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0/11/11
- 帖子
- 2050
- 获得点赞
- 20
- 声望
- 0
- 年龄
- 47
经络
那今天咱们讲一下经络和穴位,因为现在中医热起来了,人们也对经络也非常感兴趣, 那么做经络讲座的人也很多,大家试着扎扎针灸,可能对针灸有一定感性的认识,现在比头几年多了这个对经络针灸的关注。那么今天咱们主要还是用一堂课的时间来讲经络和穴位,只能讲个大概,对大家关心的一些事情和基本常识做一些简单的介绍,那么我这列了一个提纲,讲的过程当中可能会有些偏差吧,大致上沿着这个思路讲。第一个咱们要说经络是什么;然后经络有哪些;经络脏腑的关系;经络是否能完整的解释生命的运动;穴位是什么;穴位命名有什么含义;如何取穴;然后再讲下针灸,经络针灸怎么能治病的;为什么能治病;然后最后一个问题谈一下现在关于经络和针灸方面的误区。大概是这么一个提纲吧,但是具体讲的过程中可能有发挥,也有可能不按照这个来讲。
1、经络是什么?
那么经络是什么?那咱们可以这样说,经络是精粹,流传了几千年,不知道从哪就有经络,这个是不可考的。《黄帝内经》这本书里面也谈到经络,《黄帝内经》有的说是秦朝的,有的说是汉朝的,那么可以肯定的就是在秦之前就有经络,可以说《黄帝内经》是前人的一个结,再往上推,就不知道推到什么时候了。
从我们这个气道角度给大家讲经络,我们倾向于经络是从上古就存在的,上古的人类就认识到了神气形,三个是有层次的存在,就知道经络的存在,现在由于物质文明很发达,那么主要研究形的层面,所以在神气的层面比较忽略,经络呢就是气的层面,我们说传统文化是神气的文化,渊远流传几千年,经络就是其中一支,所以大家看一下现在这个经络热,包括这个我国国外都在积极的研究经络的实质,研究了这么多年,大家莫衷一是,也不知道这个经络到底是怎么产生的,经络的规律是什么,都没有搞清楚,但现在基本承认经络的存在。通过现在很多精密的仪器,测电啊,测磁啊,已经能够知道经络是确实存在,这个其实啊不是他们定义就存在,其实客观是存在的,只不过用现在的方法证明它存在。现在由于国外对经络的研究热了很多年了,反而国内的,老祖宗的东西,自己没研究明白,外国人开始研究,外国人说这个东西具有科学性,科学可以证明它的存在,并且用于临床上有效果,然后我们才发现,原来老祖宗的东西这么神奇,外国人都在研究,那么我们也要研究,怎么研究啊,跟着他们去研究。我不知道是庆幸还是可悲,总跟着外国人走,包括我们祖先的东西。你看现在很多大专院校啊,包括一些中医院校,中医的临床机构啊,对经络的研究,很多是借鉴国外的科技来进行研究的,用各种方式来揭示经络的存在。
我们第一个题目就是经络是什么,已经开始跟大家说,这个经络是气的层面的产物,什么叫气,咱们说过气化形,就是所有表现出来的形态,组织结构,细胞,器官,摸得着,看得见的,仪器能测的这些都是形,小到一个分子,大到整个宇宙,那么在这个形的存在方式之上,有一个气的存在,经络是那个层面的,这个是文明的差异,现在我们这个是物质文明了,让你去理解气的层次的时候,不好理解,就像瞎子去理解光明一样,理解不了,他还是通过从手的触觉,耳的听觉去理解光,这个是徒劳的。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你才有可能去理解清楚。所以我们说经络的是什么,经络是气的层次,是人体在气的状态下运行的形态、方式,我们知道形界人的循环运行有血管、淋巴、神经、体液,靠这种方式去循环。那么到气界就不是这套东西了,就变成了的经络,它们之间互相循环运行,有营气卫气有脏腑之气,我们用仪器用电磁波去感应这个经络,不是真的经络,是气界影响到形,产生了变化,通过电磁场能测出来,现在研究这个东西啊,虽然有时候它能够找到经络的循行,但找不到经络,就是因为经络是气的层次,和形的层次不相干,依靠仪器靠近不了那个层次,只能靠近他影响到形界的层次,所以说我奉劝很多人,想把经络研究明白了,首先要把神气这一课补上,你才有可能跨出这一步,去理解经络,如果仍然在形界徘徊,通过形体想找到经络存在的依据,可以说是徒劳的。好,那这个是关于经络是什么。
2、经络有哪些?经络和脏腑的关系?
那第二说下经络有哪些,大家知道《黄帝内经》这本书对经络有大量的描述,包括临床指导,大家普遍的公认经络十二条,加上奇经八脉。那么十二条经脉,有哪十二条,这个应该大家都知到,说得上来,阴经六条,阳经六条,各分手足,手上是三条阳脉,三条阴脉,足是三条阳脉,三条阴脉,手三阳手三阴,足三阳足三阴,阳经行在外侧,阴经行在内侧,或用胳膊肘,屈肘是内侧,凸出是外侧,那么阳经在外,阴经在内。腿也是,两腿并拢,靠后靠两腿之间的是阴经,在外在后是阳经。阴经属脏,阳经属腹,一会儿咱们讲和脏腑之间的关系会说到。奇经八脉,在十二经之外,仍有八条经脉,是前面任脉,后面的督脉,前面的冲脉,腰间的带脉,还有侧面的阴维,阳维,阳跷,阴跷总共是八条。那么是不是经脉就这么多呢,不是,主要的经脉是这些,不同层次还有不同层次的脉,还有道家的内脉,还有佛教佛家的这个经脉,所以我们不能只认定只有十二条经脉,不是的。
那么这些它经脉是怎么循行络属的呢,大家翻开教科书看一看,咱们先讲十二经脉,这十二经脉怎么落属五脏六腑?比如说足阳明胃经,这个阳明经脉跟胃经连在一起。肝经,足厥阴脉跟是肝落属在一起,就相当于一个总部跟一个分支机构一样,五脏六腑是总部,经脉是分支,是经渠。那么更形象的来比喻,是湖泊和河流的关系,五脏六腑是湖泊,经脉是河流。那个咱们知道,这个整个由气所充,形所养,神所统,精气神是构成我们人体的几个要素,就是人之所以能生活、思考,主要是他们互相配合、支撑,那么在体内构成了五脏六腑,这五脏六腑是藏精的地方,藏精华的地方,好的东西都藏在五脏六腑里了,然后由五脏六腑统筹,也要向外推,五脏六腑要活动、要运动,要通过经络来完成,那么经络从哪得到能量,从五脏六腑得到能量,五脏六腑的支配,五脏六腑充盈饱满,经脉才能饱满,脏腑都空,经脉就空。湖泊水干了,河流也干了,所以说五脏是本,经络是标。五脏六腑是体,经络是用。
再比如说我们下肢有劲没劲,要靠下肢的经络充盈饱满,你这个才有劲,这个后面呢足太阳膀胱经,前面胃经,肝经,胆经,肾经,脾经都走腿,三阴三阳吗嘛,这个经脉好使,腿就利索,经脉不好使,腿就不利索。那什么决定它这个好使不好使啊,就是五脏六腑决定好使不好使,我们的肝经,脾经,肾经都在下面,肝、脾、肾三脏的经脉都走足,人们说了人老先老腿,就是肝脾肾一空,它往下走的经脉就空,那么经脉一空,腿就没劲,就不利索,就出问题。那么心肺的经脉走上,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阴肺经都走上,那么心肺功能弱了,手功能就弱。有人的手握力不行,手不举啊,肩沉啊,这是由于心肺功能不行导致的,所以说可以看出经络的好坏来源于脏腑的好坏,脏腑是本,经络是标,那么它们与脏腑的关系我们已经这个告诉大家了,养生要求本,那这个本在哪,就是五脏六腑,五脏是藏精的地方,你看《内经》上说嘛,五脏藏精,六腑推运,其实六腑也藏精,相对于经络来讲,五脏六腑是精华所在。所以大家看一下古人画画,一般肚子画的很大,胳膊腿很小,并不是古代没有视觉,没有对人体比例的把握,而是他更注重写意,有物本精神。现在画画呢,都把肚子画的很小,腿画的很长,脑袋画的很小,现在人类在追求这个,都想腿长的长,长得很瘦,那这个就是舍本逐末的一个标志。人精华的有无要体现在五脏六腑当中,五脏六腑要饱满充盈,人身体才会好,反之身体就会差。老子讲为腹不为目啊,目就是眼睛,腹就是肚子,眼睛是末,胸腹是本,所以要重视胸腹,胸腹中更要注意肚子,气海之所嘛,眼睛是来源于肚子,说具体一点来源于肝,眼睛有病你不要去治眼睛,通过一个画画我们就可以清楚的发现现在人舍本逐末很厉害。
那么再说一下经络的循行,其实很多人都感兴趣,那么经络的循行主要是由这个营气的循行,卫气的循行,这个营气的循行是这个经络的基本循行,就是从手太阴肺经出,走手阳明,走足阳明,然后走足太阴整个的是把这个五脏六腑和十二经脉都走一遍,那么这个做为经络的循行的一种。另一种是卫气的循行,大家接触的少,卫气循行《黄帝内经》说的很清楚,人一睁眼睛卫气从眼睛就出来了,关于卫气具体的走行可以看一下《灵枢》。
现在很多人热衷于针灸治病,这个可取不可取的呢,只能部分来看,某时取某穴刺某经,这个《内经》上也说过。那在这啊说一点,关于循行不是简单的,大家看我们身体血液的循行,淋巴的循行,体液的循行,就应该清楚的知道,形界的循行都如此的复杂,气的循行也不那么简单,并不是说有一个模式放在那参照就可以,关于阴阳五行八卦啊,通过模型用深了就会发现,事情远非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它可以作为一种方式,一种思维模式,指导我们去理解,但是对具体的事情有时候无能为力。因为世界是复杂的,神气形界生命运行模式都是复杂的,具体到个体的时候也是复杂的,关于经络循行入腹之后的描述,《黄帝内经》没有再具体解释,两个原因,一个是太复杂了,写不清楚。第二个,没有能力去解释,看不出来。
很多人想把经络搞明白,到底怎么走,在经络里转来转去,还有一些修行人,静坐,打坐,入定,看见的经络的状态和运动轨迹也是模模糊糊的,随着入定的深浅所看的现象不一样,所以说我可以跟大家说,经络有深浅,有的恍恍惚惚,并非我们想象的直白,这里面太复杂了,复杂性已经超过我们想象,所以在这里跟大家说,不要在没有完全理解神气形三界的情况下,去弄明白经络的循行走向。关于营气行、卫气行,只是简单的告诉我们有这么种生命状态形式,人身的经络循行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循行方式,而且是并存的,共同的构成了气界的生命运动,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如果想了解针灸,了解经络比我们想象的要困难的多,你用一生也可能搞不明白。
3、经络是可以完整的解释生命运动吗?
经络是可以完整的解释生命运动吗?通过前几个话题的铺垫啊,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顺理成章就可以导出来了,也就是经络它不能完好的理解生命,它也只能在一定层次内解释生命运动,什么意思呢,就是形界血管神经淋巴它可以揭示形界的生命运动,那到了气界,气界又有几个层次,表气,内气,上中下三气等,都在不同的层次,每一个层次有它的一种运动形式。所以说经络,十二经络和八奇脉,只在它的层次里解释生命运动。有人想把经络研究明白了,就能搞明白吗?不会的,因为你会发现,随着你对经络的逐渐了解,你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你解释不了,这个经络怎么就进去了呢,进去了怎么络着走,到底是怎么推动出来的,想用眼睛来看是很困难的,有人在功态之后,他看清某个层次,但看不全,也包括《黄帝内经》中,它也只是在某个层次上把经络尽量的说出来,尤其入腑入脏的,看一下,基本都不提,只用神乎神,客在门之类的话来说,孔子在《易传》里不是有句话嘛,阴阳不测谓之神,这个东西是测不出来的,阴阳不测,绝妙到不可测的程度叫做神。我们知道神气形,一个层次比一个层次高,神界最高,那么经络主要是中间的,想把经络解释明白,这个依据在哪儿啊,往往是神,神分很多层次,那么一节一节的去往上找,最终终于虚,越来越虚无缥缈,像老子说的呼吸嘛,恍恍惚惚的,好像有又象没有。因为经络循行已经落到很实的一个层次,并不是很高,越高的层次越虚,越不定,所以说大家靠体悟,用经络来了解生命实质的路还很远,也是要跟大家说下不要迷信经络,经络不是万能的,不是什么人都能够理解的。
4、穴位
讲一下穴,什么叫穴位?大致是360多个,也就365个。顾名思义穴啊,穴道,洼洼坑坑的是穴,洞穴。那什么是穴呢?穴啊就是气聚之所,大家可以理解成气之所,既然经络是气层面上的,那么经络里面是什么呢?经络里面是气,那么轨道上跑的是什么呢?是火车,火车就是气。路上开的是什么呢?路上开的是汽车,马路公路就是经,车就是气。血管里流的是血液,经脉里流的气。比如说这个全国的公路网,公路网就叫经络吧,那么公路上的车就是气,穴就是公路与公路之间连接的城市,每一座城市是一个穴位,城市之间的这个道路就是经络,这里的人、车,公路上的车,这个就是气,大家要清楚这个比喻,穴就是气聚之所。
下面这个还要讲怎么取穴,取穴怎么治病,前面咱们讲了,大致讲了什么叫穴。那么只知道这个穴也没有什么意义,无非是一个结点,那大家看一看,这个教材啊讲穴的时候都在讲解剖了,这个是个错误。之前我们讲到这个穴是气之所,哪些地方聚气?大家知道经脉的基本循行,这些经脉上哪些地方容易聚气呢,这地方就是穴位,穴位不是人定的,是气聚在那,跟我们的城市一样,那么多城市尤其是一些城,它在那个地方建城都是有历史渊源和环境使然的。比如说北京这个地方它也是穴,因为它正好燕山环抱,自然而然成了穴,人们在这觉得最安全,建立起了城,所以人们一般在依山傍水,平地,依山怀抱,凹地,宽敞的地方,一般在这建城,为什么一定要在这儿建,因为自然选在这儿建,首先关键你这个要有水啊,要有山啊,要宽敞也不能太窄啊,风景怡人,交通便利,关卡要冲等,这些地方都是建立城市的首选,不可能建在喜马拉雅山上,不能建在海底,所以说我们在人体上找穴,也是按城市的方式来找。
看《黄帝内经》这本书,《灵枢·本输》,看它的取穴方式,它的取穴,洼沟的中间就是穴,最常见的穴位,比如说足阳明胃经,大家知道它都到坑里面去找穴位,在洼沟这个地方找。这个选穴位有一点很重要,和城市一样,你用手一摸,凡有洼沟的地方,两筋之间或是骨缝之间哪,都是气停留的地方,是气聚之所,气聚哪儿啊,气就聚在洼沟这,两筋之间、骨缝间这些就是气能聚的地方,就是我们选穴的一个关键,就是从外在形态上来取,不要从解剖上取,从解剖上找穴,你总是隔一层。
咱举个简单例子的来说,涌泉穴,把这个脚伸出来,最洼的地方就是涌泉穴。手掌翻出来洼沟的地方就是劳宫穴,或者说就是劳宫。合谷穴是食指和拇指洼沟的地方是穴,洼沟都是穴位,千万不要按解剖去选穴,摸身体找穴,一条经脉,井荥 俞经合吗,先把常用的找到,从哪儿找,哪跟筋你摸摸觉得是个坑,八成就是个穴位。你扎针也就是扎在这个坑上,见坑就扎嘛,气容易聚的地方,你看如果说高骨突出的地方,气附表面的地方它就不是穴,凡是一些分肉之间,开合的地方,它能藏住气,藏风纳水,它能藏住这个气,那些地方都是穴。由于今天时间有限,关于穴位啊,就说到这,我只能告诉大家一些基本的原理、方向。
5、穴位的命名。
那么关于穴的命名,大家看一看,先把360个穴熟悉一下,命名啊很有意思,你看都很考究,比如说洼的地方用泽,少泽,曲泽,泽,沼泽的泽。泉,涌泉,阳陵泉,阴陵泉,泉水的泉。池,曲池,池,池澡的池。陵,丘陵的陵,大陵。比如说用里,什么里啊,就是那个什么足三里。府,就是府库的意思。比如说用门,梁门。用阳,阳陵泉。它还有用骨的,京骨,束骨,入骨。用溪,溪水的溪,太溪。海,小海,照海。用丘的,比如商丘。用关的,比如内关,外关。
什么意思,刚才给大家举这么一个例子啊,就是告诉大家,这个人身上取穴啊,这个命名非常讲究,用山川日月自然、人文来这个给穴位命名,为什么这样命名啊,就是根据它的形态,低的叫川,泽,池,泉,比方说这个气喷出来叫泉,比如说涌泉的气往外冒。那高的叫陵,那总之这些命名都是根据气之形态而来命名。这个人上半身的命名清虚灵动像天像地像日,它的这个字里都带这些,下面的性浊,江河湖海,和阴的东西有关。五脏六腑藏精藏神,命名都带府,带一些舍,带一些库,跟这个有关,有机会可以给大家讲一遍,主要讲下一百多个穴位的命名的原理,非常有意思。比如梁门,梁门穴,为什么是梁门,梁门就是指它这个气过来时候走的一个通道。包括气海,气的海洋啊,那种状态来命名。比如冲,太冲是在脚,肝经太冲穴,在脚大指和次指之间,太冲的太是大的意思,这个要害处,气之要冲要害处。所以说你在了解气的形态的基础上,再结合山川日月、人物、地理再去看每个穴的命名和这个穴所处的位置、作用,这样你就会发现古人对穴位命名非常讲究,现在我不知道有没有专门研究这个穴位的命名,总之如果穴位大家能够很好的理解它的命名,那么对大家取穴,对治病帮助很大。好,关于这个穴命名跟大家说到这,这个穴命名来源于气,好,那这样吧咱们休息五分钟,下面讲些什么问题呢,讲针灸是怎么治病的,再讲针灸现在有什么误区,然后再结合大家的问题咱们发挥一下。
问:经络了解要达到什么程度满足基本应用要求?
这个问题我们马上我们就会说到,经络怎么来治病,临床上怎么运用,并不是因为经络的神秘,经络的复杂,难以窥视经络的真正本来面目,我们就不能治病,或者达到某个程度,才能治病。因为这个经络的整个体系和治病的临床指导,《黄帝内经》和《针灸甲乙经》上说的很清楚了,我们只要照着做,慢慢的临床,对于这个世界有一定的感知和了解,我们就可以运用到临床上来。其实取穴不用取那么多,常用可能就是五十来个,《黄帝内经》上不是说了嘛,主要就是井、荥、俞、经、合嘛,十二经脉,这些穴用好了,大部分病都可以医治。那我们知道食物那么多,其实常吃的就那么几十种。草药也很多,常用的也一二百,甚至就用那么三五十。病有千千万万,常见病就那么几十个,常见的这些病你了解了,知道怎么治,比如说针灸应用,三五十个穴位,慢慢的我们心领神会,找到感觉,这跟开方子是一样,并不是我们要把这个方子开的五花八门,琳琅满目才能治病,取穴也这样,并不是说给病人扎一堆穴,象刺猬一样,并不能治病,要知道病机在哪儿,这样才能治病。
问:穴位跟星星有关吗,穴位是神出入之所?
你这个问这个穴位跟星星有关吗,相当于你跟星星有没有关系一样,既有关系,又没有关系,有关系是所有的事物都有感应,天上的星星要感应到人身体,朝这个方面去想,但是就是说每个身体有其特殊性,星星遥远,不可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最简单的例子,你跟总理有关系吗?有关系,是不是总理一动你那就动呢,从理论上是这样,但是动的微乎其微了,总理一个命令全国都有影响,当然也会影响到你身上,这个是全息的理论,但是你所有的吃喝拉撒睡,今天有钱,明天没钱,跟总理不一定能完全挂上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那么穴位是神气所出入的地方,什么叫神呢,神统气,气在穴位里面走,其实就是神能到的地方,气就能到,气也是在时空之内,受时空的局限,那么如何摆脱时空的限制呢,你必须往上走,就是往神的层次上走,在气的层次,多少还受时空的影响,神已经可以超越时空,不是说嘛时空是一种错觉吗,那我们现代人受时空的限制,为什么会受到时空的限制,就是由于受到形体的限制。大家想成为更自由的人嘛,大家去研究气,去研究神,到了神的层次就完全不受限制了,这样说就玄了嘛,超出中医范畴了。那么有些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学一些气道,了解一下这个神气文化,对世界上不可解释的自然现象,一些谜团,都会有个重新的认识。
问:什么叫井荥俞经合?怎么来分的?
那么这个问题,气所出者为井,所流者为荥,所注者为俞,所行者为经,所入则为合。这个是什么意思,这个也是很多,既然提了,现在来讲下,这个人身哪,这个经脉当中有营气、卫气循行,还有一种叫本经之气,这个经脉里本身就有经脉之气,就相当于驻守地方的人,不动,营气在动,卫气也在动,但是本经之气是不走,这是两个层次,井荥俞经合就是说本经。什么意思呢,我在练功的时候,练到一定的状态就能感觉到,手部的经脉,腿部的经脉它是呈一个状态反复的,人吸气的时候,经脉本经之气是收的,收起来。吐气的时候,本经之脉是放的,一收一放,就像是水母一样,明显感觉到经脉在收,比如说这个手上,你在呼气的时候,这个气脉到达指端,这就叫井。你吸气的时候气脉往上沿着这个手掌啊往上走,能到哪儿啊,过不了合穴,上不过肘,本经之气在这个四肢末端和肘膝之间往复运动,那这个就可以解释井穴和合穴,气出在井,气合在合穴,也就是说井穴到合穴这一段,是经气最多的地方,现在很多取穴都取肘以下,膝以下的穴位,这里最敏感,最容易激发脏腑之气。
6、针灸怎么治病的
下面我们就说一下这个针灸是怎么治病的,前面说过经络是标,五脏是本,五脏出问题,可以通过四肢的经络去调理,那怎么去调理?咱们举个简单例子,比如说胃疼,胃寒,凉到了,这个气聚在那了,那么这个你去温是管用的,用暖水袋去温胃脘,姜糖水是管用的,这个寒化开,气得散,胃脘就不痛。那这个取穴,比如说取足三里穴是可以的,足三里能治胃脘疼,首先这个足阳明胃经,胃经是河,胃是湖,可以理解成这个胃挂着一带子下去了,下到哪儿啊,下到这个腿上,腿上这条经脉气聚的厉害的就是足三里穴,你用针去刺这个足三里,你扎这个尾巴,你一扎针,里头胃气翻动,胃气一翻动,就把它推开,胃脘就不疼。扎这个穴要得气,什么叫得气啊,就是扎后带动起来,抖动起来,抖动起来之后,就会传导性的影响到整个胃,胃翻腾就把寒给翻下去,就这么简单。这有个前提,穴位要扎准,不能扎到不是气聚的地方,同时扎上要得气,不得气也没用。
为什么扎了它,会把胃给翻起来呢,你可以这样理解,这个人呢是由众神和合而成,由胃带着它的这条尾巴,和它这条经脉共同组成的一个神识,神识是什么呢,就是一种生命,胃和胃经都是一条神识,你就刺激这条神识,这个整胃经感染到本部,本部就是胃脏,整个胃会被搅动,这个就是远端取穴能治病的道理,为什么末端取穴可以治病。那同样这个胃痉挛,扎这个厉兑穴,在哪啊,就是大趾和次趾间,扎这个穴位为什么管用啊,因为你强刺激,因为这个经络的末端比较敏感,碰不得,十指连心嘛,这个末端它的感觉越灵敏,这种狠劲的扎,马上拨动整个胃经的神识,胃会大动,胃一大动,疼就解了,就是说你踩到那个尾巴尖,狠劲来一下,这个小动作,人就跳起来,好多病就好了。
那井荥俞经合这几个穴位啊,井穴因为它既敏感,又保气,因为井穴就是一个尖,它敏感,井穴没有补穴,都是泻穴,也就是所有厥症,突然暴发的症都取井穴,刺激让它出血,血一出来,聚集的实气从那个井穴咝一下就出去了。那么补泻的穴位,荥腧穴。因为合穴,它的敏感度降低,用于一些慢性病,顽固性疾病的治疗,起效慢,合穴不可能引起脏腑明显的搅动,所以一般在临床上都采取井荥腧穴更好些。现在取穴在踝关节左右,肘关节上下,这样去取,这个是关于针灸治病的原理。
这里要讲一下补泻,什么叫补泻啊,后人他不懂得,比如说久留针,缓缓进针,急出,这个是补法。你这有实,急进针,缓缓拔出针,这个是泻的正法。他的要点也并不在于出针慢快,而在于用意念,确实我们扎这个阳陵泉,扎了以后摇摇,把这个气摇出来,这就达到了泄气的效果。里面有积聚啊,你把这个胆经,胆结石导致的口苦,易怒,头晕,高血压,你就泻点气出来,那他从这个实的状态下变成一种虚的状态,症状就缓解了,扎进去之后摇摇摇,把这个气摇出来,这个就是补泻法中的泻法。补法呢,针扎进去之后,慢捻针,把这个气重新聚在这个地方,通过神气,也就是在这儿留针,神气就往这儿走,往这儿走就带气过来,带气过来就能得到充养,出来的时候唯恐把气带出来,守住了,一下把针拔出来,免得气被带出来,这是它的正法。呼的时候容易泄气,吸的时候就该出针了,宜合针,怎么个宜合针,就是要体会到调理他的气而不是扎他的肉。得气得的什么气啊,不是一个名词,真正你得到它里面的气了。高功夫的这个大夫,他的气和你的气可以合,他可以打开你的气,扎的时间长了就能知道,这个跟和面一样,要能心领神会。总之一点,确实有气,虽然你看不到,但是得了解它,要去想,久而久之,你就能感觉到。信则入,你要信其有,他才能慢慢把这个有体现出来。你要上来就不信,尤其这无形的东西,你就无法理解。关于这针灸如何治病,咱们就说到这里。因为这主要是梗概的来说吧,每个大话题我们只讲一堂课。
7、针灸的误区有哪些。
第一个误区,就是不知道什么神气,你看现在出的针灸书很多,不断效仿,不断去扎针或艾灸都去做,不管是病人还是医生,都不知道神气这个东西,你不知道神气怎么谈针灸,那成什么了。一个针灸挂图放那儿,大夫找几个穴位,拿个针就往那儿扎,完全不知道针灸背后有什么,那你说扎的什么针哪,那么这也相当于什么呢,旱地行船,水没了,你怎么行船,如果失去了神气的环境,就觉得越发没有前途,无非是搞几年针灸,搞来搞去,大家也搞不明白,疗效也不是很好,大家新鲜劲儿过了,也没人理了。针灸搞了这么多年也没有搞出什么名堂来,这就相当于黔技驴了,知道黔技驴那个故事吧,一只驴放在那,黔是贵州,放在那老虎从没见过,以为这个驴多么厉害,试探几次,发现驴一点也不可怕,就上去一口就把驴吃了。针灸也一样啊,这个经络,你没有神气文化为依托,经络之舟怎么行,这个病怎么治啊,最终个搞来搞去就是一场闹剧,最后被国人和西医抛弃,你自己都说不明白,让别人怎么尊重你啊。就像这个中西医一样,搞来搞去觉得这个中药很好,大谈中药纯天然,倒把这个中医的道理抛弃了,最终成为西医的中药,那就成了西药,西医指导下的东西都是西药,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东西,不管用什么药,都是中药。现在西医也开始用各种的天然的草药,这就是几十年之争啊,什么之争啊,西医吃草药吃中药,西医抛弃西药用中药,如果这样搞,中医就完了。同样,经络也是,你不知道五脏六腑是神气在游行出入,里边行走的都是气,气的状态特点你都不知道,你说还扎什么针。要是很简单的把热当成阳气来对待,以后就没法搞,就像以前跟人说的,要是热就是阳,那把人挂炉上烤就行了。那么这是一个问题,不知道气,不知道经,不知道神,都不知道,你扎的是什么样的针灸。简单的把得气理解成酸胀麻疼,大家说这就是得气,得气是意会,酸胀麻只是现象,酸胀麻是特点,表示到什么程度,这要从气这个角度来理解的。现在大部分医院里扎的针,只是扎上去而已,补泻迎随调经啊,统统不讲,这样怎么还有效啊?身上两点,扎上必然会形成经脉。
病人的病自己就会去改变,不需要找医生,很多扎针灸都是找安慰,记得有人扎针灸,后背扎那个太阳经脉啊,那个针多长啊,我估计有30厘米那么长,在后背搞那个平刺,从后面这个腰一直通到胸上,胸两侧,就是后背的两侧,胸椎一直通上来了,不断的抽拉,不知道这个什么疗法。有的扎这个腹部,扎内关透外关,这样来回透,不知道这病人得到多少气,影响到五脏六腑多少,能够起多少作用。说这些什么意思呢,就是告诉大家,针灸啊,不能当做时尚,要知道后面气的运行规律,是怎么回事。
人是灵体,那么简单的对待是不负责任的,不要给病人吃毒药,不要用盲目的过激的方法。其中这个冲击疗法我就特别反感,大剂量刺击病人,西医也搞这个,中医也搞,把病人吃得神魂颠倒。不是有那句话嘛,目不玄冥其病不抽,这句话搞的流弊很大,不把病人吃的眼冒金星,头昏眼花,这个病好不了,那这个对于什么病来说呀,对于急症突发症实症适用,可以迅速来解决邪气的问题,跟他打一场快速战,把邪驱走。那对于绝大多数慢性病,或者虚损性的疾病,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把这个病赶走,不管用针灸,用汤药或者用其他方法。
现在有拉筋嘛,把筋掰来掰去,把筋掰开了,经脉就开了,强行的,从我这方面都不是赞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个问题都不容易解决,《内经》上不有吗,你这个气啊邪气刚来,融融未有所居,他没有家,在身体里游动的时候,一鼓作气,给它赶走。它们在你家里安营扎寨了,日子都过上了,孩子都来了,你再想一下子把它推出去,万万不可能,适得其反,搞得上吐下泻,病还好不了,徒损正气,要慢慢的来。为什么毛泽东说农村包围城市啊,他知道城市根深蒂固了,不可能一下子触动政权,先慢慢在农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嘛,先扎根,天长日久打持久战,最终才能撼动城市的政权。人身同样如此,什么叫久病入络,就是时间长了,这个病都到你细胞那去了,取出来是要持续下工夫的,反反复复,打拉锯战,毛泽东啊也伟大在这个地方。那么这就是针灸上的不知气不知经不知神,三不知,把经络搞成一种游戏。
还有一个针灸的问题,说人身得的病并不是某经某脉的问题,《黄帝内经》反复说,某经的问题某经治,但现在的疾病都不是某个经脉的问题,是整体的问题。七情、生活习惯等问题反映到身体上,这不是某经某脉的问题,调一下就可以,是需要综合性的调。比如说敲胆经这个事情,经常有人问我敲胆经管事不管事,再解释一遍,你不是胆经的问题,胆经敲的再好,也不能解决所有经脉的问题,你敲那几下胆经,能鼓舞多少胆气,现在都是综合性的疾病,不是单脉的问题,要全身性的调理,不是简单的敲胆经的问题,如果敲胆经就能增强气血的话,那这个问题简单了。
那还有第三个问题,现在扎针有个弊端,某病取某穴,这是有问题的,应该取某经,比如取脾经,不是取某个特定的穴位,取阴陵泉这个穴。什么意思呢,你看《黄帝内经》上,都是取足少阳,取足少阳泻之,取足太阴补之,都是这样说,并没有说取某一个穴,后来慢慢的弃经取穴,不讲经脉了而直接取穴,这个是不对的。一脉啊,一条脉上的穴都可以取来治这个病,如果单个取某穴治某病容易让我们迷失方向。那只不过是因为经验的总结发现,取这个穴比取这条脉上的另一个穴要好,效果不一,其实两个穴位都能治病。很多的针灸书上都说治某病取某穴,你要辩证,你首先要知道,这个病症是哪个经脉不调,你知道之后,这个经脉各个穴位你都可以取。那这个问题关于针灸的误区,我们就讲这三点。第一是不知经不知气不知神;第二是单经的问题了,现在是整体调节;第三是弃经脉取穴,这是大方向问题。
各个经脉之间有它的行经路线的,同时各个经脉又不是孤立的,和其他经脉又相络上,看看经脉血管就知道。这里面督脉任脉,它这个层次,比冲脉,十二正经它这个层次,要深一些。
问:烧山火透天凉的道理是什么?
我不是实际搞针灸的嘛,我也没搞过烧山火透天凉,不好说。我只是说过这个泻穴,取穴之后用泻法,会有凉的感觉。烧山火,可能是催动某些穴位之后产生的整体身体生热,整个身体热了。那透天凉,也一样啊。泻之后,产生突然的凉,虚则凉,气进则热嘛,从这个道理上来体会。
问:关于十二经脉的命名。
关于十二经命名,我记得已经讲过,当时讲《内经》的时候已经讲过,这里简单的重复一下。从阴阳多少角度来看,少阳气之生,阳气刚生起来,少阳,壮大了,阳明,太大了,太阳。从开合角度来说,少阳,开而走。气壮大起来了,在上面,饱满起来了,不能说是合,只能说聚集,阳气聚集在那儿嘛,所以叫阳明。什么叫阳明,又阳又明,阳气特性很充分。明是明媚,明亮的意思,阳气聚集在那儿,叫阳明,再走,聚集散开了,叫太阳,太过了。
那么阴气呢,少阴太阴厥阴。那么,厥阴是阴气之合,少阴是阴气之开,往外走,散开了,叫太阴。那么阴和阳相对,太阴为什么对阳明,少阴为什么对太阳,厥阴为什么对少阳,这种相对我是讲过的。怎么说呢,这是阴阳相推移嘛,我举一个例子,
厥阴对少阳,厥阴和少阳你可以理解为一个组,这里阴气到极点时,阳气往上,厥阴中孕育着少阳,理解成震卦,震卦上面两个阴爻理解成厥阴,下面一个阳爻理解成少阳,这就是阳在阴中生。就像我们肝经,肝中藏胆,肝是厥阴,是体,胆就是少阳,就是用,肝胆组成的震象,肝的生气需要胆生发上来,那么肝体就像上面两个阴爻,那个胆就是那个阳爻,这叫做雌里藏雄,或者叫雄里藏雌。《悟真篇》不是说了嘛,这是一种很经典的形式,阴阳结合的形式。肝中藏胆,厥阴中藏少阳,少阳和厥阴是一对。这厥阴中孕育了少阳,是生的关系,不是配的关系。不然少阳应该配少阴,这是正配,但少阳从哪儿出来啊,从娘胎里出来,这娘胎是什么,厥阴。就是在最黑暗的时候产生了少阳,所以说少阳和厥阴配。这是很多人绕不过来,可能道学基础不深,《内经》里面没有说破为什么,只是这样命名。其他的都是这样,阳明配太阴,少阴配太阳,都是这样。
阳明和太阴是什么卦啊,是兑卦,太阴是上面一个阴爻,阳明是下面两个阳爻。那到了艮卦,上面一个阳爻就是太阳,下面两个阴爻就是少阴。是这样下来的,从震发展到兑,从兑发展到艮,正好是三卦。有时候光说表述不清楚,用象来表示比较清楚,这里是相生的关系,不是相配。我不知道你们听没听明白,那就像我们开方看病一样的,你治肝病,一定要补厥阴畅少阳,一体一用啊,体上要照顾,用上也要照顾,因为现在很多人治肝病,光畅用不知道补体,不给厥阴补,厥阴怎么能生出少阳来呢。治肝病不停的泻,体都泻光了,体没有了,哪还有用呢。同样,五脏六腑,心肝脾肺肾都是如此,难道你补肾阳的时候不补肾阴吗,肯定不行,补肾阳的时候一定要在阴中求阳。你看那些肾气丸,大凡就是这意思,在阴中求阳。治脾也是这样,治肺也是这样,治心也是这样,要明体用,知道厥阴少阳的关系,这才是跨出治病开方的第一步。
烧天火透天凉,这个意义并不是很大,我们治病不能以异惑人,不能用很奇特的手法去迷惑别人,这个是不对的。治病都是在平和当中治病的,用平常的办法,方便的办法达到治病的效果,这个是我追求的,叫中平之道,不行狭走奇用怪,这个可能还可以出奇制胜,要用中平之道治病。人要有好脾气,不能乱发脾气,不好的脾气是不能用来做大事的,中正缓和嘛,方正条柔,这是我们做事的方针,这样才能长久。为什么脾胃能纳百谷啊,就是脾胃有中正之道,其他四个脏都要靠脾胃去调运,没有脾胃就不行。就像炼丹一样,没有媒婆,这个丹练不成。什么叫媒婆啊,戊己是媒婆,戊己就是土,没有真土,金木不能化合,水火不能相击,必须用中土粘合,这个真土就是中平斡旋,同样用在治病上也是一样。
中医和西医的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我们讲了这么长时间的气道中医,大家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简单回答一下,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医的本质的是什么?现在很多西医不能解决的问题中医可以解决,老百姓都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很多老百姓都相信中医,而且中医在治疗慢性病时有些独到的特点,感觉现在社会上中医的普及有了一些起色,可能现在国家也开始支持中医,所以我们现在更应该理解中医的本质,因为作为一门学科,最终都要问及来源和精神实质是什么,这些我们都要清楚认识并且能够回答,现在不用向病人群众说中医的本质,群众知道中医治本,西医治标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是对于一些学者,我们应该清楚地知道中医的本质是什么,不能说一个东西很好,但是连它好在哪个地方都不知道,如何好都不知道,如果这样咱们学中医就很悲哀,希望大家都来说一下,中医和西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讲了这么长时间的气道中医,我希望大家有一个起码的认识。
说到根子上,其实这是两个文明的冲突,根本不同的文明形态,所以大家一定要站在非常高的角度上来认识中医和西医的根本区别,然后用这个作为整个的指导思路,去贯彻中医的本质和精神。如果只知道中医是整体论治,西医慢慢也会整体论治,它也不是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它也是慢慢在找原因,中医有针对性治疗,西医也认识到个体的差异性,它也在不断地针对性治疗,这个以后都会有的。如果只是认为整体论治,个体差异针对性治疗,三因制宜作为自己的特点,慢慢的西医有了这些,中医也就没有了什么特殊性,所以我们都要从更高的角度上来认识中医,这涉及到我们一个普遍的立场,这个没有搞清楚直接影响到我们以后的学习,这个就像旗帜一样,这个就是风向标指引我们向前,如果我们连目标都没有看到,那么我们走的斜路可能就很多。
中医之所以难学,不是中医的理论和实践难学,而是我们在学中医的过程中走的斜路很多,不管是别人指的路还是自己摸索走的路,走的斜路太多。很多人问我,要我推荐几本不错的教科书,每当这个时候我就非常犯难,如果说推荐经典的书,比如说《内经》、《伤寒》、《本草》等,他们又不懂,不是入门的书籍,如果推荐入门的书籍,我又不知道推荐什么,所以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跟大家讲一下,要我现在写这样一些东西,也不太现实,一是没有这个能力,二是也不知道怎样来写,话说完了就拉到了,但是写书于笔端,需要前思后想,不像写小说,可以由着自己性情的发挥,写这些东西非常耗神,而且哪些对啊,自己也没有能力把握对错,所以借这个地方跟大家聊一下,现在看一下大家怎么说的。
“中医扶正气,祛邪气”,“西医头痛医头,中医看整体”,“中医能上病下治,左病右治”这些应该能够代表普遍学过中医的人对中医和西医区别的观点,这个跟大家说一下,大家说的基本都对,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区别,因为我们是讲气道中医,所以我从气道角度看中医和西医的区别。
我们说过世界分神气形三个层次共同存在,相互作用制约,神是精神层面的存在,形是物质层面的存在,中间夹杂着气层面的存在,我们讲气道中医也是从这方面来入手,来研究中医。因为气这个概念是中国所独有的,它不是空气的气,也不是我们呼吸的气,而是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气文化,气更几于道,气有运行的规律和具体的存在形式,中医是看到了气的存在和气的规律来指导治病的一门医学,这是中医一个核心的特点。中医讲究整体,西医讲究局部,这个只是认识到认识到气以后能更好的体察到整体,我们不能弄反了,把整体论治当成是中医的核心特点,你可以说整体论治是中医核心特点的外化,因为中医认识到了气,所以能更好的认识到整体,因为所有的气都是融合相通的,气与气之间是有区别而又有联系的,一气动而诸气动,一气衰而诸气衰,一气和悦而诸气和悦,一气怒而诸气怒。这样我们就能知道一与多之间是一个整体,从而我们能够很好的体会什么叫做整体,西医也在探讨整体的概念,但是西医是在站在形的层次上探讨整体,没有我们站在气的层次上更便利,更高瞻远瞩,我们能更好的理解中医的整体是建立在气层次上的整体。
有人说中医是艺术,西医是技术,这个也是中医核心特点的外化,因为气是有灵性的,是有感悟感觉的,这种感觉是一种气质,跟气这种灵性的东西打交道,必须通过艺术的手段沟通交流,所谓真正上层的艺术,是神思与气韵的变化,而不是形体的变化,这个叫艺术。不能说描的像叫艺术,描的象莫过于照片了,那么画的艺术在哪里?就是在神韵和气韵,所以说只有跟气这种灵性的存在打交道,才能应用到艺术,如果只是跟死板板的形体打交道,只是相当于技术活,所以说书法,在看历代的碑帖和留下真迹时,就知道什么叫神韵和气韵了。如果写书法时只在线条上下功夫,这是书法之末,你想把线条写得很美,每一笔走得很符合形体美,这样永远也不能达到书法的高境界,因为形由气化,气由神主,形和书法一样,写出来的每一笔都是气韵来推动的,气韵又发端于你的神思,也就是神主气,气化形,在神的层次,也就是整个内心精神这个方面下功夫,并且通过气韵到技法,才能写出书法高境界的层次上来。
我们治病也是一样,只是注重形体某一方面的变化,不管是局部还是整体,不从气韵的层次上来考虑问题,你仍然不能抓住变化的规律。中国建国之后搞证的研究,肾阴虚,脾阴虚等,搞这样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后来也不了了之。拿出五个症,有三个符合脾阴虚的特点,就断定为脾阴虚,这是非常滑稽可笑的。因为气的亡缺,只是从形体的症状上来套是什么证,五个选三个,是填空还是选择,又到了形体上的追求,这个肯定是死胡同。所以跟大家说一下,中医真正的特点是认识到了气道,所以我们讲这个中医叫做气道中医。主要是告诉大家,时时刻刻把握住从气道的角度来理解中医,理解理论并且指导临床。不管是舌象、脉象、面象、身形之象、走象、坐象、眼神之象,所有的象都揭示气象,以后我给大家准备一些舌片,让大家看一下,如何从气的层次来体会人的舌苔和舌质,一定要用第一眼来看,中间不要有任何的思维,有了思维就局限了,跟看人一样,第一眼看人就有一些直觉,尤其是一些女同志,这个直觉有时准,有时不准,我们搞气象也是这样,用第一眼来看,而且不要去分辨,舌苔的薄厚,厚腻,这个可以来说,明白了以后可以讲出来。像喝水一样,水的热冷,喝一口不会去分别是热还是冷,自己喝后就有感觉,然后把感觉通过语言描述出来。
学气道中医也是运用这种方式,初期可能困难,不是学的困难,而是把固有的思维向这一方面转化困难,就像我们一直往南走一样,以前干什么都是往南走,以后突然要往北走,你还通过往南走达到往北走,这是不可能的。就像学佛法一样,有一个比喻叫做“头上安头”,本来是要破除执见,自己反而执某种东西来破除执见,这不是“头上安头”吗?就跟放下一样,通过拿起某些东西来达到放下的目的,你永远不可能放下,我们也是这样,你如果不能从第一感来体会气道,想通过分析,分辨,一条条的罗列,最后变成了选择题来理解气道,这样永远不能理解气道,难就难在这个地方。只要敢从南往北走,只要能跨出这一步,知道转身转过来,这条路非常好走,闲话就说到这里。
喷泉理论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病在肝,为什么俞在颈项呢?再往下看一下,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若按部位言,心和胸胁,是很接近的,秋是病在肺,俞在肩背;这个也靠谱,到了冬天,病在肾,俞在腰股;这也差不多。病在脾,俞在脊,这个也能说得通。唯独肝,俞在颈项,那么大家怎么来理解?如果按部位来,东方生春,病在肝,俞应该在两胁啊,为什么跑颈项那儿去了?这是大家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这个对于大家理解这个俞非常关键。还有脾,它的俞在脊,而不在腹。哪些在前边,哪些在后边,你看肺在背,脾在脊,肾还跑到了腰和大腿,心在胸和两胁,居然肝在颈项。如果肝从部位来讲,有些问题。 下面再接着看。“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支。”与上边又有些区别了。接下去又说了:“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鼽衄就是流鼻血,衄血。 这三段可以互相参考,它们说的重点不同,但里面有一句。 这样吧,我解释一下,要认识这个问题,要搞清楚另一个问题,无非是春夏秋冬,生长化收藏,这几个气的运转状态。大家说春气是什么状态?春气应肝。人身一团气,是一个什么状态,结合这个春天,俞在颈项,病在头,善病鼽衄,那么春天是一种什么状态?春天之气萌发,其实要体会一下这几段话的意思:阳气上升。再跟大家说一下,当你说上升状态时,不要单说阳气,很容易把这个阳气和身中的阳气混为一谈,直接说气上升就可以了,或者说是气机上升。阴阳相随,阳气升则阴气随,那么阴阳一起往上走。不要说阳气升,所谓的阳气升,阴气降,那个是相对于升降来说的,把升的气叫做阳,把降的气叫阴,实际是整个气向上升,整个气向下降,没有说绝对的阳气就是升,阴气就是降。如果单纯地分阴阳,容易割裂,在大家没有很好地理解气机运化规律时,希望大家尽量少谈阴和阳,等你明白了,你就知道你所说的阳气上升是哪股气上升,这个很重要。直接说,气上升了,它怎么上升的? 这里面有一个机关,相当于一个窍吧,今天我把这个窍告诉大家,希望大家能够记住,不管现在是否能够理解,我希望大家记住这个模型,对大家以后学习、悟道,或者对整个的中医及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这个上升的阳气,也就是气机,是象喷泉一样喷出来的,它是从里面向上拱出来的,一会儿咱们讲到其它的气的时候,就知道喷泉上升的意义有多么重大了。它是从里面向上拱出来的,一会儿咱们讲到其他的气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个喷泉上升的意义有多么重大了。也就是整个的气机不是均匀的升和降,是从里向外往外翻出来的,你看那个喷泉了吗?喷上去喷到最高点,然后散开,那散开的和这个喷泉喷出来的水是不一样的,那么这个对大家了解阴阳消长,生灭转化至关重要,如果这个不了解的话,很多阴阳方面的问题你没法前进的,所以今天要把这个窍告诉大家,不管大家了解不了解,希望大家能够牢记,对以后大家学这个阴阳是有巨大帮助的,也就是说这个气机来和去的形式是不一样的,不会是那个拉车,拉过来又拉过去,没有那回事,那么通过这个模型和这么一个规律,大家就能很好的解释,为什么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大家说说为么呢?俞在颈项,病在头,善病鼽衄,看看有没有能解释的,所以刚才啊那个模型,是像喷泉一样的模型,在大家以后学阴阳的过程当中,有很多你要解不开的时候,就想想那模型,很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我记得有人说这个中国的阴阳啊是不断的反复,一个无限循环论,其实比这个无限循环论他所说的要复杂的多,但更自然的多,这就是中国古代阴阳五行的奥妙所在,他把这个自然的规律看透了,看明白了,在这个基础上,辅以阴阳五行这个模型。但是有一点,如果你不知道这个模型,你单纯学阴阳五行,那么你不可能推出后面那个自然的普遍规律的。什么意思呢?很多人学阴阳五行最后学死了,学来学去他学的是死板的阴阳五行,而不知道这个阴阳五行是如何体现后面整个的气机规律的。所以说这是我一再强调的,大家要多学一些气机的道理,现在的阴阳五行不是古人所说的那种阴阳五行了,你看看《黄帝内经》、《伤寒论》《周易》这些书上他是怎么来表述阴阳五行的,后来越来越走样了。很多人不知道后边的这个气机了,他拼命拿这个阴阳五行来推阴阳五行,推来推去把后边那个真正的东西给忘了,所以说对后来的阴阳五行学的越来越困难了,后来学僵死了嘛。所以我们这个气道中医重新来谈气道,我们不是反对阴阳五行,我们是希望通过气道来揭示,告诉大家阴阳五行表示什么。 我把这个跟大家说了吧,刚才说的这个喷泉,其实想告诉大家什么道理呢,是想告诉大家这个升降,升时是气聚上去的,降时是气散下来的,喷泉是一条水柱打上去的,下来的时候是散拍下来的,这个就是喷泉模型给我们带来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一个气机变化。那么同理,我们气往上升的时候也是聚着升上去的,从里面升,不是从外面升。人身嘛,你把它比作一种气团,里面是周行变化,气在里面升,直着上去的,走内脉上去的,你可以说走肝经上去的,肝经是升的。下来的时候,就是散着下来的。 那么这个病俞在颈项就好理解了,你看聚的时候气在里,影响不到肝胁,肝胁不是它的俞,它直接在里面走,当走到颈项的时候,因为脖颈很窄,他会把这个病理表现出来,把这个特点表现出来,然后一直顶到脑后门上,所以病在头,会突然头晕头痛,很多都是这条肝经顶上去的。病在鼽衄也一样,它一顶,气往上一冲,顶在鼻腔,把这个血顶开了,人就流鼻血。很多流鼻血,它是肝经过剩,冲开了就流鼻血了,这个气很猛很聚。 这个大家知道吗?你们仔细想一想,所有的学问,尤其是《内经》上的那些,都是连贯的,没有说割裂的,割裂了这个东西你就学不了。我不知道大家有几个读过伤寒,关于厥阴肝经的,这书有一句话,气从少腹上冲心,可以找一下给大家打一下这个原文,气上撞心哪,具体前后看它是怎么说的。什么叫撞心哪?为什么用撞字?这个学了《内经》再对照一下伤寒,你就发现问题所在了,因为大家都讲了一个气机嘛,都理解到那个层次,那么言语上的描述都向那方面靠。只有很聚的气,它往心上顶,才会用撞心来形容。撞嘛,很强的力,冲嘛,所以叫撞心,“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这个《伤寒论》所有的原文,没有一个用撞字的,唯独厥阴病用撞。气上冲心,大不了就是一个冲,那么只有厥阴用撞,冲的气弱,撞的气强。大家可以仔细体会一下,你看咱们可以说是喷泉射出的水,可以撞击东西,你不能说扇一下扇子的那个风可以撞击东西。给大家提个醒,学好气道学好气机,对我们理解《内经》《伤寒》《本草》这些经典是有巨大的帮助。你光读阴阳,光理解五行,你基本不可能理解这样的用词用的这么准确的味道在哪里。 好,那我们接下来讲,那下面就都好解释了,大家只要知道这个喷泉模型,下面就都好解释了。“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在胸胁在脏,善病胸胁,所以胸胁胸廓藏五脏嘛,心又为五脏之大主,意义重大。放在这个地方,当然是说如果这个心有病的话,直接影响到整个脏腑器官,所以说这个胸胁,病在脏来理解,这个没什么可说的。关于“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你看几个都是在肩背,秋是风疟,那么肩背和风疟都是外在的,这个我们用模型就很好理解。降的时候,气散在外,那么气道用降气,肺也是降气,是外表,那么这个肩背相对心来说,这个肩背更在外,所以用这个肩背和风疟来表示外在的承受和外在病变的变化。 那么下面这个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你看病在肾,是腰股,然后病在四肢,冬病痹厥,这个大家要拿原文看,你要看不琢磨,这说过就过了,不理解用词的神奇变化,等于听热闹。咱这个也不是说热闹的事情,这说的什么意思呢?正气在里,肾在下,所以管他叫腰股,都是气之所至的地方。那病在四肢,这个我们都知道,大家有没有人说一说为什么病在四肢啊?冬善痹厥,厥在四肢,病在腰股,这三个联系在一起,怎么说明气机呀? 给大家说一下,我们看一下喷泉理论,水喷上去,聚在上边又散下来,散下来之后,水又藏了起来。藏在里边,再喷上来,它是这么一个过程。因为气藏起来,而四肢在身体尽头,气运转不到,所以容易得病。冬天气藏在里,外面四肢要容易受伤,容易痹厥,因为气不能达表了嘛,但是它这时候肯定要照顾到外面嘛。如果里面伤了,这个气机本来藏在里面,这回更出不来了,所以更容易导致四肢出现疾病。那么这个我们就想到了,很多肾虚的病人,比如说有四肢浮肿啊,四肢沉重,四肢寒痛,很多这样的病啊,都是由于里气虚导致的,而并不是由于外边有实,譬如风寒之气相搏导致的风湿病、浮肿病,那么这种病你单纯的去风湿、通经脉,往往越来越厉害,这个病治不好,就是里气虚外边就会出现病变嘛,这是很简单的道理,这个就是为什么会出现痹厥。有些下肢麻木的萎痹的病人多半是肾有问题了,如果说他长期的话。 那么怎么来辨别这个虚实呢?其实很简单,他得病突然得的,年纪很壮,身体还可以,硬朗,得这个病又很疼,这个是实病。反之,时间很长,身体很弱,突然萎痹麻木,四肢不用,尤其是不用和麻木,绵绵不绝,痛而不甚。天天痛,但是不会说是龇牙咧嘴,痛得在地上打滚,来势又不重,这样的病一般都是肝脾肾三藏空虚。里气不行了嘛,气来了不能达表,不能至表,那导致表气不利,四肢不摄。这应该好理解的吧。四肢酸疼与关节炎你看现在市场上,很多治老年风湿性关节炎的,很多腰骨疼痛类的,这些附子乌头,有好多这样的猛药,或者贴那种膏药、拔罐,都是治标不治本,都错了,方向都治错了,你不用补益气血的药,边补肝肾,这个风湿你去治这个疗效不好,这个腿都麻了你还在那通经呢,大家可想你整个缘木求鱼,方向搞反了,手麻腿麻那是你的里边气瘪进去了,不足了,气血顶不到手和脚上,不是说手脚那里有病邪在那放着你气血拱拱不动。你看现在有的人,手搭在那,稍微有点重物,手就麻了,这个明显的是里虚啊,所以你不去养正补虚,你去通,舍本逐末。 大家学中医啊一定要求气机,求整体不要求部分求个体,求死板,搞那些教条的东西没有用的,还有好多得半身不遂的也一样的,大厦将倾独木难撑,这个半身不遂躺那了,你用大剂量的通经的药去搞啊,这个九死一生。有些大夫看病心急,开的剂量就是大,这是一种大夫,这是孟浪大夫,尤其现在城市病,这种大夫越来越不吃香,这个实病少虚病多,你大剂量猛攻都会产生明显的副作用。还有一种大夫开方剂量很小,药很平庸,该补阴的时候补阳,补阳的时候补阴,补下的时候补上,补上的时候补下,或者干脆他就是补一个中,和事老嘛,我就是一个方子加减对症所有的病,这也不对。你不知道气机所在,你这个用药啊漫无目的,这也没有意思,你这方子谁吃都不会有问题,那就是吃饭,谁来都给二两米,你想想这能治病吗?这个我就治过啊,明明下面肝肾虚的,你上这个玉屏风散或者小建中汤,你这个病在下家不在中家,你搞错了,那这样也不治病。 或者跟大家说一下,就像那个你得看到猎物在哪,你才发射,,你要看不到,给你多少箭把一屋子的人给射死。要么你不发现,治不好病,那么你瞎发现治死病。那现在很多老大夫开方开的越来越小,药味越来越多,量越来越小,有多少原因他都怕了,他知道中国的这个草药有毒副作用,草药跟食物相比有很多的偏性,比如你川穹用多了枳实用多了都不行,这个阳虚的人生熟地用多了也不行,所以说他原先量敢放20克30克,后来开了一次大方之后,这个出现副作用,他不反省用药,他把这个药量减下来,减到十克不行再减到五克,不行再减到两克,那这一克两克的基本上没有作用,所以说大家一定要发现病机,找准了,药要适量,不能多不能少,药对证。 好那接下去咱们来说一下,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这个长夏善病洞泄寒中,这个应该不用多做解释了吧,关于脊明确的意思就是中,脾属中嘛,人整个从后边来看脊柱正好是一个中轴线,他主要在强调这个脾属中央,运帷为四方,那长夏善病洞泄寒中,寒中嘛都是中央出了问题,咱们解剖的脾很小,当然其实这个脾是四气所合,好那咱们现在九点了,休息五分钟吧,大家思考一下,理解一下。 你看马上就说了,人的精气的重要性,这个精啊,夫精者,身之本,并不是肾精,五脏之中皆有精,也就是说人的精微之气在里,人有精则整个身体旺盛,无精则整个身体衰落,以至于最后的亡嘛。精,气之精微者,这个精不是指单纯的精,那么用肾精可以代表,身之本嘛,根本。现在很多人不知道藏精,养神,你看这人无精打采嘛,没有精神说的既没有精也没有神,萎靡不振,造成这个人萎靡不振两个原因,一个是精耗过度终于导致他萎靡不振,尤其现在城里的人生活方面的压力大,耗损大。外在的耗损,身体方面的耗损,透支,导致精的透支,天天的读书看报看电视用脑,导致精神耗散,最终导致精神不济。很多人过三十明显感觉精神走下坡路,到了四十感觉精神不济,五十精神困顿,六十精神迷糊了,好多人都是这样,知道养身保精全神的少之又少,知道自觉保精全神的就更少。有些人工作很轻松,又没有过大的欲望,那他能够自发的保精全神,就是极少人知道真正的养精蓄锐保精全神。那我们工作也好学习也好,为什么《道德经》上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就是把外在的东西,凡是耗损精神的东西都看淡,那你慢慢的你精神就充足起来,慢慢的过程不是一天两天的,不是三月五月,有的要一年两年三年四年,你身体不好养一年精神,你的身体不走下坡路,养三年精神,身体小旺,养五年精神你就大旺,为什么很多人衰老快啊,一个重要的原因他耗散精力,精血神都耗散掉了,人没有精血神就像一个屋子没有主人一样很快就破败掉了。 为什么很多人身体垮了以后很难恢复啊,那就是说他没有这个毅力也没有这个觉悟,拿出三年五年的时间来养精神,不可能的。这整个社会的大环境,这个人的惯性推动他,没有一天不忙碌,没有一天不耗精,耗其精血,败其神气,所以现在大家上班压力很大,早晨跑出去上班,晚上回来做饭,还要思考明天怎么办?日子怎么过?不可能不耗散精神的,所有说总是拖着一个疲惫的身躯不停的往前走,当走不动了,或者时来运转来,有机会能让你休息休息,真正在困苦当中在忙碌当中能够反省养精安神的,不为外界所惑的人万里挑一,没有这样的人,太少了,所有很多人老说“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林”其实大隐隐于市,现在大部分的人隐于市了,都被这个市所污染,很少能隐在其中。所以说现在大部分所说的“大隐隐于世”都是借口,与其这样,你还不如隐居山林。我记得屈原啊,他在早年学佛,跑到山里当了个野人,待了好几年吧,精神矍铄,眼睛放光,晚上能够自见光明,身体很好,飞檐走壁,不说飞檐走壁吧,起码健步如飞吧,这就是隐于山林达到的这个初级的效果,很不错了,你看现在长期在城市里面生活的人能达到他这个十分之一吗?不可能的,我记得哪本书上写的一个宫女,不小心被埋在了一个坟墓里出不来,她看坟墓里有个乌龟还是什么的,在里面学吐纳,在里面活了一二百年,这个人先说是不是真的,咱就不好说,起码咱们可以做个借鉴,后来挖出来以后还容颜不变,但出来之后很快就衰老了,这个也告诉我们人在少吃寡虑的情况下,这个自身的整个的建设,这个修复的很完善,不要泄气不要泄神,你要是气泄了神泄了,你也会衰老的很快,就是百年的事情,那大家不要把这个当儿戏,有很多人说“我没见过啊,没见过这样的人啊”这个只能说你没有见过,你不能说所有人都没有见过,跟飞碟一样,有多少人见过飞碟?并不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啊,就像那个阿波罗计划一样,飞到月球,他是媒体不断的报,那么你见过吗?你也信,这就是媒体的力量,这个不断的跟你报道这个事情你也信,大家一定不要说你自己没见过,就认为没有,现在不是也揭露阿波罗登月是假的吗?是真是假,一个人他信什么不信什么,你要拿脑子好好想想,多接触多了解,不要轻易下结果,不要被眼前的事迷惑,上次给大家讲过刷牙,那刷牙不是理所应当吗?这个中国历史几千年了,就中国刷牙的历史有一百年了,如果想成为一个智慧的人或者成为一个达人,那需要把你放在整体历史长河当中思考问题,不要放在历史的一个点思考问题,井底之蛙只知道自己那口井,不知道外面的世界,记得《庄子·》河伯那一章啊说得很好,河伯就是一条河里面的一个神仙河伯,他觉得他这个河的水啊洋洋大观,这个水从这个岸漫到那个岸觉得了不起,牛的很!洋洋大观,觉得整个水就是他了,那么等它慢慢的流到大海的时候,忽然发现原来大海那么广阔的,我这个点水算什么?才知道自己的丑陋和无知,所以说学无止境,我们尽量打破我们很多的藩篱,脑子多想想,多考虑考虑,整个问题你只要认真考虑都会考虑通的。
那今天咱们讲一下经络和穴位,因为现在中医热起来了,人们也对经络也非常感兴趣, 那么做经络讲座的人也很多,大家试着扎扎针灸,可能对针灸有一定感性的认识,现在比头几年多了这个对经络针灸的关注。那么今天咱们主要还是用一堂课的时间来讲经络和穴位,只能讲个大概,对大家关心的一些事情和基本常识做一些简单的介绍,那么我这列了一个提纲,讲的过程当中可能会有些偏差吧,大致上沿着这个思路讲。第一个咱们要说经络是什么;然后经络有哪些;经络脏腑的关系;经络是否能完整的解释生命的运动;穴位是什么;穴位命名有什么含义;如何取穴;然后再讲下针灸,经络针灸怎么能治病的;为什么能治病;然后最后一个问题谈一下现在关于经络和针灸方面的误区。大概是这么一个提纲吧,但是具体讲的过程中可能有发挥,也有可能不按照这个来讲。
1、经络是什么?
那么经络是什么?那咱们可以这样说,经络是精粹,流传了几千年,不知道从哪就有经络,这个是不可考的。《黄帝内经》这本书里面也谈到经络,《黄帝内经》有的说是秦朝的,有的说是汉朝的,那么可以肯定的就是在秦之前就有经络,可以说《黄帝内经》是前人的一个结,再往上推,就不知道推到什么时候了。
从我们这个气道角度给大家讲经络,我们倾向于经络是从上古就存在的,上古的人类就认识到了神气形,三个是有层次的存在,就知道经络的存在,现在由于物质文明很发达,那么主要研究形的层面,所以在神气的层面比较忽略,经络呢就是气的层面,我们说传统文化是神气的文化,渊远流传几千年,经络就是其中一支,所以大家看一下现在这个经络热,包括这个我国国外都在积极的研究经络的实质,研究了这么多年,大家莫衷一是,也不知道这个经络到底是怎么产生的,经络的规律是什么,都没有搞清楚,但现在基本承认经络的存在。通过现在很多精密的仪器,测电啊,测磁啊,已经能够知道经络是确实存在,这个其实啊不是他们定义就存在,其实客观是存在的,只不过用现在的方法证明它存在。现在由于国外对经络的研究热了很多年了,反而国内的,老祖宗的东西,自己没研究明白,外国人开始研究,外国人说这个东西具有科学性,科学可以证明它的存在,并且用于临床上有效果,然后我们才发现,原来老祖宗的东西这么神奇,外国人都在研究,那么我们也要研究,怎么研究啊,跟着他们去研究。我不知道是庆幸还是可悲,总跟着外国人走,包括我们祖先的东西。你看现在很多大专院校啊,包括一些中医院校,中医的临床机构啊,对经络的研究,很多是借鉴国外的科技来进行研究的,用各种方式来揭示经络的存在。
我们第一个题目就是经络是什么,已经开始跟大家说,这个经络是气的层面的产物,什么叫气,咱们说过气化形,就是所有表现出来的形态,组织结构,细胞,器官,摸得着,看得见的,仪器能测的这些都是形,小到一个分子,大到整个宇宙,那么在这个形的存在方式之上,有一个气的存在,经络是那个层面的,这个是文明的差异,现在我们这个是物质文明了,让你去理解气的层次的时候,不好理解,就像瞎子去理解光明一样,理解不了,他还是通过从手的触觉,耳的听觉去理解光,这个是徒劳的。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你才有可能去理解清楚。所以我们说经络的是什么,经络是气的层次,是人体在气的状态下运行的形态、方式,我们知道形界人的循环运行有血管、淋巴、神经、体液,靠这种方式去循环。那么到气界就不是这套东西了,就变成了的经络,它们之间互相循环运行,有营气卫气有脏腑之气,我们用仪器用电磁波去感应这个经络,不是真的经络,是气界影响到形,产生了变化,通过电磁场能测出来,现在研究这个东西啊,虽然有时候它能够找到经络的循行,但找不到经络,就是因为经络是气的层次,和形的层次不相干,依靠仪器靠近不了那个层次,只能靠近他影响到形界的层次,所以说我奉劝很多人,想把经络研究明白了,首先要把神气这一课补上,你才有可能跨出这一步,去理解经络,如果仍然在形界徘徊,通过形体想找到经络存在的依据,可以说是徒劳的。好,那这个是关于经络是什么。
2、经络有哪些?经络和脏腑的关系?
那第二说下经络有哪些,大家知道《黄帝内经》这本书对经络有大量的描述,包括临床指导,大家普遍的公认经络十二条,加上奇经八脉。那么十二条经脉,有哪十二条,这个应该大家都知到,说得上来,阴经六条,阳经六条,各分手足,手上是三条阳脉,三条阴脉,足是三条阳脉,三条阴脉,手三阳手三阴,足三阳足三阴,阳经行在外侧,阴经行在内侧,或用胳膊肘,屈肘是内侧,凸出是外侧,那么阳经在外,阴经在内。腿也是,两腿并拢,靠后靠两腿之间的是阴经,在外在后是阳经。阴经属脏,阳经属腹,一会儿咱们讲和脏腑之间的关系会说到。奇经八脉,在十二经之外,仍有八条经脉,是前面任脉,后面的督脉,前面的冲脉,腰间的带脉,还有侧面的阴维,阳维,阳跷,阴跷总共是八条。那么是不是经脉就这么多呢,不是,主要的经脉是这些,不同层次还有不同层次的脉,还有道家的内脉,还有佛教佛家的这个经脉,所以我们不能只认定只有十二条经脉,不是的。
那么这些它经脉是怎么循行络属的呢,大家翻开教科书看一看,咱们先讲十二经脉,这十二经脉怎么落属五脏六腑?比如说足阳明胃经,这个阳明经脉跟胃经连在一起。肝经,足厥阴脉跟是肝落属在一起,就相当于一个总部跟一个分支机构一样,五脏六腑是总部,经脉是分支,是经渠。那么更形象的来比喻,是湖泊和河流的关系,五脏六腑是湖泊,经脉是河流。那个咱们知道,这个整个由气所充,形所养,神所统,精气神是构成我们人体的几个要素,就是人之所以能生活、思考,主要是他们互相配合、支撑,那么在体内构成了五脏六腑,这五脏六腑是藏精的地方,藏精华的地方,好的东西都藏在五脏六腑里了,然后由五脏六腑统筹,也要向外推,五脏六腑要活动、要运动,要通过经络来完成,那么经络从哪得到能量,从五脏六腑得到能量,五脏六腑的支配,五脏六腑充盈饱满,经脉才能饱满,脏腑都空,经脉就空。湖泊水干了,河流也干了,所以说五脏是本,经络是标。五脏六腑是体,经络是用。
再比如说我们下肢有劲没劲,要靠下肢的经络充盈饱满,你这个才有劲,这个后面呢足太阳膀胱经,前面胃经,肝经,胆经,肾经,脾经都走腿,三阴三阳吗嘛,这个经脉好使,腿就利索,经脉不好使,腿就不利索。那什么决定它这个好使不好使啊,就是五脏六腑决定好使不好使,我们的肝经,脾经,肾经都在下面,肝、脾、肾三脏的经脉都走足,人们说了人老先老腿,就是肝脾肾一空,它往下走的经脉就空,那么经脉一空,腿就没劲,就不利索,就出问题。那么心肺的经脉走上,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阴肺经都走上,那么心肺功能弱了,手功能就弱。有人的手握力不行,手不举啊,肩沉啊,这是由于心肺功能不行导致的,所以说可以看出经络的好坏来源于脏腑的好坏,脏腑是本,经络是标,那么它们与脏腑的关系我们已经这个告诉大家了,养生要求本,那这个本在哪,就是五脏六腑,五脏是藏精的地方,你看《内经》上说嘛,五脏藏精,六腑推运,其实六腑也藏精,相对于经络来讲,五脏六腑是精华所在。所以大家看一下古人画画,一般肚子画的很大,胳膊腿很小,并不是古代没有视觉,没有对人体比例的把握,而是他更注重写意,有物本精神。现在画画呢,都把肚子画的很小,腿画的很长,脑袋画的很小,现在人类在追求这个,都想腿长的长,长得很瘦,那这个就是舍本逐末的一个标志。人精华的有无要体现在五脏六腑当中,五脏六腑要饱满充盈,人身体才会好,反之身体就会差。老子讲为腹不为目啊,目就是眼睛,腹就是肚子,眼睛是末,胸腹是本,所以要重视胸腹,胸腹中更要注意肚子,气海之所嘛,眼睛是来源于肚子,说具体一点来源于肝,眼睛有病你不要去治眼睛,通过一个画画我们就可以清楚的发现现在人舍本逐末很厉害。
那么再说一下经络的循行,其实很多人都感兴趣,那么经络的循行主要是由这个营气的循行,卫气的循行,这个营气的循行是这个经络的基本循行,就是从手太阴肺经出,走手阳明,走足阳明,然后走足太阴整个的是把这个五脏六腑和十二经脉都走一遍,那么这个做为经络的循行的一种。另一种是卫气的循行,大家接触的少,卫气循行《黄帝内经》说的很清楚,人一睁眼睛卫气从眼睛就出来了,关于卫气具体的走行可以看一下《灵枢》。
现在很多人热衷于针灸治病,这个可取不可取的呢,只能部分来看,某时取某穴刺某经,这个《内经》上也说过。那在这啊说一点,关于循行不是简单的,大家看我们身体血液的循行,淋巴的循行,体液的循行,就应该清楚的知道,形界的循行都如此的复杂,气的循行也不那么简单,并不是说有一个模式放在那参照就可以,关于阴阳五行八卦啊,通过模型用深了就会发现,事情远非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它可以作为一种方式,一种思维模式,指导我们去理解,但是对具体的事情有时候无能为力。因为世界是复杂的,神气形界生命运行模式都是复杂的,具体到个体的时候也是复杂的,关于经络循行入腹之后的描述,《黄帝内经》没有再具体解释,两个原因,一个是太复杂了,写不清楚。第二个,没有能力去解释,看不出来。
很多人想把经络搞明白,到底怎么走,在经络里转来转去,还有一些修行人,静坐,打坐,入定,看见的经络的状态和运动轨迹也是模模糊糊的,随着入定的深浅所看的现象不一样,所以说我可以跟大家说,经络有深浅,有的恍恍惚惚,并非我们想象的直白,这里面太复杂了,复杂性已经超过我们想象,所以在这里跟大家说,不要在没有完全理解神气形三界的情况下,去弄明白经络的循行走向。关于营气行、卫气行,只是简单的告诉我们有这么种生命状态形式,人身的经络循行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循行方式,而且是并存的,共同的构成了气界的生命运动,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如果想了解针灸,了解经络比我们想象的要困难的多,你用一生也可能搞不明白。
3、经络是可以完整的解释生命运动吗?
经络是可以完整的解释生命运动吗?通过前几个话题的铺垫啊,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顺理成章就可以导出来了,也就是经络它不能完好的理解生命,它也只能在一定层次内解释生命运动,什么意思呢,就是形界血管神经淋巴它可以揭示形界的生命运动,那到了气界,气界又有几个层次,表气,内气,上中下三气等,都在不同的层次,每一个层次有它的一种运动形式。所以说经络,十二经络和八奇脉,只在它的层次里解释生命运动。有人想把经络研究明白了,就能搞明白吗?不会的,因为你会发现,随着你对经络的逐渐了解,你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你解释不了,这个经络怎么就进去了呢,进去了怎么络着走,到底是怎么推动出来的,想用眼睛来看是很困难的,有人在功态之后,他看清某个层次,但看不全,也包括《黄帝内经》中,它也只是在某个层次上把经络尽量的说出来,尤其入腑入脏的,看一下,基本都不提,只用神乎神,客在门之类的话来说,孔子在《易传》里不是有句话嘛,阴阳不测谓之神,这个东西是测不出来的,阴阳不测,绝妙到不可测的程度叫做神。我们知道神气形,一个层次比一个层次高,神界最高,那么经络主要是中间的,想把经络解释明白,这个依据在哪儿啊,往往是神,神分很多层次,那么一节一节的去往上找,最终终于虚,越来越虚无缥缈,像老子说的呼吸嘛,恍恍惚惚的,好像有又象没有。因为经络循行已经落到很实的一个层次,并不是很高,越高的层次越虚,越不定,所以说大家靠体悟,用经络来了解生命实质的路还很远,也是要跟大家说下不要迷信经络,经络不是万能的,不是什么人都能够理解的。
4、穴位
讲一下穴,什么叫穴位?大致是360多个,也就365个。顾名思义穴啊,穴道,洼洼坑坑的是穴,洞穴。那什么是穴呢?穴啊就是气聚之所,大家可以理解成气之所,既然经络是气层面上的,那么经络里面是什么呢?经络里面是气,那么轨道上跑的是什么呢?是火车,火车就是气。路上开的是什么呢?路上开的是汽车,马路公路就是经,车就是气。血管里流的是血液,经脉里流的气。比如说这个全国的公路网,公路网就叫经络吧,那么公路上的车就是气,穴就是公路与公路之间连接的城市,每一座城市是一个穴位,城市之间的这个道路就是经络,这里的人、车,公路上的车,这个就是气,大家要清楚这个比喻,穴就是气聚之所。
下面这个还要讲怎么取穴,取穴怎么治病,前面咱们讲了,大致讲了什么叫穴。那么只知道这个穴也没有什么意义,无非是一个结点,那大家看一看,这个教材啊讲穴的时候都在讲解剖了,这个是个错误。之前我们讲到这个穴是气之所,哪些地方聚气?大家知道经脉的基本循行,这些经脉上哪些地方容易聚气呢,这地方就是穴位,穴位不是人定的,是气聚在那,跟我们的城市一样,那么多城市尤其是一些城,它在那个地方建城都是有历史渊源和环境使然的。比如说北京这个地方它也是穴,因为它正好燕山环抱,自然而然成了穴,人们在这觉得最安全,建立起了城,所以人们一般在依山傍水,平地,依山怀抱,凹地,宽敞的地方,一般在这建城,为什么一定要在这儿建,因为自然选在这儿建,首先关键你这个要有水啊,要有山啊,要宽敞也不能太窄啊,风景怡人,交通便利,关卡要冲等,这些地方都是建立城市的首选,不可能建在喜马拉雅山上,不能建在海底,所以说我们在人体上找穴,也是按城市的方式来找。
看《黄帝内经》这本书,《灵枢·本输》,看它的取穴方式,它的取穴,洼沟的中间就是穴,最常见的穴位,比如说足阳明胃经,大家知道它都到坑里面去找穴位,在洼沟这个地方找。这个选穴位有一点很重要,和城市一样,你用手一摸,凡有洼沟的地方,两筋之间或是骨缝之间哪,都是气停留的地方,是气聚之所,气聚哪儿啊,气就聚在洼沟这,两筋之间、骨缝间这些就是气能聚的地方,就是我们选穴的一个关键,就是从外在形态上来取,不要从解剖上取,从解剖上找穴,你总是隔一层。
咱举个简单例子的来说,涌泉穴,把这个脚伸出来,最洼的地方就是涌泉穴。手掌翻出来洼沟的地方就是劳宫穴,或者说就是劳宫。合谷穴是食指和拇指洼沟的地方是穴,洼沟都是穴位,千万不要按解剖去选穴,摸身体找穴,一条经脉,井荥 俞经合吗,先把常用的找到,从哪儿找,哪跟筋你摸摸觉得是个坑,八成就是个穴位。你扎针也就是扎在这个坑上,见坑就扎嘛,气容易聚的地方,你看如果说高骨突出的地方,气附表面的地方它就不是穴,凡是一些分肉之间,开合的地方,它能藏住气,藏风纳水,它能藏住这个气,那些地方都是穴。由于今天时间有限,关于穴位啊,就说到这,我只能告诉大家一些基本的原理、方向。
5、穴位的命名。
那么关于穴的命名,大家看一看,先把360个穴熟悉一下,命名啊很有意思,你看都很考究,比如说洼的地方用泽,少泽,曲泽,泽,沼泽的泽。泉,涌泉,阳陵泉,阴陵泉,泉水的泉。池,曲池,池,池澡的池。陵,丘陵的陵,大陵。比如说用里,什么里啊,就是那个什么足三里。府,就是府库的意思。比如说用门,梁门。用阳,阳陵泉。它还有用骨的,京骨,束骨,入骨。用溪,溪水的溪,太溪。海,小海,照海。用丘的,比如商丘。用关的,比如内关,外关。
什么意思,刚才给大家举这么一个例子啊,就是告诉大家,这个人身上取穴啊,这个命名非常讲究,用山川日月自然、人文来这个给穴位命名,为什么这样命名啊,就是根据它的形态,低的叫川,泽,池,泉,比方说这个气喷出来叫泉,比如说涌泉的气往外冒。那高的叫陵,那总之这些命名都是根据气之形态而来命名。这个人上半身的命名清虚灵动像天像地像日,它的这个字里都带这些,下面的性浊,江河湖海,和阴的东西有关。五脏六腑藏精藏神,命名都带府,带一些舍,带一些库,跟这个有关,有机会可以给大家讲一遍,主要讲下一百多个穴位的命名的原理,非常有意思。比如梁门,梁门穴,为什么是梁门,梁门就是指它这个气过来时候走的一个通道。包括气海,气的海洋啊,那种状态来命名。比如冲,太冲是在脚,肝经太冲穴,在脚大指和次指之间,太冲的太是大的意思,这个要害处,气之要冲要害处。所以说你在了解气的形态的基础上,再结合山川日月、人物、地理再去看每个穴的命名和这个穴所处的位置、作用,这样你就会发现古人对穴位命名非常讲究,现在我不知道有没有专门研究这个穴位的命名,总之如果穴位大家能够很好的理解它的命名,那么对大家取穴,对治病帮助很大。好,关于这个穴命名跟大家说到这,这个穴命名来源于气,好,那这样吧咱们休息五分钟,下面讲些什么问题呢,讲针灸是怎么治病的,再讲针灸现在有什么误区,然后再结合大家的问题咱们发挥一下。
问:经络了解要达到什么程度满足基本应用要求?
这个问题我们马上我们就会说到,经络怎么来治病,临床上怎么运用,并不是因为经络的神秘,经络的复杂,难以窥视经络的真正本来面目,我们就不能治病,或者达到某个程度,才能治病。因为这个经络的整个体系和治病的临床指导,《黄帝内经》和《针灸甲乙经》上说的很清楚了,我们只要照着做,慢慢的临床,对于这个世界有一定的感知和了解,我们就可以运用到临床上来。其实取穴不用取那么多,常用可能就是五十来个,《黄帝内经》上不是说了嘛,主要就是井、荥、俞、经、合嘛,十二经脉,这些穴用好了,大部分病都可以医治。那我们知道食物那么多,其实常吃的就那么几十种。草药也很多,常用的也一二百,甚至就用那么三五十。病有千千万万,常见病就那么几十个,常见的这些病你了解了,知道怎么治,比如说针灸应用,三五十个穴位,慢慢的我们心领神会,找到感觉,这跟开方子是一样,并不是我们要把这个方子开的五花八门,琳琅满目才能治病,取穴也这样,并不是说给病人扎一堆穴,象刺猬一样,并不能治病,要知道病机在哪儿,这样才能治病。
问:穴位跟星星有关吗,穴位是神出入之所?
你这个问这个穴位跟星星有关吗,相当于你跟星星有没有关系一样,既有关系,又没有关系,有关系是所有的事物都有感应,天上的星星要感应到人身体,朝这个方面去想,但是就是说每个身体有其特殊性,星星遥远,不可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最简单的例子,你跟总理有关系吗?有关系,是不是总理一动你那就动呢,从理论上是这样,但是动的微乎其微了,总理一个命令全国都有影响,当然也会影响到你身上,这个是全息的理论,但是你所有的吃喝拉撒睡,今天有钱,明天没钱,跟总理不一定能完全挂上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那么穴位是神气所出入的地方,什么叫神呢,神统气,气在穴位里面走,其实就是神能到的地方,气就能到,气也是在时空之内,受时空的局限,那么如何摆脱时空的限制呢,你必须往上走,就是往神的层次上走,在气的层次,多少还受时空的影响,神已经可以超越时空,不是说嘛时空是一种错觉吗,那我们现代人受时空的限制,为什么会受到时空的限制,就是由于受到形体的限制。大家想成为更自由的人嘛,大家去研究气,去研究神,到了神的层次就完全不受限制了,这样说就玄了嘛,超出中医范畴了。那么有些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学一些气道,了解一下这个神气文化,对世界上不可解释的自然现象,一些谜团,都会有个重新的认识。
问:什么叫井荥俞经合?怎么来分的?
那么这个问题,气所出者为井,所流者为荥,所注者为俞,所行者为经,所入则为合。这个是什么意思,这个也是很多,既然提了,现在来讲下,这个人身哪,这个经脉当中有营气、卫气循行,还有一种叫本经之气,这个经脉里本身就有经脉之气,就相当于驻守地方的人,不动,营气在动,卫气也在动,但是本经之气是不走,这是两个层次,井荥俞经合就是说本经。什么意思呢,我在练功的时候,练到一定的状态就能感觉到,手部的经脉,腿部的经脉它是呈一个状态反复的,人吸气的时候,经脉本经之气是收的,收起来。吐气的时候,本经之脉是放的,一收一放,就像是水母一样,明显感觉到经脉在收,比如说这个手上,你在呼气的时候,这个气脉到达指端,这就叫井。你吸气的时候气脉往上沿着这个手掌啊往上走,能到哪儿啊,过不了合穴,上不过肘,本经之气在这个四肢末端和肘膝之间往复运动,那这个就可以解释井穴和合穴,气出在井,气合在合穴,也就是说井穴到合穴这一段,是经气最多的地方,现在很多取穴都取肘以下,膝以下的穴位,这里最敏感,最容易激发脏腑之气。
6、针灸怎么治病的
下面我们就说一下这个针灸是怎么治病的,前面说过经络是标,五脏是本,五脏出问题,可以通过四肢的经络去调理,那怎么去调理?咱们举个简单例子,比如说胃疼,胃寒,凉到了,这个气聚在那了,那么这个你去温是管用的,用暖水袋去温胃脘,姜糖水是管用的,这个寒化开,气得散,胃脘就不痛。那这个取穴,比如说取足三里穴是可以的,足三里能治胃脘疼,首先这个足阳明胃经,胃经是河,胃是湖,可以理解成这个胃挂着一带子下去了,下到哪儿啊,下到这个腿上,腿上这条经脉气聚的厉害的就是足三里穴,你用针去刺这个足三里,你扎这个尾巴,你一扎针,里头胃气翻动,胃气一翻动,就把它推开,胃脘就不疼。扎这个穴要得气,什么叫得气啊,就是扎后带动起来,抖动起来,抖动起来之后,就会传导性的影响到整个胃,胃翻腾就把寒给翻下去,就这么简单。这有个前提,穴位要扎准,不能扎到不是气聚的地方,同时扎上要得气,不得气也没用。
为什么扎了它,会把胃给翻起来呢,你可以这样理解,这个人呢是由众神和合而成,由胃带着它的这条尾巴,和它这条经脉共同组成的一个神识,神识是什么呢,就是一种生命,胃和胃经都是一条神识,你就刺激这条神识,这个整胃经感染到本部,本部就是胃脏,整个胃会被搅动,这个就是远端取穴能治病的道理,为什么末端取穴可以治病。那同样这个胃痉挛,扎这个厉兑穴,在哪啊,就是大趾和次趾间,扎这个穴位为什么管用啊,因为你强刺激,因为这个经络的末端比较敏感,碰不得,十指连心嘛,这个末端它的感觉越灵敏,这种狠劲的扎,马上拨动整个胃经的神识,胃会大动,胃一大动,疼就解了,就是说你踩到那个尾巴尖,狠劲来一下,这个小动作,人就跳起来,好多病就好了。
那井荥俞经合这几个穴位啊,井穴因为它既敏感,又保气,因为井穴就是一个尖,它敏感,井穴没有补穴,都是泻穴,也就是所有厥症,突然暴发的症都取井穴,刺激让它出血,血一出来,聚集的实气从那个井穴咝一下就出去了。那么补泻的穴位,荥腧穴。因为合穴,它的敏感度降低,用于一些慢性病,顽固性疾病的治疗,起效慢,合穴不可能引起脏腑明显的搅动,所以一般在临床上都采取井荥腧穴更好些。现在取穴在踝关节左右,肘关节上下,这样去取,这个是关于针灸治病的原理。
这里要讲一下补泻,什么叫补泻啊,后人他不懂得,比如说久留针,缓缓进针,急出,这个是补法。你这有实,急进针,缓缓拔出针,这个是泻的正法。他的要点也并不在于出针慢快,而在于用意念,确实我们扎这个阳陵泉,扎了以后摇摇,把这个气摇出来,这就达到了泄气的效果。里面有积聚啊,你把这个胆经,胆结石导致的口苦,易怒,头晕,高血压,你就泻点气出来,那他从这个实的状态下变成一种虚的状态,症状就缓解了,扎进去之后摇摇摇,把这个气摇出来,这个就是补泻法中的泻法。补法呢,针扎进去之后,慢捻针,把这个气重新聚在这个地方,通过神气,也就是在这儿留针,神气就往这儿走,往这儿走就带气过来,带气过来就能得到充养,出来的时候唯恐把气带出来,守住了,一下把针拔出来,免得气被带出来,这是它的正法。呼的时候容易泄气,吸的时候就该出针了,宜合针,怎么个宜合针,就是要体会到调理他的气而不是扎他的肉。得气得的什么气啊,不是一个名词,真正你得到它里面的气了。高功夫的这个大夫,他的气和你的气可以合,他可以打开你的气,扎的时间长了就能知道,这个跟和面一样,要能心领神会。总之一点,确实有气,虽然你看不到,但是得了解它,要去想,久而久之,你就能感觉到。信则入,你要信其有,他才能慢慢把这个有体现出来。你要上来就不信,尤其这无形的东西,你就无法理解。关于这针灸如何治病,咱们就说到这里。因为这主要是梗概的来说吧,每个大话题我们只讲一堂课。
7、针灸的误区有哪些。
第一个误区,就是不知道什么神气,你看现在出的针灸书很多,不断效仿,不断去扎针或艾灸都去做,不管是病人还是医生,都不知道神气这个东西,你不知道神气怎么谈针灸,那成什么了。一个针灸挂图放那儿,大夫找几个穴位,拿个针就往那儿扎,完全不知道针灸背后有什么,那你说扎的什么针哪,那么这也相当于什么呢,旱地行船,水没了,你怎么行船,如果失去了神气的环境,就觉得越发没有前途,无非是搞几年针灸,搞来搞去,大家也搞不明白,疗效也不是很好,大家新鲜劲儿过了,也没人理了。针灸搞了这么多年也没有搞出什么名堂来,这就相当于黔技驴了,知道黔技驴那个故事吧,一只驴放在那,黔是贵州,放在那老虎从没见过,以为这个驴多么厉害,试探几次,发现驴一点也不可怕,就上去一口就把驴吃了。针灸也一样啊,这个经络,你没有神气文化为依托,经络之舟怎么行,这个病怎么治啊,最终个搞来搞去就是一场闹剧,最后被国人和西医抛弃,你自己都说不明白,让别人怎么尊重你啊。就像这个中西医一样,搞来搞去觉得这个中药很好,大谈中药纯天然,倒把这个中医的道理抛弃了,最终成为西医的中药,那就成了西药,西医指导下的东西都是西药,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东西,不管用什么药,都是中药。现在西医也开始用各种的天然的草药,这就是几十年之争啊,什么之争啊,西医吃草药吃中药,西医抛弃西药用中药,如果这样搞,中医就完了。同样,经络也是,你不知道五脏六腑是神气在游行出入,里边行走的都是气,气的状态特点你都不知道,你说还扎什么针。要是很简单的把热当成阳气来对待,以后就没法搞,就像以前跟人说的,要是热就是阳,那把人挂炉上烤就行了。那么这是一个问题,不知道气,不知道经,不知道神,都不知道,你扎的是什么样的针灸。简单的把得气理解成酸胀麻疼,大家说这就是得气,得气是意会,酸胀麻只是现象,酸胀麻是特点,表示到什么程度,这要从气这个角度来理解的。现在大部分医院里扎的针,只是扎上去而已,补泻迎随调经啊,统统不讲,这样怎么还有效啊?身上两点,扎上必然会形成经脉。
病人的病自己就会去改变,不需要找医生,很多扎针灸都是找安慰,记得有人扎针灸,后背扎那个太阳经脉啊,那个针多长啊,我估计有30厘米那么长,在后背搞那个平刺,从后面这个腰一直通到胸上,胸两侧,就是后背的两侧,胸椎一直通上来了,不断的抽拉,不知道这个什么疗法。有的扎这个腹部,扎内关透外关,这样来回透,不知道这病人得到多少气,影响到五脏六腑多少,能够起多少作用。说这些什么意思呢,就是告诉大家,针灸啊,不能当做时尚,要知道后面气的运行规律,是怎么回事。
人是灵体,那么简单的对待是不负责任的,不要给病人吃毒药,不要用盲目的过激的方法。其中这个冲击疗法我就特别反感,大剂量刺击病人,西医也搞这个,中医也搞,把病人吃得神魂颠倒。不是有那句话嘛,目不玄冥其病不抽,这句话搞的流弊很大,不把病人吃的眼冒金星,头昏眼花,这个病好不了,那这个对于什么病来说呀,对于急症突发症实症适用,可以迅速来解决邪气的问题,跟他打一场快速战,把邪驱走。那对于绝大多数慢性病,或者虚损性的疾病,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把这个病赶走,不管用针灸,用汤药或者用其他方法。
现在有拉筋嘛,把筋掰来掰去,把筋掰开了,经脉就开了,强行的,从我这方面都不是赞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个问题都不容易解决,《内经》上不有吗,你这个气啊邪气刚来,融融未有所居,他没有家,在身体里游动的时候,一鼓作气,给它赶走。它们在你家里安营扎寨了,日子都过上了,孩子都来了,你再想一下子把它推出去,万万不可能,适得其反,搞得上吐下泻,病还好不了,徒损正气,要慢慢的来。为什么毛泽东说农村包围城市啊,他知道城市根深蒂固了,不可能一下子触动政权,先慢慢在农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嘛,先扎根,天长日久打持久战,最终才能撼动城市的政权。人身同样如此,什么叫久病入络,就是时间长了,这个病都到你细胞那去了,取出来是要持续下工夫的,反反复复,打拉锯战,毛泽东啊也伟大在这个地方。那么这就是针灸上的不知气不知经不知神,三不知,把经络搞成一种游戏。
还有一个针灸的问题,说人身得的病并不是某经某脉的问题,《黄帝内经》反复说,某经的问题某经治,但现在的疾病都不是某个经脉的问题,是整体的问题。七情、生活习惯等问题反映到身体上,这不是某经某脉的问题,调一下就可以,是需要综合性的调。比如说敲胆经这个事情,经常有人问我敲胆经管事不管事,再解释一遍,你不是胆经的问题,胆经敲的再好,也不能解决所有经脉的问题,你敲那几下胆经,能鼓舞多少胆气,现在都是综合性的疾病,不是单脉的问题,要全身性的调理,不是简单的敲胆经的问题,如果敲胆经就能增强气血的话,那这个问题简单了。
那还有第三个问题,现在扎针有个弊端,某病取某穴,这是有问题的,应该取某经,比如取脾经,不是取某个特定的穴位,取阴陵泉这个穴。什么意思呢,你看《黄帝内经》上,都是取足少阳,取足少阳泻之,取足太阴补之,都是这样说,并没有说取某一个穴,后来慢慢的弃经取穴,不讲经脉了而直接取穴,这个是不对的。一脉啊,一条脉上的穴都可以取来治这个病,如果单个取某穴治某病容易让我们迷失方向。那只不过是因为经验的总结发现,取这个穴比取这条脉上的另一个穴要好,效果不一,其实两个穴位都能治病。很多的针灸书上都说治某病取某穴,你要辩证,你首先要知道,这个病症是哪个经脉不调,你知道之后,这个经脉各个穴位你都可以取。那这个问题关于针灸的误区,我们就讲这三点。第一是不知经不知气不知神;第二是单经的问题了,现在是整体调节;第三是弃经脉取穴,这是大方向问题。
各个经脉之间有它的行经路线的,同时各个经脉又不是孤立的,和其他经脉又相络上,看看经脉血管就知道。这里面督脉任脉,它这个层次,比冲脉,十二正经它这个层次,要深一些。
问:烧山火透天凉的道理是什么?
我不是实际搞针灸的嘛,我也没搞过烧山火透天凉,不好说。我只是说过这个泻穴,取穴之后用泻法,会有凉的感觉。烧山火,可能是催动某些穴位之后产生的整体身体生热,整个身体热了。那透天凉,也一样啊。泻之后,产生突然的凉,虚则凉,气进则热嘛,从这个道理上来体会。
问:关于十二经脉的命名。
关于十二经命名,我记得已经讲过,当时讲《内经》的时候已经讲过,这里简单的重复一下。从阴阳多少角度来看,少阳气之生,阳气刚生起来,少阳,壮大了,阳明,太大了,太阳。从开合角度来说,少阳,开而走。气壮大起来了,在上面,饱满起来了,不能说是合,只能说聚集,阳气聚集在那儿嘛,所以叫阳明。什么叫阳明,又阳又明,阳气特性很充分。明是明媚,明亮的意思,阳气聚集在那儿,叫阳明,再走,聚集散开了,叫太阳,太过了。
那么阴气呢,少阴太阴厥阴。那么,厥阴是阴气之合,少阴是阴气之开,往外走,散开了,叫太阴。那么阴和阳相对,太阴为什么对阳明,少阴为什么对太阳,厥阴为什么对少阳,这种相对我是讲过的。怎么说呢,这是阴阳相推移嘛,我举一个例子,
厥阴对少阳,厥阴和少阳你可以理解为一个组,这里阴气到极点时,阳气往上,厥阴中孕育着少阳,理解成震卦,震卦上面两个阴爻理解成厥阴,下面一个阳爻理解成少阳,这就是阳在阴中生。就像我们肝经,肝中藏胆,肝是厥阴,是体,胆就是少阳,就是用,肝胆组成的震象,肝的生气需要胆生发上来,那么肝体就像上面两个阴爻,那个胆就是那个阳爻,这叫做雌里藏雄,或者叫雄里藏雌。《悟真篇》不是说了嘛,这是一种很经典的形式,阴阳结合的形式。肝中藏胆,厥阴中藏少阳,少阳和厥阴是一对。这厥阴中孕育了少阳,是生的关系,不是配的关系。不然少阳应该配少阴,这是正配,但少阳从哪儿出来啊,从娘胎里出来,这娘胎是什么,厥阴。就是在最黑暗的时候产生了少阳,所以说少阳和厥阴配。这是很多人绕不过来,可能道学基础不深,《内经》里面没有说破为什么,只是这样命名。其他的都是这样,阳明配太阴,少阴配太阳,都是这样。
阳明和太阴是什么卦啊,是兑卦,太阴是上面一个阴爻,阳明是下面两个阳爻。那到了艮卦,上面一个阳爻就是太阳,下面两个阴爻就是少阴。是这样下来的,从震发展到兑,从兑发展到艮,正好是三卦。有时候光说表述不清楚,用象来表示比较清楚,这里是相生的关系,不是相配。我不知道你们听没听明白,那就像我们开方看病一样的,你治肝病,一定要补厥阴畅少阳,一体一用啊,体上要照顾,用上也要照顾,因为现在很多人治肝病,光畅用不知道补体,不给厥阴补,厥阴怎么能生出少阳来呢。治肝病不停的泻,体都泻光了,体没有了,哪还有用呢。同样,五脏六腑,心肝脾肺肾都是如此,难道你补肾阳的时候不补肾阴吗,肯定不行,补肾阳的时候一定要在阴中求阳。你看那些肾气丸,大凡就是这意思,在阴中求阳。治脾也是这样,治肺也是这样,治心也是这样,要明体用,知道厥阴少阳的关系,这才是跨出治病开方的第一步。
烧天火透天凉,这个意义并不是很大,我们治病不能以异惑人,不能用很奇特的手法去迷惑别人,这个是不对的。治病都是在平和当中治病的,用平常的办法,方便的办法达到治病的效果,这个是我追求的,叫中平之道,不行狭走奇用怪,这个可能还可以出奇制胜,要用中平之道治病。人要有好脾气,不能乱发脾气,不好的脾气是不能用来做大事的,中正缓和嘛,方正条柔,这是我们做事的方针,这样才能长久。为什么脾胃能纳百谷啊,就是脾胃有中正之道,其他四个脏都要靠脾胃去调运,没有脾胃就不行。就像炼丹一样,没有媒婆,这个丹练不成。什么叫媒婆啊,戊己是媒婆,戊己就是土,没有真土,金木不能化合,水火不能相击,必须用中土粘合,这个真土就是中平斡旋,同样用在治病上也是一样。
中医和西医的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我们讲了这么长时间的气道中医,大家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简单回答一下,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医的本质的是什么?现在很多西医不能解决的问题中医可以解决,老百姓都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很多老百姓都相信中医,而且中医在治疗慢性病时有些独到的特点,感觉现在社会上中医的普及有了一些起色,可能现在国家也开始支持中医,所以我们现在更应该理解中医的本质,因为作为一门学科,最终都要问及来源和精神实质是什么,这些我们都要清楚认识并且能够回答,现在不用向病人群众说中医的本质,群众知道中医治本,西医治标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是对于一些学者,我们应该清楚地知道中医的本质是什么,不能说一个东西很好,但是连它好在哪个地方都不知道,如何好都不知道,如果这样咱们学中医就很悲哀,希望大家都来说一下,中医和西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讲了这么长时间的气道中医,我希望大家有一个起码的认识。
说到根子上,其实这是两个文明的冲突,根本不同的文明形态,所以大家一定要站在非常高的角度上来认识中医和西医的根本区别,然后用这个作为整个的指导思路,去贯彻中医的本质和精神。如果只知道中医是整体论治,西医慢慢也会整体论治,它也不是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它也是慢慢在找原因,中医有针对性治疗,西医也认识到个体的差异性,它也在不断地针对性治疗,这个以后都会有的。如果只是认为整体论治,个体差异针对性治疗,三因制宜作为自己的特点,慢慢的西医有了这些,中医也就没有了什么特殊性,所以我们都要从更高的角度上来认识中医,这涉及到我们一个普遍的立场,这个没有搞清楚直接影响到我们以后的学习,这个就像旗帜一样,这个就是风向标指引我们向前,如果我们连目标都没有看到,那么我们走的斜路可能就很多。
中医之所以难学,不是中医的理论和实践难学,而是我们在学中医的过程中走的斜路很多,不管是别人指的路还是自己摸索走的路,走的斜路太多。很多人问我,要我推荐几本不错的教科书,每当这个时候我就非常犯难,如果说推荐经典的书,比如说《内经》、《伤寒》、《本草》等,他们又不懂,不是入门的书籍,如果推荐入门的书籍,我又不知道推荐什么,所以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跟大家讲一下,要我现在写这样一些东西,也不太现实,一是没有这个能力,二是也不知道怎样来写,话说完了就拉到了,但是写书于笔端,需要前思后想,不像写小说,可以由着自己性情的发挥,写这些东西非常耗神,而且哪些对啊,自己也没有能力把握对错,所以借这个地方跟大家聊一下,现在看一下大家怎么说的。
“中医扶正气,祛邪气”,“西医头痛医头,中医看整体”,“中医能上病下治,左病右治”这些应该能够代表普遍学过中医的人对中医和西医区别的观点,这个跟大家说一下,大家说的基本都对,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区别,因为我们是讲气道中医,所以我从气道角度看中医和西医的区别。
我们说过世界分神气形三个层次共同存在,相互作用制约,神是精神层面的存在,形是物质层面的存在,中间夹杂着气层面的存在,我们讲气道中医也是从这方面来入手,来研究中医。因为气这个概念是中国所独有的,它不是空气的气,也不是我们呼吸的气,而是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气文化,气更几于道,气有运行的规律和具体的存在形式,中医是看到了气的存在和气的规律来指导治病的一门医学,这是中医一个核心的特点。中医讲究整体,西医讲究局部,这个只是认识到认识到气以后能更好的体察到整体,我们不能弄反了,把整体论治当成是中医的核心特点,你可以说整体论治是中医核心特点的外化,因为中医认识到了气,所以能更好的认识到整体,因为所有的气都是融合相通的,气与气之间是有区别而又有联系的,一气动而诸气动,一气衰而诸气衰,一气和悦而诸气和悦,一气怒而诸气怒。这样我们就能知道一与多之间是一个整体,从而我们能够很好的体会什么叫做整体,西医也在探讨整体的概念,但是西医是在站在形的层次上探讨整体,没有我们站在气的层次上更便利,更高瞻远瞩,我们能更好的理解中医的整体是建立在气层次上的整体。
有人说中医是艺术,西医是技术,这个也是中医核心特点的外化,因为气是有灵性的,是有感悟感觉的,这种感觉是一种气质,跟气这种灵性的东西打交道,必须通过艺术的手段沟通交流,所谓真正上层的艺术,是神思与气韵的变化,而不是形体的变化,这个叫艺术。不能说描的像叫艺术,描的象莫过于照片了,那么画的艺术在哪里?就是在神韵和气韵,所以说只有跟气这种灵性的存在打交道,才能应用到艺术,如果只是跟死板板的形体打交道,只是相当于技术活,所以说书法,在看历代的碑帖和留下真迹时,就知道什么叫神韵和气韵了。如果写书法时只在线条上下功夫,这是书法之末,你想把线条写得很美,每一笔走得很符合形体美,这样永远也不能达到书法的高境界,因为形由气化,气由神主,形和书法一样,写出来的每一笔都是气韵来推动的,气韵又发端于你的神思,也就是神主气,气化形,在神的层次,也就是整个内心精神这个方面下功夫,并且通过气韵到技法,才能写出书法高境界的层次上来。
我们治病也是一样,只是注重形体某一方面的变化,不管是局部还是整体,不从气韵的层次上来考虑问题,你仍然不能抓住变化的规律。中国建国之后搞证的研究,肾阴虚,脾阴虚等,搞这样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后来也不了了之。拿出五个症,有三个符合脾阴虚的特点,就断定为脾阴虚,这是非常滑稽可笑的。因为气的亡缺,只是从形体的症状上来套是什么证,五个选三个,是填空还是选择,又到了形体上的追求,这个肯定是死胡同。所以跟大家说一下,中医真正的特点是认识到了气道,所以我们讲这个中医叫做气道中医。主要是告诉大家,时时刻刻把握住从气道的角度来理解中医,理解理论并且指导临床。不管是舌象、脉象、面象、身形之象、走象、坐象、眼神之象,所有的象都揭示气象,以后我给大家准备一些舌片,让大家看一下,如何从气的层次来体会人的舌苔和舌质,一定要用第一眼来看,中间不要有任何的思维,有了思维就局限了,跟看人一样,第一眼看人就有一些直觉,尤其是一些女同志,这个直觉有时准,有时不准,我们搞气象也是这样,用第一眼来看,而且不要去分辨,舌苔的薄厚,厚腻,这个可以来说,明白了以后可以讲出来。像喝水一样,水的热冷,喝一口不会去分别是热还是冷,自己喝后就有感觉,然后把感觉通过语言描述出来。
学气道中医也是运用这种方式,初期可能困难,不是学的困难,而是把固有的思维向这一方面转化困难,就像我们一直往南走一样,以前干什么都是往南走,以后突然要往北走,你还通过往南走达到往北走,这是不可能的。就像学佛法一样,有一个比喻叫做“头上安头”,本来是要破除执见,自己反而执某种东西来破除执见,这不是“头上安头”吗?就跟放下一样,通过拿起某些东西来达到放下的目的,你永远不可能放下,我们也是这样,你如果不能从第一感来体会气道,想通过分析,分辨,一条条的罗列,最后变成了选择题来理解气道,这样永远不能理解气道,难就难在这个地方。只要敢从南往北走,只要能跨出这一步,知道转身转过来,这条路非常好走,闲话就说到这里。
喷泉理论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病在肝,为什么俞在颈项呢?再往下看一下,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若按部位言,心和胸胁,是很接近的,秋是病在肺,俞在肩背;这个也靠谱,到了冬天,病在肾,俞在腰股;这也差不多。病在脾,俞在脊,这个也能说得通。唯独肝,俞在颈项,那么大家怎么来理解?如果按部位来,东方生春,病在肝,俞应该在两胁啊,为什么跑颈项那儿去了?这是大家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这个对于大家理解这个俞非常关键。还有脾,它的俞在脊,而不在腹。哪些在前边,哪些在后边,你看肺在背,脾在脊,肾还跑到了腰和大腿,心在胸和两胁,居然肝在颈项。如果肝从部位来讲,有些问题。 下面再接着看。“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支。”与上边又有些区别了。接下去又说了:“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鼽衄就是流鼻血,衄血。 这三段可以互相参考,它们说的重点不同,但里面有一句。 这样吧,我解释一下,要认识这个问题,要搞清楚另一个问题,无非是春夏秋冬,生长化收藏,这几个气的运转状态。大家说春气是什么状态?春气应肝。人身一团气,是一个什么状态,结合这个春天,俞在颈项,病在头,善病鼽衄,那么春天是一种什么状态?春天之气萌发,其实要体会一下这几段话的意思:阳气上升。再跟大家说一下,当你说上升状态时,不要单说阳气,很容易把这个阳气和身中的阳气混为一谈,直接说气上升就可以了,或者说是气机上升。阴阳相随,阳气升则阴气随,那么阴阳一起往上走。不要说阳气升,所谓的阳气升,阴气降,那个是相对于升降来说的,把升的气叫做阳,把降的气叫阴,实际是整个气向上升,整个气向下降,没有说绝对的阳气就是升,阴气就是降。如果单纯地分阴阳,容易割裂,在大家没有很好地理解气机运化规律时,希望大家尽量少谈阴和阳,等你明白了,你就知道你所说的阳气上升是哪股气上升,这个很重要。直接说,气上升了,它怎么上升的? 这里面有一个机关,相当于一个窍吧,今天我把这个窍告诉大家,希望大家能够记住,不管现在是否能够理解,我希望大家记住这个模型,对大家以后学习、悟道,或者对整个的中医及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这个上升的阳气,也就是气机,是象喷泉一样喷出来的,它是从里面向上拱出来的,一会儿咱们讲到其它的气的时候,就知道喷泉上升的意义有多么重大了。它是从里面向上拱出来的,一会儿咱们讲到其他的气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个喷泉上升的意义有多么重大了。也就是整个的气机不是均匀的升和降,是从里向外往外翻出来的,你看那个喷泉了吗?喷上去喷到最高点,然后散开,那散开的和这个喷泉喷出来的水是不一样的,那么这个对大家了解阴阳消长,生灭转化至关重要,如果这个不了解的话,很多阴阳方面的问题你没法前进的,所以今天要把这个窍告诉大家,不管大家了解不了解,希望大家能够牢记,对以后大家学这个阴阳是有巨大帮助的,也就是说这个气机来和去的形式是不一样的,不会是那个拉车,拉过来又拉过去,没有那回事,那么通过这个模型和这么一个规律,大家就能很好的解释,为什么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大家说说为么呢?俞在颈项,病在头,善病鼽衄,看看有没有能解释的,所以刚才啊那个模型,是像喷泉一样的模型,在大家以后学阴阳的过程当中,有很多你要解不开的时候,就想想那模型,很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我记得有人说这个中国的阴阳啊是不断的反复,一个无限循环论,其实比这个无限循环论他所说的要复杂的多,但更自然的多,这就是中国古代阴阳五行的奥妙所在,他把这个自然的规律看透了,看明白了,在这个基础上,辅以阴阳五行这个模型。但是有一点,如果你不知道这个模型,你单纯学阴阳五行,那么你不可能推出后面那个自然的普遍规律的。什么意思呢?很多人学阴阳五行最后学死了,学来学去他学的是死板的阴阳五行,而不知道这个阴阳五行是如何体现后面整个的气机规律的。所以说这是我一再强调的,大家要多学一些气机的道理,现在的阴阳五行不是古人所说的那种阴阳五行了,你看看《黄帝内经》、《伤寒论》《周易》这些书上他是怎么来表述阴阳五行的,后来越来越走样了。很多人不知道后边的这个气机了,他拼命拿这个阴阳五行来推阴阳五行,推来推去把后边那个真正的东西给忘了,所以说对后来的阴阳五行学的越来越困难了,后来学僵死了嘛。所以我们这个气道中医重新来谈气道,我们不是反对阴阳五行,我们是希望通过气道来揭示,告诉大家阴阳五行表示什么。 我把这个跟大家说了吧,刚才说的这个喷泉,其实想告诉大家什么道理呢,是想告诉大家这个升降,升时是气聚上去的,降时是气散下来的,喷泉是一条水柱打上去的,下来的时候是散拍下来的,这个就是喷泉模型给我们带来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一个气机变化。那么同理,我们气往上升的时候也是聚着升上去的,从里面升,不是从外面升。人身嘛,你把它比作一种气团,里面是周行变化,气在里面升,直着上去的,走内脉上去的,你可以说走肝经上去的,肝经是升的。下来的时候,就是散着下来的。 那么这个病俞在颈项就好理解了,你看聚的时候气在里,影响不到肝胁,肝胁不是它的俞,它直接在里面走,当走到颈项的时候,因为脖颈很窄,他会把这个病理表现出来,把这个特点表现出来,然后一直顶到脑后门上,所以病在头,会突然头晕头痛,很多都是这条肝经顶上去的。病在鼽衄也一样,它一顶,气往上一冲,顶在鼻腔,把这个血顶开了,人就流鼻血。很多流鼻血,它是肝经过剩,冲开了就流鼻血了,这个气很猛很聚。 这个大家知道吗?你们仔细想一想,所有的学问,尤其是《内经》上的那些,都是连贯的,没有说割裂的,割裂了这个东西你就学不了。我不知道大家有几个读过伤寒,关于厥阴肝经的,这书有一句话,气从少腹上冲心,可以找一下给大家打一下这个原文,气上撞心哪,具体前后看它是怎么说的。什么叫撞心哪?为什么用撞字?这个学了《内经》再对照一下伤寒,你就发现问题所在了,因为大家都讲了一个气机嘛,都理解到那个层次,那么言语上的描述都向那方面靠。只有很聚的气,它往心上顶,才会用撞心来形容。撞嘛,很强的力,冲嘛,所以叫撞心,“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这个《伤寒论》所有的原文,没有一个用撞字的,唯独厥阴病用撞。气上冲心,大不了就是一个冲,那么只有厥阴用撞,冲的气弱,撞的气强。大家可以仔细体会一下,你看咱们可以说是喷泉射出的水,可以撞击东西,你不能说扇一下扇子的那个风可以撞击东西。给大家提个醒,学好气道学好气机,对我们理解《内经》《伤寒》《本草》这些经典是有巨大的帮助。你光读阴阳,光理解五行,你基本不可能理解这样的用词用的这么准确的味道在哪里。 好,那我们接下来讲,那下面就都好解释了,大家只要知道这个喷泉模型,下面就都好解释了。“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在胸胁在脏,善病胸胁,所以胸胁胸廓藏五脏嘛,心又为五脏之大主,意义重大。放在这个地方,当然是说如果这个心有病的话,直接影响到整个脏腑器官,所以说这个胸胁,病在脏来理解,这个没什么可说的。关于“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你看几个都是在肩背,秋是风疟,那么肩背和风疟都是外在的,这个我们用模型就很好理解。降的时候,气散在外,那么气道用降气,肺也是降气,是外表,那么这个肩背相对心来说,这个肩背更在外,所以用这个肩背和风疟来表示外在的承受和外在病变的变化。 那么下面这个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你看病在肾,是腰股,然后病在四肢,冬病痹厥,这个大家要拿原文看,你要看不琢磨,这说过就过了,不理解用词的神奇变化,等于听热闹。咱这个也不是说热闹的事情,这说的什么意思呢?正气在里,肾在下,所以管他叫腰股,都是气之所至的地方。那病在四肢,这个我们都知道,大家有没有人说一说为什么病在四肢啊?冬善痹厥,厥在四肢,病在腰股,这三个联系在一起,怎么说明气机呀? 给大家说一下,我们看一下喷泉理论,水喷上去,聚在上边又散下来,散下来之后,水又藏了起来。藏在里边,再喷上来,它是这么一个过程。因为气藏起来,而四肢在身体尽头,气运转不到,所以容易得病。冬天气藏在里,外面四肢要容易受伤,容易痹厥,因为气不能达表了嘛,但是它这时候肯定要照顾到外面嘛。如果里面伤了,这个气机本来藏在里面,这回更出不来了,所以更容易导致四肢出现疾病。那么这个我们就想到了,很多肾虚的病人,比如说有四肢浮肿啊,四肢沉重,四肢寒痛,很多这样的病啊,都是由于里气虚导致的,而并不是由于外边有实,譬如风寒之气相搏导致的风湿病、浮肿病,那么这种病你单纯的去风湿、通经脉,往往越来越厉害,这个病治不好,就是里气虚外边就会出现病变嘛,这是很简单的道理,这个就是为什么会出现痹厥。有些下肢麻木的萎痹的病人多半是肾有问题了,如果说他长期的话。 那么怎么来辨别这个虚实呢?其实很简单,他得病突然得的,年纪很壮,身体还可以,硬朗,得这个病又很疼,这个是实病。反之,时间很长,身体很弱,突然萎痹麻木,四肢不用,尤其是不用和麻木,绵绵不绝,痛而不甚。天天痛,但是不会说是龇牙咧嘴,痛得在地上打滚,来势又不重,这样的病一般都是肝脾肾三藏空虚。里气不行了嘛,气来了不能达表,不能至表,那导致表气不利,四肢不摄。这应该好理解的吧。四肢酸疼与关节炎你看现在市场上,很多治老年风湿性关节炎的,很多腰骨疼痛类的,这些附子乌头,有好多这样的猛药,或者贴那种膏药、拔罐,都是治标不治本,都错了,方向都治错了,你不用补益气血的药,边补肝肾,这个风湿你去治这个疗效不好,这个腿都麻了你还在那通经呢,大家可想你整个缘木求鱼,方向搞反了,手麻腿麻那是你的里边气瘪进去了,不足了,气血顶不到手和脚上,不是说手脚那里有病邪在那放着你气血拱拱不动。你看现在有的人,手搭在那,稍微有点重物,手就麻了,这个明显的是里虚啊,所以你不去养正补虚,你去通,舍本逐末。 大家学中医啊一定要求气机,求整体不要求部分求个体,求死板,搞那些教条的东西没有用的,还有好多得半身不遂的也一样的,大厦将倾独木难撑,这个半身不遂躺那了,你用大剂量的通经的药去搞啊,这个九死一生。有些大夫看病心急,开的剂量就是大,这是一种大夫,这是孟浪大夫,尤其现在城市病,这种大夫越来越不吃香,这个实病少虚病多,你大剂量猛攻都会产生明显的副作用。还有一种大夫开方剂量很小,药很平庸,该补阴的时候补阳,补阳的时候补阴,补下的时候补上,补上的时候补下,或者干脆他就是补一个中,和事老嘛,我就是一个方子加减对症所有的病,这也不对。你不知道气机所在,你这个用药啊漫无目的,这也没有意思,你这方子谁吃都不会有问题,那就是吃饭,谁来都给二两米,你想想这能治病吗?这个我就治过啊,明明下面肝肾虚的,你上这个玉屏风散或者小建中汤,你这个病在下家不在中家,你搞错了,那这样也不治病。 或者跟大家说一下,就像那个你得看到猎物在哪,你才发射,,你要看不到,给你多少箭把一屋子的人给射死。要么你不发现,治不好病,那么你瞎发现治死病。那现在很多老大夫开方开的越来越小,药味越来越多,量越来越小,有多少原因他都怕了,他知道中国的这个草药有毒副作用,草药跟食物相比有很多的偏性,比如你川穹用多了枳实用多了都不行,这个阳虚的人生熟地用多了也不行,所以说他原先量敢放20克30克,后来开了一次大方之后,这个出现副作用,他不反省用药,他把这个药量减下来,减到十克不行再减到五克,不行再减到两克,那这一克两克的基本上没有作用,所以说大家一定要发现病机,找准了,药要适量,不能多不能少,药对证。 好那接下去咱们来说一下,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这个长夏善病洞泄寒中,这个应该不用多做解释了吧,关于脊明确的意思就是中,脾属中嘛,人整个从后边来看脊柱正好是一个中轴线,他主要在强调这个脾属中央,运帷为四方,那长夏善病洞泄寒中,寒中嘛都是中央出了问题,咱们解剖的脾很小,当然其实这个脾是四气所合,好那咱们现在九点了,休息五分钟吧,大家思考一下,理解一下。 你看马上就说了,人的精气的重要性,这个精啊,夫精者,身之本,并不是肾精,五脏之中皆有精,也就是说人的精微之气在里,人有精则整个身体旺盛,无精则整个身体衰落,以至于最后的亡嘛。精,气之精微者,这个精不是指单纯的精,那么用肾精可以代表,身之本嘛,根本。现在很多人不知道藏精,养神,你看这人无精打采嘛,没有精神说的既没有精也没有神,萎靡不振,造成这个人萎靡不振两个原因,一个是精耗过度终于导致他萎靡不振,尤其现在城里的人生活方面的压力大,耗损大。外在的耗损,身体方面的耗损,透支,导致精的透支,天天的读书看报看电视用脑,导致精神耗散,最终导致精神不济。很多人过三十明显感觉精神走下坡路,到了四十感觉精神不济,五十精神困顿,六十精神迷糊了,好多人都是这样,知道养身保精全神的少之又少,知道自觉保精全神的就更少。有些人工作很轻松,又没有过大的欲望,那他能够自发的保精全神,就是极少人知道真正的养精蓄锐保精全神。那我们工作也好学习也好,为什么《道德经》上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就是把外在的东西,凡是耗损精神的东西都看淡,那你慢慢的你精神就充足起来,慢慢的过程不是一天两天的,不是三月五月,有的要一年两年三年四年,你身体不好养一年精神,你的身体不走下坡路,养三年精神,身体小旺,养五年精神你就大旺,为什么很多人衰老快啊,一个重要的原因他耗散精力,精血神都耗散掉了,人没有精血神就像一个屋子没有主人一样很快就破败掉了。 为什么很多人身体垮了以后很难恢复啊,那就是说他没有这个毅力也没有这个觉悟,拿出三年五年的时间来养精神,不可能的。这整个社会的大环境,这个人的惯性推动他,没有一天不忙碌,没有一天不耗精,耗其精血,败其神气,所以现在大家上班压力很大,早晨跑出去上班,晚上回来做饭,还要思考明天怎么办?日子怎么过?不可能不耗散精神的,所有说总是拖着一个疲惫的身躯不停的往前走,当走不动了,或者时来运转来,有机会能让你休息休息,真正在困苦当中在忙碌当中能够反省养精安神的,不为外界所惑的人万里挑一,没有这样的人,太少了,所有很多人老说“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林”其实大隐隐于市,现在大部分的人隐于市了,都被这个市所污染,很少能隐在其中。所以说现在大部分所说的“大隐隐于世”都是借口,与其这样,你还不如隐居山林。我记得屈原啊,他在早年学佛,跑到山里当了个野人,待了好几年吧,精神矍铄,眼睛放光,晚上能够自见光明,身体很好,飞檐走壁,不说飞檐走壁吧,起码健步如飞吧,这就是隐于山林达到的这个初级的效果,很不错了,你看现在长期在城市里面生活的人能达到他这个十分之一吗?不可能的,我记得哪本书上写的一个宫女,不小心被埋在了一个坟墓里出不来,她看坟墓里有个乌龟还是什么的,在里面学吐纳,在里面活了一二百年,这个人先说是不是真的,咱就不好说,起码咱们可以做个借鉴,后来挖出来以后还容颜不变,但出来之后很快就衰老了,这个也告诉我们人在少吃寡虑的情况下,这个自身的整个的建设,这个修复的很完善,不要泄气不要泄神,你要是气泄了神泄了,你也会衰老的很快,就是百年的事情,那大家不要把这个当儿戏,有很多人说“我没见过啊,没见过这样的人啊”这个只能说你没有见过,你不能说所有人都没有见过,跟飞碟一样,有多少人见过飞碟?并不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啊,就像那个阿波罗计划一样,飞到月球,他是媒体不断的报,那么你见过吗?你也信,这就是媒体的力量,这个不断的跟你报道这个事情你也信,大家一定不要说你自己没见过,就认为没有,现在不是也揭露阿波罗登月是假的吗?是真是假,一个人他信什么不信什么,你要拿脑子好好想想,多接触多了解,不要轻易下结果,不要被眼前的事迷惑,上次给大家讲过刷牙,那刷牙不是理所应当吗?这个中国历史几千年了,就中国刷牙的历史有一百年了,如果想成为一个智慧的人或者成为一个达人,那需要把你放在整体历史长河当中思考问题,不要放在历史的一个点思考问题,井底之蛙只知道自己那口井,不知道外面的世界,记得《庄子·》河伯那一章啊说得很好,河伯就是一条河里面的一个神仙河伯,他觉得他这个河的水啊洋洋大观,这个水从这个岸漫到那个岸觉得了不起,牛的很!洋洋大观,觉得整个水就是他了,那么等它慢慢的流到大海的时候,忽然发现原来大海那么广阔的,我这个点水算什么?才知道自己的丑陋和无知,所以说学无止境,我们尽量打破我们很多的藩篱,脑子多想想,多考虑考虑,整个问题你只要认真考虑都会考虑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