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07/08
- 帖子
- 12067
- 获得点赞
- 47
- 声望
- 0
- 年龄
- 44
组成:羌活 防风苍术各9g细辛2g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各3g
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简捷记忆:羌风白草细,芩川有苍生。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者。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方解:本方用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所致的病证。风寒束于肌表,故恶寒发热、无汗头痛;湿邪郁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是兼有里热之象。治则亦以发散风寒湿邪为主,兼清里热为辅。
方中羌活辛苦温,入太阳经,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为治风寒湿邪在表之要药。防风长于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为风药中之润剂;苍术辛苦温燥,可以发汗除湿;防风、苍术两药相合,协助羌活散寒除湿止痛,为臣药。细辛性甚走窜,又搜剔筋骨之力,与白芷、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合用以散寒祛风,宣痹以止头身之疼痛。生地、黄芩清泄里热,其中生地养阴生津凉血,二者合用防止诸药辛温燥烈之性,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而为使药。
本方的配伍特点:升散药与清热药结合使用;体现了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本方主治四时感冒风寒湿邪,表实无汗而兼有里热证者。以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有里热之象)为证治要点。
川芎“祛风先行血,血行风自灭。”“凡带有风邪者,既可用防风.”
注意:治口苦黄连多用,是因口苦多饮胃火所致,本方中用黄芩是由于本方所治病症皆属上焦,故如此。
附方:
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各6g,藁本、防风、甘草炙、川芎各3g,蔓荆子2g。功用:祛风胜湿止痛。主治:风湿在表,肩背疼痛不可回顾,头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难以转侧,苔白脉浮者。
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简捷记忆:羌风白草细,芩川有苍生。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者。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方解:本方用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所致的病证。风寒束于肌表,故恶寒发热、无汗头痛;湿邪郁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是兼有里热之象。治则亦以发散风寒湿邪为主,兼清里热为辅。
方中羌活辛苦温,入太阳经,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为治风寒湿邪在表之要药。防风长于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为风药中之润剂;苍术辛苦温燥,可以发汗除湿;防风、苍术两药相合,协助羌活散寒除湿止痛,为臣药。细辛性甚走窜,又搜剔筋骨之力,与白芷、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合用以散寒祛风,宣痹以止头身之疼痛。生地、黄芩清泄里热,其中生地养阴生津凉血,二者合用防止诸药辛温燥烈之性,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而为使药。
本方的配伍特点:升散药与清热药结合使用;体现了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本方主治四时感冒风寒湿邪,表实无汗而兼有里热证者。以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有里热之象)为证治要点。
川芎“祛风先行血,血行风自灭。”“凡带有风邪者,既可用防风.”
注意:治口苦黄连多用,是因口苦多饮胃火所致,本方中用黄芩是由于本方所治病症皆属上焦,故如此。
附方:
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各6g,藁本、防风、甘草炙、川芎各3g,蔓荆子2g。功用:祛风胜湿止痛。主治:风湿在表,肩背疼痛不可回顾,头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难以转侧,苔白脉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