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6/26
- 帖子
- 587
- 获得点赞
- 16
- 声望
- 0
- 年龄
- 46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方一。
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根据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这条要先来解释几个名词才行,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这个有点像六朝的骈体文吧?呵呵。仲景是汉末人嘛,那时的一些文字气象可能就有了开六朝之风的一些意境了。
啬啬恶寒,啬啬,【易。说卦】坤爲吝啬,又【繫辞】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忧虞就是不快乐和畏惧的意思。这个“啬啬"是一种修辞方法,就是描述患者哆哆嗦嗦的怕冷的状态。
淅淅恶风,淅,【说文】汰米也。《康熙字典》又浙沥,雨声。就是淘米和下雨的声音,淅淅沥沥的雨声和水声,这里引申为风声,就是患者怕风怕到连听见刮风的声音也畏惧的程度,见着微风更怕了,是这么一种典型恶风的状态。
翕翕发热,翕翕,【尔雅□释诂】翕,合也。
这个字有羽毛,还合着,就是这种发热的感觉像什么呢?像是盖上了一层羽毛一样的闷热感,其实桂枝汤一般不会是高热的,因为它有汗嘛,汗出会降低一部分体温的,就是有微微的闷热的感觉,也有体温会高的,也有体温正常的,但是患者会有热的感觉。
太阳中风了,这个脉就会有变化的,怎么变化?“阳浮而阴弱”,这个阴阳落实到脉上,就是外为阳,内为阴,上为阳,下为阴,联系到临床上,就是这个脉浮在表面,轻轻一按即得,再用力一按,还软弱无力;那个上为寸,下为尺,有时也会诊到这样的脉,寸浮在表,尺沉在里,这些症候都是说明津液耗伤。脉象的那个阳浮就是人体发热的一种反应,那个沉取不足之象就是津液亏损的反应。所以叫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出汗就伤津液了。还哆哆嗦嗦的恶寒,冷飕飕的恶风,闷闷的发热。
这是个太阳表证,上焦表位的反应就会多一些,因为津液都往上往外聚集,向外上的部位冲击,积极的驱邪外出,表现在人体上,一些孔窍的反应会突出一些,有可能有鼻鸣或者干呕的症状的。鼻鸣就是鼻塞后老是有意的鼻呼吸,导致鼻息有声。干呕也叫哕,就是有声无物的干恶心。这些症状就是典型的太阳中风证,就用一个号称方剂之祖的桂枝汤来治疗。桂枝汤这个方子,有人考证说是伊尹在厨房做饭的过程中的发明的,这些都是些外史哈,了解一下,增加些杏林的掌故也挺有意思的,不要过于拘泥就行。
桂枝,神农-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桂枝不要去皮,这个要知道,挥发油就在皮上的。桂枝既可以辛散解表,又可以降逆,正对应前面咱讲过的那个外邪束表,卫气津液上冲的病机,再配上辛温多汁,温胃解表,辛散止呕的生姜,就有了微散风邪的作用。中风证一定不要大发汗,重伤津液,病必不解。
甘草,神农-味甘,性温。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解毒。
大枣,神农-味甘平。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肋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
这都是甘药,养胃气津液,缓急迫,和百药的。
芍药,神农-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桂枝汤里这个芍药用的最为玄妙,有三重妙处:
1.这毕竟是中风证,津液伤了,怕桂枝生姜辛散再伤津液,所以就用芍药来内敛一下,芍药是个营血药的。
2.内敛之中,芍药其实还要帮助解表透表邪的,人体有个机制,是里不通则表不透的,这个道理以后在讲到28条,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时会更明了的,芍药可以利小便的,通过里面的这一通利,表邪透解的彻底。
3.桂枝汤里的甘味的药太多,怕甘滋滞胃气,就用芍药的酸苦涌泄来制约一下。
大家看,寥寥数味药,就可以运筹帷幄,经方之妙,真是有嚼头,如味甘饴!
桂枝汤还有个特殊的服法,就是药后喝一碗粥,以养胃气,行药势。这个不要忘了,忘了效果会受影响的。如果再深究为什么要吃粥,还是有个说法的。大家都知道桂枝汤证还有个术语叫做卫强营弱,当然这个卫不是真的强了,而是都聚集到表上的相对的强,也可以说是假强,但是这个营弱可是真的,卫气都聚集都表上了,里面化营的就少了,前些时候我曾经打过一个比喻的,就是男儿们都去保家卫国了,家里的劳动力就少了。这个营是出于中焦的,是靠水谷精微来补养的,所以以谷气滋助营气。经方的一饮一啄皆有深意,无作功夫行迹之心的。
我们来看服法禁忌:还是先训诂一番,
咀,本意是用口将药咬碎,其实就是用一定的类似剪钳等工具来把药破碎一下,便于煎煮溶出。
微火,就是文火,大家注意一下,麻黄汤后面没有注明微火。小促其间,稍稍缩短服药的间隔时间。
周时,一天一夜,即24小时。
五辛,指大蒜,小蒜。韭,胡荽(香菜),芸薹。酪,用动物乳汁做成的半凝固奶制品(是否是最早的酸奶?待考)。
须臾,《僧只律》“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这样算来一须臾约等于48分钟,就是不到半个时辰,时间不太长。
好了,训诂的内容理解了,这个服法禁忌我们也就读懂了。
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根据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这条要先来解释几个名词才行,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这个有点像六朝的骈体文吧?呵呵。仲景是汉末人嘛,那时的一些文字气象可能就有了开六朝之风的一些意境了。
啬啬恶寒,啬啬,【易。说卦】坤爲吝啬,又【繫辞】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忧虞就是不快乐和畏惧的意思。这个“啬啬"是一种修辞方法,就是描述患者哆哆嗦嗦的怕冷的状态。
淅淅恶风,淅,【说文】汰米也。《康熙字典》又浙沥,雨声。就是淘米和下雨的声音,淅淅沥沥的雨声和水声,这里引申为风声,就是患者怕风怕到连听见刮风的声音也畏惧的程度,见着微风更怕了,是这么一种典型恶风的状态。
翕翕发热,翕翕,【尔雅□释诂】翕,合也。
这个字有羽毛,还合着,就是这种发热的感觉像什么呢?像是盖上了一层羽毛一样的闷热感,其实桂枝汤一般不会是高热的,因为它有汗嘛,汗出会降低一部分体温的,就是有微微的闷热的感觉,也有体温会高的,也有体温正常的,但是患者会有热的感觉。
太阳中风了,这个脉就会有变化的,怎么变化?“阳浮而阴弱”,这个阴阳落实到脉上,就是外为阳,内为阴,上为阳,下为阴,联系到临床上,就是这个脉浮在表面,轻轻一按即得,再用力一按,还软弱无力;那个上为寸,下为尺,有时也会诊到这样的脉,寸浮在表,尺沉在里,这些症候都是说明津液耗伤。脉象的那个阳浮就是人体发热的一种反应,那个沉取不足之象就是津液亏损的反应。所以叫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出汗就伤津液了。还哆哆嗦嗦的恶寒,冷飕飕的恶风,闷闷的发热。
这是个太阳表证,上焦表位的反应就会多一些,因为津液都往上往外聚集,向外上的部位冲击,积极的驱邪外出,表现在人体上,一些孔窍的反应会突出一些,有可能有鼻鸣或者干呕的症状的。鼻鸣就是鼻塞后老是有意的鼻呼吸,导致鼻息有声。干呕也叫哕,就是有声无物的干恶心。这些症状就是典型的太阳中风证,就用一个号称方剂之祖的桂枝汤来治疗。桂枝汤这个方子,有人考证说是伊尹在厨房做饭的过程中的发明的,这些都是些外史哈,了解一下,增加些杏林的掌故也挺有意思的,不要过于拘泥就行。
桂枝,神农-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桂枝不要去皮,这个要知道,挥发油就在皮上的。桂枝既可以辛散解表,又可以降逆,正对应前面咱讲过的那个外邪束表,卫气津液上冲的病机,再配上辛温多汁,温胃解表,辛散止呕的生姜,就有了微散风邪的作用。中风证一定不要大发汗,重伤津液,病必不解。
甘草,神农-味甘,性温。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解毒。
大枣,神农-味甘平。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肋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
这都是甘药,养胃气津液,缓急迫,和百药的。
芍药,神农-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桂枝汤里这个芍药用的最为玄妙,有三重妙处:
1.这毕竟是中风证,津液伤了,怕桂枝生姜辛散再伤津液,所以就用芍药来内敛一下,芍药是个营血药的。
2.内敛之中,芍药其实还要帮助解表透表邪的,人体有个机制,是里不通则表不透的,这个道理以后在讲到28条,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时会更明了的,芍药可以利小便的,通过里面的这一通利,表邪透解的彻底。
3.桂枝汤里的甘味的药太多,怕甘滋滞胃气,就用芍药的酸苦涌泄来制约一下。
大家看,寥寥数味药,就可以运筹帷幄,经方之妙,真是有嚼头,如味甘饴!
桂枝汤还有个特殊的服法,就是药后喝一碗粥,以养胃气,行药势。这个不要忘了,忘了效果会受影响的。如果再深究为什么要吃粥,还是有个说法的。大家都知道桂枝汤证还有个术语叫做卫强营弱,当然这个卫不是真的强了,而是都聚集到表上的相对的强,也可以说是假强,但是这个营弱可是真的,卫气都聚集都表上了,里面化营的就少了,前些时候我曾经打过一个比喻的,就是男儿们都去保家卫国了,家里的劳动力就少了。这个营是出于中焦的,是靠水谷精微来补养的,所以以谷气滋助营气。经方的一饮一啄皆有深意,无作功夫行迹之心的。
我们来看服法禁忌:还是先训诂一番,
咀,本意是用口将药咬碎,其实就是用一定的类似剪钳等工具来把药破碎一下,便于煎煮溶出。
微火,就是文火,大家注意一下,麻黄汤后面没有注明微火。小促其间,稍稍缩短服药的间隔时间。
周时,一天一夜,即24小时。
五辛,指大蒜,小蒜。韭,胡荽(香菜),芸薹。酪,用动物乳汁做成的半凝固奶制品(是否是最早的酸奶?待考)。
须臾,《僧只律》“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这样算来一须臾约等于48分钟,就是不到半个时辰,时间不太长。
好了,训诂的内容理解了,这个服法禁忌我们也就读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