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谈谈无极太极两仪四象八卦

老青蛙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07/20
帖子
412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发现坛子里不少人都讲这个,窃以为就学医而言,必要性不是太大。
周易是算卦用的,易传是后来学者对周易的解释。研究周易实际上研究的是传。而事实上,传跟易的本源涵义越来越远,只是学者们以易经为引子发挥,阐述自己的哲学观点罢了。很多易传和易经本文毫无逻辑关联,只是无端的附会。前几天回复cd小草,曾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与元亨利贞本意不符。也有解释元亨利贞为君子四德,仍然是牵强附会。周易的价值在于,这些甚至可能是无端附会的易传里所包涵的儒学思想。既然思想和易经没什么关联,为啥不独立成书呢?可能是为了搭易经这个便车,也可能有什么隐情不太方便独立成书。我也不太清楚了。
好了,闲话少扯,开始扯一扯太极八卦。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把四十九根蓍草扔在地上,这就是太极。
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把扔在地上的“太极”从中间分开,就成了两仪,或者说乾坤,或者说阴阳了。从中任意拿出一个来,就成了天地人三才了,寓意是人生于天地间。
四象麻烦一点,把拿掉三才的两仪分别除以四。余数相加,再加上三才之人才。得数去掉后,重新来一遍。这个过程一共进行三次。最后剩下的蓍草将有四种可能,24,28,32,36。把得到的数除以4,将得到四种可能,6,7,8,9。分别代表老阴(也叫太阴),少阳,少阴,老阳。得到的这个就叫做四象,在卦中叫做爻,单以阴阳爻排列,三爻的话,共有八种可能,就是八卦,六爻的话将有六十四卦。
完成这个过程,再经解卦,也就是周易算卦了。
至于无极生太极,周易中没有,因为无极是道家语,到了宋代,宋儒才把无极太极归纳到一起。无极的意思大概可以解释为道无边无极。再简单理解之,可以这样想。宇宙怎么来的?奇点大爆炸,那么奇点就相当于太极,大爆炸后就有了两仪。而奇点之前是什么?现代解释当然是,大爆炸产生了时间和空间,没有时间所以无所谓之前之后。这个解释很操蛋,所以我这样理解,奇点之前什么都没有,但是有规则。这个规则就是无边无际的道。这个思想是理学的思想,在这里,“道”实际上是指“理”,是规则。理在物先,是理学的观点,铁杆唯物主义者看了笑笑而过便罢。
 
俺也认为学医大可以不必学易。 不过其他人不这么认为啊。 所以我准备学学看看, 是否真的相通。
 
不认为论坛里有不学这个就不足以提高自己的大师。
 
2# 老熊猫
有用是一定会有用的,相同也定有相通之处。毕竟都是一脉相承的东西。
不过我还是那个观点,很多东西都是无端的附会。
中国学者阐述问题总喜欢站在制高点上,开口就是古之圣贤如何如何说,明明自己的东西是理论的创新,却非要把前人的经典拿来附会,以增强自己的说服力。曾经看过清末状元的八股文,开篇竟然是“西儒有云……”
练拳时师父讲五行掌,说到什么金生水,金克木的,说完了自己也说,摔掌克不了拍掌的,摔掌更没法生成穿掌,就那么一说而已。
 
把阴阳五行学通就不易了,再把八卦邀进来,那样的辩证就更找不着北了。
在伤寒论中没见张仲景有这麽复杂的论病,后来者把中医变的越来越复杂,
后学者就越来越不知如何下手。
拜托某些高人还中医本来的面目,别把他搅混了
 
看来大家对有点小视易经了,其实她涵盖的东西太多太深奥,只是我们对她并不了解而已,以至经常运用不上或者一直在用却不知道,从五行生克制化以及五气五味就可以看出来了,其基本含义都与易经有关联的,比如在治疗心肾不交的失眠,用补水泻火等,在治疗上,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先当实脾等,还有中庸之道,甚至通过一个人的生日时辰都可以推测出在某个时候患有什么病,等等。易经逐渐形成的很多分支,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预测,以至于被人当作是一种预测工具,周易是很深奥的,尤其易经64卦,建议想学习周易的学习一下梅花易数或者八字六爻,我个人认为,不必太深究,明其理即可,因为太深奥了。
 
好教先生知道,我从不敢小瞧易经。我读儒家典籍,易经是放在最后的,就是知道它很深奥。很多时候,我颇觉的自己有儒家人的特性,可有一点,我从不把某个典籍或者某个人看得至高无上。在我看来,易经并不比康德的三大批判更高贵。中国人说什么东西好,往往把它描述成完美;说某某人好,就一定是高、大、全。曾说某学说放之四海而皆准,现在看来不过是个不太好笑的笑话。可能是受到过20多年的科学教育的缘故,我看东西更加理性,看什么东西都不怎么仰视。
至于打卦算命,儒家人是不信的,我是更加不信。不过我倒是略知道一点占筮的法门,就是蓍草占与金钱六爻占了。因为系辞里记载过,读过也是自然知道了。金钱占说是蓍草占的简易算法,简单一分析就知道有问题,用概率论计算一下,就知道成卦的概率根本不一样,甚至差异很大。我认为,占卜之术不应该是周易的分支,而应该说是周易的本源。所以我读易更喜欢读后来儒者的发挥部分。
 
看来大家对有点小视易经了,其实她涵盖的东西太多太深奥,只是我们对她并不了解而已,以至经常运用不上或者一直在用却不知道,从五行生克制化以及五气五味就可以看出来了,其基本含义都与易经有关联的,比如在治疗心肾不交的失眠,用补水泻火等,在治疗上,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先当实脾等,还有中庸之道,甚至通过一个人的生日时辰都可以推测出在某个时候患有什么病,等等。易经逐渐形成的很多分支,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预测,以至于被人当作是一种预测工具,周易是很深奥的,尤其易经64卦,建议想学习周易的学习一下梅花易数或者八字六爻,我个人认为,不必太深究,明其理即可,因为太深奥了。


呵呵,易者医.中国文化起源易.医也是如此.只是经过几仟年发展,血缘很淡了而已.
 
我希望我学一点周易之后, 不要改变我自己的想法。 这是比较好的结果,证明我最初的判断是正确的。
不过很多实际情况是这样的, 当一个人对一个事物并不太了解时,对它所做的评价基本是不准确的,或者不恰当。
 
这些天中央电视台在夜里11点左右有个台湾教授讲周易,听了一些,感触较多,今天看了这样的题目,多了几句嘴,呵呵,别介意哈。
 

绿衣讲师的医案我比较喜欢, 实在。 
 
可有一点,我从不把某个典籍或者某个人看得至高无上。在我看来,易经并不比康德的三大批判更高贵。中国人说什么东西好,往往把它描述成完美;说某某人好,就一定是高、大、全。曾说某学说放之四海而皆准,现在看来不过是个不太好笑的笑话。可能是受到过20多年的科学教育的缘故,我看东西更加理性,看什么东西都不怎么仰视。
呵呵,说得太好了!!
 
LZ可以参考《群经见智录》中的“内经之总提纲第四”的最后一段“释义”。 以及后面的内容。

前人(尚且是高人)的经验可以参考一下。
 
孔夫子为什么五十而学易?难道他那个时候易已经濒临失传了吗?
 
周易无疑是中国文化的渊源,周易与中医相通,学习好了中医自然会理解:“中医的最高精神和境界”尽管你不懂得易经,但,学懂了易经你不一定会治病,不一定是一个好医生。这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临床医生想必理解得更深刻,当然,精通易经又精通中医,那是一个临床医生的最高境界。
 
俺倒是觉得有用与无用不可先入为主,既然很多人都说有用,那可能真的有用,至少在医理上可以类比。所谓一事通事事通,内经上的阴阳五行不也是借用过来作为模型而融入中医的吗?再说中国文化多是起源于周易,在尚未深入研究之前,还是不要一棒子打死的好。不妨求同存异。
 
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源,是自然界、宇宙的规律与总则,中医自然无出其外!
所以,世人常道“医易同源”并不确切,当改为“医源于易”。
无可否认,不知易同样可以为医,层次不同而已。
 
量力而行吧 用心做好就是了
 
完全用八卦來指導中醫診治是有些玄,但是,中醫的博大精深也離不開周易,因為周易從本質上說就是中國古代的辯證法,不懂中國特色的辯證法,要想在中醫事業上精進,也是很難的。所以,學與用一定要結合起來,否則,對老祖宗許多醫理來源也不知道,那就叫罔了。
 
最好的方法是用中医去解释八卦,而不是用用八卦去解释中医,前者越说内容越丰富,后者越说越糊涂。无极太极到八八六十四卦,其实就是古人说过的一尺之棰,日分为二的道理。也就从总体到部分的分析方式,反过来看,从六十卦到太极,就是从部分到整体的认识方式。不分不知道,每分一个层次,就会产生新的奇秘,我认为,这样认识,可能就容易理解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