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0/07/07
- 帖子
- 18225
- 获得点赞
- 357
- 声望
- 113
- 年龄
- 47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第一
这段在书里头,据我看是王叔和搞的,在.伤寒论.里头,头一页也有一个伤寒例,这个也类似序言,伤寒例就是王叔和写的,第一这章也是类似,将来有时间我可以跟你们说一说,现在暂不要从它说。
痉湿暍病脉证第二
现在从痉湿暍病脉症第二从这地方开始,这个金匮要略可以研究,他都是各种的病做题目。这一章讲的是三种病痉、湿、暍,这三种病的脉和证并治,应该有个并治两字,并治两字落下去了。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这个痉病,一般说是不恶寒的,唯独刚痉则不然,反恶寒这个反字,其实这是太阳伤寒嘛,伤寒是发热无汗而恶寒。这一段的意思就是说痉,痉是什么东西呢?就是抽,平时说是抽风,小孩子五天风,七天风,怎么说与风有关系,其实不然的,现代说是破伤风,它是由感染破伤风杆菌而引起的抽。小孩子剪脐带,以前剪脐带不卫生,感染破伤风菌就要抽,现代小孩子遇到抽风就少啦,在医院就消毒干净了。所以说古人说这风是有问题啰,研究中医的原委相当广,相当广泛须要整理。这里头的风字,假如是风,现代的产妇不象以前,以前简直是把屋里捂真是风湿不透,该抽风还是抽风,现代在医院里头蛮不在乎,它不抽风所以不是风是肯定的,不但还经过科学证明了。但站在中医的立场想一想,既不是风,那治病是袪风啰,是治什么呢?古人认为是袪风,既不是袪风,这袪风的药也就成问题了,所以说研究中医需要务实来看待它,这问题太多了,我本来打算,平时经常用的药,另写一些,现在怕是来不及了,时间根本不够用,你们谁有时间可以写一点。这一章很容易就看的出来,意思就是这种抽的这种病,如果以太阳病伤寒这个病型出现的话,就叫做刚痉。
刚才讲这个中风是有问题,但是刚痉这个形象一点不错,古人对证的形象的掌握,这也是个规律,治疗一点不错,所以中医竟管说它是风也好是寒也好,是辨证不是辨病,治疗既不是袪风也不是治破伤风菌,所以中医妙的地方,不在我们这种理论上怎么来说它,而在治疗的方法方式上。就说.伤寒论.里方法方式讲的非常清楚,这个书就不清楚了,你看这一句话就知道,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如果没有一个痉的这个问题在里头搁着,那这就是太阳伤寒啊,怎么是刚痉呢?它讲的是痉,其实是痉抽,如果痉病一抽,要是以太阳伤寒出现者,就叫刚痉,它是这个意思。不是发热、无汗、恶寒在伤寒论叫做伤寒,来这里就叫做刚痉,那是胡闹。伤寒只是发热、无汗、而恶寒。那痉呢?形象一样但多一个抽,痉就是痉挛,就是抽,这是文章简呐,认为太阳伤寒我们在太阳病里都讲了,来这里一说就可以明白了,意思是这个意思。这是第一段。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太阳病拥有两个类型,一个是无汗的,那就是太阳伤寒,那个类型;一个是同时出汗的,那就是太阳中风。太阳中风唯独痉病时候,它不恶风了,痉病是热,热而汗出,咱们讲的温病,阳明篇都有的,所以它以太阳中风为有不同,但也必须痉,不痉而发热汗出不恶寒是温病,也不能说它就是痉,我们讲的痉是一个前题。如果痉以中风这一个病型出现者,那这种痉叫作柔痉。意思是这个意思,这个书非常简略。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为难治。为难治,这三个字是没有的,是衍文,你们看看伤寒论中的痉湿暍就没有这三字。其实这一段全是针对柔痉说的,柔痉之证,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这种就是柔痉,它的脉是怎样呢?底下就是讲的这个脉,他说如上述的太阳病,就是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而脉沉细者,柔痉这个脉是沉细。在表啊,怎么脉沉细呢?柔痉是由于津液虚,热盛津液虚,这个痉就是肌肉痉挛,这个脉出不来,受这个肌肉痉挛(影响),若外面实还能有,外面不实,本来太阳中风脉就缓弱,而这个脉沉,又由于津液虚脉更细,这是柔痉的脉。底下这节解释柔痉的所以然,有这节的关系,主要是津液虚,紧接这一段也是诠释,针对柔痉说的。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这很明白了,太阳病不一定就会痉挛。发汗太多,如果表再不解,热不去,而津液虚枯燥,它就要致痉,这个痉就是肌肉痉挛,肌肉痉挛就是肌不和而发生痉挛,它就要抽。肌肉痉挛在柔痉讲,柔痉这个肌肉痉挛啊,由于津液虚,组织肌肉枯燥,肌肉失和而发生痉,他是这种关系,它是由于组织枯燥发生的,再有热毒,它就要抽。发汗太多,因致痉,也就是说明津液丧失,如果由表症发汗,它就要发生柔痉。接着说,夫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风病指太阳中风。太阳中风应该用桂枝汤以解肌,而反下之。那如果这个下之,病不愈是徒亡其津液,在伤寒论有发汗,若吐,若下,亡血,亡津液,是这种的治疗不当都会亡血、亡津液,本来是风病,它误治,不但是太阳中风不好,更由于丧失津液,它也要痉,这也是说柔痉。太阳中风,下之后,表不解,还是要用桂枝汤,你还用麻黄汤发其汗,那必须痉,不但是痉而更使之拘急。拘急也是抽的意思。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那么此外,平时生有恶疮,由于脓血的亡失,津液本来就不足,组织就枯燥,虽然有身疼痛的表证在,也不能发汗,发汗重亡失津液,那一定也要做痉。这几段全是根据柔痉底而下来解释的,柔痉发作的原因很多了,一言以蔽之,就是津液丧失到一个相当的程序,如果再有热,就要发痉,这个说的是柔痉。
第七段。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到这是一段。这个患者身热恶寒,项背强急,一看就知道是葛根汤证,就是太阳病的葛根汤证。发热恶寒,颈项强急,这也是太阳表证,这里讲的是刚痉,刚痉是以葛根汤证出现的。主要是表不解,气上冲。气上冲,人身上中的津液即体液、水份,它也就伴气上冲往上来,那下面就虚,所以津液不到足下,足就寒。上冲,津液往上来,上部特别充实,颈项也强急,这个葛根汤的项背强,就是这个津液充斥于上体部,那么既是强急,也是发痉挛,也是肌不和,咱们说葛根解肌嘛。葛根的肌不和跟柔痉肌不和是两种,那种肌不和是由于组织枯燥,而有热;这个热是有的,由于水气太多,湿热这么两种东西,也能使得肌肉不和,而发生痉挛,这刚痉是这么一种情况。所以说这个津液冲上,头热面赤目赤,往上冲嘛,热也往上冲,津液也是这样,项背强急,脖子运转就不自如了,只能脑袋动,独头动摇。如果项背强急到一个相当程度,它就要发生背弓反张,就变成了痉病了,骤然间口噤,口噤就是不能说话,牙关紧急,张不开嘴来,这么一个口噤。背反张,后背反张,张指弓说的,弓本来是反张往后,两头往后反张,就是说往后抽,小孩抽就这样,大家都看到过,这就是痉病,就是说葛根汤证的刚痉的意思的一段话。这后头参考刚痉的葛根汤证更清楚了。这一段说太阳病,项背强急,无汗发热,恶寒是葛根汤证,一痉的时候,就要会口噤、头痛、背反张,就是痉病了,没有以前的,只是项背强急,咱们说头项强痛太阳病,指的是颈向后头说的,如果强更进展的话,到相当程度,就牵连到背,那时候脑袋能动,项颈不能动,所以独头动摇,再达到一个相当程度,就要口噤背反张了,痉就要发生了。他这个是由太阳病发痉的过程写的,这一段说的是刚痉。若发其汗者,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即恶寒甚。这一段没有,在玉函经里就没有这一段,在伤寒论也没有,所以这是衍文不要。若发其汗者,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即恶寒甚。这个搁着,这是衍文,这书错误更多。发其汗已,其脉如蛇,暴腹胀大者,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痉。这是一段。发其汗已,指是上面的痉,这个痉是刚痉,应该用葛根汤。用葛根汤发汗之后,其脉如蛇,这个脉不是上下溜直了,刚痉这个脉紧如弦,咱们讲的伤寒论太阳病,伤寒脉是浮紧,这个痉不但紧上下更直,这个紧与柔痉是两种,柔痉这个脉本来就是虚,所以咱们讲太阳病,太阳中风脉浮弱,阳浮而阴弱,脉往里头一摁啊弱的很,他里头液体少,所以一痉反沉而细。这个伤寒不是,伤寒这个血液里头有很大量的水份,所以充斥体内,他一点汗不出嘛,所以脉相当紧,浮而紧,这时候痉,这个脉在外头,不但紧而更直,上下而更直,这两病都抽的时候,两个脉是不一样的。这脉指刚痉说的,如果发汗之后,这脉不那么样上下紧弦,而如蛇行,蛇走是弯曲的,如蛇形状的样子,说明这个痉也好了。咱们刚才讲葛根汤证是气冲,津液往上,达到相当程度,所以整个后背部肌肉都失和了,发痉挛。那好了呢?气不冲了,表也解了,津液也下去了,所以暴腹胀大,这津液下来了,这是已解了,葛根汤证主要在项背这个地方啊。如果脉还如故,还是紧而弦,反伏弦者,但脉变沉了,这个伏而沉,伏即是沉的厉害,推脉道才能摸得到,这个病由表入里,更深了,这个痉也是不好的,所以反伏弦者,是不好的样子。这个病由表到里了,还是要痉。这底下都是对照刚痉说的。发汗,发其汗已,这一段是对刚痉说的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上面说,脉沉细者痉,指的是柔痉。紧脉刚才讲了,血管里头充斥水分,就是体液,也就是血液在血管里头相当的多,肌肉再一紧,更使得上下紧张,所以上下紧如弦,直上下行。这是刚痉的脉。所以这以上论的是刚痉。痉病有灸疮,难治。这一段很不好解释,这也是在伤寒论讲的很明白,这是冲着柔痉说的,在伤寒论有这么一段,大家想一想就知道了,“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就是指灸了虚热,人的脉。太阳中风,脉浮而弱,虽然有热,脉数,也必缓弱。比太阳中风的脉还缓弱,就是微,如果虚有热,你更不能用灸,这种用灸,血更以火助邪嘛,那段书讲的非常好,“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以痉病的总论来看了。底下就讲具体的证治了。太阳病, 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这说的是柔痉,太阳病,其证备者,就是上面所说的发热汗出,发热汗出太阳中风的证候,这个太阳病,其证备者,太阳病桂枝证,桂枝证就是发热汗出。身体强,几几然,整个感到拘急之状,这个柔痉的抽啊很轻,几几然表示痉挛不厉害,身体有强直这种情况,就是这个样子。但是太阳病的脉浮,那柔痉呢?前头讲是脉沉细,细也是不足,迟也是不足,痉的时候,脉弱更不能往外来,所以脉沉,或者微或者细,这都说明柔痉的脉。柔痉太阳中风桂枝汤证,这里还是用桂枝汤,但是由于痉是有热而津液枯燥,所以才加栝蒌根。这栝蒌根是苦寒、解渴、润燥,就是组织过于枯燥,那么再有热就要抽。所现的是桂枝汤证,所以还是用桂枝汤。那么由于组织枯燥,他用一种苦寒、润燥,就咱们说的滋阴啊,就是润燥生津液,缓解组织枯燥,这个去了当然就可以解除了。这个治法在伤寒论中说了,这个书就是应用了。在伤寒论中风证,只是表证要有发热汗出,这种情况,这个类型,它是在桂枝汤基础上来应用。要是无汗、脉紧、也发热,这种病型就是伤寒的病型,这就要在麻黄汤的基础上发汗,这也是原则。那么各种不同的症候,还有一些不相同,虽然在麻黄汤、桂枝汤,他也是适宜来选择这个药物加减。这个也是这样,整个情形是桂枝汤症,但痉不是,而脉弱得更厉害,所以他用栝蒌根,这就是桂枝汤加栝蒌根。在这个方剂里,栝蒌根的量是小一点,用二两,其码要用三四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这就是桂枝汤,它以栝蒌根为主,它不叫桂枝汤加栝蒌,它叫栝蒌桂枝汤,所以治痉的栝蒌根还是主药,这二两较少,这个药常用就知道,这个药是挺有力的,它补虚、滋液、治渴、治消渴、解渴、润燥,有这种医疗作用,但这种药量用少了,没有什么大力量。这就是桂枝汤证,假设由于津液虚竭而发生痉病的话,我们可以用桂枝汤加栝蒌,它这个在伤寒论都讲了,在这,话说的非常简单,这金匮要略不好讲啊,要不会讲的,伤寒论又不熟,就没个讲。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这个与头前那段对照看就好了,这个讲得很清楚,上段说的是柔痉的治疗,这一段说的是刚痉的治疗。太阳病无汗,这个无汗,人的水分的排除不外乎这几种,不是由小便就是由皮肤,再不然就是由肺脏呼吸器官,那一般无汗,小便应该多,人这个水的排泄,一时也不能停。这一段讲小便少,小便反少,不应该小便少,所以说小便反少,为什么小便少呢?底下就有了,气上冲胸,我们刚才讲的,它是由于气上冲,这个水随着气上冲,是往上的,不往下,所以小便反少,这一来水分都跑到上体部去了。口噤不得语,就是上面说的口噤,不能说话了,牙关紧啦,说不出话了,这马上就要背弓反张了,欲作刚痉。那么发生刚痉,和欲作刚痉这个期间,都要用葛根汤。那么葛根汤一吃,葛根汤解这种肌,它与桂枝汤的解肌是不一样的,葛根汤这种药,它是湿热使得肌肉不和而发生痉挛,所以它是发生这种作用,那么这个方剂呢?也是以桂枝汤为主,桂枝汤主要是气上冲,所以我说药物需要研究,就是这个道理,古人就说它热的不得了,散风散寒,其实主要的就是气上冲,它是发汗药,但发汗的力量不大。
这个方剂也是以桂枝汤为主,它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由于没有汗加麻黄,由于项背强加葛根。那么有汗呢?就不用麻黄,用桂枝汤加葛根也行,那只是项背强。要是全身性的项背强几几,桂枝汤再加葛根是不够的。它这个主要是表不解,气上冲的厉害,这个水分都在上半身,所以麻黄这个东西发汗去水,它一发汗,水也撤了,表也解了,也不气上冲了,马上肚子稍稍胀一些,骤然间胀一些,那这个痉就好了,它这个治疗与那个桂枝汤加栝蒌根是二种。那么这个方剂,桂枝汤主什么东西,如果有时间要好好研究。破伤风这个就说是痉病,你不能再说风了,事实证明现在医院对产妇开窗户开门,要真是风邪的问题,那跑不了,现在小孩子都抱到外头见见风,以前的人,连一般的大夫都认为是风,就叫抽风嘛。这个就是错,该错就是错,古人规律是他是掌握,通过实践这种客观事实,刚痉、柔痉这是客观事实,治疗,古人也是通过实践作了结论,柔痉用桂枝汤加栝蒌根,刚痉用葛根汤就行,不但现在行,未来还行,这是客观存在的。说它是风,现在我们经过证明不是,不是就不是嘛,你还讲是干什么?这个中医怎么还能进步呀!所以这是一个大问题,太教条了,也是影响咱们进步。不是古人说的都对,它不对就是不对,他没办法,限于当时的社会条件,科学水平,就来论就不对,现在你不能这么来看。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这一段就没有表证,没有表证,你不能再发汗,这就是辨证。有表证可发汗,无汗者用麻黄剂,有汗者用桂枝剂,没有表证,干脆不能发汗。这一段说是阳明病,如果痉之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也说不出话来,它这一抽啊,气往上壅,这个壅是由里头壅的,不是表不解气往上壅,它是热壅于上,这是阳明病,热自里以上壅,所以胸满,那么这个抽。这个承气汤证,也纯粹是热盛,津液枯燥,热伤津液,口噤,牙关紧闭,不能说话。卧不着席,仰卧,人的两头儿,脑袋、腿能够着席。古人屋子里头铺席,现代日本也是铺席子,不是有桌子、椅子,就是席地而坐,屋子里头铺席子,所以卧不着席,仰卧脑袋、腿着席,中间往上抽,背弓反张嘛,整个背部不能着席。脚挛急,脚也抽,所以这个全身抽的相当厉害,破伤风可常见到这个。可以用大承气汤,主之是肯定的,可与是有商量余地,也可以大承气汤,也可以调胃承气汤,以当时的情况斟酌,看热的程度,湿的程度怎么样,以斟酌用药,但非下不可,下以救阴嘛,救津液,热太烈了。到这痉病讲完了,当然是不够全面,你看一下就知道了,但我们到这可得一个结论,这个痉病,无热者不痉,就是热,刚痉也好,柔痉也好。柔痉不是说津液虚嘛,它也的有热才痉挛,光津液虚也不痉。这个刚痉不是说湿冲于上体部,光停湿,它也不痉,在有热它才痉。所以我们讲热,刚痉、柔痉,也都由于有热,津液枯燥,有热,津液充斥,在肌肉里头,它才能使肌肉失调而发生痉挛。那如果没有表症,只有热,津液虚,也必是痉,且更厉害,阳明病是最厉害的。可见非热者不痉,所以这个痉,三阳经有,三阴经不会有。少阳病也能有,我就治过,我给我小孙女,就是用小柴胡加石膏治的,也有,他在这就是不全面说了,举一隅而反三隅,反正是热,其证候现出来,用什么药就对了。所以这个,我们读到这个地方,所以是要略,金匮要略,非常浅约,而且话也说的不那么详细,但我们研究过伤寒论,在这里能明白。所以痉病啊,根据他以上所讲,虽然只举了三条,在表、在里,当然也有半表半里,那么在里只是提出一个承气汤,“可与大承气汤”但这里头概括很广了,有没有大柴胡汤啊,也可能有,所以不详细来说,就是因证而施,决没有阴寒证,阴寒证不会痉,到这里讲完了。我们再讲一点,下面他讲湿了。这个湿,它这一篇讲的既有外面咱们说的风湿的湿,也有伤寒论有的系在太阴的里湿,这种发的黄湿。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这是一节。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虽然说是太阳病,但脉不浮而沉细,当然这不是太阳伤寒、太阳中风,明明这是湿痹。他搁个太阳病,它这个形似太阳病,这个不是真正太阳病,这就是寒湿痹痛的那种痹。脉沉而细,主要在沉,所以脉得诸沉,当责有水啊,湿和水只是一个东西,湿水的脉,浮的很少,也有不是没有,要有热它就浮,没有热它就沉,因水性寒,大概沉的比较多。那么这个湿指的是里湿,里湿着于关节不去,关节也疼。这个湿痹,它有一个确候,就由于小便不利,水不得下通,在组织里头停滞水分就是湿。大便反快,由于小便不通,大便起代偿作用,多少的大便有些溏,在中医说的是水谷不别呀,大便反到快,快就是溏泻的意思。那这个治疗呢?但利其小便,这一段也与伤寒论有关系,这一段是寒湿在里的病,附子汤、真武汤全是这种东西。太阳病,手足寒,身疼痛,骨节疼,脉沉者,附子汤主之,有这么一段,你们看一看,这是伤寒论少阴篇。还有少阴病,二三日不已,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那也是身疼痛,也是水,是真武汤,你们可以看一看。这个就是根据那一个。脉沉细者,全是指里有水,这水那里来呢?就是由于小便不利,这个时候关节也疼,这个疼不是真正表证,提出来的最后一句你就明白了。小便不利,大便稍溏薄,那这个治疗不要发汗,不要看说个太阳病,那就误事了,他让你比较,太阳病身疼痛,它这个身疼痛不是,他提出来是对照。但利小便,这不是治太阳病的法子了,那什么是利小便治寒湿的法子呢?那是附子汤,或者真武汤,你们回去看看书就明白了,不然这一段不好明白。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熏黄也。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这是承上面说的,你看这个真武汤,附子汤身上都疼啊。那如果小便不利,热不得外出,他就要得发黄的,这个发黄,不是身黄如橘子色一样的鲜艳,如熏黄也,这个黄所谓寒湿的黄,在伤寒论里也有,当于寒湿中求得,用茵陈五苓这一类的,也是利小便。古人认为发黄,全是由于湿,再有热,只有湿也是不会有的,内里头有热,湿热在一起,郁热在里身必发黄。如果偏于湿,即所谓阴黄,属于太阴这一类型,这一类的大便不那么干,也应该是治寒湿的法子,就是以利尿为主,就是茵陈五苓这一类。如果热胜于湿就变成阳明病,那叫阳黄,黄色鲜艳,那你就要用茵陈蒿汤这一类,茵陈蒿汤有大黄,要泻。他这一段讲,也是根据伤寒论这一套,湿病这个发黄就是偏于湿病,这一类的发黄证,虽然他一身尽疼,但他偏于湿,这个色不会那么鲜艳,而如熏黄,也是简单说的,这个在伤寒论说得很详细,在阳明篇发黄症,你们看一看就明白。它讲的都是里湿,都由于小便不利,而水不得排泄,停蓄于组织肌肉,它就为湿,停在里头也是湿。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或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第一这一段更不好理解,湿家没有下法,它为什么说下的过早呢?这也是根据伤寒论阳明病篇,这个人的里头虽然有湿,如果卫气强,那么这个湿被排除,在伤寒论有这么一条,阳明病,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这你们回去看一看,系在太阴,就是里有湿,里有停湿,如果卫气强,它自能够把湿袪除。
这段在书里头,据我看是王叔和搞的,在.伤寒论.里头,头一页也有一个伤寒例,这个也类似序言,伤寒例就是王叔和写的,第一这章也是类似,将来有时间我可以跟你们说一说,现在暂不要从它说。
痉湿暍病脉证第二
现在从痉湿暍病脉症第二从这地方开始,这个金匮要略可以研究,他都是各种的病做题目。这一章讲的是三种病痉、湿、暍,这三种病的脉和证并治,应该有个并治两字,并治两字落下去了。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这个痉病,一般说是不恶寒的,唯独刚痉则不然,反恶寒这个反字,其实这是太阳伤寒嘛,伤寒是发热无汗而恶寒。这一段的意思就是说痉,痉是什么东西呢?就是抽,平时说是抽风,小孩子五天风,七天风,怎么说与风有关系,其实不然的,现代说是破伤风,它是由感染破伤风杆菌而引起的抽。小孩子剪脐带,以前剪脐带不卫生,感染破伤风菌就要抽,现代小孩子遇到抽风就少啦,在医院就消毒干净了。所以说古人说这风是有问题啰,研究中医的原委相当广,相当广泛须要整理。这里头的风字,假如是风,现代的产妇不象以前,以前简直是把屋里捂真是风湿不透,该抽风还是抽风,现代在医院里头蛮不在乎,它不抽风所以不是风是肯定的,不但还经过科学证明了。但站在中医的立场想一想,既不是风,那治病是袪风啰,是治什么呢?古人认为是袪风,既不是袪风,这袪风的药也就成问题了,所以说研究中医需要务实来看待它,这问题太多了,我本来打算,平时经常用的药,另写一些,现在怕是来不及了,时间根本不够用,你们谁有时间可以写一点。这一章很容易就看的出来,意思就是这种抽的这种病,如果以太阳病伤寒这个病型出现的话,就叫做刚痉。
刚才讲这个中风是有问题,但是刚痉这个形象一点不错,古人对证的形象的掌握,这也是个规律,治疗一点不错,所以中医竟管说它是风也好是寒也好,是辨证不是辨病,治疗既不是袪风也不是治破伤风菌,所以中医妙的地方,不在我们这种理论上怎么来说它,而在治疗的方法方式上。就说.伤寒论.里方法方式讲的非常清楚,这个书就不清楚了,你看这一句话就知道,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如果没有一个痉的这个问题在里头搁着,那这就是太阳伤寒啊,怎么是刚痉呢?它讲的是痉,其实是痉抽,如果痉病一抽,要是以太阳伤寒出现者,就叫刚痉,它是这个意思。不是发热、无汗、恶寒在伤寒论叫做伤寒,来这里就叫做刚痉,那是胡闹。伤寒只是发热、无汗、而恶寒。那痉呢?形象一样但多一个抽,痉就是痉挛,就是抽,这是文章简呐,认为太阳伤寒我们在太阳病里都讲了,来这里一说就可以明白了,意思是这个意思。这是第一段。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太阳病拥有两个类型,一个是无汗的,那就是太阳伤寒,那个类型;一个是同时出汗的,那就是太阳中风。太阳中风唯独痉病时候,它不恶风了,痉病是热,热而汗出,咱们讲的温病,阳明篇都有的,所以它以太阳中风为有不同,但也必须痉,不痉而发热汗出不恶寒是温病,也不能说它就是痉,我们讲的痉是一个前题。如果痉以中风这一个病型出现者,那这种痉叫作柔痉。意思是这个意思,这个书非常简略。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为难治。为难治,这三个字是没有的,是衍文,你们看看伤寒论中的痉湿暍就没有这三字。其实这一段全是针对柔痉说的,柔痉之证,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这种就是柔痉,它的脉是怎样呢?底下就是讲的这个脉,他说如上述的太阳病,就是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而脉沉细者,柔痉这个脉是沉细。在表啊,怎么脉沉细呢?柔痉是由于津液虚,热盛津液虚,这个痉就是肌肉痉挛,这个脉出不来,受这个肌肉痉挛(影响),若外面实还能有,外面不实,本来太阳中风脉就缓弱,而这个脉沉,又由于津液虚脉更细,这是柔痉的脉。底下这节解释柔痉的所以然,有这节的关系,主要是津液虚,紧接这一段也是诠释,针对柔痉说的。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这很明白了,太阳病不一定就会痉挛。发汗太多,如果表再不解,热不去,而津液虚枯燥,它就要致痉,这个痉就是肌肉痉挛,肌肉痉挛就是肌不和而发生痉挛,它就要抽。肌肉痉挛在柔痉讲,柔痉这个肌肉痉挛啊,由于津液虚,组织肌肉枯燥,肌肉失和而发生痉,他是这种关系,它是由于组织枯燥发生的,再有热毒,它就要抽。发汗太多,因致痉,也就是说明津液丧失,如果由表症发汗,它就要发生柔痉。接着说,夫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风病指太阳中风。太阳中风应该用桂枝汤以解肌,而反下之。那如果这个下之,病不愈是徒亡其津液,在伤寒论有发汗,若吐,若下,亡血,亡津液,是这种的治疗不当都会亡血、亡津液,本来是风病,它误治,不但是太阳中风不好,更由于丧失津液,它也要痉,这也是说柔痉。太阳中风,下之后,表不解,还是要用桂枝汤,你还用麻黄汤发其汗,那必须痉,不但是痉而更使之拘急。拘急也是抽的意思。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那么此外,平时生有恶疮,由于脓血的亡失,津液本来就不足,组织就枯燥,虽然有身疼痛的表证在,也不能发汗,发汗重亡失津液,那一定也要做痉。这几段全是根据柔痉底而下来解释的,柔痉发作的原因很多了,一言以蔽之,就是津液丧失到一个相当的程序,如果再有热,就要发痉,这个说的是柔痉。
第七段。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到这是一段。这个患者身热恶寒,项背强急,一看就知道是葛根汤证,就是太阳病的葛根汤证。发热恶寒,颈项强急,这也是太阳表证,这里讲的是刚痉,刚痉是以葛根汤证出现的。主要是表不解,气上冲。气上冲,人身上中的津液即体液、水份,它也就伴气上冲往上来,那下面就虚,所以津液不到足下,足就寒。上冲,津液往上来,上部特别充实,颈项也强急,这个葛根汤的项背强,就是这个津液充斥于上体部,那么既是强急,也是发痉挛,也是肌不和,咱们说葛根解肌嘛。葛根的肌不和跟柔痉肌不和是两种,那种肌不和是由于组织枯燥,而有热;这个热是有的,由于水气太多,湿热这么两种东西,也能使得肌肉不和,而发生痉挛,这刚痉是这么一种情况。所以说这个津液冲上,头热面赤目赤,往上冲嘛,热也往上冲,津液也是这样,项背强急,脖子运转就不自如了,只能脑袋动,独头动摇。如果项背强急到一个相当程度,它就要发生背弓反张,就变成了痉病了,骤然间口噤,口噤就是不能说话,牙关紧急,张不开嘴来,这么一个口噤。背反张,后背反张,张指弓说的,弓本来是反张往后,两头往后反张,就是说往后抽,小孩抽就这样,大家都看到过,这就是痉病,就是说葛根汤证的刚痉的意思的一段话。这后头参考刚痉的葛根汤证更清楚了。这一段说太阳病,项背强急,无汗发热,恶寒是葛根汤证,一痉的时候,就要会口噤、头痛、背反张,就是痉病了,没有以前的,只是项背强急,咱们说头项强痛太阳病,指的是颈向后头说的,如果强更进展的话,到相当程度,就牵连到背,那时候脑袋能动,项颈不能动,所以独头动摇,再达到一个相当程度,就要口噤背反张了,痉就要发生了。他这个是由太阳病发痉的过程写的,这一段说的是刚痉。若发其汗者,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即恶寒甚。这一段没有,在玉函经里就没有这一段,在伤寒论也没有,所以这是衍文不要。若发其汗者,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即恶寒甚。这个搁着,这是衍文,这书错误更多。发其汗已,其脉如蛇,暴腹胀大者,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痉。这是一段。发其汗已,指是上面的痉,这个痉是刚痉,应该用葛根汤。用葛根汤发汗之后,其脉如蛇,这个脉不是上下溜直了,刚痉这个脉紧如弦,咱们讲的伤寒论太阳病,伤寒脉是浮紧,这个痉不但紧上下更直,这个紧与柔痉是两种,柔痉这个脉本来就是虚,所以咱们讲太阳病,太阳中风脉浮弱,阳浮而阴弱,脉往里头一摁啊弱的很,他里头液体少,所以一痉反沉而细。这个伤寒不是,伤寒这个血液里头有很大量的水份,所以充斥体内,他一点汗不出嘛,所以脉相当紧,浮而紧,这时候痉,这个脉在外头,不但紧而更直,上下而更直,这两病都抽的时候,两个脉是不一样的。这脉指刚痉说的,如果发汗之后,这脉不那么样上下紧弦,而如蛇行,蛇走是弯曲的,如蛇形状的样子,说明这个痉也好了。咱们刚才讲葛根汤证是气冲,津液往上,达到相当程度,所以整个后背部肌肉都失和了,发痉挛。那好了呢?气不冲了,表也解了,津液也下去了,所以暴腹胀大,这津液下来了,这是已解了,葛根汤证主要在项背这个地方啊。如果脉还如故,还是紧而弦,反伏弦者,但脉变沉了,这个伏而沉,伏即是沉的厉害,推脉道才能摸得到,这个病由表入里,更深了,这个痉也是不好的,所以反伏弦者,是不好的样子。这个病由表到里了,还是要痉。这底下都是对照刚痉说的。发汗,发其汗已,这一段是对刚痉说的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上面说,脉沉细者痉,指的是柔痉。紧脉刚才讲了,血管里头充斥水分,就是体液,也就是血液在血管里头相当的多,肌肉再一紧,更使得上下紧张,所以上下紧如弦,直上下行。这是刚痉的脉。所以这以上论的是刚痉。痉病有灸疮,难治。这一段很不好解释,这也是在伤寒论讲的很明白,这是冲着柔痉说的,在伤寒论有这么一段,大家想一想就知道了,“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就是指灸了虚热,人的脉。太阳中风,脉浮而弱,虽然有热,脉数,也必缓弱。比太阳中风的脉还缓弱,就是微,如果虚有热,你更不能用灸,这种用灸,血更以火助邪嘛,那段书讲的非常好,“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以痉病的总论来看了。底下就讲具体的证治了。太阳病, 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这说的是柔痉,太阳病,其证备者,就是上面所说的发热汗出,发热汗出太阳中风的证候,这个太阳病,其证备者,太阳病桂枝证,桂枝证就是发热汗出。身体强,几几然,整个感到拘急之状,这个柔痉的抽啊很轻,几几然表示痉挛不厉害,身体有强直这种情况,就是这个样子。但是太阳病的脉浮,那柔痉呢?前头讲是脉沉细,细也是不足,迟也是不足,痉的时候,脉弱更不能往外来,所以脉沉,或者微或者细,这都说明柔痉的脉。柔痉太阳中风桂枝汤证,这里还是用桂枝汤,但是由于痉是有热而津液枯燥,所以才加栝蒌根。这栝蒌根是苦寒、解渴、润燥,就是组织过于枯燥,那么再有热就要抽。所现的是桂枝汤证,所以还是用桂枝汤。那么由于组织枯燥,他用一种苦寒、润燥,就咱们说的滋阴啊,就是润燥生津液,缓解组织枯燥,这个去了当然就可以解除了。这个治法在伤寒论中说了,这个书就是应用了。在伤寒论中风证,只是表证要有发热汗出,这种情况,这个类型,它是在桂枝汤基础上来应用。要是无汗、脉紧、也发热,这种病型就是伤寒的病型,这就要在麻黄汤的基础上发汗,这也是原则。那么各种不同的症候,还有一些不相同,虽然在麻黄汤、桂枝汤,他也是适宜来选择这个药物加减。这个也是这样,整个情形是桂枝汤症,但痉不是,而脉弱得更厉害,所以他用栝蒌根,这就是桂枝汤加栝蒌根。在这个方剂里,栝蒌根的量是小一点,用二两,其码要用三四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这就是桂枝汤,它以栝蒌根为主,它不叫桂枝汤加栝蒌,它叫栝蒌桂枝汤,所以治痉的栝蒌根还是主药,这二两较少,这个药常用就知道,这个药是挺有力的,它补虚、滋液、治渴、治消渴、解渴、润燥,有这种医疗作用,但这种药量用少了,没有什么大力量。这就是桂枝汤证,假设由于津液虚竭而发生痉病的话,我们可以用桂枝汤加栝蒌,它这个在伤寒论都讲了,在这,话说的非常简单,这金匮要略不好讲啊,要不会讲的,伤寒论又不熟,就没个讲。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这个与头前那段对照看就好了,这个讲得很清楚,上段说的是柔痉的治疗,这一段说的是刚痉的治疗。太阳病无汗,这个无汗,人的水分的排除不外乎这几种,不是由小便就是由皮肤,再不然就是由肺脏呼吸器官,那一般无汗,小便应该多,人这个水的排泄,一时也不能停。这一段讲小便少,小便反少,不应该小便少,所以说小便反少,为什么小便少呢?底下就有了,气上冲胸,我们刚才讲的,它是由于气上冲,这个水随着气上冲,是往上的,不往下,所以小便反少,这一来水分都跑到上体部去了。口噤不得语,就是上面说的口噤,不能说话了,牙关紧啦,说不出话了,这马上就要背弓反张了,欲作刚痉。那么发生刚痉,和欲作刚痉这个期间,都要用葛根汤。那么葛根汤一吃,葛根汤解这种肌,它与桂枝汤的解肌是不一样的,葛根汤这种药,它是湿热使得肌肉不和而发生痉挛,所以它是发生这种作用,那么这个方剂呢?也是以桂枝汤为主,桂枝汤主要是气上冲,所以我说药物需要研究,就是这个道理,古人就说它热的不得了,散风散寒,其实主要的就是气上冲,它是发汗药,但发汗的力量不大。
这个方剂也是以桂枝汤为主,它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由于没有汗加麻黄,由于项背强加葛根。那么有汗呢?就不用麻黄,用桂枝汤加葛根也行,那只是项背强。要是全身性的项背强几几,桂枝汤再加葛根是不够的。它这个主要是表不解,气上冲的厉害,这个水分都在上半身,所以麻黄这个东西发汗去水,它一发汗,水也撤了,表也解了,也不气上冲了,马上肚子稍稍胀一些,骤然间胀一些,那这个痉就好了,它这个治疗与那个桂枝汤加栝蒌根是二种。那么这个方剂,桂枝汤主什么东西,如果有时间要好好研究。破伤风这个就说是痉病,你不能再说风了,事实证明现在医院对产妇开窗户开门,要真是风邪的问题,那跑不了,现在小孩子都抱到外头见见风,以前的人,连一般的大夫都认为是风,就叫抽风嘛。这个就是错,该错就是错,古人规律是他是掌握,通过实践这种客观事实,刚痉、柔痉这是客观事实,治疗,古人也是通过实践作了结论,柔痉用桂枝汤加栝蒌根,刚痉用葛根汤就行,不但现在行,未来还行,这是客观存在的。说它是风,现在我们经过证明不是,不是就不是嘛,你还讲是干什么?这个中医怎么还能进步呀!所以这是一个大问题,太教条了,也是影响咱们进步。不是古人说的都对,它不对就是不对,他没办法,限于当时的社会条件,科学水平,就来论就不对,现在你不能这么来看。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这一段就没有表证,没有表证,你不能再发汗,这就是辨证。有表证可发汗,无汗者用麻黄剂,有汗者用桂枝剂,没有表证,干脆不能发汗。这一段说是阳明病,如果痉之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也说不出话来,它这一抽啊,气往上壅,这个壅是由里头壅的,不是表不解气往上壅,它是热壅于上,这是阳明病,热自里以上壅,所以胸满,那么这个抽。这个承气汤证,也纯粹是热盛,津液枯燥,热伤津液,口噤,牙关紧闭,不能说话。卧不着席,仰卧,人的两头儿,脑袋、腿能够着席。古人屋子里头铺席,现代日本也是铺席子,不是有桌子、椅子,就是席地而坐,屋子里头铺席子,所以卧不着席,仰卧脑袋、腿着席,中间往上抽,背弓反张嘛,整个背部不能着席。脚挛急,脚也抽,所以这个全身抽的相当厉害,破伤风可常见到这个。可以用大承气汤,主之是肯定的,可与是有商量余地,也可以大承气汤,也可以调胃承气汤,以当时的情况斟酌,看热的程度,湿的程度怎么样,以斟酌用药,但非下不可,下以救阴嘛,救津液,热太烈了。到这痉病讲完了,当然是不够全面,你看一下就知道了,但我们到这可得一个结论,这个痉病,无热者不痉,就是热,刚痉也好,柔痉也好。柔痉不是说津液虚嘛,它也的有热才痉挛,光津液虚也不痉。这个刚痉不是说湿冲于上体部,光停湿,它也不痉,在有热它才痉。所以我们讲热,刚痉、柔痉,也都由于有热,津液枯燥,有热,津液充斥,在肌肉里头,它才能使肌肉失调而发生痉挛。那如果没有表症,只有热,津液虚,也必是痉,且更厉害,阳明病是最厉害的。可见非热者不痉,所以这个痉,三阳经有,三阴经不会有。少阳病也能有,我就治过,我给我小孙女,就是用小柴胡加石膏治的,也有,他在这就是不全面说了,举一隅而反三隅,反正是热,其证候现出来,用什么药就对了。所以这个,我们读到这个地方,所以是要略,金匮要略,非常浅约,而且话也说的不那么详细,但我们研究过伤寒论,在这里能明白。所以痉病啊,根据他以上所讲,虽然只举了三条,在表、在里,当然也有半表半里,那么在里只是提出一个承气汤,“可与大承气汤”但这里头概括很广了,有没有大柴胡汤啊,也可能有,所以不详细来说,就是因证而施,决没有阴寒证,阴寒证不会痉,到这里讲完了。我们再讲一点,下面他讲湿了。这个湿,它这一篇讲的既有外面咱们说的风湿的湿,也有伤寒论有的系在太阴的里湿,这种发的黄湿。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这是一节。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虽然说是太阳病,但脉不浮而沉细,当然这不是太阳伤寒、太阳中风,明明这是湿痹。他搁个太阳病,它这个形似太阳病,这个不是真正太阳病,这就是寒湿痹痛的那种痹。脉沉而细,主要在沉,所以脉得诸沉,当责有水啊,湿和水只是一个东西,湿水的脉,浮的很少,也有不是没有,要有热它就浮,没有热它就沉,因水性寒,大概沉的比较多。那么这个湿指的是里湿,里湿着于关节不去,关节也疼。这个湿痹,它有一个确候,就由于小便不利,水不得下通,在组织里头停滞水分就是湿。大便反快,由于小便不通,大便起代偿作用,多少的大便有些溏,在中医说的是水谷不别呀,大便反到快,快就是溏泻的意思。那这个治疗呢?但利其小便,这一段也与伤寒论有关系,这一段是寒湿在里的病,附子汤、真武汤全是这种东西。太阳病,手足寒,身疼痛,骨节疼,脉沉者,附子汤主之,有这么一段,你们看一看,这是伤寒论少阴篇。还有少阴病,二三日不已,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那也是身疼痛,也是水,是真武汤,你们可以看一看。这个就是根据那一个。脉沉细者,全是指里有水,这水那里来呢?就是由于小便不利,这个时候关节也疼,这个疼不是真正表证,提出来的最后一句你就明白了。小便不利,大便稍溏薄,那这个治疗不要发汗,不要看说个太阳病,那就误事了,他让你比较,太阳病身疼痛,它这个身疼痛不是,他提出来是对照。但利小便,这不是治太阳病的法子了,那什么是利小便治寒湿的法子呢?那是附子汤,或者真武汤,你们回去看看书就明白了,不然这一段不好明白。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熏黄也。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这是承上面说的,你看这个真武汤,附子汤身上都疼啊。那如果小便不利,热不得外出,他就要得发黄的,这个发黄,不是身黄如橘子色一样的鲜艳,如熏黄也,这个黄所谓寒湿的黄,在伤寒论里也有,当于寒湿中求得,用茵陈五苓这一类的,也是利小便。古人认为发黄,全是由于湿,再有热,只有湿也是不会有的,内里头有热,湿热在一起,郁热在里身必发黄。如果偏于湿,即所谓阴黄,属于太阴这一类型,这一类的大便不那么干,也应该是治寒湿的法子,就是以利尿为主,就是茵陈五苓这一类。如果热胜于湿就变成阳明病,那叫阳黄,黄色鲜艳,那你就要用茵陈蒿汤这一类,茵陈蒿汤有大黄,要泻。他这一段讲,也是根据伤寒论这一套,湿病这个发黄就是偏于湿病,这一类的发黄证,虽然他一身尽疼,但他偏于湿,这个色不会那么鲜艳,而如熏黄,也是简单说的,这个在伤寒论说得很详细,在阳明篇发黄症,你们看一看就明白。它讲的都是里湿,都由于小便不利,而水不得排泄,停蓄于组织肌肉,它就为湿,停在里头也是湿。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或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第一这一段更不好理解,湿家没有下法,它为什么说下的过早呢?这也是根据伤寒论阳明病篇,这个人的里头虽然有湿,如果卫气强,那么这个湿被排除,在伤寒论有这么一条,阳明病,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这你们回去看一看,系在太阴,就是里有湿,里有停湿,如果卫气强,它自能够把湿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