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5
- 帖子
- 5063
- 获得点赞
- 110
- 声望
- 38
黄帝素问
生气通天论
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 註外淫之邪,伤于阳气,不能运行,则荣血泣而为肿。四肢之阳,交相代谢谢,而阳气乃竭也。】
阴阳应象大论
寒气生浊,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
【 註寒气下凝,故生浊阴。今浊气反在上,故生(月真)胀。】
阴阳别论
叁阴结谓之水。
【 註叁阴结,谓脾肺之脉俱寒结也。脾肺寒结,则气化为水。】
结阳者肿四肢。
【 註四肢为诸阳之本,气归形,气结故形肿也。】
阴阳结斜,多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肿。
【 註结斜者,偏结于阴阳之间。此多偏于肾臟,故为多阴少阳,而少腹肿也。】
二阴一阳,发病善胀,心满善气。
【 註二阴一阳者,少阴少阳也。此肾气与生阳并逆,故善胀。心肾之气,不能相交,故心满善气。】
五臟生成论
腹满(月真)胀,支膈胠胁,下厥上冒,遇在足太阴阳明。
【 註腹满(月真)胀,邪薄于太阴阳明之气分。太阴阳明之支络贯膈,气分之邪转入于经,是以连及支膈胠胁,皆胀满也。】
藏气法时论
肾病者,腹大胫肿,喘欬身重,寝汗出,憎风。
【 註肾之经病故腹大胫肿。水邪上逆则喘欬生气,下衰则身重,经气逆则表气虚,故寝汗出而恶风。】
宣明五气篇
五气所病,下焦溢为水。
【 註下焦如渎,水道出焉,病则反溢而为水病。】
腹中论
黄帝问曰: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此为何病?岐伯对曰:名为鼓胀。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以鸡矢醴,一剂知,二剂已。
【註此乃脾土难于运化,以致胀满不食。】
帝曰:有病膺肿、颈痛、胷满、腹胀,此为何病?何以得之?岐伯曰:名厥逆。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灸之则瘖,石之则狂。须其气并,乃可治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阳气重上,有余于上,灸之则阳气入阴,入则瘖;石之则阳气虚,虚则狂。须其气并而治之,可使全也。
【 註诸阳之气上升,而腹气又厥逆于上,为膺肿、颈痛、胷满、腹胀之病,是阳气重上而有余于上矣。而反灸之,则阳热之气,反入经络之阴,则为瘖;若石砭之,则阳气外泄而虚,虚则狂矣。衝脉之血,亦从胷中而散于肌腠皮肤之间,故须其与厥逆之脾气并合而后治之,可使全也。】
帝曰:病热而有所痛者,何也?岐伯曰:病热者阳脉也,以叁阳之动也。人迎一盛少阳,二盛太阳,叁盛阳明,入阴也。夫阳入于阴,故病在头与腹,乃(月真)胀而头痛也。
【 註病热者,阳脉盛而叁阳之气动之也。叁阳俱盛,当主病热头痛。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如阳入于阴,又当病在头与腹,乃(月真)胀而头痛也。】
风论
胃风之状,颈多汗,恶风,食饮不下,鬲塞不通,腹善满,失衣则(月真)胀,食寒则泄,诊形瘦而腹大。
【 註胃腑受邪,故饮食不下,鬲塞不通,腹善满也。形寒则(月真)胀,饮冷则泄者,胃气虚伤也。胃者肉其应,腹者胃之郛,故主形瘦而腹大。】
厥论
帝曰:厥或令人腹满,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远至一日乃知人者,何也?岐伯曰:阴气盛于上则下虚,下虚则腹胀满。
【註中焦之阳气日损,故阴气独盛于上,而下焦之阳气亦虚,是以腹胀满也。】
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唿,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
【 註癫狂走唿,妄言妄见,阳明之脉病也。经气厥逆,故腹满。胃不和,不得卧也。阳明乃燥热之经,其经气上出于面,故面赤而热。】
太阴之厥,则腹满(月真)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
【 註足太阴之脉厥逆,则腹满(月真)胀。食饮入胃,脾为转输。逆气在脾,故后便不利。脾不转运,则胃亦不和,是以食则呕而不得卧也。】
少阴之厥,则口乾溺赤,腹满心痛。
【 註足少阴之脉厥逆,则阴液不能上资,是以口乾心痛。肺金不能通调于下,故溺赤。水火阴阳之气上下不交,故腹满也。】
少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腹胀,泾溲不利,好卧屈膝,阴缩肿,胻内热。
【 註足厥阴之脉厥逆,则少腹肿痛而腹胀,泾溲不利,阴缩而肿也。经脉厥逆,不能濡养筋骨,故好卧而屈膝。厥阴木火主气,荣俞厥逆,故胻内肿热也。】
少阴厥逆,虚满呕变,下泄清,治主病者。
【 註少阴之气上与阳明相合而主化水谷,少阴气厥,以致中焦虚满而变为呕逆。上下水火之气不交,故下泄清冷也。】
厥阴厥逆,挛腰痛,虚满,前闭,谵言,治主病者。
【 註虚满者,食气不能散精于肝也。前闭者,肝主疏泄也。肝主语,谵语者,肝气郁也。】
奇病论
帝曰:有病(疒龙)然如有水状,切其脉大紧,身无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为何病?
【 註(疒龙)然,浮肿貌,乃水气上乘,非有形之水也。大则为风,紧则为寒,故脉大紧。夫病风水者,外证骨节疼痛,此病在肾,非外受之风邪,故身无痛。水气上乘,故形不瘦。风水侮土,故不能食,即食亦不能多。】
岐伯曰:病生在肾,名为肾风。肾风而不能食善惊。惊已,心气痿者死。
【 註此肾臟自生之风,非外受之邪。】
生气通天论
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 註外淫之邪,伤于阳气,不能运行,则荣血泣而为肿。四肢之阳,交相代谢谢,而阳气乃竭也。】
阴阳应象大论
寒气生浊,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
【 註寒气下凝,故生浊阴。今浊气反在上,故生(月真)胀。】
阴阳别论
叁阴结谓之水。
【 註叁阴结,谓脾肺之脉俱寒结也。脾肺寒结,则气化为水。】
结阳者肿四肢。
【 註四肢为诸阳之本,气归形,气结故形肿也。】
阴阳结斜,多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肿。
【 註结斜者,偏结于阴阳之间。此多偏于肾臟,故为多阴少阳,而少腹肿也。】
二阴一阳,发病善胀,心满善气。
【 註二阴一阳者,少阴少阳也。此肾气与生阳并逆,故善胀。心肾之气,不能相交,故心满善气。】
五臟生成论
腹满(月真)胀,支膈胠胁,下厥上冒,遇在足太阴阳明。
【 註腹满(月真)胀,邪薄于太阴阳明之气分。太阴阳明之支络贯膈,气分之邪转入于经,是以连及支膈胠胁,皆胀满也。】
藏气法时论
肾病者,腹大胫肿,喘欬身重,寝汗出,憎风。
【 註肾之经病故腹大胫肿。水邪上逆则喘欬生气,下衰则身重,经气逆则表气虚,故寝汗出而恶风。】
宣明五气篇
五气所病,下焦溢为水。
【 註下焦如渎,水道出焉,病则反溢而为水病。】
腹中论
黄帝问曰: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此为何病?岐伯对曰:名为鼓胀。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以鸡矢醴,一剂知,二剂已。
【註此乃脾土难于运化,以致胀满不食。】
帝曰:有病膺肿、颈痛、胷满、腹胀,此为何病?何以得之?岐伯曰:名厥逆。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灸之则瘖,石之则狂。须其气并,乃可治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阳气重上,有余于上,灸之则阳气入阴,入则瘖;石之则阳气虚,虚则狂。须其气并而治之,可使全也。
【 註诸阳之气上升,而腹气又厥逆于上,为膺肿、颈痛、胷满、腹胀之病,是阳气重上而有余于上矣。而反灸之,则阳热之气,反入经络之阴,则为瘖;若石砭之,则阳气外泄而虚,虚则狂矣。衝脉之血,亦从胷中而散于肌腠皮肤之间,故须其与厥逆之脾气并合而后治之,可使全也。】
帝曰:病热而有所痛者,何也?岐伯曰:病热者阳脉也,以叁阳之动也。人迎一盛少阳,二盛太阳,叁盛阳明,入阴也。夫阳入于阴,故病在头与腹,乃(月真)胀而头痛也。
【 註病热者,阳脉盛而叁阳之气动之也。叁阳俱盛,当主病热头痛。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如阳入于阴,又当病在头与腹,乃(月真)胀而头痛也。】
风论
胃风之状,颈多汗,恶风,食饮不下,鬲塞不通,腹善满,失衣则(月真)胀,食寒则泄,诊形瘦而腹大。
【 註胃腑受邪,故饮食不下,鬲塞不通,腹善满也。形寒则(月真)胀,饮冷则泄者,胃气虚伤也。胃者肉其应,腹者胃之郛,故主形瘦而腹大。】
厥论
帝曰:厥或令人腹满,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远至一日乃知人者,何也?岐伯曰:阴气盛于上则下虚,下虚则腹胀满。
【註中焦之阳气日损,故阴气独盛于上,而下焦之阳气亦虚,是以腹胀满也。】
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唿,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
【 註癫狂走唿,妄言妄见,阳明之脉病也。经气厥逆,故腹满。胃不和,不得卧也。阳明乃燥热之经,其经气上出于面,故面赤而热。】
太阴之厥,则腹满(月真)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
【 註足太阴之脉厥逆,则腹满(月真)胀。食饮入胃,脾为转输。逆气在脾,故后便不利。脾不转运,则胃亦不和,是以食则呕而不得卧也。】
少阴之厥,则口乾溺赤,腹满心痛。
【 註足少阴之脉厥逆,则阴液不能上资,是以口乾心痛。肺金不能通调于下,故溺赤。水火阴阳之气上下不交,故腹满也。】
少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腹胀,泾溲不利,好卧屈膝,阴缩肿,胻内热。
【 註足厥阴之脉厥逆,则少腹肿痛而腹胀,泾溲不利,阴缩而肿也。经脉厥逆,不能濡养筋骨,故好卧而屈膝。厥阴木火主气,荣俞厥逆,故胻内肿热也。】
少阴厥逆,虚满呕变,下泄清,治主病者。
【 註少阴之气上与阳明相合而主化水谷,少阴气厥,以致中焦虚满而变为呕逆。上下水火之气不交,故下泄清冷也。】
厥阴厥逆,挛腰痛,虚满,前闭,谵言,治主病者。
【 註虚满者,食气不能散精于肝也。前闭者,肝主疏泄也。肝主语,谵语者,肝气郁也。】
奇病论
帝曰:有病(疒龙)然如有水状,切其脉大紧,身无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为何病?
【 註(疒龙)然,浮肿貌,乃水气上乘,非有形之水也。大则为风,紧则为寒,故脉大紧。夫病风水者,外证骨节疼痛,此病在肾,非外受之风邪,故身无痛。水气上乘,故形不瘦。风水侮土,故不能食,即食亦不能多。】
岐伯曰:病生在肾,名为肾风。肾风而不能食善惊。惊已,心气痿者死。
【 註此肾臟自生之风,非外受之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