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请各位师长帮我参详我吃了快两年的自治方

阳主气,阴成形。阳气虚弱之人,应该从气入手才对,因为是先有气虚进而才有阳虚的,如果一味补阳,则气上不来,那也是白搭。你在吃药的时候可以把姜附桂减至正常水平,然后配合六君子汤再行加减,然后还要适当注意在阴中求阳。这病不要求速,不然会有欲速而不达的情况反而把身体搞坏了。还有看你的大便情况,你一味的加大剂量而便溏不解,那就说明你的辨证是错误的,我认为是与气有关联的,一是脾气虚,二是肝气郁。把握这些慢慢梳理就一定会好的。
 
多谢各位指点。我在这里说我用大剂量桂附。并不是想喧哗取宠。只是想知为何吃了大量四逆类还是拉稀。,可能是治乙肝吃得太多凉药。我认为我真是太寒凉。真实的我的症状比多我说的多。
我在这说说我吃这方子时的一些情况。吃这方子时如果我不吃赭石,牛膝等·····。热会上攻。颈会硬,口渴。心烦。并有很长一段时间拉不出大便。肚胀的很,吃不了东西。用四逆加大黄,芒硝。温脾汤都拉不出多少。就是很拉出也如泥胶。而且也是青黑色的,后来用了陈瑞春老师的四逆散加小承气和我自己加上的姜附。两三剂就见效。各位不妨试试这方。但拉出的还是青黑的。还是寒凉的。这是我吃这方子所遇到最大扫问题。晚了明天再说我自己的情况。12月28日晚
 
且朱丹溪之观点亦为“阳生阴长”,而非阳长阴消,如《丹溪心法*瘟疫》即云“大病虚脱,本是阴虚,用艾灸丹田者,所以补阳,阳生阴长古也。不可用附子,止可多服人参。”(余个人观点附子为壮阳药,非补阳药,附子之辛能使阳气壮大,而不能将补虚弱之阳气,虚而再壮则必死,仲景用附子亦云产妇及亡血家不可多服,因本无气可壮)。
楼主,上面是我摘自坛子里“为朱丹溪平反”的帖子https://www.tcmbe.com/threads/219450%D6%EC%B5%A4%CF%AA,看看是否有参照的价值?
无阳以壮,用附子也白用了。
 
在现在的这种情况下,过分的从阴阳方面考虑反而会陷入各家学说的争论中理不出头绪。大便不成形,既然用了这么多热药也没解决,提示有别的原因。比如湿热也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特别是大便有黏滞感)。另外,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永远不会错的,积精全神,切勿放纵,治大国若烹小鲜,大脑不要总是在意自己的身体,人体本身就有巨大的自我管理、修复能力(搞中医应该都明白吧?)古今专心做学问的很多都享高寿。
 
仅供参考:
最好不要一知半解就吃药,请助与中医师;
一种药不能无限地吃下去,一、二周内没有明显改善就停或换;
附子不是补药,回阳而已,你若阳已回,则不需要附子,否则反而劫阴;
脾虚,补不效当从肝治;
不能一味长期用你那种通血管药,恐生他变。
 
谢谢各位指点。我是40岁的广州男人,验乙肝是二年前入职是做的。自从我知道有了乙肝后我基本不做体检。因我那时的认识是乙肝是无法医治的。
各位的方法我很多都试过,但阴生阳长。阴呼阳应我没试过。可能先入为主吧我没有试过。不知以前吃的凉润药算不算。因我多吃些水果都觉得不舒服。不知是否心理作用。但从几天吃了几个沙糖桔就开始咳。以前我是很喜欢吃水果。但现在知它是寒湿的,不能多吃,现在基本不吃)
我用山蓃肉。龙骨等还是因为留阳。
厥阴不治求之阳明。我知肝病不一定只用西医的清热消炎法。理中也是正途。我更喜欢这种方法。
我现在的舌像。脉像都不觉阳不足。只是脚易冷,大便不成型。但不会完谷不化,颜色还是青黑色。眼下睑有浮肿带黑。阳还觉得不足。
但一直以来我不想煲药时,会吃买来的桂附理中丸和肾气丸时,但时间一长身体各方面都会转差。所以无奈才继续煲药。本月单位组织体检。说我胆囊增生。所以我会继续吃通血管药,但会加补气药。当时也抽血了,但不知验什么,还没拿到结果。
大便稀溏我记忆中无论是《伤寒论》还是各大医都会推荐用四逆类。
各位的意见我会接受。再吃掉这三剂我会吧附子量减至50克。去掉金石药。现在我的组方。
附子150 威灵仙30 菟丝子30 补骨脂30. 甘草 30 黄芪15 党参15
白芍15茯苓30.苡米30. 土元 5 丹参10生龙牡各30灵磁石30
干姜80桂枝5. 柴胡10枳实15陈皮5(水蛭大贵了)
其实我不只用了大剂量的桂附。我还根据本论坛的古道瘦马先生所说大剂麻黄,细辛。(不知是否记错,先道歉)也在30克。呵呵(这可是苦笑)
我在广州。不知那位在附近的师长能给于相助,我愿上门求助。但先声明高价的特效。祖传就免了。
在这我再三声明。我非为喧哗取宠,也非喧扬扶阳理论。只求解不明。是是证用是方才是正理。
如各位说我作假。我可当面吃500克附子煲的药。自然附子要在广州的药店或批发市场买的,(我怕广州这里买的会不会是假的,但不象,因我不加山蓃,龙骨等人就会发热)。按我的方法煎。凉药不会超30克。煲不超两小时。
 
‘答’‘’腰虽然还是会酸软,但是能走上两个小时的路没问题
说明你腰部的问题主要是肌肉力量不够,加强腰背肌的功能练习,配合健脾的中药内服。‘’‘
我是十多岁就开始有上症。我一直喜欢去运动。曾经相信能通过运动能增强我的体质。我曾经练出六块腹肌。只能说明事有意外。但当时有一中医生一打我脉就能说出我的症状只开了一剂药就令我腰痛顿减。但当时年轻没有继续看下去。现在该医生已经出国。只能用周生说的"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这也是我相信中医的原因。
 
我不想讨论我吃附子多少的事。我想讨论为何吃了那么多的四逆类。包括桂附理中丸还是会拉稀。这自然包括了中间有党参。是党参的量不足吗。
 
补答”“”“”“‘答’‘’腰虽然还是会酸软,但是能走上两个小时的路没问题
说明你腰部的问题主要是肌肉力量不够,加强腰背肌的功能练习,配合健脾的中药内服。‘’‘
    我是十多岁就开始有上症。我一直喜欢去运动。曾经相信能通过运动能增强我的体质。我曾经练出六块腹肌。只能说明事有意外。但当时有一中医生一打我脉就能说出我的症状只开了一剂药就令我腰痛顿减。但当时年轻没有继续看下去。现在该医生已经出国。只能用周生说的"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这也是我相信中医的原因。”“”“”“
我现在没去运动是因怕腰劳损,而且跑步回来腰就更痛。不少中医书对腰痛病人的建议是散步。方中的干姜。甘草,茯苓等都有健脾作用。我现在是170CM170KG的体格。不便秘以后,胃口还好,就是不敢吃太多。
 
同情音。

这种慢长的折磨,令人发疯的感觉。
----

我怕冷,很怕冷。两年前生完孩子之后更怕冷,于是穿的像熊,周边人与家人一样都是不理解与嘲笑。
冷到一点就拉稀,大便也没有成形过。--也辩脾肾阳虚。
-
后来凡是温性,热性的东西,吃
凉性的/寒性的东西,不吃。
再选中药也是,金匮肾气丸/参苓白术散/附子理中丸/红参/等等(阴阳两虚,补血先补气等。)。-后来舌中间出现裂纹,现在还在。
---
有颈椎病,脑供血不足,贫血。
---
心肺一直感觉有火,不敢去火,或是刮痧去去火。失眠会好一些。
艾灸,拍打经络等。怕风情况,怕冷或感冒时恢复效果还蛮好。大便仍然是便溏-

-----

但是舌一直白腻苔,心慌/心悸/失眠/--偶尔又便秘。便血。(人流后,这些加重)
找中医调理,大便好些,方中却有好多清凉的药。温中一起,量都不大。10克左右。

-----
在版主提醒下,我觉得我们这样调理方式出错了,不是一味补阳就可以。当然身体比原来好是这结果,或许可以进入下一个环节了。

我观察女儿大便中,她上火了会便秘,继续上火大便就成软便。像鼻涕一样。
如果给清火了,大便再是便秘,继续清火,大便就是正常的。

所以不是所有便滩都要用那些我们用过的药,或许换个思维,也能达到。

而我现在出现便秘,感觉上真的是血虚便秘。有一次吃了葛根(不管它是寒性药了,因为它生肌),大便通畅。

----
我是女的,情况会不一样些。

-----
我看夏桂成妇科方药中,一般产后或术后都是做一些清热药,凉血药等。产后一块冰,为何还放清热的呢,我想血虚也会产热。如果补阳太过肯定是伤阴了。




结论,药得配伍,与个人阴阳得当。艾灸也要配穴。
一味阳/一味阴跟身体不同步。或相差太大会有反应的。

举例:发高烧怕冷--内热+外感。也要清内热,驱外邪。

再举例:产后气血两虚,(补血先补气理论不适合)何况人有不同。气虚在什么程度,血虚在什么程度,身体也不断在变化中。就是循环中走在哪里,应该用药方式不一样。不能停止在某个点上的。

不知理解对不对。感觉有点乱。
----
现在身上肌肉都痛,睡觉略好一些, 胃口很好。
小腿无力,手臂肌肉痛,按不得(小肠经上)。脖子(颈椎依然难受),睡觉中会觉得一阵全身酥麻,之后很累。


脾主肌肉,
血液是营养健美肌肤的源泉,
我现在步骤,健脾养血先。慢慢来了。
 
有没有试过柴胡桂枝干姜汤?感觉症状有点这个的意思。另外还是觉得有点湿,久寒的体质吃热药后,寒热化合也会生湿,可以用车前等。我不是专门搞中医的,只是个人想法,楼主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做判断。
 
我是食疗+中药+艾灸、拔罐等方法,发觉现在身体好很多,要不断的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方法。
 
推荐你去黄煌教授那边看一下,你这病经方治起来估计效果好点
 
推荐你去黄煌教授那边看一下,你这病经方治起来估计效果好点
 
疑难病症我认为,需先固护住中焦,脾胃乃气机之枢纽,脾土衰败,百病从生~
 
治大便糖稀,试试海音生生胶囊,主药是黄芪,天麻,西洋参,三七,茯苓,鱼腥草等,tb网上可购。
 
多谢各位指点。我在这里说我用大剂量桂附。并不是想喧哗取宠。只是想知为何吃了大量四逆类还是拉稀。,可能

内经《百病始生篇》:虚邪之中人也,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多寒则肠鸣飱(读CAN)泄,食不化,多热则溏出糜。明白了吗
 
大便稀溏我记忆中无论是《伤寒论》还是各大医都会推荐用四逆类。你这是乱说。大便稀溏为肝热侮肠,为泄热的表现之一。你可以细读一次内经的《至真要大论》。你用了这么多的附子(附子用大量时也会有相当于西药的激素所产生的作用,而且还用了生龙骨牡蛎减轻其副作用,所以你会感觉用药会舒服),但是你看看,你连大便都出血难止了,出血和便溏都是人体泄热的一种表现。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