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

王家祥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7/07
帖子
18223
获得点赞
360
声望
113
年龄
47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第一

这段在书里头,据我看是王叔和搞的,在.伤寒论.里头,头一页也有一个伤寒例,这个也类似序言,伤寒例就是王叔和写的,第一这章也是类似,将来有时间我可以跟你们说一说,现在暂不要从它说。

痉湿暍病脉证第二

现在从痉湿暍病脉症第二从这地方开始,这个金匮要略可以研究,他都是各种的病做题目。这一章讲的是三种病痉、湿、暍,这三种病的脉和证并治,应该有个并治两字,并治两字落下去了。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这个痉病,一般说是不恶寒的,唯独刚痉则不然,反恶寒这个反字,其实这是太阳伤寒嘛,伤寒是发热无汗而恶寒。这一段的意思就是说痉,痉是什么东西呢?就是抽,平时说是抽风,小孩子五天风,七天风,怎么说与风有关系,其实不然的,现代说是破伤风,它是由感染破伤风杆菌而引起的抽。小孩子剪脐带,以前剪脐带不卫生,感染破伤风菌就要抽,现代小孩子遇到抽风就少啦,在医院就消毒干净了。所以说古人说这风是有问题啰,研究中医的原委相当广,相当广泛须要整理。这里头的风字,假如是风,现代的产妇不象以前,以前简直是把屋里捂真是风湿不透,该抽风还是抽风,现代在医院里头蛮不在乎,它不抽风所以不是风是肯定的,不但还经过科学证明了。但站在中医的立场想一想,既不是风,那治病是袪风啰,是治什么呢?古人认为是袪风,既不是袪风,这袪风的药也就成问题了,所以说研究中医需要务实来看待它,这问题太多了,我本来打算,平时经常用的药,另写一些,现在怕是来不及了,时间根本不够用,你们谁有时间可以写一点。这一章很容易就看的出来,意思就是这种抽的这种病,如果以太阳病伤寒这个病型出现的话,就叫做刚痉。
刚才讲这个中风是有问题,但是刚痉这个形象一点不错,古人对证的形象的掌握,这也是个规律,治疗一点不错,所以中医竟管说它是风也好是寒也好,是辨证不是辨病,治疗既不是袪风也不是治破伤风菌,所以中医妙的地方,不在我们这种理论上怎么来说它,而在治疗的方法方式上。就说.伤寒论.里方法方式讲的非常清楚,这个书就不清楚了,你看这一句话就知道,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如果没有一个痉的这个问题在里头搁着,那这就是太阳伤寒啊,怎么是刚痉呢?它讲的是痉,其实是痉抽,如果痉病一抽,要是以太阳伤寒出现者,就叫刚痉,它是这个意思。不是发热、无汗、恶寒在伤寒论叫做伤寒,来这里就叫做刚痉,那是胡闹。伤寒只是发热、无汗、而恶寒。那痉呢?形象一样但多一个抽,痉就是痉挛,就是抽,这是文章简呐,认为太阳伤寒我们在太阳病里都讲了,来这里一说就可以明白了,意思是这个意思。这是第一段。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太阳病拥有两个类型,一个是无汗的,那就是太阳伤寒,那个类型;一个是同时出汗的,那就是太阳中风。太阳中风唯独痉病时候,它不恶风了,痉病是热,热而汗出,咱们讲的温病,阳明篇都有的,所以它以太阳中风为有不同,但也必须痉,不痉而发热汗出不恶寒是温病,也不能说它就是痉,我们讲的痉是一个前题。如果痉以中风这一个病型出现者,那这种痉叫作柔痉。意思是这个意思,这个书非常简略。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为难治。为难治,这三个字是没有的,是衍文,你们看看伤寒论中的痉湿暍就没有这三字。其实这一段全是针对柔痉说的,柔痉之证,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这种就是柔痉,它的脉是怎样呢?底下就是讲的这个脉,他说如上述的太阳病,就是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而脉沉细者,柔痉这个脉是沉细。在表啊,怎么脉沉细呢?柔痉是由于津液虚,热盛津液虚,这个痉就是肌肉痉挛,这个脉出不来,受这个肌肉痉挛(影响),若外面实还能有,外面不实,本来太阳中风脉就缓弱,而这个脉沉,又由于津液虚脉更细,这是柔痉的脉。底下这节解释柔痉的所以然,有这节的关系,主要是津液虚,紧接这一段也是诠释,针对柔痉说的。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这很明白了,太阳病不一定就会痉挛。发汗太多,如果表再不解,热不去,而津液虚枯燥,它就要致痉,这个痉就是肌肉痉挛,肌肉痉挛就是肌不和而发生痉挛,它就要抽。肌肉痉挛在柔痉讲,柔痉这个肌肉痉挛啊,由于津液虚,组织肌肉枯燥,肌肉失和而发生痉,他是这种关系,它是由于组织枯燥发生的,再有热毒,它就要抽。发汗太多,因致痉,也就是说明津液丧失,如果由表症发汗,它就要发生柔痉。接着说,夫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风病指太阳中风。太阳中风应该用桂枝汤以解肌,而反下之。那如果这个下之,病不愈是徒亡其津液,在伤寒论有发汗,若吐,若下,亡血,亡津液,是这种的治疗不当都会亡血、亡津液,本来是风病,它误治,不但是太阳中风不好,更由于丧失津液,它也要痉,这也是说柔痉。太阳中风,下之后,表不解,还是要用桂枝汤,你还用麻黄汤发其汗,那必须痉,不但是痉而更使之拘急。拘急也是抽的意思。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那么此外,平时生有恶疮,由于脓血的亡失,津液本来就不足,组织就枯燥,虽然有身疼痛的表证在,也不能发汗,发汗重亡失津液,那一定也要做痉。这几段全是根据柔痉底而下来解释的,柔痉发作的原因很多了,一言以蔽之,就是津液丧失到一个相当的程序,如果再有热,就要发痉,这个说的是柔痉。
第七段。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到这是一段。这个患者身热恶寒,项背强急,一看就知道是葛根汤证,就是太阳病的葛根汤证。发热恶寒,颈项强急,这也是太阳表证,这里讲的是刚痉,刚痉是以葛根汤证出现的。主要是表不解,气上冲。气上冲,人身上中的津液即体液、水份,它也就伴气上冲往上来,那下面就虚,所以津液不到足下,足就寒。上冲,津液往上来,上部特别充实,颈项也强急,这个葛根汤的项背强,就是这个津液充斥于上体部,那么既是强急,也是发痉挛,也是肌不和,咱们说葛根解肌嘛。葛根的肌不和跟柔痉肌不和是两种,那种肌不和是由于组织枯燥,而有热;这个热是有的,由于水气太多,湿热这么两种东西,也能使得肌肉不和,而发生痉挛,这刚痉是这么一种情况。所以说这个津液冲上,头热面赤目赤,往上冲嘛,热也往上冲,津液也是这样,项背强急,脖子运转就不自如了,只能脑袋动,独头动摇。如果项背强急到一个相当程度,它就要发生背弓反张,就变成了痉病了,骤然间口噤,口噤就是不能说话,牙关紧急,张不开嘴来,这么一个口噤。背反张,后背反张,张指弓说的,弓本来是反张往后,两头往后反张,就是说往后抽,小孩抽就这样,大家都看到过,这就是痉病,就是说葛根汤证的刚痉的意思的一段话。这后头参考刚痉的葛根汤证更清楚了。这一段说太阳病,项背强急,无汗发热,恶寒是葛根汤证,一痉的时候,就要会口噤、头痛、背反张,就是痉病了,没有以前的,只是项背强急,咱们说头项强痛太阳病,指的是颈向后头说的,如果强更进展的话,到相当程度,就牵连到背,那时候脑袋能动,项颈不能动,所以独头动摇,再达到一个相当程度,就要口噤背反张了,痉就要发生了。他这个是由太阳病发痉的过程写的,这一段说的是刚痉。若发其汗者,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即恶寒甚。这一段没有,在玉函经里就没有这一段,在伤寒论也没有,所以这是衍文不要。若发其汗者,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即恶寒甚。这个搁着,这是衍文,这书错误更多。发其汗已,其脉如蛇,暴腹胀大者,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痉。这是一段。发其汗已,指是上面的痉,这个痉是刚痉,应该用葛根汤。用葛根汤发汗之后,其脉如蛇,这个脉不是上下溜直了,刚痉这个脉紧如弦,咱们讲的伤寒论太阳病,伤寒脉是浮紧,这个痉不但紧上下更直,这个紧与柔痉是两种,柔痉这个脉本来就是虚,所以咱们讲太阳病,太阳中风脉浮弱,阳浮而阴弱,脉往里头一摁啊弱的很,他里头液体少,所以一痉反沉而细。这个伤寒不是,伤寒这个血液里头有很大量的水份,所以充斥体内,他一点汗不出嘛,所以脉相当紧,浮而紧,这时候痉,这个脉在外头,不但紧而更直,上下而更直,这两病都抽的时候,两个脉是不一样的。这脉指刚痉说的,如果发汗之后,这脉不那么样上下紧弦,而如蛇行,蛇走是弯曲的,如蛇形状的样子,说明这个痉也好了。咱们刚才讲葛根汤证是气冲,津液往上,达到相当程度,所以整个后背部肌肉都失和了,发痉挛。那好了呢?气不冲了,表也解了,津液也下去了,所以暴腹胀大,这津液下来了,这是已解了,葛根汤证主要在项背这个地方啊。如果脉还如故,还是紧而弦,反伏弦者,但脉变沉了,这个伏而沉,伏即是沉的厉害,推脉道才能摸得到,这个病由表入里,更深了,这个痉也是不好的,所以反伏弦者,是不好的样子。这个病由表到里了,还是要痉。这底下都是对照刚痉说的。发汗,发其汗已,这一段是对刚痉说的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上面说,脉沉细者痉,指的是柔痉。紧脉刚才讲了,血管里头充斥水分,就是体液,也就是血液在血管里头相当的多,肌肉再一紧,更使得上下紧张,所以上下紧如弦,直上下行。这是刚痉的脉。所以这以上论的是刚痉。痉病有灸疮,难治。这一段很不好解释,这也是在伤寒论讲的很明白,这是冲着柔痉说的,在伤寒论有这么一段,大家想一想就知道了,“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就是指灸了虚热,人的脉。太阳中风,脉浮而弱,虽然有热,脉数,也必缓弱。比太阳中风的脉还缓弱,就是微,如果虚有热,你更不能用灸,这种用灸,血更以火助邪嘛,那段书讲的非常好,“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以痉病的总论来看了。底下就讲具体的证治了。太阳病, 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这说的是柔痉,太阳病,其证备者,就是上面所说的发热汗出,发热汗出太阳中风的证候,这个太阳病,其证备者,太阳病桂枝证,桂枝证就是发热汗出。身体强,几几然,整个感到拘急之状,这个柔痉的抽啊很轻,几几然表示痉挛不厉害,身体有强直这种情况,就是这个样子。但是太阳病的脉浮,那柔痉呢?前头讲是脉沉细,细也是不足,迟也是不足,痉的时候,脉弱更不能往外来,所以脉沉,或者微或者细,这都说明柔痉的脉。柔痉太阳中风桂枝汤证,这里还是用桂枝汤,但是由于痉是有热而津液枯燥,所以才加栝蒌根。这栝蒌根是苦寒、解渴、润燥,就是组织过于枯燥,那么再有热就要抽。所现的是桂枝汤证,所以还是用桂枝汤。那么由于组织枯燥,他用一种苦寒、润燥,就咱们说的滋阴啊,就是润燥生津液,缓解组织枯燥,这个去了当然就可以解除了。这个治法在伤寒论中说了,这个书就是应用了。在伤寒论中风证,只是表证要有发热汗出,这种情况,这个类型,它是在桂枝汤基础上来应用。要是无汗、脉紧、也发热,这种病型就是伤寒的病型,这就要在麻黄汤的基础上发汗,这也是原则。那么各种不同的症候,还有一些不相同,虽然在麻黄汤、桂枝汤,他也是适宜来选择这个药物加减。这个也是这样,整个情形是桂枝汤症,但痉不是,而脉弱得更厉害,所以他用栝蒌根,这就是桂枝汤加栝蒌根。在这个方剂里,栝蒌根的量是小一点,用二两,其码要用三四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这就是桂枝汤,它以栝蒌根为主,它不叫桂枝汤加栝蒌,它叫栝蒌桂枝汤,所以治痉的栝蒌根还是主药,这二两较少,这个药常用就知道,这个药是挺有力的,它补虚、滋液、治渴、治消渴、解渴、润燥,有这种医疗作用,但这种药量用少了,没有什么大力量。这就是桂枝汤证,假设由于津液虚竭而发生痉病的话,我们可以用桂枝汤加栝蒌,它这个在伤寒论都讲了,在这,话说的非常简单,这金匮要略不好讲啊,要不会讲的,伤寒论又不熟,就没个讲。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这个与头前那段对照看就好了,这个讲得很清楚,上段说的是柔痉的治疗,这一段说的是刚痉的治疗。太阳病无汗,这个无汗,人的水分的排除不外乎这几种,不是由小便就是由皮肤,再不然就是由肺脏呼吸器官,那一般无汗,小便应该多,人这个水的排泄,一时也不能停。这一段讲小便少,小便反少,不应该小便少,所以说小便反少,为什么小便少呢?底下就有了,气上冲胸,我们刚才讲的,它是由于气上冲,这个水随着气上冲,是往上的,不往下,所以小便反少,这一来水分都跑到上体部去了。口噤不得语,就是上面说的口噤,不能说话了,牙关紧啦,说不出话了,这马上就要背弓反张了,欲作刚痉。那么发生刚痉,和欲作刚痉这个期间,都要用葛根汤。那么葛根汤一吃,葛根汤解这种肌,它与桂枝汤的解肌是不一样的,葛根汤这种药,它是湿热使得肌肉不和而发生痉挛,所以它是发生这种作用,那么这个方剂呢?也是以桂枝汤为主,桂枝汤主要是气上冲,所以我说药物需要研究,就是这个道理,古人就说它热的不得了,散风散寒,其实主要的就是气上冲,它是发汗药,但发汗的力量不大。
这个方剂也是以桂枝汤为主,它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由于没有汗加麻黄,由于项背强加葛根。那么有汗呢?就不用麻黄,用桂枝汤加葛根也行,那只是项背强。要是全身性的项背强几几,桂枝汤再加葛根是不够的。它这个主要是表不解,气上冲的厉害,这个水分都在上半身,所以麻黄这个东西发汗去水,它一发汗,水也撤了,表也解了,也不气上冲了,马上肚子稍稍胀一些,骤然间胀一些,那这个痉就好了,它这个治疗与那个桂枝汤加栝蒌根是二种。那么这个方剂,桂枝汤主什么东西,如果有时间要好好研究。破伤风这个就说是痉病,你不能再说风了,事实证明现在医院对产妇开窗户开门,要真是风邪的问题,那跑不了,现在小孩子都抱到外头见见风,以前的人,连一般的大夫都认为是风,就叫抽风嘛。这个就是错,该错就是错,古人规律是他是掌握,通过实践这种客观事实,刚痉、柔痉这是客观事实,治疗,古人也是通过实践作了结论,柔痉用桂枝汤加栝蒌根,刚痉用葛根汤就行,不但现在行,未来还行,这是客观存在的。说它是风,现在我们经过证明不是,不是就不是嘛,你还讲是干什么?这个中医怎么还能进步呀!所以这是一个大问题,太教条了,也是影响咱们进步。不是古人说的都对,它不对就是不对,他没办法,限于当时的社会条件,科学水平,就来论就不对,现在你不能这么来看。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这一段就没有表证,没有表证,你不能再发汗,这就是辨证。有表证可发汗,无汗者用麻黄剂,有汗者用桂枝剂,没有表证,干脆不能发汗。这一段说是阳明病,如果痉之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也说不出话来,它这一抽啊,气往上壅,这个壅是由里头壅的,不是表不解气往上壅,它是热壅于上,这是阳明病,热自里以上壅,所以胸满,那么这个抽。这个承气汤证,也纯粹是热盛,津液枯燥,热伤津液,口噤,牙关紧闭,不能说话。卧不着席,仰卧,人的两头儿,脑袋、腿能够着席。古人屋子里头铺席,现代日本也是铺席子,不是有桌子、椅子,就是席地而坐,屋子里头铺席子,所以卧不着席,仰卧脑袋、腿着席,中间往上抽,背弓反张嘛,整个背部不能着席。脚挛急,脚也抽,所以这个全身抽的相当厉害,破伤风可常见到这个。可以用大承气汤,主之是肯定的,可与是有商量余地,也可以大承气汤,也可以调胃承气汤,以当时的情况斟酌,看热的程度,湿的程度怎么样,以斟酌用药,但非下不可,下以救阴嘛,救津液,热太烈了。到这痉病讲完了,当然是不够全面,你看一下就知道了,但我们到这可得一个结论,这个痉病,无热者不痉,就是热,刚痉也好,柔痉也好。柔痉不是说津液虚嘛,它也的有热才痉挛,光津液虚也不痉。这个刚痉不是说湿冲于上体部,光停湿,它也不痉,在有热它才痉。所以我们讲热,刚痉、柔痉,也都由于有热,津液枯燥,有热,津液充斥,在肌肉里头,它才能使肌肉失调而发生痉挛。那如果没有表症,只有热,津液虚,也必是痉,且更厉害,阳明病是最厉害的。可见非热者不痉,所以这个痉,三阳经有,三阴经不会有。少阳病也能有,我就治过,我给我小孙女,就是用小柴胡加石膏治的,也有,他在这就是不全面说了,举一隅而反三隅,反正是热,其证候现出来,用什么药就对了。所以这个,我们读到这个地方,所以是要略,金匮要略,非常浅约,而且话也说的不那么详细,但我们研究过伤寒论,在这里能明白。所以痉病啊,根据他以上所讲,虽然只举了三条,在表、在里,当然也有半表半里,那么在里只是提出一个承气汤,“可与大承气汤”但这里头概括很广了,有没有大柴胡汤啊,也可能有,所以不详细来说,就是因证而施,决没有阴寒证,阴寒证不会痉,到这里讲完了。我们再讲一点,下面他讲湿了。这个湿,它这一篇讲的既有外面咱们说的风湿的湿,也有伤寒论有的系在太阴的里湿,这种发的黄湿。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这是一节。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虽然说是太阳病,但脉不浮而沉细,当然这不是太阳伤寒、太阳中风,明明这是湿痹。他搁个太阳病,它这个形似太阳病,这个不是真正太阳病,这就是寒湿痹痛的那种痹。脉沉而细,主要在沉,所以脉得诸沉,当责有水啊,湿和水只是一个东西,湿水的脉,浮的很少,也有不是没有,要有热它就浮,没有热它就沉,因水性寒,大概沉的比较多。那么这个湿指的是里湿,里湿着于关节不去,关节也疼。这个湿痹,它有一个确候,就由于小便不利,水不得下通,在组织里头停滞水分就是湿。大便反快,由于小便不通,大便起代偿作用,多少的大便有些溏,在中医说的是水谷不别呀,大便反到快,快就是溏泻的意思。那这个治疗呢?但利其小便,这一段也与伤寒论有关系,这一段是寒湿在里的病,附子汤、真武汤全是这种东西。太阳病,手足寒,身疼痛,骨节疼,脉沉者,附子汤主之,有这么一段,你们看一看,这是伤寒论少阴篇。还有少阴病,二三日不已,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那也是身疼痛,也是水,是真武汤,你们可以看一看。这个就是根据那一个。脉沉细者,全是指里有水,这水那里来呢?就是由于小便不利,这个时候关节也疼,这个疼不是真正表证,提出来的最后一句你就明白了。小便不利,大便稍溏薄,那这个治疗不要发汗,不要看说个太阳病,那就误事了,他让你比较,太阳病身疼痛,它这个身疼痛不是,他提出来是对照。但利小便,这不是治太阳病的法子了,那什么是利小便治寒湿的法子呢?那是附子汤,或者真武汤,你们回去看看书就明白了,不然这一段不好明白。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熏黄也。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这是承上面说的,你看这个真武汤,附子汤身上都疼啊。那如果小便不利,热不得外出,他就要得发黄的,这个发黄,不是身黄如橘子色一样的鲜艳,如熏黄也,这个黄所谓寒湿的黄,在伤寒论里也有,当于寒湿中求得,用茵陈五苓这一类的,也是利小便。古人认为发黄,全是由于湿,再有热,只有湿也是不会有的,内里头有热,湿热在一起,郁热在里身必发黄。如果偏于湿,即所谓阴黄,属于太阴这一类型,这一类的大便不那么干,也应该是治寒湿的法子,就是以利尿为主,就是茵陈五苓这一类。如果热胜于湿就变成阳明病,那叫阳黄,黄色鲜艳,那你就要用茵陈蒿汤这一类,茵陈蒿汤有大黄,要泻。他这一段讲,也是根据伤寒论这一套,湿病这个发黄就是偏于湿病,这一类的发黄证,虽然他一身尽疼,但他偏于湿,这个色不会那么鲜艳,而如熏黄,也是简单说的,这个在伤寒论说得很详细,在阳明篇发黄症,你们看一看就明白。它讲的都是里湿,都由于小便不利,而水不得排泄,停蓄于组织肌肉,它就为湿,停在里头也是湿。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或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第一这一段更不好理解,湿家没有下法,它为什么说下的过早呢?这也是根据伤寒论阳明病篇,这个人的里头虽然有湿,如果卫气强,那么这个湿被排除,在伤寒论有这么一条,阳明病,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这你们回去看一看,系在太阴,就是里有湿,里有停湿,如果卫气强,它自能够把湿袪除。
 
这指的是。背强了。欲得被覆向火,也愿意披东西,还恶寒呢,向火,愿意近热,而覆盖,被覆就是把东西盖上,向火就是向着热的地方,这说明还恶寒表还未解嘛。所以这个时候只是看着有一些热,你来泻下,这是早啦,未免过早啦,这个下之早就是这么说的。这时候里头不实,里头不实,虚其胃,就要哕,哕是胃虚的一个症候了,哕逆,这胃嘛本来是纳,这哕逆是往上来的,这是胃虚的一种反映。由于这个胃虚,你里头湿还有嘛,这个水呀乘着虚就往上跑,所以胸满小便不利呀,他往上来了,不往下泻了,所以,胃虚这个水啊从下往上,乘虚往上逆,所以胸满小便不利。那么这个人看看他这个样子呢,舌如胎,如胎它就是看着黄又象胎不象胎,白,白滑的这个样子,那么这是有湿有热这个样子。以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怎么叫胸上有寒,它水往上冲,由于胃虚了,胃虚就不能制水,虚这个水它就乘虚往上来嘛,它往上来上边有水,水性寒,所以他搁个胸中有寒,言其在上面,所以读这个书啊,也不要死于句下,不是说这寒都跑到胸上来了,也不是的,也不是说这热都跑到丹田来了,这个水在上,反倒这个热在下了,就部位上说,上边有水了底下反而有热,也不一定在丹田,所以读这个书啊你要死于句下也要出毛病的。只是说是由于胃,你吃了泻药吗,虚了胃气了,那么这个湿邪之气都往上冲,小便也不利了,这个水都跑到胃里头去了,上边有寒了,它搁个胸中有寒,你热还是没去呀,所以他说这个丹田有热。那么这个舌头就看出来了,如苔,它不是个真正的苔,真正的还是热,如苔,虽似有苔而有些滑就是白滑的一种舌头,那么也有湿也有热的这么一种形象,所以它搁个丹田有热胸上有寒,其实就是热还存在但是由于水都跑上头来了,水性寒所以上边是寒。有热他还想喝水吗,渴欲多饮,但是胃停水你不能喝,而不得饮,那么这个口,燥烦,解决不了,他本来口燥烦他想喝水,胃停水他就不能喝,你再一喝他要吐呢,所以这个胃,胃干才思饮,那么这个胃不干他有热,他让你喝,可是呢胃有饮不能喝,所以只是口燥干而不解。所以这一段呢,也是由于那个伤寒论那一段,你们看看伤寒论就有那么两段,一个在阳明篇,他说是呀,阳明病,阳明病本来应该脉实,脉大,它脉松缓,说明这个病还是不在实的时候了,但是有热象,手足温,咱们讲这个书上是很多的,里头有寒,他手足也逆厥,他津液达不到手足吗。那么里头有热呢他手足也热,可是只手足热身上没大热呀,那阳明病是身上全热呀,所以说是没大热,而脉又是浮缓也不那么实,说明里头有湿。是为系在太阴,与这个湿家是一样的,那么这个时候当然不能吃泻药了,但是这个病还往前变化,这个人体生理妙极了,里头有湿,同时有热,这两个东西也争,如果这个热进湿退,那么就变成大便干了,那么就变成阳明病发作了,那个时候该吃泻药吃泻药了。不到那么一个情况,你只见到脑袋出汗了,你认为阳明病发作汗,这就行了,那就吃泻药,就出这个毛病,下之若早嘛。所以湿家没有下法,但是如果在这个这么一种情况,如果里头有热,虽然里头停湿的这么一种情况,这个热进湿退,有可下之说,但是不能下得太早,他这一段主要进这个。下得早了,就出这些毛病了,你虚其胃,水就往上泛,往上泛就不利于下,小便就不利,那么往上泛呢?水往上泛它并没有把这个热去了,这热还存在,那么可是这个热与水呀这个位置就不一样喽,就是上寒下热的这么一种情况啦。所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那么由于有热他还是渴啊,又由于下伤津液他更是要渴,但是胃停了水了他就喝不了了,所以这个口还是燥烦。再讲一段。湿家下法,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总而言之,湿家无下法呀,他上边他是一个插曲,所以湿家有可下的机会,就是我刚才讲的一段。但是一般来说呀,真正湿家没有下法呀,这可要知道,凡是湿这个脾胃大概都虚,湿家下阻,那么搁虚脱的多,额上汗出,不是脑袋整个出汗了,额上。微喘,这个气脱于上,人喘粗,呼吸困难,这个额上出汗,这个气欲脱于上啊,这么一种情况啦。小便利,人的这个精气啊脱于下,上下虚脱的倾向,所以他要死。若下利不止者呢?那也死,就是不是小便不利而下利不止,也是虚脱的一个情形,那么这个就说明这个湿呀没有下法,需之谨戒呀,那么这一句他就不从上解,他有一种特殊情形,可以下不能下得太早,但是这不是个常情,凡是湿啊没有下法。如果真正纯粹里湿,大概都是脾胃虚。下之,虚脱则死。什么表现呢?喘,额上汗出,如果再下利,或者是小便不利,上下虚脱,必死无疑,咱们今天讲到这吧。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到这是一段,这个风湿相博就咱们一般说就是风湿关节痛,所以这种病呢这一段所说的都是急性发作的时候,这个病一发作的时候一身全疼,比这个普通的这个太阳病是要疼的厉害。法当汗出而解,那么这种病呢跟治一般的表证是一样,也得发汗,依法呀应当发汗就好了,那么这种病还有一种特征,阴天下雨刮大风,或者是日暮的时候他都厉害,因为这个湿属阴气吗,遇到阴天助长这个湿的这个缘故,所以这个人疼的厉害,他就这么一个解释,根据这个现象的解释。这种病啊按照这种规律似的一到阴雨天他就疼痛不止,那一般旁的没见着,这种风湿性的关节疼痛的人咱们见着很多的在临床上,全是这样的,天时一变啊他这个疼痛就加居,那么这一句话呢也就指这个说的,至天阴雨不止,疼的不止,这个医见到这种情况他就知道这是风湿性关节疼,就是咱们古人说的这个风湿,所以适当的发其汗,医云,这个没问题的,可以发汗。那么他是用过发汗之药,而病不愈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故作一个问答,那么凡是这个表证发汗都把这个风湿,也不能让它大了,大汗出病不除嘛,这是这样的解释啦。所以由于这个发汗啦,他是大汗出啦,所谓汗出淋漓,病必不去呀,尤其这个风湿,更不能让他大汗出,而且这个方剂呀就得用这个小发汗法。那么要假设让他大汗出的话呀,这个风气随汗而去,这个湿气这东西他沉着啊,这个汗出的迅速它反倒不去,所以这湿气还在,所以病啊,是不好的。不是发汗错了,是发汗不得法,也能使这病不好,那么治风湿怎么治呢,紧接着一句话接着就说了,治依法当发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发汗呐那个人得象啊微似有汗的那个情况,这样的风湿都可以解的。那么头前那个,咱们上次不是那个痉讲完了,这个湿呀也是它是总括这个头前那个概括会的说一说这个原则上,这都是原则的话。底下的这一段呐有问题的,湿家病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鼻中则愈。湿家病,身疼发热面黄而喘。
从这几句话呀就是当头咱们讲的那个里湿,这个湿这一章啊古人把这个里边有湿就是发黄这种病,也搁到这个湿里头,不过发黄讲的不全面,因为他后边有一章啊全讲的是黄疸,所以在这一章他只是寥寥提一提,头前他不也讲过嘛,面黄如熏色,身黄如熏,是吧,他那个所谓那个湿重的那个黄疸属于寒湿的那一类的。那么他这一段呢也是,他说身疼发热面黄而喘,这是既有外邪,就是有表证啊,同时又有里湿,而发黄,这是一个外邪内湿并发黄疸的一个重病,他搁到后头的一段呐搁到一起啦,当然这一段是成了问题啦。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这一段他主要是说是伤风头痛,鼻子壅塞,这是一个风寒末疾呀,这咱们长期在临床更多了,这就是所谓这个病在表的时候九窍不通啊,这证是这么说的,所以这个用这个轻药,内药鼻中,当然有可以治疗的,在这一种情况,我们一般这个病都会治的,随便用点解表发汗的药它就可以了。所以这两个搁到一起它就不行了,头一个它是个重病,这个是个轻病,都是用内药鼻中,所以这一段它是错的,这个错还很清楚能够看出来,因为头前讲的风湿相博,他讲到这个风湿关节炎的这个情况啊,他底下应该继续来说这个才对啊,所以这一段不知道从哪弄来的,所以这一段是有问题的,那么假设把这一段整个看,既有,表证,喘,这是麻黄证,而又发黄,这个在伤寒论里有,啊就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那个可以治,这个他不过也没有说,但是搁到这一段里头弄个鼻塞,就是用那个内药鼻中就可以治那是错的,底半截可以可是把这个搁到一起这是有问题的,所以这一段呐,一般都认为这是有错的,不知道从哪抄来的。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这个他就是承着上头,就是这个风湿,就是风湿相博身体疼烦,发汗而解就是那个,所以湿家身烦疼,那么当然可以发汗了,用麻黄加术汤,发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这句话很要紧的,那么一般这个风湿尤其这个急性的这个他都是指急性发作的时候,从外边用火攻,中医这个治疗哇他从里往外治,总是要发汗,尤其这个风湿类的病啊,它始终在表,非解表不可,要从外用火攻,那个治不了这个病,所以慎不可以火攻之,而且这个风寒在表的时候用火攻这个害处大了,我们回头可以看看伤寒论的这个火攻那几条就知道了,上次咱们讲的这个痉病不是有一条么。那么由这一条可见这个风湿病啊,那么咱们用这个理疗的治法是成问题的,尤其烤电,所以从外头治,治不好这个病。这咱们在临床上我认为看到很多了。所以西医用这种这个理疗的方式治好这个病啊,很不简单了,很少了,尤其这个急性发作的时候就是有表证的时候更不行,那个麻黄汤证更不行,所以它越治越重,所以这个慎不可以火攻之,这个从外边,用一种这个,火攻,这是包括很多了,热熏火蒸,通通都不行,灸法都不行,只能够发汗,用什么发汗呢,他说个可与麻黄加术汤,一个“可与”他这个书上,主之,这是一个极肯定的话,有这个证就是用这个药哇,“与”“与”就是,当然了,与“主之”的口气就稍差了,这个“可”呀有商量的语气了,他这个金匮这个书啊,他就是量,那么个如果有表证,就说麻黄汤证也罢,当然是以麻黄汤证为基础,这个术哇是去湿解痹的,凡是这个痹痛不搁术的很少,它是去湿解痹的,以麻黄汤解表,以苍术,苍术不是利小便的药嘛,就是去湿解这个痹痛,它与麻黄汤合在一起就是在表的这个关节痛啊,因为有湿的关系所以它治它。那么这个方剂呢,我们看一看,就是麻黄汤本方,麻黄,桂枝,甘草,杏仁,这就是麻黄汤方,另外呢加入白术四两,这个白术古人这个术是不分苍术白术的,据我的临床经验,苍术比白术好,大概古人这个苍术就是白术,他不分,这后世他把它分,苍术白术,苍术哇,后世发汗对这个表证啊他用大概都是苍术,我就用苍术,觉得比这个白术强。那么这个方子啊,在治疗方面他是这样的,麻黄汤证有湿痹之候,加术。第二个呢这个方药的组成啊,我们也可看出一个问题来,就是微发汗,那么这个发汗的法则就是小发汗法。那么怎么讲呢,你从药物组成药物的效能上就可看出,这个术哇他是利尿的,人的这个液体的排泄呀,就是最多的这么两个方面,一个是出汗,一个是从小便排出,如果你加强排小便,他的汗出就要少了,所以这个术你看这个本草上说是止汗,这个汗多了,你利尿这个汗就少了,这也是当然的了,他因为从那一方面排出这个水分他的汗自然就是少了,发汗发大了呢就常常没小便,他津液由这边丧失太多了底下就没有了,所以这个发汗剂里头加一种利尿药,同时他又是小发汗法,他也是个小发汗法,这也符合治这个风湿不能大汗,那么加上利尿药呢是小汗法。而且加利尿药不随便加的,他有利于关节疼,这个术哇,它是去湿解痹利尿的一种药,所以他加苍术。我们对这个药物的认识啊也得通过方剂,要不然也不行,你看这利尿药也不是随便用的。那么这个“可与”就是不是麻黄汤证你这个方子不好使,虽然是风湿犯表,麻黄汤证什么样,我们来伤寒论讲的很清楚的,它是脉要紧,无汗,一般说都喘,那么这一种的表证,同时有湿,这种的风湿证,你用麻黄加术就对了,所以他搁“可与”就让你带着仲景的主要的精神在这个具体上讲方证,就是一个方剂的适应证,也不是这个方剂不适应的,你光是解表去湿那一点用都没有,不是随便的用点解表去湿的药就行了,不是的,他所以搁个“可与”“可与”是有商量语气的,让你临症去斟酌,就是再精细辨证,原则上是要发汗,而且要小发汗,用哪种方剂呢?那还是要看所现的这个症候,是合乎哪个方剂要用哪个方剂。那么假若是柴胡汤证,你就用柴胡加苍术,这个地方很重要的,所以咱们读他这个书啊,这个方剂的这个应用这点非得掌握好了不可,这个伤寒论里头也有,这两部书本来一部书,他在伤寒论里讲的详细他在这里他就随便一举他就得了,他在这里不详细分析了。病者一身尽疼痛,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那么这个和上段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特别两样,病者一身尽疼和上边这个烦疼一身烦疼是一样。发热,那么上边这个麻黄汤证也不是不发热,也发热呀是吧,所以他特提出发热有点道理,因为这个方子偏于寒,他搁的生苡仁嘛。日晡所剧者,日晡所就是日将暮的时候,就是这个日头要落了,那么这个就同那个阴雨不止是一个道理,凡是这种风湿啊,都是遇寒者加剧,这个日晡所剧者与日晡所发热的那个阳明病不一样,啊,这个指的是风湿说的,这个风湿啊,阴雨天刮风天以至于这个日暮的时候哇他都要加重,这是他的特征。那么由于这个一身尽疼发热所以他不是纯表证,他是风湿,名风湿。那么这个病到这个时候他提出来了,怎么得的呢?大致是汗出当风,或者是久伤取冷,这个汗出当风啊,所以他仲景这个书哇他与那个一般人写的书还是有所不同,他这个解释很好,尤其在那个,我们人之所以汗出哇他是一方面他是一个散热,夏天人都爱出汗,另一方面这个人也排泄废物啊,我们人有很多废物他要从汗腺排出的,那么正在排出的时候,当风,风一闭塞,使欲排出的这种东西呀,就是淤在这个皮肤之内,那就变成那就是湿了,出来就是汗,要出不出,外边风一闭,它就是在里头呆下了,那么这是什么呢?就是湿,偶尔一次是不要紧,要是经常这样久而久之,这种应该排出的这些东西他就都有毒素,他流到你这个里头哪个地方空隙他就到哪去,咱们这个最有空隙就是关节,这个关节呀筋骨相接呀都有空隙,这个湿是最容易,蓄积到这个地方,如果蓄积到一个相当程度,他的这个东西有毒质,刺激咱们这个组织啊他就能发炎,就能够,起这个,关节疼他就能发作,他古人对于这,他是有经验的嘛。这个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啊他是以麻黄甘草汤发展出来的,加杏仁加上薏苡仁,那么这个虽然也解表,去湿痹,这个薏苡仁这个药啊,它是治这个四肢拘挛痛啊,它起这个作用,他这个药啊又是一个利尿药,跟这个苍术是一样的,同时它有解凝作用,如果这个湿在里头凝结的厉害的时候用它是最好的,所以这个药象咱们说的这个硬皮症有时候都可以用这个生苡仁,不过这个药寒,你们看这个方剂就看出来了,他麻黄汤这个桂枝不要了,那个桂枝偏温吗,同时他不用苍术,苍术是辛温,他用这个生薏仁,这薏仁米,薏仁米这个药哇这是个寒性的利尿药哇,也就是说我们遇着的这种这个风湿关节炎,偏于热,那么这个方剂就合适。同时它里头没有桂枝,没有桂枝那种往上冲的力量没有,所以没有气上冲,换言之就是脑袋不疼,这个气上冲啊,你象这个脑袋头面的刺激呀,都指的,你象这个表证吧,这个袋脑的血管蹦,这也是往上冲的一种反映,那么这个麻黄甘草汤啊他这个反应很小,同时呢,喘的厉害,麻黄甘草杏仁,他这个喘觉着急迫,同时呢,有热,明显,所以他出现这个大热,在这种情况之下你先别,所以这个,他与这个麻黄汤加术哇,从这个文章说是没有什么大的分别,但这个临床上却是有分别的,头疼明显,有偏于寒,是吧,我们用这个麻黄加术,这个也是麻黄剂,,也是类似这个麻黄汤证,当然也是无汗,但是头他上边并不那么明显,那么由于他这个麻黄杏仁加甘草就是麻黄甘草汤就咱们现在这个,喘的厉害,同时啊,有热,可以用这个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这是在临床上的。不说“可与”不说“主之”他这也是给你两个例子,所以急性发作的时候哇,你看他自己的情况,你要用适用于发汗的法子,那么适合用哪个方剂你就搁哪个方剂,同时,根据这个病之寒热,你搁哪种利尿药哇要分何寒何热,所以我们治这个关节疼啊就是这样,有的时候加术,有的时候加薏苡仁,在这个应用上啊又有些多少有些出入,他这是说两个例子,那么假如说,既不是麻黄汤证也不是麻黄甘草汤证,那么,有这种关节疼呢,象有自汗他是桂枝汤啊,你这桂枝汤证这样的加减也可以啊,那么,他还有葛根汤什么的都行啊。所以他这是举个例子给你,我们研究这个书呢,可以知道这个也可以知道那个,他有的人项背强的厉害,一般人他就给葛根汤,你麻黄汤他治不了,那葛根汤加术行不行?行,那毫无问题,所以这个临床上在方剂的这个基础上,需要发汗,那么这一类的关节疼痛在初得的时候就是急性发作的时候发热怕冷很明显,而且脉当然是浮的,你用这么个法子,就可以了,但是他不局限这两个方子,他都说“可与”就是临床上你去斟酌了。他给下面还举个例子,就是书上找,他这回讲的好,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风湿,脉浮还在表嘛,可他这有个特殊,身重,他偏于湿,如果我们这个肌肉这个组织里头是湿多,他就感觉沉,所以凡是身重啊大概都是湿多,偏于湿多,同时呢这表也虚,汗出恶风,防己黄芪汤,这个你用这个麻黄汤不行,是吧,无论是麻黄加术,或者麻黄杏仁薏苡甘草全不行,那些都得是无汗的。那么这个呢,用桂枝汤行不行?也不行,主要的它是表虚。
这个黄芪的应用啊我们来把它谈一谈,这个黄芪呀,我们一般呐,就是补气,这都是错的,它这个,你们看看这个.本经.就知道了,.本经.说主大风,恶疮,什么叫做大风?它就是人怕风的厉害,这古人认为怕风就是风邪,实际不是,他就是表太虚了。这个气虚呀,就是咱们把它通变一下呀就是表虚呀,那么什么叫表虚?就是正气不充于表,也就是说是皮肤这个地方太虚啦,这个皮肤虚,按照现在的这个生理的话说呢就是皮肤营养不好,营养不良,而根据古人这种这个最正确的观点呢,你哪虚哪地方病啊来那它不去,所以病之所凑,其气必虚吗,因为皮肤虚,湿也好,咱们说很顽固的黄也好,再就是恶疮,他不会好的,他营养不好,他这个气呀不足于表不足以把邪驱逐出去,所以这个时候要用黄芪把黄芪这个补气是指这个说的,所以咱们这十全大补那不是开玩笑,表气不虚不能用,你象咱们现在有的人,我见过一个人,也是个老医生,他自己得肺癌就是大量用黄芪,我说你找死呢,这个肺万万不能用黄芪,你们一想就知道了,我们刚刚讲这个出汗,这个麻黄为什么治喘呢?他就是这个人排泄这个废物啊我刚刚说有两个,一个由汗一个由小便还有个就是由呼吸,就是肺,你这个皮表闭塞吗,应该从皮表排出的东西呀都加到肺上了,所以就喘,这个毒素的刺激,这个肺脏哪就受不了了,那你要解表,还让它走这个道,哎喘就减轻了,这个麻黄这个治喘是这么一个道理,那么肺结核呢,他这个病因之都(指肺),你这个皮表堵塞了,那么好,把这个沉重(负担)都加到肺上了,你越实表越坏,所以用黄芪来补气这个毛病是大的很啊,尤其这肺结核,啊,尤其在末期的上气不接下气认为他气虚了,人参黄芪往上开吧,这人死的非快不可,那是毫无问题的,所以它不能治那个病。那么这一段是说明这个问题,认为这个皮肤虚呀,他这个特别的汗也收摄不了了,四面汗出,而且恶风啊,特别敏感啊,这个我们在临床上啊也曾经遇到过,我是遇到过,这人怕风怕的厉害呀,奇怪,你这屋子本来没风,真正有这么一个表虚的人呐,怕,他汗先流了,你拿个扇子他都受不了,所以他这个,特别搁一个“汗出恶风者”这纯粹是表虚,而湿啊,特别的去不了,湿积累得多,身上特别重,那么这个治疗呢与上边就不一样了,要搁大量去湿去水的药,同时啊,还要搁这个皮肤的虚呀,要把它恢复过来,就是搁这个表虚的,不恢复的那湿还要来呢,所以他还用这个防己黄芪汤,这个防己黄芪汤啊,是防己、术,这两个去湿利尿,啊,力量都很大了,同时呢,和黄芪甘草,也有生姜和大枣,这个他就搁到这个里面,做引子用,这个方子这个,大概也经过后世给以改变的,咱们开其实就是把这个生姜大枣开里就完了,他这个煎法呢,挺特别的,他说把上边这个药哇啊都把它挫了,象麻豆那么大,每抄五钱匕,一回呀,用五钱匕,就把这个四味药的这个豆大的这么一个,挫这么大,一回用五钱匕,五钱匕就是不到,不到一两啊,是半两,这个匕就是古人取药的这么一个器皿,这个器皿有一定的量,有一钱匕有五钱匕的,十钱是一两啊这也就是半两啊,另外呢,加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水呀,一杯半,煎剩杯的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喘者加麻黄这里头要不了的,这都不好,要不得的,这个加味都后人搞的,这个方子都经过后人手啦,在仲景那没有加生姜四片大枣一枚的,没有这个的,这个经过后人手啦这个瞎改的这个,咱们要用呢,要用防己用量也较的小用一两,白术七钱半,那我们用啊防己白术都可以搁那个现在说都得搁10克这个黄芪呢多搁点也行,可以搁12克,甘草可以少搁一点因为这个去湿啊,这个甘草这个东西它不利小便,所以小便要是少这个它就不能多用,搁3克或者搁6克都可以,大枣起码搁3个,这个姜呢也可以搁4克。它这个都是经过后人这么搞的,这个加味呢更要不得了,胃中不和加芍药,张仲景治胃不和没有加芍药的,你们看哪一个里头有,所以这个,我向来不加,这个加味,都信不得的,而且这个,这个方子根本没有麻黄证,麻黄证,他真是象他那个书上那么喘,那怎么**呢,以麻黄为主要的配伍的方剂,那绝不是这个,方子这个这个什么防己黄芪汤,绝不是这个基础的,有,那个风湿关键疼有喘的,那么头一个就是,二一个也是,那是麻黄配剂,他绝不在这个基础上来加这个,这是瞎扯,表又虚又实,哪有那个事啊,根本就没理,这个麻黄是表实,无汗他用麻黄,他既出汗你用哪味麻黄?他即出汗也不会影响到肺上,那影响了也不是表证,所以这个加味呀,他这个书和伤寒论,这个加味的的法子都要,这我一概不加,不讲这个东西,那么这个方子就按我刚才说的咱们做汤剂用啊挺好,这个我用过。身重他湿重,湿重就想他多去湿,这个湿重,同时呢恶风特别敏感,汗出得表虚得厉害非搁黄芪不可,不搁湿去不了。这一段讲的挺好,他说这三个方子啊,虽然都是一个风湿在表各个不一样,麻黄加术,以麻黄甘草汤为主剂加杏仁薏仁米,那么与底下这个黄芪剂,这个我们在这个临床上啊,治这个风湿关节在起初的时候常用,所以他举这么三个例子,概括一切吗?当然不概括,这样的方子有别的,那么也有桂枝汤加黄芪的,也有,那么桂枝汤证表特别虚,他有关节疼痛,那也可以桂枝汤加黄芪,我也用过这都用过,所以这临床上啊,我们还是要根据这个具体分析,具体用药,那么这个方剂呀,就是在伤寒论这个方剂,大家有时间还要好好看一看,这个方剂当然不是,伤寒论所没有的了,这就是表虚,身特别重,恶风特别敏感而汗出者用这个方子。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这一段就是伤寒论里面讲过的,来这咱们再讲一讲,那么伤寒八、九日啊,他搁个伤寒干什么?那么这开始他是没有汗的,这个形,这个外形啊类似伤寒,而这伤寒八九日寒传里的,这是风湿恩湿中带表他不传,可是这个病呢一开始尤其这个急性这个期间呐,常常辨不清,所以这一段呢他就是由急性转慢性之后的这么一个说法了,这么一个例子。不是说得了伤寒病八九天风湿相博了,根本就是风湿相博已经有八九天了,开始时候无汗类似伤寒,所以他冠以伤寒两个字。那身体疼烦,疼得病人心里烦呐,他不是身体疼的心烦,他不搁心烦两个字,他这个身体的疼痛这个程度啊,以至于不能自转侧,不能自转侧就是自己翻身都不能,得借助旁人,自己翻身转侧,他疼,你翻不过来。不呕,不呕者就是没传少阳,少阳病喜呕啊。不渴,病也没有入里没有传阳明,传阳明了胃中燥,口必渴,是吧,这是咱们讲的白虎汤证啊。不呕不渴,本来没有这个症状他搁这儿干什么呢?就根据伤寒八九日,伤寒八九日真正的要从这个太阳伤寒的这个病啊,到八九天他呀传半表半里他要传里的,由于它是风湿,所以它也不呕也不渴不往里传也不往半表半里传。脉浮虚而涩者,就是脉不是浮紧喽,脉浮虚,这个虚呀按着脉无力就是虚呀,脉你按着无力,涩呢?这个脉里头涩共滑之对,共这个滑呀它是对待的,这个血液充实,这个脉在指下呀,它来去滑利,反之呢,它不但不滑利摸着似有似无的,所以古人说这个脉涩,涩之无前嘛,其实就是一个里头血行不清楚,所以涩脉主虚的,主血少,这个虚涩呀都是这个病极虚之后,脉跳无力,而血行又是似有似无的这个样子,这就是这个虚极转入少阴的这么一个症候,少阴之病脉微细嘛。那么这个时候,啊,不能够用麻黄剂,啊,同时呢桂枝汤证都不是,桂枝汤证是脉缓脉弱,真要脉到这个虚而涩这么个程度哇这个桂枝汤都不行,所以他这个话说的非常的有分寸,当然他没有详细的说这个症候啊,这个症候,他就是显着他是一种桂枝汤证,但是脉又虚,说明这个病啊已经由阳转入阴的这么一个,这么一个阶段,所以他用桂枝附子汤。
这个桂枝附子汤啊,就是桂枝去芍药加附子,这伤寒论里有这么一个方剂,他治这个风湿呢他把这个桂枝又加量,你们看看这个桂枝是四两,桂枝去芍药汤啊是三两,他这个桂枝这个药哇,它不但能解表,它能够止疼,所以他这个,这关节疼痛啊,这桂枝这个药啊,少不了的,你看他这个表证太阳病的时候就知道了,那桂枝汤,那没问题了,有桂枝,是吧,以桂枝为主的,麻黄汤身疼痛它也得搁桂枝,所以桂枝呀这个解痛作用还是很强的,因为这个关节疼他比普通的表证疼的厉害所以他加量用之,搁四两,另外呢他加附子,这个附子啊,在那个.本草.上说的,啊,解寒去湿解痹,它有这么一个,有这点作用,那么如果是阴证,你只加术是不行的,那它不够,非附子不可,如果更有术的症状呢?湿比较重的也得加,既加附子,也得加术,那么这个桂枝附子汤这个药我不常用,我用啊都是用桂枝汤基础就行,就是桂枝汤,加术,或者再加附子,那好使的很,这个方当然也好使了,也没问题的,他为什么去芍药呢?芍药这个药咱们说它收敛,是吧,收敛当然是不对的,但是这个药它是寒性养阴,所以四物,咱们这个四物汤里有吗,补血里头,是吧四物汤,它是养阴的,这个关节疼啊都是有湿,风湿吗,所以它对治湿,用这个白芍的很少,那我们用桂枝汤呢,就不管他了,因为桂枝汤这整个这桂枝汤它也治身疼啊,所以这个他特别的把白芍去了,这是古人他的这么看法啊,当然去,我认为还是可以,啊,因为白芍哇不利于去湿,所以他也不搁术,光搁附子。主要我们在临床上啊,开始遇着这个风湿啊,全是太阳病的阶段,以后它就是表虚啦只是用黄芪,也就够了,那么再经久了,它就要,因为寒湿它是咱们现在说它是个阴邪吗,这个病入阴最快,所以这个八九天,它这个脉就浮虚而涩,到这么一个程度就非用附子不可了,那么他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就增量桂枝,他改的名,叫桂枝附子汤,这古人这个方剂呀严得很,那么桂枝去芍药汤呢,治脉促胸满,是吧,只要是风湿性的这个关节疼啊,那个,那个桂枝量不够,他是加上分量的,主治不同的方名也改了的,他不说桂枝去芍药加桂枝,他不那么说,他搁个桂枝附子汤。底下这一段,他这一段里有两个意思吧,不是底下这一段了,他说如果,大便坚,坚就是大便硬,是吧,大便不通,大便硬,而小便自利,小便自利就是咱们现在的小便数,小便频数,去桂,这个桂枝要不得,下白术苍术,就加白术,就行了,就底下这个方子,就是白术附子甘草生姜大枣,这个白术应该是苍术,他这个书全是白术。那么这一段呢很不好理解,为什么大便硬小便数还加术呢?这个有道理,这个利尿药哇,不但治小便不利,也治小便利,这个小便频数呀,你看他那个那个肾气丸啊就是啊,饮一斗小便也一斗,他用那个肾气丸,肾气丸也是个利尿药啊,是吧,尤其老人的利尿我们用真武汤挺好使,老人这个小便数,一会一便,一会一便,他这个在泌尿系这个机能有障碍不外乎两种,一个小便频,一个小便不利。小便频小便不利你都得调整这个泌尿这个问题,所以这个茯苓、术这种药哇,都治小便利也治小便不利,这是一,我们讲这个用术的道理。那么这一段书呢,他不是里头有热,他就由于泌尿方面的障碍他小便数,小便数丧失体液大便才干,他这么来的这个病,那么这样子呢,你不能再发汗了,这个小便数者就是发汗的禁忌,不能发汗,这个发汗最伤人的津液呀,所以他的桂枝用不得,他把桂枝去了,而且桂枝那个药啊也不利小便数,你看小便不利都搁桂枝,是吧,为什么,他治气上冲。
 
这两个和起来呢,这个附子和术的并用它治一般的慢性关节炎是离不开的,非常好使,它这后头有解释。这个不是说术就能治大便硬,他由于小便数造成的大便硬,尤其这个术和附子为伍,最能治小便利。这个看附子它这药的作用,无论身上哪个机能沉衰了,不得了了,附子能使这个沉衰恢复。你比如说小便数,它总是这个约束尿的那个肌肉啊麻痹,就是机能衰减了,有尿它就要拉拉出去,附子呢,它能使这个机能恢复,加上术的力量,那小便就不会数了。那个肾气丸啊,咱后头就讲到就有了,说妇人转胞啊,就是尿系(输尿管)曲折,所以小便不利,那吃肾气丸呢,它能使这个更紧张的组织,使屈曲的尿系啊恢复正常,小便自然就通畅了嘛。所以它附子这个药啊,凡是机能沉衰,在咱们临床反应是个阴性的反应,用它是没错的。这段说明这个问题,所以这个时候呀,加术,配伍附子反倒能治小便利,由小便利造成的大便硬,小便不利了大便自然就恢复了。同时附子、术的合用,又能祛风湿解痹痛,所以都能好。这一段,你单看不好理解呀,就光知道术利尿就糟了,那你就解释不明白。我们来看看底下方子。“桂枝四两”这个去皮要不得,这个桂枝啊,它这个作用就在这皮上,去皮就剩下干木头了,什么作用也没有了,所以这个是错的,我们现在用就用桂枝四两就行,不要用去皮的,因为有去皮两个字啊,后头又出来个桂枝木,这不是瞎糊闹嘛!那是把皮去了成木头没有作用了。“生姜三两,附子三枚,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这个附子用量相当的重,桂枝、生姜、甘草、大枣就是桂枝去芍药汤,把这个桂枝加量了,也就是桂枝去芍药的基础上加上附子。附子就是温阳去寒,同时关节拘挛痛它都治。所以我们治这个不得翻身的关节痛呀,有用这个的机会,但不一定都得用这个桂枝去芍药这个方子,用桂枝汤加术、附也可以的这个时候。底下这个呢“白术二两、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一两、生姜一两半(切)、大枣六枚”这个方子可以看看底下煎服法后头这个挺好,“右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痹”这个附子有这个毛病啊,我们在临床上要知道,附子有些反应,它不但有的时候吃了身上感到身麻痹,最常见的头晕,所以我们用这个附子在临床上啊,开始用的时候,用三、五钱是没问题的,最好先用三钱就是10克,逐渐加,你要是大量用,人吃上了那不得了,常常得头晕得厉害,如喝醉酒的样子,病人胆小就不敢再吃了,你告诉他清楚也行啊,但是开始不要大量用,逐渐增加,用个一钱八钱是没问题的,药不了人,它是有毒嘛。
“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冒状就是我说那个脑袋昏冒,就是头沉,就是眩冒。“勿怪”不要怕,这是“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术附这两个药走皮中逐水气,所以它祛湿解痹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在这个时候,这个如冒状,是水气还没去呢的情形,这一点还是对的,不过这只是附子毒的问题了,这个毒害不到人的,人也不是大难受,就是感觉头晕而已。你要用10克没问题,逐渐增加,所以我们开始用从10克起还是比较稳当。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伸屈,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掣痛就是牵掣着痛,也是这拘挛痛,而“不得伸屈”他拘急的相当厉害,想弯想伸很困难,就是拘急痛啊,这个痛比上面厉害啦。“近之则痛剧”你不用说翻身了,这人靠近他就感觉痛的不得了,他怕人家碰,这说明痛得厉害呀。“汗出短气”汗出,表虚证。短气,这里小便不利嘛,他这个是气冲的关系,这个气上冲击胸,所以呀这个水往上不往下,那么胃有停水人就短气,胃重有留饮,微者短气,甚者心悸啊,这是这个书上的,后头有。你们由于这个水不下行,它就向上,在胃的时候人就短气,就由于气上冲。“恶风不欲去衣”这个恶风得厉害,表虚,由于汗出嘛。不欲去衣,这也是入于阴寒的状态了,.伤寒论.上就有,外边有热,但不欲去衣,寒在骨髓,真寒。这就说明是入了阴虚证了。那么汗出也多,恶风也甚,甚至不欲去衣,那么这个阴寒啊比上面那个甚,所以痛的也较厉害,也感觉上冲,那么“或身微肿”湿也比较重。这个用甘草附子汤,它由桂枝甘草来的。在.伤寒论.有个桂枝甘草汤,就二味药,所以这个方子主要治上冲、心悸,桂枝治气上冲。那么这一段就是气上冲的厉害,水不得下行,所以身上也多湿,胃里也有停饮,停水,所以他短气,你们这个就用桂枝甘草汤的基础,另外加术、附。那么就是气上冲较的突出,而湿也比较重,但是身上不重,可见组织里的水不是太多,短气是里头得湿,所以阴寒也比较重,这个脉不用说,比较更虚数了。这就桂枝甘草汤证,而有关节痛这种风湿相搏,可以用这个方子。那个是桂枝去芍药的基础上加附,如果湿也重也得加术。他这个书就是这个样子,这段就偏于湿,那段就湿比较少,你搁在一起看就知道了。如果它或身微肿的,里头又短气,无论是内外湿多这个术是必要的,因为附子一味药它也治痹痛,如果轻轻的话,用它一个药也行,这指的是阴寒的状态啦,在急发作的时候没有附子证你不能搁,像前头那个麻黄加术汤啊,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啊,用那样的方子。已转到阴虚证了,就是阴证的虚证,那你必要配伍附子不可,这两段全是的,但用法有些出入。我们遇到疾病,它不是恰好的,像桂枝甘草加附子、苍术,也是用苍术,在临床上呢,桂枝汤加术附这种办法,在桂枝汤的基础上我们运用得机会最多,一般慢性关节痛啊,脉不是浮的,日子也较久了,大概就是这类方子,等都讲完了,再谈谈这治风湿的这些东西。他这个方剂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也都是得微汗,“能食,汗出复烦者,服五合”这个能食可见以前他不能吃,这个寒盛啊他不能吃,等吃这个药之后他能吃了,可是呢还烦,这病还没完全好呀,就不要再给他吃一升了,给他吃五合,就是开始吃一升,怕这附子吃多了,也可以少吃点,吃六七合为妙。这就是任何一个方剂我们在应用上啊,古人它一起熬出来分几回吃,它跟吃多吃少有关系。现在我们跟一次用量有关系,同是一个方剂,量大与量小这是大有问题啊,所以要谨慎,把量小一点,小一点不合适,再慢慢增也没有关系。他这就是“恐一升多”一回吃一升多,一升就是一碗呀,这恐怕太多了,那么可以吃六七合。他这地方呀把湿讲完了,湿呀它有两大种,一种讲里湿,湿由里边发生的,由于小便不利,那么里面停湿,停湿就出什么问题呢,就是发狂,发狂他没详细讲,后头在黄疸那篇里讲,到那详细讲了。那另外也有湿痹,只是湿也能得湿痹,那个湿痹同我们这个治风湿的办法也大致相同,所以也没单独提出治法来,这是一种。另外一种是风温,什么叫风湿啊,古人认为由风邪有湿气,也就是人素有湿,你要得了外感了,那就出了这个风湿的情况。那得的原因呢,他在里头说了,汗出当风呀,或久伤取冷所致,这都值得用于参考。那么古人至于说那个外边受邪风等等的呀,也值得我们研究,但这个规律是肯定的。所以他说的这些治疗呀,在这个始得病的时候,在急症的这个阶段,只是用发汗药加上祛湿的药就行了,如麻黄加术呀,麻黄甘草汤加杏仁薏苡啊,就行了,在这里都举了例子。那么如果日久了,他转入阴证而虚,虚极了才转入阴证,那就得加附子,有湿还得加术。所以上面把湿啊大概都交代了,但这还是不够的,咱这章讲完了,下次我再详细说一说。底下讲这个中暍,中暍是什么呢?就是咱们说的中暑了。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其汗,则其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太阳中暍就是中暑,中暑这个病咱们常见到啊,它也是发烧怕冷。“身重而疼痛”这个身重啊,因为中暑这个病啊,最厉害的是丧失体液,出汗嘛,那么丧失体液,他这个组织里面仍然还是有水份的,所以他身重,而且身上也疼痛,这个疼痛不像那个风湿疼痛了,这个只是酸痛而已的,这个病我们都常看到。

这个“脉弦细芤迟”那么这个弦脉有时候主实有时候主虚,这个道理在哪里呢?这个脉呀光有紧张力,它没有内容,那么咱说的那个少腹里急,脉也弦,里急是什么东西呢,咱们没讲到那,等咱讲到建中汤就有了。这个里急呀就是血虚,津液虚,这个腹肌它也拘急,这跟我们讲的痉病是一样的,这时候脉也弦。所以弦脉有时候主虚是指这么个虚。那么这个脉呢,既弦又细又芤,里头没东西,这芤脉,浮大中空谓之芤嘛,就是里头没有,里头虚,里头没血,所以芤脉也是亡血的一个脉。这是什么道理呢,就是丧失水份太多了,丧失水分就是血液里头水份就是少了,所以古人说亡津液亡血液,多汗者亡血嘛。“小便已”身上津液少,你撒尿的时候啊又从里面去津液,就感觉身上难受,“洒洒然毛耸”他一撒尿这个虚的反应更来了。“手足逆冷”他这个津液虚,血虚,不到手足,手足就逆冷,可似乎这个是个假像哦,这个不是真正阴寒呐,这个手足逆冷西医说就是脱水了,这个津液不到四末,这个手足离心脏最远,这血管也是最后的,所以这个地方逆冷,就是由外头冷往里头就冷,外头冷得厉害,里头要好一些,叫逆冷,就是厥逆。“小有劳,身即热”这么样子丧水,人就虚,虚不任劳,稍一动就热。“口开”这人虚呀,张着嘴,所以“前板齿燥”他要是闭着口呢,就不至于。那么这病啊,看着虚,尤其手足逆冷,看着象有寒,其实不是,是真正的中热,都由于丧失水份太多了,你再发汗,再亡其津液,那他恶寒更厉害了。加温针怎么样呢?那更不行,他身上是有热,发热也就加重。下之也丧失津液,“则淋甚”就是你撒小便时如淋那么艰难。这就是说这个中暍啊,主要是由于热甚伤津液,这是中医的话,西医说就是脱水了。这时候人虚的不得了,但还是热的相当凶,这治疗后头又了,白虎加人参汤。底下就说了,治疗了。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太阳中热者,暍是也”这解释这个暍,什么是暍呢?就是太阳中热,就是中了热了,发生太阳病的意思,就是太阳经中了热了,咱们现在体会呢,也是发太阳病,他也发热恶寒嘛,但是确实里边有热,这与太阳病是不一样的,这就叫作暍。他也“汗出恶寒”这个汗出就是表虚,还恶寒。“身热”就是里热内热呀。发热是一个表热,翕翕发热嘛,就觉着这个热啊涌到体表。身热是从里头往外蒸热,他张嘴为什么呢?就是蒸热。“而渴”这渴呀不是里头热造成的,同时津液虚的厉害,这津液虚就想饮水自救。这个治疗只能用白虎汤以去热,加人参健胃生津。所以在仲景这个书啊,津液亏损他绝不搁生地,这个书搁生地是不行的。这人参咱们说它补气,补气呀像四君子汤,在.汤头歌.里说它补气还是有道理的,这个气不是津液,气指的精气说的了,这个津液生成它由胃而来,胃为水谷之海,营卫之源嘛,这时候想法子滋津液只能用人参,用白虎加人参,这是一个最好的治疗的法子了。你只一直去热也不行,这个人也真虚了,他脱水嘛,人已经虚了,你不去热也不行,所以在这种去热之中,用这种安中健胃的药,最好是人参了,同时也生津液,这就是白虎汤加上人参。太阳中暍,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一物瓜蒂汤主之。这个变成慢性的了,不是我们上面所说的,上面这个所说那个,就是白虎加人参汤证了,我见到有死亡的很多了,光热不要紧,人就怕汗出太多,脱水,这津液脱到一个相当厉害的程度,在不知道治疗,人就容易死了。我见到一个拉车的,他在外边拉了一天车,回头啊,他就得了所谓得中暍,就是上面这种情况一点没错,回来的时候呀他热的不得了呀,汗出太多了,他吃那面条,又用那凉水浇呀浇得没那么凉的,他回头又带两啤酒,把那啤酒也喝了,那碗冰凉得面条也吃了,吃完就死了。你光你要也不行,所以这个旧社会最多了,那拉车的汗出太多就脱水而死。所以用白虎加人参是大有道理。底下这个就不是,也是中暍在表,身热疼重,脉当然也是药弱下来了。“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这个身疼重呀有点湿的样子,就是夏天贪凉老喝冷水,和我们吃冰棍一样,也容易成这么一个慢性的反应。所以这个呢它用一物瓜蒂汤,这瓜蒂汤你要是小量服,它只祛湿祛水下水下湿它并不涌吐,所以一物瓜蒂汤不是说用吐法。就是一味瓜蒂,用二十个,以水一升煮取五合,煮得时间也相当小,去滓,顿服。这就能祛那个水气、湿气,能下这个而已。这个与上面那个病是不一样的,这由于夏令饮冷水多,身上老有热不退,而常有疼痛的情况,这个是由于贪凉太厉害了,这久不治也能导致得咱们说风湿那类得病。那么这一章就讲完了,这个暍病呀,这治最简单,也没有其它的法子了,白虎加人参汤这很好,如果它不太渴用白虎虎汤也可以。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这是三种病,百合、狐惑、阴阳毒。现在我们首要研究的就是这个百合病。这百合病在没讲以前,我先把百合病是怎么一种病先说一说,要不不好懂。这个百合病啊,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虚热型得,一种精神方面的病,现在咱们说精神分裂症啊,神经官能症啊这类的,都概括到这里头,是虚热性的,这么一种病。那么古人他给起名叫百合病,百合病起名的道理呢,就这个病啊,就是用百合,百合是个甘寒、养液治虚热的,也能通利二遍,所以非它不能治,所以古人管它叫百合病,这是一个意思。它这个书上说还不是这个意思,治疗是这样子,书上它还是讲啊,我们照这本文我给说一说呀。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那么这一句什么意思呢,说人身上的血脉呀,分言之谓之百脉,这人身上的经脉多得很哟,就是分着说可有百,这是约略之词了。而合言之呢,就是血脉,所以他说是“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就是分着说,合着说…就是血脉病,这种神精官能古人怎么叫做血脉病呢,古人认为血通于心,血病它病心,我们后头讲这个“五藏风寒积聚”呀,也有这个情形。这个心病,古人认为心主神明,这个心病,人精神就要恍惚,就发生病,古人这么看的。那我们现在呢,大概这个看法是不对的,因为这个精神的不正常啊,都属于脑神经的关系了,所以叫精神病。古人他是这样子,所以我们现在对治疗精神不正常的药,大概都与脑系有关系,古人认为这是心脏,这是古人的看法是错误的,但治疗是没关系的,他用这个药是治这种病的。开始讲的他说的是病的根源,在百脉。那病的形状呢底下详细地说了。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加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他想要吃但又不能吃,就是精神不正常了,经常这个人呐,默默然嘛,就是一个像傻子似的,静默不语言,也可以说是浑浑然的意思。“欲卧不能卧”打算躺下又不能安于卧,躺不住,躺下一会又起来了。“欲行不能行”是要打算活动,可是又不能坚持他这种活动,他走走又跑回来了。“饮食或有美时”那么对饮食来说呀,有的时候也挺美,就是吃得也挺香。“或有不用闻食臭时”或者也有这个时候,闻着食臭他都厌烦,他就是不吃。这个精神病有这种情况,人给他饭他怕里头有毒药,这都是精神不正常了。“如寒无寒”看着有时候像有寒,但又不见其寒,你各方面看不出他有什么寒来,那他形象看着像。“如热无热”也是如此的,也不见其热。那么有一个病它是长期不变的,“口苦,小便赤”嘴苦,小便发红,而小便到后面就看出来了,小便不但赤还很坚涩,小便少而赤。那么这种病呀“诸药不能治”吃什么也不好。“得药则剧吐利”这种病呀因为“口苦,小便赤”一般都认为有热,所以用吐药用下药,以攻热的法子来治疗呀,要是吃这个吐药,吐得更剧烈了,而病不去,吃下药也是如此,剧下利,完了病也是不去的。“如有神灵者”那么这个病呀就像神灵作怪似的,说这个人精神恍惚啊,就像有鬼灵附身一样,总结以上这一切,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有时候挺好,有时候干脆就不吃,看着有寒实在不见其寒,看着有热实在也不见其热,那么吃什么药也不好,一吃药就大吐大下,病还是不去,这个病呀如有神灵一样的。那么看他外表呢,不像有病,这病在临床上常看到啊,这“身形如和”和平常人一样。但是这脉呢,既微而数,微者虚,数者热。说明他是虚热的一种证候了。那么到这地方我们看出有几点是固定的,口苦,小便赤而脉微数。其它都是一个恍惚迷离,似有似无,精神不正常的一种反应。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各随证治之。“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愈”那么这个病啊我们看出来了,就是一个津液、血液虚同时有热,那么这个液虚,撒尿也困难,怎么知道困难呢,后头有,等我讲后头咱们回头再说呀。溺时,他是用力了,而且这个津液有所去,反应到上面而头痛。那么这是小便坚涩,说明这个最重啊,热也重,虚也重,这是虚热具甚的话,他一撒尿的时候小便坚涩,而上边头痛,这种得好得要慢,得六十天才能好。“若溺时头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这个就象我们讲那个白虎汤,讲那个“痉湿暍”那个暍病一样,暍病就是津液特别虚衰了,他也老觉得撒尿“洒洒然毛耸”嘛,头前有啊,这个也是那个意思,就是撒尿的时候身上淅淅然,也就是那个洒淅恶寒的那个样子,也就是洒洒然毛耸那个意思。这都是虚的反应,虚而有热。

咱们那个暍病不就是津液丧失太多了,才有这种反应嘛。这个较比那个溺时头痛啊,这个虚热之象比较轻了,所以这个四十天可以好。“若溺快然”由这个句我们知道上面这个溺时是不快然,那是坚涩。古人写文章啊,你到后头看,就知道前头那溺时头痛的道理了,那个小便坚涩,这个呢撒尿非常的快然,没有那个情形,不坚涩,所以它头也不痛。“但头眩者”脑袋只是比较晕嘛,他一撒尿往外出津液,身上这个阴虚更虚了,当时有这个反应脑袋里眩,这个眩就是贫血性那个眩了,这是最轻的,所以二十天就可以好。“其证或未病而预见”这个其证,就指上面这些的证,溺时头痛啊,如果溺快然,但头眩者,等等上面说得这三项,指的是这个症,这个证啊或未病而预见,未病指的什么病呢?指的百合病,就像头前那一大段。得了百合病,没得以前先有这些症状,小便的时候艰涩,而又各种不同得反应。那么这种反应,没得百合病就预先见着这个症。或者已得了百合病了,四五日后才出现上面这种症,或者病20日或一月才微见着,也有。“各随症治之”有什么症,我们随之各种不同之证而来施行治疗。这一句话,一般书上都搞错了,一般认为这种百合病都是大病之后才见,说在大病的时候指的是伤寒病,在没得伤寒病就发现这个症状,这是瞎胡说,他这句没明白。这个证就指这三种症,撒尿而有这些反应的症候。这个得病也是指得百合病,而不是指伤寒病,哪有那个事。那么这段说的是百合病的总纲了,百合病第一个它精神失常,这么一种病。这种精神失常啊根据症候的反应,他是一个拿现在的话辩证说就是阴虚有热,那么就是一种虚热证了,就是虚热性的精神失常的这么一种症候,现在说不就是精神分裂呀等等的吧,也就有癫啊,不是狂,不是打人骂人,就是精神失常,说阴虚者为癫嘛。底下讲的是具体治疗喽,这个病好懂,但各家的注说越说越不好懂了。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这百合病呀,他虚热病与实热不同了,这个实热可以攻啊,在表可以发汗,在里可以下之,在上可以吐之。汗吐下,全是对实热而言,虚热不能攻,所以百合病有热是肯定的,“口苦、小便赤”嘛。可是这个反而发其汗是不会好,只能够伤其津液,而越其烦燥,他这个病不会好的,就上头这个糊涂病,精神失常还是不会好的,那还是存在,只能够增添他的烦热,所以他在百合里头加知母,知母去烦热的喽。这个百合知母汤,百合用七枚,把它劈了,知母用三两,切碎。“右先心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就是泡了一宿啊,它出些白沫子,然后把这个水不要了,“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另换泉水二升,就是两碗了,那么再煮这个百合,取一升,这个时候百合不要了,“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再另以泉水两升煎知母,也取一升也把,也滓去了。“后会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然后把两个药汁,一个百合药汁一个知母药汁各一升都搁一起,合到一起不是二升了嘛,再上火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分两回来用。那么百合这个药啊,在本草上有了,它是甘寒,这个甘寒的药都是养阴补虚,同时去热。那么在.本草经.上呢,说大量吃百合呀,能够通利二便,它这个小便赤涩,当然吃这个百合合适呀是吧。那么由于发汗更亡失津液,更助其热,所以加知母。所以以百合治这个病,这也说明这个病是虚热了。这是第一条,最要紧那一条在后头呢。百合病,下之后者,滑石代赭汤主之。这个下也不能祛这个病,百合病还存在,只能够伤其津液,而为溏泄不已,他说是诸药不能愈嘛,得药则剧吐利,吐利更厉害了,那么这用下药,下之后下利还是不止的。所以他这个用法呢,还是用滑石,这个滑石啊,他有小便坚涩,经过再伤津液,可以说小便就困难了。那么同时大便不已,也影响小便不利,咱们说水谷不别的情况了。他搁滑石是分解作用,使水份从小便走,这大便就不治而治了。同时呢搁些收敛药,这代赭石咱们都知道,收敛降胃了,这也是安中养液得法子,他得收敛,不收敛他津液丧失太多了,仍然用大量百合治他得本病,就是养阴去热了。他没详细这些症候,因为他这病始终不变,都是百合病,但是由于误用药而生出的影响,由这个方剂是可以看出来的,这个准是大便溏泻不已,而小便不利。所以他才加上滑石和代赭嘛,本身呢还是用百合了。那么这个方剂咱不必细说了,就是百合加上滑石、代赭石这两个药,煎服法和上边是相同的,这百合还得泡,用水呀渍一宿,然后水不要了,另换泉水,还是那个办法。百合病,吐之后者,用后方主之。这后方就是指地下这个百合鸡子汤。这个吐是最伤胃不过了。这个鸡子黄啊,有贫血,鸡子黄治贫血,现在小孩子都让吃点鸡子黄嘛。他这个由于吐更伤其胃,这种虚热还不受补呢,你大温大补更不行,非得用甘寒的药是最合适的。这个百合就是更个甘寒嘛。那么胃虚搁点鸡子黄,那么吐也丧失津液嘛,鸡子黄它补血当然也养液作用。这个煎煮法同上面一样,但是鸡子黄是不能煮的了。底下这个是正治正方。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这个是正治,就是百合病开始什么样子还是什么样子,没经过发汗吐下,就像咱头前讲的那一大段,那么这个应该怎么治呢,用百合地黄汤。
这个百合还是用那些,七个,另外呢,大量用生地黄汁,生地黄汁一升啊,就是一碗呀,很不少了。从这个用药我们可以看出问题来,他这个说病在血分,就是从他用这个生地上看的,“百脉一宗,悉致其病”到这个地方它的本来面目可以看得出来。但是生地黄汁治什么呢,咱现在说它有凉血作用,它是一个强壮性的活血化瘀的药,还祛瘀血呀,那么它这个药是强壮性的,有补益作用,有补血的作用,同时它是寒性药,它能够去热,咱们说去血热,其实就是去虚热,解烦。那么由于这个虚热而失血,它还能够止血,那么有瘀血的它还能祛瘀。所以这个当归呀、川芎呀、生地啊都是祛瘀药,不过它是强壮性的。你看当归吧,当归它是一个苦温,它温性,它不利于热性病,你看这个病不能搁当归,他虚热,那么虚寒呢,当归就好了,所以呢肚子疼那种瘀血证都用当归,他不用生地。那么由于这个方剂上来看,虚热,血有瘀,是这么一个病,所以这个他影响脑子,这个我们想一想.伤寒论.就行了,你看桃仁承气汤,其人如狂,抵当汤也是其人如狂,或者其人喜妄,都是脑子的事呀,所以这个瘀血呀与这个疯、狂或癫、痫有相当的作用。可是我们用药得时候要斟酌,实证我们用这个桂枝茯苓丸呀,桃承气汤呀都对实证来说的呀。这个病是个虚,虚你不能攻呀,一攻就坏了,他是有瘀血,但攻不但不能祛瘀血反而害他了,你要用强壮性的祛瘀药,他瘀血也去了,虚也好了,就是这个道理呀。从这个方剂上我们看出这百合病,是虚热性的有瘀血,所以影响脑系官能上的一种症候。我们看看这个方剂上所说的也是,他说“以水洗百合,渍一宿”与上面一喽,“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然后和那个地黄汁合起来,“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他这个煎服法都是一致的。我们看看他服这个药后有什么情形,“中病,勿更服”怎么这中病呢,“大便当如漆”漆就是黑的呀,黑就是咱现在说潜血呀,就是瘀血下来了,这还不是吗?所以这个病从外观上看,虚热,那么由于这个精神失常,有瘀血的问题。这是我们从辩证上可以这么认识他。
 
虚热就得用甘寒,那么这个百合是最好的,有瘀血你非搁血分药不可,当然要生地呀,它是祛虚热的嘛。由这个正 面 的 治 疗 , 我 们 对 这 个 病 的 真 实 面目 才 能 认识渴了,也不敢大用寒凉的药,虚嘛。他说“以百合洗方主之”。足见这个百合是甘寒,去热的、滋阴的力量都有,但他这个渴不厉害,你看注解就看出来:“以百合一升、以水一升(斗),渍之一宿以洗身”。就拿那个百合,拿水泡了,洗身,这个百合搁一升,一升就是一碗。“洗己,食煮饼,勿以盐豉也。”这个盐豉,促人喝水呀,就是免去他的痰饮而渴,用煮饼就是不搁咸的、不搁盐、(用)淡水,所以这就说明他的渴的不甚,就用外边洗洗就可以好,戒点盐就行了。这戒盐还有一个道理,盐能走血呀,凡失血的人是少吃盐的,他虽然没有外失血,但是血虚。底下的说是,百合病,渴不差者。这个比较渴就重了,不是说洗一洗就能好的,不是戒一戒盐豉就可以好的了。这个就用瓜蒌牡蛎散。这个瓜蒌就是咱们现在所说的天花粉啊,瓜蒌根,牡蛎。瓜蒌根这个药,它是苦寒的,它的去热力量相当强,它治消渴嘛,同时也能够滋阴解热的这么一种药,但是它苦,它的去热的力量非常的多,解渴的力量也强。牡蛎是咸寒,也解热,而且多少有点儿强状的药效。这两个药合起来,对于这种虚热的渴,这种阴虚是最好不过了,先去热,也滋阴嘛。咱们治肝病里头的嗓子干啊,比较渴啊,常加用它们,柴胡桂姜汤里就有这两个药,所以柴胡桂姜汤怎么解热的,就里头有这两个药在。所以有许多的无名低烧,老不好,大概是这种关系,所以吃了柴胡桂姜汤就好。这个方子虽然小,瓜蒌牡蛎散,但非常好。我治糖尿病啊,也往里头搁这两东西,用白虎汤加这两东西,加麦冬,也挺好使。这个你们可以试验。放这个,糖尿病里头最多,我治糖尿病用瓜蒌根、牡蛎就是根据这个来的。百合病,变发热者。本来看着象有热而无热,后来它真变成发热了,就是这个津液越来越虚,热的越来越高,那么后来真见着发热来了。百合滑石散主之。这个可以用百合,病还是存在嘛,百合病变发热了,所以还是用百合,再搁滑石。这个热,所以他不敢攻,搁滑石利小便,它这个利小便,当然这个变发热的小便就更艰涩了,它根据头前咱们知道,是这个小便艰涩的情况。这个热虽由下让它解,可是这个滑石利尿并不重,它是解热的力量倒是挺强的,所以咱们那个治热常用,滑石甘草嘛,这不就常用的方子嘛。它这个病,用百合加点滑石就行。由于这个,我们看它底下的解释,可以看出百合通利二便。右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当微利者,止服,热则除。当然滑石不下利,它是利小便的,使它下利的还是百合,这个百合它是整个吃下去的,它是作散嘛,不象上面用水泡一宿,完了搁泉水煮汤汁,煮的时间最少,它说搁二升,煮得剩一升。这个它是整个吞咽下去的,所以吃的量虽然少,但是它整个把百合吃了,吃了就有通利二便的作用。假设一天吃三回,要得微利,就不必那样吃了,因为治虚热这个病,大下利是不行的,可是热已经去了,这个热从哪儿去了呢?它还是从二便去的。

大概讲完了,它主要的方剂还是百合地黄汤,那其它的方剂都是在它的变化上,比方这个病有吃过发汗的药,病人添有烦躁,当然加知母;大便溏泻不已,你也不能用温性药,只是加点儿滑石、代赭石就可以了;经过吐的人,胃不好,那么要健胃,搁燥药是不行的,象咱们用的代赭之类,也用不上了,只能加鸡子黄,这个不碍乎热的,当然据我看,少加点儿人参也是可以的;那么如果变成渴,它都是偏于滋阴去热的方面来加减,大苦大寒,在这个病也不能用,它只是用瓜蒌根、生牡蛎这类的药,用瓜蒌牡蛎散;当然最轻的仅洗一洗也可以好的,戒一戒饮食而不食盐豉,但是重了还是不行的;如果变发热了,给发汗不行,吃泻药是不行的,但是用这种法子,大量甘寒滋阴的法子,用点滑石可以的,滑石起粘滑作用,也能够配合百合得微微而利,一利就好了,微利就不要再吃了。到这里,百合这个病的变化不外乎这些问题。底下的这是总结,这句话很好,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现于阳者,以阴法救之。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逆;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这话不光对百合病说的,是对虚热证整个说的。这个虚热,我开始就讲了,不象实热,汗吐下皆非所宜。百合病是津液虚、血液虚而有热。它说见于阴者,指着血说的,血虚,见着血虚,津液虚。要实证呢?要攻其阳,在.伤寒论.阳明篇有:下之以救其津液。津液也是属阴,但是百合病这种虚热病是不行的,见着阴虚,以甘寒和阳的法子来救,它不说治,不说攻。阳不是有热,亢吗,用甘寒或者咸寒,使之阳和的法子来救治。这很好,这对我们治虚热指出了一个大原则。见于阳者,指着热说的,虚热嘛,象变发热就是的。治热你也不能伤阴,以阴法救之,以和阴的法子,怎么叫和阴呢?要滋阴的法子,用寒性的滋阴的药物来去热,这才对,就是以寒性药物和其阴,这个方法来救治之。底下举一个实证:“见阳攻阴,复发其汗”太阳伤寒就是这个样子,见着有热,发汗解热,发汗可是伤人的津液呀,这就是攻阴嘛。见着有热而攻其阴液,而发其汗,这在实热证,这是对的,但在虚热证此为逆,这个要紧啊,在临床上是原则的问题。“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见阴,阴虚了,阳亢阴虚嘛,承气汤证就是这样子的,咱们在阳明病常讲,阳明病怕阴虚,阴虚到极点了,想下也不行的。但是阴虚阳亢,赶紧下热,津液就存下了,下火存津液嘛。那是治实证呀,虚热证可不行,虚热见阴而攻阳,你吃泻药,这为逆也,那不但阴虚救不了,下之反倒伤它了,那就坏了。所以虚热与实热的治疗是根本不同的,虚热没有攻法,汗吐下皆是治实证的法子。虚证只有补,虚寒用甘温来补,虚热用甘寒、咸寒来补,没有攻这一法。所以上面说的以阳法救之、以阴法救之,与下面这两句话是相对待的,这些地方大家要注意。所以原则上要是不犯错误,在临床上就不会犯错误。咱们治最后那个病就是这个样子,这个病没有攻法,脉是数的很,只能是甘寒育阴,它是虚热嘛,虚热你不能攻,所以我加点儿白术还要考虑呢,因为我怕它胃坏了,也就坏了,这个病所以能够好,就是因为胃不虚,能吃,肉不脱,所以还能好,要不然这个病会挺麻烦。所以治病呀,原则得守着,这里就提出原则上的话,虽然是对百合病说的,也是对一般的虚热病说的,这是百合病讲完了。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嘎(嘎就是嗓音变了,声音沙哑),甘草泻心汤主之。什么 叫狐惑病呢?古 人有多种 说法 :一般都说 是“疳”就是病字头里搁一个甘字,就是小孩子最好得的,烧牙花子,小儿的牙疳,甚至于穿腮。古人认为这是虫子,疳嘛。为什么叫狐惑呢?古人也有他的道理,这个病发热无常,又没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反复发作,好了再犯,犯了再好,也就是如神灵似的,就是狐惑。这个病的初起,也是恶寒发热,象太阳伤寒,所以它说:“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但是这个病已经形成后,就没有这个症状了,就不发热恶寒了。“默默欲眠”默默就是没有精神。“目不得闭”睡觉还不能睡实。“卧起不安”烦躁。“蚀于喉为惑”它主要讲是有蚀疮,蚀疮要是在喉,古人取名为“惑”。“蚀于阴为狐”阴指的是下阴,指的前阴说的。“不欲饮食”这个病这是固定的症候,说明这个病还是在肠胃的关系。“恶闻食臭”就是闻着食臭就恶心。面目呢,由于蚀疮的进退的过程中,常有不同的颜色,有时候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为惑,口腔这一带,声音沙哑,声音有变化。当然的,尤其是喉,这一带有变化的时候更是声沙哑。狐惑病蚀于上的这一部分,用甘草泻心汤主之。这个方子很好使,我有试验。底下这个病,初得也是状如伤寒,默默不欲饮食,恶心等类乎小柴胡汤证,这个方子也借过小柴胡汤,可是它没有柴胡,没有那么大的热。我遇到一个女病人,上面一点儿不错,开始的时候象重感,在我来前门外住的时候,我就给它吃甘草泻心汤,吃完就好了,她是开始得病的。我们以后,现在临床遇到的口腔溃疡,用这个方子也好使。有时候偏于有热的,口咽较干,可以加石膏;有时候烦得厉害,可以加生地。

大概我用这种方法治这种病,还没遇见过不好的。甘草泻心汤,在.伤寒论.里头是胃生疾患,.伤寒论.里是这样说的,主要病因是胃虚,看这个方子的用药也是的,它用人参,有甘草干姜汤,这些都是治胃的,加人参、甘草、大枣这些甘温的药物。在.伤寒论.里说是胃虚,客气邪热都往胃里来,所以胃呀心下痞,痞硬。都往这里来,有水气,再有热,它就要呕吐,同时,经过胃肠,它有肠鸣。.伤寒论.里头说,心下痞硬,偶尔肠鸣下利,用甘草泻心汤。可见它是胃肠里面的一个问题,就属于神经系统,它也是由于抑神经的关系,看这个病人也有精神因素方面的关系,它搁到狐惑里头,也有精神方面不很正常。但它是起烦,它的卧起不安,就起黄苓、黄连的作用。他烦,热都跑到胃里头了,所以烦,这是说惑,口腔的溃肠,我们一般用这个方子加减都可以好的。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下部不影响声音,但总而言之它是热,有炎症,炎症有热就上炎,嗓子要较干的,这个病用苦参汤洗之。这个我也试验过,尤其女同志好有这个病,苦参汤确是个好使。苦参有杀菌的作用,消炎杀茵,也能够治虫子,所以拿它熏洗挺好使。要是再内服药,还是好的。如果阴溃,象底下的赤小豆当归散都可以用,我们说到那儿时再说。蚀于肛者,雄黄熏之。这个蚀疮也能够在下部,随便举一个阴,都在下部,这个病关于关口,都在关口,象前后阴,口腔,眼睛都有,这个病现在看来,就是白塞氏综合症,现在说的白塞氏综合症,一点儿都不错,都是孔窍粘膜上发炎。咱们这里也说的很清楚,蚀于上,口腔;蚀于下,前阴、后阴。雄黄这个药治溃疡,治脓肿,所以用雄黄来熏,这也是最好不过。这个不是痔疮,治痔疮不行,这种关于溃疡,这个法子挺好使。熏的法子,他说用的雄黄,一味为末,多点少点没关系,适量吧,筒子瓦,两个合起来,雄黄放里头一烧,它不就冒烟了吗,稍向肛熏之,人蹲在那儿,底下架上火,烟就冒出来了,人蹲在那儿,就可以熏。这个病,不只是发上面的口腔,下面的前后阴,而且发病于目,底下的就说到目了。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上面说面目乍赤、乍黑就指这个说的,那么这个溃疡化脓与不化脓时候,现于面部时是两种不同的颜色,或者更不同。“病者脉数”脉数就是有热了,但是又无热而微烦,所以这个热不是感冒那种热,是一种疮热,在内,催得人发烦。“默默但欲卧”也是同前面其它的溃疡一样,也是默默但欲卧,但是有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初得病三四天,眼睛是红的,鸠眼是红的;到七八日的时候,四个眼角要发黑了,是化脓的反应了,这个血也开始充血的时候就是红,血化成脓了,它就要变成黑的了。这个时候如果能吃,能吃说明有热,凡是化脓的阶段,无论哪个地方有疮疡,都是要发热的,能吃说明有热,有热说明这个脓到火候了,脓已成了。这个用赤小豆当归散主之。赤小豆这个药,也是排痈脓的药物,这个药很好,所以我们在治泌尿系感染,有病人如果溃疡稍微厉害一点儿的,加点赤小豆,就好使,同时也去湿热。能够在这个地方排痈脓,在旁处也可以排痈脓啊,不要就限定在眼睛箕角,眼睛箕角的痈脓它能治,旁处的痈脓就不能治了。所以读书不要局限,这两药所起的作用,哪儿有痈脓用它都可以的。只是症候得对头,不对头不行。只是有痈脓的事实,没有其它的症候合乎赤小豆当归散是没有用的。

到这里,把狐惑病讲完了。从头想一想,狐惑病很容易明白,也就是关口的地方,中医叫关口的地方,有孔窍的地方,上面口腔,下面前后阴,眼睛,这些孔窍粘膜的地方发炎了,就是白塞氏综合症,这是西医的说法,据我们古人的说法,颇似白塞氏综合症,虽然不是白塞氏综合症的说法,但是把它概括进里头了,就算不是白塞氏综合症的病,真正口腔溃疡,前后阴的溃疡病,用这种法子,也很适合。这些我都实验过。我的一个侄子,他那地方老出血,他是痔疮,相当厉害。来西城医院开的刀,开完刀,那地方肿痛,淌血。我就给他吃这个药,吃了就好,真的好这个药。所以说不是非是狐惑病才用这个药,有这种情况,尽管用。象其它的溃疡,口腔溃疡,我们有甘草泻心汤,屡试屡验。底下的这个病,阴阳毒,这个病很少见。据书上说,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我们根据它的说法,这个病的主要症状是咽喉痛,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看样子,而且这个病相当凶险,所以在五天内可治,七天就不可以治了。这个病很少见,在中医书上对这一段都说是痧症,痧症,据我看也不太象,它专是一个咽痛,又不是白喉,它唾脓血,当然是咽喉溃烂,溃烂他才唾脓血嘛。“面赤斑斑如锦纹”面赤,在.伤寒论.里讲的很多,这是病在外的表现,阳气浮郁在面嘛,“斑斑如锦纹”还生些类似红斑,如锦纹,由于这个病在外,有阳气浮郁在外之象,所以叫阳毒,不是真有一种毒叫阳毒而来中人。它说的这种病,阴阳毒是一种病,这个在比较外,病毒较浅,所以面色发红,斑斑如锦纹,同时咽喉痛,更唾脓血,底下的没有,用升麻鳖甲汤主之。

我们看这个方剂,升麻是解毒的,杀菌解毒,以它作主药;蜀椒这个药辛温,是个热药,能够使人发汗,所以这个病比较在表;当归鳖甲,是活血化淤;雄黄,上面讲了,治痈脓,这个病唾脓血,所以它搁雄黄。到阴毒呢,病已深了,不能发汗,所以去蜀椒,也不唾脓血,所以也去了雄黄。看第二段,就说到了阴毒了:“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这里就病深了,不是面赤斑斑如锦文了。“面目青,身痛如被杖”被杖者,古人有一种杖刑,刑罚,打棍子,疼的剧烈,这个病身疼,象被杖刑那么剧烈,足见这种病得的是急症,也是咽喉痛,但是不唾脓血,也是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所以说这个病阴毒也好,阳毒也好,主要是急性很剧烈的传染病,是咽痛。如果红头胀脸的,病偏于在表,病也浅,可以吃升麻鳖甲汤,如果面目青,身痛的厉害,说明病离开表了,比较深了,不能让它发汗了,所以把蜀椒去了,由于不唾脓血,它把雄黄也去了,这很容易明白,药与症都交代得很明白,但是这个病,没经验过,我也没经验过,我活这么大岁数也没遇到过,古人或者是有,在西医也没有类似的这种病。至于说是痧症,痧症就是无名的疫疠之气,这个病我倒是见着过,可也没见着这样的,光嗓子痛,那都是全身症候。象东北吧,有一种叫“发猴”“羊毛疔”这都是古人说的痧症,急性的一种疫疠,叫做“尸疫”那个病倒见着过,但是就只是嗓子疼,这么快,五天可治,七天不可治的这个病,的确是没遇着过,这个留待于以后做参考。看这个病看方子后头有怎么几句话就知道,头一个方子是发汗的,“右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老小再服,可见这是个传染病了,要不怎么知道这是个传染病呢?“一门老小”嘛。所以这东西它是传染病,老人小孩子不要顿服,分成两次服。取汗,所以开始这个升麻鳖甲汤它是要取汗的,你要把蜀椒去了,它不会出汗了,里头没有发汗的药了,去雄黄就是不唾脓血。可见古人用药非常细腻,虽然这两个都是嗓子痛,它也不光治嗓子,它还去毒,它是以升麻为主的,你们看看,升麻是一个杀菌去毒的药物,不象现在咱们用的,李东桓用升麻,说往上升,不是那个事。这个病,现在没有,只留在这儿作参考。至于百合病,狐惑病都是很常见的病。虚热病还是常见,但未必是百合病这个样子,但是虚热病有的是。虚热病的治疗,尤其我们上面讲的这个原则,那是肯定的。我们学百合病,也获得不少知识,比如虚热又瘀血证,影响到脑筋,意识糊涂,象“癫症”啊,不讲这个,我们不会用百合地黄的,这个东西也挺妙,也帮了我们挺大的忙,来借助这个,读书是这样的,你不要死守着百合地黄,这是个方法,大通便的药是绝不行的,虚症,你不能见阴攻阳,那是不行的,阴虚了,你就是吃泄药,那错了。所以头两种病很有借鉴,在临床上我们很有用,所以这个书就是要熟,不熟就一点儿用也没有。你不熟你到临床上想不起来,你熟了到时候它就给你使唤,你不熟它不给你使唤,而且这个方子,都精减的很,你象赤小豆当归散,这方子就很好很好。象狐惑病,没有这个借助,我们想不起来用甘草泻心汤,是一点也想不起来的。这口腔溃疡跟甘草泻心汤有什么关系?但它就是有关系,这个我治过好多了。以前我私人开业,我急急呼呼到协和,协和它那儿的口腔科有个姓陈的大夫,是个女的,她的小孩子得了口腔溃疡,我给她治的,她说你呀到我们那儿去吧,我们需要,口腔你可别小看它,现在得这个病的多得很,我也打算去,后来卫生局它让我去中医学院,那边我才没去上,要不我真打算去了。后来她也用,我说这个容易,你就用这个方子,好使,这个人现在来协和不来协和说不上了,她是个女的,口腔科主任。今天就讲到这儿啦。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师曰: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下之差,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发汗、针灸也,浮大者可吐之,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这一段头一句最重要了。疟疾我们知道了,有间日疟,有三日疟,两天一发的叫间日,三日一发的三日疟,这最普遍了。发作的时候它是往来寒热,所以说疟疾以少阳病的情况出现,也就是柴胡汤证,所以疟脉自弦,这句话一直管到后头,这句话很重要。底下说疟疾有些寒热,各种的情况不同。如果多热,它就是偏数,脉既弦又快,数者为热也,弦数者的疟疾是多热的那种疟疾。弦迟者多寒,迟者为寒嘛,疟多寒的疟疾,它的脉偏迟。弦小紧者下之差,弦小紧,小就是细脉,古人又管小脉叫细脉,咱们讲到后面就知道了,细脉就是血少,后头讲积聚这个病,凡是里头有积聚,脉都是小的,它阻碍血行嘛,就是症瘕积聚。紧是实,如果脉小而紧,这是里头有症结的情况,可以下之,这个指的那个疟母说的,疟母也是个症瘕积聚。弦迟者可温之,如果疟疾弦迟,是多寒了,多寒可以用温药。弦紧者可发汗,紧就是无汗,太阳伤寒的脉,弦紧就是疟疾兼有表实的一种情况,这个可发汗,往后我给讲,现在根据本文体会到这儿,也可以针灸。浮大者可吐之,这个浮大的脉,有上越的征迹在里头,可吐之,这个吐也不象一般的吐法,瓜蒂散也不是的,我们讲完了回头再来研究这些个问题。弦数者风发也,这个“风发”指的太阳中风,风热汗出而不已,这种情况下的疟疾,可以饮食以消息之,吃一种甘寒的东西,来消息这个发热汗出。讲伤寒论时讲过少阳病不可发汗和吐下,这一节又有发汗,又有吐下,什么道理呢?后头就可以看出来了,讲到后头之后回头再研究这个问题。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症瘕,名曰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古人,现在人也是,五天为一候,三候为一节,十五天嘛,一年二十四节,这指的是气候学。疟疾,大概这个病,古人是约略之词,也不一定是这个样子,总是不越乎十五天,一般情况下十五日愈,最长也不能超过一个月,这也是约略之词,这不是一定的。这一段就说明这个,假设疟疾在月的第一日发,就是某一个月的一号开始发的疟,到这个月的十五日,按照一般的常规应该好,假设十五日不好,三候一节,那就得两节了,差不多到一个月,大概就都好了。如果一个月不好,那这个疟不可轻看了。那它就要发生底下说的症瘕疟母的情况,古人说的症瘕疟母,就是摸到左胁下脾肿大了,古人认为这种都是一个症瘕积聚,所以它给取名叫疟母,趁着它没结实之前,赶紧急治之,用鳖甲煎丸。

它要是日久,已经牢固起来,当然就不好治之了,事实也是这样的,在疟疾以后,发生半个月、一个月以后的情形,不至于形成脾肿大,假设久不愈,它是要有这个的,一般得疟疾后他也遗留这种病,这个脾肿大,古人也见到这一点了。底下药是鳖甲煎丸,看看它的方剂组成,主要的还是用柴胡剂,根据它头一句,疟脉自弦嘛,用柴胡,黄芩,人参,半夏,干姜,它就把那个大枣、甘草拿掉了,把生姜换成了干姜了,为什么拿走了甘草、大枣呢,因为甘草这个药它缓药的力量,尤其是攻什么东西,它不用甘草。古人认为症瘕,不外乎两个问题,一是个瘀血,所以这个药,它要去瘀的,一个就是一种痰饮,所以非痰即血,古人这么看。这个药以柴胡剂为主,它要治它的疟疾;另外就是行气、祛瘀、下水的药,看这个药全是的,里面有桃仁承气汤,丹皮,又有䗪虫,尤其它主用的是鳖甲,攻坚祛瘀;另外它有一些行气的,厚朴之类;再有下血的,还有解毒的,象蜂巢,它是以毒攻毒,也是为治疟母的关系。这个药以前有做的,现在大概武昌汉口有做的,北京也有做过,但把这个方子给减了,所以它就不好使,以前在杭州有做过这个药,挺好使的。我用过这个药,对于治脾肿大,的确有作用,我们治肝炎的脾肿大用过这个药,那时候有成药,现配这个东西很麻烦。因为这个脾肿大,不能求急治,它是瘀血,你要是猛攻是不行的,用这种丸药比较好,现在一般用大黄䗪虫丸,也挺好使的。这个病主要是疟疾,它还是以柴胡剂为主的,配伍行气,泻下,祛瘀,去痰饮,去水。这个药配伍挺麻烦,底下有,药味也多,有二十三味,弄成细末,用烧好的,取锻灶下灰一斗,这个近乎百草霜,与黄土的作用差不多,它是灰,对胃有好处,能够治呕,用它煎一些攻破的药,防它伤中伤胃,它用灶下灰。清酒一斛五斗,把这灰拿酒浸了,酒浸一半的时候,把鳖甲搁到里头,煮令饭烂如胶漆,灰见着酒一泡,色就变成黑的了,就象胶漆似的,然后绞取汁,再把其它的药搁里头煎,然后丸成丸子,有梧桐子大小,空心服七丸,一天服三服,逐渐地这个药也可以加。这个药在.千金方.里有稍稍不同,鳖甲不是十二分,而是十二片,分量比较大;还有海藻,海藻也是祛湿祛水的;大戟,它的攻破力量更大一些,不光有葶苈,还有大戟;䗪虫五分,这里也是五分,这个没有多大分别;可是没有鼠妇,赤硝,没有这两个,其它没有什么两样的。也是先煎鳖甲,也是用这种法子。这是一段。如果在疟疾里头形成了症瘕积聚的,古人叫疟母,其实就是疟疾的后遗症,以疟为母嘛,由疟疾而生的,趁着它未坚固,趁着它将形成,赶紧得治,这是古人的一种看法。底下这一段,不象张仲的话,阴气孤绝,阳气独发,则热而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若但热不寒者,邪气内藏于心,外舍分肉之间,令人消铄脱肉。“阴气孤绝,阳气独发”这在张仲景的书里头很少见,就是津液、血液没有了,光有阳热之气独发,也就是但热无寒的意思。阴气孤绝,它这里指的是阴分了,水分、血分都在之内了,光有阳热之气独发,这样子非热不可,这样子热就伤气,伤气所以少气,由于热,人也烦冤,热得相当凶.。。
 
热得相当凶这都相当的凶,那么他说“但热无寒”不是往来寒热,一发作的时候,只是热,而不寒,古人管这个叫作“瘅疟”“瘅”也是热的意思啊,就是这个温热,热的这种疟疾。

他说他“先发热后恶寒者”叫“温疟”这个不是张仲景讲的,你看看底下这个,仲景讲的这个与这个不同的,这是内经的话。那么这种热呀,它是内舍于心,这个心是一个火脏嘛,心属火啊,那么这个热平常我们都说属于心火嘛,他说这个是“内藏于心”就像我们说这个风舍于肺是一个样子,风舍于肺,这个火就藏于心,也是古人的一种看法了。“外舍分肉之间”那么在这个肌肉,外边肌肉里头有热,这个热的根源还在心脏,所以这个热的很啊,就叫做“瘅疟”。“令人消烁肌肉”啊,这种热盛,自然就伤津液了,津液伤了,人要瘦。这个温疟要是长久了,人瘦的不得了。所以这一段据我看,不像仲景的话,这个恐怕他的书啊,没有“瘅疟”那么这也是王叔和搞的,他把它从内经上,把这个“瘅疟”这种情况搁在这个地方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看底下。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这个“身无寒但热”正是说“瘅疟”是照着内经上说的话,它不是先热后寒啊。所以仲景说这个“温疟”与内经所说“瘅疟”相同的,他没有再有“瘅疟”之说了,所以这两个看出来不是一个人写的,一个人写文章不会这么矛盾的。那么他说“其脉如平”这个温疟脉不能如平的,那么头前也说“脉弦数者,多热”温疟就像我们说的“温病”是一样的,温病就是“但热不寒”嘛。那么疟疾也是有这么一种的,类似这个温病,也是只热不冷,所以他这个脉一定是快脉。他这个为什么搁一个“如平”呢?这里头看看方剂就看出来了,他用的是白虎加桂枝啊,白虎加桂枝就是白虎汤和桂枝甘草汤的合方。这里面有桂枝证,桂枝证是脉浮缓啊,这个紧和缓这两个脉啊是矛盾的,缓它是弱,既紧它就不能弱,这里面既有桂枝证又有白虎证,白虎证是脉洪大的,咱们说的这个弦数也是一样。它同时有桂枝证,脉又缓下来了,所以这两个结合在一起就“如平”“如平”它就说明不是单纯的白虎汤证,所以他说“其脉如平”。要只是桂枝汤证呢,他脉又缓,浮而缓,搏指没力量,那也不正常;要是白虎汤证呢,它脉弦数、大这些情况,也不正常。那么这么两种证侯结合起来脉反如平,如平也不是正常的,如平而已,换言之,紧不太紧,缓也不太缓。“身无寒但热”那么这种反应是温疟的反应了,无寒但热,那么根据内经的话应该是“瘅疟”在仲景那儿没提“瘅疟”。“骨节疼烦,时呕”这是桂枝甘草汤证。“骨节疼烦”这是一个表不解,还有表证,“时呕”他这个气上冲,这个呕由气上冲造成的,气往上冲他呕逆。“白虎加桂枝汤主之”这个用白虎汤的原方加上桂枝一味药。那么加在一起呢,实质就是桂枝甘草汤与白虎汤合方,你们看看这个方子确实也是如此的。

这个桂枝甘草汤啊,对于桂枝汤,它是简化方子了,它也是辛甘合用嘛,也是甘温解表的药,甘草是个甜的,桂枝是个辛温药,它也是甘温解肌,所以它也能治关节疼,同时也更治气上冲,这咱们在.伤寒论.中都讲过的。用白虎汤以治温疟,用桂枝甘草汤以解表。所以这个药服下去之后,它不是底下都很清楚了吗?“去滓,温服,汗出愈”让他出汗。我们头前说这个可发汗啊,不是用正式的麻黄汤、桂枝汤来发汗,不是的,这也是个发汗方之一。而且这个呢“其脉如平”他没有少阳证的证侯了,所以它也不是往来寒热,他是一个但热而不寒,这没有少阳病柴胡证的情况了,所以尽管可以发汗,头前都是简略的说,少阳柴胡证不能发汗的,这在.伤寒论.里面我们都讲过的。这是一段,但这一段我们讲治疟疾,这是不够的,这个温疟,由于本条的这个白虎汤,我们可以知道,有单独用白虎汤的机会,它如果骨节不疼,也不呕,你加桂枝甘草干什么呢,就用白虎汤就可以了。如果再渴,你就加人参,就是白虎加人参汤了。还有一种,如果身疼,有呕逆,也未尝没有柴胡桂枝汤合方加石膏的机会。所以他这个书啊,在.金匮要略.里面不是像.伤寒论.那么详细说了。那么他就是举一个温疟,这种治疗,你只得解热。如果不现柴胡证,你不能用柴胡汤。仲景这个书啊,主要讲的方证,如果现柴胡证呢,你可以用柴胡,因为他这个呕逆,胸胁满,要有这个往来寒热,再有这个烦渴引饮的情况,那就是柴胡桂枝汤加生石膏就对了,所以总而言之得辩证。但是在这种温疟又有表的情况下,可能有柴胡桂枝汤加石膏。他是举个例子,这个他是白虎汤而兼桂枝甘草汤证,他上冲的厉害,所以他呕逆,没有柴胡证,他头一句话就是“但热不寒”嘛!如果我们在临床上,只是现白虎汤证,可以用白虎汤,那如果白虎汤再渴,津液已经伤了,我们可以用白虎加人参。那么如果现柴胡证呢?不是“但热不寒”他也是往来寒热,但是热的较为突出,那我们当然用柴胡剂加石膏的办法也可以。

要有桂枝汤证呢,那就用柴胡桂枝汤加石膏不也可以吗?所以读他这个书啊,你就得知道它是和.伤寒论.是有关系的,.伤寒论.我们要熟,当然遇到这个病,不一定就非得是白虎加桂枝汤证,是不是?这是一条。疟多寒者,名曰牡疟,蜀漆散主之。这一条过于简单了。“疟多寒者”怎么叫作“牡疟”呢?这个牡指阳性为之牡,多寒怎么到了阳性呢?这个指的心脏说的。这个心脏,心属火啊,火属于心,这个心脏为这个寒饮所扼制,咱们一般就说“水凌心”啊,使这个心火不得外发而多寒,他是这么一个意思。那么这么讲对吗,你看用药就知道了,他用的龙骨、云母,这都是镇静的药啊。总之这个病啊,不是只恶寒,他有心惊、恐惧、心动、心悸,这些准有的。因为这个云母、龙骨,咱们都知道是镇静的药。你看在.伤寒论.里面加这个龙骨、牡蛎的,都是烦惊、惊慌。那么我们从药物里面看有这个,但是他这个说法呢,只提一个“牡疟”就代表了,他是心脏上发生问题了,古人认为心主神明啊,凡是有精神上的一种动荡,都搁到心脏里头,其实这是似是而非了,这是古人辩证的看法了。所以说“牡疟”者,因为心脏是一个“牡脏”它属火,这种火啊,头前“温疟”不是说吗,这个火藏于心啊,被这个寒所扼制,寒是什么呢?就是痰饮,这个火不外发,所以只寒而不热了,所以他取名叫“牡疟”。他总是有心脏的证侯了,什么呢?就是心悸、烦惊,这都属于心了,所以管它叫“牡疟”是这么个“牡疟”。这个条文也简,得结合这个药物才能看出来。那么这个蜀漆,它是一个截疟的药,它祛痰、祛饮,头前说的这个“吐”就是针对这个说的,就指的用这个药,古人认为这是一个截疟的办法,疟疾在发作起来,在发作以前,让他大吐,这个药是吐啊,涌吐,吐什么呢?就是吐水,把这个水去了,心阳不受于寒饮的扼制了,自然热就出来了,寒邪也就散了,这个病也就好了,古人这么样看,我们看这个药也是的。这个药他没有提吐,底下提了,底下是服法,那么这个药吃了是吐的,吐了,古人叫做“截疟”凡是寒多热少,或者是但寒无热,古人都叫做“牡疟”这个牡疟都与心脏有关系,当然也得有心脏的证侯了,没有证侯,就不是了,所以它叫做牡疟。这种牡疟,你们看一看,也不是柴胡证,但寒不热,也不是往来寒热,他是这么一个情形,他是多寒,很少有热,是心阳为寒饮所扼制了,是这么样的看法,而且有心脏的一种症状,咱们说的心跳啊,或者易惊易恐啊,他才用这个法子的。所以头前说的可以吐,也都是在这个情形下的,并不是柴胡证要吐的,那就坏了。那么到这个地方啊,张仲景把疟疾讲完了,这篇文章很精,相当精。怎么讲呢,他头一句话就告诉你治疗的大法了,“疟脉自弦”那么和疟疾这个发作的情况“往来寒热,休作有时”这是柴胡证,也就是说一般的疟疾啊,你在柴胡证里求之就可以了。咱们在.伤寒论.都讲了,在这他就是一句话就完了。那么底下讲的都是特殊的问题,“疟母”你就不能光用柴胡剂。这个“温疟”和“牡疟”这个特别的、特殊的问题提出来了,大家一般能够想到的事情他不提了,在哪里精呢,就在头一句,所以在文章的运用,他是妙不可言。看着像几段似的,他把什么都说了。那么后来林亿他们看这个地方啊,也看出过简来了,所以他就征引很多的方子,那么底下这个方子啊,全是林亿他们找出来的。

你这里找的尽是柴胡剂了,柴胡去半夏加瓜蒌根,柴胡桂姜汤,全是的,这个在张仲景话里面都概括了,那么小柴胡汤不怎么有啊?也有啊,像我刚才说那个柴胡桂枝汤,都有的。这也就是我们在临床上他讲辩证,合乎哪个柴胡剂的证侯,你就用哪个柴胡剂,就能治好疟疾的。那么有些不同、特殊的问题,他都提出来了,这个你用柴胡剂不行,所以他都提出来了。所以这个疟疾,看起来几段,但是他是非常概括,所以他这个书不好读,就在这点。那么陈修园说,仲景这个书都在不言中,就是不言中,在底下头一句,弄一个“疟脉自弦”他这话说的,语义很含蓄啊,疟脉怎么能叫自弦呢?就因它发作这个病属于少阳柴胡证,往来寒热嘛,小柴胡汤头一个证侯就是往来寒热,发作有时,所以他提一个“疟脉自弦”这个治疗的一个大法啊,都概括到一句话里头了。那么有些特殊的问题提出来了,你就会治疟疾了。这个文章都相当的好,但是一般都不这么看,说这个太简略了,光这几个方子怎么能治疟疾呢,当然是不能。我们看看底下,底下这都是林亿他们校对.金匮要略.的时候,他们看着觉得过简了,就从.千金.啊、.外台.啊里头找,找到了,他就附到这里。第一个牡蛎汤,这个牡蛎汤和上面的“牡蛎散”差不多,他没有搁龙骨,而搁牡蛎了,这个牡蛎和龙骨的作用差不多,都镇静药。那么另外呢,搁麻黄甘草汤,这个麻黄甘草汤,如果他是表实无汗,那么这类的牡疟,当然要搁这个方子;要如果有汗,而不是表实的,麻黄是不能用的,那当然还是用上面的了。这两个都说的是牡疟,牡疟也就是我们在临床上看到的有可汗或者不可汗的,我们在这两个方子可以择取其一了。那么在这个方子后头,他说的很清楚,他说“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蜀漆、麻黄,去上沫,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若吐,则勿更服”这个他说的更清楚一点,这个药是吐的,得了快吐,不要连续吃了,止后服,停后服。所以上边那个我们说的牡蛎散,也是吐剂,它以蜀漆为主药嘛,蜀漆是吐水、吐痰的药,古人管它叫作截疟。后世把这个蜀漆乱用了,如果没有停痰、停饮的疟疾,不能用这个药。后来拿它当一个截疟,就是“截止”那个“截”疟疾啊,闹得挺凶,就给他硬吐下子,这就可以把它截断了,其实不是这个事。看这个方剂的应用,其实这里吐的是饮、水,由饮、水造成的但寒无热,古人叫做牡疟,确有这种证侯,你可以用蜀漆散、蜀漆汤都可以啊,就看他是可汗与不可汗,用这两个方子都可以的。如果没有水,这个方子是不能用的,用什么呢?还是用柴胡剂,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后世光看到这个蜀漆,吐能治疟疾,可不知道是什么情形下用,就滥用的这种情况,这东西虚人,也是不对的。这是林亿他们在.外台.里头找出的这个牡蛎汤。底下呢,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 治疟病发渴者,亦治劳疟。“柴胡去半夏加瓜蒌汤”就是小柴胡汤把半夏去了,加的瓜蒌,半夏治呕的,瓜蒌解渴啊。

所以“治疟病发渴者”就是小柴胡汤证,不呕而渴,可以用这个柴胡去半夏加瓜蒌根来主治之。“也治劳疟”所谓“劳疟”也是虚啊,经久不愈,这个疟疾虚人的厉害啊,所以瓜蒌根这个药,它是补虚的,在这也看出来了。这个“渴”不像石膏证,石膏证是因热而造成的渴,这个瓜蒌根是津液虚,所以这两个都治渴,渴不同。所以如果这个疟疾,经久不愈,人虚衰的利害,用这个方子也可以的。所以我们治肝炎,用柴胡桂姜汤,它补虚,这个人啊,没力气,我对瓜蒌根很有点考验,是起这个作用的,这是一。这是林亿他们看到有这么一个方剂,在外台里头他摘引来了,其实仲景的话都概括里头了。柴胡姜桂汤 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柴胡桂姜汤”更是.伤寒论.的方子了,“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这个但寒不热,他不说是牡疟,因为他所现的还是柴胡证,他这个有胸胁满,起码有胸胁满,在.伤寒论.这个方剂有这种情况,“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但头汗出”他这个出汗只头上汗出,有气上冲嘛,所以大量的用桂枝甘草了,“不呕而渴者,柴胡桂姜汤主之”主要的证侯在.伤寒论.里面有。那么在.外台.里头,列出来的说治疟疾,治这个“多寒少热”或者“但寒不热”但是现的是柴胡证,就是这个“疟脉自弦”不是牡疟那种情况,不是里头有水造成的。那么这个方子后头有个小注,“服一剂如神”这个确实不假,不光是“寒多微有热”或者“但寒不热”合乎这个柴胡桂姜汤这个应用的条件的话,的确是其用如神。这个我的确没有对它这样试验,因为在北京这个地方,疟疾较为少啊,我一个朋友他在江西行医,他回来跟我说的,我就用这一个方子来治疟疾,就打响了,他说真好使,他说你要是加加减减的就用这么一个方子就可以了。我们俩同学,他以后在一个大学当教授,他在南方那个时候啊,他那个教授的钱啊也不够花,他就给人治病,他医道也挺好。他说就治疟疾就行,一天就忙不开,江西那个地方疟疾就多得很,他说全指这个维持生活,他说没用其他方子,就用这个柴胡桂姜汤。所以“服一剂如神”古人也有体验,这也不是瞎说,可见疟疾选这个方剂最多。这个方剂主要是针对什么呢,身无力、胸胁满,心下这个地方啊,觉得像微结,不是像阳明病那个实结那个样子,他也觉得这个地方堵堵拉拉的,你要摁着,多少有点抵抗,身上没有汗,光脑袋出汗,但头汗出啊,有气上冲要是有表不解的情况,用它也可以的。吃这个药呢,头一次吃他烦,烦什么呢,不得出汗,再吃呢,汗出来了,病也就好了。这个方子啊,在治疟疾里头啊,用的范围挺多。那我们现在讲的都是林亿的附方了,那么在他这个书里头啊,就我们讲到这个“蜀漆散”在蜀漆散的地方这个都包括里头了。所以林亿他们从旁的书,找出这么三个,但是还是不全。那么仲景的意思呢,离不开柴胡证,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以致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四逆散,都可以用。那么也有不是整个方子,有些变化了,临床上还要加减了,变通了。就像刚才我举的那个例子,在这个温疟,不是整个像他说的白虎汤证,那么柴胡证有热、烦渴等等这种情况,那么小柴胡加石膏就对了嘛,总而言之,方剂是得熟,在临床上才能多方面来应用它。疟疾这篇看起来挺少的,其实挺全面,并不太少。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我们可以说这是古人的一种错误看法。拿着现在这个病就是脑血管意外,无论是脑血管出血啊、或者脑血栓形成啊,我们要治疗啊,都应该通经、祛瘀的法子,你要当风来治,治一个,死一个。但是仲景呢,只是说这么三段,没出方子,可见仲景当时对于这个脑血管意外也就是瞅着,治不了。古人认为中风,是大有问题的,我们看看怎么讲的。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这是一段。这个“风之为病”啊,就是指中风来说的,依法“当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嘛,这个大概都是这个“男左女右”的多吧。要如果“但臂不遂”只是胳膊不好使,拘急啊、疼痛啊,有得关节炎,往后、摸头都不行嘛,这类的情况啊,这是痹症,“此为痹”就是风寒湿痹的那种痹,这不是中风。那么中风证,“脉微而数”微者是虚啊,什么虚,血虚;而数微有热,就是风邪,古人这个样子看。由于血虚,风邪乘之,这才发生中风。所以脉呢,也应之“微而数”这是中风的脉,所以“中风使然”。古人就是把脑血管意外这种病,看成是中风了,这个是有问题的,底下他解释了。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他说“寸口脉”咱们现在诊脉的这个地方就叫做寸口脉,桡骨动脉。“浮而紧”这是中风的脉,他底下有解释,“紧者为寒”就是风寒之邪了。“浮者为虚”脉有外无内谓之浮了,他还是血虚。“虚寒相搏”血虚,寒邪才能在你身体上才呆得住,所以邪才留于皮肤。如果你的皮肤血不虚呢,风留不住的,古人这个看法还是对的。但是不只是这个脑溢血了,这个在皮肤不去的东西都由于这个虚,你像那个太阳中风证也是的,它由于那个虚,所以外邪,病邪也好啊,才在这里积而不去,那么这里他也讲的这个,这个在底下详细解释了。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浮者为虚”什么虚啊,“浮者血虚”。“络脉空虚”啊,在哪里虚啊?浮啊,你轻手摸,那还是络脉。

古人说通四肢的大血管谓之经,大血管的支脉,小血管谓之络,用共同语言就是浅在的血管,小细血管,古人叫做络脉。这个就是络脉空虚,血少嘛。这个时候“贼邪”就是指风寒之邪了,它才“不泻”它不出去,这就由于络脉血虚啦。“或左或右,邪气反缓”也许偏于哪一侧特别虚,邪气就往那里去,去还就不动。“反缓”者,留之谓之缓了,反到留在那个地方了,谓之缓。“正气即急”这个是正不胜邪了,这是指这个血了,血虚,邪就在那里呆着了,邪留在那个地方了,这个正气急于退出,还是跑。“正气引邪,喎僻不遂”正气越退,这个邪气就越进,变成正气引邪,往里头跑,往里头走,这个时候才形成“喎僻不遂”形成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府,即不识人;邪入于藏,舌即难言,口吐诞。“邪在于络”这是在肌外层了,只是能使肌肤麻木不仁而已。那么邪到了四肢大血管里头了,这个血直退、直跑,这个邪气跟着它往前直进啊,要是“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重就是偏重了,这个不是沉,偏重,一侧重,也可以当沉讲,“重而不胜”就是所谓半身不遂了。这个血虚到哪儿,邪就走到哪儿,如果到了四肢大血管的经脉上了,就使得半身不遂了。那么“邪入于府”呢,那就九窍不通了,九窍闭塞,那就“即不识人”了。“邪入于藏”这指的心脏来说了,这个舌主于心了,舌属心啊,舌就不能动了,而难言。“口吐涎”这个“涎”痰之粘者谓之“涎”稀薄者谓之“唾”那就是流哈喇子、粘痰,而不能说话了。这是古人的看法,这个是错的,哪儿是这个风啊,所以咱们治这个脑出血也好啊,或者脑血栓也好啊,动用风药是不行的,那越来越坏,没有治好的。这一段给治疗中风不语啊,中风半身不遂啊,祸害不小,古人的看法错了。底下这个方子也是林亿他们附的,候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那么他说治疗风癫,就是癫痫了,癫痫也是由风来的,这都古人的看法,所以这个方子,菊花祛风嘛,白术、细辛、茯苓、牡蛎、桔梗、防风这也祛风,人参、矾石、黄芩、当归、干姜、穹穷、桂枝,这个是外散风邪,那么同时也有干姜、人参温中补虚,同时还有些补血的药物。这个是不能治我们所说的脑溢血的这种内情况的,要如果在中风的后遗症,人真虚,用它来调理也未为不可,但也不一定就会好,所以这个方子也不对。这是林亿他们的方子,因为张仲景没出方子,你看后面就知道了。

这个方子呢,古人的做法也很特别,“右十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一服,初服二十日,温酒调服,禁一切鱼肉大蒜,常宜冷食”他意思是说冷食这个东西,凝聚在这个里头就不动了,填满了,风就没了,这个纯粹是臆想啊,哪儿是这个事啊。“服药即在腹中不下也,热食即下矣”一吃热食,都跑了,“冷食自能助药力”他是这么一个治疗的方法,这个方子真正治中风是治不了的。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荣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短气。当他“寸口脉迟而缓”迟是寒,缓是虚。哪儿虚呢?看这个脉的情形,“荣缓则为亡血”血管里头谓之“荣”啊,荣气在血管之内啊,你着重摁,沉取缓,这是血不足。你看我们讲这个太阳中风也是,“阳浮而阴弱”你手轻轻一摸他有脉,这叫浮脉,你使劲摁,里头一摁,这个脉不经摁,很缓弱,那就叫做阴弱,阴弱就是里头弱,里头弱是什么,他血少。所以太阳中风也是,由于出汗,血管里头的水分也被夺啊,那么他这个脉就是不经摁,他血少,你看这个伤寒脉一点也不出汗,血管里头的水分相当充实,摁这个脉管相当经摁,它紧啊。他这里说的是荣缓,那是往里头摁,这个脉没力气,没力气就血少,荣虚血少嘛,“为亡血”。“卫缓”轻手摸,这个脉就缓,那么它是中风脉。“邪气中经”一般说邪气还在表,只是在经络之间吧,那就是表证而已,风寒末及了,“则令身痒而瘾疹”。如果“心气不足”这个邪啊乘虚而内入,这和上面说的一样。这个说的是荣也缓、卫也缓,不是只说的卫缓啊。说是血既虚,又有风邪,营卫俱缓,就是浮取缓,沉取也缓。那么这个什么呢,说明血少有风来客之,所以脉迟而缓,这个迟也是有风寒的关系了。那么如果只中于表,那身痒而瘾疹而已。瘾疹就是我们说的那些比如荨麻疹也属于这类的,你不挠,它不起来,你一挠,它起来一大片,它叫做瘾疹,这就是风寒外邪啊。那如果心气再虚,这个邪就乘虚而入。那么邪气要是入中的话,那就要影响内里的问题了,“胸满而短气”。仲景这个书到这就完了,底下这个那也是林亿他们从旁处找的方子,仲景一个方子没有,在下面就要论述那个“历节”了,可见仲景在写这个东西啊,是因为古人有这个说法,他介绍了。那么他也没出方子,那么我们根据这个事实看啊,古人对于脑血管意外这种病是这么一种看法,还没有治疗的办法,可以说是还没有经验出来。那么这种说法对后世有很大影响,那么后世治这个病啊,动辄就是祛风啊这类药物,相当有害的,那我们治这个病呢,我认为,主要要祛瘀活血。脑血管出血也是一样的,这个出血啊,在中医的观点常有淤血的关系,他好好的血管就会出血吗,尤其是高血压,你必须用血分药,同时用泻火的药,所以三黄泻心汤啊,配合桂枝茯苓丸什么都可以的,我们最常用的就是大柴胡汤、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这个又能降血压,又能够祛瘀,你不祛瘀是治不了的。现在一般还是这么讲中风,我的意思是应该改良,不对头。这个在西医的检查是相当清楚了,他不外乎一个脑血管出血,这个平时与那个高血压有关系,一个就是那个血栓形成,就这么两种情形大概。这两种情形都是血液的问题,都不是风的问题,这是肯定的。那么我们现在还来这么认识它,所以这个病就值得研究了。

那么他这个书呢,也就讲这么三节,你们看这三节里面讲的,他一个方子也没出,那么后来找这些方子都不对头,找的这些方子有治“热瘫痫”的,“瘫”是一种,“痫”就是“惊痫”的痫,咱们说的羊角风的那种“痫”。那么像防己地黄汤,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这是一个精神病的问题了,也与我们现在说的这个中风证是一点也不相同的,这个方子也治不好半身不遂啊。所以林亿他们找也找不出来,各家的说法也没有更好的办法。那么底下这个“头风摩散”那更不是了,附子、盐,它治这个头痛风,就咱们说的这个偏头疼,拿这个来摩,这个与脑血管意外这个病有什么关系啊?所以这也驴唇不对马嘴。林亿在各书上找,也没找出来,没有嘛。所以中风这个问题啊,古人的看法我们也做个参考,总之如果我们治这个病,根据风来治,没有治好的。这个我也看了很多,有些就瞎吹,你看有些人就说的“一个人我给吃了多少斤的生熟地”那是骗人啊。这个脑血管意外,我们现在都看出来了,你不治,他要是不是太厉害的话,他也就落那么一个毛病了,他慢慢死,当时他死不了,那也算你治好的啊?你不治他也那样。所以他们那些病历啊,统统地这类得多,一个人怎么地,我给治疗的怎么地,现在这人还活着,可不是,还没到死的时候呢,那都不是治好了。这个我也看了很多,没见过用这个祛风药治好的,那根本不是嘛。所以他这个书也是略略的这么几节,也没深说。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那么古人认为这个历节啊,历节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多发性的一种关节痛,身上关节无所不痛啊,所以他叫历节痛嘛。这种病啊,他这个关节的地方啊,是筋和骨交接的一个部位,所以与这个肝肾有关系,这是古人的一种看法,咱们也就做一个参考。肾主骨,肝主筋,肝肾俱虚,所以“脉沉而弱”沉而弱就是里虚,肝肾也都在里嘛,肝肾虚,所以脉它也沉弱,所以他说了“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这几句话是古人作文字这样说的,不是我们见到沉脉就主骨,也不是的。总而言之这个肝肾虚于内,所以脉应之沉而弱,由于肾虚所以骨弱,肾主骨嘛。筋虚呢,则筋缓,缓弱那个缓,就是弛缓不收啊。所以这样关节这个地方啊,由于这个骨和筋这个地方虚,客气邪风就容易乘虚而入关节,他就是这个意思。如果心火再气盛,那么就要出汗,古人认为火属心。如果内里有热,他就汗出,汗出又不知摄生,跑冷水里面去洗,所以“汗出入水中”如果这个寒水啊遏制了这个心热,使他不汗出,本来应该汗出嘛,这个汗就郁而为湿,留于关节呢,就为历节痛。这个历节痛啊,和一般的关节痛不一样,要出黄汗。“历节黄汗出”不光出黄汗了,他也疼啊,所以叫做历节,他是每一个关节都这样。这都是属于风湿痛、关节炎这些概括到内了,所以这个书上啊,有时说是“风湿相搏”那个关节不是整个关节,那么这个是身上整个关节,无关节不痛,所以单独搁这么一章,而且这一章讲的,总而言之也是关节疼得厉害。

把类风湿这类差不多也都归在这一章里头,这是咱们现在的话。首段提出来了,说这个病与肝肾很有关系,认为筋骨的问题嘛,所以搁这么一段,这是得这么一个病的主因,这是古人的看法,是不是这个,咱们做一个参考。趺阳脉浮而滑,滑则谷气实,浮则汗自出。那么这个病啊,得的原因很多了。这个他说与胃有关系,就是与吃的有关系,趺阳脉这是一个胃脉了。他说“滑则谷气实”滑是一个湿热的证侯了,一个脉象了。胃实就是谷气实,就是我们说的“宿食”咱们阳明篇讲的那个“宿食”啊,就是这个谷气实
 

如果你再有热汗出,也得有汗不是吗?你在这时再入水中,心阳被冷水所遏制,汗不得畅出于外,郁而为湿,流到关节,所以关节历节疼,黄汗出。这一节,说你实着的,有宿食,那么这个呢,就是阳明内热有汗出的,底下没象上边说的详细了。如果汗出,你也去冷水浴,也容易得这个病,跟上边是一样的。贪凉饮冷,或者汗出当风,都可以得关节痛,咱们头前讲很多了,他底下还要讲。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少阴脉是候肾的。那么这个“少阴脉浮而弱”弱正说肾虚血不足。肾主骨,肾虚,血虚肾不足,其骨一定弱。如果再有风,“浮则为风”再遭受外邪,外邪乘肾虚骨弱,所以叫风血相搏。这个风血,血指的肾血说的,肾血虚。这个外邪就这样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嘛。肾虚则骨弱,风邪趁着虚而入于骨,入于骨就是指关节喽,也容易发生疼痛如掣的历节痛。这又是一个,原因很多。这个肾虚血不足,再遭受外邪,也容易得这个历节痛。这又是一节。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疼,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这又是一个原因。“盛人”就是身体挺强壮的人,挺胖的,脉不应该涩小,“脉涩小”者,总是湿盛血虚的样子。“短气,自汗出”这个短气,咱们也讲很多了,里有水的短气,自汗出又有热,就是湿热内盛,这是指喝酒人说的,喝酒人内里头有湿热了,酒这个东西蕴湿蕴热。那么内里头湿热盛,常出汗,他再不注意,汗出当风,最后说的了,也容易得“历节疼,不可屈伸”这种病,这我们讲风迟相搏,头前也讲过了。所以出汗,出汗不要当风,人总是犯这个毛病,乘乘凉,尤其现在有电扇,吹一吹,这最坏了。这个汗一出,这个汗这个东西啊,有很多毒素,废物嘛,应该排出于液体的废物,它往外出,出外头就是汗,在内含着就是湿。如果为风所闭塞,该排出的东西排不出来了,使它郁于皮肤之内,一次不要紧,久而久之,这个东西多了,留在里头,流入关节,它就促成那个地方的发病,得风湿关节炎,更厉害的,就是历节疼。这又是一种原因,没有别的病,就是好喝酒,汗出当风,又不知道摄生,就容易得这个病。到这,举了几条,都是容易造成历节疼的。底下,就是具体证治了。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诸肢节疼痛”历节嘛,所有的肢节,即四肢关节,全都疼痛。“身体尪羸”尪,就是一种,就是畸形,羸是瘦。人瘦,但是身体不是那么匀称,有的地方有些畸形。“脚肿如脱”脚肿得厉害,如脱,疼得厉害,不仅肿,也疼。如脱,就是行路不方便的意思。
“头眩短气”这都是内里头有湿有饮有水的一种问题。胃有停水,人就头晕,所以咱们临床上常遇到的,人头晕,用苓桂术甘呐,而且得利尿。头晕的水,水往上去,常常有气上冲的毛病。由于气上冲,这个水与这个气,协着这个气一起往上冲。所以寒水这种东西,如在上边,就是说在胃了,再有气冲,影响头脑,就头眩啊头晕啊,或者头沉,这都是一个水在心下,就是在胃。那么同时呢,有水也短气,它压迫横隔膜,就呼吸困难,尤其往上冲的时候最厉害。咱们讲苓桂术甘汤,在.伤寒论.里讲了,气上冲心。“温温欲吐”胃有水,他要吐的,老要想吐,温温欲吐,并没吐出来。古人这个温温,与这个愠愠是通用的。人不知而不愠,这是论语上一句话。愠,就是恼怒烦恼。就是这个恶心,咱们现在说的这个恶心,使人烦恼,烦心,就是恶心,老要吐可是不吐,所以温温欲吐。我们根据上面所讲的,总之这个关节痛,它是湿特别重,脚肿如脱,所以用“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这个方子治关节痛,尤其脚特别肿,挺好使,也常用这个方子。他里头饮也盛,湿也盛,外边的水气也有,所以这个方子一般脚气上冲的情形也有用的机会,主要的是桂枝治上冲。我们看看这个方子,“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他是恶心的厉害,临床上恶心的厉害,多加生姜,后世说它是散寒啊,其实它不是,它是去水气降逆,水往上逆,所以生姜它有这个作用。“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二枚(炮)”这个方子,它仍然是桂枝汤的底,它以桂枝汤去大枣,大枣有点壅满,这个它往上冲。这种甘药不要用太多,他把大枣去了。另外,他合用麻黄、防风,散外邪了。用桂枝这个方子的主要目的,加上麻黄、防风祛外邪的力量,一方面祛外邪,一方面治气上冲啊,不是只用麻黄剂,桂枝的量用得特别重。由于恶心得厉害,所以生姜加量。知母这个药啊,不但解烦,同时能够祛水,尤其祛下边的这个水,由于肿大嘛,所以搁上知母。附子咱们讲过了,是祛湿解痹的,就是痹痛,它能够从皮肤外祛水气的。那么这个方子最常用了,一方面能够外解所谓风邪了,那么同时偏于治呕祛水气。祛水,我们要是有浮肿祛水,没有不用麻黄的,不用麻黄,它要没有表证则已,要有表证更得用麻黄。但是一方面也得搁利水的药,白术也是了,同时加知母更加强祛水的力量。这个方子很常用,不一定得是历节都疼,如果下肢关节疼,有肿,这个方子就好使。他底下又有写历节了,这个前后次序,这个书编次的时候没搞好,应该底下这段也给搁上头才对呢,在桂枝芍药知母汤以上才对,它是讲历节的原因。这个历节病不属于上边这几项,还有饮食不节,也容易造成的,他底下就说这个了。

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断泄。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慎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酸入肝,过食酸就伤肝。这个筋,肝主筋,肝伤了就伤及筋,筋伤就缓而不收,迟缓了,松弛了,失去收缩的作用,所以他起名叫泄,泄与收缩是对待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平时爱吃咸的,大量吃,咸入肾,吃多了伤肾,肾主骨,也就伤骨。那么骨伤呢,就是痿而不能行,咱们说下痿,痿,指痿废,所以他“名曰枯”。“枯泄相搏”说有两种情形,由于食酸而伤筋,筋伤了缓驰不收,就是泄;另一方面,好食咸,咸者伤肾,也就伤骨,骨伤就是痿而不用,所以叫枯,枯和痿是一个意思了。筋泄,骨枯痿,这么两种情形结合到一起,“名曰断泄”泄还是上边的意思,断,就不通的意思。因为这个筋骨,都在关节这个地方,人的血液是通彻全身的,尤其现代说的循环也是,达到四肢,完了从四肢静脉回来。古人呢,在这地方也知道一点,也不是一点不知道。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由于证的方面,枯痿缓驰不收,筋骨这地方,不是说不通血液了,通,但是困难了,所以叫做断泄。这样子呢,引起不通,也不是绝对不通,要绝对不通用现在的话说就要坏死了,不是一点血液也不通了,通的,但不是畅通。由于“荣气不通,卫不独行”由于荣气不能畅通,卫气也不能独行。荣卫这两个东西,它是荣之所至,就是卫之所在,就是血管的通透作用,古人说的渺渺茫茫,看得不清楚,近代医学说得比校清楚了。尤其毛细血管,在人体表面,血管有通透作用,血管里头水份多,它往外出,内外保持恒量的。那么里头水份少,外面的咱们说的津液就往里头去。所以古人说,卫在脉外,营在脉内。它这个里头是血液,可是与外边是通的,出来血管外头就是津液,津液就是气,古人说的气就是津液,你们看内经上说,如雾露之溉,灌溉的溉啊,所以气在人身上周身是无所不在,就像雾露一样的,灌溉全身,不是我们说的呼吸气那个气,不是那个气。那么血管不到的地方,和谁通透去?卫也就没有了。咱们饮食入胃,血管吸收,各细胞组织需要营养啊,那怎么去的?那就是从血管渗透出去的,把这营养成份送到周身各个细胞组织。细胞组织的废物呢,血管再把它吸收回来,所以血管内外有通透作用,正常生理也是这样的。古人在这儿也知道一点,不知道不会说这些话的,但是不是那么确切详细,有时候在这这么说了,在那又那么说了,限于科学水平嘛,也不必给古人打掩护,但是也不必对古人说些什么不然,当时没办法,只能知道那些。毛细血管得在显微镜下走,那个时候没有显微镜,那怎么能看到毛细血管呢,看不着,可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就是粗。那么荣卫都不通了,三焦行津液啊,所以“荣卫慎微,三焦无所御”就是无所使的意思了。“四属断绝”就是四维不张了,不能旁灌于四旁了。所以“身体羸瘦”我们人身体这个肥啊,水份最多,就是津液。如果没有水份的灌溉,形体就要消瘦得。所以人身上一百斤,六七十斤的水份,人的瘦与缺水是很有关系的。“独足肿大”那么湿浊之气呢,因为人太虚了,它是下注,所以唯独脚肿大,身上都瘦。“黄汗出”尤其下肢爱出黄汗。这个皮肤它也虚啊,不能收摄,就出黄汗。如果“胫冷”指的小腿,那就是黄汗了,我们后头要讲的,讲水气篇,有黄汗。那么历节呢,它不是胫冷,而发热。“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黄汗出,胫冷,指的黄汗说的。黄汗是水气了,它也肿,也出黄汗,但是胫冷;这个历节呢,还是有风邪的问题,有热的关系,所以它不冷而反发热,那么这是历节。这一段他在这个地方他给黄汗、历节做个鉴别,他也是有这个意思。

历节也出黄汗,所不同的,一个是胫冷,一个是反有热,反发热。那么这一段饮食偏嗜酸咸的人,也容易影响肝肾虚,肝肾虚就影响到筋骨弱了,筋缓枯痿了,就能造成这些情况,也能够导致成历节的。这个应该搁头前,一条一条的全是说历节病的原因了。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这是最重了,“病历节不可屈伸”历节就是周身关节全疼,尤其四肢而不得屈伸,疼痛得厉害,疼痛以至于不得屈伸啊,所以拘挛痛。“乌头汤主之”这个乌头汤啊,治痹痛是最重的方剂了,不过这个方子做的非常好。主要有乌头煎,这个往后头讲,这里头也提了,这个方剂里,他用麻黄、芍药、黄芪各、甘草、乌头,他用的川乌了,不要用草乌,草乌毒太大。川乌五枚,大乌头煎里,是大乌头五个,把它弄碎,拿蜜把它煎了。蜜二升就是两小碗,把五个乌头搁在里头煎,煎取一升,两碗剩了一碗了,就别煎了,把这乌头就不要了,乌头的成份就溶解到蜜里头了,所以叫乌头煎。这就是一个药,这个治寒疝,治疼,由寒而致的疼,后头有,咱们讲寒疝那一章就有了。那么这个方剂呢,它用前四位药,祛外邪了,麻黄、芍药、黄芪、甘草。用乌头蜜煎呢,就是治历节痛。还有一个,他也没讲在这一章,其实应该在这一章讲。有一个乌头桂枝汤,用桂枝汤加川乌,也是这个做法,就是合用乌头蜜煎,那个是治桂枝汤证的表证,而有这种历节痛的,所以身疼痛,诸药不能治他用桂枝乌头汤,后头也有,都有,我主要为了解释这个方剂。如果要是无汗,恶风还厉害,用这个,恶风厉害是黄芪的关系啊。虽然无汗,但是表虚,就是正气不足于表,要不然不搁黄芪的。用麻黄、芍药、黄芪、甘草发汗祛邪,同时用乌头蜜煎来治疼,治关节疼。蜂蜜就治疼,是甜药都缓痛。乌头一个药,跟附子一样,这一个药你们看得少了,就治湿痹拘挛不得屈伸疼痛,就治这个,就这一味药就治这个。他搁蜜煎,有道理的,一方面加强镇痛的作用,另一方面制乌头毒。古人用药,这地方都从经验来的,这怎么知道的,没法知道。这个乌头拿蜜煎之后,他怎么瞑眩状态就轻。平时也是,我们给开附子,病人就说我吃这药好晕,那就是附子毒。可是这个没有关系,只是晕,像喝醉酒似的。要是用五个乌头,那了不得了,那或者他要吐,要是搁上蜜煎呢,没有这些毛病,能解这毒。所以古人用药,那是有办法,有办法是从经验来的,这么用还增加了效能了,为他治痛了,同时还免去它的毒。这个地方都很好,后世的方药,不讲究这些。底下这个方子啊矾石汤是外用方,矾石,就是现在所说的明矾。把他弄弄水,洗脚,浸脚,这个治脚气。矾石二两,右一味,以浆水一斗五升,煎三五沸,浸脚良。这也是附方,底下全是了。这个矾石汤从哪儿搞来的?没注明,也没写附方,其实它是附方。他说治脚气冲心,矾石这个药啊,它祛湿有收敛作用。如果脚肿了,或者有点作用,但是要脚气冲心,我看治不了。.古今录验.是个书名,在这个书里头有续命汤,宋朝林义他们把这个汤附在这个地方了。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那么在这个书里头有个续命汤,还有个大续命汤,这两个主治是相同的,“治中风痱”痱也是风邪的意思,就是中于风邪。“身体不能自收”身体不能自收持的意思,就是所谓半身不遂啊。“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人昏冒,也不知道哪个地方疼。“或拘急,不得转侧”或者身上发抽,而不得转侧。那么这个方子,真正治这种病是不行的,所以起这个名字叫续命汤,有点言过其实。这个方子我们看看他用什么药物,它是麻黄汤,麻黄、桂枝、甘草、杏仁,这不是麻黄汤嘛,用麻黄汤加石膏,还有外邪呢,祛风,他这个意思还是祛风邪;另外加一些补中的药,人参干姜,温中补虚;又加上当归、川芎,强壮、补血。那么如果这个人得了外感,要是有心下痞硬,胃不好,同时有些我们现代话说贫血,严重贫血的情况,这种人得感冒,这个方子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还可用,否则这个方子是不能用的,尤其不能治中风。所以这个地方我认为都是有问题的,咱们现在对中风病这个方子千万慎用。如果真是有太阳病,这种外邪的症候,发烧啊,怕冷啊,那么同时有严重的贫血,这个方子这时候可以用,但这种病只能这么说,遇到的也很少了。真那么贫血,恐怕得少阴病,也不一定得这个东西。假设要是真是太阳病这种症候,要是真正的贫血,可以用。

但是对于中风啊,口不能言啊,身体不能自收持啊,这个方子要加小心。他说得挺好,“右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不让你躺下,后脊啊也不要盖太多,靠着椅子坐着。“汗出则愈”汗出就好了。“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这更成问题了,真要是哮喘,一点儿没有虚候,用这个方子可不行。所以后世医书犯这个病犯得大,这个药不是不能治咳逆上气,它解表嘛,有麻黄,能治,但是必须得有这种里也虚,同时血也真虚,不然的话,搁些温补的药,那哪儿行啊。所以哮喘啊,咳嗽啊,咳逆上气啊,这种病咱们经常见着,不能随便用这个药。它能治,它得有它的症候,不是随便这个方子就能治这个病,这是后世医书犯这个毛病。.千金.三黄汤,.千金.里有一种方剂,叫三黄汤。也治中风手足拘急,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主要的还是关节疼,百节疼痛嘛,就是遭受风邪,关节疼痛,或者人烦热,恶寒,心也乱,心乱就指心烦,就是烦。一天也不想吃东西,可以用,千金里是这么讲的,可以用三黄汤。我们看看三黄汤有什么药呢,麻黄、独活、细辛、黄芪、黄芩,这个药的组成,在孙思邈的时候,这个药比校简单,还不像后来。这个方子用细辛、黄芪,治关节疼是有可能的。这个黄芪啊,有恶风特别厉害的这种关节疼,黄芪都可以用,但是对这个风必须特别敏感。咱们就说这个正不足于表啊,无论风邪也好,湿也好,在体表,你不吃这个黄芪它祛不了,你发汗更不行。这个细辛呢,它跟附子对关节拘急痛的疗效差不多,那么这两个药就是治百节疼痛的。另外,麻黄、独活、黄芩,它是发表解热的法子,也有外表,也有表证,要不然也是不行的。不过他这个药,份量都轻,都几分几分的,这个几分,古人一两是四分。你看这麻黄呢,也就一两多一点,一两多一点搁现在也就一钱多一点,拿着咱的克数算,就30克。独活这个药发汗没多大力量,它是一个有点类似葛根的药,它是一种滋润性的,清凉性的这么一种发汗药,也发汗,但是发汗的作用不大。黄芩又有一点解热解烦。这就是有外证,有表证,不汗出,但是恶风恶寒,相当地甚,同时百节疼痛,可以用这个方子,这是根据这个药物这么分析。不像他说那个,中风了,头前搁个中风两个字,大概林亿就看到中风就给弄到中风这一章来了,它总是还说得风湿相搏这种中风,不过这个方子还挺简当。它底下有些加味有些乱了。他说“一服小汗,二服大汗,心热加大黄二分”这没有什么道理,心热只能加黄连。这个黄连,黄芩呐,泻心汤不也大黄配上黄连、黄芩嘛,心热加什么大黄,心热就指的心烦热,所以这个加味呀,有些地方不怎么太好。“腹满加枳实”这是没问题的,加枳实加厚朴,上下都满的话,这都没问题。“气逆加人参三分”这不对了,气逆怎么能加人参呢?气逆只能加半夏生姜这类的药。
这个人参是补虚的,补虚不一定气逆,中虚不一定气逆,这个有人参证都是心下痞硬。“悸加牡蛎三分”悸指心悸,牡蛎还能治悸、动,这倒可以。“渴加栝蒌根”也行,栝蒌根的渴,有两种,津液虚的渴,加栝蒌根就对;要真是阳明有热的渴,那非加石膏不可,加栝蒌根也不对,所以加味也不是随便写在这个地方。“先有寒,加附子一枚”加附子治百节疼痛,这还行的,这没有什么大问题。这是三黄汤,三黄汤这名字起的,就是黄芪、黄芩和麻黄,三个黄,所以起名叫三黄汤。底下这个.近效方.术附汤,.近效方.也是一部医书的名字,那里头有一个术附汤。其实这个术附汤咱们讲过了,就是桂枝附子汤去桂加附,就是那个方子,可搁在这一解释,就一点儿也不对头了,它治什么呢,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这说得驴唇不对马嘴了,那么这个方子是治关节疼,没有表证。咱们在.伤寒论.里讲的是风湿相搏,骨节疼痛,不得屈伸,它用桂枝附子汤主之。如果小便数,大便干,它去桂加术,就是这个方子。它这没有表证了,咱们头前研究很多了,小便不利,影响表不解,它这小便数,大概没有表证了,尤其小便数,丧失津液了,丧失体液了。由于小便数,造成了大便干,更不能发汗了,所以把桂枝去了。那为什么加术啊?这个附子、术治小便频数,同时附子、术也能够治湿痹,外有湿痹,内里头还丧失津液这么一种病。所以加上附子、术,使得小便利,变成不让它小便那么利。所以老人的小便频数,用真武汤挺好使,那里头不也有附子术嘛,就是利尿药配合附子,能治小便频数。如果小便不频数了,津液自然恢复,大便也就不干了。没有表,把桂枝去了,不让发汗。有附子、术,也能治痹痛。它是这么个方剂,这么个用意。也就是我们在治关节炎的时候,就是咱们说痹痛这一类的病,没有表证,如果他有小便利,或小便不利而致使关节疼,没有别的,这个方子可以用的。并不像他说的,头眩这个还是对的,为什么,它有术,这个术是个温性药,咱们都知道,白术健脾,健脾就是健胃了。胃这个脏器啊,喜躁不喜湿,胃停水,不愿意吃东西,所以咱们说白术健脾,就从这一点看的。那么胃停水,头爱晕,我们方才讲的,这个白术,专去胃水的,它是温性药。可胃要是没水用它是不行的,那么这个方剂主头晕或者有可能。旁的,谓之头晕,苦极,也不至于到那个分子上。“不知食味”也是冲着术说的,就是脾胃虚,术能够健脾。它是这么样看的,这是理想,实质不是这样的,不一定他就是一天一点儿东西不吃。它后面又没有表证,这一类的关节疼,不至于那个样子。所以经过后世对这个方药的解释,有些自己理想在里搁着呢。它这个方子有些特别了,加上引子了,加上姜五片,枣一枚,这也没什么关系,要如果有点恶心,可以加点姜,加大枣,没什么大用意。可见这是后世的做法了,后世都是要姜枣做药引子,大概每副药后面都是姜几片,大枣几个。原方子里头有姜枣,它在这个方子里头一起,它是桂枝去芍药,加附子,叫桂枝附子汤,他把这个变成药引子了,搁在后头了,这都不合法。原方就是白术、附子、甘草、生姜、大枣,就这几味药,它就是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你们回头看看.伤寒论.就是这个方子。崔氏八味丸,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这个崔氏八味丸,这个药本来是在仲景书里头,可能这个方子最原始的是崔氏的家传的方子,所以叫崔氏八味丸。这个方子呢,大概也在.近效方.里头,.近效方.里头,也有这个药,叫崔氏八味丸,书名没写,当然是根据上头。“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这个就脚气冲心了。

我们用这个肾气丸啊,主要治下焦,它有个特殊症候,就是少腹这个地方,少腹不仁,不仁就是麻痹,这个主要就是附子和生地的作用,有点血痹的这种情况。这个少腹不仁,是用肾气丸的一个主要症候,这个我们要记得,或者小腹这个地方特别虚软无力,这都是用八味肾气丸的一种症候,所以古人管它叫肾气丸,它治下焦虚寒的。这个方剂讲过的了,“干地黄八两、山茱萸、薯蓣各四两、泽泻、茯苓、牡丹皮各三两、桂枝、附子(炮)各一两”。肾气丸这个方子头前有了,在.伤寒论.里也有了。主要这个方子,它一方面治血痹,用大量的地黄,同时也治烦热,另外,最大的作用就是山茱萸这个药,山茱萸是一个收敛强壮药,这个药收敛的很,起强壮作用,与山药配伍到一起,尤其能够健胃强中。那么泽泻、茯苓呢,祛湿的,利尿药,配合到附子,可以治湿痹。所以这个药又能治血痹,又能治湿痹。那么同时他有虚脱的一种情况,所以这个药也治小便频,饮一斗,小便也一斗,他就是虚得很,松驰无力,组织上也没有收摄的力量了,这个时候也可以用它。那么有桂枝,有桂枝也治气上冲。那么这个附子,量用的相当的小,没有这个附子,上边这些,连地黄,山茱萸,薯蓣,这些补药都不起作用。附子这个药,看看方剂上研究得了,它能够,机能陈衰到一个相当的程度,非附子不能把它振兴起来。附子这个药,阴寒客冷到极点了,也得大量用它。就是一般机能陈衰,阴证没有不用它的,它就能够使机能陈衰让它恢复,它能起这个作用,不是光祛寒而已。象八味肾气丸这个药,它没有什么祛寒的药,它这个主要的还是一个血液津液虚,同时又有小便不利,血痹不行等等的这种情况,都参杂在一起。那么主要这个机能陈衰呢,无论是,我们后头到妇科还讲的,它这个转胞病,输尿管松弛了,使输尿管不那么通畅了,了戾,吃附子使机能仍然紧张起来,输卵管不那么褶咧了,小便就可以通了,那有讲,所以附子是起这个作用的。现在咱们的六味地黄丸,就把桂枝附子两个药拿掉了,这什么也不当了,当然是滋补还是有些作用,它有大量生地、山茱萸还是起这个作用。但是对这个,还说治下焦,补肾,就补不了肾了,到哪补肾去。这个药咱们讲过很多了,也叫肾气丸,也叫做八味丸,名字挺多。.千金方.越婢加术汤,治肉极,热则身体津脱,腠理开,汗大泄,历节风,下焦脚弱。这个方子,在.千金方.里,越婢加术汤,本来不治这个。在.千金方.里,把它列到这了,所以林亿他们,也就根据.千金方.的说法,把它列到这了。

“治肉极”五脏有五劳五伤嘛,六腑各有极,这个肉极,就是脾,肉属胃了,脾胃都主肌肉嘛,就是极热极寒,在肉上有这个病。这个肉,虽然在外,但也属于内里头脏腑,肉极,说的是热。“热则身体津脱”热,腠理开,津液往外跑,出大汗。“腠理开,汗大泄”怎么来的呢,“历风气”遭受恶历、严历的风气,这是孙思邈的看法,才有这个情况。越婢汤,本来就治身无大热汗自出,身有水气,发肿,咱们治风湿,后头有的,就是张仲景那个说法。孙思邈的说法,也是汗大出,他说这个是肉极热的关系,这个腠理也开了,这个原因哪儿来的呢,就是受了历风气了,这是孙思邈的解释。怎么解释也好,我们用这个药,它是既表,有表不解,内里头又有热,跟这个麻杏石甘汤一样。他表不解,应该恶寒,但有里热,反不恶热。“下焦脚弱”这也指脚气病说的。脚气病,咱们
 

它这个属于热极,在底下说的也很好,“恶风加附子一枚炮”不是只恶风的问题,如果这个越婢加术汤证,越婢加术汤证是什么,就身上浮肿,汗出,有表证,这就是越婢加术汤的症候,小便不利有水肿,同时要是关节痛的话,加附子。这在临床也常用的,我们治关节痛,有几种,一种咱们说偏于这个风啦,就是表证,有桂枝汤证,也有麻黄汤证。桂枝汤证呢,用桂枝汤加术附,麻黄汤证,我一般爱用葛根汤加术,葛根汤的药较的好,葛根汤利用它发汗啊,它不那么严重,不像麻黄汤,当然用麻黄汤也是可以的,我爱用葛根汤,一个它是没有汗,那么这么一种风湿关节痛,我们最常用的方子,用葛根汤加术。有汗脉较的弱,用桂枝汤加术附,桂枝汤加术附和那个有桂枝附子汤的主治,差不多,我经常用,如果有肿,肿的厉害,这个方很好使。我们要是一直得用啊,六两麻黄觉得就像多的了,现在是三六一十八克了,可以少点用,但是不能够少过十二克以下,那就配伍不过来了,里面有石膏,麻黄石膏配合到一起,不大出汗,甚至于自汗出,它这里跟本就有自汗出嘛,肿的厉害,大致都是这个方。所以这个方,也治很多的类风湿的,这类风湿关节肿的多啊,甚至于关节变形,这个方应用的机会很多,我们上面讲的那个,桂枝芍药知母汤,要只限于足下肿,那么是关节都痛,人再比较瘦,再有些恶心,用那个桂枝芍药知母汤,和越婢加术附,相仿这两个方子,但是这个偏于治热,那个它没有石膏,那个我也加过石膏,有时候加石膏和这个起得作用就差不多了,我加石膏是为治风湿热,就是桂枝芍药知母汤加石膏,一般的风湿热,有的热不退挺好使。那么一般的关节痛啊,就这么几项,有表证,有汗出的,有无汗的,有浮肿的,浮肿的我们用越婢汤加术附,无汗的用葛根汤加术附,有汗的、汗自出的用桂枝汤加术附,这是很普通的,如果恶风特别敏感,你要加黄芪。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这个血痹病按照现在来说就是肢节神经麻痹,古人不知道什么叫肢节神经啊,可是他会治,所以这个也是妙不可言,底下讲的都是古人的看法。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这几句话啊,就说血痹得病的原因,“尊荣之人”竟吃好的,养尊处优,他不是体力劳动,所以他是外表看着很丰肥,人挺肥,但内里头却是弱的,所以他一小有劳,稍稍一干点什么,就疲劳汗出,他不任劳嘛,所以这个问题说的还是蛮好的。那么由于他太虚,虽然睡觉在卧时,不时的,谁还不有个翻身动摇,这样的微风,他也要得血痹病。“加被微风遂得之”不是说受了大风了,不是的,就是这个人,他不任劳,就是不能担任重体力劳动,一般轻体力劳动也不行,所以稍稍有点劳动他就汗出。汗出不被微风呢,他不至于得痹证,而很小的微风,就是睡觉的时候,不时的有个翻身动摇,就是这样一个微风,他受了也得这个病,这一段是这个意思。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这是说血痹证的脉,既微又涩,气虚则微,咱们在.伤寒论.讲很多,阳气不足就是津液不足,这个微就是津液不足,在.伤寒论.上说嘛,“脉微者不可发汗”古人管津液叫阳气。涩就是血不足,涩就是血管里的血液行动不滑利谓之涩,这就是血液虚。就是脉外的津液也虚,血液也虚,就是津液血液俱虚,虚在哪儿呢?虚在外。仲景这个诊脉的方法啊,关以上,以候表,关以下,以候里。诊脉有很多方法,咱们以浮沉,浮候表,沉候里,那么在关前呢?古人也是候表,事实也是这样,关以下的候里。比如说脉浮吧,在寸口,就是关以上,这可以说得外感了,外有表证;关以下就不是了,大概都是肾有热的时候多。他说微涩之脉,现于寸口,就是寸部脉,这是寸口是指的寸部说的,那么这个是表,他的津液血液不足于外。“关上小紧”关以下候里,由于气血不充于外,那么这个风寒才客于内,关上小紧,紧得不太厉害,受的是微风嘛。那么血痹证脉应该是这样子,就是表虚,什么虚呢?津液虚,血液虚,不足于表,那么所以寒邪由于虚,它才能侵蚀往内,也就是寒邪把血液闭住了,它出不来了,就是这个意思。那么怎么治疗呢?“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这是讲针灸了,针引阳气者,他阳气不足于表,让它足于表,这是针灸是一个针法了。那么阳气一出来,表就和了,表和脉也就和了,表和脉和,风寒在那待不住了,所以古人有句话“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表虚邪在才能待得着,表实它就待不住了,所以针引阳气,阳气充斥于外的话,风邪就不能够待了,风邪去了,血痹这个病也就好了。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这个还是接着前节说的,前节只是说出脉,没说出证,什么叫血痹啊?他这儿说了。“阴阳俱微者”就是轻取脉也微,使紧按脉也微,就是内外俱微,阴阳有多种指法,在这个书里头,有的指上下的,寸关尺嘛,寸脉是常指是阳,在部位上说,尺脉常指是阴,也有时候看浮沉,浮取这叫阳,使紧按看里头,这叫做阴。这句话,阴阳俱微不是指的上下,因为什么?因为底下有个寸口跟着呢,他指的是浮沉,你轻手按脉也微,重手按脉也微,这是津液不足了。但这个虚在寸口,“寸口关上微”寸口这个脉啊,是浮沉脉都微,跟上面是一样了,也是津液不足哪儿呢?不足于表。“尺中小紧”跟那个关上以下,一样的,那么尺以候里了,这个风寒进入里头去了,里头有些小紧。这是脉跟上边没有什么错误,也就是风寒,由于表虚,风寒趁虚,这个血液为风寒所伤,就得血痹证,这是古人的看法。“外证身体不仁”血痹证就是指身体麻痹不仁,麻痹。“如风痹状”就像风痹也有麻痹的,跟这个差不多,只是风痹是要痛的,这个它不痛,这个病很多见。“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上面说是以针引阳气,这里出了个方剂,这个方剂和那个针引阳气是一样的。黄芪这个药大家得注意,古人说的黄芪啊,补中益气,是个甘温的药,凡是甘药都健胃,所以说它补中,那么胃健,水谷之气才充于外,水谷之气是什么?也就是精气津液,养人的东西。那么黄芪剂,黄芪这个药我们用它在什么时候呢?就是体表虚衰,什么虚衰?你看前面的那两个脉你就知道了,全是津液不足于外,津液就是我们饮食化生的水谷化合物,再加上阳气,总而言之,它就是一个营养成份。营养成份不足于外,就是外面的营养不够了,营养不良了,由营养不良,在这个部位就是很多地方要出病了。
你像西医说的肢节神经麻痹,神经末梢它靠外头,它没营养也受不了,所以你像皮肤、肌肤有病都生疮,所以黄芪,你看本草上讲,治大恶疮,所以咱们关于疮疡用黄芪机会最多,道理一样。它这块营养不良,这是一,营养不良它恢复不了。第二,这块虚,有外邪去不了,所以我们不能去外邪,还是人的身体的机能啊,它自然的驱外邪,那么它这块不够,营养不良,怎么营养不良就是我说的这个,所以它用补中益气的。总而言之,里气也是虚,胃也是不好,所以他用黄芪,补中益气,增加这个地方,阳气也好,津液也好,营养成份也好,这块充足了,那么由于营养不良形成的疾病也要好,那么就是这地方有毒物因为虚,它能待得住,一实了,它待不住了,所以病毒也能去。所以说这个黄汗啊什么的,有很多了,由于皮肤这个地方不良造成的比如恶疮啊,那都由于这个地方虚,用什么药?用黄芪,所以黄芪的作用就在这儿。后世都看它是补气,有肺病也吃黄芪,这是错的,大错,它不是补那个气。仲景所说的阳气啊,通通的说的是津液,我们拿更通俗的话,就是养人的营养成分,我们吃了东西,血管吸收,它住各处的细胞都输送营养成分,古人管这个东西,在血管内叫做营,也叫做血,血是本体的,血是作用的,血管外叫做卫,也叫做气,所以这两个东西啊,它出血管,它给组织细胞,它当然得出这个血管啊,所以这就是西医说的毛细血管通透作用。古人也认识,不是不认识,他也知道“多汗则亡血”要是大发汗,血液就少,你要亡血呢,他就没有汗。古人也看到这个,看到这个不细腻,它没有系统的说明,所以这个地方还是要参照西医看一看好的。但是很奇怪,西医尽管知道什么叫肢节神经,这病它治不了,中医不知道他会治,可见中医辨证是有道理的,可是不是他讲的这个,讲的这个是解释,解释这种现象。那么中医把这个叫表虚证,又是营卫不和,他用的桂枝汤嘛,表虚加上黄芪,他就能治,遇到这种病,你就用黄芪,刚才我讲半天了,遇到黄芪的这种适应情况,就是说这种表虚,特别的恶风敏感,你用黄芪没错。不是随便你脑子想,气虚了你就吃黄芪,不是那样子。这个方子,就是桂枝汤去甘草,为什么去甘草呢?它要引领阳气,让气外达,快药不用甘草,甘草药缓,所以咱们泄下药,你像承气汤,用大黄、芒硝配上甘草叫调胃承气汤,它就能够使的下,这个猛暴没有那么厉害,你要去了甘草,大黄、芒硝力量大了,加上厚朴、枳实,力量更大,那叫大承气汤。那么我们让阳气尽快出表所以加黄芪,甘草不要它,主要的桂枝汤,还是调理营卫。血痹,到这儿就完了,这个方子我常用,这个方子确实挺好使的,如果我们看到血更虚,可以加点儿血分药,常和当归芍药散配合到一起,随着证候的出入,用药加减变化,这个方子挺好使的,这个病的变化很少,所以这个也就一个。但是在临床上呢,随着证候的出入,这个方子可有加减,我刚才说的一个例子了。神经麻痹造成的原因,这是一种原因,其它的问题发生不同的证候,不同的证候用不同的,主治的方子还是对的,我们可以加一些药味,或合其它的方子一起用,看具体的情况,所以血痹简单。底下讲的虚劳,虚劳大家都知道,咱们就说痨病。

古人说的虚劳啊,全是属于虚寒的情况普遍,你像咱们说的这个虚热的情况,比较少,也就是说像肺结核大概就不包括在里面,咱们现在管肺结核叫肺痨啊,我们看看书,完了再说。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先讲的这个,都是脉证上原则的问题。“男子平人”没病,就是一般的男子。“脉大”这个脉有外无内,这个脉挺大,一按里头没有,就是豁大中空的那种脉,这说明血虚,也就是芤脉的一种了,所以如果有这种脉,只是挺大,里面没有什么,就是豁大中空的脉,就是痨,虚劳病,别看他现在没有什么,不可轻视。“极虚”脉按着一点没有力量,我们按脉,跟据脉跳动的力量,虚就是跳动没力量,心一动脉一动,脉似跳似不跳叫极虚,这样也为痨。这都是一个虚劳的病,是泛论,凡是遇到这样的脉,或者大而中空,就是大而无根啊,挺大不禁按,这不好,这是虚劳的脉;极虚,怎么按这个脉,应指时有时无的,也是极虚,这统统都是痨病。这是指脉说的,作个参考。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这是一段。“面色薄”薄就是厚的反,就是颜面苍白,无光泽,这都叫做薄。人没病,就是脸色枯槁苍白,瞅着,这个人一定是津液虚,血也虚,不华于面嘛。“主渴”津液虚他必渴。“及亡血”再不然他有失血的症。那么他一动作,就不时的,卒然间心跳,这个喘呢,气虚则喘,这个指肺说的,血虚则心跳,血不足于养心嘛,就心悸。“脉浮着里虚也”这个浮和那个大是一样的,这个浮是有外无内的脉,那么这是里虚,换言之,也是痨,这都是指虚劳,以脉的各种不同,当然这个证也是了。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这又一段,这都是外表看不出来什么大病,可是实质已是属于虚劳的。“脉虚沉弦”脉虚就是虚劳的脉了,前面不是有嘛,“脉极虚为劳”。

那么这个脉,使劲按应指挺硬,就是有沉弦,就是里有寒,就是应里面,下面的证候与脉就有关系了,看看后面得症候就行了。“无寒热”没有外邪。“短气”里有停饮则短气,.金匮.有句话嘛,我们讲到痰饮篇下面就有了,饮水多,水停心下,微则短气,就是停得不厉害就短气,由于胃里面有水了,压迫横膈膜,呼吸不利,短气,甚者则悸,胃停水多了,影响心跳。所以短气就是说胃有停饮。“里急”就是指小腹里急,里急就是腹肌拘急,拘急不是痉挛嘛,就是没有血液营养,津液血液不足,这个腹肌不和了,发拘急、里急,所以这是一个虚寒的证候。所以这个脉沉弦,沉者,脉得诸沉,当责有水。一个,短气,里有饮,也能够使之脉沉弦,一个,里急,是里虚寒,腹肌失和,也能使脉沉弦。“小便不利”所以“少腹满”他这个文章错综,不挨着,让你去挑去,小便不利和少腹满是一致的,小便不利,膀胱蓄水,少腹就满,是水不利于下。面色没有血色,白,而且时时的“目瞑兼衄”咱们讲.伤寒论.但欲寐的样子,就是老闭着眼睛,就是没精神啊。“兼衄”就是鼻子常出血,这个说明血液不荣于上,由于衄,血亏得很,面色薄,人时时目瞑,血不充于上,不荣于面,尿又不利于下,这也是“劳使之然”跟据上面一切脉证来讲的,如果有这种虚沉弦的脉,再有下面的一系列的证候,这也是虚劳常有的一些证候,脉和证。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劳之为病”是变化多端啊,这里举一个例子。劳之为病,如果“其脉浮大”这个浮大就是浮大其外中空,里头没有什么,都是浮大无根的脉了,就是头前的那个虚劳的这类脉。那么由于血虚津液不足,咱们说阴虚生内热了,所以伴着血液不足,他手足心都发烧,五心发烧,这都是虚劳的一种反应,所以手足发烦热。
这手足发烦热,如果在春夏的时候,春夏阳气升发啊,所以春生夏长嘛,这个时间的病啊,尤其虚热的病,这时最厉害,剧烈一些。秋冬呢,阳气消,阴气长的时候了,秋冬收藏啊,收藏虚热病这个时候还好一些,所以说“秋冬瘥”瘥就是好。由于脉浮大,芤象,这就是芤脉了,要常常的遗精,“阴寒精自出”阴寒就是前阴,阴头寒,精失去收涩,自己就出,就是遗精了。“酸削不能行”身上说不出痛来,但是身上发酸懒,削者,就是消瘦,认为人的津液充于体内,人才胖,津液要是虚少的很,那人就消瘦,现在也是啊,生理上也讲了,人的体重水分占一大部分,咱们说的津液就是水分喽。如果脉浮大,这类的全是阴虚,中医说阴虚就是津液、血液虚。那么这个虚,自然而然的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酸削不能行”叫消瘦,津液不能充于形体,形体就瘦,瘦再虚,他就不能行,身体也说不上哪儿难受,身体发酸,所以虚劳病是这样的,让人捶胳膊,捶腿的,这是一段。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这是一段,这是讲的先天的禀赋的关系了。男子无病的人,无端得脉又弱又浮而无根,再涩,涩是血少,弱是津液少,津液、血液俱不足,这个肯定他是禀赋先天一来就是一种特殊的人,没病嘛,普通的男子,有这种脉,肯定是禀赋太薄了,“为无子”这样的不肯能有生育。主要的是他精血是不足得,“精气清冷”他的精气肯定是清冷,拿现在的话叫成分不够,不定是缺什么,这是先天的禀赋太弱的人,脉也是太弱。那么到这他把总的方面,连脉带证他统统给说一说,底下该讲症治了,开始他讲失精。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

“失精家”就是频繁失精的人,不是偶尔失精,够不上个家,所谓家就是频繁失精。真有这个,我遇到的失精有死的,这个人一闭眼睛就失精,这个人岁数不大,小孩子,后来骨瘦如柴,这还是我的亲戚,还是我念书的时候,就死了。所以也是归虚劳之内的,失精家不是偶尔遗精,偶尔遗精不算病,那是频繁遗精。在临床上虽然像我说的那么重的没有,但一般的很多啊,这个大家要注意。凡是这种病“少腹弦急”少腹弦急,跟上面讲的里急,这个弦急比里急还厉害,他腹皮拘急的很,他这个肌肉也是,什么道理呢?就是虚寒,他那个腹肌不和了,发拘急痉挛样的样子。下面都虚寒嘛,所以“阴头寒”就是前阴,阴头,人的血液,就是我刚说的精气,不是男女之精的精,是营养成分,它不充足,下面不够,所以不到哪儿,哪儿就寒,不到手足,手足就厥冷,阴头达不到,所以阴头寒。所以凡是失精都是下面虚寒,上面则不然了,虚阳上亢,“目眩”这个眩是热。“发落”热使发落,血虚能使发白,老人你看头发白,发落呢?是血热的关系,为什么血热到这个份子上呢?失精都是上下不沟通了,咱们说心肾不交,那么寒往下,虚热往上,气冲,气上冲,是虚证,都气上冲,麻黄汤证不气上冲,桂枝汤证表虚证气上冲。气上冲这个热也跟着往上犯,所以头眩晕,这是眩是个热,而发落。脉呢,先是一个泛论,脉极虚芤迟,极虚就是虚劳的脉,无力,芤就是浮大中空的脉,迟就是至数也少,如果见到这种脉“为清谷亡血失精”凡是清谷,清谷者下利清谷,就是中虚的厉害,就是咱们现在说的胃虚了,吃什么拉什么,不能消化水谷,这是下利清谷。再一个就是“亡血”也可以有这种脉,极虚芤迟,由于亡阴啊,人的热能也就不够了,所以就迟,迟就是有寒了,再不然就“失精”。他说极虚芤迟这个脉,是泛论这个脉,这是为诸虚之应,什么诸虚呢?清谷、亡血、失精都可以有这种脉。完了提出来了,“脉得诸芤动微紧”那么假设得这个脉,这肯定是在男子为失精,在女子为梦交啊,怎么讲呢?这个脉我给大家解释一下,看古人对于失精用药也可以看出来,主要还是人的神经病,总是情欲妄动,因为他心神不宁啊,他要动,动就是心腹动,心腹动,脉也动啊,王叔和说的“在关上如豆摇摇”不一定在关上,它不定在哪儿,这在临床也看得出来,下头动,脉就是在关下,胸动准在关上,里头有这种动,为什么你说动呢?

因为方子里面有龙骨牡蛎,龙骨牡蛎用的很多,在.伤寒论.里都是用于不安、惊狂,所以他是神经上的关系,所以这个梦遗、失精这类得情况,主要发生在神经,古人的看法。情欲妄动啊,相思不遂啊,先是在精神上,后是梦幻上,然后就出了这个事了,那么这个脉它一定动的,其实是心神不宁。“微紧”微者不足啊,什么不足,还是精气不足,也就是津液,血液也是,阳气不足嘛。紧者还是有寒,寒者,还是那个少腹弦紧,阴头寒呐。如果说芤脉,是极虚的脉了,芤脉主亡血、失精,要是和这几个脉同时并见,动、微紧,心腹浮动而又津液不足,同时再有寒,肯定是非失精不可。这个脉和上面的脉是不一样的,上面是极虚芤迟,这是诸虚的脉应,总是有大出血啊,或者下利清谷啊,或者失精,失精也可以有上面那个脉喽,但是下面这个脉肯定是失精,为什么?脉有特殊了,有动,这地方很重要。这是谈脉了,我们在临床上不用脉象诊查病人就说了,那么这个是男子失精,女子梦交之脉啊,应该用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就是桂枝汤原方,加龙骨牡蛎。龙骨牡蛎的应用,一般临床后世研究都认为龙骨牡蛎是固精的,这是错的,不是,把.伤寒论.好好看看,它主要治惊狂、癫痫,这种情况,用于神经不安定,他用这个药,这个药是有些收敛,他收敛精神,让精神不那么浮躁。那么这个桂枝汤呢,咱们知道外协营卫,内调气血,它主要是调整神经的。同时用也利于这个治外遗,龙骨牡蛎也有收敛作用,同是有强壮性,在.伤寒论.上都是,火劫之后,大发汗之后,造成那种情况,都是虚,所以龙骨牡蛎多少有补虚的作用,但不是一个大补,所以现为我们遇见遗精,大补就上来了,一个也治不好,我保险,不信你们试试,那治不好的,这个方子非常好使,这个我常用,常用它有一个二甲龙牡,这两个方子可以配伍着用,二甲龙牡去桂枝加白薇、附子,附子量不要大,顶大量也不要过六克,搁三克,三克至六克,这两个方子我经常并着用,也不去桂枝,因为他这个病有气上冲,头眩、发落,上冲的非常厉害,气上冲,不往下走,奇怪,那么有它呢,还得让它上下心肾交,所以桂枝是要用得,我要是用就是往里面加白薇加附子,挺好使,挺好使的,附子不要大量用,因为下寒的厉害,阴头寒,精自出,所以要加些附子,少加,就用这个方。如果他没有大寒热,就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就行,非常好使,这个病我经常见,治得也太多了,这你看可以实验,临床上常见,你越补越不行。底下这一节,天雄散方,它是有方没有证,“天雄三两”天雄就是附子,比附子力量大点,类是一样。“白术八两,桂枝六两,龙骨三两”它是面儿子药了,把这三味药都作成散,一回服半钱币,服得量也非常小。“日三服,不知,稍增之”。这个方子没说治什么就搁这儿了,当然也是跟着上面来了,据我看也是治遗精,他也是用桂枝,不过这个偏于寒,寒的特别厉害,你看净用些温性药,连芍药都不要。同时他有小便不利,他搁白术了嘛。他搁龙骨不搁牡蛎,为什么?牡蛎这个药,咸寒,所以我说这个病偏于寒,寒得厉害,有用这个的机会,但是我没用过,我净用桂枝加龙牡了,那个我加附子。看这个样了啊,是治着个病的,有龙骨、天雄、桂枝,但是要偏温,当然它不治热了,没有上面虚弱的情况。我说的遗精有夜间出汗烦躁的,那你非加白薇不可,白薇它是去烦热的,如果那样的话天雄散是用不得,没有那些热象,只是寒象我想这个可用,我没用过。气上冲,小便不利,寒多的遗精可以用。

男子遗精,女子梦交是一个问题,男子遗精没有不做梦的,这是一个问题,男女凡是有这种情况都可以用这个药。我认为这两段都讲的是治失精家,所以这个方啊没有证,跟上面一样,遗精证候很单纯,不是特别复杂,所以他列这么个方子搁到这块了,也有些出入的就是寒热加减上,自己临床去用没有错。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脉既虚又弱,又无力。弱就是津液虚了,又细,血液也虚。弱与微都是津液不足了,津液血液不足,虚弱咱们现在说气血俱虚吧。“男子平人”没有别的病,有这种脉,脉有两种了,不是一个先天不足,没有先天不足的情况,肯定他喜盗汗,盗汗伤人津液,脉要虚弱的。这都是作参考,比如我们遇见一个病人,脉很弱,你说他就一定喜盗汗吗,也不一定,喜盗汗,就是好盗汗,天天这样,盗汗可以使脉这样,但这样的脉也不一定就盗汗,他说的为无子的那个,天生..
 
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侠背行,若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这是一段,他这个书讲这个脉证讲得太多了。人到五六十岁啊,这就走回头路了,这就是血气逐渐不足了,这个脉不应该大。脉一大,这不是好现象,你再使劲按里头,这个大而无根,肯定这是虚劳。那么底下这些病啊,都属于虚劳之类的。“痹侠背行”这个侠啊,同挟是一样的,就是两个东西夹一个东西,就谓之侠,古人是通用。痹,就是头前我们讲这个血痹的痹,麻痹不仁,哪个地方呢,就是这个脊背两溜都是那样的,这也是个慢性的疾病了。“若肠鸣”,肠鸣,就是咱们说这个稀屎劳了,肠鸣泻肚。再不然,就得“马刀、侠瘿、恶疮”马刀就是两腋下这个地方,这个侠瘿呢,就是脖子两侧,就是咱们说瘰病,这都是恶疮了,这一系列的病也都属于劳这一类的,不是当时能治好的。所以这个样子,人到五六十岁爱生恶疮了,这也是的,所以到这个年老啊,不是光得这个病啊,dabei什么的都容易生的,所以他这个也不是说空话。人到五六十岁的时候,大而无根的脉,那就容易得这些的病,那么后背啊,两侧这个肌肉麻痹不仁啊,或者是天天一早起来就拉稀,肠鸣,腹泻,咱们平时叫做稀屎劳了,再不然马刀、侠瘿这种恶疮,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属于劳,也都是与这个脉相应的。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泻,食不消化也。这个说的是中虚了。“脉沉小迟”沉为在里,小就是细,迟就是血虚有寒,细者血虚啊,这种的脉叫脱气,这个脱气指的什么说的呢,就指着中气,就是咱们现在说脾胃之气了,主要是胃。“其人疾行则喘喝”这喘喝本来是上焦的病了,稍稍一走道就喘,我现在就有这个情况,我是老的了,八十多岁了,年轻人这样子就是劳,我一急走就喘,我方才上楼到这儿坐这儿就喘了半天,也是摒不上嘴——喝。那么这是什么道理呢,中气不足,怎么影响这儿呢,古人这么说的,说这个上焦受气于中焦,这都对的,不光这个三焦,人全身都这样的。这个胃气,人的这个胃是生之本,一时他也坏不得,这个胃要是坏了,不能消化水谷,你一切地方都不行了,不光这个上焦,所以他这个上焦,也全指着这个中焦给气,气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说这个水谷之气了。如果这个中虚,就是胃虚牙,那么无以奉上,上焦也就没有气,所以行则喘喝。那么这个胃虚到极点了,水谷之气不达于四肢,所以“手足逆寒”由外边往里冷,越外头越少嘛,越供给不上,所以他逆冷,逆寒。那么虚在哪呢,底下就有了,“腹满,甚则溏泻,食不消化也”腹满,就是我们研究太阴病,腹满而痛,食不下,这是虚胀虚满,再厉害呀,不光虚满,溏泻,大便不成形,而且吃什么也不消化。由于这个关系,他才无气以奉上啊,所以行则喘喝。那么古人给搁个脱气,可是呢,张仲景这一部书,他重视胃,尤其他要讲建中汤了,所以他有这么一节,这个胃气要是不足,这就所谓中气脱气。这地方讲的还都不错,所以我们治病,第一个要紧的,你不能把人家胃给治坏了,这个胃治坏了,病是不会好的。

所以陈修园注这个.伤寒..金匮.,这话他提的我认为很有见识,他说仲景这个药啊,都讲宜甘药调治,他这个药啊,大概都用甘药的机会多,调什么,他调胃,所以.伤寒论.最后那个厥阴篇,呕吐哕下利,他这几种病,给六经作总结,那个不是厥阴证,所以现在研究.伤寒论.的,那个厥阴篇就是4小段,那是厥阴,那以下那个,他就讲厥、利、呕、哕四种病。那个在这个.玉函经.上说得很清楚,辨厥利呕哕病脉证并治第十,他是第十章,所以咱们这个.伤寒论.,讲.伤寒论.把这个东西讲到伤寒里头了,把这个厥阴病讲的是奇奇怪怪,样样不能懂了。所以他这个书啊,很不好读,像这地方讲的都好,他注重胃,这个注重胃是应该的,这个病人胃不好他不会恢复的。象我们治病,病没给人家治,把胃给人家治坏了,这就是小病给人治成大病,大病非死不可,那是肯定的,所以那个以前治肝硬化腹水,可以用这个甘遂剂,治一个死一个,那个东西你是猛攻,腹水没去多少,胃给治成痛泻,那还有个好?所以那好不了。这要紧,所以他给搁个脱气,很醒目得名词,就是中气虚,他叫脱气,他不光脱中气,三焦之气全脱。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他也讲的是脉。“脉弦而大”的脉,“弦则为减”怎么叫弦则为减呢,这个弦脉呀,我们拿手按,非常地硬直,这谓之弦,弓弦之弦嘛,可是呢一按,里头没有,也是中空的意思,所以弦则为减,他一减,光外边这么绷直,就应我们这个少腹里急了,就是弦急,那是寒了,所以他底下说,“减则为寒”那就不是弦脉,弦脉是个有余的脉啊,所以少阳病脉弦,他有热,这个弦脉也是个有余的脉,不是个不足的脉。但是呢,有外无内的这种弦,外边按着,一按,像鼓皮似的,里头什么没有,那就是有寒了,他是这么一个叫弦则为减,不禁按。“大则为芤”大是挺大,像按葱叶一样,那个葱叶,这咱们都知道,也是跟弦则为减一样,中空。他底下解释了,弦脉之所以减,那是为寒;那么芤之,大脉之所以芤,那是血不足,虚。这两个脉结合起来,“虚寒相搏,此名为革”这是革脉。这个革脉与芤脉不同,芤脉光浮大,按着里头没有,这个革脉,你要是轻按,还挺硬,革嘛,皮革之革呀。所以这个弦与这个大而中空的脉搁在一起,可是里头也没有,要有那就不是了,这种脉叫革脉,所以他讲脉讲的挺好,但是也不好理解,我这么讲大概大家容易理解。假如有这革脉,那都是主这个亡血失精了,要在妇人的话,半产漏下,大失血这种情况;在男子呢,或者是亡血,或者是失精。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虚劳里急”就是虚劳病而有里急,里急就是我们方才讲的少腹里急,就是小肚子这两条肉拘急。“悸”心跳,主要的那个小建中汤,他是一个血虚,津液虚、血虚,血不足以养心,心就跳的厉害。“衄”鼻子出血。“腹中痛”腹中痛与里急这是一致的,里急,小腹腹肌那样的拘挛,他这肚子也是要疼的,这个疼是一个里有寒呐。“梦失精”这都是虚劳的一种情况喽。“四肢酸疼”这个四肢酸疼他是桂枝汤证,桂枝汤治身疼痛。“手足烦热”那么这个烦热,也是虚烦,是虚热不是实热。“咽干口燥”津液虚,但是也有热像,他是虚热。“小建中汤主之”。这个在后世医家遇到这个情形他不敢用,其实大错误。这个津液虚,你要不健胃,有些他是不一样,比方大热,口干舌燥,那个津液虚,你去热就好了,那是一种白虎汤证,热结于里,那是实热的津液虚,你去热,津液就存在了,就好了,所以呢,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渴的厉害加人参都行的。真正虚,什么虚,中虚,胃虚,这个胃虚不能够化水谷嘛,这个津液虚,你要吃石膏,你不要他命了嘛,这地方你可分清了。这个辨证啊,这个方剂的应用,你不掌握这个,你不是说这个桂枝汤就治咽干口燥,那你不还把人治死吗,可是在这种情形的咽干口燥,你非用它不可,你要用白虎汤,那就把人药死了。后世这个笼统辩证法子糟透了,那就是害人。哎呀,津液虚,得滋阴补肾,那是瞎闹。你这个怎么滋阴补肾,他不是,可是这个是不是个治这个病,确实治,这个我有经验,这个方子我常用。我治一个肠结核,他高烧40度,可是一系列的他是小建中汤证,我给他吃了烧就退了,还非常好使,他这个虚热。古人他不管体温不体温的,他不知道啥体温,这证候的确是这个证候,尤其里急腹中痛,这是小建中汤一个主要证候,那么这个时候这个热像什么的你都别怕,他津液虚,他正是中气不好,就是胃气不好,那你尽管用这个方子,没错的。那么尤其身体疼痛,这还得有表证,所以他还是以桂枝汤为基础加芍药饴糖这个方子,加芍药治腹挛急,这个腹肌挛急他治,也治肚子疼。饴糖这个药是个大温性药,你像我们用这个饴糖,这个份量你得用好,古人的一升,就咱们现在喝茶杯的一杯,咱们现在吃药,那古人叫吃一升,一次药吃多少,这个饴糖就得搁多少,这一回吃这个药,搁少了就没用了,所以这个份量都有关系,怎么他用有效,我用怎么没效呢,你用没效有没效的道理。这个地方很要紧,所以在临床上,方剂适应的证候,这是要紧的,这个你得把它搞清楚了,不会有错误的,你别片面看问题,片面看问题就错了,你得整个看,这个方子很好。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这个地方他说一个“诸不足”不止里边有小建中汤证,他表也特别虚,他是诸不足。比方恶风特别厉害了,有黄芪证,你可以加黄芪,黄芪证就是我开始讲的这个,所以他补虚的力量呢,比小建中汤还厉害,还有力量,但是得有黄芪证,没有黄芪证用不着的。你像我们一般在临床上常遇着,就是这个里急腹中痛,得这个病的很多,尤其胃溃疡,这个病多的很,那你就放胆用,没错的。你可是一样,你别把实热当虚热,那就错了。他这个光搁个里急,诸不足,其实他这个里急啊,也有腹中痛,那么另外呢,再有一种黄芪证,可以加黄芪,没有不必加。底下方后这些话有对的,有不对的。“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一两半,余依上法”这是对的。“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这个胸满加生姜还可以。“腹满者去枣加茯苓”这就瞎扯了,这茯苓并不治腹满,他有小便不利可以加,所以这个书上这个加减方子我都不要,有些地方很错,底下这更糟了,“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半夏也不是补气的,半夏是下气得,你要说这个建中汤补气,那就坏了,尤其黄芪建中汤。你像咱们说这个肺病,无论肺结核也好,喘病也好,那都不是肺气虚,那你要是加上这东西,加上准坏,这很清楚。所以黄芪呀,我们讲了半天,它实表的,固表,表虚了他用黄芪,你像我们一般地麻黄这个药,谁都知道治喘,他西医现在也用麻黄素嘛,他为什么呢,他受了外感了,表气闭塞,这个人的这个排泄废物啊,他不是就从尿或者是呼吸排出,他这个汗腺排出一大部分啊,他这个表气闭塞了,应该从表排出的都担负到肺上了,肺上就受不了了,就喘,所以拿麻黄,还要解表嘛,你还要搁黄芪补?一补一个坏呀,这个东西才糟心呢。所以后世这个医书,他连这个药物都弄的这么弄,黄芪补气的,人家知道了,反正气虚就加黄芪啊,这就坏了,不是这个事儿,所以他这个地方都要不得的,这都后人搞的,都不是原来的东西。这个黄芪的应用你得知道,真正表虚,非他不可,就像我方才讲的那个,不然的话,有害无益,尤其肺病,你往里加黄芪,这不是找死吗,你像肺结核,这都不行,你不能把表再闭塞了,那再给肺上找担负,那不行了。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今天他这一章讲的,他这几个方剂都好,我们也常用肾气丸治腰痛,他不是是腰痛都治,这个小腹拘急,或者小腹不仁,这都属于下焦嘛,这个肾气丸,古人起这个名字很好,他是治下焦的,下焦虚寒,没有小腹拘急,小便不利,你用肾气丸就来治腰痛,怎么能治啊,真正地有这种情况,或者是小腹拘急,或者是小腹不仁,而又小便不利,这种腰痛,那是如神,你使它准好。没有这个,人家腰痛,你就给人吃肾气丸,哪是那样啊,这个补肾啊,肾虚呀,你从哪看的,人家一说腰痛就肾虚呀,这都是不对的。总而言之,不讲辨证,他嘴里满是辨证施治,实际是不辨证,他不懂。辩证到这个终点啊,准得辨到方剂、方证上,他这个书就是这样子,人家不是说是腰痛你就吃这个药,那哪儿成呀,你必须这个样子,你吃了准管好。所以我们在临床上,你非把这个掌握不可,不然的话不会治病的。这个八味肾气丸这个药,咱们也都常知道了,常用的,尤其把这个现在搁用六味治腰痛,更是瞎扯了,甚至还有十味地黄丸。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这个方子应用的机会是不太多。他说这个虚劳的人啊,因为体弱,他容易招受外感,所以风气百疾,就是时有寒热,他用这么一个方子。那么这个方子咱们看一看,他用薯蓣,薯蓣这个药,就是山药了,这是一个健胃的药,甜药嘛。那么这里面,这个建中、健胃药很多,你象理中,那他就是理中汤,人参、白术、干姜、甘草,这不是理中汤吗,他理中汤又加上薯蓣,胃喜燥不喜湿,加利水的药也是健胃的办法,所以他用理中的基础,主用薯蓣,更健胃建中。那么另外呢,他在这里头又加上茯苓,这一系列的啊,都是健胃。他另外呢,就是滋阴补血药,你像地黄、芎藭、芍药、麦门冬,阿胶,当归,这一系列都是一个滋阴补血。

滋阴补血、理中健胃,这就是他所说的虚劳诸不足,治虚劳的。那么再有呢,就是治寒热有些药了,曲、豆黄卷、柴胡、桔梗、杏仁,这一系列的药,就是治这个时而寒热,用的机会是不太多,不像头前那几个方子,做个参考吧,这个方子就是理中健胃、滋阴补血、养血,加点解热、去寒热的药,这个方意倒挺清楚,挺好明白。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这个方剂咱们常用,可是他的真得是虚呀,他这个虚烦不得眠呐,与桅子鼓汤不一样,桅子鼓汤是真热,他那个虚呀,冲着阳明病说的,阳明病他是内热,实热呀,他是不实,那么一种热,与这个虚是不同,这是真虚,所以这个列到虚劳篇里了。所以咱们用这个酸枣仁汤也得注意,真正是虚,因虚而烦躁不能睡觉,这方子好使,可不是说是睡不着觉就用它,就不行了,这也是有问题的。他真虚,你大量用酸枣仁,加点血分药,加、茯苓,好使的,他不虚,不虚的不行。相反呢,像这个栀子豉汤证,你要是用这个就不行了,那反倒坏了。这不然的话,你像这一般的这个胃有停水,影响睡觉呀,这个你得利水,搁点安神的药,你像龙骨、牡蛎什么的都行啊,他就能睡着,你吃这个药也不行,他不是真虚。真正地虚,他虚就发烦啊,心悸,心也跳,那你吃这个药准行,所以说我们在临床上,这个失眠的人也很多呀,也就是有时候乱用,他就不行了。这个酸枣仁啊,真正要是虚,影响到这个睡眠,无论是嗜眠,无论是失眠,他都好使,不论生熟,只要是由虚而来得,都得好使。所以咱们说生酸枣仁治嗜眠,炒枣仁治失眠,这也不对头的,真正由于虚劳,影响到睡眠,无论是睡不着,无论是爱睡,都好使,你就用这个方子也都行。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事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蛰虫丸主之。五劳虚极之病,那么他有个证候了,底下就是,“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那么他这个证啊,一般都是这样子。羸瘦,瘦的厉害,可他肚子满,就像那个蝈蝈似的,这个满就是中虚呀,不能吃东西,不能饮食。那么这种情况,就是这一段所要讲的五劳虚极之证,怎么得的呢?

原因是不一了,“食伤、忧伤、饮伤、房事伤、饥伤、劳伤”等等地吧。你吃东西不检点,饮食无节,再不就是多忧善愁的人,这都容易伤。饮伤、房事伤,就是男女不节制。劳碌饥伤,饱一顿,饿一顿,过劳,这等等地,都可以致五劳虚极之证。这几种伤的结果,“经络营卫气伤”他结果呀,没有不影响到这个营卫之气的,营卫之气哪来的呢?在经络啊,他古人这个经络啊,大血管谓之经,小血管就是络,我们说这个营卫在哪儿呢,在血管里头,血液在血管里头的作用,就叫做营,血管外的作用,就是气的作用,就叫做卫。那么最终各种的伤损,都能使之营卫之气损伤,营卫之气伤,所以由营卫就可以及到气血了,那么最后就伤于经络,而为干血,“内有干血”了。这个干血有他一定的证候,“肌肤甲错,两目黯黑”这就是干血之候,所以这个很准确,肌肤甲错就像这个鱼鳞似的,两目黯黑,眼睛啊,黑眼窝子,而目也不光泽,就是眼睛也不光泽。那么这个大黄蛰虫丸,它有缓中补虚之效。他怎么提这个缓中补虚?叫大黄蛰虫丸嘛,他是个攻药啊,你看他这个方剂就明白了,这个方子也很好啊,这个方子也最常用,完了把这一个讲一讲。这个方子它是祛瘀,是大力祛瘀呀,它既搁这个水蛭、虻虫、蛴螬、蛰虫这些诸虫,这个药祛瘀的力量都相当的有力量;另外,他又配上干漆、桃仁,这干漆、桃仁也是祛瘀有力量的药;那么这个大黄药量用的不重,而且又蒸,它这个攻破的力量就差了。你像咱们那个核桃承气汤,虽然没有用这些虫子这么些下瘀有力量,它能往下攻破的力量它有力量啊,大黄、芒硝一起搁,用调味承气汤加桂枝桃仁嘛。这个呢,它攻下的力量小,这个十分呢,要拿着古人的分量来说呀,就是二两半,你看这个生地用多少,这个干地黄十两,这个二两半,那不差多了嘛,而且它又蒸了,这个大黄要是久蒸,久晒,它不泻肚。所以有些人啊,看到这个大黄蛰虫丸啊,除非做药的时候不按照古法,按照古法它不会泻的。所以他说这个缓中补虚,主要在地黄、芍药这两个药上,大量的用干地黄。干地黄这个药也有清瘀作用你可知道,同时它起强壮滋阴,治干血嘛,它起强壮滋阴的作用,它补虚,与芍药配到一起,更有这个作用。另外,还做丸药,丸药最缓不过了,你看他一回吃多点儿啊,很少,小豆大的丸子,一回才吃五丸,那才多点儿,所以咱们现在那个大黄蛰虫丸啊,它是丸子大,丸子大约一钱吧,一钱,我就是一天让他吃一丸。所以这个药他用蜜丸,这个蜜也是个补中的药啊,大量的生地,芍药配合蜜,所以这个药是在通之中它补,所以叫缓中补虚,这个药不伤,他就是做这个配药的时候,他要是搁生大黄弄成面子那就不行了,那就要泻肚的,虽然少它也泻。这药很好,这个他说的这个肌肤甲错,两目黯黑,这个要注意用这个药,要有这些情形最好了,不然的话,我们现在用一般地这种顽固性的瘀血,你像我们治肝病最常遇到了,你像这个脾功能亢进啊,那么他有瘀血,你暴攻是不行的,用这个药挺好使。

我治一个,在文化大革命以前那会儿,那是一个年轻人得肝炎,怎么治他也不好,后来有一天啊,我就问他,你说你还身上哪儿不好啊,他说我一天啊,这个身上啊,得掉一层皮,我说你撸开腿我看看,一看啊,这蛇皮,就是肌肤甲错,嗨,后来我说,得了,你这个病你先别吃汤药了,我就给他吃这个,他吃了这个,是一天比一天好,这个人啊,这名字我想不起来了。所以这个,古人他对这个药物,他有一种特殊的证候,这个方子啊,它治干血,干血就是积久的瘀血,是这个咱们说这个劳病,都不是一日造成的这个病。我们家乡都管这个叫做“烟尘病”都是积年累月,积累的这个病,那不是一时能够去掉的,所以缓治的法子,那么这个方子还是很好很好的,没毛病。今天讲的方子都是极有用的方子。底下还有獭肝散,这都是附方了,底下全是附方,底下这个都是林亿呀,宋朝时候他们校对这个.金匮要略.,他也到处翻去,.千金.啊,.外台.啊,.肘后方.他都翻,看到有治虚劳的,他也都把它弄来了。那么底下这头一个就是炙甘草汤,这方子咱们讲过,在.伤寒论.里头,.千金翼.里他炙甘草汤他说治这个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他说治“虚劳不足”什么样子呢?“汗出而闷,脉结悸”脉结,就是跳跳停停;悸,悸者就是心悸。他这个脉结,心悸,这个病就是指的肺结核,汗出而闷,这是肺结核的末期是这样的,脉结,心跳汗出,烦闷,这虚热证候,虽然行动还能如常,但是不出百日。这个病人呢,要到这么一个情形,不出百日,他非死不可。危急者呢,不是像上边这么安定,像骨瘦如柴啊,呼吸啊短的很了,脉挺数的,那不出十一日,就要死的,那就是快了,这都是约略之词了。就是这样子病也只能够吃这个药,虽然这么说呀,这个药啊,这我常用,治肺结核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但是呢,真到他说的这个情形啊,也治不好,他有效是真有效,这个你在临床上也可以遇着你给他用用,那真有效,但是救不了,他死了,到这个份子上是不容易了。他这个炙甘草汤他就是大量的生地、麦冬啊,是这种滋阴养液的药,对于肺结核还都有好处的,你像麦门冬汤,竹叶石膏汤,这在临床上也常用,但是这都是在末期的时候是有效,可是这个病人啊,你还得摊到手上,治不好,他有效来有效去,完了还是不行。这个肺结核到这个末期呀,的确是不好治。那么在他这个开始的时候,这个方子用不得,不能吃补药,那我们还是用这个,根据他这个适应的这个病有什么证候用什么药,还是对得,所以像这个.千金.,他们也犯这个病,所以这个药,在这个时候用有效,这是肯定的,他这个也就是一时之效说得。底下.肘后.獭肝散 治冷劳,又主鬼疰应一门相染。这个.肘后.方也是个书名了,他有个獭肝散,“治冷劳”这个冷劳什么样,咱不知道。“又主鬼疰应一门相染”冲这句话啊,这个鬼疰是古人的一种看法了,一门相染就是传染病了,冲这个看法像肺结核,肺结核不能说冷劳,它不是冷劳。这个方子我没有用过,有一回我看着一个老先生用过,这个人死了,这北京一个很出名的一个老大夫,他那阵儿啊,他用獭肝丸,他自己配的丸药,他给肺结核吃啊,一个没有好的,我看他用不行,我也就没用,没试验,这个他古人说个冷劳,冷劳他不像肺结核,但是一门相染呢,像是肺结核,所以这个搁到这块儿值得怀疑,肺结核有人试验,不行,这都是附方,这都是林亿他们找的,在这个.千金.啊,这个是在.肘后.方上找的。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何从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这是一节,这个他是故作问答呀,以说明这个肺痿得的原因。开始就说了,“热在上焦者”上焦就指心肺都在上焦了。那么上焦有热,那么肺受热而咳,这就叫做肺痿,这个肺痿主要地还是热,因热而咳这一类的肺病,这叫做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这是提这么一个问题了,他说这种上焦有热,所致肺痿这种病,那么他是怎么得的呢?底下就是解释,“师曰:或从汗出”底下这几项啊,都说的是丧津液,这个出汗最伤人的津液了,那么出的少没关系,要是大出汗,或者是发汗太过,那么都使得阴液有所亡失。“或从呕吐”呕吐也分两种,一种自己的呕吐,一种是用医药致的呕吐,这种呕吐也丧人津液。“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者由于得这么一种病,就是小便频,咱们说这消渴,属于这个三多了,小便特别的频数,那么这类的消渴病,也丧失体液,这津液丧失多了,人津液亏损,咱们说这个伤津液就是伤阴分了,阴虚生热嘛,这再生出热来,就可以得肺痿,他是这个意思。“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这个大便难,就是指的阳明病这一类的了,阳明病应该吃泻药,但是不要太过呀,用一种快药下利,这种快药,大概都指着巴豆剂的时候多,这个巴豆剂这个东西猛急的很,也是都属于亡失体液。这个亡失津液太多了,那么就容易得这个病,就得这个上焦有热而咳的肺痿。

这是头一段,这是概要,这个肺痿呀,总而言之,是一个上焦有热,痿吗,这个痿呀,古人这个名字起的挺有意思,枯萎,他怎么枯萎,津液得虚,拿着现在我们临床上这个术语说就是虚热,虚,津液虚,热,是真有热,那么这就是构成肺痿的主要原因。曰: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这是又一节,这个曰还是问曰,他又提一个问题。他又问了,他说“寸口脉数”这个寸口脉数就是该这个寸关尺而言,不是光说这个寸,那么古人管这个桡骨动脉,这个叫寸口脉。说“寸口脉数,其人咳”脉数是为有热了,热伤肺,人才咳,那么这个热呢,很奇怪,“口反有浊唾涎沫者何”一般有热,这个口都干啊,一般是没有浊唾涎沫的,那么这么一种病,他就问这怎么回事,这个人啊,脉是数的是有热,他有些咳嗽,要是说有热呢,不应该吐浊唾涎沫,那么这个人咳嗽,反而吐浊唾涎沫者,这是怎么个道理?是什么病?“师曰,为肺痿之病”这个答复他说,你问这个呀正是肺痿之病。这个肺痿之病啊,我们拿现在的病名来说明的话就是肺结核,他这个肺啊,功能没有了,这个肺,我们是这个组织的,它都能有这个,接受,上焦受气于中焦,中焦还是胃呀,胃生出津液来,那么咱们中医是说这个脾给运输了,所以脾运津液到上焦,其实不是这个事,这是古人的看法啊,我们讲古人的书还根据古人这套,把这个经文弄明白。那么这个津液上来了,肺的功能好呢,它要吸收有用的,排出无用的,这咱们中医说呀,这就是津气四布。那么这个肺有病了,它功能没有了,津液来了,为肺的热所熏烧,就变成一个浊唾涎沫,就变成这个东西了,这纯粹是肺病,有病的一种反应。他说有热是有热,他也口舌干,后头有的,但是他所以有浊唾涎沫,正是我说的这个肺痿的病,他有这么一种情况。这是第二节,第二节说的是肺痿病啊,我们就肺痿病的认识,第一个他有热,第二个咳,吐涎沫。头一个他不说的吗,热在上焦,因为这个咳才为肺痿,咳这是一个要紧的证候。

那么这一段说明呢,不但咳有,要是吐浊唾涎沫,浊唾涎沫他这个东西粘的很,大概肺结核的病人咱们都看过,他那个痰啊,吐的非常多,多可是多,但是粘,特别粘,所以他搁个浊,浊唾涎沫。他底下又说一个与这个肺痿相似而实不同这么一种病,就叫肺痈,这是咱们这个题目,肺痿肺痈,他把肺痿提完了,他提出肺痈来了。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
 
实证。所以如果“口中辟辟燥”辟辟燥就是干得厉害,这个辟辟两个字啊,古人这个大学为辟庸嘛,干什么呢?要是明理嘛,这个辟辟燥与隐隐痛是个对立的关系,就是这个燥啊非常的明显。这个痛呢?“隐隐痛”它不是那么剧烈的痛。他说如果口中辟辟燥,口中里头干燥得厉害,就说明是热也是盛啊。那么咳,也咳,可是咳啊胸里头隐隐痛。那么这个病它不象这个肺痿,肺痿脉虽然数,它微。“脉反滑数”他也象肺痿那个病,但是不是脉数而微,是反滑数。这种病啊不是肺痿了,“此为肺痈”。“咳唾脓血”啊,这个开始的时候不一定有脓血了,那么到这个病整个形成了,它要唾脓唾血了。这是肺痈,与这个肺痿是不同了。“脉数虚者为肺痿”说这两个病在脉上有一个显明的辨别,脉数是数,但是虚,这个虚概括的很多了,脉数而弱、脉数而微,都属于虚,虚就是不足了。而虚脉呢按之无力,这个脉跳得无力则谓之虚。那么这个脉虽然数,但是虚,这是肺痿的这种脉应。“脉实者”脉不但数,我们上边说这个滑数,滑就是一个实脉了,都是一个太过的脉了。数之中而实,脉按着有力,这个滑也是有力的一种了。不只滑,脉大,脉紧这都算是一个有力的脉。脉实者这是肺痈,这就脉上来分辨这两个病,这都是原则上的东西。开始它讲这肺痿啊,就是津液虚而有热,那么同时呢他唾涎沫,咳唾涎沫,那么这把肺痿大概的情形他是交代清楚了。

与这个类似,也渴,但是不是咳唾涎沫,口中辟辟燥,它一咳嗽呢反而隐隐痛,那么他咳唾脓血,这类一系列的情况这是肺痈。那么就这两个病呢,有实有虚,都有热,一个是数而虚者,一个数而实者,这就说明这两个病。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痈?当有痈脓,吐之则死,其脉何类?作这一些提问。他说这个肺痈也是咳逆,那么这种咳逆,你要是诊之,这个脉之就是诊之,就是咱们现在说的诊察的时候。你诊察他,你怎么知道是肺痈?第一个问题,肺痈有脓,怎么知道它有痈脓,为什么一吐脓了就要死,那么这个脉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脉啊?它就提这么几个问题。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这是一小节,他就答了,先就脉上来说。他说寸口脉,还是我说的指的整个桡骨动脉说的,不是单指的寸脉。这个“寸口脉微而数”既微,这个微是又细跳得又无力,就叫微,它这脉的形也小,跳得也无力,这叫微。这个微啊,咱们头前也讲很多了在.伤寒论.,这都是津虚,津液虚,亡津液,脉微者亡津液也嘛,它这个虚脉。数还是热了,说针这个寸口脉啊是微而数,这么一个脉,那么底下他就是分析这个脉了。他说“微则为风”那么后边呢又说一个“微则汗出”这个研究过.伤寒论.的都明白了,这个.伤寒论.啊它本来是太阳中风,脉浮而缓,缓就是弱,或者脉浮弱,这是太阳中风的脉。如果这个汗出津液丧失太多了,脉就是由缓弱而变成微。所以他说这个微则为风,这就由于太阳中风丧失津液太多了,所以紧接着他就说微则汗出。那么太阳中风脉并不是微啊,只是缓弱而已啊,到不了这微的程度上,所以这样子就是由于汗出多了,所以这个微也正是亡津液,汗出多。那么这个怎么来的汗出多啊?由于太阳中风,太阳中风自汗出嘛,所以这个脉它才缓。那么汗出多了,它就脉就微了。所以他底下解释啊,微则为风,就是中风了,就是太阳中风没脉了。那么所以然呢,这个怎么由缓弱变成微了呢?就是微则汗出,由于汗出太多的关系。他讲这个肺痿啊,就是得津液虚,主要在这一点。

“数则为热”后边又跟着一个“数则恶寒”总而言之他讲这个太阳中风表证。数是个热,表热病嘛,咱们这个无论太阳伤寒,无论太阳中风都是表有热了,咱们普通的感冒都是,所以咱们用发汗解表去热嘛。那么数就是有热了,那么为什么他又说数则恶寒呢?这个表证这个热啊非恶寒不可,所以说恶寒者,表未解也。咱们讲太阳病的时候,这是自然的,这个我讲太阳病讲过了。体表的体温啊骤然间高,与外边这个差距啊就是加大了,你看咱们一般人这个体温与外界,他习惯上不恶风,如果你这个体表的体温特别的高了,与外边的差距加大了,就感觉外边风之刺激或者寒之刺激,所以这个表证的时候,都是体表的温度特别高的时候,他没有不恶寒的,所以他说数则为热,数则也恶寒。他这两句话全是解释寸口脉微而数,这是外受风寒的这么一种关系,他解释这个脉。风中于卫,呼而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风中于卫”者啊,那么这个风邪开始袭人啊,侵袭到人体啊,它不能进到脉里头去,只是在脉外。这个脉内呢,营在脉中,卫在脉外啊,所以都是卫先受病的。所以他搁个风中于卫啊,但是这都有语病,这才搞到后世风伤卫,寒伤营,其实这是有问题的,这个咱们有时间再讨论,现在咱们知道到这个。总而言之是根据上头,所以说人被风寒,就是得了表证了,太阳中风表不解的时候。这个表不解啊,这个表气就闭塞了,表气闭塞这个气就往上壅。咱们一得感冒,尤其咱们常遇着这种喘啊,那么吃麻黄是一个道理,我们人这个往外,这个气息也旁出啊,我们体表它也出啊,同时也排出废物。你看人得天天沐浴,衣裳到时候也是要脏,那个脏是什么东西呢,就是你排出的废物。那么如果你中风也好,伤寒也好,你这个体表啊闭塞,这个里外不通达了,不通达了应该从外边排泄的废物,以至于这气息它都往上来,壅逆往上,就是咱们后头讲的上气,咳逆上气。这个气是有上而无下,那变成什么了呢?就是“呼而不入”就是下边呼气不入。它气往上来,只能够呼气,吸气就困难了。所以它搁个呼气不入,这只是外受风寒指这个表邪说的。“热过于营,吸而不出”这个热过于营啊,这个热伤了血脉了,伤及血脉,就要结为痈脓啊,这个肺痈后头有解释。那么热才伤血脉,这个外面的风邪它不会伤血脉的。那么这个热内入了,伤及血脉了,那么肺啊已经有痈肿的情况了,吸而不出。

这个痈肿怎么的呢,这个肺啊能张不能合了,它就这么张,我们人一吸气啊,肺张,一呼气肺就合上。那么肿了,它光能张,它不能合,所以入而不出,吸气还能,呼出不能了。所以这两句话很不好懂啊,这个古人啊它尽在文字上啊,让你不太好懂,他下边就解释这两句话。风伤皮毛,热伤血脉。所以然的道理,这个风只是伤皮毛,皮毛闭塞。皮毛闭塞,表气不通了,这个气都担负到肺上了,往上跑。所以这个气上而不下,只呼而不能入,就是吸气困难啊。我们临床上咱们常遇着这种病,都是吸气困难,这个喘呢都是吸气困难。那么这个肺痈呢,指这个热伤了血脉以后,这个肺它肿了,热伤血脉,在这里解释上文了,为什么热过于营,吸而不出呢?它就是伤了血脉,伤了血脉结为痈肿,这个肺啊能开不能合。这个呼吸啊,这个肺呢一吸气它开,一出气它合。它不能合了,你光能吸不能呼,出不来。所以这两句话很不好讲,一般的书啊弄得乱七八糟的。所以他说热过于营,吸而不出,这个道理呢就底下这两句话,由于“风伤皮毛,热伤血脉”的关系,影响血脉,影响肺的本质上有痈肿了,他讲这是讲的肺痈了。风舍于肺,其人则咳。这个风伤皮毛啊,它古人认为这个肺合皮毛,皮毛与肺是相合的,这个皮毛属于肺。那么虽然是风伤皮毛,但是它内舍于肺。那么要是搁在咱们现在这个话说呢,这个晚了我给你们解释,就是外感啊要是涉及到肺了,一定要咳的。为什么涉及到肺呢?就是方才我说的那个道理,这个表气一闭塞啊,本应该从表气排出的废物,都担负到肺上了,肺受不了了,所以越这个表实越厉害,中风到不厉害啊。你看这个.伤寒论.上,太阳中风没有喘,太阳伤寒必喘,所以麻黄汤证无汗而喘嘛。它越这个不通,整个担负到肺上了,古人这个现象一致的,外边受风寒,就要喘,他就说风伤皮毛,内舍于肺,这个古人呢根据这么个现象他给的解释。那么这个实质呢,不是这个风来跑肺上藏着去了,不是这么个事。所以现在我们研究古人的东西啊,对他的规律我们必须把它搞清楚。那么这个说法呢,古人有古人的说法,我们也要把它解释出来,但是是不是这个问题我看不一定。如我们受了外感,喘,那古人看到什么呢?这个风啊,虽然在皮毛,皮毛又合于肺,这个风啊就在肺上安家落户了,哪是那个事呢?这个在现象是有这个情形,这是规律。但是我们现在解释呢,应该更进一步合乎生理,我认为是这样的。所以这个风中于卫,就是中于表,那么影响人咳嗽,就是气不得于外达,它往上来,担负到哪,担负到肺上来。尤其我们人对于液体废物的排泄,不外乎这几个路道,一个小便排泄;一个汗腺排泄;一个就是呼气。我们一天呼气排出的水份挺多,我们方才说的那个口吐浊唾涎沫也是这个道理。

这个肺子啊,没有那个正常机能,正常机能排出水份,水蒸汽啊,你看冷天往玻璃上一哈就知道了,你要哈它冒水珠。我们平时呢也是,不过它不见,有病了就不行了,它变成痰了,粘痰,这是肺有病了。那么这个呢,说是“风舍于肺”这个在这个古人是这么一种看法,其实表不解,影响到肺上,影响肺可不是风的问题,古人这么看那也没有办法,要拿张仲景这两千来年了,一千七、八百年了,那个时候科学水平没有,全世界那阵也没有那么高的科学水平,古人在现象上掌握这种规律,这是事实。那么所以然的道理呢,当然是科学没有发展到那个地步,他解释不出来。那么涉及到肺上了,那么人一定是咳的,就是表不解,上气,它就影响到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时唾浊沫,。“口干喘满”这个肺啊有热,上焦有热,有热他口就干。咳逆上气厉害了它就喘,由喘而变满,这个仅喘呢,这个胸里比较满了,这是胸的内压它扩大了。“咽燥不渴”虽然口干咽燥,这都是肺热熏蒸之象了,但是胃里头没有热,热不在胃,他就不渴。那么胃有热,他必渴,所以这个白虎汤证渴还是里有热了,胃有热了。“多唾浊沫”这个时候啊水遇到热,它就变成浊唾涎沫了,这就是肺痿之形成。这一段就说明由外感可以得肺痿,也可以得肺痈,底下就说了。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子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这个“时时振寒”后头有解释,这个脓要是将成的时候,振寒,这是脓成,化脓的时候有这么种情况。那么这是“热之所过”就是咱们头前所说的热过于营,不是在表了,已经进到这个血脉了,这个热。这个热伤血脉嘛,血由于热为之凝滞,凝聚不通,不通为滞,蓄结久了它要变质了,就要结为痈脓,吐出来那个东西就象米粥似的。“始萌可救”如果不是整个化脓还不要紧,所以始萌,开始啊是可以救的。要是整个的化脓成熟,非死不可,古人这么看法。那么肺痈这个病啊,我们现在按着内科学上观察啊,总而言之主要就是肺脓疡,这个病也是常见的,我们在临床上也看到过。肺脓疡啊,腐败性的气管发炎也有,腐败性的它也化脓,那么大多数是属于肺脓疡这一类的。那么这个在开始见点脓,它没成熟,用排脓的法子是可以治的。以前有个同事呢,姓王啊,我给他治了,他就得了肺脓疡了,他就吃排脓药嘛,后头有苇茎汤,这中药挺好使。古人说这脓成啊,不是那个僵化脓,僵化脓不算整个脓,脓已成就是整个变成脓了,那溃烂的不得了了,那个时候是难治了。那么这一节,你们要好好看一看,有几句话很不好明白,头一个“风中于卫,呼气不入”这句话它就是在风伤皮毛这个时候表气闭塞,这个气不得旁通,它往上逆。所以这病名起的非常好,肺痿肺痈咳逆上气,就是这个上气两个字,气是能上不能下,能上它只能呼,不能吸啊,所以他搁个呼气不入。第二个呢,它入啊,热伤到血脉了,就痈肿了,肺的本质要发生病了,它一肿啊,就光张了,不能合,能张而不能合,这肺一张就吸气,肺一合就呼气。肺子这个张合配合人这个呼吸这个呼入。它能张,光能够吸而不出,所以这两句话很不好解释。旁的没有什么,这一段它主要说明什么呢?属于伤风不行变成痨啊,这个肺痿肺痈这个病啊,也都由于外感来的也都不少,这个就说明这个问题。

那么如果只是这个风寒在表,这就是咱们说咳逆上气这套治法了,后头有的是,小青龙汤啊,厚朴麻黄汤,射干麻黄汤都是的,咱们说是外邪内饮啊,这类的反而都有内里都有水饮,那都是咳逆上气。底下这要讲具体治疗了,治疗呢什么病都有了,它同时也要讲咳逆上气了。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这是一段。这个“上气”就是我们说的这个风伤皮毛,风伤皮毛它表气不得外达了,气往上来,这个上气都喘呢。这个喘全是呼易吸难,就是吸气困难。那么这种病呢,“面浮肿”同时有水气,有水气就是里头也有水饮。这种病大概都是啊外感外邪,内里头有蓄饮,咱们后头讲水气篇就会讲了,风气相激嘛。这个水不是外边来的了,这个人根本就是里头有停水,又遭风寒,常常发生咱们说的这个痰喘嘛,哮喘这时候就发作。这边讲的就是这个,面浮肿,这个水气已经外现了,脸已经浮肿了。“肩息”这是虚到家了,什么叫做肩息呢?这个息啊,一呼一吸谓之一息,那么这个呼吸得用肩,摇肩,这个吸气相当困难啊,吸摇肩嘛,那是喘得厉害了,那按着现在的话说就是喘得厉害,摇肩,一肩一吸,古人这个炼字啊,是千锤百炼,所以它这个书不好读就这样了,一肩息,这是虚之极了,这种喘啊够重了。“其脉浮大”这个浮大,这是邪盛了。不只这个肺里头有毛病如此,我们在临床上啊是慢性病,慢性病没有不虚的,如果脉浮大,滑数,都不好。所以别怕这个脉,啊呀这么虚啊,那不要紧,它这个病久人虚脉也虚,这是正常的。那么这个人虚到这个份上了,而脉浮大邪盛,就是正虚邪盛,这个病就不好治了,所以说“不治”。这在古人怎么看法呢?就是人的正不胜邪了,不能胜邪了就不行了,所以咱们治病也是啊,总是要扶正祛邪,这个邪太盛了,你扶正都不好扶,你一扶正啊它邪更凶。你祛邪他人受不了,人虚到家了,所以凡是这种虚弱的病而反脉浮大,这不是好现象了,不治。“又加利,尤甚”如果同时这个人他下利,那更坏了。再下利那更虚了,谓之重虚啊,那可以说非死不可了。这个下利,尤其这个哮喘,那么个虚的样子又下利,他这个胃也败了,胃坏了,这个胃它是一个后天之本嘛,那所谓重虚脉再浮大,那就怎么治啊?没法治了,尤甚,那更厉害了。这都是原则的事,在临床上这东西很有用,我们遇到这种久病,不是新得的感冒,新得的感冒脉浮大怕什么,解表药里头加点去热的就行了。这都说的是慢性病,慢性病脉反而浮大,这就是正不胜邪,这种病要多加小心,咱不能说准死,总而言之这个病是个麻烦。你假设他更有其它的虚,尤其这个中气虚,胃虚更坏,这是原则上的东西。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上气、喘”这个就象小柴胡了,象小青龙加石膏证之类的。“而烦躁,属肺胀”那么这种的病啊属于肺胀,肺胀古人这是个病名。这个肺胀据我的体会啊,有的说是肺气肿,古人也不想,也不懂得肺气肿。他这个喘呢,胸它就胀,这个喘由于呼吸困难,胸腔这个内压增高,他就讲觉得胀,胀,烦满,古人管这个叫肺胀。那么这种情形,“欲作风水”这个风水啊,我们详细的在.水气篇.里头来讲,什么叫风水呢?既有外感,又有水气,古人管这种病叫风水。水气什么?就是身上浮肿,要么头一段面浮肿,那也是水气。那么他说欲作风水,水气还没有现出来,但是从这个上气喘而躁,肺胀这种病胸特别满,胀满这个大概都是内有饮的关系,内头有痰饮,.痰饮.那一篇咱们也没讲,大约后头都有。那么如果人内有痰饮,外感风邪,这就要发作所谓外邪内饮交相危害的这种情况。如果饮特别的厉害,将为风水,那么饮不太厉害那它未必然会成为风水。冲它这种说法这类的病素有内饮,又感风邪,这样子他才上气喘而躁,这是属于肺胀,这恐怕要发作风水。发作风水也好,不发作风水也好,这类病都得发汗,那么后头很多方子,到时候咱们再来讲,这很多了。咱们小青龙汤也是外邪内饮,心下有水气,表不解嘛。他这个上边这两段都讲这个咳逆上气,讲完肺痿肺痈了,又讲一般的咳嗽,喘。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这一段呢,不是肺痿,这个注家也是搞错的多,又说肺痿又出来冷的肺痿,哪是那个事啊?冷的不叫肺痿,开始呢热在上焦,因咳为肺痿。这个把定义搞清楚了,没有热怎么能叫肺痿呢?他这个说的很明白这一段,他形似“肺痿吐涎沫”吐涎沫是肺痿的一个症候,那么这个人呢也吐涎沫,象肺痿吐涎沫一样,但是“而不咳”这一句话就把这个肺痿否定了。肺痿它非咳不可,不咳它不关系到肺了。那么这个人光吐涎沫而不咳,同时呢里头也没有热,这人也不渴,那么为什么吐涎沫呢?这个吐涎沫啊,他底下有解释,他说这是啊肺中冷。肺中怎么冷啊,主要在中焦,还在胃。这个胃虚就要停饮,就要停水,而且胃虚这个水呀就往上来泛,上泛它就要波及到肺,吐涎沫。咱们说是寒饮射肺嘛,这是后世注家这么样子说嘛。就是这个胃虚,这个水都往上泛,那么这一段主要就是说明这个问题,你看这个方子就知道了。他说这个啊形似肺痿吐涎沫,但是不咳,那么这个人也不是里头有热,里头也没有热,“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假设由于胃虚停饮的话,这人呢一定是小便失禁,遗尿,小便数。

什么道理呢?它是“上虚不能制下”。这是古人呢,这个胃啊,这个书大概.五脏风寒积聚.里头有,这个上焦啊也得受中焦气,那么上焦它自己不能生津液啊,这个方才我们讲肺也是一样啊,它都是胃生津液,我们消化水谷嘛,这水谷之气,由胃来在发生一种变化作用,它生出来之后呢供给上焦,那么下焦呢也秉中焦之气,下焦它也没有这个办法,下焦的一切的机能啊也全是中焦供给,下焦也秉中焦。那么如果胃要是虚,也影响到下焦虚。所以这是一个自然的规律,古人呢拿一个阴阳五行来解释,他说胃属土,土虚不能制水,上不能制下,他拿这个阴阳五行来说。那实质呢,规律是这样,这个胃要是不好啊,身上哪也好不了。如果胃虚而使得下焦组织松驰,这很多了,这就咱们这个书上就多了。这个小便失去收涩它就遗尿,你看这个膀胱也好,肾脏也好,它失去收涩作用了,那么就小便不禁。那么这个治疗呢,治胃就行,等我过后再讲,咱们先讲这几句。他说如果要是胃虚,而有寒饮往上冲逆的话,使之吐涎沫,那么一定他要遗溺,要遗尿,小便要频数,胃虚不能治下嘛,这所以然的道理是什么呢?就是上虚不能治下,就是胃虚,脾胃虚了,古人这个中焦讲脾胃了,而不能治下的原因,它要有这种情况,那么这“为肺中冷”。肺中之冷,所由来,也在这。怎么讲,他底下有注解了。这个水呀往上冲啊,不是冲到肺拉倒啊,一定头眩,“必眩”眩晕的眩啊。这个胃有水,人头眩啊,所以咱们治这个头眩,常常用这个苓桂术甘汤就这个道理啊,我们利尿就行了。这个胃虚啊它不能制水,水往上泛,下边失禁,它同时也往上泛,所以他脑袋晕。“多涎唾”同时这个涎唾也要多的,这个涎唾是这么来的,不关系到肺,哪关系到肺呢?他所以搁个肺中冷是冲这涎沫说的。所以这个注家看到肺中冷这三个字啊,把这一段啊说成肺痿还有冷肺痿,这是瞎说八道,没有这个事,这不要信。“甘草干姜汤以温之”你看看这个治疗,这个甘草干姜汤是理中汤的一个基础啊。这理中汤就是甘草干姜汤的一个加味啊,甘草干姜汤加人参、加白术就是理中汤,理中者理中焦嘛,治胃,它不是治这肺,哪来的治这肺啊。他不是那么虚,就寒,所以他用甘草干姜就行了,可是甘草大量用了。“若服汤已渴者”胃恢复了,渴了寒去欲解了,就是胃里头没水了,没水这渴既不关乎肺,又不关乎胃,这属于消渴门类中的事,你到那去看去吧,治渴的方子有的是,看看怎么一个渴你怎么治,这个不在本段讨论之内,所以不详细说了。这一段本来挺好懂,可以大家注的把这个书弄得乱了。他这个咳逆上气往下讲,那么有一个似是而非的肺痿的病,吐涎沫,也象肺痿,可这个他光吐涎沫啊,这个实质上这个涎沫与那个浊唾涎沫也不一样,这个唾涎沫它不是粘的,那个浊唾涎沫,它是有热的加工了,它是浊唾涎沫。

这个就是涎沫,这个它不是一个特别胶粘的那种粘痰,不是这种样子,这个不是肺痿。这个甘草干姜汤这个药很好使,我们在那个甘草干姜汤加上这个茯苓、术就是苓姜术甘汤了治遗尿,也治小便频。后头也是讲咱们有那个所谓肾着汤了,就是根据这个甘草干姜汤的基础上加味,所以这个药治小便频,它总而言之呢是个温中,恢复胃。这个方子在.伤寒论.里头讲过了,这个方子好懂就两味药,干姜和附子这两味药都是大温性药啊,这两个药搁一起用当然力量更大了。只是用干姜,这干姜偏与治呕,这个附子呢偏于温下,所以这个下利用附子的时候多,呕吐用干姜的时候多,所以胃寒大概用干姜的时候比较多。大量用甘草,这甘草是甜,甜以养脾嘛,这个甘入脾,它也就是同时治胃,还是辛甘搁一起,就是温胃治胃。底下这个方剂才是具体治疗了。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这个方子很多用了。这个水鸡呀就是青蛙,咱们田鸡就是这类的东西。“喉中水鸡声”就是痰鸣,喉中痰鸣啊,就象青蛙叫唤的那个声。我底下遇到过这么叫唤的,我们用这个方子,不必准要青蛙鸣这么厉害,还不用。这个所谓“咳而上气”这也是指的是外邪内饮,内里头有痰饮,外边感外邪,有表证,就是咱们按现在话来说有表证。那么外邪激动里饮,两方面的问题,一个表气不通,它要上气,那么勾动内饮更厉害,那么咳逆上气,咳而上气,咳逆气只有上而无下,就是喘了,那也非喘不可了,不过是呼易而吸难,大概都这样,一般的咱们遇到这个外感性的喘呢,全是这样的,都是,你们问问病人就知道了,全是吸气困难。那么他如果喉中有水鸡声,就是凡是喉中啊湿鸣、痰鸣,我们就可以有用射干麻黄汤的机会,这个方子最好用了。但是咽喉挺利落,不行,我们对这个哮喘呢一般的有外感,有这种表证的情况,这个方子但凡它没有热,放胆可以用,因为它温药多啊。那么如果有些热呢?可以加石膏,这个方子我常用,挺好使。我们分析分析这个方剂。射干、紫菀、款冬花、五味子这四味药啊,都治咳逆上气,全治上气啊,也治咳,咳逆上气。可是尤其是这个射干,它是一个微寒的一个药,它能够去热清咽,它这个去痰的力量相当的好,能够开咽,古人这个.本草.上说是咽中解气,搁个解气。所以这个咽喉不利啊,有些痰鸣,用这个方子最好就在这一点,它是以射干为主药的。那么另外呢,你象这个半夏、细辛、生姜这都是逐饮,就是去饮,去饮降逆,呕逆、咳逆它都治嘛,所以你不去内饮也不行,它用半夏、生姜、细辛,那五味子也去饮啊,但是它是收敛药,它没有这个半夏、细辛这个药有力量。所以这个方子啊外解表,它用麻黄,内去饮,用这些药。同时正面它治咳逆上气,用这个射干、紫菀、款冬花、五味子,所以这个方子很好。

不过它有一点,这个细辛啊,少用也是没多大作用的,细辛呢它是用三两,三两咱们现在用的是三钱了,三钱用四钱也没关系啊,我们一般用搁二钱就行,虽然我们尤其初学的人呢,你要太多了,它不给你,所以说细辛药死人,纯属瞎扯。细辛这个药是个芳香药,它通窍,它怎么能憋死人呢?它通关窍这个药,治关节疼嘛,通利关节,它去水,但是没有水你用它是不行的。那么这个药呢辛,细辛嘛,这名儿就叫辛嘛,细辛嘛,辣,拿舌头一舔,麻舌头。因为麻舌头,这是有毒啊,哪是这回事,它没有毒,这个药列入上品,可以久用。.本草.里头上品药都可以久用,没有害处。这也不知哪一个人拿这个药药死人了,药死人不一定是细辛呢,什么药都能药死人呢,你不对证都药死人,哪专门针对细辛吗?把这个细辛规定不能过钱,过钱这能把人憋死,真是瞎说,我用这个份量都是普通,常用。我这岁数也算不小了,我没有遇到过这个麻烦,尽管用,没错。但是要是真正的热证,不行,这好比你用大热药,别说用细辛,你用姜枣都差劲呢,是不是?真正的白虎汤证你要那么用行吗?这个辨证要紧的,所以它搁一个喉中有水鸡声,有水、有痰、有饮,这个痰饮就是水啊。他胃里头有这些东西,你不用这个哪行呢。你得辨证,不是随便哪一个药就治喘了,哪个药就这么,那就糟糕了。如果我们遇到这个喘挺厉害,这个痰呢?湿鸣,用这个方子没有什么大错误的。我们开始学,就我说的细辛可以小点量用,用个现在说是四、五克,五、六克,没问题的,它真正有点热,不太热,加点石膏这个方子也能用,不是不能用。你看这个方子就看出来了,这个方子并发不大汗,它没有桂枝,你要搁上石膏,它更不发汗了,不用看这个麻黄四两,四两就现在四钱了,它不发大汗。这个麻黄啊和这个药让温病吓唬的人都不敢用了,尽管用,没事。我这回得感冒,我就吃四钱麻黄,我也没咋地,要不这么吃我这感冒不会好的这么快,这方子很好,常用这方子。
 
短气,偏于内里的痰太盛了,时时吐浊,这个痰没完,浊痰,而且也是胶粘得厉害,特别得多,以至于不得卧。它这个内里头的饮特别多啊,你要坐着,水性是就下呀,它在胃底下,它不往上压迫,你还能出气,一躺一压迫,你就受不了,所以内里水邪重啊,都不得平卧。那么这个情形,先去痰也是个办法,这个皂荚丸就是。不过这个药啊,一般用起来有点燥,同时也是下水的力量挺重,所以后世说它不驯,一般都不用,不跟用葶苈,葶苈泻肺也行,葶苈大枣,这个药的意思相通。它用皂荚丸就是,皂荚它用八两,刮去皮,用酥炙,右一味末之,蜜丸梧子大,以枣膏和汤服三丸。这个用法相当好的,别看它量大,它吃的是丸药,不是这八两都给他吃了。炼蜜为梧桐子那么大的丸,以枣膏和之,这大枣这个药啊也去水,十枣汤也拿大枣配,同时呢它能制药的猛烈,能够缓其峻烈,所以古人配伍这个药相当好。所以既炼蜜为丸,为什么用枣膏来和之呢,主要的原因是就在这,这个枣啊、甘草这类药物都能起这种作用,但我们去痰去水,甘草不行。甘草它不利于去水。所以甘草大量用,这人还能浮肿呢,小便少。想去水,不要用甘草,用大枣,都是甜药,甜药都能够安中啊,所以这个配伍的法子是挺好的,也不至于有什么大毛病,去痰是相当有力量。这是说是,在咳逆上气,痰粘壅盛,以至于时时得吐而不得卧,可以先去其痰,然后再讲善后之治。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脉沉者,泽漆汤主之。这是一节。

咳而脉浮为在表啊,在表得解表,但是这个说法也是非常得简约,那就是一般咳嗽,我们就用厚朴麻黄汤啊,也不是的。那么这个方子与小青龙汤很类似,主治差不多。当然我们要参考小青龙汤的应用。这么一种咳逆上气可以用的,所以不是说是咳嗽就用的。咳而脉浮是在表,也是有内饮,没内饮这个方子也不行,我们分析分析这个方子知道了。所以它与小青龙汤的不同啊,它去了桂枝,去芍药。去桂枝,这个麻黄这个药要配伍桂枝发汗厉害,它去了桂枝,反而加上石膏了,这个发汗作用就很小。那么小青龙汤也有加石膏的,小青龙汤烦躁的话加石膏,它不烦躁没有加石膏。那这个加石膏呢,这个方剂也是烦躁,但要是麻黄要是配合大量的石膏啊,反倒治汗出,咱们看那个麻杏石膏吧,汗出而喘,身无大热者,它那个有麻黄还治汗出,它就是没有桂枝,它有石膏。那么这个方子呢,我们根据这一点,不是个大发汗药。另外它加上杏仁厚朴,杏仁厚朴咱们知道都治喘的,所以这个方子偏于治喘。那如果近似小青龙汤证,不需要大发汗,而喘反倒重,可以用这个方子。所以我们临床上,对这个方剂你得弄清楚。那么这个方子呢,比较上说,比小青龙汤用起来还平稳得多。那其它也是大同小异了,它搁小麦又是补虚了,小麦还是有些营养,旁的作用也没有。也就是说小青龙汤证无需大发汗,而偏于喘这方面多的话,可以用这个方子。我们用的时候要根据小青龙汤证,小青龙汤证就是咳逆倚息不得卧了,表不解这类情况,心下有水气。“脉沉者,泽漆汤主之。”脉沉,脉沉不光是在里,我们讲到后头.水气篇.就有。脉得诸沉当责有水啊。这个水饮也能致咳,这个水饮往上压迫横隔膜,比如胃虚停水多,压迫这横隔膜,人这个呼吸,我们方才讲,肺一张一合,一合的时候肺往下,往下横隔膜也得随着它往下,可胃里有水,往上压迫,横隔膜不得往下,呼吸就困难不舒,它也影响咳,影响喘。那这个脉沉指有水说的,所以用泽漆汤。泽漆汤就是个下水的药,这个方子也很有意思,它以泽漆为主,这个泽漆你们看看用多少,三斤,这个泽漆又叫猫儿眼,这个药非常好,利水不伤人的,所以它大量用,搁了三斤,以东流水五斗,取一斗五升。古人这个一斗就是咱们这个茶杯四茶杯,一升就是一茶杯,你看我们现在喝药,古人说每一回饮一升,一升就一茶杯,不是现在那升斗,大升,那人得撑坏。用这个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单独搁的,这个泽漆,汁汁。另外半夏、紫参,也有搁紫菀的,生姜、白前、甘草、黄芩、人参、桂枝这些药各三两。它把这几味药啊,弄碎,内泽漆汁中,煮取五升。这个泽漆不是先煎了嘛,那药汁里头加这些药,再煮五升,温服五合,至夜尽。这个要频服。一回吃五合,到夜把它吃完。所以这个药很平稳,我们看分析这个药,这个药啊,既用泽漆下水利小便,同时用人参、甘草、生姜,这是健胃啊。凡是里有停水,都是胃虚,所以用这种健胃的药。其它的药啊,都是下气止咳,你看半夏啊,紫参啊,白前啊。黄芩它不是,它是协同泽漆去热,内有停水,常常热也是。这个咱们.伤寒论.里有。胁下有水气,表不解嘛,这个表热不除。所以也搁点黄芩啊,佐泽漆以去热。另外搁些健胃安中的药,恢复胃啊,胃不恢复还停饮,这个水去了,旁的水还生。那胃恢复了,它就不再停水了。那另外有下气止咳的那些药,半夏也下气啊,同时它也去水。所以这个药主要是安中健胃、利尿止咳、下气止咳这么一种主治,这个方子也挺好。这就是说,我们在治一般的咳嗽喘的时候,他这个脉啊都是原则上的,如果浮,你还得在表上求。它只举一个厚朴麻黄汤,不一定厚朴麻黄汤。如果像我们头前讲的,喉中水鸡声呢,你可以用射干麻黄汤也一样啊。那么其它的是小青龙汤证,用小青龙汤也一样。它这个举个例子,所以.金匮要略.它这个书啊,不那么像.伤寒论.讲的那么具体。因为你有了一般的知识了,有了一般的对于辩证施治的认识了。所以这个书啊,就是提一个纲领而已。那如果里头有水呢,那你就去水嘛。它也举个例子。你看我们去水的药也有的是啊。你像咱们在后头的.痰饮篇.里头就有了。苓甘五味姜辛夏,这都是的。“大逆上气”这个“大”是个“火”字,这是对的。.医宗金鉴.它说的也是“火”对,那是合理的,应该改,不是个“大”。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这个就是治肺痿这一类的。火逆嘛,上焦有热,因咳为肺痿。“火逆上气,咽喉不利”这个咽喉不利啊,它是火逆上气,就是我们头前讲的那个肺痿,咽干口燥,口燥咽也干,同时呢还有痰。

这个痰呢,你越噪子干,这个痰粘这就是没办法。所以这个痰呢,缠绕着不去,这么个不利。所以火逆上气,这个气往上,但是有热,所以咽喉啊,特别缺津少液的那种干。而且还有痰粘浊唾,被那缠绕着,卡不出咽不下,挺难受。止逆下气者,这个方子主要是止逆下气,同时也是滋阴养液的,麦门冬汤主之。这个方子咱们又常用了。麦门冬七升,麦门冬这个药啊,它是一个甘寒,咱们补胃阴嘛,它是甘入胃,津液亏损。那么这个药与生地啊,瓜蒌根就是花粉啊,都看得差不多,但各有不同啊。这个是滋阴以治咳为主,比方人有咳嗽,嘴也干得厉害,你用麦门冬。你看那个,干得厉害,他渴那是花粉。也干,他有血症,拉丝血啊,或者是鼻衄啊,那是生地。全是滋阴的,个个也不一样。所以我们现在临床上,原则上滋阴如何如何地不行,你得根据这个情况,各种药物不一样。那这咳逆而咽中干,这是麦冬的一个主症,所以我们临床上常遇到咳嗽吃麦冬,是不对的。他在湿润的时候,津液还没到那个时候,你吃麦冬哪行啊。越吃,咳嗽越厉害。那现在有很多的养肺润燥啊这种办法,那不是治急病,慢性病可以,这指的是肺痿说的。所以它主用麦冬,大量用。他搁七升,那七升有的东西啦,这一升啊就是那个杯半杯吧,一升。小茶碗是一茶碗,一升,七升七碗。这个麦冬要是七茶碗,这东西也够份量的啊。所以这个药,我有体会,在临床上,小量用没用,反倒耽误事。一般我用都是起码六七钱这么用,还可以多用。半夏是下气,一升,一升就一小茶碗这样。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它这个方子,一方面健胃安中,这个人要是津液亏损啊,这个健胃是必要的,认为这个津液生成啊,你非胃好不行,胃要坏就不行了。所以它是标本一起来的。拿麦冬呢它治其标了,搁人参、甘草、粳米、大枣这些甘药,健胃,这是治其本。胃气不恢复是不行的。半夏下气,所以这个方子一般肺结核是有用的机会,但是肺结核要是用这个方子时,效是真有,你们试试,可是这病人救不活了。你看肺结核真是骨瘦如柴啊,到末期的时候,这个药真好使。这个药,就是咱们所说的炙甘草汤都行。他吃了真好,但他吃来吃去就不行了,到末期,不是药所能救治的。一般像竹叶石膏汤啊都挺好使,我都用过。

这方子不到那个阶段吃,也有好的。它的确能够下气治火逆,的确起这个作用,也去痰。讲不完了今天,再讲两节吧,把桔梗汤讲完。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这个葶苈大枣泻肺汤跟我们方才讲的皂荚丸是一样,都是祛痰为主。但是葶苈呢,有些治咳嗽作用,它不但能够下痰,还能治咳嗽。它说肺痈喘不得卧,那这个不是在脓已成的时候,脓已成了这个药不能用,那就得排脓,吃下水的药不起作用。这也就是痰粘壅盛,肺痈也好,不是肺痈也好。一直吐痰而不得卧有用葶苈大枣这方子。这葶苈下水也挺猛啊。它也搁大枣。这个用的是汤,不是丸,这比那个药(皂荚丸)更有力量。这个葶苈还是好药,它没有多大毒,不像甘遂大戟芫花那毒都挺重的,这个问题还不大。但它也是个峻下药,用的时候还是要注意,顶好配上大枣配丸药,去痰还是好的。我们临床上用啊,用三钱二钱的问题不大,我治喘也常用,痰多的也常加旁的药物。它这个配制法也挺细腻的,它把那葶苈啊,熬令黄色,熬了就是去它峻,力太猛了,就是制一下。捣丸如弹子大,就像弹弓弹子大。大枣十二枚,先以水三升,煮枣取二升,去枣,把这个枣不要了,光留这个枣汤。然后把葶苈丸搁里头,如弹子大嘛,就是那一丸子,顿服。这个做法跟皂荚丸差不多。这个大枣就治葶苈的峻。不是说肺痈就要用这个方子,这是错的。它就是痰粘壅盛而不得卧,有用葶苈大枣泻肺汤的机会,肺痈也好,其它的咳逆上气也好。但是吐脓的时候,这个方子不要用。它底下讲了。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这个真正治肺痈。咳而胸满,咳得也相当得凶了,咳已经促生胸满,就是我说的这个胸内压增高,那个咳嗽不厉害都达不到这个程度。振寒脉数,我方才讲了,这个振寒都是酝脓的时候,脉数就是里头热,有热了所以外面发振寒。振寒就是战,人寒得厉害。这也是酝脓时的一个症候。咽干,它这个热在肺啊,肺往上熏,他咽也干,但它不在胃,故不渴。时时浊唾腥臭,这是指脓了,浊唾、腥臭,胃气不好,它就脓嘛,再久的话,吐脓就像米粥似的了。

那见着脓的那肯定是肺痈了,那只能排脓,桔梗汤主之。桔梗这个药咱们也常用,这个桔梗它就是排脓,排脓排痰。所以已经见着脓了,只能排脓,没有第二个法子。这也是其中一个方子,一个桔梗汤。那在这个书上呢,在.肠痈篇.里头,有排脓散、排脓汤,当然也都可以用了。在这个附方里头,后头有个苇茎汤,我认为那个方子最好,那个方子去瘀排脓。我们今天就讲到这儿了。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其人喘,这也是外邪内饮的一种病,这个热挟水气壅逆于上。在后面,“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古人呢认为半夏这味药治眉棱骨痛,古人谓之痰厥,它就下痰饮,这个水和邪热不得出表,都是往上壅逆,最厉害了影响到两目,如脱状者,就是这个眼球就像突出来一样,就像掉出来一样。这个病是真有啊,在喘得厉害的时候,会遇到这种情况。那这种情况,越婢加半夏相当好使。这个越婢加半夏啊,越婢汤它本来治风湿的,风水,它是汗出,续自汗出,身无大热,这么一种表证。身无大热咱头前讲过了,不像阳明病那个蒸蒸发热,不到那么个程度,但的确是热在里了,它这续自汗出,阳明病法多汗,所以它这个药麻黄配伍石膏呢。既有表证,里头也有热,但这个热没到胃家实那个程度,所以不到身大热。所以原文说的是身无大热,可不是说身没有热。不像阳明病啊,那个身大热那样子,不是那个样子,没到那种程度呢,但在里头有热。汗呢,也不像桂枝汤那个汗,它那个汗是由内往外蒸的,而且汗也多,跟麻杏石甘汤一样,汗也较粘,有味,臭。那这段在越婢汤的基础上,同时又有水气,就是半夏的关系啊,所以加半夏,半夏这个药啊下气也逐水,说是去饮了,饮也是水嘛。那用这种方子,假设遇到这种哮喘,脉浮大,浮大者,浮是表,大是里热,里有热它大,目如脱状,这就是热挟水气,不得出表,往上壅的。那到这一个症候,要用越婢加半夏。所以越婢加半夏汤的应用,指标就是目如脱状。越婢汤咱们讲过的啦,麻黄、石膏、生姜、大枣、甘草,这就是越婢汤的原方。那另外呢,它加了半夏。那这个就是咳而上气,再喘,目如脱状,脉浮大的可以用这个方子。咱们这一篇书啊讲的全是关于呼吸气的病,肺痿肺痈,咳逆上气,概括了这咳嗽喘了。底下这一段。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汤加石膏汤主之。这看上去与上面的差不多。也是咳而上气,肺胀,它当然也喘,烦躁而喘。所以我们用这方的时候,光看病名啊这是不行的。这个是在小青龙汤的基础上而有热,所以有烦躁,就是不汗出而烦躁。它表不解,心下有水气,这个方子呢,用干姜、细辛、五味,一方面去水,所以水一去,麻黄桂枝也发挥作用了,就能够汗出了。在这个基础上,也是咳逆上气而喘,从这几点上,跟我们越婢汤没什么分别。可那是在越婢汤的基础上而挟饮。这是在小青龙汤的基础上而挟热,它有热。这个小青龙汤咱们都知道的,就是一般咳嗽喘,吐涎沫,不得平卧,那么有表证,也是外邪内饮呐。那么这个我们用小青龙汤。但是烦躁,就是热,所以就加石膏,小青龙加石膏。这方剂的应用啊,必须要注意的。你看这个没有目如脱状啊,那头前这个咳嗽喘,大致都差不多。那个脉浮大,这个脉也浮。有时还得分析,分不清。主要的呢,它那个水气的热比这个厉害,冲逆得也凶,所以目如脱状。那么小青龙汤它不是的,它只是咳逆倚息,后头还要讲的。

所以小青龙汤在痰饮篇,它单去痰饮。越婢汤偏于治风热。所以两个方子应用的方证是不相同的。小青龙汤就是咱们以前讲过的,麻黄、芍药、桂枝、细辛、甘草、干姜、五味、半夏、石膏。这个方子是常用的。它主要偏于辛温,所以在临床上遇到这种一般的咳而上气啊,这种喘啊,偏于有热的,你用小青龙汤要注点意。它是偏于饮盛,心下有水气。开始在.伤寒论.就提出这个问题,就是痰饮太盛,都支饮了。那这个人啊,口什么都不那么干,这个时候有用它的机会。真正有热,用它机会不多。要注意。老年人气管炎呢,用这个方子有时候很多。但它也有挟热的时候,你看这个烦躁,虽然一派都是痰饮这种象征,可以用小青龙汤。但它烦躁,烦躁这是一个石膏证的反应。因为有干姜、细辛这些药啊,它也不渴的,别看搁石膏。这个药呢,主要是半夏、细辛、干姜、五味,这些药啊,有镇咳,有去水,温中镇咳去水。另外以这个麻黄、桂枝、甘草、石膏解表去热。既有表证,内里头也有水。这在.伤寒论.里讲很多了,内里有水,你要不兼去水,只是发汗,不行的,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常常的,你由于发汗,激动里水,也发展很多的,必须兼去水。这里面看些问题了,只是胃有停水,那用干姜、半夏啊这类药就可以。如果小便不利呢,还是要搁利小便的药。这在.伤寒论.讲很多。这方都常用。底下是附方,这个附方值得研究,很有用。这个炙甘草汤,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这见于.外台.。温温液液就是恶心,就是泛泛恶心。心胸这个地方老要吐,就是恶心的意思,温温液液。那么肺痿头前讲了,咳唾,涎唾多,那这个炙甘草汤和我们头前讲的麦门冬汤差不多,都是滋阴清热的这种法子,那搁现代话说就是育阴清肺。这种都是晚期,你像肺结核的末期啊,用这个机会的很多。咱们说外感啊,风寒啊,同时里头有水饮啊,这个方子用不得。所以不是哪一个药治什么病,张仲景的书主要辩这个方剂的适应证,具体的东西具体分析。那炙甘草汤在头前讲了,.虚劳篇.里头,在.伤寒论.中也有。这个方子用都起作用。假设是肺结核的末期吃这个药,救不了死,这个我很有经验,我不得专用它,但有效,那肯定。这是在.外台.上,它单独地提出炙甘草汤了,就是复脉汤了,可以治肺痿涎沫多,人不愿吃东西,心中老觉着温温液液,恶心。这都指的肺结核说的,指的肺痿嘛。.千金.甘草汤。就是一味甘草,这个甘草汤啊,甘草缓急迫,假如人不能吃东西,就像上边说的温温液液,老这么恶心,这个甘草有时候治恶心,也治吐。古人治噤口痢,有时候吃什么药他都吐,那怎么办呢,就是用甘草一味,随时把急迫的病情啊,但要是他能咽下去,他就不那么吐了再吃方药就行了。所以一味甘草汤啊,它这种吐有个基本的情形,食道上也有痉挛这种情况,这甘草它也治这个东西。.千金.还有个生姜甘草汤。

头一个甘草汤,没有提它治什么,就是搁在炙甘草汤后了。当然这个人也是恶心不欲食了,那底下这生姜甘草汤,这个提出来了,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这个咳唾涎沫也伤人津液,而且肺痿这个病啊,是上焦有热。咱们开始就说的这个,又由于津液有伤,它本来就是热而津液虚,这么一种的病,它再丧失些津液,咳唾涎沫不止,它这个咽干口燥更明显。那么这个咽干口燥用石膏的机会很少,它用白虎汤的机会很少,它虚证,所以古人都用健胃的法子,在后世医家对这个不很大清楚。因为它有生姜、人参、甘草、大枣,健胃,也只能够健胃,还能够生津顾液,它津液从胃上来的。到肺结核末期,人是不能吃东西,这种病我也遇到很多了。所以这个时候咽干口燥,你要用这个大量像白虎剂,这不行。吃完了胃更坏了,坏了它更不能生津液。所以它这个就是健胃滋液的法子,它用辛甘的药合用。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它也治肺痿吐涎沫,但证是太空。这个桂枝去芍药治什么呢,治脉促胸满。咱们这个.伤寒论.上有。脉促呢,偏于往上,上实下虚的那种病。所以这个胸满,不利于这芍药,所以芍药它去掉了。那如果肺痿咳唾涎沫,胸满,气上冲得厉害,胸满而咳唾涎沫相当得多,有用这个方子的机会,你得有这些问题,只说肺痿咳唾涎沫不止,我们就用这个药,这是冒失。所以.千金.上唐代这个的时候啊,对这个方药的看法啊,就有些越来越远了,不像咱们研究仲景这个书了。这是.千金.那上提出来的,有用的机会,不是没有。比如这气冲得厉害,胸满得厉害,那么腑气又虚的人,这个时候涎沫多,人不得平卧,用桂枝去芍药汤加皂荚行的,去痰吧。否则不能随便得用,一看到肺痿吐涎沫,就用这个方子还是不行。因为皂荚这个药啊,它温燥。像肺结核这种病,它都是一个热,津液虚,你要用温性燥药,与它不怎么合适的。所以肺结核里头,你像小青龙汤用的机会都没有。就用麦门冬汤啊,炙甘草汤啊,这类的机会多。.外台.桔梗白散。桔梗白散在.伤寒论.中有的。巴豆、桔梗。它说桔梗、贝母,另外搁小量的巴豆,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时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这个与前面的桔梗汤啊,是一样,这个文字一点没错。那这是在.外台.上,它不是在仲景这一篇里头同时存在的。这说明什么问题?这个是个攻啊,用巴豆。如果肺痈开始酝脓了,这个人不大虚的时候,这个方子可用,这也排痰排脓,但是得有实证,起码有大便难哪,大便干啊,人也不虚,真虚起来了,那还是用桔梗汤,这两个方子有虚实之分。那这个排脓呢,都有大量的桔梗贝母,它都是排脓。那看看这个方剂的注文就知道了。“右三味为散,强人饮服半钱匕,”这个巴豆这东西,相当得有力量,但它不很伤人,它是一个温性的泻下药。“羸者减之”太瘦弱的人啊,半钱匕也不要,半钱匕拿现在说,就是一半钱差不多。“病在膈上者吐脓血”如果脓在膈上,它也能使人吐,这个巴豆是又能使人吐,又能使人泻啊,吃了有时候上吐下泻。它说病在膈上啊,就能让他吐,这指是排脓了,指的脓说的。“膈下者泻出”那如果肠痈用这个法子也行的,它这个意思。

那么膈下就不止上面的,胃痈了,肠痈了也可以从底下排除。“若下之不止”这个巴豆啊,下得相当猛峻,要是下得厉害的时候,喝点冷水就好了。这个我也亲身有体会,这个巴豆它是个温下的法子,遇上寒的它就解了,你喝点冷水啊,就是冷粥什么都行的,越吃热的越是厉害。这个巴豆以前本来是医家常用的药,小孩这种,像以前妙灵丹里头都有,搁点巴豆霜,它不伤,别看这个药挺猛峻,小量用它不伤人,尤其是把油提得干净,也不怎么吐,这个吐还是与巴豆油有关系。那这个就是所谓肺痈的治疗。肺痈治疗,如果实证,也还是以桔梗贝母排痰(脓),搁巴豆通便。底下这个方子挺好,这个.千金.苇茎汤,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这是偏于有热,偏于有热得用寒以解热。它说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它这个当肺的部位,外面身上甲错,里头不是有痈脓就是有瘀血。那这是一种肺痈,你可以用这个苇茎汤,这个方子经过实验是挺好使。在这个方子上你也可以加上桔梗贝母,也可以加。这个瓜瓣现在就搁的冬瓜子。这个主要的它是,你看苇茎啊,苡仁它是个排脓药,这个桃仁它去瘀药。这个苡仁还可以多搁,你再搁上桔梗贝母啊,也可以。苇茎、瓜瓣就是解热,瓜瓣你搁冬瓜仁它也排脓。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这个也恐怕后边出的,也不像书的原本,它写附方里头,当然也是附的。它说这个一身面目浮肿,鼻子也堵塞,流清涕,由于鼻子流清涕、堵塞的关系,所以不闻香臭酸辛,都闻不着。“咳逆上气,喘鸣迫塞”那么这个,它搁个肺痈,这个也不一定就是肺痈。那么或者在肺痈初期没有酝脓以前,有这个情形胸中痛啊,这什么,有可用这个。葶苈大枣泻肺汤头前讲了,痰粘壅盛啊,有可用的机会。它底下这个注啊,看来都是后人搞的了。“三日一剂,可至三四剂,此先服小青龙汤一剂,乃进。”

这个小青龙汤,无论对肺痿肺痈都不怎么合适。小青龙汤见咳嗽门中,就是见这.痰饮篇.,这个附方是后头这说法,做的参考。但据我看,这个肺痿肺痈,小青龙汤用的机会是少得很,它虚热,它开始就说热在上焦。那么这一篇讲完了。讲完了,它主要是肺痿肺痈的治疗。它书里头也提出来了,这个肺痿,咱们方才讲的,像麦门冬汤啊,火逆上气,咽喉不利,它也咳唾涎沫,它很难咳。咽喉不利,这几个字搁得非常好。这也是一个约略,它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对这个肺痿的治疗啊,一方面,它津液虚,而有热,既要清热,又要滋润补虚,用其它的热药补虚是不行啊,就是咱们现在说的这个清燥救阴的法子了。它有一个麦门冬汤,它提出了一个,后面这个附方里头提出了一个炙甘草汤。这几个方子都常用。那么另有呢,旁的,不见于本章讲的竹叶石膏汤,都有用的机会。当然其它的还有了,对肺结核的初期治疗这书上就没提,那一般的大概用柴胡剂的机会多,你看胸胁苦满哪,它这咳嗽,一般的还是用,还是用栝蒌这类药多,配合小青龙汤用挺好。如果有这个热,特别盛,我们在小柴胡汤内配合这个。
 
桔梗汤就是桔梗甘草两味药,这也是提出一个代表的方剂。在这本文上。在附方里又提出了一个桔梗白散,桔梗白散偏于实证,当然这个书里头还有别法子,像我们将来讲到肠痈篇就有了,排脓散、排脓汤都可以用。那它提出苇茎汤偏于有热,也行。这个关于肺痈的病的变化很少,就是一个脓已成、脓未成,就是前后的关系。脓未成以前,痰粘壅盛,我们可以用葶苈大枣泻肺这法子。那么这里面咳逆上气,这个书啊举得不少。有一个射干麻黄汤,如果咽喉不利,喉中有嘶鸣的痰声,喉中水鸡声,就用射干麻黄汤,这个方子在治哮喘常用。那另外呢有一般的咳嗽,这咳嗽啊在后世方书里头,遇到了咳嗽一定是治咳嗽,在我们临床上其实啊,要是由感冒而来的咳嗽,就先治感冒,感冒去了咳嗽自然就好。你不用盯上咳嗽,你把感冒也忘了这就不对,所以这书啊也不那么提,只提一个,它说“脉浮者,用厚朴麻黄汤”。厚朴麻黄汤这个方是解表的药物,主要是解表了,但它里头有加点止咳药,这可以给我们临床上指明一条道路。咱们临床上它要是感冒,感冒上我们讲过伤寒论了,它总有两个类型,不是中风这类型就是伤寒这类型。这个中风类型就是自汗出,有自汗的。没有汗的就是伤寒那个类型。有自汗的用桂枝汤这方法,没有汗的用麻黄汤这方法,我们治咳嗽也如此。但是要更适应这个疾病,它有咳嗽,在这里头可以加止咳嗽药,那我们最常用的是葛根汤加桔梗,行不行的,行的。可是这个后世对方药的认识有时候出了问题了,它说桔梗是升提,那么明明这个人有外感,同时有咽痛,它也不敢在解表的方剂里加桔梗。怕它升提啊。我就遇着一个人,那我给人看病,我开葛根汤就加桔梗。他瞅瞅,他当了面没说,过后他和别人说,哎呀,我看他开这个方子,敢加桔梗,他不吐血啦?他说桔梗升提。不是那个事。所以你们实验实验。我们临床它有真正的外感,发烧怕冷,也非解表不可。那么这时有些嗓子疼,即使不在化脓的时候,你加桔梗是准行的。他如果再有点热就加石膏就行了嘛。一点问题都没有。所以后世就把这个治上面的东西都认为是升提,它不是升提,桔梗升提什么啊。我们在解表药里,像桑菊饮都是这种法子,一方面它解表,一方面加点止咳药。所以我们在伤风感冒咳嗽中用这方子都挺好使,那我们在其它的解表药里也可这么用的。所以厚朴麻黄汤也的一个例子。也不是说治咳嗽就是用这个,即使脉浮,也不是的。我们读这书啊,要活看。那么咳逆上气带喘,这个东西啊,全是有外邪又有里饮,全是这种病。那它举出来像射干麻黄汤,跟小青龙汤全是,其实也得因证而施。我们说喉中特别的这个有嘶鸣痰声,那你得用射干麻黄,这些方剂都差不多少,就是个药物加减出入的这么一个不同。没有其它的大不同。
那么除去这个方剂还有没有,还是有,所以这个书不是说整个都到家了。刚才讲的麻黄汤在伤寒论,不汗出而喘,麻黄汤证也治喘。麻杏石甘汤也喘,它是汗出而喘。所以我们对于治喘、咳逆上气的这类办法,旁的方子还是有的。我们最经常用,我顶爱用这个葛根汤,这个葛根汤的药啊,它是发汗不燥,葛根这个药是一个清凉性的解表药,搁到麻黄桂枝一起,它不那么燥,所以我更喜欢用它。那么就是由这个表证而来看这个咳嗽喘,那离不开用麻黄的。就它咳逆上气,咱们讲肺痿肺痈那一节讲,它说“风中于卫,呼而不入”它上气啊,气往上啊,它表不通而往上,他就是能呼,吸气困难,是关于这类的都和表有关系。那么里头没有水饮呢?它这个喘啊,不足以像嘶鸣啊这样的厉害,所以这些都是外邪内饮的。那它也举几个例子,在这以外还是有的。是不是这个喘、咳逆上气就够了呢,这个书我认为还是不够的,后头还要讲,还有痰饮篇。痰饮篇也是为痰饮咳嗽,它也补这个不足。那么另外那个里头啊,我们还得结合.伤寒论.上来看。尤其是喘,是我们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了。有的是关乎里证,咱们在讲阳明病篇的时候,腹满而喘,阳明病,如果这个胃这个地方结实,实在的实,不是石头的石啊,它压迫那个胸膈,就阻碍呼吸,这也是个喘,这个喘挺多啊。这在临床遇到很多很多的。有一个老头,他一直喘简直就动不得,上次给他开点泻药,那老头高兴死了,这种情况你就得吃泻药。所以在临床上,这个书啊,这地方没提,但伤寒论上提了,这个书约略,它不能把伤寒论整个拿过来补充这个,不是那样的,你这个书要前后看,它源起一部书,它先见于那个书了,这个就没有。我们研究这个呼吸气方面的疾病,我们应该前后观察,你得通过临床实践呐,很多的这种尤其是慢性的哮喘,常常有瘀血症。这可不只要给他通大便去实,而且还要想法加去瘀血药。我们最常用的就是大柴胡汤、桃核承气汤啊、桂枝茯苓丸的合方啊常用,这是我经常用的。那么如果它既有里边的病,同时又有外感,你可以合起来用,这个临床上也常有的。我们这个病人,他有老病在身上,就是哮喘,他畏风寒时诱发了,他着点风寒,把这喘勾起来了。所以这个时候又有外感,他身上里头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那个,大便还是干,该有瘀血还有瘀血,那么这该怎么办呢,你光解表也是不行,这就这几个合起来用。所以我在临床上常这么用,一方面你看我们方才讲的方子吧,如果有射干麻黄汤证,你用射干麻黄汤没错,它又兼大便也不利,大便几天不拉,舌苔有黄苔,我们就是针对他各方面,你象舌头发青了,咱们说瘀斑瘀斑的,有瘀血。那么这时候你再加上祛瘀药一块用,都行的。我还有那么一个报告呢,对于大柴胡汤的应用啊,这里头有。那么一起用也没有什么问题的,分着用,治病就这样子,你说不能一起用,所以抓重点,一样一样治也行。临床上那个活法嘛,自己临床斟酌的用。所以这一章大概它都有了,专治痰的,像这个皂荚丸啊、葶苈大枣泻肺汤啊。你像这个外邪内饮的它也讲了,大致各方面都有了。但是我们对书的研究啊,我希望大家这样子,我们既是研究的咳逆上气、肺痿肺痈,在旁的书上也找一些。把这个做个题目,是关于这个都拿来搁到一起,都看一看,更好一些。所以常常自己找出一些资料来,对这个病,对于这个治疗更能充分地理解。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今天再来讲奔豚病,奔豚病很少,几节。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这是一节。这一节恐怕有问题,怎么说呢?奔豚、惊怖、火邪这几种病啊,说它由惊发得之,可以理解。我们研究伤寒论,这几个都是由于火攻。那个惊怖就是惊啊,伤寒要是用火攻,必惊也。惊发、惊怖就是指这个说的。这个火邪也是太阳病与火熏之不得汗,那么这个火邪也是往里头跑了,倒行不解,必行血,病为火邪,那也是伤寒论上头的。这个火邪呢用火攻,它都要发癫狂的,这书后头有,惊悸吐逆下血,它说火邪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是用龙骨牡蛎的啊都是惊狂,它是一个镇静药,治惊狂。所以这三个病啊,说是从惊发得之可以理解。这个奔豚指的是用烧针发汗这段说的啦。惟独这个吐脓不可理解,这个吐脓呢在它这个书里头,连伤寒带这个书,那么只是里头有痈脓,这个不能说是从惊发得之。这个惊发啊,拿现代话说,这就是神经上一种受严重的刺激,它不是外面的事物让你惊了,不是的,不是指外面的事物可惊可恐,才得这个病,不是的,这个机体上有惊恐的反应,所以搁个惊发二字,凡是从生理上,有种惊发的反应啊,神经官能病,那么就容易发生这几种病。这几种病中吐脓是不好解释,我认为这里头它有错误,这里头也许是传抄啊,这四个没法一块来解释,三个可以解释。头一节,那么惊怖、火邪和奔豚的这三个病,由从惊发得之,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点。这三种病也都是神经官能病,拿现代话说。我们看这个奔豚就知道了,那几个是作陪啊,主要是论奔豚,奔豚是从惊发得之。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这个奔豚病是什么病呢,它一发的时候,从少腹起,就是小腹了,往上冲,上冲咽喉,由胸一直到咽喉这地方。发作的时候人简直就是活不了的样子,发作欲死。可是呢,一会儿过去了,复还止。

从这几句话,我们知道奔豚病是个发作性的神经的反应。那现在不就是神经官能病。那么神经官能病在什么基础上发作呢?在惊恐的基础上发作的。你看我们拿烧针,这烧针给人治病,他受了这么一种刺激,这个人发惊悸,再严重的在惊悸的基础上诱发奔豚这种东西,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发作欲死,可过去了象人一样。就象那个羊癫疯似的,它来了就是这么一阵,这个就是神经上的,不是一个实质的病。所以后世对这个的解释,说是肾气,这是不对的,与肾气一点关系都没有,你看底下这个治疗就知道了。他说这个“皆从惊恐得之”不是说我们外边的事物,我们可惊可恐,受了这么种刺激得了病,这是错解。惊恐是个病名,就是这个惊发一样,在这种惊恐的症候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发生奔豚,应该这么解释。我们看看底下讲的具体治疗,有这么几节。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这个奔豚汤药不常用。因为这个病很少见,这个少阳病。它这一段说的是少阳病,往来寒热是柴胡证四个主要证候之一,腹痛也是属于柴胡证。奔豚没有不气上冲胸的,一直到咽喉,发作欲死嘛,气上冲胸,胸胁也没有不满对吧,所以这个病证的反应整个是柴胡证。这个柴胡证不是奔豚,柴胡本身不治奔豚,所以这个方变了。它把甘李根白皮,就是李根白皮,甘的。李子这个东西,有甘的有偏苦涩的,这是讲甘李根白皮。这个药解热作用跟柴胡差不多,但它有下气治奔豚的特征。那么这个方你一看就明白,半夏黄芩芍药生姜甘草,它也是柴胡剂的加减方子,但是李根白皮来代替柴胡了,以为什么,以为它治奔豚。那这个既能治奔豚,也能根据上面这个少阳证,胸胁满啊,往来寒热啊,这个方剂还是能治的。那么这段说明了什么呢,还是要辨证,辨什么证?方证。它现哪个方剂的适应证,就用哪个方剂就行的。这个现柴胡证,但现柴胡不能治奔豚,你用这个药物,变化变化就行了,李根白皮治奔豚,这个书上也有的。另外我们来看看这个方药的组成,我们还能看出些问题来。它用大量的生葛,生葛就是葛根,它用五两,用五两的话这个人非项背强几几不可,这肯定的。它另外又用当归、芎穷这些补血的药,那么也就是说这个人奔豚证现的是柴胡证,往来寒热,腹痛。同时呢,它有项背强,强的厉害,而且呢,有血虚的一种症候,这么认识就对了。是这么一个方剂,但它话说得不够明白,就说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我们从药物上分析还应有这些,项背强,项背拘急得厉害,另外有血虚的症候。它又搁些当归川芎嘛。柴胡证,它用的也是柴胡的方子,但是没用柴胡,用的李根白皮,为治奔豚。所以这段,这个方剂我们还没用过,因为奔豚病不多见,见着了现这个的症候少。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这个方子用过,不但我用过,我们一个同事遇到一个奔豚,和这个一样,他就吃这药,吃就好了,就照这个。它这个就是烧针令其汗,发汗后。太阳病开始用麻黄汤发汗,发汗表不解,我们应该用桂枝汤,再发汗就对了。这发汗表不解,它是常情啊,它病比较的重,吃麻黄汤,完了表汗未解,这不要再吃麻黄汤,这要改用桂枝汤。这是正当的手续治疗。但这个大夫呢没有,烧针令其汗,这个烧针令其汗,这个东西凶啊,以火劫汗,在.伤寒论.上看看太阳中篇,后面都是说的这些,这个必使大汗出。以火劫发汗,亡阳必惊狂啊,这个汗出的太多,谓之亡阳,古人叫。这人非惊狂不可,所以这个在惊发的基础上得之的。开始就有这个烧针令其汗,针处又被寒,被寒就是感染,所以核起而赤。那么一烧针开始大汗出,这个人一定就是在机体受这种刺激,就容易得惊发,可以得了。又兼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这个针刺的地方现代说感染了,肿了,这个给人又一个加重刺激。既烧针,烧针针处又被寒,核起而赤,这么个重复给人身体刺激,他一定要得奔豚。另外这个以火劫发汗亡阳必惊狂,这是.伤寒论.上说的。在这个惊狂的基础上,针处又是不谨慎,又是受寒,就是感染了,这个再给机体上一刺激,他非发奔豚不可,是这个意思。那怎么办呢。发奔豚就感觉气冲少腹,上冲胸咽,气冲少腹上至心这是句简单的话,上面都交代了,奔豚的症候,这里只是说气冲少腹上冲心。那么应该两方面来治疗,一方面治针处被寒,用灸法,灸其核上各一壮,来治针处被寒那个红肿的地方,然后与桂枝加桂汤主之。所以桂枝主要治气上冲证,很清楚的吧。桂枝汤的原方,为什么?虽然是大汗后,表还是不解啊,还是用桂枝汤的基础。但是这个奔豚发作得厉害,所以这个桂枝降冲气,桂枝又加上量了。那么古人说桂枝泻奔豚气,泻肾气,这个规律在古人通过实践,一个一个方证也如此。如果这个气的厉害,加桂枝,这是对的。这个桂枝治冲气,这是事实。可这个冲气是不是肾气啊,这有问题的,那古人没办法,他看法就是心里想了,恐怕与肾没关系。这底下这个苓桂枣甘汤与肾有关系,还值得可疑,这个根本不是,表不解。所以大汗流漓表必不除,开始发汗表没解,应该用桂枝汤,没用桂枝汤,用火劫迫使大汗出,大汗流漓表还是不能解。那么在错误治疗的基础上,这个人由惊变成奔豚的这种证。这种证不是个实病,现在说就是个神经官能病,发作起来,这么一个过程就没有了。
但表证还存在,什么表证,桂枝汤证。所以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桂,加桂治气上冲嘛。这个我们以前也讲过。这个奔豚症啊,这个方剂也是最常用,也是常发生这种情况。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所以前头说从惊发得之,这个要活看,你看这个奔豚汤也没有从惊的基础上。这说的是一种脐下悸,悸古人就是惊悸的悸啊,悸就是跳。这个悸与人的神识不安宁,也是在惊的基础上这样来看的。发汗后怎么脐下悸啊,这根本就是里头小便不利,里头有停水,你光发汗不行,应该利水。不利水而强发汗,这个发汗药激动里头的停水,这个水就冲动,它要发奔豚。这个脐下悸啊,就是少腹有水伴冲气往上来啊,这是要发奔豚以前的预兆,所以它说欲发奔豚嘛。这时候赶紧,它用桂枝甘草,桂枝甘草也是一个方剂了,桂枝甘草汤。治什么,治脐下悸,跳得厉害,就是汗发得太多,气往上冲,所以欲得按的嘛,跳得也厉害。另外呢,茯苓这个药啊,也治心悸,不然安眠药里怎么老搁茯苓呢,茯苓茯神是一样,尤其配合桂枝一起,对神经官能病治疗这方面很多,像苓桂术甘汤也是。你看人眩晕啊等等的,我们用利尿药,经常用,苓桂术甘汤啊,苓桂枣甘汤啊都用。心跳得厉害,桂枝茯苓就加量就可以。它这也是,这也不是先有惊,但只是悸,悸也就是惊悸嘛,也是属于这一个范畴。这就是要发奔豚以前的情形,从惊发得之嘛,这个有了,在这个基础上就容易发这个奔豚,它说欲作奔豚。那么这个方子呢,一方面治气冲,用桂枝甘草,一方面引水下行,利小便,表就解了,要不然这表还是不解啊。在.伤寒论.讲得最多,如果小便不利,里面有停水,这就要解表兼利小便,五苓散也是这么个用法。你不利小便,强法发其汗,变证百出啊。这个脐下悸欲作奔豚,也是一种在这个基础上发生的变化。苓桂枣甘汤这个方子啊,不只能治脐下悸欲作奔豚,凡是脐下悸,有些肚子疼什么,这个方子也治。治脐下的跳,可见这个茯苓是大量用,你看它用半斤呐,这个茯苓治悸动的。所以这个利尿药里头,也各各不一样的。这个茯苓起安定作用,你看酸枣仁汤也用茯苓,一般安眠药里头搁茯苓的多,起镇静作用,也就是从惊发得之,根据前面的解释。这是古人的看法,在临床上不一定是先有惊,这个悸也不是惊悸那个悸,这就是停水,停水要是感觉烦悸,这是茯苓证。这个法子欲作奔豚,就是已经奔豚而脐下悸,这个方子也起作用。那方后对煎服法说“右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这个甘澜水的作法底下有小注,这个甘澜水法啊,就是取水二斗,置大盆内,拿勺扬之,水就起珠子了,就撇这珠子,就叫甘澜水。这个东西现在不必,古人有一些所谓秘方,秘法啊,它有些特殊的,属于习惯上,比如我家传这个方子嘛,传就这么传法,用甘澜水。

你像有人收我方子也用甘澜水,其实这个东西啊不一定,现在就用一般的水煎就行。这个奔豚啊你看非常简单,就是气从小腹向上冲这个神经症,上冲气的神经反应,发作起来相当厉害,过后象好人一样。这个在临床上也是一样,治气上冲最有利的就是桂枝,你看这后头两方子都是用桂枝。那么假如有表证,还可以用桂枝汤,桂枝汤加桂就行。没有表证要看情形,你看头前这个,说的是少阳病,往来寒热腹痛这么种情况,那真正的柴胡证用柴胡汤行不行,我认为行的,但里头要加治上冲的药。你看苓桂术甘汤也可以加里头,苓桂术甘汤这药啊就准行,它也治气上冲。我们现在治高血压,如果人心跳得厉害,气上冲得厉害,心脏病常有心跳,你就是桂枝加量,茯苓加量就行。这桂枝我用过七八钱,一点问题都没有,不是像咱们说桂枝那样热啊,不是那样。这茯苓更是个平稳药了,茯苓这不寒不热的,平和药,它治心悸。所以我们对心血管病,心悸得厉害,用旁的药的时候,可以用桂枝茯苓这两个药。那如果现柴胡证呢,我认为柴胡合用这种桂枝茯苓,有用的机会。这个奔豚就这么一点,没有什么深意。第一个,这个解释法,说这个病都是由于和临床这个治疗有关系,大夫用药给机体一个严重刺激就惊发,在这个基础上发病。它有这个意思,但也不一定,也值得参考。你看我们火攻,那肯定先是发惊恐,桂枝加桂。如果不是用火针,这个人也是有外感的样子,脉浮啊,恶寒啊,有汗出啊,同时有奔豚的这种症候,你可以用桂枝加桂啊,也可以的。你不必真的拿火针扎完了有这种情况,那一样好使。我说我用就是这个情形。有一年也是,老赵他就是遇到这种病。这个人就是感冒,咳嗽咳嗽就闹奔豚,我说你就给他吃桂枝加桂就行,他吃了就好了。后来又来一奔豚,他吃了又不行了,他不是这个证候就不行。所以奔豚的病很简单,可是这种病以什么情形出现,这个书说得还是蛮不够。这个书只是说协水气的苓桂枣甘汤,一个是在外感表不解而有奔豚病的,就是桂枝加桂。另外它怕你误于离开桂枝就不能治奔豚了,它有个奔豚汤,这个现柴胡证,可是这偏于有热,往来寒热嘛,得用解热去降冲气的,甘李根白皮。这可见怕你误于某一个药就治奔豚,不是那样的,各各不一样。所以我们在临床上也是,它以什么证候发现,我们根据什么方剂来治疗就对了。但对于气上冲呢,我们经常用的,除去桂枝而外,如果伴水上冲那种,大概吴茱萸的不少。你看这个冲逆啊,半夏它们都有啊,半夏也是,不然怎么止呕呢。所以治往上冲逆这种情况,桂枝而外,治往上冲逆的药也有挺多的。所以我想在临床上都有用的机会,也不要死于这几个方剂之下。但这个对治疗奔豚在原则上可以说是够了。今天咱们讲到这儿了。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这个胸痹啊,痹就是疼,胸疼,痹痛嘛,我们关节风寒湿痹,都说的是疼。这个胸疼啊,拿现在的病名,包括很多了。你像这种胸膜炎啊,肋骨神经疼啊都属于这一类。有时候心脏疼古人也分不开,所以心疼,单独有个心疼,这指的心脏,但胸痹里头也有心脏的关系。另外短气,就是气不足以息。那么这一章主要研究三种证,一个胸痹,一个心痛,一个短气。可这三种病常常是纠缠到一起的。底下就是书上的一个论说了。我们看一看。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这是一段,底下这个又是另一段。太过和不及,两种脉全是病脉,人有病了这个脉就不平了。不平就要有一种形象,这种形象不是较正常为太过,就是较正常为不及,这个脉啊就这么两大类。你看平时说这个大脉就是太过,小就是细啊,就是不及,全是对待的。虚,就有实,这是对待的,紧就与缓,弦与弱,全是一个太过,一个不及,也不太过也不及就谓之平脉,就是正常人的这种脉,叫平脉。这个太过啊,说的就是比平常人的脉为太过。不及呢,就是比较常人的脉为不及。所以说太过和不及都是病脉,那么我们诊太过与不及,就说已候病,诊察病就在太过与不及上而来下手的,来体会。阳微阴弦,这个阴阳啊指的寸尺说的。那么阴阳在张仲景论脉啊有两种的说法,一个说的部位,寸关尺,上边为阳,下边为阴。有的时候说脉的内外,外为阳,内为阴。你看我们说这个太阳中风,说脉浮于外,但是按着弱,所以阳浮而阴弱,这个脉呢浮于外,但是弱于内,它这个是指浮沉说的。那么这一段脉的阴阳呢,它指的部位说的。阳微者寸微,阴弦者尺弦,就是关以下弦。微是不及的脉,弦是太过。这个微不及,常主的是阳虚。咱们在.伤寒论.中也有很多喽,“脉微者,无阳也”咱们在.伤寒论.有很多,亡阳的脉,脉也微,那就是虚。什么虚的,这指的津液说的,不是指阳热里那个阳说的。阴弦,这个弦是个太过的脉,这个太过常常指的是寒邪,寒。那根据这个脉法上看,即胸痹而痛,怎么讲呢。病阳微,我们知上焦,寸也候的是胸啊,知上焦阳虚。阴弦,关以下脉弦,知下面的寒盛。这个寒就是寸虚往上攻,邪气所凑,其气必虚嘛。那么没有寒邪在底下,虽然上面虚,也搞不出这胸痹。

它又由于上面虚,下面寒实,它乘着虚,寒就往上跑,所以就造成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这道理呢也解释了,就因为寸脉太虚,主要的原因由于寸脉太虚,邪就乘虚而逆迫于胸,所以胸痹而痛。今阳虚知在上焦啊,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这就是我刚才讲的这个。那么现在呢根据这个脉,阳微阴弦,我们知道这个阳虚啊是在上焦,它是部位啊,上以候上,下以候下。那么寸脉呢候胸至头这部分的病,那寸以下呢,就是心下到少腹,属于关上到关下。关以下到尺这个部位,就是下焦,就是由少腹到腿。那现在就脉象看啊,我们可以确知道,阳虚在上焦,那所以胸痹、心痛,也就由于阴弦的缘故。因为阴寒在下,阳虚在上,所以这阴寒啊,乘着阳虚往上攻,而造成胸痹心痛的。这是头一节。那对于胸痛的这种病啊,古人有这么一种看法,总是阳气上虚,阴寒下盛,寒乘虚往上攻,所以胸痹而痛。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平人就是平时无病的人,谓之平人。无寒热,也没有新招受外感,我们一得感冒就发冷发热了。平时既没病,又未招受新感,新得的外感也没有,那么无故短气不足以息者,就是气短哪,呼气困难。那么这种情况不能责其虚了,应该责其实,总是里实有问题。这个里实也是多方面了,你看我们说胃里头停水,那么也短气,它压迫胸膈嘛。如果平时也短气,阳明病腹满而喘嘛,它胃里头太湿了,无论是湿啊水啊,痰饮等等的吧,总是里有水湿的关系。这个人平时没病,又没新招受外感,而无故短气不足以息啊,你不要看他虚,看他实的方面。那这一段,对后头辨证是很有用的。所以单独提这么一段。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那这个脉啊它是错的,这个脉跳动啊,跟心脏来的,心一跳,脉一动,所以这个脉可以有部位上的形象之属,你说寸浮啦,尺沉啦,这可以。但是没有说是寸迟,因为我们关以下它快起来了,这是怪脉,没那个事,这是错。这个就是寸口脉沉而迟,沉可是慢。那么关上小紧数,这个数是个错字,这肯定错了。应该是弦,根据上边,那么上虚下弦嘛。它说胸痹之病,就根据上边所说的这个,全是上虚,下有寒,寒乘虚以上迫,所以胸痹这类病。这个病我们具体分析也多种多样,如果喘息咳唾,就是呼吸困难,喘息啊,有咳,唾者就是涎唾。胸背痛,不在胸痛,也掣到后背痛。短气,就是上面说短气不足以息啊,那个短气。这是根据症候,如果这个胸痹之病有这一系列的症候,什么呢,就是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那看看这个脉呢,寸口脉沉而迟,沉而迟这都是不足的脉了,都是虚寒的样子。沉迟,这个迟脉也是,我们一般说迟主寒啊,这个迟也主虚,.伤寒论.上也有,它说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如果尺中迟呢,夫不可下之,这也是.伤寒论.上的,这个迟就指的血虚啊。总而言之,不足的脉都应不足,那么寸口脉沉而迟,就是虚在上焦。

关上小紧弦,这个小,不是大小的那个意思,我们现在的话就是微,紧又弦,但不太厉害,稍稍得紧弦,说明呢这关上以候心下,就是胃的部分,胃部还有些湿。那可见是什么湿呢,紧和弦都主寒啊,就是寒太盛,微盛。所以往上攻而不以啊,上面虚啊。那么就是因而就促生上面这些症候。小紧弦是寒哪,里头有寒,有水钦,那水饮寒气乘上边之虚往上攻,迫于胸,所以才短气。这胃有停水啊,微者短气。少有停水人就能短气。那么这寒气攻到胸,所以胸背就疼,波及到肺就喘息咳唾,那这个应该用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这个胸痹的病并不是这一种治疗,所以还得辩证,这原则是是胸疼,胸满胸疼,再具体分析呢,该用什么药用什么药,这个栝蒌薤白两个药组成的方剂,这叫栝蒌葬白白酒汤。我们看卡这个方剂,栝蒌实一枚,古人的栝蒌实就是果实的实,就是全栝蒌。后世
 
薤白半斤,这个薤白在北京叫小蒜,这个东西是野生的一种东西,不大,在东北叫香根菜,它是辛温的药。栝楼实这个药,它是开胸、祛痰、下水,它起这个作用,所以大量吃也能有缓下。这个薤白它是辛温的,散结气,它长于治胸痛。那么这两药合起来,既能够散结气、止痛,又能够开胸下痰下水,所以与我们这一段的症候是恰恰合适的。那么搁白酒干什么呢?它以白酒煎,就是助药力,让药力赶快发挥作用,那么我们经过实验,白酒煎这个药,不喝酒的人吃不了,用黄酒煎蛮好,我常给人搁黄酒,如果酒不能喝,水煎也行,也不是不行,不过那个时候薤白可以多搁一点。那么这两个药组成就是治胸满胸痛,同时有寒饮往上冲逆的这个关系,或者喘息、咳唾而有短气它都治。栝楼是治咳嗽的一个圣药,咱们都是知道的,一般治咳嗽常用栝楼,它能够开胸下气祛饮,所以喘息咳唾用这个栝楼是很有道理的。这是一段,说如果胸痹治病,他有这一系列的症候,就是喘息、咳唾、胸背痛而短气者,这个脉语上面说得差不多了,那么寸脉沉迟,这关上有些紧弦,也就是上虚下有寒。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楼薤白半夏汤主之。这又一节。胸痹,如果短气、喘息以至于不得卧,就说明寒攻得更厉害了,更加重,不只是喘息咳唾短气而已,以至于使他不得卧,这是简言根据从上面说。而心痛彻背,不只是胸背痛,这个是心痛彻背,彻就是通的意思,就是胸背统统疼,这个疼就是心彻于背,背彻于心,是前后剧痛,比胸背痛加重了语气。这是由于不但有寒,饮也重,所以他才以至于不得卧,而心痛彻背这样剧烈。这个还是在栝楼薤白的基础上,根据那一段来的,征候加重,另外加半夏。半夏这个药降逆下气、祛饮,咱们说是祛痰饮的药,就是去水,此时用栝楼薤白力量不够了,另外加半夏,这个方剂就是上面的薤白减量,加上半斤半夏,这个半夏用得很重,也是搁白酒来煎,也就是在栝楼薤白方剂的基础上而又加半夏。所以这个方剂更好理解了,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栝楼薤白白酒汤这个症候,而饮重,逆迫也更甚,所以要加半夏,这个煎法和上面一样,如果人能喝白酒呢,当然白酒煎是没问题的,如果他不能喝白酒,搁水也行,同上面一样搁点黄酒也好,不用整个搁黄酒,用这个酒能助药力让它发作快。这个是第二个出的方剂,一个是栝楼薤白白酒汤,一个是栝楼薤白半夏汤,底下继续来说明这个具体证治。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胸痹这个病,如果心中痞气,什么叫痞气?心中感到有痞结,这个痞就是不通,有所结的东西,咱们说痞块也是这个,感觉有痞结,而同时感觉有气憋得荒、气塞,这个气堵塞,这个很象现在所说的狭心症这个情况,心脏性的气短,这个也是近似。心脏感觉有所结滞,而气感觉不通、堵塞,有痞结、气塞的感觉,所以叫心中痞气。气结在胸,在心脏有这个感觉,这整个胸呢,也感觉有气结,胸闷憋气,胸也当然胀,所以同时也胸满。胁下逆抢心,这个在用枳实薤白桂枝汤中一个主要症候,感觉有气从胁下往上冲,那么上面“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也都是由这个来的,主要是胁下逆抢心,从胁下往上冲气相当的凶,所以才有上面的这种“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的结果,主要出这个来的,从底下往上,这个就是枳实薤白桂枝汤的症候。为什么人参汤也主之呢?如果中虚多寒,这人参汤就是理中汤,中虚就是胃虚,胃虚有寒停饮,如果要是上焦虚也能造成这种情况,所以人参汤也主之。那么救治上面这种“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的效力两个方子都有,这里虚实不同。在临床上是不是一个症候?却不是,我们讲这个症候是枳实薤白桂枝汤证。那么人参汤呢,当然也有人参汤证,比如说呕逆,心下痞坚,就是心下痞硬,那就是胃虚的关系了,呕逆就是胃虚停饮的关系了,这就是理中汤证,就是人参汤证,有这个和上面得症候当然就要用人参汤了。上面是胁下逆抢心,没有胃上的一切毛病,当然是枳实薤白桂枝汤,所以还是叫你辨证,不是说这两个方剂治同一个证,张仲景没有这个情形。人参汤证这个我们前面研究很多了,尤其在.伤寒论.里,所以这里提出来,就胸痹这类的情况,有由于中虚有寒停饮造成的那就是人参汤证,有由于胁下逆抢心就是枳实薤白桂枝汤证,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大家看看这方剂就明白了,枳实薤白桂枝汤方,枳实用四枚,厚朴用四两,薤白半斤,桂枝一两,栝楼实还是一个,也是在栝楼薤白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胸痹嘛,也有胸满,这个胸痹甚者疼,轻者也只是满,这个治的就是满,满就该用栝楼薤白这个方剂,满的厉害有气结在胸,心中又有痞气的感觉,这个得大量用行气的药,用枳实厚朴,枳实厚朴既行气消胀,饮去解气就是这个枳实。另外气上冲就是桂枝,所以加上桂枝,也就在栝楼薤白基础上加行气消胀的枳实厚朴,加桂枝治气上冲,治胁下逆抢心。那么这个方子所以在胸痹胸满,也就是栝楼薤白方证的基础上而心痞、胸有结气、胸满、气上冲的话,用这个方子,根据这个药物来分析的,就他这个文章也的确说的这个意思。

那么如果有这种情况,有一系列胃的虚寒的症候,可以用人参汤。人参汤下面把方子列出来了,我们前面研究过的,人参干姜甘草白术,人参是健胃的,治心下痞硬;干姜是温中的,干姜治呕,所以我们说人参汤就是理中汤常治呕症;白术是祛水的,利尿的,白术是温性的药,胃有停水我们多用白术。现在我们用的术,头先讲过了一般用的是苍术,古人的苍术白术是不分的,那么后世分开了,古人说的白术就是苍术,因为我们临床上我们用到,我认为苍术就比白术好,白术这个药有些燥不如苍术。那么胃虚有寒而呕,或者有点小便不利,这个时候用人参汤同时有胃虚心下痞硬,这个都是指的治胸痹来谈的。我们通过临床栝楼薤白治胸痛胸满相当好使,都是在这个基础上,根据症候出入不同采取加味的办法,胀的厉害满的厉害有气上冲,他用枳实薤白桂枝的治,一般的或用栝楼薤白白酒,或用栝楼薤白白酒加半夏。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也主之。这个胸并不疼的,要疼吃这个药不好使。这个胸痹,胸中气塞,就是胸胀闷的厉害,为之气塞,胸中感觉这个气满胀,气塞于胸中。短气,这个短气就是我们早讲过的有水气,往上攻得厉害。“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也主之”这也是看情形,茯苓杏仁甘草汤以祛水为主,所以偏于治短气;橘枳姜汤以行气为主,以治胸中气塞为主。这两种症候你可要知道,胸中气塞也没有不短气的,气塞于胸中怎么能不短气呢?你想一想,但是要以胸中气塞为主你用橘枳姜汤;如果要以短气为主就感觉呼吸困难,胸当然也是闷的,可是不是主要的,这个用茯苓杏仁甘草汤,祛水就行。所以这两个方子虽然说“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也主之”也不是同一个症候,所以在辨证的时候,我们要给人治病啊,非得详细斟酌不可,大概行这是危险的,总之要把这个症候搞清楚。但是这两个方子用错也不要紧的,这个不害人,都是有效但是不恰好。该祛饮你过于行气了,短气方面治疗上虽然病人舒服一些,还是短气得厉害,因为你没有大量祛水;如果胸中气塞为主,你尽祛水也不行,他气还憋着呢,所以我们在问病的时候要细心。茯苓杏仁甘草汤方就三味药,茯苓、杏仁、甘草。茯苓三两,茯苓我们知道的,利尿住饮去水。杏仁也祛水的,我们后面讲痰饮就知道了,所以人身肿用麻黄,由于这个人血太虚,所以不宜用麻黄而用杏仁。杏仁与表药配合在一起能解外边水气,与里药如利尿药配合在一起也能行水下气,这杏仁也祛水。我们老说杏仁利肺也不尽是利肺,主要也是祛水。那么少搁点甘草,因为短气急迫,所以用甘草缓其急,“急,食甘以缓之”。这三味药重用祛水药茯苓杏仁两味,甘草缓其急迫,这是以祛水为主的一个方剂。这个小方子都挺好使的,要是如果心下有停水,有些短气,胸中憋的慌,这方子好使。橘枳姜汤方也就是橘皮枳实生姜三味药,你们看看这药用得相当重的。后世把这个橘皮也说错了,橘皮也就是燥湿的,二陈汤祛水的,再者说破气,一般运用都不这么重,我可常用,一两八钱我常用。你看这个橘皮用多少我们好好研究研究,一斤,就十六两,古人一两合现在三钱,一斤十六两不四十八钱吗?就是四两八,四两八是两付药,煮取二升,分温再服,两付药是四两八,一付药是二两四,也够重的,现在你开橘皮二两四已经很重的,可是不这样不足以下气、去气塞,不足以达到这个目的。

所以对于我们用橘皮,古人说你看书就明白了,不是就用二三钱就不能多用了,再用就破气了,哪是那个事。枳实是佐橘皮以行气、消胀满,就是胸中气塞。这个生姜用的分量也够重,这个生姜既祛水,也治逆气往上,所以治呕,搁半斤,半斤也可观了,一斤说是分开两付药合二两四,半斤就是一两二了,所以现在我们用生姜一两二大家也看得希奇,但是该用的时候你得多用。主要是上面阳虚,所以根据上面胸痹来的,寒气往上攻,是的搁点温中的药,只是用橘皮枳实不行的,得搁些生姜。橘枳姜汤这个小方也常用,假设是胸满心下憋,有些呕逆什么的,这个方子好使。这两个方子,都是治胸痹,但是不能治疼,里面没有镇疼的药,我们在临床上遇到胸痹的病人,有只是胸满的、憋的但不疼,我们要看情形,这些方剂要辨证,他不那么疼你用散结止痛的薤白也不对,古人用药细的很,该如何用就如何用。橘枳姜汤在孙思邈书中底下有小注,他注得很有意思:“治胸痹,胸中幅幅如满”幅幅如满就是气塞,就是气塞满,幅幅然如满,形容很好。噎塞,不但这块憋,咽喉也憋,噎塞就是气还是往上撞的。“习习如痒”老是象痒似的,所以我们治梅核气这类的咽喉不利,常常大量用橘皮也起作用,我们常用的是不是半夏厚朴汤吗?半夏厚朴汤合用橘枳姜汤也挺好,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来,“噎塞习习如痒”咽喉老是不利落,习习还干,还老感觉发痒。“喉中涩燥唾沫”喉中感觉干,后世方剂,一看到喉中干,橘皮生姜就不能用了,其实这个方子健胃,橘皮生姜都能健胃促进食欲,如果胃不好也有用橘枳姜汤的机会,要是加上人参猪苓就不是茯苓饮吗?茯苓饮就治胃。喉中涩燥,不能吃东西,也燥也干,但是由于胃中有水,所以多唾涎沫,这是孙思邈在方后他这样注的,有助我们参考吧,橘枳姜汤药我们是常用的。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这个缓急者就是时缓时急的意思,这个胸痹痛只是痛,有时轻有时重,可是久久不愈。苡仁这药是个解凝性的,能够祛湿排脓,如果再有些湿饮,薏苡仁配附子治疼更好,就是痹痛偏有湿偏有水,甚至偏于脓液型,但是在这不是排浓,可是这个方子主要是排脓用的,我们后面要讲的薏苡附子败酱,我们讲到疮痈证就有了。一般治我们所说的岔里疼、肋骨神经痛,古人认为疼遇寒则疼、遇温则解,所以无论是心疼还是肋骨疼,大概都是偏寒的多,光用凉药不行,我们从上边讲到这里,只用凉药的没有,里面都是加上温药,这个附子更是温的,这是古人的一种看法。但是现代治疗等这结束我们再介绍,这都是指着胸痹说的。这是胸痹疼痛时缓时急,有用薏苡附子散的机会,这个药很简单,苡仁十五两大附子十枚,这是配成面的药,别看分量这么重,每次吃的其实并不多。右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方寸匕合现在的分量也就是一钱上下,多也多不到哪去,所以量并不多。

我们也常说这药作什么用,如果治疼,苡仁和附子也可以作汤剂,作汤剂附子量不要大,顶大量不要超过6克,现在我们用克说了,那么附子可以搁半两到一两,就是3克15克,这也挺好使,我也用过治过旁的病,用作治皮肤病用的机会挺多的,加上败酱草更好了,等到讲到附子败酱时候再详细讲这个方子。那么它治痹痛类似附子粥,但它偏于牢固,所以苡仁这个药不象菖蒲,菖蒲是温,它是解凝性的,是一种祛湿祛水的药,就是有时凝结,苡仁一般治关节疼,有时特别顽固就可以用它。这一篇本来讲的是胸痹心痛,上面都是胸痹,底下就要讲到心痛了。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心中痞,这是指的心脏说的了,心中痞塞,有所痞结,就是不宽快,心脏病胸常感觉憋的慌。诸逆,这个诸逆概括很多了,气逆、呕逆、冲逆等等。那么心悬痛就是心痛如悬,心就象悬着那么疼,感觉就是现在的心绞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桂枝是镇痛药,我们在表证身疼痛也离不开桂枝,那么心疼呢也离不开它,所以它以桂枝为主,有诸逆,桂枝也治气上冲,也治逆。生姜也治逆,呕逆也是逆。同时痞,痞非的行气不可,所以搁枳实。那么这个方子我们也常用,可不是单独用,象咱们大柴胡汤里就概括它了,我们治心绞痛,常用大柴胡汤配合桂枝茯苓丸,这个很好使,你们可以试验,这里就有桂枝枳实生姜,有这三味药,所以它治心绞痛相当好使。那么如果再有热,可以加石膏,血压高心跳得厉害,可以加重桂枝茯苓,就是大柴胡汤与桂枝茯苓丸的合方,这个你们可以试验,临床常有遇到心绞痛,你们看看好使不?但是大黄不要多加,如果这个人大便偏干的话,大黄可以搁六克,如果大便根本就不干那么大黄还可以少用。主要这个方剂概括了这个药物,就是桂枝生姜枳实,挺好使,我是常这么用。心血管病并发高血压,你加石膏,石膏配大黄降血压挺好,很好使你们可以试验。不过这个书上只提出了桂枝生姜枳实,就是心脏感觉有狭窄滞挤的感觉就是心中痞,同时也疼,其痛如悬,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心绞痛的症候,他这个说法可能指这说的,但是单用这个方子的机会很少,用大柴胡汤配合桂枝茯苓丸的机会很多,这个你们在临床试试。这个也是我的一个同道,是个大夫,他就用大柴胡汤桂枝茯苓丸治一切的心血管的病都好使,他研究心血管病,是常用的,他都没有错误,如果心悸厉害大量用桂枝,这桂枝可以大量用没有关系的,他是用过一两桂枝,茯苓也可以用,茯苓也治心悸,这要在心血管病上试验试验看看怎么样?我用是挺好使的。心痛的厉害底下再说的。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心疼牵扯到后背,后背疼牵扯到前心,这叫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没有已时,老是这么疼,这是最疼了。乌头石脂丸主之。我们方才说了,古人认为寒往上乘的厉害疼的厉害,所以集中蜀椒乌头附子干姜大温药,这是温性群药,但是辛,怕散,所以搁赤石脂,赤石脂是收敛药,节制那几味药辛温怕散,所以古人的方子有一些妙的地方,用一种赤石脂收敛养心,不让他太散,这个方子我记得那个,马王堆那女的,她那里头那个方子药物就有类似的东西,乌头干姜都有,她是有心脏病的嘛。所以这个方子假设我们用于心绞痛的病人,真正寒极入阴了,可以用这个方子,但是乌头用川乌头,不用草乌头。这个方子是治极寒而入于阴证的情况,可以这么用,也许用丸药更没什么关系了。

右五味,末之,蜜丸如梧桐子大,先食一丸,日三服,不知,一点一点增加,这个于人无害的,这个丸药尤其治慢性病,不要急治,不要急攻,缓缓治疗,你看心脏病不是急性病,用这个配一点丸药没有问题的。我们说新地的病,总是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的多,我们行医临床上还是要辨证,也有极阴虚寒的情况,这药也可以用,不要偏于一点,我们在临床上经常看到大柴胡桂枝茯苓丸的多,也要心中有数,得知道阴寒的这种情况,有用这个赤石脂丸的法子。到这书就讲完了,底下的九痛丸是后人添加的一个方子,治九种心痛,这都要不得,这后世的医书就犯这个病,治某某等等之病,没有那个方剂,哪有那个方剂啊?九种心痛用一个药就能治疗,可见这个药只是通治方子,真正的大病,还得讲辩证的,该用什么药,你看我们从开始胸痹讲到现在,方子讲很多了,个个不一样,见到痛就用这个九痛丸,九痛很多了,虫痛啊饥痛啊,虫证里急就不一样,怎么可能用一样的方子,所以后世书方子都是这样的。但是这个方子我们看看它,附子、生狼牙、巴豆、人参、吴茱萸、干姜,是个温下方,那么如果,虽然它有些阴寒的症候,但是这个阴寒证属实大便干,这个需要用温下法,但也不是各种心痛都得用它,这是靠不住的,大家看到底下的注解作了商讨的。右六味末之,蜜丸如梧桐子大,酒下,强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丸。不但治九种心痛,还兼治卒中恶,卒中恶就是咱们平时说的急性卒厥,当时人事不知,巴豆就起这个功用,它是快药,你看我们后头要讲的走马汤就是起这个作用的。卒中恶,腹胀痛,口不能言,这个就是用巴豆主要的一个症候,腹胀痛尤其心下的地方闭塞的很,非急下不可的。又治连年积冷,流注心胸痛,底下注解这类情况用这个方子是可以的,多年的积冷流注在心胸,感觉心胸痛。并冷气上冲,上冲没有热候,感觉有冷气往上冲。或落马坠车都有用巴豆剂的可能,巴豆是一种快药,吃了让人上吐下泻,我们桔梗白散不就讲了嘛,吐下的厉害喝点凉水就好了,所以这个药啊,就是内里有寒有实,是寒实证,所以用温下法,巴豆本身这药就是温,是个热药,所以这个利于寒证实证,不利于热证虚证,寒实证而有心胸痛,象他所说的症候,尤其这个腹胀痛,腹胀痛也就是心下闭塞。这一章主要短气都讲在胸痹篇里了,不单是说这个病,有时这个胸痹也就牵连到心痛,我们用栝楼薤白治心绞痛,也用过,是这么用,只是这两味药或者用栝楼薤白半夏汤,效果都不理想,配合四逆散,我常配四逆散,四逆散就是柴胡、白芍、枳实、甘草,四逆散加栝楼薤白配上桂枝茯苓丸我常这样加,有时候也搁生姜。那么这个配法也就包括桂枝枳实生姜,四逆散有枳实,桂枝茯苓丸有桂枝,你再加上生姜桂枳姜三样你都有了,另外搁栝楼薤白,心绞痛有时候也起作用,也挺好的。总而言之临床上我们方剂运用变化,你看书里有认识,到时你会用的,这随便举个例子了。但是栝楼薤白或者栝楼薤白半夏这类的方剂对胸痛,离开心脏、不是心脏和心脏没关系的一种胸痛好使,只是胸痛胸满,那是挺好使的,就是说我们说的肋膜炎啊,有一种偏于痰饮的,就是水,那时你只用栝楼薤白力量是不到的,有的时候要用到十枣汤,十枣汤我们讲痰饮的时候就讲了,有的时候用那个,一般我们用栝楼薤白就行了,也用半夏栝楼薤白,都挺好使,如果有胸胁满配合柴胡剂。在临床上主要是这样的,我们虽然对方剂要熟,你不要守着方子治病,那么有这种心痛的病,但是现有柴胡证,胸胁满、心烦喜呕,那你就再配合柴胡剂使用这些方子都可以,所以我们每一个方剂的应用,既要熟,那么对合方运用慢慢就会会了,我以前也是,所以我们要常临床,一个方剂适应不了,你就多拿一个方剂,但是你方剂不熟,你哪都不知道就不行了,随便加药,乱七八糟就不好使了,今天就讲到这了,有时间再详细说说。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原来这是一段,底下又一段。趺阳脉就是脾胃脉,候脾候胃,微者是虚,弦者是寒实,弦脉一般和紧脉差不多,主寒又主实,是寒实。胃既虚,寒又盛,法当腹满,我们讲.伤寒论.太阴篇,腹满而痛这是虚满,虚满有寒。假如要是不满,胃是虚,假设寒不在胃里,也必从下往上攻,所以大便难。两胠疼痛,两胠就是两侧两胁,道理是虚寒从下上,因为胃虚啊,胃虚“邪之所凑,其其必虚”寒在下乘着胃虚就往上了,往上攻,所以两胠疼痛,那么这气往上攻,不往下去,所以大便难,这是寒从下上的一种现象。当以温药服之,这温药服之是双关的,上面那段,法当腹满当然也要用温药了,那么这个病也要用温药了,这是一段不是两段我刚才说错了,一段分为两解,一个是趺阳脉微弦,微者胃虚弦者寒盛,胃虚又有寒,依法当腹满,这是虚满。不满者必便难,如果不满,胃虽虚,寒当时没在胃里头,那么当时就不满,光虚而已。可是虚下面有寒,不然脉不会弦的,下面的寒也必乘虚而上攻,所以大便难,两胠疼痛,道理就是寒从下上,就是由于胃虚,寒从下上。这两种情形,无论是胃虚而满,或者是大便难、两胠疼痛,寒从下上这种情形,都应该用温药来治疗,那么该用什么温药呢?他在这没有具体讲,是原则是说的,当然阴证而实。这是第一段,说这个腹满,上面讲的都是虚寒,有虚有实有热有寒,不是一样的,所以底下对腹满有所发挥。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到这是一段,底下“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以温药。”这又一段。腹满有实有虚,实满里头有东西,按着有抵抗,大力按有拒按有疼痛,就是胃家实那种满,一按就疼。所以胀满按之不痛,里面没有东西,所以也就不疼,不痛者为虚。假设里头痛里头实的很,你碰不得,一按他就疼,这为实,实者可下,虚者不可下也。

舌苔黄这是里实的一个症候,我们临床上常看舌苔,腹胀满又拒按,舌苔再黄,肯定是里头热实,那么没下的时候舌苔是黄的,下之后,病实解了,腹满也除了,那么这舌苔黄也自然解了。这是一节,这是说腹满有实有虚,怎么个辩证呢?这是提一个方面,所以腹胀满,按之疼,这是实,能按者这是虚,如果实大概舌苔黄的多,那么你下之后,里实好了,苔黄为之去。那么他没说虚怎么治,上面说了,只要是虚胀虚满就要用温药服之,底下又有这么一段。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以温药。上面说的是虚实,底下说的
 

这是属于寒,言外呢,要是不减,就是属热不属于寒,这个寒,有时候这个寒也去,就是不满了,可是病还是没好,那仍然是有寒的啊,只不过是寒减一点,胀消一点,有时候寒加重,满也加重,所以腹满时减,但是他又满了和以前没什么大差别,那么这一类大概都属于寒,寒当然要用温药来治疗。这个实与热,虚与寒这个东西啊,有的时候在里边的病不可分,虚则生寒,实则生热,这个实热与虚寒,有的时候不只是寒他不虚,这个卫不固不会寒的,总是卫气虚衰,它才寒,寒才乘之。病者痿黄,躁而不渴,胸中寒实,而利不止者,死。这个“躁”啊,应该是“燥”干燥的燥不是烦躁的躁,就是口干而渴的意思。“胸”应为“腹”这个在.医宗金鉴.说的是对的,说这两个字是传抄有误。这个“病者痿黄”痿者,枯萎瘦弱,人又黄,面无血色,指这个人很虚弱。“燥而不渴”口干但是不渴,口干且渴是阳明病,热实,燥而不渴是寒实,咱们讲太阴病,“下利不渴者,属太阴”什么道理,以其脏有寒故也,里面有寒,为什么燥呢?它是津液不生,这个寒充斥于胃,谷不化,气不生,所以口也干的很,就是缺阴少液的这种干,但是有寒的关系,他不渴,所以说是寒之象。那么燥而渴者呢,这是一个热实之象,那么这个燥而不渴是寒实之象。人这样的瘦弱,他的宗气虚的也是不得了啊,都波及到津液方面了,口燥。如果“腹中寒实,而利不止者”那么由燥而不渴就知道里头有寒实,他不是热实,寒实又保持不了,胃肠失去收涩的能力,而利下不止,这是虚脱的象征,胃虚寒实,而不能收涩,这是胃气衰败虚脱之候,所以主死。这也是说的腹满,实满有寒实也有热实,热实姑且不论,在伤寒论讲的很多了,用承气汤。寒实如果不下利不止,里头有寒实,也可以攻,后头有拿温药攻之,就是温下的法子。他这个下利不止,胃气已经衰败了,机能沉衰不能收涩了,这个不经下了,所以非死不可,而且呈虚脱的一种形象。寸口脉弦者,即胁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也。上面讲的两胁下痛,这个与小柴胡汤少阳证很相似。这个呢,他说这个也是脉弦,脉弦不一定尽主寒了,这个说的是少阳病。

寸口脉弦,所以他胁下拘急而痛,胸胁苦满,而胁痛,这是小柴胡汤证,这是说邪已传入少阳。但是“其人啬啬恶寒也”这个啬啬是表未解,这就是太阳少阳并病,他的这个意思搁这一段干什么?说这是古人对个疾病的认识,说这个里面的寒也是从外来的,它说外来由表传半表半里,也能传里,是这个意思,后面说的越来越清楚来,所以他搁这么一段。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中寒家,就是指中于风寒的意思了。喜欠,就是打哈欠,这个各个注家的意思是多样的,这个初感寒的时候,在皮肤能够使九窍不通而已,不光喜欠,同时也喜嚏,这个在这个金匮要略头一章就有,我那时候没讲,他说这个风寒客于皮毛的时候,没达到里面,只能够使九窍拥塞,而不通,所以,喜欠善嚏,就是这么发生的,就是实而在表嘛。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这一节是解释,怎么跑到里头去了呢?这个中寒的人啊,由于其人里虚,那么这个寒趁里虚而侵入于里了,这个人所以下利就由于里虚造成的。那么这个时候离开表了,他就不再打喷嚏了,言外就是不能打呵欠了,故欲嚏不能,那么这个寒已经在里,“此人肚中寒”在肚子里头呢,就是表里的里,不在表,所以他想打喷嚏也打不出来了。那么这几节啊,就是说寒之中人,也是由表及内,经过半表半里到里。所以到里呢,是因为里虚,其人里虚,所以这个寒邪啊,直入于里,而为下利,这就是肚中有寒了,这个时候就不能打喷嚏,这都是原则上的东西,做个参考。这个古人对疾病的看法,那么对寒疝的看法,成问题的,那个我们讲到后面再说。但是中医辨证是这样的,中医认为这是寒,这是根据辨证,用药也是用大温性药来治疗,那么这个为什么能治疗呢?能有效呢?后头讲到那的时候我们再讲,这一章啊很好,也很要紧,章也大今天也讲不完。夫瘦人绕脐痛,必有风冷,谷气不行,而反下之,其气必冲,不冲者,心下则痞也。他反复的讲,里头沉寒客冷的人,他这东西就绕脐痛,所以寒与热都能使人痛,尤其是寒,尤其在肠胃里刺激肠胃,他准疼的。由于里头有风冷,不能消谷,谷气不行,所以人瘦。人的身上这个肥瘦啊,这就关系到这个,即西医说的水分,一百斤的水分占的比例数相当的大,这个水分哪来的,就由胃供给的,这就是中医说的津液,也叫津气。那么胃不能够化谷生津,所以人要瘦的,他这个夫瘦人绕脐痛是有道理的,把几句搁到一起理解就好了,这是由于里面有沉寒客冷,不能消化水谷,谷气不行,所以瘦人他要绕脐痛,这个肯定是有寒。那么这样的只能用温药了,这个大夫不知而反下之,其气必冲啊,如果虚其胃,更是之胃沉衰,那么这个寒呐更是往上冲,所以其气必冲。不冲者,胃虚了,没诱发到冲气这个阶段,心下也一定痞坚,就是痞硬了,就是人参证,他胃虚了,客邪之气,往这里聚,他没造成这冲气,他也可能造成气冲,即使不造成气冲啊,他必定心下痞硬,咱们讲那个甘草泻心啊,半夏泻心啊,你们回去看看,这个伤寒论里头,讲这个心下痞硬讲的很好,那就是人参证,心下痞硬,就是胃虚,一泻下,胃虚,里头没东西了,那么这些客气、水气,全往胃这里头来,所以胃这个地方反到痞而硬,所以这是虚的样子。底下是出治疗了,以上反反复复的是在辨证上议论。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腹满而发热,肯定是热,实满了,阳明病的现象,腹满发热,但是虽然发热十来天,可是他个脉呢,浮而数,这是太阳病的脉,脉浮而数,病还在表,那么假设这十来天要是真正的尽是里热的关系,人是不能吃东西的,这个地方啊你们都得对照这个,咱们讲阳明篇,伤寒论对照好,伤寒论有这么一节嘛,“潮热谵语者,实也”就是说如果能吃者,但硬尔,大便就是硬,不能吃者呢,这个胃里头有东西了,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大承气汤攻之,这个地方都给这里做解释,所以他这个书啊,一个的手笔啊,他前后呼应的,咱们也看得出来,那么这一段就是的。如果真正是阳明病的那种实而发热,它不会饮食如故了,它不能吃了,他胃里头也要有所结滞。

那么现在还能吃,而脉呢浮而数,有表候,说明这个腹满发热啊,就这个证候说,这个热既有里,同时也有表没解,所以他用厚朴七物汤啊。这个地方很好,这就是辨,他个文章啊,就是精,细如牛毛那么细,不然的话就使自己看不懂,你读那个伤寒论啊,搞熟它,你这么一读就懂了,不然的话话,你怎么懂啊,怎么就知道又有表又有里啊,就一个脉浮数,伤寒论还有这么一节啊,他说“发热十余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它有这么一节啊,那么那就说的是没有表的关系了,这里是有表的关系,他主要的饮食如故很重要。发热已经十天了,腹胀满,要是真是阳明内结啊,一定波及到这个胃,这个阳明病是由下往上,先大便不通,所以他在下边,逐渐往上,最后影响到心下,胃的部位,十来天,可以影响,如果没影响,就不是阳明内热了,而有表不解的关系,所以这个脉浮而数。那么治疗呢,两方面一起治疗,厚朴七物汤,就是用三物厚朴汤,三物厚朴汤就是小承气汤加厚朴、枳实,就是消胀,就是小承气汤胀的厉害,小承气汤证,大便当然是干了,阳明病嘛,而突出表现在胀满,所以把厚朴枳实这两个药增加分量,那么另外他有外邪,他用的是桂枝、生姜、甘草、大枣,就是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汤也治桂枝汤证,那么这个呢,他是气往上冲的厉害,他把芍药去了,下面不那么实,所以他以桂枝去芍药以解表,用三物厚朴以治里,表里同治,那么这个方名叫厚朴七物汤。这段都挺好的,文章也够精致的,这个伤寒论这本书非熟不可,大家要好好看看,我这么讲了,拿笔记一下,回去找一找,看看伤寒论是不是这么说的。那么至于这个方后的加减要不得,我们开始讲就说了都不要。他说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八合,日三服。这都没问题的,底下的去加方,呕者加半夏五合,他这就是胀满啊,外面有表证发热,当然这个呕加半夏都是可以的,这个都不算错。下利去大黄,他怎么能下利呢,真正下利腹胀满,决不是实满,要是实满就没有去大黄的道理,所以这又是瞎说,如果下利呢,下利就不要泻了,就是这么想的,这都是后人。

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那么这个寒多也不能用三物厚朴汤,你用小承气汤,寒多你治谁呀,光加生姜就行了吗,这都是瞎说。所以这个加减呀,每个方子后面的加减都不合理,有的是对的,但是与这个病情也是不相符合的,你象这个呕,呕可以加半夏的,但是根据这个具体的内容没有这些东西,没有或呕,要是有或呕那还凑合,所以他这个加减的处理啊,这都是哪个好事的,注家的注文,以前都是抄本啊,互相传抄,以误传误,就有这些事情。那么到这个地方,他只是把这个腹满这个治疗他是讲完了,但是这个书你们看看,没有治虚满的,这个虚满只是在原则上说的,就是用温药,在伤寒论里有,伤寒论里头,下利腹满者,同时身疼痛,当救其里,用四逆汤,他这个虚寒的腹满啊,非先救里,这是一。第二啊,咱们在伤寒论里有半夏厚朴生姜甘草人参汤,这个方剂也是温补胃而消胀的,那么他这个不说,用这个,再参考以前可以有的,他就提一个特殊的,既有表又有里的,他特别提出来了,那么又有一个,这个里胀满的厉害,那承气汤也得变化用,所以把这个小承气加厚朴枳实,他举了二个例子,当然不够全面,就我说这个虚寒,这个书上没有,没有我们可以想象也可以想象出来,当然因证而施了,总而言之用温药,哪些温药呢,你象四逆汤,吴萸汤等都是温药,他现吴茱萸汤证,腹胀满你加消胀药也行嘛,你象呕而头痛,腹胀满,你加厚朴枳实不行吗?我认为行的,那么与他合用半夏厚朴汤都行,就我方才说那个方子,他这里原则上讲了,这个书上就是略,金匮要略嘛。底下主要的是还讲腹满的,咱们先把腹满讲了,以后给你们说说这个寒疝,大家下去准备,寒疝这个病,我们得好好研究。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这也是温药啊,这个温药这个满,他不是腹满,是胸胁逆满。那这类是由于腹中有寒气,这个寒气啊,寒和水气,就是腹里头,既有寒,同时也有水气,所以他加个雷鸣,雷鸣就是肠鸣的厉害。切痛者,痛的也相当的凶,所以这个方子,他治寒疝的,疝气痛他也治,但是得有这种情况,主要的是胸胁逆满呕吐,从这用药上看的。附子粳米汤,这个方子挺好的,这个寒疝,我们讲完了,我们讲一讲,寒疝用这个方的机会也有。如果这个人呕吐,胸胁逆满,雷鸣腹痛的厉害,这个就是寒疝也可以用的,不是寒疝,一般的虚寒肚子痛的厉害也可以用。咱们看看这个方子,大家就明白了,它主要是用附子,这个附子这个药主要是去寒,我们对这个寒疝来讲,这个去寒就不够用了,怎么讲呢?这个寒疝,现在包括多少病呀,很多了,第一个就是小肠疝气,小肠疝气呀,就是我们这个小腹,中腹以下,这个宰猪,收拾猪大概都看到过,就是这个网油把肠子包着,摘这个东西很费劲,怎么叫水油,就是在肠子外头,它有个油网整个把肠子都包着,那么人身体弱,主要是弱,弱到什么程度呢,组织松弛,本来原起没什么缝,他裂缝了,肠子漏下一块就坏了,这疼的也是不得了,这咱们叫小肠疝。

那么也有掉一块油卡在那块了,也是疼,那么这不关乎寒,不是寒,虚,主要是虚,附子乌头呀,它就能够把这个组织振兴起来,它不是松弛嘛,使它紧张,恢复它,所以小肠就能回来,它不是寒的问题,它古人只能看到寒的问题,这是我们根据现代医学上参考研究了,也不一定对,这是我个人的看法。还有一种疝痛,这个疝,寒疝的疝呀,就是痛,剧痛,怎么叫寒疝呀,遇到冷它就发作,有这种病的人也不是天天发作,遇到受寒,天凉了,它容易发作,的确也是,事实也是这样的,所以古人把它叫作寒疝,就把病的原因归到一个寒上,那么方才说的那种与寒没关系。还有一种,咱们现在说的肠梗阻呀,肠子折叠啦,也都与它松弛,这个肠子本身松弛,他拧劲了,平时他好人,他的组织都是相当的紧,不会松弛的,不会到那个分上,到那个分上那也是疝痛,也现出了这个人四肢冰冷等等的,也影响这个消化系统了,咱们说血不到手,手就凉了嘛,不到足足也凉了嘛,它这就显出了一片虚寒的状态,那么这个也是气质上的病变,也并不是关于寒的问题,这个也很重要,所以我们后头要讲的,虫疝,也就是虫积,这个东西特别多,尤其是蛔虫,咱们现在说是跑胆道里头去了,那个疼法,古人叫做虫疝,那个我们就要用大建中汤,有蜀椒等,蜀椒杀虫,虫子遇到蜀椒、干姜啊,常常出来,这个我们后头要讲的。这个寒疝呀,那么结合现在这些病,如肠梗阻呀,肠折叠呀,总而言之是肠子闭塞,现在得这个病,西医就要马上手术,不通过手术,折叠或扭转的地方就坏死了,这个西医非动手术不可,中医不用的,我个后面我们要讲。所以我们方才讲附子粳米汤,它有治寒疝的情况,但是得合乎它的条件,根据它这个样,它这个半夏治疗呕逆,去水治呕逆。附子振兴机能的沉衰,使松弛紧张起来,起这个的作用,不一定它就是温,你搁旁的温性药就不行。甘草、大枣、粳米这都是甘缓止痛药,所以往上来有水逆,有寒有水气,胸胁逆满嘛,呕,肠鸣胁痛,有用这个方子的机会,就是寒疝也有,寒疝我们还没讲,在这略略提一提。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什么叫痛而闭者,他的话简的很。痛,腹满痛,腹胀满而痛,大便不通,就是这。那么这个用厚朴三物汤,前面讲了,你看这不是小承气汤嘛,厚朴、枳实、大黄,这三个药就是小承气汤,但是这个厚朴与枳实的量,你对着伤寒小承气汤看就知道了,都增量了,也就是这个方剂以厚朴为主,小承气汤以大黄为主,这里把大黄搁到次要地位了。但这个方子咱们在用的时候,这个大黄的量还是大了,不过它这个呢,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取五升,五升就五付了,五付要是四两,那也不算大,有几付,拿几除,不到一两,拿现在说不到三钱,所以我们用大黄一般呀,要是不是真正的大实大热,用6克瞒好,把厚朴枳实增大量就行了。这都是说实满。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这个地方很好,它当然是有柴胡证,肯定的,可是他单提出个是心下来,这与承气汤不同呀,我方才也讲了,承气汤啊,我们那个大承气也一样,他通便,他对下边起作用的厉害,所以这个大承气汤的形成啊,也是由下往上,开始燥屎,大便干,逐渐往上影响到胃,影响到胃那很重了,我们方才那节就是的,他说潮热谵语者死也,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不能吃,这里头有东西了,不光在下边了,要是能食呢,但硬尔,大便硬了,总而言之,也得用大承气汤。可是这个柴胡剂它不一样,柴胡剂呀,它由心下来,两胁心下,所以我们用药呀,这个人该用下剂,它这个病在胸胁心下的这个部位,你要用承气汤,一点用都没有,你要给他吃试试,主要是它有柴胡,它治胸胁,所以这个大柴胡开始有个心下急,心下急,就是心下这个部位较憋,不但憋,你要按它,还疼,这就是心下急的证候。那么大柴胡汤证,他就略了,因为在伤寒论讲的很多了,读书的人在这里会想到有大柴胡汤证,呕逆呀,胸胁满呀,这他是准有的,但是他这个满在心下,两胁,不是底下,这个你要不是用大柴胡汤,用承气汤没用,用三物厚朴汤也没用,所以用药,你不按他这个书上你掌握不了。

咱们一认为什么上焦的病,咱们动则用大柴胡汤,加减,它不在底下,你搁什么泻下药,它攻大便,所以大承气汤一再强调,有燥屎,到那么个分上了,用大承气汤,用它去治,用它的火候,它不说心下如何如何,当然要到心下,大便要硬,那更了不得了,那非大承气汤不可,那么它这个柴胡证开始来它就从上面,胸胁满,心下急,郁郁微烦,它都在这里,所以他这里特别提出来了按之心下满痛,按着肚子却又不怎么痛,就是肚脐以下的部位,那么这时候你要用泻药,你要用承气汤就不行了,得用大柴胡汤。这都好呀,这好在文章简,就是我讲起来你对照着,心里头呀有数,为什么呢,也是腹满,他搁个大柴胡汤啊,那个搁厚朴三物汤啊,这个分别究竟是在哪啊,就这两个方剂,你们好好的认识就行了,这都很重要。所以这个金匮要略的书,不好讲的很,要不你在这讲心下满痛用大柴胡汤,一点趣味也没有,他也白写这一条,他有作用的,大柴胡汤咱们在这个伤寒论讲过了,就不再详细讲了。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上面还有一个,“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与这节是对照的,那个就有虚寒,那个当然是不能下。如果腹满不减,就是有所减,也微不足道,胀的还是很明显的,当须下这,这没问题,它是实。要是虚寒呢,它是时减时胀,时满,有所减,但是有时候回来还是那个样子,真正实它不减,它里头有结实的东西,你比如有宿食,吃的东西在胃里头,你不把实去掉,它怎么能够减呀,不会减的,虚胀里头没东西,它光是寒,这个寒气一下去,当时一下子就好了,可是寒又来了,它又胀了,它是那么一种情形,它是无形,这个虚寒是无形,没东西,这个实确实有东西,它燥结在那地方了,它不减,即使外面看着减了一点,那也微不足道,还是胀的相当难受,所以这个当下之,宜大承气汤,这个是“宜”不是“主之”这个在临床上口气都含蓄啊,可是你自己看,该用大承气汤的,所以猛攻,它这个胀满消不了里实去不了,你就搁大承气汤,有的时候小承气汤,就用三物厚朴汤就行了,你就用三物厚朴就行了,所以他不搁个大承气汤“主之”有用大承气汤的机会,就用大承气汤,可以用,在临床上你还要细辨了。

大承气汤方在痉病中已经有了,咱们今天就讲到这里,到这呀,他把这个腹胀,腹满,不但在原则上讲了,在具体证治也讲了,下回就研究寒疝。这个寒疝这个病呀,很重要,因为大家对它认识都不清楚。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心胸中大寒痛”它这个寒冲逆于心胸,所以心胸中感觉大寒痛。“呕不能饮食”它胃中有寒有饮,它就不能吃东西,胃虚里头有寒,他不能吃。“腹中寒”主要这个寒在腹,胃肠里面了,它往上攻呀,所以心胸中感觉大寒痛,那么主要的是腹中寒,这是在胃肠里头罗。“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应该在上面,指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它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胃肠里头呀,是沉寒客冷,寒的厉害,它刺激这个胃肠,这个胃肠啊濡动,这个腹皮由于胃肠的濡动,腹皮也动,所以他说上冲皮起,由于肠子蠕动的厉害了,肠子也薄,有寒刺激肠粘膜,它就濡动,出见有头足上下,它这个上下出没无常呀,一起一伏,就象有头足似的,这起个包,那起个包,上下乱动,就象有头足似的,这是一个比喻的话,它不是真有头足呀。痛而不可触及,腹中痛的更厉害,这个疼甚至于不可触及。“大建中汤主之”那么这个说的是所谓的寒疝罗,这个大建中汤与小建中汤不一样,这个大建中汤呀,是大温,既用干姜,又用蜀椒,同时还大补,搁人参。小建中汤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一方面解表嘛,同时呢它那个疼呀与芍药还有关系,所以加量芍药,芍药是苦寒药,这个治寒疝用芍药的机会很少啊,用也不能用那么大量,它那个芍药那个药微寒,那么这个大建中汤没有芍药。另外呢搁饴糖,这个饴糖呀,甜它能止痛,又温,所以它是建中呀,主要的这个方剂是温补胃,古人把脾也搁里头了,究竟脾是不关消化系统的事,而止痛,饴糖是止痛。那么这个方剂与小建中汤绝然不一样,所以叫大建中汤,大温大补。那么它这个证候呢,临床上要注意,它这个干姜治呕,干姜附子都是大温性药呀,干姜偏于治上,所以它必有呕,那么小建中汤没有呕呀,“呕者不可与建中”是指小建中说的,这个它有呕,它用了大量干姜,所以我们遇到这么一种病,是虚寒,有呕,这个心腹觉着寒气痛,尤其这个腹中痛的厉害。那么至于这个上冲皮起,这个不一定,那有这样就更明显了,没有也可以用的,它有人参就有心下痞硬,那是呕而心下痞硬,腹中痛剧烈,这个药就可以用,总而言之,要把有热除外,这个热药不适于治热证呀,如果这个人有热,一般还是用不得这个药的。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这个方子也常用的方子。“胁下偏痛”偏一侧痛,这个胁下,那么这个方剂不止治胁下,凡是偏侧痛,都起作用。古人认为这种病是寒实,热能实寒也能实,前面伤寒论也有寒实结胸,这个寒实成聚,就是结聚了,它是偏于一侧固定在一边,才有这个情形,所以古人呀,把这种病叫寒着于一侧,它要不是结实,它不会一边呆着的,古人这么看的。

脉呢紧弦,这个紧弦这个脉呀,一方面主寒,一方面主实,如太阳病脉浮紧,它是实,那么那个脉沉紧,沉弦,沉为在里呀,就是里实而多寒,现这种脉,所以结论是,总而言之是寒,就应该用温药下之。寒,虚寒不能够下呀,寒实也得攻,但是得用温药来攻,所以他用大黄附子汤,这个方子咱们在临床上呀,常遇到这样的关节疼痛呀,偏于一侧,我们一般用桂枝加术附,偏于一侧痛,你可以加大黄,但是大黄量不必用大,这个尤其骨质增生常有偏侧疼,好使的很,这个在临床上经常用,不只见于胁下。这大黄附子汤,就是大黄附子细辛,三味药,附子细辛都是热药,去寒的,那么大黄,它是一个下药,下寒,以为那两味药是温性药呀。所以我们如果遇到,看着是一种真正的寒实的状态,辨证怎么辨呢,古人通过实践呐,凡是偏一侧痛的,大概都是这种情况,后头也讲了,阳中有阴,沉就是阴,紧弦就是脉有余呀,就是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就是这些病呀,寒热错综发现,我们现在可以这么体会。但是古人呀就是得出这么一种规律,凡是偏侧痛,古人认为都是寒实,所以应该用温药下之。这是在辨证很有用的,那么事实的真理应该怎么来体会它,那又另当别论,但是这个规律是一毫不错的,这个大家要注意,我们在临床上用温下的法子,大概都是这种情况。这是胁下偏痛,所以他这个书好就好在这里,他的辨证的主要的证候说出来,我们就是温下法,什么病温下法呀,寒实,什么样寒实,你只用脑子想不行,有一定的证候,凡是有偏痛,而脉偏紧偏弦,那么这个就是属于寒实,可用温药下之,大黄附子细辛汤,但是不要限制他这几味药。那么这个说是腹中痛,偏于一侧,胁下嘛,也是腹啦,如果是关节一侧痛呢,你搁这个,就不是很相当的,它关节痛应想法治关节呀,药可以变化,这个方子呢,假设腿的一侧疼,搁芍药甘草,芍药甘草治拘挛痛,那么脚挛急,下肢一侧痛,芍药甘草呢配合这个方子,大黄附子细辛加芍药甘草。总而言之,这个方剂呀,你在基础上认识,在临床上呀,你可以自己变化,这个变化对一般的方剂也得有认识,不然的话也弄不清楚。所以这个方剂呀,大家要注意,在临床上通过这个方剂的作用,我们常常有很多的用它的变化,治其它的一些偏侧痛。

寒气厥逆,赤丸主之。这个太简略了,恐怕这里头有错检,但是我们要解释,看这个方药,推测之,我知道它是怎么个情形。他这里所说的寒气呀,就与以前附子粳米汤说的寒气是一样的,既有寒又有水气,腹中痛,就是腹中疝痛,而四肢厥逆,那可以用赤丸主之。就根据下面药物,你看下面药有茯苓半夏,去水的,乌头、细辛是一个热药,去寒啦,所以又不水气,又有寒,那么腹中痛,腹中疝痛,那么寒的厉害,所以他四肢厥逆,大概是这种情况,可以用这个药。但是要用这个药,大家现在要注意,这个药是正相反罗,它有这个半夏乌头,究竟是不是没关系,但是我们开始学呀,用这个方子要注意,肯定这个方子开出来,是被议的,你这附子乌头相反,你都不知道呀,药房也不能给抓,甚至还有人说你旁的话。其实古人这么用了,那不会有毛病的,我们半夏与附子用,乌头与附子一样的,用川乌是没问题的,用草乌就另当别论。他这个方子我们要是用的话,大家总是要躲避一下,尤其是问你们,跟谁学的啊?你们那个先生,他连乌头反半夏也不知道吗?搞的让人笑话。所以这个方子在.医宗金鉴.里头不足为法,它说这个条文也太简,这法子教人也不怎么好,它是这样来看它的,其实是没关系的,肯定没关系,因为附子半夏我们常用,用乌头也肯定行,没问题。所以这个方子,假设里头有水气,又有寒挺甚,而这种寒的疝痛,腹中痛,四肢厥冷,当然是可以用这个方子。它怎么叫做赤丸呢,它这与这个真朱为色的,真朱是红的,他说把它磨了,拿真朱拌下子,它那色就红了,炼蜜丸如麻子大,先食酒饮下三丸,日再,夜一服,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古人说这个“知”就是指“效”假设不效,还可以继续吃,量可以增,我们要给人开方子,可要注意了。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津出,手足厥冷,其脉沉紧者,大乌头煎主之。腹痛,就是我们说的腹中痛啦。脉弦而紧,头前讲了,它又属寒,又属实,那么里寒甚,营卫也不利于外呀,所以它说紧者卫气不行,这个书呀,这个地方,都有语病,紧与弦差不多,它分开来说,他说里头寒甚,这营卫肯定不利于外,所以说人他要是恶寒者,这恶寒的道理,就因为这个,里头太寒了,所以脉应之弦,而人恶寒,他的看法是这样的看,紧者不欲食,这个紧呐,古人说是有宿食,这脉紧,就是实的意思,有说紧是寒实,那么这个卫怎么能寒呢,卫主虚,所以卫气寒甚,所以它不能吃东西,那么根据底下的..
 
寒邪盛,胃又虚,寒邪都往这上腹来,他这腹中会痛,这个痛特别的剧烈,“寒疝绕脐痛”这就咱们现在说的绞痛,疼得厉害,围绕着肚脐子痛,其实他就是绞痛。“若发则白津(汗)出”凡是寒疝他不是一天老痛啊,是一阵一阵的发作时痛,过了一阵子就好一些。“白津(汗)出”就是出冷汗的意思。注家说很多东西罗,有说津出,那不对。白津(汗)出,津是出津液,就是出冷汗,热汗那是带色、粘,冷汗就是像白水似的,所以他搁个白津(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紧者,大乌头煎主之”沉者在里,紧者寒实,这个大乌头煎主之。这个大乌头煎方是个最重的方剂,在治寒疝里最重一个方剂的。你们看看就知道了。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不?咀),不用把它弄碎了,古人拿嘴咬呀,现在拿刀切了,就是整个的乌头。“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拿水三升,就是现在拿三杯水了,剩一杯了这药就不要了拿出来,因为整个乌头,怕切碎了一溶解水生成更多了。然后煎药再加蜜“内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加二升蜜,原来一升药,令水水尽,还剩二升,那水就没有的了,光剩蜜了,所以叫乌头密煎嘛。“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身体强壮的人吃七分杯,一升就是一杯呀,就是七分杯,弱人身体不好受不起这个折腾,服半杯,五合。“不差,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病没好,今天吃的药不好,一天不要吃两次,明日更服。这什么道理?

乌头这么大量是要折腾人的,也可以说冥眩吧,这个人头晕甚至呕吐。它搁这蜜煎大有道理,蜜既能缓痛,是甜药嘛,同时又能解乌头之毒,你可知道,假如不用蜜煎就用水煎,这个受不了,折腾人更厉害。这个乌头呀,也有问题,我们现在用川乌,不至于这么大毒,这个指草乌说的。我们现在用川乌,川乌满行的,这个方子我用过,就用川乌就行。以前北京一个老大夫一用乌头一斤、半斤那么用,有几个药柜专给他用,后来这个人用乌头用的太厉害,连蜈蚣,一用百八十条那么用,他也治好不少病,要不也没人去找他,后来因为这个药死人。这乌头看那报上登,大概乌头碱用七两以上就能中毒死人,所以他用一斤呐,你想想,过于危险了。咱们用时当然要注意的,搁蜜煎大概没这个问题,折腾人是要折腾的,用这个药时对病家要搞清楚。这个乌头煎有的不搁水,就搁蜜煎,搁二两,搁二杯蜜,放乌头里煎、不用煎太长时间,那么二杯蜜剩一杯半,这样煎更稳当些,比水煎再搁蜜更稳当些,蜂蜜有解毒作用,光用它这个乌头的温性去,再去乌头的毒,古人配方很有道理的。所以这个方子很重,必须向上面所说的。痛的相当凶、一痛一身冷汗,四肢厥逆,而脉沉紧,这是应他的症候。这是说乌头蜜煎,这个名字也叫大乌头蜜煎。但根据这个五个乌头,要是川乌头药不绝药不死人的,这个大家放心用。这个附子也是,我们开药,咱们治关节痛离不开附子了,要吃个四五钱这人开始要脑袋晕,可以告诉他脑袋晕不要紧,那是药的关系,但不折腾他,不像乌头这么重,但逐渐往上增加人就不感觉了,开始的量不要用得过大。我们开始用乌头、附子都这样,我认为三四钱起码人不会怎么的的,事实证明也确是这样。如果开始就大量用,那不行。鸦片是有毒的,给耗子喂鸦片,一点点用它能吃好大一块也药不死,吃来吃去身上对药有抗力了,人对毒药也是这样,开始不要吃大量的,但用蜜煎没问题的,这个我试验过。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这个里急说明是虚,我们还知道小建中汤,里急,芍药,主要是芍药的作用,拘急嘛,这都是血虚,肌肉发痉挛。“腹中痛,及胁痛”就是胁腹全都痛,而且感觉里急,里急指腹肌感觉拘急。这是不但有寒,而且血也虚,所以他用“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这个方子不很常用,但是补血里头偶尔可以用他。他对寒疝腹中痛,在这么一种遭遇情况下很少,而他这个作用也不像书上说的吃上就能好,这个我也试验过,吃这个不好,你像乌头蜜煎,一吃他马上就好。但他冲本文里说,他是说血虚而寒,既要补血又温中,所以生姜大量的用,搁五两,搁当归羊肉这是补正的、补血的了。底下的加味是要不得的。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寒疝腹中痛”咱上面讲的了。“逆冷,手足不仁”手足不仁者,就是手足不知痛痒,或发拘急,这都算不仁。“身体疼痛”既有寒疝在里,腹中痛,又有外不解,身体也疼痛,还在表了,这么一种痛,疼痛相当重了。“灸刺诸药不能治”不是一般的套方能治的,一般针灸也不治疗不了,非得用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

抵当两字在伤寒论不有抵当汤嘛?就是非此药不足以抵当这个证,在这里面也是这样的。在这种情况之下,里虚寒而发生剧烈的疝痛,而身体疼痛相当厉害,身体疼痛虽然有表与血的凝滞也是大有关系了,因为寒这血不通则痛了这也有关系。这不是一般套方所能治的,不是治错了,用过针灸了,吃了旁的药了,不是那些治法所能治的,非这个乌头桂枝汤可以抵当之,这个意思。这个方名叫乌头桂枝汤,那么这个方子就是桂枝汤与乌头蜜煎合方,你们看看就知道了。先炙乌头,“右一味,以蜜二斤,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解之”这个就指上面的乌头蜜,把这个乌头蜜做出来,然后桂枝汤,咱们一回不一升吗,三升让你拿出六分之一,五合,与这个乌头蜜合解之。“得一升后,初服二合”还要少吃,一回吃二合。“不知,即取三合;又不知,可以加到五合。其知者,如醉状”这个说的是冥眩状态,如果病人有这种情形了,象喝醉酒似的,脑袋晕,乌头附子都有这个作用。“得吐者,为中病”假设要吐,这个吐大概都吐水,吐完水这人准好。搁一起看是一个冥眩状态,但与乌头毒是分不开的,但与人身体没有妨碍,这个在临床上常遭遇,用完乌头、附子常常人如醉状,脑袋比较晕,但过去就好了。那么这个方子就指乌头,上面说的这里解释明白了,闹腾厉害要吐,但一吐非好不可。桂枝汤方在伤寒论里有了,桂枝汤的原方了,加到一堆,煎出三升取出五合。把那个乌头蜜呀,也不能把五个乌头蜜都搁一起,他说的挺好,两个合一升,乌头蜜开始是二升,五个乌头那个始是二升,把它拿出四分之一,这不五合嘛,把桂枝汤也拿五合,两个合解起来,合解一升你别都吃了,一回吃二合,这个要注意,像平常煎药喝就多了,都喝了非折腾不可。这个煎服法要注意,开始吃二合,就是一升的五分之一,就是一茶杯的五分之一,逐渐给他增加,如果二合不知,再加点,三合的样子,三合不行喝半杯,如果感觉有醉状了甚至于要吐,那就停止了。这个乌头桂枝汤用的很多,同时内里有疝痛,在外外有表不解,用桂枝汤以解表,用乌头蜜解内里的寒疝。

这个寒疝,古人是个辨证的法子,你看咱们说的小肠疝气,上节讲的,如果组织松弛了,小肠漏下去了,到阴囊里,那痛的不得了,那么这个方子也能治,他也现出来一种虚寒的状态,所以这个虚寒,胃里虚寒,虚是肯定的。我们这个肠子都是网油包着的,它不会往下漏的,这个漏是组织松弛了,就漏下了,到阴囊里,咱们说小肠疝,那痛的,这个药也行了,以至于肠子,像上回说的肠梗阻一类的,无论肠子折叠了、扭转了,他上下不通就得痛,用上面的方子一样好使。那就得辨证,古人说的寒,他这个症侯,你看上面不是寒的样,症是寒,是不是本身就是寒?那得另当别论了,中医就讲究辨证,辨证不等于里面真正一汪水那样寒了,不是的,肠梗阻更不是了。前两天报道,小孩吃瓜,瓜子一起吃了,吃多了,他就得肠梗阻,这当然不是寒的问题了,可是肠梗阻这个痛法,就符合中医寒疝症侯,你不管里头寒不寒都可用,都有效。这个附子、乌头的作用,就能够有使你组织的松弛重新恢复正常的机能,一恢复紧张的机能,肠子如折叠了它就开了,他就恢复原有状态就不梗阻了,他就好了,肠子漏出去一紧张就又回来了,那也就好了。我们对附子乌头以前认识不多,就是认为它热,究竟它这个作用,的确是恢复生理机能的,尤其代谢谢机能。你看心脏衰弱,以至于他无脉,附子也起作用,四逆汤就是了,通脉四逆汤。他恢复这个不光是治寒,心脏衰竭到那个地步了都虚脱,当然这时寒是有了,他为什么能促进他的恢复呢?他不就强心作用嘛。所以附子乌头的作用,性温是一面,另一方面,它能促进身体上哪一方面的生理机能衰竭它都能促进恢复,这一点通过临床、通过古人的书我们可以体会到,不光是热。其脉数而紧乃弦,状如弓弦,按之不移。脉数弦者,当下其寒;脉紧大而迟者,必心下坚;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可下之。这一段不应在这,或者根本是错误的。这个应该在大黄附子汤,搁那个底下,他这个说的就是那个。他说“脉数而紧”所以紧、弦两个脉分不清的,脉既数又紧所以就变成弦了。这个紧,冲着脉的横路上说的,脉裹的紧,如果脉再数就变成是直的了。弦就是上下崩直,这数紧搁在一起,脉就直了,就是满弦了,他话是这么一个话。“按之不移”这脉是弦的一种表现。“脉数弦者”和脉数而紧一样的嘛。“当下其寒”这就是寒实。这两个脉,数,本来是热,弦是寒,这里头又有阳,又有阴。“脉紧大而迟者”紧为太过,迟为不及,也是有两个矛盾的脉。“必心下坚”这是里实的一种症侯心下坚了,水至心下、心下也坚。“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与上一样,大热实之相,紧还是寒实之相,就这个脉来说全是阳中有阴。“可下之”拿什么下呢?温下法,指那段说的,要不搁这一点意思都没有。上面都讲的寒疝,讲具体的治疗,搁这么一段没意思透了,这可能是后人附上的,也可能,从以脉来定证像后人语气,尤其像王叔和,王叔和是专搞脉的,也许他附的这个文,也不一定,咱不敢说了。假如是原书的,也不应该搁这,应该搁大黄附子细辛条后头或前头,参照看也是有用的。附方:.外台.乌头汤:治寒疝腹中绞痛,贼风入攻五藏,拘急,不得转侧,发作有时,使人阴缩,手足厥逆(方见上)。附方,对这寒疝,林亿他们找旁的书,也是仲景的方子了,他又附在后头。“.外台.乌头汤:治寒疝腹中绞痛”他提出这个绞痛是对的,就是绕脐痛,就是绞痛,痛的厉害。“贼风入攻五藏,拘急不得转侧”这是古人的认识了,这是外台上的原文了,他为什么这么腹中绞痛呢?就是由于贼风入攻五藏,这话都靠不住了,这是古人一种解释了,咱不管他解释对不对,但腹中绞痛是用乌头汤的一种标的。“拘急,不得转侧”就是手足不仁的样子,四肢拘急,以至于不得转侧,不光拘急,也痛的时候了。“发作有时”他这个寒疝,他不是老那么痛,一天十二小时得把人痛死了,他是发作时痛的要命,尤其小肠疝气也是这样,下来的时候就痛,一会自己也回去,回去就不那么痛了。

“使人阴缩,手足厥逆”甚至于使人全阴都抽,手足厥逆。他这个“方见上”错了,这个乌头汤讲过了,你们看中风历节,就是历节里的。这个乌头汤与乌头桂枝汤全是既有里又有表,它搁个贼风入攻五藏,有表候,那个方子是什么呢?麻黄、黄芪、芍药、甘草这四味药配乌头蜜煎,参看头前有,林亿注的方见上不对了,应该方见历节里头,它这个方见上指乌头桂枝汤,那不对,也不是乌头蜜煎。这个指单独叫乌头方,那个方名就叫乌头方,麻黄、黄芪、芍药、甘草先煎了,就像桂枝汤一样,也取五合,把乌头蜜煎也搁五合,两个合解了,服法也一样,先二合、再三合、五合这么服,这个在临床上,可以用乌头汤,如果只是身疼痛,再有寒疝腹中痛可以用乌头桂枝汤,总之有表证,一个是他表特别虚,虽然搁麻黄,但发汗并不重,药量不大。这是乌头桂枝汤,.外台.还提一个柴胡桂枝汤。.外台.柴胡桂枝汤方:治心腹卒中痛者。这不是寒疝,就是心腹间骤然间痛,小柴胡汤也治合腹痛嘛,“胁在上,其痛必下”不有那么几句话吗?小柴胡汤本身就是,桂枝汤也治腹痛,桂枝汤有芍药,我们小建中汤就是在桂枝汤基础上加的芍药,明明肚子痛没有其它症侯有用这个方子的机会,但和寒疝还是不一样的,所以林亿他们服这个方子没有什么道理。这方子头前都讲过不必详细说了。.外台.走马汤:治中恶心痛腹胀,大便不通。走马汤和我们上面的温下法差不多,巴豆这个药是个温下药,它是热药的下药,所以他里面寒实、有用巴豆机会。心痛腹胀,大便不通,没有热侯,用走马汤机会是有的。走马汤的制法,“巴豆二枚”就是二个巴豆了,“去皮心,熬”这个是要紧的,巴豆的毒都在它这个油,咱们都制巴豆霜,把油给弄掉,他这个熬就是把油弄出去,我们自己做呀,把巴豆炒了,压了,早先有很粗糙的草纸,粘,一粘草纸上就有油,一直粘一直粘,慢慢就变成霜,霜就是粉子了,把这个油去了少伤人,毒在那里。另外搁杏仁二枚,这二味,“以绵缠,搥令碎”缠在一起了、用锤子打碎了,“热汤二合”用点浮水了,热水了,“捻取白汁”拿水沏一下,少搁水二合吗,“饮之当下”巴豆这个药快药,喝了有时他也吐,病在上他要吐,病在下要下,“老小量之”巴豆别看这样不害人,像小儿药里多的很,小孩老人不让泻的厉害了,量可以小一点。“通治飞尸鬼击病”这都古人病名,这病来的突然,卒然间发作的病,古人那个时候想不出旁的,就是鬼击啦,死人冲着啦,就这样来说,其实都不是。这个药好使,如果心腹这个地方胀,憋的厉害,大便不通,这个药有用的机会,而且无害,泻的厉害喝二两冷水就行,马上就止住,它是热药让你泻,见着冷的就止,到这个地方把寒疝讲完了。这一章讲三种病了,腹满、寒疝、宿食。宿食就是伤食,里头有停食。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这是一段。病人有宿食怎么辨别呀?底下答“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浮而大,浮也就热,大主实,实热之象。“按之反涩”浮大这个脉应该滑,反涩,涩就是血不足了,里头热使血不足,那就是谷气不布,里面有东西,胃有宿食嘛,进不去东西了,当然也不能继续布谷气生津液,都不能了,所以脉涩,血少,津液虚脉就涩,假设这个脉浮大而不滑反涩。“尺中亦微而涩”微者,亡阳故也,头前讲很多,此为无阳也,阳是什么呢?就是津液。尺中脉又微又涩,里面津液更少。“故知有宿食”津液少,就是胃里有东西不能消化水谷了,所以发生这种脉,热是有,实也有,实在的实,但是津液虚。这是宿食应有的脉相,冲这脉也可知道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赶紧下宿食这一切都解决,脉也和了,津液虚衰也恢复了。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脉数而滑”滑,在.伤寒论.里有,“痢疾脉数而滑者当有所去”他里头有实,所以他这里也讲脉数而滑者,实脉,实证,里头有所实,脉应之数而滑,这也是宿食常有的脉。上面宿食较为厉害,反倒不滑了而涩了,由于宿食影响到津液虚衰了,这个没影响到那份上,只是实还没影响到津液虚竭,所以脉不涩,但这个肯定也是实。

“下之愈,宜大承气汤”上面那是大承气汤主之,这个宜大承气汤,这个有分寸呐。这两个病程度不一样,上面已经影响到津液虚衰,再不赶快下呀,用大承气汤那就是养?成患了,再虚下去下不得了,人不认药了,所以阳明病不怕热实就怕津液虚,邪实正虚这个病人就有死亡的可能,你下之人受不了,你不下他在那搁着呢。第二段虽然是实,与人还没多大关系,所以这个时候可以用大承气汤,那个离开它是不行的是主之,所以他这个书口气之间都有分寸。下利不饮食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下利有所去了,一般下利应该能吃东西,下利而不愿吃东西,那里面还是有东西,这也是有宿食一种症侯。但这个我们当时要好好诊断,这个下利不愿吃,有宿食可以的,没有宿食也有这样的,噤口痢就这样的,他不欲食,他一吃就要吐。所以他这个书呀,不是说凡不欲食的下利就是宿食,还是不对的,你还得全面的症侯观察了。当然这个也得下之了,不一定得用大承气汤,但有用大承气汤的机会,所以他也搁个宜大承气汤。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上脘就是胃部上端,光搁这句话也是不够的,在上脘有什么症侯反应呢?他总是愠愠欲吐而不能吐这种情况,他老想着要吐,但是他吐不出来,这样可以顺其势以吐之,可以吃瓜蒂散。不是说在上脘这句话太抽像了,他有什么症侯呢?所以仲景这个书呀他简,详简,他分着来的,因为瓜蒂散在伤寒里讲的很多了,在这只提到瓜蒂散你就意识到他是什么症侯,所以只是说宿食在上脘当吐之这个不成立,在上脘,感觉气上冲,老要吐但吐不出来,这个老要吐吐不出来,这是用吐法要紧的症侯,这个生理也就要达到吐的目的而解除痛苦,这个病,心里愠愠欲吐反不能吐,这个人呀感觉气呀胸咽胀满。那这个上脘含这个意思,因为在头前都讲过了,所以在这单独提一下,简略的很。这个瓜蒂散在头前讲过,瓜蒂这药是个苦味的涌吐药,最好,不伤人,他有涌吐作用,但瓜蒂能去水。赤小豆也是去水,同时也能养正,豆类与人都有好处。那么这两药合起来,用香豉七合煮取汁,和散一钱匕,现在咱说就是一钱吧,就是三克,因为这个豆豉这个药能帮助涌吐,瓜蒂散也是常用的方子,但得有这个症侯,人不但吃东西要吐,不吃东西老想吐,吐了他才舒服,吐不出去,这时候可以吃吐药。脉紧如转索无常者,有宿食也。脉紧,头痛风寒,腹中有宿食不化也。什么叫转索无常呢?比方一条绳或铁索它都是起伏,它不是平的,他一转时候你的手指下,就像按着转索似的,起伏无常,咱说就是滑脉,这个脉是非常的紧,就像烟管裹得挺紧就叫做紧,从脉道的圆度上来看按着挺禁按叫紧,一按着挺松驰那叫缓,紧和缓是相对待的。如果烟管不是绳索了,绳索他是鼓的,一转手底下无常,一时棱到手指上他就突出的反映,棱一过去就凹一下子,就像平常所说滑脉如滚珠,滚珠一个挨一个,与这个转索是一样的情形。按现代话说,血液充实,上下流利,感觉血在手指下来回走似的,那就是滑。第一个是要紧的,这个脉紧,如转索无常者,不是紧脉你可知道,有宿食也。所以这几句话呀,脉学大家说讲很不一样,紧脉就有宿食,不是的,他指紧又转索无常,那才是滑呢,那才有宿食呢,指着这一类紧脉指上面说的。

“脉紧,头痛风寒”一般的表症也有这种脉,“腹中有宿食不化也”里面有宿食也有这种脉,不是头痛风寒腹中有宿食不化,他这是两个问题。他这种紧脉,像我们说的脉浮滑、脉浮紧、脉再数,咱们头痛风寒也有这种脉,如不头痛风寒,这个人无故有这种脉肯定有宿食,他两面来说这个话。他说头痛风寒有这种脉、腹中有宿食不化也有这种脉。不化在哪呢?在胃里呢,光解释这个脉。到这我们把这章讲完了。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我把头一章讲一点,头一章我没讲的道理我再讲你就知道了。这个不像出至仲景之手的东西,我认为与伤寒例一样都是王叔和搞的。仲景这个书呀我们讲这么老些了,伤寒不用说的,没有像他这样治病的,像他说的上工治未病,没有这样治病的,没这么治病写出这么一段来可见肯定不是他写的。为了让大家明白明白我今天也讲讲。他说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他这个题目也不像张仲景写的,他不是这样的,脉证更不是尽是脏腑经络了,他这大杂会什么都有。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上工就是良医呀,好大夫,就说良医能治未病,未病就是没病的病,那么这是什么意思?头一章这一段研究研究也好,这是我个人主观看法,不一定对的。“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什么药治未病呢?底下答就说,要是治未病者呀,比如我们治肝病,如果这个肝病实,肝实,这是阴阳五行的说法了,肝属木,木实一定克土,脾属土了。所说治未病,见到肝实之病,知道这个肝一定要传脾,脾是未病呀,现在只是肝有病,脾还没病呢,良医他知道肝必传脾,因为肝实,当先实脾,虽然脾未病,一方面治肝一方面要先实脾,这不治未病吗?答话这完了。再者有一样,时令有盛衰,既要知道五脏相传之理,也要知道时令有旺盛之分。“四季脾旺不受邪”四季就是春夏秋冬了,春夏秋冬最末十八天都是土盛,都是土旺之时,他根据十二个地支,你看子丑寅,丑是属土,三个里面准有一个,三个月里准有一个土,这个土都是在四季之末十八天,四季十八天共七十二天,他把四季分成五个七二,搞阴阳五行这样搞的,这是根据甲子分的。不跟甲子分呢,古人又这么分,木旺于春,火旺于夏,土旺于长夏,金旺于秋,水寒旺于冬。他根据气候这么分的,这是天之五运了,风暑湿燥寒。

天有五运,地有五行,这都是搞阴阳五行解释。人在气交之中受到影响,他这么来看的。这个书与这个又不一样了,这个四季脾旺不受邪,四季之末十八天,都是脾旺之时,它不受邪,虽然他肝实,脾旺之时,你不用补,在这补充一句。本来他的意思就很足了。“良工治未病,见肝之病必传脾”虽然脾没病,也得要治,当先实脾,治未病不就完了吗,但是一样,有时候不用补,看在什么时候,正赶上四季末后十八天脾旺之时,不必补也行的,这段就是这意思了。“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中工就指一般的大夫,常医了,普通的大夫,他不晓得五行克制,五脏相传之理,见肝之病,不解实脾。见肝就光治肝,他不知实脾。既不知道脾会有病的,更不能来治他来了,光瞅着肝治肝,上面到这,他说上工知道能治未病,而中工不解,下工就不用说了。底下这个更离奇的。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上面说肝实之病必传脾了,那么肝虚之病呢?虽然不传脾,补脾也正所以治治肝,他又这么搞一下子。肝虚补肝应该用酸,酸入肝嘛。“助用焦苦”你要治肝虚之病,你得助其心火气盛才行呢,这个助用焦苦,苦入心,应该用苦药来助心火。“益用甘味之药调之”同时你还得补益脾,.
 

,…水不行,心火自然就气盛。心火他是克金的,心火气盛则伤肺,肺受到约束。肺受到约束了,金气就不行了,肺金嘛,金气不行、肝气就盛了,那么这个肝就自愈了。上面“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都不是直接治肝,总而言之,补脾来治肾水,这在难经中说“西方实东方虚,补南方泻北方”补南方就是补心火,泻北方就是制约肾水,这肾水就是根据难经中这一句话。肾水不行,心火就胜,心火气胜就克制肺金,金气不行肝就不受克了,自然就好了,这个治疗接二连三张仲景有么?一个都没有,他讲的这么好他的例子怎么没有一个呢!所以这不是张仲景写的,我向来讲.金匮要略.不讲这个东西,而且这个里面毛病百出,它光讲了一面,有的胜了能够治疗它所胜的脏,也有它生了那个脏,所以那个生克,有时讲克、有时讲生,这个就不一定了,搞不清楚了,所以你助心火,那个水生木,肝虚还能好了?所以这个自相矛盾,但五行里就这么讲,所以“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那他肝就好,肝虚就好了?“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接二连三的治疗,这里面有妙意,都是治本脏,这个病就治好了?哪有这个?说的是挺好听。“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你看看这两个,那个肝实必伤脾,要补脾,和这个一样,那个就能治好病,这个也是以肝助脾,所以这个有矛盾。但是那个那么讲,这个这么讲,那个就为治未病,这个治肝补脾的要妙,所以这个不对,所以张仲景不会这么写文章,我说这不是他的,我还向来不讲它,大家研究研究是不是这样的。那么实可不能这么治,“经曰:虚虚实实”经指.内经.了,这有两种说法,一虚有虚治之法,实有实治之法;也有粗工,虚当实治,虚更使其虚,实当虚治,更使其实,实者亦实,虚者亦虚,也可以这么讲。那个说法非其治也,就是不是其意,必须“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这才对。“余脏准此。”其它病都可照这个方法来,这是头一段。咱们应该怎么研究?我是这么看法,与张仲景这个书上的治疗不相符,他在头一篇写这个东西干什么?我说这不是张仲景写的。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藏府,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第二段讲的五行五运。“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人禀五常者,这“五常”就方才说的五行之五常,五气也是五常。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人为肝。人禀天地之气而生,天之五气,地之五行这都是五常。金木水火土,风署湿燥寒,这是天之五气。“风气”二字就指概括五气而言的,天之五气运化万物了,以“风气”概言之了。“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这种说法很多了,古人说这个风不是是风气都伤人,得是不正之风,虚邪之风,这个都成问题,当然不必批评古人,但是古人有这个看法。它说这个“风气”概言五气,天之五运了,万物和人都因风气而生长,可是风气虽能生万物,不正之风,不正之气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但这个风气害人不是单独风气就能害人,还是人身体有问题,这个讲的还是不错的。“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五脏各有元真之气,即所谓脏气了,古人说的元真的“元”就是原来的原。如果五脏元真通畅,就是没有毛病,那么人虽有客气邪风不足为害,人即安和。

主要还在人,所以人平时一方面不要冒触风寒,第二人身体还要搞好,内里有毛病那是不行,那就要“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内虚风气才能乘虚而入内嘛。他是两个意思:一个你平常善于摄生的人,五脏元真通畅,那不会有病,受点邪风它也不会往里跑的,那人即安和,虽有客气邪风不足为害,假如否之,你平时不摄生,自己就搞了一身毛病,那客气邪风,那准找上你,找上你就好不了,中人多死是这个意思。由这上看他底下作了个总结,“疢难千般”疾病多的很呢,可是根据上面所讲的概括起来不外乎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这就是所说五脏元真不通畅,人有着伤,本虚了经络外面受邪就要入脏腑,这个入脏腑的是由外面风寒来的,但还是内因,为内所因也,就是你平时不摄生,你自已先自伤了,那风寒非找上你不可,所以这里他搁个内因,这个讲的是不错的。“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这个所说身体内病不致虚,但是触冒风寒,这个人不注意,不注意他是指外面,那么九窍皮肤这些地方都是血脉相通,这个壅塞不通,如鼻子堵了等这都是外面皮肤所中,这都不要紧的,假设不冒风寒这是不会有的,即使有了这都不叫内因这就是外因,全是指外面的风寒,内因就是内里绕,必然入脏腑这叫做内因,那么这也是外面风寒,但这是感冒伤风,古人说对风寒避之有时,你不要满不在乎,满不在乎就得点小病,这是外因。“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房室,就是房事无节了;金刃,好打好斗,受了刀斧所伤;或虫兽所伤,蛇咬了等等这都是虫兽所伤了,这些即非内因也非外因,就是非内外因。这些病就这三种:一种你自已的内虚,才造受外面经络受邪,内里脏腑发病,这是最重了,这叫内因;第二,你内里不虚,但不知避之有时,老是装好汉,感冒风寒你也是要得外因,就是皮肤所中九窍壅塞不通的病;第三,一切你不注意,就是房室、金刃、虫兽所伤,这个都与内外因无关,所以叫不内外因。“以此详之,病由都尽”千般疢难,也就这三条。所以拿这个来看,一切的病由都在内了吗?根据上面所说那么下面才讲舍身之道。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若人能养慎”养慎这个很不容易,就是要时时摄生谨慎,别以为小事不要紧的事也不行。“不令邪风干忤经络”你要避之有时,即使受了外感,适中经络,不必等着流传脏腑,积极治之,也可以好的。那么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也不等他九窍闭塞,那就能好的。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也要竭之,服食节其冷,饮食冷也不管热也不管那就容易受病了,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这人偏食也是不好的,苦、酸、辛、甘也是适可而止,不要有所偏嗜,要是有偏嗜,就会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这样才是摄生之道,即便有了点病也不能入其腠理。腠理是什么,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腠是外面老皮与里面的肤,肤就是肥肉了,皮肤之间谓之腠。腠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向里可以通五脏元真,外向是气血所注之地,我们人身的气血为什么可达表皮?从哪来呢,就是从这个腠,皮之内肤之外这个间隙,这是说的腠。“理”指是什么呢?纹理,皮肤脏腑组织纹理,组织也是纤维组织都有纹理,所以我们讲腠理如果疏,邪风客气从这里而能入脏腑,如果我们根据上面不等到这里,也就是不能入腠理,当然也就不能入脏腑。这个大家可以看看,这段讲的主要都是阴阳五行,这个在(张)仲景书中都成问题,后面的都不重要了。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古人认为疾病的原因就是风寒,这是有问题的,研究古人的东西做个参考。不过前面的五脏风寒,我们根据仲景书全面看,不像是他的手笔,因为他的辨证六经八纲的方式方法,与这个不太相符,名人着书他不能这一下那一下,给自己找难题,我想可能是王叔和所著。肺中风者,口燥而喘,身运而重,冒而肿胀。古人对肺的看法,肺合皮毛,肺与表相合的,所以在研究肺痿肺痈,风伤皮毛,内舍于肺,外感影响肺,这是肯定的,古人认识还是有问题,是不是皮毛与肺就这样一个关系呢?但是这个规律是一定的,比如得了外感,气不得旁达,他就都要担负到肺上,那么这个毒素废物的刺激就咳嗽喘,古人就这个现象说成肺合皮毛。那么因为这个肺中风,皮毛闭塞,就是表闭塞,那么这个邪热和气息往上冲,所以口燥而喘,这是必然的。咱们现在也说上呼吸道感染,那么感冒了咳嗽、喘、口干舌燥,这个热不能外达,就往上逆,波及到肺,就口燥而喘,古人管这个现象叫肺中风,现在就叫感冒了,外感风寒波及到肺古人称肺中风,因为喘属于肺嘛。“身运而重,冒而肿胀”这都说的水气,“身运而重”身上动,身上重,有停湿停水的情况;冒,眩冒的冒,水要停在上面,肺在上,那么脑袋要眩冒,冒就是沉,身上要浮肿。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肺一方面与皮毛相合,另一方面肺主气,那么气受伤,津液就不行,津液不行就变成湿、变成水,古人是这种看法,这个规律是对的,可是这种看法值得研究。

古人说肺合皮毛、肺主气,那么肺受了风邪,皮毛闭塞就要口燥而喘,肺主气,气受伤,津液不行,那就要引起水气方面的反应。肺中寒,吐浊涕。肺中寒在肺痿肺痈讲过,在那一篇讲过“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为肺中冷,冷就说有水,那么这个水不一定生在肺上,是由里往上,还是胃中有停饮,冲逆于肺,波及到肺,所以古人叫肺中冷,认为在这一段上也说肺中寒,所以肺中冷者,吐浊沫,这是当然的,所以用甘草干姜汤,你们翻到肺痿那一章里可以看到的。这是两段,一段讲肺中风、一段讲肺中寒,中风中寒要活看,就是伤风感冒影响到肺,如果里有寒,波及到肺,就吐浊唾,浊唾就是涎痰浊沫。肺死脏,浮之虚,按之弱如葱叶,下无根者死。“肺死脏”什么叫作肺死脏,这是论脉,肺的真脏脉见,人是要死的。五脏的脉都不能独到寸口的,都要借助胃气,所以五脏的脉它是不能显出来。比如这个肺脉,古人这么看法,肺亡于秋,这个秋天的脉如毛,就是浮,可这个浮有缓和之气,看不出是个肺脉,如果真看出肺脉了,那就没有胃气了,那就坏了,那就是真脏脉露出来。我们平时也是,平时这个浮,咱们都一个讲的肺合皮毛,它不就是表证,表证它就浮,古人说这与肺有关系,古人就现象和看法是一致的。可这个浮里面总有缓和之气,如果没有缓和之气就像这里讲的死脏。“浮之虚”轻按这个脉无力谓之虚,浮之不是这个脉是浮脉,是说拿手轻按,这个脉虚很虚,但你稍一按,弱如葱叶,按着里面什么也没有,就像那个葱叶中空,“下无根者死”这个是真脏脉,肺脉如毛,真正要浮到这个程度上,非死不可,那是真脏脉,一点胃气不存在了。

这个见于内经,文辞不一样,说法差不多,我们可以看看内经里论脉,对照看看。这是把肺说完了,说了中风、中寒,同时讲肺的死脏脉。肝中风者,头目瞤,两胁痛,行常伛,令人嗜甘。古人说这个肝主风,那如果肝中风邪,这个风太盛了,风太盛者动,头目瞤,这个头目瞤就是脑袋动,摇脑袋,古人说凡是弦这个样子都属于这个肝,这也不一定,不过作个参考。那么这个热,古人说风属热的,风为阳邪嘛,那么热,肝主筋,热者筋缓,就是缓而不收,所以它直不起腰来,常常佝偻着,它这个筋松驰了。那这个肝病,肝苦急嘛,肝这个性情如木,属木喜条达,疏泄,所以它一病了,它急,所以是疏泄的反面,因为这样子所以欲嗜甘以缓之,这是生理上一个良能。这个说肝中风。肝中寒者,两臂不举,舌本燥,喜太息,胸中痛,不得转侧,食则吐而汗出也。“肝中寒者,两臂不举”这个与上对照就知道了,这个两臂不举是筋急,这个寒它收引,令筋拘急,所以两臂不举,如刚才所说肝性疏泄、条达,那么肝为寒郁,这就成了血瘀气滞情况了,所以“舌本燥,喜太息”就是肝郁之相了。那么血有瘀滞舌本燥,阳明篇也讲了,但欲漱水不欲咽,那就是口燥,这个热在于血分,血瘀滞的这种情况。“胸中痛”是寒气往上攻的一种情形,咱们讲胸痹时讲过了,这个寒攻向上攻冲,所以胸中痛,以至于“不得转侧”。“食则吐而汗出也”肝病常常病胃,胃不和,食则吐,这个胃不和,由于肝虚不能制胃,这个胃气强,咱们就说阳明病这套东西,那么大黄甘草汤证不就是食后即吐,那是阳明病,阳明病要出汗,胃热,胃中燥,所以这个肝病常常影响胃,胃不和,它就不能吃,一吃就要吐,吐就要汗出,这个与阳明病结合起来看就容易明白。上面说的肝中风、肝中寒,在仲景的书里没有这个病,所以我说不是他写的,这是脏腑辨证,对脏腑为风、为寒反应的看法。肝死脏,浮之弱,按之如索不来,或曲如蛇行者,死。“肝死脏”与刚才肺死脏是一样的,肝脏真脉真者死,我们平时看这个脉看不出真脉来,都有胃气在里面,如果没有胃气五脏脉不能独见,见者死,没有胃气了。“浮之弱,按之如索不来”浮之就是轻取,轻取这个脉软、弱,稍微一重按“如索不来”就像绳索那样不动,本来这个肝脉是弦脉,弦脉上下端直而已,该动还是动,这个不来就是不动,只见脉之弦不见胃脉之缓,这就是真脏脉,这是一种。“或曲如蛇行”像蛇行,肝的本来端直现象没有了,这也是真脏脉一种,所以这两种脉,肝病见之都要死。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这段提到一种病,叫肝着。着,就是淤滞,着者不动谓之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这就是方才所说肝气喜条达,像春天的树的样子,很柔和条达,那如果血瘀气滞,那就不条达了,那就郁闷的很。“常欲蹈其胸上”这个“蹈”是拿足去蹈,不一定拿脚去踩,拿手摁也可说是蹈,他愿意人拿脚踩踩好,那么就是气郁着之甚,是肝喜条达的反面,这就气瘀血结的情况。

“先未苦时,但欲饮热”这个病重起来不一定欲人蹈其胸上,痛疼都要发生的,在他胃苦的时候,只是有上面的情况,人但欲饮热,这也是有寒的关系,这个寒能令气郁、血凝,这是寒造成的,所以人也愿意饮热。旋覆花汤主治,这旋覆花汤底下不是有个注吗,林亿他们说各本都是旋覆花汤,但这个方剂不见,其实这个方剂在妇科里,后面妇人杂病中。就是旋覆花、葱白、新绛这三味药,新绛拿红花代替就行,新绛现在很难得了。也就是行气活血去淤的药,可见它治肝着还是对的,放在妇科可是不对的,讲到妇科要说一说,妇科里说“妇人漏下血崩”这类的情况,那你再用行气去淤的药是错了,所以这个方子应该放在这,不该放妇科,等讲到妇科再说方子。心中风者,翕翕发热,不能起,心中饥,食即呕吐。“翕翕发热”这是中风证了,太阳中风翕翕发热嘛,他说这个心中风,是中风影响在心脏了,不是一下子中到心里面去了。那么这个风主火,心是火脏,风又是阳邪,,所以要翕翕发热。热伤气,所以人不能起,其实“翕翕发热,不能起”就是个表证,身上疼痛,在这就说热伤气。那么波及到心,心气一定虚,心虚者“心中饥”心怎么饿呢?这不是说胃,内经中有这么一句“心悬,如病饥”心里发空,说的是心气虚,就像心悬着,像挨饿的滋味,它说热影响到心脏了,心中风,心脏由热而至虚,所以“心悬,如病饥”就空洞这么难受。“食即呕吐”胃也受热扰,也不能吃东西。

这是心中风,心火再加上风热,这么一种热,要翕翕发热,热能伤气。内经中一句话“壮火食气,气食少火”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呢?说胃这个脏器,喜温不喜寒,但大温不行,所以我们用药也是如此,甘温的药调理胃是最好的,大热反而食气,气食少火,就是稍微的甘温能养胃,胃生津液才有了气,这个胃能化谷生津液,大热反不能吃了,而食气,这个火反而能把津液烤干了,壮火食气,所以热不能吃东西,食即呕吐。心中寒者,其人苦病心如啖蒜状,剧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譬如蛊注。其脉浮者,自吐乃愈。如果心要中寒,心是火脏,为寒所束缚,它这个热是内郁,热不得放出去,为寒所约束,热郁于内才有这种情况,感觉心如啖蒜状,热辣辣的,又热又辣、像吃大蒜的滋味,心象这个样子,热内郁而不得外出。如果再厉害,不仅是吃大蒜热辣的感觉,而且还要疼,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前后牵扯痛,就像虫子往来,而疼痛不已,像虫子从前到后,从后到前往复不已疼痛不止,这么个比喻。如果脉浮者,这个病上愈之机,自吐乃愈,自吐可以好病了。这个与头前讲的胸痹相仿,胸痹与现代心绞痛相似,尤其有几个方子桂枝枳实生姜甘草汤,心弦痛就是现在说的心纹痛,那这个也是,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这个药都用的是温性药,所以用半夏栝篓薤白白酒,主要是薤白止疼痛,栝篓虽不是温性药,但也不是大苦寒的药。心伤者,其人劳倦,即头面赤而下重,心中痛而自烦,发热,当脐跳,其脉弦,此为心脏伤所致也。“心伤”就说明不是由于风寒,既不是由于中风,也不是由于中寒,是内伤所得,内伤的心伤,那问题多了去了,也是个概要的说法。“其人劳倦,即头面赤而下重,心中痛而自烦,发热,当脐跳,其脉弦,此为心脏伤所致也。”心伤就心气必虚了,心主火,心虚而阳易动,不耐劳动,一劳动颜面红赤。“下重”是什么道理?心气虚不交于下,上升而下虚。“心中痛而自烦,发热”由于心阳上虚,肾阴从下往上攻,乘心阳之虚,肾阴动于下,所以“心中痛而自烦发热”这个热不得下交,本来也不下交,让寒一攻更在上面了。“当脐跳”脐跳者是水动之状,“其脉弦”弦有水之应,有水这个脉是弦的,脉弦、脉紧,尤其脉沉都主水、主寒,这就说明肾阴往上攻,肾主水,水气往上攻,所以脐跳是水上攻,水动的一种状态,咱们讲过苓桂枣甘汤治奔豚也是,“脐下悸者,欲作奔豚”是水动的地方,与这个是一样的,脐跳水动之状,脉也应之弦,也是有水的脉。这一系列的问题全由于心脏伤所至,稍有劳倦,即颜面就发红赤,这是虚嘛,一动就那样子,但下面不是,心气虚的不能下交,古人是这么看,心肾两个脏,心火交于下,肾阴交于上,这个在卦上天地泰,古人观察,也是取自然界的现象来观察的。内经中讲的很清楚,“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云彩虽然在天上,可是它是由地上去的,就是地气往上,然后它得返回来啊,所以天气下降,天虽然在上,但作用是在下面,所以八卦地天泰,地气在上天气在下,这样上下才通调,才对。这段书正好是相反的,天地否,天气在上地气在下,始终不沟通,这就坏了,这是根据八卦讲的。

那么水火呢,也这么看的,所以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观察现象,所以水火看得很清楚,说水火既济,水是就下,火是炎上的东西,可是作用在哪呢,水得在上面,火得在下面才行的,比如烧茶,把壶放下面那不行。如果反过来,就是水火不交了,就不济。所以易经这个东西可看,他不是随便说的,是观察万物之象的一种体会。中医里头就有这些东西,古时候没有旁的科学嘛。方才讲的心气虚,肾为什么往上跑呢,这个心气虚不往下交,但肾不虚啊,肾趁着虚它往上冲,可是冲到心上还是不交,心火也往上跑,所以它们俩还是不交,就是不济的现象。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心死脏,浮之实如丸豆,按之益躁急者,死。这和上面讲的真脏脉是一样。心脉也,心旺于夏,夏天这么脉呀应该洪,可是也不能过洪了,他只洪没有一点缓和之气那就坏了,那就是所谓的真脏脉了。那么心的真脏脉呢,浮,就是轻手按着他就实,实到什么程度呢?如丸豆,古人这个丸,指弹弓的弹丸,就想弹丸和豆子那样的坚硬,这不是好现象,一点缓和之气都没有了。“按之益躁急者,死”你要使劲一按啊,那就更乱了,躁急,那在手底下翻滚,这洪就是过了,没有胃气,所以这是心死脏。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邪哭”就是无故的悲伤,这个还是接着上面心气伤来讲的。那么这个人无故的悲哭,而使魂魄不安的话,这种情况都是“血气少也”血不足以养心,血少,那么也使心病了,就发生上面这种情况。“血气少者属于心”那么血气少发生上面这种病,这种病属于心,因为血脉通于心嘛。怎么以前讲的百合病大家还记得吧,那个人也就是魂魄不安啊,也就是血少,也属于心嘛,回头看看百合病就知道了。由于“心气虚,其人则畏”古人看心,是人的主宰,心为君主之官嘛,如果心气虚了,那么,所以其人则畏,就畏惧而多惊多恐了。“合目欲眠,梦远行”远行就是“精神离散,魂魄妄行”所致啊,这都是由于心脏伤,这个伤是由于血少。“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这个在.医宗金鉴.给改了,我看改的不对。他这个阴气指什么呢?阴气指血分,就是血少的那个血。如果由于血气衰,而致这个心脏病,为癫病,就指上面说的血少而致的这种病,这种病就是癫,无故悲伤啊,行止无常啊,不打不闹的这种病古人就叫做癫,这是由于血虚,即便有热也是虚热的形象,这个是不能攻的。这个阳气指的是津液,在这个书里仲景阴阳老这么说的,一个指血分,一个指气分,这个津液属气分,这个气我们就叫做阳。

咱们脉也是这样的,在血管内他是属于血分,这个作用他叫做营,那血管外就是气分,气分是什么呢?就是津液啊
 

它的作用就是营,出血管,他到组织细胞了,营养组织细胞了,也有组织细胞反回那种液体,废物那种东西,都在组织间隙那种东西,这个古人叫做气,所以气在内经里:“如雾露之溉,遂谓之气”灌溉的溉,并不是呼吸气的气,不是哪个。那么津液就属于气分,所以古人叫阳气,如果因为津液虚、大便硬而发生阳明病就会狂,你看我们讲那个桃核承气汤、抵当汤之类的都是里实了,所以那个为狂,他.医宗金鉴.那么看的,他说“阴气虚,阳气必盛”那怎么能癫呢?后世都这么解释,他把这两个都给改了,不对的,仲景的书不那么看,他这个阴阳的看法和后世的看法截然不同。咱们在伤寒论讲过不少了,亡阳就是亡津液,你看桂枝二越婢一汤,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是没有热,没有热给吃石膏那哪对了,就是没有津液,不可发汗,发汗最亡津液,应该怎么办呢?得用桂枝二越婢一汤,轻轻的解表药还得加石膏,这才讲的通,那要没有热还行啊?后世医书对这个阳阴看的过死,阴就是寒,阳就是热,这是不对的。脾中风者,翕翕发热,形如醉人,腹中烦重,皮目瞤瞤而短气。古人说脾主肌肉,脾中风者是肌肉不合了,一定“翕翕发热”的,这和太阳中风一样,桂枝本为解肌吗?太阳中风,翕翕发热,也是肌不和嘛,这几段就从那里套出来的。“形如醉人”醉人什么样,就是呕吐、眩晕,呕吐、眩晕都是停水之象。“腹中烦重”也是内有饮的情况,重就是有水了,那么这说明什么问题?脾的功能行津液、运输,脾病了,运输失职了,所以饮聚为水,不运输可不就这样,形如醉人,胃里停水他就要吐,胃里有水,脑袋就要晕,形如醉人是这么一种情况。同时这水在里面,烦重,那么来到外表,水气在外表,皮目,皮身上的肉皮,目也是指眼皮,凡是水气在皮肤里面,它要瞤瞤而动的。这个将来到水气篇里要讲到的,“四肢聂聂动”那是皮水,皮肤里面有水气,影响到皮目瞤瞤而动。而水在胃里使人短气,压着横隔膜,使呼吸不利。脾中风,脾主肌肉,它要发热、发烧,肌不和,脾主运输,脾病而运输失职,饮聚为水,水的部位不一样了,有的在里,有的在外,所以写的症侯都是概括的说法。脾就只有中风,没有中寒,所以这一篇很不完全了。

脾死脏,浮之大坚,按之如覆杯,洁洁状如摇者,死。“脾死脏”脾脉应该缓,应该弱,如果“浮之大坚”轻手按他又大又硬,同时一按就是加力看脉内的情况,就像扣着个茶杯、酒杯似的,它形容的,没有这么大。洁洁,就是中空,洁洁状空空的无物,光在外面扣着这么个挺硬的东西,而且如摇,光晃荡如摇摆,这样一点胃气不存在了,这是脾之真脏脉见,主死。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这是阳明篇抄下来的。趺阳是候胃,咱们诊胃的病可以诊足趺阳穴。这个趺阳脉,浮而涩,浮主热,浮不一定主表的,有时主热,胃热则强,所以浮者胃气强,就是胃里有热;涩,津液虚谓之涩,津虚血少脉就涩,不流利。底下说呢小便数,小便数亡津液,脉应之涩,所以说涩则小便数,由于小便数、亡津液脉才涩,它没当时解释,它就接二连三的来了,就说“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是胃有热,诊的跗阳脉,所以浮则胃气强。涩是津液不足,津液虚,为什么虚,因为小便数,所以他说涩则小便数,中间含蓄到里头了,没怎么解释。胃气又强,小便又数而使其津液伤,这两种问题结合一起叫作“浮涩相搏”那里面津液没有了,胃肠干,大便一定硬,“其脾为约”古人管这个症候叫脾约证。这个脾约就是古人对脾的看法,认为脾是行津液的,为胃行津液,古人这个看不清楚,饮食入胃,经过消化之后,它怎么跑到这肺上了呢,古人搞不清楚,必须到肺接触空气,这个气的成分才完成,养人的精气才完成,光有水谷也不行,也得有氧,这个输送全身才有用,搁在一起才叫精气,古人说是脾干的事,脾给输送的,那么这个胃干了,没有津液可输送了,这个脾受制了叫脾约,约者,穷也,无津液可输送。所以这个病并不是脾的病,由于脾约俩字,给搁到这,这是错误的。脾约证现在又给加了,这个麻仁丸古人叫麻仁丸,现在叫麻仁滋脾,来滋脾来了这哪对呀,脾并不是干吧了,它是无津液可输了,它滋什么脾呀,不是滋脾,它滋胃,你看这个药,它是小承气汤加的麻仁、芍药、杏仁,都是滋润养液的药,同时也攻下,治阳明病。不过这个阳明是热轻,不是因为热结实于里,它不用大承气汤,而且这种虽然大便硬,人不感觉难受,现在的“习惯性便秘”都属这种,没有热,老年人便秘也属于这个。所以这药是好,好是因为他不泻下,它作成丸子他每回吃的少,主药用的麻子仁,麻仁是个缓下药,滋润缓下,再做成丸子,不像光用承气汤猛劲,所以这个药长期服用对人无坏处,它没有下热作用,它没有芒硝,芒硝是寒性药,去热。那么这个方子,咱们以前也讲过。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朮汤主之。那么在脾有个中风,肾连中风都没有,中风中寒都没有,所以这个东西很不完全。这又提个肾着,这肾着是照部位说的,这个腰是肾的部位,与肾没有关系,你们看这个经文就知道了。所谓“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身体重就是组织里有湿,组织里有水分,他就身子沉。“腰中冷”他这个地方在哪呢?在腰,所以在腰这个地方冷,水啊性寒这是肯定的了,所以水在胃,当背部寒,背寒如掌大,就像巴掌那么大,背寒都是胃中有停水。腰冷呢,这在这块有停水,所以说“腰中冷”湿水之气都在这里。“如坐水中”冷那个样子就像坐在水那种情况,水指冷水说的。“形如水状”有时能肿点,就像水肿的样子,有时也不肿。

那么要是水气病,水哪来的?一般是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影响水的代谢谢的关系,人都渴。那他这个正相反,“反不渴,小便自利”他与一般的水气病不同,他这个来头不是那么来的,不是由小便不利来的,而小便反到自利,自理就是频数,而且他也不渴。“饮食如故”它这个病胃里也没有水,病不在胃,所以饮食也如故。“病属下焦”它这个病纯属在下焦这个地方。“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它这个病怎么得的呢,它说原因了,由于身劳,得这个病看这个书说是劳动人民多呀,永远劳动他就出汗,出汗呢就不能换衣服,汗浸湿衣服,衣服就湿了,湿了一凉它就冷啊,那衣服里面老是冷而湿,冷湿在这里,再出汗出不来了,那么咱讲“汗出当风”的这个关节炎啊,和这个是一个道理,汗排出去,一方面排斥热,一方面排斥肺里,冷湿在外头,它这个汗就不得排出,不得排出,它就在组织里头就郁到那个地方了,一回不要紧了,它搁个身劳,劳动人民天天这样,这就成问题了,久而久之这就成了湿而为痹嘛,汗老是出半截,要出衣服冷湿了就出不了,该出的汗在皮肤里含下了,久而久之,就成了病了,这个病是这么来了,这个有道理,咱们说那关节炎大概也是这样来的。所以他凉、阴冷,那么该出的汗不让它出来,一闭塞它就留在里头了,这个它不是一时的,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腰以下又冷又痛。“腹重如带五千钱”这个肚子前边,组织里面都有水气,不光是后腰,沉得就像带五千钱,古人都花铜钱,五千个也不少了,也够沉的了,形容这个沉呐,就象那个样子。那么这个呢可以用甘姜苓朮汤这四味药来主之,这个方剂治这个病确实有效,在临床上这个病常遇到,有人说腰痛,你好好问,他腰较凉吧?四肢沉吗?假设有这个情况用这个药准好使,这个我在临床上就遇到多少次。所以治腰痛也没有靠一个方剂来治的,就是辨证,中医就这么一个问题,它是这个方子的适应证,你用那个方子一点效也没有,甚至有害处。这个方子很好使,它是甘草、干姜加上白朮、茯苓。现在我们搁苍术啊,这个白术我用着不如苍术。甘草、干姜是温中去寒的,同时这个药也治小便数,咱们讲那个肺痿,肺中冷,那个病有遗尿,小便失禁,它这个小便数也是这个样子,由于身上有冷湿,小便也打算排出去但排不出去,虽然小便挺多,但病还是治不了,所以古人用这个方子行了,一方面苓术排除水气,同时用甘草、干姜温中祛寒,这几味药协力到一起就对肾着这个的病。这个方子平时用的机会不少,如果血虚,你用这个甘姜苓朮汤再配合当归芍药什么这个机会也有呀,既有这个病,同时觉得有贫血的情况,也可以合着用,这我都用过。肾死脏,浮之坚,按之乱如转丸,益下入尺中者,死。跟上面一样,都是五脏脉合有真脏脉,见真脏脉必死。肾脉应该沉,肾主冬啊,冬脉如石,就是沉的意思。

“浮之坚”轻按这个脉就坚硬。“按之乱如转丸”一按之,手底下脉的至数不分,而如转丸,硬的很。“益下入尺中者,死”越往底下越厉害,下入尺中,尺以候肾,到尺中而坚,按之如转丸更厉害,这就是肾之真脏脉见,主死。到这里把五脏风寒讲完了,里头搁几个病名,一个叫肝着,一个脾约,一个肾着,这个东西,尤其脾约是阳明篇弄出来的,我想是后人搞的,不像张仲景的口气,是不是反正把它,也有值得参考的地方,像肾着这个治法都挺好的。问曰:三焦竭部,上焦竭善噫,何谓也?师曰:上焦受中焦气,未和,不能消谷,故能噫耳。下焦竭,即遗溺失便,其气不和,不能自禁制,不须治,久则愈。什么叫三焦竭部呢?三焦虚竭各有部位,那意思是这个意思,所以它三焦竭部。上焦竭者,善噫?这个什么意思,这句话大概古医书准有的,“师曰:上焦受中焦气,未和,不能消谷,故能噫耳”它这个上焦啊,受中焦之气,如果中焦气要是不和,它就不能消谷,中焦指胃说的,它不能消谷,就没有精气以奉上,供给上焦,所以上焦它虚。不能消谷,就能打嗝,是胃虚的反映,就是胃不和造成的。“下焦竭,即遗溺失便,其气不和,不能自禁制,不须治,久则愈”不但上焦受中焦气,而下焦也禀气于中焦,中焦胃是人的生之本了,下焦虚竭,遗溺失便,二便失禁,这属于下焦了,但是本身这样的虚衰,主要是胃不和,也是中焦之气不和。我们有一句话,上虚不能制下,胃不和,就不能制约下焦的失禁,这有点五行的味道了,古人说胃属土,土可以克水,土虚了就不能制下焦了,“不能自禁制”就是上虚,我们刚才说的甘草干姜汤,或者甘姜苓朮汤,这个药与这个都有关系,这个甘草、干姜本来就是健胃的药,它能治小便失禁,遗溺嘛,这个甘姜苓朮汤它也是,也能治遗尿,因为从甘草干姜汤那来的嘛,都是治胃的药,这也通过临床的实在情况,“中焦不和,不能自禁制”就是胃不和,就失去约束,所以二便失禁,它是这么看的。“不须治”不是这个病不要治了,你不要治下焦,这一般注家都搞错了,二便失禁这个病还不治?非治不可,不让你光治二便失禁去,补下焦越补越不好,得了中焦气和,不久就会好的,你得治中焦,用甘草干姜汤之类的药。所以这个地方,有的说这个病不要治,好,二便失禁这病还不治,不让你瞅着下焦治,虽然这个虚竭在下焦,但其气不和是在中焦,你治中焦就行了。师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热在中焦者,则为坚;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大肠有寒者,多鹜溏;有热者,便肠垢。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有热者,必痔。“师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这我们在肺痿讲过了,热在上焦者,肺受之,肺在上焦嘛,所以因咳为肺痿。“热在中焦者”胃受之,中焦就指胃说的,“则为坚”胃热到相当程度,大便就要硬,阳明病。

热在下焦呢,就膀胱受之喽,就尿血。“大肠有寒者,多鹜溏”大肠有寒,常常溏泻,平时溏泻的大概都是大肠有寒。“有热者,便肠垢”大肠有热就得痢疾,“肠垢”古人把痢疾叫肠垢。“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这个下重不是我们里急后重那个后重,也是后重,这个是脱肛,有寒了使大肠松驰,小肠本来属火了,他有寒他移寒于大肠,是寒多虚,脱肛带血,这个便血,就是下血,下重指脱肛说的。“有热者,必痔”小肠本来是属火呀,心之腑嘛,如果再有热,火上加热,一定要移热于大肠而为痔,痔疮了。这就是三焦及三焦所属的腑脏都略略的看一看,下面说的就是积聚。问曰:病有积、有聚、有谷气,何谓也?师曰: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谷气者,胁下痛,按之则愈,复发为谷气。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病有积、有聚、有谷气”这是怎么一个关系呀?“师曰:积者,脏病也”最深,“终移动”永远在那个地方、不移动。“聚者,腑病也”病浅,发作有时,脏是藏而不泻,所以那个地方有病不动,腑不是,时有时无,聚散无常,“展转痛移,为可治”这个痛无定点,一会在这一会在那,聚这个病容易冶,言外之意,积病不好治。这个“谷气者,胁下痛,按之则愈”谷气是胁下痛,一按就好了,它是气嘛,你不按它又来了,这就叫做谷气,所谓谷气,现在的话是消化不良的情况。“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诊积的一种大法,就是论脉呀,脉来细而附骨者,是积都阻碍血,所以这个脉非常细,而且沉的厉害,这是在脏病嘛,深,非常沉,沉到什么程度呢,入附骨,使劲按,脉又细又沉,那么就是积的脉应。那么这个部位很有关系,这个说的很好,咱们一般看病诊脉根据这个很对的。“寸口,积在胸中”脉分三部,寸、关、尺。这个寸口,胸中有积,现于寸口。“微出寸口,积在喉中”稍稍出寸口上头点,积在喉中,再往上还是往上,就是上以候上。“关上,积在脐旁”正在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稍稍在关上偏上一点,积在心下,那在脐旁,这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稍稍的在关往下一点,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气冲是个穴了,尺中,最下面。“脉出左,积在左”如果你左手见这个脉,那这个积在左边。“脉出右,积在右”右手见这个脉,积在右边,这个挺准的,注意观察。“脉两出,积在中央”两手都有,这个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究竟这个积在哪呢?这个就行了,根据上下左右,各以其部处之,看看在寸啊、微出于寸啊、关上呀、关下呀等等,把部位搞清了。比如左寸见右寸不见,那在左胸上了,就这么个意思,各以其部而来处理就对了。这一章后面部分挺好,后面讲的诊积的脉法,不光是诊积了,一切都可以根据这个,配合脏腑之说根本是有问题的,就是上以候上,下以候下,左以候左,右以候右,这是对的。至于三焦节部这一章也挺好,他说五脏风寒呐,这个与它这个书啊,在张仲景的辨证没有这个,就不像一个人的东西,值得怀疑的,但也有些要知道的东西,也有用,我这么怀疑,不一定对。因为这章不多,所以一天就讲完了。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这章主要讲的是痰饮咳嗽病,咳嗽原由很多了,主要讲的痰饮。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痰饮之病,痰饮是个概括的说法,那么细分可以分四类,这四类饮是什么意思?“何谓也”问这个名称了,世人都说痰饮有四,指什么说的呢?答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说饮有四啊,有这么几种,一种叫痰饮,一种叫悬饮,一种叫溢饮,一种叫支饮,有这么四种之分。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底下又问,名字虽然知道了,但是这个四饮有什么不同呢?又一个一个解释了,先解释痰饮,“其人素盛今瘦”他本来从前很丰盛,人挺胖的,可现在可瘦了,人身上这个胖瘦主要在水分之多少,现在都清楚,人体重水分占百分之七十几。津液不行水不化,停在身体里不化,津液不行就无力从形体。咱们人身上这种形体里头水分多的很,中医里中都叫津液,这个水不化津液,在里面停着,所以这个人瘦,形体上组织里水分很少,原来挺胖的人现在瘦下来了,这喝下去的水都流到肠胃里去了。“水走肠间,沥沥有声”水从胃到肠有水声了,这就叫痰饮。第一答的,人啊喝这个水不变成津液充实形体,所以人原来挺丰盛的,逐渐消瘦起来。这水跑哪去了呢?都流到胃肠里了,走于肠间沥沥有声,就是痰饮的一种症侯,这种饮就叫做痰饮。

这个水变成痰或者饮,痰饮要分开,粘稠者谓之痰,稀薄如水谓之饮,搁在一起代言之“痰饮”首一条就把“痰饮”部位、状态都谈了。“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说饮后这个水不往胃肠去了,流在胁下,怎么叫悬饮呢?它悬于胁,在胁下悬着,古人起名字啊,很有意思,就像悬在胁下似的,一咳嗽就引着胁下痛,甚至胸胁全痛,这样谓之悬饮。悬饮与痰饮不一样了,饮这个水流在胁下,你咳唾,这个地方就痛,这叫做悬饮。底下是溢饮了,“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还有一种水流行啊,归到体表,它说四肢就代表外界体表了,主要在四肢,使四肢感觉沉。本来就应该汗出而不汗出,这句话大概溢饮都是表证的多,像咱们说那个大青龙汤,“伤寒脉浮缓,其人身重,乍有轻时”那个就是溢饮,“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它这个都是个表证,本来当汗出,一汗出,水气都在体表呢,不能停蓄在这个地方了,随汗排除了,它不汗出那就流到四肢皮肤肌肉,所以身体痛重。那他流到四肢这个痛,我们讲的很湿痹之症,也感觉沉,尤其四肢常痛,后头讲到风水的时候就有了,风湿风水这一类的,大概都有外邪。这叫做溢饮,溢饮者本来咱们喝水都喝到肠胃里,它溢于外,往体表上来,溢者溢于外叫溢饮。最后讲支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支饮者从下往上这是支,支东西的支,饮是往上,这个波及到肺,后面说有肺水,就指这个说的。这个饮冲逆于肺,所以它“咳逆倚息”。咳嗽,逆,上气谓之逆了,就是咳嗽上气了。喘而倚息,凭倚东西呼吸,息,一呼一吸谓之一息,那就喘了,靠着东西而不得平卧。气短,里有饮,这个支饮开始发于胃,往上逆迫,胃上有支饮就气短,压迫横膈膜,平卧往上压迫更的厉害,坐着靠着哪地方,水气往下往上压迫还轻点,所以他不得卧。“其形如肿”咳喘的厉害脸也要肿的,这咱们常见到过,为痰饮、哮喘、咳嗽多有这样的,眼泡还肿,这就叫做支饮。支,由下以支上,饮往上冲逆,高到肺部,所以有咳逆倚息不得卧反应。上面别看很少,这一段考试经常出题,在.金匮要略.最整齐莫过于痰饮和水气,有四种都是什么样子,考试出了多少回了。这一节就水的处所、部位及形象分为四类,根据这个来分的。

底下就是与脏腑的关系了。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这不是说水饮跑到心脏去了,不是那样死于句下。就是这种水饮涉及到心脏的症候了,主要还是“心下坚筑”心下坚还是胃。筑,悸,就是跳,跳的还挺厉害,跳还是属于心脏,后世说水气凌心,心属火最怕水,涉及到心脏它还要跳,当然这个水也在胃,我们看这一段就是上面痰饮。“短气”胃里有水就短气,有水就叫恶水,我们要是想喝水都是胃里头没水,胃中干口中燥,有水就是恶水,而不愿意饮。往心脏上贴也行了,水克火了,所以水涉及到心脏,那他恶水的很了。其实就是痰饮,痰饮往上涉及到肺就是支饮,也有时水气涉及到心脏,心跳动的厉害,古人就说关系到心脏了,水在心。水在肺,吐涎沫,欲饮水。“吐涎沫”就是咳唾涎沫。水涉及到肺了,一定要上面说的“咳逆倚息”都这里是简单说的,它光提个“吐涎沫”痰呀,浓的叫涎,稀薄的叫沫,涎沫都来自于肺,与肺有关系,所以它说水在肺。那么由于咳吐涎沫太多,伤津液,所以咽干口燥也愿意喝水的。这是水在肺,就是说的支饮,支饮与肺有关系的。水在脾,少气身重。“少气身重”里边有水少气,胃有水。才刚说的水饮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呢,他就身子重。这个就是一半说的溢饮,一半里面有痰饮的关系。这个脾主四肢,古人这么看的,是就部位上说的,这个与脾有关系。碍及中气,咱们说中气归于脾了,水在里,碍及中气,所以它少气。就是刚才讲那个,说水停心下,有点水就短气,压迫着横膈膜,身重呢,就是组织里有水,那么由于脾主四肢,所以说水在脾,与脾有关系。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这就说的是悬饮,这说的是部位,胁下嘛,是肝部位。那么水在肝,胁下发支满,这是悬饮了。“嚏而痛”上面说的是咳吐引痛,那打嚏喷它也是引痛,意思是一样的,上面说的是四种,这里说的是波及到五脏了,字句稍有变化,一个意思,咳嗽当然也引痛。这是说的悬饮,悬饮部位在胁下,肝所主的部位,所以说水在肝。这和刚才讲的一样,不是水跑到肝里去了,不是那个事。水在肾,脐下悸。“心下悸”错了,这肯定是“脐下悸”属于下腰嘛,水在肾,水在哪动哪就跳,所以心下悸应该是胃,那我们讲痰饮可以,脐下,在下焦这里动,应该是脐下,属肾,也是部位上属肾,所以叫水在肾。那么这两项,上面说四类,下面又说五脏之水,是一个问题,是两方面看。就水的形象部位来说四类,就它这个部位关系到五脏所主上说,五脏的关系,其实是一个,你们好好看就知道了。这就是观点不一样了,站在五脏上来观察,五脏各有属主证,胁下肝所主,胁下有水说水有肝;那么咳唾涎沫,..
 


,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心下有留饮就是胃,这“留饮者”就是饮留而不去的意思,换言之就是胃里有水。
水性寒,当胃的部位在他背后,较寒冷,这是自觉症,如掌大那么一块,是如掌大。上面说的五脏有水,也是各有症侯的,这个呢说水留在哪,哪就有症侯,如留在胃,其人背寒冷如掌大。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转甚。它这小注“一作转甚”是对的,“咳嗽则辄已”不对,辄已抹掉,还用后面转甚是对的。这说的是悬饮。他说如果这个留饮留在胁下这个地方,那就是悬饮了,他说是胁下痛引缺盆。我们头前说,痛饮胁下,缺盆就是心口窝这个地方了,也是在胁下这个部位,不过是偏正,是一个意思,不过是语词变化了。如一咳嗽就更厉害了,咳嗽牵引这个地方痛,一咳嗽更厉害了,不咳嗽也感觉痛,十枣汤证就这个样子。那么这个讲什么呢,这个留饮留在胁下这地方了,它出这个问题。那么这个痛引缺盆,你别咳嗽,别喘气,或打嚏喷,这样子痛的更厉害,这有时候留饮所在而发生的症侯,他详细分析一下。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这就是头前指水饮了,那肺饮,吐涎沫嘛,这指是肺饮也就是支饮。这饮怎么跑到胸中去了?它由肺往上冲逆,水气波及到胸中,不是水跑到胸中了,跑到胸里那就是胸水了,古人的意思不是那个意思,水气往上冲逆,胸中有些症候发作,主要发作什么呢?就是咳唾涎沫,其人呢?而渴,短气还是里面的水,心下有水了,这说的是支饮。这个地方呀应该是一句,他这个前后搁在一块就不像话了。四肢历节痛,脉沉者,有留饮。这个文字是错的,头前都是因有留饮怎么怎么的,在什么部位,怎么怎么的。这块先提出四肢历节痛,就是四肢痛重,这光提个痛,没提重,当然也重了,这个指的是溢饮呀,如果脉沉者,脉沉是里面有水饮的一个脉应,脉沉者当责有水嘛,这就是有留饮?留饮留哪了?留在四肢了,留在四肢还不是溢饮,当汗出而不汗出。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这就是咱们说的外邪内淫这种老年气管炎说的。他说膈上病痰的话,他不说膈上有饮,他不象上面说的有饮在膈上,他不是的。这块是病痰但是当时不显呐,指的什么呢?就指满喘咳吐,这个病发作起来呀,又满又喘又咳嗽又呕逆,咱讲的小青龙汤证就是这个东西,平时不显,反正里面有痰,咱说有痰喘就是指这个东西。他发作的时候,平时不显,一得感冒,一天气变化,受了风寒就诱发,发作的时候就发冷、发烧,就是表证了,那他里面有潜伏的痰,就是饮呐,换言之就是水气,遭受外邪了,就是外感了,那他里面潜伏的痰饮在这时就起作用了,外有风寒之邪,内有潜伏之饮,那么他一发作起来,不但发热恶寒,而且背痛腰疼,这都是一切的表证呀。而使“目泣自出”淌眼泪、流鼻涕、打嚏喷、咳嗽都来了吗?“其人振振身瞤剧”这个身瞤剧,这可以有两个解释,一个是他喘咳的身动的挺厉害,另一个是有水气也可以,身振振欲僻地,里头有水饮也能够有症侯的发生,筋惕肉瞤,这个我也想他不是,这个他说的是由于咳喘相当厉害,发作起来,同时发烧怕冷身体痛疼,目泣自出,他咳喘的厉害是身体动的。咳喘这个病咱们在临床上经常见着,并不是那个水气在那个水气动经,身为振振摇,不是那个。这种病怎么叫伏饮呢?平时不显,可一发作他显了,所以有这种情况就像支饮似的,所以叫伏饮,伏饮者潜伏,他这个平时伏潜的像好人一样,他也别感冒,别到冷的季节,这个在临床上很多,到时候能诱发的发作,一发作连同外感到痰饮的症侯必重,像他刚才所说的。

所以这个饮呀在这块说,很明显平时也是能看的着的叫留饮,平时不显的叫伏饮。所以用的字眼也不一样,他说“膈上病痰”换言之膈上有痰病,但平时不显,一发作起来满喘咳吐,发热恶寒,背痛腰疼,目泣自出,身瞤动也相当剧烈,那么这个叫伏饮,伏饮的意思就是平时潜伏,这个病很多。这都是根据饮有四,然后说影响到五脏的症侯,也可以说水在五脏,这么样来看。另外呢,不但这样,水在哪哪就是一定有症侯的。总而言之离不开这四种饮,就这四种饮,他反反复复的,你这么观察也行那么观察也行。你说那个留饮,在胁下,那也可以,那就是悬饮。然后他又把那个饮呀,有留饮,咱们看到当时一眼看的到的水饮;一种平时他没有,他受了风寒之邪了才发作,咱们就说外邪内饮这套东西,这个发作起来非常之凶,所以这个伏饮古人也就这么说,这外饮所在地方非常的深,平常不显,这都是想象的说法了,我们知道就是饮在这潜伏着。底下继续讲,这个饮的来头也是不一样的。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这个“病人”指得的伤寒病,他这个书伤寒杂病论嘛,都是大病,大病胃都不好,胃未整个恢复,虽然欲饮水,可以稍稍与饮之嘛,在伤寒论都讲很多,依法救之,你给他一点一点喝,你别大灌,以水灌之必喘,多喝水也要喘的。“饮水要多,必暴喘满”因为他胃不消化,不像好人那个胃,饮多少都在胃里堵着,在这搁着呢,压迫横膈膜就满,首先心下那满,压迫横膈膜阻碍呼吸他就要喘。病人如果喝水一次喝多了,必暴喘满,要发生这种情况的,这种情况是什么呢?就是痰饮病嘛。“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食少,还是食欲不振,胃里消化不良。假设食少饮多的人,这个饮也会有流到胃里头去,他因为食少,这个胃还是弱了,弱了不但消化不了谷,水也不消化。所以水停在心下,停在胃里的话,如果厉害话,甚者则悸,就影响到心脏了,心要跳。“微者短气”顶轻了也是要阻碍呼吸而短气。这个在仲景的书里常引用这个症侯,短气呀,少气呀,全是有水饮,我们以前讲也是这么讲的罗。在胃里有停水他短气,这是微者,厉害的就要心跳,所以心脏跳多有水饮的关系,所以水在心,筑筑然跳动,心跳的非常厉害。他说这个食少饮多呀,可以发生两种情况,如果停水多那就是甚,甚者会怎么的呢?就要心悸,轻的话,他即是水停在心下了他要短气。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善虚。脉偏弦者饮也。这个弦脉,主寒主饮、主水饮、主痛、少阳脉,都是弦,一个脉主多种。一般来说,这个饮脉弦,这个弦呀限于一只手,大概右手多,这什么道理,水属于气分。瘀血症,你们可以体会,凡是血症,他这脉不正常的现象都限于左边,不但脉限于左手,而且部位也在左边,咱们讲桃核承气,少腹积结,也偏左边,这个你们到这个病可以按一按遇,这个小腹积结的部位也偏左边,这是古人的经验。据我观察,还是心脏在左边的关系,他这个血分大概都偏于左,气分偏于右。这水属于气分,不是血分,所以在仲景的书管他叫阳气,气属阳,血属阴,所以关于津液,他叫阳气,这与后世看法不一样,所以拿后世注.伤寒金匮.常会搞错。所以他现偏弦,如果两个手都是呢,大概都是寒,为什么寒呢?都由于下之冲虚生寒,那么他在这地方说,也是下的这个水。水饮有下之症侯,可不能遇到有水饮就吃泻药,像十枣汤也下水了,后头讲很多,不应该下要下,不仅一只手弦了两手都弦了,就变成虚寒的状态。所以他是个倒装句,本来他应该这样的,脉偏弦这是饮,脉双弦搁后头就好了,这是寒。为什么变成这样呢,就由于大下后其虚,大下后容易发生虚,虚极生寒嘛。肺饮不弦,但苦喘短气。一般的饮是多弦,但肺饮不弦,这个可以看出来,咱刚才讲的都属于肺饮,肺饮都有外邪的关系,他都是咳逆吐涎沫等等,都有外邪的关系。所以他就是浮而不弦了,但苦喘而短气,他怕你不明白,苦喘短气都是有外邪的关系。支饮亦喘而不能卧,加短气。其脉平也。支饮与肺饮一个,咱们头前也讲,反复他讲,这个支饮也喘而不能卧,这不还是内饮外邪嘛,加上再短气,他这个脉和肺也一样,他就是肺饮嘛也有外邪,他也不弦。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这都是另一节另一节,不是一大块,他这个书都在一起了。病痰饮者,指头一个四饮不有个痰饮嘛。是痰饮都由于胃虚,胃虚才停饮,胃要好他不停饮,所以痰饮大概都是胃不好,所以他停饮,饮是性寒了,再虚,所以当以温药和之。痰饮不能随便吃泻药吧,应该以温药和之,这是原则上的。刚才差不多都用温药,想法调理胃,胃不好痰饮好不了。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朮甘汤主之。这个方子咱们讲过了。心下有痰饮,就是胃中有水饮了,胸胁支满。他这个胃有饮呀,都是胃虚,这个寒饮乘着胃虚都往这上来,人感觉胸胁支满,从下往上谓之支,就是咱们感觉逆满。水往上冲呢,人脑袋就晕,目眩,就是头晕,眼花缭乱,就是弦晕。苓桂朮甘汤主之。这是我们常用的,为什么搁苓桂朮甘汤呢?这主要是胃虚,这气从下往上冲,所以桂枝甘草治气上冲,另外加上苓朮使水从小便走就得了,这也是所谓温和之法了,这药你看哪有寒药,都是温。这就根据痰饮上来的,这个在心下部位属胃,也是痰饮的一种了。苓桂朮甘汤咱不生疏,这个在伤寒论里讲过了,它主要治胃水,胃有水就容易目眩、头晕呀,所以用这个药大概都有茯苓术,这个茯苓术都治头晕头眩,治心悸,尤其茯苓治心悸,也治头晕,但没有术和泽泻治晕更好。那么这个方子呢,茯苓、桂枝、白朮、甘草,重用茯苓四两,桂枝、白朮各三两,甘草二两。这个方子呢就是降气冲、利小便,水你给找出路了,大概这个痰饮都由小便利之,另外搁温中健胃的药,你得看情形了。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朮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短气有微饮”你看这句话,我们头前那个,“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这句话就根据那个,短气有微饮呐,这个短气不厉害,他不是甚者则悸,要是心悸那厉害,只是短气不过有微饮而已,根据那个来的。所以他这个书你各方面都得好好看,没有他那个句话这个不好解释,解释起来费劲,他就是根据那句话来的。所以那个饮呐,应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朮甘汤主之,就咱上面说的,利其小便而去其微饮就可以。肾气丸亦主之,肾气丸也利小便。对于利小便,去微饮的作用,这两个方子相同的,但两个方子应用不相同。

苓桂朮甘汤治的是实证,肾气丸是虚证,我们用的时候还要详细分这个证的虚实,该用哪个用方子用哪个方子,名有不同的症侯。这个肾气丸也讲很多了,那个少妇不淫,小便频数呀,他也有治小便不利的时候,渴,饮多少小便多少啊,这个情形大概都属肾气丸;苓桂朮甘汤没有,苓桂朮甘汤他是气冲。而根据药物来分析,肾气丸以地黄为主,大量用地黄,主有热寒之象;苓桂朮甘汤没有。所以我们在用药,虽然他提两个方剂,他就利小便去微饮这个作用都有,用的时候还是要选一个适应的方剂,该用哪个用哪个,他这个书全是这样。所以我们对这个方剂必须弄清楚。苓桂朮甘汤,他这个目眩头晕在肾气丸上很少,他没有术,术治胃停水的,他那个决不治胃停水,为什么呢?大量生地、胃有停水吃那个不行。这两个方剂详细分,应用的并不是一样,就利小便去微饮的作用相同,该用哪个方子用哪个方子就有效,用错了,不但没效,就有害,哪个方剂都如此的。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病者脉伏”咱们说脉沉为有水,这个伏是沉更厉害,这个水更重。古人说这个脉伏,你推动这个脉管才能摸到,足见他沉的更厉害,沉而且也是微细这个脉,这个饮最重了他脉伏。“其人欲自利”这个人希望泻下来点好呢,而“利反快”虽然下利,反到畅快,不苦于下利,也就是说这个人脉伏、下利,但下利他高兴,一下利他感觉舒服。利反快,一下利的时候感觉心中畅快。“虽利,心下续坚满”可虽然他老这么下利,心下续坚满,像石头那么硬,一般,所以水要真结了,更硬的很,他不是水的本身,他那块组织起了这种的症侯。这就是水要出去,所以生理上反应也有这个,下利,利反快,但虽然下利,心下续坚,还是坚、还是满,一点都不减轻。这就是留饮不去,在哪不去?就是在心下不去。“欲去故也”这块有留饮不去,所以这个病的机转上看出这个问题,在人的身体的本能上打算把他驱逐出去,所以下利,但是自然良能他达不到,虽然下利了还是那个满法,就是欲去而不能自去,就这个道理,这个挺好,所以怎么样呢?所以干脆下水,他用这个甘遂半夏汤主之,甘遂就下水的力量相当凶了,咱们在陷胸汤时讲过了。这个方子用起来呀,不过他有个相反的药,甘遂不能根甘草搁一起,他给搁一起去了,但是他用蜜解,蜜解药毒。这个方子不是可以用甘草,因为这个病挺急迫,心下老这么坚满,他有个急迫情况跟着,所以甘草应该用,这个方子我倒用过,一点不药人。我用他治过一个肝癌,他这个腹水用这个药真好使,可这个人终究是死了,但活了挺长期间。甘遂半夏,半夏下气也利水,甘遂下水是没问题,两个搁一起呢就治心下坚满。

芍药甘草是治腹挛痛的,脚挛急不是芍药甘草汤嘛,他这个上面这么坚满,他这个肚子也要发挛急,其码要拘急,所以他用芍药,或者他也痛。假若心下坚满,二便不利,腹较挛急,拿手按也有抵抗,这个方子可用。不必痛了,痛更是芍药证。芍药这个药咱们说它有收敛,但古人说他利水,这在临床上没有很好体会,可我们治下利呀都用芍药。一是治腹痛,二是说芍药于下利有好处,可能是去水分。那么在一般利尿药里面搁它很少,由于这些矛盾看法,我们不敢确定它是一个利尿药,它治腹痛治胀满是肯定的,它这芍药在这块用主要治腹胀感、发挛急、腹急,同时上面是心下坚满,它用这个半夏甘遂,这是可用的,这我敢负责任,不会有什么中毒现象,我用过嘛,挺好使,只要是二便不利。可是甘遂在临床上应用,它是毒药,对于咱们一般的肝病的有腹水啊,顶好不用它,迫不得已,我们用的时候,对扶正的药要加的,那十枣汤就是,大枣大量用可以,但凡不用它,还是不用好。以为治病把胃气治坏了,再有腹水那非死不可,那活不了,甘遂这个药猛劲的泻下药,有毒,对肝更不好,虽然书上提到这个,他说的这个像肝硬变肝腹水,心下坚满,肝硬变水你看吧,尤其上腹部他往外,他特别硬而满,还老是那样子,还不见消。也就因为这个,肝癌腹水我给使上了,那个效果还是相当好的。后来我再没用它,因为这方子开了,药房他不给你抓,甘遂反半夏,十八反都知道,你还得下注角,不然的话他不给抓。脉浮而细滑,伤饮。脉弦数,有寒饮,冬夏难治。我认为这两句话有问题的。脉浮而细滑,这个伤饮就是没到水饮的程度,就是咱们伤食了,仅仅伤于饮,这个人饮得多,尤其为水所伤,但没达到水饮的程度。所以脉浮而细滑,这个细滑,就是水分多了,血液不会多了,所以血少脉细,但这个滑呢,血液里水分多他也滑呀。所以说这个是伤饮,脉浮而细滑,这还有情可原,但这也不一定,不是脉浮而细滑就得伤饮,不能这么看。底下这个更成问题了,“脉弦数,有寒饮”脉弦数其码就不对,脉弦数是个热象。别看脉弦有时主寒,但主寒它是寒实,那么他这个是太过的脉象,他与数配在一起大多都是热,脉弦数者风发也,咱们讲的疟病都有的,那时怎么能有寒饮,所以这个我认为是个错误。而且“冬夏难治”让人不可解。拿脉定证也不是张仲景的说法,这恐怕也是后人涂的。底下这个正段,说十枣汤证。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这是正证,上边那两句话可能从哪错搁在这,不好解释,咱们先搁在这留以后再研究,我看它有问题。脉沉,胃有水了,弦者主痛,这个弦脉呀,咱们讲那个小建中汤证,它那个脉弦,它一方面主少阳,一方面主里急而痛,少腹急痛,腹急痛脉也弦。“弦引内痛”这个牵引痛,脉也弦,不是说脉沉在里,脉弦主水,注家都这么注的我看不是这样的,一个脉沉就够了,脉沉就是有水饮,脉沉当责有水嘛,那么弦呢就是主痛,所以底下跟了个“弦引内痛”就像我上面说的悬饮症侯,那就用十枣汤没错。十枣汤虽然看着挺剧烈,甘遂大戟芫花这三药都是下水的竣药,也都有毒,但配伍的方法非常的好,那么把这个三味药,捣筛,以水一升五合,先煮肥大枣十枚,肥的大的,肥大枣不是那个小枣了,肥大枣十枚分量也不轻了。取八合,先把这个枣煮了,用一升五合的水,就是一碗半水现在,煮剩八合,剩了一半了,把这个滓子去了,然后把那个药末搁里面,强人搁一钱匕,这个药末,羸人可搁半钱。“平旦温服之”平旦就是一早,“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钱”不让你一天一直吃,所以这个药剧烈,那么这天早上吃,吃了它不下,药还是不及病,第二天再稍加点。

吃毒药应该这样的,这个地方都好,古人对于慎重的地方值得学习,不要一下子给人弄多少,当时治坏了就傻眼了,一点点增加。“得快下后,糜粥自养”不要连着吃了,就要喝稀粥,胃因下也受了伤了,这是原书上。我就因为这个,我把这个大枣加大量,大枣我用过一斤,就咱们市斤,其码也要用半斤,我也不是搁药末子,我把几味药呀也都搁二三钱重,三钱也搁过,二钱也搁过,都行。大枣多,要拿大锅,沙锅了。一斤大枣也这么吃,搁大沙锅,小沙锅搁不下,要那个枣不要有虫子的,好好挑挑,要把枣煮到什么份上呢,煮烂熟,枣核枣皮都不要了,就留汤,这个汤很多了,连枣肉都搁里面,然后把药下里头,煎这么一会,把这个药捞出来也不要了,就这么的拿枣汤子当饮,一会少吃点一会少点,一下了就不要吃。这个非常好,肝炎腹水我也这么用,太顽固的,一般药不行了我怎么用,这个病人没伤,吃来吃去,他这个肚皮发皱纹了,一发皱纹就要好了。很好,尤其胸水最好使,他不是治悬饮吗,这饮在上头,尤其胸水十分有效,这我用了多少次了,所以本来是个毒药,因为他大量用枣没问题的。像现在我们用6克,一个药搁6克,问题不大的,先把大枣弄好了,把它搁里头,煎一会把药捞出去扔了,我治几个都挺好。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病溢饮者,就有表证这个,水饮流到四肢,当汗出不汗出,他就有表证了。他自己不出汗,当大夫得让他出汗,他表证啊,所以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起这个作用,发汗去水气,小青龙汤也有这个作用,但这两个方剂应用也不一样的。大青龙汤这个药,他不汗出而烦燥,它有石膏,其码他口舌要干,而且恶寒相当厉害,大青龙汤恶寒相当厉害,脉浮紧,他这个口干甚至渴,它有大量石膏。小青龙汤则不然了,他不渴,口舌也不干,口舌干就不敢那么用热药了,口舌也不干,他有些肺痿状态,咳嗽喘息等等的,身上也浮肿,也有外感的,就要用小青龙汤不能用大青龙汤。所以这两个药,在发汗,去在表水气的作用相同,可是两个方子适用的症侯是截然不同,所以在临床上要注意,该用小青龙汤不能用大青龙汤,该用大青龙汤有小青龙汤不行。大青龙汤,咱讲过的是麻黄汤和越婢汤合方,什么是越婢汤?越婢汤就是麻黄、生姜、大枣、甘草、石膏,这就是越婢汤。麻黄汤是麻黄、桂枝、甘草、杏仁,这就是麻黄汤。所以这个方子在.伤寒论.里论的非常的好,他说伤寒中风,他本来就是伤寒,写个太阳中风,太阳中风应该汗出,他不汗出,脉浮紧,烦躁身疼痛,而烦燥,他就是根据越婢汤来的,越婢汤这个药,它是治汗出的,“续自汗出”嘛。越婢汤治什么的?咱后面有的,它治水气,风水,发水气的。那么本来应该吃越婢汤,尤其是治水气,但是他没汗,越婢汤得有汗,没汗这能不能用,他没汗,所以搁麻黄汤一起。这也就是越婢汤应该出汗而不汗出,这个人发烦燥,这才能用大青龙汤,所以这地方我在讲.伤寒论.时讲的很清楚,讲的时间也很多,可以看看以前的讲稿。一般的注家不是这么说罗,这是呀又有中风证,又有伤寒证,营卫两伤,风伤卫,寒伤营,营卫两伤,这个扯的了,这个不是的。这个与麻黄汤不一样,虽然在症侯上一样,脉浮紧,身疼痛,发烧怕冷,但是烦燥,麻黄汤他是不汗出他不烦燥,这个本来应该汗出而不得汗出的烦燥。所以他原文呀,字句用的相当的好,这个方子发汗非常的重,因为麻黄的用量相当的大,麻黄又配伍了桂枝到一起,这是个大发汗药,可是麻黄与石膏配伍一起它治汗出,方才说的越婢汤,他和石膏配一起,他无汗加上麻黄了,搁上桂枝了,搁上桂枝这麻黄要大出汗,虽然有石膏他还是要出汗的,因为麻黄的量非常大,那个人身上感觉特别恶寒,这个恶寒比麻黄汤的恶寒厉害。

我头两天感冒就吃这个方子,没有那么怕冷的了,我就吃一回大青龙汤,这个方子挺好使,发水气它也好。发水气也必须有大青龙汤证,没有大青龙汤证不行,其码他没有汗,口舌干,发烦躁,这都得有的,甚至于身上疼。那么小青龙汤呢?身上疼,发热恶寒这都有的,但药非常的微,他决不口舌干燥,更不能渴,所以这两个方剂必须要分清。底下这个小青龙汤,这个麻黄用量非常少了,才三两了,大青龙汤一半,芍药三两、五味子半升、干姜、甘草、细辛、桂枝、半夏,主要它治水气是治的,可是它治咳喘,五味子、干姜、细辛、半夏,这都是祛痰下气定喘治咳的药,有这一系列问题,当然用小青龙汤的。它这个发汗没有大青龙汤发汗的厉害,麻黄用的少了,但这个药可是偏温,真正有热的一吃这个就坏,咱治喘也是的,假设真正邪热特别重,你吃这个药他能够吐血的,这个大家要注意。如果他烦躁那你千万不要吃它,吃它也得加石膏,小青龙汤烦燥症要加石膏的,不然的话,尤其治溢饮不如大青龙汤。所以他提出两个方剂都是以第一个为主的,虽然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这个溢饮以大青汤为多,也有小青龙,不是没有,所以他说也主之。上前那个苓桂朮甘汤和肾气丸,因为这个痰饮,头前那个,苓桂朮甘汤多,肾气丸证少,所以他把苓桂朮甘汤搁前头,但是去微饮利小便这两个方剂作用还是通的,有肾气丸证的当然还得用肾气丸。今天咱们讲到这吧,这一章太大,和头前讲的“痉湿暍”那个湿,湿、饮、水气都是一个东西,都是水,那么他分成三章。分三章这个湿专门对湿庳、风湿相搏的关节痛,搁在湿里;关于浮肿的这类病,或里头肿,大概都搁在水气篇里;那么这个限于痰饮、咳嗽。这些东西都是一个,那么这一点在咱们中医里还是一个发现,西医不管你痰饮不痰饮,他也不注意这个,可这个我认为这很重要的事。中医有这么几项,这个水(水气)、食(宿食)、再就是瘀血,这三个问题是所谓有病的主要原因。西医是注重病原体了,有什么病有什么病菌,假设人身体根本没毛病,不容易传染的,这毛病哪来的?就是吃,再一个就是不注意卫生,跌扑等等的,受外伤形成的淤血了,遗传的更不用说了,有这些的关系,像我们讲的伏饮,你身上潜伏到水、食或者有淤血,再外头有传染病就危险。这个很符合辨证法,外因通过内因嘛。你看病菌还是外因,你身体真好,那个病菌在你身体繁殖不了,所以你身体不好在哪呢?

所以古人呐,咱们研究的中医,这几个都是大分量,如水、食,中医的泻下药也多,利尿药也多,这里头大家要研究都能研究出点东西,淤血,中医重视的阴虚,还是血上毛病。这都不是外来的,就是身体上的有了这些东西潜伏,减弱身体的抵抗力,外界的东西才能在你身上,有他合适土壤他才能生根,古人有句话“物必先腐,而后虫生”那挺好的一个木头他不会生虫子的。我认为这是中医的一个很独到的发现,现在西医不注重这些。仅管谈血管栓塞,对血栓的形成他不像中医的看法,对于瘀血证他更不听,但中医在这方面有些很宝贵的东西。像我说的水气,由于这个湿、饮、水气这三章,把集中看一下,看这水气在人身上会有哪一些症侯的发现,把他整理一下不是很好的文章吗?还是挺有用,瘀血也是,瘀血后头还有,尤其妇科全是,所以这几章我讲的较细致一些,还是挺重要。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现在开始说关于支饮的问题,这一段就是。“膈间支饮”者,这个支饮本来是胃停水,他向上冲逆,膈间支饮就是胃停水冲逆于膈,所以叫膈间支饮。究竟这个饮并不在膈,这个膈就指胸膈膜,由于胃里水饮往上冲逆于膈,所以叫膈间支饮。“其人喘满”这个水从下往上,压迫横膈膜,涉及到肺,既感觉胸满,也喘。“心下痞坚”是两层意思,一方面说的是心下痞硬,他是个人参证了,胃虚,凡是有水饮的多有胃虚的,坚比硬还尤其甚;一方面心下痞硬,同时有水结在里头,我们后头就讲了水气病就有了,心下坚大如盘,水饮所作,水饮结的厉害,更厉害,坚硬。这个心下痞坚就有这两个问题,一个由于胃虚而心下痞硬,同时又有水结的关系,所以他搁个心下痞坚。“面色黧黑”黧就是黑赫色,再加上黄。黑,面色发黧黑这是水质色,内里有水饮,面色常黧黑。“其脉沉紧”诊这个脉呢,紧本来主实也主寒,和弦脉一样,也主饮,但这个主饮偏于实,就症侯上说偏于实,所以紧和弦都是太过的脉。“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就上面所说的,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这全是支饮所作,这个病已经有几十天了,这个医吐下都不好。“木防己汤主之”应该有木防己汤主之,木防己汤在后头有,后头我们再解释。“虚者即愈”如果吃这个药,这个病偏虚,那么吃了就好。“实者三日复发”如果实,当时也能好,三日后一定复发,再吃这药就不好了,应该原方子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加茯苓去水加芒硝去实。我们看看木防己汤,你看这里面人参大量的用,人参搁四两,他就是心下痞硬,由于胃虚停水,水往上冲逆,所以膈间有支饮。另外桂枝治气冲,他往上冲逆,所以桂枝降气冲逆,不让他往上。另外木防己汤去水的,木防己这个药去水相当有力量,大量的用他能通利二便。石膏这个药不只是解热,我们常用以为解热,他能稀薄这个痰,心下痞坚,水解的相当深,他能稀薄这个痰,这是第一;第二它也治喘满,看.神农本草.就有,石膏也治喘满。

这个方子主要治水饮,心下痞坚和喘满是一个主要症侯,没有喘满、心下痞坚用这个药是没有作用的,中医治病就讲辨证。这一章讲的相当细,同是水饮,就支饮说吧不用讲头前,支饮的症侯不同,拿西医观点说有水饮,水饮是病因,去水饮不就治好病了吗?不行。他有什么症侯,得以什么征候来解决水饮问题。这个喘满、心下痞坚,你可用这个药,这个药也去水饮的,得根据这个情况才能治,否则有害无益,这是一个。这个方子特别好使,所以我们只要“其人喘满,心下痞坚”像心脏性的水肿都可以治,不过你得有这个症侯,没有这个症侯,不是遇到水饮用这个药,那不行的。一般这个支饮影响到喘满、心下痞坚有这个现象,就可以用这个药,这个药常用最好使了,药也简。那么如果实,实就是大便秘结了,里头实,下不去,光用这个去水去不掉,降冲气可以降,但水去不了,还得加茯苓以利水,加强去水的作用,同时芒硝以泻之。这两个方子本来是一个方子,所以用这个方子时候,如果这个人有心悸、心烦,可以加茯苓,茯苓后头有他的作用,大便再秘结可以加芒硝,这两个方子可合一起用,这所谓一方二法了,这是第一个,讲的是支饮了。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这也是支饮,支饮就用木防己治吧,这个就不行。这个“苦冒眩”冒者就是脑袋沉,如带个重东西似的。眩者,眩晕,头晕目眩嘛。这个也是支饮造成的,就根据这种情形而来去饮。他用的泽泻汤,泽泻是个甘寒的药,入胃,他去胃水。这个术更是了,咱们现在常说术健脾,就健胃,治胃里有停水最好了。那么是治脑袋眩晕水饮所作,大概利水的药有三种药,以泽泻最有力量,但泽泻性偏寒,如果病并不是那么有热,还得配伍术,术是个辛温的药,苦温,去胃水,也治头晕治头冒,所以这两个药配伍起来,对于这个苦冒眩者,以冒眩为苦那是相当厉害。再有一个药,茯苓也治,但茯苓治眩方面,不如这两个药有力量,它治心悸,这两个药都不能治,后头要有的。所以中医治病不是有水饮去水饮就行,你看这个就知道了,读这个书非要在这下手不可。同是治水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用那个方子(木防己汤),用这个方子(泽泻汤)决不行,那个方子治什么?治水饮,也去水饮嘛;这个方子也不二例,也去水饮,可是苦冒眩,非有这个不可。所以仲景这个书,咱们研究古人的所谓经方法律甚严,我们唯独在这上面才能治病,现在辨证只是辨个水饮去饮就行了,那治不了病,你看到什么情形,我还没讲完呢,底下再看。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这个支饮它是里实,饮不往下,气不下去往上去,支饮本来就往上,它明显胸满,那么这个你用上面的方子也不行。厚朴、枳实这个药,咱都说它消胀,它是消食,也治停食也治停水,消食、水的这种胀满。那么这个证属实,大便又不通,你得加大黄,这个就是小承气汤,他把这个厚朴枳实加量。这里有个问题,大黄的量重,我们要用可不能这样用。看看这个方剂,一剂是两副药,匀两次,古人的一两合现在三钱,你们看六两,三六一两八,一两八除二那得九钱,我的天,九钱给人吃那不得泻稀拉糊涂,所以古人的这个方剂有些地方恐怕是有错误,所以我们用这个方子,厚朴、枳实量大点没问题,大黄顶多用10g,三钱,6g就满好,决坏不了事,你要照这个分量用可是成问题的,一次9钱,三九27克太重一些,所以读古人书你不要死于句下,他这也许是个错误。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这个就是逆反的太厉害了,痰饮压迫这个肺,这个也不能当小半夏汤去痰,得用葶苈。古人用葶苈,头前讲那个十枣汤,芫花、大戟、甘遂都是下水的药,各个用法还是不一样,这个葶苈治上面,治所谓肺水了。这个水影响到肺,这时候下水用葶苈,甘遂、大戟芫花全不行,可也都是去胸这的水,它(葶苈)特别在上,所以在肺痿里也提到了葶苈大枣泻肺汤了。“支饮不得息”不得息者就是呼吸困难。这个得赶紧用葶苈大枣泻其肺,泻肺就是泻肺里水、痰了。葶苈也是治水,也不是治旁的,但是他是不得息了又是不同了,与小半夏治呕,你若用葶苈大枣泻肺那不行,真不行这很清楚。我们辨证既要辨病怎么来的,同时就他反应的证侯而来适应这个病来治疗,你就这个水饮,水饮反应的证侯不同,根据证侯去水饮的方法来用去水饮的药物,中医就又好学又不好学,这个地方非常细,只有从这下手,在临床上才能更好治病。

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呕家,胃有停水人要吐,尤其支饮,它往上冲逆人就要吐,吐出来胃就干了,他就要渴,所以说“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要是渴的话呕就要好的,这是按一般的停饮的呕吐说法。“今反不渴”这个他呕吐之后,也渴,渴完了一会他就不渴了,那就是有支饮,这个饮啊随吐随聚,他这个饮从下往上支上。这赶紧得吃药,小半夏汤。你看这方药又变了,半夏、生姜都去饮,咱们说生姜伤寒去饮,半夏是降逆去饮,也都是去水的。你看因呕的水饮,治咳满的法子就不行,还是这个水饮,可这药还是去水。所以这一章讲的最细,我们必须理解到这个地方,这个书才有用,那么我们才会治病,痰饮这样其它病全是这样的,不是逮一个因素就能把这病治了。所以中医与西医不一样,西医把这个病名掌握住就这么治,好不好,不是当大夫的责任,中医不行。有水饮治水饮不错吧,不错不行,他呕不是咳,那你治那个咳,不但治不好病反而有害,所以还得细辨。所以中药,不是去水饮的药就能治好水饮的病,旁的病都是。这得用小半夏汤。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这就是我们头前讲的“昔盛今瘦”那种痰饮了。饮这个水呀,都走于肠间,他不生津液而充形体,所以人瘦,同时口舌干燥,他没有津液。那么这个水都在肠子里,这个人肚子非胀不可,“此肠间有水气”这个指上边痰饮那一条,“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同是水饮,水饮的部位不同也不能一样的治疗。他这个在肚子,所以这个方子有治腹水的机会,如果大便干、腹胀满的厉害,这个方子我都用了,这个方子挺好使挺好使的。己椒苈黄丸这个方子,防己、椒目、葶苈全是利尿助水的药物,与大黄一起使之泻下力量从大便而去了。大黄不仅利大便也利小便,所以吃大黄的尿特别黄,因他有利小便的作用。这个方子挺好,一般的实证,无论什么腹水,都有用的机会,用这个一点害处都没有。我竟用汤药,他这是等分的,我们用就用各10g就行,大黄可酌量,这个燥结厉害也可以用10g,轻的减其量6g就行。原书上是丸剂,如梧子大,很小了,“先食饮服一丸,日三服”一天才吃三丸,可稍增,逐渐增加。古人以知为度了,大便通利了不要再加。冲他用这个丸药是个慢性病,所以他要缓治,在临床上根据他的病情了,他若慢性病用丸药也未尝不可了。底下这个“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两”这是胡说了,所以他这个加味大多都是错了。口中有津液怎么还能渴呢?大概是这个意思,这个药吃了,慢慢口中有津液,那就是恢复了,渴者,原方不只口舌渴者,再渴加芒硝,这也用不着,芒硝当然是去热。我认为这还是后人搞的,“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没法解释,不要它。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这个辨证更细了。“卒呕吐”卒然间呕吐,有水饮呕吐,前面有小半夏汤。“心下痞”停水也心下痞。“膈间有水”根上面一样,胃里停水往上冲逆,冲逆于膈间。底下加茯苓的药,“眩悸者”都是去水的药,茯苓治心悸,同时方才讲的泽泻汤,“苦冒眩”茯苓也治眩,但不如那两味药(白术、泽泻)治眩更为有效,但那两味药不治悸,这个既眩又悸他用茯苓合适了。你们看看,小半夏加茯苓汤与小半夏汤就这么点出入,中医的方剂细微的很呐,经方是这样子,后世的方子就没有这些,你也看不出来这些,这都细透了。是不是心悸就得用茯苓啊?得水饮。

炙甘草汤也治心悸,那是血虚,血少不得养心的心悸,那得用补药。所以一个证侯不足以说明能用一种方药,如果水饮的这种心悸那肯定是茯苓证,所以说辨证用药是最要紧不过的了,可现在呢,这个不讲也久了,现在一般治病啊,能想到这么细的人他不会不治病。所以古人讲用药丝丝入扣,即此之谓也。你要用小半夏汤,这心悸绝去不了,治一半丢一半,但坏不了,大致方向是对的。就是小半夏汤,半夏、生姜两味药,加上茯苓。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假令瘦人”这也是头前的痰饮了,昔盛今瘦,所以水都在肠胃里,他不旁布津液,所以组织里缺少水,所以他瘦。“脐下有悸”水之动,他也根据部位的,,所以他这个悸限于脐下。“吐涎沫”就是胃也有水,水也是往上冲。“而癫眩”癫,癫痫的癫;眩,是眩冒。这个说什么呢?这就说羊癫疯,一方面吐沫子,一方面眩冒、晕冒。这是由水造成的,“此水也,五苓散主之”五苓散这个利水药相当的重,他把群药聚集一起了,泽泻、猪苓、茯苓、白朮。这里面治眩治悸的都有,泽泻、白朮治眩,茯苓治悸。猪苓这个利尿药相当有力了,但是他是治渴,泽泻也治渴,泽泻甘寒的药。另外桂枝治气冲,吐涎沫,影响头晕都是水气往上有冲逆,刺激脑,受水气刺激,他才眩晕。桂枝降气冲,还有诸药利水,所以这个水很容易去了。我们对癫痫有五苓散证,这我也治过,一个小孩还是我亲戚,我就用这个整个治好了,从小隔些日子就上抽,还吐涎沫。他们旁的书给改了,癫改巅,说上面晕,还能脚底晕?.医宗金鉴.改的改错了,他就没遇过这种病,我遇到这种病,拿这个药治真有效。这个癫痫不一定都是水,瘀血其它问题都有的,如果是水这水从哪来看的?一个眩,一个悸,脐下悸,这些都是水饮所作。所以这一篇我们可以看出很多水饮作出的特殊症侯。古人有句话,怪病当问水,这水在人身上产生的证侯反应相当的多,象头前一气到这,多少症侯?这都是水饮的特殊。可是症侯不同,去水饮用药不同,整个方剂也不同。所以这一章大家好好读读,对方剂的应用,自己也能看出来,细致的很。

用五苓散,常用的方子,.伤寒论.讲过了。这里不仅讲支饮了,也讲两条痰饮,像五苓散是痰饮。到这关于水饮的概要都有了,在这林亿他们在校对的时候,又从外面增加方子,叫附方。这个附方挺好,.外台.茯苓饮,这个方子见于.外台.,在.外台.里面有很多经方,据说都是张仲景方子,但是在他的书里没有,但在旁的收集方药的书里看得到,这个茯苓饮就是其中之一。.外台.茯苓饮: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这些话大概就是.外台.作者写的,总而言之,就是心胸中有痰饮,有停痰畜水。“自吐出水后”他恶心呕吐,吐的大概都是水;这时“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这句话也有问题,心胸间由于水吐出去了,所以他虚,气满,总言之,应该是一句话“心胸间虚气满”。吐后了水还往上攻,还继续有水气发满的情况,因此不能吃东西。这个方子作用呢?能够去痰饮令能食,胃喜燥不喜湿,胃虚容易停水停食,停水停食也影响胃不能吃东西。这个方子能健胃进食去水,它起这个作用,所以这个方子我们常用,一般胃病常有这个情况,胃也比较虚。这里有人参,一般总有心下痞硬情况。同时去虚气满,橘皮用量很少,橘皮二两半,还没生姜和其它药分量用的多,这个方子我们在临床上随便加减来用,橘皮治一般的不能吃东西,有胃病,甚至打嗝、嗳气,可以把橘皮加量。我们后头,到呕吐哕那一章里关于橘皮应用说的非常清楚,橘皮的量有时候用的很重很重。所以橘皮二两半,我们一般根据他这个吐水,吐完不爱吃东西,感觉疼闷胀饱,用这个分量也行的。如果真的胀满厉害,发闭塞,再打嗝、嗳气等,这个橘皮可加量。同时恶心厉害,总而言之还要加小半夏汤,加上半夏,根据上面讲的,凡是呕吐水呀,去水总是半夏生姜好,所以它这个方子里没有半夏。人要呕、再有哕逆、或者嗳气,不但橘皮加量还要加半夏更好使一些。我们一般治胃病,胃虚停食停饮,甚至造成的胃疼痛都好使,这个方子虽然是林亿他们收集来的,这方子还挺有用的。咳家其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悬饮固然是疼,这个悬饮也有致咳的,“咳家其脉弦”弦,弦主少阳部位,悬饮他脉也弦,这里的是属于弦饮的情况。这种咳,水在肺了,是支饮了,这一段既有支饮同时也有悬饮,这时候赶紧去水,十枣汤主之。夫有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或一岁,宜十枣汤。根据上面来的,有支饮家,这个“咳烦”烦咳一样了,就是频繁咳嗽发作了,这属于支饮。“胸中痛”还是悬饮。这是承着上面来的,那么这个很重,所以我们治痰饮这个咳嗽,要有胸中痛这种饮都较之重。不突然间死去的话,虽然一百日甚至一年病不好的话,还得用十枣汤。假设支饮牵连到悬饮而咳逆的话,非得用十枣汤去饮不可。这对痰饮咳嗽,专讲咳嗽。

久咳数岁,其脉弱者可治;实大数者死;其脉虚者必苦冒,其人本有支饮在胸中故也。治属饮家。不光讲痰饮的咳嗽,这人咳嗽几年了,“其脉弱者可治;”咳嗽几年了人是虚了,这个脉应该弱,但脉弱病也没进展,这病气也是比较衰,所以脉只是弱而已,这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可以治。“实大数者死”这所谓痨病就怕遇这个脉,实大数,新得的病不怕这个脉,久病人虚,脉反而实大数说明这个病太甚,人虚病甚,正不胜病,那人非死不可。这个就一般说的,不但咳嗽病如此,其它病也如此。假如一个慢性病,多少年了,脉虚不怕,甚至脉似有似无都不怕,人应该虚,病没有其它进展自然就是那种脉,这个想法补救还都有法可守,就怕实,实大数,太虚病人你攻不行啊,一攻就死了,身体机能胜不了这个病,病已经胜过人体的生气了,所以非死不可。“其脉虚者”就是指其脉弱者可以治这种病人来谈的。“必苦冒”他这书不好读的就在这,这是个倒装句,如果其脉虚者,这个人要是水饮的话一定苦冒,这头前讲过苦冒弦嘛,指久咳宿嗽,如果是支饮,支饮的脉可是虚可治,如果是饮的话,要是支饮就一定的苦冒,“必”字倒装句,不是水饮的不苦冒。“其人本有支饮在胸中故也。”为什么苦冒呢?就是有水饮在里面他一定要苦冒的,那就在治水饮的方法里找问题吧,就能治疗的。它是承上启下的一段,是给底下说的。底下那个又讲小青龙汤了。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这个就是有支饮人了。平时不显,风寒所诱发它就来了,一来了,在伤寒中讲的心下有水气,或咳或喘等等这些病,甚至于“咳逆倚息不得卧”那么人凭倚而起,但一躺下不行,这个水饮躺下更往上压迫。这在临床上遇到太多,他平时不显,遭受受外感了,外邪内饮,这就发生小青龙汤证。这是简文了,没写太详细,小青龙汤讲很多了。根据上面久咳数岁,这也举个例子,下面全是,不一定得用这个方子了。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服青龙汤下后,上面说的咳逆倚息不得卧这类情况好转,下之后病就已,他是这个意思。可他这个反应呢,虽然口燥,吃小青龙汤一种至验,在.伤寒论.里有,小青龙汤证里有痰饮本来不渴,吃小青龙汤之后,渴者烦去欲解也,胃里的水没有了,痰饮病就是要好了,这是伤寒论里的。他这个口燥呢就是服小青龙汤一种效验。他还有个相反的,“多唾”他如果里面没饮了他不会多唾,有了多唾说明这个饮没完全好,还有饮,但已有效验了,有口燥了,所以青龙汤下已,咳逆倚息不得卧这种重的症候减轻了,但痰饮还有,也较轻,有口了躁嘛。看看脉吧,“寸脉沉,尺脉微”寸脉沉者说明有水,沉脉就是有水,不是寸脉沉,尺脉不沉,尺脉也沉,不过比寸脉沉的更厉害了。一看脉沉,知里还有水,而尺脉特别微,沉而微了。微者,此无阳也,就是没有津液,这块就是血少、血不足。“手足厥逆”与“手足痹”应该联系起来看,由于血虚达不到四末,四肢厥而手足痹,痹者麻痹不仁,也是血少的反应。是由于吃完小青龙汤完虚相毕露,主要由于血少,血不足,所以手足厥而麻痹。同时有些反应,“气从小腹上冲胸咽”为什么要气上冲?他这个支饮的病常不是一下子能好的,当然开始胃里水没有了,他底下水还往上上,反到导致气上冲的急剧,这个气上冲与奔豚证差不多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气冲就是水上冲。

“其面翕热如醉状”由于服小青龙后,水去了一部分,但是胃里有热了,所以其面翕然如醉状,颜面就像喝醉酒那么红。那么气上冲不是永冲不息呀,冲了又回去了,回去水也就下去,“因复下流阴股”气不冲了水也往下走了。“小便难,时复冒者”。往下走了又冲,气冲于上水也往上不往下,小便就难,这个人又感觉脑袋眩冒。这是水与气冲的问题了,吃完小青龙汤,小青龙汤主要证是解决了,但又出现这些现象,又虚,胃又有热,但气冲还是最紧急不过的,时而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时而下流阴股,然后又冲水又上去了,水上而不下,小便难,时复冒。这些问题都说明气冲是当前之急呀,这时候治气冲是最要紧的,所以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这个方剂是在桂枝甘草汤基础上,桂枝甘草汤在.伤寒论.讲过了,它治气冲心悸的,桂枝甘草两味药。另外加上茯苓。茯苓治眩冒(当然这里面也有心悸,肯定是有的),去水,这个气冲夹着水往上来,所以它搁着茯苓。那么这个方子就是降气冲、利水而止咳,五味子治咳都知道了,他根本的就是治咳嗽。在这里不能光顾治咳嗽,虽然治气冲,在气冲里面还得兼治咳,所以他用桂苓五味甘草汤。那么这个方剂倒不常用,为什么呢?它比较简单一些,只是气冲小便不利而有咳嗽的可以用,但这个方子用的机会不太多。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这一段好的很,这几段最精彩不过了,开始吃了小青龙汤之后的一些反应,以冲气最为关键,急其所急嘛。那么吃了这个药“冲气即低”冲气低了,“而反更咳”吃了小青龙汤后他的咳嗽,喘都很轻了,在这个时候呢又咳了,胸又满,这得变化了,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根据原方,他没有气冲,把桂枝去了,冲气即低嘛,加上干姜、细辛,合五味,温中散饮以治咳满。这个干姜、细辛之用,我们常不理解,说是大温性药,是的,这个痰饮非温不治,头前也讲宜用温药合之,这个用凉药的机会不太多,真正的痰饮咳嗽。这个五味这个药太敛,干姜、细辛辛温而散的药,所以五味配合这个药最好不过了,既能去饮,饮去满即消。所以他治咳满才加上干姜、细辛。那么这就变成苓甘五味姜辛汤,茯苓、甘草、干姜、细辛、五味子。这方子很好,我们在临床上遇到痰饮咳嗽或喘,我们用其它解表方剂,那么他饮还有,就别一再发汗了,可以用这个方剂,都挺好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老,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
 
吃了上药,就是苓甘五味姜辛这个药,“咳满即止”咳嗽和胸满马上就好了。同时“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变成这种情形,“冲气”又来了,这个冲气不是桂枝汤主的那个气上冲,它是指的饮,水饮往上冲逆。他底下就是解释这两句话,为什么而更复渴了?这是因为细辛干姜为热药,吃这个药,他就要渴了,饮去了,他是个温性药。可是这一段呢,他要是渴了,就不能再继续用辛温的药了。“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吃这个药他当时渴,可不久就不渴了,跟头前讲的小半夏汤是一样的。呕,本来应该渴,可是他才吐完水他渴,过了他就不渴了,不渴了,所以他说是支饮。这一段跟那是一样。他吃的是辛温热药,是散寒逐饮的,饮去胃中干,热药发生作用了,他当时是要渴,可是这个渴不久就没有了,而“渴反止者”这是说明支饮没去。那么,这个是不是真的?你要辩证啊,如果真是这样子,“发当冒”这个支饮往上来,头一定要是眩冒的。头眩冒,水往上来,人也必呕,那么要是呕,就加半夏就行了。这个半夏是降逆,止呕,他也是治水饮,通通治水饮呀,没离开治水饮呐,加了半夏就行了,“以去其呕”。这就变成苓甘五味姜辛夏汤,他这个不必搁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姜辛夏汤方,这个太复杂了。就根据上面的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半夏就行了,这个挺方便的。里头就是苓甘五味姜辛汤加上半夏。这个方子治的冲气复发,不是桂枝汤那个冲气复发,这是饮逆,所以他呕,主要的他是呕。加半夏不但治呕,也去水嘛,所以恰好。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逐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水去呕止”吃了这个药,水就去了,也不呕了。“其人形肿者”形肿就是身体有浮肿了。“加杏仁主之”上面那个方子再加杏仁就行了。为什么这样呢?里头解释了,“其证应内麻黄”麻黄是去水肿最好的药,应该上面的方加麻黄才对。“以其人遂痹,故不内之”照顾头前,还没有忘记那个人手足麻痹,痹是血虚,所以不能再用麻黄夺取津液了。“若逆而内之者”念na也行,念nei也可以的。“必厥”他本来就血虚,你再夺其津液,更使得血液虚,所以不但手足痹,而且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根据头一条,回头照顾这个。所以才不用麻黄而拿杏仁来代替。杏仁这个地方也可以理解这一点,它也是去水的药,你可知道,但是他不是大发汗,这个地方就很好,不但我们对于药物更能有一些应用方面的认识,而且我们也知道如果这个人,属于外界那个溢饮,溢饮要发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主之”都是用麻黄呀。可是有不可用的,那这个人有手足麻痹,这是血虚,血虚不能多汗。那怎么办呢?所以就得想法用一个不大发汗的药而来代替。这个地方就好了,所以在临床上,有时候也常犯错误,就是在这个地方。到这里你们看看,哪一段讲的不是去水饮呐?全是去水饮而用药都是个个不一样。这是在一个方剂组成,对于水饮的药物反应里头的,你看,悸是茯苓;眩冒,苦冒眩,是术和泽泻。这地方都动人深思啊,不然的话,你不知道。这都是水饮所作,但是用药他都是不一样。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这个本来在这里,胃热问题本来不大,在吃完小青龙之后的变化里头,以他最轻了。到后来了,这人面仍然还有“热色如醉”这是胃里面有点热。“胃热上冲熏其面”的一种关系,这时稍加大黄就可以了,但是原方,治痰饮的原方还是一点不能变。这个咱们治痰饮咳嗽也是如此,他吃了药是有效的,那根据一二证候的出入,根据原方加减就行了,这你要是给调胃承气汤,当然是不行了。所以加大黄就好了。到这,他是把这一大段讲完了,这段他讲得非常精采,你们要好好看看。当然不能说我们遇到的病,就是这样的顺序,那不一定的。也不一定痰饮在一个人身上都要现这个证候。但这每一个方剂是都特别好使,尤其是后边这个几个方子,相当好使。加大黄这个,也不止是通大便,你可知道,有热是肯定的,这是用药的一个标准,也治咳嗽,去痰,也起这个作用。所以我们治痰饮咳嗽,伤寒里,也常常温药里面加大黄。真正大便干燥的,也可以加。真正有他说的,“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这也对嘛,这是用这个药的标准,围绕的还是始终在痰饮这方面。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最后他作一个总结了。“先渴后呕”头前讲半夏汤呀是“呕家本渴”这个先渴而后呕的,说明什么问题呀?这就说明喝下水不化,在这停着呢。“为水停心下”所致的一种关系,一般人喝水,随喝随就消化了,哪能就呕呀?所以呕,全是停在这里,它不往下下。“此属饮家”这是,不是当时的一个临时的问题,这个人是属于饮家里头。“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据上边这个,就用小半夏汤就行了,加茯苓总是有心悸,他不提了,见头前了,他就是略言之了。当然是要只是先咳而后呕,他呕完了,渴一会完了就不渴了,那就用小半夏也行啊。要有心悸,当然也加茯苓的。今天咱们讲到这儿了,这一章到这里基本上就完了,这一章也大,也相当的细致,读这个书,你要笼统读过,他一点用也没有,必须详细分析。所以他这个书,从.伤寒.到.金匮.都这样。你看痰饮拿现在话说,就是一个病因呐,他这个反应出来是各种各样。病因是一个,就是水嘛,去水就好了吧?不行!注意中医辩证的精神就在这里了。反应到一种什么情况,有什么适应这种情况的去水办法。所以这个必须辨到什么地方呢?必须辨到方剂上。张仲景的这个书就是,原则上,光看看是不行,总得到具体上,他就是方剂,就是这样的。象上边这个全是水饮,一看都知道,可是这个治疗是不一样。好好看一看,我今天讲的太多了,有些也讲得过粗一点。但是他这个书,有些不好读,话太简,文辞也相当的——古文嘛,古奥,文法特别曲折。读还要把它彻底搞清楚,这个书就有路了。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蛔,下之利不止。这是一个由于气血具虚的病了。


由于虚,所以饮水自救嘛,也有个消渴证候。由于上边虚,所以下边的寒就往上冲,“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蛔就是蛔虫了,被寒所迫,他也往上跑,他一吃东西,连蛔虫他都吐出来了,“食即吐蛔”。这个半里半表这个虚寒的这种证候,他是不下的,你要是误下,那可是利不止。你要是误下,虚其里了,本来人就有虚寒的证候了,要是那样,可就下利不止了。这一段,是伤寒论的厥阴病的一个提纲,出在这个地方,也是说明消渴各种不同。有一种本虚,虚就饮水自救,也有这么一种消渴。由这一段可以看出来,古人说的消渴当然是包括了现在的糖尿病,可是不尽属于糖尿病。凡是这种渴,渴得特殊明显的,他都列这里头了。厥阴病的渴,绝不是现在所说的三多的糖尿病,他不能吃,“饥而不欲食”他与这个不相同的。但是在古人他写这东西的时候,这也是一种虚能够治人于渴。寸口脉浮而迟,浮即为虚,迟即为劳;虚则卫气不足,劳则荣气竭。这段与上面是差不多的。寸口脉,平时诊的脉叫寸口脉,挠骨动脉。“浮而迟”这种脉证应啊,浮一般指主表啦,也主虚,“浮即为虚”在这个地方指虚。迟,一般都是血不足了,所以他说是劳,是虚劳的劳。虚,指是气,卫气不足。劳,指的营气不足。营卫俱不足,营卫说明什么呢?就是人身上的津液,在血管之内古人叫营,血管之外叫卫,这个咱们我们解释过。津液虚,营卫不利,也可以致消渴病的,这也是虚嘛,津液虚。这一段在.医宗金鉴.他认为应该搁虚劳篇,我认为搁这里还是有道理的。他就是说明渴各种各样,也有营卫气虚,心液不足,这也是属于渴嘛。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为消谷而大坚(一作紧)。气盛则溲数,溲数即坚,坚数相搏,即为消渴。“而大坚”这三个字要不得,这是衍文,把它划括号。这个就说明是中消了,这个与我们现在说的这个糖尿病很相似了。趺阳脉是以候胃了,脾胃脉了,就是候消化系统了,主要是胃。那么“趺阳脉浮而数”浮是胃气盛。“浮既为气”这个气就指得胃气说的,就是胃气盛。“数即为消谷”数就热,所以热能化食,就能消谷。“气盛则溲数”胃气盛啊,小便就频数,讲阳明病就有了,阳明病都是这个胃盛,排斥水分相当的迅速,大便硬,汗也多,小便也数。这都由于胃气过盛,胃气过盛,不是正常的,是有病,太过了,也就是说胃不和了。“溲数即坚”小便一数,肠胃里的水分被夺,大便一定要硬。“坚数相搏,即为消渴”由于水分的大量丧失,人脱水就要消渴,渴那是必然的。里头有热,水分被夺,他就要发生消渴了。这个消渴与现在的糖尿病说法大不相同的。糖尿病是个西医病名,古人不知叫糖尿。这个病就是咱们说的三多证了,能吃、能喝、小便也多,叫做三多。这种病西医说总是内分泌的问题,属于新陈代谢谢里头的一种疾病。但是原因现在西医也是没有一定的说法,换言之,也就是还没有搞清楚。说法也很多,有些说是遗传,遗传的总是占一方面的,那么续发的也有。古人当然更不知道糖尿病了,这个是消渴,古人的消渴是一个广义的,凡是渴得厉害的他都搁在消渴这一门了,所以有几种不同,这是有一种。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男子消渴”总是说的肾虚了,就是下焦虚。下焦虚,应该是小便不利,“小便反多”这就是下焦虚,小便时曲,收射,他总是组织上尤其括约肌弛纵没有收缩力了,所以小便反多。

由于小便多,丧失水分他一定渴,所以“饮一斗,小便也一斗”他必然要消渴。“肾气丸主之”这个说的很像现在糖尿病的证治。但是我们要临床要注意,古人他讲辩证,真正由于下边小便失禁而有这种糖尿病,这个方子好使。这个方子是恢复下焦的机能呀,使小便失禁,他使恢复正常,底下不那么去水了,他的渴就好了。但是真正的糖尿病有这种症候的很少,不要以为这差不多,能喝、小便也多,就是糖尿病的一种征候了,遇到这个就这么治,这是不对的。我们总是要弄清楚,由于小便失禁,非常的什么造成消渴,他能用,不然的话不要随便用的。消渴病大概都多热,那么这个他是允许的。这又是一种,由于小便失禁,丧失水分,他要渴了,古人他就立了这么一条。还有一种: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也有一种,他由于小便不利,这五苓散咱们讲过了,由于小便不利,废水不得排出。那么我们身上老需要水分的营养呀,人身上的水分占的比重最大。可是废水没用,他需要新水,可是旧水不去,新水无法吸收。那么,他就渴,喝到胃里在里头存储着,小便不利嘛,喝到太厉害了,他就发生水逆了,下一节就说明这个问题。这也造成一种消渴,由于小便不利,里有停水,表热不出,他发烧,脉也浮。.伤寒论.里面很多条文讲这个问题,当然这也是一种。这种非利小便不可,利小便而同时解表,他有桂枝,也有五苓散。“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这个用他的方子不行。真正的糖尿病遇到这种很少的,我没遇到过,当然我的岁数也不算太小了,一般人遇到的更少,能遇到可以这么用。真遇到,要是小便不利,脉浮发热而消渴,可能用五苓散也对头的。但是糖尿病现这个类型的,你看西医内科也看出来了,没有。所以古人的消渴呀,他包括了糖尿病,他的范围相当的大,那么这个他肯定不是糖尿病,要是验尿的话,可能没有,尿糖没有,血糖也不会高。这又是一种,肾气丸与五苓散,就证的外观看,都可以叫消渴,古人没法确定糖尿病的范畴,所以凡是这个都叫消渴。那么底下这个稍带的说了水逆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这是接着上文说的,从这几句话已经跟消渴病没有关系了,其实他就是接着上面,也是渴的不得了。“渴欲饮水”就是指着上边,小便不利,怎么喝,还是渴,但是他喝这个水,都留于胃。你再喝,喝到一个相当的程度,就是“水入而吐”这也叫做水逆。从这个病名,古人给他起了个名叫“水逆”“五苓散主之”。渴欲饮水不止者,文蛤散主之。那么这个文蛤散,文蛤这个药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就是带有纹的这种蛤,叫文蛤;还有一种,古人把五倍子这个药名也叫文蛤,.医宗金鉴.他说文蛤应该是五倍子,这个不敢说是对不对。那么考这个文蛤,就是带花纹那种蛤,也治消渴。五倍子是一个收敛止渴的药,他那东西,五倍子在.医宗金鉴.书上他说试验过,他说用文蛤没什么效,用五倍子很有效,是否这样子,我没有试验过。有这么个说法。渴欲饮水不止者,没有其它的证候,可以用这个药,文蛤这个药止渴还是相当有力量的,他就一味药,做成面。“以沸汤五合,和服方寸匕”就是咱们说白饮和服了。看这个文蛤,治渴欲饮水者,.伤寒论.里头的五苓散条文的文蛤散是不对的,那是不行的,“欲饮水反不渴者”那个不能用文蛤散,而且他那个明明还有外感嘛。这也是一种,“渴欲饮水而不止”怎么喝也不止,这还不是消渴吗?但是这个,在我们治糖尿病的时候,文蛤可以加入,我们用一种滋阴解热解渴的药物,他渴的厉害,可以加文蛤。文蛤,我们现在说的文蛤,药房就是带花纹的蛤,跟牡蛎差不多,牡蛎就解渴的。

那么这一章他讲的,一方面讲的消渴,一方面讲的小便利淋。这个淋病与现在说的淋病有些出入的,古人可以说是没有像后来说的这种淋病,后世的淋病,现在我们国家的淋病没有多少了,资本主义国家多的多,这种叫作瘴淋。古人说的淋,就是小便淋漓,艰涩不通。所以他题目标的“消渴,小便利淋”两种,不是现在这个瘴淋,瘴淋他是一个传染了,梅毒传染的一个淋病。古人说的,不过是风、火等等的说法,以致于把这个结石病都搁里头了。你看后头这个的就是: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这个古人叫做石淋,石淋者就是膀胱结石。“小腹弦急,痛引脐中”这疼的相当厉害。冲他这个说,里头有小块,如粟状,这个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膀胱结石或者肾结石,都属于这一类的。古人把这个叫石淋。趺阳脉数,胃中有热,即消谷引食,大便必坚,小便即数。这个是个重复,跟上面第三节“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为消谷。气盛则溲数,溲数即坚,坚数相搏,即为消渴。”这几乎是一样,就文字稍稍变化变化。趺阳脉数,是胃中有热,就是咱们说的胃气强,那么他就能消除饮食,大便一定要硬,胃中燥,小便即数。胃热,他排斥水分,所以多汗,小便也数。这是什么关系呢?就变成消渴病了,还是说的消渴。所以这一章很短,而且前后的程序明明是有紊乱,这里总是有丢的了。你看他头前说的几种,因为不利呀,那种渴,他里头就没有什么特殊提出来的治法,所以他这里头有些简缺。那么这一段就是重复,就这么翻看第三条,他又搁到这儿了。仲景那个书呀,稿子不是一次,也有过这个稿子给人一看,文字稍稍不同的就搁这儿了,所以王叔和那的时候,他收集过多少个本子,意思还是一样。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必便血。凡是丧失津液的病,都不能发汗。尤其有热,下焦有热,津液再丧失得多,不能发汗,发汗一定伤于阴,阴血,而要便血的。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苦渴,栝蒌瞿麦丸主之。“小便不利者,有水气”这跟五苓散是一个道理。小便不利,影响水代谢谢,发生障碍,旧水不得排除,新水就不能吸收,那也造成一种消渴。“其人苦渴”“苦渴”就是渴得厉害了。“栝蒌瞿麦丸主之”五苓散证是阳性证,这个偏于阴性了。栝蒌瞿麦丸这里头有附子了。这个方剂的组成,近乎肾气丸,栝蒌根、茯苓、薯蓣、附子、瞿麦。栝蒌根、薯蓣是滋补的药,栝蒌根是解渴,薯蓣是健胃生津液。瞿麦、茯苓都是利尿的,加上附子,他总是下焦虚而使小便不利了。小便不利,也有由于机能的关系,机能沉衰,小便不利了。机能沉衰也能影响到小便失禁,头前那个肾气丸就是了。这个影响小便不利,所以这个方子近乎肾气丸。肾气丸也是搁些滋阴解热的药,另外呢搁利尿药加附子。他这个方子跟那个方子配伍的法子大致相同,这个更偏于解渴,他搁了瓜蒌根,没有搁生地、麦冬这些药。从这个方子后头说明,应该有腹中寒。为什么呢?你看看他底下说的这个,方后的“五味,末之,炼蜜丸梧子大,饮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腹中温为知”也就是有效了,以前的腹,当然绝不温的。他也是下焦有寒,下焦有虚寒的这么一种,这个方子类似肾气丸。他在这主要的还是治消渴,所以他这个次序,前后是错综了,谈谈淋,又谈谈治消渴的法子。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并主之。这个不是一般的小便不利,大家要注意,跟题有关系,说小便利淋,这是指的淋的的这种小便不利,就是小便艰涩,甚至小便时疼,这就指的是淋说的。我们看看这个方子就可以看出来,蒲灰散的蒲灰这个药,有止血作用,也有利尿作用。

淋病总是炎症,不是瘴淋,总是炎症。炎症,小便相当的痛,也有时候有血。所以他搁蒲灰散。所配伍这个药,滑石是消炎利尿也止痛,滑石粘滑药,挂一个粘滑面,减轻摩擦,也止痛。滑石也性寒,有消炎止血利尿的作用,这个方子都是这样的。他配合蒲灰,蒲灰是有止血的作用。滑石白鱼散也是这样的,他里头不用温性药,滑石就是利尿解热。乱发这个药,也止血也利尿,就是人发烧灰存性了。看看利尿的药物,与我们一般的利尿药不一样,里头都有止血的利尿药,这个方子乱发和上面的蒲灰都是的。白鱼就是咱们吃的这种白鱼。鲤鱼啊,鲤鱼,就是一个去水利尿,总是利尿艰涩了。茯苓戎盐汤,戎盐是矿的青盐了,不是食盐。弹丸大一枚,食盐没这么大的,这个盐是成块的。茯苓、白术这两个是利尿药,我们都知道。盐,能够软坚,咸寒嘛,性也寒,这里头也起消炎软坚的作用。这三个方子,也都是在淋病,小便困难艰涩,可以择一而用之。这是一般在淋病里面所谓通用方了,这方都简单。这不是咱们所说的一般利尿药了,都不是。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这个也错了,这个应该搁头前的。他这底下都是治淋漓小便不利,他举了几个方子,完了他这搁一个治消渴的方子。白虎加人参汤,对糖尿病常用了,这个方子相当的好使。这就是上面讲的中消,就是治这个。但是他在这一搁,就看不出来了。“渴欲饮水”我们一般治糖尿病,这个方子比较最常用不过了,这里头可以加味。在.温病条辨.里头的增液白虎啊,不用加龙骨,龙骨没有什么用,牡蛎可以加,生地也不用加。我常加栝蒌根,牡蛎。瓜蒌根、牡蛎解渴的力量相当的强。也有时候加麦冬,大量加麦冬可以。差不多糖尿病,要是真正属于有热,多饮多食多尿,这个方子十有八九是要有效的,没有效的很少,这个你们可以试一试。他这个方子在治糖尿病里面是个主方,他搁这里了,看不出来他是个重要的方子了。所以我说这一篇又少,他的错误还是相当多的,他这次序前后就是不对。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这个也是的,这个是治淋的。古人对于淋,泌尿系感染他都搁一起了。他说的小便利是一种,象肾气丸是小便利,消渴里头有这种情况。小便淋,淋漓不通,淋不是咱们现在说的淋病,淋的范围也是相当广的,小便艰涩疼痛他都搁里头了。像那个结石他也搁里头了嘛,他把那算淋病里面的一个主要证候了,当然他从里头的治疗,不尽是治结石了。但是他后出的猪苓汤,这个是在泌尿系方面是最常用的方子了。首先发热,一般泌尿系感染都发烧都发热。看看那个药物呢,尽是一种消炎解热的药,这里头看看不搁术了,猪苓、滑石、泽泻都是一个寒性利尿药,尤其是泽泻,他有止渴的特能,所以以他为主药,泽泻一般用的应该量多一点,这里用的都是一两。另外搁阿胶,阿胶这个药,他既止血同时也养阴,咱们在后头有讲。甘遂配合阿胶也驱淤,也就是在泌尿系感染有血,潜血了,咱们现在说潜血了,甚至于血尿他都治。这个方子是一般的淋病,或者是泌尿性感染,这个方应用的范围最广,最好使。

但是我们要加味,常用的加味的药就是生薏仁,大量用,要用30克。生米仁这个药,不但有消炎,它也是寒性的利尿药,它还有排脓的作用,炎性化脓的机制都好使,同时这个药有缓痛的作用。有些泌尿性感染,用这个法子,百试百验,临床常见的病,吃就好,比其它药都好使。如果热的比较重,撒尿也疼的比较剧烈,可以稍加大黄,大黄不要多加。大黄这个药有几种用途,大黄不是通大便嘛,通大便,也能使其它脏腑的炎症也撤消,远离脏腑的炎症也可以撤消,这是一。二要小量用它,他就走前阴,所以吃了大黄,小便特别黄,说明走前阴,他通利二阴,你要小量用,大便不泻,他就走前阴了。所以大黄不过3克,一般用1克,2克,顶多3克,不要过一钱。这很好使,是最常用的药。这一章到这是讲完了。可是这一章虽然也少,但是回头总结起来呢,在消渴的各种病也是应有尽有了。由于小便不利的这种消渴,就五苓散证了;由于小便失禁,那么肾气丸;由于一般的光渴,没有其它的证候,就用文蛤散;如果真正的渴甚小便也多,口舌干燥,这种就用白虎加人参。至于其它的,你象厥阴病那种渴,他不过是说渴,种类也挺繁多的,这个几种都概括了。因为不利的这种渴,大概也都基于他上面的这些治疗的办法。至于瞿麦丸和五苓散是一致的。也就是阳性证用五苓散,如果用阴性证,尤其是少腹寒,这种小便不利,要用配有附子的方剂,也举这个例子。所以这个书也不是在一种证候里头,再有变化,你自己就得再作加减化裁了,他就举一个例子,所以这个也比较挺全面的。至于淋,从这上也可以看出来,挺简单。淋病不是现在咱们说的那种瘴淋,这种淋资本主义社会是很多的,那你这药都不行。现在这种病,用西医治疗很容易了,用打注射针就行了,就是青霉素都行,他那是一种梅毒传染了。在中医治法,用猪苓汤也有作用,但是要搁驱毒药。咱们以前的方剂里面有大排毒,小排毒,不过那个药也没有什么大用,也太霸道了,把人吃的,虚晕的不得了,也用不着,其实就用猪苓汤加减也可以的。他这个不是这个病,他这个就是小便艰涩疼痛,他这个是泌尿系的感染都归这里头了。以致于石淋,也就是结石。对于结石治疗也不外乎利小便,猪苓汤也是,五苓散也是。但是他疼得厉害呀,就大量加生薏仁就对了,所以加生米仁、大黄治结石病,这我也有过一些例子。五苓散加生米仁、大黄我也试过,猪苓汤加生米仁、大黄我也用过,都好使。他如果渴,偏于热用猪苓汤。脉浮有些偏于表证的就用五苓散。这一章它是很小了。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水气病是一个大章,痰饮水气以致于头前讲的痉、湿、喝,那个湿,咱们说痰饮和水气都是一回事,全是水,就是水。就他的轻重、形态不一样,所以古人把他分成这么几种。最轻的是湿,所以说风湿关节痛等等,组织里头看不出来是有湿,但确实有。那么痰饮,他主要影响的,咱们讲的不是有四个嘛,主要他注重支饮。痰饮,与咳嗽搁一起了,他影响到呼吸系统,尤其
 

那个痰饮就不是水啦?也是水,湿也是水,只是比较轻而已。水气病也相当的重要的。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这是一节,说水气病啊有五种,有一种叫风水,有一种叫皮水,有一种叫正水,又有一种叫石水,还有一种叫黄汗,底下就要解释了。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这是解释风水。什么是风水呢?又有水肿,又有外感,就是这么一个情形。“其脉自浮”浮为在表啊,就是得外感。“外证骨节疼痛”得外感,身体骨节疼痛了,同时呢有表病,就是恶风、恶寒嘛。所以既有水气,没说肿,其实是肿的,讲的是水气嘛,但是它又有外感的症候。脉浮,骨节疼痛,恶风寒就是伤寒论讲的太阳病了。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这个皮水也在外,因为水在外,所以脉也浮。“外证胕肿”它的外证反应是脚肿,胕肿就是脚肿,按之没指,你一按一个坑。它没有表证,它不怕风。“其腹如鼓”里头也没有水,按之象鼓皮,一按,里头是空的,肚子里没有东西,其腹如鼓,不是说肚子胀,如鼓就是中空。“不渴”。当发其汗,它是总上面两段,风水固然得发汗,它有表证。皮水呢,水在外,也应该由外解,所以说这两种水,都应该发其汗。这就把风水、皮水的形状、治疗原则都说了。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这个正水就是指上边,心下部位,就是当胃的部份。这块有水,它往上压排,就呼吸困难,“其证,外证自喘”。凡是有水,脉都沉,那么迟者,水性寒嘛,凡是里面有水,脉大概都沉迟。这是说正水。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石水也在里,是在下面,既然在里,这个脉自沉,这个沉也是有水的一个脉应。“外证腹满不喘”它与正水不同,它那个腹满,水在底下,它不是其腹如鼓,实在是满,但是它在下面,它不能影响呼吸,所以它不喘。这就把正水、石水说明了。正水要喘,可也都在里头,所以脉也沉,它靠上,压迫横膈膜,所以影响呼吸,它要发喘。石水也在里头,它靠下,就是肚脐以下,这古人叫做石水。
那么它在下边,也是里面有水,所以也是脉自沉,但是它影响不到喘。这交待很清楚。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黄汗这个病,它也虚,也是水气病,所以脉也自沉。同时由于虚,脉也迟。“身发热”水于外,老不解除,它发热。“胸满”黄汗明显有这个,有气上冲,所以胸中也疼,胸满。“四肢头面肿”四肢头面都肿。这个病老出汗,黄汗嘛,而热不退,这病说明了正不胜邪。一般出汗都不应该发热,要是发热,全是表虚、正虚,这个邪留那,而正反倒跑出去为汗了。那么这个热,它久不愈,一定要伤人的血分,而为痈疮之变。黄汗病很少见,不过也有,我遇到过,这几个类型我都遇到过,后头我们要讲的。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搏,风强则为隐疹,身体为痒,痒为泄风,久为痂癞,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脉浮而洪”这里就是要讲风水了。“浮者为风”这是有外感恶了,有外邪了,所以就是风邪了,浮就是外感风邪的一种脉应。“洪则为气”这个洪是气,这个气是指津液、精气。象咱们讲中风这个脉缓弱,缓弱是什么道理呢,它丧失体液了,津液少了,所以伤寒论它有太阳病发热、恶寒,脉微弱此无阳也,脉微了阳没有了,阳指的就是津液。洪是相反的,它是津液充斥,津液就是水份,古人也叫做精气,它是根据哪来的呢,它就由于饮食,咱们吃东西就吸收这个东西,吸收来它不是留在胃里,血管要,吸收来了它往身体各部分输送,在血管里头的时候,古人就管它叫做血,色红嘛,变赤者为血,它到那个组织细胞,它就渗出来,就是饮食的一种营养成分了。出了血管就不洪了,古人叫做气。那么营与卫也是这样的,就是说在血管里,血的作用古人叫做营,血管外的液体的作用叫做卫。合营卫气血而言,古人统称为精气,这个精气古人认为是养人的精真之气,最宝贵的。是哪来的,是胃生的,胃生了,血管吸收,吸收来了,它就输送全身。它这个在外表的时候,那么那个风邪使脉浮,那么那个气呢,就是我们想要对付这个风邪,人身体是要有起抵挡的。所以咱们的麻黄汤,脉浮紧那也是洪之类了。它那一点精液没上去,所以洪比紧厉害,对血管里,充斥的气更多。气不是呼吸气那个气,就是体液,就是津液。那么这个,根据.内经.说就是精气。“风气相搏”那么在这个表证的时候啊,就那么风邪与人的精气相搏斗,也就是邪要往里头伤人,精气打算发汗,把风邪排出,就是这样的,这在内经里讲得很清楚。“风强则为隐疹”如果风强气弱,风胜于气,就发生为隐疹,隐疹就是现今说的荨麻疹,你不挠它,它不出来,你一挠,它一大块。

“身体为痒,痒为泄风”它的名就叫泄风。“久为痂癞”你挠了,伤了,由伤变为痂癞。“气强则为水”如果你这个气特别强,它就变成水了。变为水了,“难以俯仰”它是指那个支饮这类的,如果表邪未解,气相当于强,气根本就是水,那么,停于内就是支饮,难以俯仰,就是咳喘上气,这个俯仰是相当困难的。这头前这两段呢,它就说有的时候风强,有的时候气强,有那么两种的病,这都是头前讲过的。这是古人的看法啊,要拿现在的病理、生理来研究啊,这成问题的,这是古人的看法。你看咱们讲的小青龙汤,它那个支饮,它那个也有表证,但是饮呢是存在的,那么在这一段说啊,那就属于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就指这个说的。头前这个隐疹,它说风强,那里头也有湿,也有水,但是水轻,它不肿,它只是辩证这个泄风而已。咱们就说这个隐疹,外边有风气,但是其间也有水气,水较的轻,才发展隐疹,水气要是重呢,它就得外邪内饮,支饮这种病。风气相击,身体洪肿,汗出乃愈,恶风则虚,此为风水;不恶风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诞,此为黄汗。“风气相击”这两个势力相当。“身体洪肿”那就是外边要发生浮肿了,这就属于风水了。“汗出乃愈”发生风水了就得让他出汗,出汗才能好。“恶风则虚”人特别恶风了,那是表虚,这就叫风水,“此为风水”这个风水大概都表虚。不恶风,小便也不少,那么它这种水肿阿,这是由于上焦有寒。它这个上焦有寒也指有水说的,它这个水啊在上焦,所以其口多诞。这个上焦指的胃的上边而言了,它上边也有停水,所以其口多诞,这一类就叫黄汗。这个解释不清楚啊,后边有,到后边回头看就清楚了。它这个以恶风、不恶风来鉴别黄汗与风水一个主要的不同之点,主要在这,可并不是这个黄汗就那么简单,就是口吐诞,那就是黄汗,不是的,它这个后边还有详细的解释,这个咱们先搁到这。那么这一段它是主要说明这个风水,同时呢也说说黄汗,黄汗不关乎外边风气,它纯粹是内发的病,所以它搁个上焦有寒,它不恶风,它也不是由于小便不利造成的一种水肿,与下边讲的里水也不同的。这都是把特殊的情形说一说,但是它没详细来解释黄汗。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它这个风水阿,那么它也是寸口有些出入不同了,它根据这个风水在人身的反应并不都是一致的。所以它这个风水阿前后有些矛盾,有些时候说渴,有些时候说不渴,有些说身疼,有些说不疼,身疼也好、不疼也好,都是风水,这个我们到水湿来解释。它说这个“寸口脉沉滑者”头前它说风水是脉浮了,它说这个沉滑者,是“中有水气”里面有水气。“面目肿大”再“有热”“名曰风水”。这个有热哪来的,它是有外邪了。它这个意思啊,里头先有水气,那么招受外邪,也容易发生风水这类的病。

它与上面一章不同,其实是没有关系的,那个讲风气相击而形成的风水,这个他讲得是这人根本身里头有水气,又得了外感,那么它也能够发生风水,它是这个意思。视人之目窠上微拥,如蚕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时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也是风水。这个是就风水的外证来观察的,视人的眼泡啊有些肿,发臃肿,那么就像蚕呐新卧起的那么一个形状。这个颈脉也动,就是脖子两侧的动脉。那么这是什么呢?这还不就是外感的一种情况嘛。“时时咳”时时的咳嗽,也就是咱们说的上呼吸道感染了。“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这也是风水”。所以风水这个症候啊,你不能把它固定下来,总而言之,既有水气又有外邪,就叫做风水,身上肿的这种病就是。那么这种病的反应呢,也是千奇百怪的,不是个个都一致的。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反不疼,身体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为风水。这又是一个,这个讲过了,伤寒论大青龙汤证就是。那么“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在一般的外感上说,要是脉浮紧那应该是太阳伤寒了,这个骨节应该疼痛,那么有水气的时候它反不疼,“身体反重而酸”只叫酸、重、沉,这个在太阳伤寒,“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咱们讲伤寒论的时候有这个,那也是风水啊,所以它用大青龙汤发之,这个一讲的类似那个,但是脉稍稍不同,它这个脉浮紧。那么这个里头停水了,它常常关节不那么疼,不像咱们一般的外感。那么这也是风水的一种,所以风水有疼的有不疼的。那么也是“汗出即愈,此为风水”。恶寒者,此为极虚,发汗得之。那么这个风水啊,一般不太恶寒,如果恶寒特别厉害,这是极虚之候啊,这都由于发汗使出来的,就是发汗发得太厉害了。渴而不恶寒者,此为皮水,身肿而冷,状如周痹。它说皮水不渴,在这又说渴,也是一样。凡是没有外邪而身肿者就叫皮水。皮水有些时候它渴,有些时候它不渴。那么渴,你发汗就要注意了,渴这个发汗,就是不能发汗啊,不渴就可以发汗,风水也是如此。“身肿而冷”此为皮水还没讲完呢,应该到这。身肿而冷,这个皮水它不肿,不叫皮水了,身上全肿,可是冷,这个水性寒嘛。“状如周痹”这个周痹啊,就是全身之阳为寒湿所痹,与这种病是差不多的,就是寒湿痹于外,咱们讲寒湿的时候,这个阳为寒湿所痹。周痹了,全身都这样子,它指这个身肿而冷说的。到这,是一段,讲的是皮水。皮水于风水,就是没有外邪。

底下讲的是黄汗。,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暮躁不得眠,此为黄汗。这个黄汗解释就比较清楚一些了。“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这个聚痛指的胸中窒、满、痛,窒是里头憋的荒,而且也满、也疼,聚痛嘛,聚就是满的意思。暮躁不得眠,一到这个晚上啊烦躁的厉害,不能够睡,那么这种情况,此为黄汗。黄汗这个病啊,总是在胸胁这个地方,反应比较多。痛在骨节,咳而喘,不渴者,此为脾胀,其状如肿,发汗即愈。这个脾胀是错的,应该是肺胀,没有脾胀这个病名。这个肺胀头前讲过了,它说如果“痛在骨节,咳而喘,不渴者,此为肺胀”。这就是在痰饮里头也有,就是外邪内饮造成的咳而喘。那么痛在骨节,身上也疼,不渴者,此为肺胀。这个肺水它不渴,咱们说的是个就是指肺胀了,在后头,在水气里面有,后头我们再讲。所以这个水影响肺,它这个胃里头不是那么热,所以它不渴,那么这个就是所谓的肺胀,就是小青龙汤证、小青龙加石膏都属于这一类的。“其状如肿,发汗即愈”肺胀的肿也是要发汗即愈的。其状如肿,如肿者不是真正肿,尤其在外邪内饮的这个小青龙汤证,它总是眼睛像要肿似的,这个多有,但是身上还不是。然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这个是很要紧、很要紧的。上头说那个除那个五种水之外,另有一种叫里水。他在这说水的原因不一了,这个水啊,由于小便不利发于里而来的水,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脉沉就是里有水就是脉沉了,主要它是小便不利,故令病水,这么来的水。这个它针对风水说的话,风水它不是风气相击吗。那么这个呢,由于小便不利发生的水,所以起名叫做里水。这个里水,不但面目肿还它比较黄,它这个蒸发日久它这个,这种的水大致指的我们现在的慢性肾炎这种水肿,多是这样。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假如小便自利,外边没有其它的外证、表证了,它不会得水肿的。那么小便自利呢,这是亡津液,它只能病渴而不能病水。要是病水呢,所谓里水,它是冲原因说的。由于小便不利而发生的水肿,那么这个叫做里水,也可以用越婢加术汤主之。这一节很重要,越婢加术汤,那么在这个.医宗金鉴.他给改了,改的我认为没有道理。他说这个里水啊,改成皮水,不对了,这个里水啊,大家要注意,不只身肿,里头有腹水,一样是。这个是肾炎很多的一种情况,外边也肿,里边也肿,主要的是小便不通,这个我在临床上也是治过。越婢加术汤非常好使,它不单能治外边的水肿,也能治里边水肿,可是这东西现在我也闹不清楚。你可是肾脏炎的腹水,用这个方子,百发百中,你们尽管试验,要是遇上。肝硬变的腹水就不行,我到没这么试验,因为那个时候在红楼呢,一个住院的病人呢,它就是肾脏炎的腹水,挺厉害,后来他们找我会诊,我就开了越婢加术汤,吃就好了。

后来有肝硬变的腹水,他们试验就不行,他们也说这方子不好使啊。它这东西奇怪,它是肾脏炎的腹水,它吃越婢加术汤非常好使,但是肝硬变的腹水就不行。他们试验的有很多人了,我还没试验,但他们告诉我,我知道了。那么这一段很重要,它特别提出里水。里水我认为是一个最大的延误,这里改个皮水,是没有道理的。当然越婢加术汤也可以治皮水,但是要有渴,这个方就不行,那就的得用防己、黄芪这一类的,这个用来发汗。这个越婢加术汤,这个麻黄六两啊,现在我们用起码也是6钱,以公制来算就是18 g了。这个方子很好。这个里水我认为啊,它这个说不光在这提,后头还提,这个里水,很有道理,他们.医宗金鉴.都给改了,改皮水,我认为是有问题的。这个水气篇就讲到这里,它下边讲的也有些不好,它的不好,大概不是原书的,后面的论脉大概都是王叔和改的。不过这一篇相当重要,我们今天就先讲到这。然后呢我们讲到里水,里水这一段很重要,这个里水是由于小便不利而发生的一种水肿。所以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上次讲到这个地方,这个说明它由于小便不利,它就原因上说这个里水,不是说在那个五种水之外还有个里水,不是的,这一段啊,有些都给改了,里水说是皮水,里水哪里有用麻黄发汗的道理,说得挺合乎道理,其实不对,这个正是说明这个咱们说的肾脏炎的浮肿。一会呢,底下就有五脏的水了,水在五脏了。你看唯独这个肾,肾水啊小便一点不通,它这个纯粹由里边来的。那么外边呢,这个络脉空虚,所以水啊里头有停水,它哪虚往哪去,皮肤这个络脉就是潜在的毛细血管,那个地方空虚,所以水就往这来,搁在这它就变成外边的浮肿,里边也是腹水。这个越婢加术啊,这个我很有经验,我不断的用这个药。我们在临床上,尤其这个肾炎并发腹水,外边红肿相当的利害,用这个药非常合适,那么可以用来试试,我在临床上不断用的,可是麻黄量小不行,它这个6两阿现在说的18g,我们不用搁那么重,起码搁12g。所以说是里水还是对的,这个它冲着原因说的,它冲着风水说的。风水上次讲了,风气相击,外边既有表邪,同时有水气,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它叫风水。

趺阳脉当伏,今反紧,本自有寒,疝瘕,腹中痛,医反下之,下之即胸满短气;趺阳脉当伏,今反数,本自有热,消谷,小便数,今反不利,此欲作水。这个里有水啊,胃气都是虚衰的,所以趺阳脉当伏,就是沉伏了。趺阳脉候脾胃,脾胃气虚,所以应该伏才对。这个里有水,全由于是脾胃气虚。那么也有不然的,这两段它就说不然。“今反紧”那么是这么个道理,它底下就解释了。这个人啊本自有积寒、疝瘕这类腹中痛的病。有积寒,疝咱们讲过了,疝气那个疝,瘕就是一个痞块。所以症瘕嘛,症是永远固定的,瘕就是时有时无的,那么这种痞块,这就说明什么,就是既有寒又有水气这种关系。这个疝气,头前也讲过了,寒疝,疝气里头也有有水的,你看咱们头前讲这个附子粳米汤都是这种。腹鸣切痛,腹鸣是什么呢,就是即有寒气又有水。所以它这边根没有这个病,那么这个大夫呢,凡是这个寒疝这类的,都是有水不能下的。医反下之,一下,这个寒和水气反往上攻,所以他胸满短气,这就真的变成水了,要做水证了。这个都指里边的水,这是一小节。底下它又说了,趺阳脉当伏,跟上边一样,也是说里水,那么也有一些不是的。今反数,脉反倒数,数是主热了,本质有热,这个热呢应该消谷,小便频数,这是一般的有热。今反不利,小便不利,这种热是什么热,咱头前讲过,这就是小便不利,影响这个外边热不除,这么个脉数,这就是五苓散证啊,是不是。由于小便不利,它这个表不解,这个表热不除,那么这时脉可以数,它不是像一般有热,有热就能消谷,大便硬小便数。它是这么一种热,它是由于小便不利,这个热不除,这是欲作水,你赶紧得利小便,要不时间长了,这个水越积越多,也欲作水。那么这两种情形造成里水,它开始这个阶段啊,脉不是那么沉伏的,一个紧一个数。所以这个水的成因也不一样,那么在这个反应也是不同的,不止于脉了。底下这段啊是由问题的,本来底下这段很好懂的事情,它用这个脉啊,把你说糊涂了。它说,寸口脉浮而迟,浮脉则热,迟脉则潜,热潜相搏,名目沉;趺阳脉浮而数,浮脉即热,数脉即止,热止相搏,名曰伏;沉伏相搏,名曰水。你要是看头前这个,你一点都不懂,这个恐怕不是张仲景的口气,怎么讲呢,它这个脉也说得不对头。尤其这个寸口脉浮而迟,趺阳脉浮而数,没有这个脉。这个人身上这个脉啊,心一动,全身的动脉一动,没有说寸口脉迟,趺阳脉倒数了,哪有这样的事啊,所以这个根本就是错误的。

尤其它的说法也是别扭的,浮脉主热,咱都知道,迟脉则潜,怎么讲啊,迟脉则潜,看着它后边的意思,咱们可以理解,潜者就是潜伏不足了。它这个脉迟在仲景论脉,常说血不足。那么它这个浮是有热,血又不足,血热与不足怎么样相搏啊,这个是血越来越不足,所以热伤经脉,所以这两个结合起来它名字为沉。名字为沉不是说的脉了,这个脉本来说的是这个脉浮而迟,那么它这个不能变成沉脉了,它这个沉脉也只是说不足,什么不足,血不足。你看后头就有了,它底下这个到后头,脉沉的就是络脉虚,沉则脉络虚,不是指的脉,所以它这么拿脉一说,说玄了,反倒让人不懂了。趺阳脉浮而数,这是说的趺阳是胃脉。浮而数,浮即为热。数脉即止,不好讲,数脉即止就使小便不利的数脉,这个指的小便不利说的,可是这么你弄你哪懂啊,你没法懂。热止相搏,名曰伏。沉伏相搏一定要有水的,什么道理呢,底下有解释,它说这个沉啊指的络脉虚,就是血虚了,血虚在这个外边毛细血管更虚。伏则小便难,这它解释了,伏就指小便难,也就是说这个数脉即止,它这个东西你没法理解,你到后头了很清楚的个事情,就是络脉虚、小便不利,里头停水。里头停水,外边虚,这个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是中医很得要紧的一个理论。它这块虚啊,这个水就往虚的来,来了,外边就浮肿了,不是吗?这是说的皮水的道理。可是它用头前那个脉那么一说呀,你就糊涂了,本来是说脉浮而迟,底下说是沉,沉不是指的脉,它不是指的脉,你这么一讲,意思没法理解。那么这个趺阳脉浮而数,数脉即止,你怎么讲,它也没提到小便不利啊,它到最后才提。主要的是由于小便不利,它讲的皮水,络脉空虚,那么水停在里头,它不得排出,由于体表络脉虚,它尽量往体表上来,水肿皮肤,它就变成水了,这就是说的皮水一般的成因都是这个道理,表虚,那么里头又有水,水的来源呢总是由于小便不利,小便难。这是一段,它这几段讲的都是有问题的。寸口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水不沾流,走于肠间。这个是说营卫不利于外。这个营卫是什么呢?咱们头前讲过,就所谓这个精气啊,也就是我们饮食入胃吸收来的液体,这个液体啊在血管里头,其色赤,古人叫做血,出来血管,古人叫做气。血在血管里的作用就叫做营,血管外边气的作用叫做卫,这是古人啊对营卫气血是这么一个看法。那么假设这个精气它不走外边了,不变成津液,这走于肠,就变为水。所以这个里水呀,有由于营卫不利造成的,这一段就是主要说明这个。可是未必然脉弦而紧,弦而紧是伤寒脉浮弦浮紧这种脉了。那么,营卫不利,卫气不行,不一定得脉弦而紧,这也是不一定的,它这个指的是伤寒,所以“即恶寒”嘛。营卫它是不得汗出,它在营卫这个方面它不得去陈的来新的,它不得,里边它不继续生了,它不能够为津液,再往外来了,它就要走到里头为水。它就是营卫不利而造成的里水。它是这么个说法,这个说的不怎么好,不一定得脉弦而紧,它后边有一个气分,那个解释比这个好一些。这个“水不沾流”我们平时中医不是讲气化嘛,这个水啊通过三焦,三焦决渎之官嘛,水道出焉,下输膀胱。这个流都是沾流,这个沾,以水浸之谓之沾,泡也叫沾。在不然濡字,润浸的意思。你看营卫这个气嘛,你看不到它说的是水,所以它叫做沾流。那么这个水不沾流,失去平时的常规,走于肠间,就变成一个腹水,它是这么个样来说的。这就由于营卫不利造成水不沾流而走于肠间,这是一种。

还有一种,就是少阴。少阴脉紧而沉,紧则为痛,沉则为水,小便即难。“少阴脉紧而沉”这个少阴是肾脉,说得是肾病了。“紧则为痛”这个痛指的腰痛,所以肾有病,腰要痛的。“沉则为水”那么肾病,总是由于小便不利,那么肾病它腰疼了,它要停水的。下焦水不行了,咱们说的地道不通了,“小便即难”而为水。所以这个肾脏有病,可以直接影响里边这个水的。那么这个就是里边的水啊,据他这两段来解释,一个由于营卫不利于外,水不沾流,走于肠间而造成的;一个由于肾病,那么腰痛,小便难啊,而为水的。这两个都是指里边的水,上边那个指的皮水,风水后头也要讲的。脉得诸沉,当责有水,身体肿重。水病脉出者死。脉得诸沉指里边的水。风水,脉自浮了,那又令当别论了。皮水,脉也浮,因为水在外嘛。里边水在里头嘛,所以它脉是沉的。脉得诸沉,当责里边有水,凡是里有水,脉都沉。身体呢既肿也沉,这个组织里头有水分,它就沉。那么它水积多就肿了,肿就是水肿、浮肿了。“水病脉出者死”水病要是真正的里水这个病,脉要浮,那坏了,是正不胜邪了。这个正气往外暴露,这个水还在里头,正不胜邪,那非死不可。这个脉得诸沉都是说的里水,里水这在临床上是很有用的,我们要是真的遇上脉浮再块,这种腹水那是危险了,一般说都是沉,不怕这种,脉没有也没有关系。所以这个浮沉而绝,这都应该的。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夫水病人,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脉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这是说可下的里边的水,它是概括正水、石水而言的,上边的腹水、下边的腹水。那么病水那个人啊,“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这全是有水的一个要证。“脉伏”是有水的一个脉应,脉沉、脉伏,脉伏比沉厉害,沉伏嘛,伏脉就是沉脉的甚脉,比这个沉脉还沉,叫做伏。“其人消渴”说这个水呀一点都不能够变成津液了,这个水整个在里头,所以要消渴,这都是指实证,这人消渴。所饮的、所有的水都在伏里头,而不生津化液,所以人反倒感觉水的营养没有啊,它生理上反映就是消渴,老想喝,渴到厉害,这个你不赶紧下水是不行了。“病水腹大”就是现在说的腹水,那腹要大得很。这都是说水的实证有这种情况。“小便不利”那么这个“脉沉绝”就是说伏象了,沉,这个脉非使劲推动按才能有一点,就叫伏。沉,几乎绝,就是沉之甚也,这是有水,可以下之。不是说这个腹水都要下,但是这样的腹水是可下的,不下的,人不行,他这个水一点都不化气,所以这个人的消渴不止,那肚子受不了,所以这是一个可下的腹水症。

问曰:病下利后,渴饮水,小便不利,腹满因肿者,何也?答曰:此法当病水,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自当愈。这段很好,这说明什么问题呢,病下利后。这个下利呀,它是胃肠的一个病啊,病下利后,胃气没有复的时候。由于下利丧失津液,这个人想喝水,想喝水要少少给,你要大量给水,如果小便再不利,这个胃消化水的能力还是不行的,所以这里头非留饮不可,我们讲痰饮也讲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