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疾病方--头痛
一、头痛
清眩丸
【配方】 川芎、白芷、石膏、薄荷、荆芥穗。
【剂型与规格】 大蜜丸、每丸重6克。
【功效】 散风清热,止痛。
【主治】 感冒头痛、风热头痛。
【应用】 本方为非处方药。用于头晕目眩,偏正头痛、感冒头痛、鼻炎、牙痛等。阴虚阳亢引起的头痛、眩晕不宜服用。口服,每日2次,每次1~2丸。
芎菊上清丸
【配方】 羌活、川芎、白芷、菊花、连翘、蔓荆子(微炒)、薄荷、防风、荆芥穗、藁本、黄芩、黄连、栀子、桔梗、甘草。
【剂型与规格】 水丸。每100粒重6克。
【功效】 清热解毒,散风止痛。
【主治】 肝肺胃内热积火、外感风邪引起的怕风发热、头痛、鼻塞、牙痛。
【应用】 本方为非处方药。多用于治疗偏正头痛、头晕、目眩、恶风、鼻塞流涕、口苦咽干、牙痛龈肿等症。西医诊断的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鼻窦炎、萎缩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有以上表现者,可用此药。口服。每次服6克,每日2次。忌辛辣油腻食物。体虚者慎用。小儿酌减。
【头痛单验方】
1.绿茶9克,川芎9克,水煎服。频饮代茶,不拘次数。
2.葱白6寸,生姜30克切片。水煎服,用于头顶或太阳穴痛。
3.白菜头2个,大葱胡3个,生姜3片,红糖12克,水煎服。
4.五味子10克,研末冲服。治疗失血性头痛。
5.苍耳子10克,水煎温服。忌食辛辣之物,治疗鼻窦炎引起的头痛。
6.白芷研细末,每日3次,每次6克,茶水冲服。治疗眉棱骨痛为主的头痛。
7.生萝卜汁5毫升加冰片1克。棉球蘸之,左边头痛塞右鼻孔,右边头痛塞左鼻孔。每日1或2次,7~10天为1疗程。治疗顽固性偏头痛。
8.臬芦叶100克,洗净切碎,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频饮,可治疗外感头痛伴心烦口渴。
9. 夏枯草30克,水煎代茶饮,常服。治疗肝阳上元头痛、失眠、眩晕伴口苦、舌红。
一、头痛
清眩丸
【配方】 川芎、白芷、石膏、薄荷、荆芥穗。
【剂型与规格】 大蜜丸、每丸重6克。
【功效】 散风清热,止痛。
【主治】 感冒头痛、风热头痛。
【应用】 本方为非处方药。用于头晕目眩,偏正头痛、感冒头痛、鼻炎、牙痛等。阴虚阳亢引起的头痛、眩晕不宜服用。口服,每日2次,每次1~2丸。
芎菊上清丸
【配方】 羌活、川芎、白芷、菊花、连翘、蔓荆子(微炒)、薄荷、防风、荆芥穗、藁本、黄芩、黄连、栀子、桔梗、甘草。
【剂型与规格】 水丸。每100粒重6克。
【功效】 清热解毒,散风止痛。
【主治】 肝肺胃内热积火、外感风邪引起的怕风发热、头痛、鼻塞、牙痛。
【应用】 本方为非处方药。多用于治疗偏正头痛、头晕、目眩、恶风、鼻塞流涕、口苦咽干、牙痛龈肿等症。西医诊断的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鼻窦炎、萎缩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有以上表现者,可用此药。口服。每次服6克,每日2次。忌辛辣油腻食物。体虚者慎用。小儿酌减。
【头痛单验方】
1.绿茶9克,川芎9克,水煎服。频饮代茶,不拘次数。
2.葱白6寸,生姜30克切片。水煎服,用于头顶或太阳穴痛。
3.白菜头2个,大葱胡3个,生姜3片,红糖12克,水煎服。
4.五味子10克,研末冲服。治疗失血性头痛。
5.苍耳子10克,水煎温服。忌食辛辣之物,治疗鼻窦炎引起的头痛。
6.白芷研细末,每日3次,每次6克,茶水冲服。治疗眉棱骨痛为主的头痛。
7.生萝卜汁5毫升加冰片1克。棉球蘸之,左边头痛塞右鼻孔,右边头痛塞左鼻孔。每日1或2次,7~10天为1疗程。治疗顽固性偏头痛。
8.臬芦叶100克,洗净切碎,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频饮,可治疗外感头痛伴心烦口渴。
9. 夏枯草30克,水煎代茶饮,常服。治疗肝阳上元头痛、失眠、眩晕伴口苦、舌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