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风湿如何是好,我还有救吗?????

风湿免疫病(简称风湿病),中医属痹证范围,是临床常见病证,不属于危急重症,不应该说“我还有救吗?”,有救,但不易根治,易反复发作。

最好配合用西药,如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芬必得、美洛昔康等-这些药不是戳子药,是治病的药)效果比较明显,同时可以配以中药汤剂(行痹-防风汤加减、痛痹-乌头汤加减、着痹-薏苡仁汤加减,以及独活寄生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等)或中成药(复方风湿宁胶囊等)。

风湿性疾病简称风湿病,是一组以内科治疗为主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它包括:⑴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病、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混合型结缔组织病等;⑵脊柱关节病,如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等;⑶骨骼退行性变,如骨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等;⑷晶体性,如痛风、假性痛风等;⑸感染因子相关性疾病,如反应性关节炎、风湿热等;⑹其它如纤维肌病、周期性风湿、骨质疏松症、继发于其他系统的关节、骨病等。

风湿一词是指关节、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骨骼出现的慢性疼痛(凡有这种症状者,一般便称为风湿病),这种症状除出现在各种风湿病外,也可能见于其他系统疾病如肿瘤、内分泌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遗传病或一些尚不明原因的情况。

风湿病相当于中医“痹证”范畴。中医认为,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风湿一词,中医指病因而言,即感受风寒湿邪或风湿热邪,如久居潮湿之地、从事潮湿作业、汗出当风、着凉受风、冒雨涉水等,从而出现关节、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及骨骼的慢性疼痛。

在民间,很多百姓对医学的认识是源于中医的理论和中医的名词术语。因着凉受风、从事潮湿作业、劳累或气候变化等因素,出现了周身肌肉、筋脉或骨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功能障碍,或游走不定等,这就是风湿或称风湿病,道理浅显易懂。传统中医治疗此类疾病从未做过风湿性检查。现在倡导中西医结合,现代中医学者多主张作风湿类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检查结果阴性 不能排除风湿病

(文章来源:《健康报》发布日期:2011-08-30)

风湿四项检查,抗链“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和血沉,若检查结果阳性可为诊断风湿病提供确切的证据,但若检查结果阴性也不能排除风湿病。为什么呢?

抗链“O”(ASO)全称为抗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其数值增高表示近期有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常见于活动性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肌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等。另外,某些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无明显关系的疾病,抗链“O”值也可增加,如少数肝炎、肾病综合征、结核病、高胆固醇血症、多发性骨髓瘤以及某些过敏性紫癜等病人。在风湿病活动期中有60%~80%的病人抗链“O”值增高;另20%~40%的病人则为阴性。

类风湿因子(RF)主要存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内。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只有70%可见阳性,另30%则为阴性。临床观察,有些指(趾)关节明显肿胀疼痛甚至畸形的病人,RF检查结果未见阳性。另外RF阳性,也可出现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慢性肺结核、寄生虫病、恶性肿瘤等其他疾病中。

C反应蛋白(CRP)为炎症过程中出现的急性期蛋白之一。CRP值增高主要见于化脓性感染、组织坏死、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器官移植急性排斥等。鉴别细菌性与非细菌性感染:细菌性感染CRP值升高,非细菌性不升高。鉴别风湿热活动期和稳定期:活动期CRP值升高,稳定期不升高。

血沉(ESR)是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血沉增快,临床可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病理性增快见于各种炎症性疾病,而在患风湿热、结核病时,血沉可明显加快。组织损伤及坏死、恶性肿瘤、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胆固醇增高等,血沉亦见增快,因此一般情况下无特异性。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风湿病学会于1987年修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如下:
⑴晨僵持续至少每天1小时,病程至少6周;
⑵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至少6周;
⑶腕、掌指、近指关节肿至少6周;
⑷对称性关节肿至少6周;
⑸有皮下结节;
⑹手X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的狭窄);
⑺血清类风湿因子含量升高。
有上述7项中4项即可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但在临床医疗工作中以上述作为诊断标准,容易遗漏一些早期或不典型者,对此临床医师需结合本病的特点:对称性、多发性的小关节炎,症状可能相继出现而自然病程呈间歇反复发作、大多数逐渐加重而影响关节功能。结合辅助检查再进行综合全面考虑。

以上内容见于高校本科教材《内科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痹证》:“痹证是指肢体经络为风、寒、湿、热之邪所闭塞,导致气血不通,经络痹阻,引起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风、寒、湿、热、瘀、痰等邪气滞留筋脉、关节、肌肉,经脉痹阻,不通则痛是其基本病机,因人的禀赋素质不同而有寒热转化。素体阳气偏盛者,易从阳化热,成为风湿热痹;阳气虚衰者,多从阴化寒,成为风寒湿痹。痰浊、瘀血闭阻经络、血脉,流注关节,导致关节肿胀、僵硬、变形。痹证日久,耗伤气血,可损及脏腑。本病证相当于西医的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等疾病。”
 
我父亲在世时,有一军人妻患风湿性关节炎,嫁到我们这里几年都未见到过她,等到军人转业回家后,来找我父亲,用威灵仙鲜品揉出汁液,一起服帖到疼痛的骨关节处,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发现有较大水泡隆起时,撤出敷料,用注射器抽出水泡里的液体,挑开水泡膜,无需包扎,也千万不要包扎,保持创面清洁,一周后痊愈。记得当时是七十年代,此人还在世,已经60多岁了,一直没有复发过。后来也有几位风湿病患者试用过,也治愈了,只是后来的有位中年男性,由于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要求做,结果造成创面感染(当时正是农忙插秧季节,下水田耕地造成感染),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才痊愈!以后试用这种方法的人就少了。我在想,如果抽出水泡中的黄水后,不挑开水泡,让其顺其自然的愈合不知可否?!
 
我父亲在世时,有一军人妻患风湿性关节炎,嫁到我们这里几年都未见到过她,等到军人转业回家后,来找我父亲

干的威灵仙
有没有发泡的功能呢
 
呵呵!六气均可致肌肉、关节疼痛。但未必定是“风湿”,尽管苔见“白腻”,经常“浮肿”。可不能拘于传统的诊治理念。
 
干的威灵仙
有没有发泡的功能呢

那就很难说了,要到三四月青草发芽时,威灵仙就开始长出来了!到那时,刚好是不热不冷的时候,治疗起来应该更方便!
 
我给自己开的治风湿关节炎的药膳方,方如下:
人参、白芷、黄芪、枸杞、防己、土茯苓、羌活、淮山药、熟地各10克分三份,放一份入鸡汤做的药膳,通利关节,利尿 (肾病、高血压忌,禁喝茶)多放生姜!(防已有毒会致癌变,尽量找可替换药物,不放心去掉防已,其余药作药膳,可能效果差点)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