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胃脘痛的临床经验

首先要明白伤寒论是一本讲什么的书,否则,只会越读越不清楚,建议参看医学心悟、医宗金鉴两本书的注解。

老师王孟英的书是参看温热经纬吗?
 
老师王孟英的书是参看温热经纬吗?

是温热经纬。最好买一本《王孟英医学全书》。
中医分清六气为病与杂病之后,辨证则如鱼得水。诊病尚不知所属,就胡乱用药,一效实难求。这就要求医者一定要分清上述诸病,否则伤寒做杂病治,温病做湿温治,中暑做温病治,杂病做伤寒治,病何时能愈?
辨证之前一定要先辨病,即上述六气与杂病,病尚且不知,谈何论治。
病都有自己的发病规律,如风寒袭人从表传里,按六经传变,在表为寒,入里化热;直中三阴为寒症。温病顺传肺胃,逆传心包等。
乱说一气,但愿对你能有所裨益,可做参考。
 
是温热经纬。最好买一本《王孟英医学全书》。
中医分清六气为病与杂病之后,辨证则如鱼得水。诊病尚不知

谢谢平凡老师的回复!!老师以后读书临证如有疑难,我能发消息给您吗?我天资不高,记性也不大好,没有名师,一个人鼓捣,终是图费时间,没有效果,但是对中医的热情一直未变,真心想学好中医。我是初中毕业后直接读的中专中医专业,上学时年幼没怎么好好读书,基础真的很差,想好好读书,但又总觉有力使不上的感觉,觉得医书语言晦涩,理解不易,一直纠结于是先读内经还是先读伤寒,我个人觉得内经太沉奥,理解起来较难,反倒伤寒好些,所以现在伤寒读的多一些,对于内经只是停留在中基提到的部分,现在的状态就是心浮躁,总想一下吃个胖子,什么书都想读,可是什么书都看不了多久,也记不住,一会觉得这个方子好,一会又觉得那个也不错,临证抓瞎,犹豫不决。老师能不能指导一下,以我目前的程度,是精读什么先比较好。还有老师您说的医学心悟医宗金鉴是读伤寒论的时候就参看,还是先囫囵吞枣通读几遍伤寒论,再看您提供的医书。
老师,学生鲁钝,提的问题可能幼稚可笑,望老师见谅!!
 
谢谢平凡老师的回复!!老师以后读书临证如有疑难,我能发消息给您吗?我天资不高,记性也不大好,没有名

先读医学心悟,对伤寒论有个概括了解。
 
好经验,收藏了
 
不知先生对胃酸反流,烧心治疗上有什么经验,希望介绍一下.
 
好文章,学生学习了,老师我有一个疑问,就是您举的两则医案中,从哪个症状可以得知患者有痰湿?看了好多遍也没弄清楚,我也看了您的《从少阳论治颈椎病》,里面说了痰湿的症状,可这里没有这些症状~希望老师您可以百忙中抽出点时间解答下,非常感谢
 
好文章,学生学习了,老师我有一个疑问,就是您举的两则医案中,从哪个症状可以得知患者有痰湿?看了好多遍

主要从脉滑来。但也未必。哎,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以往的东西还在这里,被人们读,如今看来,却已是非常好笑了。
 
平凡中医; 说:
平凡中医 发表于 2014-3-13 12:22
主要从脉滑来。但也未必。哎,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以往的东西还在这里,被人们读,如今看来,却已是

老师别这么说,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非常好的文章,都是经验的积累,这就是临床的精华,您觉得以前发的文章“浅漏”,说明您已经更上了一层楼
 
学习了,感谢分享。
 
谢谢了,我朋友有这个症
 
此案柴胡不应为30,而白芍可重用30方为妥善,不知先生重用柴胡为何意,望加以说明之,谢谢。
 
胃脘痛,临床常见病,治疗殊为不易,笔者是肿瘤科的,门诊经常遇到食管癌,胃癌术后胃酸返流的患者,用中药效果不佳,必须要服西药止酸药.所以特别想请教有这方面临床经验的各位,成功的,失败的经验,一起交流.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