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穴位运用 子午流注按时开穴法详解

正是我要寻找的内容,非常感谢楼主的提供。
 
学习一下,感谢分享!
 
听过子午流注,但没有这么认真地学习过,谢谢了。
 
子午流注历来是我学习比较吃力的一部分,今天得到老师的慷慨赐教,先收下了。多谢
 
我今天吧《天道》电视剧看完了
 
“子午流注”,我要学习的东西。
 
按照针灸治疗时间选取相应的五腧穴和原穴进行针灸治疗的方法。常用的有纳甲法和纳子法两种,此外,还有养子时刻法,则以24分钟为取穴的时间单位,每天轮流六十六穴,又称一日取六十六穴法。
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状态,根据不同的时间变化而有相应盛衰变化。子午,即时间变化。流注,即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的过程,以及在十二经脉的井、荥、输(原)、经、合等特定腧穴上所呈现的气血盛衰情况,由于年、月、日、时等时间的变化而相应地有所不同,根据这个原理,按时选穴进行治疗,即为子午流注针法。
子午流注纳子法是按时辰的地支属性来选取十二经脉五腧穴和原穴,每天轮遍十二经脉,是一种按时取穴法。又称子午流注纳支法。其具体方法是:①在该经脉经气流注时辰,取该经适当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②子母补泻取穴法,实证时,在气血流注至病经的时辰,取病经的子穴进行针灸(泻法);虚证时,在气血流过病经的时辰,取病经母穴进行针灸(补法);虚实不著的病证或补泻时辰已过,取病经的本穴或原穴进行针灸。
子午流注纳甲法是根据针灸治疗的目时辰与经脉对应关系图枣寅肺、卯大肠的,时天干属性,来选取十二经脉五腧穴和原穴,且以一个时辰为取穴时间单位,10天轮遍六十六穴的按时取穴法,又称子午流注纳干法。具体方法是:①取穴原则。阳日(日天干属阳),阳时(日天干属阳)取阳经穴;阴日(日天干属阴),阴时(日天干属阴)取阴经穴。②合日互用。甲与己、乙与庚、丙与辛、丁与壬、戊与癸互为合日,在合日间可以互相应用相应时辰的开穴。为提高自己的针灸水平,我曾数次赴北京学习子午,流注针法。子午流注针法是一种古典高级针刺手法,行针时,结合人体,十二经脉气血流注规律,融入运气学说和纳甲纳子法,可提高临床疗效。但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也感到子午流注针法有其局限性,如针法只能按时开穴,选择气血旺盛的经脉或穴位来针刺,而不能调动整个人体的气血去推动疏通病变部位的经脉。通过阅读调气、导引、丹道诸书,我认为针法与道家丹功有许多相通之处,只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通过实际的修炼和手法操作,可使针法与练功相得益彰,练功可以提高针刺水平,针法可以打通周天。祖国医学认为任督二脉一为阳脉之海,一为阴脉之海。滑伯仁曰:“任督二脉,一原二歧。一行于身之前,一行于身之后。
一身有任督犹如天地之子午,可以分,可以合。分之以见阴阳之不离,合之以见浑沦无间。一而二,二而一”。可见人身经脉十二,要以任督二脉为总纲。督脉属阳,行人身腰背;任脉属阴,行人身胸腹,各统其两旁阴阳经络营卫而循行也。因此十二经脉依附于任督二脉,《难经》认为十二正经犹如沟渠,奇经犹如河泽,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反之亦然,所以只要运用针法打通任督二脉,其它十二经脉也就自然疏通,并有补十二经气血不足之功效。修炼小周天的主要内容为采、封、炼、止。采即采先天一,使其升华的过程。封即采药后将下行之精气摄归于下丹田内封固。炼即运火候使其升降运转。止即河车运转到一定程度即止,所以只要按照采、封、炼、止4个过程,配以时间、针灸手法,也能完成小周天运行。道家的一切逆向修炼皆在返还之功,任督二脉在经脉中的走向,督脉是由上而下,任脉是由下而上运行,而道家修炼却与之相反,称为河车逆转,因此运用先天一打通任督二脉,浅而言之能补足后天,百病皆无;深而言之先天一最终能点化肉体之后天,使其化为清灵之质,成为纯阳之体。在于肝肾二经相配合。《内经》云:“肝者,罢极之本,魂之所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
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肝属木位居东方,为发生之始,故生血气,又主春之气,阳气之始生也。而肾为元气之根,精神之舍。肝在五行属木,乃肾水之所生,即水生木也,因此取肝肾两经相配,取肝之发生之阳气,辅助肾中先天之一上升,又有补气生血之妙用。再取太阳、少阳之经,取其开、枢之意,辅助督脉宣上导下,调和内外。再与手法、时间相配合,即能激发先天之,而先天之源于先天之精,借命门之火熏蒸而成,在针灸过程中先排尽全身阴邪之气,然后使两肾发烫,一点元阳贯尾闾,穿夹脊,上泥丸,此时六根震动,再运针导引,使其下降,归入丹田封固,此过程一气呵成。

所谓满任督自开,不假有为,水到渠成,至此任督二脉已通,自然已补足后天,重归先天,百病皆无,精满气足,针毕即能自运周天。现举2个案例,以他们在针灸过程中的内景来与丹经相互印证。如孙某,男,22岁,未婚。因胃部疼痛邀我诊治。笔者在农历1993年1月8日亥子之交针治。进针后,针刺部位有电击样痛,气至背部,被针者即背部抖动,不能自主,命门开始温热,后温热不断扩大至会阴,同时四肢末端则有冷气排出,继而两肾发烫,感觉命门与长强连成一穴,一气直上泥丸,而后运针使气下降过重楼至胃部,该处即有明显热感,原病痛逐渐消失,并且热感不断向四处扩散,其气直下丹田,此时全身有虚空的感觉,呼吸深长。进针1小时后,自觉与天地之气合二为一,两目睁开有闪亮感。出针以后感觉身体轻盈,精力旺盛。又喻某,男,28岁,已婚。因腰部一直酸痛求治。笔者在农历2000年4月10日亥子之交针治。因肾气不足,寒气侵入,肾部酸疼,进针后觉左
肾部疼痛,四肢有冷气排出,此后左腰部酸疼消失,继而发热,15分钟后两侧肾区有发烫感,自觉命门之处,有一气直上大椎穴,停留于该处。笔者运用手法不断激发,使其能直上泥丸。此时被针者体内有浊气排出,同
时其气直冲泥丸。笔者接着运针使气下降,被针者自觉头部之气,一瞬间直冲向涌泉穴,带脉也在瞬间有放射触电感,而后觉得气布于全身。笔者运用针法使全身之气皆归于丹田封固,针毕即能自运周天,使真气周流不
息。
“子午”二字,具有时辰、阴阳、和方位等含义。从时辰看,一天24个小时,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就是十二个时辰;从阴阳变化来看,子时为阴盛时,午时为阳盛时;从方位来看,子午为经,卯酉为纬。
“流注”二字,是形容自然界水的流动转注,它涉及宇宙万物的变化。 人体的五脏六腑与十二条经络对于气血的运行起着重要作用,而每条经络又都有其兴衰的时辰。从古到今已被证明:在每条经最旺的时辰,运用针灸或口服相应的药物和食品,疗效可以高出其他时辰若干倍。
子时 (23点至1点),胆经最旺。 胆汁需要新陈代谢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反之,日久子时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胆囊炎、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胆怯”。这个时辰养肝血(阴)最好。
丑时 (1点至3点),肝经最旺。 “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谢。黄帝内经讲:“卧则血归于肝”。所以丑时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寅时 (3点至5点),肺经最旺。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神充沛。寅时,有肺病的人反映尤为强烈,剧咳或哮喘或发烧。
卯时 (5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份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因此,大便不正常者在此时需要辨证调理。

辰时 (7点至9点),胃经最旺。 所以,人在 7点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嘴唇干,重则唇裂或生疮,可以在7点清胃火。胃寒者7点养胃健脾。
已时 (9点至11点),脾经最旺。 “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否则唇白,或唇暗、唇紫。脾虚者 9点健脾;湿盛者9点利湿。
午时 (11点至13点),心经最旺。 “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心率过缓者 11点补心阳;心率过速者滋心阴。
未时 (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旺。 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人大肠,精华输送进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饭后两肋胀痛者在此时降肝火、疏肝理气;
申时 (15点至17点),膀胱经最旺。 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即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尤为突出,在这个时间滋肾阴可调此证。
酉时 (17点至19点),肾经最旺。 “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经过申时的人体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时辰。肾阳虚者酉时补肾阳最为有效。
戌时 (19点至21点),心包经最旺。 “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心发冷者戌时补肾阳;心闷热者戌时滋心阴。
亥时 (21点至23点),三焦经最旺。 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可惜现代人能做到的很少,亥时百脉皆通,所以可以用任何一种进行调理。
古籍《灵枢》:「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同纪。
中医学的宇宙观着重天、地、人合一。人体的健康,受气节变化、地理环境、以致时间运转的影响。每日的十二时辰(每两小时为一时辰)与人体的十二条经脉息息相关,而经脉又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配。叁者的关系如下:根据「子午流注」的定律,如果经常在某时辰感到某脏腑不适,可能是该脏腑受病邪入侵,或较虚弱所致。不过,由於脏腑互相影响,问题可能出於其他脏腑。

举例说明
病症 :头痛、目赤、失眠、脾胃不适、消化不良
问题 :工作、应酬繁忙,经常半夜两、叁点才睡
解释 :晚上十一时至凌晨叁时行的是胆经及肝经。若该段时间不休息,肝火便会上升,以致头痛充血、感到不适。同时由於肝气上升,影响脾胃,因而感到胃痛。 `
以阴阳五行来解释,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因此肝若不适,胃脾亦有问题。
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是针灸于辩证循经外,按时取穴之一种操作规程方法。它的含义,就是说人身之气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时,《针灸大成》徐氏有“刚柔相配,阴阳结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之说。血气应时而至为盛,血气过时而去为衰,逢时而开,过时为阖,泄则乘其盛,即经所谓刺实者刺其来。补者随其去,即经所谓刺虚者刺其去,刺其来迎而夺之,刺其去去随而济之,按照这个原则取穴,以取其更好的疗效,这就叫子午流注法。
它是注重时间条件,以自然界周期现象,与人体气血周流的情况相配合的。在《灵枢•经脉》篇、《营气》篇,以及《难经•一难》、《二十三难》都有记载。《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本输》篇,记载井荥俞很详明,惟于井荥俞配属五行,仅有阴井木、阳井金,其余均无配属。《难经•六十四难》对井荥俞配属五行和十干运用,才有进一步的说明。《灵枢•卫气行》篇云:“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灵枢•五乱》篇说:“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十二月者,分为四时”。《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说“: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素问•八正神明论》说:“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是谓“得天时而调之”。《甲乙经》说:“随日之长短,各以为纪,谨候气之所在而刺之是谓逢时。病在于阳分,必先候其气之加于阳分而刺之。病在于阴分,必先候其气之加于阴分而刺之。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百病不除”。凡此皆与子午流注有密切之关系。南唐•何若愚著《流注指微赋》,将子午流注的应用和方法,作了概括的说明,元•窦汉卿著《标幽赋》,内有“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开阖,论其五行五脏查时日之旺衰”,由此可见子午流注到了元代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针刺方法。它如明代的《针灸节要》、《医学入门》、《针灸大成》等书皆有论述。而《针灸大全》徐凤氏又推而广之著“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诀”,学者多为习诵以便应用。可知子午流注法由来已久,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所注重的一种高级的针灸疗法。


子午流注针法的临床运用
子午流注针法有两种,一为按天干开穴,又称纳干法,或称日干子午流注;一为按地支开穴,又称纳支法,或称时支子午流注。
(一)时支子午流注
时支子午流注,也称纳子法,纳支法。这是根据每日气血输注十二经的地支时辰,病症之虚实,配合五行生克穴位,取穴治病的方法。有两种取穴法:一种是按一天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各配一经,在这个时辰内,该经从起点到终点的任何腧穴都可以选用。例如,肺经病,每日寅时都可取肺经从中府到少商的任何腧穴针刺治疗。此方简便易行。另一种是根据气血流注到某经的时辰,再结合五俞穴,用补母或泻子的取穴方法进行针刺治疗。纳子法是依据"日周期",用本经的井、荥、俞、经、合五俞穴配属木火土金水五行,根据气血流注本经的时间,在每日的十二个地支时辰按时开穴。开穴的原则: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在气血流经本经的时辰,本经气血最虚,取母穴用补法,可以扶正补虚,使气血通畅。若本经为实证,则取子穴以泻之。
气血于寅时由肺经流注,卯时流注大肠,依次为胃、脾、心、小肠、膀胱、肾、胃、心包、三焦、胆,丑时流注肝经,再至肺经,周而复始。可记歌诀。见下表。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肾心包戌,亥三子胆丑肝通。
表12 气血流注十二经时辰表(点击观看动画)
经脉 胆 肝 肺 大肠 胃 脾
时辰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时间 23-1 1-3 3-5 5-7 7-9 9-11
经脉 心 小肠 膀胱 肾 心包 三焦
时辰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时间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举例:在气血输注本经的时间,实证取本经所属"五行"之子穴泻之。如肺热咳嗽的实证,于寅时泻尺泽(水)。即金生水、水为金之子。虚证取本经所属"五行"之母穴补之。如肺虚气喘,于卯时补太渊(土),土生金,土为金之母。
如果补泻时间已过,或不虚不实证,或遇有急症,可取本经本穴或原穴。见下表。
时支子午流注补泻腧穴表
经脉 补 泻 本穴 原穴
腧穴 时辰 腧穴 时辰
肺(金) 太渊(土) 卯 尺泽(水) 寅 经渠(金) 太渊
大肠(金) 曲池(土) 辰 二间(水) 卯 商阳(金) 合谷
胃(土) 解溪(火) 巳 厉兑(金) 辰 足三里(土) 冲阳
脾(土) 大都(火) 午 商丘(金) 巳 太白(土) 太白
心(火) 少冲(木) 未 神门(土) 午 少府(火) 神门
小肠(火) 后溪(木) 申 小海(土) 未 阳谷(火) 腕骨
膀胱(水) 至阴(金) 酉 束骨(木) 申 通谷(水) 京骨
肾(水) 复溜(金) 戌 涌泉(木) 酉 阴谷(水) 太溪
心包(相火) 中冲(木) 亥 大陵(土) 戌 劳宫(火) 大陵
三焦(相火) 中渚(木) 子 天井(土) 亥 支沟(火) 阳池
胆(木) 侠溪(水) 丑 阳辅(火) 子 临泣(木) 丘墟
肝(木) 曲泉(水) 寅 行间(火) 丑 大敦(木) 太冲
在纳子法中,还有一种按时循经取穴,以一天分为十二时辰,一个时辰分属一经,即寅属肺,卯属大肠,辰属胃,巳属脾,午属心,未属小肠,申属膀胱,酉属肾,戌属心包,亥属三焦,子属胆,丑属肝。某经有病患,即于某时采用某经的经穴针刺治疗。如肺经有病,在寅时取肺经的穴位针刺。脾有病,在巳时针刺脾经的穴位。
引用 报告 回复

日干子午流注,也称纳甲法,纳干法。这是根据每日气血输注十二经的天干时辰,进行配穴针刺治病的方法。首先推算患者来诊的年、月、日、时干支,再以经脉五输穴的五行相生规律而顺次开穴。有三种取穴法。
第一种为按值日经的天干,每日分配一经,在该日内开取该经的任何腧穴,都可治疗该经病症。如肝病,乙日一天内任何时辰都可开取肝经从大敦至期门的任何腧穴进行针刺治疗。其它经可以仿照类推。
第二种是按时的天干,在这个天干时辰内开取该经的任何一个五俞穴,都治疗该经的病症。如肝病,只要在乙时,都可开取肝经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中的一个腧穴针刺治疗。其它时辰依次类推。

1.按时开穴:按时开穴的取穴规律是根据日、时的干支,阳日阳时开阳经之穴,阴日阴时开阴经之穴,本着阳进阴退的规律循环,只适用于开井穴。(点击观看阳进阴退动画)
阳进是指天干为阳主进,即从甲→乙→丙……。阴退是指地支为阴主退,即从戌…>酉…>申…>……。干支相配,必须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戌是地支中阳支的最末,故阴退从戌开始。阳进阴退是推算次日的干支取井穴时辰的方法。如甲日甲戌时开窍阴,要推算乙日开井穴的时辰,就要根据阳进阴退的原则,天干从甲进一为乙,地支从戌退一为酉,故乙日开井穴大敦应在乙酉时。癸日肾经井穴的开穴时间不能在癸丑,应在亥时,是因为每日每经值日十一时,十日累积十时形成的。见下表。
日干子午流注按时开“井”穴表
日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已 庚 辛 壬 癸
时辰 甲→戌…> 乙→酉…> 丙→申…> 丁→未…> 戊→午…> 己→巳…> 庚→辰…> 辛→卯…> 壬→寅…> 癸亥
经脉 胆 肝 小肠 心 胃 脾 大肠 肺 膀胱 肾
井穴 窍阴 大敦 少泽 少冲 厉兑 隐白 商阳 少商 至阴 涌泉
2.循经开穴:日干子午流注的开穴,除了本"阳进阴退"原则开取井穴之外,并根据时干配合脏腑阴阳,依五输穴五行相生顺序来开取五输各穴,要推算一天中的时干开穴,本着阳日阳时开阳经之穴,阴日阴时开阴经之穴,并按五输五行相生的顺序开穴。
先推算患者来诊断的时干支,结合经脉流注和五输穴相生顺序开穴。如甲日胆经主气,在甲戌时开胆经的井穴窍阴,甲戌的下一个时辰为乙亥,为阴时,阳时逢阴时为闭,无穴可开;再下一个时辰是丙子,属阳,阳日遇阳时则有穴可开,按经穴相生的顺序,胆属木,木能生火,小肠属火,故应开小肠经穴,窍阴属金,金能生水,小肠经的水穴是前谷,故丙子时当开前谷穴;丙子时后是丁丑时,属阴,天穴可开;再下一个时辰是戌寅时,属阳,本着经穴相生的规律,应开胃经的俞穴陷谷穴。根据返本还原的规律,同时要开胆经的原穴丘墟穴。再下一个时辰是己卯,属阴,无穴可开;再下一个时辰是庚辰,属阳,按经穴相生,开大肠经阳溪穴;下一个时辰是辛巳,属阴,无穴可开;再下一个时辰是壬午,属阳,按经穴相生,当开膀胱经委中;下一个时辰是癸未,属阴,无穴可开;最后一个阳时是甲申,甲日两见甲叫日干重见,因为天干10个,经脉12条,10天干不够配12经,所以必然反复重见,即甲日重见甲,乙日重见乙等。五输穴开完后,重见如何开穴?甲申如何开穴?这就要应用阳经气纳三焦,阴经血归包络和阳经纳穴他生我,阴经纳穴我生他的规律来开穴。即阳干重见必是纳入三焦而开三焦经穴;阴干重见必定纳入包络而开心包经穴。因此,根据阳经纳穴他生我的原则,甲申时应开三焦经的水穴液门穴。根据阴经纳穴我生他的原则,乙未时应开心包络的火穴劳宫穴。现将甲胆主气、乙肝主血定穴表作对照,见下表。
甲胆主气定穴表
时辰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已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日干重见
经脉 胆 闭穴 小肠 闭穴 胃 闭穴 大肠 闭穴 膀胱 闭穴 三焦 气纳三焦
五俞穴位 井(金)窍阴 荥(水)前谷 俞(木)陷谷 经(水)阳溪 合(土)委中 纳(水)液门 他生我
过原 戊寅时已过开丘墟,为返本还原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当当热卖:经方大家 黄煌 书籍

山茱萸
注册用户

UID 52632
精华 0
积分 159
帖子 159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1/3
来自 广东省江门市
状态 离线 #7发表于 2007/6/6 20:0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乙肝主血定穴表

时辰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日干重见
经脉 肝 闭穴 心 闭穴 脾 闭穴 肺 闭穴 肾 闭穴 心包 血归包络
五俞穴位 井(木)大敦 荥(火)少府 俞(土)太白 经(金)经渠 合(水)阴谷 归(火)劳宫 我生他
过原 己丑时巳过开太冲,为还本还原
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按天干进行推算,熟记便于应用,全部录出。
1. 甲日戌时胆窍阴,丙子时中前谷荥,戊寅陷谷阳明俞,返本丘墟木在寅。
庚辰经注阳溪穴,壬午膀胱委中寻,甲申时纳三焦水,荥合天干取液门。
2. 乙日酉时肝大敦,丁亥时荥少府心,己丑太白太冲穴,辛卯经渠是肺经,
癸巳肾宫阴谷合,乙未劳宫火穴荥。
3. 丙日申时少泽当,戊戌内庭治胀康,庚子时在三间俞,本原腕骨可祛黄,
壬寅经火昆仑上,甲辰阳陵泉合长,丙午时受三焦木,中渚之中仔细详。
4. 丁日未时心少冲,己酉大都脾土逢,辛亥太渊神门穴,癸丑复溜肾水通,
乙卯肝经曲泉合,丁巳包络大陵中。
5. 戊日午时厉兑先,庚申荥穴二间迁,壬戌膀胱寻束骨,冲阳土穴必还原,
甲子胆经阳辅是,丙寅小海穴安然,戊辰气纳三焦脉,经穴支沟刺必痊。
6. 己日巳时隐白始,辛未时中鱼际取,癸酉太溪太白原,乙亥中封内踝比,
丁丑时合少海心,己卯间使包络止。
7. 庚日辰时商阳居,壬午膀胱通谷之,甲占临泣为俞木,合谷金原返本归。
丙戌小肠阳谷火,戊子时居三里宜,庚寅气纳三焦合,天井之中不用疑。
8. 辛日卯时少商本,癸巳然谷何须忖,乙未太冲原太渊,丁酉心经灵道引,
巳亥脾合阴陵泉,辛丑曲泽包络准。
9. 壬时寅时起至阴,甲辰胆脉侠溪荥,丙午小肠后溪俞,返求京骨本原寻,
三焦寄有阳池穴,返本还原似的亲,戊申时注解溪胃,大肠庚戌曲池真,
壬子气纳三焦寄,井穴关冲一片金,关冲属金壬属水,子母相生恩义深。
10. 癸日亥时井涌泉,乙丑行间穴必然,丁卯俞穴神门是,本寻肾水太溪原,
包络大陵原并过,己巳商丘内踝边,辛未肺经合尺泽,癸酉中冲包络连,
子午截时安定穴,留传后学莫忘言。
阳日遇阴日不开穴,阴日遇阳日不开穴,有甲与己合的取穴法。即甲日用己日的穴,乙日用庚日的穴,丙日用辛日的穴,丁日用壬日的穴,戊日用癸日的穴,称作刚柔相配。
几点说明:
1.日干重见:推算日干时,如甲日胆主气,从甲戌时开井穴,至合穴,最后一个阳时是甲申,两甲日相逢,叫日干重见。
2.值日经:按天干推定某时主气主血的经脉。
3.逢输过原:即"返本还原",指每逢输穴时,就要开值日经井穴相属的原穴。
4.开穴与闭穴:得时谓之开,失时谓之闭。开时气血正旺,闭时气血渐衰。
5.气纳三焦,开生我穴:三焦主诸气,为阳,凡阳经开到合穴,下一阳经便应气纳三焦,纳本经所属"五行"的母穴,即开生我的穴。见表16,甲胆主气定穴表示例。
6.血归包络,开我生穴:血归包络,为阴,凡阴经开到合穴,下一阴经就要血归包络,纳本经所属"五行"的子穴,即开我生穴。见表17,乙肝主血定穴表示例。
7.经穴规律:即指经生经、穴生穴,为开穴规律。先按日、时天干开值日经的井穴,依次按时辰开值日经的相生经荥穴、俞穴、逢输过原,经穴、合穴,最后阳经气纳三焦,纳本经所属"五行"之母穴。阴经开穴完,最后血归包络,纳本经所属灵龟八法(附:飞腾八法)


灵龟八法又称"奇经纳甲法"、"奇经纳卦法"。它是运用古代哲学的八卦九宫学说,结合人体奇经八脉气血的会合,取其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个经穴,按照日时干支的推演数字变化,采用相加、相除的方法,作出按时取穴的一种针刺法。此法包含着"天人相应"之说,阴阳消长之理,五行生克之变,气血流注之机,运用八脉八穴而发展起来。这种方法和子午流注针法相辅相成,配合应用。兹将灵龟八法的八脉、八穴和八卦干支等,分述如下。
第一节灵龟八法的组成
(一)九宫八卦
八卦是古人取阴阳之象,结合自然界的天、地、水、火、风、雷、山、泽作成的。即:乾为天作≡形,坤为地作 形,坎为水作 形,离为火作 形,巽为风作 形,震为雷作 形,艮为山作 形,兑为泽作 形。把八卦的名称和图象结合四方,即成九宫。由于八卦各有方位,配合九宫,根据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八六为足、五十居中的九宫数字。每宫再配上一条奇经及其配属的穴位,就成为:坎一联申脉,照海坤二五,震三属外关,巽四临泣数,乾六是公孙,兑七后溪府,艮八系内关,离九列缺主。此八穴的代表数字,在灵龟八法的推算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运用本法必须牢记。

八卦、九宫、八穴关系表。
八卦 乾 坎 艮 震 巽 离 坤 兑
九宫 六 一 八 三 四 九 二、五 七
八脉交会穴 公孙 申脉 内关 外关 临泣 列缺 照海 后溪
(二)八脉交会
八脉指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交指交通;会指会合。它具有统帅和调整十二经脉气血的作用,而十二经脉本身又有上下循行,交错相会的特性,所以在四肢部位的十二经上有八个经穴相通为八脉。即:小肠经后溪通于督脉,肺经列缺通于任脉,脾经公孙通于冲脉,胆经临泣通于带脉,肾经照海通于阴跷,膀胱经申脉通于阳跷,心包经内关通于阴维,三焦经外关通于阳维。另外这八个经穴彼此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沟通。如公孙与内关相通,合于心、胃、胸;后溪与申脉相通,合于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临泣与外关相通,合于目锐眦、耳后、颈项、肩;列缺与照海相通,合于肺系、咽喉、胸膈等。这样就使八脉八穴分为四组,相互结合,有着一致的主治范围,如内关配公孙治胸、心、胃部之疾……。
(三)八法逐日干支代数
灵龟八法的组成除八脉、八穴、八卦外,尚有日时的干支数字作为八法取穴的依据。八法逐日干支代数的来由,是根据五行生成数和干支顺序的阴阳定出的,它是演算灵龟八法穴位的基本数字。宜牢记下列歌诀:
甲己辰戌丑未十,乙庚申酉九为期,丁壬寅卯八成数,戊癸巳午七相宜,
丙辛亥子亦七数,逐日干支即得知。
八法逐日干支代表数
代 数 10 9 8 7 ,天干 甲己 乙庚 丁壬 戊 丙癸 辛 ,地支 辰 戌丑 未 申酉 寅卯 巳 亥午 子 ,五行 土 金 木 火 !
八法临时干支代数

每日每个时辰的干支,亦各有一个代数,这个代数与逐日干支的代数有着同样的意义,是推演八法必须掌握的内容。一般宜牢记下列歌诀,以利推算: 甲己子午九宜用,乙庚丑未八无疑,丙辛寅申七作数,丁壬卯酉六须知, 戊癸辰戌各有五,巳亥单加四共齐,阳日除九阴除六,不及另余穴下推。 八法临时干支代数表 代数 9 8 7 6 5 4 -天干 甲己 乙庚 丙辛 丁壬 戊癸 己亥 ,地支 子午 丑未 寅甲 卯酉 辰戌 。
"五行"之子穴
灵龟八法的运用 ,开穴法 。


运用灵龟八法,是将日、时的干支数字,共同加起来,得出四个数字的和数,然后按照阳日用九除,阴日用六除的公式,去除干支的和数,再将它的余数,求得八卦所分配的某穴的数字,就是当时应开的腧穴。
如欲求甲子日的子、丑等时所开穴位,首先要从甲日子时上起出时干;甲日子时按时干支歌诀推算,则仍起于"甲子",再按六十环周表的顺序排列,第二个时辰就是"乙丑"。
八法逐日干支代数,甲为十,子为七;八法临时干支代数,甲为九,子亦为九。四数相加的总和为三十五,由于天干的甲属阳,故用九除,所剩的余数是八。凡除尽不余,遇到这种情况,阳日作九计算,应开的是列缺;阴日则作六计算,应开的穴是公孙。
以上是根据公式计算按时所开的经穴方法,临床运用时还有父母、夫妻、男女、主客等的配用关系,就是公孙配内关,临泣配外关,后溪配申脉,列缺配照海,这样共同应用就可以提高疗效。
(二)定时取穴、配穴的治疗
就是根据病情选取与病情适应的八法开穴的穴位,再配以适当的经穴进行治疗。例如:头面之疾可选后溪、列缺、临泣、照海适应症的开穴时间;胃心胸诸疾可选公孙、内关适应症的开穴时间进行治疗。
(三)按时取穴、配合病穴
就是根据患者来诊时间所开的八法穴,再配合与疾病相适应的穴位进行治疗,即先开内关,以扶正驱邪,消除病痛,例如厥心痛,适逢丙申日己丑时,即先开公孙、内关,再取厥阴俞、巨阙针刺,以提高疗效。
(四)流注、八法,联合应用
子午流注法、灵龟八法二者以"时穴"为主,二者联合应用,可先开八法穴,再配纳干按时取穴;先开八法穴,再配纳支取穴;先根据病情,预定八法开穴时间再配纳干定时取穴。运用时穴法,必须根据病情,适应配穴,发挥时穴的疗效。
附:飞滕八法
飞腾八法也是以八脉八穴为基础,按时开穴的一种方法,它的运用与灵龟八法略有不同。本法不论日干支和时干支,均以天干为主,不用零余方法。
天干八穴八卦配合表
时辰 壬甲 丙 戊 庚 辛 乙癸 己 丁
腧穴 公孙 内关 临泣 外关 后溪 申脉 列缺 照海
八卦 乾 艮 坎 震 巽 坤 离 兑
飞腾八法歌
壬甲公孙即是乾,丙居艮上内关然,戊为临泣生坎水,庚属外关震相连,
辛上后溪装巽卦,乙癸申脉到坤传,巳土列缺南离上,丁居照海兑金全。
上述表、歌,是每日按天干时的开穴。如"甲己还生甲"的甲子时,开公孙穴。"乙庚丙作初"乙丑时开申脉穴。丙寅时则取内关穴(丙申、丙戊、丙辰等皆同),戊辰时开临泣穴,己巳时开列缺穴,庚午时取外关穴……。治病时先取开穴,再取配穴。如丙寅时先取内关,再取配穴公孙穴。《素问•刺禁论》篇第五十二“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我认为这句话中所有的方位词并不表示人体脏器的解剖位置.记得以前中基老师上课的时候讲过个笑话,说某人就诊中医,医生诊断为肾虚,病人当即反驳说:"我两年前已经把肾拿掉了,怎么可能肾虚!"当然笑话是笑话,但从中我们可以有所收获,中医所说的肾或者肝等等的脏器其实并不是人体解剖的脏器,其所指的更应该是人体各脏器之精气.以次为据,文中这句话的中"左右"等词,所指的应该也是人体脏器精微之气的位置,而非解剖位置.
引用 报告 回复
浑元子问子午流注针法。

紫极授众弟子易医玄门子午流注篇。
紫极曰:“子午者,在天为时,在地为经,在人为注。”
小子问:“何为注?”
紫极曰:“注者,即流注也!含时空而为一,气血之注也。当何时注何经,即此也。《灵枢》篇章有‘一日一夜五十营,以营五脏之精,不应数者,名曰狂生。所谓五十营者,五脏皆受气,持其脉口,数其至也。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脏皆受气。’复又谓‘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人气行一周,千八分,日行二十八宿。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以应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故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十息,气行六尺,日行二分。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气行交通于中,一周于身,下水二刻,日行二十五分。五百四十息,气行再周于身,下水四刻,日行四十分。二千七百息,气行十周于身,下水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漏水皆尽脉终矣。所谓交通者,并行一数也。故五十营备,得尽天地之寿矣,凡行八百一十丈也。’此一昼夜五十营,气血所注经脉有所不同,含时空之针疗法。”
紫极又曰:“世传‘子午流注’之法,与本门所传之有异。世传之法,以甲日戌时开胆经之井,而阴时不开穴,后又有配穴之法。且癸日十辰内无穴可开,气血不注乎?阳日阴时,阴日阳时,无穴可开乎?”
小子问曰:“本门所传‘子午流注’,先生未曾言语,当何是?”
紫极曰:“易医玄门之‘子午流注’,与奇门之学相系者大,因先生未授尔等奇门之学,故未言语。人之身,无论男子女子,气血之注合乎天人之学,一岁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气血日行五十营,并于昼夜阴阳,今之甲子记日,果甲日戌时开胆经乎?”
小子曰:“愿先生详情!”
紫极曰:“《玉函.金匮》有言:‘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师曰: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
冬至日,万物苏,地于近日点,而后日渐长,夜则短,气血行将速。夏至日,阴气始,气血行将缓。因气血流注以应星辰所行,有迟有速,故有何时当开何穴!然昼夜五十营不更。冬至点正子时,曰至而正至,子时过而冬至至,曰至而未至,未子时而冬至至,曰未至而至。奇门以冬至、夏至超接,气血正因而为用。
冬至甲子夜半少阳起,至戌时为甲戌,当开少阳井。五日一候,三候一气,满十二用夏至。故甲子记日法甲日戌时或不开少阳井,当从冬至节气记。如是之法,临二至之时,仍稍有差异!”
小子曰:“今之甲子记日开穴之法,针之仍有效,何谓也?”
紫极曰:“经穴之用,具阴阳双向调节之为,不用子午之法,知阴阳补泻,不必开穴而针是穴,仍当有效。若知子午何时何穴,即所谓‘绝利一源,用师百倍’耳!故先生不愿多说‘子午’之法,唯重补泻!子午理当然此,而针法不必拘,先生唯此说。”
小子问曰:“灵龟、飞腾之法,亦然乎?”
紫极曰:“灵、飞之法,更有深意。然记日之法,仍自冬至起。此二者因为奇经八脉故,不可伤,多适于点穴之用。然点穴之法,非为一般,此中更有玄功。非常人可为之,先生今亦不可用。本门之中,唯先生之师姊有所成。点穴之法为用玄功,以食中二指点奇经开穴之上,当有气感行于周身,此觉适于经络敏感之人。若不敏感,则效差。玄功之用,伤内气,此为借功医疾。玄而又玄,此中不多言。” 小子曰:“如是之观,知针法补泻即可,不必巧作玄妙以惑世!” 紫极曰:“如是,如是!此中之理但当知之!”
谢谢分享,学习了。
 
受教了哦 谢谢
 
按照针灸治疗时间选取相应的五腧穴和原穴进行针灸治疗的方法。常用的有纳甲法和纳子法两种,此外,还有养子时刻法,则以24分钟为取穴的时间单位,每天轮流六十六穴,又称一日取六十六穴法。
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状态,根据不同的时间变化而有相应盛衰变化。子午,即时间变化。流注,即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的过程,以及在十二经脉的井、荥、输(原)、经、合等特定腧穴上所呈现的气血盛衰情况,由于年、月、日、时等时间的变化而相应地有所不同,根据这个原理,按时选穴进行治疗,即为子午流注针法。
子午流注纳子法是按时辰的地支属性来选取十二经脉五腧穴和原穴,每天轮遍十二经脉,是一种按时取穴法。又称子午流注纳支法。其具体方法是:①在该经脉经气流注时辰,取该经适当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②子母补泻取穴法,实证时,在气血流注至病经的时辰,取病经的子穴进行针灸(泻法);虚证时,在气血流过病经的时辰,取病经母穴进行针灸(补法);虚实不著的病证或补泻时辰已过,取病经的本穴或原穴进行针灸。
子午流注纳甲法是根据针灸治疗的目时辰与经脉对应关系图枣寅肺、卯大肠的,时天干属性,来选取十二经脉五腧穴和原穴,且以一个时辰为取穴时间单位,10天轮遍六十六穴的按时取穴法,又称子午流注纳干法。具体方法是:①取穴原则。阳日(日天干属阳),阳时(日天干属阳)取阳经穴;阴日(日天干属阴),阴时(日天干属阴)取阴经穴。②合日互用。甲与己、乙与庚、丙与辛、丁与壬、戊与癸互为合日,在合日间可以互相应用相应时辰的开穴。为提高自己的针灸水平,我曾数次赴北京学习子午,流注针法。子午流注针法是一种古典高级针刺手法,行针时,结合人体,十二经脉气血流注规律,融入运气学说和纳甲纳子法,可提高临床疗效。但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也感到子午流注针法有其局限性,如针法只能按时开穴,选择气血旺盛的经脉或穴位来针刺,而不能调动整个人体的气血去推动疏通病变部位的经脉。通过阅读调气、导引、丹道诸书,我认为针法与道家丹功有许多相通之处,只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通过实际的修炼和手法操作,可使针法与练功相得益彰,练功可以提高针刺水平,针法可以打通周天。祖国医学认为任督二脉一为阳脉之海,一为阴脉之海。滑伯仁曰:“任督二脉,一原二歧。一行于身之前,一行于身之后。
一身有任督犹如天地之子午,可以分,可以合。分之以见阴阳之不离,合之以见浑沦无间。一而二,二而一”。可见人身经脉十二,要以任督二脉为总纲。督脉属阳,行人身腰背;任脉属阴,行人身胸腹,各统其两旁阴阳经络营卫而循行也。因此十二经脉依附于任督二脉,《难经》认为十二正经犹如沟渠,奇经犹如河泽,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反之亦然,所以只要运用针法打通任督二脉,其它十二经脉也就自然疏通,并有补十二经气血不足之功效。修炼小周天的主要内容为采、封、炼、止。采即采先天一,使其升华的过程。封即采药后将下行之精气摄归于下丹田内封固。炼即运火候使其升降运转。止即河车运转到一定程度即止,所以只要按照采、封、炼、止4个过程,配以时间、针灸手法,也能完成小周天运行。道家的一切逆向修炼皆在返还之功,任督二脉在经脉中的走向,督脉是由上而下,任脉是由下而上运行,而道家修炼却与之相反,称为河车逆转,因此运用先天一打通任督二脉,浅而言之能补足后天,百病皆无;深而言之先天一最终能点化肉体之后天,使其化为清灵之质,成为纯阳之体。在于肝肾二经相配合。《内经》云:“肝者,罢极之本,魂之所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
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肝属木位居东方,为发生之始,故生血气,又主春之气,阳气之始生也。而肾为元气之根,精神之舍。肝在五行属木,乃肾水之所生,即水生木也,因此取肝肾两经相配,取肝之发生之阳气,辅助肾中先天之一上升,又有补气生血之妙用。再取太阳、少阳之经,取其开、枢之意,辅助督脉宣上导下,调和内外。再与手法、时间相配合,即能激发先天之,而先天之源于先天之精,借命门之火熏蒸而成,在针灸过程中先排尽全身阴邪之气,然后使两肾发烫,一点元阳贯尾闾,穿夹脊,上泥丸,此时六根震动,再运针导引,使其下降,归入丹田封固,此过程一气呵成。

所谓满任督自开,不假有为,水到渠成,至此任督二脉已通,自然已补足后天,重归先天,百病皆无,精满气足,针毕即能自运周天。现举2个案例,以他们在针灸过程中的内景来与丹经相互印证。如孙某,男,22岁,未婚。因胃部疼痛邀我诊治。笔者在农历1993年1月8日亥子之交针治。进针后,针刺部位有电击样痛,气至背部,被针者即背部抖动,不能自主,命门开始温热,后温热不断扩大至会阴,同时四肢末端则有冷气排出,继而两肾发烫,感觉命门与长强连成一穴,一气直上泥丸,而后运针使气下降过重楼至胃部,该处即有明显热感,原病痛逐渐消失,并且热感不断向四处扩散,其气直下丹田,此时全身有虚空的感觉,呼吸深长。进针1小时后,自觉与天地之气合二为一,两目睁开有闪亮感。出针以后感觉身体轻盈,精力旺盛。又喻某,男,28岁,已婚。因腰部一直酸痛求治。笔者在农历2000年4月10日亥子之交针治。因肾气不足,寒气侵入,肾部酸疼,进针后觉左
肾部疼痛,四肢有冷气排出,此后左腰部酸疼消失,继而发热,15分钟后两侧肾区有发烫感,自觉命门之处,有一气直上大椎穴,停留于该处。笔者运用手法不断激发,使其能直上泥丸。此时被针者体内有浊气排出,同
时其气直冲泥丸。笔者接着运针使气下降,被针者自觉头部之气,一瞬间直冲向涌泉穴,带脉也在瞬间有放射触电感,而后觉得气布于全身。笔者运用针法使全身之气皆归于丹田封固,针毕即能自运周天,使真气周流不
息。
“子午”二字,具有时辰、阴阳、和方位等含义。从时辰看,一天24个小时,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就是十二个时辰;从阴阳变化来看,子时为阴盛时,午时为阳盛时;从方位来看,子午为经,卯酉为纬。
“流注”二字,是形容自然界水的流动转注,它涉及宇宙万物的变化。 人体的五脏六腑与十二条经络对于气血的运行起着重要作用,而每条经络又都有其兴衰的时辰。从古到今已被证明:在每条经最旺的时辰,运用针灸或口服相应的药物和食品,疗效可以高出其他时辰若干倍。
子时 (23点至1点),胆经最旺。 胆汁需要新陈代谢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反之,日久子时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胆囊炎、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胆怯”。这个时辰养肝血(阴)最好。
丑时 (1点至3点),肝经最旺。 “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谢。黄帝内经讲:“卧则血归于肝”。所以丑时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寅时 (3点至5点),肺经最旺。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神充沛。寅时,有肺病的人反映尤为强烈,剧咳或哮喘或发烧。
卯时 (5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份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因此,大便不正常者在此时需要辨证调理。

辰时 (7点至9点),胃经最旺。 所以,人在 7点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嘴唇干,重则唇裂或生疮,可以在7点清胃火。胃寒者7点养胃健脾。
已时 (9点至11点),脾经最旺。 “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否则唇白,或唇暗、唇紫。脾虚者 9点健脾;湿盛者9点利湿。
午时 (11点至13点),心经最旺。 “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心率过缓者 11点补心阳;心率过速者滋心阴。
未时 (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旺。 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人大肠,精华输送进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饭后两肋胀痛者在此时降肝火、疏肝理气;
申时 (15点至17点),膀胱经最旺。 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即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尤为突出,在这个时间滋肾阴可调此证。
酉时 (17点至19点),肾经最旺。 “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经过申时的人体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时辰。肾阳虚者酉时补肾阳最为有效。
戌时 (19点至21点),心包经最旺。 “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心发冷者戌时补肾阳;心闷热者戌时滋心阴。
亥时 (21点至23点),三焦经最旺。 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可惜现代人能做到的很少,亥时百脉皆通,所以可以用任何一种进行调理。
古籍《灵枢》:「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同纪。
中医学的宇宙观着重天、地、人合一。人体的健康,受气节变化、地理环境、以致时间运转的影响。每日的十二时辰(每两小时为一时辰)与人体的十二条经脉息息相关,而经脉又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配。叁者的关系如下:根据「子午流注」的定律,如果经常在某时辰感到某脏腑不适,可能是该脏腑受病邪入侵,或较虚弱所致。不过,由於脏腑互相影响,问题可能出於其他脏腑。

举例说明
病症 :头痛、目赤、失眠、脾胃不适、消化不良
问题 :工作、应酬繁忙,经常半夜两、叁点才睡
解释 :晚上十一时至凌晨叁时行的是胆经及肝经。若该段时间不休息,肝火便会上升,以致头痛充血、感到不适。同时由於肝气上升,影响脾胃,因而感到胃痛。 `
以阴阳五行来解释,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因此肝若不适,胃脾亦有问题。
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是针灸于辩证循经外,按时取穴之一种操作规程方法。它的含义,就是说人身之气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时,《针灸大成》徐氏有“刚柔相配,阴阳结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之说。血气应时而至为盛,血气过时而去为衰,逢时而开,过时为阖,泄则乘其盛,即经所谓刺实者刺其来。补者随其去,即经所谓刺虚者刺其去,刺其来迎而夺之,刺其去去随而济之,按照这个原则取穴,以取其更好的疗效,这就叫子午流注法。
它是注重时间条件,以自然界周期现象,与人体气血周流的情况相配合的。在《灵枢•经脉》篇、《营气》篇,以及《难经•一难》、《二十三难》都有记载。《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本输》篇,记载井荥俞很详明,惟于井荥俞配属五行,仅有阴井木、阳井金,其余均无配属。《难经•六十四难》对井荥俞配属五行和十干运用,才有进一步的说明。《灵枢•卫气行》篇云:“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灵枢•五乱》篇说:“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十二月者,分为四时”。《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说“: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素问•八正神明论》说:“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是谓“得天时而调之”。《甲乙经》说:“随日之长短,各以为纪,谨候气之所在而刺之是谓逢时。病在于阳分,必先候其气之加于阳分而刺之。病在于阴分,必先候其气之加于阴分而刺之。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百病不除”。凡此皆与子午流注有密切之关系。南唐•何若愚著《流注指微赋》,将子午流注的应用和方法,作了概括的说明,元•窦汉卿著《标幽赋》,内有“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开阖,论其五行五脏查时日之旺衰”,由此可见子午流注到了元代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针刺方法。它如明代的《针灸节要》、《医学入门》、《针灸大成》等书皆有论述。而《针灸大全》徐凤氏又推而广之著“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诀”,学者多为习诵以便应用。可知子午流注法由来已久,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所注重的一种高级的针灸疗法。


子午流注针法的临床运用
子午流注针法有两种,一为按天干开穴,又称纳干法,或称日干子午流注;一为按地支开穴,又称纳支法,或称时支子午流注。
(一)时支子午流注
时支子午流注,也称纳子法,纳支法。这是根据每日气血输注十二经的地支时辰,病症之虚实,配合五行生克穴位,取穴治病的方法。有两种取穴法:一种是按一天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各配一经,在这个时辰内,该经从起点到终点的任何腧穴都可以选用。例如,肺经病,每日寅时都可取肺经从中府到少商的任何腧穴针刺治疗。此方简便易行。另一种是根据气血流注到某经的时辰,再结合五俞穴,用补母或泻子的取穴方法进行针刺治疗。纳子法是依据"日周期",用本经的井、荥、俞、经、合五俞穴配属木火土金水五行,根据气血流注本经的时间,在每日的十二个地支时辰按时开穴。开穴的原则: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在气血流经本经的时辰,本经气血最虚,取母穴用补法,可以扶正补虚,使气血通畅。若本经为实证,则取子穴以泻之。
气血于寅时由肺经流注,卯时流注大肠,依次为胃、脾、心、小肠、膀胱、肾、胃、心包、三焦、胆,丑时流注肝经,再至肺经,周而复始。可记歌诀。见下表。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肾心包戌,亥三子胆丑肝通。
表12 气血流注十二经时辰表(点击观看动画)
经脉 胆 肝 肺 大肠 胃 脾
时辰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时间 23-1 1-3 3-5 5-7 7-9 9-11
经脉 心 小肠 膀胱 肾 心包 三焦
时辰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时间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举例:在气血输注本经的时间,实证取本经所属"五行"之子穴泻之。如肺热咳嗽的实证,于寅时泻尺泽(水)。即金生水、水为金之子。虚证取本经所属"五行"之母穴补之。如肺虚气喘,于卯时补太渊(土),土生金,土为金之母。
如果补泻时间已过,或不虚不实证,或遇有急症,可取本经本穴或原穴。见下表。
时支子午流注补泻腧穴表
经脉 补 泻 本穴 原穴
腧穴 时辰 腧穴 时辰
肺(金) 太渊(土) 卯 尺泽(水) 寅 经渠(金) 太渊
大肠(金) 曲池(土) 辰 二间(水) 卯 商阳(金) 合谷
胃(土) 解溪(火) 巳 厉兑(金) 辰 足三里(土) 冲阳
脾(土) 大都(火) 午 商丘(金) 巳 太白(土) 太白
心(火) 少冲(木) 未 神门(土) 午 少府(火) 神门
小肠(火) 后溪(木) 申 小海(土) 未 阳谷(火) 腕骨
膀胱(水) 至阴(金) 酉 束骨(木) 申 通谷(水) 京骨
肾(水) 复溜(金) 戌 涌泉(木) 酉 阴谷(水) 太溪
心包(相火) 中冲(木) 亥 大陵(土) 戌 劳宫(火) 大陵
三焦(相火) 中渚(木) 子 天井(土) 亥 支沟(火) 阳池
胆(木) 侠溪(水) 丑 阳辅(火) 子 临泣(木) 丘墟
肝(木) 曲泉(水) 寅 行间(火) 丑 大敦(木) 太冲
在纳子法中,还有一种按时循经取穴,以一天分为十二时辰,一个时辰分属一经,即寅属肺,卯属大肠,辰属胃,巳属脾,午属心,未属小肠,申属膀胱,酉属肾,戌属心包,亥属三焦,子属胆,丑属肝。某经有病患,即于某时采用某经的经穴针刺治疗。如肺经有病,在寅时取肺经的穴位针刺。脾有病,在巳时针刺脾经的穴位。
引用 报告 回复

日干子午流注,也称纳甲法,纳干法。这是根据每日气血输注十二经的天干时辰,进行配穴针刺治病的方法。首先推算患者来诊的年、月、日、时干支,再以经脉五输穴的五行相生规律而顺次开穴。有三种取穴法。
第一种为按值日经的天干,每日分配一经,在该日内开取该经的任何腧穴,都可治疗该经病症。如肝病,乙日一天内任何时辰都可开取肝经从大敦至期门的任何腧穴进行针刺治疗。其它经可以仿照类推。
第二种是按时的天干,在这个天干时辰内开取该经的任何一个五俞穴,都治疗该经的病症。如肝病,只要在乙时,都可开取肝经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中的一个腧穴针刺治疗。其它时辰依次类推。

1.按时开穴:按时开穴的取穴规律是根据日、时的干支,阳日阳时开阳经之穴,阴日阴时开阴经之穴,本着阳进阴退的规律循环,只适用于开井穴。(点击观看阳进阴退动画)
阳进是指天干为阳主进,即从甲→乙→丙……。阴退是指地支为阴主退,即从戌…>酉…>申…>……。干支相配,必须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戌是地支中阳支的最末,故阴退从戌开始。阳进阴退是推算次日的干支取井穴时辰的方法。如甲日甲戌时开窍阴,要推算乙日开井穴的时辰,就要根据阳进阴退的原则,天干从甲进一为乙,地支从戌退一为酉,故乙日开井穴大敦应在乙酉时。癸日肾经井穴的开穴时间不能在癸丑,应在亥时,是因为每日每经值日十一时,十日累积十时形成的。见下表。
日干子午流注按时开“井”穴表
日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已 庚 辛 壬 癸
时辰 甲→戌…> 乙→酉…> 丙→申…> 丁→未…> 戊→午…> 己→巳…> 庚→辰…> 辛→卯…> 壬→寅…> 癸亥
经脉 胆 肝 小肠 心 胃 脾 大肠 肺 膀胱 肾
井穴 窍阴 大敦 少泽 少冲 厉兑 隐白 商阳 少商 至阴 涌泉
2.循经开穴:日干子午流注的开穴,除了本"阳进阴退"原则开取井穴之外,并根据时干配合脏腑阴阳,依五输穴五行相生顺序来开取五输各穴,要推算一天中的时干开穴,本着阳日阳时开阳经之穴,阴日阴时开阴经之穴,并按五输五行相生的顺序开穴。
先推算患者来诊断的时干支,结合经脉流注和五输穴相生顺序开穴。如甲日胆经主气,在甲戌时开胆经的井穴窍阴,甲戌的下一个时辰为乙亥,为阴时,阳时逢阴时为闭,无穴可开;再下一个时辰是丙子,属阳,阳日遇阳时则有穴可开,按经穴相生的顺序,胆属木,木能生火,小肠属火,故应开小肠经穴,窍阴属金,金能生水,小肠经的水穴是前谷,故丙子时当开前谷穴;丙子时后是丁丑时,属阴,天穴可开;再下一个时辰是戌寅时,属阳,本着经穴相生的规律,应开胃经的俞穴陷谷穴。根据返本还原的规律,同时要开胆经的原穴丘墟穴。再下一个时辰是己卯,属阴,无穴可开;再下一个时辰是庚辰,属阳,按经穴相生,开大肠经阳溪穴;下一个时辰是辛巳,属阴,无穴可开;再下一个时辰是壬午,属阳,按经穴相生,当开膀胱经委中;下一个时辰是癸未,属阴,无穴可开;最后一个阳时是甲申,甲日两见甲叫日干重见,因为天干10个,经脉12条,10天干不够配12经,所以必然反复重见,即甲日重见甲,乙日重见乙等。五输穴开完后,重见如何开穴?甲申如何开穴?这就要应用阳经气纳三焦,阴经血归包络和阳经纳穴他生我,阴经纳穴我生他的规律来开穴。即阳干重见必是纳入三焦而开三焦经穴;阴干重见必定纳入包络而开心包经穴。因此,根据阳经纳穴他生我的原则,甲申时应开三焦经的水穴液门穴。根据阴经纳穴我生他的原则,乙未时应开心包络的火穴劳宫穴。现将甲胆主气、乙肝主血定穴表作对照,见下表。
甲胆主气定穴表
时辰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已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日干重见
经脉 胆 闭穴 小肠 闭穴 胃 闭穴 大肠 闭穴 膀胱 闭穴 三焦 气纳三焦
五俞穴位 井(金)窍阴 荥(水)前谷 俞(木)陷谷 经(水)阳溪 合(土)委中 纳(水)液门 他生我
过原 戊寅时已过开丘墟,为返本还原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当当热卖:经方大家 黄煌 书籍

山茱萸
注册用户

UID 52632
精华 0
积分 159
帖子 159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1/3
来自 广东省江门市
状态 离线 #7发表于 2007/6/6 20:0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乙肝主血定穴表

时辰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日干重见
经脉 肝 闭穴 心 闭穴 脾 闭穴 肺 闭穴 肾 闭穴 心包 血归包络
五俞穴位 井(木)大敦 荥(火)少府 俞(土)太白 经(金)经渠 合(水)阴谷 归(火)劳宫 我生他
过原 己丑时巳过开太冲,为还本还原
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按天干进行推算,熟记便于应用,全部录出。
1. 甲日戌时胆窍阴,丙子时中前谷荥,戊寅陷谷阳明俞,返本丘墟木在寅。
庚辰经注阳溪穴,壬午膀胱委中寻,甲申时纳三焦水,荥合天干取液门。
2. 乙日酉时肝大敦,丁亥时荥少府心,己丑太白太冲穴,辛卯经渠是肺经,
癸巳肾宫阴谷合,乙未劳宫火穴荥。
3. 丙日申时少泽当,戊戌内庭治胀康,庚子时在三间俞,本原腕骨可祛黄,
壬寅经火昆仑上,甲辰阳陵泉合长,丙午时受三焦木,中渚之中仔细详。
4. 丁日未时心少冲,己酉大都脾土逢,辛亥太渊神门穴,癸丑复溜肾水通,
乙卯肝经曲泉合,丁巳包络大陵中。
5. 戊日午时厉兑先,庚申荥穴二间迁,壬戌膀胱寻束骨,冲阳土穴必还原,
甲子胆经阳辅是,丙寅小海穴安然,戊辰气纳三焦脉,经穴支沟刺必痊。
6. 己日巳时隐白始,辛未时中鱼际取,癸酉太溪太白原,乙亥中封内踝比,
丁丑时合少海心,己卯间使包络止。
7. 庚日辰时商阳居,壬午膀胱通谷之,甲占临泣为俞木,合谷金原返本归。
丙戌小肠阳谷火,戊子时居三里宜,庚寅气纳三焦合,天井之中不用疑。
8. 辛日卯时少商本,癸巳然谷何须忖,乙未太冲原太渊,丁酉心经灵道引,
巳亥脾合阴陵泉,辛丑曲泽包络准。
9. 壬时寅时起至阴,甲辰胆脉侠溪荥,丙午小肠后溪俞,返求京骨本原寻,
三焦寄有阳池穴,返本还原似的亲,戊申时注解溪胃,大肠庚戌曲池真,
壬子气纳三焦寄,井穴关冲一片金,关冲属金壬属水,子母相生恩义深。
10. 癸日亥时井涌泉,乙丑行间穴必然,丁卯俞穴神门是,本寻肾水太溪原,
包络大陵原并过,己巳商丘内踝边,辛未肺经合尺泽,癸酉中冲包络连,
子午截时安定穴,留传后学莫忘言。
阳日遇阴日不开穴,阴日遇阳日不开穴,有甲与己合的取穴法。即甲日用己日的穴,乙日用庚日的穴,丙日用辛日的穴,丁日用壬日的穴,戊日用癸日的穴,称作刚柔相配。
几点说明:
1.日干重见:推算日干时,如甲日胆主气,从甲戌时开井穴,至合穴,最后一个阳时是甲申,两甲日相逢,叫日干重见。
2.值日经:按天干推定某时主气主血的经脉。
3.逢输过原:即"返本还原",指每逢输穴时,就要开值日经井穴相属的原穴。
4.开穴与闭穴:得时谓之开,失时谓之闭。开时气血正旺,闭时气血渐衰。
5.气纳三焦,开生我穴:三焦主诸气,为阳,凡阳经开到合穴,下一阳经便应气纳三焦,纳本经所属"五行"的母穴,即开生我的穴。见表16,甲胆主气定穴表示例。
6.血归包络,开我生穴:血归包络,为阴,凡阴经开到合穴,下一阴经就要血归包络,纳本经所属"五行"的子穴,即开我生穴。见表17,乙肝主血定穴表示例。
7.经穴规律:即指经生经、穴生穴,为开穴规律。先按日、时天干开值日经的井穴,依次按时辰开值日经的相生经荥穴、俞穴、逢输过原,经穴、合穴,最后阳经气纳三焦,纳本经所属"五行"之母穴。阴经开穴完,最后血归包络,纳本经所属灵龟八法(附:飞腾八法)


灵龟八法又称"奇经纳甲法"、"奇经纳卦法"。它是运用古代哲学的八卦九宫学说,结合人体奇经八脉气血的会合,取其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个经穴,按照日时干支的推演数字变化,采用相加、相除的方法,作出按时取穴的一种针刺法。此法包含着"天人相应"之说,阴阳消长之理,五行生克之变,气血流注之机,运用八脉八穴而发展起来。这种方法和子午流注针法相辅相成,配合应用。兹将灵龟八法的八脉、八穴和八卦干支等,分述如下。
第一节灵龟八法的组成
(一)九宫八卦
八卦是古人取阴阳之象,结合自然界的天、地、水、火、风、雷、山、泽作成的。即:乾为天作≡形,坤为地作 形,坎为水作 形,离为火作 形,巽为风作 形,震为雷作 形,艮为山作 形,兑为泽作 形。把八卦的名称和图象结合四方,即成九宫。由于八卦各有方位,配合九宫,根据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八六为足、五十居中的九宫数字。每宫再配上一条奇经及其配属的穴位,就成为:坎一联申脉,照海坤二五,震三属外关,巽四临泣数,乾六是公孙,兑七后溪府,艮八系内关,离九列缺主。此八穴的代表数字,在灵龟八法的推算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运用本法必须牢记。

八卦、九宫、八穴关系表。
八卦 乾 坎 艮 震 巽 离 坤 兑
九宫 六 一 八 三 四 九 二、五 七
八脉交会穴 公孙 申脉 内关 外关 临泣 列缺 照海 后溪
(二)八脉交会
八脉指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交指交通;会指会合。它具有统帅和调整十二经脉气血的作用,而十二经脉本身又有上下循行,交错相会的特性,所以在四肢部位的十二经上有八个经穴相通为八脉。即:小肠经后溪通于督脉,肺经列缺通于任脉,脾经公孙通于冲脉,胆经临泣通于带脉,肾经照海通于阴跷,膀胱经申脉通于阳跷,心包经内关通于阴维,三焦经外关通于阳维。另外这八个经穴彼此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沟通。如公孙与内关相通,合于心、胃、胸;后溪与申脉相通,合于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临泣与外关相通,合于目锐眦、耳后、颈项、肩;列缺与照海相通,合于肺系、咽喉、胸膈等。这样就使八脉八穴分为四组,相互结合,有着一致的主治范围,如内关配公孙治胸、心、胃部之疾……。
(三)八法逐日干支代数
灵龟八法的组成除八脉、八穴、八卦外,尚有日时的干支数字作为八法取穴的依据。八法逐日干支代数的来由,是根据五行生成数和干支顺序的阴阳定出的,它是演算灵龟八法穴位的基本数字。宜牢记下列歌诀:
甲己辰戌丑未十,乙庚申酉九为期,丁壬寅卯八成数,戊癸巳午七相宜,
丙辛亥子亦七数,逐日干支即得知。
八法逐日干支代表数
代 数 10 9 8 7 ,天干 甲己 乙庚 丁壬 戊 丙癸 辛 ,地支 辰 戌丑 未 申酉 寅卯 巳 亥午 子 ,五行 土 金 木 火 !
八法临时干支代数

每日每个时辰的干支,亦各有一个代数,这个代数与逐日干支的代数有着同样的意义,是推演八法必须掌握的内容。一般宜牢记下列歌诀,以利推算: 甲己子午九宜用,乙庚丑未八无疑,丙辛寅申七作数,丁壬卯酉六须知, 戊癸辰戌各有五,巳亥单加四共齐,阳日除九阴除六,不及另余穴下推。 八法临时干支代数表 代数 9 8 7 6 5 4 -天干 甲己 乙庚 丙辛 丁壬 戊癸 己亥 ,地支 子午 丑未 寅甲 卯酉 辰戌 。
"五行"之子穴
灵龟八法的运用 ,开穴法 。


运用灵龟八法,是将日、时的干支数字,共同加起来,得出四个数字的和数,然后按照阳日用九除,阴日用六除的公式,去除干支的和数,再将它的余数,求得八卦所分配的某穴的数字,就是当时应开的腧穴。
如欲求甲子日的子、丑等时所开穴位,首先要从甲日子时上起出时干;甲日子时按时干支歌诀推算,则仍起于"甲子",再按六十环周表的顺序排列,第二个时辰就是"乙丑"。
八法逐日干支代数,甲为十,子为七;八法临时干支代数,甲为九,子亦为九。四数相加的总和为三十五,由于天干的甲属阳,故用九除,所剩的余数是八。凡除尽不余,遇到这种情况,阳日作九计算,应开的是列缺;阴日则作六计算,应开的穴是公孙。
以上是根据公式计算按时所开的经穴方法,临床运用时还有父母、夫妻、男女、主客等的配用关系,就是公孙配内关,临泣配外关,后溪配申脉,列缺配照海,这样共同应用就可以提高疗效。
(二)定时取穴、配穴的治疗
就是根据病情选取与病情适应的八法开穴的穴位,再配以适当的经穴进行治疗。例如:头面之疾可选后溪、列缺、临泣、照海适应症的开穴时间;胃心胸诸疾可选公孙、内关适应症的开穴时间进行治疗。
(三)按时取穴、配合病穴
就是根据患者来诊时间所开的八法穴,再配合与疾病相适应的穴位进行治疗,即先开内关,以扶正驱邪,消除病痛,例如厥心痛,适逢丙申日己丑时,即先开公孙、内关,再取厥阴俞、巨阙针刺,以提高疗效。
(四)流注、八法,联合应用
子午流注法、灵龟八法二者以"时穴"为主,二者联合应用,可先开八法穴,再配纳干按时取穴;先开八法穴,再配纳支取穴;先根据病情,预定八法开穴时间再配纳干定时取穴。运用时穴法,必须根据病情,适应配穴,发挥时穴的疗效。
附:飞滕八法
飞腾八法也是以八脉八穴为基础,按时开穴的一种方法,它的运用与灵龟八法略有不同。本法不论日干支和时干支,均以天干为主,不用零余方法。
天干八穴八卦配合表
时辰 壬甲 丙 戊 庚 辛 乙癸 己 丁
腧穴 公孙 内关 临泣 外关 后溪 申脉 列缺 照海
八卦 乾 艮 坎 震 巽 坤 离 兑
飞腾八法歌
壬甲公孙即是乾,丙居艮上内关然,戊为临泣生坎水,庚属外关震相连,
辛上后溪装巽卦,乙癸申脉到坤传,巳土列缺南离上,丁居照海兑金全。
上述表、歌,是每日按天干时的开穴。如"甲己还生甲"的甲子时,开公孙穴。"乙庚丙作初"乙丑时开申脉穴。丙寅时则取内关穴(丙申、丙戊、丙辰等皆同),戊辰时开临泣穴,己巳时开列缺穴,庚午时取外关穴……。治病时先取开穴,再取配穴。如丙寅时先取内关,再取配穴公孙穴。《素问•刺禁论》篇第五十二“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我认为这句话中所有的方位词并不表示人体脏器的解剖位置.记得以前中基老师上课的时候讲过个笑话,说某人就诊中医,医生诊断为肾虚,病人当即反驳说:"我两年前已经把肾拿掉了,怎么可能肾虚!"当然笑话是笑话,但从中我们可以有所收获,中医所说的肾或者肝等等的脏器其实并不是人体解剖的脏器,其所指的更应该是人体各脏器之精气.以次为据,文中这句话的中"左右"等词,所指的应该也是人体脏器精微之气的位置,而非解剖位置.
引用 报告 回复
浑元子问子午流注针法。

紫极授众弟子易医玄门子午流注篇。
紫极曰:“子午者,在天为时,在地为经,在人为注。”
小子问:“何为注?”
紫极曰:“注者,即流注也!含时空而为一,气血之注也。当何时注何经,即此也。《灵枢》篇章有‘一日一夜五十营,以营五脏之精,不应数者,名曰狂生。所谓五十营者,五脏皆受气,持其脉口,数其至也。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脏皆受气。’复又谓‘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人气行一周,千八分,日行二十八宿。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以应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故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十息,气行六尺,日行二分。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气行交通于中,一周于身,下水二刻,日行二十五分。五百四十息,气行再周于身,下水四刻,日行四十分。二千七百息,气行十周于身,下水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漏水皆尽脉终矣。所谓交通者,并行一数也。故五十营备,得尽天地之寿矣,凡行八百一十丈也。’此一昼夜五十营,气血所注经脉有所不同,含时空之针疗法。”
紫极又曰:“世传‘子午流注’之法,与本门所传之有异。世传之法,以甲日戌时开胆经之井,而阴时不开穴,后又有配穴之法。且癸日十辰内无穴可开,气血不注乎?阳日阴时,阴日阳时,无穴可开乎?”
小子问曰:“本门所传‘子午流注’,先生未曾言语,当何是?”
紫极曰:“易医玄门之‘子午流注’,与奇门之学相系者大,因先生未授尔等奇门之学,故未言语。人之身,无论男子女子,气血之注合乎天人之学,一岁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气血日行五十营,并于昼夜阴阳,今之甲子记日,果甲日戌时开胆经乎?”
小子曰:“愿先生详情!”
紫极曰:“《玉函.金匮》有言:‘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师曰: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
冬至日,万物苏,地于近日点,而后日渐长,夜则短,气血行将速。夏至日,阴气始,气血行将缓。因气血流注以应星辰所行,有迟有速,故有何时当开何穴!然昼夜五十营不更。冬至点正子时,曰至而正至,子时过而冬至至,曰至而未至,未子时而冬至至,曰未至而至。奇门以冬至、夏至超接,气血正因而为用。
冬至甲子夜半少阳起,至戌时为甲戌,当开少阳井。五日一候,三候一气,满十二用夏至。故甲子记日法甲日戌时或不开少阳井,当从冬至节气记。如是之法,临二至之时,仍稍有差异!”
小子曰:“今之甲子记日开穴之法,针之仍有效,何谓也?”
紫极曰:“经穴之用,具阴阳双向调节之为,不用子午之法,知阴阳补泻,不必开穴而针是穴,仍当有效。若知子午何时何穴,即所谓‘绝利一源,用师百倍’耳!故先生不愿多说‘子午’之法,唯重补泻!子午理当然此,而针法不必拘,先生唯此说。”
小子问曰:“灵龟、飞腾之法,亦然乎?”
紫极曰:“灵、飞之法,更有深意。然记日之法,仍自冬至起。此二者因为奇经八脉故,不可伤,多适于点穴之用。然点穴之法,非为一般,此中更有玄功。非常人可为之,先生今亦不可用。本门之中,唯先生之师姊有所成。点穴之法为用玄功,以食中二指点奇经开穴之上,当有气感行于周身,此觉适于经络敏感之人。若不敏感,则效差。玄功之用,伤内气,此为借功医疾。玄而又玄,此中不多言。” 小子曰:“如是之观,知针法补泻即可,不必巧作玄妙以惑世!” 紫极曰:“如是,如是!此中之理但当知之!”
.什么重要的东东?
 
后退
顶部