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请教各位,看下这个方子对不对症,该如何变动,感谢了!

┌ 熟地黄 ┐
│├ 补肾填精 ┐
│ 山茱萸 ┘│
君┤│
│ 肉苁蓉 ┐│
│├ 温壮肾阳 │
└ 巴戟天 ┘│

┌ 附子 ┐ ├ 治下,下元得以补养
│├ 辛热,以助温养下元,摄纳浮阳,引火归源 │
│ 肉桂 ┘│
││
臣┤ 石斛 ┐│
│││
│ 麦冬 ├ 滋阴敛液,壮水以济火 ┘
││
└ 五味子 ┘

┌ 石菖蒲 ┐
佐┤├ 开窍化痰、交通心肾 ── 治上(治“喑”)
│ 远志 │
││
└茯苓┘

┌ 薄荷 ── 疏郁而轻清上行
使┤
└ 姜枣 ── 调和诸药

◆综观全方,标本兼顾,上下并治,而以治本治下为主。诸药合用,使下元得以补养,浮阳得以摄纳,水火相济,痰化窍开,则喑痱可愈。
 
1. 本方为治肾虚喑痱的主方。以舌喑不语,足废不用为证治要点。
2. 若用于肾虚之痱证,减去石菖蒲、远志、薄荷等宣通开窍之品;喑痱以阴虚为主,而痰火盛者,去温燥的附、桂,酌加川贝母、竹沥、陈胆星、天竹黄等以清化痰热;兼有气虚者,适当加黄芪、人参以益气。
3.对晚期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中风后遗症、脊髓炎等慢性疾病过程中出现阴阳两虚者,均可加减运用。
本方阴阳并补,温而不燥,是其特长;然毕竟偏于温补,故对气火上升,肝阳偏亢之证,不宜应用。
 
《成方便读》:“夫中风一证,有真中,有类中。真中者,真为风邪所中也。类中者,不离阴虚、阳虚两条。如肾中真阳虚者,多痰多湿;真阴虚者,多火多热。阳虚者,多暴脱之证;阴虚者,多火盛之证。其神昏不语,击仆偏枯等证,与真中风似是而实非,学者不得不详审而施治也。此方所云少阴气厥不至,气者,阳也,其为肾脏阳虚无疑矣。故方中以熟地、巴戟、山萸、苁蓉之类,大补肾脏之不足,而以桂、附之辛热,协四味以温养真阳。但真阳下虚,必有浮阳上僭,故以石斛、麦冬清之。火载痰升,故以茯苓渗之。然痰火上浮,必多堵塞窍道,菖蒲、远志能交通上下而宣窍辟邪。五味以收其耗散之气,使正有攸归。薄荷以搜其不尽之邪,使风无留着。用姜、枣者,和其营卫,匡正除邪耳。”
 
-----
您好这位朋友,舌苔开始的时候比较红,现在红的差些,但还是有些红。至于脉象,遗憾不懂呀!
并回金老先生。
 
转帖
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有两个代表方,一个是补阳还五汤,一个是地黄饮子.补阳还五汤是治疗因元气不足,气虚血瘀,经络闭阻不通,经脉肌肉失养,而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下肢痿废,小便频数,言语蹇涩,口角流涎,苔白,脉缓.而地黄饮子是治疗因下元虚衰,虚阳上浮,痰浊上泛所到的瘖痱之症,瘖为失音不能言,痱为足废不能用,并见四肢厥冷,冷汗自出,舌淡苔白滑润,脉沉迟细弱.二者,均苔白舌淡,只是一个是脉缓,一个是脉沉迟细弱.但事实在临床上,要真正的凭证处方,有时并不是这么明显的.因为在心易了,指下难明.书上说得很清楚,而临证时并没有完全如书上所说.

如何更好的理解这两个方子的临床运用,我在学习黄帝内经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有这一段话得到启示:"天不足于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左手足不如右强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侧下盛而上虚,故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
阴精从右而降,而阳气从左而升.因而阳升阴降,人体气血精津生化无穷.如果阴精之降失常,则阴精不能并于下,而右侧肢体筋骨失养,而见痿软,肢体废而不用.所以当中风后遗症以右侧肢体为患侧时,我常选用地黄饮子.而出现在左侧者,选用补阳还五汤.
病例1.李某,女 74岁.晨起见右侧肢体不遂,左侧口角流涎而住院运用西医的常规治疗.一月后出院,症状示见明显好转.转而到我处就诊,症见:头晕,头痛.右侧肢体不遂,口角流涎,易出汗,四肢温和,口干不欲饮.纳食尚可,舌鲜经少苔而有裂纹,脉缓弱.处方如下:熟地黄15.0 巴戟12.0 萸肉10.0 石斛12.0 肉苁蓉10.0 制附子3.0 五味子10.0 肉桂1.5 白茯苓10.0麦冬10.0 菖蒲10.0 远志10.0牛膝12.0 地龙12.0 鸡血藤30.0川芎12.0 归尾10.0 五付水煎服,每日一付.同时运用头针,取足运感区,运动区,感觉区.体针取足三里,申脉,居髎,肩嵎,曲池,合谷等.结合子午流注开穴.每日一次.五日后,患者自感患侧肢体较前有力.能做轻微的自主活动.因为已经收效,于是守法不变,继续治疗10余天,已能自己行走,手能握物.因其家在农村,经济上困难.未再进行治疗.
病例2黄某,女 65岁,晨起感到左侧肢体活动不便,无力,行走易跌.无口角歪斜流涎.在门诊西医拟诊为quot;脑梗".CT检查诊断:"腔隙性脑梗",在用维脑路通,复方丹参等静脉点滴同时,要求运用中医治疗.现见症:左侧半身不遂,气少懒言,纳食尚可,二便调,无口渴.舌淡苔白,脉细弱.处方:黄芪60.0丹参60.0 杜仲15.0 赤芍15.0 川芎12.0 归尾10.0鸡血藤30.0 地龙15.0 桃仁10.0 红花5.0 姜黄10.0 甘草6.0 .同时针灸治疗:头针,取足运感区,运动区,感觉区.体针取足三里,申脉,居髎,肩嵎,曲池,合谷等.结合子午流注开穴.十日后,症状完全消失.
 
此症为土困──火侮──金结,病发前会有行动迟滞、神情木讷、反应迟顿等预兆。
治当先解土之困。白头翁15克,黄芪20克,加水一碗多,开后再烧3、4分钟,滤去药渣,磕入3个新鲜的笨鸡蛋,蛋成形后可用筷子截孔以透药力,待蛋熟透后,趁热服食(不能吃鸡蛋可想法弄碎再喝),服后发汗当解。一日一服,三服后再说。以后就要慢慢调理了。
注意,不要同时用其它药。
此方自拟,无可考证。也不要因其简陋而小觑。
 
感谢各位对本帖的关注以及赐教!
 
风湿性心脏病就有着一种吗,辩证可不能只看症状。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