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8/25
- 帖子
- 261
- 获得点赞
- 4
- 声望
- 0
一例长期午后低热的治疗案
最近治愈一例长期午后低热的患者,其实用药还是很简单,相比前医屡用西洋参、龟板等昂贵药材来说是很低廉的药物,但是却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这一切体现了中医治疗的核心——辨证论治,只有辨证准确,才能用药无误,收获良效。兹将治疗经过发表出来,供大家参考指正。
1,2009-10-25,患者刘某,女性,17岁,某重点高中学生。午后连续低热半年。患者数年前即经常午后发热,但是一般经过治疗一段时间后即消失,此次患者自六个多月前开始发现每到下午即发热,下午3-4点达高峰至37.8°左右。上午和入夜则正常。患者幼儿时期曾发高热昏迷,五年前有头部受伤流血史。已经过多方治疗,排除肺结核,在市级医院做头颅CT提示鼻窦炎,但是治疗无改善。后经中医院专家治疗,屡用滋阴清热、益气养阴之剂,连续服用近一月罔效。发热即感头痛头晕,时常困倦欲睡,无口渴,手脚发凉,纳可。小便黄,大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微涩,关部呈滑象。舌象图片如下(第一张为自然光下、第二张为闪光灯下):
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患者虽然说话声音不小,但是却可以感觉到中气不足。血压90/60,证属气虚血瘀。分析患者幼时高热昏迷、以前车祸都可能导致脑络受损,而高热、出血会导致阴阳具虚,但是在这里表现应该是以阳虚为主。午后发热也符合气虚发热的表现,阳虚也会导致四肢发凉。清阳不升会导致头痛头晕。所以治疗应该以益气活血、养阴通络为主治疗,首诊处方如下:
当归12 生地15桃仁9 红花6 赤芍12 枳壳12
甘草9 川芎12桔梗9 川牛膝15生鳖甲15 土元6
黄芪18 白芍15牡蛎20
六剂,日一剂,水煎服。
2,2009-11-1,患者复诊,服上药头痛头晕减轻,但是午后发热依旧,脉较前有力,关部滑,滑脉提示有痰瘀,符合怪病从痰论治的理念,因而处方如下:
当归12 桃仁9 红花6 赤芍12 甘草9北柴胡12
川芎12 桔梗9 法夏9 生鳖甲15黄芪20 白芍12
党参15 黄芩12陈皮12菖蒲12
六剂,日一剂,水煎服。
3,2009-11-8,患者今日复诊,自述这几天自己测体温只是偶尔下午出现低热,而且最高只到37.3°,头痛头晕亦减轻。说明治疗已经取得一点的疗效,治疗方案对路,因此效不更方,酌情更改药物剂量。处方如下:
当归12桃仁9 红花6 赤芍9 甘草9北柴胡12
川芎12桔梗9 法夏9 生鳖甲15黄芪20 白芍12
党参20黄芩9 陈皮9 菖蒲12
六剂,日一剂,水煎服。
4,2009-11-17,患者今日复诊,言这周体温基本不超过37°,偶尔头痛。由于患者每天基本都是在学校,服药不是很方便,于是给与中成药参芪颗粒、强骨生血颗粒等益气活血药巩固疗效。
至此,患者长期午后低热基本治愈。其实仔细分析患者的症状还是可以找到问题的症结的,前医治疗按习惯思路用滋阴清热药西洋参、龟板、石斛、黄柏、等等价格不菲,但是收效不显。这提示我们中医治疗就是以人为本,而不是千人一方、千遍一律,那就失去了中医的特色,也达不到疗效。
最近治愈一例长期午后低热的患者,其实用药还是很简单,相比前医屡用西洋参、龟板等昂贵药材来说是很低廉的药物,但是却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这一切体现了中医治疗的核心——辨证论治,只有辨证准确,才能用药无误,收获良效。兹将治疗经过发表出来,供大家参考指正。
1,2009-10-25,患者刘某,女性,17岁,某重点高中学生。午后连续低热半年。患者数年前即经常午后发热,但是一般经过治疗一段时间后即消失,此次患者自六个多月前开始发现每到下午即发热,下午3-4点达高峰至37.8°左右。上午和入夜则正常。患者幼儿时期曾发高热昏迷,五年前有头部受伤流血史。已经过多方治疗,排除肺结核,在市级医院做头颅CT提示鼻窦炎,但是治疗无改善。后经中医院专家治疗,屡用滋阴清热、益气养阴之剂,连续服用近一月罔效。发热即感头痛头晕,时常困倦欲睡,无口渴,手脚发凉,纳可。小便黄,大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微涩,关部呈滑象。舌象图片如下(第一张为自然光下、第二张为闪光灯下):
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患者虽然说话声音不小,但是却可以感觉到中气不足。血压90/60,证属气虚血瘀。分析患者幼时高热昏迷、以前车祸都可能导致脑络受损,而高热、出血会导致阴阳具虚,但是在这里表现应该是以阳虚为主。午后发热也符合气虚发热的表现,阳虚也会导致四肢发凉。清阳不升会导致头痛头晕。所以治疗应该以益气活血、养阴通络为主治疗,首诊处方如下:
当归12 生地15桃仁9 红花6 赤芍12 枳壳12
甘草9 川芎12桔梗9 川牛膝15生鳖甲15 土元6
黄芪18 白芍15牡蛎20
六剂,日一剂,水煎服。
2,2009-11-1,患者复诊,服上药头痛头晕减轻,但是午后发热依旧,脉较前有力,关部滑,滑脉提示有痰瘀,符合怪病从痰论治的理念,因而处方如下:
当归12 桃仁9 红花6 赤芍12 甘草9北柴胡12
川芎12 桔梗9 法夏9 生鳖甲15黄芪20 白芍12
党参15 黄芩12陈皮12菖蒲12
六剂,日一剂,水煎服。
3,2009-11-8,患者今日复诊,自述这几天自己测体温只是偶尔下午出现低热,而且最高只到37.3°,头痛头晕亦减轻。说明治疗已经取得一点的疗效,治疗方案对路,因此效不更方,酌情更改药物剂量。处方如下:
当归12桃仁9 红花6 赤芍9 甘草9北柴胡12
川芎12桔梗9 法夏9 生鳖甲15黄芪20 白芍12
党参20黄芩9 陈皮9 菖蒲12
六剂,日一剂,水煎服。
4,2009-11-17,患者今日复诊,言这周体温基本不超过37°,偶尔头痛。由于患者每天基本都是在学校,服药不是很方便,于是给与中成药参芪颗粒、强骨生血颗粒等益气活血药巩固疗效。
至此,患者长期午后低热基本治愈。其实仔细分析患者的症状还是可以找到问题的症结的,前医治疗按习惯思路用滋阴清热药西洋参、龟板、石斛、黄柏、等等价格不菲,但是收效不显。这提示我们中医治疗就是以人为本,而不是千人一方、千遍一律,那就失去了中医的特色,也达不到疗效。
附件
-
385.6 KB 查看: 51
-
327.7 KB 查看: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