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以一则医案来学习治疗外感

郁热与新感是有区别的吧!
郁热是伏邪温病吧,此案是新感温病吧,不对之处请指正,谢谢!!!
 
伏邪的郁得久,新感的郁得不久.
 
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
为什么没有“热”气呢?
 
少阴证中,素体阳虚则易成寒化证;素体阴虚则易成热化证。

《灵枢·百病始生篇》:“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而这个虚,按理应当有偏于阳和偏于阴的区别。

是否太阳表证也会因素体偏向的原因,有的易成热证,有的易成寒证?人为的划分为风寒外感和风热外感是否是对致病邪气的一种臆测,而忽视了更重要的素体因素呢?
 
我个人觉的, 风寒风热以有无清涕来分更清楚点. 有清涕则寒,无,黄,少则热
好像比咽喉红或不红判断更直观一点.
我是新手,请前辈指教.
 
发热头痛,体温38.3℃,微恶风寒,无汗咳嗽,咽红且痛,口微渴

按照以上症状,显然是风寒外束,阳郁化热,上充于肺系引起的

一样的症状,不一样的分析,就要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记得论坛里有一贴说的是哪位认为风寒风热一脉同源!!!
 
32# RAUL

前面发过的帖子中,万友生老先生是主张寒温统一观点的,但现代中医的寒温之辩依旧存在,还没见到大一统的理论体系出现并成为主流
 
温病治反而麻烦,热同样没去,还得去热不是。
 
此属风温,病在卫分,辛凉疏卫法。
桑叶 菊花 连翘 二花 牛蒡子 前胡 豆豉 芦根 薄荷 桔梗 甘草
 
回复 9# 人间如画


我个人认为这是个人用药习惯而已。如果咽痛,去荆芥穗是免辛温助热。桔梗甘草治咽痛,不去也不错。
病案从用药风格看应该是赵绍琴先生的
 
外感病,虽是小病,因其转变迅速,变化多端,更能体察一个中医的真功夫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