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探秘之王道正法 桂亮
笔者在写《金针探秘》系列期间,一些朋友在与笔者交流的过程中,希望笔者能多讲解一些特效穴或速效穴一针治病的方法。笔者十分能够理解这些求学者有这样的想法,只是在笔者的治疗理念中的确没有所谓特效穴的概念。为什么呢?因为如果片面的强调了某穴治疗某病的思维和所谓的特效穴,就会局限了思维,从而忽视了传统中医的整体治疗理念。另一方面,许多所谓的特效穴可能对某个人有很好的效果,但针对同样病症的其他患者却没有同样的疗效,在医疗实践中这种经不起重复的例子在临床中比比皆是。并且所谓的特效穴所产生的疗效,均是以通过激发消耗元气为代价的,特效穴片面追求一针治病,这其实是一种急功近利的霸道针法。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倾向,它实真实地反映了当前习针者普遍的浮躁心态,急于求成,缺少良好的正统中医理论及相应的治疗体系,不求甚解,只求形式上“学会”了多少多少招式,而并没有寻根求源,从“内难”等正宗传统经典中探索针道奥妙。我们研究针灸的方向应该是高境界的大道之修,而非低层次的小法小术的末技之求,这其实也是针道理念体系的本质之处,是高低正邪的衡量标准,求学者不可不善加辨别也。 古人云“技进乎艺,艺进乎道”,表达了学有所成包括了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技”的层次,也就是入门的层次。技就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意思。第二个境界是“艺”的层次,是由技术的熟练进化而来的。了解了基本知识初步入门之后,有了一定的基本功之后,熟极而流,触类旁通,便达到了“艺”的境界。第三个境界也是最高境界是“道”的层次。这是从“艺”的层次再度进化而来,是“艺”的总结,“艺”的精髓,“艺”的哲学方法论,“艺”的“所以然”。若止于“艺”,那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而必须“艺进乎道”。“道”就是“所以然”,“道”可以指导“艺”的进展和“技”的熟练。因此最高的境界是“道”的层次,而一招一式只是技艺的层次。只有明白了道,才能彰显技和艺的真正意义。这就好比“盲人摸象”,如果不了解整体之象,就会象盲人一样,自以为自己摸的一部分就是大象,千人千态,莫衷一是。 针道也是如此,我们需要掌握的是应该是“根本原理”或“本质含义”及其“方法论原则”等更高级别的东西,这些东西使我们一法通,万法通。“道”不同于“技”和“艺”,它在“技”和“艺”之中,却又在“技”和“艺”之外。因为“技”和“艺”是死的,而“道”则无处不在。只有明白了“道”,“技”和“艺”才会真正地变活。因此不要乐于小法,乐于小法则蔽大道,因为从道的境界来看这些特效穴或所谓的特殊技法是毫无意义的,它只会阻碍你认识真理。联系到师承学习,求学者要达到高境界,必须要有高的起点,需要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这就必须要首先学习一个正统的针灸理论体系及中医的整体治疗理念。针道中没有似是而非的东西,没有偷机取巧的捷径,意图通过掌握一些特效穴位或特殊招式而妄行针法是没有意义的,学习针法就必须回归传统,回归到“内难”等经典名著上来。把握了“道”就是王道之针,没有把握“道”,即使有一时之效却也是霸道之针,这就是王道针法与霸道之针的区别之所在! 笔者认为王道之针的理念,应该是扶正邪自去,祛邪而不伤正。所谓的霸道针法,就是以激发消耗元气为针灸治疗手段的针法,缺少完整的传统中医理论体系为指导,虽有一时之效,却弊大于利,在无形之中损耗了人体的元气,减少了患者的寿命,求学者应当加以仔细辨别。因此王道之针为针道之正法,霸道之针可谓之邪法,一正一邪有着天壤之别。临床上王道之针必遵循先后天同养,以后天养先天的养生原则,补后天以实先天,补先天以长后天的治疗原则,通过扶正培元之法,并不刻意追求祛邪而邪自去。整体系统针法正是遵循这一原则应运而生创造出来的传统针法,整体系统针法融合了补脾和补肾的理论,在针灸过程中后天与先天相互资生、相互资助,再结合补充脏腑后天之气,首先立于不败之境,真正达到扶正邪自去的疗效,即使是祛邪也不伤其正气。 持王道之针,则无敌于天下。《道德经》云: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有了这样完整体系的王道之针,再传授技和艺,自然就会融会贯通。而且由于把握了“道”,就必然会灵活地运用“技”和“艺”,一招一式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习王道之针首先要有悟性,其次是师承的口授心传,针灸过程中的扶正、祛邪等不同阶段,其节奏的把握与调节也不尽相同,不是过来人很难尽得其妙。求学者必须在前人的指点下,系统掌握针灸的理论体系,把整个针灸体系理解了、融会贯通了,才会真正行王道之针,从而自然能够达到扶正邪自去,祛邪而不伤正的完美境地。因此王道之针为针道之传统正法,不仅仅是针灸艺术的思想与境界的表现,更是一种学术之“道”的深刻体现。领悟了王道正法,才能真实的体会针道意义,由此豁然开朗,登堂入室,达到真理的彼岸。
笔者在写《金针探秘》系列期间,一些朋友在与笔者交流的过程中,希望笔者能多讲解一些特效穴或速效穴一针治病的方法。笔者十分能够理解这些求学者有这样的想法,只是在笔者的治疗理念中的确没有所谓特效穴的概念。为什么呢?因为如果片面的强调了某穴治疗某病的思维和所谓的特效穴,就会局限了思维,从而忽视了传统中医的整体治疗理念。另一方面,许多所谓的特效穴可能对某个人有很好的效果,但针对同样病症的其他患者却没有同样的疗效,在医疗实践中这种经不起重复的例子在临床中比比皆是。并且所谓的特效穴所产生的疗效,均是以通过激发消耗元气为代价的,特效穴片面追求一针治病,这其实是一种急功近利的霸道针法。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倾向,它实真实地反映了当前习针者普遍的浮躁心态,急于求成,缺少良好的正统中医理论及相应的治疗体系,不求甚解,只求形式上“学会”了多少多少招式,而并没有寻根求源,从“内难”等正宗传统经典中探索针道奥妙。我们研究针灸的方向应该是高境界的大道之修,而非低层次的小法小术的末技之求,这其实也是针道理念体系的本质之处,是高低正邪的衡量标准,求学者不可不善加辨别也。 古人云“技进乎艺,艺进乎道”,表达了学有所成包括了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技”的层次,也就是入门的层次。技就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意思。第二个境界是“艺”的层次,是由技术的熟练进化而来的。了解了基本知识初步入门之后,有了一定的基本功之后,熟极而流,触类旁通,便达到了“艺”的境界。第三个境界也是最高境界是“道”的层次。这是从“艺”的层次再度进化而来,是“艺”的总结,“艺”的精髓,“艺”的哲学方法论,“艺”的“所以然”。若止于“艺”,那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而必须“艺进乎道”。“道”就是“所以然”,“道”可以指导“艺”的进展和“技”的熟练。因此最高的境界是“道”的层次,而一招一式只是技艺的层次。只有明白了道,才能彰显技和艺的真正意义。这就好比“盲人摸象”,如果不了解整体之象,就会象盲人一样,自以为自己摸的一部分就是大象,千人千态,莫衷一是。 针道也是如此,我们需要掌握的是应该是“根本原理”或“本质含义”及其“方法论原则”等更高级别的东西,这些东西使我们一法通,万法通。“道”不同于“技”和“艺”,它在“技”和“艺”之中,却又在“技”和“艺”之外。因为“技”和“艺”是死的,而“道”则无处不在。只有明白了“道”,“技”和“艺”才会真正地变活。因此不要乐于小法,乐于小法则蔽大道,因为从道的境界来看这些特效穴或所谓的特殊技法是毫无意义的,它只会阻碍你认识真理。联系到师承学习,求学者要达到高境界,必须要有高的起点,需要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这就必须要首先学习一个正统的针灸理论体系及中医的整体治疗理念。针道中没有似是而非的东西,没有偷机取巧的捷径,意图通过掌握一些特效穴位或特殊招式而妄行针法是没有意义的,学习针法就必须回归传统,回归到“内难”等经典名著上来。把握了“道”就是王道之针,没有把握“道”,即使有一时之效却也是霸道之针,这就是王道针法与霸道之针的区别之所在! 笔者认为王道之针的理念,应该是扶正邪自去,祛邪而不伤正。所谓的霸道针法,就是以激发消耗元气为针灸治疗手段的针法,缺少完整的传统中医理论体系为指导,虽有一时之效,却弊大于利,在无形之中损耗了人体的元气,减少了患者的寿命,求学者应当加以仔细辨别。因此王道之针为针道之正法,霸道之针可谓之邪法,一正一邪有着天壤之别。临床上王道之针必遵循先后天同养,以后天养先天的养生原则,补后天以实先天,补先天以长后天的治疗原则,通过扶正培元之法,并不刻意追求祛邪而邪自去。整体系统针法正是遵循这一原则应运而生创造出来的传统针法,整体系统针法融合了补脾和补肾的理论,在针灸过程中后天与先天相互资生、相互资助,再结合补充脏腑后天之气,首先立于不败之境,真正达到扶正邪自去的疗效,即使是祛邪也不伤其正气。 持王道之针,则无敌于天下。《道德经》云: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有了这样完整体系的王道之针,再传授技和艺,自然就会融会贯通。而且由于把握了“道”,就必然会灵活地运用“技”和“艺”,一招一式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习王道之针首先要有悟性,其次是师承的口授心传,针灸过程中的扶正、祛邪等不同阶段,其节奏的把握与调节也不尽相同,不是过来人很难尽得其妙。求学者必须在前人的指点下,系统掌握针灸的理论体系,把整个针灸体系理解了、融会贯通了,才会真正行王道之针,从而自然能够达到扶正邪自去,祛邪而不伤正的完美境地。因此王道之针为针道之传统正法,不仅仅是针灸艺术的思想与境界的表现,更是一种学术之“道”的深刻体现。领悟了王道正法,才能真实的体会针道意义,由此豁然开朗,登堂入室,达到真理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