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手脚酸软无力,全身不适求助大家,帮忙看看

木病及土
帖主方中:“柴胡15g黄芩15g郁金20g龙胆草15g川芎10g丹皮10g白芍20g苍术10g泽泻20g白术20g茯苓20

对于此病的润木,已出方在下面的回复中,如此帖主不信续用他法,病必不愈,久即生变
 
舌: 肥大 瘦 尖红 滑湿 有齿痕 干 苔腻 黄苔 白苔 中有裂纹 舌下筋脉曲张

这是你的舌像吗???

脾肾阳虚?从哪里看出来的?
 
黄帝问曰∶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岐伯对曰∶四肢者,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脾乃得禀。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通,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曰∶脾不主时何也?曰∶脾者土也,土者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独主时。脾者土脏,常着胃上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曰∶脾与胃以募相连耳,而能故为之行津液何也?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嗌,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脏六腑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脏腑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故为胃行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阴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续命汤合三味竹沥汤
 
脾肾阳虚?从哪里看出来的?


出汗 怕冷 怕风 打嗝 少气懒言 乏力倦怠——气虚不固表,中气不足。

烦躁 肢体震颤 头重脚轻 站立觉累 梦遗 ——肾阳虚弱,而且烦躁是虚烦,肾水不能涵木,故肝虚而烦。

脉细数——当无力,气虚当无以鼓动血脉,气不足血亦虚,故脉细。

湿 粘 色黑 色黄 一日一次有时 一日数次——脾阳虚弱,无法运化食物,如有黑,为肾所主,因肾主二便,黑属肾。

小便: 少 色黄 次数多,尿臭,——量少,次数多为肾虚难以气化和固涩,色黄可能是量少而淡黄,尿液浓稠之故,味臭为脾肾阳虚无以化湿,湿蕴而成。

故治疗之法,当以补脾温肾,提升中气为法,不可更进寒凉之剂,否则治疗甚难。

这是我前面的回复,为何辨为阳虚,已于上详细分析,而且患者因为辨证为湿热,久用寒凉之味,能不伤阳吗?目前的医生,大多都以清寒凉治之,也许可见时效,终将越治越差,如此例即是,如见舌苔为腻,舌质淡红而辨为湿热治疗,为什么老是治不好。但是有同行者更用阿胶二地,于湿于热又有何益,治湿只有通过健运脾胃,湿才能化,化湿还要通过肾气的足够气化,方可使胶着的湿与热分消,何况寒湿之证。当然,仁者见仁,希望不只是出方,而要明理,写出用何方何药的理由。
 
出汗 怕冷 怕风 打嗝 少气懒言 乏力倦怠——气虚不固表,中气不足。

烦躁 肢体震颤 头重脚轻 站

非常谢谢杏海老师.和老中医面诊,摸脉的结论是一样的.感谢杏海老师.向老师请教,能否服用生附子,炮附子类的药方.当然我不是真要吃,只是想问问这种药能否治疗阳虚类病.
 
阿胶,用以润木养木,二地用以滋肾,生地少用能清血中虚热利血生,贴主病久,中土,四维升降之路失常,阳虚不假,但亦有虚热,单用补阳之药,力宏功专,于病体不受,唯用养病,调病之法,不可操之过急,木不枯,则能降相火以温土,肾中水足则能生木;木之病久,则枯,则生虚热,此枯,此热不除,何以复常,何以甲木降,甲木不降,相火何能温土,土不温,则脾土不升,胃土不降,怎能健运,湿从何处去,又且湿有分离之湿,浸淫之湿,分离之湿易除,浸淫之湿难除,浸淫之湿中湿与肉质不分,要除肉质中的湿,必要人身中水道通利,水足;则水湿运行,水湿分离乃能去之。
我方中,阿胶,润木养木,二地滋真阴而去虚热,丹皮亦去热,木蝴蝶杜木起横滞中土之路,党参补中气,白术健土利湿,山药补土生金亦补肾,当归升木。方只开三付,待木土渐复常,中土运转四维升降复的基础扎实,接下则易治。
(此回复以回 杏海拾零 )请指教
 
阿胶,用以润木养木,二地用以滋肾,生地少用能清血中虚热利血生,贴主病久,中土,四维升降之路失常,阳虚

很高兴能与你交流,但无论如何,对于此患者治脾是最关键的,脾为后天之本,升降之枢纽,饮食药物都需要脾的运化即吸收,再用滋腻之味,必致脾胃升降运化进一步损伤,经言,有胃气则生。而患者病久伤阳无疑,脾阳肾阳都虚,先后天都损。从而其病位在脾肾阳虚,以补脾温肾为主,甘温同进,可宗六君子汤再加温肾类药,而至于贴主所言可否用附子类,也可选 用,用少量附子温肾气,必用补骨脂,因此药通脾肾,可补肾壮阳,温脾止泻。至于肝郁, 是因为肝无血可藏,则无以疏泄,只有肾水充足,肝血旺盛才有所藏,不可疏肝太过,太过则耗气。

当然患者已服用方药,不知效果如何?因为疗效才是硬道理。
 
对于用药与辨症,每个医者都各有自己的方法与经验,但治愈病是最终目的,通往目的的路也很多,就是路是同一条,但远近,高低,时辰,也会各有不同。求同存异吧。对于帖主所病你用的治脾之法,与我不同而已,木能生火,火能温土,养木润木顺木,火才能生,不然火从那来,至于滋腻之药之看法,量之多少,功用不同,遣方用药各俱功力而已。
 
很高兴能与你交流,但无论如何,对于此患者治脾是最关键的,脾为后天之本,升降之枢纽,饮食药物都需要脾

向各位老师报告,我服用中医的药,有一点效果了.昨天晚上洗完澡虽然还有点软,但是不像才发病的时候那么软了.该中医认为是脾肾阳虚,肝气郁结.我今天第二次复诊,他说从脉象上看有效果.我还是觉得有时会有点四肢无力,医生说是正常,毕竟才吃完二副多药.我向他咨询,我这个是因为肝有病造成筋脉失养造成手脚无力的吗,他说不是的.说我的血液很粘稠,导致机能都不好.当然脂肪肝不是大问题,但是要少油.同时我皮肤上长了红色的小点,一挤还会流血.该医生说是湿热,叫我千万不要用外用药.我估计是在排毒.他认为我这个病的原因1可能是生活习惯不好,平时爱吃油腻,作息不规律.2主要是运动量太少.这是目前的情况,至于该医生用的什么药,字迹太潦草我真的不知道.
 
向各位老师报告,我服用中医的药,有一点效果了.昨天晚上洗完澡虽然还有点软,但是不像才发病的时候那么软

图片可以放大
 
出汗 怕冷 怕风 打嗝 少气懒言 乏力倦怠——气虚不固表,中气不足。

烦躁 肢体震颤 头重脚轻 站

我还是判断我有肝病。分析如下。小时候一次手淫后发冷怕风,应该是种下病根。后来,读高中是憋不住尿,那是因为小肠的温度下降,无法气化膀胱里面的尿液。在发病之前一直都怕风,口苦,眼睛后边痛。特别是发病前一周,尿黄赤,右侧睾丸上索非常难受。查了10月22日是秋天属金,庚戌日属金,正好克木才发病。原因分析如下,怕风--肝病不受风;口苦,眼睛后边痛--肝气上逆,因为肝经络到眼睛后边;睾丸上缩--肝经气厥逆的时候会缩。当然我这个病不是一天两天得的,所以其他脏腑也有问题。我想我的病应该是调肝,健脾,补肾,驱寒。至于具体如何调肝,我觉得主要症状上下功夫,怕风,肝气,脂肪肝。方子我不会开。你看我这样分析对吗
 
饮食结构调整,少油。作息规律,不要熬夜。疏肝健脾祛湿再补肾阳。
 
因为生病所以这段时间遍看中医。在读了火神派的书籍之后,才恍然大悟。我将引一方,到时候请教大家,请大家不啬赐教
 
出汗 怕冷 怕风 打嗝 少气懒言 乏力倦怠——气虚不固表,中气不足。

烦躁 肢体震颤 头重脚轻 站

今天我把给我看病的医生的药方拿到药方辨别,才发现是如下的方子:瓜蒌,杜仲,枳壳,木通,车前草,夏枯草,苏木,生地,木瓜,独活,党参,当归,栀子,莲米,白芍,桂枝,陈皮,北五味,还有一味什么生。是不是有点寒凉,能不能加生附子进去?
要说,脾肾阳虚应该用真武汤这种才能治,这个药,吃下去拉肚子。哎,真不知道怎么办
 
出汗 怕冷 怕风 打嗝 少气懒言 乏力倦怠——气虚不固表,中气不足。

烦躁 肢体震颤 头重脚轻 站

今天把原来医生的要拿去药房辨别,发现还是温病派,一派寒凉.托同学把我的病征和照片在另一位火神派医生那里寻求帮助.得到如下处方:附子,肉桂,生姜,郁金,陈皮,大枣,白芍,泽泻,茯苓,炙鳖甲,茜草,柴胡,黄芩,栀子,吴茱萸,酸枣仁,白术,当归,补骨脂.
因为脾肾阳虚用真武汤,同时去清肝,里肝气,活肝血.服用完后2付后在说.请杏海老师帮我看看这个对路了没
 
柴胡15g黄芩15g郁金20g龙胆草15g川芎10g丹皮10g白芍20g苍术10g泽泻20g白术20g茯苓20g茵陈15g酸枣仁15g吴茱萸5g此方我加了炙鳖甲和茜草之后吃了拉肚子

上面的方子看似柴胡剂,实则不然,龙胆草,郁金都有点过量,后面加的东西太多,都给方子弄变形了,所以你拉肚子啦~我个人观点啊,倪海厦老师的方法固然很好.可是一定不能照搬照抄.要不不是那回事的.

我还是认为你现在是少阳需要和解,小柴胡汤原方大剂量试一下吧.然后吃些补中益气丸和金匮肾气丸.然后经络什么的你自己去看看弄,这个怎么弄都可以但是从我们专业角度去看,光按肯定是不行的,就是针灸也讲究补写手法的.希望你能明白.
 
附子,茯苓,芍药,生姜,白术,猪苓,泽泻,桂皮,黄连,补骨脂,熟地黄,炙甘草,大枣,黄精,柴胡,黄芩,郁金,陈皮,吴茱萸
用的是真武汤(脾肾阳虚)+五苓散(利水)+补南泻北+清肝+补脾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