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0/07/07
- 帖子
- 18223
- 获得点赞
- 360
- 声望
- 113
- 年龄
- 47
其胃,这个胃水不胃水,尤其胃气一坏了,非死不可。它这一段的意思非常广泛。第一个,说是这个水病,尤其里水,这是胃气他就是虚。那么治疗呢,当然有可下的机会,又当别论了,一般说不要破坏胃气,那你越是虚衰,那个水不会好,所以这是一个世人以警戒之意,他写这么一段,这段看着没多大意思,其实很重要。所以咱们治水总是要顾虑这个胃气。底下讲了半天了。在五脏各方面也影响有水,它既分五种的水,下面就拿脏腑来解释。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身重者”就是组织里头有水气,它身子沉。“而少气”者,里头水自下以迫上,压迫横膈膜,这人少气,水在里。由于少气,所以他“不得卧”他一卧,那个水呀,更往上迫,他要是站着、坐着,他的水就下,不往上压迫,还轻一些,所以要是里水往上压迫的甚,都不得卧,咱们讲那个小青龙汤的讲过了,咳逆倚息不得卧嘛,就是有支饮,饮也是水。“烦而躁”那个心是阳脏啊,火脏啊。心阳之火为寒水所困,所以烦而躁。“其人阴肿”这个心火不能下交,那么他阴肿。这段说明什么问题呢,它是辩证的问题。古人认为心、肾这两个脏器它是有关系的。心火不能下交,要病水的,肾水不能上济,要病火的,所以总得水火既济,这个人的身体才会安和,这是古人的看法。所以关于这种的,就是心火气衰了,所以发生这种水气病,那么突出的表现,下边肿,其人阴肿。这个有点道理,心脏的水肿大概都在底下先发生,心脏病的水肿。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这个说得最好了,这个就是肝硬变腹水。“其腹大,不能自转侧”就是腹水。“胁下腹痛”胁下是肝的部位,当然是胁下痛,牵连到中间的地方,他也痛,他都是指上腹说的了。这是肝腹水,他很清楚。“时时津液微生”由于肝水不在胃里头,所以胃还能生津化液,但是肝病也会影响胃,它还时时津液还能微生,不象脾胃病,它一点都不生,它微生,尤其“小便也续通”因为它也不是肾。这个肝硬变腹水是这样,它也不是小便一点也没有,它不是,你要是吃剧烈的药,完了,那个小便一点也没有了,你影响到肾脏了。不然的话,它小便老有,但是少而已,续通嘛,正是说明这个肝硬变腹水。肺水者,其身肿,小便难,时时鸭溏。这是一个辩证的问题,古人认为肺合皮毛,所以肺病,那个皮毛,所以“风伤皮毛内舍于肺”嘛。那么假设这个因肺而发生的水肿,这个身非水肿不可,因为皮毛是在外边的嘛。这个肺,他不是水之上源嘛,这个肺主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古人是这么看的,肺有这个作用。那么因肺病而造成的水病,所以小便不通,很难,它的水道发生障碍。“时时鸭溏”着也是古人说那个肺与大肠为表里,肺病容易影响到大便溏。其实呢,拿咱们辩证说呢,小便难,大便溏,拿现在西医的看法,就是代偿作用,他就水谷不合了,但是古人看这个现象,还是一点不错的,但是它说的是肺和大肠为表里,他们两互相有关系。那么这个整个说明的还是一个辩证,咱们遇到这种水,无论他哪发生的,怎么一种水肿发生,它肯定与肺有关系,这是古人的看法。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这个也是辩证。因为这个腹,脾所主。脾水,这个腹要大的,就是要有腹水的。
脾主四肢,所以四肢要苦重,特别要沉。因为这个脾胃他是一家,脾胃气虚,津液不生。咱们头前讲的那个肝也是腹水,那个肝水,可那个津液,还时时微生,影响脾胃,脾胃不是它的本病,真正要是脾胃上而来的水肿,那么它津液不生。“但苦少气”水在里面,所以水甚了,它一定要少气的。“小便难”上边都说的小便难,肝病,他小便续通,他不是一点没有,你看那个肾就不是。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他这个是“不得溺”所以古人说肾是地道,地道不通,水是一点也没有,尿是一点也没有,它不得溺。“其腹大,脐肿”古人看脐以下为少腹,这是肾所主,所以肚脐是特别要肿的,也就是说他这个腹水在肚脐以下严重。肚脐肿,这个腹水我们经常看到,也是下边腹水厉害,肚脐往外怒怒着,要是太突出了,这个腹水就不好治。“腰痛”肾病嘛,腰要痛的。“不得溺”肾是主水的,它要是病了,是没有尿的。“阴下湿如牛鼻上汗”这个寒水越下越重,所以这个阴下这个地方,湿,这个水都渗于外,就像这个牛鼻子上的汗似的。“其足逆冷”是说阴寒下甚呐,手不那么逆冷,足是逆冷的,是寒饮在下焦的一种情况。“面反瘦”这个水气一点不能济上,所以面反倒瘦。这是说的肾水。那么这一些在治疗上,当然是没有什么大问题。古人在辩证上,他是有的。凡是这类情况,无论这水是怎么发生的,它都是肾水,腰痛、脐肿、没有汗,尤其这个下边阴寒得厉害,它说这是一种肾水。那么至于治疗,这里也没提。那么这种情况,它只是里水,小便不利,就指不得溺,这个还是挺有关系的。它底下,在治疗上有个总则。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诸有水者”就是上边这个五脏所病之水说的。“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下肿,水有下趋之势,应该顺势利导,当利其小便。“腰以上肿”呢,这个水,有外出的这么一种趋势,“当发汗乃愈”。这也不管治水,治一切疾病都应该这样,总而言,要因势利导。这个病,它上边水肿了,这个水它要上越,但是它不是要吐,我们这个人的出汗,都在上体部,所以咱们太阳病也是,他要有广大的上体部要出汗,所以头项特别强痛,它这个水气都在上边。那么这个病的趋势,也反映这个,假若上边肿,这个水,有外越的情况,所以这个因势利导要发汗。这是个原则,这是挺重要的。师曰: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鹜溏,胃气衰则身肿。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寸口脉沉而迟”沉是有水,迟是有寒。那么我们就寸口脉的诊查,他说寒水是相搏于里了。寒水相搏于里,胃气非虚衰,就是脾胃虚衰,所以趺阳脉当伏。趺阳脉气衰,水谷不化,如果偏于“脾气衰则鹜溏”。古人认为这个脾,它输送津液,它气衰不能输送津液了,所以人要鹜溏,大便要拉稀的。“胃气衰则身肿”这个就是头前我们讲过的,这个胃气一衰,它不能化谷,血液、津液就是要枯竭的。那么外边,尤其络脉非虚不可,它既是有寒水相搏在里,而胃气在虚,络脉再不足,这个水非往外走不可,所以说胃气衰一定要身肿的。
这个影响络脉,不是说这个经脉太实,它是虚,你看咱们说的这个胃气虚,骨气不行,影响血少,四肢厥冷,都离远的地方,这个络脉也是一样,经血也是虚,但是络脉是更虚。所以水,它就往虚的地方来,哪个地方虚就往哪个地方去。不是说这个络脉虚,经脉就不虚,不是的,经脉也虚,但是不到那么个程度,络脉是空虚。所以里头有寒水相搏于里,如果是脾气衰,那么大便要稀,就是下利了,如果是胃气衰,那么水谷不化,津液不生,影响经虚血少了。血少,尤其突出的表现在毛细血管,那特别要少,认为这样水就趁着这个表,络脉虚而聚于皮表而不去,它往那块去,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嘛,那么这个就是影响到了身肿。“少阳脉卑,少阴脉细”这是什么道理呢?十二经脉都是受气于胃,所以胃是水谷之海,那么十二经脉也就是血管了,它也都得来源于胃。这个胃气一衰呀,这个少阳的脉也不足,这个卑,就是不足。少阴的脉也细,细也是不足,细是血不足。这个少阳指的是什么,不是指足少阳了,这个指的是三焦,手少阳。这个三焦,三焦者,决渎之官,这个是.内经.的话,水道出焉,水道顺着三焦而下输膀胱。那么三焦虚,水道不利,那么少阴脉也虚,那就影响肾了,地道不通了。所以男子一定是小便不利,那么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经水还是血了。“血不利则为水”不是,这个地方大家要注意了,血不利变成为水,这是错的。这个血不利影响发生水,这个不光是女人,咱们头前讲的属于肝硬变的腹水,也与血分有关系的。它古人把这个水肿,尤其是里边这个水,它分为血分和气分。气分纯粹由于营卫不利;这个血分,由于先病血而后病水。先病血,这个血指什么,就是淤血。这个血不利,也影响水不通,尤其咱们这个门静脉这个地方,最重要了。这个肝硬变要是只是利水,是把这个腹水消去,但是病可完全好不了。古人有用鳖甲…丸的,大黄蛰虫丸这个药也很好使,所以要坚持用,它是有效的。要是只是这个血分的水肿,你光利尿解决不了问题。它是先病血后病水,那么这种的水,它叫做血分。这个不光妇人有,男人也有的,看你怎么一种水肿了。你象我们说的肾脏炎那种水肿,它是纯粹是气分,所以那个发汗、利水就可以好。肝硬变的腹水就不行。底下这段没什么大意思,我可以讲一讲。这一段肯定是后人所附进来的。问曰:病者苦水,面目身体四肢皆肿,小便不利,脉之不言水,反言胸中痛,气上冲咽,状如炙肉,当微咳喘。审如师言,其脉何类?师曰:寸口沉而紧,沉为水,紧为寒,沉紧相搏,结在关元,始时当微,年盛不觉。阳衰之后,营卫相干,阳损阴盛,结寒微动,肾气上冲,喉咽塞噎,胁下急痛,医以为留饮而大下之,气击不去,其病不除。后重吐之,胃家虚烦,咽燥欲饮水,小便不利,水谷不化,面目手足浮肿。又以葶苈丸下水,当时如小差,食饮过度,肿复如前,胸胁苦痛,象若奔豚,其水扬溢,则浮咳喘逆。当先攻击冲气令止,乃治咳,咳止,其喘自差。先治新病,病当在后。这是他问先生,他说这个病人,“苦水”你看他样子吧,面目身体四肢皆肿,小便又不利。你给他诊脉的时候,不说他这个水的病,反说胸中痛,气上冲咽,状如炙肉,当微咳喘。就是诊脉的时候啊,病人的水病很清楚,他说这些。那么如师所言的,脉是怎么个脉,你怎么这么说啊。底下这个师曰,就答复他,说他这个病,寸口脉沉而紧,就是指的这个寸口脉了。沉而且紧,那么沉是有水了,紧为寒,他说这种的脉。由于沉紧相搏,结在关元,在关元那个地方,有寒、水相结在那个部位,这个病不是一朝一夕的。“始时当微”开始的时候它不觉,尤其年盛,年复力强的时候他更不在乎。“阳衰之后”年事稍长了,古人这么个看法,年事稍长阳衰阴进,都是这样子。“营卫相干”这个营卫不相协调了,阳越来越损,阴越来越盛。那么这个“结寒”就是结在关元这个寒水之气,这个时候略微就动了。肾气也上冲了。这个肾气上冲不是张仲景的话,是后世注家的。“喉咽塞噎,胁下急痛”这是气冲了,气上冲,上冲咽喉,它就是根据奔豚气那个看法了。他说咽喉发堵塞,胁下就发急痛。这个要是不错治呢,也到不了这个情况。
“医以为留饮而大下之”那么其实他是气上冲,这个气往上冲,你要吃泄药,气击不去,气与下药啊冲击的,那个病除不了的。后来一看下不好,就“重吐之,胃家虚烦”这个咱们头前伤寒论讲过,这个吐,胃丧失津液,它要发烦热的,所以虚烦者,虚者指是吐伤津液,胃中燥要发烦,这么一个虚干,所以“咽燥欲饮水”吐伤胃液,最厉害了。“小便不利,水谷不化”这个胃气虚了。“面目手足浮肿”这个胃虚了,它总是要发生这个,他以前就有这个寒水结于关元,就有,这时胃一虚,外边就要肿了,就是头前讲的那个道理了。那么大夫看了有浮肿了、有水了,这才看明白,用葶苈丸下去。葶苈丸咱们讲过了就是葶苈大枣泻肺汤弄成丸药。“当时如小差”吃这个药的时候好一点。可是,“食饮过度,肿复如前”它当时好是一时的了,这个水肿是有这个的,你要是用这个攻击药,当时是好一些,但是胃气已经虚了,那也是错的,过后还是要复来的。“胸胁苦痛,象要奔豚”它的气冲老没治,主要的矛盾在这里。胸胁苦痛,这个气老往上攻嘛,形象就像奔豚病似的,上冲胸咽。“其水扬溢”由于气冲,这个水气更厉害了。“则浮咳喘逆”浮指的浮肿说的,尤其那个面目它总要浮肿的。咳喘上气而逆,他所以给他治,他说的气冲、要咳喘,他都是解释它这一套。它就用气上冲,有水气,挟水气以上冲,所以要浮肿也要咳喘而逆。那么这个时候应该要抓主要矛盾。当先攻击,这个胃气错了,你们那是胃气不,应该是冲气。“当先攻击冲气令止”冲气一止了,一切都好掉了。“乃治咳,咳止,其喘自差。先治新病,病当在后”这个新病指什么呢,是指大夫给误治诸类这种情况,就是气上冲的厉害,所以这是个新病,那个老病,就是结在关元的那些病,这是老病了,然后在慢慢再治。这段毫没有意思,拉嘎不休。你看看这个句子,文章也不象张仲景的话,他这个四、六卷都是晋、南北朝以后,所以你们念古文就知道了,没有什么意思,这个象什么呢,就像头前讲的痰饮,服小青龙汤后,那个辩证差不多。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腹痛者加芍药。“腹痛者加芍药”这个就不要,这是后人添的。风水,虽然他个提风水,这里其实不是风水,后头你看看这个方剂就知道了。主要就是表虚,“身重汗出恶风”表虚有恶风,尤其黄芪剂,这个黄芪这个药啊,它是实表的,表虚到极点了,那恶风非常敏感,这个在临床上要注意。特别恶风的,大概是黄芪证,他那个汗出,他表不固,汗出。身重,你看他没说身肿,后边也肿的,但是以重为主,重者多湿,就是皮肤肌肉多湿,身上觉着沉。所用这个方,为什么脉浮,他这个水在表,湿在表,这个本来在风湿里头,提到这个方子了。病在外,脉就浮,并不是认为是表症,纯粹有表虚。表虚,它这个水气都在外表,聚于皮肤而不去了,这是实表就治,这个方子纯粹是实表。这个防己黄芪汤啊,就是桂枝汤去桂枝加防己黄芪。头前痉湿暍里头,就是桂枝汤去芍药,加木防己、白术、黄芪,它就是利尿,实表。因为他没有表证所以去桂枝,这里没有桂枝,去桂枝、芍药,它这个黄芪、生姜、大枣都有。它主要是用黄芪,黄芪加上姜、枣还是健中补胃而外以实表,是补中益气的一个办法。那么另外,它用白术、防己去水,它是这么一种治疗,这没有表证。到后头它说得非常好,后头附方里头,我们在详细解释。这个虽然说是风水,他是症候象风水一样,也恶风,脉浮,也汗出,象这个风水,症候是相同,实际上他不是的。风水要发汗的,所以这个要注意。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这个是真正的风水。“一身悉肿”这个他不是光重了,是身上都肿了。脉也浮。“不渴”这个不渴,不是多余的一句话。要是渴,就不能发汗,它这个不渴,正是应该发汗。这个渴,前面也讲了,诸有水者,凡是渴而小便数者,非得下利,绝不可发汗。这个发汗,丧失人的津液。一身悉肿,脉浮,恶风。“续自汗出”这个汗多,继续,老出汗。这个汗多是有内热的关系。
它紧接的一句话,“无大热”无大热,不等于没热。它这个大热指的什么呢?身大热,阳明病。发过汗,身大热,蒸蒸发热。它不是那种发热,那种发热是阳明病了。它既有表,也内里有热,所以他说无大热,但是续自汗出。这个汗出,是由里往外蒸,里头有热呀。所以用越婢汤,越婢汤在外解表内清热,大量石膏啊。你看这两段,所以我们得在临床上得辩证,看着样子都象风水。那个恶风,可是非常的厉害,那个纯粹是表虚,由于表虚,外边肿,他没提了,但是它的肌肉里头也是停湿,身体特别重。所以这两段不能等同看,这很重要。都是说风水,头一个风水,形象像风水,其实是皮水,第二个真正风水。这个越婢汤,这个方子也是常用的药。“恶风者加附子一枚”这是要不得的,这都是后人加的。“风水加术四两”也不对。这是.古今录验.那个书上说的。那是里水,头前那个,咱们讲过了。由于小便不利造成的身肿,里头腹水,它用越婢加术,那么这个也不一定得是风水。越婢加术,他外边没有表证。前两段都是说风水,但是风水也不限于越婢汤一个方子,后头还要有。现在这两段很相似,在临床上千万要注意。如果他没有热,而且恶风相当甚,特别敏就是。我遇到过这个病,我知道。就是在夏天,比较热的天,他这个屋子关得严实,一点风他都受不了,这个我是亲身体会。那他纯粹是表虚,所以你千万不要用麻黄剂,那是黄芪剂。所以这两段写的在书上都差不多,看这个症候,实际是不然的。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已茯苓汤主之。这个说皮水,皮水也不是一种治法,也是各种不同。如果“皮水为病,四肢肿”这个水气就在皮肤里,皮水是这样子的。如果“四肢聂聂动者”要用防已茯苓汤。四肢聂聂动是什么意思?他是既有水气在皮肤里,如果再有气上冲,这个水气相击,他要微微动。聂聂动就是微动的一个状态。聂聂就是微微有动。如果只有水,没有气上冲,他不会动的。所以桂枝配合茯苓,他就治筋惕肉瞤、肉跳,那是桂枝、茯苓结合在一起就有这个情形。桂枝治气上冲,茯苓去水。那么这个方子呢也是这个道理,它是桂枝甘草做基础的方子。防己、黄芪、桂枝、茯苓、甘草,你们看这个方子,他是桂枝、甘草治气上冲。大量用茯苓,茯苓用六两,它也去水,但是治肉动,又是跟桂枝配伍去了。那么这个方子以防已茯苓去水。黄芪还是实表,因为这个皮水呀都是络脉虚,黄芪这个药既能补中,又能实表,所以补中益气要用黄芪的。表不实,水气不去,假设这个方子不用黄芪,我们用桂枝、甘草、防己、茯苓,当时也能消肿,不是不能消肿,但是马上就回来了。它这个还虚之呢,水去还来。你非这个根本解决,它不虚了,水在里头站不住了,把这个水去掉了,病就好了。所以治皮水,这个方子还是一个主要的方子。那么在临床应用是这样子,如果没有四肢聂聂动,也没有气上冲的情形,或者桂枝、甘草,我们用上边的方子,防己黄芪汤,也未是不可的,那也是治这个病。你看情形,那么如果他是有桂枝甘草汤证,又有表虚,有皮水的情况,所以它得辩证,他主要的方子,他四肢聂聂动,用这个方子特别好使。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这是在这有重复一下了。越婢加术汤前边讲过了。甘草麻黄汤在这个地方有些问题,这个咱们不得不讨论。用甘草麻黄汤也可以说是治风水的,不能治里水。小便不利造成的水肿,不利小便只是用甘草麻黄汤是个危险的事。我恐怕这一段都是错误的。大家注解都这么注了,这个主要还是治风水。这个风水有自汗出的,续自汗出,里头有热,他要汗出,用越婢汤就是这个道理。假设这个不是汗出,喘而急迫,无汗,这类的风水恐怕用甘草麻黄汤是对的。所以这一段很成问题,一般注家都是敷衍了事就下去了。据我的研究,甘草麻黄汤在这个里水由于小便不利为主的这种水气病,叫我看用不得。因为头前讲很多了嘛,如果小便不利,水停在里,不先利小便,攻表是没有的,有时还击动水气而造成很多的问题。所以这一段有问题,咱们留在这,大家讨论。据我看,它是治风水的,风水无汗。这个书错误是有的,所以到这个地方应该拿出来,大家讨论。甘草麻黄,它是无汗而急迫可以用这个方子,用甘草缓急。喘、无汗,这种的水肿,有用甘草麻黄汤的机会。所以咱们说的里水,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这么个样子,故令病水,这叫里水。用越婢加术汤是没有问题的,要用麻黄汤成问题的。所以越婢加术汤,它也不用越婢汤,要加术,它兼利尿嘛。在这书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单独这一节它用甘草麻黄汤,我越看越不对头,各家没怎么解释,但是这个是成问题的。这个甘草麻黄汤纯粹是发汗的,重复汗出,温服一升,一升不出汗,你再服就要出汗了。不汗,再服,它要他发汗,所以治小便不利的里水是成问题。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少阴为病,脉沉细,细就是小,他比较这个脉就是沉,不那么浮,这是少阴病。那么少阴病也在表嘛,所以风水也可以发生少阴病,不是不可以发生少阴病。这个属少阴,就是这种水气病属于少阴。“浮者为风”只是浮,就是头前讲的风水。
“无水虚胀者为气”也有虚胀的,这在临床上也常见,看到他是发肿,但是按着没有水,他不像这个水,一按,没指,完了,有坑,他没有,那这是虚胀者,这是气,气当然不能发汗了。“水,发其汗即已”凡是水肿,那发汗就可以好了。无论是少阴,还是太阳病这种风水。“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脉沉,就是沉小了,那个属于少阴病,得用少阴的发汗法子,少阴的发汗法子你就得在发汗药里加附子,这是麻黄甘草加上附子,麻黄附子甘草汤,这个咱们在伤寒论少阴篇就有了。“浮者宜杏子汤”这个杏子汤,大家在这本书上他说这个杏子汤没有、不见,那么各家的说法就不一样了。这个书上说恐是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那么在这个.医宗金鉴.他们说就是麻黄甘草汤加杏仁,我认为这个都不对的。这个在伤寒论上有,这个说明是大青龙汤,回头你们翻.伤寒论.。他说太阳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用大青龙汤发之。那个就是,无少阴证,少阴证他脉有沉小了,那你得用麻黄附子甘草汤,这一段就针对那个来的。所以如果脉沉小,这是少阴病,那个大青龙汤用不得。大青龙汤是越婢汤与麻黄汤合方,里头他也有杏仁,那古人叫它杏仁汤,也不一定,这是无从考据。但是我们就这个风湿这种病,根据伤寒论,又有太阳伤寒,脉浮缓,这么一个条文。那么脉浮,他是属于风水,所以我们说大青龙汤比较合理。甘草麻黄汤加杏仁,那不叫方,加杏仁就能治,那么甘草麻黄也能治。要如果身疼痛,那更应该用大青龙汤。这个风水,有两个讲的,有一个是身疼痛的,那么如果身疼痛,这种风水用大青龙汤更好,他本来就是要身疼痛的,就是不疼但重也可以用。根据伤寒那个就是,我想大青龙汤合理。麻杏石甘汤治不了,麻杏石甘汤不能治水气的。那他不跟越婢汤呢。这一节原则上讲很好,所以在这个风水不只是阳性病,那么少阴病也有的,不过是这里提出来属少阴,与这个风水区分,所以他说属少阴,其实就是风水而陷于少阴病,也得发汗,水都得发汗,在表纳,不过他发汗得用麻黄附子甘草汤,那么与阳性病的发汗办法不一样,阳性病得用杏子汤。杏子汤是个疑问,大家的说法不一,我认为是大青龙汤较比好。厥而皮水者,蒲灰散主之。这一段大家的解释也是千奇百怪的。厥,厥者无汗,四肢厥就是血少。厥而皮水者,皮水也是应该发汗的。厥而皮水者不可发汗,只能利尿,但厥无汗麻,这个应该用利尿的法子。他用蒲灰散大概总是有热了,蒲灰、滑石这两种药前面讲过,都是利尿药,那都是偏于治热。那么这种厥也不是一种寒厥,注家有那么解释的,说厥就是逆,皮水逆了,这是解释,说是水出来了,那么拿蒲灰散外敷,我认为是大成问题的。陈修园、.医宗金鉴.都是这么解释的,我认为不是的。他没说外敷,蒲灰散主之,还是指内服药纳,这是利小便。凡是水气病,无论风水、皮水,当然不是一个治法了。你看头前我们说的那个防已茯苓汤也是桂枝甘草为基础,那个也是解表的办法,那么当然也有用麻黄的机会,不是没有。但是要是厥,血虚,你不但麻黄不能用,桂枝也不能用,所以他必须,只是能利小便。蒲灰散只是举其一个例而已,当然在临床上还有其它利小便的方子来治水肿。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何从得为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这一句话恐怕是一个错误。我们在讲历节的时候有,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他讲的历节痛,又把它搁这了,这个恐怕是注家搞的。黄汗这个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这个病有热,形状像风水,但是表现是不一样的。“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这个与风水是大不相同,他出黄汗。“脉自沉”虚,黄汗这个病也是虚病,尤其是表虚。“从何得之”那么底下是“汗出入水中,水从汗孔入得之”这个,我在临床上遇到这个病,知道这个不一定对的。我遇到两个,都是女人。尤其这个方子说治疗那个,他更不是这么得的,恐怕这句话是有问题的,咱们可以搁到这。那么就是张仲景的话,也是略举一斑,也不是这种病,都得汗出入水中得的,这也是概括不了的。那么这个病,宜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主之。为什么呢,主要是黄汗病丧失体液太厉害了,丧失体液以致渴,这个津液亏损得厉害,这个时候不能再让他出汗了,虽然还是要用桂枝这类的药,他老气上冲麻,但是要加苦酒。这个苦酒就是醋,这个酸收啊。黄芪是补虚。桂枝、芍药也是调节营卫。桂枝治气冲,与芍药两个搁在一起,对调节营卫还是起作用的。其它的热药药都不让搁了,姜、枣都不要了,不能再出汗了。桂枝汤的方剂一般甘、温药都不要了,另外加上醋。醋就是使他不出汗,你们看看这个方后说明就知道了。
它吃这个药,开始要烦,这个烦得道理呢,就是他不得出汗,他老出汗,一不出汗它就烦的。服至六七日,烦才解。若心烦不止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黄汗之病,两胫自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