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乙肝、肝硬化专题

花香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7775
获得点赞
82
声望
38
年龄
44
肝硬化腹水治验一则

精诚居士
某男,35岁,12月31日诊。服用贺普丁(拉米呋啶)后出现抵抗力下降,经常感冒,牙血时出,饮食减退,腹部膨隆,B超检查示腹部大量腹水,肝功能检查GPT80U/L。患者面色青黄,语音低微,终日胃脘胀闷,不思饮食,大便每日4~5次,基本不成形,多呈水泻样,时时夹杂有不消化的菜叶,动辄易汗,近来消瘦明显,自觉肌表发热。乏力感明显,腹部胀满膨隆,平卧时压迫感明显,需要侧卧方能入睡,睡眠很差,时有噩梦,双足浮肿,如馒头般胀大,按之凹陷,短时间内不能平复。小便短少,自觉喝水后根本无小便,嗳气明显,舌淡红苔白腻,左脉弦细,右脉弦。
综合上述表现,患者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脾肾阳亏,不能运化水谷,导致饮食不化、大便不实、疲乏易汗;二是水饮内停为患,导致小便不利,腹胀腹鼓。这时如果单纯温补脾肾,那就会加重腹部的水鼓,如果单纯逐水,则又会损伤脾肾阳气,何况现在又是12月份,人体的阳气在这个时候是一年当中最弱的时候,权衡再三,我决定先给予温阳为主,稍佐利水。仿张仲景真武汤法:生白芍30克,茯苓30克,附子12克,炒白术45克,泽泻20克,桂枝15克,生姜15克。5剂。
上药服后,腹部膨隆稍减,胀满感仍觉明显,足背浮肿明显,按之凹陷如泥。但胃纳好转,有饥饿感出现,大便次数减少到一天2~3次,开始时能成形,后来仍稀溏。小便量逐渐增加,舌苔白腻转为薄白。阳气有复苏之象,水湿有得化之机。前方再用5剂,以充养阳气。阳气渐旺,此时可以逐水以去内停之水患。仿张仲景己椒苈黄之法:防己15克,花椒9克,葶苈子15克,大黄(后下)10克,枳实15克,厚朴10克,牵牛子10克,滑石15克,大腹皮15克,干姜6克,附子9克。3剂。
服上药后小便量明显增加,排尿时有急迫感,大便一天4~5次,多呈水泻样,自觉腹部明显轻松,仰卧时压迫感已经大大减轻,胃口好转,足背部肿胀减轻。舌苔薄白,脉象细弦。患者素体阳气不足,攻逐之药又往往多损阳气,故不可过量,应中病即止。现患者停聚之水饮已经有松动之机,当改峻攻为缓攻,仿张锡纯鸡胗皮汤:鸡内金30克,白茅根30克,生白芍30克,炒白术15克,柴胡6克,附子12克,干姜9克,甘草6克,党参30克。5剂。
上药服后,小便量继续增加,腹部膨隆继续消退,足背浮肿已退去十之七八。纳开,脸色渐转红润。大便一天2~3次。药已中病,继前再进。此方共服用约半月,足背浮肿全消,腹水消去约三分之二,但出现齿衄,系前面温补之药,禀性火热,热性炎上,故迫血外出而为齿衄。当以镇摄潜阳、引血下行为治。淮牛膝30克,大黄炭3克,赤芍15克,生白芍30克,荆芥炭3克,当归炭10克,柴胡3克,白茅根20克,肉桂3克,赤石脂15克,炮姜3克,三七粉(冲)3克。5剂。
此方服后,齿衄减少,去三七、赤石脂,继服10剂,齿衄止而诸症渐罢。至此,肝硬化腹水基本治愈。

sungoderer
对一肝硬化失代偿的病人来说,月余时间,四易其方,是否太频繁?小弟有几个小问题不问不快,可别烦呀:患者确诊肝硬化有多长时间?什么时候开始服用贺普丁?服中药时是否已停用?是否使用西药,如人体白蛋白、利尿剂等?

精诚居士
答 sungoderer :
兄台所提之问题,甚为精到。现回答如下:
1本案为本人所亲治之案,一月之内,四易其方,是药随证转之意。所谓有是证则用是药是也。
2患者确诊肝硬化腹水半月余,B超下显示大量腹水。该患者为乙肝小三阳患者,为求转阴在西医专家指导下开始服用拉米呋啶,共服用约2年时间,不但没有转阴反而出现肝功能长期不正常,肝硬化,身体抵抗力明显下降,稍有寒热不慎即感冒,而且感冒常长时间不愈,最后出现腹水。
3服中药时停用所有西药,在治疗过程中也未使用任何西药。
 
漫谈肝硬化的治疗

来源:caoxibai

肝硬化一病,本为西医的概念,中医向来无此说法。据其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肝硬化可以归属于中医“臌证”的范畴,但臌证不等于“肝硬化”。就象糖尿病可以归属于中医“消渴病”的范畴,但消渴决不就是糖尿病一样。中医的疾病,病名定义大多不严谨,且常常以症代病,使人不得要领,很难准确定位。临床应用每每不易自己掌握,又不易与人交流,必须再加以辩证,才能表述清楚。此为中医一大缺憾,不知到何时才能彻底解决,根本改变?现在为了准确表述此病例,不得已只好采用西医病名 “肝硬化”。望诸位同仁鉴谅。

肝硬化既为一特定的疾病,虽然临床变化多端,但万变不离其宗,必有其一定不变的内在实质及根本特征。所以治疗起来,除了在疾病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分别对症下药外,还应针对其不变的核心病理基础进行调治,坚持如一。不能只见外显之症,不见内结之病。此道理不只适用于“肝硬化”,一切疾病都是如此。这方面,西医做得比较成功,他一旦抓住了疾病的本质,就揪住不放,不了不休。虽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常给与不同的对症用药,但针对病因的主攻方案,会始终坚持不变。譬如治疗肺结核病,一旦确定它是由结核菌引起,就坚持使用抗痨药不止,直到证实结核菌彻底消除。治疗的过程中有时会加用一些其他药物,但使用抗痨药决不动摇。而且,只要诊断明确,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是西医,其治疗大法都会略无差异。而中医则非此,同一病人,同一病症,同时找不同的中医大夫,常常会有不同的认识,开出不同的方药。病人及其家属常莫名所以,疑惑不解。这与其说是中医辩证施治“高深莫测”,不如说是中医的理论概念混乱不堪。

书归正传,现介绍一治疗肝硬化的通用方剂。我以此方治疗肝硬化多人,疗效较满意。应用此方治疗肝硬化,可辨证后进行加减,也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始终如旧。无论怎样,都会起效。君如不信,可以置之不理。也可以批判。全凭您高兴。

书方如下:
柴胡10,当归10,赤芍15,枳壳10,甘草6,丹参30,郁金10,川藭10,黄芪30,白术15,茵陈15,泽泻15,黄芩15,金钱草20,五味子15,鹿含草30,刘寄奴30,牡蛎30,炮山甲10
水煎服,日一剂。服药同时戒气恼、劳累,及油腻,辛辣、冷硬食物。
 
sw218乙肝一案:
男,43,患乙肝,右胁隐痛,纳差,厌油腻,乏力。患者自得此病,精神一直较差,抑郁易怒。来时见:舌红脉弦细。
症属阴虚肝郁
见其前方多为清热解毒之凡品,世俗病毒之论可见一斑。
R:枸杞10 ,菊花10,生地30,白芍20,当归15,香附20 ,枳壳15,白术15,山药15,山楂15,甘草6 ,合欢皮9 ,垂盆草15,连翘10
加减共计32剂,诸症全消,唯有HBsAg(+).患者自不欲再诊,遂罢。
 
侯新生肝病经验

病毒存在与人体中为什么能没有反应?按中医理论来说最主要的是人的正气不足无力对机体内的病毒做出反击,中医提倡治未病,不等邪气损害机体而显现出疾病的症状时,提前给予适当的治疗,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本人观察了诸多的此类人群,发现大多数都存在气虚的症状,可见辅助正气,促使人体的免疫系统对病毒作出反击是治疗的关键。

我用小柴胡汤加黄芪,香姑,叶下珠,猪苓等治疗150例病毒携带者,6月为一个疗程,观察发现疗效很好,有38例一个疗程表面抗原转阴,E抗原转阴,而且表面抗体出现,HBV-DNA阴性。其他的人员HBV-DNA都有不同程度的数值降低。也许这不是最好的疗效,但是最起码说明思路是正确的,请同道结合临床验证,指正。
 
甲鱼炖大蒜治疗肝硬化腹水

甲鱼炖大蒜是江西民间验方,笔者运用此方治疗肝硬化腹水32例,疗效满意。

组成 甲鱼1只(500克左右),独头大蒜125克。将甲鱼宰杀后洗净、去内脏,同去皮大蒜清炖(勿放盐),炖至烂熟,即可食用。2天1次,15次为1疗程。

加减 呕吐不能进食者加人生姜10克;气滞腹胀甚者加入白萝卜200克;大量腹水者配合双氢克尿塞、氨苯喋啶,每次各服25毫克,每天3次。

疗效 治愈8例(腹水消退,自觉症状消失,血浆总蛋白上升达6.00g/出以上,白蛋白达3.80Z/d1以上,A/C,比值≥1.5:1,停药后3个月内无反复者);显效14例(腹水消退,自觉症状缓解,血浆总蛋白、白蛋白上升接近正常,原A/C,比值倒置转为正常,停药后3个月内有轻度反复者);有效7例(腹水部分消退,自觉症状减轻,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均有上升,A/C.比值有一定改善者);无效3例(腹水不减,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出现严重并发症,血浆总蛋白、,白蛋白、A/G比值均无改善者)

病例 夏某,男,44岁,于1984年7月2日以腹部胀满、四肢浮肿一月为主诉而人院。腹围89.5厘米,面色晦暗,左侧面颊及胸部可见蜘蛛痣4~5处,腹部静脉曲张明显,腹水征阳性,舌黯红、苔白腻,脉弦细。西医诊断为肝硬化腹水。先服双氢克尿塞、氨苯喋啶每次各服25毫克,每天3次,3天后开始服食甲鱼炖大蒜,共服食13次。住院40天,于8月11日痊愈出院,随访一年未再复发。(河南省信阳地区中医院 符世纯)

来源 《河南中医》1992年第5期。
 
老顽童肝病一案

谷疸,出《金匮要略》。云:“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学》云:“指因脾胃受伤,谷气不消,湿热内甚所引起的黄疸。”与《金匮》义同。而清《辨证录》陈氏云:“谷疸之症,胸中易饥,食则难饱,多用饮食,则又发烦头眩,小便艰涩,身如黄金之色。”

两者竞不相同,相差甚远。而陈氏之论似乎与中医的肝胃不和之嘈杂症状相似(<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中医研究院二版)。本人遇到一例,与陈氏云之论相合,能食善饥每以求食自救,此时检查肝功能已经不正常,转氨酶增高至450,以后逐渐升高至1300,先以左金丸加减其效不显,后以龙胆泻肝汤加沈氏黑疸方增减,用药十五剂肝功正常。

本人体会是,谷疸的主要症状是:始则能食善饥每以求食自救,此时检查肝功能已经不正常,后则不能饮食。是肝功不正常在先,能食善饥在后。陈氏之论较为确切。
 
小议治肝

作者:溪流525发表日期:2004-03-10 22:12:40 楼主

如今肝炎与肝硬化,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的主要疾病, 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如何治疗肝病,是摆在医学界以及中医界的重大课题。

肝为刚脏,内寄相火, 体阴而用阳,性舒展而喜生发。为东方甲乙木,癸水生之,丙火泄之,木遇水生意顿旺,遇火衰之又衰,易经八卦有木不南奔之说。故肝炎难治。

古人治肝论述很多,王泰林有治肝三十法,可谓详之又详,唯嫌分类众多,反易歧路亡羊。其中第一二两法,为舒肝之法,第三四法,为柔肝缓肝之法。第十三为养肝法,第二十七法为补肝阴法。此六法乃为治肝炎类病之重要方法。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而肝炎初始,多兼肝胃不和与肝脾不和,气机多不舒畅,舒肝和肝为首用,不难理解。 肝炎为热病,火易动而阴易伤,古人说治热病存得一分阴气,便有一分生机。其性又刚,不宜过多折伐,故治肝病柔肝养肝滋肝缓肝也为重要之法。

临床所见肝病人,尤其是肝硬化之病人,面色黧黑者居多,何也,肝肾阴虚也,(亦有一部分湿邪浸淫的成分)。故治疗肝炎肝硬化,时时注意呵护肝阴是十分重要的。(当然,肝炎之始,首当清热利湿.)

兹举一例说明之:
骆xx,男,59岁,本市房屋开发公司之工程师。2003年夏就诊, 病人初患肝炎,后转硬化, 蛋白倒置,中度腹水,为治腹水,曾于某中医那里服用舒肝利水中药四十余剂,腹水未消而添新病,腰腿肌肉痉挛疼痛。阵发呼天抢地。西医止痛药无效,(有效也不敢多服,因肝病之故)诸中医有当风湿治者,亦无效。痛反剧,有一老中医开芍药甘草汤,痛略缓和。(芍药甘草汤,甘酸化阴也,故有效,然嫌力轻。)求治于我,观患者面色黎黑,皮肤干燥,口干,脉沉细涩稍数,舌质稍红,胎甚少。私下虑之,有腹水,胎当厚,反胎少,皮肤干燥,口干,脉细涩。此病原是服利水药太过,损伤肝肾之阴,水未去而阴液伤,阴液不能滋润肌肤,故痉挛而痛,(决不能当风湿治, 越治越重。)腹水为标,肝肾阴虚,淤血内阻为本。治当重补肝肾,增液汤为主,酌加滋肝肾药与活血化淤药,四剂基本不痛。十五剂后B超查腹水亦消。其背部皮肤丘疹亦愈(此症状患者原先未说。)化验白蛋白亦有增加。
 
花香丁一个中医朋友接手治疗的案

2005-03-08 17:10:35 tanger29(12029836)
颜×× 男 23岁 厨师 体形中等
自述2003年正月检查时发现乙肝(大三阳),经中西医反复治疗,但转氨酶一直不正常,一般在100 IU/L上下波动。2004年夏天经愚用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二月余,转氨酶恢复正常后返工。近日返乡复查肝功能,发现转氨酶奇高:ALT(谷丙) 1224 IU/L 、AST(谷草) 740 IU/L、GGT(谷酰转肽酶) 57 IU/L、TP(总蛋白) 88.6 g/L、GLO(球蛋白) 40.80 g/L、A/G(白球比)1.17 。刻下:舌苔满布,色微黄,少津液,舌中有轻微裂纹,舌质见边红点多且大,边稍有齿印,舌下静脉瘀滞明显;左脉明显比右脉细,左脉沉欠流利,右脉弦滑。唇深红且稍暗,面色微微发红。自觉口粘口燥,欲饮温水;稍咳嗽,喉间痰梗,痰色“灰”质如脓成块;,左胸肋刺痛,左胁隐痛不适;饮食尚可,易饥,胃脘胀满;大便一天一解,成型,不畅,臭秽,或色偏暗,小便色深黄如橘黄色,尿道涩痛。夜间四肢微微汗出。或失眠。


tanger29:
今天做了肝胆脾B超提示:大致正常。
辨证为:湿热病夹瘀毒,热重于湿,兼有阴伤,偏在气分,涉及血分。
用药:土茯苓40g 米仁30g 茜草15g 丹参30g 赤芍15g 浙贝母10g 虎杖15g 当归15g 蛇舌草30g 青蒿15g 鳖甲20g ,七剂。


2005-03-08 22:16:25 tanger29(12029836)
半个月后欢迎大家继续讨论

2005-03-31 22:21:06 丁香花
你那个肝炎病人怎么样了

2005-03-31 22:28:13 tanger29
效果不是我想象的好

2005-03-31 22:26:46 丁香花
病人检查现在的结果如何

2005-03-31 22:29:25 tanger29
ALT只降了200,AST 降了400

2005-03-31 22:28:22 丁香花
用药半个月?

2005-03-31 22:30:45 tanger29
这次来感觉就不对

2005-03-31 22:31:47 tanger29
后来才知道他最近被电话和恶狗吵的睡觉不好,还可能有手淫

2005-03-31 22:31:18 丁香花
病人谷丙降了两百后依然很高

2005-03-31 22:32:18 丁香花
说明原来的方子泻邪的力量不够

2005-03-31 22:33:09 tanger29
是啊

2005-03-31 22:31:59 丁香花
那你打算如何

2005-03-31 22:33:51 tanger29
继续吃药

2005-03-31 22:35:16 tanger29
病人脾胃并不是很好

2005-03-31 22:35:41 丁香花
你还是用原方吗

2005-03-31 22:37:59 tanger29
土茯苓40g 米仁30g 茜草15g 丹参30g 赤芍15g 虎杖15g 白术12g 猪苓20g 明矾2g 青蒿10 g地骨皮10g 瓜篓皮20g丹皮10g 五味子6g

tanger29
为求病程的延续性,帖出二诊纪录。
2005-3-17 二诊
上药七剂后:症状同前,舌苔满布,色微黄,舌皱褶减少,舌质边尖红减轻减少,边齿印增加,舌下静脉瘀滞减轻。左脉增粗,欠流行情况好转,右脉弦滑,寸关较浮。
上方去当归加白术12g 猪苓10g 明矾2g 杏仁10g ×七剂。

tanger29
帖出三诊记录。 上药七剂后,于昨天来青准备化验,路过余处,见其面色较前两次为青暗,查脉左手又转细,知大不妙也。果今日化验ALT 1071 IU/L、AST 343 IU/L、GGT 74 IU/L、TP 86.3 g/L、GLO 41.20 g/L,舌质红,苔薄白而不腻,边有齿痕。脉左细,稍不流利,右滑而平。仔细询问病情,基本如前,仍咳嗽,但浓痰较少。容易饥饿,大便色青,小便或黄或清。口粘。最近睡眠质量差(邻居恶狗夜吵及深夜电话骚扰),手淫可疑。
土茯苓40g 米仁30g 茜草15g 丹参30g 赤芍15g 虎杖15g 白术12g 猪苓20g 明矾2g 青蒿10 g地骨皮10g 瓜篓皮20g丹皮10g 五味子6g ×14剂

2005-05-21 22:11:02 tanger29
那个乙肝病人转氨酶正常了

2005-05-21 22:05:32 丁香花
你打算下步如何用药

2005-05-21 22:11:47 tanger29
差不多的药

2005-05-21 22:06:46 丁香花
乌鸡白凤丸后面上吗

2005-05-21 22:12:47 tanger29


2005-05-21 22:07:19 丁香花
现在不是时候?

2005-05-21 22:13:23 tanger29
已经上了

2005-05-21 22:13:39 tanger29
一个月以前就上了

2005-05-21 22:07:56 丁香花
你是汤丸并上?

2005-05-21 22:13:59 tanger29
是的

2005-05-21 22:08:59 丁香花
上的是乌鸡白凤丸还是十全大补丸?

2005-05-21 22:15:00 tanger29
 
乙肝医案一则

田中行,23岁。2008年4月2日初诊。两年前健康体检时初查携带乙肝病毒。今年春节前,猝然肢面、巩膜发黄,犹如黄染,尿黄。伴低热、四肢倦怠无力、不思饮食,血清总胆红素283μmol/L,谷丙转氨酶332IU/L,谷草转氨酶688IU/L.。两对半检测:大三阳。脉细弦,舌质淡红,苔黄腻。
溪黄草30 平地木30 垂盆草30 叶下珠30 茵陈30 虎杖30 马鞭草30 白花蛇舌草30 赤芍30 党参30 黄芪30 茯苓21 丹参15 焦三仙各15 鸡内金15 苦参30 天花粉21 蜂房15 甘草9
上方连服20贴,面色不再如黄染,小便转清。身体也较有力。复查:血清总胆红素27μmol/L,谷丙转氨酶86IU/L,谷草转氨酶65IU/L.上方加明雄黄1克,研末冲服。
15贴后,肝功正常。两对半检测:小三阳。HBeAg转阴,抗HBe阳性。
现在治疗中。
 
看来“花香丁”先生治疗肝腹水方面是有其历史的,纵观其法和用方,在辩证方面较为合理,相关环节也扣得较紧。如能研究出治疗肝腹水的基本方,突出治疗肝腹水中医专科的特色,百人皆可切入就好了!
 
问“花香丁”先生

桃叶、穿山甲、蜈蚣、王不留行、砒霜等所制膏药,外贴肝区,疗:肝癌、肝硬化、肝炎,先生用过吗?效果如何?
 
以下摘自一个医学论坛:



治疗肝癌晚期,肝硬化腹水的偏方
首先本人是个医务工作者,不是要钱的骗子,本人对偏方还是比较相信的,因为小时候,(8岁)得了肝炎合并肾炎,医院治疗效果不好的时候,我却在一个民间草医那里得到了救治,才半个月就好了。我读大学的时候,到达市二级运动员水平,身体是很不错的。

后来,我在医院实习的时候,看到一个小孩子,因为肾炎,而用激素治疗,却没有什么效果,病情恶化,真的非常心疼,为什么有效的东西不能公布出来呢?

这个偏方也不是我家的什么破祖传秘方。方子是这样来的。

我爸爸的同事的母亲,10余年前经肿瘤医院确诊为,肝癌晚期。无手术意义。于是就出院回家准备后事。

后来有一草医告诉我父亲同事,有一偏方可以医治,所以就死马当活马医。

此方不是内服的,严禁内服,服用了估计要死人了。是膏药,外帖肝区的。

那老太太使用了以后,居然当天就有起色,多活了11年。

那时候,我还小,但是,我父亲参与当时的制作过程,在这里我把制作的方法,和忌口,用法,一一说明,有实在走投无路的患者,属于没有办法手术的晚期病症,大家可以尝试下。

药方:
新鲜桃子树叶子 20斤
蜈蚣:9条
穿山甲:3克
王不留行:3克
砒霜:3克

制作方法:
先把蜈蚣,穿山甲,王不留行,分别用沙器皿焙干(能碾成粉末)然后就是碾成粉末混合起来。

然后用一口大锅,把20斤新鲜的桃子树叶,加上20斤水,熬制。等锅里看不见水分,感觉要糊的时候,去掉火,然后把锅中的树叶连水一起装进布袋中,然后榨汁。

把榨出来的汁液在放在锅里熬,然后把蜈蚣,穿山甲,王不留行的粉末倒进去,不断搅拌,最后看水成很粘稠的稀糊状态的时候,放入砒霜。然后离火,放入玻璃或者沙器皿中待冷却。

冷却后,就是膏状物体。能出一小碗那样,能用一星期时间。然后用一勺左右膏状物,放在卫生纸上,贴到患者的肝区。24小时内就能见到效果。能用大概10次,用光就可以,假如用光还无效,那就没必要用了。

假如有效果的患者,一般这些膏用完,就可以痊愈,一般是等膏干了,就可以换药。

最后,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忌口,必须忌口所有荤腥食物和药物(如抗癌的鱼肝油)这点我家提起就追悔不已。(我亲人,肝癌晚期,本来都被此膏药治愈了,就是吃了点抗癌的鱼肝油,半年后复发,不治。
忘记说了 忌口需要3年,3年后可以少量的是清淡的荤食,但是中医所说的,鹅肉,猪头肉等属于“发物”的,绝对不可以吃。 因为说这个偏方对吃荤腥复发的没有效果。对手术后复发没有尝试过,对其他癌症没有任何效果。能吃素菜类的任何油,(豆油花生油,菜油等)猪肉等油煮的菜当然不可以。
 
原帖由 邯郸居士 于 2008-5-14 12:38 发表
桃叶、穿山甲、蜈蚣、王不留行、砒霜等所制膏药,外贴肝区,疗:肝癌、肝硬化、肝炎,先生用过吗?效果如何?
蜈蚣在肝病治疗中,我建议还是少用,因为我有一个亲戚患肝癌后自己看医书一天,然后当天到药店买了几条蜈蚣煎鸡蛋吃,结果当晚疼痛不止而死。砒霜药多用于白血病,肝癌之用我不太清楚,好象针对性不够强。如果要用毒类药物的话,建议还是用蟾蜍。有一个方法,就是把蛤蟆拨皮,然后挑破外皮上的那些疙瘩,出液后倒贴到肝区,止癌疼效果明显。除此外还可以制药内服,先生关注一下前人用蛤蟆治疗鼓胀一病便知。
 
由版主最后编辑:
肝病的治疗应该是个系统工程,比较复杂。我这个帖子发的是我之前早期搜集的一些资料,有可用,也未必尽可用,全由大家取舍。特别是对乙肝一病的治疗,需要继续的探讨。
 
清热解毒益肝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0例

清热解毒益肝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0例
作者:章可谓沈玉明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清热解毒益肝方 对照观察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乙肝)目前尚无特效疗法。笔者近年来采用自拟清热解毒益肝方治疗本病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2004年1月~2007年7月本院肝病门诊和部分肝病科住院病例。诊断符合2000年9月西安第十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慢乙肝诊断标准[1]。按随机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18~56岁;病程2~23年;慢性轻度10例,慢性中度17例,慢性重度3例。对照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0~55岁;病程3~22年;慢性轻度11例,慢性中度16例,慢性重度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肝功能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维生素C 3.0g,肌苷0.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甘草酸二胺3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2.2 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益肝方,处方:赤芍、丹皮各10g,蛇舌草、虎杖、丹参、生黄芪、旱莲草各30g,郁金、女贞子各12g,生甘草6g。加减:湿热内盛加茵陈20g,垂盆草30g;夹有瘀血加桃仁10g,炒鳖甲(先煎)15g;肝肾阴虚加白芍10g,麦冬12g;肝郁脾虚加米仁30g,陈皮6g;肝气郁结加柴胡、枳壳各6g;胃纳呆滞加鸡内金10g,炒谷麦芽各15g。水煎,分早晚2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综合疗效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下降幅度。
2.3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照《病毒性肝炎中医疗效判定标准》[2]。临床基本治愈:症状消失,黄疸消退,肝脾肿大回缩,肝区无压痛和叩击痛,肝功能正常;显效:症状、体征有2/3以上项目转为正常,ALT、AST正常;好转:症状、体征有1/3~2/3项目转为正常,ALT、AST高于正常的部分下降50%以上;无效: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无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治疗组30例中,临床基本治愈9例,显效14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30例中,临床基本治愈2例,显效7例,好转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3 两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详见表1。
zjzy20080412-1-l.jpg


4 体会

肝炎的描述散见于中医“黄疸”、“胁痛”、“虚劳”等病证中,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已建议把病毒性肝炎的中医名定为“肝瘟”,认为“肝瘟”是指湿热疫毒侵袭肝脏所致的一种疾病。湿热疫毒邪留体内,隐伏血分,邪不仅伤正,而且由血及气,以致气机阻遏,湿阻中州,壅滞肝胆而发病。治疗应辨证施治,灵活加减,祛邪、扶正、调节阴阳是治疗的基本原则。清热解毒益肝方中赤芍、丹皮清热凉血活血;蛇舌草、虎杖清热利湿解毒;郁金活血凉血解郁,利胆行气止痛;女贞子、旱莲草柔肝益肾;丹参活血化瘀;生黄芪补中益脾,升阳固表;生甘草调和诸药,清热解毒。全方具有凉血活血解毒,益气养阴补肝肾之作用。药理研究[3-4]表明,丹参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能改善肝内微循环障碍,降低血液粘度,刺激胶原酶活性,促进胶原降解,以及抗纤维化的作用;生黄芪具有抗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作用[5],黄芪总黄酮可降低细胞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维持细胞正常代谢谢[6]。从本文临床观察表明,清热解毒益肝方治疗慢乙肝取得较好的疗效,为慢乙肝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5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
[2]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病毒性肝炎中医疗效判定标准[J].中医杂志,1992,33(6):373.
[3]苗兴旺.复方丹参液的临床新用[J].临床军医杂志,2002,30(3):90-91.
[4]王丽英,马晓红,赵军涛,等.易善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5,8(2):97-99.
[5]裘月,杜冠华,屈志炜.常用补益药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比较[J].中国药学杂志,1996,31(2):83.
[6]赵克然,杨毅军,曹道俊.氧自由基与临床[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570.

收稿日期 2007-12-06
浙江中医杂志 2008年4期 http://whlib.vip.qikan.com/Article.aspx?TitleId=zjzy20080412
 
肝炎杂说—邹孟城

一、中医认为肝炎多与湿浊内蕴有关

肝炎之病无论属于何证,多与湿浊内蕴相关。故其治疗,亦无不以理湿为之重点。有症状不明显,由化验而确诊之肝炎患者,四诊亦无明显湿浊见征,以清化湿热为治多能获效。

此症西医名日肝炎,而中医定其病位不全在肝。其中黄疸型者与肝胆关系较为密切,明代《景岳全书》“黄疸”篇中已云:“胆伤则胆气败,而胆液泄,故为此证。”已初识黄疸与肝胆损害有关。

无黄疸型所蕴湿浊,虽亦不离于肝,然多关乎脾胃。《内经》论脾胃之生理功能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则脾胃为人体水液代谢谢之关键脏器。若脾胃运化水湿之功能稍有障碍,于氤氲弥漫之湿浊不能廓清时,则易敛本病。故余治肝炎,除急性期湿热较盛者及不宜健脾者外,于辨证方中均加白术,脾胃健运则湿浊易化,湿浊化尽则肝复其常矣。且仲圣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而张景岳之见解更为直捷:“肝脾俱实,单平肝气可也;肝强脾弱,舍肝而救脾可也。”此法对于甲型慢迁肝而现中气不足者更为有效。中气虚甚者,党参、黄芪、苡仁、扁豆之属亦可酌情加入,无须过虑“湿热不可补”之说。盖此时虽有湿邪留着,已是“强弩之末”,难穿鲁缟矣。正须扶其正气,以除余邪。倘患者中土犹健,而气血阴阳有所不足,或肝肾心肺功能有亏,亦宜于辨证方中参入相关调理之品。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犹此之谓也。

二、姜春华老师治慢性肝炎恢复转氨酶方

姜春华老师生前曾授余治慢性肝炎恢复转氨酶方,药物甚简,仅七味:

党参、太子参、黄芪、杞子、垂盆草、田基黄、白花蛇舌草。

师嘱曰:连服2~3月,转氨酶渐可复常。

初得此方余未着意,至八十年代初有卫姓干部前来咨询,谓其子两年前高中毕业,报考大学成绩合格,不意体检时查得GPT高达100以上,昔年曾患肝炎,当时已经治愈,后未复查。由是名落孙山,不得不边服药,边复习,边打工。一年后再度报考,成绩确佳,体检又因GPT升高被黜。及至第三年离高考仅有一月时,先自行至医院化验,GPT为70u以上,其父急来商治。当时余未见患者,无法面诊,询知肝功能化验时除GPT以外,其余项目基本正常。患者体力尚可,三年来打工不辍,有时稍感疲劳而已,并无其他见症。余思患者病已多年,惟姜老师此方最为合拍。方中垂盆单、田基黄、白花蛇舌草,均具化湿清热、恢复肝功能之功。久病肝炎中气必亏,肝肾易伤,党参、太子参、黄芪、杞子以益气健脾、滋养肝肾。全方扶正祛邪、虚实兼顾,可谓的对之良方。于是录方与之。一星期后其父来告:GPT已降至50余。又一周降至40余,第三周恢复正常。患者坚持服药至高考体验时,顺利通过化验关,高榜题名而得遂升学之愿。

由此病例治疗得效,余始识此方看似寻常实非寻常,以后用治慢性肝炎多节节应手,故告之同好。

三、大柴胡汤治疗黄疸肝炎

大柴胡汤出《伤寒论》,为治少阳阳明兼病之方。当今辨证治疗胆道疾患如胆囊炎、胆结石、胆道蛔虫症等,每收捷效。肝胆相为表里,甲胆乙肝同属于木,不仅于病理上可互相影响,且治法与谴方用药亦多相通之处。如大柴胡汤治黄疸肝炎,其利胆退黄之力恒在诸方之上。乃因黄疸肝炎不仅热郁肝胆,且兼肠胃湿浊蕴结。木士同病。或竟缘脾胃湿热、熏蒸肝胆,反侮其所不胜而成病,故治法亦宜兼顾肝胆脾胃,既行清肝解郁,亦泻阳明里实。据于此种机理,则大柴胡汤自属不易之方。

余治陈媪,曾患无黄疸型肝炎,经西医治后因症状消失,遂不介意。越数年忽发黄疸,全身色黄如染柏汁,急送某医院,入院仅数日即通知出院。于是转入专科医院,化验血清胆红素为567μmol/L,GPT150u/ml(其余化验数据不详),该院诊断为阻塞性黄疸肝炎。经用多种最新高效药物及激素,黄疸持续不下。病房主任谓乃夫曰:“进来容易出去难,生还希望仅50%。”佣工为其擦身,盆水色呈深黄,家属深为忧虑到处奔走求治。得余友人之助,一再强余为治。余允勉为尽力,未许必效。诊见患者全身肤色金黄,神疲乏力,愠愠泛恶,胃纳尚可而脘腹不舒,头痛心烦,右胁痞满,大便数日一行,情绪压抑,畏恐特甚。左脉大而兼迟涩,右脉按之软,舌淡苔白而干,中心至舌根呈灰黑色。据此脉证为肝胆湿热蕴结,疏泄之令不行,以致肝郁气滞,犯胃则脘胀便秘,侵脾则中气消损,运化失健。治法当疏肝清热、利湿消黄、兼益气扶中、健脾化浊。拟大柴胡汤加减。方为:

生黄芪15g太子参9g柴胡9g生大黄6g(后下) 赤芍9g炒枳实9g姜半夏9g郁金9g茵陈30g 厚朴6g黄芩9g白英30g

上方服6贴后血清胆红素由567下降至480。皮肤黄染明显消退,眼结膜黄色消退过半。胃纳转佳,精神愉悦,舌上灰黑之苔亦除。惟上下腹胀满不适。在上方中加入莱菔子、苏梗、山豆根(9g)等,服7帖后胆红素下降203。但见两手振颤难以持物,于原方中减去山豆根,振颤即止。以后随证加减,服16帖胆红素降至9r7,以后逐渐下降。

患者于治疗期间曾出现较为严重之中枢神经症状,头痛、失眠、心烦易怒、惊恐畏惧,甚至闻及雷声而钻入床下。因而不得不更方予服数周。神经症状控制后,右眼球结膜充血严重,又经三星期始得渐消。黄疸消退后胃纳极佳,难免进食海鲜,致化验数据曾多次波动于正常值上下。总之该患者之治疗颇费周折,方药之中大黄有斩关夺隘之应,药后大便日行二、三次,成形而质软,通畅无阻,则自觉胸腹宽转,舒适异常,一日不便则腹中闷瞀。曾有一度大黄用至9g也不更衣,不得已加芒硝1.5g冲服,大便即畅,如芒硝加至3g则觉腹痛。

山豆根一药,医刊报道加入对证方中消除黄疸极有效用。本例患者两次加用皆见大效,然两次均见双手振颤,停用后振颤即止,其中原因尚待探索。此外,方中白英不惟清热解毒,亦擅利胆退黄。

四、草药治肝病

俗语云“草药一味,气死名医”,草头方药简效宏者真有不可思议之妙。《本草推陈》载有治肝炎方,仅用神仙对坐草、三白草、积雪草三物。因余习惯使用传统中药,此方虽屡见之而终不曾用。

今年元旦甫过,有某单位孙科长之子忽患肝炎,GPT 329,γ一谷氨酰转肽酶155(正常值为0~50)。总胆红质20,二对半化验中三个阳性:表面抗原、e抗原和c抗体均为阳性。孙科长家境清寒,爱子而立之年尚无正式工作,因而用药务求效高价廉,余即思及上方,三白草药店无货,改用垂盆草,更加茵陈、平地木、方为:

神仙对坐草30g垂盆草20g积雪草20g茵陈20g平地木20g

服药3剂复查GPT71,γ-谷氨酰转肽酶77,其余项目均已正常。又服10剂,再次复查,所有化验项目全部正常。患者脉略弦,舌偏红,苔则薄白。即于原方加生地12g、麦门冬9g嘱服一周以资巩固,从此竟愈。

五、茵陈四苓散的应用

传统中医治黄疸,有通利大小便之法,已早为医家所习用。仲景之茵陈蒿汤为化湿祛浊之代表方剂,现制成“茵栀黄”成药,于甲肝流行期间业已建立功勋,蜚声医林矣。至于利尿祛湿以治肝炎之代表方,可借用仲景之五苓散加茵陈,热重者去桂枝之温热,即用茵陈四苓散也。据三十年代太仓名医王雨三汝霖氏之经验,用此方之指征,须见“身热口渴,小便赤涩,左脉沉弦者”始为合辙余于1989年夏诊一高中男学生,于大考后即得甲肝,自觉倦怠纳差,小便色黄如染,其区中心医院嘱其住院治疗三个月,而其暑假仅四十天,为不影响学业谢谢绝住院,至余处门诊,并要求于暑期内将其治愈。余诊其脉恰巧左脉沉弦,但无身热之象,故去桂枝,仅投茵陈四苓汤方,药仅五味,服及一周,体力复原,小便转清,服三十剂复查,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即安然无恙。

六、慢性肝炎的治疗

慢性肝炎病人,可见肝肾阴虚兼以湿浊留滞,故治法亦须兼顾,既护肝肾之阴以固其本,又祛湿浊之邪以除其标,本固标清,病多可愈。然育阴祛湿之方王道无近功,不可急于求成,但使药病相当,久服自效。

余治盛女士,年仅三十又三。于1987年2月生育后即患肝炎,GPT200u以上,经住院治疗三月后降至正常。而其余化验指标几乎全部失常,医嘱长服益肝灵及维生素E,迁延两年,病情依旧,屡欲复工而不能。1989年3月27日余处初诊。自诉患病二年,两胁之痛缠绵不已,夜寐则盗汗淋漓;梦扰纷纭;白昼,巅顶及两太阳穴疼痛常作,夜间则疼痛转向心口;体倦乏力,口干饮水不解,胃纳极差;大便干结艰涩,非服通便之药不能行;月经数月未至;面色灰黄,呈明显慢性病容。脉左小弦带滑,右脉细软。舌偏红,苔薄而腻。据此脉证,为湿热郁于中土脾胃,反侮其所不胜,致肝木受殃,湿热久蕴伤及肝肾阴分,遂至调治两难。盖纳差、便结、面浊、苔腻,均为湿热蕴蓄中焦使然。而胁痛、盗汗、头疼、舌边色红,为肝胆湿热之象。体倦、口干、经汛衍度,乃属肝肾阴亏。至于脉象,右脉细软为痰饮湿浊留蓄肠胃,左脉小弦为肝肾阴虚内热,弦滑为痰热,于此则主湿热伤肝。及其治法,当以芳化湿浊与育阴护肝并重。拟方苡仁、茯苓、佩兰、川朴花、蔻仁、半夏以芳香化湿兼扶脾胃;以石斛、女贞、鳖甲、牡蛎养阴护肝,合郁金、川楝子软坚散结、疏肝解郁。其方即为:

佩兰12g生炒米仁各15g茯苓15g川朴花3g蔻仁3g半夏9g石斛12g炙鳖甲15g(先)生牡蛎30g (先)女贞子12g川楝子9g郁金9g

以上方加减先后服用五十余剂,诸症递解。肝功能化验多次正常,遂于六月上班复工,随访四年未有反复。

七、肝病胁胀的治疗

肝病无论急慢性肝炎抑或肝肿大,恒见右胁痞胀疼痛一症。推其机理,总以湿热阻滞于肝经、肝郁气滞或由气及血,血行不畅而致瘀结肝络等,最为临床所习见。急性期间投以疏肝清热、化湿和中之剂,肝功能恢复则肝痛亦渐消失。慢性及迁延性肝区疼痛常多持续缠绵。至于用药,气滞者无非柴胡、香附、川楝子、青陈皮、枳壳之类,而血瘀又不外丹参、郁金、延胡、川芎、桃仁之属。理虽如此而其效终难。某年,余治一慢性肝炎患者,因消化道溃疡发作较甚,先拟理其脾胃,方中用瓜蒌薤白展中阳以化痰浊滞气,不意服后肝区疼痛稍然消失,且历久不发。自此余治肝病而见右胁疼痛之患者,每于对证方中加入前药,常收药到病除、立竿见影之效。盖肝病之肝区疼痛,有与胸痹相类似之机理。余亦曾治一顽固性胸中塞闷病人,诸药罔效,参人蒌皮、枳实.胸闷顿解。可见一症自有一症的对之药,亦属医家着意之处。然《重庆堂随笔》虽云“瓜萎最润肝燥”,而傅青主则曰胸中虚而用之者,“心如遗落”,余尝见虚证胸痹误投瓜蒌而自觉胸中荡然无物、吸吸少气而不知心之所在者。一物而有利弊如此,此非药物自身之

过,全在医家之学识技巧而已。

八、肝病愈后

肝病日久或病虽愈而体质未复,人身气血阴阳失于平衡,每易渐入损途。患者常症状繁多而不知其主症何在,纳差神疲,倦怠乏力,心情抑郁,沉默寡欢。惟宜详参四诊,仔细推究五脏六腑之虚实,气血阴阳之盛衰,以及病情进退,服药机变,综合考虑用药方案,始能投剂合辙。

如余治某公司陈经理之室胡氏,45岁。1988年曾患甲肝,愈后十年间多次复查,除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外,其余项目均属正常。虽然,而常自感不适,时或中脘作胀,时或肝区疼痛,时或腰酸特甚,时或经汛衍期,时或夜寐欠安。胃纳尚可而乏力懒言,稍稍动作,则感体力不支,面萎色黄,精神困倦。视其脉小而不畅,两尺均弱而右关稍强。舌质淡红,苔薄微带浊腻。余辨其病位虽涉及心肝肾脾胃诸脏腑,而主要在于脾胃中土气阴两虚,痰食阻滞,肝胃湿浊未净,而先天肾元已伤。因而用参术健脾,沙参养胃,夏贝蠲痰,楂菔消食,川断、狗脊益肾强腰,佐丹参、半枝莲、蒲公英清热化浊兼通肝络,方为:

党参20g炒白术9g南北沙参各20g姜半夏9g象 贝母15g山楂9g莱菔子9g狗脊9g川断9g丹参 9g半枝莲30g蒲公英15g

服三帖,六脉涩象已解,舌上浊苔自除,时觉面热升火。原方加生地15g枸杞子12g元参9g。服一月后至上海铁道大学附属甘泉医院复查,乙肝表面抗原转阴,其余项目均正常。而自觉症状已逐渐消失,纳佳神旺,轻劲多力,面色红润,心情开朗。以后稍有月事不调,予以调理即愈。
 
阳黄辨治七法

谢谢兆丰

中医将黄疸分为“阴黄”和“阳黄”两大类,现代医学的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一般多属中医黄疸病中的“阳黄”之类。中医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也多 从阳黄辨治。
阳黄以发热口渴,胸脘满闷,食欲不振,胸胁胀痛,四肢困倦,恶心干呕,溺赤,便秘, 巩膜、皮肤、爪甲黄如橘子色,皮肤或有痒感,脉弦或弦数,舌苔黄厚腻等为临床特点。 其病因多由湿邪所致,其病位在肝胆,与脾胃有关。《金匮要略》指出:“黄家所得,以湿 得之。”由于湿阻中焦,脾胃功能失常,影响肝胆的疏泄,以致胆液不循常道,溢于肌肤, 发为黄疸。
笔者根据阳黄的不同特征,将其治疗归纳为解表、清热、利湿、疏肝、和胃、化 瘀、养阴七法。

解表发汗

用于阳黄早期挟有表邪者。阳黄初起,邪多在表,形似外感。症见恶寒发热,无汗,身倦 ,头痛,苔白,脉浮弦等。此为外有寒邪,里有湿热。宜宗《金匮要略》“诸病黄家……脉 浮,当以汗解之”的治则,用发散解表的药物祛除表邪,使湿热之邪自外而解。药用麻黄5 g、连翘15g、茵陈20g、赤小豆40g、生甘草6g、生姜5片、大枣10枚,每日1剂水 煎服。本方用量宜轻,取其微汗徐徐出,中病即可。不可重剂多投,以防损伤津液。

清热解毒

用于阳黄热重于湿者。湿热蕴结,熏蒸肝胆,胆液溢于肌肤,症见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 口渴,恶心呕吐,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腹部胀满,口苦,苔黄腻,脉弦数等。治以清热解 毒,使郁积热毒从二便而去。药用茵陈、板蓝根、虎杖、车前草各20g,山栀、大黄 、黄芩、茯苓各10g,每日1剂水煎服。若见胸脘痞闷,加枳壳10g,砂仁4g(后下),木 香8g行气消胀;胁肋疼痛者加川芎、玄胡各10g行气止痛;ALT增高者加垂盆草20g,五 味子10g降酶解毒。

利湿消黄

用于阳黄湿重于热者。《丹台玉案》云:“黄疸之证,皆湿热所得。”脾为湿困,久而 化热,湿遏热伏而为病。临床常见身目俱黄,头重身困,纳呆,胸脘痞满,恶心呕 吐,腹胀便溏,舌苔厚腻微黄,脉濡缓等。治宜利湿消黄,使湿热郁黄从小便排出。《丹溪 心法》载:“黄疸乃脾胃积有湿热所致,当究其所因,分利为先。”由此可知,通利小便是 治疗本病的重要一环。药用茵陈、车前子、苡仁各20g,猪苓、茯苓、苍术、白术、泽 泻各10g,每日1剂水煎服。呕恶加藿香、制半夏各10g,白蔻仁5g和胃止呕。

疏肝解郁

用于阳黄肝郁气滞者。肝主疏泄,喜条达,若情志不遂,肝胆失疏,气机郁结,影响胆汁 分泌,不循常道,发为黄疸。临床除见黄疸外,常出现脘闷纳呆,嗳气泛恶,右胁胀痛。治以疏肝解郁,理气止痛。药用茵陈20g,柴胡、木香各8g ,枳壳、白芍、青皮、陈皮、茯苓、川楝子、玄胡、郁金各10g,炙甘草6g;见内热 者加丹皮、山栀各10g泄肝清热。

和胃调中

用于阳黄肝胃不和者。胃以和降为顺,若肝胆不疏,横逆犯胃,胃失和降,以致气机上逆。 症见胸脘满闷,恶心呕吐,腹胀嗳秽,苔薄腻,脉弦等。治以和胃调中,使胃气调和,气机流 畅,则呕吐自平。药用茵陈20g,柴胡、木香、甘草各8g,砂仁3g,苍术、厚朴、陈皮各 10g,生姜3片,大枣10枚。胁痛加川楝子、玄胡各10g行气止痛。

化瘀消

用于阳黄日久不愈,腹有块。由于肝藏血,脾统血,黄疸日久不愈,肝脾已伤,气机阻滞,瘀血内停,结于胁下,渐成积(肝硬化,脾肿大)。临床表现为胁肋下肿块刺痛,舌 有瘀斑等症。治以行气活血,化瘀消。使瘀血消散,新血流通。正合前人“气行则血 行,气滞则血瘀”之说。药用炙鳖甲、龟板、生牡蛎各30g,炮山甲、三棱、虫、玄 胡、白芍、红花、陈皮、佛手各10g,茵陈、丹参各20g;体虚加党参、黄芪各20g益气补 虚;食纳减少加麦芽、神曲各20g健脾开胃;两对半大三阳者加土茯苓、蛇舌草、大 青叶各20g清热解毒。

益气养阴

用于阳黄恢复期。以气阴两虚为主, 患者常表现为精神疲困,饮食不香,脉细缓。或见口渴唇干,手心灼热,舌 红少津,脉细数。治以健脾调胃,益气养阴。药用木香8g,砂仁3g( 后下),党参、白术、半夏、陈皮、北沙参、玉竹各10g,麦冬15g,炙甘草6g,大枣10枚 。如肝阴不足,头痛、眩晕,用杞菊地黄丸滋补肝肾;胸闷胁痛加柴胡8g,白芍、绿萼梅 各10g疏理气机。

谢谢兆丰(江苏省姜堰市中医院,225500)

(收稿日期 1999-12-07)
中国民间疗法
 
肝炎常见的矛盾与处理

孙宏伟

肝炎在发生,发展,转化过程中,其湿热,热邪,无时不影响着肝生理的发挥。这一过程以气血失常为表现形式。气血的失常,进而影响脏腑的功能活动。湿为阴邪,热为阳邪,由于感邪轻重不同,患者身体素质各异,病程长短有别,以致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在辨证过程中常见到阴阳交错,虚实并兼,标本互转,在治疗全过程中,由于病机有别,治法需变异,要灵活应对,不然易患“虚虚实实”之弊,耽误病情。现将肝炎辩治中常见矛盾与处理方法介绍于下。

【理气耗阴与肝本质的矛盾】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而见胁肋胀痛,腹胀,腹满,恶心,欲吐,女子月经失调,脉弦。临床常用辛香燥药物,以调理气机。但这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用柴胡疏肝散类初虽见效,却易复发。此香燥之品易耗气阴之故。肝体阴而用阳,临证时,需疏肝与滋阴并进,以补肝体而助肝阴,正如陆定圃所言:“盖此证初起,即宜用高鼓峰滋水清肝饮(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当归-牡丹皮-白芍-柴胡-栀子-酸枣仁)魏玉璜一贯煎(北沙参-麦冬-地黄-当归-枸杞子-川楝子)之类稍加疏肝之味,如鳖血炒柴胡,四制香附,俾肾水涵濡肝木,肝气得舒,肝火渐熄而痛自平。若专用疏泄,肝阴愈耗,病安得愈”。因此,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宜慎用青皮-枳壳-香附-木香等辛香之品,对大剂苦寒之品用之应更慎。

【阳气不足与热毒之间的矛盾】慢性迁延性肝炎的形成,是由内外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正气不足,邪气盛,是慢性肝炎的基本病机,阳虚证候可与邪热毒证并存,此类患者病程较长,素见阳虚症状,病情突然加重,可见身目发黄,色泽鲜明,大便或溏或燥,精神焦躁,舌胖苔焦黄,脉数等,内寒与外热共现,处理本证,应全面权衡正虚与邪盛的关系,参照标本缓急,原则进行治疗,热毒盛者,急以泻火解毒,用水牛角,牡丹皮,赤芍等,待病情缓解后,用附子、白术、黄芪以益气温阳;或标本同治,仿茵陈五苓散意,化裁出入。

【肝阴不足与湿邪之间的矛盾】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患者,阴虚与湿浊内滞,也可相兼出现。这类患者往往是在肝炎初期的治疗过程中,或疏理过于辛香;或清热过用苦寒,既伤阴液,又伤脾胃。前者,使肝阴之体受损,而致肝肾阴虚,后者,致脾不运湿,湿邪内外共聚。证见胁,肋隐痛,头晕耳鸣,两目干涩,女子少经或闭经,或复发纳呆,便溏,舌瘦苔腻而厚。治疗同时需要权衡标本缓急。急者,应以化湿祛浊为主,可用生半夏、生天南星、猪苓,用焦三仙醒脾开胃。待病情稍缓解后,用一贯煎加减以养血柔肝,滋阴。
 
学习!!!!!!!!!!!!!!
 
大家好,这里把广东名医梁健生治乙肝的方子发出来,在网上这个方子是要卖钱的。希望大家研究一下这个方子,这个方子是比较通用型的治乙肝的方子。
梁氏名医第七大名方:愈肝丹
配方:虎杖30克,车前子12克,绵菌陈15克,草决明15克,山楂15克,丹参15克,川楝子10克,白花蛇舌草20克,金钱草12克,白术10克,贯众12克,淮山20克,田基黄30克,郁金10克,白芍20克,乌梅5克,青皮10克,郁金10克,青矾5克(若无可用白矾)。
加减:气虚加党参20克;肝虚血少加当归6克;肝硬化加三苓12克,莪术12克,炙鳖甲30克;脾胃虚者可加20克,白术12克。以上为一次性煎服(慢火)之药量,慢性肝火可以加大倍数制成丸剂或散剂服用。如肾阳不足者,可以结合服“梁氏还少丸”,肾阴不足,可以结合服些“六味地黄丸”,阳性难愈者加羚羊角3克。肝炎之病复杂,可依上方为主适当加减,坚持每天服用,天数以病情来确定。
后补:垂盆草20克,雄黄1。5克,叶下珠(珍珠草)15克,更奏奇效。

本方摘自:权威论坛:www.ht360.net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