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清风大夫中医漫谈系列1----中医入门

接骨草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11/11
帖子
2050
获得点赞
20
声望
0
年龄
47
清风大夫中医漫谈系列1——中医入门

本文根据清风大夫(大千)在民间中医讲堂及德明中医讲堂的讲课录音整理而成,在此感谢以下网友的辛勤劳动。紫蔓菁、春野闲步、如岳、庄云峰、如烟、大头、道可道、自然、知易为医、弘毅生、天南星、拎壶葱、气聚、美目、康宣、善从之、抱一、页书、唐伯狼、琴棋书画、apple、rebek、媛、坐看云起、晴暖初、万里天、红袖、小桥流水、道法自然、心情、大漠冰心、观月、心情。

大千老师感言:感谢各位整理我的讲课录音,当时由于工作繁忙,没有什么准备的时间,基本都是边讲边发挥,里面有很多不当的地方,我至今还有些不忍,担心误了听众。现在提醒大家听时知其大的方向即可,不必执于细节。我之所以以气之角度给大家讲中医、内经,重要因素即希望大家了解气界,我们现在的人见的是形,听的是声,触的是物,如果没有人说出气化成形的道理,那么大家可能真就囿于形界,不能跳出形的思维,我国文化之所以可贵,也即知道形上的世界,气与神。中医亦是神气文化的一脉,若不解神与气,尤其是气,则内经,伤寒,本草是不可以解释清楚的。希望大家能关注气的规律,努力从这方面理解中医经典,中国文化,想必会有思维的一个飞跃,对临床也是大有益处的。中医要想复兴,神气文化必须回归。临床疗效必须上来。不然也是虚火,不能长久。



中医是气的医学

四部经典(《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都是前人在清楚理解气机的基础上写出来的,看得很明白很透彻,后人如果读不懂就越来越读不懂。后世对经典的注解汗牛充栋,且越解越偏,道理即源于此,因为他们没有很好的观察到气之所舍,以及运行规律,抛开了气而从形的层次来讲四部经典就不切题,也就不可能入室。

看黄帝内经,所有的五脏六腑的后缀都用气来结束,比如心气、肺气、肾气、小肠气、肝胆之气、三焦之气。唐宋以前还不断的把气字附之于书,而明清之后对气字的记录显然就越来越少了,包括在教材里,五脏六腑几乎不谈气了,气最终缩短到与气血的血相对应的这个气。在这里正一下名,我与很多朋友交流过,他们问气道为什么只谈气不谈血呢,当时告诉他我们谈的气是广义的气,不是气血的气。《内经》上有 “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内经》上只说肺气、肝气、心气,从来不说肺血、肝血、心血、肾血,可见对气的描述是广义的大气,而不是狭义的气血的小气,这是两个概念,我们气道中医谈的是广义的大气而非狭义的小气。大气包括气血津液和一切形态,气道中医把人和其他一切事物,不管活的、死的都理解是一团气,气包括一切万象,大到宇宙小到一个细胞。人身水火一团气,气就是一个太极,但是太极太抽象了,而气容易理解,就像蒸笼蒸出的气,天上的云气,水中蒸腾的水蒸气,气球中的气,这些都可以让我们对气有一个形象的认识。为什么气字一直很微妙玄通呢,气界于两个层次,向上通于玄而又玄的生命存在,往下接于有形的物质,气在中间是一个媒介。也就是说气道中医分三个层次:神、气、形。西医走的是形,从解剖开始做,血脉细胞组织包括分子都是形的层面;中医则建立在气道而非形道层次,所以中医自古不重视解剖,因为形道是形而下之。上医守气下医守形,中医立足点远远高于形的层次,或者说指导着形的层次。形气是同一的,气依附于形,形受气的指挥,气化而成形,任何东西有气才会成形,不然就是死尸,当然死尸也有死尸之气,人活着就是因为里面有一个神气在,神气去则人身亡,气是主人,主人在,则人能动能言能笑,主人去则生机断。但气并不是最高的层次,因为医是世间学,所以只有用气的层次来指导中医,指导人们养生治病,再往上是神的层次,神统气,气化形;神依气,气托形,这是三者之间的关系。

《难经》、《内经》、《伤寒》所用的言辞都是从气机而非形体的角度出发,有时候会比较抽象,背后都是对气机的描述,不要把这些话落实到形体这个实在的东西上,否则就失去了中医的韵味。就像画画一样,不能和西方的油画相比,西方油画强调的是形上的逼真,而中国强调的是神上也就是气上的逼真。中医也一样,是神气的医学而不是形体的医学,古代文字也同样是神气而非形体的文字。有人说象形文字是糟粕,阻碍文明的发展,其实恰恰相反,象形文字尤其中国的方块字可以无限的组合,可以很好的模拟整个气场的特点与状态。而英文字母只有那么多个,可以不断的组合,就落实在了,因为只有这么多个,定死了,所以就没有太多的生命力。但是汉字可以不断的组合,可以龙飞凤舞,草书、行书都好,得其天然。当然东西方文明各有其灿烂的地方,不能偏颇。




用气来理解伤寒论

这样来说大概比较抽象,大家可以结合伤寒来理解。我把伤寒的太阳病简单串一下,大家就可以很好的理解了,就会明白气道的观点在伤寒的太阳病中是怎么发挥作用的。想象有一团生机勃勃的气,里面充满了生机和变化,所谓一气之流行,一气之赢缩,这团气不是死的,而是和外面的气相互交通,同时里面的气也是相交通的。“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素问·六微旨大论》)这句话很好的解释了气的生生不息,流演无穷,内外交通和上下相应。比如一个人过来,我们首先看到的不是这个人,就是一团气,一团运动的气,这个人不断的呼吸吐纳,气就不断的盈缩变化:心肾之气相交,肝气上腾,肺气下降,心气布于表,肾气至于里,脾胃为中转流运之气;下面的气重浊,重浊和轻浊之气二者相交,这就是气道中医整个的理解方式。




张仲景写《伤寒论》时天气很冷,人们穿的也少,容易得伤寒(大寒),现在得伤寒的很少,因为人们没有触寒的机会。人得伤寒是因为穿的衣服单薄,为寒风所吹拂,这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人有一定的适应外在环境的能力,但是外在环境的突然改变会使这种能力消减,当没有能力适应外在环境的时候人就会得病,整团气就会失调。

《伤寒论》开篇就讲人伤于寒,伤于风,一个是伤寒,一个是中风,古人理解就是伤于寒邪,中了风邪。现代人解释这些词语都不是直译,其实它们都是可以直译的,古人从气的角度来理解就这样直说了。伤寒的寒不是风,不是寒冷,而是寒气糊上人身之后,人的皮毛毛孔本能收缩(因为要保护体内所有的热气不能散失掉),所有的毛窍突然紧闭,或者没有来得及紧闭,被风冷之气闭住了,如果寒气去,那么所有的毛孔可以很快打开,但由于中寒严重或者久久中寒(因为人不可能中轻微的寒就得伤寒,很重的寒气袭于身人才会得伤寒),毛窍都闭住了,而且不能及时打开,为寒气所侵蚀,失去了控制,打不开了,这时会产生一种什么变化呢?人的体温内外相交通,原来三十七度,外面温度低,人体通过毛窍不断地向外辐射热量和生气,如果所有的毛孔突然闭住了,热气无从散失,那么就会聚在里面发热,正像《素问·热论》上所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就像一个屋子一样,突然门窗紧闭,里面点一个火炉子,温度马上就升上来了,这时候人就会发烧,这就是发烧的最原始解释理论:毛窍为寒邪所闭,郁里发热。无汗是麻黄汤证,麻黄有解表的功效,喝了麻黄汤人发汗,通过麻黄汤的药力冲开体表郁闭的寒邪,使毛窍重新打开,通过汗液的方式把体内郁热排出去,同时解了肌表的寒邪,人就豁然而解了。这就是伤寒者麻黄汤,无汗麻黄有汗桂枝。(下面马上讲桂枝的道理)




现在很多病,人一发烧就退热,就吃清热的药,这肯定是错的,这要看情况。如果是寒邪在表,郁者发热,当然是发汗,就是《内经》上说的撤衣解惑,就像人一下脱了衣服一样凉快了,如果不解表热邪就无从散失。中风为什么一般都说有汗呢?其实中风都是中风寒的风不是风热的风,和伤寒很相似,只不过没有毛孔闭合,风邪大于寒邪,风邪吹的肌表之气丧失了调节能力,毛孔来不及闭,那(人体之气)就不会严重郁闭住,所以无汗是高热,有汗一般热度不会很高。只是风寒邪气把体表的机能一下瓦解了,人处于失控的状态,就出现了不自主地有汗。为什么用桂枝汤而不用麻黄汤来解(表邪)呢?麻黄汤也可以解,只不过有汗,人是体虚的,用麻黄汤担心身体消耗过大,没有必要用麻黄汤,毕竟麻黄汤有伤正的嫌疑。桂枝汤很简单,桂枝辛甘而热,行经脉之中。桂枝汤又叫做复脉汤、阳旦汤,行于十二经脉(走一圈),带着人身的正气和药气走一圈之后把全身所有不适的地方全都恢复正常。让卫气不共营气,营气不共卫气,营卫不和的局面消失,用桂枝汤打了一圈,营卫一下就通了。就像两个人不和,有人做一个和事佬一调和,两人相视一笑,这事好了。桂枝汤与和事佬的道理是一样的,喝桂枝汤还要啜热粥,热粥是食气,饮食之气,药食之气,包括人身的正气被桂枝汤带着温暖一圈,凡是不适的地方都适了,所有的毛窍恢复正常,正气恢复了邪气就散掉了。这就是有表邪的两个典型汤证:桂枝汤、麻黄汤。




如果邪气没有解或者出现其他情况,假如闭得很厉害,使人身极度郁闭,马上就高热起来了,出现了烦躁等症状,这就是大青龙汤证。大青龙汤和麻黄汤就是程度的问题,普通的表闭用麻黄汤一解就开了,闭的很严重麻黄汤解不开就必须用大青龙汤去解,大青龙汤都有危症了嘛,人都出现了意识上的问题。但是现在这种寒邪袭击人身,几乎把所有的毛窍都闭住了,并且里面迅速化热的情况现在极少见。还有小青龙汤证,里面还有寒邪引动,内外寒邪都要去所以用小青龙汤。




邪气袭击人表无非是袭击的深浅,进不进去,如果一旦进去了那马上就到太阳篇的中篇了,就是陷胸汤证了。什么叫陷胸呢?就是邪气陷于胸中,邪气结于胸中就叫结胸,水饮互结、水热互结都是后人加的,不是直接的理解。大小陷胸汤证呢,就是寒气袭击于表,从表进去之后,首先面临的是肺、胸廓,邪气在胸中结住了,就是结胸;如果结不住,结得不是很硬就是痞证;结得稍微硬就是小陷胸汤证;结得很硬就是大陷胸汤证,结得不硬而是很软就是气证,就是痞,就是泻心汤证,泻心泻在心下;如果邪气结得很高那是吐证,瓜蒂散可以吐出去;如果结得不是气痞,是散漫的,就是栀子豉汤证,心中懊恼反复颠倒,邪气很散漫的结在胸中,用栀子豉汤吐一下;如果邪气进去后入里化热,邪气散漫开来了,不仅局限在了胸中,那就是白虎汤证;如果并不是很散漫,而是有一种郁闭,有向血分走的趋势,那是茵陈蒿证,发黄;如果这时经血时来,结在血分了,结得轻是大承气汤证,结的很厉害就是抵挡汤证,整个太阳篇从气道角度就是这样来理解的。




柴胡证、阳明证道理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走了少阳经和阳明经。其实气的形态就这几种:第一,邪气入的深浅,是表是里,还是半表半里;第二,进去之后存在的程度,是散漫的,还是结成实了、聚集了。如果是聚集那就是从痞到小陷胸到大陷胸,如果是阳明经那就是小承气大承气;如果邪气进入后是散漫的,一般的散漫不得郁闭的那可能发黄,如果很散漫一下化热了,那就是?还有一点是化热化寒,这很好理解,为什么邪气进去能化热,就是邪气进去与正气相争,正气不弱,打得热闹,这就是化热了---气之所聚则变热,气聚则热,气散则寒;如果邪气进去后正气很弱,不能进行正面的交锋,那就很容易化寒。对于正气弱化寒《伤寒论》主张加附子,所有加附子的都是寒,加一些补气血的药恢复正气,顶一下寒邪,《伤寒论》的举例子就说这些。里面每一个经都可以直译的,并没有曲解、穿凿附会的

意思。

什么是气道中医

气道学者认为世界有三个层次:一是形道,物的层次;二是气道,气的层次;还有一个是神道,神的层次。神、气、形三者构成了整个的世界存在。

气道中医从气道这个中间层次出发来解释万事万象,包括整个身体的奥秘,所以说气道是一个总体的认识方法或者说是一种世界观,如果应用于中医就是气道中医。《周易》里有句话:“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研究中医就是近取诸身,研究其他身外之物就是远取诸物。所以今天只和大家谈气道在人身上的应用,但也会涉及到一些基本的气道的立意和认识观点。下面就介绍下气道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一;气道中医包括气道学者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气组成的。组成气的包括事和物,所谓物指有形的存在,比如大到山河大地,小到细胞组织、一草一木,任何看得到的、摸得着的或者说能够感知到的叫做物;另一个叫事,就是整个事情的发展经历,不管是气还是物都是由气组成的。举个简单的例子:人是由一团气组成的,这是有生命的;花草树木也是由气组成的,这是植物;还有包括土石泥沙、河流山川也是由气组成的,这当然是非生物了。在事上比如一件事情的发生、发展到结束,这也是由气组成的,还有包括一个王朝或者一段个人经历同样是气。大家可以集思广益,大可以无穷大,小可以无穷小,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嘛!所有万事万象都是由气组成的,这是气道中医的第一条原则,必须用这个认识观点来认识世上的一切万事万物。




第二;所有的气都有生老病死。不管是生物还是非生物,有机物还是无机物,所有的事和物都有它的生命历程,从生到死。这个不用所说,大家都可以很好的理解。佛教上讲“成住坏空”也是这个道理,只要存在就会灭亡,这也是气道中医的一个概念。




第三;任何气都是可分的。比如人身之气可以分为头气、胸腹之气、四肢之气;头上的气又可以分为眼气、鼻气、嘴气、口气。物质的层面可分,气道的层面也可分,比如一个历史事件的开始之气、中间之气、结束之气,这些都非常好理解,但是大家都必须牢固地树立这种观念。




第四;所有的气都是融合的。可分是气的外在表现,融合是其内在本质。这里大家一定要注意,所有的万事万物都是内在联系的嘛!气道上讲所有的气都是融合的,只不过呈现的外观、形态、性状有所区别罢了。比如人身是一个整体,头和胸腹是融合的,胸腹和四肢是融合的,眼气鼻气是融合的。这也就像一条河流一样,我们人为分成上游、中游、下游,但河流其实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大家以后要经常用融合这种观念来理解气的有机结合。再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水,烧开了变水蒸气,凝结成冰,这三种形态是融合的,本身都是水,都具有水的某些性质,但由于处在某个状态和进程当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如果没有仔细研究过可能会惑于它们的形态而误以为是三样不同的东西,只有经过不断的训练、锻炼,我们用气道的融合的观点来理解,任何的事物都是融合的,所以避免了单独割裂的弊病。




第五;所有气都是吐故纳新的。气有新陈代谢谢,在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点上都在吐故纳新。所有的生物都有呼吸,呼吸本身就是吐故纳新,新陈代谢谢比如吃东西、排泄,这在生物上表现得很明白,而在非生物上大家可能有些迷惑,但实际上所有的事物都在吐故纳新,没有吐故纳新就没有了发展的进程,也就没有了生老病死,这是一脉相承的,这是一点。今天这些暂不展开来讲,接下来会以《难经》为基础带大家把气道串一下。




第六;所有气内部都是运动的。既然吐故纳新那就要运动,运动的实质就是升降开合,这里面没有沉浮也没有其他。所有气可升可降,在升降的过程中体现开和合,这以后是所有建模的基础,我们就是这样来理解人身。《内经》上讲“肝升于左,肺降于右,心开于表,肾至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是”,这说的就是升降开合的具体表现。




第七;所有气都是有感受的。这一点对于生物好说,植物可能就不好说了,当然现代医学在不断的发展进步,大家也看到了很多植物也是有感受的。推而广之,所有生物和非生物,所有事和所有物也都是有感受的(大家不明白以后可以找时间给大家讲一讲)。比如一个历史事件本身就是有感受的,可以说它是有生命的嘛,有生命就有感受、有感知。




第八;气之间都是有感应的。大到山河大地,小到细胞组织,事件与事件之间,物与物之间,不管是大是小是隐是显,所有气之间都是有感应的。




以上八点就是气道中医对于气道的基本观点和立足点。大家可以有不同意见,现在我只是把气道中医的观点陈述一下,然后我们看一下在实践中如何具体运用。




《庄子》中有一个经典的典故,大致就是鱼游在水里而不知水,那么我们人就是游在道里而不知道,游在气里而不知气,习以为常反而不见。今天借此机会,以以上八个观点带大家重新认识我们身边(周围)处处存在着气这个道理。




气道中医和传统中医有什么不同

中医的特点是什么?有人说中医的特点是辨证论治,整体施治,三因治宜,四诊合参,有经络,有中药,是天然的,这些东西从气道中医角度来讲都不是中医的本质,因为西医也有整体论治,也是辨证,也不可能完全是辨病,摸一下肚子痛绝对不会说是觉得完全是头上的问题,也会去辨证同时有了辨病的体系,难道化验不是症状的反映吗?西医也在整体施治,也是科学的,这些都不能作为中医的根本特点而存在。气道中医认为中医的根本特点是发现了气这个层次,前面讲过任何事物都分三个层次:形的层次就是我们的肉体,物质;气的层次是中间的;上面的层次是神的层次,也可以理解为精神的层次。精神的层次和物质的层次或者说神的层次和形的层次中间夹了一个气的层次,中医就是发现了这个层次才得以写出这么多的经书并且能有那么好的临床。

这个气道中医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中国传统经典著作,但是不是一码回事,这我不好说,因为可能是层次各方面还有所不同吧。但是确实以一贯之着解释,什么叫以一贯之?就是用一个理论概念,去把通篇都解释出来,不是杂七杂八到随文演义,后边太多的随文演义了,东一句用一个理论,西一句用一个理论,那导致抓耳挠腮也读不懂里边的什么意思,这就不对。




如何学好中医

有人问怎么才能学好中医。这里多说两句,中医是祖国的瑰宝,是中国东方文明的一个体现,所以说学好中医必须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里面精髓的思想,如果单纯学中医的话可能眼界要窄很多,也不可能触类旁通。所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嘛!如果把中医比作庐山,那希望大家跳出庐山来看中医,万事万理皆通嘛!我们并不只是在给别人看病的过程中才能学中医,在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包括吃喝玩乐中希望大家都可以体会中医的道理。上次打过这样的比喻,就像鱼在水中一样水就是气道,因为人都在气道之中所以不识气道,就像鱼在水中不识水一样。通过给大家讲解气道中医让大家可以看到气道在我们周围是如何产生影响,我们又是如何沉潜在气道之中的,

学经典必然有一个枯燥的过程,不可能像看电视剧一样容易理解,所以希望大家做好这个准备,就像学中医一样要有坐二十年冷板凳的决心,枯燥是必须要经历的,从枯燥当中你才能体会到快乐,就像我讲这些东西基本是脱稿讲,必须有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当时老师跟我说,如果说很简单,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进来。结合实际,我尽量结合咱们身边的一些事情,讲临床那是另外一回事,那还不如拿一个病例让大家讨论,讨论来讨论去,《内经》不读你还是不行,光看一个热闹,这个病例老师说的很明白,换一个人,你还是不明白,脚底没有根基嘛,就像练武术一样,你如果不从扎马步练起,练花架子,最终还是一事无成。




你看现在我们讲气道中医,气道中医有他的理论基础,必须从整个哲学高度或气道高度去理解,你看前面这些病,你用这个理论解释很好解释,并没有很复杂的阴阳五行理论混在里面,首先咱们可以从我们的一些生理现象去琢磨这些事情,如果连生理都搞不明白,就不要去搞病理了,前面说的流鼻涕,为什么会流鼻涕?有人问善恐欠是什么意思?其实这些东西,我们身边的很多现象你可以从气道的角度去理解,久而久之你就融会贯通了,不希望大家只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大夫,或者像上次所说的看肝炎走到西医理解的物质层面。

跟大家说一下,学习中医方法很重要,尤其中医是性命之学,治病的这个专业很特殊,所以必须懂得整个生命和自然万物的规律才有可能治病,因为它是夺造化之先的东西,因为从阎王手里抢人哪是那么容易的东西,有时候说良医三代无后,也不是没有道理,该死了不让他死,通过自己的能力把他治好了,本身在某种程度上是逆造化而动,如果没有点功力、胆识还有计略,那么当医生很困难。我以前说过当医生不要把治病或者是救人当成是务必要做的事情,可能有很多人不同意这个观点。因为在人世当中,很多事很无奈,老子明确告诉我们,“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什么原因呢,就是人太爱生而怕死,作为一个真正的大医,首先要对生死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对自己和病人都应该这样要求,该死则死,该生则生,这是万事的规律,不能执著和强求,不能一味的让他活,就像西医讲的一年生存率、两年生存率,有的虽然生存那么长时间,你看一下还是个人样吗?如果拿自然的灵物去易一个人之身,延长他的性命,这本身就是逆天地而动,再说现在天下的宝物越来越少,见也见不到,采也采不到,即使见到也没有机缘采到,这个说得有点玄乎,但是这里面的道理可以仔细玩味。




想学中医的话,一定要学中医的道理,学气机的道理,学精气神,学神气的道理,这个道理不仅用于治病救人,也用于整个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和提升,如果想学好中医,可以学气道中医,如果以前没有学过,没有接触到更高的理论基础,学到一定程度可以根本改变自己的人生观,让自己重新审视这个是世界,因为这个世界是如此丰富多彩,完全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如果画一个圆,圆外的都是自己不知道的,不管这个圆画多大。中国文明几千年灿烂的文明史,孕育和激荡了很多供我们学习的知识和智慧,所以我们应该感谢古人。

所以说中医如果你没有一定的身体素质和一定的内心体会的话,学中医只是学到了皮毛,没有学到精髓,所有外在的,比如开方子、针灸、推拿、按摩包括其他一些民间的手段只是形的一方面,而内在的一方面大家应该努力认识,而不应该止步,就像很多人,不知这里有没有学占卦的,有没有知道梅花易数的,梅花易数是邵康节所做,是一本流传很广的占卦的书,如果仅看梅花易数并且照之而学,很难学通,这里就有一个未传的“窍”,如果认识到这一点,你就能够悟进去,梅花易数是在托周易讲数理,并且有一定的应用,这个应用不仅是我们所说的算卦,他里面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跟大家说一点,梅花易数只是形的一方面流传下来了,神的一方面隐而流行,并没有公开于世,故学者众而知者少,说这个主要想打个比喻,告诉大家学中医也一样,很多好的推拿师傅、针灸师傅,他们都有自己的气场,非常充分,从而能感染病人,鼓舞正气,而并非只局限于手上扎的针或按摩的穴位。




所以今天跟大家说这个气道中医的含义,就在于希望大家在下面勤学内功,在日常生活不断的体证,多看古代哲学的典籍才能有所证悟,不然到老学中医一场空,中医没有学成,可能身体还要毁了,对自己或对病人都没有过多的帮助,这就走到了中医“形”方面的一个死胡同,因为《黄帝内经》一再讲,上医守气,下医守形,形可以说是形体的形,也可以说是形式的形,总之形是变化万端的,因为中医的书汉牛充栋,不胜枚举,学一本你觉得还很有道理,再学你就发现无所适从,不知道从哪下手,就像狮子遇到一群角马群无从下嘴,整个草原奔跑的都是角马看花眼了,如果陷入这样的理论的海洋,大家有多大的精力都无济于事,所以说一定要执一道,就像皇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你只要把那个最简单的核心,知道在哪,并且能勤而行之,熟练应用,慢慢的就可以化而成之,可以不断的推广,这些也都是孔子写《周易》说的一些话,“易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没有思考没有作为,寂寂然没有任何动作,但是感而遂通天下,一定要强调一个感,这个非常重要,感不是思维出来的,不是想象的,也不是苦思冥想的,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于是通晓了天下的故,故当道理讲,这是孔子对《周易》的理解已经达到了非常高深的地步,孔子晚而喜易,韦编三绝,可以这样说,可以真正代表孔子的最高成就是他写的这个易传,又叫十翼,是对《易经》的解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把《周易》所有的显学方面的道理融汇贯通,用非常波澜壮阔的文字表达出来,留给了后人,他是孔子最高的学问成就,而并非是《论语》或《春秋》,如果有人有志于易学显学方面钻研的,可以努力来看《易传》,并且能够背诵,《易传》的《系辞》通篇都是至理名言,经典的话不断被后人引用,从我来讲,我非常崇拜孔子对《周易》显学方面的理解。
 
必须转变思维才能学好中医

因为当初我不是从中医开始学起的,可以说是从阴阳五行、气机这块开始学起的,然后转向开始学习中医,所以对我个人来说,对这方面没有障碍就是顺理成章的,中医就是应该这样来学,后来接触了一些学中医的同仁就发现观点、思维方式有很大的不一样,所以说在这里面跟大家交流也是我比较忐忑不安的,因为有时候自认为理所当然的可能对于别人来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可能是一个交流或者说是一个思维方式出发点的一个问题。




就像很多西藏的或者偏远地区的一些人走到城市里面,就发现整个观念之间是互相冲突的,也是不知所措。比如说很多西藏下来的,他们本身就认为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是理所当然的、是天经地义的、而且是既成事实,但下来之后发现中土的人们现在不这样认为了。同理发达地区的人们到偏远地区也会发现观念是不一样的,这个咱们不先说谁对谁错,本身就是思维方式和观念几乎可以决定人的一生吧,包括他的学识,所以说从哪一点入手,你信哪一块儿,怎么来信,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信者道听,只有信你才能入,如果连信都没有,不可能跨越这个门槛,尤其是中国传统的这些养身的道理也好或者说哲学也好或者说一些功法也好,包括些宗教都是从信而立的,那么收徒弟、传承都是从这方面开始起步,如果说徒弟一旦怀疑,可能所有的气机全都变了。说这个什么意思呢?我倒是没有想让大家完全相信气道中医、气道中医的思维方式,但是从我这方面来说我是非常相信的,所以说沿着这条路我能跟着老师走下去,并且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包括几乎所有的思维方式都是沿着这一套思路来走,可以这样说做梦都能进入自己的梦境。这个从我感觉来说,可以说是融入到生活生命的方方面面。好像有句话说:学到如痴如狂、如颠如疯才有可能有很大的进展,所以说我也想做到更上一层楼,其实这是一个境界的问题,你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到这种境界,你才能领悟这个境界的玄妙,才能不断地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圣境,如果说是只是粗皮潦草地浅尝辄止,那么不可能入到中医或其他的一些中国传统学科的深处,这是我个人的一个体会。










如何看经典

经文上的东西大家不要过于死板的来解释,只要能够一气贯通就可以,读一篇文章,看经典著作都要一气贯之,从始至终,不能说这一段以这种方法来解释,那一段用那种方法来解释,随文演绎讲来讲去都是割裂的,串不到一起去,这就不是一个整体,也就不符合气道的道理。不管是解释《难经》、《本草》、《伤寒》、《金匮要略》以及其他经典都以一个道理从上到下来解释,解释不通的就是两方面,第一,反思理论有没有问题;第二,如果理论站得住脚那就考虑是不是文字有问题,双方面来着眼,不可能完全附着于文字上的东西。我们不能说文字不高明,但古人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同时几千年的传承也可能出现问题,有可能抄来抄去就抄错了,所以一气以贯之嘛!文字是形,里面的意是气,只要知道了意就得了气,不要着于文字而只是守形,这是读经的方式方法。














在日常体会气机




想象有一个气团,里面有两股气在不断的升降开合,从而产生了沉浮,你沉我浮,这就是整个的阴阳气机变化的道理和表现形式。大家可以体会一下气开于表,人吸气的时候气怎么运动?大家吸一口气看气作什么运动,是不是感觉气往上提?我们平常会说提提气,精神精神,这就是吸一口气,一下气提起来了,明显气机是升的运动;垂头丧气、哀叹一声,气就沉下去了。很简单的道理:人高兴气在表,不高兴气往下沉,像我们日常生活中说的看你弯腰塌背、垂头丧气的,一点精神打不起来,气都去哪了?都沉下去了。所以说气由人的情致和呼吸、运动所调节,一高兴、一运动、一吸气马上就提上来了,腹肌一收,胸脯一下就鼓起来了,这时人就感觉很舒服。这是升降,开闭也很好理解,举个例子:喝一碗热面汤之后很快出汗,什么是出汗呢?人所有的毛窍都开开了,汗液往外排,如果是冬天,那一团蒸气往外蒸腾,连额头上都浸出汗珠,头发都湿了,头发中的热气往上蒸发,这就可以说气开了;气正开着呢,为风寒之气所击,所有毛窍为抵御外寒的侵蚀迅速关闭,汗一下就止住了,浑身鸡皮疙瘩起来了,只打冷战,汗也不出了,毛窍也不开了,人缩成一团了,这叫气闭。气闭是主动防御,如果防御不及时为寒气所击,寒气藏于腠理,那这时的闭就是病理上的关闭了,气闭在表,里面蒸蒸然发热,这就是人感冒发烧的病机所在。人气开合升降、吐故纳新,里气为寒气所闭出不来所以化热,人的体温马上就升上来了,对治之法就是“气闭者开之,气开者收之”。人的气开合有度、升降有节,人才会四气调和、百病不生,如果气机的一处环节出现问题,人就马上得病。比如大小便失禁或者腹泻,这就是下部的气开而不闭,人二阴一般情况下是闭的,排泄的时候要开,开合不利就导致气机错乱,下面闭不起来,腹中的气就升不上来,也就是俗话说的“好汉架不住三泡稀”,拉了三泡稀后,下面的气开得很敞都漏了,哪还有气升上来呢?气升不上来就开不了,开不了人就没有办法做事,气升上来再开开才会肌肉精神都有劲,事情才可以做。下面气泄了,升不上来,就无气可开,人就四肢乏力,精神困倦,什么事也做不了了。同理,下面气闭上了也不行,比如承气汤证,阳明腑实腹中有燥屎,解不下大便,气要开合有度,升降有节,如果气闭而不开,那该降的气降不下来,该收的气收不回来,里面气闭住了,要开开之后才能再闭,无开则无闭,要闭的气闭不上,人就寻衣摸床弃衣而走,狂妄谵语,出现了一些精神上的问题,有阳明燥屎在里嘛!




所以说开合要有度,升降要有节,大家临床治病的时候不要见虚就补,见实就泄,一定要认清升降开合四气哪出了问题,然后引而调之。比如气闭在里,下之则闭气开,之后气才能收摄回来,升降开合四气才能周转运行;如果是泄那要收,当然首先要明白泄的原因,是有邪客之还是本身有寒或者里虚。看病第一点要认清整个气团的状态和里面升降开合四气的不调是哪出了问题,然后引而治之,这就是气道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




关于气的升降开合、沉浮下面再举个例子,比如气升得太快太猛,使人薄厥就是昏倒:儿子没考上大学,还在外面交上了黑社会,老爹一生气,气直接顶到脑门子上了,脸色涨得通红,脑溢血一病不起,这就是气升而不降,升得过于急速,所有气蒸腾向上,径直的就顶出脑溢血了;所以说该降的气要降,该升的气要升,而很多愁苦烦闷的人气升不起来,都降下去了,胸中无气,说话说不了,唱歌唱不动。




有朋友问:《内经》里的升降出入和气道中医的升降开合有什么关系?前面八条其中有两条:升降开合、吐故纳新,《内经》是把这两条合在一起讲了:吐故纳新简称吐纳,吐纳就是出入;升降开合就是升降,升的极致就是开了,不可能永远往上升,升到一定程度就开,就像树木生长一样,长到一定程度就要开花结果。人身是一团气,也不能一味的往下降,降到极点就合了,闭合住了,就像种子一样,结的果实去降,里面的种子掉到地上去合,重新开始一个新的生命。所以《内经》讲的升降出入就是这里讲的升降开合加上吐纳,出就是吐,入就是纳。我们要把整个的关系捋顺了,加上所有气都是融合的、感应的,我们可以说升降开合吐纳都是一体的。










如何看五行

我始终没有引入五行的道理,五行也是在说气机,但从气团的升降开合来讲要比五行学说来的直接,只要气机了解了,五行就能运用纯熟。说金克木,但什么是金克木呢?后人如果不知道气机那就无法解释金克木,金就是降气,木就是升气,金克木就是降气大于升气了。




不止一个五运六气的形态存在于宇宙之中(或者说地球系统当中),单凭五运六气治不了病,五运六气只是告诉我们世间有这个现象,就像影响我们的不只是电磁波,各种频段的波都会对我们产生影响,而且几千年来五运六气没有发生过变化吗?五运六气也是对气机的解释,就像经脉一样,表皮有动脉静脉循环系统,再精微的有神经、淋巴,再往里有经脉,再往里就没有吗?一样是有的。人身的奥秘可以让人无穷尽的探索下去,不断的探索就会有更精微的发现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其实向外求索和向内求索是一个道理,为什么有外丹和内丹呢?外丹和内丹都是有的,都可以让人达到修炼的一个很高的层次。单凭讲五运六气就和单凭讲子午流注、灵龟八法是一样的,如果对气机没有深刻的认识,那很难去捕捉气,而如果见气了,那五运六气、灵龟八法就都可以抛弃了,就像指月,指的不是月亮,指的方向才是月亮,所以我直接从气机的角度来讲。一我不讲五行,二初期很少讲经脉,因为经脉是气机所化,就像肌肉骨骼一样都是气机所化,只不过经脉的气机所化比肌肉骨骼来得更靠近气机或者层次更深,但大家千万不要把经脉看实了。




前面我们提到了这个中医从气道的角度来讲,中医是站在气道的基础上来解释和运用中医的,也就是可以这样来说,中医是气道的医学,它不是物质的医学,这是第一.。第二五行是解释气的,气是存在,五行不是存在,然后接着刚才那个问题,接着说这个五行它只是一个代词,它后面指示的我们可以理解成是一团气,也可以理解成其他的一些东西,但是五行本身不是存在,也就是不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所以说肯定这个中医它是来源于气,所以说你说谁更重要啊?你可以说是气更重要,而不是五行,因为五行这个东西你摸不着看不见,譬如说金是什么?你首先要知道金背后的是什么?它肯定不是金属,木它不是木头,土它不是土壤,那这里面呢我就多说两句,关于金木水火土,它只不过是在代表这个气团不同的各个阶段或者不同的性格,那所说的这个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无非是想在说这个气团流转的规律,或者说你把五行看成这个五行五种元素,这样就很不中的了,所谓中的就是说没有中到靶心吧。




人们现在不太了解这个气道的规律,所以说你如果说脱离了气道的规律你如果去谈五行,那这个五行确实是空谈.,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你用什么五行法五行理论去解释人生的变化是捕风捉影,你不可能接触到实际的,古人创立五行无非是想通过五行这样一个方便的方法把气道流传下来,让人们知道气道的规律,我们说气开啊、气合、气闭,气机流通有时你解释起来很费笔墨的,那古人说金克木,那么古人知道这个金气是下降的气,或者是开破的气,这种气战胜了生长的气,这个就叫做金克木,如果说这样来解释就要用很多文字来表述,那不如就通过金克木这种方式来代表,古人说一说金克木对方马上就理解了,是由一种开畅下降的气代替了生长聚合的一种气,所以叫做金克木,同理水克火也是啊,因为所谓的水克火无非是夏天的闭合的气,或者是滋长二阴的气凌驾了这个心气,这个太阳蓬勃的这个气,这种气衰弱,由下降的气阴气上凌向上凌越了导致心悸心慌啊、气短,所以说大家可以尽量地从气道的角度来理解中医,那么你再套五行包括套十二经脉或者包括套其他的一些形式上的一些东西就更能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用气机理解人体运化

大家学气机一定要加个气字,不要说阳气不升,就是气不升,没有阳气阴气,前面提到所有气都是融合的,如果上来就分阳气阴气就是在割裂气机了。想想看阳气升阴气就不升了吗?阴气一样升,阴阳相和谐的嘛!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俱升,所以不要说阳气升阴气升,直接就说气升。就像大军开拔,炮兵、装甲兵,后勤补给都要往前进;自然界中单元素的物质很少,所有东西基本都是复合的。所以我们要直接说气升气降,因为有气升,所以把升上来的气叫阳气,降下去的气叫阴气。气不升有两种原因:一,气受阻而不升;二,气不足而不升,就像军队前行一样,前面遇到了阻碍,过不去了所以升不了了,或者说部队太少,疲于奔命没有力气了走不动了。大家想象一下,一团气要升腾变化没劲就升不上来,就像一壶要烧开的水一样,火力不足水不开;把壶嘴堵上气喷不出来,气受阻而不升。大家这样来理解临床疾病就会觉得很简单了。气只分四种状态:升、降、(升降开合)吐、纳,(浮沉可以不必考虑)没有更多的,不要上来就想脏腑,也不要想气血、阴阳,就理解成气的四种状态就可以了。




人高兴气在上面,气高在上;《伤寒》里邪气居于胸中就是指邪气高, “其高者,因而越之” 邪气高要直接吐之,一呕吐邪气就随人体气机喷涌而出,人胸中之邪就解了;“其下者,引而竭之”一些邪气在下的疾病,比如结肠炎或者一些腹部疾病就可以直接用下法。这些是急症的治疗原则,慢性病就不能用汗吐下三法了,因为慢性病邪气和正气结聚在一起,缠绕不散,如油入面,二者浑合敌我不分,所以不能上来就用汗吐下三法。张从正的攻法对于现代人来说是要考虑的,除非一些急性病。




上面八点原则大家可以反复思考玩味,暂时抛去脏腑、阴阳、气血这些或者抽象或者具体的概念,初期也不要引入十二经脉,因为十二经脉是气机的体现,气机了解清楚了,自然就知道十二经脉是怎么回事了。《内经》中关于十二经脉的循行也没有讲清楚,不是那么简单的,不是有很多练过气功的朋友所说的十二经脉循行和《内经》有所出入吗?《内经》所反映的也只是其认识的层次,并不一定是实像的层次,但是已经是站在很高的理论层次来俯视人体生理和疾病了。




气是有感知的,有感知就有性情,任何一团气都有,包括一个细胞,人兴奋细胞就兴奋,所有细胞都兴奋了人就兴奋,一定要把气理解为活物,这样才能灵活运用,不然又陷于机械理论中去了。世界是由生命组成的,气抑郁了人就抑郁了,气都沉下去了人也消沉了。肝脏脾脏…这都是气机外化出来的,《周易》里有句话: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星星、太阳、月亮、地上的河流、山川都是气机所化。

希望学过中医的朋友也从气道角度来考虑问题,尽量不要有一些明象和以前所学中医知识的羁绊,这样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气道中医,气道中医是圆融并通、简单直接的,像《易经》(《周易·系辞下》)里说的“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我们也可以说“气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当然我们还不能说气就是整个天下的道理,只能说气是流行于天下的存在。因为上面还有存在。

药物之气

既然任何事情是一团气,那么石膏也是一团气,石膏有石膏的气,麻黄有麻黄的气,我们怎么认识这团气呢?只有认识这团气才知道互相对治。关于中药治病有几点,并不是说升气升不上来就用升气的药,降气降不下去就用降气的药,用药其实是在调整气机,并不是在补泻,补泻是很简单的层次,只要气能升上来,气机打通了就可以了。人有一个自行的运行系统,而且能够自我修复,该升自然会升,该降自然会降,一般都是堵住了,把堵住的地方的气开开,那气自然该升的就升该降的就降。




所以说用药涉及到几法,就是调气机的升降开合,以麻黄汤为例,麻黄这味药喝下去之后有明显的兴奋和解表的作用,有人出汗有人不出汗,这是由于体质的原因。上次讲过感冒发烧的机理,就是寒气郁闭于表表气不开,产生气闭于内郁而发热的症状,解决方法就是把毛窍打开,邪气解散,郁气得解则热气得散,病就好了。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用清热的药,反而越清越热,热势绵绵总也降不下来,表闭无汗嘛!这和现在的病毒性感冒还是有出入的,现在纯伤寒的很少,这里只是举这个模型来说明这个道理。凡是可以让人汗出蒸蒸而解的方子都可以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灌热水就行了,八九十度的热水不断的喝,热势在身体里不断的抑郁蒸腾,到一定程度邪气不胜这种蒸腾之气的时候,表窍自然打开,这是一瞬间的事情,这就是《内经》上所说的“撤衣”。外寒袭击于人使人毛窍闭塞就像给人加了一层棉衣一样,使人热势不解,汗无从排出,只要用外力或本身气血之力加上热水的蒸腾热气一起鼓动外邪,使毛窍复开,人的病就好了。有时候光喝热水药力不够,蒸腾流溢宣散之气不够,所以就要加上能够使表阳外出,人气加速蒸腾的药,首选就是麻黄、荆芥、桂枝,还有羌活、独活,这些药都可以起到这个作用,大家闻闻羌活的味,雄壮有散。其实加一些辣椒都可以,只要能够起到这个作用就行。随着人们不断地总结,发现具有宣散之性的药自然界里有很多,但不能提供很合适的宣散,正好达到效果,所以产生了配伍,配伍就是让各种药调和在一起,让各种药气配合最后产生符合宣散畅达之气的药气,所以药物的冷服热服、浓煎稀煎都会有明显的差别,因为直接表现出的药气就不一样:浓煎则气聚,稀煎则气散;总煎和散煎也是不一样的,比如鸡整炖和切碎了炖只炖脑袋气肯定不一样,理论层面是这样说,实际运用还需要后人不断地总结和体验。




总结一下刚才所说的:所有的药都有药气,这一点毋庸置疑,就是根据第一条原则:任何事和物都是气团;还有气都有性情,有感知则有性情,有性情则有喜好,比如很多药喜水,生活在水边,所以走水道;很多药善窜善爬,比如蝼蛄,蚯蚓还有一些藤类药,根据气气相感的原则,人服下去之后就会有相应的性情在人体内的反应。

动物界上气的代表是鸟,下气的代表可以说是龟鱼水族,人气的代表是野兽、是走族。鸟族、兽族和水族正好是把整个生物圈从上下的范围分成三等分,所以说这些动物或者植物气偏上的,你吃到肚子里它就往上走,偏下的就往下边,偏中间的往中间走,这就是本草当时立意的一个根据。动物爱动,比如蚯蚓善钻,那么这股气是善钻之气,人吃了之后通过消化转出,它仍然会有善钻的特性,所以蚯蚓有通经脉的作用。那么同理,这个鲤鱼属水族,吃到肚子里它有行水道的趋向。




还有比如说根茎叶花,一般中药都是草药,草药按其部位不同,入口之后所走的趋势也不同。很多的医家也都谈论过,根者气藏它往下走,茎着气达,它通于人身的经脉,枝叶通于络脉。花通于肤表和开敞的地方,同于浮脉。果实还有结的这个籽,有时候你可以这样来理解,它结实有破气的力量,或者是通于肾脉。那比如说女贞子、桑葚、五味子啊,带子的它都通于肾,而有时候会主精。精嘛男精女血,这个是从本草上面气道来给大家稍微讲一下,以后可以说很系统的来讲。




中空的它有通达之气,比如说芦根中空,还有苇茎。你看桂枝它是用的枝条,所以他能通经,走经络。丝瓜络都是络,它直接走人的络脉更好一些。你这样来理解,不是简单的取类比象,或是简单的望象生意,而是察其气道,知道气的习性。就像麻黄是中空的,尽管很多东西是中空的,但是它有表面的形体和内在的形体两种区分,比如说它的气是钝气,但表现的有可能违背它的钝气。麻黄中空,所以说麻黄开肺嘛,会往上走。而且也有一种草,它也是中空的,但是它没有麻黄的性体,大家尝一下麻黄就知道心跳加快并有出汗的感觉。但是不一定完全是这样,有时候它会给我们一个假的信号。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体察它的真实形态来反映它里面的气态,比如说红颜色的一般是血分了,但是它自然的红,并且是由里到外的这种红,它一般是会入血分的,比如红花啊、鸡血藤啊之类的。气很钝,有一股锐利之气,比如说刺蒺藜锐利之气,它能破气,但是它的破气不是非常好。




从气道上来说气要含混的才好,还有从气味来理解中草药,有的气正,有的气邪。比如说同是苦味,黄连的苦是正苦,而苦参的苦是邪苦。你看蜈蚣蝎子都是毒药,能不用尽量不用,他能治好一些病,但是它终将和正气是不协调的,应该用一些正人君子的药。古人本草上讲这个药分上品中品和下品,上品养人,中品疗疾,下品攻毒或者叫做去毒。有很多药的气味很不正,对人身体有很大的损害,所以说不建议用。当归这味药闻起来味道就很不错,桂枝这药甜中带辣,也很不错,生地很甜,而且色正,色正黑,熟地的色正黑,生品是色正黄,这些药都是非常不错的药。用药讲究宁用正,勿用邪。药中也有邪正之分。




我们通过天地人整个的自然圈,就可以体会整个气在自然圈或者是生物圈当中的运行的势态。大家如果学过地理就知道大气环流,太阳带来了生命,普照在大地,使水蒸气上蒸,蒸上去之后由风的推动,使这个蒸汽向上形成云气,由风的推动使云气输布到四方;云气不断的聚积、凝结,遇到冷风后就下降而成雨;再由太阳的热气向上蒸腾,这样就循环起来,就和我们人身之气的循环一个道理,这就叫做别无二致嘛,万物一理,天地一心,所以古人察天地之理而喻人事,用在内可以疗疾,用在外可以治国。我们按这个寸关尺啊,察这个五脏六腑之气之有无,同时可以知道胸中之气,腹中之气,和脐下少腹之气的整体的状态。






《本经》罗列了三百六十味药,分上中下三品,上品养性,中品疗疾,下品制毒,这个分类非常好,不了解性情、正邪优劣就无法用药,比如现在妇女的产后风,本身是虚证,而见到风湿内侵的症状就用蜈蚣、全蝎,蛇类药去攻冲,有的还加附子、马钱子,这就完全违背了气机的基本原则,犯了虚虚实实的大忌。很多得产后风的妇女,生了孩子后气虚,气陷于内,(气的动作和表现层次非常多,不仅是一个升降开合,升降开合只是最基本的四个原则)气馁于内而表气虚,表现出怕风、怕寒、怕冷、肢体麻木的症状,这时如果用通经络通散的下品疗毒药去攻冲就会适得其反。还有一点,现在很多慢性病不是仅药食可以治疗的,也不是针灸可以的,很多病不是一经之病,而是整个气团很多经脉的病,不是扎几个穴位就可以好的,尤其城市里的人。




刚才讲了很多理论,大家先有一个方向,路首先走对了,往东往西往南往北走,路确定了,细节的东西太多了,所以说一年有感觉,三年有小成,十年有大成嘛!没有十年的功夫不可能把所有的物象、气机研究透的,因为所有的气团都需要去亲身体验,气与气之间的相互碰撞、相互感应都得去学习,基本的配套原则都知道后还需要不断的实践,这样才能在做菜过程中做出美味来。如果基本配套原则都不了解那就不可能做出好菜了。另外大家不要满足于只要一技在身,能扎几个穴位治疗几个病,而不对整个的气机进行探索,好多病不是那么简单的,也就是人的精神状态决定疾病的特点。



中医的形象思维

“浮者阳也,沉者阴也”这句话非常有深味,大家要形象理解,不能只是看表面文字意思。浊者下沉,清者上蒸(蒸发的蒸),因为有清浊所以产生了变化,清气轻浊气重,由于惯性产生了上下的对待,在清气上升浊气下降的过程中产生了上下的交流,这就是四象。在脏腑就是心肾肝肺,在四季就是春夏秋冬,春天清气上蒸;夏天清气直接蒸腾而上,万物华实,阳气在上就产生了夏天;万物不可以终极嘛!到了秋天蒸气将尽,肃杀之气开始盛行,草木悲秋,落叶纷纷就产生了降;降而不已沉而下坠最终就产生了沉,沉潜之意,这就是万物收藏的冬天,草木黄落,只剩下枝干,看不到一点生意,候鸟南飞,四季分明。所以说浮沉阴阳要放到自然环境中在整个大环境运化规律中去体现。浮沉于生长之门,或浮或沉,从而产生了所有的变化,这里大家可以去细细体味自己的生活、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举个简单例子,比如每个人的职业都有浮有沉,没有一辈子完全风顺的,同样没有一辈子完全逆境的,总是顺逆相交替,这几年比较顺,那几年比较逆,产生了人生的际遇,这在人生就是浮沉的表现。顺境的时候属阳,逆境的时候属阴,是不是浮就好沉就不好呢?当然是对待的来看,手伸出来一个手心一个手背,主要看怎么来看了。顺境使人做事,但使人松懈和骄傲,必然会转向逆境,逆境使人反思奋起或者精神上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能抗的过来都能化不利为有利,所以说整个的顺逆都是对待的,这也是古代处世哲学的总体思想。有得有失,失得互用嘛!大家在现实生活中可以不断体验,尽量不要让自己产生过多的执着上的烦恼。浮沉大矣!可以说概念很大,浮浮沉沉用在各个方面都是能够说的通的,它代表阴阳的总化,因为有了浮沉就有了变化。




《难经》、《内经》、《伤寒》所用的言辞都是从气机而非形体的角度出发,有时候会比较抽象,背后都是对气机的描述,不要把这些话落实到形体这个实在的东西上,否则就失去了中医的韵味。就像画画一样,不能和西方的油画相比,西方油画强调的是形上的逼真,而中国强调的是神上也就是气上的逼真。中医也一样,是神气的医学而不是形体的医学,古代文字也同样是神气而非形体的文字。有人说象形文字是糟粕,阻碍文明的发展,其实恰恰相反,象形文字尤其中国的方块字可以无限的组合,可以很好的模拟整个气场的特点与状态。而英文字母只有那么多个,可以不断的组合,就落实在了,因为只有这么多个,定死了,所以就没有太多的生命力。但是汉字可以不断的组合,可以龙飞凤舞,草书、行书都好,得其天然。当然东西方文明各有其灿烂的地方,不能偏颇。








如何理解脏腑

脏腑,也即脏象,这个是中医里面一个重要的核心理论,那么藏象经络啊这个都是中医里面特有的,比如说我们老百姓说脾虚了,肾虚,肝脾不调,那么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话,都包括在这个我们的脏腑理论里。

藏精而不泄者是脏,运化而不停者是腑;脏是体,腑是用;脏藏精,精是精微之气,精微之气都藏在脏腑,气分五,心肝脾肺肾,五种气的状态化而为精藏于五腑,气无形不托嘛!形是依于气的,气是托于形的,形气是不能分离的,没有了形气就容易散失,形体一毁灭气马上就散掉了,必须有结结实实的形在那,就像有房子人才能住进去,没了房子人就走了。同样,形体要靠气来充养,就像房子没人住就很容易坏,人在里面修修补补形体才能存在。我们讲气道,但绝对不鄙视形体,没有形体气无以立啊!物质和精神(或者说气)是相互关联的。同样脏腑也一样,五脏之精藏于五脏,运化之精化为六腑去运化,运化什么呢,吐纳嘛,吃了吐吐了吃,我们可以把二便的排泄叫吐。所以说腑外在一些,脏更在里面一些,腑就是工厂,脏就是办公室,工厂很热闹,气血充沛,必须要做呀,所以说“数”,“数”就是气血运行加快,不断地运化,让气机旺起来,阳明脉很容易变数。用脑子去思考的却主宰着腑的运化所以说脉是“迟”,藏精藏在那里。理解迟数的关系就好说,搭脉感觉出五脏的脉是迟,六腑的脉是数很困难啊,这里只是讲这么一个关系,生机旺,表面旺就是数,就是腑;生机藏在里表面静就是脏,脏者藏也。




中医的针扎什么




讲一下“针”,所谓用针之法呀绝对不是西医打针的针,“针以决死生”,扎针其实就是扎气机,根本不是扎人的形体。通过解剖学来找穴位,那样找就像《内经》上说的如游空巷,只是伤到了皮肤骨骼组织却没有找到气机的根本。举个例子:比如飞机从空中向下扫射,如果要消灭的是敌人有生力量那就不要关心敌人的大厦,看到汽车在跑那其实是里面的人在开,找到了人就找到了根本,炸多少建筑物但只要人还在就没有解决根本问题。用针之道贵在能够得气,迎随补泻呀,以经调之都是在调气机,而不是在扎某一个部位,那就失去针道的意义了。进针怎么进,出针怎么出,怎么补气,怎么泄气都从气机上来考虑。









跳出中医学中医

只讲中医可能大家会被局限住了,很多东西都可以用气道来解释。大家小的时候学过看云识天气吗?看到什么云彩就知道会有什么天气,“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句话其实很好理解:早晨太阳初升是少阳之气,长上来之后如果有霞也就是云把朝阳之气给挡住了,也就是朝阳之气被遏了浮不起来了,阳气不足那就容易下雨;晚上霞光万丈,证明阳气很足,到了快落山的时候还很足,阳气足当然就不下雨了。很多古代的谚语都有帮助于我们理解气道,不仅人身中有气道,整个大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整个宇宙都有气道。




古代有望气学,就是看云彩的变化,白天主要看云还有特殊的光气,晚上看星星然后就能看出大的气场有什么变动。大家有机会也可以看看《麻衣神相》。

只有知道养生才能懂得治病。我常常和别人说也和自己说,走路都是左脚迈出了再迈右脚,讲讲《难经》再讲讲其他的,然后再回来讲《难经》,大家就可以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光讲理论不讲故事很枯燥,光讲故事不讲理论又失去了方向,阴阳循环嘛!阴完了阳,阳完了阴,不断的圈的循环,大圈套小圈,大圈外面还有更大的圈,小圈里面还有更小的圈,不断地去突破一层一层的。不管《难经》、《内经》都不建议从头到尾地毯式讲一遍,《难经》上篇很枯燥的,几千年的东西了,其实大家只要知道气道的道理就行,学习经典不用随文解字的,点到为止。




大家要理解气道那脑子里首先要有一团气,这一点至关重要,没有这团气那就失去了理解的根本。想象的中医嘛!不能揣摸到,但能想象到这团气发生什么变化,就像炼丹炉一样,怎么炼丹呢?不是按水火立极吗?所以脑子里要有一团气,生气的时候气会怎么样,悲伤的时候怎么样,外面的邪气赶到了这团气里会怎么样,这团气热会呈现什么像,冷会呈现什么像,其实就和炼丹一样。




这就是所说的观象,《系辞》下里说:“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大家对整个的像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以后学习《周易》就会知道《周易》也是用气道来解释的。有像才有卦辞,没有像就没有了卦辞,同样没有像也就没有了经文,像可以叫做气象,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像之中,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气之中,养我浩然之气嘛!




《黄庭经》里有一句话:“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乃成真”,什么意思呢?就是什么事情都要付出代价的,无用而用,积精累气最后成了一个真人,而如果把这些东西都娱乐了、消耗了、放纵了,那就不会成为仙人,一个真人,也不会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只有把这些东西保存下来慢慢的去酝酿,去化就能化成一个很不错的身体,再往上就能化出很多精微的东西。这就是“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乃成真”。




所有的事物都是一团气,就看怎么把握。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又想有身体上的娱乐,又想拥有好的身体这是没有可能的。整天忙于工作疲于奔命就不可能有好身体,想有好身体就不应涸泽而渔,拼了命的尔虞我诈。所以就要看大家的取和舍,没有兼得的,世界不存在兼得的东西,一个手伸出来手心朝上,手背就在下面,同理,手背朝上,手心就在下面。养生大亦!




孔子在《周易》中说:“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首先,熄灭自己身体不和谐的东西,第二,制止自己欲望的膨胀,这样才能使阴阳之气和谐,在周身形成比较和畅的气场,这样人才能泰然处之,寿终正寝。但现在有多少人真能寡欲呢?这寡欲不能遏,而是自然而然的,最终的无为而无不为嘛!老子《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这是一个很高的境界,首先名利要淡泊,少思寡欲,绝学无忧嘛!这都是古圣先贤说烂了的一些话,我们不能只是说而是要实际做,只有真正来做才能达到健康的身体,身心两安嘛!养生无非就是讲的养心,心不养身无以养。
 
现在人们得病是这么回事呢?

城里人的一些疾病首先是人的生机不旺,就是说这团气不旺,为什么不旺啊?因为有很多原因造成的。首先从小不注意锻炼,第二为七情所伤,因为现在人的情致非常重,我一定要怎么样,如果说办不到怎么样啊,这个情志非常重,受到伤害;名利心也强,追求爱情或者说追求各种情感使这个五脏颠倒反复、生机内耗,使这个生机不旺,并且又不注意锻炼,气血弱、气脉不通、气道不利就导致整个气机不旺。

你看这人来了,他整个的气团之气就很衰微,表气也不足,里气也空虚,而且如果到了青春期以后,结婚啊或者是有朋友之后,房事也不节制;起居不常,白天黑夜颠倒,早晨不起,阳气长不起来,到了晚上不睡,阴气又不能得到有效的滋养,这样的阴阳颠倒、气血逆乱导致整个生机旺不起来,这种情况中医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本身这个气机不旺就容易受到外来环境这个不常之邪的侵扰,稍微一吹风就感冒了。现在很多人跟我说经常容易感冒,别人还没感冒自己先都感冒了,感冒还迟迟不愈,抗生素啊吃一些中药汤药啊不能断根,一感冒上嗓子,上呼吸道或浑身酸楚不适,饮食也没有胃口。所以说现在城里人尤其是大城市里人生机普遍不旺。你可以从面色上、从说话的声音上、从步态上、从整个气象上都可以判断整个的气机不旺。

所以说现在人得外邪之病、外感之病内虚占很大成分,因此人必须健壮自己的身体才有能力去抵御外邪,不然的话舍本逐末,象温室中的花朵或说整个的人就腐败了,那么真气不存,如果真气在体内不够充足的话这个人就会受到很多外界的干扰,所以说气道中医讲,首先要存真气、护元气。五脏之真、元真通利嘛,这个是《黄帝内经》上讲的,五脏六腑里面的真气能够安稳不互相攻侵、互相挞伐能够互相流通、共同搞好整个气团的升降开合,那么这个人他整个生机越来越旺,神采各方面也好,记忆力也好,精力也足,身体也康健,这个言语、谈话也非常流畅饱满,这样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生命体、生命形态,这种生命形态可以干很多事情,因为首先有一个很好的身体我们才有可能不断地去学习、提高,比如做一些更深层次的奋斗或是整个的修行,如果身体都搞不好的话,整天浑浑噩噩整个的生机不旺,这样我们不可能有一个很好的状态,做什么都很麻烦。现在越来越多的这样健康的书籍出版,其实从一个反方面表现出来,人们是多么需要一个好的身体啊!现在整个工作、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说我们不能把这个身体调养好,这以后很多事情就难说了。我们一直向外观察,一直在看我们的整个的世界,跟我们的亲戚朋友不断地打交道,试问大家一句,有多少去向内体察我们身体的变化的?

刚才有人也谈了古人多外感,今人多内伤,这个确实是一个事实,因为大家可以看一下《伤寒论》上的方子,一般都是很刚性的药。比如说麻黄啊、桂枝劲儿不小。但是随着慢慢的人体衰弱了,如果说用麻黄很多对人肯定是一个伤害。因为人身体越来越弱了,所以说慢慢到了明清人们发现用一些很猛烈的药,如《伤寒论》上的大小陷胸汤,现在基本没人来使了,包括抵挡丸很少来使,这样的实证没有虚只有实,这样的症状随着人们的气机越来越衰弱,而且生活条件不断地改观,这样的大实证越来越少,反而是虚实夹杂以虚为主,时气搏之这样的病越来越多。

养生与养病—中风

上次对如何养生说了几点。第一,人得病之后非一朝一夕可好,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锻炼,而且必须靠自身的能力去重新获得健康。现在看了很多病人,主要说一下慢性病,急症不作为这次养生的主要探讨,因为急症来势突然,只要辨证准确,药量相当,治病可以立见成效。比如急腹症,就是着寒了,胃中寒气攻冲(攻击和左冲右突)导致胃疼痛难忍,这时候只要大剂的热药和甘剂(甘温之剂)投下去或者大量的喝一些热汤,腹中鸣叫,寒气乃解,一下子立竿见影。今天就不讨论急症,主要讨论慢性病。古人说“得病如山倒,祛病如抽丝”,形象地说出了两点:第一,“得病如山倒”,病不是一天得的,但是发病有可能是突然发病,长期处于亚健康或量变的过程,最终一下质变了,人一下放倒。就像一个房子,折了一根梁倒不了,两根梁倒不了,到了一定程度可能突然一下房子就会倒。可以用柱子来比喻,一根两根三根这样的柱子,但是想再把房子搭起来就要重新费脑筋了,在未倒之前加以修复可以勉强支撑,如果一旦倒了再想恢复可以说非常困难。像中风病人一样,现在的中风一般都不是外中风,而是内中风。长期(可能二三十年)的失于养生导致气血空虚,气机逆乱,整团气长期在那支撑着,一直没有倒,突然哪天一个诱因发作,或者在晚上气脉一下不行了,突然中风。中风的发病机理也很简单,就是内脉(人的经脉分内脉外脉),原先是外脉慢慢有问题,慢慢的往里面感染,内脉也有问题,感染到一定程度,内脉支撑不住了,他的代偿能力不够了,突然内脉紧缩,就相当于丧失国土一样,一下子偏于一侧或者偏瘫。

如果从气道角度就很容易理解中风,最一开始人的气机可以周遍整个全身,到后来气机越来越弱出问题了,不能周遍全身了,但也没有到完全散失的程度,只能暂布一边(一下子气到了一边),另一边就是完全空虚,控制力就完全的没有了,这就是气道角度上中风的机理。这时候再想收复失地难上加难,像很多人头发白一样,为什么会白呢?气血向头顶输送,输送到一定程度接济不上了,慢慢的有一个代偿,头发也一样,不愿意白,会想尽一切办法护住黑色,如果实在护不住就完全放弃了,阵地就不守了,直接退回去了,马上头发就开始白,再想恢复就难上加难,阵地已经失守了,只能人气血完全充沛的情况下才能重新夺回阵地。不是什么首乌、霸王洗发液护法液之类的在头上梳两下就能完全解决的,是一个内在气机的问题。如果阵地还有一个人,只要有阵地,那再输送兵员或者是营养那起码有人接续,如果阵地撤掉了,再想恢复回来是非常困难的。很多疾病也是这样,一旦得了而且有明显症状,想恢复原先非常困难。可以这样说,十年以上的慢性病没有三年到五年恢复基本不可能完全恢复,只能是变相恢复。

现在人们的压力很大,都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轨迹中生存,如果身体出现问题可能是长期的,比如长期工作劳碌,长期情感折磨或者长期生活饮食方式不当,这就会积累一定的慢性病。很多人生下来气机就是不健全的,往往会有这个那个的缺陷,以后得病就是从这方面来得。比如病人有过肾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嘛!以后肯定往肾的方面发展。有人肠胃薄,吃点东西就拉,完谷不化或者受凉就腹痛,如果没有根本转变那可能一辈子都会向这方面来引导。吃了几剂药可能当时缓解了但是以后这个部位还会发病,所以说病有可能是终生的。比如说人心脏不好,心气开阔,不能收紧,为情感所困,明显感觉心大,《内经》上有言心大心小心正心斜,心大而软有可能会从心脏方面得病,诸如此类。首先人有先天之不足,后天又失于生养,往往会从不足的方面发病,很可能就是一辈子。所以说人的病与生俱来,只是或隐或显,如果想从根本调治疾病只能从气机和精神状态、生活方式来调养,这是一辈子的事情。

很多慢性病有急性发作期,发作期可以用治标的方法来缓解。举个例子,一个人尤其男性长年瘀滞,容易得肝上的疾病,因为现在生活压力大,整团气机很不畅通不畅快(喜欢喝闷酒),不畅快代表什么呢?就是气机流转不顺。肝是生机的代表,如果人长期不畅快那么生机不旺,生机被遏(阻遏),慢慢的会导致肝硬化。气贵柔而调,柔和而条达,不能僵硬而枯槁。老子有句话“人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草木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就是草木小的时候柔软而翠绿,死的时候枯黄易折;“人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小孩柔软而弱小,但是这是一团和气,会望气的一看便知,虽然柔弱但这是和畅之气。“其死也坚强”死的时候“坚强”不是意志的坚强,是坚硬强直,是一团死气的代表,生机没有了,没有流转了。所以说肝硬化其实很简单,就是气机不流转升不起来转不动了,慢慢的积在那就硬了,这就是肝硬化在气机上的实质。

对治长期抑郁不顺或者紧张状态的病人得了肝硬化怎么来治呢?有人说活血化淤(现在可能主要是活血化淤吧)和破气理气舒解肝气,这不能说不对,但从气机来考虑应该怎么治呢?素灵说舒畅气机,这就很到位,尤其“畅”直接体现了对治之法,所谓的有来有去,既有其来就有其去,既然知道如何来就应该知道如何去。很多人说肝硬化很难复原,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就像得了癌症就一下判死刑,说几年成活率,这样就是过于迷信了,任何事物有来就有去,既然知道其成因那就按照成因去分析就有对治的办法。有说是升阳有说是升肝气,这样来分析,由于此人经常郁闷,工作婚姻郁闷至极,又没有出路,其实肝气就是这样的代表。所谓“意领气”,意念带领着气,意念是什么状态气就是什么状态,意念在长期压抑的状态下气也就处是在长期压抑的状态下。所以如果要解决肝硬化的问题首先要从病人的意念上来下功夫,其次才是用药上。如果这人想不开不能很开朗舒畅那么他的肝硬化不会根本好转,吃破气破血活血化淤的药只能暂时缓解,通而复堵,生一次闷气马上又堵上了,所以说肝硬化难治是难治在情志上而不是用药上。有人得了肝硬化之后一旦知道几乎就到了不可逆的程度(现在谈癌色变,肝硬化再进化就到了肝癌,肝腹水),所以说治疗的出发点就是让其人高兴,这是一个大的前提。如果其人不高兴那么病没治,很多人知道自己得了这个病很坚强去面对,但是潜意识还是很压抑,这种压力足以压垮一个人。所以从这方面考虑使他情志舒畅是很困难的,所以现代医学认为肝硬化是不可逆的,原因在此,但如果可以心情舒畅那么就是可逆,而且这个舒畅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很长时间要舒畅,因为憋闷十年了,想一天两天舒畅使结构发生改变是不可能的。硬化就证明气是长期如次积累然后纤维化,那么想从物质层面化成调柔的状态需要长期气机的积累,这种气机的积累又是需要一种调达舒畅的状态下作为一种保障(这种病人接触的不多,这一块多说两句)。
作为一个医生第一要明理,明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明,而不是从单一的一个方面来明;第二,医生不是万能的,不是什么病都可以治的,如果什么病都可以治那么即便是一个神医,那么会是一种什么现象大家可想而知;第三,病人的业力是非常强大的,尤其是整个社会的共业,不是靠高明的医术就可以解决的。很多事情非常凑巧,可能病人会听你的,也可能不会听你的,可能一个阶段会听,一个阶段不会听你的。所以医生有几不医,其中就有无缘不医,不信不医。还有一点,治病救人是医生的本职,但是不是医生的目的,很多人可能会产生疑问了,如果治病救人不是目的,那医生的目的是什么,何以为医生呢?我从两点来解释,如果是医生身份,那么职业是医生,但是还有更多是左右不了的。上一讲谈到过,老子讲为什么人多死以其生生之厚,如果过度看重生不去面对死亡,那可能不是一个高明的人,因为有生有死,生死相续,如果都生没有死那何以为生?所以有句话说“治了病治不了命”,但是现在很多病与命都是相关的,所以说很多病医生能治也不能治。这是第一;第二,现在很多病和医生自己整个的精神意念和精神状态是密切相关的,所以说必须在自身条件具足的情况下(不仅是能力,还有自身环境条件具足的情况下)才能去治疗某些疾病,如果强行治疗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

刚才谈得第一点慢性病的治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并不是说中医一定比西医强多少),我们要首先明白慢性病的定义或者病的定义,病与人身的关系,与命的关系,这个大前提了解了,我们才能正视慢性疾病。学中医的朋友决不是知道某一个验方或者得老师一个真传就可以治疗某一类大型疾病,比如白血病、糖尿病、中风啊,守一方,守一病而成为一个名医,希望大家不要打这样的主意。如果想治病,西医也不是傻子,那么多高智商的人在研究这么多疾病,不可能中医一付草药或者几根针灸就可以完全解决,不是不能解决,有些所谓的慢性病可能是某个气机点上有问题,通过汤药或者针灸是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的。但是大部分慢性病已经和人身的气机合二为一了,就像朱丹溪说的如油入面,再想分开难上加难,比如中风、糖尿病、心脏和肝上的问题,这些入脏的疾病绝不是几味草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解决的,但是中医是有方法的,也能告诉人们如何对治此类疾病。

接下来讲一下治病的其他原则。把慢性病治好第一不是短时间的,第二不是医生自己的事情,需要医患双方的配合,并且患者和医生都有一定的能力,起码是智慧上一些能力。刚才说肝硬化病人的时候已经引入了一些原因,在中医讲有内伤、外感、刀伤之灾,内伤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嘛!外感是寒暑燥湿风火。这里面病人得的是内伤的疾病,内伤难调,外感易去,得了内伤的病如果不从情致以及生活方式方面去着手解决,是很难通过草木之药治愈的。刚才讲的肝硬化一般是由于忧郁导致的,现在国家加快了整个社会的转型,生活各方面压力突然增加,使很多人经受不住,想挣得钱挣不到,想要的工作也得不到,房子买不起,老要有所养,孩子要上学,还要规划未来,如此这般导致现在抑郁的病人越来越多。气机不调畅,很多农村唱山歌,为什么要唱山歌呢?就是有一个调畅气机的机会。人一发声气机就要外达,震动整个的胸腔腹腔乃至四肢百骸,通过唱山歌这种辽阔和畅的唱法,使人的气机产生共鸣,对气脉可以起到通畅的作用。还有西藏的喇嘛每天要诵经,诵经有诵经的方式,大家可以听一些录音带,非常浑厚而且底气十足的,这样长期的诵和唱可以使人的气机气脉通畅,不失为一种养生的妙法。
 
痞症

释经文一定要按照经文的原字原意去解释,不要掺杂后人或者是现在术语的解释。所以说解经既容易也难,如果说走对了正途,解经可以云开雾散,很多经文上下可以汇通,如果说走错了路,解经终将是一头雾水。其实古人写书并不是一定要难倒后人,没有牵强附会的来写这些咬文嚼字的生僻的词句,它们都是根据一种理念,来一贯行文。我们所说的这个心下牢和心下痞是否是一个病?你看心下牢和心下痞只差一个字,一个是牢一个是痞。什么叫做痞呢?痞是痞闷,周易上有一个“天地否”卦,天地否,天气在上,地气在下,天地之气不相交,所以说否。但是这个否加一个病字旁就是痞闷的痞,所谓的痞闷也就是说上面的气跟下面的气不想交,痞在中间,满闷不化。就像大雾一样,所谓的雨下了之后这是天地相交,天地不想交,就是处在一种昏蒙的状态。该上的气不上,该下的气不下,或者是气聚在心下而做痞,痞住了是上下割据不通,这是痞的意思。那么牢呢,牢是牢坚不化的意思,心下牢,《伤寒论》上说“但气痞耳”,脉是浮脉,浮滑脉,未结聚成实,不是心下硬满痛的大小陷胸汤证。这个气它克在胸中,使胸中反复颠倒,心中懊恼,这是栀子豉汤证,它是热气散漫在胸中。那么由于你吐下,邪气入里,微结在心下,使上下之气不通,形成心下痞闷的症状,这就是心下痞的泻心汤证。如果正气愈加衰微,吐泻过渡,使邪气迅速在里结聚成实,原先还只是微微结在心下做痞,这会进一步结聚,聚成一个石头一样了,使心下硬、满、痛,心下硬满,心下痛,心下结,这个就是大小陷胸汤证,必须用更猛烈的药去攻下邪实之气。那么所说的心下牢,牢是坚牢不化,很像大小陷胸汤证,所以说心下牢和心下痞不是一个气机状态。可以说心下牢比心下要痞严重。这个我不知道这样讲可不可以,大家不要看这个症状所表现的病名,一定要看症状本身去推断他的气机的状态。古人用很多简练的语言来表示气机的状态,其实牢你从外面从症状上不能很好的体察,但是古人从气道的角度来理解,那团气牢坚在里,所以说心下牢。今天我们讲这个心下硬满大小陷胸汤证,没有人用结痛这个词来理解,来表述我心下结痛,其实这正好是气机结在里而作痛,他是把气机的这个状态用简练的文字表述出来。




五脏

这个肾气闭,我们上面讲过肾主闭藏,气闭在下,心主运化开在上,心开心只有开通过不断地搏动,把这个气血输布到全身,是一个发动机,是一个发条,这就是一个开的状态,它开不是整个开开,是处在动的状态,可以说是动,健运不息嘛,心脏一旦停跳,这个生命就没有保证了。那么介于两者之间的肝就是从闭到开,所以说体是闭,用是开,所以它主怒,怒是从孕育而爆发,从闭藏而爆发,它的爆发力非常好。所以肝气好的人爆发力好,肝气弱的人爆发力差,肝郁气滞的人不敢怒,肝阳上亢的人善怒,这个都是体质的问题。那么肺就是由开放的状态又回归于闭藏的状态,皮毛主收,若肺气不好的话他的皮毛过于开散,这个人容易招外邪,肺气主皮毛,把所有的气敷布于全身,又通过皮毛约束回来,它敷布于全身并且要通调水道的时候,它是开的状态,当他敷布到全身之后,通过皮肤收紧向下输布,那么它是闭的状态,最终从开的状态走向闭的状态,与肾气相合。这是四脏的开合法则,那么可以说肝体闭而用阳,体闭而用开,也可以这样来说,肝肾都是位置在下,心肺位置在上,但是肝呢气徐徐向上而走,像个烟囱一样,或是像个蒸笼一样,气氤氲向上,肝气直上达于脑目,头脑和眼睛。可以说是肝在下位而趋上,这也是体阴用阳的代号,肝气这么理解。肺气是相反的来理解,它位居上位而其势在下,所以说肺主肃降,所谓肃是肃杀之意,降是宣降之意,所以说主肃降,肺气要向下,他不能向上,如果说肝气、胃火、心气向上蒸腾,使肺气不能肃降,那么形成了肺中焦满,《内经》里讲的肺气焦,什么叫做焦啊,他应该向下,像雨露一样滋润全身,这时候由于下面的火气上腾,克制住它的肃降之气,使肺气反而上逆,产生了焦糊,烧焦了的感觉,肺中作咳或呕吐脓血,或咯中带血,肺痨肺结核,或者是阴虚性的,肺阴虚的病症叫做肺气焦,肺中之气不能向下肃降而被下面的火气上来而烤焦,叫做肺气焦。




所有的病症和一些生理现象,用气道来理解,活泼而生动,就用一个道理始终贯穿于整个的知识体系,这样让大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又本于内经、本草、伤寒。




上热下寒与龙骨牡蛎救逆汤

我们讲过肾气是闭气,闭而开是肝气,肝木上达而输布给心气,心气完全开张在上,所以说是肝气去生火气,也就是木气生火气。那么下面是手心主少阴火生足阳明土,其实就是一个心生脾的一个过程,也就是火生土,就是五行循环的理论,此为五行子母更相生养者矣,其实这样理解,是用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的道理来解释气道在内部的流运不息和流转运化。




大家明白这个意思了吗?它是一个密闭的循环体系。五气输布流运在体内,才使我们能够有这生生不息的生命,如果五气流运当中,只要有些地方堵住,使气机流运失常,人就会得病。它告诉我们肾生肝,肝生心,心生脾胃,脾胃生肺,肺下降生肾。




我见过有的病人,心气过于浮越在外,下部虚了而气浮越在上,表现上热而下寒的症状,这种我们见过《伤寒论》上有上热下寒的表述,像这种病人一般是阳气浮越在外,而下部见于虚了。治法应该是怎么样呢?这是典型的心衰而不生土的症状,开气过盛而闭气不足,阳气不能蓄积在下而温煦脾土,也就是一个浮阳在外的这个症状,这样的病人很多,耗散于外。你看相对应的这个病症,它相对的病就是闭气太盛开气不足抑郁症,中气下陷,大气不举,四逆散证四肢厥逆。我们考虑气道,他有一偏就有另外一头的一偏,总是相对应的。所以古代出对联,对联的道理就是有独角兽必然有比目鱼。气会去左边,同样他也会去右边。气会过于开,那么它就会过于收。气在下,就会在上,气在里,就会在外,这是一个对待观。




气机运化游遍万端,我们只要掌握了气道的对待观和气的流行运化,我们就把握住了疾病变化的规律。你看《内经》讲气在上则凝而下之,气在表则发之,在里则下之。《伤寒论》上汗、吐、下三法说是对待邪气的方法。邪气攻在上则吐之,邪气在下则引而竭之,通过泄的办法,邪在表则发之,邪在里则按而拿之。一下抓住它知道其从何径而来,而从何径而治。那么我们对开气过盛而闭气不足的,我们就用调和的办法,收其开气而实其闭气,闭气不足就要实,这样的病人一般表现肝肾阴虚,心火浮越,或者是心气虚浮,那么首选的方子可以说应该是肾气丸。有些虚性哮喘表现的是心气无力,肺气运化失常,水液积聚,这个肺中积满水液不能排出而见张口息肩的危证。去年我见过一个老太太就是这种症状,七十多岁了突然被当地诊断为肺癌,没有半年就去世了。见过她一次,她就是典型的肾气不纳肾气虚,一下子心阳肺阳不能收纳了,所以说这样的病人要实其下而收其上。




有的病人它现这种症状之后,大家说用龙骨牡蛎管事不管事啊?桂枝龙骨牡蛎汤收其阳气?我来说一下,龙骨牡蛎不能管用的。《伤寒论》上所讲亡阳用桂枝龙骨牡蛎救逆汤,是在突然亡阳的情况下用龙骨牡蛎之气把阳气收回来,如果说是长时间的开气过盛闭气不足龙骨牡蛎不能取效。龙骨牡蛎之气它是有气无质,它有收涩之气而没有实质的聚合之气的特质,它像一溜烟一样,它是取其气而非取其质,所以说龙骨牡蛎还不如生地山萸肉,所以说同时是收大家一定要理解什么是实际的收,什么是虚幻的收,或者是虚质的收和实质的收。比如说木香这味药,它就是一股气,你让它通气它一下子能通,就像这个麝香、苏合香之类的香气。比如心梗啊,你用香气一捣马上通了,但是不解决根本问题,旋即又通,只能取效于一时,它象一溜烟一样,香气一窜好了,它只是窜了表皮而没有至实里,所以说不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十二生肖的意义




今天给大家讲一下十二生肖,主要从气道中医这一方面来谈一下十二生肖的意义,我们知道十二生肖是中国很独特的一种纪年的方式,或者说是与十二地支相匹配的一种(纪年)方式,所谓十二生肖就是用十二种我们熟悉的动物与祖国独特的十二地支相匹配循环不已,大家知道这个甲子纪年法是从很远古的时候就开始的,据说黄帝的时候当时就有这个甲子纪年,然后代代相传,60年一花甲不断地循环往复。甲子是有天干地支来表示的,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是十位,地支是十二位,天干的十位和地支的十二位相互交错,互相匹配就形成了六十甲子。当然了这个甲子第一个从甲子开始,然后甲往下推一位是乙,子往前推一位是丑,第二年就是乙丑年,以此类推,60年一重复,自古有之,一直延承下来几千年,现在仍然沿袭不变,就是阴历。关于天干地支甲子纪年法,今天我们在这里不想过多论述,主要是今天跟大家讨论一下天干地支当中的地支,十二地支与十二属相相排的道理和规律。




刚才我上网查了一下,大概有几种说法。关于这个十二生肖的来历,大家对十二生肖可能都非常熟悉,咱们可以这样来数,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这个历来关于它的来历,做考据工作的一般可以考查到春秋汉代这个时候已经有明确的十二生肖的表述了,所以可以说十二生肖是中国原产的,并不是象郭沫若等一些学者认为的是从西域或者是其他外国引进的,关于十二生肖有很多解释说法,一会儿我给大家一个网页大家可以大概了解一下,这个是一个百度百科的一个链接,大家可以看一下,大概这个世俗的对十二生肖的解释在上面说得很全面。有一种故事民间传说吧,主要是说十二生肖排座次吧,大家可以看看这个百科里面有对它的介绍,当然这种说法呀,只是一个美好的传说,和事实不一定相符。我这里面对于咱们常见的说法我不想过多的解释,主要是从气道中医的角度给大家讲一下,从气道角度是如何理解十二生肖和十二地支相配的规律和道理。



这里面可能有一些新来的伙伴,我想大概说一下,它就是有别于物质界也有别于精神界,一般这个物质界就是我们所见的山川草木,所有的我们所见可以感知可以测量这样的一些实际存在,那么还有精神界,这当然是我们的思想、心念都属于精神界的范畴,一直以来在很多哲学理论上一直在探讨精神和物质,我们所说的气道是属于介于物质界和精神界之间的气界,气界充斥在整个宇宙山川大地之中无所不包,无所不化,我们这个气道的理论是这样来解释这个气界的:气界它的原始是由精神界所化的,也就是我们把精神界放在第一界来考虑,也就是放在神的位置来考虑,神所化者是气,首先化出来的是气而不是说是物质,然后由气化成物质,这中间有一个转接的一个过程,也就是气界游离在物质界和精神界之间,充斥于宇宙大地,这种气界它变换莫测而又上下承接,上面承神界,下面承物质界,为我们祖先所认识和运用,几千年来一直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一直是一脉相传下来,包括中医整个基础理论从我这方面认为是由气界的层次衍生出来的,也就是说如果不能从气界的层次来解释中医,中医就不好做更多的解释。




从四部经典呢可以看得出来里面无处不在充满了气和气的理论,大家可以搜集一下关于《黄帝内经》里面有多少关于气的描述,包括《伤寒论》,包括《本草》,还有这个汉唐以前很多理论性的著作,所以气字充满了运用,所以说我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气道中医,主要是想恢复前人对中医的理解层次,所以想尽量在气道的层次上给大家解释中医,在民间中医有这样一个机会给大家一起来交流,并且这段时间内跟大家一起来探讨《难经》,因为《难经》行文古奥,而且又是来源于对《内经》的阐释和发挥,但是过于零碎,不成系统所以讲起来难于跟大家沟通,如果大家能够细致地来学习《内经》,在气道《内经》的基础上来解释《难经》就比较方便了,所以正好今天利用这个机会,辞旧迎新嘛,给大家讲一下十二生肖,气道的理解,那么下面咱们转入正题。





所谓气道你必须从哪一个角度来理解呢?就是从把任何事务看成一团气,这团气可大可小,可卷可舒,可以卷起来,可以舒展开来,它里面是活动的是有生命的。可以把一个人,从远远地走过来你可以把他看成一团气;可以把一个事务看成一团气,它有头有尾有中间,有里面的核心,有外面的外延。那么这样呢我们可以把十二生肖十二种动物也理解成一团气,这样呢我们进入气的世界来体会十二生肖和十二地支的配属关系。




在这之前我首先跟大家讲一下这个十二地支的来历,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它讲的是个什么呢?其实就是一个气的从生到死的一个过程。因为气是所有事物的包含,任何事物它只要存在它就有生和灭,其中生灭就是整个中间的过程的生长壮老已,春夏秋冬四季有生死,昼夜有生死,四季的生死就是春夏秋冬万物的繁盛和凋落,昼夜的生死就是白天和黑夜的交替,而人的生死就是人的生老病死,即便一块石头都有它的生死,它的生成和破碎消亡。这样可以笼统地用十二地支来表示,所以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就是表示任何事物把他理解成一团气这个气的生老病死。




这个我们看一下子时这个子是万物生长的根基,子中生万物嘛,就是种子的子一样,里面蕴含着生机,含苞待放或者种子沉潜没有发芽,这个种子啊就像咱们妇女怀孕,古代就叫子。《周易》里面有一句话叫十年不子,就是十年还没有怀孕。大家看一下这个孕字,上面一个“乃”,底下一个“子”,种子这些东西都代表生命在其中孕育,而生命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就是没有开出来。所谓的开就是它有一个生长的过程,种子没有发芽嘛,氤氲化醇嘛,所有的事物都在氤氲当中,就像怀胎一样,这个就叫子。给大家讲的过程当中随时大家可以提出疑问,这样有的放矢嘛,我讲的也可以更加灵活一些。那对于一团气来说,这团气在子时的时候可以说它是无形象的一种状态,你可以说它是一种混沌太极的一种状态叫做子。你看咱们说天开于子,天地在生成的时候是从子时开始的有了天地,先开天后开地,或者说天地同时而开嘛。如果说是星云呢,一个星云它在没有形成星系时就是一团云,这个就是子时的状态。那么到了丑时这团气它是扭结,丑者扭也纽扣啊。




问:子代表胆气吗?




不能这样说。因为那个十二经啊它所循行的时辰变换跟我们讲的这个气团的生老病死是不在一条线上的,它是另一种循行的规律。前两天我也看了关于养生十二时辰说,曲黎敏老师讲的。她所说的是十二经循行的一个规律,并不是生老病死。如果说子时开于胆气看在哪个层面来讲了。




这样跟大家说一下,因为人生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这系统里面有很多的循环规律,有大的循环小的循环,有经脉的循环,脏腑的循环,或者它整个气机内外的循环,所以说胆开于子,是《伤寒论》上的那种循环,是经脉的循环,不是我们讲的气机的循环,如果是这样很多道理都讲不通了,所以大家不要执着于一种道理,要认识到很多循环在同时起作用,就像我们有这个血液的循环,有淋巴的循环,这个道理是一样的,肝胆是木性的,如果说你说脏腑从子时开始有时候是说不通的。




这个接着跟大家来讲,这个丑时啊,这个子时一点萌动之气,这个后天的真阳可以这样来理解,它已经不是先天的真气了,后天的真阳在里面要萌动,开始要发越但是受到丑时之气的扭结,也可以说是“固化”,使这个萌动之气不能发育,也就是不可能长成,从种子发芽,受到一股气势的压制,这就是丑气。丑者扭结不通,象征孩子在腹中,欲出而不得出,你可以说是母亲临盆前的一个试胎的过程。




那么接着往下来讲,这个气到了寅时,寅时是一个决定性的时辰,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见于寅,这个古人是这样来说的,我们可以用一个更形象的说法,就是寅时草木开始发芽破土而出,种子它的子叶顶破了它的外皮,从土壤中蓬勃地生长起来,这个就是寅时,人建于寅嘛,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正月。寅什么意思呢,隐隐然,这个植物就开始长起来了,它这个寅时长需要一种冲破力,象小鸡破壳一样,如果它的喙不能把这个壳啄开,那么小鸡就会死在里面,那小鸡必须用它的喙把壳啄开,小鸡就破口而出。你想这个天光乍现,小鸡一下看见了这个外面的景象,种子一下子冲破了土壤的束缚挺出土地,见到了阳光和外面的世界,所以说这个是寅时,寅时是一个决定的力量,它使整个气冲破而出。




那么好了寅时之后就是卯时,卯时这个草木从地中蓬勃而出之后开始迅速地生长,因为见到了阳光和雨露嘛,所以说主一个调达舒畅之气,指万物可以不断地生长发越,这个时候就象小孩一样,它开始长身体,这个身高不断地开始变高,这个就是卯时的气机的变化。




那它到了辰时,辰时代表什么呢?辰时之气代表它这股气又受到了一股阻滞,因为万物不可能都能顺利地生长壮大,其中必然受到某股力量的阻挠,这个就是辰时之气的代表,辰者又是水库,在十二时当中,就是说整个的子时在五行当中属水,这个水气到达辰时开始入库,不再发挥作用,所以阳气在辰时不断地积蓄力量之后,终于冲破这种阻挠,来到巳时。




巳时整个太阳已经日立中天,整个阳气的势力达到了一个顶点,万物开始纯阳,因为巳时是纯阳之气,这股气达到了,如果说是王朝的话就达到了一个开元盛世的局面,阳气完全为用,阴气退居二线不再起阻挠的作用,这就是巳时之气。




接下去从巳时到午时,那么阳气继续象前挺进,达到了整个这个上面的气机一派繁盛,但是就在这个鼎盛的时候阴气来复,从下面一条阴气就孕育当中。周易里面有一个卦叫做姤卦,所谓姤卦是阴阳相遇的卦,说白了也就是姤者,遇也,是阳气在达到了极点之后遇到了阴气,那么我们可以看一下子、丑、寅、卯、辰、巳、午到午的时候整个是阳气生长的过程,那么到了午阳气到了极盛而阴气从底下开始复苏,姤者遇也,在周易里面有这样的一句话,那么接下去之后,就是阳气不再状盛生长,而是开始走向了衰弱,象一个人一样达到了他的生理的整个人生的一个顶点之后开始下滑。




到了未时这个阳气开始衰弱,但是这个衰弱之气没有完全表现出来,只是事态有向衰弱之气下滑的这个趋势,这个时候阴气自下而上开始缓慢生长,阴开始销阳,这个是未时。




从未时到了申时那么阴气从下面开始健壮,是《内经》上说的吧三十还是四十阴气自半嘛,就是阴气慢慢地开始从下面袭了上来,阳气居在高位而不化,阴气在下位而凝重,你可以说给它理解成一个否卦的意思,周易里面有一个否卦,天地否,否塞不通,阳气仍然占据它的主导地位,但是下面所有的根基为阴气所销蚀,什么叫做销蚀?它不断地蚕食你,就像一个苹果一样,它已经被虫所打洞了,核心已经被这虫子掏得差不多了,这叫申时。




那么从申时到酉时这个阳气继续被消亡,同时阴气不断地从下面蒸腾向上,这叫做阴销阳的一个过程,这个阳销阴呢是泰卦,地天泰,到了酉时就完全是一个否卦的一个过程,周易里面是这样来说的,这个否卦,大亡而小来,什么是大啊?古代一直认为阳气为大,阴气为小,所谓大亡小来就是阳气走了,阴气来了,这叫大亡小来,在人事上来说是君子退而小人进,正直的人慢慢地退居二线,而小人不断地从下面顶了上来,但是这个时候把持其位的仍然是君子而不是小人,但小人对君子形成了合围之势,下面一些中层的一些重要的位置被小人所把持,这个是酉时的一个状态。





从气道上来讲从酉时到戌时这个是一个阳气最后反抗的一个过程,因为阳气越来越少嘛,阴气浓重,阴气完全包围了阳气,阳气可以说是最后的一个根据地,在戌时体现出来,戌有戍边的意思,是抵抗的意思,这时配这个戌时就是阳气做最后的抵抗。




那我们接着往下走从戌时到亥时,由于天时的规律啊,阳气最终要灭亡,为阴气所蚕掉就是吃掉,那最后一个据点就是戍边的最后一个据点被阴气拔掉,也就是最重要的一个位置啊,终于退位于小人,君子失政小人得政,天地一片昏暗,这个就是亥时。




那么万物不可以终绝,这个阳气不可能完全消亡,因为阳气如果完全消亡为阴气所食那么事物没有发展前进的种子和基因了,阳气从上面呢掉到了下面,藏于民间再重新孕育下一个机会,那么这就是又回到了子时,这个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所以说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个十二个时辰它所讲的无非是一阳消长的一个过程,也就是气道的一个过程,从生到死它体现了阳气,主要是体现阳气运化的一个规律,可以这样说,阳气孕于子,扭结不通于丑,开于寅,长于卯,壮于巳,而盛于午,这个是整个子、丑、寅、卯、辰、巳、午这个阳气变化的规律。那么接着是从午时阳气衰,阳气开始退于未时,衰于申时,破于酉时,战于戌时,有人如果读过《周易》的话就会知道了,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这个战在哪儿啊就战在戌时,西北乾地,战于戌时做最后的抵抗,然后灭于亥时,变不可终灭就回到子时,这个一个循环往复就不断地这样的进行。




你看我们拿一天来举例,这个子时啊太阳在我们的脚底下,虽然大地一片漆黑,但是阳光在我们的地下孕育,到于丑时整个的太阳开始偏转,朝着我们有利的方向前进,到了寅时3-5点,如果夏天会有这个太阳就会有亮光了,卯时太阳真正地出来,万物开始复苏成长,到了辰时这个天光完全放亮,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巳时气温开始升高,到了午时日立中天,未时太阳开始西垂,申时酉时太阳没落,最终到了亥时完全不见日光,也就是亥子丑三时是不见日光的。日光开于寅时,大家记住虽然阳气孕育在子时,但是阳气是开于寅时的,我们就是说拿太阳来做这样的比喻,阳气开于寅时,盛于寅时,灭于戌时,在戌时做最后的抵抗奋战,戌时阳气马上就要绝灭了,到亥时是完全绝灭,我不知道大家理解不理解这个意思。






复卦肯定是子时卦,复卦它有一句话说的是:复见天地之薪,复卦是上边五个爻都是阴爻,最下面一个爻是阳爻,这一个阳爻代表整个天地万物的种子,也就是天地万物之薪,这个薪就是阳气,一阳来复嘛,从下面腾上来,升腾上来一股阳气,这个阳气以后要长成壮大最终居于君子之位,居在五爻,那么现在它还在初爻,所以说不远复。易经上有个不远复,不要走得太远,太弱小走得太远容易被阴气所吞噬,这个告诉我们在种子的时候,如果环境不具足这个种子不要发芽。比方说倒春寒的时候这个种子一旦发芽之后,来了倒春寒这个种子一下被寒气所袭,这个种子就完了,那这个种子混沌的时候不发芽的时候,它能经历几百年上千年,但是如果一旦要发芽,那么你必须有适合的环境,如果没有这个环境这个种子长出来这个芽,马上就被摧掉了,所以说子时是勿用之时。




我想给大家讲一下十二生肖和气道的生长壮老已的关系,大家看一下这个十二生肖的动物跟家畜有关系的有牛马羊有猪狗,还有其他的一些,除了龙感觉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其他的都是一些很切实生活的一些动物,这里面说一下我们怎么说呢?大家有没有一个体会,如果说是从气道气机运化的规律来讲这个生肖,所以说大家可以讨论一下,为什么子时是老鼠呢?咱们说一下子时为什么是老鼠?这样吧我开一个头,我说几个然后下面大家跟着说了,老鼠在晚上出来活动,肯定这是老鼠的一个特性,有人说老鼠在子时出动?还有吗?有人说了阳气小不壮大,还有说胆小的,是这样啊,首先跟大家说一下,并不是只有十二生肖这几种动物可以代表气机运化的规律,譬如长颈鹿啊、大象啊、斑马啦、蚊子、苍蝇其实都可以过来代表,但第一就是说典型的代表就选了这个十二生肖,第二就是说这十二生肖跟人们生活最切近,有人说子时代表一阳初生,你看这个大家说的都很不错嘛,其实就是这几点嘛,第一是老鼠很小,滋溜滋溜地跑来跑去,所有动物都是阳气的化生,如果没有阳气不可能引领这些动物跑来跑去,阳气小不壮大,这个说得很不错,最小嘛就这么一丁点儿,象种子一样,万物生长嘛,它最初都是来源于种子,种子很小,很多树的种子很小很小,但是你不要小看这一点种子,但它可以生长成参天大树,同理我们也不要小瞧这一点阳气,阳气以后会有很大的作用,也就是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嘛,还有一个就是说老鼠是夜间活动的,很多动物不是这样的,我不知道蚯蚓是这么回事,蚯蚓白天它肯定也是在钻嘛,但是老鼠都是夜晚来活动,尤其是越晚上活动的频率越高,而且这个老鼠是鼠头鼠脑的嘛,见人就躲,老鼠是打洞,打洞下面是阴气嘛,这个一点阳气聚在阴气之下,这不正好是阴气包藏阳气,孕育待生的一种指向嘛,猫头鹰是飞的呀,老鼠在下边,所以这个猫头鹰不应该作为阳气,阳气这个一点种子不可能是在天上飞来飞去啊,很小的一个地方,一点阳气萌动,这个就是子时孕育之阳的形象的代表就是老鼠,你看大家都说出来了嘛,蚊子也是嘛,蚊子飞来飞去的,你也不能说蚊子是阳气的代表,凡是飞行的动物或者是跟人们关系不太密切的动物我们都不列入十二生肖的代表,你可以说这个猫头鹰也好蝙蝠也好这个夜行动物,你可以说它是偏阴性的,但是不能作为代表来存在,代表必须同时具备几个特性,因为很小在洞里生活,半夜出来,燕子又叫玄鸟嘛,玄是黑色嘛,但是阳气燕子这种候鸟赶阳气而生,它飞来飞去有一个迁徙的习性,所有飞行的动物我们都不列入亥子丑这样的阳气沉潜的时候的代表,大家记住凡是阳气沉潜的时候这个动物是要打洞的,并且这个阳气或者很沉蓄稳重,那好了我们就把老鼠先讨论到这里。我们把十二个属相走一圈之后回头大家就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因为你还不知道其他的配属的关系和为什么如此配属,那么走完了之后大家回头可以细心去思考,下次咱们可以拿过来一起来讨论。





那么接下去咱们说这个丑牛,我们前面讲过了阳气孕育于子,扭结不化于丑,它出不来被阻止住了,就象黄牛皮一样坚硬阻止了阳气的萌发,那么这时候用丑牛这个牛来代表,牛是一个什么动物?大家可以理解持重远行,它能驮很重的东西,古人用来持重嘛,牛车拉车,它不善于健走,但慢悠悠的能拉很多东西,有一个持久力,僵持力很强,你跟它僵持,这种力量很强,同时牛脾气很倔,代表一种固执,又很厚重,所以这时候用牛气,牛这种厚重固执之气放在了丑位来阻止阳气的奋迅、蒸腾,这是最合适不过的,你看十二生肖其他的动物都没有象牛这样持重和固执,而且牛行驰很缓慢,这个阳气当出来的时候非常滑利,气势滑利人才能精神强健,这个牛没有这个特性,所以说牛在这个地方代表一种持重一种固执的一种象征,使你这个子气是不可能冲破这个阻碍破土而出,这是一个蓄积之象,所以说八卦艮放在这个位置上,艮又是主牛,阻止、止、停止,因为天寒地冻二月,这个种子不可能发芽,这个时候你一定要不要做事,要知止嘛,要保护好这一点阳气待时而动,等到了时机成熟的时候你才能出来去做事,也就是说我们在事业当中或者在其他的一些生活当中遇到不顺时的情况下就是说时机不成熟的时候一定要知止,不要莽然出动如果说你贸然的一下子出去的时候很鲁莽的话,可能产生一些不可预期的后果。





那好咱接着来讲这到了寅时啊,那么大家可以回答了,为什么寅时配虎?我觉得应该很多人可以回答出来。大家说一下寅时为什么配虎,有人说老虎下山是在3-5点,有人说是力量的象征,有人说虎主生气,是阳的发生,有人说是三阳开泰,你看其实大家已经把虎为什么配在寅时说出很多来了,还有就是我们一定从阴阳二气和气机的角度来理解十二生肖相配的规律,那我们前面说过了这个寅时是种子破土而出的过程,是小鸡通过自己的喙啄破蛋壳而出的过程,也就是说你淘到第一桶金的过程(对做买卖来说),那么需要很大的力量去做这件事情,并且有一种怎么说呢是一种彪悍的劲,也就是《周易》所说的地出乎震,必须破土而出,所以说配虎啊,用虎这个力量彪悍勇猛放在这个寅位来代表这股气是如何破土而出的,所说的老虎下山是在3-5点这个有可能是老虎下山的时间,但是说必须从气道的规律来理解,其他的只是附会,古人知道寅这个万物太阳蓬勃升起,小苗破土而出,那么这个时候用什么动物来表现这种气象呢?想来想去想到了老虎,因为虎啸生风嘛,老虎在自己吼叫的时候显示了强大的魄力,这种力量足以破土而出,虎又是百兽之王,这种王者之气从寅时而出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而且老虎啊龙虎嘛龙和虎这个虎是地中之王,龙是天上之王,你可以这样来理解,它从下面往上面砸,需要虎的力量去激发,就像乾卦三爻,龙越于渊啊,一下蒸腾而出,或越在渊啊,或者跳上去了,或者掉下来了,是处在一种关键期,这时如果说做成了那你就破土而出,如果没有成功那就直接死在蛋壳当中,或者直接就是种子没有长出来,所以说非常关键,这个时候必须有决绝的勇气和力量去做这件事情,那你也可以说寅是代表松柏这样的树木,非常刚性,寅主刚嘛,性格非常刚强,只有性格刚强的人才能把事情做好,这个《周易》里面有很多卦都是表示这种阴阳二气交转的这种特性。譬如这个寅时在卦中是配《周易》的第三卦是屯卦,万物难生就是从这个难生当中你能够生长出来需要有虎的魄力。你看有人打出来了象四爻一样,或越在渊,三爻,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这个时候啊就是阳气在创业期,付出多么大的艰辛和劳苦,终日乾乾,这个乾乾代表健运不息啊,整天工作而且是每天担惊受怕殚精竭虑,生怕出了点问题,这个整个的事业就摧毁掉了,最终是无咎,是没有危险,你只要这样做,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最终是无咎,这样你才能有可能够有质等到飞跃,或越,或者是掉回去,在渊,所以说寅时配虎啊,这样的威猛之兽是有他决定的意义,而且寅时配的是泰卦嘛,三阳满于内整个阳气啊,三阳满了之后整个阳气的乾道始见,一下出现了这种乾道了,乾嘛三阳为乾,然后这个寅时配虎的解释是这样来解释的。




那么到了卯很有意思,阳气开始不断地生长调达向上的时候,事业步入了正轨,这个孩子也加快了生长的速度而这个时候却配了一个兔子,大家说说为什么配兔呢?希望大家也是用气机或者阴阳的道理来解释为什么配兔子,你看其实大家已经把这个说得差不多了,你看这样咱们总结一下:首先是跑得块,二是到了卯木啊是柔木了,不是那么刚性了,再有就是快主调达,动如脱兔,其实这个已经活脱脱地把阳气特性表现出来了,跑得快的很多啊,为什么要配兔子?就像雨后春笋不断地加快它的生长的速度,从地底下油然一个一个地冒出来,象兔子从洞中一个一个出来在田野中不断地奔跑,因为兔子的繁殖力是非常强的,你可以说很多动物可以灭绝,但是兔子它不会灭绝,它不断地一窝一窝地下崽,正好代表阳气加快它的繁殖速度,很多动物的繁殖能力是没有办法和兔子相比的,从洞中一窝一窝地繁殖不断地在田地里跑来跑去而且跳跃式地前进,正好形象地说明阳气整个全面地开花发展,兔子善越嘛,很多人的生长也是分阶段的,一增长几厘米,一增再长几厘米,有人说老鼠比兔子的繁殖能力更强,你可以这样来说但都是啮齿类动物嘛,具体谁繁殖能力强你可以说老鼠,但是老鼠它已经配了子时,不能再让老鼠放在这儿了,而且老鼠打洞,晚上活动嘛,它从整体形象来说不可能代替那个兔子,白天在整个原野上不断地奔跑,而且兔子是充满生机的嘛,你这个不断要想象不要执着于它某一点的意义,还有黑兔子呢,黑兔子是阴气的代表,你能这样说吗?就不能这样来讲了,你只能是全体地来看,从大的方面来把握它怎么象这么一团气不断蓬勃地生长,通过虎这个威猛把气破开,然后通过兔子的繁殖能力加快阳气整个的输布,不要执着于一点的象,要综合的象,你不能说兔子红眼睛,红代表离那它还是整个离卦的象征,这不能这样来讲,那兔子还是月中精呢,那是阴气的代表,这样来解释就不全面了,你可以说是雷天大壮卦,不是大壮卦这还是泰卦呢,寅卯都是泰卦,大壮是巳,到巳蛇才是真正的大壮,这个泰卦啊,万物交泰啊,整个的这个生命蓬勃地孕育,这个就是兔子跑满了原野一样,你这个十二辟卦你可以这样来理解,这个卯可以配大壮卦,十二辟卦这样来配卦啊,其实寅和卯它就是代表整个的阳气生长的过程,从泰到大壮的一个过程,是大壮卦,这个雷天大壮,所谓大壮卦,什么叫大?就是阳气大壮,因为大壮卦,下面是乾爻,上面是震爻,震是动卦,下面乾是健卦,健而又动,就是一个大壮的代表。





然后咱们接着来说下面到了辰时,辰时配龙这个解释可能有些不好解释,看看大家解释一下吧,为什么辰时配龙?需要解释为什么辰时配龙吗?你看大家解释得都非常不错啊,解释得几乎都非常不错,有说是帝王之相,九五之位,阳气的生发要靠阴气来养,大地需要雷电的鼓荡和春雨的润泽就是升腾之相,这些说得都非常不错,你看到了辰时可以这么说辰时是最充满变化的一个时候,辰时又是天罡嘛,天罡之气,辰时又是整个的水库同时又是接续的开始,到寅时破土而出,革命事业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到了卯时整个地加速生长和发越,但到了辰时肯定又是一个阶段性时刻,这时候所有的变化和造化都从辰时中而出,就像《周易》里面:云行雨施,品物流行,所有的事情阴阳交泰,因为里面有阴气有阳气互相蒸腾鼓荡,这里面你需要进一步使自己的事业达到顶峰,必须经历过辰时这个充满变化的这个阶段,这个十二消息卦到了辰时就到了怪卦,整个的气机走到了五爻,五爻就是九五至尊嘛拿下,拿不下就在这辰时可以见到分晓,所以这个辰时是充满变化的,本身龙有帝王之相,有蒸腾之相,又是充满变化之相的代表,所以说这是一个决定性的时刻,所以说一定要配上龙,也就是两个时辰,一个是寅时需要老虎的威力使你的事业有所突破,到了辰时是决定性的,你是否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就是看辰时是否能够把握完全,大家说的都非常不错,有时候我可能是语言这方面不是很擅长嘛,所以说大家需要集思广益把这个事情能够通过言语的形式来表述清楚,前面这个网友说的也很不错,阳气的生发要靠阴气来养,大地需要雷电的鼓荡和春雨的润泽。辰本身就是水库嘛,它里面就像水库一样,它是一个蓄水嘛,龙虽然是一个阳气的代表,但是它能够施雨,是一个阴阳既济的过程,所以说这里面虽然是阳气行进的路线但是无时无刻阴气也是在里面发挥作用的,也就是阳唱而阴和,男唱而女和,孤阳不长孤阴不生,生长都是互相配合的,分阴分阳,叠用柔刚,有阳的地方一定要有阴,有阴的地方一定要有阳,互相为用,互相既济,这样的事业才能够生长发展,所以说辰时是变化之位是决定之位,所以说是配以龙,应该是大家没有太大的问题。






那么好我们说下一个是蛇,巳时为什么配蛇?也由大家来说一说吧,大家说一说为什么巳时配蛇,巳时应该是一个接近纯阳的一个时辰,是十二消息卦的乾卦,你看把乾卦给了蛇呀,好像有些不妥,你看有人说阳气没有达到顶点需要曲求,蛇形而曲嘛,有的说蛇是虚大不实的一种动物,有的说是阴柔,有的说是阳多必反,还有说的蛇爬行于地,蛇是纯阳,亢龙有悔之相,还有说因为蛇要暖,它是变温动物,大家这样解释都可以,这里面土我提出我的一些看法,有可能对有可能不对,因为这个蛇这方面我没有想得过于充分,大家想从这个虎破土而出到兔加快繁殖,再到辰充满了变化,辰龙充满了变化,最终达到了巳这个极盛之时却配了蛇这种冷血的动物,其实大家可以从这一点来理解,把蛇放在这里肯定不是比喻蛇的阴性的一面,肯定是表示它的纯阳的一面,因为到了蛇这个纯阳之体啊它没有发展到戊马的时候一阴来复,阳气完全占领了这个位置,纯阳不杂而配蛇,其实蛇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进化到了没有手足,非常完完全全的就是一个身子,这可能是蛇最有灵异的一个特点非常纯粹,如果不从这方面理解,我找不到更好的理解的办法,有人说了蛇需要阳,它需要一个冬眠嘛,有人说物极必反,所以求曲,动中求曲,有这个可能,物极必反嘛,物不可以终阳,代之以曲,可以这样来理解,但是不是古人所理解的最重要的一个特性呢?还需要大家互相交流探讨,这样吧确实蛇这一块没有完全想好。就像凝结成地藏之气就行了没有必要一定要找出金怎么生出水来,这个金属放在那儿冷却,然后下面生出水,或者说金属溶解了化成了铁水,这样解释就简直驴唇不对马嘴,理解蛇是这个接近纯阳或者已经纯阳气的象征就可以了,这样大家掌握好了就可以,前面解释的好像也是对的,纯阳物极必反嘛,这个纯阳必须用曲曲之态去表示,象火极似水一样,这样解释是通的,大家只要能够理解背后这个气机的这个状态就可以,不在乎前面它所实际表现的形式。





那么咱们接着向下讨论关于这个午马的问题,这个应该是很好解释吧,有人说了马比较烈快是阳气的象征,有人说的是阳光四散,其实马在中国传统上都代表健运不息嘛,这个《周易》中尤其强调马代表阳气的象征,有人说头也是马,射人先射马,其实这些都是尊贵的象征,象汗血宝马这个都对,阳气代表尊贵代表运动,代表阳光,因为到了午的时候这个阳气终于达到了它的人生的顶点,坐在了最终的宝座上,用马来代表最合适不过,马健运不息啊,这个周易上说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就是阳气,天是不断地健运不息的,所以是通过马的不断地奔跑来代表天气的健运不息和阳气的生生不息,同时周易里面有很多爻辞,譬如说乘马般如,泣血涟如,诸如此类的乘马都是乘的阳气,所以说所有地方指的马都是阳气的代表,关于它有没有收敛之相啊这个不好说,因为各家经典强调的马都是强调的它的健运之性,没有指一阴从下面侵蚀的特性,没有表现出来。




大家这样来说十二时主要是讲阳气的生长壮老已,没有多少谈及阴气,谈及阴气也是想说明阳气是如何战胜阴气,或者是阴气如何来袭阳气的,以阳气为主导来谈十二时,如果说以阴气来谈这个时候一阴来复,他就不应该用马来表示,譬如说周易里面有一个卦叫姤卦,刚才讲了用猪来表示阴气的来复,你看这个姤卦初爻说的嘛,“羸豕,孚,踟蹰。” 就是说那个小猪很瘦弱的小猪跑来了踟蹰或前或退、或进或退,不断地往前蹭,就那个小猪不断地往前蹭,代表阴气从下面侵袭而上慢慢地往上蹭,你看有网友说了嘛,姤卦,女壮,勿用取女,说的就是这个女子她会不断地健壮,不要娶这样的女子,也就是说对阳气衰微的一个警示。




问:告诉我们女人不象太阳刚吗?要温柔吗?




可以这样来理解,因为女人天生禀赋的就是阴柔之气,男人禀赋的阳刚之气,但是也会发生错乱,阴阳错乱,有的女人生出来了某一部分禀赋的是阴柔之气,另一部分禀赋的是阳刚之气嘛,男刚女柔是正配,所以说你看八卦它讲,男为坎,女为离,也就是说男中实,而女中虚,男子中间是实的,女子中间是虚的,这个是生理结构所决定的,大家可以仔细来理解其中的道理,男子气是顺行的,女子气是逆行的,这是生理决定的,所以说咱们说一些迷信八字它的起运啊,男子逢阳年则顺,逢阴年则逆,女子刚好相反,所以说代表男子和女子的气机是完全相反的,前面我们谈过,这个男子气机在上,所以说他整个的任脉,冲任二脉气机一直能冲达向上,它不在中间停留,所以来说冲在咽喉上它形成了喉结,继续向上冲,冲到嘴唇周围成为胡须,一直可以冲到巅顶。女子不是,因为女子月事以时下,她有月经嘛,气血先天不足,所以说它冲不上来,冲到乳头即散,所以说散到胸中就变成了乳房,这个气不会继续向上冲,当然也会有一些继续冲上去,相比较而言,所以说女子不会形成喉结也不会长胡须,所以说这个是生理的规律,有没有相反的,也有相反的,这个女人啊由于阳气在外阴气守内,这个离卦嘛所以她赋有灵性,接触事物快,但是后继力量不足,男子正好相反,他阴气居外而阳气居内其中实,所以说后劲足。





那么直接说猪了其实猪很好理解,其实大家都能想象得出来,在古代猪是配坎卦的代表水畜嘛,这个也是为人所公认的,中药当中这个猪也是寒性的,什么原因呢?大家说一下猪为什么属水啊?是水畜啊?说得非常不错,猪最懒最静的,黑刹是猪,有人说的体形肥胖阴成行,说得都非常到位,有人说是坎水为肾,各方面都表明猪代表阳气入里,只有里面有些阳气外面一派水寒之气的一种相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了,因为猪不善跑嘛懒懒的猪很肥嘛都是肥膘,肥膘是主阴气,猪是又戏于泥途,喜欢在污泥当中玩耍,猪耳朵很大,耳朵通肾嘛,这种阴性的体质表现得很充足,眼睛很小,有人说猪肉是养心肾的为水。

这个十二生肖配十二地支主要是反映气道的整个的生命的历程,所谓的气道就是一团气,从生到灭我们要有一个很好的把握。这个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时气生,所谓的气生主要指的是阳气,其实阴气阳气都可以说,阳气很小弱生于子,然后在丑位被丑位扭结、阻挡住,使这个子不能生发,种子不能生发也说明环境不成熟,到了寅位,气开于寅,这阳气开于寅,在寅位得到了突破,就是小草长出来了。在前面这个子时是说主潜藏的阳气所以配老鼠,老鼠小而且夜间出来主幽暗,到了丑这个牛的固执之力啊扭结使阳气扭结而不出,到了寅时用老虎的威慑力和勇猛魄力使这个阳气由寅位开冲出土壤,开于寅嘛,然后长于卯,这个气像兔子一样不断的繁殖蹦蹦跳跳,在卯位不断的生长、繁衍,然后战于辰,这个辰是阳气不断壮大,与阴气做最后的决断战于辰,所以用龙来显示其中的变化和阳气的勇猛奋迅。之后阳气取得绝对的胜利,而盛于巳,所以说盛就是完全纯粹嘛,这时候配蛇,你也可以理解蛇的纯粹进化,后者理解阳气极刚之后变成了曲曲的蛇形蜿蜒的状态,这样解释都可以通。然后这个阳气极于午,午时这个阳气配于马,象征着这个马健行不息,古代历来把马比作阳气的代表,这时候这个阳气极盛于午,这时候阴气从底下来袭,午时是阳气极盛于上而阴气就从底下出现了,阳极必阴吗,然后接下去阴气开始向上长而受到了阳气的阻挠而配于未,这时候这属相是羊,羊比马个头要小,所以说阳气开始衰弱,但是阳气有一个阻扰阴气的继续发展,(羊是指山羊),这时候还是阳气的天下,虽然阳气有稍微的衰弱,然后是整个气机的继续旋转,到达了申位,申位阴气取得了突破,开始快速的生长,阳气被排挤到表象,失去了根基,这时候配于猴,所以猴在树上蹦蹦跳跳,基本不用这个腿跑,腿的能力被削弱,所以不能象马一样奔跑,下面是根基,这马他能奔跑,兔能跳跃,这都是根基不失的表现,猴子已经失去了根基,只能挂在树上荡来荡去,就是说浮阳已经在外了,阴气虚于里。然后接下去阴气继续生长,阳气继续衰微,完全被排挤在外边了,核心被阴气所占,这时候配以鸡,所谓的鸡它就是阳气的退化,因为鸡是从鸟变来的嘛,鸟是会飞翔的,所以代表阳气之用,在天空上自由的飞翔,代表阳气为用,但她退化成鸡,变成鸡之后它只有华丽的外表而没有飞翔的能力,所以配酉。




有人说象者像也,你看这样就好嘛,大家都能从气象的角度来体察十二生肖,并且能够推演出去体察四部经典,再往外推演体察万事万物,古人就是通过这种思维方式来写出很多经书来的,没有什么玄而又玄的,这样我们拿这个十二生肖形成的思维模式去读《内经〉去读《伤寒》去读《本草》读《周易》这样就有一个直接的方式了,所以说今天给大家讲这个十二生肖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说完全的探讨这个属相配这个,完全是这个道理,因为古人几千年下来了没有留下明显的文字证据,我们也不好说一定是这样来配来解释,但是总之我们通过这一层次今天跟大家互动的交流让大家建立这种气道的意思,象也着像就是呈了一个象,八八六十四卦无非是呈了六十四个像,这六十四个像代表六十四种气道的状态,每一个相有分六种位置,每一个位置用一个爻来代表,这个整个的它就像过电影一样配的胶片,这个事物从开始到结束,你拍成六十四张照片胶片,每一张胶片拿出来是静止的,其实是动态的,所以说周易里面讲:周流六虚,变动不拘,周流六虚就是整个周流变化在六种位置当中,变动不拘不断地变动来变动去,升降沉浮在里面互相绞杂、交流,它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说今天给大家讲的十二生肖这个目的就是引领大家进入气道的层次,通过气道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古人的言语交谈,古人整个的创造的文字也是一样,像者象也,象形的文字去理解后面的相,再通过这个相理解文字背后的意思,古人说话不是一个词一个词的说,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说,每个字都代表一个相,你把一个成语连接起来它就是一个新的相,在这种思维方式下完成了文字的创作以及以后经典的写作,所以说我们如果理会到古人这个气道层次的文化的话那么我们读其他的古人流传下来的经书就能和古人的思想相接,那么我们中华传统的文化就能传承下来,现在正好是有一个很好的环境,国家这方面大力支持传统文化的弘扬,那我们能不能真正的弘扬下来?如果说继承还谈不到那么弘扬就是放在后面来考虑,所以说我们关键是继承而非弘扬,你看我们现在有这么一个断代的一个历史阶段,我希望我和大家一起尽力把这个断代弥补上能够接续上。这个西方文明尤其现在的西方文明是建立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上的,那我们祖先是建立在一个可以说是精神文明或者气道文明的基础上的,另外就我所了解,周易是建立在气道基础上的,内经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作为我个人来说我的理解有时候会不到位,或者说是有很多的缺陷,但是从我师父那边既然教授我了一些东西,并且告诉我了有气道这么一个思维方式,那么用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一些中医经典,包括中医以外的,那我希望跟大家做这种交流,这也是一个机缘巧合,这种交流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气道,因为明明白白地通过这个方式你就可以解释中医范围内的几部最重要的经书。




现在我只能告诉大家气道中医这是道门的,其他的目前无可奉告,因为这个道门他不在于发扬而在于传承,薪火不绝就可以了,如果说再说到一些譬如说气道以内的一些更深层次的这些知识,我在这不便跟大家公开透露,因为大家知道很多东西为什么秘传呢?道理就担心是所传非人,或者不容易被大家理解而容易被大家病垢,如果说你不理解反而去攻击他会影响整个道学的传承,并且如果传与非人这个后果是非常可怕的。还有就是跟大家说一下这些知识希望大家如果说想进一步来学习的话,首先可以能够读一些经典,不明白的可以咱们在讲堂上互相沟通交流,有一点一定切记,一定站在气道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这前面我们讲了有几讲,如果说不站在这个角度来考虑问题你其他的解释都是走的不是气道这条路了,当然也可能有其他的传承它也可能达到一个一定的高度,但是气道它可以说是直接感应的,直接感受,它是一个简单的一以贯之的理论基础,其实我就是学员之一,跟大家说白了,但是得看缘分了。
 
经典与气道

那么《伤寒论》、《金匮要略》上面的方子慢慢的有些会不适用今人,这个确实是一个事实。但从这点说,伤寒金匮它只是把这个理讲在这儿,这个理是指导我们几千年整个中医的临床。我们不能刻舟求剑,有时候不能用古人的方子,原封不动的治我们今人的病,这一点还要跟大家强调一下。现代人的病,他不是一剂麻黄汤、一剂桂枝汤,就可以把很多外感病治愈的。因为当时人壮实,都下地干活,生活条件不好,客于寒气,整个的大环境气候又非常的寒冷,所以说都是内无虚证而外有实邪,这样一剂麻黄汤汗出而解。现在的人他邪气流连,正气虚弱,虚邪之气稍微有一点就能客到人身上,化为胶着不化的、虚实夹杂的病症,不可能是一剂麻黄汤就能治愈的。所以说一定要变方、变法、但是理是不变的。都是那个理嘛!咱们这里插了一句。




大家可以读一下《伤寒论》还有《金匮要略》,然后用气道的理论去体会里面的道理,好像我第一次来这里讲课就说过《伤寒论》的上篇――太阳篇,太阳篇是主要的篇章嘛,它详详细细的讲解了邪气如何客人,并且向里传变的,客于表的,散漫的。上次我讲过邪气很严重的一下客于表,使表气闭,那么这就是麻黄汤。如果闭的严重了就是大青龙汤,即完全闭在里面而化热就是大青龙汤,必须马上去把闭的气团开开,使邪气解散,就像脱衣服一样,一下子解开,这个邪气得散,正气得复,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嘛。这个像小风邪似的,没有直接击中人,但不断地骚扰你的表气,使表气开合不利,汗出而恶寒嘛,这个就是所说的中风,中于邪风的桂枝汤证,使这个营卫之气不调,但是不能说一个中于卫,一个中于营,不要这样理解,它就是说把这个表气搞糊涂了,使它的开合不利而呈现了不断地漏汗那种情况。不断地出虚汗,你可以说是表阳虚,但是从一个气团来讲,就是营卫之气失调了,就用桂枝汤证来解。邪气往里客,客于这个气团的中间,正邪之气不断地相争,就是往里,不是说正气盛还是邪气盛,只是不断的在里面拉锯,这里面的气忽聚忽散,忽里忽外,这就是一个半表半里的症状,所以说寒热往来,表示邪正相争不定的一种状态。




然后这个邪气继续往里搏,如果说不能及时控制的话,那么搏到一定程度成了心下痞的症状,即泻心汤的症状(什么叫痞啊,就是痞气嘛,上次我们讲过痞气和这个牢嘛,什么叫痞什么叫牢。痞气就是气结在心下了。你也不要理解心下就一定是胃脘,就是心以下。你看古人说话非常直接的,心下鸠尾这一块儿,这一块感到痞闷不舒,不要理解成胃脘。如果说胃脘,人就觉得这个病是胃病了。那么结在心下,心下痞满。什么叫做痞,痞塞不通,气不流通了,你感觉痞闷。如果说大家有过肠胃不适的,有时候就能感觉心下是痞闷不舒的。满、气满在这个心下,导至满闷,这个是泻心汤证)。所谓泻心,泻心下满逆之气。如果邪气往里客的很严重,一下子结住了,这就是大小陷胸汤证,心下因硬嘛,就硬在那儿了,结在那儿了。它比痞更进一步,痞只不过是稍稍的客在心下;这个直接是搏在心下,或者搏在胸中,为什么叫做陷胸啊?就是陷“胸中”的邪气。你也不要理解成什么水热互解,那个都是结在心下之后所反映出来的一种表象,一定要用气道的理论来理解,就是一团邪气贴在人身上了,然后不断的往里面走,因其所虚而客之。这个人或汗、或下、或吐导致里气虚,邪气一下子就攻进去了,里面没兵了,这邪气因其虚而客之。客的轻在胸中就是一个痞证,客的重就是一个结胸证,结胸就是结在胸中,它有阳结有阴结,阴结结在脏,阳结结在表,就是说深浅不同,所谓结胸就是邪气结在胸中,这个治法当然是结在心下的,稍微荡一下,小陷胸汤直接用半夏黄连,小陷胸汤就是脉滑的一个症状,所谓的脉滑就是整个气机还没有完全结住,还现滑的一个主要的一个脉证,它有一个硬嘛,心下因硬嘛。




今天主要是通过这个大致说一下《伤寒》,大家读《伤寒》也是用这个气道来理解,什么叫做硬?什么叫做满?什么叫做痞?直接用气道来理解,你没有必要用其他的方式去委曲的解,大陷胸汤水热互结,他只是一个气结在那儿之后往下你去拿药去推的一个水热互结嘛!你不能那样来解释的,那样水热互结不符合整个的气机的变化。如果说下之后这团气弥漫在胸中不散,他没有结住,那么就是一个栀子豉汤证嘛,心中懊恼反复颠倒嘛!这个邪气散漫在胸中不散,也不结,也不散开,它就是客在胸中,那么你拿栀子豉汤去吐它,把这个气吐出来。还有一个发黄,有的说是结于胆汁了、走这个血分了发黄,其实这个所说的发黄,它就是结于整个的人身体当中,这团气它既没有完全氤氲的散开,也没有结住,而是郁住了,郁而发黄嘛,所以黄是中色又是湿气的代表嘛,这个以后如果有机会讲伤寒再跟大家说。




如果是女子来月经那直接结于血室,也就是说气虚在哪儿它就往哪儿跑,这个是一定的道理,往那跑之后它结的状态有几种,第一个是结不结实,是不是邪气聚集,就像是你带兵打仗一样,到了一定时候你的士兵是否集结了,那么集结就是实,实就硬,人就会疼痛。你比如抵挡汤证,整个的少腹硬满,疼的厉害。桃核承气汤只有一个满,没有硬嘛。所以一个证的轻重,直接靠症来推气结的状态,要不散漫,要不微结,要不结甚,就是结的很严重,这就看整个气的状态。第二个就是看它结在哪个部位,是结在水分,结在血分,结在气分,或者是进一步结在阴分。判断水分,如果有水道不利的症状,比如小便不利或者口渴啊,那是结在水分。如果说有下血、破血的症状,或者吐、衄、下血,就是结在血分,这个很好判别。还有结在脏、结在腑、结在表、结在半表半里,大家直接用气机来理解,不要添枝加叶。那么这样看看大家还有没有问题,如果没有问题咱们把上次,就我这方面认为《内经》中很重要的核心跟大家说一下。



咱们打一个比喻,如果大家能够看到气团的话,那么你读《伤寒论》也好,读什么也好,你直接到医院,直接看看病人,你直接用这个气的角度或是感知气的角度整个扫描一下病人。有的练气功的不是说:这个病人,感觉肝区有团黑气不散,或者肺气中这团气怎么这么空虚啊,手一摸或者眼睛一扫他就能发现。他确实有这种能力,他是站在气界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他一摸这个督脉,哎呀这个人好不通啊,里面整个的管道都闭塞了。所以说现在很多的内虚证,你这个扎针灸啊,怎么说呢,现在已经不单纯是某一经脉的问题了,你看扎某经、某穴这个效果不是特别的突出,因为他整个的脏腑气机都紊乱了,必须通过长时间的调养和补充,整个的气机才能通畅,元真才能通利,这很困难哪。所以说现在很多慢性病不是投草药、扎针灸那么简单的事情,必须这个人首先建立自己的信心,持之以恒的,通过正确的调养疗法来治疗,这个病才可能好,所以说我们现在当医生的或者是患者对于整个的慢性病,必须有一个打持久战的准备,不是投几剂草药就好的。你想那草木无情之品,你投几剂,即便有些血肉有情之品投上几剂,那怎么可能马上去治愈呢?缓解是可以的,那好多阴虚的症状,阳虚的症状,投了药就缓解,一剂药就缓解,但是他反复的很厉害,不断地反复,必须让病人建立正确的养生观,这个问题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这样的病已经不是一经一脉的问题了,这是五脏的气争,即《内经》上讲的“五脏气争”,争是争夺的争。什么叫五脏气争啊,五脏之间都打起架来了,就像一个家庭内乱了一样,你想想那种内耗这个人是受不了的。



跟大家说一下,《黄帝内经》把这个整团气用脏腑的方式、五脏的方式分成五份,每一份的气道的机理和状态是不一样的,因为整个的世界是一个多样性的世界嘛,那么整个多样性的世界就产生了一个平衡,这个平衡就是一个中道。但是如果完全中道了,使任何事物没有发展没有变化了,它就死掉了。所以说分成五个部分,产生了五种变化,也是五种状态。这五种状态相生相克,就形成了我们生机盎然的整个的气机,它也可以分成四部分、八部分、十部分都可以,就像那个太玄里面它分成九部分,八卦分成八部分,五行分成五部分。因为人的脏腑是天机所化成的五脏,那我们就用五个部分先来理解。这就是《黄帝内经》建立基础的核心的一个段落,所以我希望跟大家认真的来探讨。因为很多注解也讲过,但是公开讲没有讲的非常深入的,但是这个是核心当中的核心嘛,如果说没有这个五种状态去指导我们脏腑辩证,用五种状态指导我们临床,我们很难迈出关键性的一步。

继承好中医

跟大家说一下,对一个未知的领域不要轻易说是或者否,一定要深入进去读懂读通,并且能够印证,你才有资格去评价它。你看我们现在谈的气道中医,我没有过多的去抨击西医,因为西医有它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并且有它的文明所在,如果说这个西医完全一无是处那不可能存在至今,并且不断的发展壮大。一个文明有一个文明的特点,这个是文明的多样性嘛!但有一点,因为从气道中医啊我们知道了气和神还有形,但是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这个西医啊主要的功夫作用在形上,而没有作用在气和神上。现在西医也慢慢的认识到一些精神因素对人类的影响,对人身的影响,这也是一种进步。我希望在下面各位学中医的能够真真正正的把中医能够学懂,并且能够应用到临床。这古书还是要读的!不要说是畏难而去读一些边边角角的后人写的一些中医书籍,这样越学越糊涂,最终成了中医的掘墓人了。现在很多的中医院校的中医学子,学来学去骂中医骂的最狠,这样下去这个中医的环境越来越严重,老一代的人慢慢的都去世了,中间有了一个断层,非常危险。所以我们的当务之急不是呼吁中医去,去复兴中医去,而是继承中医,踏踏实实的,搞这个中医理论研究啊临床啊,20年30年然后才能谈到大家对中医的贡献。如果现在一味的呼喊,可能你自己连中医是什么都不知道,别人拿来一些理论你跟着对方走,你自己的根基没了,最终搞的自己云山雾罩的,自己都把自己否定了。我还是希望大家包括我在内,把中医这个东西啊真正的搞通搞懂,应用于临床并且有疗效。




我们要成为怎样的医生

首先是关于现在中医的现状吧,可以这样来说,中医内部都知道,中医应该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几千年来可以说是到了这样生死攸关的时候,这也是我出来给大家讲的一个原因吧,我也没想有什么很好的效果,只是想把这么多年的所学、老师教的,跟大家交流一下。中医之所以衰微如此,几个原因吧,一个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有生有死嘛,中医几千年来不可能是生生不息,有高潮就有低谷,高高低低的,才演化了整个事物,也符合气机的道理,开阖盈缩嘛,现在到了危亡的时候,也是时运使然。我们讲过任何事物,事和物,事当然是现象了,物就是物体,它都是一团气,现在的中医之气简直是衰微到了极点了,不包括现在市面上的商业炒作,现在可能还都知道中医,可能到哪天连中医都不知道了都有可能,有生有灭嘛,这个是第一点,事物生死轮回的规律。



从微观来讲呢,从西学东渐以来,东方文明的衰微和西方文明的昌盛是对中医巨大的冲击,首先冲击的就是一些最传统的一些东西,最精华的东西首先面临着危险,民国时期还是群星璀璨的,从那个时候开始,很多中西贯通的大家,他们当时在学术界引发了一场风暴,这些人可能没有完全继承祖先留下的精华,进而把整个学术界引导到另一面,这个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比如胡适、康有为之流,有一定的学术影响。



还有一个就是中医教育的失败,在这百年的大环境里中医教育的严重失败导致硕果仅存的老中医、老专家们百年之后完全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的一塌糊涂,导致现在出现断代的危险,基本断代了,现在完全青黄不接。但是现在中医院校还是不断在出人,有句话说中医院校出来的都是中医的掘墓人,这话一点也不假,你看看现在学院里有多少相信中医的你就知道的,出来之后打着中医的外衣来批判中医。中医的这个传统文化氛围严重失水,导致很多人现在要把中医复兴,要把中医学起来,但是环境不允许,也没有这个能力,长养中医的土地已经严重改变了,盐碱地种不出麦子来,所以说学中医是逆势而为,不是顺势,而且要遇明师,我记得张锡纯说了一句话,“一盲引众盲,相将入火坑。”一个盲人引着更多的盲人,大家一起往火坑里跳,热情是可嘉的,方法是不对的,我跟很多人说过,学中医一定在中医之外,而不在中医本身,如果一门心思扎在中医书堆里不放的话,很难有高层次的领悟,中医来自于传统的世界观,人生观,如果颠倒了世界观的话中医很难学,越学就越知道,它是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和对事物理解的必由之路。




如果大家只想成为一名医生的话,我奉劝大家不要学医,古时候庄子有句话,“医门多疾”,医生的作为使疾病更多了,不是更少了,现在有本书就叫“别让医生杀死”,就是说当医生干的事往往适得其反,不是使病向愈,而是使病加重,越治越坏,这就是方法不得当了,你治十个病人,八个方法不得当,你想想效果会好吗?中医是性命之学,性命要学不好的话当不了医生。如果你没有学到家,你就开两个方子,一个是四君子汤,一个是四物汤,量不要大,都是十克八克的,当安慰剂吃,这个效果往往比学得不深的人开方治病治愈率要高得多,这个不是跟大家开玩笑,如果大家没有从性命上很好地理解中医,就是这两个方子,连桂枝汤都不用。大家想想你学理科,物理化学什么的,都要学八年十年,才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现在在老师匮乏,环境不具备的情况下,性命之学啊,研究这个生命的结构,生命的由来,没有二十年,三十年的功力,当个大夫是不可能的,这个不是颓废,不是今天要给大家泼瓢冷水,是希望大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怎么说呢,现在医院里,尤其这个西医没法再讲下去了,大家可能了解很多事情,越感觉大势所趋,螳臂当车,现在业内如此嘛,我也不是想用这样的话来打击大家的心情,只是想让大家来扎扎实实的学习,因为在阴气盛阳气虚的情况下,我们唯一的方法是缩在一起,扎扎实实的学习基本功,没有别的办法,你要是想发扬中医、振兴中医没有能力。吴仪是中医的一个坚定的支持者嘛,表面的中医的环境还不错,物极必反嘛,但是真正的中医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这是一个现实情况。你看三七生,他那个文字非常激烈,我很钦佩他敢于呼喊的勇气和能力,他为什么言辞那么激烈呢,有人说了,作人要心气平和一些,尽量雍容大度,但是三七生看到了一个严峻的现实,所以他能爆发出那样的声音,写出那么多的文章。



还有一点,我直接跟大家说吧,大势所趋,不可阻挡,比如说这个西化潮流,对物质的追求和精神的丧失,对气机的迷失、生命的迷茫,大势所趋,不可遏止,如果没有大的动乱或变动的话,基本就是这么发展下去,这个就像成住坏空一样,很多根本的道理越来越被人们忽视,驰竞浮华,张仲景不是说了嘛,大家都去追求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去了,没有人再去关心底层的现象和道理,老子说的非常好,“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昭昭,我独昏昏。”大家每个人都觉得自己非常聪明,作为一个为道之人,在中医之路上求索的人,只能大智若愚一样的生活,这是没有办法的。如果说让中医的文化、精气神直接恢复,这个很难,表面的都可以恢复,这个我不反对,表面的中医的春天马上就来了嘛,但是你让教材上写上精气神这个不太可能,正确精气神的含义不太现实。



第二个跟大家说一下火神派。可以说这几年火神派独树一帜,从三七生开始,到刘力红,李可,鲜明地打出了寒凉害人,要用附子干姜的这面旗帜,其情可嘉,其用可叹。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既然你打出火神了,咱们中医讲究阴阳平衡,阴平阳秘,讲究一阴一阳之谓道,那么这里面有问题。寒凉固然伤人,但完全强调火神也有其偏颇之处,这就像朱丹溪一样,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简直是滑稽可笑。如果说你纠正当时的时弊倒是可以,但是作为理论的基础,这个就非常有问题,一阴一阳之谓道,那你把这句话放到哪儿了呢,而且丹溪拿出了很多《内经》的话来解释,那这是道之贼,把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作为理论,本身这个理论基础就是不牢固的,所以说遭到后人的诟病。所以说火神论说人有大寒而要用大热药加之,也犯了这个问题,以郑钦安为首的嘛,火神派,不能说他不高明、说他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这样来立论也会遭到后世的诟病,而且现在附子这么样用,如果说那天真有西医反唇相讥,或者中医内部反唇相讥,这个附子大毒啊,之所以现在用这个附子治病啊,没有这么大的危险,那是因为炮制太过,附子之毒尽去,百分之九十九的附子的毒都去了,也就是张飞断臂,断了臂的张飞能有它的疗效吗?偶用可以,矫枉过正,如果从理论、从体系上让所有的学生去学,这个就有问题了,所以说成一派,成一家一定是中正平和、真正参透阴阳之理,而不能是用其一头而救时偏,这就是朱丹溪的错误。言论可以偏激,但是理论要正直。



为什么今天要把这个挑出来,也就是告诉大家一点,学理论要扎扎实实学理论,不要人云亦云,要懂得气机的道理,什么叫阴阳,什么叫五运生成,什么叫流转变换,而不是把握了一个火神,把握了一个滋阴,一个温补,你就是一事而天下毕了。



有人说火神之名是别人外加的,我只说一点,因为前几天读了郑钦安的“医理真传”这本书,非常有感触,开篇就说了一句话,附子硫磺填真阳,附子是什么药,在《本经》中附子是毒药,什么是真阳呢,真阳是整个人的生命之机,它能用热和寒来代表吗?真阳是无形无象的,你用附子这个毒药来填真阳,我不知道这个用意何在?应该说附子回阳救逆,这个都信,我原先也是附子的崇拜者,我买的基本都是生附子,回家自己爆,爆完切,切完煮,煮完喝,附子通经驱寒第一,这个没人能比,这个寒当然是实寒了,但是说附子填真阳这个万万不可,真阳是生命之机,附子这个毒药能填这个生命之机吗?很少有药能填到这个生命之机上,基本没有药能填到生命之机上,附子通经,现在有寒凉者阻塞经脉,用附子去通经,我大大地赞赏,你要说是填真阳,你这是偷梁换柱,首先要把什么是真阳理解清楚。生姜、附子我不是反对大家用,用的时候不要把这个调门拔得太高,大家以后说这个附子回阳救逆,附子通阳都可以,要说附子填真阳,把附子提个上纲,这个万万不可取。而且这个生命之机并非是一个寒热层次这么简单,《黄帝内经》里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好,有机会给大家讲讲生命之机的几个层次。前些日子我看见一个病人,明明是一个产后虚,浑身怕冷,拿几百克的附子往上加,用了一个月身体都受不了了,就回来了。这个火神它有纠时弊的成效,它也会产生弊端。



扎扎实实学《内经》,《内经》里从来没有说是阳有余阴不足,也没有说是阴有余阳不足,你看看《内经》是怎么说的,核心是抓住《内经》的的理论基础,其它的只要做一个参考就可以了。



有人说“我吃280克附子,290克干姜,300克甘草。”请问一下你吃280克附子是什么反应?如果可能,你可以和我联系,我可以寄一些附子过去,你吃黄豆那么一点,你看有什么反应,别说280克附子了,北方有些地方能买一些真附子。现在兴中医的是附子,灭中医的也是附子,哪天附子吃出问题,国家卫生部门把附子查封了,我看以后还用什么药,也就是需要通经的病人可以用附子,虚证的人忌用附子。本草经一再强调,上品养命,中品疗疾,下品解毒,清楚地说出来了,那么这么样倡导地用附子趋于何为呀,附子是大毒者,只能通关,不能养命,而且现在人得的病都是气机之弱的病,经络不通之病、阻滞不通、凝滞不化不是附子可以开通的,附子可以比作张飞,如果一个军中重用张飞,成也张飞,败也张飞。



对于中医振兴,我不是反对中医振兴,中医振兴要讲方法,自己没有基础何谈振兴,如果说大家现在初学中医,或者学了几年,大家有这个能力振兴中医,估计是四十年之后了,或者二三十年之后了,而不是现在,潜龙勿用嘛,今天就讲到这儿吧。






上次有一个人问我关于临床的问题,为什么不多讲些临床?实打实的拿出几个直接对某一疾病进行分析和治疗,这样给大家说一下,因为这个疾病它变化万千,不可琢磨,而且这个病它是一个疾,什么叫疾呀?就是行迹呀、痕迹,就像一个人在雪地上走路一样,这个人是活的,但走了一圈留下的的足迹是死的,就是古人所说如果不明其理,徒用其方,或者说是以一方治一病,这样下去,皓首无功,头发白了你可能也不太知道道理。




现在很多少人,古人基本上也都讲过,挟一技而成名的也很多,觉得他就会治某一病,某一种病中的某一类,就会治这种病,治得也不错,但是我们是不是要成为这样的医生呢?首先我在这里说可能很多人愿意成为这种医生。因为首先,生计问题解决了,名声也能出去,但是我在这里面给大家讲的气道中医不是让大家成为这种医生,咱们可以把这种医生叫做医匠,匠就是匠人的匠,这里面倒不是说贬低匠人,而是不停的重复干一件事,却不知道其中的道理何在,那这样的医生他不可能对所有的病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那辨证施治也可能谈不上,因为没有在理的基础上做事情,很多事情没法再谈,所以说当务之急不是临床。




从我这方面来考虑,如果你不把自己放在整个几千年传承文化当中去体会或发挥中医的话,那么可能你临床一辈子,很多道理你也不可能入门,治一千个病人不可能总结出一个道理。因为大家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如果说没有传承的话,那你和原始人有什么区别。有些人中医如果没有根基,没有理论的根基,那么都靠西医,都往西医那条路上走,就好像一个民族它没有本民族的语言,那么她的文明也会慢慢地衰亡,语言是承载文明的工具,所以说我们当务之急还是在理上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因为这个是根子,是着眼点,失去这个理,那么谈中医就没什么意义了。




这些年不是一直有废医存药的这种说法,所以说中药不是中医的特有,那这些药,很多生物制剂呀现在西医也在研究呀,很多天然的,那么中药如果失去中医理论的指导,那它就不是中药,那它变成了西药,西医体系下所用的治病的工具。那么同理阿司匹林这些如果从中医的道理来施治,那么这些药也变成了中医指导的中药,或者说这个关键在于理的继承,文化的继承,而不是上来反反复复讲临床。不过在这里呀给大家说一下,古人讲这个辩证最难,方药次之,如果说再守一病,那很多事情就僵死了,没法再继续讲下去了。
 
炉子和暖气

再讲一个咱们生活起居上问到遇到的问题吧,再次启发下大家。咱就说说炉子吧,你看古代对炉子很重视,并且把这个炉子叫灶,灶有灶神灶王爷,要拜灶王爷。那为什么对炉子这么重视呢?那大家说一下,炉子在一个人的家庭当中或房子当中它代表什么呢?我们前面说过这个气道有八个原则,其中有一个原则就是万物皆是气,事物皆是气,所有的事是气,物也是气,那如果说把一个房子比作一团气,中间有一个炉子,那这个炉子是什么呢?你可以拟人来作比喻都可以,你可以根据一条原则嘛,任何气都是有感知的,都是有灵性的,对呀,大家说的都挺好,炉子是火,代表火源,解决吃饭问题,点燃能量的机关,是心,是一家人的生气,食色性也,吃饭最重要,当然炉子最重要了,炉子的本原是后天,是中土,还有要说的吗?是阳气,是阳气的中心,你看大家把这个炉子整个的概念基本上说的差不多了,还有人说是生气,大家尽可以的去比喻,去想象,去拟人,也可以直接从气道的角度来讲,或者套《黄帝内经》的一些五脏六腑的都可以来说嘛,其实大家已经基本上把炉子在一个家庭中的重要性给说出来了。




其实炉子它就是这么一个东西,它是生气、是生机,是整个阳气的中心,是心,这个说的很不错。你也可以说它是炉灶,你可以说它上面做的饭是脾胃,但是炉子不是脾胃.有人说炉子是后天,是中土啊,它不是中土,它是肾气,你可以说是心气嘛,因为炉子点着了,上面能够生火做饭是心气,那下面因为燃烧嘛,你也可以代表肾中动力,是生机,总之是阳气总的代表,就好像太阳一样,所以整个炉子它照耀着整个家庭、整个房间,可想这个炉子它重要到何种程度。




那么咱们看一下整个炉子的发展史,最早是一锅一灶,底下烧柴禾,慢慢的这个炉子也烧煤,一直是明火存在,尤其是北方嘛,它这个炉子一年四季都要有,都要烧着火不灭,到下次做饭时再开开换煤。八十年代前一般都是这样吧,但是慢慢的随着人们起居生活环境的改变,液化气引入了家庭,先是带罐的,后来慢慢发展成管道,这个有一个本质的不同了,就是这火呀,开则有不开则没有。然后接下去之后呀,现在发展到有的用了电磁炉、微波炉、电饭锅,炒菜做饭看不到火,这由明火变成了暗火,又由从煤气又进一步进化到用电、用磁,那么走的是这么一个过程。




那么大家说一说这其中的利和弊吧,既然大家前面都说了炉子的重要性是太阳,是生气,是心或者是肾或者是脾胃,总之是非常重要,但是随着整个生活方式改变,现在炉子它的重要性它越来越只是做饭。我来起个头吧,在炉子的整个演化过程中使人们越来越关注它的一眼能够看到的功用,而慢慢的忽视它潜在的功能,我记得老子说过这么一句话:“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总之是什么意思呢?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车轮要三十支径木插入中间的轴心这个车轮才有作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一个屋子凿了一块儿下来当窗户使嘛,你看着它是一个空的没有用,但是对于整个屋子来说它是透光透亮和通风来用,我们放在这个地方来理解炉子,那么你就很好理解了,首先大家强调一点儿,炉子只是做饭的用处呀,而且这个炉子呀从大变小,从厚变薄,从经常用到只是做饭时用,炉子可以取暖嘛。




我记得从我的心情来讲,我非常怀念蜂窝煤的那个炉子,天气很寒冷的时候,外面都很冷,围在炉子边,烤烤手或者即便不烤手,也想让蜂窝煤整个的热幅射来熏一熏脸,感觉非常舒服,到现在也非常怀念。但是目前住在楼房里面,很少有机会能够体会拥炉夜谈或拥炉而坐这种感觉了。你看现在取暖是暖气而不是炉子大家可以想像,暖气和炉子同样都能达到30度的情况下,大家觉得它们的功用是不是一样呢?可以用前面咱们讲得白炽灯和节能灯,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这个暖气和炉子的区别。




大家一定要开动脑筋想背后的东西,不要想表面东西,这是学气道必须要掌握的,气道就注重无的层面,而不注重有的层面,因为有的层面,现在整个的物质文明已经研究的很精深了,研究到量子、粒子,已经开始从有趋无了。有人说了炉子是阳火,暖气是阴火。还有人要说吗?炉子是阳气足,炉子是真阳之火,你看这样咱们就慢慢的能把大家理到气道这个层次来讲问题了。因为气道它不仅仅是中医,生活的方面面都涉及到气道,如果说气道你学好了,对你整个的生活工作、各各方面都会帮助都会很大,你一下子就能判别好还是不好,把握背后是一股什么气。




你看咱这个炉子和暖气,暖气是热水产生的热,而炉子它是火而产生的热,这有本质的区别,咱们可以说,如果说讲幅射来讲,炉子的幅射它潜在的幅射它不同层面的幅射,它都体现阳性的性质,象太阳一样,而暖气它只是一个热水,它是一个简单的幅射它的后劲和炉子可以说完全没有办法来比,而且暖气里面是暧水嘛,暧水最高是100度。你想炉子里面的温度是多少度?它虽然说造成的室温比如说是25度,暖气也是25度,但后面背景幅射可完全不一样啊,炉子是拿上千度的温度去作背景幅射的,你这个暖气撑死了是100度作背景幅射的,那能一样嘛。所以说和那白炽灯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说你用暖气来取暖呀,你感觉不出炉子的感觉来,所以说炉子是阳气,而暧气它只是热,不是阳气,你也可以管它叫阴火吧,并且都属水嘛。那么回头我们接着再说这个炉子,大家说说炉子的功效吧,除了吃饭取暖外,它的功效是什么?因为暧,你能感觉到的暧只是25度或者30度,那么暖气可以代替,吃饭电磁炉之类的东西可以代替,有人说炉子的热比较集中。




那么我来说一下吧,第一个炉子提供了一个阳气强大的背景幅射,这种幅射可以幅射到整个房间,它可以穿透墙壁,幅射到整个房间,因为它穿透墙壁并不是一个温度的问题,它整个气由远幅近呀,但它这个炉子呀它是有一个界限的,所以炉子啊你放在哪特别重要,古代讲安灶啊,灶安在哪个地方?冲着哪儿边开是非常有讲究的,安灶就相当于安心、安肾,把这个肾心你得安好了,或者可以叫作脾胃,炉子你看从哪方面来讲了,按功用来讲是心,它里面的火是无形的是肾,那么它炒出的菜,整个烧开的水那就是脾胃了。




第二阳气炉子避邪气,如果大家生活在城里人,现代人可能对这个邪气啊可能理解不深,农村啊可能要深些。因为咱们讲过任何事物都是气,气都是有不同层次的,气有有感知的、有灵性的,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嘛,不仅是人类这么一种生命形式,或者说我们理解的很多生命形式,有我们能看见的,也有我们看不到的,有有形的,有无形的,总之这个世界比我们想像的要大的多,而且不是在其它的星系去找去,就在我们地球上应该到处都是,只不过你这个视而不见罢了。所以说有一个炉子它可以有避邪气的功效,这个邪气大家不要讲虚了,不是鬼神之类的那种东西。




第三是炉子啊是一个能量场的聚集地,就像安了一个心脏一样,它是有主的,要是没炉子它就没有主了这房子里,大家理解吗?炉子按在那儿,你那个整个屋子的气呢都是向心的,都是向炉子靠拢的,所以古人讲灶神,所以说这个炉子,这个灶在整个房间里的整个家庭里的位置非常重要,相当于你的另一口人一样。炉子在北方,南方我不太了解,因为我是北方人,用蜂窝煤炉子的时候,炉子吃完饭是不熄灭的,它一直烧,可以24小时炉火不断,这样就提供了一个不间断的能量场,这种场向外辐射,它可以说是照耀或者说温煦着你整个家庭,这个温煦它不是在温度上的温煦,而是在阳气上、气道上的气的层面的温煦,有炉子的家庭感到温暖,没炉子的家庭感到寒冷。你就有暖气,也不是那种感觉,这个我们讲了一下炉子,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理解,现代人用电磁炉子,人们都把炉子理解成做饭的东西了,这个是大错特错。很多寒性的疾病,如果有炉子它不会很严重的,或者说有衰弱的症状,在有炉子也不会衰弱的很快,没有炉子你就象没有心一样,在一个没有心的一个房子里生活,你想想生气不足啊,你在这个场中生活,你要是身体不强的话房子不会给你助益,不会给你带来太大的帮助,所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被一个气场包围当中,那么你是否能很好的了解周围的气场,对你的整个人生,人的生存至关重要,那么就涉及到风水的问题,因为这里面讲中医,我不想多说风水,风水就是一团气,气之周形变化。
 
南方生热




南方生热,什么叫热呢?就是生机旺盛叫热嘛,生机衰退不叫热。从气道上讲就是气聚就热,气散就寒,你这样来理解,不要认为这热就是温度上的热,最热的一个体会嘛,就是分子、原子活动力强嘛,互相碰撞,那个热闹那劲产生出来了,你就觉得热。热它是一个相对的,没有生命迹象就是冷,有生命迹象就是热,所以说这些理论它都是一个很深层次的理论,不要浅层次的理解就是南方生热,到三亚就很热的不得了,这样理解就片面了,容易遭到西医的垢弊。




那么好了,我们接下来说热生火,据说的热呀,这个热腾起来,发为用,这个就是火,你看地热而产生上面的火,你可以这样来理解,地热你可以说是,这个是基础嘛,先有热,热才能生火嘛,你不热,它打不着火,摩擦起热,摩摩就生出火,这火是用,热是体,一个是基础,一个是用,叫热生火,你看古人这每一个词,遣词造句都是非常用心的,没有随便说说这种事情出现,基本没有,那么生火,就是生机之用。




那为什么火生苦?苦生心呢?其实你可以直接说火生心嘛,中间加一个苦,它的意思啊,用要变成体嘛,火是无形的,要变成体,要怎么变呢?火聚而生苦,什么意思呢,你看火散了,它煮出东西都是焦糊味的,这个只是浅层次的理解,那么深层次的理解,它把体给煅用成味是苦的,所以说苦味又是体,那么看一下,热是体,火是用,那么火用又来生这个体,体是苦嘛,因味是体,气是用,那我们中医基础都讲过啊,味道嘛,五味为体,五味你得拿舌头来尝,它是藏在药材或食物里面的味道,味道是需要尝的,先闻那么它是发散的,闻的那个味是发散的,你尝的那个味道是藏在里面的叫作体,这个奠定了火生苦啊苦生心,这个奠定整个五味的基础,所以说我给大家说,这几段非常重要,至关重要,对大家奠定整个中医观有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这块搞不明白,几乎中医没法学,那最终你就是守一方治一病,你到老了有什么用呀,到老了还是守一方治一病,那就理上你不明白呀,你浑浑噩噩,那还不如你有一个计算机呢,那计算机直接一方一病都给抄进来,那病人来了,你拿计算机一敲,你是什么病一输,出来一方子给病人了,病人好了,那这永远是外在的,这名色财利都是身外之物嘛,不是自己的,不能化成自己的智慧,这东西最好不要用。





好我们接着来讲,热是基础的基础,有了生机,才会有热,有了热能够生出火来,这火为用,火用向上蒸,它把一些体物化成一些物质,把火气藏到这些物质里,变成苦味,什么叫作苦味?苦味是我们口感上的一个感觉,大家可以感觉一下你的舌头触苦之后的那种感觉,苦者破也,古人说苦以破之,苦以发之,什么叫发呀?苦它本身藏了火之用,火用藏在苦味当中,是苦发、苦破。那黄连它是苦的,它可以燥湿,其实它是一个发性,苦发苦破嘛。你看大黄,所有的能够通关或者清热的药都是苦味的。辛散,辛是散的,苦是发的苦是破的,大家这样来理解味苦的药,一般都有去热的作用,为什么能去热呢?它把这个破开、散开,所以说有去热的作用。




那么苦生心就好理解了,因为心是能量的聚集,象炉子一样,有聚集之物才能生出这种生命整个运化之机的关键。那么这里面用这个苦发,什么叫发?就是发条一样它不停地在运动,那么心脏就是符合这个特点。我们前面讲过这人体气机有四种升降开合嘛,这个心它是一个泵,不断的输送能量,是从肾上不断的输送能量,一条线是心肾相交的,另一条线呢?是从肾上泵到肝,肝再输给心,那么这两条线保证了心脏能量的足够运化。那么它运化就是不断的往外发,就好像运钞机一样,所以说大家关键掌握发的一个特点,那么你就可以理解什么叫作热?什么叫火?什么叫苦?什么叫心了?它只是一个气道的不同层次的表现形式,万事万物一气之流行嘛。心是光明的,心是涌动的,它哪来的涌动的劲?它向哪涌运?它不断的向周身涌动,这不是一个发是什么呢,所以说用这种苦味来生这种心气,并不是苦味去生心气,那黄连苦它是散心火的嘛,它也不生心气,大家不要说把这个表面的意思去障碍了你的整个思维形式,要用气道苦是发的,所以说心也是发的,两者相对,所以你也可以理解是苦生心。那好这一段很关键,因为直接涉及到下一段的讲解。那么这样大家对这一段有什么不理解的,我不知道大家有多少读经典的基础,或者说有多少有中医的基础,我这个讲的一般是对有中医基础来讲的,对有一定的五行观、脏腑观来讲的,如果说大家对这一段有什么疑问咱们可以交流讨论,因为这个直接是角度,你从哪个角度进就决定了你能够理解到什么程度。

心要发用嘛,肝气是聚的,用是散的,通过筋这个肝又主动,通过筋的整个的散布于四肢,让整个的生机动起来,这就是肝的作用,那么肝气它要流转到心系嘛,最终变成开气,这种开气通过血脉,把这种开气推动到全身,这个你也可以理解一个简单的控制论,只是借用控制论这个名字,其实控制论还在表面形的层面上来理解事情,没到更深层,所以心生血,心是体,血是用,推动到整个的全身了。

接下去血生脾,为什么血生脾呢?大家还是要看前面肝那一章,是筋生心,这里面是血生脾,是不是血归于脾而生了脾呢?这肯定不是这样,那么这样解释是表浅的解释,永远解释不通。《黄帝内经》的这段原文到底在说什么?这样我给大家说一下啊,大家跟着我的思维来走,心是体,生了一个用是血,是由体而用,那么用后,物不可以终极,就是说用完了之后干什么呢?它正好是螺旋式的上升,它又进入了下一个阶段,那么用又会化为体,化为什么体呢,它不是化为原先心这个体,而是化为心气继续往前走的那个体,像人走路一样,左脚右脚、左脚右脚,那么不会在原地踏步。有人说这个整个的阴阳、五行它是画圆圈,在原地画圆圈,是一个闭合的圆,那就大错特错了。它每画一个圆圈回来的时候它都不是在原来的那个点上了,就像我们黑天白天这个不断的交替,难道黑天白天都是简单的重复吗?这个大家一定要理解透了,它不是简单的重复,它已经到了下一个圆圈的下一个阶段了,这个一个大圆圈套小圆圈嘛,随着昼夜的交替,月亮在不断的周(期变化),今天一个昼夜是初一,明天一个昼夜就是初二了,那么它也是这样的,一个体用完成之后,下一个体用就是下一个整个的循环,体用是一个小循环,就五脏生成是一个大循环,所以说是螺旋上升的嘛,你也可以说是螺旋下降的嘛,本身它是生生不已嘛,《周易》讲生生之谓易嘛,生而又生,不断的向前生,永不止步,永没有停留下来的时候,这样你才不至于死,大易流行嘛,这个流传了几千年了,到现在不断的发生变化。那我们中医也是啊,不断的获得新生,生而死,死而生,理论不断的翻新,但是你还是抱着原先的东西,语言文字啊,那么这个已经不时代了,但是不断的生生不已中间的这道线那是存在的,依稀存在的,如缕不绝呀,这道线是无形的,不是有形的,你只有说是靠不断的勤奋、用功、精思你才能慢慢地看到那东西。




那好我们接着讲,他讲的这个心生血,体而用,用而体,体用是一个循环,那么这个血是用,是功用嘛,那么它回来生这个体是哪个体啊?这个气它已经是变化了,不是原先的那个心气了,已经变为和缓的脾气,而这种气聚在脾中,产生了和缓的脾气,斡旋于中焦的脾气,那么这样气机才会流行,不然的话,心气是心气,肝气是肝气,各不相干,几个部门谁都不交流,那么这个工作怎么开展呢?就没有办法开展了,心肝脾肺肾是体,筋、脉、皮、肉、骨这个是用,五体五用之间,五体是靠五用相连接的,并不是夜卧则血归肝,白天血归脾,脾为贮血之器,这东西解释都是不符合古人的思维定势和真实意义。我不知道大家理解了没有,一定要理解体而用,用而体,每一个体用循环之后都是走到下一步的这个气的状态上,大家可以这样理解,肝是生心的,肝是生心气的,心气是生脾气的,脾气是生肺气的,肺气是生肾气的,你把这个五脏相生理解成是四季,那么体用循环理解成是一个季,那么每一个体用循环都是向下一个季度来走,那气机就是在这体而用,用而体的变化当中不断的在五脏当中周流的,气机不会停留在某一个部分,某一个脏腑,但这个气机又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经脉流行之气,而是内在的深层次的气机转换,我不知道大家理解不理解,下面都这样来解释,它的目的这个整个生命意志的目的无非是让你能够更合谐而更富于变化。有人讲周易管理学、中医管理学,中医在管理学方面的贡献,诸如此类也都是从这方面来讲的,相生相克嘛,那不可以一直生,也不可以一直克,有生有克你才能构成合谐的一个生命个体。




那咱们接着来讲,这又不同了,心主舌,那大家说说为什么心主舌呀?五窍嘛,开五窍,怎么开五窍?肝是开窍于目嘛,那么刚才咱讲了五体和五用,那么这个它又讲了一个五窍,大家说说为什么心主舌?上次咱们说了肝主目的道理,今天来说下心主舌,比如说舌者,心之苗,心开窍于舌,为什么呢?大家说一下吧,心气通于舌,舌能知五味,那为什么心气通于舌呢?心的经脉络于舌,火、火苗,舌头像火苗,舌与心有密切关系,舌功能正常,有赖于心功能的正常。要从气的层次来考虑,不要从形的层次来考虑,也不要从西医的解剖来推心主舌,那样是永远推不来的,心气通于舌,舌是心的窗户,心藏神,语言是人的灵魂,语言在舌,其实大家说了这么多,舌只有一条,不是空窍,已经把心开窍于舌的道理说出来了。




你看咱们总结一下,我觉得说的非常到位的:舌头像火苗,心的外延,舌是心的窗户,心藏神,语言是人的灵魂,语言在舌,其它还很多,我就不一一念了,这样的解释是非常不错的,而且是走感觉之路的,什么是感觉之路呢?就是你就看着那个气态是否能相融这条路,你看这个舌头,千万不要从结构上去理解这个舌头,因为都是神志之气的发用,这个心主动,它有一个冥灵的动性,这种动性它在体是心脏,在外来找,找来找去,这个舌头非常灵活、善动,那么这个里面舌头一定是被灌输了通灵动性之气才能为舌所用,就像一个人,一个生命体,一个意志一样,它也要有舌头,那舌头作什么用啊?去做这个语言也好啊,知味也好呀,居在口腔中央呀,它必须用心气的这种灵活善动机巧的这种气去填充舌,是这么回事才让舌赋于这种功能,而且通过舌头人类能够语言嘛,因为人有心机嘛,玲珑七窍嘛,这个用古人的话说嘛,咱不管它几个窍,这种机心、这种聪慧附着在语言上通过舌头实现,小猫、小狗它不会说话,因为它心不行,所以说它舌头不会有通灵的这种功能,那么人不是,人的心脏很通灵,它能够在舌头上做出很多技巧,是气之所注,就像很多西藏的藏医,大家有机会可以读一读,都是通过这条来讲的,包括西方一些原始的经验医学,但它那个层次很浅,咱们中医啊是成系统的,而且有著作,都是从神机这一块,这就涉及到时神界的事情了,谁来把握?把什么气放在什么位置最合适?比如说咱们手,手要有握力是吧,它就把握气、聚气放手上,所以手能握,脚也是,就把那个强健的气放在脚底板上去,你才能跑起来,不然的话,如果说柔弱的气放在脚底板上,你跑,人连站都站不起来,如果说把机巧灵活之气放在舌头上为人所用。





大家说说吧,有人说苦是降的怎么讲?你看啊,《黄帝内经》从来没有说苦是降的,都是苦是发的,苦不是降的,如果心是降的就很难理解了。现代人苦降辛开,就说苦是降的,苦不是降的,关于苦生坚我们下面来讲,其它的一些问题,苦不会来生坚的。咱们先理解整个的心的特点,苦的特点,热的特点,火的特点,你串在一起你就知道这个整个气机是一个什么特点。还有给大家说一下,大家如果学过中医的话,希望大家一定抛弃一些中医教材的或者说近代的一些人对中医基础的理解。你看看《黄帝内经》是怎么说的,大家可以都搜一下,尽量让古人的言语或古人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古人的事,这样你才能打开这扇门,这气界的门嘛。




我们讲过这界分形界、气界和神界,我们讲的是中间这个界,也就是中医的本质的特点所在。如果说人家问你了中医什么特点呀?中医有什么优势呢?那么以后如果说我们觉得投缘的话,我们可以说中医立意在气界上,世界分三界,整个的存在分三界,气界、形界和神界。这个物质文明呀,现在探讨的主要是形界而没有涉及到气界。大家知道量子力学,现在学到量子已经开始慢慢的认识到气界,物极必反嘛,你这个形界学到一定程度肯定要了解到气界是怎么回事。那我们的祖先直接就认识到了气界,并且中医就是从气界过来的,因为人生的时光短暂,这佛教来讲得人身又难,只有人他才能聪慧的明理,所以希望大家能共同来研究人生的或者是整个世界的道理,这样对整个的身心都是终生适用的。
 
五音和气化

关于五音因为我们马上也要讲到,所有的都是从五这块来理解,因为一气嘛它只要静止,它是不动的,它只要一运化,那么它就会产生变化,那么这个变化在一个机体内啊,如果说分五块啊,那么它就是五种变化,这五种变化各代表某一种状态,然后通过这五种变化,这就是五音嘛,就是五种音的五种状态,就是五音,就好像一个蛋糕一样,切蛋糕你切五块就是五块, 切四块就是四块, 切三块就是三块,这个正好对上咱们的阴阳、五行、八卦,那么去理解这团变化,这个就是河图洛书它的用意所在,所有这些东西都是在讲太极是怎么生出两仪的,太极生两仪,两仪其实已经生出四象,任何东西它只要是一生,它就出现了变化,因为我们一个人,它面向南背就对着北,五音古人也是这样来做的,把世界整个的音,音气你可以理解成音气,音是声音的音,这种音气是最典型的五种状态,不同的五种状态,那么你去理解宫、商、角、徵、羽它的含义,我对音律不是特别的精通,但是《黄帝内经》所讲的五音就是这么来配属的。因为我们首先要来先讲这五种气态,最主要的那五种气态,然后我们一个一个的配属你就了解了整个的气机是怎么一回事。




先从“肝应角”开始,肝气是蓬勃向上之气,应呼以长,长竿就是肝脉之末梢,我们说过摸脉就是摸气的特点,肝气是弦脉,弦脉是长竿之末梢,条达柔顺而又蓬勃生长,正好应了呼以长,呼声之气,就像擂动的战鼓,是肝气的怒发之象,闻鼓则进,鼓声是从下面向上面发越而起,声波频率是长的,所以说有生命力和穿透力。“心应徵,其声雄以明”,雄是阳气的代表,心气开了,是心藏的代表,雄壮而有力,明就是不在暗处而在显处,在上面跳动搏动使气血达于四肢百骸,所以说“其声雄以明”。“肾应羽,其声沉以细”,沉沉细细,低低切切的那种声音,肾脉是沉细的,心脉的浮的,毛的,所谓毛就是表,一搭手就能感觉到。毛脉是肺脉,“肺应商,其声促以清”,促就是短促,衰落了,清就是气清达,下面气浊,上面气清,调气要缓,所以说皮肤缓,慢慢渺渺的,而有缓和条达就是调气,心脉是钩脉,肺脉是毛脉,所谓钩脉就是来而有力,去而小钩,有一个回旋的力量,不像毛脉完全浮于表。我以前在《难经》上给大家讲过经脉和脉象,再强调一下,不管是望闻问切,直接目的都是在体察气机的运化的规律和状态,摸脉就是摸脉象。





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是气化的产物,叫做脏器都是由气所充而成的,气化而成形嘛。那这个气是什么气呢?太极是一团气,人不可能是静止不动是一团太极。那么人是生命,有生有死,它要完成这个历程,有这个历程就有功用,就有流转变化,那么这一个太极一下子分成五份,它一转嘛,其实不是五,可以是千千万万,但是你可以理解成五份,它正好拿出五脏相匹配,五脏无非是五种气生成的,这五种气是哪五种气呢?无非就是我们讲的升降开合,再加中焦脾胃运化的那种斡旋之气,就是黄婆嘛,这五种气散布在人身构成了五脏。任何一个事物,它只要一立太极,一动马上出现气机的变化。那么你一分,可以分成五份,可以分成八份,八就八卦嘛,五就是五行嘛,分成三就是三才嘛,它就是用这个来化成了有形的东西,我们讲了嘛。







五味

我们强调一下五味,比如苦味,任何事物都是由体和用构成一团气,苦体是聚,苦用就是苦发出来,苦主破,黄连和黄柏是苦的,所有的苦味都有破的意思,破的意思是由火、热能凝聚产生的这种味,这种味本身就有火性,在合适的时机恰当的时候就出发出火气的这种苦味来,苦体入到人们心中,它并不是具体的苦味,这都是气机上的概念,也可以理解这种气凝聚产生了心,心就是动能的代表,像发电机一样,不断地泵血到外,把气血输布到肺,由肺布散全身,所谓的心生血,就是心为体而血为用,心通过搏动能力把血输送到全身,是生命旺盛的一个体现,所以说心生血,就是五脏整体循环的一个环节,心是体,血是用,由体而生出用,那么用复归于体,再归于体,归的不是心体,而是心下面的一个体,这个正好形成体用互用,五脏循环的一个理论基础,那也就是整个气机的运化规律,就是前面讲的“周流六虚,变动不居”,阴而阳,阳而阴,就到了第二爻,再阴而阳,阳而阴,就到了第三爻,不断地这样上升,也就是《易经》上所说的“分阴分阳,别用柔刚”。任何事物都是阴气和阳气组成的,须臾不可分,阴气和阳气分离就孤绝了,那么孤阳不长,孤阴不消,别用柔刚,是一刚一柔的向前推进,这个就是从《易经》角度讲气道运化的规律,这里就是心而血,血而脾,脾是肉,肉而肺,就是这样,不断地体而用,用而体,五脏循环,大家要仔细体会。在这之前讲过十二生肖和十二时,一定要仔细理解十二时整个升降开合,阴阳二气流转的规律。这个是学习中医的基础,如果没有气道和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中医是空中楼阁,皓首无功,学到头发白了也是一无建树。



接着说心主舌,有人说“心灵手巧,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是这样理解的,上次大家关于“心主舌”总结的很好,舌是心之苗,居于口腔之中,又奇巧变化,很调柔,充满了动能,这一切都是心中开气的代表,开气在里,藏精在心,而发窍于舌,这个舌又是语言的工具,这一切都表现了心脏的动态,你看舌头非常柔软而有弹性,而又动感十足,上次已经说过。




那么“心灵手巧,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眼睛也开窍于心,大家怎么解释?我希望大家向气道这方面来靠,来理解我们所探讨的经文,尽量抛弃僵硬的或者是似是而非的条文和我们一些固有的概念,有人说“火于无形不常见,虚之则有,不用则隐,如舌在口内,开口即见,闭口则藏”,这个说的不错,可以这样来理解。总之从气道的角度来讲,观象而知气,一看舌象红红的,卷来卷去的,直接就是开动之气的代表,开动之气的总代表在心,而窍上就是舌,那么眼睛呢?《内经》为什么没有把眼睛归于心啊?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中藏神,心中也藏神,为什么给了舌,没有给眼睛啊?大家可以说一下。



有人说“神处心,神足则眼睛亮”。我给大家说一下,《黄帝内经》所写所著都是从气道的角度来讲的,其实除了气道之外还有一个神道,所谓神者就是意识思维,这个不多讲,只是涉及一下。因为在这里说舌头是开气的代表,主要是从气这个层次来理解,并没有从神的层次来理解,所以说舌头是开气的代表,不能说眼睛是开气的的代表,眼睛是神气所游行之所,人一张开眼睛,魂和神就游之于目,这是从神道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所以不把眼睛从气道的层次归于心,如果从神道的层次要把心神归于眼,那么这种归其实也是人为的一种归法,为什么五脏配五官啊?这里面有一定巧合的成分,也有一定人为的规定。气机就是这样来安排的,不然怎么用五行去理解整个的事物呢?花朵有五瓣的和六瓣的,那六瓣的怎样用五行去理解啊?也就是说,尽量让相近的气属于一个行,眼睛的神是属于心的,眼睛的开动之气属于肝。关于为什么,前面已经说过,必须有一个络属。




再给大家说一点,张介宾说过“五脏中还有五脏”,就是肝脏中有心肝脾肺肾,就是每一个脏中还有五个脏,它说的这个没有错,但是表达有些矫揉造作,直接用普通的话就是分阴分阳。我记得有人说“无非就是二分之法”,不断地分,所有的气机都不是相同的,但都是融合的。清者在上,浊者在下,心肺在上是清者,肝肾在下是浊者,那么心肺在上的清者又分清浊,肺者为清,心者为浊,那么肺中又分清浊,肺之上者为清,下者为浊,无限可分。五脏也是这样,肺中有五脏,心中亦有五脏,无非气机是一团气,只要是一团气就有升降开合。以至于一个细胞中也有升降开合,舌中有五脏,眼睛中亦有五脏,只是程度多少的问题。这样就把五脏生成和藏象理论理解活了,理解成一团气就可以了,任何一部分都是一团气,但是心气不独积于心中,但又两股气,有本藏之气和流动之气,本藏之气相当于留守部队一样,就在心脏这里舍房,这叫藏之积秘,藏于藏中,还有藏之清者,留于藏中,藏之浊者,流于藏外,要往外走做交通交流,要流到肺藏中,去填充肺藏,带给营养和信息,肺藏再推动这个气去交流,这样就推出了另一个流动和留守之气,就是经脉,每一条经脉都有本部之气和流动之气,流动之气就是营卫,本部之气就是本身的脉气。这个就是“井荣输经合”,出流注行入,就是《内经》上讲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那个就是讲本身脉气和脉中流动之气,还有阴阳错行,都是来讲这块的,只有把整个气机流转,气机升降开合的特点,这些理解清楚了才能研究经脉,不然把经脉有当成物质的,扎个穴管哪个病,经脉到底在哪怎么走,又陷入到迹学上。西方是形学,“上工守气,下工守形”,不要守这些迹和形,应该守神气所流行出入,经脉和关节都是神气所流行出入,要看这些东西,不要只看外表形成的这些事物。“气化形”,经脉也是由气的流动而产生,经脉也是可以由气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一定要把气机搞明白搞懂,首先要理解升降开合再加一个调气在我们中医上的应用和生理上的表现。



我们接着讲,心主舌就过去了。“在天为热,在地为火”,这个好理解,因为天地是一对阴阳,阴阳之间每个阴阳又有五气,天地相同性质的五气又是相感相生的,这是为什么要强调在天在地的原因。就像天干是十个,地支是十二个地支,十个天干分五行,甲乙属木,丙丁属火,以此类推。十二地支也是五行,亥子属水,寅卯属木,正好这里面天干和地支相交错而运行,不是一一对应的,但是对应的是相互感应的,以后有机会详细跟大家谈这些。“在体为脉”,就是我们强调的,脉者就是血的河床。“在藏为心,在色为赤”,所谓五色,大家可以理解成就是升降开合四气的外化表现,如果是自然之色的话,赤色入血,这是有一定道理的,青黑白黄分别入肝肾肺脾,因为是自然所化,我们讲过物物相应,气气相应,赤色是开气所化,所以入心入血,自然成立。“在音为徵”,上次有人问过五音怎么理解,其实是这样理解的,“脾应宫,其声漫而缓;肺应商,其声促以清;肝应角,其声呼以长;心应徵,其声雄以明;肾应羽,其声沉以细”,这五声正好是升降开合调在声音方面的代表,又象金木水火土,古人无时无刻不是在用这五种气来理解世界的万事万物,不仅是理解,它不是方法论,而是实实在在的存在,能感知感应。




如何通过舌苔看健康

看舌也是一样,不要拿书上很多的舌象舌苔去套,这个都是隔靴搔痒,都是间接的不是直接的,所谓直接的就是瞅舌头和舌头上的苔去体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气团,这样就有心领神会的可能。不然的话永远只是机械的隔靴搔痒,去对舌象,越对越对不上,直接导致辩证的直接失误。咱们说所有的气机都是相通的,人身的气机也是相通的,脉象直接反应气象,舌苔也直接反应气象,都是一样的。阴虚的证和实证在舌象上完全体现的不一样,比如说舌尖红,直接理解成整个舌头是你,舌尖是上部心肺,红就是开气过大,里面有热象,热气蒸腾而上,催动舌尖变红,就是整个舌尖细胞充血,气机冲在那里,导致舌尖发红。红的多热就多,红的少热就少,红在左边就是左边有热,红在右边就是右边有热,就是这么来理解。




你看风寒感冒的人,舌苔周围一圈尤其是前面,直接蚕食掉了,没有苔了,不能说是剥苔,舌在表面有一层苔,邪气侵入导致气机不能外达,使整个舌头外面一周没有气化的现象出现,直接就是寒证。这个周边往里侵入的越深、范围越大,寒气侵入的越严重。如果中间现白苔,那么整个人身的气机郁在里面了,气郁现白苔,这个郁不是肝郁的的郁,应该是气滞的意思。整个人身之气在正常的情况下是和身体之外的气是相互交换的,不断地出汗散失体温向外辐射。如果寒气凝阻在体表,使里面的气不能外达,外面的气被寒气所罩,舌头外面就没有苔,里面有清晰的界限,可以看到白苔,这是寒气薄的厉害,如果薄的不厉害,只是没有外面的一周,可以说是感了风寒,或者说是不调了,邪气不严重。如果白苔慢慢泛黄了,就是这团气郁久开始化热了,如果中间出现裂纹了,其实就是里面的气裂开了,就是由于整个气机郁在里面使其周旋变化而不得而产生了错列的成分,所以直接观舌苔之薄厚,整个舌质之性状,就可以体察整个身体气机的变化。比如说有的人舌苔前面无苔,后面舌根苔厚,用我们气机的理论来理解就是气郁在少府,肝肾之精不化,尤其有些妇女得的经症都会出现这种情况,或者有的化热变黄,有的不黄。所有的中医都是直接去感受,不要去加过多的思维的成分,当然初期要做一些思维,但随后都是感受。




周易与象

我记得《周易》上有句话叫“象者像也”,咱们知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吉凶,吉凶生大业”。所谓的“两仪生四象,象者像也”什么意思呢?前一个字“象”“象者”就是说“四象的象”、“卦象”,包括八卦也是卦象,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它这是一个个卦象,“离”外边实中间虚,“坎”是中间阳外边虚,这个叫做卦象。“象者像也”也就是“卦象者像也”,就是这个意思。第二个像什么意思呢?就是体现,或者叫做意象形象就立着一个像,它就是把这个地方照相了,把这个拍下来了,然后拿来让你看,都是静态的照片,其实是一个动态的象的心魂,就是一个故事从开始到结尾发生,它的经历截取八块,开头和中间结尾,包括中间再不断分,分成八块,分成四块就是四象,分成八块就是八卦。几个卦象它是成了一个像,就是照片,这个最好理解了。就是一个人百米,起跑、加速、冲刺这个就是,它是一个动态的,但是你拍照拍下来之后就是静态的。那么现在你不要理解它是静态的,象者像也,你这个照片是反映后面的那个人从开始起跑到冲刺的整个过程。




所以说《周易》讲“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嘛,说的是《周易》是不断变化的,象是不断变化的,那么我们整个的气机也是不断变化的,写《黄帝内经》这本书的人就把这个变化分成五,东方一个变化,南方一个变化,中间一个变化,西边一个变化,北方一个变化,也可以理解为四方都有一个变化,中间这个变化是调和四方变化,它起一个稳定一个作用,没有中间,就没有四方的交通,所以说咱们脉要有胃气嘛,有胃气则生,没胃气则死,他说的就是中间的土气你有没有,就是一个和缓之气,就是四个方向,东西南北都不能过急,就是中庸嘛。




孔子讲:“适中”。什么叫“适中”呢?就是不能说是绝对的中,没有绝对的中,什么东西都在不断变化当中的,但是你不能过极,不能过于极左也不能极右,不能极东不能极西,不能极南极北,在极东的时候你要有中间的气拉着你,叫居中而偏左,居中而偏右,所以说这个就是胃气的特征,胃气是缓和之气大家理解一下,就是气者缓也,和和缓缓,居中而邻照四围,所以说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如果脉全浮,一点和缓的气没有了,那这个是气浮越于表嘛,都散出去了。那如果说完全沉,像一个石头一样沉到水底了,那么气机沉,没有任何生机可言,脾胃也都坏了。那如果说脉气流动如滑珠,像滚珠一样,一点和缓的气没有,动得很厉害,那么这个心气浮荡。那同理如果说这个脉很弦,象弓弦一样,噔噔噔噔特别硬,噔,噔,噔,就这样,里面一点和缓之气没有,那肝气绝了。《黄帝内经》不是说了吗如循长杆之末梢,什么叫长杆之末梢呢?末梢就悬劲很弱了,它有一个调柔劲儿,那个调柔劲儿就是脾气的劲儿,脾气劲儿加肝气的悬劲儿二气合在一起,相合而不相离,它这个就是一个中和之气,所以说这个人就能很好地活着。
 
如何开方

有人跟我说过,如果说只讲这个空头的理论,没有临床的话,或者说没有开药,那就是讲了也没有什么意思,这个分两点来说啊,第一个你没有基础的话,你往下面关于开药啊、临床啊,你就没法来听了,站得角度不一样,理解也不一样。那我如果说是大家没有一点气道的认识,关于讲到开药这一块儿,这方面很难来讲,这个是一方面。另一个方面,这个理论也并不是说枯燥无味了,我记得是哪个老师说的一句话吧,中医一部分来源于临床,另一部分来源于体悟,这个话就说得非常好了,因为学中医不仅是学中医,而是根据你整个的生活观念和整个对生命的理解,那不仅仅是一个临床,西医如果说来源于临床,那西医临床一百年也不可能说是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所以说不简单的是一定要临床才叫真中医,一定上来要讲临床,临床就很高级,这个不能这样看,希望大家不要这样来想问题,临床固然重要,因为它是最终的,是治病的根本吧,但是你对整个的生命的理解,要出于平时的体悟和对师长的继承,因为这个一代代传下来,就像老子的《道德经》一样,你说它能治病来源临床吗?估计是进入了某种境界之后的体会流传下来了,你再用这指导临床,收效就非常好。很多大夫治了一辈子病,他可能最终也没弄明白一个简单的伤寒是怎么回事,或者说一个简单的肠病、肠胃疾病是应该如何来下手来治疗。




现在很多人开方子失去了经典理论的指导和自身的体悟,简直驴唇不对马嘴,开个方子贻笑大方了。其实很多疾病,你要知道了理,你这个法只要稍微学一下就会融会贯通。和炒菜一样,你知道了炒菜配伍的原理,炒起菜来,你才融会贯通嘛。比如说一个韭菜炒鸡蛋,这个是咱们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如果说让你去临床去配去,我估计你很难能配出韭菜炒鸡蛋这样经典的菜来。就像包饺子,西方人,化了那么多年他也没研究出包饺子来啊。所以说不是说临床越多越好,两条腿走路嘛,第一条腿一定要迈出去,就是启程和体会。那你光知道吃饺子,不会包饺子也不成,这一点这之前我再和大家说一下吧。




药食是同源的嘛,那么如何理解药食同源呢?很多书上都说,药有的是从食物中来的,食物是从药中来的,药是偏性的,食物是平性的,所以能被人常吃。那么如果说仅理解到这个程度,我觉得远远还不够。所谓药食同源,就是说整个的做饭和你熬药汤的道理是一样的。这一点如果大家对药的配伍,麻黄汤啊、桂枝汤啊、小青龙啊、白虎啊、枣仁汤啊,还什么炙甘草汤啊,像《伤寒》里这样的方子,你如果说想好好体会的话,我建议大家多学学做饭,做饭炒菜之间的配伍就是药的配伍,这个是药食同源的另一方面,你只有配出好吃的饭菜来,你才能有可能对汤药开方有一个真切的体会,因为汤药你不是老喝的嘛,你都给病人开,那么你常吃的就是饭菜嘛,你熬汤咱们说很简单,你要加盐,你要加味精,你要加一些佐料,比如鸡蛋汤,你要有鸡蛋,你要有油,你熬这个汤或是熬油腻了还是清淡了,这个东西它和方子是一模一样的。




比如一个上火的人呢,他愿意吃什么呢?比如说口气很重的人,你如果说给他来一个白糖拌心里美,我觉得他应该很爱吃的,心里美的萝卜嘛它里面是红萝卜嘛,红的,切成条,拌上白糖,不能拌红糖,道理大家应该能够理解吧,然后在那腌一会,吸出汁儿来,吃得爽脆,甜美的萝卜条,最后还得加醋,加白醋加食醋都是不一样,酸甜口的拌的萝卜条,那你吃这个爽脆的萝卜条,最后再把酸甜汁喝了,大家想想大家现在味蕾就应该是有反映了,那么对于一些口渴、有火气的你说它会有什么一个效果?这个《内经》上不讲了吗,酸甘化阴么,那你去体会去,他怎么个酸甘化阴。如果加红糖味道就不一样了,那只能加白糖,说加冰糖也好。还有就是说这个糖和醋的比例,你加白醋加食醋,你想一想有什么区别?放在一起,过酸了也不行,酸口儿,过甜了也不行,酸了就不好吃了,那酸甜的比例是几比几,然后再加上萝卜条,他们三个的比例是几比几,那萝卜条在中医里又是什么东西呢?这个大家想一想。




比如说你开一个方子,你看如果说吃了这个治什么病呢?我跟你说啊,如果说是火气重,肝气不调,胃胀满饱闷,你吃这个就好使。首先萝卜是化气的,为什么是化气?萝卜为什么能顺气?大家想一想,一会儿啊我说完这个大家做一个答,给大家出几个问题啊。萝卜是顺气的,为什么,第一个;第二个,白糖和红糖,为什么能加白糖,不能加红糖?第三个,三者的比例我们应该是如何来掌握;第四个问题,如果让你开一个方子,你照这个糖醋萝卜条你开一个方子去治痞闷和胃中有火气的病的患者,你会开一个什么样的方子?其实这个就是运用了很简单的一个药食同源和气机的一个理论来让大家能够贴近实际来琢磨这个方子,那行那咱们先把这个问题先讲一下吧,然后再讲那个《黄帝内经》的关于南方生热那一块吧。




首先咱们第一个问题:萝卜为什么会顺气?




大家可以踊跃发言嘛,说一下,是红色的心里美,不是白萝卜,大家可以用气道中医的理论来解释,因为如果说年前听过讲的,应该是对气道有一定的认识了,这里面怎么应用,我记得有一个人说过什么呢?人生呐是升降开合四个气,那药是什么气?是不是里面也有升降开合啊?或者说也有其他的名词来代替了这个升降开合,那么大家可以开动脑筋想一想,萝卜为什么能顺气,如果说用取类比象啊,你要搞不好这个取类比象就非常滑稽。你只有在气机的基础上,你才能准确地去取类比象,你不能瞎取类比象,那让西医笑话,最后搞的又是中医又是封建迷信。




那我说一下大家的理解,有人说是生在地下,降气,金气肃降,生在地下的多了。萝卜秋天种冬天收,萝卜收获于秋天,即潜降之气。萝卜为什么能顺气,有的说什么什么收敛之气,引气下行。你看有点就提出不同意见了,生在地下的多了,人参也生在地下,降气吗?




首先如果说是不能从一个根本的一贯的理论来指导我们来取类比象,或者来指导着我们对药性的理解,那么我们只能会是互相打架,前后矛盾了,步行不一致。稍微学点中医的,学了西医他就会觉得很可笑,因为你不能自圆其说呀。你这个一段话用一个理论来解释,另一段话用另一个理论来解释,两段话放在一起,自相矛盾了,为什么这样呢?我们就没有抓住事物的根本去考虑问题,取类比象只能留于空谈,这样的取类比象我们还是不要,如果说能有西医的一点诚实的实验精神更好。




白色入肺,这刚才跟大家说了,是心里美的萝卜是红萝卜,不是白萝卜。白萝卜顺气,红萝卜一样顺气,你就说白色入肺,肺主肃降,那这就不对了。还有,我刚才说了,这萝卜啊,我没有说萝卜降气,而只是说萝卜顺气。就像很多人说,辛开苦降。大家可以到《黄帝内经》搜一搜,苦味儿什么时候按成了苦是降,苦者发也,从来就没有说是苦是降。《黄帝内经》一直经典的对辛和苦的理解是辛者散也,苦者发也,酸者收也,你可以查一下,甘者缓也,咸者坚也(是苦者坚也吧?),都是这样来形容,不知道后来从什么时候开始辛开苦降什么之类的一些名词喧宾夺主,所以大家一想苦就是降,这个是不对的。如果说是辛开苦降,那你那个栀子呢?你不能说栀子是降气的,你可以说是黄连,大黄是降气的,但是它那个降不是因为苦而降,是因为它本性沉而降。黄连不太沉,大黄主要是。




有人说是萝卜是根,有升发气的特性,升气而开,开而顺气,多了也损气。还有说的,红色入心,这个关于红颜色呀,如果说是本质的红,一般入心血,但是一个草药会拥有多种属性,那主要看哪种属性居主,其他属性居辅了,所以说这里面红心萝卜啊,比如说西红柿啊红心萝卜,这我们就不能说他的主要特性入血脉入心,你不能说西红柿是活血脉、通心脏,这个都不能这样来说的。你看这个说萝卜是根有升发之效,那很多植物太多的药材是根了,那难道都有升发的特性吗?你都可以这样来说吗?这个也不能自圆其说。




你看这个问题,如果说一涉及到临床,大家如果说没有一个一贯的原则做指导,中医几乎没有办法交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人一个理论,中医就没有办法继承了,那何谈发展?所以一个基本的萝卜为什么能顺气如果你搞不明白,那其他的药几乎你没有办法再去尝试,所以说开出的方子稀奇古怪。




有人说了萝卜味微辣入肺,酸的入肝,甜的入脾,这个就是说得比较靠谱了,那么我们在《黄帝内经》上,上次我跟大家说了,关于那个五段话里面有很经典的确立了五味入五脏的味道的理论体系,为什么我也跟大家讲了,而且五脏所喜的五味,肝喜酸啦,肺喜辛,脾喜甘,怎么说来着,五味所喜五味所忌,大家可以看一下是怎么说的,关于五味《黄帝内经》上面论得非常清楚,上次好像有个老师不也讲了吗,这五味并不仅只是一个味道,但味道占一个主要的成分。比如说附子属辛,你尝这个附子他也不辣,但你吃那附子他有辛通的作用,所以说都归为辛、辛味。所以说如果说从气道的角度就更好理解了,散者为辛,那么附子主散,很多辣的东西都主散,但也有些不辣的东西也是散,所以说所有散的都归辛,这个气道就好理解了。




还有说萝卜性凉味辛甘,入肺胃经。你拿很多味辛、凉的,但为什么萝卜顺气?理脾气、顺肝气、调胃气效果非常好,这个就涉及到根子问题了。你看这样如果说我们没有读过,就是说没有跟大家讲过气道,《内经》也没给大家讲,那么这里边我很难跟大家讲清楚“象者像也”大家怎么理解这句话,我曾经跟大家说过,摸脉就是摸气象,你搭上去之后,去感觉是什么气象,脉象跳的快,这个气象波动的快;脉跳的慢,气象就波动的慢;脉沉这个气象就沉;脉浮气象浮。观面相也是啊,面色晦啊,他整个的气机就很不好;面色红润,气机就好;面色过红,红脸关公,那阳气亢盛,气机太旺,所以说“象者像也”,道理就在这里。所以说现在会摸脉的人越来越少,病人来了,搭一下,那叫做中医,他也仅此而已,你看他能说出卯酉来?这个脉象怎么回事,他估计也是茫然如有所失啊,他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失去了根本。




那行这样,那既然有人提出来了,萝卜到底为啥能够顺气,我给大家说一下。首先,这个萝卜是辣的,尤其是萝卜皮,萝卜皮辣,他就代表整个的萝卜他的性质是微辣的,萝卜是辣的所以说辛者散也,所以顺气,什么叫顺气呢?顺畅瘀滞之气,什么东西能顺畅瘀滞之气呢?那只有辛者散也,你把这瘀滞之气散开,那他就可以达到这个散气的作用了,顺气的作用了,从来没有说这个是降气。为什么会降气啊?因为你顺了,胃气以上为逆,以下为顺,对于胃气来说啊,他一顺开了,胃气一降,这个降是连带的,而不是萝卜有降气的作用,萝卜给他通开了,自然气就降下去了,这个是第一。




但还有很多辣的东西他不顺气,那我们来说第二,大家咬这个萝卜的时候会有什么感觉?是软绵绵的呀还是怎么样?这个是象者像也,我们直接体会萝卜,给我们的整个的眼耳鼻舌身意的感受,你要咬这个萝卜是嘎吱嘎吱脆的,萝卜是挺立的,它不塌的。你要是吃块大年糕,敷在这胃上,你看他能不能顺气。即便把年糕里面掺上胡椒面儿,它也顺不了气,所以说这个是萝卜第二顺气的主要特征,萝卜很脆,而且很硬,它又不像锅巴似的一咬,嘎嘣碎了,散开了,到嘴里都是面糊,你吃到肚子里,萝卜这个脆劲仍然保存着,很脆很硬而不韧,不坚韧,像甘蔗一样,大家理解一下,这个东西他能通,你看那个萝卜,你仔细瞧,它有一个一个的小孔呢,你把萝卜横截面切开你发现,他有点藕中间那个眼一样,只不过非常密实,它靠这个输送水道上下的,这个吃下去就说,它在肚子里一走,他就能把这个瘀滞的东西给松开,所以说萝卜有疏的作用,疏当疏散讲,这个是萝卜的两大特性,导致能顺气,一定大家要体会清楚啊。这象者像也,摸脉是直接体会到的,这萝卜也是直接体会到的一个从它的味上,一个从它的质上,决定了它有良好的顺气,而且还不伤人,它不辣,不像辣椒那样辣,也不硬,而且也好消化,所以说萝卜作为一个食物,冬吃萝卜夏吃姜嘛,萝卜顺气,凡是肝郁气滞的人或者说脾胃有泛酸这方面的,你就是尽量地吃萝卜,第一吃炖萝卜,喝萝卜汤,第二吃生萝卜你不管是白萝卜也好,红心萝卜也好,你就尽情地吃。肠胃不好,肠道不好的有便秘的,萝卜是非常好的一个食物。吃惯了大鱼大肉的油腻的东西,到饭店点一盘小萝卜,大家吃来很舒服。而且萝卜微甜,它是甜的,它不伤脾胃,你要是过苦过辣,他伤脾胃。




这跟大家说清楚,如果说学气道的话一定要把这个观点纠正下来,你直接对某一个药品进行体会,就是神农氏尝百草,他尝到萝卜是脆的、微辣的、微甜的,他才记述下来,有顺气的功能,而不是到那去推萝卜是朝上的朝下的,是怎么来的,北方的南方的,这样去推的,也不是经过大量的临床,看到很多人吃了萝卜就顺气了,他就推出萝卜顺气,感通天下嘛,老子讲寂然不动,感而隧通天下。他坐在这吃了口萝卜,他深深地一体会,他就发现了萝卜可能有通气的效果,并且应用到临床效果不错,那么他就把这个记录下来了,咱这个说不是一个人而是很多人做这个工作。你不尝萝卜,你要没见过萝卜,萝卜顺气这个特性你很难去体会。芹菜也顺气,对大便啊、肠道都特别好,它刮肠的嘛。为什么芹菜有啊?芹菜比萝卜不如在哪?第一芹菜啊,它也是直挺挺的,但是它没有萝卜这样坚脆,到肚里打弯了,这是第一。第二它没有辛的作用,它不辛通,所以说萝卜顺气的能量要比芹菜大,甘蔗也有,大家别以为甘蔗没有,藕也有,只是相对来说很弱,它们三个都有疏通的作用,由于它们的体质是那样的,水道在里面由下而上就灌上来了,疏通河道特别好,芹菜可以疏通水道,甘蔗可以益胃阴,同时走得不凝滞,这都是非常不错的一味药,大家知道了吧。




所以说你从这个思路去理解实物也好,理解开的方子也好,这是一条捷径。虽然你不可能百分之百把所有的都体会到,因为很多很微妙的你体会不到,那只能是靠前人的告诉,但还有一部分你是能够准确的体会到的,比如说丹皮、香附像这些,你尝一下你就会有一个终身难忘的对药材的理解,包括五味子,包括细辛。上次我去安国嘛,好细辛不好的细辛,你一尝就尝出来了,那个贩子他做不了假,他做什么假都能做,这个药材上做不了假,这个味道上呐,拿起来一尝,细辛非常辣的,这味儿正的,这肯定是好细辛,尝起来没有辣味了或没有辛味了,而且味不正了,都不是好细辛,你直接这一尝你就知道了,几乎所有贩子你都骗不了。




问,萝卜煮过后不再辛辣照样顺气,煮过以后,不再硬脆照样顺气?




这个大家说一下,这个是为什么呢?这个大家谁能回答啊?看看大家有没有能回答这个问题的,这个问题问得很不错,也是涉及到另一个关键点。前面有人说淡养胃阴,那如果说是淡养胃阴这个你讲不通了,淡养胃阴那怎么不用其他的药淡养胃阴呢?那何苦萝卜去淡养胃阴呢?煮了它也顺气,吃还顺气,顺气的特性怎么保存下来?那你不能说是淡养胃阴呐。这个又是前后不一致,咱们前面说了,由于它的两性,一个是味,一个是质导致它能顺气,那么这你来个淡养胃阴又是不能接上了。有说的,煮过以后取其味,那你取味儿,你取的什么味呀?煮之前吃的不取味吗?难道煮前和煮后取得都不一样吗?这个也要好好考虑考虑。我们不管学哪部经典,都要一条原则,至始至终的来解释这个问题。那么这样你才能找到中医中药的精髓在哪里。其实毛扁说对了,去其味存其性,那这个话你这样说出来呀,还要解释清楚,怎么存的性怎么去的味儿,其实去味就是水火相煅。




这个跟大家说一下啊,凡是经过水火煅的东西,它的本性啊都被调顺,都被驯化,所以说生品和熟品是有很大的区别,但是,是不是调顺之后,他的性就没了呢?你看几个关键点啊跟大家说一下,第一个,它的性萝卜性质生的时候是通过它的味道和它的特质表现出来,那么是不是它的特质和它的味道就是它的性呢?这个大家要想清楚啊,那么我跟大家说啊,不是它的味道和它的特质是它的性,是它的原先就有这个性,通过它的质和它的味道这方面表现出来,你通过水火一煅,它的味儿和它的质发生了改变,但它的性还在。一个人张牙舞爪,他拿手张牙舞爪,又说又笑,这是他一个活泼的表现。通过水火一煅呐,他的手脚和嘴软都化下来了,但是他的活泼的性呐还没有变,也就是我们讲烧灰存性的道理就在里头,这是拿水火煅,在水里煮、火烧他,这存了性了,它还是这个性,性没有发生改变,但是性也会发生改变,因为它顺从了,这个性不那么躁烈而趋调和,但是你不可能把他的所有的性都煅掉,就是这个顺气的性都给煅掉,这是不可能的,这是第一。第二很多东西它拿火一烧,我们常见的是吧,爆姜啊鲤鱼头烧灰啊,只是煅而存性,你烧完了东西,它的味儿也没了,质也没了,那怎么它还能存那个性呢?有的会发生改变,但是还有的会保留下来,我们并没有说它的性完全没变,但是性并没有完全消失。那么这个我们拿气道中医的理论就很好来解释了,因为这个形式就相当于肉体一样,它里面是包含气体的,肉体没了这个气机还在,这个存性存的就是气机之性。就像石膏一样,你在水里煮,煮的半天你烧出来啥?它首先不溶于水,你说它能出来啥?烧了半天能出来什么?它能游离出些钙离子?这个咱们强调几点啊,第一像附子一样,它是辛的有散性,但是它没有通过它的味道表现出来,而是通过吃下去对身体的反映表现出来了。那么巴豆,巴豆是没有味道的,那你能说这个巴豆不猛烈吗?它没有通过味道,非常苦来表现巴豆的勇猛,但是吃了巴豆你试试,首先这个药性是它的内涵,有时候可以通过它的味道和形式来体会到,有时候它隐藏地很深,你体会不到,这是第一。第二,生品性猛,是吧?水火煅性柔,那么这里虽然把质和辛味儿去掉了,但它的性还在,所以说炖出汤的萝卜还是顺气的,而且你闻闻萝卜汤有种骚的味道嘛,很多人不愿意去喝萝卜汤,就在这,把它那个性的另一方面表现出来,有一股味儿,有萝卜味儿,这个大家仔细去体会去,这个可能不是说是一时半会你可以完全想透,但是这个思路大家要有。




那行,咱这个第一个问题,咱就到这儿,那大家还有没有问题啊?其实这些啊都是很根本的问题,你要说什么烧灰存性啊,这些东西你要不理解的话,包括五味是怎么体现出来,你要不理解的话,你下面的中医重要没法学,就是学一辈子,你也如坠雾中,那是大雾啊而且不见方向,不知南北,人也晕晕的。




那下一个我们说第二个问题吧,为什么加白糖不加红糖这个好理解吧?




有人说了,请老师细讲到底从哪里入手,研究药物的本性。我怎么说呢,你只能说从心里理解,从世界观开始着手理解,这是最根本的办法。关于看什么书,你看古代的书就可以了,四部经典,宋朝以前的书,经典的中医书也好啊,或者其他的一些讲天文地理物候包括风水之类的书你都可以看,你就知道什么叫做本性了,什么叫做阴阳本性。如果说仍然从西医的逻辑学开始研究,永远不可能研究到位的。给大家一建议,大家可以看那本书啊,可以看好像是《月令》,是《礼记》吧,《礼记》里面的《月令》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非常不错。刚才一直讲的不就是萝卜的药性吗?到时候你要是有录音你可以回去听录音。




那如果说没人回答,有人说了,白敛,肺降,红扬,血升。白糖是寒性的,红糖是温性的。第二个说的对啊,第一个说得不对。白怎么是敛呢?有一点希望大家不要上来不假思索的就用一些现代的中医上的名词,你还没到明白什么叫白敛呢,你上来用白敛,什么红扬,什么叫红扬,讲不通啊,这不符合《黄帝内经》经典著作的理论原则。这萝卜不从物候学上来讲,有的药它从物候可以推出它的药性,有的药不要这样来推。萝卜最本质的特性就是一个微辣和一个它的咬起来很脆,这个脆劲儿到胃里都不丧失的,从这方面推出它的本性,不要从物候来推,物候推不出来,有的物候可以推有的物候推不出来。夏枯草啦、什么这个女贞子啦这个从物候能推,包括秋梨啊,什么夏天的杏啊这个能推,别的不要那样来推。直接你咬一口还不知道它的性格啥样的啊?你就是把所有的拟人来比喻就可以啦。




我们前面讲过任何事物都气团组成的,所有气团都有它的自然的属性,这种属性升降开合调,包括自己的本质和味道嘛如果用在中药上,你直接拿这个去体会就可以了。比如一个人过来,他是生猛的人呐,还是温和的人呐,怯懦的人是勇敢的人?交往一下马上就知道,这样来推,你不要说推他家几代,没有意义。本身这个就是气化嘛,萝卜就是气化而来的嘛,你还是上哪找其他别的气化,这样就叫气,气硬而微散,气疏硬而微散,这就是萝卜的特性,与生活环境没有关系,没有太大关系,它可能是长在疏松土壤长得更好,应该是,我对它的生活习性不是特别了解,有可能是,沙性土壤或者疏松的土壤,那我就不太清楚了,有的有关系,有的没有关系,咱现在先不要讨论这个,这个你先多看些古典的书籍然后再讨论,这不是这样讨论的,那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




这样咱说一下,白糖寒性,红糖温性,应该是从这方面来,红糖入血温嘛,白糖是寒的嘛,白糖、冰糖、砂糖、白砂糖都是寒的,包括蔗糖,甘蔗里面挤出的那个糖水都是寒的,喝一些能够益胃阴嘛,红糖暖胃。所以在这里面,咱这一个火气重的,他是肝不调的,胃又不适的,这样的就应该用白糖,不应该用红糖,你不要认为这个是碳水化合物,如果说你从西医物质角度,你永远不可能理解中医的,事物不是那么简单的,这个发明了蛋白质,脂肪再加上微量元素,他仍然没有澄清物质这一块的东西,还会层出不穷的,不能那样看,不能分化看,都割裂了。




然后咱们接着说第三个问题吧,那直接这样来说吧,不要说配伍了。大家拌一下,拌一盘萝卜就知道应该是几比几的配伍了,配伍就是汤药的配伍,这跟大家说清楚啊。你不要说天天算计,多少多少配伍啊,自己试试就知道什么配伍了,也就是说绝知此事须躬行,不是说整天拿那个脑子看几本书你就能开方用药了,没有下边千百次的实验,去调去,你这不可能开出很妥当的方子。韭菜抄鸡蛋,拌萝卜条,酸甘萝卜条,你到时不试一试,加几勺糖,加多少醋,加多少萝卜,调匀了,你吃一吃,口感如何,汤药你也开不好。




咱们开一个方子,仿照这个萝卜、酸甜萝卜条,去开一个治有胃火、肝脾不调、胃涨不适,实症的患者,不是虚症啊,实症的患者,仿照这个菜,你开一个方子,希望大家下去能开一个方子然后我看一下。你看今天给大家讲一下关于开方、食疗这一块儿,我从这方面下手,我觉得应该是很形象的啊。上面大家说的这么多,交流了这么多,如果说没有一个理论作为基础,几乎是天马行空,人云亦云,所以说大家应该知道理论和理论方法看问题的角度有多么重要,一个正确的观念多么重要,那你一二三四年级没走过来,你要走五年级去实习去,这个万万不可能的。




这些都是碳水化合物,但由于这个形态和制作方法最终导致了它一个是温的一个是寒的,里面有结构啊,各个方面的啊,组合不一样,虽然成分一样,组合不一样达到效果也不一样。这样说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一杯水,100℃,你晾到50℃,和从0℃升到50℃,两杯水都是50℃,能一样吗?我就问大家这么一个问题,大家可以仔细的思考一下。从100℃降到50℃和从0℃升到50℃,同样的两杯水,性质一样不一样?这你就知道了,这里面的气机是不一样的。同样,红糖白糖的气机是不一样的,所以说咱们立意在气道中医就是希望大家不要只着眼于物质层面,而且要看到物质层面后面的气道层面,这个气道也是存在物,物质存在物是阳性的,气道是介于中性的存在物。那么我跟大家说过,什么是中医呀?中医本质的特点就是认识发现了气道,发现了气机,并从这个气机的高度出发,去指导临床,并且创立理论。




有人说啊,为什么用白糖而不用红糖啊?这我们前面不说了吗?他肝郁,胃不适,并且有点胃火的,如果说你胃寒,当然加红糖,再加醋,白糖加醋就是酸甘化阴,你治这个阴虚,胃阴虚,肝脾不调,肝气不足,效果非常好,是治胃阴虚,胃有火,肝脾不调的患者,可以仿照这个萝卜,哪位药代替萝卜,哪位药代替醋,哪位药代替糖就可以了,不需要大家开太大的方子,也不要理太大的谱,这个意到则可,没有必要完全准确,你知道这个意思了就可以了,我跟大家就是说想让大家通过食疗,咱们今天举这么个例子,希望大家一下子转入到开方上,那么就知道这个方子应该怎么开了,这个是开方迈出的第一课,这一课迈出去了,很多方子你就看懂了,你潜移默化的慢慢的不断的实践,你就知道应该怎么开方子了,如果说这一步迈不出去,你这开方子基本就是盲开,都胡乱瞎开方。




你看这个就是一个方子嘛,萝卜条100克,白糖20克,醋10毫升,拌匀,饭前服,一日三剂。你看这个不就是一个方子吗?这个就是一个方子,至于这个方怎么开出来的?刚才我们所说的并且加入了自己的实践。有没有想开方子的?咱可以试着开一下,这个你能对上号就可以,没有必要完全的对症,没有必要。现在已经有三个方子出来了,还有谁要开方吗?你看那三个方子是这样的啊,半夏白芍甘草,对应大家应该能看出来了。山楂、粳米、鸡内金;莱菔子,山楂,甘草;郁金,柴胡,玄参。还有人开方吗?这个我对这方子,大致说一下,白术,柴胡,人参;白芍,枳实。




其实我觉得大家应该是,大部分都是理解了,我不知道大家原先是不是这样来开方的,如果说不是,那么现在大家可以换一个角度来这样开方,通过甘酸化阴,并且配以辛散,这个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这个开方的一个原则,寒淫于内,热淫于内,什么这个淫于内,那个淫于内的时候应该怎么做。你看咱们可以这样来说,甘以缓之加白糖,辛以散之加萝卜,酸以敛之或者酸以收之加醋,这古人说的,辛以散之,甘以缓之,酸以敛之,这个就是一个开方的基本原则嘛,这是我们刚才说的这种疾病,那么同理,我们通过这个来运用到我们的拿中药来开方子。




你看比如第一个方子,半夏,白芍,甘草。半夏,以半夏之辛以散之,白芍敛之,甘草缓之,这个我们《伤寒里》有呢,白芍甘草汤嘛,先是桂枝甘草以升之,通经脉,然后白芍甘草以养阴,甘草白芍嘛,那边有一个伤寒方子啊,开篇的,没有几页就有的,这个方子就很不错了,半夏以散结,前面不是说心下有瘀结嘛,半夏以散之,那散不能散过头了,用白芍以收之,益胃阴,甘草以缓之,这个就是一个很不错的一个方子,甘草又制了半夏的毒,那么如果半夏,因为它有毒嘛,现在我们用制半夏,无所谓了,如果说,古代的生半夏,那配以姜汁,那变成了半夏姜汁芍药甘草,那这就是一个很不错的一个方子,那这个大家就有了一个指导原则,通过《黄帝内经》的辛以散之,甘以缓之,酸以收之这个原则去为我们开方做一个理论指导,方子应该是这样开出来的。那这里面因为我们这个肝脾不调,又有痞闷又有郁热,那他这个半夏白芍甘草,这里面比如说有热,再加3克黄连,这样这方子就很完整了,再加生姜和黄连那就很完整了,那我们下面说一下,下面这个方子啊,因为第一方子确实很不错。




第二个山楂粳米和鸡内金,那咱们现在治这个病呐,只是仿照上面的萝卜白糖醋来做的,并没有说让大家去任意去发挥去,我能看出的是,粳米应该是白糖,粳米缓嘛,山楂是酸的,那是醋,那鸡内金是萝卜,这也可以这样理解,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大家说一下,看看大家能不能说出来这个方子有问题,有点问题,问题在哪?山楂粳米鸡内金,这个方子多少有点问题,但是思路还是对的嘛。鸡内金来代替萝卜,增强它的顺气的作用,理胃的作用,粳米和白糖可以相对的,这个没错,像白虎汤里面要有粳米一样,山楂配醋,都是酸的也说得过去,但是这个方子是有问题,这不是治疗胃食啊,这不对,这肝脾不调,稍微有点火,有点伤阴,胃部不适,治这种症,不是胃食。这个我直接跟大家说吧,你看这个方子,散力不足,没有散力,萝卜辛散的劲儿没有,这个鸡内金它不是散药,它是磨食的药,它虽然能够消食,但是它散力不足。萝卜顺气能到肝上,但鸡内金绝散不到肝上,理气的作用不强,如果说你把鸡内金换成陈皮都好,这一点去,换成橘皮,这些你都可以换一下,就说那些理气的药嘛,佛手啊这些都可以换,但是这不能用鸡内金,因为没有散嘛,辛以散之这个力量没有,这是第一。第二这个山楂它是消化食物的,尤其是肉质的食物,但是它对这个益肝阴呐,益胃阴呐,酸甘化阴,它效果不好,比如山楂跟粳米相配煮出来之后,酸甘化阴的效果远远不如白芍,哪怕你加乌梅都要比山楂要强,加酸梅什么的都要好,山楂它这个酸性啊对益肝阴效果不好,这跟大家说下啊,但是山楂粳米这样配是对的,唯一不足佐这个鸡内金这个散性不足。




下面我说下这个,郁金、柴胡、玄参,这个我有点儿,看不太明白啊,这个郁金你仿的是谁呢?是萝卜?柴胡又是谁呢?柴胡就没有了,那柴胡也是萝卜呀?玄参你不能说完全是甘的呀,玄参为咸呐,这个不对。这郁金柴胡玄参不对,甘缓之性不足,又没有酸性的收敛,这个对治肝脾不调效果不是很好,治肝脾不调脾虚有酸味儿啊,跟大家说,酸者肝之体嘛,你没有酸你怎么去补充肝体的不足呢?




下面我们看这个啊,炒白术、柴胡、人参。你看这个白术当什么呢?当萝卜?这个也不对这也不对,你这没有酸甘化阴的味道了,咱们说过你那个喝上去之后这种感觉没有,必须酸甘化阴。所以说跟大家说一下,很多治肝硬化的,肝脾不调的,必须酸甘化阴,甘草白芍首选,你加麦冬、玉竹、黄精都可以,白芍是首选啊,跟大家说而且人参它是补气的,它那个不滋阴,它只有跟那个阴药配合它滋阴,你跟阳药配合,它这个益阳,但是单用它,尤其是跟白术柴胡只是益气,它没有这酸甘的劲儿了。柴胡也不对,柴胡白术这块就不对,在咱们上面来说,那醋劲儿都没有,糖劲儿都没有这里面,糖不能是人参啊,跟大家说一下,这个糖它偏阴性的,你还不如糖是麦冬更好一些,辛甘发散为阳,酸甘,敛为阴,这两个是区别的。




白芍枳实是对的,这枳实是萝卜,白芍萝卜,你这个病人吃了,如果说量稍微大一些,有便溏的可能,你这个没留在中焦,还缺一味中焦甘缓的药,这跟大家说。下面有了,加白术,加白术你酸甘化不了阴,白术属阳,白术跟白芍相配化不了阴,你哪怕白芍枳实加麦冬甘草都好,玉竹、黄精哪怕加山药都可以啊。跟大家说一下,这白芍枳实加白术不对。




下一个方子,白芍甘草桂枝,你这个桂枝它是通阳,你不能散呐,没有理气的作用。白芍、甘草,加枳实可以,加陈皮、佛手、香附、荔枝壳都可以。




下一个芍药甘草石膏,这石膏,石膏清胃火,这个可以用,后面你可以有甘草,石膏配粳米也好一些,没有散的药,加一味散的药,加陈皮3克,可以理一下气,芍药甘草石膏都收在一起了,你必须理一下气。




这跟大家说一下啊,开药的时候体用都要注意,把体要补上去,用要发开来,你不能一味的去走一点,治病都是阴阳两头,体用两头一体来治。你看你这个白术柴胡人参,明显没有体,白术不是体,柴胡不是体,人参也不是体,这都在用上,大家体会下,萝卜是用,芍药甘草是体,大家一定记住,开药一定要体用结合,不能开一头去,你这开一头了。醋柴胡也不行,醋柴胡虽然拿柴胡这个味儿,就那么一点儿嘛,量不够,现在醋柴胡你看看,哪有正经的醋柴胡,醋都不是正经的醋,醋柴胡更不是正经的醋柴胡了,你还不如加柴胡白芍呢,治肝经的药,白芍必不可少,白芍的味儿是正酸味儿,入肝经补肝脾,非常好,缺一不可,不可或缺。加薄荷可以,加薄荷再散一下可以,陈皮理下气,薄荷再散一下可以。




还有桑葚、麦冬、甘草,这个不对,这个没有散了,萝卜呢?桑葚不是萝卜,麦冬不是萝卜,甘草也不是萝卜呀。一个治养胃阴可以,这个桑葚麦冬甘草养胃阴好,但是你这个只养胃阴呐,开方呐,不能有阴无阳,你必须加点调和运化的药,哪怕你再加白术都可以。桑葚麦冬甘草,加陈皮,加薄荷都可以。




我总结一下,今天咱们学了气道之后,你拿到这种思维方式,你再回头看《伤寒论》的方子你就知道了。不是用五味来开方,不是用其他的,其实用五味开方,就是用五性开方,用后面的性格去开方。咱们说的味不是味道的味,这点一定要强调清楚,但是主要以味道为主,同时体用在方里都会有体现,这个就是今天咱这个开方临床的第一课。大家知道开方子,你再回去读读古代的一些方剂啊,都是这样子来,《金匮要略》你也可以读了,你拿这条思路去读书就可以。你看这跟行兵打仗一样,后边是粮草,前边是部队,部队中又有大将又有什么。那哪个是大将呢?哪个是裨将,哪个能当君王,那个只能当佐使,这个都是性格使然,这样我们都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随便就能开出一个方子来。




你看有一个开的是乌梅、杏仁、甘草,这个杏仁不走胃经啊,这个方子,你要治咳嗽可以,杏仁、甘草,这个杏仁啊开肺,开不到皮毛,你要用麻黄来接着往外开,开到皮毛,所以说麻黄杏仁要相配,然后呢,由于不能过开嘛,所以要用乌梅、五味子之类的收一下,芍药收一下,甘草调一下嘛,缓一下,不要太急,不然你这个麻黄的毒性就发出来了。




有人说:饴糖、白芍、佛手,这个可以,这个饴糖白芍佛手可以,但是有个问题,这个饴糖啊,它可能过粘,这个饴糖的量要小,要稀。佛手的量要稍微大一些,你不能说是否粘住了,这个饴糖过于补,你看这样我们就知道了,三味药三材嘛,一个为用,一个是调和的,一个是为体,白芍为体,佛手为用,饴糖调和。这个就是三个人互相配伍就去打仗去了。饴糖后边是什么呢,是运粮官和事佬,这个白芍是紧着是造兵器也好,或是干啥的,佛手冲在前面打仗,就是这么一个意思,走路一左一右,再加上中间的一个立身。大家可以说,考虑考虑这个以后就开三味药,锻炼一下自己,不治病你也是能够开拓你的思路,理顺你开方的,提高你的能力,方子都是这样开出来的,两味药也可以开,但是三味药更好一些,因为这个阴阳之为道,还需要一个三来调和嘛,三生万物嘛。




大家有什么问题吗?上面这些方子,都可以说一下。其实开方啊,不是很困难,他是直接的一个过程,现在人学起中医来太困难了,就是因为路走错了。你看比如说治一个咳嗽,很简单,大家也开出方子来。首先,辛以散之,甘以缓之,酸以收之,就这三条,你能开出治咳嗽的方子。然后希望大家能够体会,多多把这个观念转变过来,这样你就能很快地接受中医的操作。
 
当归。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尝过当归,也就是跟大家说一点,凡是大家想了解的药,我劝大家都要尝一下,每味药必定有它的特异性,那么通过尝其味,闻其气味,可以有助于你对这味药的了解,那么微温、辛甘,那么当归一闻就有一股特异的芳香味,这个就是当归的一个主要功用,既然芳香,芳香就散,而且当归油润,那么这个就能补,当归能补血,能行血,行血配以川穹,补血配以生地、熟地,能达到好的效果,所以说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穹,各有特点,各有侧重,地黄补,川穹散,白芍敛,而当归通,那么如果排一下座次的话,你可以这样来排,最左边排白芍,最右边川穹,中间靠左你放熟地,靠右放当归,熟地纯补,川穹纯散,白芍纯敛,敛中带滋,当归既有补性,又有通性,放在熟地和川穹之间,所以说当归是一味不错的药,但当归补而不滞,散而又带补。




白芍




白芍是一味非常好的药,可以这样跟大家说,滋阴药中白芍是不可或缺的,因为白芍禀酸味之正,酸者能敛,白芍本身性格又能滋,这个大家尝尝白芍就知道了,肝病中必用白芍,白芍有典型的柔肝的作用,禀肝木之正,少有其他药物可以代替的,而白芍不滞。比如说乌梅,这味药业是酸的,但酸而有滞,五味子收敛太过,白芍敛而不滞,这味药是上品之药。所以桂枝汤用桂枝、白芍,这个大家可以仔细体会一下,而且禀酸之正味,




真正的白芍是不酸的?




这个不好说了吧,有没有做过这样的考证,现在咱们所用的白芍滋肝阴呢,这个用它酸味去条畅阴阳,白芍这味药是正宗之品,比如很多人肝阴虚,肾阴虚啊,再加熟地,山萸肉啊,或者在山药的基础上大家一定要加白芍这味药。《伤寒论》上不是说了么,用桂枝、甘草通其阳,用白芍甘草和其阴,白芍肯定一味阴柔之药,阴而不柔,不能绝对,玉竹、黄精柔,但不能说白芍柔,但白芍又不刚,非常平和,处在中间的这么一个状态,酸而能敛,但又不滋腻,敛了又不过头,微酸,微苦,性平,有点寒又不很寒,所以说白芍这味药非常好,“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这个指的不是白芍,是其他的赤芍,其他的药,因为本经上是这样写,但我们实际应用中没有用白芍除血痹,破坚积寒热,也就是说咱们现在谈的白芍,药店用的也是白芍,所以说我们不能刻舟求剑,一定要把要用的白芍拿过来尝一尝,你就知道现在白芍对于滋肝阴,和气血的效果非常好,咱先不管本经上说的这个,有可能它说的是赤芍或者其他芍药,你看它有破坚积寒热,凡是在本草当中提到破坚积寒热,症瘕积聚,破积药不是苦味就是辛味的,要么它的质地就很坚硬的,气很强悍,还有类似的特点,白芍没有破积聚的作用,这个跟大家说一下。




白芍阳气虚能不能用?




问的这个问题,我跟大家说一下,白芍阳气虚也能适量用,你只要阳药大于白芍所起的作用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用呢?因为阳气虚必然累积阴气虚,没有纯阳虚阴气不虚的,也没有纯阴虚而阳气不虚的,阴阳相随,如环无端,阴阳总是在一块的,为什么一定要把阴气放一块、阳气放一块呢?这样割裂呢?也就像任何一个家庭都是有男有女的。没有说这边一些家庭都是男的,那边家庭都是女的,阴阳相随,所以我劝大家不要说这人阳气虚了,那人阴气虚了,其实都是一个气机虚,只不过表现在或阴或阳的表面上,不要把阴阳割裂开来,所以说古人用方都是阴药、阳药、寒药、热药相和而用,没有说这个方子都是阳药,那个方子都是阴药,桂枝汤通经脉,和气血达百脉,桂枝加白芍么,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嘛。开方用药切忌一种药一股脑都是在一块,就像不能光炒鸡蛋吧,不搁黄瓜片么?都是搭配用的,一定要会搭配。但是治病时,脑子里马上浮现出阴药、阳药,最多三味药,然后才是其他的为了配合这两三味药才加的其他的药,这跟大家说一下,这个是开方的一个基本原则。




小建中汤没有说白芍破血痹?




你这个怎么说呢?因为白芍很硬,它可能有通血脉的作用,但你不能用白芍这个作用破聚,而且小建中汤明显治的是虚劳,少腹里急,典型虚劳的一个症,那么小建中汤最最重要的一味药就是饴糖。用桂枝白芍通一下,你不能在这儿说白芍起的是破血痹的作用,它有通血脉的作用,但绝不是破血痹的作用,你尝一尝就知道了,你煮出一碗白芍汤喝一喝,感觉一下,大家不要局限于白芍是酸啊苦的,大家熬出一碗来喝了,下次来讲的时候你拿出来,哎呀,老师,我喝了,药是什么味,那么这个就很好啊,就要有理有据有节,你真正有根据了,你不要凭空去思考,那麻黄大家煮出来尝尝,黄芩、黄连、生姜、干姜、川穹、高良姜,你可以都煮出一碗去喝,然后掺在一起然后再喝,体会对你舌头、鼻子的感觉,会让你产生什么样的感觉,然后你再过来跟我讨论每味药的作用。比如说香附、木香,作用有哪些不同,那么我先请你回去先熬碗木香汤喝,再熬一碗香附汤,或者闻一闻木香,再闻一闻香附,把香附那个小粒掰开,在嘴里嚼一嚼,回头你再跟我讨论木香、香附的区别,这是我建议大家的。不要只钻在书里面,不是说了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要老当一个书虫,而要从书虫的状态中跳出来,实实在在认药、识药,认病识病,要多看多接触,你要在城里要去农村问一些药农,即便不是问药农,问一下农村的,地里面、山坡上、丘陵上都有哪些草药,能不能带去看一看,对大家认识药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行,这个就先说到这儿吧。时间不早了,看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没有?我跟大家说千万不要掩耳盗铃,不要钻在书堆里出不来,也不要不敢面对中医的现实情况,走出来嘛,走出来海阔天空,尝一味药,识一味药,找到一味药,真真正正是自己的。下周再讲几段《内经》里边的话吧,至于什么话我还没想好。就是《内经》里是如何教大家真真切切体会气机道理的,通篇都是对气机的描述,只不过大家视而不见罢了,我这儿所说的也只是秉承《内经》的原旨,并没有借题发挥,也不是说旁门左道,如果大家愿意听我讲,我建议大家,春暖花开了嘛,每周到野外找几种草药回来跟大家共赏,共同欣赏,你说一下你找的草药的体会,因为各地的草药都不一样嘛,同样一个柴胡,各地抓的柴胡都不一样,你抓的柴胡是什么样的柴胡,如果大家走出不去,那么我建议大家去药店抓一些常用的一些药,然后咱在这里面咱们来对,你抓的柴胡带毛刺还是不带毛刺的,青的还是黑的,他抓的当归发白还是发黄啊,大片还是小片的,抓的归尾还是什么,抓的山萸是带皮带核一起的还是只带皮的,是暗色的还是红色的,五味子大家抓来是黑五味子还是深红色的五味子,尝尝酸口是很酸还是发苦,如果大家想真真正正学中医,我下周我可以讲一下《内经》的一些道理,同时给大家充足的时间把大家从药店抓的药和从野外采的药在这里面能够说一下,这样的教我觉得是一种真正的教,不要陷在书本里面,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书本里所说的道理是道理,但大家要学到真道理。如果大家还是陷在书本里,我可能也没有多少继续讲下去的动力,道理都说了,说的差不多了,大家如果依然故我,那没有必要再讲下去了。
 
如何体会气的存在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做过这种的实验。




你两手相对交于你的胸前或腹前,一尺宽,然后你微微地开合,非常轻微和缓慢地开合,这期间你去体会,两手之间有什么东西。这我不知道大家做没做过,如果只是听讲,不去思考,或不去实践,听一百堂课都没有。你自己做一下,再配合呼吸,你会发现中间有什么变化大家可以做一做。这个气道离我们不是特别远,你只要稍微地往这方面走一下,你马上就能感觉到它。




有人说两手往回收时,如按球,往外拉是又觉得拉不开,你看其实每个人你只要回去做,都会有这个反映的,这中间这个气球是什么东西呢?你看按按不动,费劲拉也拉不开,也费劲。你稍微一用力就散了,你就感觉不到了,只有微微地在很放松的状态,意念很集中的状态,你才能会感觉到这种状态,中间有个东西,这就是一个气球,这气球就是气团,就我们讲的气道。人身是一气团,任何事物都是气团,只要你观察,用心体会,你就能发现这个气团,并不是说是凭空的理论,或什么方法论、认识论,活活泼泼的嘛,你直接能感受到,萝卜能嚼、白糖能吃一样,这气一拉你就拉开了。




有人说拉开有点粘滞的感觉,向里推又有无形的东西向外弹的感觉,就是这种感觉嘛,什么东西在弹你呢?你不加意念,马上能反应,你加了意念,越加越重,而且如果大家开合的过程中,拉伸的过程中,反复的拉伸的过程中,你再配以呼吸,你匀速的呼吸,你再体会中间这个球怎么变化,如果大家这样来用功去体会它,马上你就对气机有一个了解,就知道我不是在空口说白话,不是在这胡说八道,然后大家这样做,我就会告诉大家再怎么做,就能体会更多的东西,你就会知道了古人他是怎么知道了升降开合的道理的。也就是中医是体悟之学,是体验之学,不是书本上读了两天就能给别人开方治病了。西医是外在的实践,实验医学,中医是内在的体悟的医学,哪个更切实一些呢?大家就知道。




我们在这讲气道中医,不是说立了一个杆子,做了一些概念,让大家去记去背,没有这个意思,你去亲身体验,你才能感觉这个气是确实存在的,因为很多兄弟也练过气功,应该对气有一定感觉,对普通人来说,做这种抱球拉伸,缓慢的,非常微妙的拉伸,你不断去体会两手之间的感觉,可以说大部分人,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会感到气感,而且这个气感是很真实,并且有不停的变化,并非是扎针灸时,麻、酥、涨、沉、痛,那种所谓的气感,如果在拉伸中配以呼吸,缓慢拉伸配以深长的呼吸,让大家去体会气团的变化,不知大家下来有没有做过这个实验,记得很早以前跟大家说过,希望借讲堂这个机会,让大家能够了解气道,并且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进入气道的世界,就像鱼在水中而不知水,我们在气中而不知气一样,如果没有人向你指明,或帮助你认识,那你可能身在其中而不知其所以然。

所以说我不仅希望大家听讲,而且要勤行,努力地去实践,并且自己去体会,因为讲过,气无处不在,流动于任何一个方面,包括他的事和他的物,古代有一个望气学,望气学在民间还在流传,可能大家很陌生,比如风角、望气,看这个整个音律,风吹灰这些东西,查其整个气机所发,这些都是关于气的一些体会和应用,或说风水呀,气见风则行,见水则止,这是在风水中一个典型的术语,风和水,风者动也,水者静也,风者阳也,水者阴也,风以动之,水以流之,或水以止之,山环水抱,山水,风水,其实这都是用来体会气机所在的要道或方法,因为我们正常人不能见气,而气托于形,所以我们必须以形而见气,就像中医经常所说的,有诸内必形诸外,有诸气必形诸形,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形体,来推断气机所在,就是内经上所说的气之所游行出入也,所有的经脉经络,都是气所游行出入,如果找到这个游行出入的气,就像我们能够捕到猎物一样,如果找不到,就像失掉猎物一样。






五脏五味的体用

今天这堂课由我和志一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给大家剖析一下,就五脏五味和五行这一块剖析一下体用的关系和体用是如何互用的。这篇文章的观点是这样的,因为我们都知道五行的主要属性是辛者散也,金是敛的。他是这样写的,我给大家念一下吧,就是开头这一段,对传统五味及五行归属关系的疑惑,传统的中医理论认为味酸属木,味苦属火,味甘属土,味辛属金,味咸属水。从中药上来看呢,酸味长于收敛,苦味长于泻火,甘味长于补益,辛味长于宣散,咸味长于软坚,但木的特性主升发、主生长,火的特性主化物、炎上、温热,金的特性主收敛、肃杀,土的特性主生化、载物,水的特性主寒凉、滋润、闭藏。所以除了土的特性较好能说明甘味的功效外,其余的似乎很难用各自特性来说明药味的功效,所以说对这种五味配五行的归属有一定的质疑,那么他这个话咱们用很简单的话大致说一下,他的意思就是酸,这个木性是升达向上的,酸又是收敛的,那么这两个酸和木来配,似乎说不太清楚。同样,金性是收敛的,但是金性所配的辛味,辛味配金嘛,那又是辛辣的,那辛辣它主散,那么和这个金性收敛又是相矛盾的,所以说是南辕北辙嘛。同理吧,这个很多苦味的药,它有泻下的功能,如大黄啊之类的药,但是我们所说的,拿苦味来配火,火是炎上,是温暖的,那和苦寒之类的大黄之类的药啊完全又是相反的两个方向。还有这个咸者软坚,水是润下的,但是很多它是怎么说的?水的特性说的是寒凉温润,这个水的特性他没有说清楚,大家可以就这个文章看一下。但是就这个三个,木性升发而酸味收敛;金性是收敛而这个辛味又是发散;火是炎上的,而苦味又是泻下的,苦寒之药泻下嘛,这个驴唇不对马嘴了,完全相互不一致了。




那么这位作者于是他就思考,这也是我们很多人也会有这样的疑惑的,尤其对于初学者。而且这位作者又看了《辅行诀》,这本书据说是陶弘景写的嘛,短短的也就是一两千字吧。这《辅行诀》最后有一个关于五味配五行的论述,这个跟经典理论相左,《辅行诀》中间有一段是这样来说的:“味辛皆属木,味咸皆属火,味甘皆属土,味酸皆属金,味苦皆属水”。这个正好是一个大顶对,跟这个传统《内经》这一派关于味道配五行正好相反,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人们的疑惑,这个就很好理解了,木主升发,配以辛之辛散,这个顺理成章。金主收敛,配以酸味收敛,也是正好方向一致的。苦属水主泻下,那么咸主火可能是吃咸了齁着了会上火了。所以说作者在这儿大胆的做了一个假设,最后的观点就是,我们传统的这个酸配木、金配辛是有问题的这一套,而且又翻出了《辅行诀》,认为《辅行诀》说得对,并且再运用了临床的一些理论来作解释,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但是有一点,《黄帝内经》做为一种经典著作,它既然这样来论述,并且几千年一直这样的延续,如果想推翻想表示质疑应当是慎之又慎,这样我们才能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管是继承还是发扬。但是现在这个问题摆出来,我们确实迷糊,那么怎么来解释呢?如果我们对《辅行诀》五味配五行这个方式如果肯定的话,那么可能这个以五味为体系的这个药物学,开方用药的指导思想,以至于五味推演开来的五脏五行相配,那么就会有这个颠覆性的变化出现,这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所以说我原先认识志一老师,跟志一老师商量一下,有必要利用这个讲堂给大家澄清一下,以我们的经验和对经典的理解来告诉大家这里面有什么问题。可以这样来说,下一个结论,不能叫定论,《黄帝内经》所说的是常法,《辅行诀》所说的是变法,因为原先跟大家说过,这个气道中医基本不涉及到五行,五行它只是一个方法,只是认识背后真实现象一个方法,没有真正的金木水火土,这样大家也好理解。像上次我记得打了一个比喻啊,就像地球的经纬线一样,经纬线实际是不存在的。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说,五行也是不存在的。




关于五味配五行只是想说明五味的气机的道理,那么今天这个讲课啊,标题叫“论五脏五味之体用”,其实就想揭示这《辅行诀》和《黄帝内经》关于五味和五行这个解释是从不同角度来解释的,一个是体,一个是用,这个体用大家要搞清楚,这个是学中医最起码的一个认识,如果说体用没有认识到的话,那么中医学起来可能非常吃力,甚至会产生很多错误的见解。那么这样吧,首先我跟大家说一下,再次重申一下什么叫做体用,然后我们结合五脏和五味来说一下它们的体用,我只是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详细的一会儿志一老师跟大家从更深层次的来探讨这五脏五味的体用,可能也会涉及到一些河图方面的生成之数。



这所谓的体和用,古人用这两个字来表示任何一个事物的两面性,即任何事物都是有体和有用的,因为太极生两仪嘛,生到两仪之后就产生了变化,两仪生四相象,有了两仪那么整个的这个气道中医啊这整个的气机就活了,因为气机是阴阳二气在整个气团内部的推演,那么任何事情,任何一个气团只要一立,那么就有一个正面一个反面,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一个体用,藏在里面的叫体,发在外面的叫用,我给体用做了一个很好理解的一个叫做名词吧,体你可以理解到本体,用叫做发用或是叫做用行。



举一个例子吧,我记得原先也经常跟大家来做这个体用的举例,那么我说一个人站在某一个地方等车,关于这个整个的环境我们可以从多方面来考察他的体用,关于一个人站在车站等车这件事情,这个最大的体就是这个人所站的位置叫体,用就是他想坐车这就叫作用,这个用可以含着,因为他没有坐车嘛,是一种想法,这个叫做用没有发用,他的用没有发用,这个体就是他存在于这个汽车站这个状态,这叫体,他脑子里想去做这件事情叫作用,那么他去上车了,这个体用关系又发生变化了,那么这个人呢,他这个上车的过程我们叫做体,上车的目的我们叫作用,就是体也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用可以是想的也可以是做的,一般用来指目的,体来指当时所处的状态,这就是体用嘛。这个最简单的来形容体用就是我们站在那儿叫做体,我想干什么叫作用。你看一个年轻人,很有志向,想当一个工程师,当然现在他还是上学阶段,那么我们就可以说他这个上学阶段叫做体,想当工程师叫做用,所以说这个用又叫做性情,又叫做志向,如果志向没有了,用就变成了体了,大家一定要记住啊,像刚才等车一样,我站着叫做体,等车叫作用,车来了我上车了这个叫体,我上车找坐叫做用,用一般都在后半程或者说想达到的目的,如果一旦完成了,这个用就消失了,就又回归到体了,所以说体用是互用的,这个是第一个,体和用不是绝对的,体用不断在变化,用耗尽了变成了体,然后继续产生下一个用。那么我这个上初中,我在上初中想上高中,这是一个体用,上了高中想念大学又是一个体用,在不断地转换,没有绝对的体用,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啊,体用是多层次的,主要从那个角度来考察。比如说刚才等车的那个人呢他站在那儿等车,我们可以继续探讨还有哪些体用。很简单嘛,我是拿脚支撑着我的身体,那么我这个整个的下身呢叫做体,上身叫作用。那么有人要问了,那么你这个体用怎么表现的我站在那儿和我想要的?我们可以这样来看了,我在那里是本体,我有腿和脚,竖立在那儿干什么了?我支撑我上面的身体,这个不就是一个体和用吗?也就是体我们可以讲是状态,用呢叫神思。这个神思啊,是生生不已的,不被灭亡,他不会说是突然枯竭了,所以说用永远存在,体也永远存在,也就是体用是互根的嘛。如果没有了体,那么用啊,这个神思啊无从依附,我在那儿都没有了,怎么会产生我想干什么呢?那么没有用这个状态也没有任何意义了,是一潭死水,没有任何存在的必要,所以说古人发明这个体用是非常精深的。这是第二点,这个体用啊就是从不同的角度会看出不同的体用,都是一个矛盾体嘛,都是一个互相依存的关系。




但是我们看不同呢主要是我们看想要什么了,从中揣摩出它的体用。那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要识大体知大用,像很多层次有大的体用小的体用,一般我们这个事物包括他主要特征的体用,那么在汽车站这个例子我们一般很多人,在任何地方的人都有下身支撑上身的体用,这个不是在汽车站的特异性,那么在汽车站大的体用是这个人在这儿去等车,站在这儿是体,等车是用,那么这一个我不知道我这个表述大家是否能够听得懂。




再举一个例子,以后我们讲五味的时候会用到,这个手榴弹,它这个体用怎么来分?你看首先第一你可以说把儿是体,前边那个弹头是用嘛,总之各方面都可以说,但是作为手榴弹它最大的特性会爆炸,手榴弹没爆炸之前药物储存在手榴弹里面这叫体,扔出去爆炸了,这个叫作用。爆炸完了体用是什么呢?那么就继续往前推,炸开这一状态,弹片四散飞射落下来之后这叫做体,那么什么是用啊,这时候他的用就非常微茫了,这是对一个手榴弹来说,他的用已经炸开了,所以我们说一般的这个体用是有强弱的,有时候体强,有时候用强。你看我们再举手榴弹这个例子,手榴弹放在弹药库的时候他是体强而用弱,因为用没有显出来嘛,但是没有显出来是不是没有呢?不能这样说,因为这里面有一个向前发展的这么一个势态,手榴弹生产出来以后就是由人的意志强加给手榴弹为了以后爆炸之用,手榴弹在战场上拉开弦往前投的过程,这整个一个过程那体用是互显的,炸完了之后,这个体啊,又重新而体强而用弱,用几乎就很微茫了,几乎就没有了,所以说这个手榴弹它就消失掉,因为没有用了嘛。关于这个手榴弹,下面我们再讲一个五味的时候会专门涉及到。




我记得上几讲给大家讲这个东方生风,南方生火,中央生湿的时候,主要是讲一下寒暑燥湿风火的气机,它的整体的规律,而并没有论及这个体用的关系,所以说今天借这个讲堂跟大家做一个引子,引出体用的这个概念,然后请志一老师给大家详细讲一下体用在五脏和五味中的体现,并且给大家解释刚才那个疑惑,为什么《内经》中五味是经典的配法,而《辅行诀》当中是另一套配法。那么好,现在咱们欢迎志一老师给大家做深入的讲解。




这个阴阳体用和这个标本之间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这个决不能混淆。前面首先从这个体用下手,什么叫做体,什么叫做用,上面已经进过了。体是我在这儿,用时我想干什么。体是本体,用是性情。这个差别太大了,这个阴阳和体用完全是两回事,是两个层次。我可以是体阴而用阳,也可以是体阳而用阴。我这个本体是阴吧,我想去阳,我本体是阳,我想去是阴,这个就是体用和阴阳的本质的区别,这个不能搞混。你可以说体用是一对阴阳,但是把这个阴阳当做对立的双方来看,这个体用它是从另一个层面来讲这个意思。因为前面我们记得跟大家说过,这个整个气机啊,气机都是有感觉的,都是有感受的,因为我们说过有一个神的概念嘛,既然有神那就是有灵的,万物有灵啊,石亦有灵,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那么在这里面这个体用它就是把这个神用啊放在上面了,所以说就是生生不已嘛。每一个事物大家可以这样理解,他都是活的。就像我们肝脏一样,肝脏体阴而用阳,意思就是肝的本体是阴的,是阴凝的,是收敛的,是在下边嘛,本身他这个整个的气啊,如果说从气机来考虑它是一团凝滞之气,在这团凝滞之气当中啊,是收敛之气嘛,它要向外发散,要向上发散,那么这就是他的用,这个说白了就是它处在收敛的状态,但是他想达到发散的目的,这样形成了肝体的循环和它的生机,这个就是肝体阴而用阳,真正的从气机方来面理解的一个表述。那么同理这个肺也是一样,它处在开放的一种状态,就是一种辛散嘛,散的一个状态,因为布于表吗,又主皮毛,所以说它整个的布在上面为相傅嘛,主临载四方,肺的左右两肺它占据了胸腔的大部分,它首先处在一种很开放的状态,它用是想收敛。前半部分的用啊,主要是开放,因为它要布精,把水谷之气布精于全身嘛,但是这个后半段啊,它要收敛,由肾气纳藏住,这样才使整个的气机有开合、有出入。如果说从肝上来讲,它的本体状态是敛的,想开,肺是开的状态想敛。这个是完全不同的性情,这个大家一定要搞清楚,也就是我们用药的时候啊,《黄帝内经》上所讲的酸属木,它是从这个体上来讲的,也就是酸是收敛的嘛,所以说肝它本身状态是收敛的,所以说酸可以是滋润本体,因为酸性一般有滋润的作用嘛,像白芍,它的酸性就是用来滋养肝体的。那么同理,我们知道桂枝也是入肝的嘛,因为桂枝的辛就是通这个肝用,肝本体是收敛的,状态收敛的,它想发散,那么先滋点本体的白芍,然后再加点桂枝的通用,这个就形成了既滋其体又畅其用的一个组合。同理《辅行诀》和《黄帝内经》有闪烁其词的地方,它就是把这个五味所用配上五行了,总之它的道理就是表述体用之间的层次,所以说大家一定要把这个体用搞清楚。




前面我已经跟大家说了,我在那儿、想去哪儿,下课后大家要仔细琢磨这个关系,他不是说内外,不是说表里,也不是标本,所谓标是次要的,是表面的;本是里面的,是实质的,这和我在哪儿想去哪儿是完全是两个层次,同样和阴阳也是两个层次,阴阳可以涵盖所有的对立,但是体用不等于阴阳。你看我们五脏有其体又有其用,就是有它的本身状态又有每一个脏气他想干什么,肝的想法就是想往上升达和疏散,肺的想法就是往下降和收敛,心当然就是想开散出去嘛,不断地运转不息,肾的想法就是闭藏。
 
:脾的体用?




答:这个脾的体用啊非常缓合,因为它处在五行当中嘛,五行杂气所居的脾气。它是什么状态呢?我们讲湿的时候讲过,脾是缓和而畅达,缓和是他的体,畅达是他的用,也就说我这团气的状态就是一个缓和的状态,那么这个缓和的状态不想叫它凝滞,脾决不能凝滞,一凝滞就产生了脾湿嘛,中焦不能运化,上下焦就不通了,那么脾想干什么呢,就想能够畅达开来,和缓的畅达,所以说我们吃很多芳香的东西叫醒脾,醒的什么脾啊,就是使这个脾能畅达运化开来叫做醒脾,睡醒了嘛,一觉醒来了可以到处走走看看嘛,能够四处畅达游玩,这个就叫醒脾的意思,那么也就是说只有芳香的东西它才能很好的醒脾,其它的醒脾很困难,除非很多味道很不错的,开胃嘛,开胃和醒脾是相辅相滋的,味厚重的,味道特别浓重的好吃的这可以开胃,吃山楂开胃啊,喝开胃酒可以开胃啊,但是闻到很芳香的花香啦,或者是自然地一种醒脾的香味啊,就能很好的达到了醒脾,所以说如果脾有湿,运化不开停滞中焦,大家一定要用芳香的东西把脾醒开,比如一闻花香你的整个身心舒畅,这个舒畅从哪儿体现呢?就从这个脾气畅达而流运四肢这一块体现的,沁人心脾,古人用词非常讲究,沁,什么叫做沁呢?它不是入,它也不是灌,也不是住,住就是留住的住,灌,就是灌入的灌,它是沁,大家可以仔细理解这个沁字的含义,它就是像小雨润如酥一样,或着就是说直接就能体会到渗入,渗入也不能很好的形容这个沁字,沁人心脾,使心神荡而脾气醒。




所以学中医啊,一定要掌握住神用,这个神和这个用是主宰我们整个人身运化的关键所在,如果没有了神运,我们这整个体啊都是死体,他不会让我们产生一种积极地、蓬勃向上的、生命不息、流延不穷的这种境况,所以说五脏也好啊,五行也好啊,这个神用非常重要。如果这个用不能依附于体,他就不可能存在,就是游魂。如果这种体失去了用,它就是僵尸。体用互滋互助,自然才有旺盛的生机,各种植物啊,动物啊,乃至我们很多看不到摸不到的这种潜在的生命体,所以今天我和志一老师主要跟大家沟通一下五脏体用、五味体用的这个表现,大致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苦发还是苦降?




下面我大致说一下这个苦是降还是发?你看几乎所有人都回答这个苦是降,那么大家可以搜一下《黄帝内经》有没有苦是降的明文,现在大家就可以搜,我记得以前跟大家讲过这个问题,大家现在就可以搜这个苦是降的明文有没有,苦以降之或者说苦降,大家搜一下。如果大家坚定的认为苦是降,那么有很多道理需要我们进行探讨。




你看有人说苦是涌泄,酸苦涌泄为阴嘛。你看刚才道之找到了:“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降之”。大家可以搜一下“苦以发之”有没有。这样跟大家说一下,如果说苦是火性的话,那么他的正解应是苦以发之。以苦发之,大家可以搜一下,以苦发之有多少条。那么后来我们学中医都不讲,几乎再也没有涉及到以苦以发之这个论调,都是苦降辛开,慢慢的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把苦说成是降了,其实不符合内经的对苦正确的理解。苦以降之,只是这个苦作为他的延伸出来的一个性质,而不是它的本来的性质。你看,辛以散之,苦以发之,酸以收之,咸以软之,甘以缓之,这个是五味的正解。那么苦以降之,这个降只有一条吗,“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降之”,他这个降之已经不是苦的正解了。关于为什么会降,一会咱们可以讨论。




刚才给大家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手榴弹扔出去爆炸。这个苦我是这么认为的,这个五味他也有体用,今天可能时间太仓促了,我们只以苦为例,苦的体是聚的。大家可以看一下,很多食物它的里面聚了很多浓汁最终没有散开,它是一个苦的,没有长开,长开就是甘的,没有长开就是苦的,或者里面聚的毒素或是聚的能量很强那叫苦,苦通心嘛,所有的能量聚在心,使心能够不断地波动,供给整个周身的运转,这个叫做苦,就是能量和意识的凝聚。我们讲气道中医,无非是讲升降开合聚散,那么苦就是气之所聚,聚的很紧叫做苦,所以大家一定要充分的来理解啊,凡是苦味的东西里面都含有很丰富的物质,聚在一起就苦了。它一发就甜了,气一散开,很缓和的一散,散的过程是辛,散开了就是甘味,那么收在一起是苦,凝聚在一起而不化就是咸。那么由这个咸啊凝聚不化想往外开,开的过程就是酸。那么佛家讲嘛,大苦聚嘛,聚在一起就是苦的,这就手榴弹,苦就是手榴弹嘛,把这个所有的炸药放在弹皮里面包裹好准备爆炸,没有爆炸前聚在一起这叫做苦,苦的体,这个大家一定要跟上思路啊,这是苦的体,那么扔出去一爆炸这就是苦的用,爆炸了怎么了,所有的弹片向外发散,这叫发。所以说《黄帝内经》一再强调苦以发之,这是苦的正解,没有说是苦以降之嘛,如果降那就是水了,不是火了,水润下,火炎上嘛,苦是发的,向外发。




你看我们的栀子豉汤,栀子它是苦的,所有的微苦包括这个大黄、黄连,不是有一个大黄黄连泻心汤嘛,拿水泡一下喝了嘛,那个都是发泄,是胸中有邪,拿这个苦味,微苦之味,稀煎,喝了以后到胸中一发,这个邪气就散掉了,它不是降下来了,大家一定要清楚,不是降下来了,是发开了,那比如说我们讲这个各种泻心汤啊,它是用苦味把这个心下的邪气给破开,发散开来,然后随着胃气的下降这些邪气走下去了,千万不要认为这个苦喝下去之后苦带着这个味往下坠,那是镇,不是降,不是苦的本意,这个大家一定要理解一下。那么酸苦涌泄为阴是苦味能是人便溏,它是由于苦聚这个体,脾胃受不了了,你下去之后这个体很沉嘛,聚了很多能量嘛,它的发还没有显现出来呢人先拉稀了,这就是它的体作用在人体导致的好像下降涌泄这个拉稀这个原因,跟大黄一样,大黄那个发性还没有显出来呢大黄的这个体啊,阴寒的这个体啊,这个性啊,这是一个苦寒的,是寒性和这个苦的聚性到了肠胃使肠胃受不了,在下面再加芒硝啊直接就走了,这就是承气汤的意思,那么单就这个大黄如果说你配以干姜去制了它的寒性并且辛,大黄的泄性就表现不出来了,它就疏散到全身这样一个发散的作用,能够活血嘛,所以说大黄为什么活血呢?道理就是他这个发力体现出来的。




有人说奶糖也是聚在一起的物质,这个会有很多人是奇怪,任何东西都是聚在一起的物质,但是我所说的聚不是物质层面的聚,是里面的气机在聚,奶糖这个我们《黄帝内经》讲了,甘味气小,弱也,流于脾胃当中,气不能往上走也不能往下走,它达不了上焦,也不能下到下焦,它停在中焦,这个大家一定不要从简单的物质方面说什么是聚什么是散,那么任何一种味道都是凝聚产生的嘛,那么五味都是聚合而成的。你不能这样来理解。




看看大家有什么问题,因为这样会讲的很乱,因为本身这个五味啊你想搞明白就很不容易。这包括五脏,很多人研究了几十年了他一直在这方面存在着困惑啊或者一定的偏见。或者对经文的不理解,都会存在的。大家回去以后可以回味一下苦以发之的道理,微苦则发,大苦它的体就体现出来了,大苦胃受不了,别说大苦啊,大酸也会使肠道受不了,也会导致便溏,包括大辛,你看吃辣椒吃多了他肠胃也不行,也都下去了,大咸那更是,所以说有一个肠胃的耐受力和真气的耐受力的问题,包括酸苦涌泄为阴用的都是体,而不是用的酸苦的用。看看这里面有没有问题。



如果说你明白了这五行和五味的体用,在用药方面或是对生理病理的理解会活泼更全面。你看前面《黄帝内经》说了嘛,少火生气,壮火食气,就是这个微苦则发,大苦则泄的翻版。所以我们想用苦的发散就用微苦,所以来讲,你看黄连3克点一点,不要多,大黄泡一下这个都会导致一个发性的存在,薄则通嘛,《内经》上说薄则通,味厚则泄。





中国哲学的特点

气道中医是一个体证的一个中医学问,不是思辨的,也不是计算而得的,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最大的特点,这就象西方哲学家和中国哲学家,他们学习哲学的方法和结果是截然不一样的,近代很多哲学家认为中国没有哲学,说的也不无道理,从他们的角度考虑,中国哲学不是思辨的哲学,也不是推导的哲学,所以说中国没有西方式的哲学,这个是很正确的,而且中国很多哲学家加以辩驳,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做这种辩驳,首先大家哲学的出发点,和对哲学理解是不一样的,中国的哲学是语录式的哲学,或者叫启发式的哲学,或者叫比喻的哲学,因为事物非常微妙,深不可识,有句话“探赜索隐,钩深致远”,所以不可能用人力的方法方式加以限制和推导,那么见一点而以一点来说明,这是语录式的哲学,比如说老子的道德经,孔子的论语,像这样的都是语录式的,包括后来很多哲学家的哲学语录,让我们由一点而悟及其他,并非用一套僵死的推导方式来进行阐释,如果有方式,那么就是有局限,所以说咱们老祖宗的学问是体悟的哲学,最终是由自己内心感悟而得,并非来自于其他,这是我个人的认识。
 
中医的诊断

望诊

说到我们气道中医,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让我们体察气道中医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比如说望诊,四诊之首,望而知之谓之神,那么现在有多少人能够了解望诊,并且能够应用呢?恐怕现在这样的人越来越少,甚至说哪有望诊呢,现在这个望诊基本是不在我们的临床当中应用,望、闻,闻是听声音,这是最原始的意义。望先是看气色,举止形态,行住坐卧,这是望。闻是听他的声音、语态、语调,然后才是坐下切脉,知道他的气机所指。最后才是问,问他的病情,看看能不能合上自己前面的判断,所以说望和闻基本不再应用了,切也只是做一个表面,说句难听的话,糊弄糊弄病人,自己心中有没有数不好说,最后只剩下一个问了,问什么病,开什么药,中医的四诊目前就是这麽一个状况。那么我们从这个气道中医来说,望闻问切,切诊就是揣摩气机,二十四脉就是二十四种气机,摸的时候体会气机就可以了,不要流于对脉管波动的理解,而要通过这条脉管的波动去体察人身整个气机的波动和状态,沉就是气沉,浮就是气浮,数就是气数,或者气热,涩就是气道涩,这个我们在前面讲过,不再多说。




今天就这个机会说一下望诊,所谓的望诊分几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望色,第二个部分:望态,第三个部分:望神,一般分这三个部分。所谓望色,一个人来了,暴露在外面的无非是脸色、手色,这两种是最容易暴露的,你可以直接看这个人的面色如何,我们知道平人面色和病人面色是有很大区别的,人分五色黑白青红黄,正常的色在《黄帝内经》上都说了,我在这里总结一下,也就是要有声色,一定要有生机,颜色要有生机,关于生机大家可以看生物的生机,比如绿油油的草的绿色,你不能像那种没有生机的颜色就不好了,并且中间要有黄色,白色中间要透黄,五色中都要有黄色,因为黄色是中色,人不可过白,过白象惨白一样,这样就不好了,白中要透红,透着粉,透着明黄色,这个都是不错的。黑色要亮,不能灰,红色要光明,不能象喷血一样红,要有柔和的色调,黄色不能过黄,要健康的黄色,这个大家可以在生活中观察每个人的面色,这个对于我们学望诊非常有帮助,即便你刚开始不知道他主什么,看看也是有帮助的。




总之色要柔和不能偏激,要生气不能有死气,要感觉舒服而不能感觉碍眼,而且色要贵隐而不宜露,要隐隐的出现,不要浮露出来,这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大家可以在不断的观察中去体会,不是写一个稿子大家照着去看,这和感情一样嘛,两口子的感情别人是没有办法体会的,这是一个体证的学问,就要靠大家在外面不断的去看,如果从来没有看过,我这样说你也不理解,看过的话慢慢的你就会心领神会,总之一句话,这人的面色要看的舒服,不能别扭。




色分浮和沉,有浮在外面的色,有沉在里面的色,《黄帝内经》说病色要从里往外透着,浮出来,这是病气外散,如果是往里入,这是病气加重。如何看浮和沉,这个很多相法书也说过,但是如果你照着去做,你几乎做不到,因为色摆在面前,他也没有一个动作,你怎么能看出他是往里沉还是往外浮?所以一般人几乎不可能看出来,但是既然古书写了就有他一定的道理,这里跟大家说一下,道理何在?如果大家照着我这个来做,你先体会两手间的气感,并且在这里经常听课,我就会慢慢告诉大家如何把这种气感转换成更多的应用和自身一些对气的体会,气在呼吸当中不断变化,那么推己及人,慢慢的你就会体会到别人身上的气感,先体会自己的,再体会别人的,在体会的过程中你就会知道什么叫浮和沉,这就是古人和《内经》所说的气浮出来了,气沉进去了。为什么会这样来说,可以说些《黄帝内经》的人是有修证的,不然也不会写出这样的词语,这是望色。手色也一样,掌如喷血,也就是手掌非常红润,富含血色,这个人身体健康,反之手色惨白或点点有红,红又不能很好的透出来,肯定身体有病,面色一样,如果色正并有生机,病人多无大病,那你要观察,病色发于何部,比如发于额头,一块红,这个红你要仔细观察他的形态,沉浮、深浅、散聚,有的额头一块红,全散开,有的聚在一块,又往里沉,隐隐的里面泛出红来。




这个跟大家说一下,凡是额头有色多主心胸有病,这个我们用全息的理论很好来理解,人的整个面就是人的整个全身,那么从额头到眉毛,代表上焦,眼到嘴代表中焦,嘴以下代表下焦,这样简单一分。额上有变化当然应在心胸,比如额上有一块很红的印记或色斑突出来,不是胎记,你要观察这块红的特点,你不能一看红就主心中有热,热到什么程度呢?那么你就不知道了,要看这块红首先是聚还是散,聚散大家好理解吧?散开了每一点都有,覆盖在额头,聚在一起,就是很凝聚没有散开,中间单位面积红色很重。如果是浮主邪气浮在心胸之表,如果是沉主邪热之气沉聚在里,如果他的边界不是很清楚,或者形态不是很好,主邪气刚开始起来居无定所,或刚开始变异。如果很正,或者如椭圆形边界很清楚,主病邪之气在胸中,相当于安营扎寨了,或者已经有自己的系统。




我们今天只是举这麽一个例子,其实额头有红不是很常见,最常见的是黄褐斑,两颧,尤其女同志爆发的比较多,一般主肝经有问题,肝脾的问题,两边主肝,和中间连在一起,肝有病必累及于脾,肝脾相克,肝气急而脾气缓,这个是势不两立的,不可过缓故用肝气之急以收之,不可过急故用脾气之缓以缓之,这个就是一个对立统一,木能克土,也可以疏土,就是一个相制相用的关系,不能说是肝对脾不好,肝脾同时存在必然有他的用意,不能上来就说木克土,很多脾虚的病人往往是肝衰导致的,使土气不能收聚,涣散开来,导致身体很多系统的疾病,所以不能一看脾不好,就是肝旺脾衰,不能这样来说。后来很多医家纠正这个说法,说是肝之邪气旺,脾之邪气衰,什么叫肝旺?什么叫肝衰?大家大概有一个了解,黄褐斑主要是肝脾二经有问题,大家可以看斑的特点,斑深则病深,斑浅则病浅,斑向哪方面蔓延主哪方面气机紊乱,向病态方面发展,如果有水纹斑,证明有水湿之气,或者有寒饮,有饮,很多病人有水纹的这种斑,边界非常清楚,象水泼在纸上印出痕迹,主五脏中有水饮,寒水之气。今天讲到这,有机会再补充。




认识中医

那咱们就接着来讲气道中医了,因为去年讲过一段时间,主要讲《内经》讲《难经》,当时依据经典来讲的嘛,那么可能很多地方讲的比较死板,因为必须按条文来讲嘛,可能也有所发挥吧。在这次完全的是自由发挥,没有依据某些条文来讲,主要是想普及一下气道中医吧,这个是主要的目的。那么咱们原则是讲基础课,那么这些日子我也在想这个问题,基础课程怎么讲,气道中医怎么给大家介绍。那么这里面有的听过有的没有听过,有的学中医很长时间了,有的刚入门,或者还有一些没有学过中医对中医感兴趣,众口难调嘛。我这个也得有一个定位,那么这个定位啊我想是这样的,还是定位在有一定中医基础的,知道一些中医常识的这样的听众,我来讲这个气道中医,那没有一点基础的也可以听,这个当然要更加努力一些,因为我想从气道这个角度来讲,别开生面了,尽量讲的简单通俗易懂生动,让大家能够听明白并且感兴趣。


我记得原先在民间中医讲气道中医的时候,第一堂课就跟大家说过,什么是气道?气道的几个原则是什么?这次我不想说他有几个原则,不想把这个东西搞死了,因为大道至简嘛,没有定死的规矩理法,一切活变,活变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嘛,我就想通过跟大家闲聊这种方式把这个规律现象生动的告诉大家。为什么古人写书尤其一些经典的书籍不是系统的而是语录式的嘛,这个是与所讲内容有直接关系的,因为你要系统必然僵化,必然有条条框框,那么就违背了自然的规律,违背了道,所以说还是语录式的,这个方式更灵活,每一句话有所受益也就是说启发,你这个启发的多,慢慢的点点滴滴的在这语录里面,又能让你最终有所体会。这个体悟是内心的体悟,不能言之于文字的,就像感情一样,谈感情谁也不可能把这感情系统的描述出来,那么只能自己心领神会,那么学道也是同样这个道理,不可能把道化一,完完整整的系统的展现在大家面前,这是不可能的,像情感一样,如果情感可以分析可化验可重复,那么也不称之为情感了,所以说思前想后不想给大家设条条框框学医,那么我会用朴素的生动的语言,并且不断的打比喻来告诉大家气道的规律,并且告诉大家气道如何应用在中医上。



那么好咱们直接开门见山的来讲气道中医的基础课,那首先说一下这个中医,大家知道这个中医几千年来是我国的一个特色,是祖国的一个瑰宝,他是一种传统医学,几千年来下来仍然指导我们临床,并且行之有效,这个原因呢?现在科技发达,通过各种仪器理论啊也检测不出来,探讨不出来,各持一词。研究经络的研究脏象的,靠这个系统论来创立出来,现在很多通过物质的微观啊,最终没有把中医研究透。尤其近一两年中医热,出了很多书大家也都看了,有的告诉大家一个方法一些理论啊都是行之有效的,但是这些能不能代表中医?或者说大家能不能深入的理解中医,在这里学过中医,有的学过很多年的应该深有体会,中医越学越摸不着头脑,像一个迷宫一样,学来学去,古代的中医书汗牛充栋,书太多了,你看一本觉得有道理,看多了各种理论错综复杂,有时候互相冲突,无所是从,而且这东西虚无缥缈,每一个大夫的理论不一样,开的方子也不一样,有的治病有的不治病,同一个病人大夫会开出千奇百怪的方子,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明白的检测手段,那么中医怎么学呢?二就是中药,中药不可能完全量化,也不可能标准统一,不同地方种的药材质量不一样,功效不同,都是略有区别。那么这些我们用什么标准,什么依据呢?这些都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早就说中医要现代化,要科学化,搞了几千年,搞来搞去,搞不下去了,要么就走西医的道路,现在很多中医啊研究中医都是按西医的模式来研究,那么这样研究来研究去,那么到底是不是中医,大家没有一个说法,也就是现在中医虽然热,但是中医内部对中医还是很迷茫的,各说一词,大家都有自己的方向,但是这些方向能不能走通呢,谁也不知道。说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啊两方面,第一要认识中医,什么是中医,你知道你了解的是不是中医,你学了这么多年了,是不是中医。那么第二个我们如何了解中医?既然你不能确定你学的是不是中医,或者你要重新审视你学的是否是中医,那么我应该通过一种什么样的途径了解真正的中医,真正的中医如何来学。那么这个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两个问题,因为现在很多人说中医很神奇,脱离现代文明体系,因为现代文明体系不能很好的框定中医,用现代文明的手段不能解释中医。这些是为什么?我记得黑客帝国里面,那里面不是造了一个幻想,我们大家可以把黑客帝国的幻想引入到中医的思考方面。

最近几年我看现代人写的中医书很少,不知道现在有什么思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从物质层面去研究中医,那么中医没有出路,也不可能认识中医。那么应该在什么角度上研究中医呢?这个就是我们要切入的正题。重新认识真正的中医,那么之后我们还要讲我们应该如何学中医,今天第一堂课主要讲这两个问题,然后我可能给大家从气道角度讲阴阳,五行八卦,讲脏腑讲辩证,讲中药可能是这个顺序讲下来。那么今天再谈两点问题,一是什么是真正的中医,二真正的中医如何学习。

1、什么是真正的中医?

听过我讲课的应该知道我的一个基本的理论,从这个世界的构成,这个由神气形三个层次的构成,什么叫神气形呢?先从后面往前面说,这个形就是我们的物质世界,诸多可见,桌子椅子板凳,原子分子,这个肉体,我们能够解剖能够分析,能够化验这些东西叫做物质世界,那么这个叫神气形的形。那么物质世界之上,那么还有一个世界叫做气的世界,这个气的世界不是我们吹口气的气,也不是水蒸气的气,而是有别于能摸得着看得见能化验,显微镜下能看到的这个物质存在,是另一种存在形体叫做气的形体,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慢慢的随着咱们学习的深入你就会了解更多类型。那么在这个气的存在这个层面上还有一个神的存在,神不是神仙的神,你可以理解成神识的神,在我们的身上也可以说我们的思维我们的情感意识,这叫神。植物有植物的神,动物有动物的神,一切含灵蠢动都有明显的神。

什么叫含灵蠢动呢?含灵就是含生灵就含灵,什么叫做蠢动呢?能够蠢蠢欲动,能够动的当然也包括植物,植物每天也在生长嘛也在动。蠢动,蠢蠢欲动的生灵这些都有神识,那么神气形都有存在,构成了我们人世界,首先我们要明确这种世界观,在这种基础上我们才能谈气道,才能谈中医,神气形三界嘛,古人几千年来清楚的认识到了这三种存在,现在科学近百年发展的科学,不知道神和气的存在,只重视形的存在,那么就相当于只知道三分之一的自然现象,认识三分之一的世界,这是残缺的,所以现代科学不能完好的解释这个世界,很多现象解释不了,比如飞天一飞,没了你说去哪了。还有这个火箭都靠巨大的能量,液氢液氧推动,才能飞到月球,人类要想实现飞向其他的星系,通过什么呢,把火箭加速到光速是极限的,超越光速怎么实现呢,摆在现代科学文明面前的问题很多,他已经在一个框框里框住出不来了,在这个框框里可以达到极限,他这个框框本身就给他局限住了,就是现代文明几百年的现代文明,局限在形的层面当中,气的文明和神的文明没有涉及,最近几十年啊西方科学人也在反思,他们也对很多灵异现象、神秘现象、超科学现象进行研究,但这种研究仍然用物质世界的研究方式去研究,取得进展不多,作为我们啊生活在现代文明当中这么多年了,也习惯了这种思维方式,认为他是正确的、先进的,受他熏陶感染嘛,所有的思维方式形为方式都是这一套,让我们没有机会去了解气的文明和神的文明,这两个世界对我们是陌生的,那么古代不是,古代文明没有这么发达,物质文明没有这么发达,他的神气形三个文明是相融均衡的发展,这个大家可以在读古代典籍,理解古代文化当中去体会,今天不多说。那么这个背景下这个一种世界观的背景下,这个我们学中医,想了解中医就要首先要了解神和气。因为中医这个文明这个文化是神气的文化的延续,或者可以叫神气文化促生出来的,如果你忽略或者你这个中医人只用形文化来处理那个,这个是南辕北辙,和那个水一样,水中有鱼,鱼就是中医,水就是神气,如果水没了这个鱼就要死掉,神气文化没了,中医就要死掉。前几天还有一个西医把这个营养成分剖析来了解中医的中草药,像这种都是在毁灭中医,中医真正的精华不在各种成分,中医真正的在于神气文化,从大家从《黄帝内经》第一章上古天真论就可以知道。



好我们接着来讲,刚才我们最后说到哪儿了,咱们再重申一下,如果不能很好了解神气,中医学不好,很简单比如说你上火了,上火了就牙疼,西医怎么治啊,吃一些药,止痛片,如果说牙龈肿痛很严重,西医就会建议拔牙。那么中医就不是这样,中医认为你肝火旺,循经脉上来导致牙疼,吃一些泻肝火的药牙疼就能好,那么这个里面如果说你不加上气不加上神,那么这个问题不好搞,那么你只说是肝火旺,肝火旺他是一个概念呢,一个模型呢?还是真的有肝火旺?那肝肾阴虚,什么叫肝肾阴虚?肝肾阴虚应该用什么药,肝火旺应该用什么药,比如说用龙胆泻肝汤,有什么缺点不足,那么这些如果只是从阴阳五行脏腑,就陷入机械的形式模型当中,这样研究多年也是隔靴搔痒,后来又衍生出很多流派来,每一个流派都有自己的模型,那就不好办了,始终是隔着一层摸不到,这个是学中医人的一个苦恼,他也不一定是优势,很多学中医学了一辈子觉得这个是优势,西医看机器,把人当机器,那样不行,中医的话是模型、系统论是暗箱是黑箱,动一块那一块就有反应,通过动各个部件去调某个部件不调,比如说用这个阴阳五行,但是火旺啊,是金旺啊是木旺啊,还是水衰啊还是土衰啊,用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去把人的身体当成一种有机体,五行配五脏,既相生又相克,你太相生了就要克,我克的衰了就要生,搞这一套东西,搞来搞去的,但是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这个学中医的多少应该感觉到你再优势于西医,你问一下自己,你是否了解到、知道这里面怎么去运作,大家都不敢回答,怎么就创造了这个模型,这个模型怎么和你的临床症状想吻合?为什么很多人认为五行不要用,五行对知道临床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有的人大声疾呼这个五行太好了,这个应该运用,但能不能用的非常熟练呢,谁也不敢说,大家都打一个问号,扪心自问一下,能不能实际的解决临床上的实际问题谁也不敢说,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就是你不知道这个模型是怎么创建的,这个模型背后是什么东西,你如果说只是一个体系,永远是和真相保持了一定的距离,模型不可能永远代替真相,你不可能接近真相,你只能通过模型去套,含含糊糊,你学中医也好啊,学中国文化也好啊,你包括学《周易》,算命都是含含糊糊的,就是晕头转向的学来学去,搞的很多人学到半道自己都不信了,或者说相信没有能力再进一步向前突破了。

大家我不知道大家读过没读过《悟真篇》啊,《周易参同契》这些书,那么这些书啊看不懂,束之高阁,知道是好书,看不懂,然后想学一些有具体解释的书,读来读去走入了邪路,大有人在,这跟搞修行的人是一样的。那么在这里面跟大家说的,首先要正视神气形三个层次,就是三种世界,三种存在互相影响,构成了我们这个完整的世界,所有现象事物都是因这三种世界为依托而演化出来的,我们不仅要学形的思维方式,也要学习气的思维方式,还有学习神的思维方式,那么我们就会从隔靴搔痒的那种状态进入一种能够感知识相的这种状态,实际是怎么回事,我们能把握,就会越学越开心,越学越明白心明眼亮嘛,那么这个需要我们转变,下功夫。

2、如何学习中医?

那么这个说到什么了呢,这个就说到了怎么来学习中医了,这个我们讲第二个问题了,第一个问题很简单了,已经给大家说了,什么是真正的中医,神气的中医是真正的中医。抛弃神气只求形的角度来认识中医或者通过形来解释的中医这个不是中医。或者只能说是中医很小的一部分,用这种方式来学中医必定是死路一条。这个中医从先秦两汉隋唐在到宋再到金元,对神气的认识一步一步下台阶了,一步一步衰弱的,金元到清到民国到现在,到现在对神气的认识衰弱到了极点,已经不承认了,不承认有神气这个东西了,想通过形单一的一个形既西方的思想方式,你别看他讲五行,讲脏腑这也是西方的系统论这一套东西,想从这一方面来继承规范中医,并且想给他科学化,那么这条路是不可能走通的,那么在这也没有必要大声疾呼,这也是大势所趋,但是在这大家知道就可以了,那么真正的中医必然是神气的中医,如果大家想学好中医,比如现在有学了很长时间的有刚入门了,还有是感兴趣的,如果说大家感兴趣的话,我劝大家尽快接触神气文化,用神气的语言、神气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中医,你就能读懂《黄帝内经》,能够读懂《伤寒论》能够读懂《本草》,甚至可以读懂周易,那么这些书没有什么难的,为什么现在人啃他像啃迷宫一样啊,啃不动进不去啊,学了几十年还在门外绕 ,就是因为没有从神气角度入手,现在《周易》像一本天书一样没人能够读懂,谁敢说能够读懂《周易》啊,很少有人说读懂了《周易》,三百八十四爻每一爻什么意思,很少能敢这样说,是原先五经之首啊,那原先人是怎么学的,谁写的,写完了由谁来读的,伏羲做八卦,文王演周易,六十四卦,周公写系辞,孔子做十易,这一系列都是有传承的,都是保留《周易》这个精神代代传下来的,到现在失传了,解释不清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认识到神气文化,或者说是忽略了神气文化,以至于不敢承认,不想去承认有神气文化的存在。

那么今天咱们第一堂课,我直接开门见山告诉大家,你们要想学好中医就从神气入手,这个中医没有什么特别难学的地方就是因为你学错了,很多大家所谓的大家就是明清啊民国啊当代啊,只要不从神气入手都不能学好中医,你别管他创建了什么理论,只要大家学好神气,《黄帝内经》就能够解释,没有什么难的,你学经络学的再好你不把气灌进去,你学经络没用,比如你扎一个穴位,这个穴位他刺激整个经脉,神气发生怎样的变化,你不从这方面入手,你这扎某个穴,走某条经,这和血管有什么区别啊,没有意义的,你看现在很多人扎这个针灸啊,扎针一下扎上去完了,捻拉提按这些动作他说是得气,什么叫得气啊,酸麻胀叫得气,我跟大家说得气不是那么回事。什么叫得气啊,得了他的气叫得气,神气文化嘛,什么叫补什么叫泻呢,你要补要把气聚到一块再补到经络里,你要泻,把里面的这个聚在那的邪气泻出来叫泻。盈随补泻还有什么虚实补泻你要知道里面确实有气,你要没有气你叫什么得气啊,叫什么泻气叫什么补气都谈不上了,酸麻胀只是得气之后有气的推动鼓荡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现象。

像这寒热一样,大家都讲寒热,寒用附子,热用大黄,那么这个寒这个热是哪来的要清楚。原先讲课讲过,寒热都是标,你要知道后边寒热是怎么产生的,中医上明确写着嘛,《内经》上气聚则热,气散则寒,气聚在了一块就产生了热,气散了就产生寒,你看现在很多虚寒性,什么叫虚寒实寒呢?实寒是经络阻滞,比如说有寒过去,经脉凝滞了,导致了这个气不通,气不通,气来不了了,那就是寒,所以叫寒凉,那么你把经脉打开,气流过来,温煦了受寒的部位人就不寒了。那么什么叫虚寒呢,整个身体素质下降,导致重要的一些地方气少过不来,像河水干了一样,没有气就寒,这时候你用艾灸,用火烤用附子通没有用,水少你再去挖河床通经脉没有意义,你把河床挖的特别宽,他上边没有水啊你还是干。

像前几天病人给我打电话他就说,他是个虚寒性体质嘛,拿五个艾条熏肚子,把自己关在卫生间,拿五根艾条熏肚子,熏的都在虚脱了,他没见到有温暖的感觉。那么这个就是不对了,治错了,伤寒不是说了嘛,火气虽微,内攻有力,这火啊拿火去烤肚子,火不是阳气,他不能去虚寒,火不是气血,不是阳气,火就是一个用来烤火,阳气足的很,没有这么回事。那么这以后要跟大家讲这个气以后,那你身体里有股气,这气喜什么恶什么你要知道,那火去烤的不能益气,大家要从神气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啊,很多问题迎刃而解。所以说很多人学经络我就跟他说你先学好气,是气在经络当中流的,气是在变化的,经络是随着气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把气搞好了,气的大致的运行方向运行方式你知道了你再学经络那么就是笼中捉鳖,很简单,你就可以了解到了。

问:神是什么?气是什么?

那前面我们说了神是神识,就是大家所有的心里想的思维都叫神,既然说到这我就多说两句,你不要认为你这个身体是你自己支配的,大家想想,你这个心脏不停的在跳动,受你大脑支配了嘛,没有,你这一热了出汗,也没受你大脑的支配,那谁来支配呢,只有神经可以支配这种事情。你看你的脏腑运行的良好,相互协调的很好,谁管呢,这些问题你都想过没有,比如说任何一个组织器官井井有条的在那工作,是怎么运行?怎么回事啊,这个都是生命科学,西方人一直在研究,想把这个神经研究透,研究到现在他也没研究透,在这直接跟大家揭一下谜底,是怎么回事,我跟大家说过,听我课的应该知道,你这个身体啊是众神合成的,不是就你一个人,不是就一个脑子指挥你整个,不是那么回事。《黄帝内经》讲过五脏皆有神,读读《黄庭内景经》的也应该知道,不只五脏皆有神,四肢百骸皆有神,不独四肢百骸皆有神,你每一个细胞每一个组织皆有神,每根毛发皆有神,不只是简单的心神的问题,众神和合,你是一个神识的和合体,是大家组织在一起融洽的构成你这个身体。怎么融合融洽的构成你的身体呢,每一个神与神之间是通过感相沟通的。

什么叫做感,相互追随那个感,你赶我我赶你赶在一起,神气发怒在产生气,有了气就能成聚,象云彩一样,大家看看天上的云彩一大朵,那这一大朵是什么呢?都是气,形成心气这个心云,含含糊糊的都是气,那么这个不是可见的,我只是打个比方,其实气是不可见的,你肉眼看不到的,那么有了气,他就会化成形,那我讲过神统气,气化形,就这么一个过程,有了神,他能统出气来,有了气,他就能化出形来。那么这个就是三界是怎么派生出来的,所以说你这个人一样,灵肉结合嘛,你不可能是光有肉没有灵,那是尸体,那是死物件,那里有灵在里边,灵魂嘛,神嘛,神识,在里面居住,你这人才是活物,你才能动才能感情,才有喜怒哀乐。没有神就像一个房子一样没有主人,主人走了,主人走了这个房子几年就不行了,没有人修缮房子就不行了。

你还比如说神统气怎么理解呢?比如有个人吓你,你神哪儿去了,你神乱了则气乱,气乱则形乱,你这一哆嗦差点尿裤子,就是神统气气化形,比如一个人一激动一发怒,是因为你神发怒,神怒导致气上冲,整个气都是向上冲,带着血顶到脑瓜门上就头晕迷糊,高血压犯了,那么这个就是神影响气,气影响形的一个过程。神动则气随,气随则形变,神一动气就得跟着,你看你这个脑子天天不停的在转,情感啊不停的在波动,他都在影响你整个的气,那么气久而久之就会影响你的形体,那么这个就是神气形了,那么西医就不讲这个,他就单独讲一个形,长一个瘤子,瘤子怎么长的,气聚则成瘤,那么气又是怎么聚在那呢,比如说你爱生气,比如说肝癌,我们就说肝癌这个病,生气郁闷,他老郁闷,这个气本身应该是周流上下的,不停的像云雨一样,但他一郁闷,气就凝在哪儿了,那成为积聚的聚,凝在那儿就上腹饱胀啊,打嗝啊不想吃东西啊,他气聚在那儿,就不走了嘛,很多这个生理功能就弱了,久而久之他气聚在不走,时间一长他就化形了,肝硬化肝癌就产生了。你比如说食道癌也是,导致食道这块气长期聚在那儿,气机不调,导致那个地方他这个越来越不正常,感觉食道吞咽不适应了,时间一长了那个血管就发生病变了,那你这个拿下去那块血管没用,你拿下去他的形体,拿走了,神和气都没有改变,你拿的那段时间气无所依,气完全是附着在那块血管的病变上的,也就是你那块血管拿去之后那个气啊当时就无所依,但是呢这个气在你体内啊,这种病气在你体内他就会附着在周围的其他的细胞组织上,继续的去改变你这个形体,所以说相当于扩散嘛,把这拿了他就跑别的地方扩散嘛,小偷一样你不把小偷赶走你把这个房间插上,他就跑到其他房间作乱,耗子一样,就是说你只讲形体不讲气神那是很可怕的。

现在很多病治不了啊,本来不是什么大病,但是治不了,这很多人不知道气机的规律,比如那个发烧,我们讲过多次了,现在发烧你看很多中医拿发烧也没办法,也治不了,西医挂水,挂水当时烧能降下去,但是回头复烧,或者是转变成其他病,那么身体壮的暂时性的在自己体内消化了,没有留下后遗症,但是你这发烧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中医知道,是外感风寒袭击肌表,使毛窍闭塞,里面的气出不来,在里面聚而发热,里面气出不来,气越聚越多,憋在肌表体内产生热,就是高热嘛,那么这个时候你应该迅速打开肌表毛窍,让里面的气能够得泻出来,开窗开门,里面的温度高了,你知道开窗开门这个是一个道理。你把毛窍打开了则热泻,所以汗出,使得这个烧退,很快马上就退下来。那么有的发完汗烧不退,那么这是在里面化热,那么你还要加清热的药,他如果不化热汗解热退,那么他直接热就解了,不用加清热的药了是吧。汗出热不退用点清热的药,里面化热嘛。我看到有两种,第一种是挂水后由高烧变成低烧,他还高兴呢,我说你别高兴了,高烧代表你体内抗击能力强,产生高烧,小孩要是高烧一下三十九度,老人一般三十八度左右,正因为你身体衰了。这气聚在里面不能很好的发热了,只是低烧表现出来的一种病变。那么有的挂水回来还是低烧三十七度多,那么这个都是不好的现象,都是证明你机体衰退的表现。那么还有一个发烧的,发烧不要怕,烧一两天烧不死,不会烧成脑膜炎之类的疾病,因为人本身有一个抗邪能力和自我保护的一个机制,三天内高烧都是属于正常的,所以一般三天内这个烧就可以退下去,自然可以退下去,如果用药一到两天可以把烧退下去,但有时候这个邪气方盛,虽然吃了几贴药第一天不容易退的情况下,不要着急,等过了一宿第二天再吃一些药,一般到晚上烧就退了,一般是这规律,如果你三剂药下去三天你还没有烧退,用药有问题。前些日子有个病人跟我说,第一天没退,第二天喝药晚上我说你怎么都得搞出一点汗来,那么还是灌药怎么着还是吓唬小孩,小孩哭了,打小孩,小孩一哭哇哇一哭,一下子汗就大泻,烧就退了。为什么这一哭烧就退呢,你一哭神啊就处在一种宣泄的状态,他再哇哇一哭,气就从毛孔闭塞顶出来了,宣泄出来了,气就散出来了,一散出来毛窍一解,烧就退了,外邪就瓦解掉了。所以说大家要站在神气的角度去研究疾病,理解疾病,了解我们这个身体以至于了解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

观神气所在嘛,每个人啊他们在干啥呢?望神望气,闻神闻气,切神切气,都是在干这个。我记得原先给大家讲《难经》的时候摸脉,你摸脉摸什么,你不就是感觉这个脉的力度,他顶在你手指头上,你就体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气在顶你的手指头,是一种衰弱的气在顶你的手指头啊,还是一种旺盛的气在顶呢,还是紧急的气在顶啊,还是粘滞的气在顶,哪个部位在顶,这个通过什么去体会啊,这个通过你的心,因为你就是神气所合,什么是神气所合,神气化合的嘛,你就是你有这个能力,你先天就具备这个能力去感知同类。他的神气你的神气,你先天就有这个能力去感知,这个不是特异功能。那么每一个人生下来就有,比如说对眼神,对一下眼神就了解对方大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对你是恶意啊是善意啊,他怕你啊还是你怕他啊,两个人对一下眼神就知道了嘛,对眼神是什么呢,就是神和神的交接。目及而道存嘛,目及道存这两个人目光一碰,就心领神会了,道就在其中了,传承了,就在这里体现出来了。所以说我们学习学中医,怎么学啊,从神气方面学,用什么学啊,用心学,不要用教材学,不要用机械的方式学,用神学用气学,因为以后还会告诉大家怎么练气,神的存在方式,运行方式,气的存在方式运行方式,他们是什么样的规律,我们又是通过哪些方式,我们身边唾手可得的各种方式,拿过来去了解神气,那么这个就是我们学习气道的基本的立意点嘛。才能学好,那咱们休息五分钟吧,休息五分钟大家有问题问,没有问题我就接着接下来给大家讲。


说句题外话,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就是神气文化,书法艺术建筑,各种理论方方面面,世界观、医学,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在神气文化的基础上的,中国古人都认识到了世界是由神气形三届组成的,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那个山水画是吧,中国的泼墨山水画也好啊,还是其他山水画也好都是写意,画不求像但求神气,但求有气韵,这个直接就带出来了,什么叫神气啊,怎么来判断神气啊,这就要你心领神会,因为你也是有神的嘛,你才能体会对方的神,你要无神也就无法体会对方,什么叫气运啊,有气在里面填充,那个形都无所谓,画的那个形都无所谓,里面的气好不好是关键。现在那个动画片,尤其那个神话动画片,搞的都是激光来激光去的,这个是西方的物质世界,不对。大家要想看中国传统的动画片,你就看看大闹天宫就知道了,那个云是怎么走的,云形是怎么来回的变化,他里面充分的体现神气的文化,因为现在演的很多神话电影电视啊,电影之类的搞的都是西方那一套,他不符合神气的运行规律,神气也不是那样运行的,神气是不走直线的,很简单,世界都是曲线构成的,你看看云,哪有直线走的云,多多少少的都是曲线的,有的云他象一条链,你仔细看他也不是一条直线,你再看敦煌的壁画那种飞仙那种造型都是体现的神气文化。关于具体的我们会在以后的讲课当中告诉大家神气的运行规律,这个规律你掌握了,你就知道这个气机是怎么动的,人得病是怎么回事。

你看鼓出一个包来,怎么鼓出来的呢,就是气推动鼓出的包了,这个不是发炎,你看这个包红红的,一个包在那鼓着,是里面气的推动,经络堵塞,气聚向外顶,顶出来包来。你看磕这个脑袋,彭磕出来个包,这个包怎么产生的呢,是磕的时候把那个经脉给磕伤了,淤阻在那了,气淤在那不行,顶出来个包,那么这个包是不是当时就能下去呢,下不去,气散才能下去,淤阻的气怎么散呢,你把经络调开了,让气沿着各个的经脉让他化开,这气一散这个包就塌瞥下去了,慢慢平复,这个病就好了。你说你磕了一下,你伤了,出血了,出血了之后,这个血能凝结,那为什么能凝结啊?这是因为那地方的神他要保护你的身体,他自主的激发了凝结的这种功能,使你的血能够凝结,凝结之后结痂,结痂之后长肉,这些由谁来完成呢,由你的总神和当地的神配合完成。那为什么年轻的人磕了之后好的快,老年人磕了之后好的慢呢,就是因为老了,人的神气衰微,他的能力下降,导致你了磕碰之后迟迟不愈。那有的人身体很弱这一块长疮了,迟迟不愈,那怎么治啊,让神气充足一些,神气自己就会治愈那个地方,不需要人为干涉,这就是神气的自主性。

咱们看的是病人吃药啊病情好了,不是药让病好的,是药推动神气自主的去修复去调节使疾病痊愈,这个大家要搞清楚。你不要依赖一些偏方来治这个病,不要自己逞能,这个不是你治好的,是你帮助身体,身体的神气治好的病,神气有自主性,就是说你自己就能调病就能愈病,调病愈病的本事哪里来的,从你的神来的,是你这个总神和下边的各个的分神来完成,也就是说这个直接就否定了这个机械论,机械是由各个零部件组成的,一个东西就支配零部件,那这个机械论,这个不对,每一个零部件都是一个生命,你身体上的任何一个部件都是生命,无数小的生命组成一个大的生命,大生命组成一个更大的生命,大家融洽的生活工作,构成了你整个的人或者构成了你这个个体。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这个蚂蚁洞、一群蚂蚁,你看他是一个个个体,其实这么多蚂蚁啊比一个大神,只不过他是分散的,人细胞是紧密的结合,蚂蚁的细胞是分散的结合,每一个蚂蚁都当成一个细胞,所有蚂蚁往外出,你就相当于一个触手,触角一样从洞里面伸出来了,辐射到周边地区。蚂蚁回家了你就当做这个触手一下子又缩回去了洞里面一样,这本身这蚂蚁是松散的神气的一个结合体,这蚂蚁群落啊是个松散的结合体,人是一个致密的结合体,很多动物都是致密的结合体。乌龟到那个岛上某一天到那产蛋,这个小乌龟就到某一天孵化出来了,这个东西就可以把整个的乌龟的群都看成一个生命体,那这个问题就好解决了。

你睡觉那为什么你就知道十点睡觉,所有的细胞都开始睡觉,只是睡觉的轻重形式不一样,那为什么所有细胞为什么到那时候都睡觉了,就是因为众神相感都到那个时候睡觉。同样很多动物的回游,或者候鸟的迁徙,都可以这样来理解,比如说我们作为中国这个魂,你就是一个细胞,那中国有魂嘛,有魂,只不过站在你这个层次上看不到,中国什么时候腾飞什么时候崛起啊什么时候衰落啊,那么这个整个的是一体,这个是一个魂,你就是中国魂的一个细胞,这个同样就是说若把你比作中国魂,那你的细胞组成了整个魂,这个大家应该能够理解。



问:肚脐为什么叫神阙穴?

以后会跟大家讲经络的命名,每一个穴位的命名都有他的含义,包括每一条经脉的命名都有他的含义,神阙,阙是门户的意思,神是交通往来,就是神的交通往来的一个门户,那么肚脐叫神阙。那么气海,里面气的海洋,叫气海,里面充满了能量,很有能量这个气的聚集地,气海。什么叫经渠穴啊,经脉渠道,这个气灌充的很通畅的一个渠道,经渠穴。尺泽什么叫泽啊,沼泽,所有带泽字的都代表水洼的地方,当然不是水洼是气洼在那,带海带泽都是气之所注的地方。什么叫精明穴,为什么叫明呢,他的气很光明。你看很多胸部的穴位都叫神,有机会给大家讲一讲这个经络的命名,他都是从这个神气的角度去命名的,气之所注,气之所行,气之所发,气之所去,气之所聚,都是从这个层次来讲,你要说不了解这个神气文化的话,很多东西咱没有办法解释说清楚,说不清楚。所以说大家如果没有接触过啊感觉很突兀,无从下手,不知道从哪里学,应看什么书啊,和这个教材写有很大的出入,这个没关系随着咱慢慢来讲,我告诉大家应该看哪些书,应该怎么从那个神气入手,教材上的或者传统医书上的他那些理论我们如何来解释,我不想单纯的谈神气,还是希望能够结合传统的中医的术语来谈。

比如说我们马上来讲阴阳五行,五行是怎么回事,那么金生水是怎么生的?是不是金属融化就成水啊,这肯定不是,你这大笑话了,木克土怎么克的土?什么是木什么是土?这个都要跟大家讲,讲阴阳的时候,有时候阴生阳长,比如说你这个阴阳是对立的有是统一的,只说这一句啊你无法理解阴阳,阴阳相随相长相措相交相杂相间,阴阳相济,所有的这些东西他是怎么体现的,阴阳又是什么?这个咱们以后在讲课都会涉及到,也不能说系统就是详细生动的给大家讲阴阳的特性,讲五行的特性,讲八卦的特性,讲脏腑的特性,讲经络的特性,讲辩证的特性,是怎么的辩证,来一个病人往那一坐,什么病你得八九不离十能说出来,症状不一定能够说出来,有时候轻微的症状说不出来,起码你知道他肚子里什么气在那呆着,你应该知道,搭一下脉看一下神色,吐一下舌头看一下舌苔,基本知道他的身体里包着一股什么气,这股气靠什么一种神来统御。前两天一个病人带这母亲过来,舌头一伸出来白苔,厚腻,一看就是瘀滞之气停留在中焦,你不管这个瘀滞之气哪来的是吧,你第一眼就应该判断出来,瘀滞之气在那摆着,肯定中焦的问题没错,那怎么治啊,散其瘀滞,保持心情舒畅别生气多运动,把瘀滞之气化开这身体就会好些了。

问:晴天阴天雨天雾天的气机何在呢?

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这个《周易》里面有句话,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什么意思啊就是你要不理解的事情你要用比喻的方式或者说用类比的方式你去思考。你不熟悉的东西要用熟悉的东西来解释,因为天下万物一理都是一个道理,任何事物都是气组成的,气的运行规律都是一样的,你这个不理解用其他的东西去对比,近取诸身,身边的各种东西的变化比如水壶开,一杯水到那,水产生的对流,烟囱冒的烟,小狗叫两声,这些东西都是近取诸身啊,远取诸物,就是你身外的东西拿来做比喻,天地日月星辰都可以做比喻,都可以类比,近取诸身呢什么意思呢,哪里身体打个哈欠怎么回事,放屁怎么回事啊,这个一听水声响想尿尿怎么回事啊,别人吓你一跳,直哆嗦啊什么原因,有一个包一起浑身打一个激灵,你怎么回事,一上火这两天口腔溃疡,什么原因?那这些平时都要琢磨,思考,你不思考这些东西你就不是用心在思考,你久而久之用心思考就入神了,一入神你研究的非常精美非常到位,最终达到了入神的程度,就是说忘乎所以了什么都忘了,就想着一件事了,叫入神,入了神之后你就接触了神气文化了,因为摸不着看不见你怎么接触啊,你只有入神才能接触,打坐一样你不入境打什么坐啊,或者说学习神气文化套用老子的一句话,为学日益为道益损,什么叫学啊,不断的看书看多多的书,记多多的历史典故,很多理论灌到脑里,最后看的越多脑子越出问题,很多中西汇通的大家学来学去人格发生分裂了,他消化不了,脑子承受不了这么多东西,这么多思想的碰撞,碰撞出不是火花而是很多自己消化不了的一些怪物。

一门深入进去,入了神了就好,卖油翁一样,为什么他那个葫芦,一勺油一下子就给他倒到葫芦里了,葫芦上还方一文钱,这个手熟啊天天练,这么天天练怎么能那么准呢,又没有说计算机控制,一倒就进去了,这个入神了,心领神会了,拿来这一勺油倒到那个铜钱葫芦里,所以说我们学任何东西不求多,不要贪多,每一门学通了深入进去,门门通,大家道理都是一样的,你学医学好了为人做事你也能做好,你为人做好了你行医也行,只不过中间你要学习技术的东西,比如说你这个为人比较缓和那么他开的方子也缓和,为人急开的方子也急,为人弱开的方子也弱,为人中正开的方子也中正,这为人偏斜开的方子也偏斜,用药也偏斜,这个所有的东西都是一样,他这个人邪写的字也邪,你可以去看他的字,这人圆滑写的字也圆滑,方写的字也方,所有东西都是一样,一气贯通,一点知天下嘛,一粒米知道大千世界都是从这里引申出来的。

所以说我们学习只要学好了气道各方面触类旁通,什么都懂了,不用学那么多东西读万卷书,几千年下来书多如牛毛,读不完,有人说你读《大藏经》,读完你就成佛了嘛,你就可以傲视群雄了嘛,不可能的,你再读那么多大藏经,你也成不了佛,你也不能傲视群雄,你还得在道理上明白,不在乎读多少书,在乎是不是能够了解自然规律,了解自己的心性,了解自己的神识,这个是最关键的。

那么阴天雨天雾天晴天,咱们说过天地要气交,天地不交那么就是天地会盟,天地气交就下雨,那么你把这个喜怒哀乐用在这个上面,人高兴的时候就是晴天,不高兴的时候就是阴天,人哭的时候就是下雨,人凝重的时候就是雾霾天。气开则是晴天,天地气交就是下雨,气压抑就是阴天,气混蒙就是雾天,气动荡就是飞沙走石狂风暴雨这样理解就可以了。气激荡就变成了雷雨天,气气相磨就产生了雷电,就个是在古书上有明确记载的,暴气像雷,都是相通的,人与天地相参嘛,天人相应嘛,为什么会应啊?都是气气相感,咱们说过今天就不特别深入神气的规律了,只是咱们简单的跟大家说一下,有什么说什么,你不感这东西就通不了,电流不是一个电子跑到那边,而是电子互相碰撞互相感应产生了电流,感应线圈是吧,电磁场是吧,都是感出来的,那么同样我们这个神气很重要的一条规律就是感,关于放水龙头这边想撒尿,你说中间有什么物质往来啊,没有,就是感应到了,有人闻木声惕惕然,刮锅的声音他就受不了,你那个木头吱吱的相互摩擦,两个木头夹的声音,像木头椅子咯吱咯吱的那种声音很多人听不得,这个都是感应到的。那望梅止渴,那么这个都是神感,其实没有吃到梅子没有吃到嘴里他就能起到止渴的作用。

问:两性相感到底什么是相感呢?

你想想感情是怎么相感的,你知道这种是怎么感的,没有感神气是很难交流的,如果都是物理的传递那就坏了,那么怎么去判断自己的相感是正确的呢,多磨练,多认识,凭经验慢慢你就心领神会了,就像那个炒菜放盐一样,放多少盐呢,难倒每次炒菜你都要拿那个量杯量一下放几克盐嘛,那不是这样,拿勺一舀放一些你感觉还不够又加了一点,吃饭的时候刚刚好,那么这个就是长时间磨练出来感到,象咱们跑步一样,从小锻炼的走路的能力,长大了跑起来你不会摔跟头,基本不会摔跟头,可能一千次一万次你能摔一次,大部分时间不会摔,那么这个就是你的神之间的一种感应,是一种协调配合,但你不会说再跑步的过程中,你还要用你的大脑控制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迈到哪个位置上,多少厘米,这个不会,抬脚就跑,大家想过没想过这个为什么呢,神和神之前长期交感产生一种默契。



我不知道大家大部分是什么样的底子嘛,如果想学中医的话,我建议要正视神气,今天开门见山就跟大家讲了这个世界观,神气文化,大家回去思考一下,如果不能正视神气,只认为这个世界是物质的,是科学的,那么就不要学中医了,不要因为陌生而忽略或者拒绝,你陌生才代表着你不足,你越陌生你越要学,否则你就是固步自封啊,你不能前进啊,你都熟悉的东西你还学什么啊。那么中医是在神气文化的汪洋大海上的一滴,你光要这一滴是不行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无是有的基础,有的是无的发用,各有各的的用处,因为有了一了才有了二,如果把一楼都刨了那么二楼也就不复存在了,如果大家上来就学医,我劝大家不要学医,因为你上了一楼才能上二楼,文化是一楼,你一楼还没建立,学什么二楼啊,很多学医学来学去的最后发现还没学成啊,传统文化学不好,医没法学,你如果只想把他当成一种专业的医学来学,那么不要去学,如果不能运用在这个神气文化世界观人生观中去学这个中医,那中医不要学,没什么意思,他不是一门技术,你说艺术也行,但是远远超出了艺术的范畴。

中医是根植在神气文化当中体察人体奥秘的一支,如果你仅想开一个方子就能治病你也不要学中医,方子好开,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开方子难,我可以告诉你一个方子,治常见病非常有效,你只要照这个方子去做就行了,几种常见病几个方子对应可以治病的,没什么问题,有可能比专家教授治病还要好,还要快,但这有什么用啊,你学一辈子你可能拿这个方子去赚很多钱,到老了死守这个方子再传给下一代,那这个没有什么意义。很多有一个方子要保密谁也不能告诉,感觉拿这个方子当宝贝一样,这样中医就没有办法发展了,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这样开方子呢,他如果加了一个症你这个方子不灵了,独守一个方子就没有意思,很多医生拿出很长的时间去研究一个方子,希望攻克某种疾病,这个路子走的就不对,看似捷径其实走远了,没有从道理上明白。道理上怎么明白呢?内则观其身,外则观察这个世界,最终确立你的世界观人生观,这个最重要,应用于人身上,就是中医。

还有一定跟大家说一下学中医啊,中医之所以难学不是中医本身难学,是因为学中医的错路岔路太多,大家上来拿一本书,你说《黄帝内经》你能看懂嘛,看不懂。那怎么办呢,你又想看《黄帝内经》,那怎么办呢,看注解,可以讲大部分注解都是错的,错路或者岔路,包括解释伤寒。昨天我看那个《周易参同契》,前两年看的,谁做的注啊可能很经典的一个注啊,那个注就错了,如果说通过看注解想了解原文的话,南辕北辙看不懂《周易参同契》,直接读原文很明晰,你建立在神气的基础上就能读懂,很多书都这样,我不建议大家上来看明清的书,民国的建国以后的书不建议看,那么这涉及到一个很关键的一个问题,对初学者应该看谁的书,那没书可看啊,初学者古文不过关,古文太差,那么这个就是文化的割裂,语言的割裂,首先简繁字,是吧,繁简字,第二个是文言文和现代的白话文,把大部分想学中医的阻挡于真正中医的门外,那么好你看注解吧,或者看翻译过来的白话文,你这就坏了,看注解是错的,这个翻译人的水平就在那摆着呢,大家都知道,翻译过来的没什么意思,因为《黄帝内经》很多白话文,简直他自己都读不懂《黄帝内经》,他给解释成白话文怎么看?没法看,所以说中医难学不在中医本身,而在于错路岔路太多,可见大家都走向一种错路,一去不回头有的学到老不回头。都说要想学好中医很困难,尤其现代人,怎么办呢,没办法,从传统文化学起,从古文学起,从经典学起,经典的注解不要读,不要听他那种解释越解越错。

关于修道多说一点,现在修道者多如牛毛,成道者凤毛麟角,为什么呢,把修道人搞复杂了,现在是混乱的一个年代,传统文化没落的一个年代,不管修道还是学医搞的乌烟瘴气了,以人为代替天为,以假乱真,以错路代替正路,很多东西学来学去越来越复杂肯定是错的,这个不用说。请问老师修道的书籍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可以读嘛,当然可以读啊,读那几部经典就行了,庄子老子的,《悟真篇》《周易参同契》《修道真言》,还有什么来着,忘了是什么了,你就读大家的书就行了,读不懂也读,注解不用看,尤其清朝人写的著作,并不是说贬低清朝人,清朝人很多厉害的,估计也不知道谁厉害谁不厉害,他写的注解是原文的三十倍四十倍,那样的注解都不用看,你想想看三十倍四十倍,你是看注解啊,还是看原文啊,一句话解释半天,都把你绕糊涂了。

比如说解释玄关一窍,我看那个解释玄关一窍,那简直是花样百出啊,玄上加玄,最后把你搞的迷迷糊糊的。什么是玄关一窍根本就不知道,你也不可能知道,什么理论方式都用上了,来解释这玄关一窍,本来不是很难解释的一个东西,让人解释的乱七八糟,玄关非凡窍,他是在哪在哪,搞的人心里都紧张,怎么才能进入这个玄关一窍啊。你就读读这个《悟真篇》就可以了,里面都是大道理,这个大道理的基础上你才读其他的书,说的很明白。比如说这个《悟真篇》有一句话,“房中空闭尾闾穴,误杀阎浮多少人”,大概的意思就是说修道啊,要闭尾闾穴就是绝欲了,这就一条就枉杀了就是耽误了多少中土的人啊,人生不在于绝欲当然也不在于纵欲。读一读这个《悟真篇》写的真好,真是得道人写的,“不求大道出迷途,纵负贤才岂丈夫”,每一句话都发人警醒,尤其关于他这个阴阳五行的论述,功夫到位,还有这个《参同契》,前两天我读过《参同契》,这次正好有机会又读了一遍《参同契》,这个《参同契》原文直接读原文,深入阴阳之理。以后给大家讲阴阳的时候,我会细致的讲一下阴阳的运化的道理,可见这个阴阳的理论和气的理论啊是一同的。一分二二分三嘛,不断的分下去,比如说阴阳卷舒那确实是阴阳的卷舒,什么是卷呢,卷在一起,一团阴气可以卷在一起,一团阳气也可以卷在一起,阴阳可以互卷,阴阳可以互包。舒什么舒啊,像叶子一样展开,阳气舒展开来,阴气舒展开来,阴阳之气相互舒展开来,这些气都来源于气的体查,你没有气你怎么体现阴阳的卷舒啊,云卷与云舒,龙虎相啖时,什么叫龙虎啊就是阴阳嘛,怎么互相吞噬啊,阴吞阳,阳吞阴,互相包卷。说阴阳氤氲万物化醇,怎么化的,阴阳二气是交融,繁杂,化生外物的,这些都是通过气这个媒介来体现蕴化,不然的话这些东西没法说,他太抽象了。

《四圣心源》这文言文不是很难,可以读嘛,很多医家的书都可以读,但是你必须在熟读经典的基础上去读,不然的话你又要偏。我建议大家要背经典,《黄帝内经》不难理解,《黄帝内经》在那个四书五经当中算是白话,没有什么难的,为什么不拿来读呢,尤其《内经》到后面讲到一些具体一些病症细节性的描写的时候,都是从气机的角度气化的角度去描写的,大家可以往后面看,看不懂的就略过去,尤其细节性的精彩的描述非常值得玩味。比如说这个寒性肿瘤的描写,打哈欠等都有一些描写,对卫气循经走向,对营气循经走向的描述,你看他是怎样的描述。用的字形象的体现了这个气的运化,古人选字选的非常精到,之所以那样选这个字是因为想方设法想体现这个气的运行。



我想是这样啊,关于气的运行啊,我想在说阴阳五行八卦五行的过程当中把气的道理慢慢的告诉大家,如果上来就告诉大家,估计怕大家到时候摸不着头脑,讲来讲去光讲气了,什么也看不到摸不到,我想在阴阳五行八卦脏腑经络用方用药诊断这一块,顺带把气的运行规律告诉大家,所有东西都是为气服务的,为神服务的。

问:中医的营气和荣气有没有区别,

营气和荣气是一个,营卫之气荣卫之气营荣可以说是一体自有或者都想解释一个东西,什么是营,营养,什么是荣,荣养繁荣嘛,是一个东西,营气卫气中气肾气肝气脾气经气都带一个气字,为什么后边都带一个气字啊,水谷之气,二气相搏,博阳则热,博阴则寒,都是在说气,所以说《黄帝内经》是一部写气的书,神的大的指导下是在写气的一部书,如果说你读来读去你读不出这个气来,《黄帝内经》你没法学。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气怎么行,卫气怎么行,这个你首先要知道气的运行规律,进一步才能学习他的经脉循行走向是怎么回事。

还有一点这个气是分层次的,有浮气有里气,中气外气,《黄帝内经》所说的气他只是展示了气的一个层次,经脉也是一个层次经脉,他深层次的经脉深层次的气机《黄帝内经》他也没有说,如果说你想进一步了解,你可以读一下《黄庭内景经》,他所谈的要比《黄帝内经》气的层次要深一个层次,所以说大家也不要把《黄帝内经》啊作为一个绝对的权威来看待,都是阶段性的,《黄帝内经》上没有涉及的不一定不存在,比如说中脉《黄帝内经》就没有谈,前边谈了一个任脉后边一个督脉加十二经脉,八奇脉,你看这有条非常重要的经脉没有说啊,就是从脑顶上一直到会阴这中间一条,这中脉没有说,佛家道家都说了,这个是不同层次不同的体现,大部分病不会是中脉的问题,一般都是外经外边层次的经脉有问题。

还有很多病啊不是单经单脉的问题,尤其现在很多慢性病,拿那个针去调单经单脉是没有效果的,都是整体出问题了,整个一团气出问题了,咱们一看整个一团气发黑,发灰发红,发青这团气,这个都是气的一些描述,看整体,就一定不要被形体障碍住,要通过形体看到背后的气,那么我们在认识上就上层次了,这也是我们一个人突破形界所必须的,你要突破不了形界,你就在一种幻像中,你就被幻想所拘束,你这幻想是形的物质的幻像。
 
阴阳

这节课讲阴阳,这几天我在考虑这个怎么讲阴阳,这个涉及面太大了,非常泛泛,真不好讲,刚才又翻了一下大学教材关于阴阳的论述,也是比较全面的,历代古人先贤对阴阳穷尽气力,写成书也好,流传下来,口诀也好啊,就是告诉大家阴阳是什么东西。阴阳也是我国特色了吧,几千年来中国人就爱谈阴阳,大家看到什么阴阳鱼,那就知道这是中国的东西,不管是走到哪儿,一谈阴阳,就会联系到中土,那咱们这个中医,也是建立在这个阴阳的基础上的,咱们的中国文化,也是建立在阴阳的基础上的。


太极嘛,太极生两仪,什么叫两仪啊,就是阴阳两个方面。那这一块由于一节课来讲的,就讲一节课,不想展开来说。我觉得能对大家有启发的我就给大家点一下,其它的需要大家平时不断地看一些传统的书籍不断熏陶,熏陶到一定程度,你自己就会能感悟,但是感悟多少,要看大家的悟性,可能要拿出一生的时间来感悟,或者几生的时间来感悟,就一个阴阳,说不清。


那么大家知道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那这个无,一动就是二,你一动就有动静,动的时候就是动,停下来就是静,就是有正反,有上下,四面八方就出来了,这就从一种就生出万有了,那一开始生的就是两方面嘛,从绝对变成了相对,就有了阴阳,这个就是阴阳产生的一个动因。一动念,就有了目标,目标之外就是一份阴阳。你头一抬就有上下,你这人一站着,就分左右前后,所有的这些都叫阴阳,这是老祖宗对自然的一个根本的认识。

那么这个对大家有什么用呢,这种事物是非常巨大,首先远了不说,给大家树立这么一种观念,你考虑问题要周全,你考虑任何问题都是两面的,都有阴面和阳面。那个阴阳两面让我们能够全面的考虑问题,不至于走偏。这也就是自然的一个道理,任何事物有得必有失,有光明就有黑暗,有善良就有邪恶,有天空则有大地,有方则有圆,有臭则有香,有美则有丑,有善则有恶,所有都是相对的,你只要是想到的事物都有反面,这个两方面合起来就是一,这个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整体的世界观、处世观,所有的都从这里来发源。


比如说一个人消沉了,消沉的反面就是积极、高兴,一个人成功了,它背面就是失败,那这个失败怎么来说呢,这个成功和失败是两方面,这个你成功了就有人失败。你这方面成功,那方面就失败。你现在成功了以后就失败,这是三方面。一方面是你成功了,别人就失败,成功失败都是相对的,你挣到钱了,别人肯定要赔钱,这个是一个规律。你的小圈子成功了,外面那个大圈子就失败,就象炒股一样,你挣了,他就赔嘛。那么第二个方面,你这方面成功,那方面就失败,你工作,是个工作狂,你工作成功了,可能家庭就失败,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嘛,你这方面成功了,那方面可能就失败,你用脑成功了,体力方面就失败。当然,这是相对的,这是占用性的,你占用了这边,那边就没有占到,你的脚,当你跨进这个屋子里,你就失去那个屋子。什么意思呢?这直接指引了我们整个的世界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永远不可兼得,就是说你想全占有,那是不可能的。有好多人,精力充沛,希望什么都占有,十全那是不可能的,月有阴晴圆缺嘛,那为什么古人要到九,不要到十呢,九为吉数嘛,再走就过了,就回到了反面,就是咱们知道的那个金鱼和渔夫的故事嘛,要金盆,要金鱼侍候他,结果最后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物不可以过极嘛。然后第三个,这个阴阳啊,现在阴以后就是阳,现有阳以后就是阴,现在成功了以后就是失败,现在失败了以后就成功。关于这三条,如果大家能够熟练运用,辩证思维,受用无穷。你成功了,你阳了,对方就阴,你成了对方就失败,你这方面成功了,那方面就失败,这方面阳了,那方面就阴。你现在成功,以后失败,现在失败,以后成功。


大家仔细想想,在大家遇到挫折磨难的时候,大家想想我说的这三句话。当大家成功得意的时候,想想我说得三句话。这个简单的阴阳成功失败的观念。就可以让我们终身受用。推而广之,任何事物都是阴阳两个方面,比如我们这个人,从气道的角度上来讲,人就是一团气,分清浊。首先这团气分清浊,上面气清,下面气浊。那从前面后面来说,人背为阳,腹为阴。人团成一团,外面是阳刚之气,里面是阴柔之气,里面是阴,外面就是阳。那么分里外,里面是阴,外为阳,人皮肤、四肢等外面的为阳,里面的内脏、深藏在里面的就为阴。


那么里面的脏腑来说,脏藏精为阴,腑运化为阳,那么这个又分阴阳。那么光单就五脏来分,两种分法,一种分法从体上来分,一种分法从用上来分。那么从体上分,肝肾为阴,心肺为阳,脾居中央就不算了。那么从用上来分,从发用上分,心肝为阳,肺肾为阴。那接着再往下分,说上面的两个脏来分,肺为阴,心为阳,从下面两个脏来分,肝为阳,肾为阴。那么再往下分,就拿一个心来分,心外为阳,心内为阴。拿肾来为,肾外为阳,肾里为阴。就用这个无止境的二分法,不断地分下去,让我们知道所有的事物都是由阴阳二极组成的。


那这个就相当于我们计算机的二进制一样,现在我们在电脑上所看到的东西,都是由0、1代码组成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但是我们的阴阳可以无限分下去,那么有人就说了,无限分下去,分分分,分到哪去了呢?其小无内,其大无外,象这样如果说刨根问底的话,这个问题就无法解决了,为什么呢,因为事物向内和向外不是线形,什么是线形,你一个逻辑思维,分分分,能够一直分下去,就个就是线形。那什么不是线形,分下去,分到一定程度,分的概念就不存了,也就无所谓分不分,最终由有化无,由实化虚,虚到一定程度,分的概念就不存在了,因为阴阳的概念就消融在里面了,所以说大家不要问这么可笑的问题,也就是说分阴分阳,分到最后分什么了,无限可分了,这不是线形,就象我们询问宇宙大来大去大到哪儿去了,大到宇宙之外还是宇宙,这种思维也是线形的,不符合我们气道观念。


所以说很多这个佛经上啊,告诫书里啊,或者真人,碰到这类问题是不回答的,这类问题是俗人问的,常人问的,不值得回答,所以我们学阴阳啊要跳出线形思维的观念,什么观念,把这个阴阳啊当成一个就相当于我们切蛋糕一样,不断切来切去的。这个是简单跟大家说一下这个阴阳的二分,然后这样,这个阴阳啊,不是我在这讲,罗列多少多少条的,它是一个需要大家去感悟的概念,也不是一节课能说清楚的,那么也希望我用了一个小时来说阴阳,另外一个小时呢,希望大家来提问,来阐发阴阳。那么我想从这么几个方面啊,简单给大家说一下,阴阳重要的问题。


一个是不要轻谈,不要轻易地谈阴阳。第二个,咱们还是立足于中医呢,辩证开方不要偏阴偏阳,阴阳是个合和体,它不能偏一边。这第三,阴阳从哪里生出来,这个要说一下。第四呢,阴阳如何合和,合和在一起嘛,怎么合和?第五个,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个给大家剖析一下。为什么拿这几个题目呢,因这几个题目可以讲得生动一些,切合实例,对大家临床、实践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其他的关于阴阳的一些基本的概念,大家可以看书,感悟一些,给我提出问题也行。


1、不要轻谈阴阳:

第一个,给大家说阴阳不要轻谈,什么意思呢?那这个阴阳五行是玄机,玄而又玄。有人可能喜欢,读了很多书,天天大谈阴阳,什么东西都要谈阴阳谈五行,谈八卦,看病开方,不断去应用、组合。可我这个跟大家讲气道的时候,给大家说过,说有什么落到实处的时候,就是说要看病,我们要做起事来,我们要知道阴阳指代的是什么,我说过多次,这时候啊,这个阴阳是代指,如果一个苹果放在这,你说它是阴还是阳,你得有参照物。它跟那个方盒子来比,它是圆的,那个盒子是方的,从这个方面来讲,方是阳,圆是阴。那么从一个苹果跟一个盒子比,还跟一个盒子比,从生命的角度来讲,苹果是有生命的,盒子是没有生命的,有生命的为阳,没生命的为阴。那还跟这个方盒子来比,大小来比,苹果小,盒子大,小为阴,大为阳。那从坚硬度上来比较,苹果坚硬度差为阴,盒子坚硬度强为阳。


这个说得是什么意思呢,你要知道你所说的阴阳是指什么。《内经》上经常说,从阳化热,从阴化寒,那怎么才算阳,这个阳指得是什么,怎么才能从阳化热,从阴化寒了,象这样的话,不要一带而过,要分析。《伤寒论》上也有很多这样的话,发于阳者,发于阴者,什么叫做发于阴发于阳,这个阴阳又指什么?那么古人啊,他是清楚地知道这个阴阳是指什么,有时候说话的时候,你要把阴阳后边这个说明白,比较费劲,他为了体现这个,他直接说,从阳化热,从阴化寒,发于阳, 发于阴,只能这样来说。但是我们作为一个读者,作为一个研究者,你就要揣测它后面说得是什么,这个在读古书的过程当中啊,你读多了就知道它说得阴阳指代是什么了。所以说大家谈阴阳的时候,可以谈,但是你要知道阴阳后面的东西,比如说我们学气道,我们一定要把阴阳落到这个气态上。什么叫气态啊,气的状态,它是收的是放的,是动的还是静的?是刚的是柔的,是曲的是伸的,是乱的是直的,是有神是无神,是新的神,是足啊还是不足,是有神无神,心的神这个是足还是不足,从这方面我们知道这个阴阳指的气态是什么。在我这儿来学气道的人基本不用阴阳,因为阴阳它只是一个辩证思维的东西,如果你清楚的知道这个气态,你完全可以不用阴阳去解释。

那这里给大家说一下肝阳上亢这个词,这个词,你看《内经》嘛,之前没有说肝阳上亢这个词,后来也不知道从哪儿开始有肝阳上亢了,写在这本书上有肝阳上亢这个词,描述乙肝这个症状啊是不可以用肝阳上亢这个词的。首先这个阳指的是什么要明白,如果肝阳上亢,肝阳指的是什么不明白的话。咱们从这个气道上来讲的话,所谓肝阳上亢指的是,比如一个人生气了,是肝阳上亢;紧张了,是肝阳上亢;诱发脑溢血,发怒,头涨了,引发高血压,这样很多都可以说是肝阳上亢。头晕,迷糊,耳鸣这都是肝阳上亢。但是他用这个肝阳上亢描述就不对,他用这个词描述就不对。

肝、阳、上亢,其实他想说的就是一个气逆,人一发怒,气逆,肝气上逆,不只肝气上逆,心肝脾肺肾气俱上逆,只是肝气表现更强烈一些,为什么?在谈气道的时候已经说过了,这里不多说了,为什么独肝气上逆的厉害?那么肝气逆举向上的时候,肝中阴阳二气均向上,他不会说阴阳二气离绝,肝阳向上这样子,肝阴还在里面呆着呢,不会这样子。那么我们与其用肝阳上亢这个不准确的词来形容,不如用肝气上亢这个词来形容,或者肝气上逆来形容更妥当一些。他这个阳想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啊,就是肝气上逆,爆而为刚,向上爆发,用刚用柔嘛,气一下子胀起来了,表现刚性,这种刚性就是阳,其实他这个肝阳上亢想说明这个问题,他这个肝气上逆,表现出刚性之性,叫做肝阳上亢。那么可能原先创立这个词的人,他多少了解一点,知道是怎么回事,但用了肝阳上亢之后就坏了,大家不知道怎么回事了,以为肝中的阳上亢了,这个时候肝阳上亢,说肝气上逆好一些。有的肝气上逆比较隐秘,他的阳性表现不足,可能他就会头微晕,耳微鸣。如果说肝阳上亢,肝气上逆表现得很刚爆的话,呕吐啊,头痛啊,脑溢血啊,这样一种阳躁的形式。所以说我们刚开始的时候一定要慎谈阴阳,因为阴阳不好谈。

那今天我准备这个课准备的时间也比较长。原来想写点东西,后来也都作罢了。因为这东西不好谈,你要系统的谈没法系统的谈,只能这样,跟大家交流过程中我想到哪儿跟大家说到哪儿。不要谈阴阳,就像谈口头禅一样,最后都成口头禅了,没有心领神会的机会了。尤其我们碰到一个病人的时候一定要知道阴阳背后怎么样一个事实。那比如说这个年轻人,或者男人,一般现在男人比较关心肾的问题。老有病人问我,我这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我就跟他解释,说这个阴阳啊,它也要和合的,他不能单纯的说分阴分阳,人虚啊一起虚,你只能是偏阴偏阳。后来我干脆直接就说,他问肾阴虚还是肾阳虚,解释不清。

大家在谈阴阳的时候,一定要知道这个后面的气态是什么,因为我们是学这个气道中医的么,那么直接把它落实到气态上说反而容易理解,否则直接从阴阳上说虚无缥缈,不落到实处不好说。有时候你说的阳和他说的阳不是一回事,那就像一会儿可能要谈扶阳这一块,跟大家先掰哧掰哧。所谓的扶阳,几次偷换概念,都不知道阳指代什么,欺骗初学者,造成很不好的影响,那这个问题我们就说到这儿。如果大家从气道的角度,阴阳可以放一边,但是可以随时拿起来用,因为你知道气态的后面是什么。如果不知道就不要随便说阴阳。

2、看病、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偏阴偏阳

那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看病、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偏阴偏阳,阴阳是和合的嘛,这个问题很大。现在自从朱丹溪他这个“阳常有余阴不足”,这下坏了,把这条立论抛出来,作为理论基础,来应用到他的临床实践当中,又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家知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这肯定是错的。阴阳和合,阴阳平均,阴阳是统一的嘛,一而二,二而三,三而四,四而五,怎么可能是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呢。你只能说某一个时段,某一个阶段,某一些人,他可能阳气多阴气少,但是你作为一个立论拿出来,作为一个理论基础拿出来,这个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古人也犯这样的错误,今人犯的就更严重了。阴阳是和合的,我们作为一个人来说,人必然是一个生命,他就不会严重的偏阳也不会严重的偏阴,他是一个阴阳的和合体。

像地球,有这个地壳地幔,拿地壳来说,还有大气。作为一个生物圈,在哪个地方生存呢,也就是地下200米,地上200米,400米是生物最多的。那为什么这一段空间生物最多呀,这一段空间既不太上也不太下,既不太热也不太冷,既不太旱也不太湿,既不太光明也别太黑暗,正好是阴阳和合的一块地方,只有这样的地方才能孕育出生命。那么人作为一个生命体也是生活在这么一个生物圈,不会极阴极阳的,只能是平阴平阳,阴阳和合。像电视里边演那个矿泉水,采自深藏2000米还是几千米的地下,深层岩石里的水,纯净,卫生,大家喝了有益健康。每次看到类似这样的广告,我就想笑,大家想一想,这是极阴之地啊,那样的水你敢喝吗?深海鱼油之类的,大家都不要尝试,不要往两个极端走,极阴极阳都不是生命的本质,都不是生命所喜好,都不要往极阴极阳方面走。

很多人愿意猎奇,觉得极阴极阳有好东西。其实跟大家说,道贵虚无,道贵平常,这些话我们都听过,道对生命所益的东西都不是奇特的东西,都是平常的东西。平常搬柴运米,平常生活,平常食物当中才真正有道。你跑到阿拉斯加找深海鱼油,你跑到北极跑到赤道找去,你怎么找也不会找到生命真正需要的东西。就像我们北纬30度这一块是文明最灿烂的区域,而赤道没有这样的文明,北极也没有这样的文明,就北纬30度。古巴比伦、希腊啊、中国啊,都在这条线上。大家找方子找一些奇奇怪怪,劲儿很大,很猛的方子,这样都不符合道的中庸这个理论基础,平平淡淡乃是真嘛,很多人轰轰烈烈干一辈子,干到最后才发现平平淡淡乃是真,什么是真哪,就是真实如常。

所以今天我这个题目就是不能偏阴也不能偏阳,就像一个人,你不能过于卑贱,过于卑下,也不能过于高傲,高亢,不卑不亢,既不卑也不亢,保持中庸,孔子不是说人的视线上面不能裹帽子还是怎么着,下面不能看着脚尖,忘了这话怎么说了,就是说人这视线呢,要中平的往前看,不要往上看也不要往下看,走路不疾也不能不徐,要正好适中,要徐而不滞,疾而不暴,你走快了但不刚爆,走慢了但不凝滞,处在一种中型的状态,人就这么一个和合体。

朱丹溪所说的阳不足阴有余,这个是不对的,然而现在扶阳派倡导的阳不足阴有余是不对的,要出问题两个一块出问题,阴阳一块儿出问题,怎么可能阳出问题,阴不出问题呢,阴出问题,阳不出问题呢。两口子过日子,可能是单方面的问题么,如果这日子过不下去了,从来不是单方面的,都是双方面的,一个巴掌拍不响,都是两个巴掌拍,有响有应嘛,这边响那边应,这边唱那边和。这个是中国古代,关于阴阳理论的一个阐发,叫阴阳相赶,你赶我我赶你,阴阳相齐长,你长一寸我长一尺,你再长一寸,我就再长一尺。这就构成了有规律的整个世界。阴阳和合,不从单方面出问题,出问题都是双方面的。所以你益阳一定要照顾到阴,益阴一定要照顾到阳,这是我们治病的一个基本原则。

扶阳派,这个人我就不点名了,大家看了就知道,他把白芍拿了,发明了一个桂枝法,这个估计是会让后世贻笑大方的。这个桂枝白芍这二味药相配就体现了和合,是个夫妻方,你把白芍拿了,这个方子不就一边倒了吗?桂枝姜枣草都倒一边去了,谁来益阴呢,桂枝这味药很容易伤阴啊,不跟白芍配很容易出问题啊,搞个桂枝法,这么个大法,这个简直是不通医理,居然现在这样的人也能这样大放厥词,这个他还有一种说法,他说这个扶阳是扶阳气,这个扶阳什么意思,只要把这个阳扶起来了,阴自然就好了。这个说法有问题,看似正确,实则违反了基本阴阳的理论。

很简单,我们打个比喻,一男一女两口子饿了,给男的饭吃就是给女的饭吃,你说这话对不对,光给男的一碗饭女的不用给,男的壮了女的就自然壮,这话明显有问题,大家应该能听出来吧。这个阴阳啊,比如说你承认这个阳有问题的同时,不能只补阳吧,说阳自然能带动阴,这个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但是这个普遍的道理是阴阳要双补,阳喜欢温,阴喜欢凉。这个阳啊,用温凉不用寒热啊,这个寒热走极端,大家开方子的时候不要过阳,这个方子不要过热,也包括寒,但可以温和凉,麦冬是凉的,它有很好的滋阴效果,知母是寒的,它滋阴的效果就很差,还伤身,知母黄柏,那温的,白术是温的,它可以健脾温阳,那你如果大量的用干姜就不好了,它过热,容易伤阴。有临床基础的都知道,要是这样的药用在人身上很厉害,而且伤阴伤阳。

所以我们一定要秉着中平之法,去看病开方,处世为人。你看这个人脾气很温和,不温不火,有厚德者,这个就是一个大家所赞扬的人。这人不行,脾气太暴,暴若雷,这就是偏热了,偏阳;还有的人,冷若冰霜,对谁都爱搭不理的,阴沉着脸,这也不好,这偏阴了,偏寒了。偏阴偏寒都不好,大家开方的时候不要开一边倒的方子,要么都热要么都寒,这都不对的。



还有一个问题要澄清一下,这扶阳扶的是什么,是这温热吗?显然不是,现在扶阳派偷换了一个很严重的概念,把这个热当成了阳,这很可笑,这热怎么可能是阳呢,一身阳气和一身阴气,就用寒热代表,这个非常错误,同时把这个阳,附子这个热,把附子和热又挂钩,这个附子就变成了阳,说要讲扶阳,就用附子,这欺骗了很多人,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以后有机会给大家讲为什么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这形成了风气,要改也很困难。附子是毒药,偶一用建奇功,不能把附子当成平常的家常便饭来吃,益不了阳,也通不了阳。

人身这个阴阳从哪里来,一说寒了就说是阴气盛,一说热了就阳气盛,不要这样考虑问题,寒热只是阴阳的一个表现形式,不是阴阳,人一冷了就用热,一热了就用冷,这种考虑问题是简单的考虑问题,这就象西医治疗发烧感冒一样,他不是发烧吗,体表三十八度五,高于人正常体温,就用冰来镇,这不简单吗,热则寒之吗。咱们学气道就知道,这种考虑问题过于简单,而且是错误,他发烧是因为寒袭于表,表气闭,里气不能外升,郁而发热,你一解表,一震开,里热得散,这烧就退了,很多中医也走西医简单思维这条路,说你一热我就用清热的药去搞你,搞来搞去把正气伤了,这个病邪入里传变多端,迁延难愈,所以千万不要“寒则热之,热则寒之”这样简单的治疗手段。

现在大部分人身体弱怕冷,说这个怕冷,大量下附子,原来网络上有搞附子派的,刚开始的时候很见效,后来越来越严重,这样的例子太多,这个就是受这样的蛊惑。所以在这里给大家提个醒,人是阴阳的合和体,要平阴平阳,不要暴阴暴阳,不要偏于一端,你只要用这个中平思路,很多病都可以治。当然这个“扶阳派”也是矫枉过正,也是从清热过来的,清热统治了很多年,十来年吧,什么都清热,只要有火就清热,这个火啊很多是郁火,你散气郁,畅其气,火自消,没有必要去清,什么龙胆泄肝汤,还有很多人大便便秘啊,经常吃泻药,这个也不对,“不通则通之”,这个看似正确,实际里面不对,他这个便秘不是实症,尤其是坐办公室的,不运动,也不是虚症,是不调症,气团不调,呆滞在那里不动了,他又弱又呆滞又板结,导致便秘,则达之、畅之、运之,很简单的三味药吧,治通常人的便秘,白术、茯苓、陈皮,煮水频喝,说如果有燥结,加麦冬,很简单,切不要用大黄去泄,这就涉及到气的性质,为什么不能去泄啊,咱们讲到阴阳的和合,阴阳的出生的时候就会知道。用药在平,不在极,用药在缓,不在躁,用药在和,大家要多体会。

怎么出来的阴阳啊,一个人身体差,那个肾阴、肾阳,怎么出来的啊,肝阳怎么长出来的,肝阴怎么长出来的,这个我们要知道,你身体里的阴气阳气是怎么生出来得,比如一个人很弱,他慢慢强壮起来了,那他的强壮必然是阴阳气共同生长出来的,不是阴气盛,阳气盛,而是阴阳合气生长出来的,这个我们就知道其实是几个阴阳的层次,我们学过道的该知道,这个纯阳之体,这个阳指的是什么,是指的他这个阴阳和合这个整个的气机处在一种正而无邪的状态,这个正气满而充盈的这个状态叫做阳,反之,残弱、偏颇、不调、呆滞,这种气机,我们管他叫阴,这个就不是身体里阴气阳气宁和的那个阴阳,所以我们如果说扶阳,扶的什么阳啊,扶的是什么,扶的是畅达、饱满、丰沛的这个阳,这个东西不是热药能解决的啊,如果下热药能解决,大家都去烤火算了,一人架一口大锅,给大家支在锅上,生上火,熏蒸,再拿点炭,炭烧红了,往肚子里吞,其实这个用附子,干姜就是这个比喻,有的用附子、干姜搞的发斑发疹,还在吃,那和吃火炭有什么区别啊。


3、阴阳从哪里生


阴阳从哪里生,阴阳从虚处生,阴阳就是一股气,阴阳二气和合,成为一股气,这股气在自然界当中他是从虚处生出来的,虚出生白,无中生有,大家说:“你这是无中生有”,搞的现在成了一个贬义词,实际上无中生有这个词啊,是个很高深的理论、概念,万物从无中生,事物从虚中生,我们的阴阳二气也是从里面出来的,原来和大家讲气道的时候,从无何有处来得,肾精哪里的,肝精哪里的,肺精哪里来的,都是无何有之乡处来得,不是从毒药中出来的,这个就涉及到整个宇宙它这个生命的存在,或者存在的这个层次问题,我们讲过这个宇宙不是平的,它是分层次的,我们居住的这个层次,眼睛所见的都是人见,都是有界,都是形界,三届吗,神气形,还有更高深的,为什么我们很多事物解释不了啊,现象解释不了啊,就是因为我们没有了解,或者我们脑子拘限在形界,不了解气界,神界,你了解多了,你就知道这世界广大,变化之神奇,生命层次之高深,这个中医是从这里一脉过来的,为什么很多人学中医学来学去,学不明白,就因为他没有建立在这个大的这个世界观的这个背景下去学,没人教,都是自己学,看的书,又都看错了,路走错了,搞来搞去,荒废了大好年华,到老一事无成,见的太多了,我们既然有缘在这里讲这个气道,我就跟大家把这个大方向,大环境布置一下,就这么回事。就是从无中出来,而且是细细密密一点一滴出来的,为什么很多人养病养的,反反复复,很长时间才好啊,就是因为这个阴气和阳气长起来不是一天能长起来的,成年累月从里面往外拱,就好像渗水一样,一点一点渗出来,你这个有一个坑,要多少天才能把这个坑填满呢?一点一滴渗出来的,所以说用功纯如,三年小成五年大成,要积年累月要攒这点阴气阳气,吃药只能是调补,和补充一些身体的营养,阴阳二气他们是解决不了的,草木皆渣滓,所以说看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说了多少遍了,说你作为一个医生给病人看病,看好了,不是你的功劳,是病人自己好的,你只不过起了一个帮扶的作用,很多病都可以不治而愈,只要你给他创造环境,身体自然能调节,人是一个灵体,是一个阴阳和合体,阴阳二气是有感情的,是有感悟的,他是活的,不是死的,他是从自然中来,他知道怎么做,自然会运用自然的法则,来纠你身体的偏,不要把他当成傻子,这就是咱们气道讲的自然而然,顺其自然的治疗疾病的一个基本观点。小道,你开一个方子,治好了病人,你欢呼雀跃,不得了,这个人吗只要活着就是天地运化所生,万物吹嘘,一呼一吸,天地吹嘘产生万物,万物在吹嘘当中自然而然获得生存权,获得发展权,获得繁衍权,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无就是不要小为,不是思为,不要己为,不要违反天道而为,不是什么也不做,要顺天道而为,好了这个问题谈到这儿。

问:有一个问题是中气不足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可以说一下,那原先我在气道论坛里我就讲过这个问题,中气不足有两个原因导致,一是下面底气不行了,底气上不来,不能充盈在胸中,导致中气不足,例如有很多人在大出血之后,或者是大病之后,没力气,没中气,说话说不顺,胸脯挺不了,塌塌着胸,说话费劲,说一会儿没气了,这就是底气没了,下面的肝脾肾气不足,下面没气它就不会上来,大家都知道我们打地基,打地基打足了才能盖高楼,咱们就说这底气,没有底气就没有中气,没有中气就没有上气,得一层层挪呀,下面搞不好,上面也就不行,像平常说藏富于民嘛,人民不富裕则国家不富裕,人民是什么呢,人民就是下层,人民都好了上面自然就好了。这有了地了有了树了有了森林了各种生物群落起来了,也就有老虎了,老虎是靠很多底层的生物群落支持起来的,动物园里的老虎不算啊,那不属于天然的,那是人工的;你要想有老虎,你得把那些环境都搞好了,才能够出老虎。那同样的中气,底气没有,中气就没有,那个是一个。

第二个就是说你看那个人那工作不顺干什么都不顺,郁闷了好多年,导致说话没气儿,唱歌唱不了,这个人呢气不畅,肝气在那儿撅着呢,下边原先还有底气,上不来,都憋回去了,上不来它形成不了循环,时间长了那底气也就没了,这个人最好没生病,如果生病这人就完了。

第一个是失养了,底气不足,不懂得养生;第二个是人气不畅,对未来悲观失望,恐惧不安,患得患失,导致生机不畅,生机不畅就肝气不足,气就不顺。所以说中气不足怎么办啊,无非是养生,底盘打好,下面的底气就慢慢地徐徐升起来了,高兴点,它那效果比你那拿药的效果要好的多,你那拿药的导致的升气反而是拔苗助长,这会儿应该知道中气不足怎么回事了,道教上说要打好基础,底气不行,然后要高兴一些,开心一些,把事想开一些,虚其心、实其腹、强其骨,到外头走去,不要想太多,时间长了,中气就从下面徐徐地上来,上来之后,潜移默化地中气就足了。


问:还有一个问题,阴阳平衡的最佳形式在人体是怎么体现的?

《黄帝内经》里不是说过的吗,这人要是能一的话,那话怎么说来着,阴阳若能如一,这人就是真人了,就不会得病了,除了这类人,没达到阴阳完全平衡的程度,只能说是翘翘板嘛,相对性,大家要完美,达到尽善尽美,最终达到阴阳平衡,每个人多少都阴阳都不平衡,你那左边半身子和右边半身子还不平衡呢,眼吧一个眼大一个眼小,肩膀一高一低,腿一边有劲一边没劲,很多人都这样。所以说如果你能达到阴阳平衡了那你这人非常不错,这个基本是一个不断追求的一个过程。

你可以说小孩的阴阳平衡的程度要比大人好多了,但是为什么小孩也有不平衡的呢,那是因为他是先天带来的,先天带来了一些不平衡,就是因为男女,首先是父亲母亲不平衡,交合的时候不平衡,保胎养胎的时候不平衡,很多人怀孕的时候生闷气呀打架呀什么的,这很多呀,就是容易出事的时候,怀孕的时候,母亲一生气,这气一撅,这气就到胎儿身上去了,你像生大气呀,出大事呀,气血大乱,怀孕期间气血大乱,生的孩子气血不平衡的就很多。很多孕妇总觉得要有营养有利于孩子,殊不知最有利于孩子的就是你在怀孕中阴阳平衡,咱不用平衡,平衡这个词不好,咱叫平定。心情平定远利于你一次吃的太多,免得多出些肥胖儿,像那花儿似的,拼命地给苗浇粪,浇着浇着就把苗子给烧掉了,那花儿也伤到了,过犹不及。

大家如果都只有春夏,没有秋冬,你说这世界会是什么样?要多顺应自然,生活在自然中,人家古代,孩子都养7个8个的,现在只养一个反而要累的要死,就是违反自然了。现在有些人也是,不断吃一些富有营养的东西,殊不知你这些都集聚着废物在肚子里,这基于阴阳平衡的基础上,稍微吃一点,这人就会安定。输血我不提倡,还有器官移植呀,这些都不好,开了个不好的闸门,这会让人无限地索求、索取。


4、阴阳如何合和?


接着来讲,下面讲两个问题,阴阳如何和合?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是什么意思?阴阳和合,这个一气化阴阳二气,DNA双旋,这就如交配的时候,你抱着我我抱着你,互相缠绕,它是因为这样的原因阴阳和合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离它是一个过程,月亮绕着地球转,我们看到的月亮,有初一有十五,有上下玄,月是什么时候合呀,三十,看不到月亮,这个时候月亮就是和太阳合了,阴阳消长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就是日月合,月相合,月合而离,离而合,循环往复,这个一天当中也是这样,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大一圈,子时合,合一,亥时守,三时叫合一,还有离,是吧,还有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走一圈,阳气合,气之盛,那合就是阴阳和合,为什么叫和合呢,每次和合都是在积攒能量,都是在阴阳交感当中发展壮大,都说无为呀,这合的时候讲无为的,这个时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刻,朦朦胧胧,天地氤氲,什么是氤氲呀,就是祥和的过程。人是怎么合呀,人身是在自然当中合,人身当中有男女,人身当中藏阴阳,这阴阳要定期地合,你这个人那才能精力充沛,如果阴阳不和,那能量就不能体现出来,这黄瓜,我不知大家有没种过黄瓜,这黄瓜长的快,这黄瓜什么时候长的快?晚上长的快,小孩长个也是晚上长,人身体恢复也是晚上恢复,阴阳交合的时候,所以说一个人要有好的睡眠对大家非常有帮助的,大家睡眠那都要阴阳和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和合是功派,功派自然派,平时是有作为的一个人,老是脑子不停地转,不停地想事,停不下来,这个有为,这个是耗损阴阳之气,那睡眠经过一晚上那什么阴阳和合了,第二天生出很多能量来,让它耗去,这个是一种自然现象,就是尽量在清醒的情况下,处在一种低耗的状态,进入一种自然状态,那么它这个阴阳二界一看没事做了,不需要阴阳供给,那么它自己就在那里合了,没事干就开始合了,这个合非常重要,会让你的精力智慧都会上一个很大的台阶,这个就是向真人这个方向发展,练功练的是什么呢,就是练阴阳之合,这合到什么程度啊,这就是你处在大道无为当中,悟真篇所说的修炼出金丹来,很多人修金丹,修有为,修来修去都是假的,只有在一种大道无为的状态中,才能合出真金丹来。悟真篇所说的“人人本有长生药,自是愚迷枉摆抛。甘露降时天地合,黄芽生处坎离交。”这就是说最终的大道无为,和合的状态。你看这里有说的“自有天然真火候,何须柴炭与吹嘘”,何须柴炭与吹嘘,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呀,必须假自然之力,无为状态当中,体现大道,修道不要搞有为的东西。好,这个问题就讲到这里了。


问:回答一个问题,一气化阴阳之气是什么?

气咱们说,形之上的一个词,但是实际有的,似有似无的,你又觉得它有又觉得它没有,之所以有是因为能感觉到,又感觉没有,氤氲之气。咱不是说嘛,气道的一个原则,一切事和物都是由气组成的。事和物,事是个实践的东西,918事变、建国等事。什么叫物啊,大海、桌子、椅子、飞机、鸟兽虫鱼,所有事和物都是由气组成,那么这就上升到一个认识层面的问题了,桌子有桌子气,人有人气,兽有兽气,中国有中国之气,地球有地球之气,918有918之气,认识到气,气又建立一套理论、演变原则,我们才能更进一步了解这个事情。

刚才有人问,不搞有为,不搞那么人吃什么,咱们前面不是说嘛,搞无为,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啊,前面都讲过,自己听录音就可以了。


5、好,那么咱们讲最后一个问题,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什么意思?



孤阳不生,孤阴不长,这就是说孤阴孤阳不能单独存在,阴阳互根,阳中长阴,阴中长阳,阳外是阴,阴外是阳,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吧,拿一个竹杆子,往那一立,影就产生了,一个竹杆子一个影,有杆有影,立杆见影,杆外是什么呢?我们管它叫杆外,影外是什么呢?我们管它叫影外。那就是四个东西了,几个阴阳了?杆子是阳,影子是阴,杆子杆外是一个阴阳,影子影外是一个阴阳,这至少三对阴阳,那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啊,咱们再看啊,杆一动,影也动,杆外动,影子外也动,那就是牵一发动全身,阴阳是相互的,同时存在的,阳动则阴动,阴动则阳动,阴阳相随,阴阳相参,如影随形,这边动,那边就动,这有什么意义啊?有重大意义,让我们了解自然的过程当中,阴与阳之间没有间隙,不是阴就是阳嘛,非阳就是阴,你这杆外是什么呢?他杆的外面是杆外,那么杆外的外面是什么?杆外外,杆立在那产生了什么?产生了杆影,如果影动了,肯定是杆动,杆一动影子就动,比如说我们这个五脏六腑嘛,一处动,处处动,不是说这个肝阳上亢就只是肝的上亢,别的不动,不是那么一回事,一波浪,一个事物,水一样,这个一盘水,你拿个手指一点,不是只有一点动,所有的东西都动。

这个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啊,阴阳是相杂的,什么是阴阳相杂呢?不可能出现大块的阳,也不可能出现大块的阴,阴阳互相杂糅在一起,举个简单的例子:你说某一个城市,不可能那个城市都是男的,那个城市都是女的,任何一个城市,任何一个村庄都是男女相杂,同样阴阳也是一样,那不要去谈大块的阴大块的阳,像开方一样,热的药都上去了,就去治这个寒,这是不对的,这会把人击倒,大块的阴去治这个人的热,也不对,你一定要这个阳中带有阴,大块的阴中带有阳来治病。这个阴阳和合,它是非常的微妙,稍微露点头就是一团气。

我们讲啊,开方开什么?就是开方气。因为方气首先第一条原则就是符合人身之气,如果说不符合人身之气,那么这个就对人体有害,如果对人体有害,偶尔用还可以,如果长服就必然会损人。首先开方就是开方气,和身体相合相得的,相似的,在这个基础上加药去调身体的不调。你要再看,这个老年人啊,老年人长老年斑,这白斑一块一块长满了身体,这个人衰的时候,气衰的时候他不会只衰一个地方,整个都衰,他怎么表现在衰亡啊,就长这个老年斑,大家看这个老年斑都是均匀分布的,这个就是阴阳,阴中有阳,阳中阴,阴阳相杂,他不会突然一个地方长了一个大斑,一个白斑,别的地方不长,那就是说整个的人身之气衰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很好的护卫营养肌表,那怎么办啊?那他只能放弃,怎么放弃呢?均匀的放弃,偌大的面积衰了一块,就形成了白斑,很多地方都分布了白斑。

那很多的年轻人啊,三十岁啊,他头发花白,什么叫花白啊?头发渐白,渐渐的白,有这个头发杂的白,燥扰啊,眩啊,气不衡啊,导致杂白,那为什么不是整一块的白啊,而是杂白啊?就是刚才讲过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它为了达到一种阴阳相杂的状态,做出了一种最佳的选择,就是杂白。那么突然有一块白,那是什么?因为是某经某脉出现了问题,导致的。脱发也是这样,所以说我们以后在学中医的道路上时刻牢记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不会出现大块的阳,也不会出现大块的阴,阴中生阳,阳中生阴,这阴阳又是互根的,阳一定是从阴中长出来的,阴一定是从阳中冒出来的,生出的阳的中间一定要藏阴,生出的阴中一定要藏阳,阳外一定是阴,阴外一定是阳,大家一定要掌握这几个基本的道理,对大家以后学中医非常有用,阴阳就是相映,这个就不多讲了,阴阳相反,阴阳相里,阴阳相伐,阴阳相斥,阴阳相激荡,阴阳相击,这些咱们都不谈了。因为时间有限嘛,这次我在民间中医讲,只是讲个梗概的串一下,如果说某个篇章讲的过长,那拖的时间太长了,因为咱们一个概念基本都要讲一堂课,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到那个气道论坛大家讨论。


问:“阳极生阴”是什么意思?


应该是这样的,咱们就从刚柔来说,刚柔相交,刚柔相叠,刚柔相赖,你看你这个拳头,就不举拳头了,就水母吧,你看大家看那个水母的前进,那个就是阴阳,阴阳相进,一伸一缩的往前走,这阳极了,阳膨胀开了,阳极了,气就衰了,气衰了就化阴了,阴极到一定程度就生出阳来,叫阴极生阳。就像一棵树一样,长长长很大了,到了秋天就落叶了,那它不可能无限的长,它长到一定程度就一定要停止长,它停止下来就一定会朝反面来走,朝反面来走就是阳中生阴,就是阳极生阴,那么就是衰落衰落到一定程度就开始酝酿了,积淀啊,积淀到一定程度,就是宇宙的整个大背景,从中自然生出阳气来。那么这个就是阴阳循环,就是没有绝对的阴,也没用绝对的阳,就是阴阳的转换,用刚用到一定程度必然要柔下来,柔就是阴嘛,柔到一定程度,中间必然生出刚,这个就是刚柔,相抵相代的一个过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嘛。

你看我们看病就是这样,比如说发烧感冒是吧,就第一天来势汹汹,你怎么搞都退不了烧,这个时候你就不要搞,让他烧上一两天,自然就衰了,衰了一用药马上就退了,烧就退了,那么这个就是阳极生阴了,那么比如说,这边还在气头上呢,赶紧躲开,消了气回来再跟他理论,不要顶,正在气头上,你这个时候硬是要把他摁下来,不好。有时候夫妻也是这样,夫妻产生矛盾,就隔开一段时间,也就是说大家冷静冷静就好了,不要在爆发时去劝解,这个不好,这容易过激,擦枪走火容易出现这种事情,待而衰之嘛,你就等他衰弱的时候你再过去,收拾残局,不要盛的时候去,很多病都是这样,发病的时候龇牙咧嘴的,你看着很严重,过一段时间内这个身体调来调去,就是邪气是外来的嘛,它会衰弱,或者处在歇息状态,这个时候你再按而拿之,就不要顶,顶着上,容易成逆气。


问:怎么判断人体阴阳的异常?

这个阴阳的异常你要看它阴阳指的是什么,比如说什么叫做平人,你要知道什么叫平人,多看一些健康的人,然后再用健康的人来对比一些病的人,这你就知道什么问题了。从神态上,气象上,言谈举止,走路,行住坐卧,他的描述,身体哪里不适,来体会他的异常,久而久之你就知道气道的整体观,你一看这个人是个什么样的气团你就知道了,这需要长时间的磨练,你看,一看就是呆滞之气,松垮之气,异味之气,刚道之气,晦暗之气,懦弱之气,中空之气,内伤之气,你这随便一指,什么气,随便搭眼就能看个七八分。整体的看问题,是吧?发生在气道的病,不要被这个形体所迷惑,特别是现在我们对形体执着太甚,对一些气的变化很迷惑,那为什么我们现在的文明是形的文明,就是因为我们太在意形体了,不知道形体背后还有东西,就像电一样,在电没有被发明之前谁又知道有电呢,电是一种存在,这个气也一样,在主流社会没有认识到气的时候,大众又有谁知道气的存在呢?


问:如何引导阴阳转换?

阴阳转换可以两个方面的,可以用神来引导,通过你的神来引导阴阳的转换,这个就是阴阳的转换,这个修炼一下是可以做到的。第二是发气,通过气场,通过你能够控制的气去转换他的气。那第三个只有等待他的转换,顺势而为,他要转换没转换的时候你推一把他就转换了,你不要说他顶,你跟他顶,他还没有转换呢,还有很强的阴气呢,你去施加影响让他转换成阳气,这个困难,偷天换日之功啊,才能转换,不要这样去做,没有必要,违反自然的事不要去做,他要转换就行了,你推一把就行了。


问:看问题上升到气道的层次就不会迷惑,练气功对学中医具体有什么好处,练什么气功比较好,对学中医来讲?

初期不建议大家练气功,我多次已经说明过,大家执心太重,练气功容易走偏,现在很多人练功练得身体越来越差了,什么原因呢?就是违反自然了,还不如去打打篮球,跑跑步,身体好。上来就导气,受丹田,练导引,《悟真篇》不是说了吗,“劳形按引皆非道,服气餐霞总是狂”,首先大家道理上先明白,不要把这个气功搞的特别神,那样就不好了。出现幻视,幻听还觉得自己是进入功态了,那就坏了,不愿意,不建议大家练气功,多学道理,把《黄帝内经》背下来,把《黄帝内景经》背下来,《周易参同契》背下来,先把这三部书背下来再说,背完了不断的体会,和自然相合,多看看自然规律,多体会对身体的变化,那么久而久之,自然很多事情就心领神会了,先从思想上开悟,最重要了,再练功也不迟。执心不破,就是你的偏执心不破,练功很容易走偏。


问:感冒了应该怎么用阴阳来治?

刚才解析了,经常感冒的,肯定正气不足,邪气来干,干就是侵凌的意思,那么它怎么来干的呢?被风一吹,正气受不了了,表皮的毛孔一闭,人的气就会出不来,在里面就会热,人就发烧,那不发烧的,被风一吹,卫气不利,气不蒸化,肺气不利人就容易流鼻涕,气也努而挣之,正气努力在抗邪,咳嗽,咳嗽是好现象,不咳嗽就坏了,就是小偷来,你家狗就叫,狗叫是好现象,防卫的表现,扁桃体肿大一样的,都是好现象,不要把扁桃体割掉,咳了也不要镇咳,我这治了很多感冒,吃了宣发卫气的药,咳的剧烈,当场咳的剧烈,但第二天就好了,剧烈咳嗽啊,就是宣发肺气,帮助自己的肺,想把这个邪气给它排出去,宣出去,完了,你这个肺就很懂事了,就不断的去咳嗽,顺势就把邪气给宣出去了,剧烈咳嗽的人,第二天就不咳嗽了。《悟真篇》《黄帝内景经》《周易参同契》先背这三本就可以了,如果你背的过程当中,觉得很烦,那你的机缘没有成熟,那就看一看就可以了,用阴阳来解析,刚才啊,用阴阳来解析这个感冒,正气为阳,邪气为阴,邪气侵凌阳气,阳气不胜,产生了病,那治感冒咳嗽就是益气补气,让这个正气努力去驱逐邪气,邪气去,正气复,阳气充,病就好了。


看看还有没有问题啊,所以我不知道这里面有多少是学中医的,真正的搞中医的,这可能讲到后面讲的不白话了,这也没办法,你要用白话来讲,现在话来讲就是不好了,大家应该努力的往这方面引,思维往这方面引,为什么我建议大家看古书,不要看现代书啊,因为现代的书他的语言啊,习惯啊各方面啊都是从形上来考虑的,那样的话,你学来学去也学不到,很多初学者问我看什么中医书,我都很难以回答,这个阴阳想搞好,不容易,所以大家慢慢走吧,现在讲的还比较悬,本身这个阴阳就是自我参悟的一个概念,大家先听个热闹吧。还有没有问题啊,没有问题咱们今天就到这了吧,所以我这个讲课还是主要是定位在中医爱好者,对中医感兴趣有迷惑的这些中医爱好者,对于初学者,你要让我讲初学的课程,没法讲,大家听听吧,这总是先难后易,要比先易后难要好,因为听多了,就会用这种思维方式,去处理问题了,那这不是一朝只功啊,你就是学阴阳,学五行学上五年你都没入门,一点门你也进不去。行了,今天咱们到这吧。
 
五行

上次讲的阴阳,这次讲五行,咱们讲五行也是从气道这个角度讲,五行八卦是咱们老祖宗留下的精神财富,这一块写书的也是汗牛充栋,对于书的取舍也是个问题,很多学了一辈子学不明白,或者只能简单的应用,有些事情可以解释,有些事情解释不了。那么咱们学习,就应该求本,学气道的应该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这种精神,哪不明白就问,不要含糊,含含糊糊学来学去最后欺骗的还是自己。有人说中医是建立在阴阳基础上的,但是临床用不上、割裂了,后来就说阴阳五行是糟粕,要从中医药中剔除出去,把中医上能够应用于临床、有效的给提取出来,这个说法就很滑稽,你要把那样给提取出来,中医就没法学了,因为理论基础丧失了,毫不讳言,中医的理论基础就是阴阳五行,所以阴阳五行是绕不开的,如果你把他作为封建迷信、糟粕来摒弃的话,我劝大家就不要学中医了。

就像前两节讲的,中医是神气的一种,如果你不相信神气、忽视神气、漠视神气、或者拒绝神气,那么中医是学不好的。学来学去到老一场空。包括很多大家,一旦脱离神气,从形上去研究中医,研究脏腑,研究疾病,学来学去就学到西医去了,没有很好地跟祖国的神气文化接上,最后就四不像,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研究的东西。所以说咱们立意就是,一切围绕神气着手。这里面首先需要强调的就是气,用气来解释我们所见的一切事物。
 
上节课我们讲了,阴阳可以用气解释,这节课主要是用气来解释五行。咱们从这些方面来讲:第一是五行的由来,第二是五行的生克,第三是五行配五脏,可能还涉及到五官,第四个是常见的五种病,第五个讲五种人,五行配五种人。最后再强调一下不要拘于五行,不要限制思路。

咱们还是讲两个小时,中间休息五分钟。第一个小时,系统地来讲,第二个小时,大家可以提问,希望大家多提问,虽然是短短的两个小时,我尽量浓缩地把五行的梗概给大家讲一讲。

1、五行的由来。

有记载的,五行就是从《尚书洪范》来的,《尚书》是四书五经里的一经,里面有个篇章叫《洪范》,《洪范》中率先提到了五行,这样说的,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其实五行并不确定是周朝的产物,五行还可以往前继续来推,推到什么时候呢?这个已经不可考。但是人们对气的认识,早在有了语言还没有文字的时候,可能那个时候就有了五行。印度有四大么:地水火风,中国有五行,这都是一种指代,指代就是把背后的气说出来,不能一直靠手比划说气,那么人们就用语言符号来表示气的状态。五行就是对气的描述中成型的,最终人们选择了五种常见的、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元素金木水火土来描述气机,就是这样来的。

咱们不是考古的,没必要探究到底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你只要知道中国文化是神气文化,源远流长下来的,阴阳、八卦都是对神气文化的启示,它是一个工具,不然你怎么传下来呢?就像一个杯子,杯子字不重要,杯子后面指代的事物更重要。就像我们说饿、渴,都是指代,指代一种状态。同理,金木水火土各是什么状态,就是五行指代的那个东西。古代都是口口相传的,五行传来传去就容易传偏了,把指代的东西传丢了,就留下工具,就是五行,只知道是五种元素,不知道指代什么;就像只知道“饿”这个字,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没有感觉,这个就是丧本,导致五行的依凭缺失了,它想描绘的那个东西缺失了,导致大家对五行就不理解、陌生。就像当今搞中医的,五行成了一个基础性的概念,不能应用与临床。为什么不能应用?就因为你只知道名词,不知道名词后面的东西,五行指代的东西能够应用于临床,五行这个名词不能应用于临床。这个咱们讲五种疾病和五脏时候跟大家再说说,现在就说五行的渊源,他是解释神气的一种方式,这里面就涉及到《尚书洪范》如何定义五行的,大家要知道一下。

这里面还存在争议,水曰润下,没什么争议;火曰炎上,火炎炎的、很热,往上燃烧;木曰曲直、金曰从革,问题就多了。什么叫曲直,曲是弯曲、直是伸直,木能曲能直,怎么解释?。金曰从革,革就是动物的皮刮干净了,形成皮革。革命的革是引申义,当改变讲,从革当什么讲?这个历来有争议。

解释这个问题之前,先简单跟大家说一下五行代表哪五种气。咱们学气道知道,任何事物都是一团气,这一团气会产生变化,它基本的内部规律是升降开合,有升有降,有开有合,这团气才能流动起来,它与外部的气的交流是通过它,因为气不断的变异,生长壮老已,任何一个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团气的这几种变化,这几种变化可以用五行来表示。第一个是出生、生长,生出来之后往上长,生长,然后壮,壮大之后然后平稳,平稳之后衰落,衰落之后死亡和归藏,就这五种。那么这一团气它整个的五种状态用五行来表示,从木开始,用木来代表气的生长之性,用火来代表气的盛大之性,状大嘛,盛壮;用土来代表这团气的稳定之性,稳当在那儿了,不往上走了;用金来代表这团气的衰落之性,衰弱收敛,疆土越来越少,往回缩,用金来代表;最后用水润下,代表这团气的收藏和消亡,消失,你看水一下散了,没了,铺在大地上没了,消失掉了,这个是对五行的一个正解,按说正解不正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只是从气道这个角度来告诉大家,平时来描述气态的五个生命历程。为什么叫生命历程?咱们说过,气是有生命有感知的,万物有灵嘛。不要说我们,一般都把气拟人化,就是气有一种灵性。一种感知,气是有神识的,因为气道上面还有一个神的文化嘛,神气文化。

既然跟大家说了一下五行是对气的描述,那么大家看一看,水曰润下,滋润万物,又消融于万物,这个就好理解了。火曰炎上,有盛壮的势头。木曰曲直的意思就是由曲变直,曲而直,你看小苗从地里长出来的时候,两片子叶是弯弯曲曲的,然后挺直,挺直之后加速它的向上生长,木曰曲直是这个意思,曲而后直。那小孩在娘胎里是弯曲的,出生之后身体展直。叶子也是,你看所有叶子的生长都是首先团团在一起,然后叶子再展开;开花也一样,先缩成一个花骨朵,再一夜开放,一下子由曲变直,由卷缩到伸展的过程我们叫做木的生长过程,也就是气的生长、壮大的过程。你看有些人不得志的时候背塌着的,得志的时候胸就挺起来了。所有的往好的方面发展都是由曲变直,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木的曲直。

那么金曰从革什么意思呢?这比较不好理解,大家一定要直译。革是什么意思?就是把毛皮,牛皮、羊皮打磨光,剩下的一层皮革,穿在身上也好,做成鞋也好。那么从当什么讲?金曰从革,顺从革的性质;或者从当从于革的性质,就是和革的性质是一样的,就是这个金和革的性质是一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革做完之后它能够定形,定成一定的形,而且韧、硬,在外面,金就是这性质。怎么说金是从革这个革的性质呢?这个还要引入太玄里面的一个卦,太玄是扬雄写的,他写了一个太玄,仿照《周易》的那个太玄,周易是六十四卦,太玄是八十一首,每首相当于一卦。也有一首,首名叫郭,城的郭,什么叫做郭呢?就是气在盛大稳定之后,要走向衰亡的时候,里面是空的,外面还是很结实的,这个就象城堡一样,里面是空的外面是结实的城墙,这叫做郭。

我们把地球上的生物啊,把这个木配毛虫,毛毛虫,外面带刺,里面软软乎乎,毛虫;把金配介虫,什么叫介,介绍的介,这个介当甲讲,盔甲,带盔甲的,甲壳虫,所有甲壳虫、乌龟,这些都叫介虫。那么引入这个郭,城郭的郭,再引入甲壳虫的甲,大家就知道金的性质就是这样。金外面结实,里面空了,这是金的一个性质,这正好就跟毛皮一样,外面是硬的,它扒下来,外面没东西了,能成型、定型,金有一个定型的作用。你看那个金属啊打造的东西能定型,但是金属脆,太坚硬了它就脆,这就是金属、金气的一个特点,外面坚硬,里面空虚,不然怎么衰落呢?从外表看很强大,里面已经开始衰落,它要靠这种方式让自己衰弱下去,所以叫从革,革这个东西就是代表表面上结实,可以成型钉成鞋,鞋不是很结实吗。这个绕一下,大家只要知道气道,就知道古人用词为什么要这样用,有人说当变革讲这样不对。木曰曲直,曲而直,它代表气的一种态势,从革代表外面坚实的一种态势,所以说变革、肃杀是引申义,而不是原文本意。这个跟大家说一下,有兴趣的可以研究一下。

那么五行的由来咱们就讲到这,其中有几个重点啊,第一个五行是从神气中来的,第二点五行是对神气的描述,第三点咱们又讲了《尚书》中《洪范》里对五行描述的含义是什么。那么好,关于五行的由来就讲这些,有问题一会提。

2、五行的生克。

既然说五行是对气态的描述,那么五行生克是怎么理解呢?首先介绍一下五行生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叫五行相生;五行相克呢?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又克回来。顺则相生,逆则相克,可以说它这个构建了一个坚实的稳定的系统,这是一个很好的宇宙的模型,或者一个事物发展的模型,一个很完善的结构模型。但实际上你这样说五行把五行说小了,它不仅是一个模型,而且是气态变化规律的一个很好的描述。这一团气,它要发展变化,有发展变化则内部肯定要运动、变化,外部也要跟其它的气发生变化,变化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就用五行的相生相克来表述。

这个咱们知道,水是气的闭藏状态,木是气的生长状态,火是气的开放、盛大的状态,土是气的稳定状态,金是气的收敛、衰落的状态。那么用几个字来描述,就是升降开合调,木是升,气之升,金是气之降,水是气之合,火是气之开,土是气之调,所谓调是使之均匀、条畅,用升降开合调来表述五行对气的状态的把握。那么一团气如果过于合,那么就不利于其它的四行,气过于合了肯定不利于开,也不利于升,对降还影响还小一些。如果气过于升肯定影响降,气过于开肯定影响合,那么这就产生了五行的制约。

那比如说我们讲一下这个金克木,为什么要金克木啊?金是降的,木是升的,如果降得太过分自然影响升,这叫金克木。并不是说拿一个斧子砍那个木头叫金克木,这样理解也不能说不对,就有点不从本意来解释了。火克金,火是炎上的,往上燃烧,是盛大、开放的表示,金是收敛,下降,如果说这个气过于往上走,它就不能往下走,那么就火克金。那么木克土什么意思啊?木是不断地往上走,土是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和缓的,木聚在一起它起往上顶,那土是四散的,散在五行当中,和缓的象征,木是天天往上长,这个往上长必然使这个稳定、沉稳的环境打破,受到冲击,所以说木克土。你也可以说自然界木防止水土流失,这都是引申的,并不是它的直译,咱们一定要找它的原意是什么。水克火,水是隐藏的,本身火是开放的你要使它闭藏起来,所以它要强,硬生生的把气闭在一起,火性就体现不出来了,所以这就是水克火。自然界着火了,水就把它灭了。那么土克水呢?土相当于四散到周围,融合于整个的四行当中的一种状态,稳定、厚重、和蔼,它就会打破这种合的状态,水是合住了,它也要四散开来,便影响到合,使合不能成立,那么这个就是土克水。那么五行相克我们就用状态的不能对应来解释,你既要站着又要坐着那不可能,你坐着就不站着,站着就不坐着。你趋向于站着,那坐着的这个势就受到冲击,这叫五行相克。

那么什么叫做相生呢?同理,你这种状态对另一种状态有所增益叫做相生。比如说木生火,木是向上生长的一种状态,生长到一定程度就开花结果,盛大了,盛大的是火,所以木生火。木不断发展必然是火,这叫木生火,你有生长状态就必然会长大、壮实。那么火呀,它不断的加速发展,膨胀,最后必然走向稳,那么这就是火生土,不可能永远的膨胀,总有个头,这个头就是趋于稳定,不再上升,在上面稳定下来。那么从发展、壮大到稳定,必然会走向衰落,一定要下来。你爬山爬得再高,爬到顶峰去了就要往下走,不能永远在顶峰呆着不动,那么这个就是土生金,下来了,下来之后,下到极点肯定就消亡了,任何事物有生就有死,有成就有坏,那么它消亡的过程就是水,水溶于大地,无处不在。

这就有一个问题,那怎么循环呢?这个就是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引入轮回学说,轮回学说不是简单的一个生命的轮回,是自然现象的一个轮回。大家都知道有生就有死,同理推出有死就有生,就像那个种子,种子是什么?种子就是坎,就是水,坎者其闭藏嘛,外壳全都剥落了,留了几颗种子藏起来,等待新生的开始,那么这就整个形成了气团的生命历程,从生到长,从长到壮,从壮到稳定,从稳定到衰落,从衰落到死亡,在死亡的过程当中,又留下种子留待新生,生长壮老矣嘛,那么我们这个五行的相生相克就是气态的这样来解释。那么有人说金生水是把金熔化了成了水,这都是外行话,让人笑话。木点着了就是火,火烧完了就是土,土也就是大地中藏有金,金拿出来熔化就是水,这种解释太肤浅了。还有说金配乾,乾为天,天上降下水,这样来解释也是滑稽。我们的解释从气道来解释就是金是由盛大转向衰老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最终要归于死亡或消灭,就是金生水,但这个死亡中又孕育着新生,不能说完全就没了,重新藏起来了嘛,大家看很多多年生的植物就知道了嘛,春天发芽,夏天开花,秋天结果,冬天落叶,第二年又长起来了。这个也是五行相生的一个过程。所以在《论语》里面说关于生死,什么叫死?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你把生搞明白了,才能研究什么死。生死相序,就像你叼着我的尾巴,我叼着你的尾巴,生死相序。这是我们做学问的时候很重要的一条教导,生死嘛,生死闹不明白肯定是贪生怕死,对死亡充满了恐惧。

好,关于相生相克的问题还得说一些,我们主要是从相克来讲,金克木,但木旺则金羸,木过于坚强则金属就砍不动这个木头。土克水,如果水多了则土溃,溃堤了,土克不住水。土厚则木埋,如果土过厚了那木头也克不住土。这个就体现了一个什么道理?就是五行之间的一个力量的消长,所以并不是绝对的木头见到金就被克,火见到水就被水灭,如果火很多放一瓢水进去水就没了,火还在,所以关于生克大家要活用,这个你们可以搜索一下有相关的条文,也就是力量均衡的时候互相可以达到一种平衡,比如木头太多了就必须要金来消减,火太多了就需要水来克制。就是说五行的生克是一种制约,既不能过头,也不能不及,不够被对方所侮,你能克对方但力量不够对方也能欺负你;如果对方过于壮实,泛滥成灾了才要拿它去消减,这就是五行相克。譬如火已经很多了,你再加柴,木多则火旺,简直就是大火蔓延了,所以说要掌握好火候,所以说五行贵在五行全,贵在五行均等,贵在五行流通。《悟真篇》不是有嘛,五行全处紫光明,五行全处虎龙蟠,它就是讲五行一定要均等、平均,人身上有五行,任何事物都有五行,咱们都要体悟五行的平等、流通、均匀。缺一行都会出问题,一会咱们讲常见的五行疾病的时候会涉及到它,由于时间的关系关于五行的生克只是简单的这样讲,以后有机会可以专门的来讲五行。

3、五行配五脏

下面讲一下五行配属的,这个学中医的大家都知道五行怎么配属的,很简单,五脏是哪五脏啊,心肝脾肺肾,五行配五脏,心属火,肾属水,肝属木,肺属金,脾属土,这个大家再熟悉不过,连很多病人、中医爱好者基本知道五行是配这个五脏。那么五行配五脏道理在哪呢?这个咱们从气道角度来讲。说个题外话,有人一定要把金给肝,木配肺,这个要讲一下,大家不要这样去配,基础还没有学好就那样去配容易走偏路,还是从经典中来,五行和五脏一定是刚才那种配法,不要再节外生枝了。因为对气还没有一个基本概念,再节外生枝这个中医就没法学了。

人是一团气,这团气内部有五团气,五团气就是升降开合调,必然是这五团气在这一大团气里去运转,人这个一团气有五种状态,同时有五种状态,五种状态指导了人们的生命活动,就是有闭藏的气,有开放的气,有升的气,降的气,调的气,这五团气化成脏腑,藏在人身体里面,化而成形嘛,那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脏腑。肾是闭藏之气的总司,心开放之气的总司,肝是生长之气的总司,肺是肃降之气的总司,脾是调运之气的总司。司,管理之所叫做司,是管理的意思。那么这五团气互相运化、变动、周流上下、变动不居,构成了人的生命活动和意识活动。所以说正好五脏配五行,肾是闭藏之气的地方,所以配水,心是开放的地方,所以配了火,肝是生长的地方,所以配了木,肺是肃降、收敛的地方,所以配了金,脾是调运中焦,调运气血的地方,所以配了土,那么实际五行配五脏是这样的。

比如说,心脏跳动不止,不停的在那跳,把人的气血推到人身,这个不就是活动之气的表现吗?其它几脏哪有活动这么强烈的,供应中枢嘛,心脏生命之所,运动不已,心脏一旦停止跳动人就死了,所以它开放、运动、盛壮的表现非常强烈。那么肝呢,生长的地方,大家知道肝有解毒功能,什么不好的东西在肝里一运化都解了,最大的消化器官嘛,肝的生命力非常顽强,万不得已它不会肝硬化的,你的生机受到了阻碍,肝就开始出问题,肝脏它这个细胞,它这个重生能力非常强,所以肝是生长之气的这个地方,但是刚才咱们说的是肝脏,其实肝它是肝气,不一定完全和解剖的肝脏相吻合,你只要知道肝主生长、生机就可以了。肝郁气滞,肝火旺,这些都是生机的问题。人郁郁寡欢,闷闷不乐,肝气不举,什么叫肝气不举?生机不旺,天天闷闷不乐,生机能旺嘛?蹦蹦跳跳,快快乐乐的,这样生机旺,郁郁寡欢,愁眉苦脸,为房子的事,孩子上学的事,发愁啊苦恼啊,老人的事,生机就旺不了,生机旺不了,你整个的循环就缓慢下来,这个迹象就缓慢下来了,生机不行了嘛。象现在中国实行计划生育,再加上生活节奏、压力各方面,对人有不良的影响,导致现在老龄化严重,疾病年轻化,人们背负的压力很大,想生孩子也不敢生。导致整个生机受到抑制,生孩子晚,原先二十岁生,现在三十岁生,这都是生机出了问题,这是说到肝。

那么肺呢?你看两个肺,生在心的两边,在胸中撑着,不断地呼吸吐纳,调畅气机,它在调什么呢?气机、气血的运化都靠肺的呼吸来完成,肺主治节,什么叫治节,就是调节,调节这个节奏、快慢,就像总理一样的身份,你一旦停止呼吸这个气机就不动了。你深长的呼吸,这个气血又开始运转起来了,建议大家经常深长、均匀的呼吸,这样有利于血向全身的运转。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呼吸越来越小,一会才吸一口气,呼一口气,凝神屏气,这样气血运动得就很慢,久而久之,就容易得气血瘀滞的毛病,思则气结嘛,就是从这来的。还有的人闷闷不乐,时间长了就叹口气,叹气是干啥呢?就是他长时间闷闷不乐,气就凝滞在那了,身体需要气血,气血凝滞在那了,时间长了,身体不干了,怎么办呢,他就赶紧换一口气,叹一口气,换一口气本身就表明本身你这个呼吸有问题,按理说深长均匀的呼吸,使身体各部份需要的气血推运的好,你气血推运不好了,才反射性的要求你去叹口气。肺主治节,同时肺为一身之表嘛,肺气的好坏,肺气中医要用的就是肺气,肺气不利,导致人身体整个的卫外的能力下降,城郭,城墙,城墙要修得好,不容易被外邪入侵,城墙要不好,盗贼就容易进来,贼寇容易攻进来。那脾呢,脾胃一个生清,一个降浊,他主中焦运化,调节,使你整个的气血更加匀畅,所以说调节、调畅的功能。这个就是五行配五脏的含义。下面还有三个问题,常见的五行疾病,五行配五种类型人的特点,和不要泥于五行。最后一个问题好讲了,可长可短,没有时间就短,有时间就长,所以后一个小时主要讲常见的五行疾病,五行配五种类型的特点。

问:老师说下五行乘侮。

这样提问题的,一看就是只学过中医,没有接触到传统文化,这个到也不值得批评,关于五行乘侮,就是在《黄帝内经》上说,其他的书不这样说,虽然不这样说,但是意思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什么叫乘侮啊,就是太过和不及么,自己太壮了,就是太过,自己太差了,就是不及。自己过于壮实,壮实得离谱了,比如正常人能提100斤面,他能提200斤面,这就是太过。太过导致什么现象呢?能制约你的那些东西都制约不了你了。木太过了,金原来能克木,现在金也克不了木了。好比小偷太强了,警察也制约不了了,这个叫乘,太强势了,这个并不是好事,你过于强,力量对比就失衡了。如果不及,自己太差,本来能克制对方,现在太差了也不能克制对方了,就叫侮,你自己受到了侮辱,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意思,不要太细究,你看教材上说的啊颠三倒四的,也说不明白。中心思想就是你太强了,别人克制不了你了;你太弱了,本来能克制别人,也克制不了了。

有人说:土多火晦,木旺得金,方成栋梁,这样的话很多,尤其是你看方术方面的书的时候,你要想把阴阳五行搞明白啊,你要多读这方面的书,不要光看中医,光看中医,你就太局限了,中医是中国传统神气文化大海中的一滴。如果只看中医,你只知道五行乘侮,只知道五行六气,其他就都不知道了,有人光研究五运六气,很深入,其实走偏了,五行六气就是个模型,并不是实质,搞来搞去,都成真的了。你想想,都几年年了,一个简单的模型能搞那么准,不现实么,那样学五运六气就学偏了。这个以后大家深入学气道就知道为什么学偏了,这个世界不是那么简单的,只靠一个五运六气就能解释清楚的。

大家要想学气道的话,可以网上搜一下,有一个气道养生的论坛,qidaoyangsheng.cn 。如果找我看病可以网上搜一下清风大夫诊室,用Google搜。这里不看病。小孩抽动三年,往肝上看。就像拳王阿里一样,一看那手,明显的水不涵木,肝肾阴虚的厉害,打拳把肝精、肾精都给打光了,得了帕金森综合症。好多帕金森综合症用药滋补肝肾,补好以后手抖明显缓解。

4、常见的五行疾病

下面讲常见的病,看看五行怎么应用在临床上。很简单,五种状态失调,或太过或不及,都造成疾病。咱们从肝说起,肝主生机么,非常重要。现在的人肝气虚差的太多了,肝有用和体,以前讲过,五脏的体用,一个人长期处在压抑的状态下,自己的志向得不到伸展,他原先的生机会就慢慢地萎缩、卷曲,象顶着大石头一样,在那里打转不走,常年打转,固化、死结,肝气就郁结在那儿了,这是现在的人最常见的,苦恼、迷茫、挫折,一切都导致生机不旺。为什么城里人很少身体好的?一方面他很少体力锻炼,一方面他遇到的这种冲击压力过大,不高兴、不开心,现代人碰到的最多的问题。为什么现代人自杀的多?暴亡的也比较多,不快乐、生活迷茫,导致肝气不举。短时间还可以,常年的压力就导致肝脾胃受压,向下辐射到肾,向上辐射到肺,甚至心,一行影响四行。咱们说过,人是一个统一体,一个受影响其他都受影响,只不过程度不一样。肝的生机受到抑制,就是肝纤化、肝癌,中国肝癌特别多,中国人压抑得很厉害,短时间内只是气态上表现出来,长时间肝体就纤维化,因为不调达了,不顺畅了,就结块了,结成实了,慢慢就往肝癌发展了。肝气一受到抑制,我们知道,肝不能调达,就克脾胃,脾胃是个舒缓的地方,最后整个气变得很紧急、紧张、不舒畅,那么他那个脾胃也相当于那样,很多慢性萎缩性胃炎,因为心情抑郁,肝气不解,吃东西也不香。现在的人喜欢奢辣、奢酸、奢刺激,因为他脾胃不开、没味,就要吃点刺激性的。所以都是肝郁气滞造成的,胸闷、气短、嗳气、涨肚,都是跟肝气有关,现代人第一大病就是肝病,有的得肺病的人,别看他肺中长肿瘤,一看舌苔、一摸脉、一看脸色铁青,就是肝病,不是肺,只不过肝气的郁,在肺上表现出来,结了肿瘤。还有很多人生活质量不高,长期导致男的阳痿,女的闭经,这些都是肝气不畅影响人的封藏能力,自己心情舒畅了,出去锻炼,自然很多症状就消失了。现在人的第一大问题,生机不畅,活着如同行尸走肉,没有目标,不知道活着为什么,光为钱了,小苗不长了,不知道往哪边长了,生机受到影响。

第二个是心病。心主开,主思虑。这个容易得什么病?就是患得患失,想事情太多,神气耗散,心气不恒。人要有一个稳定的情绪,不能说是喜怒无常,喜怒无常就容易得心脏病,心肌梗塞、高血压、脑淤血,接二连三的来了,晚上睡不着,想第二天的事,比如买了股票第二天是抛啊,还是接着买啊,明天的涨跌啊,想到了自己的孩子、妻子、自己的爹妈,种种的,每天患得患失,心气不平、不恒,没有一个稳定的心态,整个大环境在快速地变动中,压迫着每一根神经,每个人都在惶恐不安中度日,这就导致心气不恒,心气不恒,一会儿左、一会儿右,再加上生机不举,下面的气又上不来,心脏得不到气血的滋养,心脏就出问题了。大家看看得心脏病的有多少,暴亡的有多少、爆发脑淤血、心肌梗塞的有多少。两个人争起来了,一下子捂脑袋躺地上了,赶紧拨120救护车,就是开气不能很好的开。

第三个是脾,脾主条畅。现代人的饮食有很大的问题,肥甘厚味,什么好吃的都往肚子里塞,以为营养越多,对身体越好。殊不知你不需要那么多营养,塞了那么多都是废物了,淤在身体里面,消化不了,影响你的身体,脂肪肝、肥胖症啊都是这里面来的,现在人也不知道什么有营养,什么没营养,好的都抛弃了,怪异的、飞禽走兽啊,都往嘴里塞。中医知道:人要食正气,不能食邪气,做人要中正,吃东西也要中正的东西。现在的人不是,越吃越奇,不知道吃什么好了,鼠啊、蝎啊、蚂蚱啊,各种奇形怪状的动物,这还是原材料,加工也非常繁复,煎炒烹炸,无所不用其极,不符合正气的标准,中正平和四个字,不符合。养殖的东西有大量的毒素,化肥啊什么的都进入五脏六腑,导致现在的人吃不到好东西,看着数量很多,很贵,实际上都不好。现在追求原生态、绿色,人们也知道了,数量上的追求没有太大意义,这是第一点,人并不需要那么多东西,你硬塞那么多东西。第二点,你吃的未必是好的,你觉得好味道好,质量不一定好。粗茶淡饭,中正平和,有益身体。吃的奇形怪状,到饭店煎炒烹炸,火气大油份大吃的怪,天上飞的,地上跑的,什么都吃,杂气太多、怪异气太多,吃到肚子里不舒服。天天吃饭店,还不如吃个热汤面舒服。现在这是一种风气、潮流,改变也困难,只能通过个人去明白这些道理,知道哪些东西要吃,哪些不要吃。现在是花着钱遭罪,方方面面都表现出来。无端导致脾胃之气不调和,进而影响其他五脏的运化,糖尿病啊、肥胖症、高血脂啊,这样的疾病,成倍地往上翻、年轻化。这是脾,也就是土,土都板结了、不肥沃了,种东西都不长了。

下一个是金,涉及到肺。主治节、卫外,首当其冲的就是感冒,包括中医,都走样了。一见发烧就物理降温、化水,咳就镇咳,抑制他咳嗽,正确的治法是宣表,同样中医也存在这样的问题,都用清凉、清热的药治发烧,用润肺的药止咳,这是方向性错误。大部分发烧、感冒咳嗽、流鼻涕都是风寒,不是风热,可以叫风凉、风寒,反正是被风吹到了,受寒、受凉、吹空调了,导致感冒咳嗽,这都当风寒治,不管冬天夏天,只要流清鼻涕,一律按风寒治。风寒应该怎么治啊?解表,不是清热。因为表闭有这个热,把表闭解开,热气得散,就正常了。你清热,清来清去,就伤了生机了,就跟挂水一样,天天挂,最后生机受到抑制了,就容易引起其他的病变。同样咳嗽也不应该镇咳,咳嗽是身体机能的自我反抗,你应该高兴你在咳嗽,如果都不咳嗽了,变成喘了、呼吸困难了,那么你的病就加重了,所以不要去镇咳,要积极地帮助身体去咳嗽,以御病邪,这是正确的,很多去润肺的,更不对了,这时候不需要去润肺,有人咳嗽赶紧去喝枇杷露,当时可能会好点,但是不去根,而且润肺的药都比较粘,会留住病邪,使病迟迟不愈,牵连不好,就像敌人追上来了,你的战士要用刺刀去拼,你要递给他一把刺刀,而不是一瓢水,你要给他武器,通过咳嗽,把病排出体外,一些人喝了药就剧烈咳嗽,第二天就减轻了,为什么剧烈咳嗽,就是给了他给养、弹药。有人不理解,怪我,怎么咳嗽这么厉害。我说再吃一副药看看,结果就好了。所以不要怕咳嗽、怕高烧,小孩发到39°、40°,说明身体好,老人还发不到呢,转成低烧就坏了,正气弱了,高烧比低烧好,咳嗽比不咳嗽好,这是从病理的角度来说,现在由于发烧感冒咳嗽诱发的病太多了,都是由于误治造成的。

最后讲一下肾,肾是闭藏,肾主闭藏,藏精。闭藏什么呢?都是精华,相当于人的储蓄,储蓄多,什么也不怕,抗打击能力强;要是储蓄少,就慌,有个风吹草动,这个家就受不了,人也是这样,肾藏精,不仅是肾,五脏六腑都有精,能够闭藏的地方都藏着精,所以我们如果肝气受到抑郁、心气不恒、肺气受到打击、脾受到这种毒害和过多食物的负担,那我们的肾精就越来越少,肾精越来越少,你这个人就越来越不鲜亮、不壮实、不精强,人就容易衰老。为什么人会老啊?因为你这个精华都丧失掉了,古人说保精全神,保存人身体的精华。有句话说"山蕴玉而石润",就是山里有玉,这座山就长得很好,玉就是山的精;"水怀珠而川媚",就是水里有宝珠山就动人,水的生态就好。人也是一样,一个单位有那么几个骨干,有他们撑着,单位就不会垮,能人一走,这个单位就不行了。人身亦是,人的精华保护着呢,不只是肾精,他们在小钱匣子里,不要轻易地让他们耗散,同时还经常往里放,这样人活着才长久、长寿、身体好、说话响、眼睛明亮、记忆力好、感情充沛、记忆力好、精力过人。精没了,人就打蔫了,抽筋拔骨么。有些老人突然手脚就不利索了,这就是精在消亡。为什么很多老人能预感到自己什么时候去世啊?就是他觉得某天他不行了,他感觉他体内搁了个钟,他感觉到自己各方面都不行了,就感觉自己要离世了。很多老人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走,起码一年内自己走不走都知道。体会精在身体里是否存在,比如人在二十岁和四五十岁,你去回想,在什么时候发现自己下了个台阶,本来能熬夜,现在不能熬夜了,这就是下了一个很大的台阶。原来觉得身体很有劲,这几天总觉得乏力,这都是精的消亡。每个人身体都有的无价宝贝,就看珍惜不珍惜。很多人都问如何珍惜,天天求健康、求长寿,殊不知这个东西就在你身体里,就看你怎么去保护他。所以古人强调保精全身,的的确确需要每一个惊醒。

我们说了常见的五种疾病,五行的五种疾病类型。生机受到抑制;心气不恒、患得患失;肥甘厚味、胡吃海塞,导致脾气不足;肺气不利、受伤,连带五脏六腑都受伤;耗散过度,精华没了人就凋谢谢了,这些是咱们讲的五脏五行的五种病。

5、五行配五种类型的人

下面讲一下五行和五种类型的人,既然五行体现在方方面面,那么人也可以这样分,秉五种气的五类人,既然人是气化产生的,那么这类人可以秉这种气,那类人可以秉那种气,所秉的气的形态不一。五种人是木型人、火型人、土型人、金型人、水型人,从面相的特点来说,木型人高,面色青;火型人的特点是尖头尖脑、五官外露、耳朵翻、面色红或偏红;土型人厚重,脸部不方不圆,根式厚重;金型人方正、脸方,同字脸、国字脸,方方正正的;水型人,圆头圆脑。水型人肥、圆,土型人敦厚,金型人方正,火型人外露、尖,下巴尖、颧骨尖、耳朵尖;木型人瘦长。

从性格上来说,木型人仁义、有坚韧的精神,有可能少言寡语,内心执着、顽强,他担负的是向上生长的使命,内心有自己的主见,有些人不声不响,突然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从来没想到他会做这种事情,有可能是木型人干的事。火型人秉承火的特点,热烈燃烧奔放,外向型,爱跟别人打交道。土型人厚道、老实、稳重、说话慢、迟钝、敦厚,都是土型人,温和、和事老,都是他们的特点。金型人,义气、讲原则、做事有棱有角、容易得罪人、说一不二,但是这种人内心有脆弱的地方,劲儿都使在外面了,很讲原则,但是内心比较脆弱。水型人,主智,圆润、圆滑、计算能力强、精于算计。老祖宗把五行配五种:仁义礼智信,这五种道德,木型人主仁,往上生长、仁德之心;火型人主礼,礼节、摆在外面给人看的,让火型人搞仪式啊、能说会道、表达能力强、各种礼仪都明白,这就是火型人;土型主信,要用一个大管家,敦厚、稳定,让干嘛就干嘛,恒定,这是信的特点;金型人,主义,讲义气,该怎么做怎么做,容易得罪人;水型人主智,做算计、会计都比较合适。

是不是严格这样匹配呢?一个人是个综合体,有可能木型人兼水型人的特点,也可能是木型人兼水型人的特点。如果有相兼的特性是相生的,对他有益,如果相克就完了。同时有水型人和火型人的特点,水型自闭,火型人有热烈的特点,这就是双重人的性格,有时候跟这些人打交道表现出奔放的特点,跟那些人打交道表现出自闭的特点,这个就要善于观察,同时有木有火,既奔放又仁义,这是相生,木火通明,好现象。这方面大家可以看一下面书,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叫《水镜集》,可以在网上搜一下,比较不错。五行配五种人,其实就是说人带某种气,人生下来就秉各种气而生,每种气的性质通过五行来讲解一下。

6、不要泥于五行

上面这些问题就讲完了,还有一个就是不要泥于五行。什么叫不要泥于五行呢?你只要明白了五行的气,就可以抛弃五行,直接用气来解释。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一个人他发怒,就是肝火旺,我多次讲过,什么叫肝火旺,什么叫发怒啊?就是气往上升,你只要知道气往上冲这个状态就可以抛弃这个火、也可以抛弃这个木,木主怒么,这些东西都可以抛弃了,就是一股气往上顶,受你情绪带动,这股气顶上来的时候,整个身体都在变,怒发冲冠么,顶到脑门子上来了,头发都立起来了,帽子都顶开了,每一个毛孔都使劲,不单是肝的问题,气得牙都痒痒,身体每一个部位都血脉喷张,都张起来了。如果这人跟人打起来,刀砍上去都没有感觉。什么原因?就是气让他处于一种狂放绷紧的状态,捅两刀都没感觉,平时刀放上去都吓得不得了,打起来不要命的时候捅上去都没感觉。这就是“神支配气、气支配形”的一个表现,打完了,发现伤到了,一害怕恐惧了,心一怯,气就没了,气馁,你这个伤口就不容易恢复了。出现伤口以后,你的神气会调动你的气血去保护伤口的部位,不需要人去干涉。比如手上一个口子,自己会封上,不需要贴创可贴。现在为什么都宣传要贴创可贴呢?怕有细菌感染,如果人生活在一个自然的环境中,拉了个口子自然会结痂,不会有细菌侵入,这是医学的误区。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厂家,比如邦迪,他就希望大家都拉口子,都买他的邦迪,所以会加强宣传攻势、蛊惑大家在拉口子的时候,为了避免感染一定要用创可贴,那么我这个邦迪就卖得很好,这只是举例说明,并没有攻击某个厂商的意思,对厂家来说他也是要生存发展的,卖盐的都希望大家买盐,剃头的希望大家一周剃一次头才好,所以大家要多学知识多感悟,很多道理在自然中继承。拉一口子只要不见风、见水、见土,自然情况下,很快就结痂了,过一阵痂脱落了伤口就愈合了,这样比你用创可贴愈合得还快。

看看大家有没有问题,我说的这些,有一个关键的中心:人是由神气所化,神气有自我管理能力,不需要人为干涉。比如捅一刀,大量的气血往那里走,包裹伤口,有异物也不要紧,有神气就有排异物的能力,即便排不出去也能包绕住。就像心脏病突犯,外国有个统计,抢救的死亡率比没有抢救的要高。比如心慌气短,你呆一会儿,过半个小时就能缓解,如果这时候盲目地治,有可能反了,都有可能,落井下石也很难说。就好比突然身体出现严重问题,马上救护车往医院送,送的过程中就是一个颠簸,这时候如果能精养,绝大多数能恢复。如果你在车上颠簸、焦虑紧张、进医院又做手术什么的,有可能事与愿违。

问:五行性格的人容易患什么样的疾病?

比如木型人容易患瘀症,因为他一旦生长不足,马上就瘀;火型的容易耗散,外向型的人,光说了,把气都说跑了;土型人容易气结,瘀滞么,容易气结于中焦不散;金型人容易受到伤害;水型人用心多了、算计,容易伤肾精。
 
如果没有问题就到这里,这两节课咱们也讲不多,下节课咱们讲八卦吧,有人也希望讲讲八卦,我好像没讲过八卦。下节课讲讲八卦,八卦是怎么来的,八卦后面是什么,八卦如何生成的,八卦之间的关系,八卦如何与万物结合在一起。



八卦

那么今天咱们讲八卦,也是从气道的基础上来讲,上几次咱们讲了气道、阴阳、五行,今天咱们讲八卦,因为这些对学习中医基础,大家有必要了解。那么讲八卦,我们必须得说《周易》,因为八卦是《周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刚才我想了想,这个八卦不好说,跟说阴阳五行一样都不好说。为什么不好说呢,主要是因为这个我们作为现代人,跟古代文化存在很大的割裂,这种割裂是文化的割裂,也是认知的割裂,我们在谈气道的时候反复地讲过,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神气文化,而神气是世界构成的上层,形、迹是在下层,最后形成了形体。因为我一再强调过,神统气,气化形,神是在上层,它直接影响到气,气从哪化出来呢,就是从神那儿化出来的,那么气化下来之后,形成了宇宙万象,就是我们能够感知触摸的一切一切。

那么大家说五官各种仪器所能测到的基本在形的层面上,包括电磁波啊,光啊,音啊,光生电,这些都属于形的层面,因为只要你能测量,现代科学所能发现揭示的都是形迹,那么中国古代,还有一些世界各国它这个古代的时候,你不要简单地把它理解成原始社会,是愚昧的东西,那么在那种文明体现了气的存在,对认知的存在,那么这个整个的世界就是这样演变过来的,之前人们简单,可以很好的跟神气接触,那么随着整个文明的演绎,慢慢地变得复杂,慢慢地人们的文明流于表面,由上层向下层而走,这个在形迹的文化当中不断地发展,壮大,不断地繁荣,现在这个形、迹的文明,也就是物质文明,已经发展到一个空前的水平,当然它的反面就萎缩了,我们讲阴阳,阴的一面就是阳,阳的一面就是阴,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不好,事物都要两面来看,你这方面好,那方面不好,你比如现在人情啊,你这个讲物欲了,人情就淡薄了。讲物质了,精神就淡薄了。世界发展了,环境就污染了,所有东西都是两面,所以说我们讲八卦,讲《周易》不好讲,原因就在此。大家活了这么大,主要接触的还是物质文明,形迹文明,和简单的神气文明 对于神气文化知之甚少,甚至完全不知道,也有人完全排斥。所以说我在这跟大家讲课主要还是想让大家能够有机会接触“神气”文化,通过阴阳也好,五行也好,八卦也好,最终目的就是想让大家接触神气文化,并且对它有一定的感知。
 
八卦那么今天咱们讲八卦,也是从气道的基础上来讲,上几次咱们讲了气道、阴阳、五行,今天咱们讲八卦,因为这些对学习中医基础,大家有必要了解。那么讲八卦,我们必须得说《周易》,因为八卦是《周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刚才我想了想,这个八卦不好说,跟说阴阳五行一样都不好说。为什么不好说呢,主要是因为这个我们作为现代人,跟古代文化存在很大的割裂,这种割裂是文化的割裂,也是认知的割裂,我们在谈气道的时候反复地讲过,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神气文化,而神气是世界构成的上层,形、迹是在下层,最后形成了形体。因为我一再强调过,神统气,气化形,神是在上层,它直接影响到气,气从哪化出来呢,就是从神那儿化出来的,那么气化下来之后,形成了宇宙万象,就是我们能够感知触摸的一切一切。

那么大家说五官各种仪器所能测到的基本在形的层面上,包括电磁波啊,光啊,音啊,光生电,这些都属于形的层面,因为只要你能测量,现代科学所能发现揭示的都是形迹,那么中国古代,还有一些世界各国它这个古代的时候,你不要简单地把它理解成原始社会,是愚昧的东西,那么在那种文明体现了气的存在,对认知的存在,那么这个整个的世界就是这样演变过来的,之前人们简单,可以很好的跟神气接触,那么随着整个文明的演绎,慢慢地变得复杂,慢慢地人们的文明流于表面,由上层向下层而走,这个在形迹的文化当中不断地发展,壮大,不断地繁荣,现在这个形、迹的文明,也就是物质文明,已经发展到一个空前的水平,当然它的反面就萎缩了,我们讲阴阳,阴的一面就是阳,阳的一面就是阴,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不好,事物都要两面来看,你这方面好,那方面不好,你比如现在人情啊,你这个讲物欲了,人情就淡薄了。讲物质了,精神就淡薄了。世界发展了,环境就污染了,所有东西都是两面,所以说我们讲八卦,讲《周易》不好讲,原因就在此。大家活了这么大,主要接触的还是物质文明,形迹文明,和简单的神气文明 对于神气文化知之甚少,甚至完全不知道,也有人完全排斥。所以说我在这跟大家讲课主要还是想让大家能够有机会接触“神气”文化,通过阴阳也好,五行也好,八卦也好,最终目的就是想让大家接触神气文化,并且对它有一定的感知。


1、《周易》的结构和成书

那么《周易》这本书它是谁写的,写什么的,这个我们先讲一下,这个说法有很多种,就不一一多说了,我只说一种。《周易》分三部,叫归藏、连山、周易。这个三本书,成书年代大概是夏朝、殷朝和周朝,那夏朝写得当然是不具体,夏朝包括商,夏朝和商朝写得是归藏和连山,这个周朝写得是《周易》,这三部书统称为《易经》,那么由于年代久运,前面两部都已失传,最后流传下来的就是《周易》,这是一个说法,但是否正确,还有待考证。

这个从我们气道的角度上来讲,这个《周易》这本书是阐述气象,什么叫气象啊,物的本来面目,气道也好,神上讲也好,它是用来展示,那么《周易》具体是谁写的呢,这有一个很传统的说法,伏羲画八卦,文王演成六十四卦,周公写爻辞,这个孔子做十易。什么意思呢?这个最早啊,这个《周易》是有八卦组成的,这个八卦,大家应该都知道,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一会我们要讲到,大家知道就行了。然后到了文王,八卦两卦两卦叠在一起,八八六十四,就演变成了六十四卦,这个《周易》基本的六十四卦图就出来了。那这个时候,这个没有任何文字的解释,只是画出来的,阳是一横,阴是两短横,只是像画图一样画出来的,那么到了周的时候,每一个爻辞,八八六十四卦嘛,一个卦是六个爻,每一个爻有爻辞,每一个卦有卦辞,周公就都给做上解释了,就好象咱们画画,画了一幅写意画之后,每一幅写意画他写了解释,这就是周公写了这个爻辞。然后再到后来,这个爻辞大家也读不明白,那么到了孔子的时候,孔子五十而喜易,到了五十岁,喜欢周易那本书,他看的书啊韦编三绝,把那个书都看烂了,可想下功夫之深,他对这整个的《周易》做了全面的注解和阐释,什么叫《十翼》啊,就是十篇文章,用来补充增益《周易》这本书的含义,这个到孔子做《十翼》,整个《周易》啊就比较完备了,《周易》加上孔子的《十翼》,整个叫易传,那么这个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周易》的全貌,这个传的全貌。

那这个孔子的贡献非常大,大在哪儿啊,让我们能够站在孔子的高度,来窥视《周易》其中的奥秘,那孔子这个人啊,非常诚实,他在写这个《周易》的时候,并没有完全的所有的条文都解释到,有的没有解释到的或者不明白的,他写上不详也,那个是非常诚实的一种做注解的方式,不像很多文人,不明白装明白。历来的很多对经典的注解,很多人不明白装明白,胡乱解释,导致后来人们对经典的曲解,那孔子不是这样的,这个人做学问非常踏实,不明白就注上不详也,明白就给你写出来,其实孔子已经站到一个相当高的高度,他不明白的我们现代人也基本不明白。有两个原因,第一,周公写得系辞可能有错误。第二,流传下来的时候可能有错误。第三,孔子确实不明白。

大家可见,像孔子我们称他为圣人,他写这个注的时候,抱着如此诚实的态度来写这个注,给我们留下了辉煌的遗产。可惜的是即便孔子到老了,用尽一生才华来对《周易》写注,希望后人能明白,但是后人还没看明白。很多人还不知道孔子在说什么,什么原因呢?就是人们思想境界的退化,不行了。这孔子站的高度,后来人站不到那个高度,即便孔子苦口婆改地来说,后人也听不明白。这个可以说是时代的悲哀,那最后孔子以《论语》著名,其实孔子的最高学问应该是十易,这是孔子最高的成就,可惜现代人读懂的少。那么这个是我们讲一下《周易》的形成和《周易》成书的结构,是几辈人,或十几辈人共同创造的,不是一个人来创造的,那伏羲他可能明白这个意思,但没能完全表述清楚。到了文王,进一步解释,到了周公,再到了孔子,那《周易》大备,那《周易》这套体系基本完备了,希望后人能够读懂。这是咱们讲得第一。

2、八卦的产生

第二个讲什么呢,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公开讲与《周易》相关的东西,咱们还是主要讲八卦,那咱们只有一节课讲八卦,所以不想展开太多,下面咱们直接切入主题,来讲八卦。

大家现在把八卦当新闻讲,这个有点意思,有没有八卦,听不听八卦,人们居然从这个方面来知道八卦,可见这个整个的时代差异有多大,八卦啊,刚才说了,乾坤是父母卦,震巽是长男长女卦,坎离是中男中女卦,艮兑是少男少女卦,这个怎么来得呢,大家知道,咱们讲阴阳时知道,整个世界都是有阴阳组成的,阴阳鱼嘛,阴阳互相错综变化就产生了这个世界。我们用气道来怎么阐释呢,这个气一刚就是阳,一柔就是阴。一开就是阳,一合就是阴,一动就是阳,一静就是阴。一明就是阳,一暗就是阴。就是在这个明暗、刚柔、动静、缓急、变化、上下,清浊当中,阴阳互相错综复杂,就构成了我们这个万象世界。

那古人为了把这个阴阳互相复杂的关系表述出来,就创立了这个八卦,这八卦之前是四象,少阴少阳太阴太阳,什么意思呢?就我们这样来看一下,我们把这个阳和阴后面加一个字,阳气和阴气,大家也可以理解成男人和女人,一团阳气,一团阴气,这叫阴阳。这个一团阳气一团阴气合在一起,组成什么变化呢,简单的最基本的是四种变化,就是说两团阳气放在一起,这叫太阳,就是过、大的意思,那么两团阴气放在一起,就是太阴,也是过,也就是说走两个极端了,那么一团阳气一团阴气放在一起,那么阳气在上面一团阴气在下面,或者颠倒过来,一团阴气在上面一团阳气在下面,那这是什么呢就是少阴和少阳。如果一团阴气一团阳气放在一起不动,那么这个阴阳合和的卦,那么如果是阳气进阴气退,这个是少阳,如果阳气退阴气进,这个是少阴,这个就是四个,大家别糊涂了。什么意思,它就是表示一个事物发展,开始,发展,盛大,衰落、死亡的过程,发展的是少阳,盛大的时候是太阳,衰落的时候是少阴,死亡的时候是太阴。古人为了记述的方便,阳就用一横来表示,阴气就用两小短横表示,我们看一看八卦,都是一长横两小短横,小短横代表阴气,一长横代表阳气,阳为连,阴为断,你可以说那两小短横来代表虚线讲,一长横代表实线讲,阳道实,阴道虚。

那么古人觉得光这样表示阴阳的消长变化,四个来表示这个消长变化,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就又加了一个,三个,三团气互相排列组合,来显示世间变化,那三团气排列组合是什么呢,就成八个,就成八卦了,三团气有可能是阴有可能是阳,就跟二进制一样,那么三团气全是阳,那就是乾卦,三团气全是阴,那就是坤卦,找两个极端,那么这两个极端,一个居在天上,一个居在地上,互相化生,产生了什么呢,就产生了六子,这就是《周易》里面非常著名的乾坤生六子。

什么叫乾坤生六子啊,肯定是这个变化,刨去三个全是阳的三个全是阴的,那么剩下三团阳气和三团阴气互相杂揉在一起,组成多少种变化,就是组成六种变化,哪六种变化呢?那如果说光说组合来说,一个阳爻,两个阴爻,一个阴爻,两个阳爻。那么这个就是两种,一种,一个阳爻两个阴爻,那这个阳爻在哪个位置上?就是这团阳气在什么位置上?有三种,在下面,在中间,在上面,三种;那么这个一团阴气,两团阳气,那么这一团阴气在下面,中间,上面,又是三种。这就是乾坤生六子,生三个男孩儿,三个女孩儿。三个男孩儿是什么性质呢,一个阳气两个阴气构成了三个男孩儿。那三个女孩儿呢,什么特点呢,一团阴气两团阳气组成了女孩。有人问了,比如男孩儿,男孩儿是一团阳气,两团阴气组成的,那为什么阴气多而阳气少是男孩儿呢?这个就是很著名的一个说法,多不算数,皇帝就一个,就是以谁为中心,以谁为中心谁就说了算,其实就是以这个中心为代表。那两个男的,一个女的,当然以女的为中心了。那两个女的,一个男的,以少为中心。

所以乾坤生六子,三男三女,三个男孩儿是哪三个男孩儿呢?阳气在下边儿,是长男,阳气在中间,是中男,阳气在上边,是少男。都叫什么名字呢?长男叫震,中男叫坎,少男叫艮,三个男孩。那么三个女孩儿呢?阴气在下边叫长女,阴气在中间的叫中女,阴气在上边的,叫少女。

又有人问了,为什么阳气在下边,阴气在下边,却是长男长女,这个学《周易》学的时间长了都会有这样的发问。这里面简单得跟大家解释一下,在下面的力量足,上面的力量衰,长子配气都是足气,父母怀孕生孩子,头胎都是父母精华之产生的,生得多了,到后边,都是父母衰弱之气产生的,余气,剩余之气产生的。所以说,大家看一下,下面的气足,上面的气衰,正好是一个体用。比如说,他年轻的时候身体好,没钱,等他有钱了,身体就不好了,那么都是这样。你有这个没那个,年轻的时候没钱,有身体也有希望,等他有钱了,四五十岁了,估计也是日落西山了,身体也不好了,有钱了没用。所以大家记住,所有的希望都来源于底,气儿都从底下起来,比如说人,下肢要是好,他身体就好,你要说腿站都站不住,腿哆嗦你好不了,气起于下也,所以说把最好的气给了长男长女,次气给了中男中女,最差的气给了少男少女。少男少女什么意思呢?不是小的,不是那什么小,是那什么,是那三胎四胎。头胎是长男长女,再生孩子就是中男中女,再次生的孩子,最后生的孩子是少男少女,是这。

大家听清,两团气相交合,我们上次讲过,阴阳气要交合,一团阳气一团阴气相互交合,阳气甩出三条阳爻,阴气甩出三条阴爻来,这互相配合在一起,产生了六个孩子,这六个孩子就是三个男三个女,这个整个这一个家族就构成了八卦。八卦么,父母再加上孩子,六个孩子,三个男的三个女的,又分长中少。那么,这个整个的气机放到整个万象当中就呈现出我们规律的世界,那么,这个就是《周易》的一个基本精神。咱们开始说的,天地气交产生万物,整个的世界都是从阴阳中这么过来的,阴阳交合那么能产生,没有阴阳的交合世界就没有办法向前演进,包括整个星系,地球的演变,地球生命的演进,我们自身的演进,都是通过不断的交合,阴阳之气相互交杂,不断地向前发展变化。

有句歌说了:乾三连,坤三断,乾三连,三个阳爻,坤三断,三个阴爻;震仰盂,什么叫仰盂阿,是震卦,下边一个阳爻,上边两个阴爻,叫震仰盂;坎中实,中间是阳爻,两边是阴爻;离中虚;巽下断,巽下边是断的,一个阴爻在下边,是断的;艮上连,艮上边是连在一起的。那么,这个是咱们讲的第二个,讲的是这个八卦是怎么产生的,那么我是从这一方面给大家讲的,从乾坤生六子方面来讲的,还可以从其它方面来讲的,通过排列组合,通过二进制的方面,当然这样说不形象,不如乾坤生六子这个形象。

那么,大家以后记住,乾坤生六子告诉我们几点,非常关键的事情:

第一,乾坤是父母,乾坤是阴阳嘛,就是周易里面,我们说过,如果没乾坤,这个整个的世界就没有了,懂了么,这是第一点。

那么第二点,乾坤,天地气交才产生六子,这六子相当于所有阴阳的变化,没有天地气交,这世界就不能产生,这阴阳要交合,就像男女要交合才能产生后代是一样的,动物要交合,大部分动物都是有性繁殖的,包括植物和动物,都是雌雄相交才向下化生,那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这阴阳交合之后产生的不止一种,产生了六种,实际上只有产生了六种才不会简单的重复,才会出现变化,这就像基因一样,不断地组合,这就告诉我们第三点。

第四点告诉我们,成男成女的关键,雄雌的关键,雌中藏雄,雌呢,是雄中藏雌的,这个是至关重要的。以后大家如果有机会学道,尤其学丹道,在《周易参同契》里面,尤其这个《悟真篇》里面,尤其讲的是这个。这个男的身体啊,是在女的身体基础上成男体,女的呢,是在男的身体基础上成女体。也就是说,男人和女人,雌的和雄的中间,这个身体里面都是双性的,以哪个为主,以哪个为主他就是哪个性别。那么,我们看一下这个坎卦,坎卦两阴夹一阳,坎卦是男的,他带两个阴,两个阴夹一个阳,叫阴中得男。离卦啊,离卦是女的,怎么体现女的,阳得女。你比如说,现在为什么很多人,很多人他觉得,他男的他觉得自己是女的呢,就是他这里面这个阴质阳质,内在的原因和外部的感召所产生了变化。为什么有些做变性,做变性有很大一部分是受外界的蛊惑,激发了自己男的变女的,激发了女的方面的潜质,他的阳气被迷惑,其实这是不鼓励的。他应该是振作,正面的,慢慢的,他也能回来,假如说做了变性手术啊,那就坏了,自己不男不女了。这说每一个人自身自有男女,这个在修丹道的时候非常有用,然后这个是一条,这是第四条第五条阿。

还有一条很重要,长男、中男、少男,长女、中女、少女,他们得的精气是不一样的,从乾坤二气当中得的精气是不一样的。长男长女得的是优质精气,中男中女得的是中间的,少男少女得的是残部,残余的。这个大家以后学《周易》的时候一定要牢记,所以说在说卦,同样都是男的,长男和少男,说这个路啊,长男是大途,是大道,少男只是小径,曲里拐弯那个小山路,或者说小土路,他只能代表这小土路,宽敞的马路只能用“震”表示。这就明确说明长男的意义和少男的意义,少男得余气,做不成大事,长男是精华之气,能做大事。所以说孔子说了,“帝出乎震”,真正能干事儿的都是长子,为什么古代皇帝传位要传长子,两方面考虑,第一,直接明确了传位,以避免导致骨肉相残,第二个就是长子得其精华,得父母之精华,但是这个并不是说完全绝对的,只是一个普遍的规律。

那么,刚才咱们讲了,乾坤生六子,能包含哪些含义,这个都是以后大家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也是我学这么多年《周易》,包括老师灌输,其中关于乾坤生六子的给大家解释,在以后大家学习过程当中在某方面大家也许会用到。

3、八卦

那么下面我们讲一下这个八卦,有句话是这么来说的,从这句话我们来提,关于这个八卦,这个是大的一个配属。在《周易》的系辞里面说: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搏,水火不相射。这个相当于讲了八卦的比象,什么是比象呢,就是他象什么,用什么来比喻,我想通过这一句话,给大家讲一下。

这乾坤象天地,有天有地才产生万物,那么其他六子又怎么来配天地之间事物呢,古人是这么来配的,震巽配雷风,震为雷,巽为风;坎离配水火,艮兑配山泽,什么叫山泽呢?高山,大泽,大泽就是那个湿地啊,沼泽啊,跟山相对。为什么要这么相配呢,我们这么讲,因为乾坤生六子之后啊,这六子啊又要交合,那么正确的交合应该是怎样的呢?长男跟长女交合,相配成为夫妻,中男和中女交合,相配为夫妻,少男和少女交合,叫正应,这个是符合年龄上,相当于门当户对,这样来配。大家看一下,看一下这个长男长女,长男长女正好是互相补自己的缺,像螺钉螺母一样,你有的我没有,我有的你没有。

大家看一下这个震卦,震卦的所有的阳爻,阴爻阳爻变异,阳爻变阴爻,阴爻变阳爻就是巽,他们两个一合,他们就是三阴三阳。那么这个孔子就说了,雷风相搏,什么叫做博呀,雷是长男,风是长女,雷风往一块儿,搏是摩擦的意思,在一块儿摩擦,摩擦就是交合的过程,互相激荡,雷风相搏,相摩擦,相互激荡,大家知道,这个刮风啊,因为这个地球上有了风,所以有了事物这个整个的文明啊,事物能够推进,有风各个地方才能交通嘛,有洋流有风,这个地球才能生机,如果说没有风,这个生命就止息了。那么雷是干什么的呢?有风就有雨,有雨就有雷,风雨交加,他整个生命是从这里产生出来,雷和风是互相激荡鼓荡,这个生命就从这里面孕育出来。那为什么把这个配为长子呢?他这个象征着力量,象征生命的诞生,龙雷之火嘛,不断的打雷,在打雷的过程当中,产生了生命,这个咱们可以推演到很远很远,不断的有雷产生,雷中是产生生命不可缺少的要素,再用风把这种生命传遍四面八方,这需要雷和风互相共同作用才能产生,雷风的作用非常强大。

那么“水火不相射”,这个地方可能是衍文,它可能是水火相射,不管它是不相射还是相射,总之它代表的意思是:水火互相激荡,也是共同构成生命的基本要素。大家看一看什么是水,中男是水,两阴夹一阳;什么是火啊?两阳夹一阴是火,大家看看水火的性质,首先水是静的,你不动它就是静的,火是动的,一静一动,那么为什么水是静的?因为主静,两阴夹一阳,使阳不得动,所以不动、主静;那么为什么火是动的呢?因为两阳越在外面,外面全都是阳,阳主动,所以火苗一窜一窜的,是个对待。水火一个是有质一个是无形,水有质火无形,你抓不住火,水你能抄起来,水有质有体的。为什么水有形呢?因为是阴凝成形,两阴夹一阳,阴凝成形。火为什么无形呢?因为阳气在外,飞散无形。第三个,水是内明而外晦,火是外明而内晦。什么意思呢?水自身不发光,但是你人照过去能映到影,它能反光,它能当镜子使用,内里面是明外面是晦,不发光但是能反光。那么火呢?它发光,但同时火的中心又是黑暗的,就是外明而内晦。大家看看火苗着起来中间是亮的,划亮火柴中间是暗的,它外面是亮的,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看这个水,两阴夹一阳,外面是晦,因为阴嘛,阴主暗,中间有阳爻,主动主明,那火正好相反,外面是明的,里面是阴的、暗的,这个又是相对的。再有水流湿火炎上,水流湿火就燥,水是往下面流的,为什么往下面流的呢,是两个阴爻夹一个阳爻往下面走,阳爻为阴爻所夹持,往下走。那么火呢?火是两个阳爻携着一个阴爻往上走,阳往上,阴往下,一上一下。

今天说这些想说明什么道理呢?想说明水火、中男中女由于他们的性质完全相反,导致他们代表的事物也是相反的,那么这里水火相射就是两个完全相反的往一块碰撞,水火激荡产生了世界,产生了变化的世界,象我们煮饭似的,上面锅上放水下面放上柴,这样才能煮饭吃,那我们喝水用火,随处都用,水火相激嘛,这跟雷风相薄的意思是一个意思,雷风互相激荡,水火互相激荡,这样乾坤生了六个,六个孩子互相激荡,男女互相激荡才能往下走。

接下来是少男少女,少男少女是什么代表呢?少男是山为代表,少女是泽。你看一个高一个低,山高的,沼泽、低地、湿地是低的,又是一个对待,如果是平的平地,凸出来的是山,低下去的是泽,包括湖,山泽的泽也包括湖、湿地、沼泽,有湖有山,湖光山色正好映衬,配上男女,有山,山上有树,水中有鱼山中有兽,这个正好是对待的关系,通过地形的变化,地形丰富的变化,一个山一个泽就代表了地形丰富性,地形丰富性变化衍生万物,给万物创造了衍生的条件,有水里游的山上跑的,山泽通气就是互相感应。怎么感应呢?很简单,山上的东西要流到河里,河滋养着山体,山要没有了河没有了湖,那山上水源从哪里来呀?或者说这个湖啊,没有了山,山上冲刷下来的营养物质就到不了湖里去。像我们渤海湾一样,原先这个渤海湾是非常富有营养物的,鱼很多,就是因为有黄河带着上游的泥沙冲下来,或者冲到海里面去,滋养了很多生物、鱼,所以山不断的在滋润着泽(泽包括湖泊、河流、沼泽、湿地),同时湖泊又不断滋养着山,这个就是山泽通气。

说这个什么意思呢?为什么把这句话引过来这么讲呢?就是想告诉大家,阴阳的组合,不同的组合要不断的交合,互通有无,去不断的向下继续衍变丰富的世界,这个就是天地定位,首先有父母,定了位嘛,有天有地,就产生了有山、有湖、有雷、有风、有水、有火,这些东西也是互相的杂糅在一起,产生了我们丰富的世界。那么是不是一定是山泽通气呢?这不一定,山跟雷通气,山跟水通气,山跟风通气,所有的这些互相通气,大家互相相薄、互相通气,那么有多少种变化呢?就有八八六十四种变化,八卦两两相交产生了八八六十四种变化,这就是六十四卦。古人想通过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这样排列组合,这样的排列组合来把万事万物的现象尽量的解释出来。

今天想来想去还是想通过乾坤生六子这条线来给大家讲解,先休息5分钟。

上课了,有三个问题出来:1.讲一下八卦的生长壮老已的顺序;2.八卦有生克关系吗?3.讲一下八卦的生长,有时间能否讲一下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关系,咱们就这三个问题展开。

问:讲一下八卦的生长壮老已的顺序

乾坤生六子,六个孩子,三男三女再交合产生变化,这是一种关系,对六个孩子每一个孩子还要演进还会产生变化,易讲生生之易,不断的变易、变来变去,长男不能永远是长男,他要变,这个就设计到八卦的变化。怎么变呢?比如这个震卦,阳爻往上移一位就是中男(坎水)、再往上移一位就是少男(艮山),也就是说这个长子他要变。同样这个女的也是,下边巽卦到离,再上一位就是兑,同样其他的卦也是这样,地位都会不断的产生变化,就自己的性质不断的变化,万事万物总是在不定当中变化。同样,如果是震卦,底下一个阳爻越来越壮大一下子它变两个了,把对方一个顶掉,对方的阴爻顶掉,它变什么女的,这个就是男化女女化男,男变女女变男,男女相变,这就是男女雌雄相禅,禅让的禅,什么叫禅让,就是嬗变、突变,禅就是改变的意思,就是说阳不可能永远是阳,阴不可能永远是阴,你有钱不一定永远有钱,他没钱不一定永远没钱,如果说有了希望也能变成没希望,没希望也能变成有了希望,这个就是《周易》给我们一个巨大的贡献。
有人解释《周易》的三个原则:不易、变易、简易。不易的是理,不变的是一个理;变易是常,要不断的去变化,常态,规律,规律是不断变化;那简易呢?简易是形式,变化形式很简单,就是阴变阳阳变阴嘛,你要把我们整个世界发展规律总结成这几条,不易的是理,变易的是常,简易的是形式,这些都是大原则,不多说了,以后大家去理解就是。

那么生长壮老已呢?当然有生长壮老已了,六子本身都有生长壮老已,乾卦能变成坤,坤变成震,震变成巽,巽变成震,在变化的过程当中,比如由震变巽,它由震变巽的时候,对震而言这就是自己一个衰落的过程,那么由巽变震,对震来说这就是一个生长的过程,其实这就是阳化阴,阴化阳的过程,具体讲生长壮老已,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形势,用不同的语言来讲,你要理解刚才我们讲的那些,不局于具体的形式,阴阳相杂相错相变相离相合,八卦也是,互相激荡,我激荡你,你激荡我,互相吞吐,你胜了我败了,你强了我弱了,互相较量。

问:八卦有生克关系吗?

这个肯定有啊,相离相合,相恨相爱,它有相生就有相克,喜则相生怒则相克,八卦都是有气的,有神识的,如水火一样,要不水灭火,要不火灭水,那么炒菜做饭这是相生,下面火把水煮温了,相生。山泽通气,山倒了把湖填平了,这是相克,山上的水不断的往下流,补充到湖泊,这就是相生,总之,怒则相克,爱则相生,顺者相生,逆者相克,这事情突变往往是相克,这事情水到渠成,顺顺当当这就是相生。

问题:先天八卦后天八卦的关系。

这个我记得去年讲过这些内容,先天八卦明其体,后天八卦明其用,一个是体一个是用,这个展开就复杂了,先天八卦的排卦方式这个没有什么争议,定位一上一下天南地北,雷风相薄、水火相射、山泽通气,都是互相对待的,先天八卦卦序没有争议,它明其体。那后天八卦的排卦顺序是一个谜,后天八卦排卦是从用上来讲,孔子不是说了嘛: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那后天八卦怎么来的?有人说是从八卦推出来的,推出来的不对,不是推出来的,这里面有一个窍门,只提醒一点,先天八卦天南地北,后天八卦离南坎北,这是先天八卦到后天八卦,乾坤退位坎离为主,为什么这样来讲呢,纯阴纯阳不用事,那在万事万物的兴衰变化当中没有纯阳的也没有纯阴的,都是阴阳相杂,都是阴阳交合产生的,只有在理论上能够推出纯阴纯阳,其实没有绝对的纯阴纯阳,都相杂而产生的。

那么到了流行变化的时候就不能用乾坤为用了,只能坎离为用了,因为水火是阴阳之征兆,所以说坎离主南北,关于震东兑西,巽主东南,乾西北,艮主东北,坤主西南。至于为什么?那是由于从流行变化说的,那今天这个话题也不能往深了说,那这个我觉得这个时间也不够,再说今天也不是这个主题。这里面有应该有一个窍,你要不知这窍你这个后天八卦没法学,先天八卦我记得在那个气道中医里面内部上课的时候讲了,你就看那个螺旋形的星云就可以。

问:八卦和外物如何对应?

这个你看一下什么吧,你看一下孔子的说卦,仔细看说卦。如果对于说卦每一种对应你都能很好的理解,你就不混乱了。说几个吧,从动物上说,乾为马,艮为狗,兑为羊,坎为猪,离为鸟,巽为鸡,坤为牛,大致就这么一个关系,为什么,不求大家能听懂,喜欢钻研的琢磨去,先说乾坤,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这里面用马来比喻,比喻阳气之健硕,阳气的健运不息啊,马不断的在跑,所以乾为马。坤为牛,拉东西拉车稳重有劲,耕田,用来代表稳健。那么震为马,震龙,正好这个震是长男,龙腾于海嘛,龙代表阳气之精华,所以震代表长子,凡是出现马和龙的都代表阳气。巽为鸡,巽是鸡啊,鸡的特点就是天上鸟的退化,阳爻在外代表华丽,以天为用,这个当你读那个六十四个爻辞的时候,说鸡的时候你就知道怎么回事了,这是震巽。

说坎离,坎为猪,为什么是猪,因为坎往下走,猪啊在泥地里滚,又特别肥,象征阴气,在泥地里打滚嘛,从这方面来讲坎配猪。那么离配鸟,天上飞的,猪往下走,鸟往上飞,就是天上飞的,所以离配鸟,那么离啊他两边啊是阳爻,鸟是文明的象征,是阳气飞腾蒸腾的象征,所以配鸟。

那么还剩两个,那么艮配狗,兑配羊,为什么艮配狗呢,因为艮主守,因为一个阳爻在上面嘛,他只有守没有进,不能进攻只能守,正象征这个狗,守家户看守。那么这个兑啊怎么配羊呢?因为羊你看着他老实,其实很倔强,这指这个山羊,兑有刚卤之性,下边刚上边卤,内里面是刚,两个阳爻在下一个阴爻在上,看着很和善其实很凶猛,内里这个山羊有刚卤之气,所以兑配羊,这个这个八卦配八种动物,其他八卦配植物配日常用品等,主要看说卦,你把说卦搞明白了,你再问各种问题都可以。

所以说要把这个《周易》搞清楚,这个《易传》不得不读,孔子的十易,《文言》《系辞》《说卦》《杂卦》《序卦》等,总共加在一起就是《十易》,最好能够背诵,你要看这个配属关系一定看这个《说卦》,这个配属关系你要明白内部的机理,就是阴阳相交相杂的神气感应,这个如果搞明白了就好办了。离配乌龟,为什么配乌龟啊,两个阳爻在外一个阴爻在内,两个阳爻代表刚就是盔甲,乌龟吧他有壳,蜗牛配离,凡是外边强中间空的,中间弱的都是离,离代表文明,电视机也是离,那么这个你用这种思维去理解去。

所以说要想学好《周易》,几点要做到,第一,要正视神气文化并且认识之,去认识他,要读古书,不要读翻译的书,现在的书都从形迹上来说,我经常看那个报纸上说某人好像把《周易》破解了,实际一看还是从形迹上去下手啊,从形迹上下手你永远破解不了《周易》,《周易》为什么这么难呢,因为现在人呢都在下面,抬不起头来了,你这样不可能破解《周易》,这个西方人想通过超级计算机破解周易,也是不现实,因为不相干的,这是第一个点。在这个基础上要建立象的观念,这个每一个卦是一个像,八八六十四个像,三百八十四爻的每个一个位置都有关系,各个爻之间的关系啊,他们象之间的关系,所以你要学好《周易》要从象入手,就像我们学气道的,你要学好气道就要建立气象,否则没法学。

一个人他是一团气,他是什么象要一眼就能看出来,看错没关系但是要看,看多了自然就心领神会,心里就有感知了。比如说来一个人两眼无神,木木讷讷的,说话口齿不伶俐,就是精气不足。来一个含胸弯腰驼背的,不能挺直,来了往这一坐,不是气虚就是气淤,气虚导致胸中气无以充养,他直不起来。那么进一步看脸色苍然,双眉紧锁唉声叹气,然后说话短气,行步困难,面色无华,一看就是一个气虚,这样来断,慢慢的你就心领神会了,你就知道了来的人是一个什么气,谁也不可能上来就知道什么气,都是通过大量的对人的观察,你没有病人也无关,大街上走到哪都是人,跟你打交道的都是人,一个人你就看吧,看多了你就能领悟了,他到底是一团什么气形成的,这团气不可能测量,不可形容,不可检测的,只能靠感,就是一个感觉,这东西你说科学不科学呢,这个不能用科学不科学来形容,像爱情一样,这东西怎么说呢,没法说,只能自己去感觉。

《周易》就讲到这吧,大家估计也没有什么准备,这样再讲下去估计也没有什么意义,有问题我就回答没有问题就算了,我讲是一方面,大家学习是另一方面,这个咱们虽然是一个交流,也有一句老话嘛,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你要有兴趣你能学进去,不停的学不停的背,我学《周易》的时候,我都是要背的,包括这个《易传》嘛,孔子的《十易》都是要背的,必须背的滚瓜烂熟,才有可能把《周易》学好,没有捷径,不可能谁跟你讲,讲完一遍你就全学会了,全通了,那不可能,即便有一个好的老师教你,也得三年五年的功夫你才能知道《周易》在讲什么,那为什么管这个叫大学呢,就是宇宙的学问,生命的学问,整个的性命大理在里面。

问:艮、兑什么性格?

不是这样说的嘛,《周易》里面,艮者守也,艮者山也,你看那个山,看那个守城的人,忠厚老实不爱说话,管家之类的这样的人是艮性的,不善表达,他只能守不能在开创了,因为两个阴气从下面顶上来,他如果再要不守他就要完蛋了 ,山一样要稳,如果你的卦占到这样的卦,占到艮卦,不利于开创性的事情,如果两军之间交战,占艮卦要守城,不能出城迎敌,如果出行占艮卦主受阻。

那么兑卦什么性格呢,拿嘴说的,爱嚼舌头的,兑主口舌嘛,爱嚼舌头,能说会道的,少女嘛,没有什么成熟的,学问也不深,但是就爱表达就爱说,不停的说,说三道四,又主唱歌,爱唱歌,爱说笑爱动,兑的性格,为什么呢,上面那个阴气举上去了,举到外面,那比如说你占到兑卦,容易范口舌之事,你比如说我占到兑卦,跟他关系怎么样,一占到兑卦犯口舌,第二可能他主缺,兑主缺,因为上面缺了一块,做事不完美,有可能是前功尽弃,先事后败都是兑卦,兑主毁嘛,占到兑卦这事就不成。

比如占到夬卦,上边兑下边乾,夬主分手啊。震的性格好巽的性格好,震巽,坎离也是,艮兑相对来说差一点,还有一个《周易》用在,现在大家都知道《周易》算命,《周易》能不能算命呢,《周易》是可以算命的,用八卦是可以算命的,算命的道理在哪儿呢,就是通过各种算法与神气相接,因为我们知道神气可感知的,交通过去未来的,超时空的,既然他是超时空的,我们用这种形式把他引进到八卦上来,八八六十四卦上来,你通过这六十四个卦去观察他的神气,你就能知道这个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你就能推出来会出什么事情,那么这是完全可以办到,通过什么办到呢,最终还是通过神而明之,这个人感应到,这个是不能写成教科书的,也不能大规模的培训,不可能象通过生产东西一样来生产这个东西,这需要长久的磨练训练,感悟你才有可能拥有这个能力,同样你算他算同样一个卦算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大家不要觉得看了一本书照着做,你就能算准东西那是不可能的,也不是看了古代的一些例子,照猫画虎也是不行的,学《周易》啊,学通学明白留给有心人,坚韧不拔的,没有讲到和身体疾病各方面关系,其实也没有必要讲了,五行已经讲了,八卦你再去强讲也没有什么意义,今天咱们讲八卦就讲到这吧,

下一讲讲一下经络和穴位吧,网上求卦的原理吧,如果这个东西形成了快餐了,形成了定式了,这东西也就失去意义了,捕风捉影或准或不准,你这个断定胜负还有百分之五十的几率吧,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嘛,善易者不占,为什么不占啊,自己已经通道了,道理已经明白了没有必要再占了,下次讲经络和穴位,那今天咱们就到这吧.
 
脏腑

今天讲脏腑,也即脏象,这个是中医里面一个重要的核心理论,那么藏象经络啊这个都是中医里面特有的,比如说我们老百姓说脾虚了,肾虚,肝脾不调,那么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话,都包括在这个我们的脏腑理论里。那么今天我想通过讲这么几个主题:把这个脏象或者把脏腑里头给大家简单的说一遍,第一个是什么是五脏六腑;第二中医的脏象脏腑和西医的解剖不是一回事,这个要说一下;第三个说脏腑是气化的产物;再一个主要来讲五脏的气化过程,然后这里面可能要涉及几个理论,一个是杯水理论,一杯水的理论;第二个云蒸霞蔚的理论;第三个是喷泉理论。然后可能还要讲下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的道理,如果有时间还会涉及到一下关于《黄庭内景经》的一段关于对五脏的描述,然后会再讲一下五脏藏五神,再讲一下五脏与五行之间的关系,然后会再讲一下六腑的气化与五脏的关系,然后会再讲三个标题:一个是五脏本一气,不可分割;那么肝脾肾为本,心肺为标;最后再讲一下虚心实腑的道理。 然后我讲的这些标题,不可能是完全概括了五脏、脏象的理论,这只是大概说一下,或者说是我觉得比较重要的,一堂课不可能把脏象讲完,只是告诉大家关键点大哪儿,大家以后学脏象脏腑的时候怎么来学。

1、什么是五脏六腑?

好,那么咱们开始讲第一个问题。这个五脏六腑,什么是五脏六腑?那五脏六腑,顾名思义五个脏六个腑。哪五个脏呢?心肝脾肺肾,六腑呢,胃、大小肠、膀胱、三焦、胆。那首先脏腑上,从字面上来理解,脏,藏也,藏精的地方。腑,腑库,推运的地方。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做为一个生命体,那我们说过是由神气形三界构成,因为做为一个个体,它必须储存一定的精气,做我们的开销,那么这个精气储存在哪儿啊,就储存在我们的脏腑当中,这宝贵的东西都在五脏六腑,人能动能走能说,这个是在于四肢和这个七窍,也就是说人身上的精华都在五脏六腑当中存在,为主导。做为一个人嘛,人长的光鲜与否,有没有精神,身体健壮与否,全在于他的五脏六腑好不好。五脏六腑好,顺畅,健康,那么他外在的就是有点毛病,也无关大碍。就是说有些残疾人,他虽然肢体残疾,但五脏六腑很好,看着也是精神饱满,身体健康。那有的人他肢体健全,不缺胳膊少腿的,但是这个远远一看,神气晦暗,说话简滞,行路不协调,沉重,那这个就是五脏六腑精气不全,衰落的一种表现,所以说我们这个讲这个五脏六腑,上来要知道五脏六腑,脏腑是干什么的,就是保存我们精气的地方,像一个容器一样。

有人说六腑不藏气,主推运,五脏藏精,这个话呢说的片面,五脏六腑都藏气,相对来说五脏藏的更深,六腑藏的浅。如果六腑不藏气,你把六腑一个脏器拿掉,那么它那个精气也会丧失,功能也会丧失,就像现在很多人他那个有胆结石,胆囊炎摘胆一样,胆摘了之后,那对人有一定的影响,那就是胆是中精之腑嘛,它藏精气,如果你把胆拿了,它的精气就涣散了。所以说对五脏六腑我们第一个认识就是五脏六腑是藏我们的气血精神的地方,这个是非常宝贵的,所以说尽量不要动五脏六腑,做手术啊什么的,割开肚皮,动动你的五脏六腑,这个对人都有重大的损耗,轻易不要开肠剖肚。

那么藏精气藏气血在五脏六腑当中,那么五脏和六腑又有区分,五脏藏的深,六腑藏的浅,同时六腑又起推运的作用,六腑在外,五脏在内,又形成了一个体系。所以说大家要想有一个好的身体,一定要重视自己的五脏六腑。上次讲过,这个人最重要的是五脏六腑,而不是四肢、眼目,并不是在于你的七窍和四肢怎么样,一定要看五脏六腑的好坏。你看现在很多人,他的四肢手麻了,为什么麻了,就是脏腑气血衰了,气血不得推运到四肢,导致手麻脚麻,很多老人,手麻脚麻,有的是中风的先兆,不仅是中风的先兆,也是整体气血衰落的先兆。现在这种麻,很多三十多岁就开始麻了,证明气血大衰,由于生活啊,饮食啊,性情啊各方面不调,不懂得养生,就及早的、过早的把五脏六腑的精气用衰,使眼、耳、鼻、舌,四肢百骸出现问题,不管是做医生的还是普通的爱好者,或者是这个患者,大家要悟本,这个本就在五脏六腑,它藏精气,藏气血,藏神,这个是你的巨大财富,你挣了多少钱,这些都是外在的,谋多大官。内在的是五脏六腑,五脏六腑要充盈饱满,那这个是讲一下什么是五脏六腑。

2、五脏六腑跟西医的解剖不是一回事。

那么第二来说脏腑,五脏六腑跟西医的解剖不是一回事。它怎么不是一回事呢?因为中医讲的五脏六腑是从气化的角度来讲的,西医的五脏六腑是从解剖来讲,虽然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这个交叉,但是从本质上不在一个层面上考虑问题,很简单,中医认为肝升于左,肺降于右。那西医解剖的理论,咱们来看肝在右,那说中医完全不懂解剖,那怎么把这个肝放到左边去了呢,那实际不是这样的,中医从气化讲,西医从解剖讲。那还有两句,关于肝升于左,肺降于右,那还有《黄帝内经》还有两句,肾治于里,心布于表。那么如果拿这个话跟那个肝升于左来对照着的来讲,岂不是心在表面了吗?让这个西医可能更笑话我们了,心怎么可能在表面呢?心在上面,肾治于里,肾在里面,心在表皮,表面,我们把这个话串起来就会明显的发现,中医的讲的肝升于左,肺降于右,心布于表,肾治于里,这完全是在说气化,并没有实指的位置。那就这样一条导致很多中医从业者、西医从业者产生误解,就说中医不懂解剖。

抛去解剖不谈,中医更重视气化的层面,因为古人的感觉在神气形三个层面上,他认为神气比形更重要,所以说在文字表述上,从理论构建上,都是从神气着眼,而不是从形上着眼,我们没有必要自惭形秽,认为中国古代没有解剖。解剖是形而下的东西,随着西医不断的研究,它就会发现这条路越学越难,知之甚少,对整个生命现象的理解是刚刚起步,就像那个三个半月的孩子一样,中医几千年了,它在这个历史长河中过来的,所以已经清楚的认识的神气的层面,有人说是历史,那这个几千年前的东西了怎么现在还能用呢?这个就是一个人们根深蒂固的思想,认为古不如今,古代不如现代,这样的理解大家要好好考虑考虑,物质文明形的文明可能不如现代,但是神气的文明要远远的高于现在。所以说这个就相当于对待观哪,你这方面好了,那方面就不行,走到东面去了,西面你就上不去了,走到西面,东面就上不去了,就看你抓哪边了,哪边是根本,你要抓。这个中国啊,这个世界地球上的文明啊,远没有人们想得那么简单,那么直线的发展,总是几起几落,你知道这个地球的文明经过几次洗礼吗?所以说大家考虑问题是一定要多思考,多反思。

那比如说这个民国的时候是哪个医生呢,有一个命门学说,说这个命门是什么呢?说命门是两肾中间的,两肾之间的那个油膜,两肾的油膜。这个就是有问题,就完全的被西医去误导,这个是形体东西,命门要找到那个形体,和三焦一样,一定要解剖出来,三焦是什么,是淋巴液还是什么东西,这个就完全的把我们的老祖宗最宝贵的东西,在认识层次上,你就整一个下了一个台阶,老祖宗谈神气,你搞到形体上去了,不仅是把中医曲解了,同时你还误导了后来人,让后来学中医的没法学,大家可以看一下,现在有多少人学中医不受这些东西影响啊,一看书,拿出来一看就是这些东西,看来看去,说还不如西医的东西实际呢,其实大家学得都不是中医。

那个前两天我看文章,我这个才知道这个日本啊,后来搞纯中医嘛,把《黄帝内经》给丢掉了,光学《伤寒》。《黄帝内经》是中医精神的宝库,《伤寒》只是一部临床著作,你把《黄帝内经》扔了,去搞《伤寒》,这个就像种一棵树一样,把根这个剪掉了,只去欣赏这个枝叶一样,这个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搞搞不出什么东西来。就是我们做学问为人都不能过于功利,不要看《伤寒论》的几个方子能治病,就把《伤寒论》当成宝贝,而丢弃了不能马上治病的《黄帝内经》。《伤寒论》它的这个整个体系都是从《黄帝内经》上演变过来的,如果谁要急功近利的来学中医,那我奉劝就不要去学了。看病也一样,想两三天要把病慢性病治好,你就跟这个病人说不要看。所以说我们再次的强调一下,中医的脏象理论是建立在气化基础上,是建立在神气的基础上,所以与西医的解剖完全不是一回事。有的我说他肝不调了,他很害怕,不是不得了肝炎了,肝做了检查了,我很无奈,我只能说中医的肝和西医的肝不是一个肝,中医的脾和西医的脾也不是一个脾。所以说大家要想学好脏象,要从气化的角度来考虑。

3、脏腑是气化的产物。

那么下一个我们要讲一下,脏腑是气化产物,具体是怎么产生的,这个也就是我们要重点来讲的。这个我们这个学气道的,对于这个中医这一块,对于人体这一块,首先要把这个人当成一团气,每一个人都是一团气,你不管是行、坐、卧都是一团气,这团气随着你的神气发越和纳藏,表现出来忽明忽暗,忽大忽小,忽疾忽徐。疾是快的意思,徐是慢的意思。由于你的这个呼吸吐纳,有节律的呼吸吐纳,表现出来的这个节律性的一团气。

那我们知道任何一团气的内部都有升降开合,什么叫升降开合呢?就是气升起来,降下去,就叫升降。开合呢,就像那个河蚌一样,一开一合,那基本我们人身的一团气都是在升降开合这个大的基调下去运化。那么这团气在形界是怎么表示的呢,就是它要化而成形。我们讲过,神统气,气化形,任何一团气,它碰到了形界就要化到形界上来,你看就像现在这个物理学家这个研究那个原子一样,原子它绕原子不是有电子吗,原子核外是电子,发现一个电子,它突然没了,消失的无影无踪。突然在一个空间里出现多个电子,这个电子是哪儿来的呢,这个我们就可以说这个是从虚界过来的,他也在研究虚界,我们就说也可以说它是从气界过来的,无中生有嘛,搞得无中生有现在成一个贬义词,实际无中生有是一个蕴含深刻哲理的一个词汇,就从虚界一下子化成它这个气,化出形体来,化出最小的那个电子,如果说能量不够,这个电子维持不了多长时间又回到虚界,什么都消失了,像水溶于水一样。那么我们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是从气化而来的,那气化成形嘛,这个五个脏器,五个脏六腑,它在形界你可以找到对应的实体,找到肝啊,找到心啊,找到肺,找到肾,它确实能拿出来,但同时它后面有大的背景去推动,维持支持它,这个就是气。如果没有这个气,或者说气衰少,这个脏器它就运转就不灵,就会出现问题。

我们的五脏六腑它不断的衰弱,衰弱之前是个大前提的,它气先衰弱,气是源头嘛,气衰弱了,脏腑才衰弱,形才衰弱。你看比如说这个器官移植,咱就拿肝脏的移植来说,肝由于后面的气不好,导致肝体发生了病变,最后导致肝硬化,肝癌,那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西医采取活体移植的方式,换一个别人的肝进来,当然有排异反应了,它通过各种手段抑制这种排异反应,这个硬生生的让别人的肝和自己系统吻合,那吻合上之后,跟自己的神气接在一起,如果自己的神气不是很弱的话,能够维持自己的生命,但是他的这个健康状况啊还是不容乐观,有很多肝移植的病人移植之后病情恶化,不能维持生命,肝体又坏了,这里面有两个重要的原因,第一个,他换了个肝脏,气还是自己的气,自己的气已经恶化到相当的程度,不可能就维持换过来肝脏的正常的运转,一伙人一样,人已经离心离德了,原来的设备他们开得也不是特别好了,一个工厂,把设备换成新设备,还是一帮离心离德的人嘛,这个机器马上过不了关,你建议换一个,换汤不换药嘛,你换机器不换人不行,你这个气还是肝硬化那个气,肝脏换了,这个气不换,很难有确切的疗效,这样多了,这个自己因为要保命嘛,换肝换了一个不行又换一个,事实大家都知道,很多演员明星换肝的结果怎么样大家心里清楚。还有一个原因,本身他就不是绝症,有的是进行性肝硬化,突然一下肝硬化要换肝,其实他这个病啊只是不通了不调了,调通了就好,不应该换,一换之后把自己的宝贝拿走了,毕竟那是形成的形体,是诸多气血运化出来的一个形体,这个形界非常重要的,我们学得是神气,同时也注重形,没有形,神气无所依,无所凭,它体现不出自己的价值来。一下子把你这个几十年积累的这个脏腑脏器肝胆拿掉了,你自己的气无所依凭啊,换来一个新的不能适应,排异各方面的,丧失我们家宝贝,我们家自身的宝贝一下子就被端掉了。所以说在这里面奉劝大家不要做器官移植,也不要建议自己的亲朋好友做器官移植,很多肾衰竭的换肾,现在最多的是换肝换肾,这两个器官我跟大家说它们的生命力非常非常顽强,肝肾是你的生命之本,这两个它们不会轻易妥协投降的,是你自己放弃了它们,没有信心,最终无情的让医生割掉,换肝换肾三四十几万,如果说这种医学主导下就为我们看病,后果不可想象。现在很多小孩肾衰竭,尿毒症,你怎么可能一个鲜活的生命他就一下尿毒症了呢,这里面一定就有问题,并且这个病肯定不难治。好,那这个就是我们讲一下肮脏是气化的产物。

那么下面做为重点来讲,五脏气化的过程。那么既然它是一团气,这团气化成了形体,一边化成了五脏,一边化成了六腑,那么五脏六腑它们做为一个运动的一个单元,它怎么动起来的呢?里面的气又是怎么升降开合、吐故纳新的呢?这个是直接就可以指导我们临床的一个核心的理论,这个必须要搞明白。这里面我们要引入几个理论模型,一个是杯水,一个是云蒸霞蔚,一个是喷泉。

那我们先说第一个理论,就是杯水理论,什么是杯水理论呢?就是一杯水放在这,这杯水自然产生对流,就是再静止的水它也会产生对流,这就是万物恒动,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持续不断的。你看一杯水静静的,其实它是在里面不断的动,这个动就是对流,我们那个小学课本讲过物体的传导,这个物体的传播啊,温度啊是怎么传播的,传导,辐射,对流,那自然而然产生了对流,那我们身体的五脏六腑也是这样对流起来的。你看一杯水,两方面,太阳一照射 ,上面照射,照射到这个水,上面温度高,下面温度低,不能这样说,怎么说呢,举这个例子,下面点一个火吧!这样说方便理解,下面点一个火,水底,这个杯底的这个水由于受到火的加热,它就往上走,它一往上走,顶着上面的水往下来,自然形成了一个对流。大家看一看这个洋流、河流它这个里面都有暗流,洋流也有着循环的洋流,北半球啊,南半球啊,很多渔民(知道)这个海流,洋流,它是波动性的,一会儿往南,一会儿往北,几点往南,几点往北,这个相当于这个大海还有河流的潮汐,它们的呼吸,这个我们也是这样来理解这个五脏六腑的气化,那么很简单,大家就是把这个五脏六腑的这个胸腹啊理解成这杯水一样,下面的气往上顶,往上蒸上来,同样上面的气往下降,那么它们之间形成一种对流,使它的能量物质能够交换,那么这个就是五脏六腑的气化的整体过程。

那么也可以用我们第二个理论来解释,就是云蒸霞蔚。太阳晒到地表,使水汽蒸发,蒸腾向上,蒸到天上遇冷,凝结成云,云聚在一起,里面饱含的水分厚,到了一个临界点,就下降为雨,那么大自然的现象是这样的,自然界存在着这种自然而然形成的对流。不管是空气、水还是各种物质,沧海桑田嘛,高山变低谷,低谷变高山,海洋变陆地,陆地变海洋,它们都是交替这样进行的,那么人身也是本着这个原则,也是交替的互相过渡。如果从五行的理论来说木要生火,火要生土,土要生金,金要生水。每一个份子都在向前变化,永不停息,它不会停下来,不会等在那不动,它总是不断的变化。像人由小的时候变年轻,由年轻变中年,由中年变老年,由老年变死亡,由死亡再复新生。总是在这样颠三倒四的按这个去循环不已,人身也是这样。

那么人身是怎么互相生的呢?就是由肾主,我们这个可以这样说,升降开合嘛,这个气降到最下面,是由肾纳藏的,这个气是闭藏的,像冬天一样。那么这股气生,在春天,像春天一样,由谁升出呢,由肝中升出,如果把肾比作河流一样,湖泊一样,那么肝就是太阳照射到湖泊,照射到河流之后的水蒸汽就是肝。这水蒸汽源源的向天空布散,凝结成云,散在空中,形成了云,那么这个云就是心,最高处嘛凝结了就是心,心降下来,降的过程就是肺,或者你也可以这样理解,白云是心,乌云是肺,降下的雨也是肺,流下来之后就成了水,那是这么一个过程。

在这里面大家主要体会它的整体的循环,我们学气道,这个人呢,一团氤氲之气啊,就是靠这种方式去循环不已的,这种循环是根据我们的脉动和呼吸来每天按节律进行的,所以说《黄帝内经》上有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的说法。下焦如渎,什么是渎啊,渎就是水流,刚才我们讲了河流流下来之后,如渎状,那蒸到上面,如雾,雾气昭昭的,氤氤氲氲的,那中焦如沤呢,它就是介于如渎、上焦如雾中间的那个状态,这个脾胃如沤,其气缭绕,运化于中,如沤。所以说我们讲气化,升降开合,心肝脾肺肾,就是要把这个象,这个大气磅礴,大气团举的这团象要理解,这个是最重要的,这个你要理解了,那我接下去讲的诊断,讲开方就好说了。

那么整个流转运行的这一团象,形成了我们五脏六腑,同时又受我们神的支配,怎么来讲呢,这可能有点抽象,我们举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了,比如说这个人呢,心情不畅、悲观,那么他哪个气就会受到阻止呢?他向上蒸腾的这个劲就小,如果蒸腾的劲小,形成云就少,形成云少,降下的雨就少,河流慢慢的水就不充沛,水不充沛导致他这个蒸腾的气就更少,也就是大家不能悲观,不能丧气,不能抑郁,不能忧郁,现在大家生活压力太大了,不高兴,只要你不高兴了,你这个整个的循环的气机就由旺转衰,不会充满生机,愁眉苦脸,慢慢的脸色也不好看了,浑身也没劲了,精力也差了,这个就是由于你整体的气机受到了抑制。反之,如果你神情愉悦,高兴,畅快,乐观,豁达,那么你整体的气机就为之一变,脸色也随之改变,由原来的灰暗色一下变成了明黄色。那么气该升的升,雨该降的降,风该刮的刮,河流的水丰沛的流淌,天空朵朵白云,那整个的生机盎然,你这个人也会神采奕奕,精力充沛。把这个天地万象装在你身体里,就是你这个整体的气机的景象。

那么为什么有内景呢?《黄庭内景经》,什么叫内景呢,这个景象,这个世界的景象和你身体的景象是同一的,是一致的,你是天地的一份子,天地的景象就是你身中的景象,同理你身中的景象也可以映射到天地到景象,那就是这个一粒米知大千世界,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有人说这个是练功的一种状态,我跟大家说这个你如果说只单纯说是练功状态,就把这个事说小了,这个是一个对自然宇宙对生命的一种如实的描述。那古人就说了嘛天地与我为依,那怎么为依啊,你就是天地的变化和你身体的变化是一致的,这个是相协调。那么我们学中医,不要去抠书本的条条框框,各种的中医理论,一定要参天仰地,一定要把天地的这个规律现象用于我们理解人身去,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远取诸物也就是想告诉我们有一个参照,当你不能很好的理解身体的时候,那么参照自然。就像当年晋朝的郭璞,郭璞是算卦看相的老祖宗,非常厉害。管路,应该说是管路,三国的管路,他这个当时悟到整个气机的道理的时候,他就是几天,七天还是十几天,他仰观天文,一刻不停歇的看这个天,这个日月运行啊,这个天上的星星的这个变化,通过这个悟到了道理,用于人事,用于整个这个自己切身的很多事情。所以说我一定要从自然当中去学习,就像蝙蝠,学了它这个声波反射嘛,我们制造出了雷达一样。我们学中医也好,学气道也好,一定要通过我们身边的事情学起。好,这个是关于五脏的气化过程。关于喷泉就不多讲,因为喷泉在去年民间中医讲课的时候讲过,这个就是一带而过。如果想了解的可以找些资料来看。

4、五脏藏五神

下面我们讲一下五脏藏五神。为什么要讲五脏藏五神呢?因为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现象。如果我们只是从气道的角度来讲,五脏藏气,是气化,那么谁统这个气化呢,就像刚才我们讲的一个人悲伤,他整个的气机就开始放慢,衰弱,那么这个就靠我们的神去来完成。心是五脏之大主,心中藏神,这是一方面。同时,五脏中藏五神,不但五脏中藏五神,四肢百骸中皆藏神,那这个就是我们神统气这个层面。

你看在《黄庭内景经》上说:心神丹元字守灵,肺神皓华字虚成,肝神龙烟字含明,翳郁导烟主浊清,肾神玄冥字育婴,脾神常在字魂停,胆神龙曜字威明。什么意思呢?大家刚开始可以不用理解什么意思,那么我告诉大家几点,我们的思维意识不仅藏在心中,藏在脑中,同时也是藏在五脏六腑当中。《黄帝内经》不是讲了嘛,心中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这个我们既然学中医,想学好中医,这一点一定要明白,五脏六腑是由神统的,神统气,气化做形,化出这种五脏六腑。这个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呢,对我们理解我们这个整个的人身是怎么运转的有重要的意义。

大家有时间一定要把《黄庭内景经》读了,因为如果你只学《黄帝内经》,因为《黄帝内经》主要的还是从气的角度来讲。《黄庭内景经》是从神的角度来讲,它们有一个层次的侧重点的问题,并不是说《黄帝内经》它的这个层次低于《黄庭内景经》,而是《黄帝内经》更侧重临床,在气的层面就可以指导很多的疾病的治疗,所以说没有必要用过多的篇幅来讲神,第一章还有很多章它也都在讲神,但是更多的是在讲气,而《黄庭内景经》作为修练的一本书,因为我们讲修练主要是从神的层次来修练,所以说它的侧重点主要在神,里面大量的运用了神的理论来告诉我们内景是一种什么状态,一种内景图啊,是一种什么景象。

比如这就说,肺神皓华字虚成,什么叫皓华啊?就是人身这团啊到了肺之后,它开张,向外,皓白,华彩,是这么个意思,所以叫皓华。皓白,华彩这个气整个虚凝向外的一种表现。那么肝神龙烟字含明,肝神是下浊而上清,下边是重浊的一团气,这团气徐徐的向上蒸发,越蒸越明,所以说叫龙烟,什么叫龙烟呢,就是龙缓缓的,弯曲的向上蒸腾,像烟囱冒出的袅袅炊烟一样,叫龙烟。含明呢?是内暗中间含明媚之象叫含明。那今天呢咱是简单的讲中医基础,所以说不深入的来讲,但是大家要从神气角度来去理解,现在不理解无所谓,以后在自己的读经典著作的时候要有这么一种思想准备。

五脏藏五神,比如说你某一脏虚了,其实是它的神气虚了,神气与神气又要相得,不相得则要相失,相失则气离散,气一离散则形体衰弱,这个是一个个相承接的。有个病人,腿不好使了,膝盖受损,养养好点,一累又坏,这样我就告诉他这个腿啊问题不是出在腿上,是出在五脏六腑上,五脏六腑的气衰,五脏六腑的气血不能濡养膝盖,导致膝盖气血衰损,从而导致膝盖出现问题,看现在很多老头老太太经常骨折,为什么骨折啊?就是精华不多,五脏六腑的精华不多,不能濡养四肢百骸了,就容易出问题。还有的年轻的病人,她说在生产后这个膝盖嘎嘎地响,各个关节响,为什么响啊?就是没有润滑油了嘛,什么是润滑油啊?气血精液是润滑油,气血精液它这个大的关节走过来之后,都要有相当的气血去涵养、充实它,如果你气血不足,它不能很好的侵润灌输你这个关节骨骼,那就会导致你这个走路的时候嘎嘎响,行动不便,这个时候你就要注意了,嘎嘎响怎么治啊?不要治一些治骨骼关节,尽快的把这个气血搞充沛,搞充沛之后,调下脉,脉通畅了,这些充沛的气血就会重新的慢慢的灌输到你各个关节骨骼当中去,你再走路就不响了,那润滑油有了嘛,但是这个过程是缓慢的,是反复的,不可能说是这边吃了药,那边气血就侵润过来了,不可能,都是有一个过程,天街小雨润如酥,慢慢的时候到了就好了,所以说这个是我们讲的五脏藏五神。

好,咱们休息五分钟吧。那还有几个话题咱们一会儿再讲,五脏和五行的关系;六腑的气化形与五行的关系;五脏本一气不可分割;肝脾肾为本,心肺为标;虚心实腑那么这几个问题。然后大家有问题可以提,提前提,我这边有一个准备。

5、五脏与五行之间的关系

好,咱们接着开始来讲吧,大家有问题可以提一下,因为讲这个脏象的时候比较抽象,因为抽象也是能够证明这一块比较核心,下面讲一下五脏与五行之间的关系,很多人都很关心这个五脏配五行,五脏配五行怎么配呢?肾配水,肝配木,心配火,肺配金,脾配土,整好五行配五脏,那么这也是指导中医临床的一个重要的依据。

比如说如果说这个肝血出现了问题,水不涵木。心出了问题,虚火上延,心火不足。比如说脾出了问题,叫做脾土,怎么说来着,现在都不怎么会这种表达方式了。肺火刑金哪,木克土啊,这个诸如此类的吧,现在仍然指导我们的整个临床,然后再加上用药,把这个药配到五行上,互相五行相对来怎么看病,那么他这套体系啊,后代啊就愈演愈烈,从宋朝以后,那么元,明,清越演越烈,最终啊很多人学这个中医就陷到了这个脏象五行当中去了,企图通过这种模式,五行的这种模式解决五脏六腑疾病的问题。

那在这跟大家说一下,如果这们的抛弃神气,或说是漠视神气,而独研究五行和五脏之间的关系,通过五行相生相克指导中医临床,这是很可怕的。为什么说很可怕呢?因为五行本身就是一个虚词,金木水火土,怎么解释的都有。,那么相生相克就变化万年。很多人谈来谈去,阴阳五行,不在一个层面上看,看病的更是五花八门。比如说有的说这个桂枝属木,说入肝,那么肝不调要加桂枝,这个还是早年看的,现在我也不知道这种五行,脏腑五行用药这种理论演变到什么程度,那么这个就有问题了,我们知道那个谣言的笑话,一个人生了个蛋,最后演变成生了松花蛋,生了多少个松花蛋,是一个道理。本身这个桂枝配木,它为什么配木,肝又怎么配木,桂枝又怎么就入肝。像这个黑豆属水,肾主水,那么黑豆就补肾,这个是很滑稽的。

在这纠正一下,桂枝这味药,你可以说它属木,肝也属木,但这两个木,不是一个木,肝主生机,你不能说桂枝主生机,桂枝主通,通达,桂枝这个药走表,走营卫,很浅。肝这个气很深,肝中的生机和桂枝的通的这个木性是完全两回事,所以说肝病并不以桂枝为主药,你想用桂枝的木性去这个调肝中的生机,相当于南辕北辙。还有关于这个黑豆入肾,很多人病肾虚煮黑豆粥,我觉得这个简直不伦不类的。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黑豆气沉,豆气沉,黑豆气就更沉,沉往下走,属水,那么肾主封藏,藏精,也属水。你吃黑豆多了使人气重,但是你不能说这个黑豆属水,它气浊,气重浊,它就补肾,它又可以泻肾,就像是这个贼,贼是偷东西,他偷什么东西啊?偷那个家里不设防的这个人家里的东西,那么你家不设防,那么贼就有可能去你家,这是对的。那去你家干什么呢?不是贼去你家补益你去了,给你送东西去,是偷你家的东西。那你从这个黑豆和这个肾的关系都属水,你可以推出黑豆入肾,那你不能推出黑豆补肾这个条文,这个就有一点有意思了。那么如果黑豆补肾,大家都吃黑豆吧,看看补不补肾,不补肾,还加重肾脏的负担,久食豆使人重嘛,典型的加重肾的负担嘛。黄豆气正,中平,可以吃黄豆,最好吃豆腐,不建议大家吃黑豆。像芡实、薏米一样,芡实、薏米它有利水行湿的作用,水里面生的,现代人湿多,你就觉得这个湿和湿相配,那么湿多就要吃芡实薏米,实际不是这么回事。现在人所得那个湿,和这个芡实、薏米利那个湿是两个概念,现代人是滞而湿,是气滞了,不活动,不运动,导致气停滞在中焦,化出了那种所谓那种湿粘之气,这种湿要推运气血,调达气机,才能除,不是用芡实、薏米这种药能除湿的,搞的现在一有湿就芡实薏米粥熬,而且这种东西久吃可以利气,就可以泻气嘛,不能久吃芡实薏米,它的通性要大于它的补性。有人在网上大谈芡实薏米的好处,在这里给大家敲一个警钟,芡实薏米不能久吃,南方有的地方湿气大,水湿之气大,你可以吃芡实薏米利之。北方哪有那么多湿气啊,水湿之气,他身体内部产生的湿是湿滞之气,由滞生的所谓的湿,这种湿不能通过利水的药去利,而要通过调畅气机,推运气血的方式去化,这是本质的不同。

现在有时候这个中医理论颠倒黑白,大家要注意,所以说学五行,一定要知道五行后面代表的是什么,就是气化,就像湿气一样,由滞而生湿和水湿之气内侵,完全是两个东西,湿主土,你不能说都是土,你就把这两个东西,这两种状态理解成一个,那这就不好了。像健脾,什么是健脾啊?健脾和益脾是两个概念,健脾的药有哪些啊?白术健脾,茯苓健脾,陈皮健脾。那益脾的呢,你可以说麦冬益脾,山药益脾,黄精益脾。那健脾和益脾有什么区别啊?你要搞清楚,健脾是使气机得健,能够健旺运行叫健脾,益脾是使脾这个缓和之气得到增益叫益脾,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偷换概念。所以说学中医,我的建议不要只学五行不看神气,这样是不可能学好中医的,最终拿些五行公式去那推导来推导去,已经相去甚远,很多人开方子,最终《伤寒论》上的方子是多少克,拿那个克去推导阴阳五行去,这简直是欺负人们看不到这个背后的玄机啊,在那搞皇帝的新衣。你说那个克数,你就是九克,八克,你这个搞这个阴阳算术,到那个药店称去,它秤高一点,往上抬就多一克,低一点就少一克,你怎么可能拿这个克数来搞这个临床实践。现在导致没有神气的阴阳五行,已经到了昏天黑地的程度。

6、六腑的气化及五脏的关系

好,那么下面我们讲一下六腑的气化及五脏的关系。什么叫六腑的气化啊?五脏的气化我们说了,心肝脾肺肾,互相的擅变,什么叫擅变呢,你给我,我给你,大家互相吞吐,又互相制约。六腑也是一样,六腑对应五脏,怎么对应的呢?心对小肠,肺对大肠,肝对胆,脾对胃,肾对膀胱,心包对三焦。这里边要讲一下对应关系的由来,这个在中医教材上没有说清楚。

肝胆相照,肝对胆好理解,肝中包胆,胆是中精之腑,是生气之源,肝者体浊,胆者体清,这个生机,畅生机,达生意,是由肝作为背景向外推运,由胆去完成的,这个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如果你摘了胆,肝的生机退运就一下子散了,散开,不能专精。那为什么十一脏独取胆呢?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点,并不是说十一脏都要听命于胆,而是十一脏要做一件事情,要做不做,犹豫不决的时候,需要胆来完成它最后一枪。 如果大的气血运化,这个推运,自然而然的不需要胆。就最后那一步了,要由胆来完成,什么时刻要胆去激发,就像那个炮弹一样,它点燃就炸,所以说这十一脏独取胆。因为你这个人胆小,胆怎么了,胆气,胆魄,都是从这种胆中、胆气中发出,肝胆好理解,这个一对肝胆相照,互相照着。你看取胆之后这个胆汁还是会从肝流出来,但是它这个形成精华的能力差了。比如说你这个身体很好,都考九十五分,如果有胆你一下能推到一百分,就能达到一个非常完美的程度,如果没有胆是不可能上一百分的,最多也是九十分,九十五,那么肝胆的关系。

肾和膀胱的关系也好理解,因为都长在差不多的地方。肾主水脏,主水液的推运,主闭藏,那么同时膀胱就是代肾完成水液的整个气化,膀胱要弱就是肾后面的动力不足,你看有很多这个泌尿性疾病,膀胱气化弱了,小便淋漓,无力,那么要知道这是肾气不足的表现。这时候不要用通法,要补肾益肝,那慢慢的气化一开,那就顺畅了。如果强行用通法,那膀胱的气欲至未至,一通一下就全散了,你再也聚不起来了,就导致了尿失禁。好多中风之后尿失禁,尿癃闭,很多怕这个高血压导致脑淤血,它降那个血压,它用利尿的方法,这个很要命,大家千万不要这样去利尿,尿一利,元气一泻,下边气一泻,精气不来,他这个病好不了,这个中风啊,大部分老年中风,都是因为精血暗枯,导致突然精气不能来复,突然中风。这个时候两点很关键,第一个,调畅气脉,毕竟他大的气脉堵上了嘛,要调畅气脉。第二个,要益其精,益其气血,慢慢调畅,他还有恢复的可能。如果一旦的你通过强行通脉的办法,比如说溶栓也好,用中医中药,按那个排风的中药来治,燥烈的药一上,病人啊十有八九就回不来了。还有就是通利,千万不能通利,像一个皮球一样,一扎泄了,那就完了,真的就完了,那么这个是膀胱肾。

那么脾和胃,那这也是在一起的,都管消化的,这个好理解,脾为之使,胃为之市,什么意思呢?市是市场的市,胃为之市,是装东西的,装五谷杂粮的,吃的东西都在胃里装着。脾为之使呢,就是把胃的东西啊消磨水谷,小肠吸收后,脾就把这个水谷精微之气呀,使嘛,什么叫使啊?就是推运,叫使。推运这个水谷精微之气循环到全身,并且由肝脏的,这个肝气顶着,脾气推,推到心,推到肺,最终推到全身,中医是这样说的,这个也好理解,脾和胃一对,一个是布的,一个是送粮官。那不好理解的是哪三个呢?是肺和大肠,心和小肠,心包和三焦。

那我们先讲一下心和小肠,这两个相对应,八竿子打不着,一个在上面,一个在下面,不像我们刚才讲的那三个,肝胆在一起,肾和膀胱在一起,脾胃在一起。那么心和小肠怎么跑一起了呢,这个我们要从功能上来看,心主聚气,它聚集很大的能量去使身体能够,它不断的去运化气血,推运全身,是能量之源,那么同样小肠做为整个消化道,或者说整个腑来讲,它是最关键管吸收的地方,小肠一定要聚集很多的能量,把胃中的食物消化掉,为身体的吸收。所以说它的功能和心的功能一样,在整个的消化器官中。如果心气虚,就相当于小肠气虚,小肠一气虚,它的消化能力明显减弱,又容易着寒,拉肚子。气聚的能量没有了,也就是心主气聚,小肠主气聚,心主气聚推运气血,小肠气聚消化食物。大家把小肠,小肠为火嘛,小肠没火,肚子胀、凉,爱拉稀,顽固不化,得这些病,这由于心火,也就是由于火聚气不足,那么这个就是心和小肠之间的关系,它们都是气聚。

那么肺和大肠呢,肺为魄,为气散,气推运,肺主这个的,为相傅之官嘛,推运气,把全身的气血,推运气往全身走,心脏是泵,肺是扇子,是风扇,泵上来水由风扇打散,打到全身去,那么同样,那么大肠干什么用的,大肠就把小肠吸收的糟粕向下推运,再把水分吸收,泌清浊嘛,分泌水谷,它主这个,那如果肺的功能下降,那么它散的功能,推运的功能下降,这个大肠,它的推运能力,向外推运糟粕的能力减弱,人就是排便困难,这个排便不爽,它有这个推运的劲,你看大肠大,粗起来,开阔,就像肺魄力一样,有了开阔之气,如果肺的功能减弱,那开阔之气就少,所以说肺与大肠相表里,同时又有脉络相连。

那么就剩最后一个心包和三焦了,什么叫心包啊?心在里,非常重要的器官,不断的在那儿动,不能受到一点干扰,外面包一个心包,心包之气,包绕于心,为心护外,不受外界干扰。有病则心包受之,心脏不担其病,如果真心脏得病了,这个人十有八九是要死了,一般心疼都是心包的病,那么它对应三焦呢,三焦也整好是这个功能,什么叫焦,焦是什么意思,焦是道路的意思。或者你可以理解三焦它是整个去油腻的通道,上中下三焦嘛,上焦在胸,中焦在腹,下焦在小腹。那么这个解剖是不可得的,你解剖找不到三焦。三焦是气脉流行的,是相当于上下蒸腾,斡旋变化的场所,所以说也是代表整个气血的运行的,所以它与这个心包相表里。

这个五脏六腑各有其经脉,做为它的枝叶,伸达于四肢,这个四肢百骸,上到头,下到脚,旁到手,由五脏六腑的十二条经脉互相落属,共同构建了整个气化通道。这个化而成形了,就相当于到形体的一面,因为它气化到五脏六腑,十二经脉,这个已经是有一个具体的表象了,这介于气和形之间,那么再往形这儿走,有了真实五脏六腑的器官和血管、神经、淋巴这一步步递进。那我们学中医,要学哪一块啊,要学上游的神气这一块。

7、五脏本一气

那么这就涉及到我们下一个话题,就是五脏本一气是不可分割。大家知道五脏六腑,但是不要局限在五脏六腑上。因为人体得病,不是那么简单的,不单是某脏、某经得病,而是有可能整个气化出问题,这就是五脏本一气不可分割。就像这个有的人说了,说这个人身水火一团气,就是一团气。大家如果能跳离这个五脏脏象这个理论,去思考疾病的来源和它发展变化,并且运用到对治方面,那么我们就会有一个更广阔的天空,来了解中医的治病的原理,这就是一气论,也就是气道论。

那么这个举个例子吧,这样说也比较空洞,比如说一个人他非常高兴,心主喜,他是心高兴,那么心高兴的时候,难道其它五脏六腑不高兴吗,其它五脏六腑也高兴,要是屋里坐五个人,一个高兴的不得了,给大家讲一个笑话,这大家也都高兴起来,就是一个人感染其他人。同样一脏也可以感染其它脏,脏脏相感,也构成了一个融合体。所以说心主笑,同时心笑,其它五脏六腑皆笑,只不过笑的程度轻重有别。比如说一个人肝瘀,肝瘀气滞了,非独肝瘀,心肝脾肺肾,五脏皆瘀,只是程度有别。我们何不这样来解释这个问题呢,就说一个人的笑,是心笑吗,不要这样说,是气在笑,气和畅、愉悦,它这一团气和畅、愉悦,你这样说不是很明白嘛,没有必要你再说心肝脾肺肾了,跳出心肝脾肺肾这个藩篱去理解人身一团气,这样你就在更高的一个层次来运用中医,理解中医。

比如说一个人气瘀,没有必要再说肝瘀了,就说气瘀,你看脸色都憋青了,眉头紧凑,眼中无神,垂肩塌背的,看不到什么前景,说这个人气瘀,一看就气瘀,没有必要再说肝瘀了,那治病怎么治啊,就调这团气就行,没必要去调肝,那么一下子跳出了这个五脏的范畴。他比如说这个糖尿病,四十来岁糖尿病,怎么糖尿病呢,吃喝无度,房事不节,私欲过度,精气坏耗,导致糖尿病,什么原因呢?到底这个是哪儿的问题啊,没有必要说是脾的问题了,直接说整个精气,这团气精华衰弱了就可以。那么怎么治啊,就治这团气,使让他的精华内收,先要收住,同时辅以中药,补其精化,能补多少是多少,这是不是真补,补不了真的,只能补它化出来的,真的要自己产生,从无中生,慢慢养。我们治病要这样来治,对疾病要这样看待。那么我们理解问题就简单多了,就说一个人肾虚,你不要说肾虚了,哪儿虚了,里边虚了就行了,不是表虚,是里虚,用内外,表里,你就把脏腑涵盖了,这样我们就跳出了脏腑的它的这个局限,宽阔的去看问题。这个在以后我们在这个诊断和看病的时候,具体的再跟大家讲,也有可能讲些病例,大家要清楚的知道五脏本一气是不可分割的,如果看五脏,不如看一气。

8、肝脾肾为本,心肺为标。

下面讲一下肝脾肾为本,心肺为标。那么这个我就说两个病例,这同样是两个肺癌,我经手的,这一个肺癌七十多了,突然的肺积水,呼吸困难,张口息肩,西医抽出来的,吸出来之后马上肺部又积水,那这个很多年前我看的,当时没有辩证准确,后来这个一直是西医来治,那像这样的肺癌啊,胸中一下子就突然呼吸出问题了,这个就是责之于肾,下边不行了,他肾气结,反之于肺,导致肺气衰竭。那么还有一例肺癌,呼吸困难,咳血,胸闷,那左肺全都是肿瘤了,看他舌苔,观其面象,知道他病在肝,不在肺,因为肺长了肿瘤,但是病变在肝,肝气抑郁不条达,最终导致肺癌长肿瘤。

那么说这两个病例什么意思呢,就是告诉大家有时候心肺的疾病是由肝脾肾导致的,很多都是,所以说一团气,上面的气是以下面的气为基础的。那么心肺在上面,肝脾肾在下面,很多心肺的毛病都是由肝脾肾导致的。比如说心悸,心虚,心动过速,这些很多不是由脾就是由肝,不是由肝就是由肾,益肾补肝调脾,则心肺病啊很多都可以缓减。那么我在治病当中说重点调肝脾肾,把这个基础搞好了,心肺的病就可以相对缓减,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肝为生气之源,多么重要的,心的能量来源于哪啊,来源于肾的交替,肝的输送,和脾的推运。那肺也一样,那肺的功能的好坏,直接涉及到肾的纳藏,脾的运化,肝的调节,心的补养。

那肺无非有两种病,一种是外感,寒暑燥湿风火,这样要去其外感,肺就好了。另一个是内结,肺里面虚了,使肺成为了一个表象。所以说我们治病的时候四肢百骸出问题,责之于五脏六腑,六腑出问题,责之于五脏,五脏出问题,责之于肝脾肾,那么肝脾肾出问题,责之于哪啊?则责之于无无之地,什么叫无无之地啊,就是生命之源,生命之源怎么责呀,就是法天道,恢复你的生命之源,松绑你的生命之源,它自然而然给你带来源源不断的元气。这个是我们以后要讲的,今天就不多讲了。

9、虚心实腑

然后最后以虚心实腑来结束今天晚上的讲课。什么叫虚心实腑啊,就是要返本,归根,要培根,注意根本,像一株植物一样,要爱护它的要根,要培养它的根,根好了,枝就能条达的向上长,叶就能很好的,就不断的生长,花开的艳丽,结的果就结实。那反之,如果我们忽视其本,崇尚其物,那么我们就会走败亡之路。所以老子反复讲说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就是告诉我们,反复告诉我们,要知白守黑,我不敢进寸而退尺,要一定要知退,知止,守根,守静,返本还原,懂得这个道理,那我们就能是有一个,精气神的一个很好的一个状态。那这个我的这个今天讲的这个脏腑就讲到这里。看看大家有没有问题,有问题就提一下,要没有问题,咱们今天讲课就结束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