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1/06/07
- 帖子
- 12
- 获得点赞
- 0
- 声望
- 1
- 年龄
- 45
本人患肝病数年,服拉米夫定抗病毒三年,至去年下半年停药,今年年初检查肝功能不正常,黄疸上升,且转氨酶达500多。
四个多月前,黄疸一再上升,脾胃虚寒,口里每天有很多淡水,煮茵陈汤后黄疸减轻,
但一停黄疸复上升,不得已每天喝茵陈,还同时服用复方益肝灵,期间因胃消化不好,吐口水多,服用过香砂养胃丸,香砂六君丸,
还艾灸过,胃口好点,只是天天喝茵陈到现在,眼睛出现干涩,一般是早上起床和晚上睡前一段时间较厉害,眼角有血比,脸色现在也有点黄,眼白也淡黄
小便中午过后更黄,上午若喝茵陈茶便淡黄.精神不佳.身无力,上五楼吃饭气喘.前两天听一病友告之往茵陈里加了石斛和熟地,感觉胃口更差喝了两三天便停掉了加进去的两味药
,只放生姜和茵陈煮了.自搭脉感觉肾脉较弱.(刚网上看了寸关尺的对应地方)请问我现在该怎么办?我目前只求黄疸下降,眼睛和脾胃的问题能够解决,因在外打工中。黄疸已有四五个月,脸色呈晦暗黄色,口不渴,体温低,手足天气不是很热时冰凉。在本地找不到好中医生,惶恐不安中。自感久喝茵陈已致阴亏,阳虚。昨日发现一文,对我有点启发,其文如下:
治黄疸过程中一定要配伍风药,因为黄疸是一个湿病,与湿邪有关,属于湿热或者是寒湿,住在南方的战友会体会的深一点,在上半年,春季夏季湿气重,有时候地上有湿的话还不容易干,如果没有风的话,湿就很难去掉。而在北方如果衣服洗好挂在家里晒太阳,风大的话,衣服两个小时就干了,何以然:风能胜湿也,而南方要到下半年,秋高气爽,秋风和寒风才容易把湿邪给驱走,所以风药在利湿、去湿方面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所以在治疗黄疸的时候,特别要注意用风药去渗湿,如果是阳黄的,风药用秦艽,秦艽在<<神农本草经>>里面,就直接提出了可以去黄疸,风能胜湿,它是风药当中的一个认知,如果属于阴黄的,就是寒湿为主的,那么这个风药用独活最好.
在某些阴虚产生内热,热浊所造成的瘀血,这种黄疸,往往用了茵陈以后,它利湿更加伤阴,所以病人如果见到舌红苔干,舌苔无苔或者舌面干,这样的情况尽管有黄疸,茵陈虽然为利疸退黄的要药,在这种情况下,茵陈千万不能用。因为一用以后,会更加导致阴伤,加重病情。阴虚夹有湿热、夹有寒湿都有可能,这种造成的黄,在利湿退黄的时候,不能过于苦寒,不能过于清利,要佐以风药,大家如果有机会,去看看王旭高医书《西溪书屋夜话录》中的“治肝三十二法”,他的治肝处方中特别强调了风药在治肝中的地位,在有阴虚这种情况下,退黄要用秦艽,而用了茵陈反而退不了黄,秦艽属风药中的润剂,性属偏凉,阴虚会有内热,这时用秦艽效果会比较好,不要用茵陈,用茵陈会更加利湿伤阴,特别是一些病程比较久的,这是经的起检验的保贵经验。以后战友们可以去体验一下。
四个多月前,黄疸一再上升,脾胃虚寒,口里每天有很多淡水,煮茵陈汤后黄疸减轻,
但一停黄疸复上升,不得已每天喝茵陈,还同时服用复方益肝灵,期间因胃消化不好,吐口水多,服用过香砂养胃丸,香砂六君丸,
还艾灸过,胃口好点,只是天天喝茵陈到现在,眼睛出现干涩,一般是早上起床和晚上睡前一段时间较厉害,眼角有血比,脸色现在也有点黄,眼白也淡黄
小便中午过后更黄,上午若喝茵陈茶便淡黄.精神不佳.身无力,上五楼吃饭气喘.前两天听一病友告之往茵陈里加了石斛和熟地,感觉胃口更差喝了两三天便停掉了加进去的两味药
,只放生姜和茵陈煮了.自搭脉感觉肾脉较弱.(刚网上看了寸关尺的对应地方)请问我现在该怎么办?我目前只求黄疸下降,眼睛和脾胃的问题能够解决,因在外打工中。黄疸已有四五个月,脸色呈晦暗黄色,口不渴,体温低,手足天气不是很热时冰凉。在本地找不到好中医生,惶恐不安中。自感久喝茵陈已致阴亏,阳虚。昨日发现一文,对我有点启发,其文如下:
治黄疸过程中一定要配伍风药,因为黄疸是一个湿病,与湿邪有关,属于湿热或者是寒湿,住在南方的战友会体会的深一点,在上半年,春季夏季湿气重,有时候地上有湿的话还不容易干,如果没有风的话,湿就很难去掉。而在北方如果衣服洗好挂在家里晒太阳,风大的话,衣服两个小时就干了,何以然:风能胜湿也,而南方要到下半年,秋高气爽,秋风和寒风才容易把湿邪给驱走,所以风药在利湿、去湿方面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所以在治疗黄疸的时候,特别要注意用风药去渗湿,如果是阳黄的,风药用秦艽,秦艽在<<神农本草经>>里面,就直接提出了可以去黄疸,风能胜湿,它是风药当中的一个认知,如果属于阴黄的,就是寒湿为主的,那么这个风药用独活最好.
在某些阴虚产生内热,热浊所造成的瘀血,这种黄疸,往往用了茵陈以后,它利湿更加伤阴,所以病人如果见到舌红苔干,舌苔无苔或者舌面干,这样的情况尽管有黄疸,茵陈虽然为利疸退黄的要药,在这种情况下,茵陈千万不能用。因为一用以后,会更加导致阴伤,加重病情。阴虚夹有湿热、夹有寒湿都有可能,这种造成的黄,在利湿退黄的时候,不能过于苦寒,不能过于清利,要佐以风药,大家如果有机会,去看看王旭高医书《西溪书屋夜话录》中的“治肝三十二法”,他的治肝处方中特别强调了风药在治肝中的地位,在有阴虚这种情况下,退黄要用秦艽,而用了茵陈反而退不了黄,秦艽属风药中的润剂,性属偏凉,阴虚会有内热,这时用秦艽效果会比较好,不要用茵陈,用茵陈会更加利湿伤阴,特别是一些病程比较久的,这是经的起检验的保贵经验。以后战友们可以去体验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