、牛膝。
【剂型与规格】 水丸,每克10粒。
【功效】 平肝潜阳,醒脑安神。
【主治】 肝阳上亢,心神被扰。
【应用】 本方为非处方药。用于头晕目眩,耳鸣口苦,心烦难寐。以及中风,偏瘫、高血压、更年期综合征、脑血管意外等症。孕妇、体弱虚寒者、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稀者忌服。口服,每日2次,每次10粒。
二仙汤
【配方】 仙茅12克、仙灵脾12克、巴戟天10克、黄柏10克、知母10克、当归10克。
【制作方法】 水煎服。
【功效】 补阴助阳。
【主治】 阴阳两虚型高血压。
【应用】 适用于高血压病。证见头痛、眩晕、心悸、耳鸣、腰酸腿软,失眠多梦,舌淡苔白,脉弦细者。每日1剂,分2煎。

松花淡菜粥
【配方】 松花蛋1个,淡菜50克,大米适量。
【制作方法】 3味共加水煮粥。
【功效】 滋补肝肾。
【主治】 高血压。
【应用】 本方适用于肝肾阴虚型患者。温热服食。早晚各1剂,常服。

冰糖炖海参
【配方】 水发海参50克,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 先将海参炖烂,然后加入冰糖,再炖片刻。
【功效】 滋补肝肾。
【主治】 高血压。
【应用】 本方适用于肝肾阴虚型患者。每日早饭前空腹服1次,常食。

玉菊茶
【配方】 玉米须5克,白菊花5克,绿茶5克。
【制作方法】 上3味泡茶,代茶饮,每日1剂。
【功效】 清热利水,降脂化浊。
【主治】 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肥胖症。
【应用】 本方安全有效,适用于中老年有“三高”症状,而身体偏胖者。
山楂荷叶茶
【配方】 山楂15克,荷叶20克。
【制作方法】 将上药两味共制成粗末,煎水代茶。
【功效】 清热消暑,降脂和胃。
【主治】 暑热内蕴,胃失和降。
【应用】 本方有较明显的降压、降血脂、消肿作用。对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的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疗效,可以经常饮用,并有消暑止渴作用。

苦菊饮
【配方】 鲜芹菜250克,鲜苦瓜60克,菊花10克。
【制作方法】 上3味加水煎约20分钟。
【功效】 清热降压,疏风散热。
【主治】 肝阳上亢,虚火内扰。
【应用】 本方有清热降压消脂作用,适用于高血压及肝阳上亢,虚火上炎型患者。每日可服1剂,代茶频饮。

海蜇马蹄汤
【配方】 海蜇头60克,生荸荠60克。
【制作方法】 先将海蜇头漂洗去咸味,生荸荠洗净去皮。两物同入锅中,加清水煎煮至熟。
【功效】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主治】 阴虚内热,虚火上炎。
【应用】 本膳清热泻火,益阴生津。适用于高血压患者心烦口渴多饮及耳聋耳鸣等。服用时可将蜇头和荸荠取出蘸酱油食,汤可不拘时饮之。

二菜汤
【配方】 淡菜10克,荠菜30克。
【制作方法】 将淡菜泡洗干净,荠菜切碎。先以水煎煮淡菜约30分钟,再放入荠菜,水沸即成。
【功效】 清热滋阴,平肝潜阳。
【主治】 阴虚阳亢,虚劳体弱。
【应用】 本品可滋阴清热,平肝潜阳。主治阴虚阳亢、精血不足之虚劳消瘦、眩晕、盗汗、失血等。高血压患者选用此方最为适宜。每日1~2次,作为佐餐汤菜。久用,多有良效。
【高血压单验方】
1.菊花5克,决明子5克,水煎代茶。
2.枸杞子5克,菊花5克代茶饮,每日不拘时间。
3.明天麻30克,水煎服。每日1次。治高血压头晕头痛。
4.生地6克,菊花3个代茶饮,每日1剂。
5.菠菜、芹菜各250克(半斤),沸水烫3分钟,捞出,拌芝麻油10克即可。治疗肝阳上元型高血压,佐餐,每日1剂,可以经常食用。
6.山楂、槐花、葛根各12克水煎汤,治血压高伴高血脂者,每日代茶频饮。
7.菊花,槐花各6克,决明子12克,龙井茶3克,沸水冲泡,代茶频饮。可用于高血压伴眼底出血的辅助治疗。
 
内科疾病方--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三十五、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补阳还五汤
【配方】 当归10克,川芎10克,黄芪15克,桃仁10克,地龙10克,赤芍10克,红花6克。
【制作方法】 水煎服。
【功效】 益气活血通络。
【主治】 半身不遂。
【应用】 适用于脑血管病后遗症。症见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舌淡紫或有瘀斑,苔白,脉细涩者。每日1剂,分2次服。本方是治疗脑血管后遗症的经典方。
牵正散
【配方】 白附子10克,僵蚕10克,全蝎5克。
【制作方法】 水煎服。
【功效】 祛风除痰通络。
【主治】 口眼歪斜。
【应用】 适用于脑血管后遗症,以口眼歪斜为主的患者。每日1剂,分2次服。

消栓通络片
【配方】 三七、黄芪、冰片、川芎、丹参、泽泻、槐米、桔梗、郁金、木香、山楂。
【剂型与规格】 片剂,瓶装。
【功效】 活血化瘀,消栓通络。
【主治】 气血瘀阻,经络不通。
【应用】 本方为非处方药,具有活血通脉,化痰宣窍的作用。可以治疗: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眼歪斜,语言謇涩,手足发凉,舌体发硬,精神呆滞等症。西医诊断脑血管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中风)均可应用。一般口服每日3次,每次6~8片。服药期间忌生冷辛辣油腻食品。孕妇及纯虚者不宜服用。

八宝饭
【配方】 薏苡仁、白扁豆、莲子肉(去心)各50克,红枣20枚,糖青梅25克,核桃肉、龙眼肉各50克,糯米500克,猪油1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 先将苡仁、白扁豆、莲子肉、红枣分别以温水泡发,煮熟备用;核桃肉炒熟;糯米洗净加水蒸熟备用。取大碗,内涂猪油,碗底摆好糖青梅、龙眼肉、枣、核桃仁、莲子、白扁豆、苡仁,最后放熟糯米饭,上屉蒸20分钟。出锅后扣在圆盘中,浇上白糖汁即可。
【功效】 健脾养胃,滋阴润燥。
【主治】 气阴两虚,脑血管后遗症。
【应用】 本品色香味俱佳,并有健脾、养胃、滋肾、益阴等作用。平人食之,可增加营养;体弱、食少、神衰、便溏等患者食用更为相宜。脑血管后遗症患者肢体偏废,口眼歪斜者选用,有增加食欲,健脾胃的作用。每餐量不应超过50克。

牛骨髓冲剂
【配方】 牛骨髓粉500克,黑芝麻500克。
【制作方法】 上两味混匀,入锅中炒匀炒香。研末,放入容器内。
【功效】 强筋健骨。
【主治】 下肢无力。
【应用】 本方可作为脑血管后遗症患者肢体偏废,下肢痿软无力症的辅助治疗。中老年人服用还有强筋骨、补钙填髓的作用。每日可服用2次,每次10克。

核桃仁炒韭菜
【配方】 胡桃仁60克,韭菜250克,麻油15克,食盐15克。
【制作方法】 先将胡桃仁用沸水焯约2分钟,捞出后撕去表皮,冲洗干净,沥干水气。韭菜洗干净,切成寸段。炒勺置于火上烧热后,倒入麻油,待油六成热时,下入胡桃仁炒至色黄,再下韭菜一同翻炒,撒入食盐,炒勺装盘即成。
【功效】 阴阳双补,肺肾两调。
【主治】 肝肾不足,下肢无力。
【应用】 本膳可滋补肺肾,温阳益阴。用于脑血管后遗症患者下肢痿软无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有一定疗效。

何首乌煮鸡蛋
【配方】 何首乌100克,鸡蛋2个(约80克)。
【制作方法】 将鸡蛋和何首乌洗净,加水同煮,蛋煮熟后剥去壳,再煮片刻,吃蛋饮汤。
【功效】 补肝益肾。
【主治】 肝肾阴血不足。
【应用】 本品有滋阴壮阳、补益肝肾之功,并可以抗高胆固醇、动脉硬化等。最适于“虚不受补”患者选用。脑血管后遗症患者可以经常服用。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单验方】
1.白芍、薏米各30克,甘草5克,水煎30分钟,每日早餐服1次。本方有柔筋止痛作用,适用于脑血管后遗症患者。
2.枸杞子、麦冬各15克,代茶常饮。适用于肝肾阳虚,肌肉萎缩半身不遂患者,有益阴补肾、通络脉作用。
3.干红葡萄酒每日25毫升,常饮有益心脑血管。
4.菊花50克泡米酒1 000毫升,10天后即可饮用。常饮有益。每日约20~30毫升。
5.山楂、菊花、枸杞、芍药花各3克,代茶常饮。
 
内科疾病方--贫血

三十六、贫血
八珍丸
【配方】 人参,炒白术,茯苓,白芍,当归,熟地黄,川芎萸,炙甘草。
【剂型与规格】 蜜丸剂。每丸重9克。
【功效】 补气益血。
【主治】 气血两虚。
【应用】 本方为非处方药。常用于病后失调、久病失治、失血过多及一切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虚劳、月经不调、胁痛等症以及面色苍白或萎黄、周身无力、语声低微、头晕心悸、气短懒言等。口服。一般成人每次服1丸,每日3次。亦可每次服2丸,每日服2次。空腹温开水送服。忌过劳、寒凉、慎房事。体实有热者忌用。
四物汤
【配方】 当归12克,芍药15克,川芎10克,熟地黄15克。
【制作方法】 水煎服。
【功效】 滋养阴血。
【主治】 贫血。
【应用】 本方以补益阴血为主。可用于治疗多种贫血症,与其他方配伍,可以增加补益作用。每日1剂,分2次服用。

人参养荣丸
【配方】 人参、肉桂、五味子、白芍、黄芪、白术、茯苓、当归、熟地黄、陈皮、甘草、远志肉。
【剂型与规格】 蜜丸剂。每丸重9克。
【功效】 温补气血。
【主治】 气血两虚,心神不安。
【应用】 本方为非处方药。多用于脾肺气虚、营血不足造成的惊悸怔忡、虚劳、骨痨等症。如:形瘦神疲、食少无味、惊悸健忘、虚热自汗、小便赤涩、皮肤干燥等。西医诊断的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结核病恢复期、产后及病后虚弱、慢性骨髓炎、骨结核手术后、疮疡破溃不收口等,可用此丸治之。口服。成人每次服1丸,每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因心火亢盛、灼伤阴液所致的心悸失眠等忌用。

当归补血汤
【配方】 黄芪30克,当归6克。
【制作方法】 水煎服。
【功效】 补气生血。
【主治】 贫血。
【应用】 本方治疗劳倦内伤,虚热,妇女月经量多或产后失血而致的气虚血少,神倦乏力。每日1剂,分2次服用。
乌豆大枣龙眼汤
【配方】 乌豆50克,大枣50克,龙眼肉15克。
【制作方法】 将3味加水3碗煎至2碗。
【功效】 补益气血。
【主治】 贫血。
【应用】 本方适用于气血亏虚型贫血患者。一般表现为:头目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苍白,唇甲无华,心悸气短,失眠健忘,神疲懒言,舌淡苔薄白。每日服1剂,分早晚2次食用。常食。

枸杞肉丝
【配方】 枸杞子20克,瘦猪肉100克,熟青笋20克,食盐3克,味精少许,绍酒3克,麻油15克,淀粉2克,酱油2克。
【制作方法】 猪肉洗净切丝,青笋切成细丝,枸杞洗净备用。炒勺烧热后,倒入油,将肉丝、笋丝同时下锅炒。烹入绍酒,加入调料和枸杞子,翻炒均匀即可起锅。
【功效】 补益肝肾。
【主治】 肝肾阴虚。
【应用】 滋阴补血、益肝助肾为本品之功效。可以作为虚弱、贫血、神经衰弱等患者的膳食。

牛肉胶冻(霞天膏)
【配方】 牛肉1 000克,黄酒250克。
【制作方法】 牛肉洗净,切成小块,放入锅内,加清水煎煮,每小时取肉汁1次,取出肉汁留用;牛肉再加水煎煮,共取肉汁4次。将取出的牛肉汁合并以小火煎熬至稠黏,加入黄酒,熬至稠黏,倒入碗中,放冷成冻备用。
【功效】 补益气血。
【主治】 脾胃虚弱。
【应用】 本膳有补气益血、健脾安中之功效。适合贫血、虚弱消瘦、少食、神疲乏力者。

枸杞黄鳝
【配方】 枸杞子30克,黄鳝250克,调料适量。
【制作方法】 将黄鳝去内脏切段,入锅中加入清水及调料,半熟时加枸杞共炖至熟。
【功效】 阴阳双补。
【主治】 气血两虚。
【应用】 可用于气血两虚型贫血患者作为佐餐菜肴,每日可服用1或2次,分数次食用。

复元汤
【配方】 怀山药50克,肉苁蓉20克,菟丝子10克,核桃仁2个,羊瘦肉500克,羊脊骨1具,粳米100克,葱、姜、盐等调料适量。
【制作方法】 将羊脊骨剁成节,用清水洗净。羊瘦肉洗净切块。怀山药、肉苁蓉、菟丝子、核桃仁用纱布袋装好扎口。生姜、葱白切碎。将以上各物和粳米同时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用急火烧沸,打去浮沫,改用慢火炖至肉烂,加入食盐等调味品即成。
【功效】 补气温阳。
【主治】 低血压、贫血。
【应用】 本方适用于气阳两虚型低血压和
贫血患者。一般表现为:头晕乏力,气短,
精神疲惫,怕冷,常有汗出,心悸胸闷,四肢不温,舌质淡胖。吃肉喝汤,每日服
2次。常用。
【贫血单验方】
1.党参10~15克,鸡血藤15~30克,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缺铁性贫血。
2.红枣30克,花生衣10克,核桃树枝60克,水煎服。每日1剂,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3.黄芪30克,当归10克,红枣10枚,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贫血。
4.阿胶5克,烊化每日1剂分2次,温水冲服。治疗各种贫血。
5.红枣5~10枚煮粥,经常食用,有补血作用。
6.三黄鸡1只煮汤,用鸡汤煮米粥,可以滋补气血,治疗贫血。
7.荔枝干、红枣各15克泡水,代茶饮。每日1剂,连服2周。
8.龙眼肉、红枣、红糖各15克,粳米30克煮粥。治疗低血压,贫血,顿服。每日1剂,常服有效。
9.莲子、红枣、百合各10克煮约1小时,加冰糖。常服有益。
 
内科疾病方--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三十七、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犀角地黄汤
【配方】 水牛角15克,生地黄15克,丹皮10克,芍药15克。
【制作方法】 水煎服。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治】 血热妄行紫癜。
【应用】 本方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斑色红紫,量多成片,伴衄血,尿血,血色鲜红。面赤心烦,发热,舌红绛,苔黄燥,脉滑数。方中犀角可以用水牛角代替。每日1剂,分2次服。本证属较重病情,应在医院诊治。

大补阴丸
【配方】 知母10克,黄柏10克,熟地黄10克,龟板10克,猪脊髓10克。
【制作方法】 水煎服。
【功效】 滋阴降火,清热止血。
【主治】 阴虚火旺紫癜。
【应用】 本方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证见紫斑色红紫,下肢较多,时发时止,头晕目眩,耳鸣低热颧红,心烦盗汗,齿龈出血,鼻出血,月经量多,舌红少津,脉细数。每日1剂,分2次服。

归脾汤
【配方】 党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各12克,桂圆肉、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各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
【制作方法】 水煎服。
【功效】 健脾益气,引血归经。
【主治】 脾虚气弱紫癜。
【应用】 本方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证见斑色淡红,清稀不显,时发时愈,稍劳加重。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头晕纳少,月经量多。舌质淡,脉濡缓。本方可每日1剂,分2次服用。

龟地止咳汤
【配方】 生地12克,龟板9克,阿胶6克(另炖冲),旱莲草9克,女贞子6克,牡丹皮6克。
【制作方法】 水煎服。
【功效】 清热凉血。
【主治】 热伤血络。
【应用】 本方治疗热伤血络,损及阴分的出血症。紫癜、衄血、咯血、血尿、便血均可应用。每日1剂,分2次服。

黑豆芪鱼汤
【配方】 黑豆60克,塘虱鱼(胡子鲶)2条,黄芪18克。
【制作方法】 将塘虱鱼挖去两侧颈花和肠杂,同黑豆、黄芪共瓦锅慢火炖熟。
【功效】 补气养血。
【主治】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应用】 本方适用于气不摄血型紫癜患者。一般表现为:反复出血,周身有斑。兼有鼻出血,齿出血。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唇甲无华。神疲体倦,食欲不振。心慌,动则气短心跳,震颤多汗,舌质淡。每剂分3次吃完。隔日服1剂,连用5剂。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单验方】
1.将猪皮500克去毛洗净,加入布包好的白茅根60克水炖至稠,再加入适量冰糖拌匀即可。本方清热解毒凉血,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热毒(壅)盛者,每剂分4次服,每日1次,连用5剂为一个疗程。
2.鲜荞麦叶100克,藕节4个煎汤,清热凉血,可以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每日1剂,连服1周。
3.黄花鱼鳔200克,布包旱莲草60克,水煮,慢火炖至鱼鳔炖化。为防止烧焦,时时搅拌。治疗热毒(壅)盛型紫癜。每日服2次,每剂分4次服,服时加热,连服5剂。
4.红枣、百合、莲藕各10克炖约1小时为羹,加冰糖即可。
 
内科疾病方--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

三十八、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
香砂平胃颗粒
【配方】 炒苍术、姜炙厚朴、醋炙香附、砂仁、陈皮、甘草。
【剂型与规格】 冲剂,每袋重10克。
【功效】 健脾燥湿,行气和胃。
【主治】 湿阻脾胃,气机失调。
【应用】 本方是非处方药。有健脾胃,调气机之功。治疗饮食不节,胃脘胀痛,呕哕恶心,不思饮食,肢体倦怠,大便不爽,口淡无味,舌苔白厚腻,脉濡等。西医诊断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急、慢性肠炎,见上述症状者均可选用。成人每日2~3次,每次1包,空腹开水冲服。小儿酌减。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及煎炸食品。孕妇、老弱阴虚者及脾胃虚弱者不宜服。本品含蔗糖,糖尿病患者忌服。
黄土汤
【配方】 灶心黄土15克,甘草10克,生地萸10克,白术12克,炮附子6克,阿胶6克,黄芩10克。
【制作方法】 水煎服。
【功效】 温脾摄血。
【主治】 脾胃虚寒溃疡病。
【应用】 本方治疗溃疡病上腹部隐痛,痛而喜按,喜温畏寒,遇凉痛甚。面色萎黄,肢末欠温,呕吐清水,便溏乏力者。个别患者伴有呕吐、便血。每日1剂,分2次服。

化肝煎
【配方】 青皮10克,陈皮10克,芍药12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泽泻12克,贝母10克。
【制作方法】 水煎服。
【功效】 泄热和胃。
【主治】 胃热郁火型溃疡病。
【应用】 本方治疗肝火犯胃型溃疡病。证见胃脘疼痛有烧灼感,进食疼痛不减或反而加重,喜冷饮,口干苦,吞酸,烦躁易怒,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每日1剂,分2次服。

止血粉
【配方】 炒蒲黄20克,乌贼骨20克,马勃5克,三七粉10克。
【制作方法】 上药共研为细末。
【功效】 止血化瘀。
【主治】 溃疡病出血。
【应用】 本方适用于溃疡病出现呕血、便血、血量较多时。每次5克,每日服2~3次。若出血症状缓解可改服其他方药。

姜橘椒鱼羹
【配方】 生姜30克,橘皮10克,胡椒3克,鲜鲫鱼1尾(250克),食盐适量。
【制作方法】 将鲫鱼去鳞、鳃,剖腹,去内脏,洗净。将生姜洗净切片,与橘皮、胡椒共装入纱布袋内包扎好,填入鱼腹中。加水适量,用小火煨熟。除去纱袋,加食盐即成。
【功效】 温中理气。
【主治】 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应用】 本方适用于胃寒型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吃鱼喝汤,每日服1剂,分2次用完。常食用。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单验方】
1.白砂糖15克,生姜2片水煎热服。治溃疡病胃中冷痛。
2.胡椒、绿豆各10克水煎汤热服。治疗脾胃虚寒型溃疡病。热服应取微微汗出,稍加休息,效果更好。
3.桃仁、韭菜各20克。将韭菜捣烂,与桃仁同细细嚼服。治疗瘀血内蕴,溃疡病发作。本方有活血化瘀扶正之功。常服病可渐愈。
4.新鲜荠菜250克与粳米同煮为菜粥。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出血,有清热和胃止血作用。每日1剂,顿服,可以常用。
5.牛奶煮沸,加入蜂蜜50克,白及面6克,治阴虚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滋阴和胃作用。每日服2剂,顿服,连服2周。
6.佛手6克,茉莉花3克,水泡代茶饮。治疗气滞型溃疡病,有理气和胃作用。
 
内科疾病方--慢性胃炎

三十九、慢性胃炎
香砂枳术丸
【配方】 白术、枳实、木香、砂仁、荷叶。
【剂型与规格】 水丸。每50粒重3克。
【功效】 健脾开胃,行气消胀。
【主治】 脾胃虚弱,食积内停。
【应用】 本方为非处方药。适用于因气滞、湿阻所致胃脘痛、泄泻等病。西医的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慢性肠炎、肠神经官能症有上述表现者,均适用。口服。每次6~9克。每日2~3次,空腹温开水送服。忌生冷油腻食物。舌红无苔、口干咽燥等阴虚者忌服。

启脾丸
【配方】 人参、白术(炒)、茯苓、甘草、陈皮、山药、莲子(炒)、山楂(炒)、六神曲(炒)、麦芽(炒)、泽泻。
【剂型与规格】 蜜丸剂。每丸重3克。
【功效】 健脾和胃。
【主治】 脾胃气虚,慢性胃炎。
【应用】 本方为非处方药。多用于脾胃气虚、积滞内停、升降失常、虚实相兼引起的胸脘痞闷胀痛、不思饮食、呕恶气逆、嗳腐吞酸、便溏酸臭、泄泻肠鸣、四肢倦怠、面黄肌瘦等症。西医诊断的消化不良、慢性肠胃炎以及结核、贫血等见有以上表现者可用此方。口服。成人每次服1丸,每日2~3次。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1/2量;3~7岁儿童服成人1/3量。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

人参健脾丸
【配方】 人参(去芦)、白术(麸炒)、草豆蔻、枳壳(去心麸炒)、甘草、山药、木香、薏苡仁(麸炒)、山楂(炒)、谷芽(炒)、白扁豆(去皮)、芡实(麸炒)、莲子肉、青皮(醋制)、陈皮、六神麯(麸炒)、当归。
【剂型与规格】 蜜丸,每丸重6克。水丸,每100粒重20克。
【功效】 健脾益气。
【主治】 脾胃虚弱,运化失常。
【应用】 本方为非处方药。多用于治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久泻、疳积等病。西医诊断的厌食症、慢性胃及十二指肠炎症、溃疡病、慢性胃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过敏性结肠炎、胃肠术后综合征等,见有上述表现者可用此方。口服。成人每服蜜丸2丸,或水丸6~9克。每日2次,以淡姜汤或温开水送下。7岁以上小孩服成人1/2量。3~6岁服1/3量。忌油腻生冷食物。

石斛玉竹大枣粥
【配方】 石斛12克,玉竹9克,大枣5枚,粳米60克。
【制作方法】 将石斛、玉竹煎汤后去渣,放入大枣、粳米煮成粥。
【功效】 清热滋阴和胃。
【主治】 慢性胃炎。
【应用】 本方适用于胃阴亏虚型慢性胃炎患者。每日服1剂。顿服,连服1周。

白胡椒煨猪肚
【配方】 白胡椒15克,猪肚1具,生姜、葱适量。
【制作方法】 将猪肚洗净,把打碎的白胡椒放入猪肚内。略加清水,将猪肚两头用线扎紧,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放入生姜、葱、用慢火煨炖熟烂,加食盐、味精即成。
【功效】 温阳和中。
【主治】 慢性胃炎。
【应用】 本方适用于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
者。顿食,每3日服1剂。
【慢性胃炎单验方】
1.淡吴茱萸15克,水煎顿服。治疗胃炎嗳气嘈杂,消化不良,效果明显。
2.橘皮10克,生姜2片,水煎服。治慢性胃炎消化不良。
3.山楂片5克,白蜜10克,代茶频饮,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不良,食肉积滞等。
4.鲫鱼1条,洗净,加入纱布包生姜30克,橘皮10克,胡椒3克,放入鱼腹。清水煎煮约30分钟,放少许盐调味即可。可以作为佐餐,经常食用。
5.橘皮、佛手各6克,玫瑰花3克代茶冲泡。治疗肝胃气滞性胃炎,有疏肝理气和胃作用,可以常服。
 
内科疾病方--

四十、肾小球肾炎
桂附地黄丸
【配方】 肉桂、附子(制)、熟地黄、山药、牡丹皮、山茱萸、茯苓、泽泻。
【剂型与规格】 蜜丸。每丸重9克。
【功效】 温补肾阳。
【主治】 肾阳虚弱,命火不足肾炎。
【应用】 本方为非处方药。常用于肾阳不足而致的腰膝酸软、四肢逆冷、少腹冷痛、小便不利或夜尿清长等。西医诊断的慢性肾炎、糖尿病、腰肌劳损、神经衰弱等病,只要有肾阳虚弱的症状皆可使用本方。口服。成人每次服1丸,1日2次,温开水送下。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者忌用。孕妇忌服。

温脾汤
【配方】 附子(先煎)10克,人参(另煎)10克,大黄(后下)5克,甘草6克。
【制作方法】 水煎服。
【功效】 扶正降浊。
【主治】 脾肾虚弱水肿和尿毒症。
【应用】 本方适用于脾肾虚弱,水湿内盛的水肿病。证见面色晦暗水肿,精神萎靡,形体消瘦,胸闷腹胀,纳少恶心,心悸气短,尿少或清长,便溏或便秘,舌胖大,苔白腻,脉沉细或弦细。每日1剂,分2次服。
四磨饮
【配方】 人参3~5克,槟榔10克,沉香10克,乌药10克。
【制作方法】 水煎服。
【功效】 理气行水。
【主治】 脾肾阳虚肾炎。
【应用】 本方理气为主,治疗慢性肾炎,周身水肿、尿少、腹胀可适当加利水中药,增强本方作用。每日1剂,分2次服。

冬瓜赤豆黑鱼汤
【配方】 黑鱼1尾,赤小豆30克,冬瓜1 500克,大葱5根。
【制作方法】 将黑鱼去鳞和内脏,洗净,加水5碗,与其他3味一起煮熬,熬至3碗。
【功效】 清热利水消肿。
【主治】 急性肾炎。
【应用】 本方适用于风寒犯肺型急性肾炎患者。一般表现为:颜面水肿,甚者全身皆肿,腰以上肿甚,伴有恶寒发热,头晕,咽喉肿痛,咳嗽,胸闷,肢节沉重,小便不利,尿色黄赤,舌苔厚腻。吃鱼喝汤,盖被捂汗。每日服1剂,分2次服,连服1周。

红枣益脾糕
【配方】 白术10克,干姜1克,红枣30克,鸡内金10克,面粉500克,白糖300克。
【制作方法】 将白术、干姜、红枣、鸡内金入锅煮熬,去渣留汁。将汁倒入面粉,加入白糖、发面粉揉成面团,发酵后加碱蒸糕。
【功效】 补益气血,消肿利水。
【主治】 慢性肾炎。
【应用】 本方适用于气血不足型慢性肾炎患者。一般表现为:水肿消退,面色无华,头晕耳鸣,疲劳乏力,腰膝酸软,食欲减少,失眠多梦,苔薄白。每次50~100克,每日服1次。常食。

虫草炖鸡肉
【配方】 冬虫夏草5枚,鸡肉500克。
【制作方法】 将2味同入锅,加水
适量,急火烧沸,慢火炖熟。
【功效】 滋补脾肾。
【主治】 慢性肾炎。
【应用】 本方适用于脾肾阳虚型慢性肾炎患者。吃肉喝汤,每次服1小碗,每日2次,常食。

黄芪烧羊肉
【配方】 羊肉25克,黄芪25克,盐、姜适量。
【制作方法】 先将黄芪加水熬取浓汁。然后红烧羊肉,加水时用黄芪汁。
【功效】 温补脾肾,消肿利水。
【主治】 慢性肾炎。
【应用】 本方适用于脾肾阳虚型慢性肾炎患者。一般表现为:水肿明显,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小便量少,肚腹胀大,腰以下水肿,按之没指,凹陷不起,面色苍白,腰背发冷,四肢不温,口淡多涎,腰膝酸软,大便溏泻,舌淡胖嫩。佐餐,常食。

蛤蜊炖山药
【配方】 蛤蜊肉100克,山药100克,黄酒3克,食盐3克。
【制作方法】 将山药洗净切块,蛤蜊洗好同入锅中煎煮。煮开加黄酒和盐,小火炖熟即可。
【功效】 滋阴补肾。
【主治】 肾气不足,虚火上炎。
【应用】 本品补肾滋阴润燥,可以治疗慢性肾病。用作佐餐汤菜。

黄芪猴头汤
【配方】 猴头菌150克,黄芪30克,嫩鸡肉250克,生姜15克,葱白20克,食盐5克,胡椒面3克,绍酒10克,小白菜心100克,清汤750克,花生油15克。
【制作方法】 ①猴头菌冲洗后用温水发开,约30分钟后,捞出修去木质部分,切成薄片。鸡肉洗净,切成寸长的条;黄芪切薄片;姜、葱切碎,小白菜洗净待用。②锅烧热下入花生油,投入黄芪、姜、葱、鸡块煸炒,再加入食盐、绍酒和少量清汤,用武火烧沸后,改文火炖约1小时,下入猴头菌及清汤,再煨约半小时,撒入胡椒粉调匀。捞出鸡块和猴头,装入盘中,用汤焯一下小白菜心,略煮片刻,连汤浇在盘上即成。
【功效】 补益气血。
【主治】 体虚久病。
【应用】 本膳可补益气血,益脑强身。可以作为体弱、久病以及营养不良、贫血、慢性肾炎、神经衰弱患者的膳食。
【肾小球肾炎单验方】
1.薤白60克,田鸡5~8只。上药用文火煨熟透,不放调料,连汤带药尽服。每日1剂,分3次服。连服25日。
2.糯米糍粑蒸熟备用。临睡前加热,温酒送下;若不饮酒者,温水送服。休息1小时后睡下。治慢性肾炎,肾虚夜尿频者。
3.川萆薢500克研为细末,黄酒与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丸,约10克。盐酒送服。治疗慢性肾炎。
4.将西瓜洗净,挖三角形洞,放入去皮大蒜100克,再以挖下的瓜盖好,上锅蒸熟。治疗热毒伤阴型急性肾炎。趁热饮汁,每日1剂,3次吃完,连用5日。
5.玉米须50克与蚌肉200克洗净,放入锅中文火煮至烂熟,加适量盐调味。治疗湿热内蕴高血压、肾炎,肝炎等,有清热利水作用。隔日服1剂为宜。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