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无法判断病机,对症暂作辨症分析,因不知脉相,无法定证。脉--猜测可能是“玄数” → 应“久郁化火”
患者平日比较小气, 比较容易动怒。 →肝郁
比较怕热,身体温度似乎一般人要高一点, → 是虚证。《经》曰∶阴虚则发热。阳在外,为阴之卫;阴在内,为阳之守。精神外弛,淫欲无节,阴气耗散,阳无所附,遂致浮散于肌表之间而恶热也。当作阴虚火动治之。 加上 →久郁化火,当从解郁而化(加味逍遥丸)这种火必须健脾理气、疏肝解郁、条畅气机,或辅以滋阴降火,诸法并施方能奏效。庸医不识火之来源, 喜寒凉攻伐,无济于事。
另外平日吃一点凉东西或者肚子受一点凉寒就会肚子疼,拉肚子。→ 脾胃虚寒(服寒凉之剂,胃气遭戕,脾失健运,)
有时候晚上吃苹果也老说胀气,→ 和虚症 同上
之前便秘和拉肚子交替,最近不知道是否是服药关系,→ 该是和服药有关
舌体比较小,舌尖比较红,苔少,有些黄,舌边有齿痕。 加上偏瘦,面黄偏暗 → 脾胃运化失机
阴虚,兼肝郁犯脾,法拟疏肝解郁,调和肝脾,滋阴降火。中气已乱(系中工乱脉所致)故用“桂附理中丸”先温理中气。
如果“手足不温”,用四逆散替换逍遥丸,四逆散由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等组成,(方,网上可查)是疏肝解郁,调和肝脾的祖方。它主治阳郁厥逆,肝脾气郁。若咳者,加五味子、干姜以温肺散寒止咳;悸者,加桂枝以温心阳;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以利小便;腹中痛者,加炮附子以散里寒;泄利下重者,加薤白以通阳散结;气郁甚者,加香附、郁金以理气解郁;有热者,加栀子以清内热。
网上只能以成药或成方做建议,为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